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C课程设计双模考核方法的建立

时间:2023-04-06 10:33:36 关键词: plc课程设计 双模考核方法 方法建立

摘要:PLC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环节。针对问题,提出建立面向课程设计全过程的考核方法,利用考核的引导作用,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模式开展考核,督导学生全程参与,促进学生发展。

PLC课程设计双模考核方法的建立

0引言

未来新工科建设需要的是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的高素质复合型新工科人才。PLC课程设计是将机电一体化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紧密结合的一次实践训练,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PLC课程设计是在学习完对应理论课程之后进行的,要求学生自己编制调试梯形图程序以满足给定题目的控制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设计时,会产生很多创新性想法,学习热情和兴趣也会随着问题的出现和解决不断被激发,学生的潜力会得到很大发挥,不再局限于教学过程中所学知识,还会自学相关内容,力图将设计做到最好[1]。PLC课程设计是一门比较容易让学生感到学有所用,易于给学生带来成就感的课程。然而,该课程设计有时会安排在大四学期,这时大部分学生将忙于研究生考试、公务员考试、就业面试等其他事务,另外,一些自律性差的学生在进行课程设计时表现出的积极主动性不高,时间安排不合理,出现只顾一头或前松后紧的情况,最后导致一部分学生出现只满足基本控制要求的糊弄情况或不能按时完成任务,甚至出现抄袭现象,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得不到很好的锻炼。针对这一问题,充分结合考核在学习中的引导作用,利用后疫情时代教师、学生对线上线下结合教学方式都比较熟悉的条件,对面向PLC课程设计整个过程考核方法的建立进行研究探索。

1面向全过程考核方法建立的总体思路

1.1将课程设计全过程纳入考核范畴

考核时,不像从前一样,教师只是将学生提交的最后成果作为成绩评定的唯一标准,而是要把学生在课程设计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积极主动态度、创新思维、解决问题能力以及操作能力等内容作为评价范畴,这样考核的时间就要求从点变成线,涉及从课程设计开始到结束的整个时间过程。在全过程进行考核时,会对学生持续不断地形成不同任务要求和成果信息反馈,引导学生较主动地完成各项内容,不断激发学生的设计兴趣和热情。同时,全过程考核能够有效改善作弊、抄袭以及教师主观印象对成绩评定的影响,充分发挥考核对学生产生的不断引导作用。

1.2考核评价方式应多元化

在进行课程设计时,每次教师指导学生人数约在40人左右。面对多考核对象,指导教师要做到全方位、全过程对每位学生的态度表现、思想动态以及设计内容等具体情况的掌握,这对指导教师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单一的教师评定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就会存在一些不客观的评定因素,导致最终成绩不能如实地反映每位学生的客观情况。考虑到除教师外,作为被评定对象的学生,无论是在时间上还是在空间上都具有对同组成员课程设计进展情况等相互了解的优势,因此评定方式可以在教师评定的基础上加入学生评定的成分,形成由学生自评、同组学生互评及教师评定3种形式相结合的评价方式。这样多元化的评定,一方面有利于促进学生在自我约束力、同学的互相督促力以及教师的引导力3方面共同作用下落实好各项任务;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降低教师因了解不够可能形成的主观评定对学生造成的不利影响。

1.3考核内容应全面

考核内容应该既包括基础的理论知识,又涵盖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进度执行能力、功能实现能力、设计创新能力、科技论文撰写能力、汇报答辩能力等,还考虑学生在课程设计过程中表现出的设计态度、出勤状况、积极主动性、参与程度、综合素质等。在此基础上对应具体的考核内容,并将具体内容的考核指标进行合理量化,即将每项考核内容所涉及的行为表现、理论知识、阶段性成果等通过量化分值的形式呈现出来。将可视化的分值链接全面的考核内容,能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全过程考核细节化的要求,有助于学生更快地明确目标、规范行为。限定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有效地完成任务能更好地促进他们对理论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和提高,又能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有助于学生团队精神与素质的养成。

1.4考核线上线下模式齐开展

全过程考核需要对学生平日里的行为表现进行详细记录,形成考核时的支撑材料。如果这些材料的形成只依靠教师线下观察和记录,会给教师带来很多额外的工作,不易实现。另外,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记录的数据也不够全面。进入后疫情时代,教师、学生对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方式都比较熟悉和认可,一些手机平台的使用也较为方便,因此,在考核时,可利用这一条件,通过线上线下结合模式组织开展检查考核工作。教师不仅可以在真实的设计室里进行线下检查,还可以利用学习通、QQ群、微信群等平台通过观察、交流及审查提交任务作业情况了解学生的态度表现,通过检查、指导、答疑掌握学生的设计进展、创新性想法及对课题要求的满足程度。线上线下结合的模式,一方面减少教师考核时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有助于全过程考核方法的开展;另一方面,线上的交流答疑能够更及时满足学生在任何场所、任何时间所提出的问题,有利于学生设计兴趣的进一步激发、创新想法的凝练以及设计任务的完成,易于形成螺旋式上升的进展态势,能更充分地发挥考核对学生学习的指导作用[2]。

2过程性考核方法的建立

2.1明确任务,制定日计划表

好的计划有利于达成目标,有利于提高效率。下达课程设计任务后,学生应尽快熟悉、理解设计要求,明确自己需要完成的任务。在此前提下,要求学生结合自身任务书内容及总体时间进行合理规划,制定各自日计划表并参照执行。为使学生能够很好地落实计划,教师应充分利用线上平台方便提交、反馈的特点,根据每位学生日计划表内容适时检查任务完成情况,同时要及时反馈、讨论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共同进步。通过日计划表与适时检查的双重约束,有利于学生合理安排时间,全程投入精力,便于实现对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持续调动与激发。

2.2设立环节,建立与课程设计流程间的关系

根据PLC课程设计内容的特点,本着科学合理,重理论、重技能、重素质的原则,设定4大考核环节:方案考核、技术考核、功能考核和能力考核。在完成各流程中具体内容时会涉及各考核环节中包含的考核要点,但彼此的对应关系并不是相同的,也不是唯一的。经过分析,确定各考核环节与课程设计流程之间的对应关系如图1所示[3]。

2.3明确考核要点,分配考核环节权重比例

通过图1可发现,各环节所需要考核的能力在完成流程具体内容时所占比重不同,因此,为了使学生的成绩评定更合理,同时更便于操作,确定每一环节所要考查的重点内容,即考核要点。然后,综合考虑各因素对每个考核环节进行权重比例的分配,形成考核评价权重分配表,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

2.4确定量化指标,完善过程考核用表

将每个环节的考核要点进行分层次处理,分别按合理、较合理、一般、不合理或优秀、良好、中等、较差4个层次进行标定。再将权重比例值与层次标定结果结合进行分析计算,确定并分配具体量化分值,形成考核评价量化指标。结合面向全过程的要求,根据PLC课程设计流程内容确定不同考核时间。将考核时间、考核内容以及考核指标层次进行融合,形成对学生进行全过程考核的标尺,进而完成对每位学生各过程的成绩评定。完善过程考核用表,面向全过程的考核用表具体内容如表2所示。PLC课程设计期间过程能力考核,一方面,依据同组学生对自己及其他组员在完成设计内容过程的了解,给定自评与互评分数;另一方面,教师通过在设计室及线上各平台指导情况、记录内容的掌握来评定各种能力。具体操作时,利用学习通中分组任务功能多次记录教师评定及学生的自评与互评数据,取其均值后依据考核指标中的比例进行折算,折算所得值即为这部分分值。为避免学生在自评与互评时形成主观行为,教师要反复强调评价时的纪律和要求,提前规定评定分数范围及分数不符的处理办法。最终成绩评定时,首先要考虑任务本身的难易差别,确定难度系数,最后将难度系数乘以各过程考核得分之和,所得数值即为课程设计的最终成绩[4]。

3实践效果

这种考核方法建立后,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专业4个班级的PLC课程设计中按照所建立的考核体系及相关步骤进行应用。在实践中发现,采用线上线下结合模式进行全过程考核可以方便实现对平日表现资料的留存以及对各种分数的记录统计,使长期的考核有据可循,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全过程考核的质量。另外,各线上平台交流沟通的及时性又可以不断地调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使他们更彻底地参与设计,有效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在实践中发现,在日计划表和过程性考核用表双重引导以及多元评定方式的作用下,学生设计过程中的自我约束能力及互相监督作用得到很大程度的发挥,学生能更合理、更有效地分配和利用时间,面对考试、就业等压力,也能更积极、更专注地进行设计,有效保证课程设计任务按时完成。从最终成绩看,各班优良率均达到了50%左右,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4结束语

建立面向课程设计全过程的考核方法,利用线上线下结合模式开展考核,通过采用较规范合理的量化考评指标以及多元化的考评方式,使PLC课程设计最终的评定成绩更客观公正,同时,学生在不断地考核、督促下形成目标、约束行为、完成任务,时间分配更加合理、任务完成更加按时。通过全过程考核方法的实施,考核的引导作用得以有效利用,较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了学生设计的积极主动性,使学生在巩固知识、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知识、创新设计、团队协作、交流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得到更有效地锻炼提升,对未来所需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提供有效保障。

参考文献

[1]姜海燕,梁敬东.操作系统课程设计考核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7(8):45-48,52.

[2]邱树伟,刘瑜,侯卫彪,等.疫情期间基于评价驱动的网络自主学习模式[J].计算机教育,2021(3):55-58.

[3]徐林,关守平,张羽,等.自动化专业课程设计考核模式改革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10):354-356.

[4]金国华,刘剑桥,滕君华,等.单片机课程设计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6,38(5):4-6.

作者:李艳霞 杨旭东

精选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