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国防教育的现状合集12篇

时间:2023-08-04 09:20:25

高校国防教育的现状

高校国防教育的现状篇1

“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国防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安全保障。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强大的国防,就无法抵御外来的侵略和颠覆。具有强大的国防实力,中华民族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国防教育是建设和巩固国防的基础,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途径。作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高等学校学生承担着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的重任,增强他们的国防意识尤为重要。高校对大学生进行形式多样的国防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国防意识,培养热爱国防、支持国防、建设国防的观念,而且可以增强他们保卫祖国的责任感,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

一、高校国防教育特点

高校国防教育既具有其他学科的一般特点,也有其自身的特点,主要包括:

1.政治性。

政治素质的培养是国防教育重要目的之一,主要是解决立场、信仰问题,目的是使青年大学生掌握社会发展及其规律的基础知识,树立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

2.强制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第十五条规定:“高等学校应当设置适当的国防教育课程,高级中学和相当于高级中学的学校应当在有关课程中安排专门的国防教育内容,并可以在学生中开展形式多样的国防教育活动。”由此看出,高校学生进行和接受国防教育是法律赋予学校和学生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定的强制性。

3.现实性。

国防教育在普通高校虽然属于基本素质教育的范畴,但在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军训是新生入学的第一课,军训能改变他们日常生活中的散漫作风,调整多年来学习压力带来的精神、身体上的脆弱,锤炼他们的意志品德。由此看出,普通高校的国防教育有它的现实意义。

4.长期性。

随着中国的崛起,各种敌对势力蠢蠢欲动,反华动作从没间断。由于意识形态、国家利益的分歧,中国成为多极中的一极还需要进行长期的斗争。大学生更应该保持忧患意识,掌握国防知识,这都依赖于国防教育的长期开展。

二、高校国防教育的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第15条规定:“高等学校、高级中学和相当于高级中学的学校应当将课堂教学与军事训练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高等学校应当设置适当的国防教育课程,高级中学和相当于高级中学的学校应当在有关课程中安排专门的国防教育内容,并可以在学生中开展形式多样的国防教育活动。”这进一步明确了高等学校和高级中学开展国防教育的基本要求。高校国防教育活动是主要向大学生传授国防思想、国防观念、国防知识和国防技能的教育活动。其根本目的是强化大学生的国防观念、国防忧患意识和国家安全意识,并弘扬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为核心的国防精神与民族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教育其自觉履行国防义务,使其掌握基本的军事理论、军事知识和军事技能,全面提高其综合素质,最终为国家培养和输送高素质的后备兵员和预备役军官,同时培养出一大批高素质的祖国建设者。

三、高校国防教育的现状

高校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才培养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内容。随着高校改革不断深入,国防教育已经摆上了重要的日程。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绝大多数高校国防教育目前依旧存在着许多问题,从而影响了工作的深入发展。

1.高校国防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目前,一些高校组织机构和管理体制不健全,在开展国防教育过程中,对国防教育的重要性思想认识存在偏差、不统一,使国防教育应有的功能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很多高校普遍存在着错误的认识,认为国防教育在高校中可有可无,与人才培养没有很大的关系。于是,只是象征性地开展一些学生军训,简单地开展一些军事理论课教学,没有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存在着简单化和形式主义的倾向。有的高校武装部军事教研室“面目全非”、“有名无实”,难以发挥其职能。

2.高校国防教育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从事高校国防教育工作的教师队伍,其整体素质是国防教育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现代国防教育需要一支素质较高、能力较强,既具有较高科学文化水平,又掌握现代军事理论,并懂得教育规律的教师队伍。虽然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发展,大多数高校在国防教育中已经建立了相应的教师队伍。但从总体上看,我国高校国防教育中的教师队伍建设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一是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偏低,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师主要来自部队转业干部、学工系统的行政人员等,他们所受的教育不尽相同,在军事科学和教育科学等方面各有长短,特别是科学文化知识和军事理论知识的掌握与现代国防教育的要求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二是编制不落实,由于高校重视程度不够,使专职国防教育教师的编制无法落实,导致高校国防教育教师的严重不足。三是从事国防教育的教师整体科研水平与科研能力普遍不高,使国防教育工作难以向纵深发展。

3.高校国防教育的形式单一。

军训是国防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但从实际情况来看,由于受领导思想认识和经费的限制,很多高校将军训工作停留在应付上级检查的层面上。军训的项目仅仅停留在稍息、立正、齐步走、正步走、整理内务等简单内容上。同时由于受国防教育师资队伍现状的制约,军事理论课没有成为培养大学生军事理论素质和国防意识的主阵地。军事理论课教材版本过多、质量良莠不齐,严重影响了军事理论课的教学内容与教学进度。国防教育实际教学停留在空洞的政治课、浅显的科普课、冗长的历史课的层面上,缺乏理论性、前沿性、教育性、军事性和吸引力。教师不能在学术思想、思维方式、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创新能力、治学态度、国防观念和国防意识上给予学生更多的影响。

四、改变高校国防教育现状的对策

1.加强思想认识,建立健全国防教育的领导体制。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是建立健全高校国防教育领导体制的基础和前提。

(1)各高等学校应设立国防教育领导小组。常设军训办公室,划拨国防教育专项经费,由主管学生工作的校党委副书记或副校长担任国防教育领导小组组长,将国防教育贯穿于学生日常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始终,做好国防教育政策的宣传和贯彻落实工作。(2)建立、完善高校军事教研室。在校党委的领导下,建立、完善高校军事教研室,同学校的其他课程教研室一样,是一个教学机构,承担学校的国防教育教学和科研任务,使高校军事课教学在实施过程中规范化和制度化。

2.加快高校国防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

目前,全国很多高校国防教育师资人才极其匮乏,为了建设一支可持续发展的高校国防教育师资队伍,就必须做好师资引进和业务培训工作。(1)做好师资引进工作。高校国防教育的教师要尽量是军事院校硕士以上优秀毕业生,同时能够胜任高校教学工作的人员才能进入高校国防教育体系。另外非军事院校硕士学位以上优秀毕业生,需到军事院校进修国防理论和熟悉军队生活,能够适应教学的人员才可以进入国防教育体系,这样的军事教师才能够具有良好的教学素质与军事素质。(2)大力支持军事教师的业务学习。对从学校行政部门或其他相近专业调配过来的教师,学校可安排他们到军事院校或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东南大学等国防教育硕士专业试点院校培训,学习国防、军事知识和必要军事技能,了解军事科学的新发展,更新和丰富军事知识,提高教学水平。同时对那些从部队退伍或转业的教师,学校可安排到师范类院校进修高等教育专业知识,学习现代教育技术,更新教学理念,更好地开展军事课教学。

3.促进国防教育形式多样化。

(1)做好拥军工作。可以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到老红军、伤残军人和革命烈属的住地进行义务劳动和精神抚慰。(2)开展丰富多彩的革命传统教育。每年新生入学,组织他们到当地的红色旅游景点参观学习,集中接受革命的优良传统教育。同时,还请驻地部队官兵来校作国防知识讲座,给学生讲一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国内外形势、信息化战争等,增加学生对国防、对军队的理性认识。这些活动,把高校国防教育与课外活动有机结合在一起,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爱国为国的优秀品质。(3)利用学校的现代化教育设备,开展丰富多彩的国防教育活动。为了增强教育的吸引力,学校可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大学生在活动中受到国防教育的熏陶。如学校举办国防知识专题讲座、军训征文、演讲比赛、军民联欢文艺晚会等活动。还可以组织学生观看如《解放》、《红色娘子军》等红色影视剧,以增强学生国防观念,让学生认识到军队一切听从党召唤的坚定政治立场和严明的纪律观念。通过组织学生观看60周年国庆阅兵式,学生认识我国国防实力的强大,从而不断增强学生的国家荣誉感和民族自豪感。

五、结语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也是国防建设的重要力量。在高等院校中搞好军事训练,开展系统的国防教育,加强国防知识的普及、宣传,是国家安全的需要,是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重要途径。在新形势下,我们要总结经验教训,创新教育手段,建立和完善高校国防教育网络体系,普遍深入地开展国防教育,积极推进高校国防教育的和谐发展,为我们民族的生存和发展,为我们祖国的繁荣昌盛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曾三省.试论新时期高校国防教育的形势及对策[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3).

[2]马耀斌,等.普通高等学校国防教育现状及对策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1(9).

高校国防教育的现状篇2

近年来,我国为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从普通高校应届生中选拔部分综合素质高、专业能力强的应届毕业生应征入伍,并出台学费补偿和国家助学贷、就业服务等政策,鼓励、吸引毕业生献身国防。然而,以独立学院近三年的毕业生应征入伍工作为例,不难发现应届毕业生的国防意识逐年加强,入伍的积极性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总体情况不容乐观。

1.大学生国防意识现状

高校国防教育是面向在校大学生传授国防思想、国防观念、国防知识和国防技能的教育活动,是提高在校大学生国防意识的主要途径和载体,对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国防意识发挥了重要作用。

1.1国防知识的掌握缺乏系统化、全面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国防建设需求,国防知识的内涵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我们必须关注这些新形势和新变化,只有将这些新知识纳入到高校国防教育之中,才能使学生系统的、全方位的掌握国防知识。这一点对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国防意识,树立现代国防观念至关重要。

然而,部分高校狭义的认为国防教育的全部内容就是新生军训,认为学生进行了军训,就是接受了国防教育。甚至在新生军训期间,以军事技能的训练等同于国防教育,对于军事理论知识的传授,则甚少涉及。同时,只有一小部分学生源于个人的兴趣爱好,对国防知识的某一范畴感兴趣,但整体国防理论素养还较欠缺,不能准确把握和深入理解国防理论知识,因此局限了强烈的国防意识、国防精神的形成。

1.2大学生思想观念多元化,国防意识相对淡漠

目前,世界总体趋于和平,爆发世界大战的可能性较小,多数大学生看不到西方敌对势力和平演变政策的推行和对高校渗透力度的增大,这些极大影响了当代大学生世界观的形成。与此同时,受世界多元文化格局的影响,外来文化正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当代大学生。在校大学生尚未形成完整、稳定的人生观、价值观,没有深刻意识到这种多元文化对自己的政治理念、价值观念所带来的深刻影响。因此,对于毕业之后献身国防部分学生态度比较消极,他们把国防片面的理解为国家军队建设,把献身国防事业看作是军队领域特有一种行为,这种认识上的偏差,造成了国防意识在一定程度上的弱化。

1.3大学生参与国防社会实践活动自觉性较差

目前,在校大学生主要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初期出生的,他们自信独立、思维开阔、创造能力强,物质和精神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但他们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仍需要在国防社会实践活动中进一步磨练。根据相关调查显示:军训是学生在国防教育活动中满意率较高的一项,主要是因为,军训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磨练了个人意志和品质;而对于外出参观军事基地、毕业生入伍等国防社会实践活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不高。

2.大学生国防意识现状原因分析

从目前高校的国防教育现状分析,笔者认为当代大学生国防意识之所以存在以上三个方面的突出问题,主要是由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引起的:

2.1我国尚未形成完善、配套的国防教育法规体系

自1958年8月中共中央在关于民兵的问题中明确决定:“大、中学校要增加军事课程,实施军事训练”、 到200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颁布实施以来,我国相继出台了多部关于国防教育的法律、法规、文件,对高校国防教育的组织领导与实施、教育内容等各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普遍性的规范。但由于这些规范是关于国防教育的原则性、普遍性内容进行的规范,对如何开展国防教育、如何设置国防教育的课程,各地区没有制定配套的法律、法规对其进行具体、细化的规定,在落实法规、政策时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不尽相同,制约和影响了国防教育在各高校的持续和科学发展。

2.2各高校对国防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2.2.1高校国防教育师资队伍薄弱

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各高校的国防教育的师资队伍的质量、数量、结构都不能满足在校大学生国防教育的需要。只有部分高校设立了专门的的军事教育教研室,但对于日常国防教育目标则难以实现。主要是由于师资队伍的质量、数量和结构所决定,根据对某所高校的师资队伍现状调研显示:骨干教师年龄偏大,学历、专业结构相对薄弱,职称结构明显不均衡、整体科研能力较弱,这些都制约着高校国防教育工作的良性、科学发展。

2.2.2高校国防教育内容片便化、教育方式单一化

随着国防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全球化信息化趋势的增强,现代国防观念的内涵不断丰富、深化,已远远超出了传统的军事范畴。然而,传统的高校国防教育仍停留在军事技能训练与传授军事基本理论知识阶段,传统的国防教育内容已经不能满足新时期更加艰巨的国防任务。

2.2.3高校国防教育时间阶段化

目前,各高校的国防教育主要集中在新生入学的军训阶段,军训工作结束意味着高校国防教育工作已经完成。我国高校的国防教育时间为新生入学2—3周集中进行军事技能和军事理论学习,从时间上来看,与英美等国家相比较,美国的国防教育时间最长,分为2年制和4年制两种,英国则规定在校期间每周有1—2个晚上的训练,假期集中训练1—2周。很显然,我国高校国防教育还停留在某一阶段,而英美等国则贯穿于学生在校期间的全过程。

高校国防教育的现状篇3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9-0016-01

《国防教育》是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国防教育》以马列主义、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及等同志关于国防与军队建设的重要论述为指导,按照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适应我国人才培养的战略目标和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需要,为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保卫者服务。

一、本科院校教学现状分析

国防教育以军事理论教学为重点,通过军事教学,使学生掌握基本军事理论与军事技能,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加强组织纪律性,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为中国人民训练储备合格后备兵员和培养预备役军官打下坚实基础。该军事课程已经成为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学生的必修课。

国防教育作为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在普通高等本科学校已经开展得如火如荼,取得了显著成果:军训工作走向制度化,军事理论课程教学发展迅速,师资力量不断增强,国防教育步入正常化的轨道。首先,普通本科学院的国防教育研究比高职高专的研究要多,如从中文数据库论文数量来看,普通本科学院的国防教育研究比高职高专的研究要多近2倍。其次,国防教育的教学现状研究多于教学对策研究。最后,国防教育作为课程建设研究较多。

二、我校教学现状分析

作为一门新课程,课程标准的确立,教学形式的探讨与实践,教师队伍的建设等各个方面都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借鉴,需要在不断的摸索与实践中积累经验。

通过开展国防教育,有助于大学生强化爱国主义,增强国家安全概念,促进大学生军事素质的提高。但如何开展新课程的教学工作、课程标准的制定、教学形式的探索与完善、国防教育教材的开发、师资队伍的建设等一切从头开始,凸显课程教学研究与探索的迫切性。

(一)教学形式

《国防教育》属于新开设的必修课程,理论课程从2014年下半年才开始进入课堂,目前已制定出通识教育课程《国防教育》课程标准,并运用专题教学的模式进行教学。

(二)教学内容与改革

1.教学内容

根据高职学生特点和教学任务,国防教育的教学过程主要分两大块:一是军事理论教学;其内容主要分四大块:中国国防与现代化、军事思想、国际战略环境与地域安全、军事科技与信息战。二是新生军训;主要包括学生军事技能的操练和掌握等。从理论教学内容方面来看,已经覆盖了从古代到现代、从制度到实践的诸多方面,尤其紧跟时代步伐,把最先进的国防知识传授给学生;从军训方面来看,可以不断充实和改善军训条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立军事专用训练场地。

2.教学方法的完善

最开始,国防教育实行的是专题讲座的方式集中进行教学,教学效果不是十分理想。从下学年开始,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们将逐渐采用常规教学与小班制(人数控制在100人以内)教学,改革教学方法,增加实践教学内容,增强教学效果。

3.师资队伍的建设

因国防教育是一门新课程,教学师资有限,且属于“科班”出身的专职教师甚少,因此,国防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迫在眉睫,我们将采取多种方式充实师资队伍。如从学校转业教师中聘请加入到队伍中来;在现有师资的基础上不断加强队伍自身的专业水平,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派送教师到地方军事部门学习,以提升教育教学的针对性。

我校在现有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不断增加具有时代特色及突出重点的国防教育教学内容,加强教育教学的时效性;从课程体系出发,增强课程内容的逻辑系统性并开发国防教育教学辅导教材。高职院校应该虚心向本科院校取经,交流学习适合自身的教学及管理方法。

三、教学探索

《国防教育》以国防教育为主线,通过军事课教学,使大学生掌握基本军事理论与军事技能,达到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加强组织纪律性,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中国人民训练后备兵员和培养预备役军官打下坚实基础的目的。

该课程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与教学内容的完善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更应积极探索与实践,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国防后备军而努力。

参考文献:

[1]张正明,章涵恺.浅议我国高校国防教育的现状[J].三江学院学报,2009,Z1:13-17.

[2]张正明,章涵恺.从几个侧面看我国高校国防教育的发展[J].教育前沿(理论版),2008,03:12-14.

高校国防教育的现状篇4

望、闻、问、切四诊法是调查了解疾病所采取的四种诊断方法,各有其独特的作用,只有将四种诊断方法结合运用,也就是要“四诊合参”。只有这样才能全面而系统地了解病情,作出正确的判断。而国防教育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国家按照一定的国防目的从政治、经济、军事、教育、法律、道德等方面对公民施行长期影响,有计划、有步骤的培训活动。对于国家的发展来说离不开国防工作的开展,而国防教育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全体公民,作为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国防教育工作的开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事实表明,大学生国防教育工作开展的状况却不容乐观,面临着许多困境,诸多因素成为进一步开展大学生国防教育工作的障碍,如何冲破困境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也成为大学生国防教育难以开展的症结所在。

一、望:大学生国防教育的现状

通过查阅近几年文献得知:

(一)80%的学生认为国防教育对于大学生教育至关重要,但为什么重要及重要程度均有模糊的认识,且多数大学生认为那是大一新生的事情。

(二)仅有10%的高考学生愿意填报军校,20%的大学生对部队从大学生中征集新兵战士持肯定态度,20%的大学生对招收毕业大学生补充部队干部队伍持非常愿意观点。

(三)大多数学生认为在当今和平社会时期国防教育不太重要,甚至有些学生认为国防建设是国家的事,与自己没有太大关系。

总之,国防教育在大学生中并没得到准确的定位。

二、闻:大学生国防教育开展的困境

多数大学生对国防教育持观望态度,国防教育不可避免的面对诸多困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缺乏对国防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当今我国处于和平与发展时期,国际地位逐步提升,战争年代已昔日不在。多数大学生认为没有必要搞国防建设,也不需在大学课程中开展国防教育。随着经济发展成为社会主流,大学生越来越倾向于经济方面相关专业,高考填报志愿时,多数学生倾向于大学普通专业,较少学生填报军校或直接参军。

(二)国防教育机构不够健全

作为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各高校在开展国防教育时,相配套教育机构处于“有名无实”的状态。目前,我国高校国防教育机构设置基本上可分为三类:一是高校有相对独立的人民武装部、军事教研室、师资团队,无论教育硬件与软件设施相对完善,但这类高校在我国却占少数。二是多数普通本科高校原来设有人民武装部、保卫处、公安派出所的机构,但因近年不断扩招,安全保卫工作成为重中之重,这些机构的职能也慢慢发生转移,成为安全保卫工作的主力。三是基本没有设置独立的国防教育机构的新升格、合并组建的本科院校、高职院校、民办高校及独立学院。

(三)高校国防教育师资力量不足

随着教育事业不断改革,各地高校都在不断扩招,使师资力量显得薄弱,院校师资力量仅够满足基本教学需求,对学生开展军事训练多数院校基本上从当地武装部借人搞训练,一般维持1~2周左右,内容比较单一。目前,我国多数高校没设置军事教研室,一般多为相关部门的干部或学生辅导员兼职开展国防教育工作,但仅局限于教材的讲解。即使有些院校成立军事教研室,多数教研人员也身兼数职且国防教育没得到足够的重视,国防教育工作基本上摆在最后。良好的师资力量是保证国防教育的关键所在,但现阶段我国国防教育师资力量呈严重不足的状态,国防教育较难达到应有的效果。

三、问:进一步了解大学生国防教育难以开展的障碍

按照中医诊治的方法,在经过“望”、“闻”步骤后,“问”也成为关键一步,对于进一步深入开展大学生国防教育起着关键作用。

(一)对外开放程度逐步提升,大学生易受社会不良因素的入侵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经济形式和成分的多元化,个人经济利益的差别趋势日益明显,对外开放程度逐步提升,且我国国防建设的法律法规不够健全和完善,多数大学生不愿履行兵役义务。西方国家经济的入侵,对高校渗透力较强,受崇洋思想的影响,资本主义生活方式入侵使大学生缺乏民族自尊心、自信心、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导致学生国防意识淡薄。

(二)学校国防教育的法制建设不健全,国防教育的资金难以得到保障

我国高校国防教育虽得到了普及,但各高校国防教育工作的开展不平衡,在机制体制、教育内容、活动开展、管理考评等方面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随意性或不规范等问题,制约和影响了国防教育的科学发展。学校搞不搞国防教育也无人过问,无需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开展国防教育的学校在物力、人力、财力上有所吃亏。反之没有开展国防教育的学校却节约大笔开支,法律对学校是否开展国防教育工作也无法干预,且开展国防教育工作的资金也难以得到保障。

四、切:冲破大学生国防教育的困境

经过“望”、“闻”、“问”三步后,“切”是衡量中医医术是否高超的标准,如何冲破大学生国防教育效果不理想成为症结所在。

(一)准确对大学生国防教育的定位

一是更新和提升院校师生的国防观念。切实、扎实落实国防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彻底地把军事训练、军事理论列入教学计划,作为学生的必修课并贯穿于学生整个大学时期,基本上可使师生不够重视国防教育的现状有所改善。二是学校需为国防教育课程开设提供必要充分条件,如师资力量的配置、教学媒介的改善、教学活动的开展等,保证国防教育的教学效果。三是设置、健全考评机制。各高校教学部门应对国防教育进行教学质量评估,设置统一的标准,开展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确保国防教育教学目标的达成。四是设置完整详尽的教学计划。

(二)增强国防意识

目前大学生均处于社会转型期,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环境中,处于安逸状态,昔日不安早已不在,多数大学生国防观念、忧患意识淡薄已成为事实。随着社会的开放,许多不良社会风气侵蚀着大学生,使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改变。多数大学生留学国外,为国效力的不多,部分大学生崇洋,生活以自我为中心,对社会和祖国的发展豪不关心,因此增强大学生国防意识成为重中之重。

一是在高校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落实和加强学生的德育工作,激发学生爱国热强、增强民族自尊心、自豪感,树立爱国、爱民族的思想,从本质上提升大学生国防的意识。二是建立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教育实习基地,确保爱国主义民族精神教育的落实和实施,从而有力地增强和提升学生的国防意识。

(三)建立和完善国防教育的机构,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国防教育机构“有名无实”的设置已成为我国高校面对着主要问题。当务之急,各高校应建立和完善本校军事教研室,归入相应的院、系等教学部门管理,按实际教学工作量配置专职教师,甚至条件较好的高校可成立军事教学训练部,形成相对立的教学实体,为教学活动和学校管理提供方便。

拥有一支专门的国防教育的教师队伍是加强和提升国防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因此师资队伍的建设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重视教师队伍编制的科学合理性,力求在较短时间内扩充专业的教育队伍。二是注重国防教育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通过组织开展教学经验交流会、专家讲座等形式提升教学水平。三是重视对国防教师能量的充电,各高校为他们提供机会继续深造、培训的机会,甚至可聘请经验较丰富专家、学者不定期对他们进行培训和指导,但必须长期坚持下去。

(四)拓展国防教育的宽度和深度,开展国防教育形式的多样化

多数高校国防教育教学主要以新生入学前的大学生军训为主要内容,一般持续1~2周时间,内容侧重于基本的军事训练,尽管对学生的国防观念、意识、综合素质提升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内容单一性、持续时间的较短性,使国防教育根本无法真正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所以应从以下几方面来拓展国防教育的宽度和深度,一是在基本的军事训练基础上,增加以现代国防教育为重点的知识性课程,应包括军事理论、军事心理学、会学、军事管理学等。二是摆正国防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位置,国防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应纳入以教学为中心的高等教育轨道,呈现出教学机构完善,师资队伍健全、经费保障到位、管理体系正规等特点。

多数高校在开展国防教育时仅是教材的呈现,以讲座、PPT教学对学生进行知识讲解,形式单一、内容呆板使国防教育成为学生休息的教育。改变现有的国防教育形式成为保障学生是否真正接受国防教育的重要保证。深入研究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国防教育。一是充分利用当地的“红色”资源,组织学生参观革命先烈者的故居、革命遗迹、烈士陵园、纪念馆等,使国防教育融入旅游和大众文化休闲活动中,丰富国防教育的形式。二是利用当地的部队资源,与部队开展军民共建活动。在活动中军人的气质、行为行习惯等影响着大学生,而大学生的知识素养、观念新潮也会影响着他们,达到双方共赢的效果。三是不定期的举办国防知识竞赛、开展征文活动,建立校园国防教育网站、组织讲座和国防教育展览等活动,从不同侧面向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尤其应注重模范人物、英雄人物的宣传,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四是利用文化娱乐有选择组织学生观看国防题材的电影、戏剧、电视节目等,利用网络拓宽国防教育的空间,熏陶学生的国防教育情操。(作者单位:湖北民族学院科技学院文学与传媒系)

参考文献:

高校国防教育的现状篇5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28-0076-02

中小学教育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和提高公民素质,国防教育自然成为中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在中小学强化国防教育,不仅能树立学生的国防思想,增强学生的忧患意识,而且能够推动学校德育教育的开展,对于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更好地在中小学开展国防教育,了解和掌握中小学国防教育的现状,并就此探索有效实施策略尤为必要。

一、中小学国防教育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地方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中小学国防教育取得了可喜成绩。然而由于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无论是社会、学校、教师还是学生,重视的只有考试涉及的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国防教育由于没有列入毕业或升学的必考科目,则是说时重视、做时轻视、实际忽视。主要表现在:①相当一部分学校领导,认为国防教育就是开个讲座,办个活动,没有从提高全民族国防素质的高度和深度去理解和认识。对于设立专门的国防教育课,不少中小学校仅仅是停在嘴上,写在纸上。②许多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智育第一”、“分数第一”、“升学第一”, 把国防教育看做可有可无的累赘,对于学习开设国防教育颇有微言。③学校缺少专职的国防教育师资,国防教育岗位常常由学校政工干部、班主任、校外辅导员等兼任,他们或缺少国防及军事知识,或缺乏中小学校教学经验,直接影响了实际教育效果。④学校国防教育没有统一规范的教材,大多数中小学在进行国防教育时,要么临时找几种国防报刊,照本宣科;要么编印的国防教育读本不分年级“一刀切”、“一锅煮”, 教师难以做到像数学、语文那样开展不同层次的教学。⑤学校国防教育形式比较单一、不灵活,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这一现状,我们必须以新课程精神为指导,采取有效的策略,切实培养学生对国防教育的情感,提高中小学国防教育的实效性。

二、中小学国防教育的实施策略

国防教育是关系国家和民族兴衰安危、生死存亡的大事,开展国防教育是当前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只有潜心研究中小学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国防教育因素,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才能提高国防教育的质量和成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1.健全国防教育组织机构,大力营造国防教育浓厚氛围。坚强的领导力量是中小学国防教育的根本保障。学校应该成立国防教育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统筹学校国防教育的具体工作,以健全的组织机构确保国防教育的有序进行。建立国防教育工作制度,实现国防教育制度化、规范化,将国防教育工作放在和教学工作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足额开设国防教育课程。充分利用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宣传栏、黑板报,广泛宣传国防教育知识,为学生营造浓厚的国防教育知识学习氛围。

2.设立专职国防教育教师岗位,强化国防教育师资队伍。教师是中小学实施国防教育的主导力量。要提高中小学国防教育的效果,没有一支观念超前、业务精湛、知识渊博的教师队伍是难以做到的。因此,为了突出对中小学国防教育的重视,学校要改变当前国防教育师资以兼职为主的现状,在教师编制中设立专职国防教育教师岗位,拓宽国防教育教师的选配渠道,充实教师数量,提升教师质量,真正建立一支既具有丰富的国防及军事知识,又具有一定的中小学校教学经验的国防教育师资,以满足当前中小学开展国防教育的需要。

3.结合学生年龄特征编纂国防教育教材,突出教育的针对性。中小学国防教育不同于社会的国防普及型教育,要体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要。学校应该组织专家和教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全民国防教育大纲》、《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国防教育工作的意见》等法律法规,针对中小学生的不同年龄特点,区分层次和重点,科学编纂国防教育教材。以基础性知识为主,突出教材的理论性、系统性、职能性、故事性和趣味性,并配以图片、卡通、漫画等图解,做到浅显易懂,寓教于乐。使得中小学国防教育教材建设走上系统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的轨道。

4.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防教育活动,激发和巩固学生的学习欲望。当代中小学生接触的信息面宽、思想活跃,这就要求我们的国防教育形式必须力戒单一,要体现形式的多样化,以适应中小学生求新、求异的心理需要。在中小学国防教育中,既要有常规教学中的有机渗透,如:音乐课通过教唱《义勇军进行曲》、《打靶归来》等军歌,歌唱人民军队,讴歌英雄人物;美术课通过画飞机、军舰等,对学生进行爱军队、壮军威教育;体育课进行基本的军体拳、武术等军事技能教育和训练培养。更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组织“不忘国耻”、“居安思危”、“祖国在我心中”等内容的座谈会、故事会、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利用寒暑假举办军事夏(冬)令营或军训活动,进行阅兵式、分列式、射击、战地救护等方面的军事训练;组织观看与国防相关的影视作品等,以此激发和巩固学生的学习欲望,深化国防教育。

中小学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公民国防意识和素质的重要途径。我们要始终突出爱国主义主旋律,强化中小学国防教育,使学生逐步了解基本的国防知识,学习初步的军事技能,培养学生报效祖国、献身国防的思想感情,为把青少年锻造成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保卫者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高校国防教育的现状篇6

[作者简介]李伟(1972- ),男,河南平顶山人,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河南平顶山467000)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4)14-0075-02

一、加强当代大学生现代国防意识教育的重要性

1.当前国际形势发展的迫切需要。虽然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但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当前世界形势并不太平,战争的危险依然存在,国与国之间的矛盾冲突和斗争从未间断,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存在,“”“”等敌对分裂势力亡我之心不死;邻国印度日益增长的国防科技力量;“日本右翼”势力的不断挑衅,军国主义复苏步伐的不断加快;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对我国实施“和平演变”的图谋始终没有停止,西方敌对势力亡我之心始终不死。如果我们忽视了这些意识形态领域的残酷战争、忽视了价值观培养过程中潜在威胁和危害,国家的和国防安全就得不到应有保障,社会就必然会出现动荡,人民群众所享有的改革开放成果顷刻间就会化为乌有。所以,我们必须对当代大学生切实加强国防意识教育,培养、强化他们头脑中的国防意识,借以增强大学生的责任使命感。

2.我国当前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现实需要。当代大学生肩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是实现伟大中国梦的继承者和创造者。加强培养他们现代国防的意识培养是激发学生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促进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现实需要。

3.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客观需要。党的十明确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就需要我们当代人进行不懈的努力和付出艰苦劳动。这就要求当前高校要进一步强化对当代大学生的现代国防意识教育,不断培养、造就出具有强烈国家安全意识、坚定政治立场的优秀大学生,使他们成为建成小康社会的强大守卫者。

4.抵御当代西方网络文化对当代大学生国防意识侵蚀的现实需要。网络文化的流行,在加剧信息交流和沟通全球化趋势的同时,也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当前充分利用网络这一新载体,有计划地对我国进行着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当前高校是计算机网络比较集中的区域,大学生又是接触网络文化的重要群体。在以西方价值观、意识形态主宰网络文化的背景下,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念极易受到影响。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那么我们的现代国防意识教育将会在网络虚拟世界中逐渐失去其导向作用。

二、当代大学生在国防意识方面存在的问题

1.国防意识淡漠。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事业和平建设时期,三十多年没有战争。长时期处于和平环境,一些人的价值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比较突出的有:当今大学生对国防安全的了解还停留在战争、军队、间谍破坏等传统领域,而忽略了互联网、文化、信息等新兴领域。比如,目前在一些举办的部级社会考试中使用高科技设备作弊,就涉及盗窃国家机密,影响国家信息安全。

2.意志力脆弱。新形势下,一些参与国家重大课题研究的优秀大学生,因为自身的意志力薄弱,在面对金钱、美色、名利的诱惑时,往往明知错误,却甘愿不惜出卖人格,用自己手中掌握的国家机密去满足自己的贪欲。

3.对我国周边的安全形势缺乏充分认识。冷战结束后,当代世界的主题仍然是和平与发展。但冷战思维的影响依然存在,在世界范围内,局部战争时有发生。我国周边安全形势并不乐观。西方敌对势力亡我之心从未改变,他们一直在用西方意识形态和价值观来对中国进行和平演变,不时释放“中国”来妖魔化中国形象,遏制中国的发展。我国在南海、东海和中印边界领土争端依然存在;以达赖为首的分子和境内外“东突”势力在西方敌对势力的支持下,依然妄图分裂我国。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一些当代大学生麻木不仁,对周边安全形势缺乏足够认识。

三、当代大学生国防意识缺失的原因

1.当前社会上不良风气的负面影响。当前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大学生对周围事物的正确判断。在三十多年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多数学生看不到明显的威胁。现阶段以经济为中心的基本路线加剧了当代大学生思想中经济意识的增强。在这种思想支配下,我国个别地方的国防教育基地已经被改造成市场经济条件下营利性的娱乐场所,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对当代大学生进行国防意识教育。

2.当前社会价值观多元化的影响。当代大学生从对自身利益出发来界定国家利益是否是最高利益。当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逐步深化,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取向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他们中间的大多数都尚未形成系统、成熟的价值观。由于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使得人们对经济利益的追求超过了对政治信仰的追求,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取向中经济因素的考虑呈逐步增加趋势,对献身国防事业持消极态度,最终导致当代大学生自我认识上的偏差,造成现代国防意识在他们头脑意识中的削弱和淡化。

3.当前各高校国防教育在某种程度上的缺失。第一,专职教师相对缺乏。近几年,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迅速扩张,负责军事教学的教师队伍已远远不能满足现有高校教学工作的需要。目前,多数高校没有担任国防教育课的专职教师,大多是从学校武装部、保卫处抽调人员或从外面聘请武警教官担任。由此看出,当前我国高校军事理论课专职教师相对比较缺乏,远远满足不了高校开展国防教育的需要,这就使得国防教育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国防教育工作难以向纵深方向发展。第二,课程开设随意性较大,设置不够规范,教学课时数较短且比较仓促。因此,当前高校的国防教育教学工作缺乏相应的规范化和系统化,缺乏军训实践与军事理论教学的有机协调,多是各自为战。第三,缺乏专门的军事教学管理机构。据有关调查显示,我国目前许多高校以临时性的军训工作组来代替国防教育管理机构。带来的结果是导致国防教育教学工作管理混乱,使国防教育的系统性、持久性无法保证,对学生进行现代国防意识的教育培养也无法得以圆满实现。第四,目前多数高校尚未把国防教育纳入学校整体教学计划。《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要求还没有得到有效落实,这些因素都使得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四、新形势下加强当代大学生现代国防意识教育的对策

1.在整个社会营造培养国防意识教育的文化氛围。当前我们应该首先在全社会营造国防意识教育的舆论氛围。国家应充分利用现代各种有效传播媒体,使之成为对国民进行国防意识教育的主阵地。然后,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真正形成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现代国防意识教育的良好社会氛围,强化当代大学生对现代国防意识的认识和理解。

2.成立专门的高校国防教育管理机构。当前各高校应成立专门的国防教育教学管理机构。各高校应严格按照《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要求把国防教育纳入学校整体教学计划,成立专门的国防教育教研室,明确教学任务,切实保障高校国防教育教学效果。

3.尽快建立高素质的国防教育师资队伍。首先,尽快建立一支专职的高素质国防教育教师队伍并纳入学校统一管理。其次,创造条件鼓励这些教师进行在职进修培训以提高业务能力,并有计划地对其每年开展业务培训,不断增强他们的业务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其更好地适应未来高校国防教育工作的需要。最后,大力支持和鼓励教师独立或参与各项创新与科研活动,不断探索当代国防意识教育的规律,推动我国高校国防教育工作的健康发展。

4.依托校园文化强化学生的国防意识教育。以校园文化为载体,把国防意识教育与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增强对当代大学生的吸引力和渗透力,有利于国防意识教育作用的广泛体现,有利于全面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在新的历史时期,各高校应充分利用校园学报、广播、各种社团活动等平台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寓国防意识教育于娱乐活动之中,注重开发隐性教育资源,积极探索校园文化在强化当代大学生国防意识、培养高素质人才方面的积极作用。

5.主动占领网络阵地,积极拓展国防意识教育空间。高校国防教育工作者不应仅仅满足于基本军事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积极主动地学习、掌握相关的网络技术知识,充分利用互联网络了解国家最新的国防动态。

[参考文献]

[1]卞卡.论大学生现代国防意识的培养[J].河南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

[2]王树平.当代大学生国防意识状况调查分析及对策[J].江西教育,2010(3).

[3]刘毅,刘知学.大学生如何终身展现国防意识[J].华章,2011(33).

[4]张仲福.新安全观视域下大学生国防教育研究[DB/OL]./KCMS/detail/detail.aspx?dbcode=CMFD&QueryID=0&CurRec=1&dbname=CM

FDLAST2013&filename=1012459483.nh&urlid=&yx=&v=MjM4MTFuRmk3aFY3

N09WRjI2SExlOUY5WEVySkViUElSOGVYMUx1eFlTN0RoMVQzcVRyV00xRnJDVVJMNmZaT2=,2012-03-01.

[5]何碧如,何坚茹,叶柏霜.90后大学生国防意识现状调查及对策分析――以温州地区为例[J].中国电力教育,2011(11).

[6]李莉.浅谈高职高专院校国防意识教育[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4).

[7]李江波,魏蔷,罗雅璐等.浅析高校国防教育的现状及发展[J].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2011(3).

[8]胡会燕.西方网络文化霸权对大学生国防意识的影响[DB/OL]./KCMS/detail/detail.aspx?dbcode=CMFD&QueryID=4&CurRec=1&d

bname=CMFD9908&filename=2008040348.nh&urlid=&yx=&v=MDY4Njg3RGgxVDNxVHJXTTFGckNVUkw2ZlpPZG5GaTdoVkx6QlYxMjdGck84SHRMSXA1R

WJQSVI4ZVgxTHV4WVM=,2007-12-20.

[9]张莉.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现状及改革方法初探[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3(2).

[10]艾跃进,朱旭.增强“90后”大学生国防意识的重要意义及对策[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10).

高校国防教育的现状篇7

国防教育作为高等院校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成为现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是新时期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径。然而,在当前的新形势下我国高校国防教育实施现状不容乐观,教学水平参差不齐,教育效果不显著。

一、我国高校国防教育工作的现状及瓶颈

1.对高校国防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目前,由于我国对各高校国防教育重要性的认知有所偏差、目标不明确不统一,从而使得开展国防教育的活动缺乏计划、缺乏目标,不能有步骤由程序的合理实施,更没有让国防教育的教育功能充分体统的体现出来.这严重阻碍了我国国防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推进,也妨碍了新时代大学生对于国防教育的了解和认知,让这些学生成为有历史责任感,有社会内涵的新一代希望的使命又从何谈起呢。

2.国防教育专业人才严重不足

根据调查了解,现今我国各地高等院校中,任职国防教育课程及工作的教师队伍并不健全,很多高校的国防课程老师一般是应届毕业国防教育专业研究生、退伍军人或者外聘的老师,甚至有其他专业的老师来兼授国防课程的现象。也就是说,我国国防教育师资力量相当的薄弱,极致缺乏相应教育人才。在这种专业人士缺乏,编制又不及时不落实的情况下,直接导致教学质量下降、教育水平落后,根本无法保证学生汲取知识,这也严总影响了国防教育事业的前进和深远发展。

3.大学生接受国防教育意识薄弱

新时代的大学生多为“90后”,作为长期处于和平时期的一代,他们衣食无忧,习惯了慵懒的生活,这一时代的学生从小学到大学对国防都没有深刻的理解和意识,除了在电视、电脑上看到的革命题材的电视剧电影以外,他们对战争几乎没有任何的了解,对于历史变革和战争时期的苦难更不能感同身受,因此,现在大学生的国防意识极其薄弱,甚至为零。因此大学生对国防教育的重视显然不够,更不谈社会责任感和历史责任感。

二、现时代国防教育的改革发展方向

1.提高对高校国防教育的重视程度并加力宣传

所谓的国防并不是一部分人的国防,而是我国全体公民的国防。尤其作为新时代的在校大学生更要在国防教育上扮演着不容忽视的角色,肩膀上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所以,在高校大学生中开展正式的国防教育,提升大学生的国防意识和认知是教育事业的当务之急。所以我们要加大国防教育的宣传力度,在传扬中提升大学生的国防意识以及全民的国防思想,为祖国培养出优秀的国防后备人才。

2.扩建并完善国防师资力队伍

在高校国防教育中,老师是必不可少的角色,所以高校首要应当强化教师的国防意识,扩建并完善国防教育的师资队伍,才能在教育影响学生。各大院校要积极配合国防教育事业的进步个发展,应科学规划学校的课程,增加国防教育课程内容,在院校所组织的校内或社会各种活动的基础上,积极设立和开展国防教育,从而强化大学生的基本国防观念和意识。想要达政治过硬、专业成熟的专职师资队伍,是高校国防教育工作进展顺利的重中之重。

3.教学中要不断拓展延续国防教育

就如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国防教育也是一种需要代代相传的教育。大学生的国防教育并不是一时一刻的,而是应该贯穿整个大学生活。从入校到升年级到毕业,老师应对大学生的整个大学生涯的国防教育工作做出整体完善的规划,并参照当前的教育需求和社会、国家、国际局势,紧跟时代变化和发展的步伐,对大学生国防教育工作做一个科学的准备和计划,以保证新时代大学生在接受国防教育的延续性。同时,要注意多元化发展进步,改变以往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可以运用丰富多样的方式去吸引、引导大学生们对国防教育的认可。

4.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国防教育质量

高校国防教育的现状篇8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20-0004-02

十报告指出:“建设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这一论断也体现了我国国防教育的重要地位。国防教育是国防建设的基础,也是提高全民素质、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途径。高等学校的国防教育是为捍卫国家、领土的完整和安全,防御外来侵略、颠覆和威胁,对大学生传授与国防有关的思想、知识、技能的重要教育活动。

一、高校国防教育基本情况

我们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国防教育,为了保障国防教育的质量,制定了一系列与之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文件。1955年7月颁布的新中国第一部《兵役法》规定“高校学生服预备役,应当接受军事训练”,这是我国首次明确规定高校须进行国防教育。随后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和法规来规范高校的国防教育。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规范国防教育,提高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继续搞好军训工作并使之制度化。”2002年,教育部、总政治部、总参谋部联合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此后,为了适应新时期学生军训工作发展的需要,依据《兵役法》、《国防教育法》的规定要求,2007年教育部、总政治部、总参谋部印发了《学生军事训练工作规定》的通知,要求各单位认真贯彻落实《规定》的精神,加强学生军事训练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确保学生军事训练工作的正常开展。至此,学生军训进入了普及化的阶段。

二、高校国防教育工作的现状

在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文件的指导下,我国国防教育蓬勃开展,取得了一些成绩。当前国际局势总体缓和,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我国处在和平建设与发展时期,已有近30年无战事,这种长期的和平环境使人们居安思危、加强国防建设的意识逐渐淡化。因此国防教育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一)国防教育的机构不规范

军事教研室是高校进行国防教育的主体,然而现实情况不容乐观。统计表明,目前只有85%左右的普通高校成立了军事教研室,仍有10%以上的普通高校没有设立独立的国防教育机构。而在设立军事教研室的普通高校中,军事教研室的隶属不一。有超过30%以上的军事教研室隶属于学校武装部,还有些隶属于学生工作部(处)或者社科部,甚至有些高校里隶属于体育部(系)。这样一种隶属关系不利于国防教育的管理及其相关活动的开展。

(二)国防教育的教师队伍有待加强

目前,我国高校从事国防教育的专职教师偏少,有些高校甚至没有专职教师。张正明选取了我国某几所知名高校进行研究,表1列出了其中4所高校的国防教育师资情况。显然这4所高校都是招生规模较大的院校,从师生比来看,这4所学校的军事理论专职教师人数显然偏少。朱芳转随机调查了全国54所高师院校,师资状况见表2。调查发现30.62%的高师院校没有从事国防教育的教师,仅有20.41%的高师院校设有国防教育的专职教师。师资队伍的缺乏不利于高校进行国防教育。一者,教师人数偏少,使得其教学任务偏重,质量自然受到影响;二者,教学任务偏重,使教师用于科研的时间偏少,国防教育的学科发展受到限制。

(三)国防教育流于形式,缺乏后续措施确保教育效果

当前,军事理论课课时少,讲授的信息量偏小,教学内容简单,而考核要求比较松,因此,学生无论学与不学,学得深浅,一般均能取得学分。这样助长了学生的应付心理,不利于该门课程的建设,也影响了该门课程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在军事技能训练期间,高校均较为注重宿舍内务、组织纪律和集体荣誉感的培养,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军训结束后,军训期间的优良成果难以保持,甚至逐渐弱化。国防教育形式化现象比较普遍,成果很难有效巩固。

(四)军训内容落实不到位,训练效果欠佳

军训是大学生接受国防教育的基本形式。学生军训《大纲》规定了5大项军事训练的内容,即条令条例教育与训练、轻武器射击、战术、军事地形学、综合训练。但实际上现在很多学校只开展队列训练,其他几项内容基本没有开展。出于安全和现实条件的考虑,多数学校没有开展实弹射击,这些学生最盼望的军训项目的缺失,使得军训效果打折扣。军训内容不能落实,对于学校来讲有其客观原因,主要是场地保障不了,如战术和军事地形学训练要到野外进行,这对学校来讲,没有这么大的地方。而实弹射击场虽然占地不大,但安全要求很高,一般学校也不适合建射击场。以上项目只能在军事机关或者民兵训练基地进行。然而,一般高校均离这些单位较远,学校组织困难较大,训练无法进行。所以场地保障不了,军训内容难以落实。

三、加强和改进国防教育的方法与对策

(一)规范国防教育的机构

军事理论教研室是承担全校国防教育的教学单位,限于实际情况,多个高校将其设在武装部或学生处,隶属于行政部门而非教学单位。这些人员除了要从事教学工作外,还得从事一定的行政工作,不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各单位应该使军事理论教研室同其他教学单位一样,有自己稳定的教学团队。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有了机构的保障,师资力量也不容忽视。对于目前尚显缺乏的师资力量,各单位需要引进专业人员,建立稳定的专职教师队伍。另一途径是从转业军人中选拔优秀者,既能言传,又能身教。第三是在部队或者部队院校聘请兼职教师。这三种途径可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师资的力量,但从师资质量建设角度的要求,仍需将国防教育作为一门学科,使其同其他学科一样,要有一定的科研水平,支撑学科的健康发展。因此还要加强骨干教师的培养,建立健全在国防教育方面教学、科研的奖励制度。

(三)紧密联系时事,丰富国防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国防教育的教学内容要与时俱进。当前国际形势风起云涌,变化多端,国防教育的内容要与当前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密切结合,教学内容要从实际出发,动态发展,实时更新。高校要结合当前时事政治中有关国防的案例,及时对教学内容进行修改,使军事理论课的内容具有时代性,从而培养大学生的新型国防观。国防教育的教学方法要灵活应用,要善于借助多媒体技术。对于理论性、抽象性较强的内容,教师可以讲解为主,并采用多媒体辅助,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握课程的理论体系,掌握重点知识。而对于常识性的知识内容,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前熟悉,组织课堂讨论,以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

(四)建立长效机制,巩固和扩大国防教育的成果

巩固和扩大国防教育的成果,必须将国防教育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结合,建立长效机制。在教学计划上,国防教育时间是有限的,但是国防教育不能随着军事理论教学和军训的结束而结束,还应该将国防教育与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联系起来,将国防教育贯穿始终,从而可以巩固和深化国防教育成果,不会出现反弹的现象。比如开展关于国防教育的主题团日活动,开展军事知识竞赛,成立军事爱好者协会等,将国防教育有效地和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结合起来,从而保证国防教育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M].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2.

[2] 王茹.国防教育的发展现状与对策[J].文教资料, 2009,(8): 216-217.

高校国防教育的现状篇9

论文摘要:当前在普通高校大部分开设了“军事课”,却很少开设“国防教育课程”,这不利于高校国防教育的进行,也不利于课程建设的深入发展,因此在普通高校应建立国防教育课程教学体系。本文研究了国防教育课程现状及开设国防教育课程的法律依据,分析了国防教育课程的目标、定位、内容及应建立的体系结构,对高校开设“国防教育课程”提供了参考。

一、国防教育课程现状及发展

1985年,教育部、总参谋部在全国普通高校开展军事训练试点,要求将“军事课”纳入学校教学计划,通过军事训练教学对大学生实施国防教育,取得了一定成效。2001年起,“军事课”在普通高校由试点转为全面展开,经过多年的发展建设,作为普通高等学校的一门素质类课程,在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但是,随着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尤其是“非传统安全”因素在不断冲击国家的稳定。强调军事基础知识的“军事课”在普通高校的发展受到限制,传统的军事知识和军事技能训练内容、结构不能满足对21世纪大学生的国防教育需求,必须进行改革。调查显示,在大部分普通高校,开设了“军事课”,但很多仅停留在对大学生进行军事训练的层面上,认为国防教育只是其中的部分内容,这是一种本末倒置的做法,是没有认识到国防教育的范畴涵盖了军事教育的范畴,而军事教育只是国防教育的一部分。在普通高等学校,应改革现有的军事课程教学体系,建立国防教育课程教学体系。这样不仅能使这门课程深入发展,确立其在普通高校教学体系中的地位,而且通过强化普通高校国防教育,从长远看有利于维护国家安全。

二、开设国防教育课程的法律依据

进行国防教育课程建设,是我国法律和有关文件所明确的。《国防法》第42条指出“学校的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各级各类学校应当设置适当的国防教育课程,或者在有关课程中增加国防教育的内容”;《国防教育法》第15条指出:“高等学校应当设置适当的国防教育课程”。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要求各高校“规范国防教育,提高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明确了国防教育在高校学生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第4条指出:“坚持全面发展。重视国防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所以,对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目标、内容、结构进行研究,既符合国家法律,又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需求,同时能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三、国防教育课程的目标、定位及内容

1.国防教育课程的目标

(1)使大学生掌握基本的国防理论知识和军事技能

国防教育课的教学内容与国家安全和人民根本利益息息相关,易引起青年学生的共鸣。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在论述21世纪的公民所必须具备的科学知识时,就把国防理论知识列为重要内容之一。21世纪将是一个各类科学技术和文化大交叉、大渗透、大融合的新时代,对教育的要求将是从培养单一的专业技术人才向复合型人才过渡,所以,国防理论知识的掌握也就成为大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

(2)激发大学生爱国热情,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弘扬国防精神

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国防精神无所不在。通过国防精神教育,培养青年学生关心国家和民族安危,强化和提升国家利益至上的观点,树立“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爱国传统思想和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卫国报国志向和居安思危的观念、刚毅坚强的斗志、奋发进取的竞争意识;培养学生勇于献身的高尚品质、战胜困难的坚强意志、宁死不屈的革命气节、勇敢顽强的革命气概、争先创优的进取精神、朝气蓬勃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培养大学生组织纪律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由于网络技术发展迅速,人类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各种信息不再封闭,通过各种渠道获取信息已成为一种需求。西方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必将随之大量涌入,自由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不可低估,这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出新的要。在国防教育中,必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他们具有全球思想和新的理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是高校不可推卸的责任。

(4)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使之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国防教育作为一门特殊的课程,是大学生必须经历的环节,在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新世纪人才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人的综合素质包括行为习惯、思想道德、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文化素质等诸多方面,而高校国防教育在这些方面都有重要作用。

2.国防教育课程的定位

(1)国防教育课程是普通高校的一门必修课课程

只有将这门课程确定为必修课程,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否则,在一些院校,国防教育就会流于形式,达不到使大学生树立国防观念的目的,因此高校应将其列为必修课程,纳入正常的教学计划。

(2)国防教育课程是国家加强国防建设的战略举措

学校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国防建设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包括大学生的国防教育。大学生群体具有牢固的国防观念,其影响和辐射作用是非常深远的,对于我国国防建设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3)国防教育课程是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国防教育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既包括科学文化知识,又包括体能技能的训练,对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四、国防教育课程的内容及体系结构

1.国防教育课程的内容

国防教育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其内涵是不同的。高校国防教育课程,在内容上既要体现“国防”特色,又要表现“教育”属性,其内容非常广泛。现阶段,全球化不断发展,国际形势复杂多变,非传统安全威胁成为影响国家安全的重要因素,极端主义、恐怖主义和民族分裂主义不断渗透,这些新形势势必对高校国防教育内容产生影响。

(1)国防精神

主要包括三种精神,即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2))国家安全意识

主要包括为国家安全观、国家主权观、国家利益观。

(3)国防基础理论

主要包括国防建设基本理论和国防有关的军事知识。

2.国防教育课程的体系结构

如何实现国防教育课程的目标,贯穿国防教育课程的内容,应该按照高等教育的规律,建立合理的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结构。高等学校应建立“三位一体”的课程结构,即将国防理论基础知识教学作为国防教育课程最基本的形式,将集中军事技能训练作为国防教育课程的实践过程,将课外国防教育活动作为国防教育课程的有效补充。

参考文献

高校国防教育的现状篇10

作者简介:文丽(1978-),女,河北保定人,华北电力大学学生处,讲师。(河北 保定 071003)卜国艳(1978-),女,满族,河北承德人,河北民族师范学院附属中学,中教一级。(河北 承德 067000)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9-0007-02

高校国防教育作为全民国防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增强学生的国防观念、塑造学生的国防精神、培养国防人才、建设强大国防具有重要意义。自2001年《国防教育法》颁布施行以来,高等院系进一步明确国防教育任务,完善机构、健全机制,深化课程改革、拓宽教育渠道,切实增强了国防教育的吸引力和实效性,推动了国防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但随着形势的发展,高校国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日益凸显,如重视程度不够、缺乏整体规划、师资力量不足、教育形式单一等,不仅影响和制约了国防教育效果的充分发挥,也对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产生了一定影响。新形势下,要求高等院校正确把握国防建设新要求,认真分析现存问题,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工作,为培养国防后备人才、促进国防现代化作出新贡献。

一、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高校国防教育工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高校国防教育作为一种综合性教育,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具有其他教育方式和手段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当前,随着国防教育的现代化发展,其在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成长成才中的影响日趋深远。

1.国防教育的保家卫国和育人功能决定了其必要性

在高校开展国防教育是国家对学校教育的基本要求,高校的国防教育不仅具有保家卫国的重要功能,还具有全方位育人的功能。

一方面,国防教育是从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出发有组织、有领导地在公民中进行灌输国防知识、培养国防观念、提高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的各种素质、能力的教育活动。而大学生的国防观念、国防意识和本领直接关系到国防建设的现代化进程,关系到国防后备力量的质量建设,关系到国家的安危和发展,因此,加强高校的国防教育对于国家捍卫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具有重要的功能。

另一方面,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高校的国防教育是培养学生的一个重要教育手段,它对于学生的全面成才发展有这样几方面育人功能:一是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途径;二是培养和激发大学生爱国热情、民族精神的有效途径;三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提高基本道德规范的有效途径;四是培养学生坚忍不拔、顽强拼搏精神,塑造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由此可见,国防教育对大学生的素质培养方面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它所起到的作用也是其他教育形式不可替代的。

2.大学生国防意识的现状决定了加强高校国防教育的紧迫性

当前,国际战略格局不断演变,国际国内形势风云变幻,而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和本质的新军事革命蓬勃发展,国家安全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同时也呈现出新的特点,这就要求大学生必须树立与国防建设发展新阶段相适应的现代国防意识和现代国防素质。

就大学生的国防意识现状来看,在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中还存在着国防意识淡薄、国防常识缺乏、安全观念滞后、国防认识存在误区等问题。造成这一局面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大学生都是在和平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生活条件相对优越,造成了居安思危意识、国民国防观念上的淡化以及坚强的意志品质缺乏等。而当代中国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之中,只有建立强大的国防才能保持安全有序的经济建设环境和生活环境,大学生对这一问题应有清醒的认识,培养正确的国防观念,提高建设、发展、献身国防的自觉性,努力成才成长才能为国家建设作出应有贡献。

二、当前高校国防教育中存在的现实不足与问题分析

近年来,高校积极贯彻落实《国防教育法》的要求,通过军训、军事理论课、预征兵工作等各种途径加强大学生的国防教育,在培养大学生的国防观念和民族精神、普及军事知识和技能等各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与此同时,部分高校中还存在着重视程度不够、资金投入不足、师资力量匮乏、课程体系滞后、教育缺乏连贯性等系列问题,这对高校的国防教育改革提出了新挑战。

1.师资力量不足,难以保障军事理论课程效果

当前,很多高校都存在着师资不足的突出问题,军事理论课任务都是由负责学生武装部工作的老师承担,很少有专职的军事理论课教师,而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的规定和培养目标的要求,军事课是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学生的必修课,列入学校的教学计划,军事理论课为36学时。按照这一学时要求,军事理论课的授课教师面临着教学任务量大、教师数量严重不足的现实问题,这必然对其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带来不利影响。就国外的国防教育师资队伍构成而言,有的是由现役军人、院校教师两部分组成的,有的是由现役军人、院校教师和国防教育中心的老师三部分组成的。根据我国国情,高校也可以适当借鉴国外经验,进一步充实国防教育师资队伍,切实提高国防教育效果。

2.国防教育没有形成常态机制,教育缺乏连贯性

高校开展国防教育的渠道很多,但最主要的是军训与军事理论课。目前,高校普遍按照大纲要求开展了军事训练,虽然在军训内容、军训时间上不尽一致,但都对军训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在教官配备、科目训练等方面都进行了精心安排和认真准备,在人力、物力、财力上予以了充分保障,使得军训工作得以有效开展。然而,在很多高校却存在着军训工作一结束或者军事理论课一上完国防教育任务就完成了的现象,很少再组织学生进行国防教育和训练,后续教育跟进不足,没有形成常态化教育机制,教育缺乏连贯性和系统性,从而导致军事训练成果难以得到巩固,而军事理论课的效果也难深化的局面。

3. 课程体系建设相对滞后,难以适应国防建设发展新形势的需要

军事理论课是高校国防教育最主要的途径之一,是落实国防教育教学计划和培养目标的有效载体。由于高校国防教育学科起步较晚,再加上师资力量、教学科研水平有限等不利影响,在课程建设上与其他学科相比差距很大。同时,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军事理论课教学中存在着知识更新速度慢、教学方法和形式单一、缺乏统一的国防教育教材,并且主要采用大课堂教学方式的突出问题,而随着当代军事发展的日新月异,原有的课程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新军事变革、信息化战争时代的要求,也远远不能满足未来国防现代化对复合型国防、军事人才的需求,高校军事理论课程建设的改革势在必行。

三、加强和改进高校国防教育工作的实施路径

为更好地应对新形势下国防教育的新挑战、新要求,针对当前高校国防教育的现状和不足,应不断更新观念,创新渠道,完善措施,积极推进国防教育在高校中的深入开展,并取得良好实效。

1.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结合,推进国防教育常态化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国防教育都是高校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教育本质上来讲,虽然两者教育的侧重点不一样,但都是以培养、造就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根本目的的;而在教育内容上也都有交叉之处,如在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民族精神培养、吃苦耐劳、坚忍不拔、顽强拼搏意志品质的培养上都有异曲同工之处。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既能达到效果上的相互促进,又能实现国防教育的常态化开展,保证教育上的连贯性。广义上来讲,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十分丰富,涵盖面广,既有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又有形势政策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在教育手段方法上也十分灵活,既有“两课”教学、专题报告又有主题教育活动、社会实践等等,这些都可以成为国防教育的有效载体和有力借鉴,通过进一步丰富内容和手段,加强日常渗透,可以有力地推进国防教育的常态化开展。

2.充实师资队伍,推进课程改革,提高教学效果

建设一支素质优良、业务精湛、数量充足的国防教育师资队伍是高校开展国防教育工作的基础,也是做好军事理论课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重要组织保障。这就需要首先从队伍入手,一方面要进一步充实现有国防教育教师队伍,优化结构,形成以专职国防教育教师为主、兼职国防教育教师为辅及年龄、学历、职称、专业等结构合理的队伍格局;另一方面要积极加强教师的业务素质培训,使其有更多机会进修国防教育专业知识,学习现代教育技术,更新教育理念,更好地开展教学和科研工作。其次要不断推进课程内容的改革,保持教学内容上的与时俱进,不断把国防领域内的最新成果反映到教学中来,增强国防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向学生传授最先进的国防理念以及最新的军事科技成果及发展动向,切实提高军事理论课的吸引力和教学效果。在这方面,作为开展较早、发展更为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课来讲,无论在学科建设、课堂教学还是师资队伍、教学科研上都可以成为国防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借鉴。

3.适应信息化时代要求,积极推进国防教育网站建设

为了积极推进大学生的国防教育,很多高校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特别是开设网站的形式,大力开展国防教育活动,有效地促进了国防教育的普及,扩大了教育效果。然而,虽然创建了国防教育网站,但一些高校实际上只有一个网页,内容不够丰富而且更新不够,管理和维护也不及时,远远没有实现网络国防教育的预期效果。知识经济时代,推进高校国防教育的信息化建设意义重大,一方面顺应了现代化国防建设的需求,另一方面也容易吸引广大学生对国防教育事业发展的关注。国防教育的网站建设首先要保证正确的政治方向,其次在内容上也要体现出新颖性、时事性、丰富性、知识性、思想性,既要有国防建设的法律法规、世界军事的最新动态、世界先进军事技术等国防常识的介绍等,也要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信息安全教育等内容。同时也要积极加强对国防教育网站的管理工作,定期检查、督促更新网站内容,确保国防教育网站建设的正确方向和规范运行。

参考文献:

高校国防教育的现状篇11

高校国防教育是高校向大学生传授国防思想、国防观念、国防知识、国防技能的教育活动,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以提高大学生的思想素质、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为目的的教育活动。两者存在具有不可分割的关联性,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本质内涵的一致性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和《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的有关内容表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高校国防教育都必须以马列主义、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其最终目的都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因此,二者都是党的教育目标在高校人才培养各环节的体现,指导思想和培养目标等本质内涵具有一致性。

2.教育内容的从属性

《国防教育法》第三条规定:“国家通过开展国防教育,使公民增强国防观念,掌握基本的国防知识,学习必要的军事技能,激发爱国热情,自觉履行国防义务。”高校国防教育必须紧紧围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来开展,特别是爱国主义,它既是国防教育的核心和基础,又是正确树立国防意识的根本前提。《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强调:高校德育要形成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为核心的、相对稳定的教育内容体系,并把国防教育和国家安全教育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高校国防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

3.主体客体的同一性

《意见》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主体有明确的界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主体是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根据我国《国防法》等法规和当前高校国防教育开展现状,国防教育工作的主体队伍均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国防教育的始终。二者的教育对象均是在校大学生,他们须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和国防教育,把自己培养成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因此,两种教育的主体、客体具有同一性。

4.教育成果的共享性

国防教育是落实高校德育目标和任务的重要渠道。在大学生中开展国防教育是世界各国提高个体政治素质、强化人们国防精神的通常做法。国防教育强烈的思想性和特有的强制性,可以增强大学生的国防观念、集体意识、团队精神;军事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可促进大学生历史责任感、时代使命感的培养和集体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形成,从而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因此,二者在教育成果上具有共享性。

自1984年国家开始国防教育试点工作以来,高校国防教育工作成果显著,国家领土安全、国际实力较量和全球军事冲突的焦点性、军事教学内容的鲜活性、军事技能训练的强制性得到大学生的高度认同,多数学生认为国防教育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培养的效果明显。在《意见》出台后,党政相关部门先后制定了30多个配套文件,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形成了良好的工作机制和保障条件,极大地促进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高校国防教育的现状决定了二者相互促进的必要性,二者教育效果的互补性和内在的关联性决定了国防教育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行性。二者本质内涵的一致性和教育内容的从属性要求更加突出教育重点,主体、客体的同一性和教育效果尚有提升空间的现状要求持续优化教育过程,教育成果的共享性和学生被动教育的状况要求不断丰富教育载体,使二者在实施上相互借鉴、过程中相互渗透、成效上相互促进,进而提高大学生培养质量。

二、国防教育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培养的路径

在全国上下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氛围中,高校应该发挥强制性国防教育的养成和强化作用,努力增强分散性国防教育的激励和提升作用,积极探索实现路径,从而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1.强化教育内容的导向性

党的十明确指出:“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根据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现状,要加强大学生民族精神、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教育,提高思想政治素质。

(1)加强民族精神教育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普遍遵守和奉行的有利于社会进步和民族利益的社会信念、价值追求、道德风尚。民族精神集中表现为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坚强的民族自尊心和坚定的民族自信心。因此,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国防教育的重要内容,是不断增强综合国力的根本要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主要途径有三:一是加强民族传统和历史文化教育,让学生吸收民族文化精粹,从而增强热爱祖国、心系中华的自觉性;二是加强国际局势和世界文化教育,让学生了解并吸收国外先进的军事、科技知识,积极推动军队信息化建设,为打赢信息化条件下高技术战争打下良好的基础;三是充分调动学生在国防教育中的主观能动性,加强大学生实践和自我教育,引导他们体会民族精神的深刻内涵,培养大学生的主人翁精神。

(2)加强忧患意识教育 忧患意识是主体在对自然、社会和人生一定问题的思考中所呈现出的压抑感受和焦虑不安的精神状态,是具有理性意义和意志倾向的沉重情感。它既包括对个人自身命运的关注和忧虑,也包括对自然和社会危机的一种感受和预知能力。2012年12月9日,在广州主持召开的经济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既要正视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又要看到具备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既要坚定必胜信心,又要增强忧患意识。”在不断强调增强执政党的忧患意识的时刻,对大学生进行忧患意识教育显得更为紧要和迫切。大学生忧患意识教育的主要途径有两点:一是加强国防历史和国防形势教育,帮助学生准确认识我国面临的严峻国际形势和复杂的周边环境,强化他们的爱国思想,激发他们的爱国之心、报国之志,增强自觉保卫祖国的政治责任感;二是利用国内外重大事件,营造良好的忧患意识教育氛围,从而激发大学生振兴民族的紧迫感和献身祖国的使命感。

(3)加强责任意识教育 责任意识是群体或个人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所形成的,为了建立美好社会而承担相应责任、履行各种义务的自律意识和人格素质。马克思、恩格斯在谈到人的责任时指出:“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点,那都是无所谓的。”责任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不可推卸的。因此,必须加强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其途径有三点:一是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多渠道、多层次帮助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强化个体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二是充分发挥实践环节的体认功能,让学生在责任的承担中体会成功的快乐,进而形成集体主义荣誉感和合作竞争意识;三是充分发挥个体的自我教育功能,增强个体对家庭、民族、国家的历史使命感,激活大学生自我认识、自我完善的能力,从而更好地承担起建设和保卫祖国的重任。

2.注重教育过程的科学性

教学的组织和实施是教学过程中最为关键的环节,只有不断优化教学过程,做到课程设置系统、机制保障到位、教学组织规范,才能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

(1)课程设置系统 要克服国防教育内容多和教学课时少、选修学生多与授课教师少等矛盾,在课程设置上需要注意三个方面:一要突出理论的前沿性。深入开展国防教育调查研究,客观分析制约和影响国防教育效果的因素和原因,借鉴国外做法和经验,提出合理建议并采取合理的对策。二要注重目标的层次性。在国防教育课程的安排中,必须从大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出发,分层次安排训练性、知识性和挑战性课程,体现出国防教育的强制性、全员性、层次性和渐进性,满足学生群体的差异化需求。三要把握渗透的关联性。国防教育必须实施“一门为主、多线渗透”,从不同院校、专业的具体情况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促进国防教育与相关课程共同发展。

(2)机制保障到位 国防教育开展的组织形式和机制决定了国防教育的地位和手段,师资力量的强弱直接制约着教育效果的好坏。一是完善国防教育机制。高校国防教育应该借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机制,充分发挥集中性国防教育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强化功能、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对分散国防教育的保障功能、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对国防教育的渗透功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对国防教育活动的指导功能,促进二者有机融合。二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通过教师引进、选培等方式,打造国防教育骨干教学队伍;定期组织相关教师研讨,培训渗透课程专题师资队伍;加强辅导员和团学干部的培训指导,培育国防教育社团和活动的兼职指导队伍。

(3)教学组织规范 目前,高校国防教育理论课的教学条件和经费保障存在欠缺,必须加大国防教育投入。一是教学手段现代化。军事理论课要利用多媒体开展教学,增强教学的吸引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二是教学资源网络化。高校必须利用网络平台,办好网络课堂,建立国防教育网站和师生交流平台,促进军事理论教学向纵深发展。三是教学模式多元化。高校要把国防教育融入到教育的各个环节,实现国防教育与专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教学方式实现集中讲授与分散自学、课程教学与实践观摩相结合。

3.突出教育载体的多样性

行为心理学研究表明:21天以上的重复会形成习惯。因此,高校要在充分发挥军事课程作用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各类载体开展教育活动,巩固教育效果。

(1)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倡导自发性国防教育 校园文化活动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是大学生锻炼自我、展现自我和完善自我的载体和平台。因此,在自发性国防教育中,高校要注重丰富和充实以下三类活动:一是围绕重大纪念日开展主题突出的教育活动,做到主题活动不断线、教育范围全覆盖;二是结合大学生关注的国内外大事和军事热点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引导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战争观和方法论来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他们对国际军事局势的判研能力;三是引导和扶持一批国防教育优秀社团开展特色明显的社团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接受教育、拓展视野、提高技能、增长才干,增强国防教育社团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2)以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支持体验性国防教育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国防教育重要而有效的途径,能够帮助大学生了解社会,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能力,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形成良好的国防道德品质,从而达到自觉履行国防义务、主动承担国防责任的目标。在体验性国防教育中,高校要着重发挥三类活动的作用:一是深入开展革命老区社会调查活动,让学生从老区的历史、现状来认识中国革命的艰辛和成功的不易,从而倍加珍惜当前的改革成果;二是广泛开展专业服务活动,在为当地农业、工业和医疗等行业解决技术问题、服务经济发展中锻炼自我;三是积极开展拓展性、挑战性国防技能专题实践活动,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选拔综合素质好、军体技能突出的学生参加“军事野营”等挑战性活动,增强学生的团队精神,培养吃苦精神和野外生存能力。

(3)以大众传播媒介为载体,推进熏陶性国防教育 舆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起着强化或者削弱的作用,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场”和“势”。在熏陶性国防教育中,大众传播媒介主要发挥三方面的作用:一是弘扬主旋律,加强正面教育和引导。二是发挥大众传媒的评价和监督功能。三是净化网络环境。用法律法规规范网络行为,用网络技术屏蔽不良信息,用红色网站占领阵地,提高红色信息在网络上的吸引力,增强国防教育信息对青年学生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高校国防教育的现状篇12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强调在高校开展军事教育(也称国防教育)以来,高校陆续开设了军事训练课,很多高校在国防教育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摸索了一些经验。比如,一些高校从部队聘请了军事教官,一些高校从思政部或体育教师选拔了优秀教师兼任国防教育教师,大多数高校对新入学学生开展了为期两周的军训,学生得到了锻炼、思想意志得到了提升,等等。但是由于多方面原因,也存在不少问题和不足,影响了高校国防教育的实效性。其中一个大的原因是高校国防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严重。从调查情况看,相当数量的高校国防教育师资队伍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组织机构缺乏,一些高校领导和教师不重视国防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没有基本的教学条件,考试考核不规范等等。因此,全面了解高校国防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情况,有助于不断提升高校国防教育师资队伍水平,增强高校国防教育的实效性。

一、高校国防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历史回顾

建国后我国高校国防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经历了从建国时期到现在的四个阶段:

(一)抗美援朝阶段的爱国宣传教育队伍(1949~1955年)。新中国成立后,国防教育被列为各级党组织、人民政府和军队以及大中院校的一项重要任务。1950年到1953年,在全国开展“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运动,通过召开声讨大会,制定《爱国公约》等国防教育活动,激发人民群众建设祖国和保家卫国的热忱。1955年1月4日《人民日报》发表了《向人民群众经常进行国防教育》的社论,对国防教育的目的、意义、要求和方法进行全面深刻的论述。在以后各次的沿海和边境军事斗争中,全党都狠抓国防教育。[1]总的来说,从1949年10月至1955年6月,这时期国防教育是为“抗美援朝”中心工作服务,国防教育教师主要工作是以宣传抗美援朝等国防教育内容为主,动员和鼓励学生参军或支前。

(二)专业性军事训练阶段的兼职军事教员队伍(1955~1984年)。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到我国改革开放时期,由于这一时期我国经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和以及“”两个大的曲折阶段,我国国防教育的内容具有大的区别,国防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也区别很大,例如,从1955年7月至1957年6月,即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我国实行“打扫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的对外策略,因此,国防教育是以培养预备役军官为目标,实施以军事训练为主要内容的国防教育,国防教育教师主要为军训发挥作用、努力为国家培养预备役军官;从1957年6月至1984年6月,这一时期我国在不同阶段由于国际形势变化,我国对外策略也不断变化,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我国实行“两个拳头打人”的对外策略,七十年代我国实行“一根线”的对外策略,八十年代我国实行“朋友遍天下”的对外策略。因此,这时我国国防教育教师主要宣传全民皆兵、大学建立民兵组织、学生成为普通民兵和到部队学军等国防教育内容,国防教育教师成为开展专业性军事训练的兼职军事教员。

(三)第三次军训试点阶段职业化的军事教员队伍(1984~2001年)。我国改革开放之后,世界形势总的来说处于和平与发展趋势。从1984年7月至2001年,根据国际形势总特点和我国改革开放实践要求,1985年后国家教委、总参谋部、总政治部联合颁布了《高等学校学生军事训练大纲》,我国国防教育主要是对高校学生进行普及性的国防教育,我国国防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主要是培养职业化的军事教员,对大学生开展军事训练。

(四)普及性国防教育阶段建设专业化国防教育师资队伍(2001年至今)。 2001年之后,我国高校国防教育在经历宣传动员学生参军或支前、培养预备役军官、学生民兵训练之后,最终定位于对高校学生的普及性国防教育。[2]2001年4月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用法律形式保障“国防教育”得到贯彻落实。为了增强国防教育的实效性,加强国防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成为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因此,这时我国国防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主要是建设专业化国防教育师资队伍。

二、高校国防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发展现状

高校的国防教育主要渗透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进行。国防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