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工作思路合集12篇

时间:2022-06-17 07:25:21

校长工作思路

校长工作思路篇1

1、师德师风建设。2010年是全市师德师风建设年,学校借此契机,全面打造一支“师德高尚,廉洁从教”的师资队伍。我办精心组织,把重点放在“营造氛围,挖掘典型”上,以“我是谁?我是责任者?”为主题出好一期校宣传栏。3月份里,开展一次“师德在我心中”的演讲赛。并综合评价,向县里推荐我校师德典型姚兴民、申勇兵两位老师。

2、高一新生招生。作为学校招生办公室,高考成绩揭晓后,迅速宣传学校高考成绩,向全县学校招生公告,并及时把握全县招生动态,及时调招生方针政策,同时组织精干力量深入乡镇、学校联系招生,重点又跟踪好拔尖类、正取类学生动向,减少优质生源流失。整个高一招进新生1482人,为学生赢得了办学基础。

3、国庆校庆。今年的国庆校庆活动丰富多样,尤其是文艺汇演节目精彩纷呈。我办起到了很好组织协调作用,一是分工明确,成立了筹备委员会,工作分工到人。二是行动迅速,提前一月准备节目,并彩排好。同时在校园内挂上灯笼、彩旗、条幅,突出节目气氛。三是奖励到位,及时发放奖励证书、奖品、奖金。

4、科学发展观学习。我办作为学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办公室,分类收集好参学人员的读书笔记、心得体会、党员的分析报告,写出了阶段总结材料,并结合学习实情,出好一期校刊和三期简报,及时写出新闻报道,宣传了我校学习实践动态和风貌。

二、发挥文明窗口示范作用,热情服务,注重效能,顺利完成日常管理工作。

1、文秘工作。校办文秘工作包括材料的撰写、公章的保管与使用、文件及来电的收转、内务的整理等等,我办把好三个关:一是严把材料定稿关,二是严把公章押印关,三是严把通知传送关。今年,在撰写学校工作计划、总结和校长讲话等材料上,材料组成员先吃透学校工作重点和校长在学校建设等方面上的理念,然后周密行文,细心修改,最后由校办负责人定稿。公章由专人保管,无依据不予押印。上级收文众多,文秘人员对每个文件先进行过滤,将信息及时向学校相关部门通报。在接电方面,坚持文明用语,及时上情下达,下情上传。

2、接待工作。接待工作坚持“热情接待,厉行节约”原则,无论是上级领导还是一般来访人员,接待人员始终笑脸相迎,热情服务,在公务用餐上秉着节约原则,杜绝铺张浪费。今年先后接待了市二中教育访问团、89届校友会、周美华将军一行、县级老领导等,接待工作倍受称赞。

3、宣传工作。“学校工作做得好,宣传到位更加好”,校办坚持及时向外界宣传学校的办学理念、成果、文明风尚、突出事迹。今年向《邵阳日报》、《邵东电视台》、《湖南教育网》等报刊、电视、网络媒介投发新闻稿件120余篇。

4、教工评优晋级考核工作。我办严格按照学校《专业技术职务晋升资格评分细则》、《教工考核细则》开展教工评优晋级,今年共有4位教师晋升中学高级职称、3位教师晋升中学一级职称、工人编制中2人晋升中级工。评优工作任务艰巨,算分项目较多,随着教育管理等各方面情况的变化,教师可以得分的情况也多种多样,按操作细则难以裁定,我们“按原则,依尺度,照实际”,既严格按标准,又灵活运用,较为顺利地完成该项工作,同时还较为顺利地完成了年度教职工考核工作。

5、档案管理工作。档案由专人管理,管理坚持“及时入档,立卷保管,分类查阅”原则,确保了学校档案的全面、准确、机密性。

三、2010年工作思路

1、加强学习,提高校办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与管理能力。

校长工作思路篇2

一、有眼界才有境界

一个有眼界的校长,应当具备聪慧的眼光、独特的视角。我们培训班上,各位名师专家深刻阐述了学校科学的管理理论,彰显了他们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独到的教育管理经验。其中,“文化立校”观点和具体做法深深地启发了我:要立足学校传统,以文化为抓手,设立能寄托承载校园文化的校训墙、艺术墙等校园文化艺术景观,以激励学子奋发有为,笃学敦行,立己达人,给人以精神的感召力。建立校史陈列馆(历程馆、故事馆、今日馆等),用艺术、文化、精神的力量共同构筑学校成为The world of the children,培养The children of the world。专家们渊博的学识、智慧的点拨让我们感受到“学不可以已”。在以后的教育管理过程中,作为校长,更应该努力提升学习能力,做到善于学习和反思,善于借鉴、吸收古今中外的优秀办学成果,在学习中修炼自身的人格魅力和个性魅力,努力为教师创设一个团结、和谐、积极向上、心情舒畅的工作环境,同时在师生中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读书活动,积极营造“书香校园”。

二、有思路才有出路

一个学校能发展到什么程度,取决于学校决策者“思维突破”,看能不能突破惯性的思维方式,确立良好的解决问题的思路;看能不能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把握学校发展的机遇,打开一扇成功之门。

作为校长只有具备另辟捷径的创新思路,既不因循守旧,也不怨天尤人,而是面对学校发展过程中的难题和困惑,突破思维的框框,创造性地加以解决。例如,在本次研讨活动中,胡耀宗教授就当前义务教育阶段绩效工资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策略作出了具体的剖析,提出绩效工资与教师的激励相结合的实施方法,这样就使当前学校普遍存在的绩效工资发放的难题迎刃而解。我认为,这种科学的绩效考核思路,为绩效时代的教育管理工作开辟了一个新路子。

改变思想才能改变人生,改变思路才能创出新路。校长面对千头万绪的工作,要有明确的发展思路,全面地分析诊断学校发展的现状和问题,提高自身驾驭学校发展方向的能力,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三、有作为才有“地位”

校长工作思路篇3

五年前,我担任了学校的德育副校长,分管德育和艺体工作。那时候,我想这两项工作对于我来说,可谓“轻车熟路”。于是,我心潮澎湃,热血沸腾,憧憬着工作出成绩的美好蓝图,大有“英雄更有用武之地”之感,膨胀的心理似有“磨刀霍霍”的激情。

一段时间之后,校长找到了我,一通“表扬”过后,便谈起了工作。他说:“对于德育工作,我不惦记,因为我对你这方面的工作经验和能力很放心。但我的想法是,借学校申报‘县艺体基点校’之机,要实现‘一年打基础,二年见成效,三年出现象’的奋斗目标。”随后,校长又给我解释,“出现象”是指以艺体工作为突破点,促动学校的整体发展。当时,由于我被工作“激情”冲昏了头脑,并没有细想。

第一年,我对自己的工作总结就是一个字“累”。我对艺体教师可谓“垂直领导”,无论是教师考核、课堂教学及学生评价,还是社团管理、活动开展、材料建设等,我都亲自一一过问;和两位副职交叉的工作,我也不和他们沟通,只是“出马一条枪”地干自己的活计。不曾想,我却“大伯哥背兄弟媳妇――费力不讨好”!政教主任因自己“没干艺体活”而对我有意见,两位行政副职对我的“独断专行”不买账,就连校长也在年终的总结会上说:“艺体工作成效显著,但要注意工作应分权,副职要相互配合……”当时,我认为,当副校长咋就这么难?干了还不如不干的!心情也跌入到低谷,一头雾水,一时难以自拔。

反思:副职也要拿“思路”

在我不会正确归因、百思不得其解之际,那年的寒假期间,县教育局举办了一次专家讲座。主讲的是市民族中学的高校长,她说:“学校的良性管理是,校长出思想,副职拿思路,中层抓落实。”高校长的一句话,点醒了梦中人,让我深刻地反思到,问题出在我身上,应该在自身上找原因,而不是抱怨别人。

领会校长的“思想”。校长一个人毕竟精力有限,不可能对全校工作面面俱到地进行深入管理,作为行政副职应该用心领会校长的办学思想,正如我校校长的“出现象”思想,不是只唯艺体工作,而是以“一点带动一面”,让学校的整体工作协调、有序地发展。大河有水小河流,没有整体工作的提升,就不能有艺体工作的“异军突起”,因为地基不牢,必然会地动山摇,也有可能会出现虚假繁荣的海市蜃楼现象。

联动不盲动。副职之间应该以和为贵,宽容大度,配合默契,做到工作上相互支持,思想上互相沟通,生活上相互关心,分歧时相互理解,为实现全局的整体目标而协作联动。独木不成林,副职的“盲动”,没有其他副职的支持,工作也只能是事倍功半。

分活不揽活。作为行政副职,在领会校长“思想”的前提下,要形成自己的工作思路,让中层领导抓好工作的落实。这样,才能够使工作有“行云流水”的感觉,避免出现“肠梗阻”现象。副职要对中层领导做好分权、分责工作,让他们按照“思路”来做事,如果“越俎代庖”,只能是费力不讨好。从长远发展来看,副职的优秀不值得炫耀,只有培养出比自己优秀的中层领导,副职才算得“功成名就”。

行动:我学会“运猴”

《哈佛商业评论》中有个经典案例《谁背上了猴子?》。作者威廉・翁肯和唐纳德・沃斯用背上的猴子作比喻,生动形象地讲述了经理人如何摆脱应属于自己下属的重负,尤其要调动下属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对我来说,感触颇深,深受启发,很是受用。

共商艺体工作目标和实施策略。我调整了工作思路,一是放权给政教主任,让她带着责任前行;二是共同谋划艺体发展大计,在确立月目标、学期目标、年度目标的基础上,我们确定了艺体工作实施的策略是:一个目标,三轮驱动,五大展示。这样,我们在思想上达成了共识,更重要的是,我把本该属于她的那部分责任,还给了她,比我单打独斗的效果要好得多。

主任订计划,抓落实。因为有共同的工作目标,政教主任在制订工作计划时就有了抓手,至于如何制订,我只是提一些宏观性的意见和建议,因为她还有自己的智囊团――艺体教师。而且,计划是他们制订的,在执行起来要顺畅得多,落实起来也会更加容易。

校长工作思路篇4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11-0220-02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党自上而下分批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相结合的思想理论成果,是高校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的应有内容。以群众路线引领高校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具有重大意义。切实加强学生就业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就业工作的有效结合,高校必须坚持在群众路线视阈下,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就业竞争力为目标,合理区分不同学生群体或学生个体在不同成长阶段的不同需求,构建分层多级的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立体模式。

一、把群众路线教育融入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工作,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作为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和工作方法,群众路线不仅需要坚持,而且还需要长期坚持、不断实践。高校在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必须将教育实践活动全面融入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这是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必然要求。群众路线是保证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开展的基础。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既是推动高校稳步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提升高校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迫切要求。从2000年开始的扩招,高等教育已经迈入大众化阶段,高校如何加强自身的教学水平,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实效,是高校自身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同时也是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这些问题也为高校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新形势下,“群众路线”成为加强和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改善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1]大学生作为高校群众路线教育的主体,高校在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时,必须贴近大学生,从学生的现实需求出发,从学生自身的思想特点出发,从学生的就业需求出发,切实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归纳理清各方面关系,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在贯彻群众路线的同时,思想政治教育要牢牢把握“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坚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贴近学生学习实际、贴近学生思想实际、贴近学生就业实际的原则,使广大学生充分感受高校对于学生工作的重视;2.应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使广大学生看到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取得的卓越成就,坚定信念跟党走,增强学生对党的理论的自信、对党的制度的自信和对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3.应提升高校思政政治工作的服务意识,不断提升思政课的教学质量、教学环境等硬件条件,不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打造和谐校园环境;4.针对学生中的困难学生群体,如贫困学生、单亲家庭学生等,应强化感恩教育,从物质上和精神上帮助困难学生群体,为困难学生完成学业和就业提供必要的帮助,让广大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潮中去。

二、树立“群众路线”思想和意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指南针地位,多维度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

如何使学生真正理解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本质和内涵,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是高校在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中要考虑的首要问题,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切实贯彻“群众路线”,应树立“群众路线”思想和意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指南针地位,培养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就业观和择业观,多维度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除了课堂讲授,召开座谈会等之外,还可以组织学生观看一系列群众路线教育影片,通过学生的自我消化,自我思考,内化我党优秀代表的高尚品格,反省自身,达到如春雨般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这一类群众路线教育影片有很多,如《的四个昼夜》《生死牛玉儒》《杨善洲》《焦裕禄》等。这些影片充分展现了我党求真务实、脚踏实地、批评与自我批评、艰苦朴素、无私奉献等优良作风。

(一)求真务实是我党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也是高校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

校长工作思路篇5

[中图分类号] D2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2-0098-03

2013年4月19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要求在全国开展为期一年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是党的十做出的战略部署,是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从严治党、加强党的建设的重大决策。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大众化发展的加速期,高校的健康发展事关重大。高校既是承担国家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也是思想文化建设的主阵地,同时,高校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组织,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其特殊性。在高校开展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于增强广大师生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和群众观念,解决以学风(广义上的学风)为核心的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增强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都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一、高校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特殊性

高校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全党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高校党建工作的一件大事,作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的主体――高校具有自身的特点,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一)高校内部组织构成的复杂性

我国的《高等教育法》规定了高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但高校内部组织构成方面有着独具的特点,以党委为核心的政治权力组织总揽学校工作全局,以校长为首的行政权力组织全面负责学校教学、科研和其他行政管理工作。除此之外,作为高校存在基础的学术权力组织在其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一般高校以学术委员会代表学术权力组织,学术委员会主要是由大学教授和专家代表组成学术审议评议机构。另外,高校正在深化民主管理,教职工代表大会作为民主管理机构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作风建设活动的复合性

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重在实践,重在行动,重在解决问题,以落实八项规定为切入点,坚决纠正“”,所以开展作风建设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目标。在高校开展作风建设的特殊性在于高校的作风具有多元性,具体来说作风与教师群体的教风、学生群体的学风、管理人员群体的工作作风和一所高校传承已久的校风都是分不开的。所以在高校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一个复合而又要求各有差异的过程,这也带来了高校作风建设活动的复杂性和现实困难。

(三)参与对象认识上的多面性

高校作为国家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但也有部分党员干部、师生在认识上存在模糊不清的问题,比如部分党员干部、师生认为高校不是政府机构,在校园里都是教师,没有什么实际的权力,哪有什么突出的“”问题和问题?还有的党员干部、师生有自我陶醉、自诩清高的倾向,认为高校就像象牙塔,社会上复杂的“”问题和不良风气与高校人员没什么关系,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占用大家时间,纯属多此一举。

二、高校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性

(一)利于稳定高校意识形态主阵地

同志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必须坚持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激发全社会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高校是思想活跃的师生和各种思潮的汇集之地,历来都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也是西方敌对势力试图不断渗透,推行“西化、分化”图谋的首选对象,特别是当前通过网络、影视、书籍等途径的开放性,各种主义、反马克思主义论调和观点有加速蔓延的趋势。所以开展群众路线,以“为民务实清廉”为目标,帮助高校师生认清形势,形成广大师生合力,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提供思想保障、工作机制和方法途径,把高校建设成为传播和引领社会思潮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流阵地是当务之急。

(二)事关高校育人工作

培养人才是高校最为直接的功能,高校担负着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重任,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怎样培养人才的重大使命与党和国家的事业血脉相连。但是,近年来,高校发生的同学间致命冲突、部分教师学术浮躁和造假、部分管理干部的现象让人对高校的育人工作表示担忧。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既可以让党员干部、党员师生自省、自查、自我批评、自我完善,又可以让广大师生提意见、查摆问题、深入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在高校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想实现群众得实惠的目标,就必须围绕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坚持立德树人,把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落到高校办学事业和服务师生成长成才的全局性实践中去。

(三)促进高校学习型、服务型和创新型党组织建设

剖析的“”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在高校同样有其生存土壤,要想切实解决“”问题,高校需要联系办学实际,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打造学习型、服务型和创新型党组织为目标,高校党组织要把着力点放在把握好办学方向、凝聚好师生合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管理服务水平等方面。

三、群众路线在高校长效机制构建的路径

(一)注重学习教育

虽然高校的全部活动以知识为连结,高校师生的学习状态似乎应该是自然而然的,但随着高校介入社会的深入,师生受到外界的影响越来越多,高校的学习风气开始淡化和虚化,愿意坐“冷板凳”的人变少了。因此,高校要建立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长效机制,首当其冲的是注重学习教育,建立明确的师生学习教育制度,把高校建设成为一个人人善于学习并且持之以恒学习的场所:学生在其中以学习知识为主;教师面对不断变化的学生、不断更新的知识,更应促使学习成为适应教学和研究生活的常态;高校管理人员同样需要保持学习的状态,如此才能适应总是变化的管理对象和管理场域。贯穿于其中的主线是学生的学习始终要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首位,教师和管理人员的学习则要把职业道德规范常学常新。

(二)加强制度规范建设

群众路线要想在高校落地生根,必须有稳固的制度规范来支撑。高校是育人的场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把群众路线以及在教育实践活动中狠抓的制度完善、制度建设坚持下来,通过制度保障建设,形成高校办学管理按既定原则、既定制度和标准办事的良好风气。正如孔子所说的,“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高校作为办学机构,长久的历史传承使其形成了较为严谨的制度规范,从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梳理的情况来看,制度完善只是其中一个部分,增强制度规范的刚性和执行力才是重点所在,杜绝和消除有禁不止、有令不行现象的任务还很艰巨,还要向着“一条规定就是一条红线,一项制度就是一道防线”努力,最终形成制度面前没有特例,制度约束没有例外的长久机制。

制度规范建设除了坚持制度的刚性,还要注意通过奖优惩劣弘扬正气,激发广大师生的昂扬锐气。对于吃苦实干的师生要不吝表扬,让刻苦辛劳的师生不吃亏,让默默无私奉献的师生受到尊重;同样,也要建立问责制度,对乐于享受、工作漂浮、精神状态差的师生要通过惩罚机制进行鞭策教育,切实营造制度管人管事、弘扬正面典型、问责负面形象的良好氛围。

(三)坚持实践落实机制

党的群众路线的主旨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向群众学习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目标是“人民群众得实惠”。所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不是空洞的口号,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正如前面所提到的,高校有其自身的特点,高校群众路线的实践和落实更要从“常态”和“长效”两个方面下功夫。正如所强调的,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把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的优良作风坚持下去,要持久养成,常有效,见长效。高校实践和落实群众路线除了更多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在向群众学习方面更有着独特的优势,所以高校实践和落实群众路线要更多地把高校师生关心的问题解决好,把高校事业发展好,把学生培养好,把为社会发展提供助力的科学研究完成好,为社会服务好,根本的立场在于为师生谋长远利益和当前利益。

(四)强化群众监督和民主公开

邓小平同志曾说过:“一个政党,就怕听不到人民的声音,最可怕的是鸦雀无声。”高校坚持群众路线的长效机制还离不开群众的监督,当然高校师生是知识型群体,自身监督意识很强,作为高校党员干部要正确看待,否则很容易与群众脱离,甚至产生对立情绪。高校建立群众路线长效机制,既有利于提高党员干部接受群众监督的自觉性,又有利于建立起群众与党员干部平等交流的平台;同时,还有利于建立起党组织(党员)内部监督和群众监督的双重机制,增强群众监督的有效性。

高校师生的民主意识比较浓,所以民主公开作为保持群众路线长效机制的重要方面应当着重在决策民主化、作风民主化、落实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等方面;决策民主化是高校内部权力构成中党、政、学术权力交叉的现实要求,作风民主化是高校师生群体的知识化和多元化对柔性管理的现实要求,落实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高校民主管理的现实要求。

(五)突出党员干部示范带头作用

《论语・子路》中早有“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名句。确实,高校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目标是解决“”问题,什么样的高校领导决定了带出什么样的高校教师和管理人员,也决定了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好的作风是通过严格的制度、措施抓出来的,更是高校领导干部带出来的。高校党委和行政领导要始终坚持正人先正己,努力做到身体力行和带头践行,在政治思想、管理工作、教学研究等各个方面都起到以上率下的作用,从而达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效果。

四、结语

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线,党是否有生命力,关键看能否坚持好群众路线。高校是意识形态的主阵地,更是国家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阵地,坚持并养成群众路线的长效机制,把群众路线当作高校党建和事业发展的“生命工程”和动力站来维护,必定会带来高校各项事业科学、健康、快速的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校长工作思路篇6

思考,是一个很重要的过程,懂得思考了,才能够懂得怎样把这件事情做得更好;懂得思考了,才能够懂得在漫漫的人生道路上面,应该如何选择;懂得思考了,才能够懂得什么是错误的决定,什么是正确的决定。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说的是众人的智慧比个人的多,即便是身份卑微的“臭皮匠”,合起来出个主意,也能顶上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但是这里有个前提,就是“臭皮匠”必须是会思考的“臭皮匠”。如果不会思考,不想思考,或者根本就不敢思考,那么别说是三个“臭皮匠”,就是30个,300个“臭皮匠”也是白来。

学校中层干部是学校各项政策措施的执行者,是学校各个部门工作的组织者,是校长与师生联系的纽带和桥梁,是校长的智囊团和左膀右臂,在学校的整个工作中起着重要作用。

“思想决定行动”“思路决定出路”。高明的校长经常思考的一个问题是如何让中层干部学会思考。每位校长身边总有一批中层干部,他们的素质自然要比“臭皮匠”强多了,而且不乏足智多谋的智囊,如果这些中层干部都能敢于、勤于、善于思考,那么,这位校长乃至这所学校必然会如日中天、蓬勃发展。让中层干部敢于、勤于、善于思考,是校长的一门领导艺术。

虚怀若谷、从善如流,让中层干部敢于思考。

有了校长的大度,才能有中层干部的大智。如果校长有虚怀若谷的胸怀和从善如流的态度,鼓励中层干部出谋划策,他的身边自然会众星捧月般地汇集一批足智多谋,敢于思考的高参。

中层干部首先是要无私无畏,用胸怀打开智的大门。无私才会站在群众利益的角度思考问题,看待问题才会有更高的角度和更宽的视野。无畏才会敢想敢干,敢于担当,敢于先行先试;无畏才会在思考和处理问题时抛开更多的顾虑,更加客观理性。无私无畏是拥有智慧的重要前提条件。其次是要热爱本职工作,用激情激发智的能量。热爱是激情的源泉,激情是创新的催化剂,充满激情才会步入新的境界,才会得到智慧之神的青睐。第三是要多动脑筋,用勤奋储积智的活水。在工作中,善于发现事物的规律,运用科学的方法分析问题、总结经验,形成行之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完善。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前进;勤动脑多思考,勤动笔多总结,天道酬勤,勤奋才会迎来智慧的光临。

允许中层干部大胆发言,陈述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尤其是敢于发表与众不同的、与校长思想不一定统一的意见和想法,能够听到“不同的声音”,营造“百家争鸣”的良好局面。校长也能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做出正确的、高明的决断,大大减少决策的失误。如果校长独断专行、文过饰非,抵制、压制甚至打击中层干部的意见,那么,他的身边只会聚集一些阿谀奉承的“小人”,没人敢说真话、实话,更谈不上思考谋略了,这样的校长是干不成大事的。

权力下放、各司其职,让中层干部勤于思考。

中层干部只有主动地、勤奋地不断思考,他所分管的工作才可能有建树,而要做到这一点,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校长要权力下放、让中层干部各司其职。中层干部接受了一分权力,也自然承担了一分责任,也必然会去思考如何行使这份权力,履行这份责任,如何把自己的工作做得比同行、同事更好。

中层干部勤于思考,积极转化,培养担当重任的大局观。做到眼光长远、思路开阔、思维活跃,这就要求我们中层干部在日常的工作当中勤于思考和分析,小到书写教学反思,大到组织、主持会议,凡事都应三思,做到事前思规划,事中思漏洞,事后思失误;遇到新问题要注重寻求思维突破,创新思维,提升自己应对紧急突发事件时思维的灵活度,做到反应迅速、举措科学合理。

每个中层干部都思考了,这所学校便由一个“诸葛亮”的思考变成众多“臭皮匠”的思考,其效率自然要高得多;同时,校长可以从过去事务性的思考中解脱出来,思考全局性、整体性的大事,其工作水平必将大大提升。如果校长事必躬亲、诸权独揽,一个人说了算,中层干部便会产生惰性,头脑便会锈蚀,思考便会僵化,工作便很难有所建树。

因势利导,精心“点化”,让中层干部善于思考。

有些校长常抱怨中层干部不善于思考问题,思路滞后,不对路子,其实,中层干部是否善于思考,取决于校长是否善于引导、“点化”。高明的校长对中层干部总是善于因势利导,精心“点化”,启发他们与时俱进,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成为足智多谋的干才。

中层干部要“摸得清情况”,对负责工作要多思考、多分析、多比较,突破思维定势进入角色、上手工作,迅速有力推进工作;要“跳得出工作”,既能“低下头”抓好具体工作业务,又能“抬起头”跳出业务总结经验、把握规律,以更广的视野、更高的眼光审视工作,多问几个“为什么、怎么做、是否还有其他好的办法措施”,时时在思辩中研究工作、推进工作。

作为学校中层干部需要思考,提高执行力度和办事效率。只有人人思考,才会有思维的碰撞,生成管理智慧,提升管理素养,从而打造出一支富有凝聚力、战斗力和创新力的领导集体。学习、思考与践行是相互联系的过程,惟有学习,才能使我们的思想永不落伍;惟有不断的思考,才能使我们的学习有深度,审视事物有高度;而惟有积极参加教育实践活动,才能体现出自己应有的社会价值,迸发出生命的火花。所以,我们必须在学中思,在思中做,在做中学,不断调节自己的心态,苦中找乐,用坚定的教育理想,满怀激情地工作,主动去迎接布满荆棘、充满机遇的挑战,用心血和汗水去谱写自己教育的诗意人生。

敢于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要带着问题去学,要联系实际去学,学习中通过纵向思考进行对比,横向思考进行联系,逆向思考进行总结,要打破思维惯性,超越发展定式,做到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拓展,不断增强工作思路的科W指导性、现实针对性,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校长工作思路篇7

二、从政策探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变革中的路径依赖现象

(一)以社会为本位的价值取向

概览不同时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对目标的表述虽然不同,但基本思路未变,即服务于社会发展的需要。1950年《高等学校暂行规定》总纲规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革命的政治教育,即使学生“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树立正确的观点和方法,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进入全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强调“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如1958年《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规定:“在一切学校中,必须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政治教育和思想教育,培养教师和学生的工人阶级的阶级观点,群众观点和集体观点,劳动观点即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结合的观点,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为“四化”培养人才这个中心来进行,具有明显的社会本位价值取向。如1980年《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学校必须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首位,努力使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在社会转型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一代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献身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进入新世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把大学生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对目标的规定来看,始终绕着“革命、阶级斗争、建设”,围绕着“接班人”和“建设者”的思路展开,个体价值目标尚未受到重视,呈现“路径依赖”现象。

(二)以政治理论教育为主的教育内容

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丰富,这其中,政治理论教育是主要内容,其他教育内容都是从这一内容发,并以这一内容为基础衍生的。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来看,1949年第一次全国教育1作会议提出,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在教师和青年学生中进行政治与思想教育”。十年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继续强调政治教育,如1961年《关于高等学校共同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意见》强调,“政治理论教育是学校政治思想T作的重要环节”。从这一时期课程的内容来看,主要是以阶级斗争教育为主要内容,大量强化学生的阶级斗争意识,促进其思想的革命化。这种极其单一的政治教育一直持续到80年代初。

1982年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虽然逐渐规定r思想品德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教育等内容,但从其地位来看,仍弱于政治教育。如1984年《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院校马列主义理论教育的若干规定》指,“马克思主义是培养学生无产阶级世界观和共产主义道德理论基础,把马列主义理论课作为必修课,是社会主义大学区别于资本主义大学的重要标志”。1987年《关于高等学校思想教育课程建设的意见》指,“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是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_丰义理论教育,是思想教育的基础”。1995年《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指,“必须重视德育,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学校T作首位”。这表明,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在教育内容的规定上存在着“路径依赖”现象。

(三)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的教育方式

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更符合学校教育活动的特点,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中规定最多的就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如1955年《关于高等学校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指出,“政治理论课是高等学校进行经常的、系统的政治思想教育的最基本形式”。1980年《改进和加强高等学校马列主义课的试行办法》指出,“课堂讲授是马列主义课教学的主要环节和基本形式”。

1994年《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T作的若干意见》指,“政治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是系统地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品德教育的主渠道和基本环节”。2005年《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指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2008年《关于组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研修的意见》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要求”。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式,存在着明显的“路径依赖”现象。

(四)以校级党政领导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为主的管理体制

新中国成立初期,政府设立了高等学校政治丁作机构“政治辅导处”,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直接管理。1954年撤销政治辅导处,进而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下,校长负责,人事、保•140•卫等各政工部门,政治理论课教师,各级党团组织,辅导员互相配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体制。在这种体制下,党政部门和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作用突显。这种管理体制一直持续到“”结束,之后根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需要进一步调整,但调整力度不大。1980年《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1二作的意见》确立了党委领导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体制,不仅专职、兼职的政工干部要做思想政治T作,业务课教师也要做思想政治_T作,特别要注意发挥马列主义理论课教师和各科骨干教师的作用。

1984年《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丁作队伍建设的意见》提出,党、政、T、团各系统所必需的专职人员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骨干。1994年《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校长都要对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负责”,“在党委(总支、支部)的统一部署下,学校都要建立和完善校长及行政系统为主实施的德育管理体制”。1995年《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提m,“高校德育队伍包括学生专职政T人员、‘两课’教师和众多的兼作德育工作的业务课教师和党政干部”,“学生专职政工人员和‘两课’教师是德育专职教师”。2004年《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T作队伍主体是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从政策来看,始终强调校级党、政和思想政治教师的作用,实际上构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三大主体,即党政领导、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呈现出“路径依赖”现象。

三、正确处理政策中的“一”、“多”关系,消解路径依赖现象

“一”与“多”是物质世界普遍存在的关系。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的“一”、“多”关系表现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和教育管理等各个方面。长期以来,我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过于强调“一”,而忽视了对“多”的认识和分析。正确处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中的“一”、“多”关系,是消解路径依赖现象的重要举措。

(一)教育目标的“一”与“多”

“目标指导着教育行为的方向,可使教育行为成为有意义的、有秩序的活动,避免教育行为、教育方向的盲目性、机械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是一个多层次系统,它有社会目标和个体目标之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目标反映了思想政治教育与国家、社会发展的关系。

因此,社会目标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位目标。但是,“人双重地存在着”,首先是为“他自身而存在着”。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确立社会目标的基础E还应考虑个体目标。社会目标和个体目标作为不同层次的目标,相互联结、相互促进。个体目标是社会目标的来源和实现基础,社会目标影响并引导着个体目标的发展方向。长期以来,我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始终强调社会目标,忽视对个体目标的定位,这易于使“教育沦为政治的T具与政府的附庸”。提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的个体日标不是推崇个人主义,而是通过个体目标的建立推动社会目标的实现。教育家叶圣陶讲,“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达到不教育”。

从发达国家思想政治教育政策来看,主要是强调个体日标,通过个体目标推动社会目标的实现。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大学生具有鲜明的个性、丰富的情感和鲜活的创造力,因此,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要在社会目标和个体目标两个向度上形成合理张力,才能产生出一个相互制约的平衡动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在目标上的双向选择,决定了一方面要把培养大学生的个人美德、独立人格作为主要价值追求;另一方面也绝不能游离于社会主义的逻辑之外,面临着把大学生推向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发展使命。

(二)教育内容的“一”与“多”

教育内容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基础与保证。由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和多元文化的时代特点决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还应在内容上重点突出民族文化教育、公民教育和日常生活教育。民族文化教育不仅是指中国古代文化的教育,还包括近代以来的革命传统文化教育。青年学生是传承中华文明的主要力量,他们掌握民族文化的态度与程度,直接决定中华文明未来的性质与方向,因此需要切实加强大学生的民族文化教育。

“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形成和发展了一整套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这是我们的政治优势,是我们治党治国的传家宝。”大学生作为“接班人”必须了解和传承这些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公民教育不同于思想政治教育,其目的在于培养大学生的公民意识。公民意识表现在认知上,能充分认识自己在国家政治和法律生活中的地位,了解自身公民角色,知道自己所承担责任及所享有的权利;在情感上,有自己对所属国家或社会的认同。大学生即将走向社会,培养大学生的公民意识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必需。

(三)教育方式的“一”与“多”

校长工作思路篇8

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党的十做出的一项战略部署,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重大决策,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举措。高校作为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最集中的地方,开展好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把广大师生团结在党的周围,凝聚力量,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义。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人生导师、知心朋友。暑期家访工作是辅导员了解学生、指导学生、建立学校与家庭桥梁的重要载体,对辅导员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高校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一、以群众路线理论为基础开展暑期家访工作

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来看,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是群众史观。通过中国革命和改革建设的实践,我党的群众路线理论基础形成了三个结构性要素:一是主体要素,即党的领导;二是群众观点,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三是领导方法与路径,即“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从这个角度来说,群众路线本来就是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基本指导理论。辅导员应用“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依靠学生,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思想指导家访工作,深入了解学生,全方位服务学生,充分依靠学生,促进学生真正健康成长。

二、在家访工作中进一步关爱学生,落实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精神

高校辅导员开展学生家访工作是实施关怀教育的一个有效方式,也是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体现。辅导员暑期家访工作能够促进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是辅导员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媒介。第一,辅导员通过家访活动,能够更好地把握大学生心理状况,并给予其心理援助。现在的大学生大部分是“90后”,是独生子女,离开父母的照顾和约束,独自面对大学生活,很多学生不能处理好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问题。通过家访,辅导员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及教育环境,从而能够更有针对性地帮助这些有心理困扰的学生。第二,辅导员通过家访,可进一步关心家庭困难学生。辅导员在家访的过程中,将国家和学校的资助政策带到每一个学生的家庭,让家长了解学校的资助政策,减轻家长的心理和经济压力,这对于促进教育公平、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第三,辅导员通过家访,可以和家长共同帮助学生做好职业规划。辅导员可以就学校开展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及培训和家长进行沟通,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自我认知水平,从而更好地帮助大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通过与家长的及时沟通,了解家长对孩子的期待,同时向家长汇报学生的在校表现,彼此配合最终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第四,辅导员在家访的过程中,应突出向家长传达学校的安全教育理念。将学校法制、安全、纪律教育的基本要求和防灾抗灾的有关常识详细向家长、学生作介绍,切实增强家长和学生的防灾抗灾意识和能力,争取得到家长对学校安全法制教育的积极配合,以有效保障学生生命安全。

三、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精神为指导,建立辅导员暑期家访长效机制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对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高校家访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有益尝试。高校辅导员应紧密联系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背景,积极总结家庭教育的规律,利用规律指导学校教育的有效进行,实现家校配合,建立暑期家访长效机制,共同为学生营造和谐的成长环境。第一,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加强领导。要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广泛动员,扎实推进活动开展,确保家访活动的参与率。第二,做好结合,务求实效。要在总结以往家访经验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确定家访对象、制定活动计划,认真细致地掌握实际情况、听取意见建议,真正做到家访工作与思政教育工作、家访活动与教育实践活动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确保家访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三是严明纪律,确保安全。要自觉遵守学校党委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实施办法的要求,坚决做到厉行勤俭节约,反对形式主义,精简走访程序,提高工作实效,确保家访活动安全有序进行。

总之,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背景下开展暑期家访工作,高校辅导员要坚持党的根本宗旨,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全面把握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涵,切实改进工作作风,深入学生,了解学生,建立家校联合育人新模式,着力解决广大学生思想学习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的能力。

校长工作思路篇9

一个好校长也就意味着一所好学校。校长是学校的灵魂人物,是一个思想者和实干家。作为校长,要领导好一所学校,就要走向专业化,就要有时代的眼光,社会的良知;正确的理念,独到的见解;坚韧的品格,广阔的胸怀。下面我对中小学校长的角色定位与专业化的几点思考:

一、校长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服务意识

校长最重要的专业精神就是责任感与使命感,它决定学校的特色及未来发展方向,能够帮助校长认识自我、认识师生、认识学校、认识教育,校长的专业精神不仅影响其教育行为,也同时影响其管理行为。校长要认清时代的要求,担当起历史的重任。校长不能闭门造车,要把自己置于时展的潮流中,要向着教育家的目标进军。

二、校长要具有必备的管理能力

校长的管理才能,就如同小说家的想象力一样重要。校长在管理活动中,要用高尚的人格影响人,用真挚的情感打动人,用和谐的氛围留住人,用科学的方法评价人,用公平竞争的环境激励人,用严格的制度规范人。校长应是全体师生的模范,应当运用感情的力量把大家团结在一起,产生凝聚力。校长应遵循办学规律,运用科学的手段和方法,创造多种条件,消除管理障碍,使学校的常规管理、教学管理和教师管理处于良性运行之中,协调一致地完成学校工作目标。

三、校长要有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

校长有时代的眼光,坚持以人为本的正确的理念,在校园中起着模范表率的作用,校长手里拿的不是鞭子,而是举着旗子,一面打着“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旗子。校长要努力构建和谐发展的学校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可以从三个方面思考:

首先,教师管理必须人性化。学校的大部分工作都靠教师去具体实施,所以如何管理好教师,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作用,是学校首要工作。管理者既是学校的工作核心,也是教师的情感核心,学校拧成一股绳,再难的工作也能得到很好的实施。其次,学生管理要严格化。教育不能使每一名孩子成才,但却可以使每名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一个人的成功与否,养成良好的习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最后,学校管理要常规化、和谐化。管理中要尽一切可能关注人的需求,是学校管理工作的精髓。让教师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张扬个性,发挥潜能。教师与学生之间要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

四、校长要有敢为人先的开拓精神

教育思想是办学的灵魂,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一个有思想、敢为人先、肯实干的校长会是一个思想敏锐的人,他追求真理,崇尚科学,独立思考,保持个性,心中更有一份坚定的人生信念。

校长在办学过程中要有经营意识和能力,校长是学校未来的规划师,学校的办学目标、办学层次与规格、学校的定位与核心竞争力、学校发展阶段方向的判断、问题的诊断、事情的决断,都必须体现校长的思想。校长要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反思找准差距,及时总结和改进工作方法,不断的积累经验和提高自己,向成功迈进。

五、校长要做专业引领、特色发展的旗手

校长是学校的神经中枢,是全体师生的引路人、学校特色教育的旗手。这个角色定位必然要求校长要不断培养教育家的思维,养成教育家的气质,培植教育家的细胞。要不断超越自我,为心中的教育理想而执著追求。要在敢为人先的实践行动中、提升自身专业化素质的过程中闪烁出独到的教育智慧、管理智慧,在优质学校建设的道路上实现校长的专业成长。

学校特色发展建设之路,是学校建设的必然要求,是提升学校品位的重要举措,是学校的立校之本。这就要求校长要耐得住寂寞,沉得下身心,坚持不懈,要敢于摆脱来自各方面窒息学校特色发展的束缚,把其影响尽可能减弱到最小的程度,在自己的办学空间坚持教育理想,坚持特色创新,开展富有学校自身特色的教育实践活动

六、校长要做学校安全工作的吹鼓手与排雷兵

学校的安全工作关系到每一位学生,每一位教师,牵涉到千家万户。在学校工作中,校长要做学校安全工作的吹鼓手,安全隐患的排雷兵,要把安全工作作为学校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并落实到实处。要提高安全意识,强化安全责任,督促安全工作,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搞好应急演练,实现安全管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制。让全校师生知道安全工作的每一个细节,消除隐患和不安全因素,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七、校长要做校园文化建设的引领者

校园文化建设体现了一个学校的办学品位。校长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引领者,作为校长,我们的任期虽然不会很长的,但我们的眼光却应是长远的。校长的眼界决定着学校的发展高度,我们常说,思想有多远,路就走多远。校长的眼界有多高,思路有多阔,学校的出路就会有多远,发展的空间也就会有多大。

校园文化建设要以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相结合,要联系学校发展实际,构建校园文化体系,坚持人本思想和科学管理相结合,建设人本民主和科学规范相一致的制度文化,坚持科学和人文的不断整合,建设三级课程有机结合、机制创新的课程文化,坚持师德与师风并行,建设严谨、善诱、灵活、高效的教师文化,建设个性完善、人格健全的学生文化。

总之,校长角色定位与专业化是一个值得研究与探索的话题,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于校长的专业化要求越来越高。陶行知先生说过: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教育不仅需要责任与担当,更需要修炼与创新。我们理应增强历史使命感、危机感,改变教育观念,勇于探索,做一名有思想、有智慧、有作为的校长,让自身价值在教育事业中得到充分的实现。

校长工作思路篇10

会诊从师德建设入手,领导们展开思维的翅膀,畅所欲言。分析了我校在师德方面走过的经验与教训,提出了具体可行的工作思路:确定了一个理念——和融教育,自主发展,成人成才;两个平台——网站、博客;三个评价——学生、家长、学校;四项活动——报告会、征文、演讲、塑名师活动的工作思路。

对教育教学工作,领导们提出学校活动过多,各段自主性工作不够,不利于调动教师工作的主动性。普遍认为,条段分工尚不明确,个别条上领导不能将分内的工作抓到底,一味推到段上,造成段上工作负担过重。大家一致认为,今后工作一定要明确责任,分清工作主次,一竿子插到底。

针对教育工作,大家认为我校德育工作重点不够突出,口号太大,不如从日常小事抓起,如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我校的“有序行进”应该成为我校工作的一个亮点。

谈到管理,领导们认为,学校缺乏有效地检查评价机制,一些工作只满足于开头轰轰烈烈,到结尾往往无声无息。

经过本次“头脑风暴会议”,学校进一步理清了今后工作思路,工作目标更加明确。

二、开展调研,广泛听取群众意见。

学校主要领导深入到各年级各教研组进行走访座谈,听取老师们的意见。xx校长深入语文组进行问卷调研,调研中发现,学校一些检查工作实效性不强,如作业检查,流于形式,检查不细致,重点不突出。集体备课,虽然做到了资源共享,但一些教师的独立备课能力不能很好的培养。于是开学初学校大胆改革了备课形式,运用备课手记,在集体资源共享的基础上,突出自主备课,将课堂的精彩片段,教学反思体现在备课手记上。

xx校长在一年级进行了广发调研,调研中发现,一些学科在工作中的一些亮点,如xx老师表扬卡的使用,xx老师的效率意识,xxxx老师的习惯培养都给大家提供了很好的工作范例。调研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教师的工作状态,课堂效率问题,评价机制的运用等都影响着和融课堂的创建。 学校征集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在家长对学校的建议上,既有家长对学校工作的充分肯定,又有殷殷希望。家长对学校创建和融校园活动给予充分肯定,认为学校教学质量高,晨读午练、花雨星梦文学社、一校一品等特色活动学生受益终生,对学校安全工作非常满意。同时也对学校开展文体活动、训练学生坐立行走姿势提出了建议。

通过调研,学校找到了工作的差距,责成各部门负责领导进行限期整改,学校面貌为之一新。

三、召开民主生活会,进行自我剖析。

每位党员针对自身工作进行了自我反思,教学改革意识不强是领导教师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今年是我区教学改革年,改革就应该有思路,有方法,有行动。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们再也不能等待观望,必须开拓向前。

我校大胆提出了和融课堂构建模式,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开展的生动活泼。

四、积极整改,明确工作方向。

整改后我校提出了贯彻办学理念,加强干部教师队伍建设,严格规范办学行为,继续更新教育观念学习新知识,不断强化服务意识,严格推行校务公开六点工作思路。 下段工作打算:

第三阶段是对标整改,制定措施阶段。时间为期一个月。

校长工作思路篇11

1我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现状

截至2015年5月,我省共有本、专科高校共计131所。各高校严格按照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各项方针政策,积极落实相关文件要求,扎实深入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建立健全组织保障和人力资源支持,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当前,我省各医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整体上可以分为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两大路径。理论教育主要由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来承担,实践教育主要由高校党务和政工干部、高校辅导员来组织开展。

1.1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来进行。按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设置方案,当前本科生开设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现代史问题研究》五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专科大学生开设了以上五门课程的前三门课程。针对研究生的思政课教学工作也已经形成专门的设置方案。 同时,在我省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专业硕士点的高校已有13所,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起到了积极的学科支持和人才保障。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各高校严格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标准化建设的各项要求,在组织保障和教师配备上加强落实,取得了积极的成果。但随着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和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教学工作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比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培养问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问题;已经成为当前我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中遇到的比较突出的现实问题,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质量的必须予以关注的问题。

1.2高校思想政治实践教育工作

高校思想政治实践教育主要是以高校辅导员、高校党务和政工干部为主体来组织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系列工作。自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颁布实施以来,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保障。我省各高校高度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不断提升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专业化、职业化水平。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从大学生来到大学校园的第一天起就担负着光荣的教育、指引、培养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光荣使命。高校思想政治实践教育工作是一个系统性强、事务性强、工作领域广,涉及大学生学习、生活、成长方方面面的整体性工作。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内容、形势的深刻发展变化,也对高校辅导员、党务和政工干部的工作提出了更高、更专业化的要求。

2提升我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的路径思考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环境、内容也在发生着新的变化。这些新的变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发展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高度的政治敏锐性、问题洞察力、积极研究和开展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路径。我们认为,当前我们主要应从以下五个方面着力,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

2.1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能力建设

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能力建设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的基础性工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形势要求各高校必须努力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素质和能力。当前,我省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主要由党务和政工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职辅导员等构成。近年来,随着我省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迅速扩大,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主体年轻化趋势显著,这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增添了活力。但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面,一些青年教师的成长还不能完全适应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标准要求;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一些专职辅导员还缺乏相应的职业能力和素质;这些都对我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提升提出了现实的要求。因此,我们认为,针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应当加强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培训学习力度。(1)依托省级党校和教育部设置在我省的思想政治教育基地资源,建立制度化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轮训制度,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培训力度,使培训工作常态化。(2)依托我省焦裕禄干部学院、红旗渠干部学院和大别山干部学院,及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规范化学习轮训。(3)建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高校辅导员、政工干部到基层挂职锻炼制度,以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向基层实践学习的能力,提升知识和能力储备。

2.2探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新路径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通常包括课内实践教学和课外实践教学两种形式,我们发现,我省许多高校在实践教学中,课内实践教学多于课外实践教学,而且课外实践教学多流于形式,很难有效的开展。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主要是课外实践教学开展起来需要解决大量的现实问题,特别是安全问题,从而使课外实践教学难以有效开展。我们认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外实践教学是大学生在学习完理论课的基层之上进一步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教学环节,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教学开展的是否成功,直接会影响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教学和学习效果。因此,各高校应当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积极开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1)充分利用我省优秀的历史文化资源、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科技馆、博物馆等文化场馆,积极开展实践教学;(2)将大学生的专业实习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相结合,建立专业教师和思政课教师共同担任实习阶段指导老师的教学制度,建设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有效路径。(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应当积极和本校团委、院系密切联系,积极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和思政课实践教学相结合的联合运行机制,增强思政课实践教学实效性。

2.3引领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随着信息科技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对人们生活、学习、工作的影响越来越广泛。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员,互联网在他们的生活世界里已经成为密不可分的领域。网络在带给大学生们便捷的资讯信息和生活服务的同时,也存在许多不良信息,对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时期的大学生有着消极的影响。因此,高校应当积极开发、建设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校园文化网络建设,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开展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教育,积极宣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理论热点作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解答,牢牢把握网络宣传思想的主阵地。

2.4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成长全过程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任务。是应对当代世界思想文化交流交融形势下价值观较量的新态势,应对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的现实要求,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高校肩负着为社会主义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历史使命,肩负着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光荣任务。必须积极引导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自身的成长、社会的需求、祖国的需要紧密结合起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人生导航,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绝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完成的,需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一点一滴,积极引导,更需要广大青年大学生深刻认识到国家、社会对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殷切希望。

2.5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协同性

校长工作思路篇12

关键词:班主任德育工作创新思路

2008年,本人负责申报的《以核心价值观反思为基础的学校文化建设研究》课题获得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立项。在课题开题阶段,我们将课题研究工作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进行学校文化建设的整体实验,另一方面是从学校工作的具体领域入手,进行具体的学校文化创新。在第二方面,我们的工作重点是学校德育文化创新。这一工作,在中小学主要是班主任工作创新,在大学主要是辅导员工作创新。现将我们进行班主任工作创新的思路汇报如下,供领导和同仁参考。

一、班主任德育工作模式亟需创新

在中小学,班主任承担着主要的德育责任;尤其在新形势下,由于家庭教育引导不力、网络等媒体对学生发生重大影响,中小学生在行为习惯和基本品质的发展方面存在着越来越多的问题,自杀、出走、杀人等恶性事件层出不穷。另外,独生子女较为普遍的娇骄二气、生活自理能力差等也给班主任带来很大的工作负担。班主任如果不能在德育领域进行积极引导,就必然要被动地不断处理学生的突发事件,成为典型的“救火队”。

而就班主任现实的德育工作模式来看,班主任工作模式老化,德育工作主动性不强,系统性不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也不利于学校教育效能的提升。

首先,“不出事、不做事”,班主任工作缺乏引导性。

在英语中,教育一词“educate”的原义是“导出”,这也是当代教育的基本职能,即从学生身上将合乎真、善、美的内容引导出来,促进其生长。班主任很少做这种积极导出的工作,而是消极地应对学生出现的各种问题。班主任工作不是老师在引导学生,而是学生的问题牵引着老师的注意力。

其二,德育工作变成“搞活动”,缺乏系统性。

班主任非常忙碌,他们要在学校安排和学生要求下组织各种活动,说他们工作不得力,他们会很委屈。然而,当德育工作变成了组织一个一个的片断活动时,班主任就没有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引导。以运动会为例。运动会的口号是“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由此可见,运动会是学校体育系统中的一环,是同学们平日注重体育锻炼之后的一种集中展示,在运动会上拿名次不是目的,培养运动的习惯才是理想状态。然而,几个班主任在引导所有同学养成运动习惯?几个班主任不是只盯着入学时就有体育特长的学生?

其三,班主任刻板说教,拉大与学生的距离。

大量班主任把德育精力用于开会、应付日常杂事,平时不去关注和引导学生的思想发展,等到发生问题了才会匆忙行动,而所采取的教育行动基本上是说服教育:在班会上讲人生道理,劝说学生改正。这种方式与当代中小学生追求独立、注重自我的特点是冲突的。班主任经常在班会上讲道理,然而,有几个学生真正会因为班主任说了就改正错误?

其四,忽视学生集体建设,集体教育的功能不能发挥。

中小学生非常重视同伴群体对自己的接纳和欣赏,愿意在群体中不断调整言行。如果学校的班级、宿舍、社团等正式或非正式团体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形成健康的氛围,就会对身处其中的学生发生积极的引导作用。在众多学校,班主任对学生集体建设的指导缺乏或者无力,更重视依靠班集体来控制和约束学生,而不考虑依托集体力量来引导和促进学生。

总体而言,中学阶段的德育问题较为明显,小学班主任似乎可以暂时轻松一下。而事实上,中学阶段的德育问题恰恰是在小学阶段埋下了不良的种子。对于学生的各种问题,一些优秀的班主任投入了大量的爱心和智慧,然而,从各地的德育案例(如本年度湖北省中小学德育学会所选出的中小学优秀班主任工作案例)来看,班主任工作的创新性不够,不足以全面指导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班主任德育工作创新的可能突破口

面对学生参差不齐的道德发展状况,面对引导学生学会做人的艰巨责任,班主任要切实明确责任,努力从传统的无所作为或无效努力中走出来,尝试新型工作思路。依托现代德育理念,我们认为班主任工作可以从如下突破口加以创新。

首先,开展主体德育,促进学生的自律、自觉、自动。

班主任在面对学生,尤其是在学习习惯、待人处世方面存在不成熟、偏差的学生面前,要秉持一种坚定的职业信念,即:每一个学生都可以成才成人;每一个学生都应该在学校里得到发展。为了有效促进学生的价值观成长、防止各种偏差行为及其不良后果,班主任应该启动全面的价值引导,引导学生以成熟、合理的态度对待社会、生活和学习。

鉴于学生抵制说教、反对话语霸权的特点,价值引导不应该采用传统的训话方式,而应该采用人文作品讨论、伙伴式交往、学生自我管理、社会实践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道德发展的主动性。

其二,开展集体建设和集体教育,组建学习共同体。

同辈群体对学生的成长有着极大的影响。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时,一定要把以班级为主体的学生集体建设放在第一位。

在民主选举班干部的基础上,班主任必须对班干部进行必要的思想辅导,引导这批先进分子明确学习的目标、班级发展的前景、班干部对全班同学发展所负的责任,掌握行之有效的、民主的现代工作思路,促使班干部赢得全体同学的支持。在班级建设的细节上,班主任要依据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发展目标和学生特点,启发班干部确立课程学习、品格锻炼、体育运动、社会实践的常规制度,采用亲切、自然的方式全面组织班级生活,引导学生旺盛精力的合理施展。

其三,实施系统德育,构建整体的学校生活。

学校每年都会组织一些全校性的大型学生活动,如英语竞赛、演讲比赛、运动会、文艺汇演等。班主任往往是分散地应付各种活动,没有建立全效机制,也没有深刻领会各项活动的教育意义。(班主任 )如果我们把运动会看作是对学生平时健身成果的检验,把文艺汇演看作是对学生平时美育成果的展示,把英语竞赛看作对学生英语学习成果的考查的话,我们就可以把各项活动融入学校生活的系统之中,使学生不必额外去应付这些活动。

三、班主任德育工作创新的可能思路

基于以上分析,本课题组拟提出如下思路,希望能够对班主任德育工作创新提供参照。

思路一: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的进程研究

本思路的重点是从学生入学开始,着手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基本理论依据在于尊重学生的道德发展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的自制能力,重视班集体所蕴含的集体教育资源。

本思路的基本实施方式:学生入学时,即启动班主任引导下的学生自我管理,引导学生确立班级规章,并确立监督机制。在学期进展过程中,在班干部领导下,不断提高标准,解决班级发展中的问题

思路二:基于班级文化建设的班主任工作创新

本思路的重点是努力确立良好的班级文化,并使其成为有力的教育力量。基本原理是班级文化可以发挥凝聚力,良好的班级文化能够对所有学生的学习、同伴交往和生活产生积极的引导作用。

本思路的基本实施方式:在班级建设过程中,引导学生开展对于班级发展前景的预期,提炼班风、学风等班级核心价值观,并确立相关制度,由班干部、班主任、任课老师、学生自评以及学校内的班级文化评比等进行监督。

思路三:交往引导与品格建构

本思路的重点是引导学生的同学交往、师生交往、亲子交往,在和谐的交往关系中促进学生的品格发展。基本原理是道德是交往过程中的规则,良好的交往关系能够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习品质,促进学生的言行一致。

本思路的基本实施方式:系统规划学生所身处其中的各类交往,引导学生思考各种交往所应追求的理想状态;采取各种措施促进合理交往,引导各类交往的正常展开;组织学生对交往关系的反思,促进道德自觉。

思路四:立体沟通网络的建构研究

本思路的重点是班主任要建立与学生、家长、任课教师的立体沟通,通过沟通达成教育共识。理论依据在于德育从传播学角度来看是一种沟通过程,而言语沟通、非言语沟通以及言语沟通的不同类型(如书面语沟通、当面口头沟通、电话沟通、网络沟通等)有不同的关系状态和沟通效果。

本思路的基本实施方式:班主任要分析各种沟通关系,包括师生沟通、教师与家长的沟通、班主任与任课教师的沟通;班主任要进行立体沟通网络的建构,如在师生沟通方面,可以有一对一当面沟通、一对一电话沟通、一对一信件沟通、一对一网络沟通、一对一基于文本的沟通、一对多当面沟通、一对多基于文本的沟通、一对多基于网络的沟通等各种形式。

思路五:人文引导与自主建构

本思路的重点是依托饱含人生哲理的文章和故事,组织学生在阅读、讨论中实现道德的自主建构。基本原理是班主任的职责是引导学生理解、认同、践行各种道理,而这些道理如果是由班主任告诉学生的,学生并不一定认同;如果是自己思考的结果,就会遵行。因而,班主任要做的,是创造适宜氛围,让学生自己得出答案,建构自己的道德原则和行为习惯。

本思路的基本实施方式:挑选可供阅读和讨论的精美文章,由学生干部或班主任负责组织学生学习、讨论,形成相关认识,制订相关计划和规章;各种计划和规章的有效执行,就意味着各种价值观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价值观。

思路六:开展主题活动,提升德育效能

这种方式在实践中已经有较多的应用。本思路的重点是依据学生发展的特点,对学期德育活动进行系统规划,开展系列主题活动。基本原理是德育内容庞杂,不可能在一次课上全面开花,最适合的方式是以学年或学期为单位,分专题进行重点强化。

本思路的基本实施方式:依据选定的价值观主题,设计相应活动,在学周或月内进行突出强化。在此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觉反思。

思路七:家校合作,提升德育效能

这种思路一直都有,关键在于是否系统、有效。本思路的重点是通过常规化的家校沟通,实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衔接与相互配合。基本原理是依据系统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相互支持,能够促进学生的道德发展;相反,就会出现“5+2=0”的局面。

本思路的基本实施方式:学校、教师要主动出击,确立常规的家校沟通制度,进行有效的亲职教育,吸引家长对学校事务的参与。同时,教师要乐于吸收家长提出的良好意见,实现家校之间的平等互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