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合并脂代谢紊乱临床观察

时间:2022-11-11 16:51:15 关键词: 临床观察

摘要:本研究的100例病例资料均来自上海市浦东新区凌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宣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20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脂代谢紊乱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各50例,对照组男19例。

2型糖尿病合并脂代谢紊乱临床观察

2型糖尿病是中老年人群的常见病,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其主要是由胰岛素分泌缺陷或胰岛素功能障碍引起的[1]。而长期的高血糖可引起机体各组织如眼、肾、心脏、血管等的损害,引发糖尿病相关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临床实践中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多脂代谢紊乱,而脂代谢紊乱也在糖尿病的发病进展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尤其是在并发心血管并发症方面,脂代谢紊乱发挥主导作用[2,3]。因此在2型糖尿病的治疗中不仅要降低血糖水平,还要调节脂代谢紊乱现象,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他汀类药物是常用调脂药物,其疗效已得到肯定,但是不良反应也较多。中医学认为2型糖尿病合并脂代谢紊乱可归属到“瘀证”“湿证”等范畴,认为是虚实夹杂证。上海市浦东新区凌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宣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常规降糖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健脾利湿活血方治疗,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的100例病例资料均来自上海市浦东新区凌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宣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20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脂代谢紊乱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各50例,对照组男19例,女31例;年龄39~72岁,平均(59.6±5.5)岁;糖尿病病程2~19年,平均(8.5±2.3)年;脂代谢紊乱病程1~9年,平均(3.58±0.44)年。观察组男21例,女29例;年龄41~74岁,平均(59.2±5.7)岁;糖尿病病程3~20年,平均(8.7±2.5)年;脂代谢紊乱病程1~10年,平均(3.61±0.45)年。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且伴有高脂血症;②中医辨证分型为脾虚痰瘀证;③年龄<75岁;④近4周未使用过调脂类药物;⑤知情同意,签署协议书。排除标准:①合并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等急性并发症的患者;②合并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组织功能障碍、血液系统疾病等其他严重疾病的患者;③合并精神疾病、认知障碍的患者;④妊娠期、哺乳期、备孕期的患者。

1.3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给予降糖药物口服和/或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控制血糖水平,并给予他汀类药物调节血脂水平,选择辛伐他汀,口服20mg/次,1次/d,于睡前服用。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健脾利湿活血方治疗,组方:炒白术、党参、生地黄各15g,茯苓30g,苍术、山楂、姜半夏各12g,泽泻、厚朴、佩兰各10g,丹参、赤芍各15g,牛膝10g。水煎服,每剂药煎汁300ml,指导患者分成早晚2次饭后温服。2组患者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均给予饮食控制、适度运动锻炼、规律作息等健康指导。2组患者均持续治疗8周后进行疗效判定。

1.4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治疗后患者的相关伴随症状基本消失,证候积分减少≥70%,且三酰甘油(TG)减少≥40%,总胆固醇(TC)减少≥20%,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减少≥20%;有效:相关伴随症状明显缓解,证候积分减少30%~69%,TG减少20%~39%,TC减少10%~19%,LDL-C减少10%~19%;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者。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观察指标

①血脂指标:治疗前后分别采集晨起空腹肘静脉血5ml,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如下指标:TC、TG、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②血糖水平:治疗前后分别于空腹、餐后2h采集肘部静脉血,检测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水平。③证候积分:主症为胸脘腹胀、食后饱满;次症为肥胖、头困身重、肢体乏力、胸闷气短、小便黄赤等。主症根据症状的无、轻、中、重分别记分0、2、4、6分;次症根据症状的无、轻、中、重分别记分0、1、2、3分。记录治疗前后的证候积分。1.6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24.0软件进行数据资料的检验,计数资料比较行χ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2组患者血脂指标比较

治疗8周后,观察组血清TC、TG、LDL-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且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2组患者血糖水平比较

观察组在治疗后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水平方面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2组患者证候积分比较

在证候积分方面,治疗前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讨论

近年来,2型糖尿病患者逐年增加,而约有一半的2型糖尿病患者伴有脂代谢异常,这增加了患者并发动脉粥样硬化、脑血管病等并发症的风险,加强对患者的降糖和调脂治疗至关重要[4,5]。他汀类药物是主要的调脂药物,目前已在临床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6,7]。近年来不少临床实践调查发现,他汀类药物不仅能降低血脂水平,还能改善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和胰岛β细胞功能降低现象,缓解机体的炎症反应[8],但是其相关不良反应较多,因此寻找安全有效的调脂治疗方案势在必行[9,10]。中医学中无脂质代谢紊乱的病名,可归属到膏、脂的范畴中。张景岳说:“膏,脂膏也”;清代张志聪《黄帝内经集注》中有云:“膏肥致人,其肉淖而皮松缓,故能纵腹垂腴”。脂膏为病,需考虑到其来源,饮食为脂膏主要来源的患者,嗜食肥腻之品,必将损害脾胃运化功能,脾运不佳,则无以运化痰湿,痰湿生成,痰湿之邪阻碍气机运行,日久入血分,则形成血瘀,并与痰浊、脂浊互为因果,缠绵胶着难治。糖尿病及脂代谢紊乱常常同时发病,中医学认为其主要病机是脾肾亏虚、痰瘀内阻[11]。脾虚湿盛是消渴合并脂浊的病理基础,痰浊瘀血是消渴合并脂浊的病理产物。中医学认为,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输布精微、津液到四肢百骸;而长期食用膏粱厚味之品,多卧少动、情志不舒等,则脾失健运,使气血津液无法正常布化,产生湿浊痰饮,久则致气虚无力行血,阴虚则血行迟缓,均可导致瘀血阻络。因此脾虚湿盛、经络瘀阻是此病的基本病机,在治疗中需以健脾利湿、活血化瘀通络之法为主[12]。本次研究中对患者应用的健脾利湿活血方中白术、党参和生地黄为君药,可发挥健脾益气之效,以助中州复健。茯苓、苍术和山楂为臣药,其中茯苓和苍术具有渗湿化痰之效,能健脾润燥,使湿去而脾运有权,脾健则湿邪得化;山楂具有健胃消食、降脂化浊之效。佐以泽泻、姜半夏、佩兰和厚朴以增强行气祛湿之效;丹参和赤芍则能活血化瘀通络;牛膝为使药,能引湿邪下行。全方诸药合用共奏健脾祛湿、活血化瘀通络之功,全方阴阳互济,补而不碍邪,攻而不伤正。现代药理学研究指出:本方中许多药物均有降血糖、调脂的供血,如白术、生地黄、党参、茯苓等中药具有降低血糖和血清TC、TG水平的功效;佩兰能缓解脂代谢紊乱现象;泽泻中的泽泻多糖能缓解胰岛素抵抗和脂代谢紊乱现象[13]。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血脂指标和血糖水平、证候积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健脾利湿活血方与常规西药的配合应用能提高治疗效果,促进血糖和血脂水平的控制,缓解伴随症状。综上所述,中药健脾利湿活血方的应用有利于促进2型糖尿病合并脂代谢紊乱患者的相关症状缓解,降低血糖水平和血脂水平,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童莉 陈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