大学体育课堂差异化教学研究

时间:2022-05-10 09:19:00 关键词: 大学体育

摘要:大学体育课堂差异化教学策略的实施真正立足于不同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技能与兴趣爱好特征,深度践行“以人文本”的教学要求。本文分析了大学体育课堂实行差异性教学的必要性,依托分层教学法、角色体验模式以及体育俱乐部探讨了差异化教学在大学体育课堂实施的具体策略,以供参考。

大学体育课堂差异化教学研究

通过分析某省高校在校大学生体育课程满意度调查结果,其中有57%的大学生对体育课持不满意态度,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教学形式单一化,教学内容枯燥乏味,课堂组织管理效果较差,课堂教学与体育活动、训练、竞赛等脱节,无法切实满足学生的体育锻炼需求,这些都成为困扰高校体育事业发展的现实难题。

一、大学体育课堂实行差异化教学的必要性

随着《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贯彻实施以来,高校体育供给侧改革得以持续深入推进,对于体育课堂教学模式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传统大学体育课堂无论是课时安排还是教学任务要求都呈现出较强的单一性、模式化特点,往往使学生陷入被动管理状态,不仅教学组织难度较大,也不利于学生体育运动兴趣的培养。而差异化教学策略的实施秉持着“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致力于真正立足不同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能力与学习需求,彻底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下“一刀切”的问题,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个体的运动需求、迎合其兴趣爱好与运动风格,以此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使其养成体育运动习惯,在体育锻炼中培养自信心与运动精神,进一步实现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1]

二、大学体育课堂差异化教学的具体实施策略探讨

(一)采用分层教学法,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受先天遗传因素与后天成长环境的影响,不同学生个体的身体素质、运动技能掌握水平都存在显著的差别,这就需要体育教师切实立足于学生视角制定差异化教学策略,依据不同学生的体能特点、运动习惯与个性喜好等进行层次结构划分,真正为学生寻找到其最适宜的锻炼方式与学习模式,进一步践行教育公平的深层次目标。首先以学生为主体实施分层教学法,通过问卷调查、体能测试等手段掌握每一名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运动技能掌握水平以及与兴趣喜好,进而围绕不同学生主体进行学习任务的差异化设计,依照强、中、弱等三个层次等级进行学生组别的划定。例如针对综合指标较低的学生,可以适当为其布置课前热身操、400m跑等简单任务活动;针对综合指标较高的学生,则可以在此基础上增添800m障碍跑、负重训练等项目。依据动态分层管理的实施,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够在体育课上得到充分、恰当的锻炼,使体育教学强健身体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其次以目标为核心开展分层教学法,立足于不同层次学生的个体特征与运动技能掌握情况,进行分层次学习目标的设定,使学生以其“最近发展区”为起点在完成目标的过程中逐渐培养自信心,促进良好体育运动习惯的养成。[2]例如在低层次目标的设定上,由教师采用鼓励、激励、赏识教育等手段引导学生巩固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纠正不规范动作、掌握运动技巧,在此基础上逐渐提高难度,实现学生运动水平动态发展的目标;在中层次目标设定上,主要考察学生对于技能的掌握水平,加强体能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并逐步促进技术意识的培养;在高层次目标的设定上,应采用科学加压的教学模式逐步引导学生突破现有成绩,夯实其有关体育运动技巧的理论素养,进一步提升技术技巧应用能力。最后是分层评价教学法的实施,采用集教师讲评、小组互评、自我评价于一体的多元化评价体系,实现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的密切结合,要求教师真正关注到每一名学生所取得的进步,考察其学习目标的完成情况,并将评价定期反馈给学生,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实现其运动技能与身体素质的动态发展与提升。

(二)创设角色体验模式,辅助学生寻求定位

教师可在体育课堂中引入角色体验模式,借助模拟真实课堂环境的创设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寻找到自己的最佳定位,以角色人物为参照进行个体锻炼,更好地发挥体育运动的时效性。以乒乓球比赛情境为例,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创设裁判员、运动员、教练、观众等不同人物角色,引导学生依据自身分配到的角色完成相关教学任务。例如教练员要掌握基本训练常识、带领运动员做好赛前准备活动,裁判员要明确乒乓球运动规则,观众要自觉遵守运动会赛场观众礼仪等。通过模拟真实的情境演绎,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体育运动知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锻炼实践能力。

(三)引入体育俱乐部模式,培养学生运动兴趣

体育俱乐部模式依据学生的运动素养和兴趣爱好进行分班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选择权,充分依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其个性化学习需求。教师可实行“等级会员制”教学模式,依据学生普遍喜好设有篮球、体育舞蹈、瑜伽、轮滑、拳击等不同俱乐部,在选拔会员时依据学生的运动技巧掌握水平分别进行初级会员、中级会员以及高级会员层次的划分。针对初级会员采用“运动套餐”教学模式,向其传授基本的运动技术技巧,课余时间安排场地为学生提供“自助式”训练;针对中级、高级会员可为其制定个性化学习方案,由体育教师或助教为学生提供专门指导,进一步实现对学生运动技巧应用能力的锻炼。

三、结论

差异化教学策略的实施真正立足于高校大学生群体的个性化发展需要,剔除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存在的缺陷,通过构建多层次教学结构、运用多元化教学方法,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对学生身体健康与运动素质的双重培育目标,进一步培养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与能力,为高校体育事业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杨杰.高职院校体育选项课动态分层教学模式初探[J].当代体育科技,2018,8,(27):142+144.

[2]王湛卿.浅议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动态分层教学模式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8,v.8;No.226,(04):134-135.

作者简介:曹熙(1988-),女,汉族,四川眉山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