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音乐教育的策略3篇

时间:2023-02-24 16:09:56 关键词: 高校音乐 教育 策略

摘要:良好的音乐教育不仅有助于学生熟练掌握和操作相关音乐演唱技巧及音乐理论知识,也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实现全面育人的理想成效。

高校音乐教育的策略3篇

高校音乐教育策略篇1

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改革,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注度以及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对于学生个体的发展与成长的关注度也不断提高。在这样的背景下,声乐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以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BasedEducation,简称OBE)为理念的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创新观点,以更好地提升学生能力,促进其实现综合型发展。

OBE理念是在学习产出理念的基础上提出的,最先应用于澳大利亚和美国的基础性教育工作中。OBE理念认为学生个体均可以实现成功,强调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认可,使其通过不断努力获取更多更大的成功;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性,因此可以通过差异性教育及其评定工作,更为精准地确定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而开展教学方面的调整工作。该理念还强调,需要为学生提供更为适合其发展的机会和条件,促进其达到自身学习目标,并且认为学校和学生自身相比而言,对学习效果负有更为重要的责任。该理念对于学生自身发展高度重视,认为教育工作的开展需要为学生的发展和未来生活能力的培养制订更加明确的目标和设置相应的课程。

基于OBE理念探索多元化声乐思政教学创新研究与应用,还需要结合我国当前人才培养目标以实现共同发展。结合OBE理念和我国当前的人才培养目标,高校需要在声乐专业特点的基础之上,使学生个体成长、发展与国家人才培养目标相结合,寻求创新教学的途径与模式。

在声乐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教学内容可以更好地应对当前复杂社会环境下高校学生产生的思想政治信仰丢失、理想信念动摇、价值观念扭曲等不良现象,还可以丰富学生的声乐知识。比如,在教学内容中增加红色曲目,可以使学生了解更多的历史文化知识。同时,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使我国的红色革命精神得到传承。

基于OBE理念探索多元化声乐思政教学新视野的主要思路有以下几方面。一是注重学生个体的发展。将声乐学生自身条件、未来发展方向作为基础,为其制订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计划和选择个性化的思政教学内容及方法。学生自身社会责任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责任意识等,对于声乐专业学生有着重要的影响,关系其今后发展,因此便可以从这一角度出发,以传承我国红色革命文化精神为目标,提升学生专业能力。二是结合时代精神,融入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各行各业不断涌现出先进人物及先进事迹,结合声乐行业中涌现的英雄人物及先进事迹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三是创新教学评价制度。将学生思想政治学习积极性、表现情况纳入学科评价工作中,使学生逐渐认识到提升自身思想政治水平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

新时代背景下关于加强声乐专业思政教学工作的创新研究引起业内相关研究人士的关注,笔者就是基于燕山大学“基于OBE教学理念下的多元化声乐教学思政研究”(项目编号:2020KCSZ59)进行了探讨。其中,《音乐教育之实践与审美思考》一书就是以提升音乐专业学生综合素养为目标开展的相关研究。该书共分为五个章节,主要通过研究音乐对于人的思想、情感、品质等方面的影响,开展相关的音乐教育研究。第一章是音乐与音乐教育相关内容的概述,第二至第四章论述了音乐教育中的审美理论、实践研究以及实践中的审美基础,第五章着重论述了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全书紧紧围绕音乐教育开展多方面的分析与研究,意在为提升我国音乐教育工作质量及效果寻找多元化的途径。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对于声乐人才的需求更加多元化。和传统的声乐教育相比,现代声乐教育更加注重学生个人发展方面的需求以及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需要之间的融合,因此,结合OBE理念探索多元化声乐思政教育是当前实现声乐人才培养和丰富教学形式的重要途径。同时,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加强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国家需求方面的融合已经成为当前高校人才培养的趋势。

作者:李研 单位:燕山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讲师

高校音乐教育策略篇2

良好的音乐教育不仅有助于学生熟练掌握和操作相关音乐演唱技巧及音乐理论知识,也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实现全面育人的理想成效。本文将结合《音乐教育的实践与理论研究》一书,分析审美能力培育视角下高校音乐教育创新价值,探索审美能力培育视角下高校音乐教育创新内容及具体策略,以期为当前全面提升音乐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提供有效参考。

由刘沛著,上海音乐出版社于2004年9月出版的《音乐教育的实践与理论研究》一书,主要以音乐教育实践与理论为研究对象,从音乐教育及专业发展的实践与理论探索、音乐教育的基本问题及课程与教学实情研究、音乐教育的认知与发展心理探讨、音乐教育的国际比较研究、音乐心理学的历史发展和音乐教育及心理的研究方法等多个角度对音乐教育进行全面论述,提出了基于超链接以音乐为核心的综合课程——综合音乐课程的技术和思想平台及研制模型,音乐教育的文化、实践和功能价值的观点——音乐教育价值观点的融合及多维度逻辑起点及价值建构和对西方音乐教育与心理研究的批判评价等多项观点,为当前开展音乐教育提供了有效指引。该书具有以下特点:一、基础完善,内容全面该书研究基础完善,通过对音乐教育的基本问题及课程与教学实践研究、音乐教育的目标、世界音乐教育与世界音乐教育学、音乐教育的非本体和本体价值的观点——对西方音乐教育观点的梳理之一及其评说和音乐教育的认知与发展心理探讨等内容进行完整叙述,为读者熟练掌握音乐教育的相关理论提供了有效指引。音乐教育是一项审美能力要求相对明显的教育活动,良好的审美教育对学生汲取和感受音乐艺术的内涵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提供了新路径。在审美能力培育视角下,积极创新高校音乐教育,将会产生以下优势:审美教育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引导学生感受和体验音乐教学内容的重要因素。有效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有助于学生透过简单的音乐旋律,品味和鉴赏其中蕴含的浓厚情感。通常情况下,在开展音乐教学时,教师多将教学的重点放在了音乐技巧与旋律的教育上,忽略了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培养。

一、基础完善,内容全面

该书研究基础完善,通过对音乐教育的基本问题及课程与教学实践研究、音乐教育的目标、世界音乐教育与世界音乐教育学、音乐教育的非本体和本体价值的观点——对西方音乐教育观点的梳理之一及其评说和音乐教育的认知与发展心理探讨等内容进行完整叙述,为读者熟练掌握音乐教育的相关理论提供了有效指引。音乐教育是一项审美能力要求相对明显的教育活动,良好的审美教育对学生汲取和感受音乐艺术的内涵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提供了新路径。在审美能力培育视角下,积极创新高校音乐教育,将会产生以下优势:审美教育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引导学生感受和体验音乐教学内容的重要因素。有效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有助于学生透过简单的音乐旋律,品味和鉴赏其中蕴含的浓厚情感。通常情况下,在开展音乐教学时,教师多将教学的重点放在了音乐技巧与旋律的教育上,忽略了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培养。

二、语言形象,构思严谨

该书研究语言信息,论述构思过程严谨,其中通过对于基于超链接以音乐为核心的综合课程,提出了综合音乐课程的技术和思想平台及研制模型,脑科学:21世纪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新基石——围绕“莫扎特效应”的科学研究和展望与传统教学评价与素质教育的悖论及评价的换代方案——音乐专业的“相册”式评价和动力学习范式等多项内容,使读者从不同角度了解和掌握音乐教育的理论基础与实践应用方案。在审美能力培育视角下,创新高校音乐教育时,要注重把握以下内容:要始终坚持学生创造、自我表达的良好场景,通过为学生设置特殊的审美教育环境,切实增强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在当前开展高校音乐教学时,不仅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艺术境界、艺术追求,还需要学生形成深度参与体验,要重视收集和研判学生多元化、个性化的音乐学习诉求,通过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真正感受音乐艺术的独特魅力,助力学生有效传承精品质的音乐文化。此外,还要注重丰富音乐教育的类型与内容,通过引入探究式音乐教学方式,为学生创造参与音乐互动交流的良好平台,全面增强学生对音乐审美的理解与认知。

三、关注应用,指导未来

该书关注实践应用,通过从音乐教育的认知主义观点角度提出了“零点计划”和多元智力理论到音乐教育的观念更新,结合音乐课程研制的认知心理观点、音乐成就测量与评价的认知主义方向和音乐教育的国际比较研究等内容,根据《豪斯赖特宣言》,提出了前瞻2020年音乐教育的观念与行动纲领、实验音乐心理学百年历史与发展趋势和音乐心理测量和统计的两种新技术等内容提出了创新音乐教育的相关方案。在审美能力培育视角下,创新高校音乐教育体系时,需要重点做到:在信息技术环境下,为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创新高校音乐教育策略,通过建设数字化、智慧化的音乐课堂,持续改善学生音乐学习体系。要为学生创造感知和理解音乐美学内涵的良好场景,通过精选音乐艺术素材,构建以“审美能力”为核心的音乐审美教育体系,使学生能够以积极、主动的良好心态参与音乐审美教育,激发和提升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该书系统化阐释了音乐教育的基本问题、音乐心理学的历史发展,有利于当前做好音乐教育创新工作。高校音乐教育涉及的内容众多,覆盖了较多领域,其中既包含了基础音乐知识教育、音乐技巧教育,也包含了学生音乐爱好、音乐创作等诸多内容。审美教育是引导学生从本质视角来理解和感知音乐艺术的重要实践,其中所蕴含的内容,彰显的教学技巧对当前创新高校音乐教育体系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李晓妍 单位:广西艺术学院

高校音乐教育策略篇3

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掌握音乐知识、学习和利用音乐表达技巧的重要实践活动,通过发挥音乐艺术的旋律特征与表达方式,培养学生形成积极、乐观思维品质。在当前推动高校现代音乐教育改革进程中,要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为指引,通过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多元功能优势,积极引入多元优势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体会音乐艺术蕴含的精神实质和审美内涵,全面提升高校音乐教学质量。本文将结合《音乐教育之实践与审美思考》一书,分析高校现代音乐教育存在的现实问题,探索高校现代音乐教育改革与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融合意义及具体实践方法,以期为当前全面提升高校现代音乐教育改革质量提供有效参考。

由甘露著,科学出版社于2018年6月出版的《音乐教育之实践与审美思考》一书,主要以音乐教育为研究对象,从音乐与音乐教育概述、音乐教育中的审美理论、音乐教育的实践研究、音乐教育实践中的审美基础和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等多个角度对音乐教学的实践特征与审美内涵进行全面论述,提出了音乐的特征与音乐审美的符号、音乐美与音乐美感、音乐审美教育的特征与内容构成、音乐教育在音乐课程中的实践、音乐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的实践、音乐聆听的基础、音乐作品分析的基础、音乐感受与欣赏能力的培养和音乐表现能力的培养等多项观点,为当前全面创新音乐教育体系,挖掘其中蕴含的审美理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引与实践启发。该书具有以下特点:

一、理论翔实,视角宏观

该书研究理论基础极为扎实,通过对音乐的特征与音乐审美的符号、音乐的功能与音乐教育和音乐教育与相关学科的探讨等内容进行论述,使读者对音乐教育的内涵及实践特征形成了相对完整的全面认识。与此同时,为便于读者充分了解音乐教育中的审美理论,该书通过对音乐美与音乐美感、音乐审美能力与音乐美育论、音乐审美教育的特征与内容构成和音乐审美教育的核心与目的等内容进行论述,形成了完整的乐教育及音乐审美教育论述框架。在研究高校现代音乐教育存在的现实问题时,可以从以下角度出发:一方面,学生以被动方式参与音乐课堂,音乐教育体系与学生实际诉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直接影响了学生对音乐艺术的理解与认同。另一方面,音乐课堂教学偏重理论知识及技巧技法教育,忽略了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培养,影响了学生音乐学习的实际获得感。

二、关注实践,全维呈现

该书关注音乐教育的实践应用,从音乐教育的实践解读入手,通过对音乐教育在音乐课程中的实践、音乐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实践和音乐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的实践等内容进行详细解读,为读者全方位展现了音乐教育的实践特征与内涵。另外,该书从音乐聆听的基础和音乐作品分析的基础等角度,对音乐教育实践中的审美基础进行全面论述,持续引发读者对音乐审美教育的理解与关注。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为基础,积极推进高校音乐教学改革,将实现以下价值:以学生审美能力为基础,创新高校现代音乐教学体系,是基于全面育人目标导向以及美育教学规律基础的全新教学活动,其中包含了音乐知识、基本音乐技能、音乐审美体验和专项特长教育等完整的素质结构,为学生切实感知音乐艺术蕴含的情感内涵与审美能力提供了相对明确的发展指引。当然,关注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有助于学生深层次体会和品鉴音乐艺术的多元特征,从而实现音乐教学的理想效果。

三、触及本质,驱动未来

该书以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为重点,通过对音乐感受与欣赏能力的培养、创造能力的培养和音乐表现能力的培养等内容进行论述,使读者对音乐教育之实践与审美内涵形成了新的完整思考。另外,该书立足音乐审美教育蕴含的多元功能,从音乐审美感知、音乐审美记忆等多个角度对音乐审美教育进行完整阐释,构建了完整的音乐审美教育结构。以学生审美能力培养为基础,全面推动高校音乐教育改革时,需要重视做到:随着当前全面育人理念不断推进,在创新高校音乐教学体系时,需要以美育教学为基础,通过融合学生培养的客观规律,积极完善音乐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审美体验与音乐特长培养一体融合的音乐教学模式,全面提升学生对音乐艺术理解、内在审美感知和艺术创意等内容,切实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艺术特长。要坚持学生主导的课程观、育人观,通过打通音乐技巧、音乐知识理论及音乐审美之间的关联性,持续改善学生的综合素养与审美能力。该书系统化阐释了音乐教育中的审美理论、音乐教育的实践研究、音乐教育实践中的审美基础及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等内容,有利于当前做好音乐教学及音乐审美教育工作。在当前开展音乐教育过程中,要充分挖掘音乐教育蕴含的审美教育功能与实践能力,重点关注学生的学习理解与精神体验,通过构建以美学启发为基础的音乐教育体系,全面提升音乐教育的价值成效。

作者:王屹航 单位:清华大学基建规划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