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举试点工作经验总结合集12篇

时间:2022-08-17 03:52:40

选举试点工作经验总结

选举试点工作经验总结篇1

县县乡换届选举工作已于月份全面启动。按照县委《安排意见》总体安排部署,根据自治区党委、地委关于县乡换届选举工作的有关要求。为切实做好第一阶段各项工作,现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坚持日常工作与选举工作两不误、两促进,1要加强对换届选举工作的统筹安排。县乡换届选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各工作组、各乡镇党委要统筹安排各项工作。要把换届选举工作作为当前的重点工作,切实抓紧抓好。县人大及各乡(镇)要分别成立县、乡换届选举委员会及其办公室,政协也要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综合组要抽调人员组建选举工作队,分别下派到各乡镇指导开展换届选举工作。

明确工作任务和时间安排。要认真研究制定换届选举工作实施方案及各阶段工作计划,2要认真制定换届选举工作实施方案。方案、计划要具体、可操作性强,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进行。领导小组办公室已经制定下发了县县乡换届选举工作日程安排》对各阶段重点工作进行了整体安排,人大、政协及各乡镇也要制定相应的工作流程表和日程安排表,以周密的安排部署保证换届选举工作扎扎实实、严格按程序依法进行。

学习领会换届选举相关法律、法规、文件精神的基础上,3要认真做好换届选举培训工作。县、乡换届选举委员会要分别制定换届选举培训方案。层层落实有关人员的培训工作。县人大选委会要举办县级换届选举培训班,对各选区选举领导小组负责人、乡(镇)换届选举委员会及办公室负责人、下派工作队员进行培训,培训时间不少于2天。各乡(镇)选举委员会也要对选举委员会成员及办公室工作人员、各选区选举领导小组成员、乡(镇)下派负责换届选举工作的干部、村委会负责人进行培训,培训时间不少于1天。要通过培训使换届选举工作工作人员都能熟练掌握换届选举工作程序、方法、步骤及有关法律法规,确保我县换届选举工作依法、有序进行。

大力营造群众积极参与换届选举的浓厚氛围。各乡镇党委要组建宣传队伍,4要加强宣传。制定宣传计划,明确各阶段宣传重点,大力宣传县乡换届选举工作的重大意义和有关法律法规,要采取悬挂横幅、张贴标语、制作宣传栏等有效形式,积极动员广大群众关注换届选举工作、解换届选举工作、参与换届选举工作。信息宣传组要组织编写宣传提纲、标语口号、选民须知等宣传资料,及时下发到各乡镇,要协调宣传、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通过多种宣传形式,大力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引导广大选民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民利,积极参与选举工作。

选举试点工作经验总结篇2

一、主要做法

1、加强领导。****镇党委换届选举工作,不仅关系到****镇党委、纪委班子的平稳过度,为****今后五年发展奠定基础,还关系到为新形势下乡镇党委换届选举工作积累新经验,推进全区第三季度开展的整个面上选举工作顺利开展。为此,区委对换届选举试点工作高度重视,书记办公会、区委常委会专门听取了乡镇党委换届选举试点工作准备情况汇报,市委常委、区委书记俞流传,区委副书记顾汤华,区委常委、组织部长蓝跃军等区委领导都对试点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每到关键环节,区委领导亲自到****指导工作,解决困难。区委组织部按照《》和《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的有关规定,在广泛征求上级组织部门、相关部门单位和****镇党委意见,反复论证的基础上,制订了具有较强针对性、指导性和操作性的换届选举试点工作方案。

2、健全机构。为加强对换届选举工作的业务指导和协调,区委成立了乡镇党委换届选举试点工作指导组,由区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姜能同志任组长,抽调纪检、组织、宣传等部门同志为指导组成员,着重抓好党代表的产生、候选人的产生以及组织好大会三个关键环节,严把程序关、结构关、素质关、职数关、计生和综合治理关等“五关”。****镇党委把换届选举工作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也成立了换届选举工作领导小组,由镇党委书记******同志任组长,党委副书记****、******同志任副组长,全体党委委员为成员,并成立了办事机构,负责换届选举的日常工作。各党支部也专门成立了镇党委换届选举工作机构,层层落实责任,确保换届选举的各项工作、各个程序都有人负责。

3、规范程序。****镇党委换届选举试点工作从2006年4月10日开始,共分为组织准备、代表选举、召开党代会和总结等四个阶段进行,区委组织部在试点工作方案中对各个阶段的时间、程序和任务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使换届选举试点工作始终严格按照《干部任用条例》、《****省乡镇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实施办法》等规定选拔使用干部,按照《》和《中国共产党基层党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的有关规定,选好党代表、开好党代会,确保换届选举的各道程序和每个环节要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执行。

4、完善制度。加强党委建设,制度建设是根本。代表大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建立健全****镇党员代表大会代表活动制度的决定》,通过代表联系群众制度、代表视察制度、重大决策征询代表意见制度、重大情况通报制度等四项规章制度,完善党员代表大会制度,促进党代表活动的经常化和规范化,发挥党代表作用。党委第一次全体会议讨论通过了新的党委议事规则,明确了镇党委议事的原则要求、议事内容、议事程序和议事纪律等,为贯彻“集体领导、个人分工”原则,保证镇党委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提高镇党委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推进党委自身规范化建设提供制度保证。

5、严肃纪律。区纪委、区委组织部及时转发了省纪委、省委组织部《关于在市县乡领导班子换届工作中严肃组织人事纪律的通知》(**组[2006]11号),重申了换届选举工作中的“十个不准”的纪律要求。相关干部能够正确对待个人进退留转,自觉服从组织安排,保证了换届选举工作中思想不散、秩序不乱、工作不断。

二、几个创新

此次乡镇党委换届选举试点工作,在党代表选举、党委委员候选人产生、党代会召开形式等三个重点环节进行了探索创新,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是创新党代表的选举产生环节。选举好出席党代会的代表,是开好党代会、保证换届选举试点工作成功的重要基础。在此次试点工作中,首次采取了“两推两评一选”选举方式产生党代表,即通过党组织和党员群众推荐,党员大会民主测评和支委会全面考评,各支部召开党员大会差额选举产生党代表。根据名额确定原则和名额分配办法,****镇23个党支部,431名正式党员通过“两推两评一选”选举方式产生的49名党代表,不仅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和广泛的代表性,而且结构优化、合理,其中女代表14名,占28.6%,镇村企事业单位干部代表25名,占51.02%,占48.98%,45周岁以下代表28名,占57.14%,高中(中专)以上文化程度代表22名,占44.9%,符合省委提出的“乡镇、村、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的党员干部代表的比例不超过60%,年龄45岁以下的党员代表的比例不少于50%,妇女和少数民族党员代表的比例,一般不少于本乡镇妇女、少数民族党员占党员总数的比例”的要求(****镇女党员比例约为13.2%,无少数民族党员)。

二是创新党委委员候选人提名环节。提出组织认可、党员满意、群众放心的党委委员候选人,是保证大会选举成功的重要前提。在严格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省乡镇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实施办法》等有关规定,在组织好届末考察和民主测评的基础上,坚持走群众路线,积极稳妥地扩大党内民主,改进党委委员候选人提名方式,进一步扩大党员在候选人提名过程中的民利。在镇党委委员、纪委委员候选人的产生环节上,采取了全镇党员民主推荐和组织全额定向推荐相结合,上下联动,最后由广大党代表民主酝酿、大会主席团最终确定的方式,确定了9名党委委员候选人(其中差额2名),4名纪委委员候选人(其中差额1名)。

三是创新召开党代会环节。召开党代会,是一项综合性、计划性和程序性都较强的工作,是检验整个试点工作成功于否的重要标准。从大会日程的编排到会务工作的准备,从两次全体代表大会到四次主席团会议,从代表审议报告和决议决定到大会选举产生党委委员和纪委委员,每一个环节、每一道程序都经过了反复地论证和修改完善,既符合了《》和《中国共产党基层党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的有关规定,又突出了自身特色和创新亮点。在大会选举过程中,12名镇党委委员、纪委委员候选人(其中一人为交叉提名)通过上台亮相、自我介绍和表态发言的形式,接受代表的选择,从而进一步激发镇党委、纪委班子的责任心,也利于今后工作中自觉接受代表的监督。

三、几点体会

一是要坚持组织意图与党员意愿相结合。无论在党代表的产生,还是党委、纪委委员的提名,都要充分体现这一原则。在“两推”产生党代表候选人初步人选的过程中,既有党组织推荐的初步人选,也有党员推荐的初步人选,最后召开党员大会选举产生党代表;在党委委员候选人的提名过程中,由全镇党员公推提名候选人,镇党委发放《党委委员候选人提名推荐表》355份,收回推荐表355张,收回率达到100%,没有外出的党员全部参加了提名推荐。推荐表由区委组织部负责统计,纪委现场监督。党员民主推荐的结果,作为组织推荐和大会主席团最终确定党委委员候选人的重要依据。从而切实保障了党员的民利,实现了组织意图与党员意愿的有机结合。

二是要坚持扩大党内民主与扩大群众参与相结合。党委换届选举,不仅是党员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同时也是人民群众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在试点工作中,既坚持扩大党内民主原则,又坚持扩大群众参与原则。在“两推两评一选”办法的制定上,就专门设置了党员、村民(群众)代表推荐党代表候选人的环节,各选举单位召开全体党员和村民(群众)代表会议,由全体党员和村民(群众)代表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推选,根据得票多少按照1:3的比例确定代表候选人初步人选,在推选票数的统计中,一视同仁,不区分村民(群众)代表的推选票和党员的推选票。在党代表候选人产生以后,及时将候选人名单进行了公示,接受各方面的监督。这些都让人民群众直接参与到了党委的换届选举工作中来,极大的激发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三是要坚持依章办事和精简高效相结合。在坚持依章办事,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执行的同时,还要精简高效地编排试点工作方案,一环紧扣一环,整个试点工作从4月初开始,到4月底结束,不到一个月时间。党代会也只利用了半天时间就顺利完成了各项任务。精简高效地开展试点工作,过细的筹备工作和科学地安排时间是前提。为了提高工作效率,镇党委提前向各党支部和代表送发了党委、纪委两个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和需要审议的制度,提高代表讨论和审议的针对性;专门制订了《“两推两评一选”操作办法》和操作流程,并组织联村干部和各支部负责人进行了学习和培训;各支部组织党员和代表对、有关条例规定特别是试点中实行的新方式新方法进行了学习;区委指导组的同志也蹲点到镇到村,具体指导工作,镇干部驻村指导,及时了解掌握了选举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选举试点工作经验总结篇3

国家发改委日前专门召开新闻会对总体方案进行了详细解读,业内专业人士也对此提出了各自的理解和认识。

《总体方案》重点体现 “两个落实”

国家发改委高技术司副巡视员孟宪棠在新闻会上指出,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是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总体部署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制定出台《总体方案》,重点体现了“两个落实”。

一是落实的重要指示精神。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常态,新常态突出的是“三化”,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化。随着传统的增长动力在不断减弱,我国经济的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面对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改变我国经济增长模式迫在眉睫,转换发展动力刻不容缓。

二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创新改革的重大决策。今年3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中央8号文件)。这个文件对有关创新驱动的体制机制改革作出了一系列的决策部署。

分区域有序推进

按照《总体方案》要求,将结合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等区域发展重点,围绕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快长三角核心区域率先创新转型、深化粤港澳创新合作、促进产业承东启西转移和调整、加速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选择1个跨省级行政区域(京津冀)、4个省级行政区域(上海、广东、安徽、四川)和3个省级行政区域的核心区(武汉、西安、沈阳)进行系统部署,重点促进经济社会和科技等领域改革的相互衔接和协调,探索系统改革的有效机制、模式和经验。其中河北依托石家庄、保定、廊坊,广东依托珠江三角洲地区,安徽依托合(肥)芜(湖)蚌(埠)地区,四川依托成(都)德(阳)绵(阳)地区,开展先行先试。在相关地方提出改革试验方案的基础上,按照方案成熟程度,逐个报国务院审批后启动实施。

对此,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北京方迪经济发展研究院首席专家赵弘认为,目前从整体上,我国改革进入攻坚期,现在很多矛盾交织在一起,既有体制机制方面,也有地方保护、条块分割造成的要素流动障碍问题,因此改革要选择不同尺度的区域进行综合改革探索。

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肖金成指出,改革创新是新时期的主题,但要先取得经验再进行推广,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同时,试点具有示范带动作用,如效果好大家会来学习。此外,这次试点不像过去试点那样逐步推出,这次是分区域不同板块同时推出,全面推出表明布局方面比较合理,可防止地方竞争。

京津冀位列其中

《总体方案》明确将京津冀纳入创新改革试验区。

《总体方案》同时指出,承担改革试验的区域需具备相应的基本条件:(1)创新资源和创新活动高度集聚、科技实力强、承担项目多,研发人员、发明专利、科技论文数量居前列;(2)经济发展步入创新驱动转型窗口期,劳动生产率、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比重、研发投入强度居前列;(3)已设有或纳入国家统筹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各类部级改革创新试验区;(4)体制机制改革走在前列,经验丰富,示范带动能力强;(5)对稳增长、调结构能发挥重要支柱作用;(6)重视保护知识产权工作,打击侵权假冒工作机制完善,机构健全等。

赵弘认为,选择京津冀是大尺度,主要解决省际间的要素流动问题,因为这一区域各种要素流动面临障碍最多,困难最大,城乡、地区差异较大,促进整个大区域创新合作,形成创新网络,将北京的研发成果在天津河北孵化转化,为全国提供可复制的经验和模式,更具有改革意义和示范意义。

对省份的选择主要在于省域内存在城市间的政策和市场壁垒,赵弘表示,要打破壁垒需发挥省级协调作用,而上海、广东、安徽、四川四个选择涉及发达与欠发达、沿海与内陆、东部与西部、城市与省份,均非常具有代表意义。

第三个层次是省内核心区域,赵弘表示,武汉、西安和沈阳,同样代表各个地域,有很好的综合基础,经济发达、人口规模较大,创新能力较强,在区域中的地位凸显,在省域内发挥城市带动作用,将中心城市能力释放出来,成为创新引擎和带动区域转型的动力源。

肖金成称,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试点分区域进行,涉及地域和内容比较全面。首先考虑到各区域不同特征,同时每个区域选择重点地区和城市进行试点,比如京津冀中的河北省范围比较大,选择石家庄、廊坊等进一步缩小范围,分层次试点,有利于推广各个层次地区的成功经验。

8个改革试验区内容各有侧重

《总体方案》按照创新成果多、体制基础好、转型走在前、短期能突破和区域统筹布局的原则,兼顾中部、东部、西部和东北,确定了8个改革试验区,包括一个跨省级行政区域,这就是京津冀,4个省级行政区域,包括上海、广东、安徽、四川和3个省级行政区域的核心区,主要是武汉、西安和沈阳。

试验的内容各有侧重,其中:

京津冀改革试验:主要着眼于区域协同发展

上海:着眼于长三角核心区域率先创新转型

广东珠三角:着眼于深化粤港澳创新合作

安徽合芜蚌和武汉:促进产业“承东启西”转移和调整

四川成德绵和西安:着眼于加速军民深度融合发展

沈阳:着眼于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同时,孟宪棠在解读时明确指出,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将继续发挥好现有各类改革试验的作用,强调既相衔接又相区别,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以现有各类试验区作为依托,重点突出推进改革,而不是政策给予,以避免形成“政策洼地”。

第二,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突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现有各类试验区主要承担特定的功能性改革任务。

第三,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突出阶段性。按三年进行总体规划,年度分解、滚动推进,不同试验区域的改革任务体现差异化。

把握四个坚持

为了更好地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在既定的三年时间里,试验区域选择重点把握了“四个坚持”:

第一,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以现有各类试验区作为依托,重点突出推进改革,而不是政策给予,以避免形成“政策洼地”。

第二,要坚持短期内能够取得重点突破。试验区域布局从改革创新基础条件好、能够通过改革和试验步入创新驱动发展阶段的区域入手,加快推进部分区域率先实现创新驱动转型。

第三,坚持示范带动作用强。改革试验综合考虑了不同区域的基础、优势和特点,在试验任务设计方面体现了差异化,由此带动各种类型的区域转型发展。这也是这项改革工作的一个突出特点,它体现了各个区域从布局上各有侧重,不是齐头并进的。

第四,坚持东中西部协调发展。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东中西部的发展情况不同,但都有创新驱动转型的要求。因此,《总体方案》分别在东部、中部、西部、东北选择符合条件的区域,统筹布局,开展改革试验,以促进不同区域的转型发展。

意在创新

创新是改革试验区先行先试的主要任务,《总体方案》提出,要把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作为双重任务,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全面推进经济、科技、教育等相关领域改革,注重工作衔接,聚焦最紧迫、有影响、可实现的重大举措,大胆先行先试,营造创新驱动发展的良好生态和政策环境。

赵弘表示,创新改革主要任务为金融、科技创新、知识产权保护等领域的改革,因为这些都是区域发展中所涉及的主要方面,这些因素涉及统一市场形成和各种要素的集聚和辐射、公平环境的营造等,这些在区域发展中都是不可缺少的。

肖金成指出,这次选择金融、科技、知识产权等领域进行改革主要是为了创新,创新需要体制机制和政策上的突破,而这些领域对于创新都是非常有利的。

时间表紧迫

《总体方案》提出了实施进度安排,具体讲有三个时间节点:

在2015年第四季度:8个试点地区要结合本地实际,拿出具体的改革试验试点方案。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建立部际协调机制,对试点政策进行深入研究,成熟一个报批一个。

在2016年:8个试验区域将全面推进落实改革试验工作,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将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开展阶段性总结评估,对成熟的改革举措及时向全国推广。

在2017年后:将滚动部署年度改革试验任务,组织开展对试验区域的中期评估,适时推广重大改革举措。

《总体方案》指出,试验区域的改革试验方案原则上规划3年,每项改革试验任务在1年内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经验。

选举试点工作经验总结篇4

1、加强领导。****镇党委换届选举工作,不仅关系到****镇党委、纪委班子的平稳过度,为****今后五年发展奠定基础,还关系到为新形势下乡镇党委换届选举工作积累新经验,推进全区第三季度开展的整个面上选举工作顺利开展。为此,区委对换届选举试点工作高度重视,书记办公会、区委常委会专门听取了乡镇党委换届选举试点工作准备情况汇报,市委常委、区委书记俞流传,区委副书记顾汤华,区委常委、组织部长蓝跃军等区委领导都对试点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每到关键环节,区委领导亲自到****指导工作,解决困难。区委组织部按照《》和《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的有关规定,在广泛征求上级组织部门、相关部门单位和****镇党委意见,反复论证的基础上,制订了具有较强针对性、指导性和操作性的换届选举试点工作方案。

2、健全机构。为加强对换届选举工作的业务指导和协调,区委成立了乡镇党委换届选举试点工作指导组,由区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姜能同志任组长,抽调纪检、组织、宣传等部门同志为指导组成员,着重抓好党代表的产生、候选人的产生以及组织好大会三个关键环节,严把程序关、结构关、素质关、职数关、计生和综合治理关等“五关”。****镇党委把换届选举工作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也成立了换届选举工作领导小组,由镇党委书记******同志任组长,党委副书记****、******同志任副组长,全体党委委员为成员,并成立了办事机构,负责换届选举的日常工作。各党支部也专门成立了镇党委换届选举工作机构,层层落实责任,确保换届选举的各项工作、各个程序都有人负责。

3、规范程序。****镇党委换届选举试点工作从XX年4月10日开始,共分为组织准备、代表选举、召开党代会和总结等四个阶段进行,区委组织部在试点工作方案中对各个阶段的时间、程序和任务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使换届选举试点工作始终严格按照《干部任用条例》、《****省乡镇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实施办法》等规定选拔使用干部,按照《》和《中国共产党基层党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的有关规定,选好党代表、开好党代会,确保换届选举的各道程序和每个环节要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执行。

4、完善制度。加强党委建设,制度建设是根本。代表大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建立健全****镇党员代表大会代表活动制度的决定》,通过代表联系群众制度、代表视察制度、重大决策征询代表意见制度、重大情况通报制度等四项规章制度,完善党员代表大会制度,促进党代表活动的经常化和规范化,发挥党代表作用。党委第一次全体会议讨论通过了新的党委议事规则,明确了镇党委议事的原则要求、议事内容、议事程序和议事纪律等,为贯彻“集体领导、个人分工”原则,保证镇党委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提高镇党委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推进党委自身规范化建设提供制度保证。

5、严肃纪律。区纪委、区委组织部及时转发了省纪委、省委组织部《关于在市县乡领导班子换届工作中严肃组织人事纪律的通知》(**组[XX]11号),重申了换届选举工作中的“十个不准”的纪律要求。相关干部能够正确对待个人进退留转,自觉服从组织安排,保证了换届选举工作中思想不散、秩序不乱、工作不断。

二、几个创新

此次乡镇党委换届选举试点工作,在党代表选举、党委委员候选人产生、党代会召开形式等三个重点环节进行了探索创新,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是创新党代表的选举产生环节。选举好出席党代会的代表,是开好党代会、保证换届选举试点工作成功的重要基础。在此次试点工作中,首次采取了“两推两评一选”选举方式产生党代表,即通过党组织和党员群众推荐,党员大会民主测评和支委会全面考评,各支部召开党员大会差额选举产生党代表。根据名额确定原则和名额分配办法,****镇23个党支部,431名正式党员通过“两推两评一选”选举方式产生的49名党代表,不仅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和广泛的代表性,而且结构优化、合理,其中女代表14名,占28.6%,镇村企事业单位干部代表25名,占51.02%,占48.98%,45周岁以下代表28名,占57.14%,高中(中专)以上文化程度代表22名,占44.9%,符合省委提出的“乡镇、村、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的党员干部代表的比例不超过60%,年龄45岁以下的党员代表的比例不少于50%,妇女和少数民族党员代表的比例,一般不少于本乡镇妇女、少数民族党员占党员总数的比例”的要求(****镇女党员比例约为13.2%,无少数民族党员)。

二是创新党委委员候选人提名环节。提出组织认可、党员满意、群众放心的党委委员候选人,是保证大会选举成功的重要前提。在严格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省乡镇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实施办法》等有关规定,在组织好届末考察和民主测评的基础上,坚持走群众路线,积极稳妥地扩大党内民主,改进党委委员候选人提名方式,进一步扩大党员在候选人提名过程中的民利。在镇党委委员、纪委委员候选人的产生环节上,采取了全镇党员民主推荐和组织全额定向推荐相结合,上下联动,最后由广大党代表民主酝酿、大会主席团最终确定的方式,确定了9名党委委员候选人(其中差额2名),4名纪委委员候选人(其中差额1名)。

三是创新召开党代会环节。召开党代会,是一项综合性、计划性和程序性都较强的工作,是检验整个试点工作成功于否的重要标准。从大会日程的编排到会务工作的准备,从两次全体代表大会到四次主席团会议,从代表审议报告和决议决定到大会选举产生党委委员和纪委委员,每一个环节、每一道程序都经过了反复地论证和修改完善,既符合了《》和《中国共产党基层党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的有关规定,又突出了自身特色和创新亮点。在大会选举过程中,12名镇党委委员、纪委委员候选人(其中一人为交叉提名)通过上台亮相、自我介绍和表态发

言的形式,接受代表的选择,从而进一步激发镇党委、纪委班子的责任心,也利于今后工作中自觉接受代表的监督。

三、几点体会

一是要坚持组织意图与党员意愿相结合。无论在党代表的产生,还是党委、纪委委员的提名,都要充分体现这一原则。在“两推”产生党代表候选人初步人选的过程中,既有党组织推荐的初步人选,也有党员推荐的初步人选,最后召开党员大会选举产生党代表;在党委委员候选人的提名过程中,由全镇党员公推提名候选人,镇党委发放《党委委员候选人提名推荐表》355份,收回推荐表355张,收回率达到100%,没有外出的党员全部参加了提名推荐。推荐表由区委组织部负责统计,纪委现场监督。党员民主推荐的结果,作为组织推荐和大会主席团最终确定党委委员候选人的重要依据。从而切实保障了党员的民利,实现了组织意图与党员意愿的有机结合。

选举试点工作经验总结篇5

下面就以试点工作为例,对“两推一选”的基本做法、初试成效以及进一步推进的思考,谈谈我们的初浅认识。

一、“两推一选”试点工作的基本做法

在组织部的关心指导下,我们用了近两个月的时间完成了试点工作,整个试点经历了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准备发动阶段:一是召开党支部扩大会,研究确定五项工作,即:成立换届选举工作领导小组;确定“两推一选”的具体日程安排;总结本届支部工作,起草工作报告;布置支部委员写好述职报告;确定新一届支部委员的任职条件和职数。二是起草宣传材料,充分运用小区黑板报、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向党员、群众宣传“两推一选”的目的、意义、方法和步骤。三是上报关于支部换届选举的请示及居民区党支部关于委员任职条件和职数(公告一),经批准后在宣传栏张贴公布。四是召开党员会议进行动员,使广大党员了解“两推一选”的意义及基本做法。

第二阶段是民主推荐阶段:一是召开党支部大会,并邀请居民代表、楼组长、在职党员代表等参加,由党支部书记作支部工作总结,支部委员分别作述职报告;二是当场发出新一届党支部委员初步候选人推荐表,分党员和群众推荐两种,在全体党员和居民群众代表中进行推荐;三是分别汇总党员和群众推荐情况,并将被推荐对象获得的推荐人数情况,按得票多少为序,公告上墙,即公告二;四是召开支委会,按大于20%的差额,确定初定候选人名单(候选人的推荐票应分别得到50%),报街道党工委。

第三阶段是考核测评阶段:一是党工委组织人事科对初步候选人进行资格审定;二是召开党员和居民代表会议,将按大于20%差额的初步候选人基本情况介绍打印分发,由初步候选人进行自我介绍和表态,再由党员和居民代表分别填写支部委员初步候选人测评表;三是分别统计汇总测评情况,按得票多少,出公告三;四是召开支委会,提出20%差额的正式候选人,报党工委审批,同意后出公告四。

第四阶段是正式选举阶段:一是召开党支部大会,并邀请居民群众代表参加,首先介绍候选人,然后由全体党员进行无记名投票,通过差额选举产生新一届党支部委员;二是召开新一届支委会,选举产生党支部正、副书记,进行支委会分工。

第五阶段是报批总结阶段:一是支委会将选举结果报街道党工委审批;二是批复后,张榜公布新一届支委会名单,即公告五;三是做好总结、材料归档工作。

二、“两推一选”工作初试成效

“两推一选”试点落实了党员尤其是居民群众在党内选举中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对扩大党内民主,贯彻群众公认原则,进一步改善党群关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成效之一:扩大了党内民主,“四权”进一步落实

支部委员候选人从单纯的党内推荐改为党员、群众分别推荐,打破了党内选举的神秘化,第一次应邀参加党支部大会,第一次听支部报告工作、支委述职,第一次看见支委候选人竞选演讲,使居民群众感到自己的主人翁地位,表现出了高度的参与热情,试点两个支部的党员参与率分别为100%和91%,群众参与率分别达居民户的11%和11.2%,大大超过组织部5%的要求。从习惯由支部书记总结汇报,扩大到全体支部委员述职,使广大党员和群众对支部工作有了新的了解,从委员候选人见面介绍到书面情况介绍、竞选演讲,为广大党员和群众的选择及今后工作的监督奠定了基础。

成效之二:贯彻群众公认原则,党群关系进一步密切

“两推一选”在充分发扬党内民主的基础上,贯彻了群众公认、公平竞争的原则,将发扬党内民主与尊重群众意愿相结合,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关系。在试点支部的委员初步候选人群众推荐得票最高分别为100%和94%,最低分别为57%和40%,充分说明了候选人的群众基础,体现了群众的意愿。通过参与选举,不少群众感叹说,看人挑担不吃力,想不到居民区党支部有这么多的工作,当干部真不容易,从而对支部工作表示理解,并表示委员是自己推荐、选举出来的,一定要支持他们的工作。

成效之三:拓展选举渠道,支部委员责任感进一步增强

在以往的选举中,除了居委会干部,一般党员都不太愿意担任支部委员,也不太会出现在党员视野中,候选人往往是几个居委干部,20%的差额需要做大量的工作,且被认为陪衬而不太乐意为党员接受。实行党员和群众推荐后,初步候选人提名范围大大扩大,在试点两个支部,分别超过应选委员人数的233%和140%,大大拓宽了选择的范围。新当选的委员在正式选举中得票最高的分别为100%和96.8%。最低的分别为63%和56%。委员们表示,党员和群众的信任使自己增强了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既然在广大党员、群众面前表了态,就一定要实现诺言,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成效之四:严格程序,基层支部实施党内民主的本领进一步提高

支部换届选举,是一个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在集中指导下的民主两者有机结合、高度一致的过程。试点能否成功,是对支部能否正确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教育引导广大党员群众正确行使民利并且接受监督的一个考验。由于支部换届两年一次,且居民区党员大部分为退休老同志,年老体弱,民主参与的主动性较差,如何确保80%的出席率,尤其是10%的居民群众的三次参与,试点的支部从选择参与的群众代表到各次会议的通知,从推荐情况的汇总到公告的时间把握,从会场的选址、布置到整个选举议程都作了认真而充分的准备,大大提高了党支部成员对民主程序的熟悉和组织领导能力。

三、进一步推进“两推一选”工作的思考

“两推一选”是党支部换届选举中的一个创新,是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有效途径,如何在更多的支部实行“两推一选”,进一步推进和扩大党内民主,增强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公认度,促进基层人民民主的发展,我们认为要重点抓好以下三个方面:

1、广泛宣传,提高对“两推一选”工作的再认识

(1)“两推一选”是改革和完善党内选举制度的需要

在以往的党内选举中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封闭性、神秘化,缺乏透明度。而“两推一选”则冲破了基层党组织换届选举的传统工作模式,是迄今为止党内民主最广泛的实践。这种把党内民主延伸到党外,增强选举透明度的形式是推进党内民主政治建设的需要,是增强支部委员民主意识、责任意识和群众观念的需要,必将对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起到积极的作用,是值得推崇的。

(2)“两推一选”对人民民主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导向作用

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长治久安。而发展人民民主,首先必须发展党内民主。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对人民民主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而党内选举则是党内民主的一项根本制度,是党内民主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年是居委换届年,将有20%的居委采用直选形式进行换届,这是扩大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环节,是居民群众行使当家作主的民利、依法管理自己事情的有效尝试。作为领导核心的居民区党支部则更应该走在前面,积极尝试“两推一选”,以党内民主带动群众民主,起榜样作用。

(3)“两推一选”受到了党员和群众的欢迎

本来我们以为“两推一选”在浦东新区农村应该是家喻户晓的,而在城区可能还是大家不太了解的新事物。但是,通过调查使我们看到了“两推一选”正在被大家所接受。

去年10月我们对实行试点的两个居民区和未实行试点的六个居民区各发出100份调查问卷,了解居民区党员、群众对“两推一选”的知晓和认可程度。

调查结果体现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党员、群众接受新事物、新观念以及渴望民主的意识越来越强烈,而开展“两推一选”则符合广大党员和群众的愿望。

2、严格程序,真正落实“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

“两推一选”整个过程的五个阶段是个有机的整体,是循序渐进的过程,要严格按照程序操作,特别要注意把握好三个环节:

一要充分发扬民主,做好候选人的推荐工作,这是“两推一选”成功与否的基础。实行“两推一选”是一项十分严肃的工作,既要充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又要坚持维护和保障《》赋予党员的民利,把真正符合条件又有群众基础的党员选进支委班子,同时又必须做到党员和群众推荐得票率分别达到50%。

二要体现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在推荐、选举过程中要讲究公开性和透明度,做到支委任职条件和职数公开、民主推荐得票公开、民主测评结果公开、候选人名单公开、选举结果公开,接受广大党员和群众的监督,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

三要十分注重党员和群众的参与率、选举率,这是选举成功的根本保证。实行“两推一选”使党员和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落到了实处,但由于地区党员结构造成年老体弱免于活动多,异地居住多,年纪稍轻的外出工作多等状况,群众要有个了解到参与的过程,故特别要注意:一要选择好10%的居民代表,这些代表既要体现广泛性,有楼组长、各条委员、在职党员,又要体现先进性,选择平时关心小区工作的同志;二要做好党员、群众代表的发动工作,保证各次会议的出席率和推选率。

3、加强领导,处理好三个关系

一是任命与选举的关系。在实际工作中,党支部书记通常是任命的,这是符合规定和工作需要的。但由于上级直接任命配置,往往容易导致一些同志产生唯上心理,表现出较多地注重向上级负责,而忽视群众,产生向下负责弱化的倾向。因此,作为一级党组织应尽量减少任命,确需任命也应在具备一定条件时再进行选举,以更好地达到向上负责和向下负责的一致性。

选举试点工作经验总结篇6

今年2月7日,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准设立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试验区范围包括攀枝花市全部县(区)及凉山州、雅安市部分县(市),共13个县(市、区),总面积3.1万平方公里。这是目前国家批准设立的唯一一个资源开发综合利用试验区,标志着攀西资源开发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对于攀枝花来说,一定要紧紧抓住这次国家发改委批准设立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的重大历史性机遇,积极与国家、省发改委对接,加快编制试验区发展规划,做好顶层设计。

着力在优化财税体制、推动技术成果产业化、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整顿规范矿产开发秩序、推进直供电交易试点等方面进行创新,形成具有推广意义的做法和经验,充分发挥试验区的示范作用,加快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从而为做大工业总量奠定良好的基础。

举措二: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调结构、促转型”是“十二五”时期工业经济发展的目标任务,也是提高工业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重要途径。攀枝花应着力实施技术改造和重大项目建设,全力推动钒钛、机械制造、矿业和太阳能产业发展壮大,逐步实现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同时,要大力发展轻工业,调整轻重工业结构。2012年攀枝花轻工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仅为4.1%,重工业结构十分明显。要使工业经济保持健康发展,必须重视轻工业的发展。

举措三:形成多点多极支撑

攀枝花钒钛磁铁矿保有储量67亿吨,有“中国钒钛之都”的称号。从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来看,攀枝花发展钒钛产业具有天然优势。要紧紧依托丰富的钒钛磁铁矿资源,厘清发展思路,不断壮大钒钛产业规模,把钒钛产业培育成千亿产业集群,成为攀枝花经济跨越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打造百亿企业和百亿园区,形成一批有带动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加快县域工业经济的发展,提升企业竞争力。通过培育千亿产业、打造百亿企业和百亿园区、发展县域工业,使攀枝花工业经济形成多点多极支撑局面,加快由“钒钛资源之都”向“钒钛产业之都”和“钒钛经济之都”转变,为做大工业总量夯实基础。

举措四: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资金是企业的“血液”,企业要生产就必须有资金,融资贯穿于企业的整个发展过程中。应开阔视野,积极拓宽企业融资渠道,除了搞好金融机构贷款外,还要充分利用资本市场进行直接融资。目前攀枝花仅有“攀钢钒钛”一家企业上市,上市企业太少对工业经济发展不利。

应鼓励从事钒钛、机械制造、矿业和太阳能生产的企业做大做强,选择发展比较好的企业上市,通过资本市场配置钒钛资源,使企业做得更大更强。

举措五: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选举试点工作经验总结篇7

内容提要: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加强党内基层民主建设,对于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近些年来,四川省党内基层民主建设在全国居于领先的地位,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本文试图以四川省党内民主建设实践中的制度创新为视角,较为系统地回顾和总结近十多年来四川省党内基层民主建设的实践历程,通过研究,着重对四川省党内基层民主建设中的制度创新经验加以总结和概括,进而探讨其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并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提出一些对策性的意见和建议。关键词:党内民主制度创新制度完善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对人民民主具有重要的带动和示范作用。要以保障党员民利为基础,以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和党的委员会制度为重点,从改革体制机制入手,建立健全充分反映党员和党组织意愿的党内民主制度”。加强党内民主建设,特别是加强党内民主建设的制度创新,对于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如何从严治党,把我们的党建设好,这是我们在新的世纪面临的最重大的课题。而发展党内民主,“以完备的制度保障党内民主”,则是加强党的建设的重中之重,关键之关键。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村民自治在我国农村普遍兴起和推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发展很快,这些都促使党内民主建设产生了飞跃性的发展,并且取得到了可喜的进步。近些年来,四川省在推进基层民主建设方面,尤其是党内基层民主建设方面,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不久前,香港《大公报》发表文章指出:“近年以来特别是去年十六届四中全会以来,在四川激活的一连串党内改革试点,比如党代会常任制、党委书记直选、党委全委会票决干部、减少党委副书记职数等,使四川在一定意义上成为了中共党内改革的‘试验田’”(1)。随后,《南方周末》也发表长篇文章,详细回顾了1990年代以来,四川省在党内基层民主建设方面的一系列重大举措,认为“四川的政改步伐一直比别人‘快半拍’”,“其缓进型风格使整个政治框架更为牢固地嵌入社会。”(2)虽然“试验田”的说法难以印证,但是,从近年四川常常成为中组部一些调研课题的第一站,以及几次重要会议屡作经验发言的情况来看,四川扩大党内民主的很多思路已经得到了高层的肯定。这表明,四川省党内基层民主建设在全国居于领先的地位,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此,本文试图以四川省党内民主建设实践中的制度创新为视角,较为系统地回顾和总结近十多年来四川省党内基层民主建设的实践历程,通过研究,着重对四川省党内基层民主建设中的制度创新经验加以总结和概括,进而探讨其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并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提出一些对策性的意见和建议。一、四川省农村党内基层民主建设的兴起近些年来,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的深度转型,必然会产生不同的利益阶层的分化,而随着市场经济中人的主体意识的日益觉醒,导致了市场经济对政治民主的诉求增加,迫切要求改革高度集中的政治模式,从而促使党内基层民主建设产生了飞跃性的发展。党的十六大及四中全会及时地提出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这为地方党委推动政治体制改革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和改革创新的动力,也拓宽了改革的空间和范围,有力地推动了党内基层民主建设的蓬勃发展。四川省是我国的农村大省。早在改革初期,四川省就走在改革前头,率先废除体制。1990年代以来,随着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的推进,四川省的农村村民自治进展很快。特别是以村民自治为起点,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不断扩展,党内民主建设不断进步,并在制度创新方面取得了一些突破性进展,因而得到了新闻界、学术界乃至党内高层领导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正如不久前香港《大公报》撰文所述,在中国基层民主建设的历史上,四川是最值得记录的一个省份。早在1998年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颁布不久,其他省份还刚掀起村委会主任“海选”热潮的时候,四川巴中市就开始了直选村支书的实践。四川省委当年就在巴中召开了现场会,在总结推广直选村干部经验的同时,鼓励试点公推公选乡镇党政领导,在全国率先将公推公选工作推进到乡长、乡党委书记的层面。1990年代末期国内类似的零星试点不少,但是,没有哪个地方像四川一样如此大面积地悄然试验。1998年底那段时间,四川选出了413名乡镇领导。而到2001年底乡镇换届选举时,全省除三个少数民族自治州外的3871个乡镇,有近一半的乡镇“公推公选”出5447名乡镇领导,其中三分之一是党政一把手———787名乡镇党委书记和942名乡镇长。而在试点地巴中、泸州、雅安这几个市的所有乡镇党委书记则全部是通过公推公选产生的。十六大以来,四川省在党内基层民主建设方面进行了更为深入的探索。在全面推行村民自治取得了丰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四川省进一步在改革基层党政领导干部选任制度、保障党员民利制度,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和党委会工作制度,以及扩大基层党内民主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在党内基层民主建设和制度创新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突破。如四川雅安市雨城区和荥经县的党代会常任制试点,巴中地区尝试推行乡镇党委书记在党员群体中的直选制,成都新都区全区299个村差额直选村党支书和11个镇公推直选镇党委书记等等,在全国都产生了很大影响,这些都可以说是党内基层民主建设在制度创新方面的一些突破,为我们推进党内基层民主建设提供了非常宝贵的实践经验。国内很多政治学专家也一直对此甚为关注。一直关注四川改革的中央党校王长江教授认为:“四川的基层民主走得比较早,对很多问题有相当思考,因此,后来的各项改革都较成系统,制度化水平也比较高。”“在整个政治体制中,组织这一块是核心,”中央党校教授王长江最赞赏群众提名权的做法,“四川的改革很成系统,同时又‘刀刀见血’,特别是群众提名权的做法,还有党代表直选,把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结合起来,确实加强了党的执政能力。”(3)四川省党内基层民主建设之所以在1990年代后期能够迅猛发展,是由于随着村民自治在全省农村的普遍推行,农民群众民主意识的不断增强,特别是多年来实行村委会主任民主选举的成功经验,为公推直选村党支书提供了实践基础。为适应来自于基层民主建设发展的需要,中共中央于1999年2月颁发了《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这又为探索新的农村党组织负责人的选任方式提供了理论依据。正是由于实践需求和理论支持两方面条件的具备,同时加之四川省主要领导的鼎力支持以及职能部门的锐意改革,和四川各地一大批基层领导干部“讲究实际,不唯上也不唯理论”的大胆创新精神,于是,四川省党内基层民主建设很快得到了蓬勃发展。而这一时期农村改革的深化和农村基层党组织负责人选任制度面临的挑战又为推进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提供了时代契机。因而,准确把握住这一机遇,大胆变革原有的基层党组织负责人选任机制,是有着充分的现实和理论根据,也有着深厚的群众和实践基础的。(4)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分析:第一,农村基层党组织负责人选任制度面临的挑战,为改革村党支部书记选任方式提供了现实基础。从总体上看,大多数村党支部书记的素质和能力是好的或比较好的。但是长期以来形成的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年龄大、文化低、能力弱,思想观念和工作方法不适应领导新时期农村工作需要等问题在相当多的地方还较为普遍地存在。这是影响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力的症结所在。从制度创新入手,用公开、公平、公正竞争的机制去拓宽选人视野,畅通选人渠道,采用科学的选任机制去吸引农村优秀人才,挑选农村优秀人才,深度开发农村人才资源,从根本上解决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存在的问题,建设坚强有力的村党支部;用强用力的村党支部去贯彻党领导农村工作的原则,是农村工作的总抓手和源头工程。同时也应当看到,由上级党组织任命村党支部书记或上级党组织确定候选人、再由党员选举村党支部书记的方法,是适应计划经济需要的选任方法。而随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的推行和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客观上要求代之以与市场经济的特点和需要相适应的充分体现公开、公平、公正竞争精神的公推直选新机制。第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为改革村党支部书记选任方式提供了理论基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理论,尤其是基层民主建设理论有了质的飞跃。在对民主的本质和民主与社会主义的关系的认识上,已由民主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一个表现而发展为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并且将民主的重要地位提高到了社会主义的旗帜和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的高度。与此同时,在民主的地位、功能、形式、内容的认识上也有了新的突破。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扩大基层民主,保证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利,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的实践。”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进一步扩大和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并把“四个民主”作为村级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内容。1998年11月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对村级“四个民主”的实施办法作了具体规定,并将民主建设延伸到村民小组。1999年2月颁发的《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明确规定,村党支部“领导和推进村级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支持和保障村民依法开展自治”。为切实履行领导村级民主的职责,要求村党支部尤其是党支部书记必须增强民主意识,懂得民主的原因和技能,学会民主的程序和方法,提高民主的综合性素质。这就为改革村党支部书记选任方式提供了理论基础。第三,农村社会结构的调整和农民群众民主意识的增强,为改革村党支部书记选任方式提供了群众基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使农村劳动力出现了富余。户籍管理制度的松动,为富余劳动力的流动提供了可能。而劳动力的富余和富余劳动力的流动,则促使农村社会逐步由封闭走向开放,社会结构急剧调整。据统计,仅1998年四川省转移农村劳动力就多达400万,其中进入城市的310.3万,占77.5%,到异地农村就业的89.6万,占22.5%。与劳动力富余相伴的是产品和资金富余;与承包经营自相伴的是富余产品和资金的自决权;与农民外出流动日趋增加相伴的是农村社会与外部世界之间的文化交流、信息交流与农民自身观念的变革进一步增强。随着农村现代化进程的加快,那种传统的单纯的行政命令或任命式的管理关系将被契约关系所取代,绝对服从的臣民意识和心理将被自主、自立、自爱的公民意识和心理所代替,传统意义上的农民将成为现代农民。村党支部书记的选任如果缺乏民主,就很难得到广大党员、群众的认同和认可;村党支部尤其是党支部书记如果缺乏群众基础和民主法制意识,也就很难将农民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上级党委的要求上来。因此,村党支部书记的产生及其工作的开展,只有充分尊重和保障农民的民利,充分考虑农民的意见和要求,主动接受农民的经常监督,才能具备领导农民的资格,也才能在政治上把农民重新组织起来。通过村党支部书记的选任方式的现代化,促进村党支部建设的现代化,以现代化的村党支部继续推进农民的现代化进程,以促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这是一个难得历史机遇。第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经验探索和村民自治的普遍推行,为变革村党支部书记选任方式提供了实践基础。四川省自1953年以来,共集中整顿农村的后进村5次,而每次整顿的后进村之所以后进的主要原因,都是村党支部书记的素质和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引起的。特别是在1994—1997年的三年集中整顿中,一方面确有一批农村优秀人才走上村党支部书记岗位,促使后进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这还不到全省总村数的1/5;另一方面是,占全省总村数一半以上的中间状态村,虽然年年喊“带动”,但有相当一部分工作起色不大。究其根本原因,从干部角度讲,多数也是由于村党支部书记的素质和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引起的。这些问题已成为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为打破这种局面,为改革村党支部书记的产生局限于本村、本乡,由少数人协商,“矮子里面选将军”的现象,近年来,不少地方采取公开招录等方式,从操作层面上对村党支部书记的选任方式进行了实践探索,为公推直选村党支部书记积累了经验。同时,在《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的十年中,一些地方大力推行民主选举,一改过去“上面定名单,下面画圈圈”的做法,村主任和村委会其他成员由村民直选产生,其直选的成功及其直选班子的工作能力和出色业绩,不但得到上级党政和上下方方面面的肯定,而且为上级党组织在村党支部书记的选任机制的改革,提供了具体思路和操作方式上的启发和借鉴。而农村“四个民主”的推行,特别是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执行,则为党员群众全面了解村干部特别是村党支部书记,正确评判和选择村党支部书记提供了前提。1998年初至1999年2月,在四川省委的领导和决策下,开始大胆引入公开、公平、公正竞争的新机制,在全面直选村主任的基础上,公推直选村党支部书记33139人,占村支书总数的60.2%。实践证明,公推直选村党支部书记,既是解决当前农村许多问题的一个有效突破口,又不失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长远之策,对深化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二、四川省党内基层民主建设的实践历程及其制度创新1、村民自治的横向扩展:公推直选村党支部书记如上所述,1990年代以来,随着村民自治在四川省的全面推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得到了进一步贯彻落实,村委会成员特别是村主任通过公开、平等、竞争方式产生的面在不断扩大,从而增强了广大农民的民主意识,提高了他们民主参与的能力,民主的要求和呼声日渐高涨。这就导致了同样是直接面对农民群众的村党支部书记的产生方式提出了挑战。因此,党支部书记的产生方式也必须跟上时代的前进步伐,进行相应的改革。同时,四川是农业大省,农村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核心是人,基础则是农村基层干部,首先是村干部,特别是村党支部书记。而抓住制约村党支部书记素质提高的“瓶颈”问题,从“入口”抓起,以公开、公平、公正竞争机制作保证,让群众公推、党员直选村党支部书记,这是提高村党支部书记素质,从根本上解决农村长远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公推直选,最早就是从村党支部书记开始的。1998年《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正式颁行,四川省委当年3月在巴中召开现场会,提出全省农村党组织负责人特别是党支部书记选举要普遍实行公推公选、公推直选,并要求把“群众参与、民主推荐、竞争上岗、承诺就职”等公推公选村干部的做法扩大到选拔乡镇领导上来。“巴中会议,在我省党内基层民主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省委组织部一位负责人这样评价。(5)作为四川省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试点之一,新都区在2004年就率先完成了全区所有村党支部书记的公推直选,全区299个村的党支部书记全部由党员公推直选产生,结束了全区范围内村党支部书记委任制的历史。就在这一年,结合村(居)党支部换届工作,四川省开始全面推行村(居)党组织书记公推直选,全省有41387个村党组织书记(占总数的74%)通过公推直选方式产生。2005年8月25日,省委组织部在成都市新都区召开全省推进党内基层民主深化先进性教育长效机制建设座谈会,确定除民族地区外,乡(镇)、村和街道、社区党组织负责人的产生,原则上要实行公推直选。近些年来,四川省在全省大面积进行了公推直选村党支书的工作,取得了十分明显的效果:首先使基层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明显提高,同时调动了广大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并且密切了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切实保障了党员的民利。当然,在这一实践过程中也还存在一些需要研究和解决的新问题:一是在公推直选中如何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二是如何把大胆创新的精神与按章依法办事的原则结合起来,防止宗族、宗教、地方恶势力和非法组织的干扰破坏。三是如何把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结合起来,保证公选出来的干部既能与上级党组织保持一致,又能树立牢固的群众观念。四是公推公选村支书与直选村委会主任的衔接等。2、党内基层民主的纵向延伸:公推公(直)选乡镇党委书记随着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不断推进,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普遍推行,村党支书记和村委会主任的公推公(直)选逐步推开,农民群众的民主意识逐步增强,民主参与的愿望日趋迫切。因而,要求进一步提升党内选举层次的民主诉求日益凸现和强烈。而大面积实行公推直选村党支书工作的经验积累和实践探索,也为公推直选乡镇党委书记提供了现实条件。于是,在公推直选村党支书的实践基础上,四川省又开始了对乡镇党委书记选任制度的改革,先后在达县、南充、巴中、遂宁、眉山等地的部分乡镇进行了公选乡镇党委书记的试点工作。经过多年的探索试点和总结推广,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从而为大面积推行这项工作创造了条件。正如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王川所说:“一系列的试点探索和总结推广,使我们在公选乡镇领导干部的组织领导、操作程序、工作方法等方面积累了许多好的经验。更为重要的是,选人用人必须坚持群众公认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同时,公选干部以出色的工作业绩和较高的群众公认度、支持度,增强了省委进一步深化干部选任制度改革的信心。”(6)到2001年底,四川省委决定结合乡镇换届选举,在全省三分之一以上的乡镇公推公选乡镇领导干部。全省除三个少数民族自治州外的3871个乡镇,有1792个实行了公推公选,占总数的44.6%,共公选产生乡镇领导干部5447名,占全省乡镇领导干部的17.5%,其中乡镇党委书记787名,占总数的17.5%。泸洲、雅安、巴中等市的所有乡镇领导干部全部由公推公选产生。从2004年开始,乡镇党委书记公推直选的试点面又进一步扩大。四川省进一步在成都、德阳、遂宁、宜宾、绵阳、广元、达州、攀枝花、凉山等10个市州的30个县(市、区)开展了试点工作,直接选举产生乡镇党委书记45名。就在这一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逐步扩大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直接选举范围”。四川省委很快作出了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完善党内选举制度,扩大乡(镇)党委负责人公推直选范围,全面推行农村、社区党组织负责人直选,提倡事业单位党组织负责人直选。(7)而作为试点单位的成都市新都区在2004年底就完成了全区所属11个镇的党委书记公推直选。并且,值得关注的是,在制度设计上,新都区还赋予了当选镇党委书记提名镇党政领导班子人选的权力。3月9日新当选的石板滩镇党委书记邓志发说:“这和以前不同,变化主要体现在用人权的变化上。以前,镇长、副书记、副镇长的人选也是由上级任命的,现在改由我提名。”这个提名并非走过场。事实上,新都区11个镇当选的镇党委书记提名“组阁”人选都获得了区委组织部的认可和通过。党建专家认为,这是扩大基层党内民主中最具实质性突破的一项内容。“这不仅仅是减少了班子的内耗,更明确了权力对谁负责、权力如何监督的问题。被提名的镇班子成员必须要对镇党委书记负责,而镇党委书记则要对选举他的党员和公推他的全镇百姓负责,老百姓则是对权力最后实现监督的人。因为按照选举办法选举出来的镇党委书记的权利。这其实是‘权力回归了权力’”。(8)四川省委组织部2005年8月又宣布,将公推直选乡(镇)党委书记的试点工作,扩大到全省18个市(州)和30个县(市、区)全面推开。“这在我国的基层民主建设进程中,绝对是一个大突破。”南京大学政治与行政管理系教授严强这样评价。(9)来自省委组织部的调查显示,公推直选的党员领导干部,85%以上被组织和群众评价为“好”。(10)省委常委、组织部长魏宏认为,选举权是一个综合的民利,既体现对重要事务发表意见,又体现充分的参与决策,同时还体现先监督和制约党的领导干部的权利。不少专家学者认为,对县一级和县以下基层党组织来说,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绝大多数都与推进党内基层民主不够有关。比如从源头上防范和治理腐败问题,就特别需要形成对权力的有效监督;又比如解决领导机关和干部脱离群众问题,就需要拓展和畅通党内民主渠道,使群众的意见得到反映;又如解决目前干部任用工作的一些突出问题和腐败行为,也需要把干部提名权、选举权、交给群众。“过去是领导提名字,党员划圈圈。现在是先过群众关,再过党员关。”一位曾经参与选举的党员这样讲述区别。(11)四川省在这方面提供了许多可资借鉴的经验。四川省公推公(直)选乡镇党委书记的实践探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第一,激活了农村人才资源,为农村各类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了新机遇,这对巩固党在农村执政的社会基础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第二,激活了干部动力资源,形成了正确的用人导向,提高了乡镇党委工作能力和运转效率。第三,激活了基层民主政治资源,为进一步推动和扩大党内民主,带动和示范人民民主提供了实践经验。但在实践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新的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一是需要尽快建立公推直选的统一规则,减少民主的成本;二是完善公推直选的配套制度,保证候选人公平地参与竞争;三是完善公推直选的程序设计,使其更加科学和完善;四是疏通公推直选的渠道,改革现有干部人事管理制度造成的体制障碍。(12)3、党内基层民主的纵深推进:扩大党代会常任制试点全面推进村民自治,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必须以发展党内民主为先导,这在客观上又促进了党内民主的新发展。近些年来,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要求政治体制改革的愿望很迫切,发展党内民主的呼声渐高,参与民主的能力也在逐步增强。2002年以来,雅安市雨城区和荥经县又进行了党代表大会常任制试点,在理顺授受关系、加强分权制衡方面,进行了具有深远意义的探索。试点工作在程序上也进行一系列创新:首先设计了“自愿报名”和“竞争承诺”两个必经环节,通过党内民主选举,产生代表党员行使权力的党代表。而党代表每年将要接受党员的信任投票,未获信任者将被罢免党代表资格。另外,党代会专门设置了监督委员会,对党委、纪委的工作进行监督。在雅安市进行的党代会常任制试点取得经验后,四川省决定把试点工作扩大到眉山市、自贡市大安区等17个市(县、区),探索多种切实可行的模式。(13)党代会常任制是充分保障党员民利,反映党员意愿的一种制度安排。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要扩大在市、县进行党代表大会常任制的试点。根据中共十六大提出的要求,就是要通过试点,逐步使市、县党代会成为充分有效的同级党的最高决策机关和最高监督机关,市、县党委每年必须向它报告工作。这不仅有利于广大党员代表充分行使其党内民利,为他们对党的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实施监督提供了可靠的制度途径和有利条件,而且也有利于提高地方党委进行重大决策的民主性、科学性和权威性,提高其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浙江等地过去进行过零星的实验,而这种大规模的试点工作也在四川得到了顺利开展。雅安市完成的试点工作以直接选举党代表而受人瞩目。四川省党代会常任制试点之所以搞得比较顺利,这与近些年四川省大规模实行村党支书书记、乡镇党委书记公推直选的成功实践是分不开的。四川省委组织部在认真总结雅安及省外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出台了党代会常任制的《试行意见》,以指导各地的试点工作,确保党代会代表在5年的任期内可以充分行使选举权、审议权、评议权、监督权和建议权。《试行意见》规定,党代表大会可以每年召开一次,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不定期举行,党代表的职责是审议当地党委、纪委的年度工作报告,在换届期间选举当地党委委员、候补委员和纪委委员,选举出席上级党的代表大会或党员代表会议的代表,听取上一次党的代表大会决议事项的落实情况以及党代表提出的提案、意见、建议的办理情况。实行常任制的党代会代表可对本地的重要工作、重要项目和企业进行视察。对党员群众关注或者反映强烈的问题,10名以上的党代会代表联名,就可向当地党委以及辖区内的各级党组织提出提案或质询。上级党委的组织部门每年可以组织党代表对当地党委班子及主要成员进行测评,以此作为考察班子和干部的重要依据,当地党委也应组织党代表对重要部门和问题比较突出的单位进行评议和测评。四川今年将大范围试行党代表常任制,希望积累五种模式的经验,即市县乡三级联动型、县乡二级联动型、单一的县级常任型、单一的乡镇级常任型和企业党代表常任型。(1

选举试点工作经验总结篇8

这次公开选拔的科级领导干部职位共8个,其中:

(1)乡镇副乡(镇)长候选人3个,其中非党副乡(镇)长候选人职位1个;

(2)县水利局总工程师职位1个;

(3)县农业局总农艺师职位1个;

(4)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总工程师职位1个;

(5)县畜牧水产局总畜牧师职位1个;

(6)县中医院副院长职位1个。

二、关于选拔范围

全部职位面向全县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及乡镇的科级以下干部中选拔。

三、关于报考条件

1、符合《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规定的选拔任用条件。

2、具有大专以上学历。

3、年龄在45周岁以下(1963年7月1日后出生)。报考乡镇副乡(镇)长候选人职位的年龄在30周岁以下(1978年7月1日后出生),工作两年以上。

4、具有担任拟报考职位所必备的专业知识和实际工作经验。报考县水利局总工程师职位的,必须具备工程师职称,从事水利工作5年以上;报考县农业局总农艺师职位的,必须具备农艺师职称,从事农业技术工作5年以上;报考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总工程师职位的,必须具备工程师职称,从事安全生产管理工作5年以上;报考县畜牧水产局总畜牧师职位的,必须具备畜牧师职称,从事畜牧工作5年以上;报考县中医院副院长职位的,必须是全日制医学类大专以上学历,具备主治医生以上职称,从事中医临床工作5年以上。

5、近三年内年度考核均为称职以上等次。

6、身体健康。

四、关于报名及资格审查

报名时间定于**年9月21日至26日。报名地点在县委组织部干部组(联系电话:6626617)。报名时需按要求如实填写《报名登记表》,凭工作单位和主要负责人对其政治思想、业务能力、领导水平和廉政建设的评价及推荐意见,带本人学历证书、职称证书、身份证和4张一寸本人近期同底正面免冠半身照片。每名报考人员只能报考一个职位。报名人数不足10人的职位不开考。在征得报名者本人同意的情况下,可以调整报考职位。报考人员每人需交纳150元报名考试费。

报名时,对报考者进行资格初审,查验有关证件原件,再由县公开选拔科级领导干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进行复审。审查合格后发给笔试准考证。

五、关于笔试

笔试内容分公共科目和专业科目,每科150分钟,按职位采取闭卷答题方式进行。

笔试时间定于**年10月18日,上午8:30—11:00考公共科目,下午14:30—17:00考专业科目,笔试地点设在县委党校。应试者凭准考证和身份证参加考试。

六、关于体检

笔试结束后,从笔试成绩的高分到低分,按照拟选拔人数1:5的比例确定参加体检人员。笔试成绩相同的,按公共科目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排名。体检按人事部、卫生部联合下发的国人部发[2005]1号文件实施。体检时间和地点另行通知。如有体检不合格的,从报同一职位人员中根据笔试成绩由高分到低分依次递补,体检后一律不复查。

七、关于面试

体检合格人员进入面试,面试时间和地点另行通知。

八、关于考察

按拟选拔职位1:3的比例,以笔试和面试综合成绩(笔试成绩占50%、面试成绩占30%),从高分到低分确定考察对象。如综合成绩相等,则按笔试成绩从高分到低分确定考察对象。由县委组织部对考察对象进行全面考察。考察情况按20%的比例进行量化计分。

九、关于公示

根据考察情况和职位适应情况,由县委组织部部务会研究提出每类职位的建议选用人选,报请县委常委会讨论决定拟任(或提名)人选。为确保选拔质量,根据中办发[2004]13号文件精神,县委组织部部务会和县委常委会研究认为某一职位无合适人选的,可以空缺。

对县委常委会研究的拟任(或提名)人选通过新闻媒体进行公示,公示期为7天。公示期内,受理署真实姓名及联系方式的举报人的举报(举报电话:县委组织部干部监督组662****)。

选举试点工作经验总结篇9

--村委会“组合竞选制”试验报告

一、引言

村民自治是社会主义民主在中国农村最广泛的实践。 无疑,民主选举村委会是村民自治的关键环节,它是实现村民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的基础和前提。村民自治自实施以来,全国农村的民主氛围大为高涨。仅有3.6亿农村人口参与了村委会选举,50%左右的村委会实行了民主选举。但尽管如此,仍还有少数一些村委会的选举仍停留在“上边定调调,下边画圈圈”,个别乡镇干脆指选、派选,或在选举以后随意更换、调整村委会干部。 《村委会组织法》规定,村委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必须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但却没有具体规定应采取何种途径、方式、进行直接选举。因此,全国各地在推行村民自治过程中,除了上述的的指选、派选以外,还出现以下几种选举模式: 在提名方式上,主要有海选、自荐、联名、户代表、村民代表会议、村民小组、选举领导小组、村党支部等几种提名方式。由于海选具有公平、平等、民主和透明的特点,深受人们的欢迎,已在一些地方推广。 在投票选举程序上,主要有平行式、职次式、叠加式和累计式四种投票选举方式。 1、平行选举,就是分别提名村委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候选人,同时投票选举村委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与基层人大选举方式相同)。目前,各地大多采取这种选举方式。由于一位候选人只能竞选一次职位,这种选举方式对于高职位落选者不公平,没有机会参加较低职位的竞争,容易导致“能者下、庸者上”的不正常现象。 2、职次选举,就是依次选举村委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或是先选委员,再从委员中推选村委会主任和副主任(与各级党委选举相似)。这种方式的优点是高职位落选者有机会参加较低职位的选举,缺点是操作复杂,社会成本太高。 3、叠加选举,就是三项职位一次投票,高职位候选人同时也是低职位候选人。这种方式保证了高职位候选人的入选机会,但选举缺乏竞争性,由于高职位候选人挤占低职位候选人的选票,容易导致一次性选举失败,复选机率较大。 4、累计选举(倒叠加式),就是每位候选人可以同时竞选三种职位,一位候选人可能有主任、副主任和委员三种职位的选票。这种方式虽然简单易行,缺点是职位竞争意识模糊,民意不清,不同的统计方法可能得出不同的选举结果,容易发生争议。 以上四种选举方式,从选举制度本身来看,均重视了个体素质的选择,是从传统“选贤举能”政治理念中产生出来的。其最大的缺点是忽视了整体的优化组合,并形成如下民主的悖论:在提名上越是充分发扬民主,越是难以形成协调合作的班子。在实践层面上分析,容易产生班子不团结,聚合力差,工作效率低等现象。据一项权威调查表明,全国农村处于“松散、瘫痪”状态的村委会占了1/3以上。我们认为,之所以产生这种现象与选举制度本身深层次的不合理性不无关系。 事实上,选举方式和选举程序是否科学合理,是民主选举成败的决定性环节。为此,我们对村民自治选举制度进行了长达13年的探索和试验,积累和创造了村委会“组合竞选制”的经验。 二、村委会“组合竞选制”试验基本情况 早在十三年前,我们遵照中共安徽省委负责同志的指示,在岳西县莲云乡腾云村开始了村委会“组合竞选制”试验。所谓“组合竞选制”,指首先由村民自由民主推选村委会主任候选人,按得票多少确定3—4名正式候选人,各候选人提出自己村委会其他组成人员的名单并在竞选大会上发表演说时公布于众,接受村民审查,然后投票选举村委会主任,最后对当选人提出的“组合”名单中的村委会其他委员候选人进行差额选举。村委会“组合竞选制”在历次试验的基础上不断的和总结完善。 腾云村民主选举出来的村委会没有辜负村民的信托,1989年元月,这个民选的村委会上任伊始,就建立了一个专门监督村委会的机构(监事会),还聘请了本村离退体干部担任顾问,指导村委会工作。继而又成立了财务清理小组,对该村“学大寨”以来的从未公开过的村财务账目进行了清理,通报全村,实现了财务公开。他们还收回了前任村干部占用的一笔茶叶款,用这笔钱使多年架不起电线的西岭组当年腊月通了电。随后,村委会又带领村民大搞杂交稻制种,修复了4处年久失修的河岸田坎,加强了山林管理,当年全村粮食产量比前3年平均产量翻了一番,经济收入是常年收入的2倍。民主选举村委会,既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又增强了干部为人民服务的意识。腾云村这次选举是在《村委会组织法(试行)》刚公布不久仅半年就进行的,这在全国来说应该是最早的。 后来《组合竞选》试验扩大到一个乡的范围。1998年3月,我们应原滁洲市委书记张春生同志之邀,在安徽省来安县邵集乡进行村委会“组合竞选制”试点,对全乡8个村同时进行了换届选举。从宣传发动到最终竞选投票,一共10天时间,顺利完成了试点任务。邵集乡通过“组合竞选”村委会,重新选出的村委会班子年龄、文化结构都有了较大改善,新班子中党员干部占总数的86.6%,文化程度全部为初中以上,其中高中以上18名,8名女同志当选,班子平均年龄降至34.9岁。 《组合竞选》对于鼓于群众的选举热情十分有效。从这几次选举来看,广大村民不但十分珍视自己手中的民主权利,而且还表现出极大选举积极性。在邵集乡选举过程中,北涧村赵学东等9名在外打工的农民,在选举前夕连夜赶回家参加投票选举。在3月2日选举日那天,全乡3165户农民的参选率达99%。广大村民“组合竞选”不但能正确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还能选举出比较得力的村委会班子,这表明当今中国农民不仅具有成熟的民主意识,而且有成熟的民主参政能力。

三、村委会民主选举为什么要采用“组合竞选制”? 众所周知,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的明显区别之一是城市社区居民的人口流动率比农村高的多。在中国农村,农民大都是世代相居一地,由于这一基本特点,村民之间遍布血亲网,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宗族和血缘关系;也是由于这种世代相居一地,某些邻里、门户之间往往世代冤仇,见面就眼红,说话就顶撞。如果采用“海选”模式或其他选举方法选举村委会,选民选择的个人,而无法顾及其班子组合情况,一些血亲很近的人,如父子、兄弟、郎舅等很可能同时选到一个村委会班子里,这固然不妥,违反了近亲回避的原则;而把世代冤家对头选到一个村委会班子里,也无法工作。由此可见,如果采取传统的选举办法,是无法克服上述些弊端的。 而采取“组合竞选制”,就能避免这种弊端。首先由村民推选村委会主任候选人3—4人,每位村委会主任候选人提出自己的“组合”名单,在竞选大会上,他们在发表“竞选演说”的同时,公布自己“组合”的村委会其他委员候选人的名单。为了争取村民的信任,谁也不敢把自己“九亲六族”拉进来,更不会把名望不好、明显带有某种集团利益和经济利益关系的人,作为自己的竞选伙伴,否则他就会丢失选票。当然,为了他当选后能做好工作,取得成绩,他们也不会把同自己谈不拢的人和不会把缺才少德的人“组合”到自己的班子中来,这样,当选后的村委会不会是“软”班子、“散”班子;而将是深受众望的,优化的,能干事的团结班子。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里组合的村委会其他成员,最终都必须经过投票选举来决定。当某一村委会主任候选人“竞选”成功后,在同一大会上,我们将这一当选村委会主任的“组合”名单位作为村委会其它成员候选人,进行差额选举。这等于是把村委会主任同他提名的“组合”班子进行“联选”,得票过半数者当选,否则落选。由此可见,“竞选”充分发扬了民主,“组合”体现了民主基础上的集中,而“组合竞选制”则是民主与集中完美的结合,达到了优化组合班子的目标。 四、“组合竞选制”试验引起党政领导高度重视和国内外反响 安徽省村委会“组合竞选制”试验,经过广播、电视和报刊等传媒的宣传报道,已在社会上产生巨大反响,引起理论界的高度重视。 1998年7月中旬,上海社会科学院派出了以副院长左学金博士为首的专家考察组,专程来安徽省考察文化扶贫与村委会“组合竞选制”。7月17日,安徽省社会科学院与上海社会科学院联合举办了“文化扶贫与村民自治研讨会”。经过为期一周的实地考察,上海市专家们认为,“组合竞选制”所设计的程序十分科学,由此选举出来的村委会工作效率好。它是理论结合实际、是对传统村委会选举制度的创新。与会专家、学者还建议安徽省委、省政府进一步加大推广力度,并希望把安徽省首创的这一经验及时报告给全国人大常委会,以利于新的《村委会组织法》的修订和完善。1999年9月,日本著名研究中国问题专家早稻田大学毛里和子教授、日本静冈县立大学菱田雅睛教授、日本东京女子大学茂木敏夫副教授在上海市社科院吴书松研究员陪同下到安徽省岳西县、来安县考察文化扶贫和村民自治,他们认为辛秋水教授的这种社区实验在社会学学科建设上很有价值。对村民自治中的民主选举采取“组合竞选制”方式表示充分肯定,认为“组合竞选制”对于优化班子,加强团结,提高工作效率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2001年4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杨希雨所长、岳颂东副部长、周戎研究员、卞晓春副主任一行四人专程到安徽省岳西县莲云乡,对文化扶贫与村民自治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实地考察。他们走村串户,访问了许多因受益于文化扶贫与“组合竞选制”选举村委会而脱贫致富的农民,大量生动的事实证明了“组合竞选制”对于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对于贫困封闭的山乡从根本上摆脱贫困具有重要意义。考察组的专家们对此做了充分的肯定。我们相信,新的《村委会组织法》在广泛充分吸收各地经验的基础上,必将进一步推进中国乡村民主化进程,中国式“草根民主”终会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生根,开花,结果。 最后,建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修订时,务必将村委会选举制度作出具体规定。我们在安徽省若干地方试验村委会“组合竞选制”十三年的实践经验证明,村委会选举采用“组合竞选制”是既适合中国农村民情又与现代民主制度操作规范接轨,因而,希望能将其吸收到《村委会组织法》中去,以统一全国村委会选举制度。

选举试点工作经验总结篇10

--村委会“组合竞选制”试验报告

一、引言

村民自治是社会主义民主在中国农村最广泛的实践。 无疑,民主选举村委会是村民自治的关键环节,它是实现村民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的基础和前提。村民自治自实施以来,全国农村的民主氛围大为高涨。仅有3.6亿农村人口参与了村委会选举,50%左右的村委会实行了民主选举。但尽管如此,仍还有少数一些村委会的选举仍停留在“上边定调调,下边画圈圈”,个别乡镇干脆指选、派选,或在选举以后随意更换、调整村委会干部。 《村委会组织法》规定,村委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必须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但却没有具体规定应采取何种途径、方式、进行直接选举。因此,全国各地在推行村民自治过程中,除了上述的的指选、派选以外,还出现以下几种选举模式: 在提名方式上,主要有海选、自荐、联名、户代表、村民代表会议、村民小组、选举领导小组、村党支部等几种提名方式。由于海选具有公平、平等、民主和透明的特点,深受人们的欢迎,已在一些地方推广。 在投票选举程序上,主要有平行式、职次式、叠加式和累计式四种投票选举方式。 1、平行选举,就是分别提名村委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候选人,同时投票选举村委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与基层人大选举方式相同)。目前,各地大多采取这种选举方式。由于一位候选人只能竞选一次职位,这种选举方式对于高职位落选者不公平,没有机会参加较低职位的竞争,容易导致“能者下、庸者上”的不正常现象。 2、职次选举,就是依次选举村委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或是先选委员,再从委员中推选村委会主任和副主任(与各级党委选举相似)。这种方式的优点是高职位落选者有机会参加较低职位的选举,缺点是操作复杂,社会成本太高。 3、叠加选举,就是三项职位一次投票,高职位候选人同时也是低职位候选人。这种方式保证了高职位候选人的入选机会,但选举缺乏竞争性,由于高职位候选人挤占低职位候选人的选票,容易导致一次性选举失败,复选机率较大。 4、累计选举(倒叠加式),就是每位候选人可以同时竞选三种职位,一位候选人可能有主任、副主任和委员三种职位的选票。这种方式虽然简单易行,缺点是职位竞争意识模糊,民意不清,不同的统计方法可能得出不同的选举结果,容易发生争议。 以上四种选举方式,从选举制度本身来看,均重视了个体素质的选择,是从传统“选贤举能”政治理念中产生出来的。其最大的缺点是忽视了整体的优化组合,并形成如下民主的悖论:在提名上越是充分发扬民主,越是难以形成协调合作的班子。在实践层面上分析,容易产生班子不团结,聚合力差,工作效率低等现象。据一项权威调查表明,全国农村处于“松散、瘫痪”状态的村委会占了1/3以上。我们认为,之所以产生这种现象与选举制度本身深层次的不合理性不无关系。 事实上,选举方式和选举程序是否科学合理,是民主选举成败的决定性环节。为此,我们对村民自治选举制度进行了长达13年的探索和试验,积累和创造了村委会“组合竞选制”的经验。 二、村委会“组合竞选制”试验基本情况 早在十三年前,我们遵照中共安徽省委负责同志的指示,在岳西县莲云乡腾云村开始了村委会“组合竞选制”试验。所谓“组合竞选制”,指首先由村民自由民主推选村委会主任候选人,按得票多少确定3—4名正式候选人,各候选人提出自己村委会其他组成人员的名单并在竞选大会上发表演说时公布于众,接受村民审查,然后投票选举村委会主任,最后对当选人提出的“组合”名单中的村委会其他委员候选人进行差额选举。村委会“组合竞选制”在历次试验的基础上不断的和总结完善。 腾云村民主选举出来的村委会没有辜负村民的信托,1989年元月,这个民选的村委会上任伊始,就建立了一个专门监督村委会的机构(监事会),还聘请了本村离退体干部担任顾问,指导村委会工作。继而又成立了财务清理小组,对该村“学大寨”以来的从未公开过的村财务账目进行了清理,通报全村,实现了财务公开。他们还收回了前任村干部占用的一笔茶叶款,用这笔钱使多年架不起电线的西岭组当年腊月通了电。随后,村委会又带领村民大搞杂交稻制种,修复了4处年久失修的河岸田坎,加强了山林管理,当年全村粮食产量比前3年平均产量翻了一番,经济收入是常年收入的2倍。民主选举村委会,既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又增强了干部为人民服务的意识。腾云村这次选举是在《村委会组织法(试行)》刚公布不久仅半年就进行的,这在全国来说应该是最早的。 后来《组合竞选》试验扩大到一个乡的范围。1998年3月,我们应原滁洲市委书记张春生同志之邀,在安徽省来安县邵集乡进行村委会“组合竞选制”试点,对全乡8个村同时进行了换届选举。从宣传发动到最终竞选投票,一共10天时间,顺利完成了试点任务。邵集乡通过“组合竞选”村委会,重新选出的村委会班子年龄、文化结构都有了较大改善,新班子中党员干部占总数的86.6%,文化程度全部为初中以上,其中高中以上18名,8名女同志当选,班子平均年龄降至34.9岁。 《组合竞选》对于鼓于群众的选举热情十分有效。从这几次选举来看,广大村民不但十分珍视自己手中的民利,而且还表现出极大选举积极性。在邵集乡选举过程中,北涧村赵学东等9名在外打工的农民,在选举前夕连夜赶回家参加投票选举。在3月2日选举日那天,全乡3165户农民的参选率达99%。广大村民“组合竞选”不但能正确行使自己的民利,还能选举出比较得力的村委会班子,这表明当今中国农民不仅具有成熟的民主意识,而且有成熟的民主参政能力。

三、村委会民主选举为什么要采用“组合竞选制”?

众所周知,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的明显区别之一是城市社区居民的人口流动率比农村高的多。在中国农村,农民大都是世代相居一地,由于这一基本特点,村民之间遍布血亲网,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宗族和血缘关系;也是由于这种世代相居一地,某些邻里、门户之间往往世代冤仇,见面就眼红,说话就顶撞。如果采用“海选”模式或其他选举方法选举村委会,选民选择的个人,而无法顾及其班子组合情况,一些血亲很近的人,如父子、兄弟、郎舅等很可能同时选到一个村委会班子里,这固然不妥,违反了近亲回避的原则;而把世代冤家对头选到一个村委会班子里,也无法工作。由此可见,如果采取传统的选举办法,是无法克服上述些弊端的。 而采取“组合竞选制”,就能避免这种弊端。首先由村民推选村委会主任候选人3—4人,每位村委会主任候选人提出自己的“组合”名单,在竞选大会上,他们在发表“竞选演说”的同时,公布自己“组合”的村委会其他委员候选人的名单。为了争取村民的信任,谁也不敢把自己“九亲六族”拉进来,更不会把名望不好、明显带有某种集团利益和经济利益关系的人,作为自己的竞选伙伴,否则他就会丢失选票。当然,为了他当选后能做好工作,取得成绩,他们也不会把同自己谈不拢的人和不会把缺才少德的人“组合”到自己的班子中来,这样,当选后的村委会不会是“软”班子、“散”班子;而将是深受众望的,优化的,能干事的团结班子。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里组合的村委会其他成员,最终都必须经过投票选举来决定。当某一村委会主任候选人“竞选”成功后,在同一大会上,我们将这一当选村委会主任的“组合”名单位作为村委会其它成员候选人,进行差额选举。这等于是把村委会主任同他提名的“组合”班子进行“联选”,得票过半数者当选,否则落选。由此可见,“竞选”充分发扬了民主,“组合”体现了民主基础上的集中,而“组合竞选制”则是民主与集中完美的结合,达到了优化组合班子的目标。 四、“组合竞选制”试验引起党政领导高度重视和国内外反响 安徽省村委会“组合竞选制”试验,经过广播、电视和报刊等传媒的宣传报道,已在社会上产生巨大反响,引起理论界的高度重视。 1998年7月中旬,上海社会科学院派出了以副院长左学金博士为首的专家考察组,专程来安徽省考察文化扶贫与村委会“组合竞选制”。7月17日,安徽省社会科学院与上海社会科学院联合举办了“文化扶贫与村民自治研讨会”。经过为期一周的实地考察,上海市专家们认为,“组合竞选制”所设计的程序十分科学,由此选举出来的村委会工作效率好。它是理论结合实际、是对传统村委会选举制度的创新。与会专家、学者还建议安徽省委、省政府进一步加大推广力度,并希望把安徽省首创的这一经验及时报告给全国人大常委会,以利于新的《村委会组织法》的修订和完善。1999年9月,日本著名研究中国问题专家早稻田大学毛里和子教授、日本静冈县立大学菱田雅睛教授、日本东京女子大学茂木敏夫副教授在上海市社科院吴书松研究员陪同下到安徽省岳西县、来安县考察文化扶贫和村民自治,他们认为辛秋水教授的这种社区实验在社会学学科建设上很有价值。对村民自治中的民主选举采取“组合竞选制”方式表示充分肯定,认为“组合竞选制”对于优化班子,加强团结,提高工作效率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2001年4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杨希雨所长、岳颂东副部长、周戎研究员、卞晓春副主任一行四人专程到安徽省岳西县莲云乡,对文化扶贫与村民自治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实地考察。他们走村串户,访问了许多因受益于文化扶贫与“组合竞选制”选举村委会而脱贫致富的农民,大量生动的事实证明了“组合竞选制”对于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对于贫困封闭的山乡从根本上摆脱贫困具有重要意义。考察组的专家们对此做了充分的肯定。我们相信,新的《村委会组织法》在广泛充分吸收各地经验的基础上,必将进一步推进中国乡村民主化进程,中国式“草根民主”终会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生根,开花,结果。 最后,建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修订时,务必将村委会选举制度作出具体规定。我们在安徽省若干地方试验村委会“组合竞选制”十三年的实践经验证明,村委会选举采用“组合竞选制”是既适合中国农村民情又与现代民主制度操作规范接轨,因而,希望能将其吸收到《村委会组织法》中去,以统一全国村委会选举制度。

选举试点工作经验总结篇11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对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的认识,我看主要从三个方面来理解。首先,这次村级组织换届选举,是党的十七大之后的第一次村级组织换届选举,搞好这次换届选举工作,对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具有重要意义。党的基层组织,是我们党的执政基础,特别是现阶段,肩负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重任。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开展这次村级组织换届,就显得特别重要。第二,从*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来看,搞好这次村级组织换届也十分重要。我们*经济社会发展,从纵向比,有很大的进步,发展中也有很多亮点。但是,近几年来,与周边县市横向比较,我们的发展速度、整体的实力,在金华已相对滞后,或者说小进也是退。那怎么办?关键在人,关键在各级组织。通过选好配强村级组织,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是*经济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基础。第三,从*的基层组织建设现状看,对这次换届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从前段时间我走访镇乡、街道的情况看,大家反映行政村区域调整后村级组织运行存在不少问题,并村是否并心?实力有否增强?这次村级组织换届选举是解决这些遗留问题的一次很好的机会,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当然,解决这些遗留问题,需要有个过程,所有问题都要在这次换届中解决是不现实的,有些问题需要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以后,逐步加以解决。在这次换届选举中,我们要把能够解决的一些问题解决好,并为其他问题的解决打下一个基础。总之,对这次村级组织换届选举,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市委成立了强有力的换届选举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还派出工作组、巡查组。各镇乡、街道一定要按照市委的要求,切实加强对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的领导,动员组织全体干部,包括七站八所的力量,与市委派驻的工作组一起,共同搞好这次换届选举工作。换届选举,责任在镇乡党委、街道党工委,部门要支持、协调、帮助。这里我对工作组提一点要求,在这段时间,要相对集中精力,帮助镇乡、街道做好换届选举工作。希望镇乡(街道)党(工)委和工作组要密切配合,切实把这项工作做好。

二、明确目标,固本强基。关于这次村级组织换届选举的目标,我看也可以概括成这样三句话:强班子,好选风,新合力。一是强班子,就是要把村两委班子选好,特别是要选出一个好的带头人,好的村支书。镇乡、街道党(工)委必须认真地研究、分析,支部书记选好了,对于今后的工作落实、推动、帮助是很大的。书记没有选好,今后工作就难了。二是好选风。市里决心很大,给大家强有力支持,必须营造风清气正的选风。大家要高度重视掌握信息、事先谈话、事先教育等工作,尽可能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对一些违法违纪行为要一露头就打,让它形不成气候。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就要看党委的掌控能力,对歪风邪气敢不敢于作坚决的斗争。三是新合力。通过换届选举以后,各个层面要凝聚起来,班子要形成合力,几个自然村要形成合力,村民之间要形成合力,最后的落脚点是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推动新农村的建设,形成发展合力。因此,我想这次换届的目标是,一个强有力的班子、一个好的选风、一个新的合力,真正实现固本强基。

三、周密部署,科学安排。根据市委的总体要求,会议以后,各镇乡(街道)党(工)委,要学习借鉴试点工作的经验、外地的一些好的探索和以往的一些好的做法,结合本地的实际,对换届选举工作进行认真地分析,反复地研究,制订切实可行可操作的一个方案,再进行周密的部署安排,注重内部力量的组织调配。一般说,各村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比较好的村,一类是复杂的村,相当部分是中间状态的村。要针对不同类型村,作出科学安排。对这次换届工作,总体要求在春节前基本完成。但是难的村,也可以放到春节以后去组织换届。我认为,好的村先搞,成功了对周边村有典型带动作用;如果难的村先搞,搞不好会对周边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方法,既可以给难的村创造良好氛围,还有利于集中力量,最后打“攻坚战”。如一味赶进度,工作完成了,但留下很多后遗症,这样的进度我们不要。所以,不以时间论英雄,大家不要心浮气躁,要真正对一个地方负责,对村和老百姓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

选举试点工作经验总结篇12

根据会议安排,我就抓好这次村级组织换届选举试点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认识,切实增强做好村级组织换届试点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村级组织换届工作是农村党员群众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各级党委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为确保换届工作有效推进,月日至日,省委专门在 召开全省深化后进村整顿转化暨村级组织换届试点工作会议,总结交流后进村整顿转化工作,对全省村级组织换届试点工作进行全面部署,省委常委、组织部长作了重要讲话,指出要全力以赴搞好村级组织换届试点工作。月日,市委组织各县(市、区)委分管副书记和纪委、组织部、民政局、农业局、试点乡镇等专门召开了会议,对全市村级组织换届试点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搞好这次村级换届选举工作,配优配强村级班子,对于深入贯彻上级部署要求,扎实推进创业创新、富民强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都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农村党员群众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做好换届选举各项工作。

1、搞好村级组织换届试点工作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入推进“中国幸福乡村”建设的重要契机。近期,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其中提出“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任务。从去年开始,紧扣中央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全面启动实施了以产业增收、公共服务、农民素质、环境整治和基层基础等五大提升工程为主要内容的“中国幸福乡村”建设,力争到年把各村建设成为“富裕、满意、文明、美丽、和谐”的幸福乡村。能否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各项部署和要求,深入推进“中国幸福乡村”建设进程,关键在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培育一支高素质的农村干部队伍。同志去年在考察时指出: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村子强不强,要看“领头羊”。实践证明,只有把村级组织建设好了,关系理顺了,群众拥护了,党在农村的执政根基才能坚如磐石。搞好村级组织换届试点工作,真正把素质高、形象好、群众公认、有“双带”能力的人选进村级班子,才能不断增强村级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才能更好地为推进“中国幸福乡村”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2、搞好村级组织换届试点工作是积极应对新形势,把握工作规律,确保整个换届选举圆满完成的基本要求。从前期准备工作和调研情况看,这次村级组织换届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从有利方面看,近年来,各级党组织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通过全面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深化落实重心下移“五项制度”和村级“五新争先”活动,全面推行党员“首议制”,扎实推进“三民工程”建设等各项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促使党员干部更加心齐气顺,干群关系更加和谐融洽,农村社会更加安全稳定,全市的基层基础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巩固提升,这些都为搞好这次换届创造了条件、夯实了基础、提供了借鉴。另一方面,村级组织换届也面临着许多严峻的挑战和考验,如选举竞争日趋激烈,引发农村社会矛盾的因素越来越多,基层政治民主的要求范围越来越广,群众的期望越来越高,村干部的心态更加复杂多样等等。这次村级组织换届还面临着三个新情况:一是月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了新修订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这是第一次运用新《组织法》领导和指导村民委员会换届;二是这次村级组织换届是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村务监督委员会、村经济合作社等四个组织同时换届;三是明年将要开展市、乡、村三级换届,这些都给我们工作上增加了难度。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如何研究解决好这些新情况新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开展村级组织换届试点工作,就是按照先试先行的要求,为全面开展村级组织换届理清思路,健全机制,创造有利条件和环境。

3、搞好村级组织换届试点工作是解决新问题,积累新经验,进一步提高组织指导水平的实践基础。试点先行、积累经验,由点及面、全面铺开,这是多年来在实践中形成的重要经验,也是历届村级组织换届顺利开展的成功做法。要通过试点工作,发现倾向性、普遍性的问题,找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积极创新举措,优化工作方法,形成规律性的成功经验,用以指导面上工作,做到少走弯路、顺利推进。新修订的《组织法》主要从村民委员会成员的选举和罢免程序、民主议事制度、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制度、法律条文的框架结构等四个方面进行了进一步细化完善,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其中涉及民主选举的,如村民选举委员会的组成和推选程序、选民登记、村委会成员候选人提名方式和资格条件、选举方式,推选村务监督机构等方面如何操作到位,还有党内规章和法律法规没有明文规定的一些细节,如村民代表的推选方式、贿选的界定和查处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在试点工作中进一步探索实践。同时,由于市、乡基层干部更新和人员调整,有许多同志没有经历过村级组织换届,对换届的有关规章制度、法律法规特别是对新修订的《组织法》了解不多,掌握不深。通过试点,可以让基层干部边学习、边实践、边提高,为明年村级组织换届全面铺开培养一支指导骨干队伍。

二、把握总体要求,精心组织开展村级换届试点工作

根据上级的统一部署,整个试点工作从今天动员会开始,到月底基本结束,按照先村党支部、后村民委员会,再村务监督委员会和村经济合作社的顺序进行换届。这里,我着重强调六个问题:

1、坚持配强队伍,进一步健全任职资格条件审查制度。要在总结村干部任职资格条件“正反八条”的基础上,结合新修订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精神和省委村级组织换届试点工作方案要求,指导各村在选举办法中进一步明确村干部的任职资格条件。要注重正面引导。按照任职资格条件“正八条”的要求,教育和动员广大党员群众把那些政治素质好、热心为群众服务、能创业致富、有奉献精神、公道正派、廉洁自律、群众公认的农村优秀人才选进村级组织班子。要实行“一票否决”。要对上届选举制定的任职资格条件“反八条”进行修改和完善,明确被判处刑罚或者刑满释放未满5年、解除劳教未满3年、违反计划生育未处理或受处理后未满5年、涉黑涉恶受处理未满3年等有严重违法违纪行为的人员,以及丧失行为能力的人员,不能确定为村级组织班子候选人(自荐人),并写入选举办法。要严格执行任职资格条件联审制度。加强乡镇和部门的协调沟通,严格把好村干部候选人任职资格审查关,最大限度地抵制一批有违法违纪行为、道德败坏、群众认可度低、工作能力差等不符合或不胜任村干部岗位要求的人员进入村干部队伍。镇党委要对候选人(自荐人)任职条件进行初审,市人大、纪委、组织、、民政、法院、检察、公安、司法、计生、工商、国税、国土、林业等部门单位要进行联合审查,对通过审查的候选人(自荐人)按规定程序提交选举。同时,要坚持全程审查,将资格审查工作贯穿于换届选举全过程,发现有不符合村选举办法规定的资格条件人员当选的,当选无效。正式选举之后,若出现未经任职资格条件审查的党员、选民、社员当选的,须经过任职资格条件审查,才能公布当选。

2、坚持严明纪律,进一步营造风清气正的选举环境。针对当前村级换届选举情况日益复杂和竞争日趋激烈的实际,要更加重视抓好选风选纪,保障换届选举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要进一步明确选举纪律。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关于严肃村级组织换届选举纪律的通知》精神,严格执行“令”的纪律要求:(1)严禁任何组织和个人以暴力、威胁、欺骗、贿赂、伪造选票、虚报选票票数等不正当手段,妨害村民和社员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2)严禁砸毁票箱、撕毁选票、冲击选举会场等手段破坏和妨害选举;(3)严禁参与或指使他人操纵选举、避会抵制、跟踪监视、虚假委托、张贴大字报、分发传单等不正当活动;(4)严禁用诬告陷害、诽谤中伤他人,或制造和传播小道消息扰乱换届工作;(5)严禁以送钱送物等形式,在推荐和选举中搞拉票、贿选等非组织活动;(6)严禁对选举工作中存在违纪违法行为进行检举、控告的人员实行打击、报复;(7)严禁借换届之机,突击花钱或私分公款(物)、滥发奖金、补贴或纪念品,进行公款旅游、公款吃请等行为;(8)严禁在换届前频繁接转党员组织关系、突击发展党员;(9)严禁换届后不交印章、不交账本、不交档案、不交事务;(10)严禁以其他不正当手段妨害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正常开展。要全面实行候选人谈话制度。选举前,镇党委要在组织党员群众认真学习和有关村级组织换届选举的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加强换届纪律教育的基础上,与候选人(自荐人)及其他相关人员进行个别约谈或集体谈话,对他们严格遵循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规定提出具体要求。要坚持实行选举纪律承诺制度。对经资格审查合格的村两委自荐对象,要求在选举之前一律签订选举纪律承诺书,明确选举纪律和违反纪律所应承担的责任,从思想上警示和触动参选对象。在选举过程中,一旦发现候选人违背承诺或者违反选举纪律的,要予以严肃处置。严禁各级党政机关及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离退休人员干涉村级换届选举工作,对参与或者怂恿选举中违法违纪行为的人员,要按照党纪政纪严肃处理。要坚决查处贿选等违法违纪行为。在选举期间,候选人(自荐人)及其亲友直接或指使他人用财物或者其他利益收买本村党员、选民、选举工作人员或者其他候选人(自荐人),都是贿选。各有关部门要加强监督,加大查处和打击的力度。对参与或指使他人以暴力、威胁、欺骗、贿赂、伪造选票、虚报选举票数等违法手段参选的,一经发现立即取消其本届参选资格,已经当选的,其当选无效;违反治安管理规定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要大力开展打黑除恶行动。要排点对象,稳控特殊人群,强化案件侦办,全力化解纠纷,震慑控制一批社会闲杂人员,打击处理一批涉黑涉恶人员,坚决遏制黑恶势力干扰和暴力介入村级组织换届工作等行为,净化社会风气。建立健全村级换届选举评估和调处机制,制定工作预案,防止和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突发性、,有效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3、坚持扩大民主,进一步提高选举的透明度和公认度。在换届试点中,要进一步探索农村基层民主的途径和形式,拓宽党员群众的参与渠道。要全面推行村党支部“三荐一选”和“自荐直选”,党支部班子成员候选人由群众、党员和党组织共同推荐产生,群众推荐可以户为单位或由全体有选举权的村民参加推荐,党员群众推荐得票数不高的不能提名为候选人。在公开民主推荐的基础上,在部分班子战斗力强、各项工作基础扎实、党群干群关系融洽的村,要大胆推行村党支部“自荐直选”,由党员大会直接选举产生党组织书记和其他班子成员。要进一步完善村民委员会“自荐海选”制度,继续突出自荐环节,由“自荐人”向本村选举委员会自荐报名参选,经审查合格后,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村民委员会成员。在此基础上,积极推行“海推直选”,即由选民直接提名候选人,村民选举委员会进行资格审查,按得票多少确定正式候选人,然后直接选举产生村民委员会成员。要大力推行村党支部候选人在户代表中测评办法。对村党支部候选人,坚持将群众推荐测评面扩大到户代表,鼓励有条件的村扩大到所有在家、有选举权的村民,确保村党支部选举中群众基础的广泛性。要在村委选举中全面采用集中投票制。针对村委会选举中使用流动票箱不够规范、保管不善和容易产生作弊等问题,要在试点中,全面推行集中投票选举模式。集中投票站设置必须具备相对集中的地点和较好的空间环境,便于投票流程操作。

4、坚持规范操作,进一步完善选举工作规程。要认真总结以往换届经验,严格执行新修订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省市有关文件精神,指导各村完善选举规程,规范操作程序,切实抓好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村务监督委员会和村经济合作社换届试点工作。村党支部换届选举要全面推行“三荐一选”,在有条件的村探索实行“自荐直选”,切实抓好推荐测评、资格审查、竞职演说、大会选举等环节工作,做到程序到位、过程平稳、结果圆满。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要完善全面推行“自荐海选”和“海推直选”,严把村民代表推选、村民选举委员会推选、选民登记、委托投票、大会选举等重要关口,通过合法程序,推选村党组织书记担任村民选举委员会主任,在依法按章中实现党的领导,尊重群众权利,体现群众意愿。村务监督委员会、村经济合作社换届选举,要按照省、市两级纪委、农业部门的相关政策文件精神,精心制定办法,加强工作指导,村党组织要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教育引导选民将奉公守法、品行良好、热心公益,能充分履职、发挥作用的人员选进村务监督委员会和村经济合作社。通过法定程序把村党组织书记选为村经济合作社社长,把村党组织成员特别是分管纪检工作的委员选为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同时,在选举中要做到“三个统一”和“三个公开”,“三个统一”即统一选举办法、统一操作流程、统一主持口径,“三个公开”即投票过程公开、唱票计票过程公开、选举结果公开,从而确保整个选举工作程序严密,结果透明,有序推进。

5、坚持优化结构,进一步提升村级组织整体素质。要提高村两委干部交叉兼职的比例。按照精干高效的要求,从严控制村干部职数,原则上每个村干部职数要控制在5名左右,对个别村规模特别大、工作任务比较重、集体经济实力较强的村,可以适当增加-名,但最多不能超过名。大力推进村干部交叉兼职,提倡“一人多职”,引导、鼓励和支持党员特别是村党支部班子成员通过依法选举当选村民委员会成员,具备条件的村要通过法定程序把村党支部书记选为村民委员会主任。要提高女干部和年轻干部的比例。进一步完善村民委员会妇女委员的专职专选,另行选举时也继续实行专职专选,确保村“两委”班子中至少有一名女性成员。积极鼓励农村优秀青年参与选举,确保有一名35岁以下年轻干部进入村级班子,保持村干部队伍年轻化趋向。同时,要鼓励工作表现优秀、党员群众认可的大学生“村官”参加村党组织选举,到村任职一年以上的大学生“村官”,可由本人提出书面申请,经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由村选举办法明确选民资格,参加村民委员会选举。要进一步优化村民代表结构,认真落实新《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关于“妇女村民代表应占村民代表会议组成人员的三分之一以上”的要求;提高党员在村民代表中的比例,村党支部班子成员不是村民代表的,应在村级组织选举结束后按法定程序增补为村民代表。

6、坚持强化监督,进一步推行“三项承诺”制度。要全面推行候选人(自荐人)公开竞职承诺制度。在选举前,候选人(自荐人)要就遵守换届选举纪律、依法公平参选、杜绝不正当竞争行为等问题向党员、群众作出书面承诺,并将承诺书予以公示。竞选时,要普遍组织候选人(自荐人)进行竞职演说,公开表明自己的竞职态度,承诺有序参与竞选以及为民办实事及社会经济发展任期目标等,主动接受党员群众监督,增强参选对象的工作责任感。要全面完善创业承诺制度。新一届的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班子及主要负责人产生后,要根据村民群众的普遍要求,结合本村实际,提出任期和年度主要工作目标、措施及工作作风,向党员、村民作出公开承诺。上级党委、政府确定的重点工程,涉及到村的,必须列为创业承诺事项。任期创业承诺事项原则上不少于项,年度创业承诺事项至少项,要将创业承诺与村干部的考核、待遇、评优等相挂钩,促使新班子更好地为民服务。要全面建立辞职承诺制度。要加强对村干部的选后管理,组织新一届村支部、村民委员会班子成员分别签订辞职承诺书,如有违反辞职承诺内容的,承诺书即视为辞职申请书,为村干部主动辞职,提供制度保证。镇党委要加强对“三项承诺”内容的审核把关,承诺中不得有与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相抵触的内容,不得有侵犯其他村民人身权利、民利和合法财产权利的内容,不得有对竞争对手进行人身攻击的内容,不得对集体资产的处分进行承诺。要防止出现个人捐助村内公益事业财物与选举挂钩的现象。对捐助人承诺捐助村集体的财物,不能由捐助人在选举前或选举后私自决定分配方案,应交由依法选举产生的村民委员会组织召开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

三、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村级组织换届试点顺利推进

这次试点工作任务重、要求高、政策性强、程序严格,各有关部门、镇以及各村要高度重视,进一步统一思想,落实工作责任,精心组织实施,确保圆满完成村级组织换届试点工作任务。

1、健全机构,加强领导。要坚持把加强党的领导贯穿整个村级换届选举工作的始终。市里已成立了村级组织换届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由我任组长,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市人大副主任曾德明,市政府副市长徐柏民任副组长,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下设办公室,由组织部副部长姜冬冬兼任办公室主任。同时,由市委组织部、市民政局、市纪委和市农业局等个部门抽调骨干力量,分别组建村党支部、村委会、村务监督委员会和村经济合作社换届试点工作指导组,承担起政策上解读、工作上指导的责任。镇党委要增强责任意识,成立村级组织换届试点工作领导和指导机构,严格落实领导责任和干部包村制度,加大指导力度,使每个村都有不少于人的指导和督查工作人员。对矛盾突出、问题较多的村,市级试点组织指导机构的主要负责同志和镇主要领导要亲临现场,进行有效的组织协调和督促指导。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