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技师论文合集12篇

时间:2022-05-09 00:17:30

数控技师论文

数控技师论文篇1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14-0027-03

江苏省徐州技师学院从2003年开始招收数控车工技师,已累计为社会培养1000多名数控车工技师。在这10年的培训教学与考核中积累了一定经验,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一、数控车工技师考核情况简介

数控车工技师每年由江苏省技能鉴定部门统一安排在3月、5月、9月和11月共考核四次。各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向市技能鉴定指导中心申报,市技能鉴定部门审核通过后,统一上报省技能鉴定指导中心,由省技能鉴定部门从题库统一抽取试题进行考核。省技能鉴定部门派考评人员督导,市技能鉴定部门具体实施。考核共分为论文答辩、理论考核和实操考核三个环节,每个环节独立考核,单独给分,以百分制形式进行,低于60分为不及格,三个环节均达到60分,技师才为考核过关,否则不予通过。

1.论文答辩。论文答辩环节是技师考核的第一关,也是至关重要的一关,此关不及格,后面两关不予考核,取消考试资格。论文答辩小组一般有三名评委组成。学生陈述论文后,评委针对学生的论文对进行提问,问题既有论文内的内容,也有拓展知识。

2.理论考核。理论考核时间为90分钟,满分100分,60分及格。题型有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论述题及编程题等几部分组成。内容包括公差、制图、材料、软件、工艺、机床、夹具、编程和刀具等专业内容,知识面较广。

3.实操考核。实操考核环节由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编制、数控车床编程、数控车床加工、零件自检和数控车床精度检测等五个模块组成。总分100分,60分及格,每个模块权重不同,但都要达到60%才为及格。

(1)加工工艺规程编制模块。要求学生根据加工图纸,按照工序独立编制零件加工工艺规程,内容包括刀具、切削用量、工装和量具的选择等。时间为30分钟,分数占10%。

(2)数控车床编程模块。要求学生根据图纸在计算机上独立绘制二维图形,自动生成加工程序,并进行仿真加工。时间为90分钟,分数占20%。

(3)数控车床加工。要求学生根据备料通知要求,把加工程序拷贝或传输到机床上进行独立加工,最终完成图纸要求的配合件。时间为240分钟,分数占50%。

(4)零件自检模块。要求学生根据零件自检表规定的内容,对自己加工的零件尺寸、形位公差和表面粗糙度等进行客观检测。考评教师根据学生检测结果与实际结果之间的差值进行评分。时间包括在数控车床加工的240分钟内,成绩占10%。

(5)数控车床精度检测模块。要求学生按照数控车床精度检测模块规定的内容进行实际检测,并作记录。考评教师根据学生检测方法和检测结果进行评分。时间为30分钟,成绩占10%。

二、数控车工技师考核存在的问题

1.论文撰写方面。技工院校的生源质量相对不高,学生大都是未升入高中或大学的落榜生。他们文化基础知识薄弱,进入技工院校的目的就是想学一门技术,找份合适的工作;他们往往不重视文化知识的进一步学习,而只重视技能训练。文化课的教学学时较短,论文写作水平大多只停留在初高中的层次上,甚至更低。所以,要让这部分学生经过三至四年专业知识学习后再写出像样的论文,难度确实很大。不要说文学功底不牢,遣词造句不行,就是专业素材都很成问题。他们一是没有实际工作经验,只是在校内按教师要求进行零件的加工,二是不重视工艺的分析、经验的积累,三是没有技术革新的能力。他们的论文要么是书本内容的复制,要么是网上现成论文的下载,要么是教师编制工艺的抄写,根本没有创新。能够写出自己感想或体会的文章已实属不易,所以一次通过率往往不高。

2.理论考核方面。数控车工技师理论考核牵涉的知识面非常广泛,几乎涵盖了在校学习的所有专业知识。这些知识点分散在10多门课程中,零散且不系统,又没有复纲,全靠教师的经验和学生平时的知识积累。往往经过几个月的紧张忙碌后,成绩还不是很理想,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申报技师考核的积极性。

3.实操考核方面。虽然学生平时很重视实训操作的训练,但由于实操考核环节模块较多,考前一周才能看到实操考核的备料通知单,只能凭教师的经验和学生的基础进行考核。如果平时没有扎实的基本功和识图、编程、工艺分析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在有限的时间内通过实操项目的考核难度确实很大,而且每个模块均要达到所占分数的60%以上,否则不能过关,所以总体过关率也不是很高。

数控技师论文篇2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3)07-023-01

一、龙职中数控专业的发展与教师队伍的来源分析

数控专业属于国家培养数控人才的紧缺专业,重庆龙职中于2006年开始创办数控专业,第一届招生两个班,专业教师2人,经过三年的发展,数控专业每届招生已扩至6个班,数控专业教师队伍已增至18人。从教师来源看:一是从同类重点学校引进优秀教师2人;二是直接从大专院校招聘的优秀数控专业应届毕业生4人;三是引进企业高素质的数控技术专业人才2人;四是培养优秀毕业学生留校2人;其余全是学校原有的部分机械和机电专业教师以及文化课教师转行。

二、数控专业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定为在“双师型”上

所谓“双师型”教师,就是既要有传授知识、教书育人的能力,又要有类似工程师或技师的专业素质、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作为数控专业更需要“双师型”教师,正是因为作为数控专业教师不但要拥有和达到丰富、扎实的理论知识水平,更要具备熟练和过硬的数控技术实践操作技能。

三、龙职中重视教师“双师型”专业发展

1. 学校千方百计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创造条件,提供机遇,强化教师培训

学校制定了重庆龙职中教师培训制度,以及教师专业发展的奖励制度,对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及名师进行重点培养,使其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带头人、引路人。

2. 学校创立四个论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⑴教学论坛:包括教学改革、教学方法、教学艺术、课程管理、实作训练等内容。

⑵科研论坛:包括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科研课题、科研论文、教材建设、教辅材料、设备改良、课件制作等内容。

⑶教师发展论坛:参加国外培训体会,参加全国、市、区骨干教师培训体会,参加行业培训体会,转行、自学成才体会。

⑷行业联系论坛:包括行业联系、实习管理、校企结合、产教结合、工学结合、建立校外实训基地、精品专业建设等内容。

四、科研兴数控专业、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1. 数控专业教师积极参与市级重点课题研究

龙职中办学的宗旨是“行业的需求就是职业教育最大的追求”,重庆市教育科学规划职教专项重点课题:《中职数控专业校企合作“三段式”优质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已在龙职中实施研究,九源数控精品班是重庆龙中和重庆九源机械有限公司互动的升级版,是该课题的实验班,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企业参与学校专业建设,学校参与企业生产,坚持企业和专业名称挂钩,企业与班级名称挂钩,学校实作场地在环境设置、工作流程、设备、手法等都最大程度地模拟企业模式。

2. 数控专业教师积极参与专业教材的编写

龙职中数控专业教师队伍领头参与重庆大学出版社中职和农民工机械数控类的教材编写,分别担任总主编、主编、副主编、参编等,现出版中职教材20本,农民工教材10本。大大地促进教师专业理论与实践学习,促进了教师的合作意识,与同类学校的骨干教师、行业的技术骨干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进行合作,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

五、数控技能大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龙职中数控专业重视技能大赛,教师参赛目的为促进专业发展,派出选手往往是专业转行教师或者新教师,由骨干教师负责指导,参赛教师经常利用中午、周末休息时间加班训练数控操作技能,使他们的操作技能水平都达到了高级、以及技师水平。

六、数控专业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问题一:龙职中数控设备只有数控车床两台,数控专业单一,制约了数控教师专业发展。

对策:1. 争取国家政策建设数控实训基地

建立一定规模的数控技术实训基地,应包括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等加工设备,数控模拟软件,少量数控机床典型部件装拆、数控系统调试和维护维修综合实验台。

2. 继续加强校企合作,扩充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目前数控专业只与重庆九源机械公司建立了稳定的联合办学关系,但是九源机械公司主要生产数控车床,对其它数控设备也不能满足学校的发展。

问题二:数控专业教师的工作量大,制约了教师专业发展。

对策:1. 应根据学校实习设备和师资情况确定招生规模。

2 .引进或外聘数控专业教师,以及继续加大校内培训,增加数控专业教师。

问题三:数控专业教师大多是机械、电子专业经过短期培训转行过来的,一方面他们缺乏系统的数控专业理论知识,另一方面还缺乏熟练的实际操作能力。

对策:1. 进一步加强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采用以老带新的师徒结对形式,强化“传”、“帮”、“带”的作用,充分利用校内人才资源,发挥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作用,举行多种形式的学术、教育教学研究讲座或讨论活动。

2. 开展多种形式的技能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

充分利用校内实训设备进行校内技能培训,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鼓励教师自学自练,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自主学习,每个学期由教师自主选择至少一项技能训练任务和训练目标,期末进行目标考核。

数控技师论文篇3

 

对职业院校《数控系统原理》课堂教学如何进行,本人进行了探索。在数控编程技术课程中实施行动导向教学,需要教师转变观念,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出发,确定学生对数控编程的能力培养目标,从而构建行动导向的知识模块。在总结过去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希望能不断创新,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在教育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多种方法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创造性,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总结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有如下几点粗浅的体会

一、 活跃课堂气氛、变通讲述方法学好数控技术需要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学生获得理论基础的主要途径是课堂教学。而数控技术本身是一门较为枯燥的学科,没有生动的事例可以讲解数控专业,也没有经典的故事可供引用,传统的灌输的方法极易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如果教师有扎实的功底,同时教学过程中引入新的理念和方法,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就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高昂的情绪。例如:生动形象的比喻问题:刀具的补偿概念是数控编程技术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而学生对于刀具补偿概念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表面上,好像知道了,但是应用时就往往出问题。归根结底还是对刀具补偿概念的理解深度上不够。 解决方法:例如在讲述刀具的半径补偿时可以利用生活中的例子做比喻让学生不但记住指令而且能够理解中国知网论文数据库。通过比喻不但使学生在思想上理解了刀具半径补偿的概念,而且由于更深入的理解也使得实际应用上更能灵活多变的使用刀具半径补偿功能提高加工效率。 小结: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事例都可以被引入到数控教学中,教鞭、粉笔盒、钢笔、书本、讲台等都可以作为道具,同时数控系统、数控编程中的很多理论都可以采用计算机动画的方式进行演示。二、 实现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融合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整合并不是简单的教学合并数控专业,而是从知识体系上的融合,具体根据各个知识模块教学的需要,设计实践与理论融合的方式,以及融合的比例。例如有些课上实训后开始讲授理论,如讲授数控加工刀具时,直接在实训室进行,学生通过理论讲解并现场使用,马上就理解了原来难以理解的理论知识。实习教学是数控专业的一个重要环节,由于数控加工牵涉到机床、夹具、刀具、工艺路线、切削参数及编程方面的知识,由于数控设备少,我们可先在普通设备上培训有关知识,避免一开始就就让大批学生涌向数量不多的数控机床,等到相关知识准备好了,需要进行程序运行时才上数控机床,这就大大减少了数控机床的工作量,从而缓解了设备不足的压力。因此,我建议实习应按普通机床加工(如普车、普铣)→仿真模拟训练→数控机床操作三步进行,其中,普车普铣旨在让学生掌握主要的机械加工工艺与装夹方法。训练其对不同材料,不同零件,采用何种工艺路线,及在不同的工艺路线、不同的主轴转速、进给速度及切削深度条件对工件的形位精度产生的影响。培养学生对切削加工参数和工艺路线制定的感性认识。仿真模拟训练主要是培养学生对编程指令和机床面板的熟练程度,为在数控机床上的操作打下坚实的基础。避免因指令不熟而损坏数控设备。三、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结合现有的教具进行多元化教学

在讲述数控编程时,我们都会给学生准备一些图纸让学生进行练习,而如果只用工件的图纸的话就不会有很好的效果。因为图纸毕竟不能完全的把零件的所有特点表达的非常的清楚,学生也很难理解所编写的程序的加工结果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如果我们在提供给学生图纸的同时也提供一个已加工的工件的话数控专业,效果就比较好了。对于初学编程的学生,需要将零件的图纸和零件结合起来,让学生了解到程序运行的结果就是这个工件了,即省了很多时间对零件的特点进行讲述,又把被动的讲述变成让学生主动的思考。使学生学会能够根据工件的实际特点确定加工方式,能根据工件的最后几何形状主动思考编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问题进行解决。虽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只提供了一个完整的工件,但看似简单的一个过程却将学生从被动接受的角色转换成主动思考的角度了。这一转换不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而且使学生在学习中逐渐掌握了正确的 学习方法,而这一点才是最重要的。

四、师资队伍的建设,对数控教师进行再培养

教师是课程建设与组织教学实施的主体,其素质高低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而数控专业又是一门工程实践性的学科,且发展很快,对从事数控专业的教师而言,应既是知识的传播者,也是实践的示范者。目前,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的专业教师,大多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实践这一环节的训练,在动手能力的培养上还有待提高,同时,由于该专业的特点,在理论上还需加强专业学习,把教材钻深钻透中国知网论文数据库。因此,作为数控专业的教师必须加强“双师型”能力的培养。作到台上能讲,台下能做,理论联系实际,才能真正地把这一门课上好。而要做到这些,任课老师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是十分重要的,但光有老师一方面的积极性是远远不够的,为了让老师尽快向双师型过渡,学校对教师的关心和培养,更为重要。学校应尽量为教师的理论提高创造必要条件,争取多让老师参加社会或高校的理论培训和学术交流,让教师能熟悉和了解数控技术的发展、动态和方向。及时掌握最新理论,在实践上,学校也应鼓励和支持教师积极参加实践操作,参加实习指导,为教师提高动手能力提供更多更方便的条件。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将直接影响到数控人才的培养。 职业教育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生产第一线为目的。数控编程技术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实用技术数控专业,能够让学生扎实的掌握这门技术,并能够使用这门技术为生产制造服务,成为一名合格的现代高技能人才。是我们每一位老师的忠实的愿望。困则思变,只有在不断的变化和尝试中我们才能真正的做到传道、授业、解惑。随着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和更多的新技术的出现,职业学校的老师必然面临着更多的考验,如何让学生掌握实用技术、技能,更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是我们永恒的探讨主题。

参考文献

[1]顾华.数控加工与编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

[2]钱东东.实用数控编程与操作[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数控技师论文篇4

 

对职业院校《数控系统原理》课堂教学如何进行,本人进行了探索。在数控编程技术课程中实施行动导向教学,需要教师转变观念,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出发,确定学生对数控编程的能力培养目标,从而构建行动导向的知识模块。在总结过去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希望能不断创新,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在教育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多种方法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创造性,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总结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有如下几点粗浅的体会

一、 活跃课堂气氛、变通讲述方法学好数控技术需要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学生获得理论基础的主要途径是课堂教学。而数控技术本身是一门较为枯燥的学科,没有生动的事例可以讲解数控专业,也没有经典的故事可供引用,传统的灌输的方法极易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如果教师有扎实的功底,同时教学过程中引入新的理念和方法,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就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高昂的情绪。例如:生动形象的比喻问题:刀具的补偿概念是数控编程技术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而学生对于刀具补偿概念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表面上,好像知道了,但是应用时就往往出问题。归根结底还是对刀具补偿概念的理解深度上不够。 解决方法:例如在讲述刀具的半径补偿时可以利用生活中的例子做比喻让学生不但记住指令而且能够理解中国知网论文数据库。通过比喻不但使学生在思想上理解了刀具半径补偿的概念,而且由于更深入的理解也使得实际应用上更能灵活多变的使用刀具半径补偿功能提高加工效率。 小结: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事例都可以被引入到数控教学中,教鞭、粉笔盒、钢笔、书本、讲台等都可以作为道具,同时数控系统、数控编程中的很多理论都可以采用计算机动画的方式进行演示。二、 实现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融合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整合并不是简单的教学合并数控专业,而是从知识体系上的融合,具体根据各个知识模块教学的需要,设计实践与理论融合的方式,以及融合的比例。例如有些课上实训后开始讲授理论,如讲授数控加工刀具时,直接在实训室进行,学生通过理论讲解并现场使用,马上就理解了原来难以理解的理论知识。实习教学是数控专业的一个重要环节,由于数控加工牵涉到机床、夹具、刀具、工艺路线、切削参数及编程方面的知识,由于数控设备少,我们可先在普通设备上培训有关知识,避免一开始就就让大批学生涌向数量不多的数控机床,等到相关知识准备好了,需要进行程序运行时才上数控机床,这就大大减少了数控机床的工作量,从而缓解了设备不足的压力。因此,我建议实习应按普通机床加工(如普车、普铣)→仿真模拟训练→数控机床操作三步进行,其中,普车普铣旨在让学生掌握主要的机械加工工艺与装夹方法。训练其对不同材料,不同零件,采用何种工艺路线,及在不同的工艺路线、不同的主轴转速、进给速度及切削深度条件对工件的形位精度产生的影响。培养学生对切削加工参数和工艺路线制定的感性认识。仿真模拟训练主要是培养学生对编程指令和机床面板的熟练程度,为在数控机床上的操作打下坚实的基础。避免因指令不熟而损坏数控设备。三、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结合现有的教具进行多元化教学

在讲述数控编程时,我们都会给学生准备一些图纸让学生进行练习,而如果只用工件的图纸的话就不会有很好的效果。因为图纸毕竟不能完全的把零件的所有特点表达的非常的清楚,学生也很难理解所编写的程序的加工结果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如果我们在提供给学生图纸的同时也提供一个已加工的工件的话数控专业,效果就比较好了。对于初学编程的学生,需要将零件的图纸和零件结合起来,让学生了解到程序运行的结果就是这个工件了,即省了很多时间对零件的特点进行讲述,又把被动的讲述变成让学生主动的思考。使学生学会能够根据工件的实际特点确定加工方式,能根据工件的最后几何形状主动思考编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问题进行解决。虽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只提供了一个完整的工件,但看似简单的一个过程却将学生从被动接受的角色转换成主动思考的角度了。这一转换不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而且使学生在学习中逐渐掌握了正确的 学习方法,而这一点才是最重要的。

四、师资队伍的建设,对数控教师进行再培养

教师是课程建设与组织教学实施的主体,其素质高低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而数控专业又是一门工程实践性的学科,且发展很快,对从事数控专业的教师而言,应既是知识的传播者,也是实践的示范者。目前,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的专业教师,大多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实践这一环节的训练,在动手能力的培养上还有待提高,同时,由于该专业的特点,在理论上还需加强专业学习,把教材钻深钻透中国知网论文数据库。因此,作为数控专业的教师必须加强“双师型”能力的培养。作到台上能讲,台下能做,理论联系实际,才能真正地把这一门课上好。而要做到这些,任课老师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是十分重要的,但光有老师一方面的积极性是远远不够的,为了让老师尽快向双师型过渡,学校对教师的关心和培养,更为重要。学校应尽量为教师的理论提高创造必要条件,争取多让老师参加社会或高校的理论培训和学术交流,让教师能熟悉和了解数控技术的发展、动态和方向。及时掌握最新理论,在实践上,学校也应鼓励和支持教师积极参加实践操作,参加实习指导,为教师提高动手能力提供更多更方便的条件。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将直接影响到数控人才的培养。 职业教育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生产第一线为目的。数控编程技术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实用技术数控专业,能够让学生扎实的掌握这门技术,并能够使用这门技术为生产制造服务,成为一名合格的现代高技能人才。是我们每一位老师的忠实的愿望。困则思变,只有在不断的变化和尝试中我们才能真正的做到传道、授业、解惑。随着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和更多的新技术的出现,职业学校的老师必然面临着更多的考验,如何让学生掌握实用技术、技能,更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是我们永恒的探讨主题。

参考文献

[1]顾华.数控加工与编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

[2]钱东东.实用数控编程与操作[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数控技师论文篇5

一、引言

2007年8月,本人有幸参加了福建省教育厅组织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培训班”,培训内容是数控加工技术,培训地点是林德(中国)叉车有限公司数控培训中心,该中心引进了德国双元制的教学模式。双元制是德国职业教育最具特色的核心部分,是学校教育与企业培训紧密结合,以企业培训为主的职业教育模式。受培训者一方面在职业学校以学生身份接受职业专业理论和普通文化知识教育,另一方面以学徒身份在企业接受职业技能和相应知识的培训,这种模式重在培养既具有较强操作技能又具有专业理论知识的技术人才。在林德(中国)叉车公司数控培训中心,数控专业每年只招收6名学员,由1名培训老师专门负责教授这6名学员数控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这样既能使老师有足够的时间指导学员,又能保证每位学员都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操作实训,大大提高了数控课程的教学质量。

二、中等职业学校数控专业实训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随着数控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中职学校重视数控实训教学,积极采取措施提高教学质量,但在实施过程中暴露出许多问题,尤其是数控实训教学在某些方面不能满足教学、生产的需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数控专业师资数量相对不足,实践操作技能有待提高

数控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对教师的实践操作技能和编程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但目前仍有部分学校,在教师数量和实践能力上有待增强。

首先,师资数量不足。各中职学校每年不断扩招,要进行数控实训的学生也随之增加,师生比例逐年降低,造成部分专业课教师负担过重,难以保证教学质量。

其次,教师的实践操作技能有待提高。不少青年教师刚刚毕业,虽然有较高的理论讲授水平,但多数教师没有参加过正规的数控技能培训和实践。这样在教授学生技能时,他们无法结合实际的机台讲授不同的实践技能。

2.学校数控实训设备有限,实训条件相对较差

目前大多数中职学校的数控实训设备有限,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学生操作需求。虽然有些学校已建有不同规模的数控实训基地,有规模大、设备种类多的实训中心,也有设备种类和数量相对较少的实验室。但是为了与企业尽可能保持一致,各学校在实训设备选型逐步趋向全部采用工业用数控机床、加工中心,而且这些设备往往以进口为主,但其价格比较昂贵,资金投入相对不足,因此学校购置的设备数量相当有限,使得每个学生独立操作的机会相对较少。无法保证每位学生同时进行操作实训,学生便较难提高实际操作能力,教学目标难以实现,实训效果差。

3.教学计划安排的实训时间有限

相关调查表明,数控专业的学生至少要有8周(2个月)独立操作机床加工零件的实训时间,才能满足企业的基本上岗要求。而在传统的教学计划中数控实训课程只有2~4周时间,只够完成简单零件的编程及实际加工,时间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大大降低了实训的效果,很难达到数控实训教学计划的要求。

三、提高中职学校学生数控实践技能的策略

针对当前中职学校数控专业实训教学的现状,借鉴林德(中国)叉车公司数控加工中心的培训体制,要提高中职学校学生的数控实践技能水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1.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

中职学校数控专业培养的是既掌握必要的理论基础知识又有较强的实践技能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因而要求教师既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又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工作经验。正如林德(中国)叉车公司的培训老师,每个老师都集理论、实践技能于一身,即教授数控加工理论知识,同时也教授如何在数控机床上加工零件。要培养大批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可采取以下措施:

(1)积极开展技能培训。各学校可以根据自身存在的实际教学问题,制定合理的培训计划,对数控专业教师进行实践技能培训,提高教师们的专业技能和实训指导能力,鼓励教师参加技能鉴定,并获取相应的等级证书。

(2)深入到企业和生产一线进行实境培训。各学校可以鼓励数控专业教师利用寒暑假时间,深入到对口企业和生产一线,了解目前企业常用的数控加工设备和最先进数控加工工艺技术,并积极参与实践,这样不仅可以培养锻炼教师们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同时可提高专业实践指导能力,更好服务于今后的教学。

2.加强数控技术实训基地的建设

(1)加强建设数控技术实训基地。根据各个学校的实力,建立一定规模的数控技术实训基地,应包括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等加工设备。在数控实训中心建设中,应优先满足教学与实训要求,用有限的资金合理配置数控技术实训设备,包括数控模拟培训软件,这样才能使更多的学生有更多机会去接受数控加工技能基本训练。

(2)利用数控基地展开实践教学。学校拥有了相应的实训基地,就可以变单一“灌输式”教学为现场教学,边讲边练。比如在林德(中国)叉车公司数控培训中心,数控实训场地就设置在教室隔壁,当老师讲完数控机床的理论知识,就可以到机床实践,遇到问题时可以现场解决并加强指导,这样学生对老师讲授的理论知识能形象化地理解和消化,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制定合理可行的教学计划

目前,大多数中职学校普遍存在数控专业的理论课程所占的学时偏多,而实训所占的学时偏少,学生们很难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真正掌握数控机床的实践操作技能。因此,中职学校业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适当缩短数控专业理论课程的学时,多安排一些学时让学生们学习数控编程,通过软件反复模拟练习,使学生熟练运用数控工艺方法,并积累编程经验。学会编程后,还应该让学生动手操作数控机床,在老师的指导下亲自加工零件,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数控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实际编程、操作数控机床的能力。

四、结束语

通过以学员的身份参加本次数控加工技术培训,亲身体验了双元制授课方式的优点,认识到目前我们中职学校实训教学所存在的问题与差距,明确了今后实训教学体制改革的目标与方向,结合自身学校的特点,取长补短,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加强学校实训基地的建设,不断提高师资水平,合理设计教学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数控人才,符合企业工业生产,将数控专业办得更好。

数控技师论文篇6

一、绪论

数控技术是一门实践性与工程性很强的课程,是前面所学课程的整合与应用。通过对十几所高等学校的调研,数控技术的教学状况不容乐观,教学模式大致可分为两种:①由于数控系统、数控机床等设备价格昂贵,数控技术的教学基本只限于课堂教学。即其教学模式是以理论教学为主的课堂授课。②由于学校实训基地的建设与数控模拟器的应用,讲理论课的同时适当增加了数控实践教学的比重,课内实验采用模拟编程器,实习可以上机床实际操作。这种教学模式为理论教学结合实践教学。上海大学通过四五年的摸索,将网络平台应用于数控理论与实践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采用厂校结合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经过两年的实践与调研,结果显示,在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工程能力方面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数控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

1.课程理论的网络教学改革

本课程在两年之前建立了数控技术课程网络教学平台。该平台为公共网,学生在家里与学校均能登录。在数控网络平台上设立下面几个板块:数控技术的课程大纲、数控技术的学习要求与参考文献、数控技术的前沿课题、数控技术的相关课程、数控技术的基础知识、数控技术课件、数控技术视频与图片,网络教室、网上答疑、课程公告、课程作业、数控杂志等内容。这些内容可分为三层结构,它们分别是知识理解层、知识应用层与研究学习层。数控技术大纲主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内容等,将以前只有老师指定的内容放到学生面前,使得学生一开始就知道本课程该达到的目的是什么。如课程大纲中提到学习本课程要与机电一体化的工程实践相结合,该内容一方面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将所学的理论与实践结合去思考,另一方面也督促教师在讲课时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去讲解。数控技术的前沿课题板块中,介绍一些与数控技术相关的技术内容如无人化工厂(FMF)、计算机集成制造(CIMS)、工业机器人、纳米技术等,以及这些数控技术在国防工业、机电工程等方面的典型应用,使得学生大大增加了学习兴趣和爱国激情,由此产生危机感与紧迫感。数控技术相关课程板块主要介绍数控技术包含了哪几门课的内容,即要学好数控技术,必须将相关课程学好,使得学生一下就明白了数控技术在课程中的地位。网络教室板块是将相关课程的教学课件或授课视频挂于网上,使得学生能在网上将相关课程的内容再进行一次补习。如讲到数控系统的时候,网络教室板块上就上传了微机原理的讲稿,学生将微机原理的复习与数控系统的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一方面能对所学的知识进行一次复习,另一方面理解了原来所学知识的工程应用。网上答疑是老师与学生联系的桥梁,老师每天上网,将学生在作业中、学习中产生的问题作及时回答,同时,老师也及时了解了讲课的效果。数控技术的基础知识板块,是老师让学生自学的内容板块,在40课时中没讲到的内容,老师在基础知识中详细地讲述,学生只要根据老师布置的自学内容,上该板块就可以网上学习。数控杂志内容,主要与外网链接,在每期杂志上,能阅读到数控技术的动态、关键技术的突破状况、典型数控系统的培训等相关内容,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技术前沿、网络教室、数控基础知识、网上答疑等板块均为互动板块。如在技术前沿板块,如学生发现最新的内容,可以将其摘录下来,上传到该板块,内容就可以实现共享。为了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该学习活动中,将平时成绩的评定与在网上发的帖子相结合,使学生从不自觉到自觉,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学习方法与学习态度。

2.课程实验的网络教学改革

教学实验是对理论学习的有效补充,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思考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一般的学校对实验相当重视,我们也不例外。在数控机床的实验环节的网络教学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种为虚拟实验,另外一种为操作实验。数控技术课程的实验教学,采用虚拟实验与操作实验相结合的方式。在实验教学中,采用软件实现虚拟的实验教学,如数控机床换刀机械手的机构组成实验。实验采用虚拟实验的形式,教师主要是制订实验的工况、零部件及要实现的目标,学生可以在零件库中选取零件进行组装,最终形成实验目标所要求的换刀机械手形式与功能。数控编程有其特殊性,数控系统多种多样,虽然系统的性能等方面不同,但其系统指令大同小异,所以,老师在讲理论课的时候一般重点讲授编程方法与技巧。在编程时,学生编制的程序五花八门,各不相同,当然也存在很多的错误,实验老师如果察看每个学生的问题,可能来不及。网络平台就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老师可以将实验的要求、示范编程等内容通过网络实时传送到每台学生机上,学生可以通过讲解与编程切换的方式,将屏幕切到编程界面,就可以进行编程。如果有问题,根据优先原则,可以上传到教师机上,老师可以将修改好的内容发送到该台学生机上,实现了实验中与学生的实时互动。

3.课程实践环节的教学改革

实践教学环节,是学生从课本、实验室走向工程实践的一个重要环节,到工厂、生产第一线去,了解数控设备及加工情况,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课程的实践环节分为两个部分,一为参观型,另外一种为操作型。由于纪律及生产任务等原因,不允许学生亲自动手使用工厂的设备,但通过参观工人的操作与编程,同样得到许多知识与经验。如上海柴油机股份有限公司从国外进口的数控镗床能实现上下、左右、前后及旋转运动,学生通过参观加工与编程,了解了加工过程中指令与动作之间的关系,了解了编程工艺与加工路线之间的关系,理解了对刀点、换刀点、机床原点、编程原点、坐标平移等内容。又如学生在参观上海机电一体工程有限公司的美国辛辛那堤10-VC数控铣削加工中心时,机械手能实现自动换刀,了解了机械手在数控机床上的应用,通过现场教学,学生掌握了数控加工工艺的制订等内容,同时也了解了10-VC铣削加工中心的工作原理、编程与操作方法,理解了直流伺服在数控机床上的应用。学生每年的暑期均前往上海市职业培训指导中心进行为期一周的操作实习,针对的是真正的数控设备,教师一对一教学。学生通过操作实习,不但掌握了数控系统各部分的功能、数控系统中的速度环与位置环之间的关系、不同系统的数控编程,而且体会了伺服系统的控制的优势。

三、结束语

通过对“数控技术”课程的教学模式的思考,形成了一套较成熟的具有研究型本科特色的适应机电专业教学要求的课程理论体系与实践体系,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数控的理论知识,培养了学生的工程能力。

参考文献:

数控技师论文篇7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Explo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the Integr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Teaching in Numerical Control Professional

ZHANG Xiaohong

(Jiangxi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Vocational College, Ganzhou, Jiangxi 361000)

Abstract CNC technology professional apply teaching methods of the integr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to explore the integr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and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of curriculum reform based on faculty, curriculum, training conditions, and other supporting materials.

Key words numerical control; theory and practice; application

现阶段的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教学方法已经打破了原来的传统教学模式,大体上概括有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合作学习教学法等教学方法,从这些教学方法来看,单科独立式专业课体系,已不再适应现代数控技术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中,以职业发展为前提下,出现了综合化和模块化的课程体系建设,根据校企合作的实践经验,企业对劳动者的具体要求与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融合,把学校、企业、学生三位一体化,既结合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组织学校的教学,通过合理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达到企业用人的需求。从现阶段的教学效果中,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教师队伍双师型、课程设置模块化、实训基地企业化、自主研发实训教材。

1 教师队伍双师型

“双师”型教师标准的界定:一是必须持有双证。即相应学段的教师资格证,所教专业相应等级的行业从业资格证。二是应具有“双素质”。即应有人民教师高尚的师德师风及渊博的专业文化素质,应具备相应行业的职业道德及熟练的实际操作技能本领。三是应具有“双能力”。即教育科研能力,行业管理和技术革新能力。数控专业的双师型教师从专业技术上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能力:工艺分析及手动编程教学能力;实际操作数控设备能力;维护与维修机床能力;自动编程教学能力;仿真加工能力;教材研究开发能力。从综合素质上应具备:有较高的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对行业职业的认识、基础知识能力,并能应用于不同性质和层次的教学环节中;善于接受新知识、新信息、新观念,创新的技能,指导学生开展创新实践活动。现阶段的双师型队伍建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送专业教师到各数控设备公司培训,结合数控机床生产、研究开发等,让教师参与其中,让教师的理论知识充实到公司技术创新当中;加强校企合作,派专业教师项岗锻炼,到企业积累行业工作经验,弥补专业实践在工作中的不足等。

2 课程设置模块化

数控技术专业课程设置与开发应以人才需求为导向,应适应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增加品种、提高效益的需求,也要适应扩大就业和再就业需求的需要;应从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围绕岗位需求和品德修养等内容进行,以服务社会为基点。结合企业实际需要、学校教学条件、职业教育规律进行优化,把学生实际掌握操作能力最大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最大化,针对现有的岗位需求来设置模块化,又必须具有一定课堂适应性的课程体系。模块化课程体系的优点在于:可以增强课程的灵活性;便于不同层次教学阶段的课程衔接;并突出“适用性”和“针对性”;采用“精简、压缩、增加、综合”的方法,精简重复交叉的内容,压缩非重点内容,把培养综合能力所需知识点加以筛选综合,形成新课程。把新课程用模块化教学的形式进行设置,确定教学大纲,在大纲里必须确定每个模块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掌握特定技能。从工种上分可分为金工实训教学模块、数控车实训模块,数控铣实训模块、加工中心实训模块。以数控铣实训模块为例:此模块的目标确定让学生达到数控铣操作工高级工技能水平,使部分学生能够参与市级、省级以上技能大赛。此模块包括绪论、简单轮廓类零件的加工、典型零件的孔加工、型腔件与槽类零件的加工、计算机自动编程等项目来实施教学。

3 实训基地企业化

实习基地建设是学生培养过程中重要的实践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获得实际工作知识和技能的重要途径。它关系到学生经过专业基础理论教育后专业能力的养成,而稳定的实习基地是专业实习的质量保证。依托数控专业能力形成的实习教学环节设计,学生在校实习过程中所应具备的能力培进行培养。数控加工实训的教学要有与数控专业和在校生人数规模相适应的设备和学习场地。把实训基地与企业生产规划作为参考,强调企业的生产空间和生产时间,这就要求保证作为课堂的实训场地要有各类工位,和与生产相配套的必要的教学设施。按照“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完善校内外实习实训条件教、学、做”合一课程建设的要求,建设能够满足在校生实践训练、教师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就业与再就业培训需求的校内实训基地。依据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并加强内涵建设。通过引进企业管理模式,借鉴企业管理方法,形成企业的职业氛围,可以形成企业文化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培养职业意识、职业素质。为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学生掌握数控机床操作、编程、调试及维修等实际动手能力,使学生在掌握数控机床操作、编程的同时,学习了解数控机床的电器控制原理和主要电气元件的工作原理,培养学生对数控系统的简单调试与电气故障的诊断、排除能力。

4 自主研发实训教材

我校根据企业岗位的需求,调整了课程中的理论、实验和实训课的比例,并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观点,根据对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原有的理论与实践课程结构、体系、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改进。推出了教师以课程测评的形式,教师根据所教授的课程编写以项目为引导、以任务为驱动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实训教材。在选择课程的实项目时,应以提高学生专业综合能力方向考虑,通过企业调研、了解岗位需求、再根据本校实训场地的工位进行教学任务和目标的构建,将理论课程的知识点分解到实践教学任务中去。对内容的选取根据企业实际生产需求、学校实训条件、竞赛必需要用为原则进行适当的调整,结合“双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把职业资格标准融入实训教材中。

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改革在数控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中不断探讨,灵活应用,为我校职业能力测试的职业教育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在教学改革中也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不过,改革需要融入更多的新职教理念,更多的教育方法,更快地转变思路,拓展思维。我们在进行职业能力测评的过程中,不断探索、不断发现、不断更新、不断完善、不断总结。使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法和其它教学法都可以在数控技术专业中应用。

参考文献

[1] 魏建森,李自鹏.高职实训教学法中的企业化管理模式初探.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4).

数控技师论文篇8

数控车工的传统教学模式是把数控编程、数控加工工艺等理论课和数控操作实训课分开,因两类课程的进度不同步,达不到理论指导实践目的,出现重复传授知识点并浪费课时,理论教学与生产实践偏离的问题。对此,必须实行教学改革,才能使之适应生产,使企业接受毕业生。 本文从传统的教学模式出发,对当前形势下数控技术专业教学模式改革做了探讨,重点对我校数控车工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进行了阐述。

1.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

1.1.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缺乏有机结合

传统教学模式,理论教学在教室进行,实践教学在实训室,沿袭的方法往往是先理论后实践。亦或有一两次改革,先实践后理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分别在两个不同的空间和时间完成。课程体系的设置还未完全实现“使学生职业能力掌握与顶岗实习两个阶段的相一致”的要求。

1.2.教学管理与教学评价的“一刀切”

传统教育在教学管理形式上采用的是班级授课制,在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及教材、教法上以班级为中心,在教学的评价与反馈上,通常是以学生的卷面分数为标准,强化了考试成绩的反馈作用,却难以实现学生掌握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正确评价,忽视了学生的独特性和差异性,同时易使教师产生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造成实际教学效果较差。

2.新教学模式的实施

在一体化教学中,参考国家职业资格考核要求以及学生的从业能力需要,将互相关联的几个方面单项课程以课题的形式设计成教学单元,形成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一体化教学内容。即课前结合相关知识与企业需求确定实训课题,制定出本单元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以及德育目标;数控编程仿真、数车实操和相关数控工艺知识融为一体,采用分组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方式代替单一的灌输;项目完成后指导各小组学生分析比较、归纳总结,让学生能够看到自己的学习成果,真正有所收获。

在一体化教学过程中,学生有充分的学习自由度,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一体化教学中,无论是课题准备还是教学过程,都采用面向对象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一体化教学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很大的灵活性。 数控专业一体化教学的实施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2.1.教学模式的一体化

一体化的教学环境建设是一体化教学的物质基础。这里的教学环境包括了教学场地设置的建设和机床设备的投入,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教学需要投入的经费很多,学校可以采用“仿真”加实际加工操作训练的方式进行数控实习,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具体的实施方式是将数控编程的理论课在数控生产实习中进行,先针对课题进行工艺分析、讲解编程指令,再进行相关课题的模拟仿真,对仿真合格、工艺合理的学生进行数控加工的操作技能训练;考虑到具体情况,对一个班的学生可分层次教学,在仿真没有通过的情况下,不能进入下一实训阶段,这样既保证了在有限投入的条件下教学的可实施性又兼顾了教育的普遍性与个体的差异性。

一体化教学,最好将理论教室和操作训练的场地设置在一起,真正做到学习场所既可以讲授理论知识,又可以进行技能操作训练。从教学条件上为一体化教学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理论与实践交替进行提供保障,满足教学要求。

2.2.课程设置的模块化

根据数控专业学生就业后岗位技能的要求和实际情况,课程设置思路和步骤为:职业岗位能力分析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归纳课程内容整合重构和教学计划制定课程模块内容制定任务驱动化教学设计课程建设动态反馈循环提升。对数控车工专业分为以下四个课程模块。

2.2.1.公共基础课模块。主要进行全面素质教育、思想品德教育、人文社会教育,并为专业课和今后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2.2.2.专业基础课模块。主要学习与职业岗位群对应的大专业领域通用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理想。

2.2.3.专业主干课程模块。主要学习数控技术应用专业4个方向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宽厚的专业岗位技能基础。

2.2.4.岗位技能专项课程模块。主要学习针对数控专业岗位的主要技能知识。教学的最终结果是学生掌握了就业岗位的技能和知识。

3.数控专业主干课程的综合化

组织骨干教师并邀请企业专家,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标准要求,编写以项目驱动、典型案例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实用性较强的《零件的数控车削加工》“一体化”配套教材;建立具有数控车削加工特点的课程网站,能为学生课外学习、教师教学资源共享、师生课外交流沟通提供网络平台。

配套数控车削加工仿真与编程软件,建设具有一定规模的生产性实训基地。一方面,使学生更快的掌握数控车床编程方法及操作要领;另一方面,为实现产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实现自我造血功能提供保障。

4.教师队伍的双师化

根据教育部对“双师型”教师的内涵要求,不难看出师资队伍建设要求是比较高的,但却又是必须的。从目前中职院校数控技术专业师资队伍现状来看,师资总量偏紧且结构不理想,“双师型”教师培养时间长且比较困难,这是急待解决的一个瓶颈问题。

数控技术专业师资队伍结构总体上是高要求的。构建教学团队可以采用根据自身条件以培养为主、引进为辅的手段,有重点、有计划地进行建设,要做到在用人问题上不拘一格,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人,以良好的环境吸引人,实现人才培养方式上的创新。

一体化教学有助于学生能力的快速增长。以真实零件加工的数控编程与实践操作,项目驱动教学,“做中学”有利于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将企业质量标准引入课程考核机制中,有利于学生树立产品质量意识、效率意识及安全文明使用设备及维护意识,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实现生产和管理与企业要求的零距离。教学过程中,教学方式转为“以学生为中心”,学习方式转为“以行为为导向”。学生逐渐承担越来越多的对自己学习负责和自我管理的责任,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转变。教师的任务也从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等中心工作转向如设计和策划学习过程、设计和提供学习资源等一些辅的工作。

在今后的数控专业教学实践中,应根据我国的国情及市场对数控技术人才的需求状况,再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努力寻求适合国情的,具有我校特色的教学理论和实施方案,采取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来优化我们的教学方案。

数控技师论文篇9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3)12-0213-01

对于中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实践的掌握比理论知识的学习在日后的工作中运用范围更广。对于数控技术专业的学生来说,这一趋势又更为明显。实践教学培训是中职院校培训过程中的重要过程和环节,应当受到教师的充分重视。长期以来,中职学校的教育多以理论课程为主,实践课程的缺乏造成学生入职后的操作能力不足,这对学生的工作产生了阻碍,影响了中职院校人才的培养。本文通过对于数控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现状探析,为数控技术专业中职教师实践教学培训模式提供了创新途径。

一、数控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现状

我国中职院校的教学目前仍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由于其实施难度大、硬件设施要求高、师资力量要求高等原因一直没有受到重视和发展。这种长期以理论为主的教育模式造成了学生操作能力不强,理论知识基础又不扎实的结果。目前许多中职院校已经逐步意识到实践培训教学的重要性,并且不断加强教学的时间性与操作性。但是在众多中职院校中,实践教学模式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数控技术掌握的关键与否,要在于是否能在实践中掌握技术的要领,在于是否在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同时提高技术水准,在于是否可以真正提高数控操作人员的综合素质。目前,国内一些数控技术专业在这些关键技术节点上,并没有加强理论与实践的学习,面对企业对数控操作人员的严格要求,在日常的教学模式中可以加大调整与改革力度,不断探索与实践,摸索出一条适合数控技术教学未来发展的道路。

二、数控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1.实践教学观念落后

目前诸多中职院校还是将学生的理论课程教学放在第一位,并没有对实践教学产生足够的重视。在教学模式配置上,没能把实践教学摆在一个恰当的位置,所以当面对企业的人才要求时,注重理论,忽视实践的弊端也就显而易见了。过于注重理论教学还存在一点就是培养不出高素质的综合人才。未来数控技术的发展,不仅仅需要操作人才,还需要创新与实践管理人才,面对日新月异的市场科技发展,不能在实践中学习是学生毕业后无法取得较好就业方式的一个重要原因。

2.实践教学内容落后,方法失当

在目前诸多的中职院校的实践教学中,部分学校、部分专业,过于走形式不以具体实践为主,进而也使得实践教学模式过于落后。特别是数控技术专业,必须要重视实践教学,切莫在实践教学上走过场。在实践方法上,很多学校还是以班级为形式,实行参观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没能让学生真切地掌握到数控技术的要点与难点。下一步,学校可以进一步改进机制,在实践方法上不断创新研究,总结出一套可行性教学方案与模式。

3.实践教学师资力量不足

在中职院校日常教学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师资力量一直严重不足,这也对学生的培养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当前,培养学生的关键还是要依靠老师,强劲的师资力量会对学生的发展、学校的发展产生关键的影响力。教学师资力量不足的原因在于如下三点:第一:教师待遇不高。第二:教学模式以及学校培养模式有待提高。第三:整体学校标准与配置不高制约了人才的引进与培养。

4.实践教学硬件设施缺乏

由于教育经费不足等原因,现在很多中职院校内教学硬件设施配置尚未到位,很多教学基础设施配置尚好,但相关硬件设备并没有后续跟进,这使得就总体而言,教学硬件设备未能达到相应的标准。特别是对于中职院校数控技术教育,应当着重重视实践的培养,如果硬件设施配备不标准,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中职院校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必须要统一配置,不断加强对学校硬件设施的建设。

5.实践教学教材设计落后

目前,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虽然部分中职数控技术专业已经逐步重视实践教学,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已经开设了实践教学的课程。但是,不得不面对的是,部分学校在实践教学的教材设计上并没有摆脱过于传统的影子,很多教学设计没有达到现代化的教学标准,甚至部分数控参数数据还停留在原有的层面上。因此,进一步改进实践教学教材设计迫在眉睫。

三、数控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培训的创新模式

1.重视实践教学,完善教学体系

数控技术专业要注重以实践为依托,不断总结与完善整体教学体系,要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知识。其中,实践教学可以通过与数控企业的合作,可以进行长期定点的合作模式,在企业的实际生产中深入进行实践教学活动。同时,在教学体系的建立上,要进一步完善教学体系,以数控教师的意见为主,减少行政性干预,在最大程度上降低教学风险。

2.转变教学方法,更新教学内容

现代数控技术的培养与教育不能以传统的教学方式为主导,要进一步转变教学方法,以适合社会与企业发展的教育模式为基点,统筹兼顾,以学生为主,在教学中不断以学生的需求为重点。在数控技术教学内容上,要不断更新教材,加强学习,不能为了实践而抛弃理论,也不能为了理论而抛弃实践,二者要有机地相结合。

3.增强师资力量

要定期对教师进行培养,可以实行一年定点培训以及半年出教学成果的增强模式。同时,还要创新教学机制,不断引进人才,发展人才,在最大程度上丰富校内教学人才,实现教学成果与教学人才的相互结合与统一。

4.增强硬件设施与提高教材内容的时效性

在学校的硬件配置上,可以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特别是对于数控技术的一些关键性硬件,学校应该加大对其基本的资金保障,要在硬件上使得学校达到一定的高度。针对目前的数控教材过于老旧的现状,学校及相关院系应当统一意见,在大范围内进行教材的选用,以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四、小结

数控技师论文篇10

一、绪论

数控技术是一门实践性与工程性很强的课程,是前面所学课程的整合与应用。通过对十几所高等学校的调研,数控技术的教学状况不容乐观,教学模式大致可分为两种:①由于数控系统、数控机床等设备价格昂贵,数控技术的教学基本只限于课堂教学。即其教学模式是以理论教学为主的课堂授课。②由于学校实训基地的建设与数控模拟器的应用,讲理论课的同时适当增加了数控实践教学的比重,课内实验采用模拟编程器,实习可以上机床实际操作。这种教学模式为理论教学结合实践教学。上海大学通过四五年的摸索,将网络平台应用于数控理论与实践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采用厂校结合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经过两年的实践与调研,结果显示,在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工程能力方面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数控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

1课程理论的网络教学改革

本课程在两年之前建立了数控技术课程网络教学平台。该平台为公共网,学生在家里与学校均能登录。在数控网络平台上设立下面几个板块:数控技术的课程大纲、数控技术的学习要求与参考文献、数控技术的前沿课题、数控技术的相关课程、数控技术的基础知识、数控技术课件、数控技术视频与图片,网络教室、网上答疑、课程公告、课程作业、数控杂志等内容。这些内容可分为三层结构,它们分别是知识理解层、知识应用层与研究学习层。

数控技术大纲主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内容等,将以前只有老师指定的内容放到学生面前,使得学生一开始就知道本课程该达到的目的是什么。如课程大纲中提到学习本课程要与机电一体化的工程实践相结合,该内容一方面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将所学的理论与实践结合去思考,另一方面也督促教师在讲课时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去讲解。数控技术的前沿课题板块中,介绍一些与数控技术相关的技术内容如无人化工厂(FMF)、计算机集成制造(CIMS)、工业机器人、纳米技术等,以及这些数控技术在国防工业、机电工程等方面的典型应用,使得学生大大增加了学习兴趣和爱国激情,由此产生危机感与紧迫感。数控技术相关课程板块主要介绍数控技术包含了哪几门课的内容,即要学好数控技术,必须将相关课程学好,使得学生一下就明白了数控技术在课程中的地位。网络教室板块是将相关课程的教学课件或授课视频挂于网上,使得学生能在网上将相关课程的内容再进行一次补习。如讲到数控系统的时候,网络教室板块上就上传了微机原理的讲稿,学生将微机原理的复习与数控系统的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一方面能对所学的知识进行一次复习,另一方面理解了原来所学知识的工程应用。网上答疑是老师与学生联系的桥梁,老师每天上网,将学生在作业中、学习中产生的问题作及时回答,同时,老师也及时了解了讲课的效果。数控技术的基础知识板块,是老师让学生自学的内容板块,在40课时中没讲到的内容,老师在基础知识中详细地讲述,学生只要根据老师布置的自学内容,上该板块就可以网上学习。数控杂志内容,主要与外网链接,在每期杂志上,能阅读到数控技术的动态、关键技术的突破状况、典型数控系统的培训等相关内容,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技术前沿、网络教室、数控基础知识、网上答疑等板块均为互动板块。如在技术前沿板块,如学生发现最新的内容,可以将其摘录下来,上传到该板块,内容就可以实现共享。为了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该学习活动中,将平时成绩的评定与在网上发的帖子相结合,使学生从不自觉到自觉,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学习方法与学习态度。

2课程实验的网络教学改革

教学实验是对理论学习的有效补充,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思考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一般的学校对实验相当重视,我们也不例外。在数控机床的实验环节的网络教学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种为虚拟实验,另外一种为操作实验。数控技术课程的实验教学,采用虚拟实验与操作实验相结合的方式。

在实验教学中,采用软件实现虚拟的实验教学,如数控机床换刀机械手的机构组成实验。实验采用虚拟实验的形式,教师主要是制订实验的工况、零部件及要实现的目标,学生可以在零件库中选取零件进行组装,最终形成实验目标所要求的换刀机械手形式与功能。

数控编程有其特殊性,数控系统多种多样,虽然系统的性能等方面不同,但其系统指令大同小异,所以,老师在讲理论课的时候一般重点讲授编程方法与技巧。在编程时,学生编制的程序五花八门,各不相同,当然也存在很多的错误,实验老师如果察看每个学生的问题,可能来不及。网络平台就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老师可以将实验的要求、示范编程等内容通过网络实时传送到每台学生机上,学生可以通过讲解与编程切换的方式,将屏幕切到编程界面,就可以进行编程。如果有问题,根据优先原则,可以上传到教师机上,老师可以将修改好的内容发送到该台学生机上,实现了实验中与学生的实时互动。

3课程实践环节的教学改革

实践教学环节,是学生从课本、实验室走向工程实践的一个重要环节,到工厂、生产第一线去,了解数控设备及加工情况,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课程的实践环节分为两个部分,一为参观型,另外一种为操作型。由于纪律及生产任务等原因,不允许学生亲自动手使用工厂的设备,但通过参观工人的操作与编程,同样得到许多知识与经验。如上海柴油机股份有限公司从国外进口的数控镗床能实现上下、左右、前后及旋转运动,学生通过参观加工与编程,了解了加工过程中指令与动作之间的关系,了解了编程工艺与加工路线之间的关系,理解了对刀点、换刀点、机床原点、编程原点、坐标平移等内容。又如学生在参观上海机电一体工程有限公司的美国辛辛那堤10-VC数控铣削加工中心时,机械手能实现自动换刀,了解了机械手在数控机床上的应用,通过现场教学,学生掌握了数控加工工艺的制订等内容,同时也了解了10-VC铣削加工中心的工作原理、编程与操作方法,理解了直流伺服在数控机床上的应用。

数控技师论文篇11

对职业院校《数控系统原理》课堂教学如何进行,本人进行了探索。在数控编程技术课程中实施行动导向教学,需要教师转变观念,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出发,确定学生对数控编程的能力培养目标,从而构建行动导向的知识模块。在总结过去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希望能不断创新,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在教育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多种方法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创造性,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总结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有如下几点粗浅的体会

一、活跃课堂气氛、变通讲述方法

学好数控技术需要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学生获得理论基础的主要途径是课堂教学。而数控技术本身是一门较为枯燥的学科,没有生动的事例可以讲解,也没有经典的故事可供引用,传统的灌输的方法极易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如果教师有扎实的功底,同时教学过程中引入新的理念和方法,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就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高昂的情绪。

例如:生动形象的比喻

问题:刀具的补偿概念是数控编程技术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而学生对于刀具补偿概念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表面上,好像知道了,但是应用时就往往出问题。归根结底还是对刀具补偿概念的理解深度上不够。

解决方法:例如在讲述刀具的半径补偿时可以利用生活中的例子做比喻让学生不但记住指令而且能够理解。通过比喻不但使学生在思想上理解了刀具半径补偿的概念,而且由于更深入的理解也使得实际应用上更能灵活多变的使用刀具半径补偿功能提高加工效率。

小结: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事例都可以被引入到数控教学中,教鞭、粉笔盒、钢笔、书本、讲台等都可以作为道具,同时数控系统、数控编程中的很多理论都可以采用计算机动画的方式进行演示。

二、实现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融合

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整合并不是简单的教学合并,而是从知识体系上的融合,具体根据各个知识模块教学的需要,设计实践与理论融合的方式,以及融合的比例。例如有些课上实训后开始讲授理论,如讲授数控加工刀具时,直接在实训室进行,学生通过理论讲解并现场使用,马上就理解了原来难以理解的理论知识。实习教学是数控专业的一个重要环节,由于数控加工牵涉到机床、夹具、刀具、工艺路线、切削参数及编程方面的知识,由于数控设备少,我们可先在普通设备上培训有关知识,避免一开始就就让大批学生涌向数量不多的数控机床,等到相关知识准备好了,需要进行程序运行时才上数控机床,这就大大减少了数控机床的工作量,从而缓解了设备不足的压力。因此,我建议实习应按普通机床加工(如普车、普铣)→仿真模拟训练→数控机床操作三步进行,其中,普车普铣旨在让学生掌握主要的机械加工工艺与装夹方法。训练其对不同材料,不同零件,采用何种工艺路线,及在不同的工艺路线、不同的主轴转速、进给速度及切削深度条件对工件的形位精度产生的影响。培养学生对切削加工参数和工艺路线制定的感性认识。仿真模拟训练主要是培养学生对编程指令和机床面板的熟练程度,为在数控机床上的操作打下坚实的基础。避免因指令不熟而损坏数控设备。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结合现有的教具进行多元化教学

在讲述数控编程时,我们都会给学生准备一些图纸让学生进行练习,而如果只用工件的图纸的话就不会有很好的效果。因为图纸毕竟不能完全的把零件的所有特点表达的非常的清楚,学生也很难理解所编写的程序的加工结果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如果我们在提供给学生图纸的同时也提供一个已加工的工件的话,效果就比较好了。对于初学编程的学生,需要将零件的图纸和零件结合起来,让学生了解到程序运行的结果就是这个工件了,即省了很多时间对零件的特点进行讲述,又把被动的讲述变成让学生主动的思考。使学生学会能够根据工件的实际特点确定加工方式,能根据工件的最后几何形状主动思考编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问题进行解决。虽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只提供了一个完整的工件,但看似简单的一个过程却将学生从被动接受的角色转换成主动思考的角度了。这一转换不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而且使学生在学习中逐渐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而这一点才是最重要的。

四、师资队伍的建设,对数控教师进行再培养

教师是课程建设与组织教学实施的主体,其素质高低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而数控专业又是一门工程实践性的学科,且发展很快,对从事数控专业的教师而言,应既是知识的传播者,也是实践的示范者。目前,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的专业教师,大多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实践这一环节的训练,在动手能力的培养上还有待提高,同时,由于该专业的特点,在理论上还需加强专业学习,把教材钻深钻透。因此,作为数控专业的教师必须加强“双师型”能力的培养。作到台上能讲,台下能做,理论联系实际,才能真正地把这一门课上好。而要做到这些,任课老师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是十分重要的,但光有老师一方面的积极性是远远不够的,为了让老师尽快向双师型过渡,学校对教师的关心和培养,更为重要。学校应尽量为教师的理论提高创造必要条件,争取多让老师参加社会或高校的理论培训和学术交流,让教师能熟悉和了解数控技术的发展、动态和方向。及时掌握最新理论,在实践上,学校也应鼓励和支持教师积极参加实践操作,参加实习指导,为教师提高动手能力提供更多更方便的条件。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将直接影响到数控人才的培养。

职业教育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生产第一线为目的。数控编程技术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实用技术,能够让学生扎实的掌握这门技术,并能够使用这门技术为生产制造服务,成为一名合格的现代高技能人才。是我们每一位老师的忠实的愿望。困则思变,只有在不断的变化和尝试中我们才能真正的做到传道、授业、解惑。随着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和更多的新技术的出现,职业学校的老师必然面临着更多的考验,如何让学生掌握实用技术、技能,更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是我们永恒的探讨主题。

参考文献

数控技师论文篇12

一、对本专业课程改革的总体设想和对专业培养目标论证的设想

(一)指导思想

以提高新时代具有高素质的数控技术应用性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以探索数控技术应用专业高职教育模式为主题,以改革教育思想观念为先导,以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手段改革为核心,以培养数控机床的操作、编程、维护和技术管理等方面的中高级应用型人才为宗旨,以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有机结合、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为特点,以校企紧密结合所建立的共享、双赢的机制为人才培养途径。

(二)专业培养目标和能力要求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面向生产一线,从事数控加工、数控一般编程,数控设备安装、调试、维修和数控加工技术管理的中高维修应用专门人才。学生应具备下列基本能力:(1)数控机床的操作能力;(2)数控一般编程能力;(3)数控设备的安装、调试、维修能力。还应具备下列专业综合能力:(1)普通机床的使用能力;(2)数控加工工艺编制能力;(3)计算机操作及应有能力;(4)CAD/CAM等软件的使用能力;(5)数控专业外语的使用能力,同时应具备相应的职业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身心素质。

二、课程内容模块化改革的计划和安排

(一)理论教学方面

1.主线:在整个教改过程中,以培养数控行业工程第一线所需的工程技术应用性人才所具备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为主线,摆脱学科本位模式,把学生全面素质的养成,专业综合能力的培养,专业技能的训练贯穿三年的教学过程。

2.体系:是指方案中分别构建了相对独立又相互渗透相互交融的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体系。计划中理论与实践环节的教学比为5.8:4.2(包括实验课时数)。体现了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在培养应用性人才方面的两个支撑点。

3.循环:是指理论学习和工程实践环节的三次螺旋式产学结合循环。第一学年:理论教学——基本工种操作技能训练与数控机床认识实习;第二学年:理论教学——专业生产实习和课程设计;第三学年:理论教学——数控机床拆装、工程素质专业训练、毕业实习、毕业设计,三次循环体现了三个层次和三个飞跃,专业教育做到了三年不断线。安排上符合教学规律,教学内容上从基础到专业,技能培训从传统到先进。

4.模块:是指理论教学体系下的四个课程模块,即人文社科模块、专业基础知识模块、计算机应用模块、数控技术与数控机床专业知识模块。四个模块强调内在联系,横向分工合作,纵向衔接贯通,压缩了理论课时数,有利于掌握实用知识。人文社科模块有《哲学基础知识》(包含《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概论》)、《思想道德修养》、《市场营销》、《英语》;专业基础知识模块有《机械制图》、《公差与配合》、《电子电工》、《机械基础》(含液压)、〈机械制造工艺基础》、《低压电器》;计算机应用模块有《计算机应用基础》、单片微型计算机、CAXA或AUTOCAD、《MASTERCAM》;数控技术专业知识模块有《数控车床与编程》、《机械电气控制与PLC》、《传感器与精密检测技术》、《铣削编程》、《数控控制》。

(二)实践教学方面

第一学期钳工实践,时间为4周;第二学期车工实践,时间为4周;第三学期电路、电火花和数控仿真实践,时间分别2周、1周和2周;第四学期数控车床实践,时间为4周;第五学期为加工中心/铣和数控机床设备的安装调试(可用木体)、维修保养和修理实习考试,时间分别为2周和4周;第六学期毕业设计与CAD/CAM/CNC一体化技术应用,整个一学期。

三、设备模块化改革的计划

设备模块化改革的计划(教学工厂及专业操作室、专业工作室等的建设方案):(1)CAXA电子图版×节点;(2)数控纺真×节点;(3)数控车床×台(法拉克);(4)数控车床×台(西门子);(5)数控铣床×台;(6)MASTERCAM×节点;(7)加工中心/铣×台。

四、专业师资模块化改革的计划

师资队伍的教育,学术水平、直接关系到所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必须要具备很强的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和技术开发能力。必须建立一支精干的具有较强的应用能力、技术开发能力和科学技术、学术水平的、稳定的双师型师资队伍。针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以下建议:(1)对参与教改的老师进行培训。基础课教师应了解专业,掌握基础理论在专业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技术基础课理论和专业课教师应熟悉专业、熟悉生产、掌握专业发展前沿的信息,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科技开发能力。应该鼓励教师攻读定向和在职研究生。(2)确定专业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着力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3)加强“双师型”队伍的建设。要求教师既能上理论课又能上实验(训)课。对老师来源一方面可以选派出教师参加工程实践,推运专业教师在工程中从事生产、管理和技术工作,切实提高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另一方可以聘请有实践经验的工程师促进双师队伍形成。

五、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

(一)教学过程

讲解——示范——模拟——练习——总结;教学活动组织可以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间可开展相互交流讨论。

转贴于

(二)编写教学指南

每学期开学发给学生,上面写明本课程的地位、目的、学习要求、学习内容、参考书目、考试方法、教学手段等。让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前就对本门课程有一个总体了解,便于明确学习目标,进行自我学习与评价。

(三)改革考试方法、考试内容和评分方法

根据课程的不同,可以把过去传统的闭卷考试改为闭开卷结合。同时对部分课程实行教考分离,整个教学过程的各个组成部分在成绩的评估方面都要占一定的比例。质量评价是教学工作的指挥棒,要改变以课程终极考试成绩作为学科成绩的传统做法,适当增加平时成绩的比重,强化过程考核。部分由理论教学和训练项目共同组成的核心课程,学生的课程最终成绩可由各技能训练项目的考核成绩和理论考试成绩按权重综合评定。如数控控制,平时成绩占20%,平时测试占10%,课堂提问占10%,实验考核占10%,期未考试占50%。

(四)在教学过程中,提倡和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运用老师导学(启发、诱导和讨论)、学生自学、共同讨论、共同分析、学生归纳、老师总结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尽可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课堂教学中,让教师尽可能地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

(五)及时总结教学经验

任课老师结束一轮任教后,写出教学心得小结,上交教研室并记入本人工作量。

(六)以就业为导向

即根据本专业毕业生将要从事的职业岗位(群)的应知、应会和能力要求设置课程内容。为了增强毕业生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应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超前性。

(七)贯彻“教学做合一”的原则

即学生将来要做什么就学什么,学生要学什么老师就教什么。在专业教学中,简化原理阐述,删除无实用价值的陈旧内容和繁冗计算,充实本专业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突出与操作技能相关的必备专业知识教学,强化专业技能的培训。

(八)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核心课程由相关理论知识与技能训练项目组成,彻底改变理论、实践教学分离的传统教学方法,课程结构和内容既能保证理论实践一体化等先进教学方法的实施,又可为全面客观地评价教学质量提供操作平台。

六、对学生评价方式进行改革的方案和设想

(一)数控设备操作员

数控设备操作员需要具有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技能等级证书)、较强的质量意识、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队合作精神、一定的生产经验。

(二)数控工艺员、编程员

数控工艺员、编程员需要具有相关技能等级证书、熟悉数控加工工艺、掌握手工编程与自动编程技术、具有一定的工程实践经验、掌握班组生产管理一般知识。

(三)数控设备维修员

数控设备维修员需要具有相关技能等级证书、熟悉数控设备及其系统的结构、功能、主要参数的设定等知识、具备相关设备安装调试与检测的初步能力、掌握数控设备常见故障的诊断与维修技术。

总之,以技能证书与毕业证结合,实行双证或多证书教育。课程教学与职业技能培训相结合,对学生数控机床操作的职业技能培训。在完成课程教学的基础上,使学生获得国家劳动部门颁发的技能等级证书。

七、预计完成的时间和成果的可预见性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