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工作方案合集12篇

时间:2022-09-29 15:15:50

信息工作方案

信息工作方案篇1

一、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和内容

全球信息化的世纪风暴,正在影响和加速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信息化水平已成为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信息化分为五个层次,即产品信息化、企业信息化、产业信息化、国民经济信息化、社会生活信息化。

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只有企业信息化搞好了,才能有国民经济信息化和社会生活信息化。

l、企业信息化的定义

企业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基础,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地说,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信息资源的深化开发和广泛利用,不断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市场竞争力的过程。

2.企业信息化的目的

(1)提高效率。企业信息化可大大减少人力,加快信息处理的速度,提高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提高效益。企业信息化可以通过辅助管理和辅助决策,准确及时地把握市场信息,从而获得更多的商机。

(3)、提高企业竞争能力。企业信息化可以大大缩短产品的设计周期,提高产品的成品率,提高企业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提高企业决策的正确性和预见性,从而大大提高企业的竞争实力。

3.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1)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是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知识经济时代要求以知识和信息为增值的主体和对象。要求知识和信息成为企业具有竞争力的核心要素,要求企业的所有员工都要高度重视知识和信息的作用,这就迫使企业去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而企业信息化又恰恰提供了一个知识和信息被获取、被增值的平台。

(2)、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企业适应市场的客观需求。

市场是企业的生命线。迅速地根据市场需求信息做出反应,及时地推出适销对路的产品是企业成功的关键所在。而现在的市场早已由过去计划经济时代的卖方市场转变为当前市场经济时代的买方市场。企业信息化能使企业及时、准确地掌握瞬息万变的市场信息,合理安排生产,以适应市场的需求,进而有效地驾驭市场。

(3)、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是提高企业自身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当前,企业竞争力的高低完全取决于企业对信息的获取和处理能力。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依靠正确的决策;而决策的基础就是信息。企业要准确、快速的获取和处理信息,企业信息化是必然的选择。

4、企业信息化的基本内容

(1)企业生产过程自动化。即通过应用现代电子信技术,提高企业生产过程自动化,加速企业产品更新换代,提高产品质量。

(2)、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知识,建设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即企业内联网:intranet),实现无纸化办公,加快企业内部信息的交流,改进企业业务流程和管理模式,提高运行效率,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

(3)、企业决策支持系统。利用现代通信技术,加入因特网,进行企业的信息,并建设企业外部网(即见extranet)。通过采集和利用国家宏观信息、企业材料供应商及合作伙伴的生产流通信息、市场信息等经营信息,提高企业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提高企业的正确决策能力。

5、企业信息化的发展进程

(1)、单项微机阶段。在我国信息化初期,主要是企业利用计算机进行单项信息管理,关系型数据库刚刚建立,每台计算机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所谓的管理还处于数字统计和科学计算的范畴。

(2)计算机网络化阶段。通过进行局域网的建设,使企业的计算机摆脱了单机的模式,使企业的信息在网络环境上脱离了信息孤岛的局面,使部门内信息得到了较充分的处理。

(3)内部工作流的电子化阶段。将各局域网连接,形成企业内部(intranet),具体体现在诸如办公自动系统,财务系统的应用上。这些应用是目前国内企业信息化应用的主体,培养了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气氛,为企业在原来几乎无信息化应用的前提下产生了许多效益。

(4)企业级资源规划系统(erp)阶段。企业资源计划(w)是以intranet为环境,面向业务管理的信息系统,它识别并计划企业全部资源的需求,全方位地实行采购、制造、发货和客户订单。更通俗地讲,erp是为制造商、分销商、服务公司在采购、制造、发货和客户订单等业务所有资源需求进行有效计划和控制的有效方法。

(5)基于电子商务的企业资源规划系统(e-erp)阶段。这是对世纪企业信息化的模式。在企业资源计划erp基础上,充分利用互联网络技术,实现供需链管理(scm)、客户关系管理(crm)、商业智能(bi)、电子商务(b一c)、办公业务自动化(oa)等技术的全面集成,资源共享、数据共享的适应网络经济的充分柔性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在e-*rp系统支持下,将给世界带入这样一种境界:消费者或客户在展示室或通过互联网络在电子商场了解产品性能、价格,通过电子商务给生产厂商下达订单,生产商通过erp系统下达物料采购和生产制造指令,通过电子商务完成物料采购、支付。经过生产制造,最后将商品按时送交用户,在网上完成交易结算。它使供应商、生产商、分销商、客户,通过供需链紧密集成,物料不间断的流动,没有库存。最大限度减少经营成本,快速响应客户需求,提高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

6、企业信息化的支持和建设

企业信息化是一项长期的、综合的系统工程,广义地讲,它的任务包括“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两个方面。

(1)、“硬件”方面:①网络的综合布线、因特网(internet)的连通、企业内部网(intranet)的构建;②财务、办公、科研、生产、营销等各种应用软件系统的集成或开发;③企业内外部信息资源的挖掘与综合利用;④信息管理的组建以及信息技术、信息经济与信息管理人才的培养。

(2)、“软件”方面:①相关的标准规范问题以及安全保密问题的研究与解决;②信息系统的使用与操作以及数据的录入与更新的制度化;③全体员工信息化意识的教育与信息化技能的培训;④与信息化相适应的管理机制、经营模式和业务流程的调整和变革。

二、分公司信息化的总体思路和实施方案

分公司作为集团公司的成员企业,在“十一五”乃至更长的一段时间里,要全面实现信息化管理,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依托于集团的数字神经系统,全方位改造企业。以降低成本和费用,增加产量与销量,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1、分公司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思路

以分公司财务管理系统为突破;建设分公司核心业务流程的信息化系统,而后延伸到产、供、销、存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实现企业内部的资源规划体系(erp);接着实施客户管理系统(crm);再实现供应链管理(scm),最终走进电子商务。

2.分公司企业内部同(intranet)建设的框架结构

在分公司内部建成以游览器/服务结构为基础的intranet。通过ddn、isdn等万式连入internet。与总公司中央局域网(包括事业部、专业公司),四十八个成员企业子局域网,若干个集团销售网点和海外企业远程信息通道。

3、构筑intranet遵循的原则

按照集团发展战略目标,超前于集团发展步伐的原则;全集团统一的、综合的体系结构的原则;信息资源综合管理的原外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

4、具体实施方案

按分步实施的原则;采用通过对子局域网或子信息系统中的可选择模块分别投资,成功后再扩展、推广的方式;建设成于局域网,最后与集团中央局域网覆盖、整合,完成集团的网络信息体系建设。

首先,以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为核心,在集团选择管理较规范、业务活动范围广、各产业体系较健全的企业做试点。

第二,在上述试点成功后,通过论证。拓展到企业管理的其他领域,实现对企业的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的一体化、集成化管理,再在其他各企业全面推广,建设八个企业子局域网。

第三,建设、完善集团中央局域网;用ddn专线连接,与各企业干局域网整合,完成intranet建设,同时实现集团办公自动化(oa)。

最后,通过防火墙与国际互联连接。初步完成集团的信息网络化建设。集团各个层次的人员可以通过不同的密级和读写修改权限,调用准确可靠的集团内部信息才。游览因特网上的任何信息。实现资源共享。通过不断的对网络的改造和先进管理系统的应用、扩展,逐步实现电子商务。

三、信息中心的工作职责和分公司信息化重点工作

企业信息化建设不仅仅是软件的开发和计算机网络的建立,更重要的是在信息化的过程中,要配合信息化对企业的信息资源进行规划、重整,建立相关的管理制度等基础工作。

l、信息中心的工作职责

⑴、编制分公司信息工作规划,作好信息工作计划;管理、协调和推动企业信息化工作,并安排资金使用计划。

⑵、负责各类应用软件的应用和管理。

⑶、组织参与制定分公司信息化有关制度、标准,分析分公司现有的管理模式、经营模式、组织机构和业务流程是否适应企业信息化的要求,并提出调整、变革、优化和重组的建议。

⑷、负责管理、监督分公司的信息交流和共享。

⑸、负责跟踪采集与企业生产经营有关的宏观经济信息、微观经济信息和发展动态,并进行适当的处理分析,为分公司的决策层提供决策依据。

⑹、组织参与分公司基本信息设备的选型、建设、维护和信息服务工作,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3、网络硬件设备工程建设

尽管整个工程是分步实施的;但每一步的建设中必须将下一步的发展预留出来,使整个硬件设备兼容。既充分保护已完成投资,又要与未来的技术设备兼容或共存,以保持网络的可持续发展。工程建设采用整体招标的方式,以保证质量和网络运行的后期服务到位。

4、管理软件的配备

由于我们是以财务管理软件为突破进行管理信息系统运作的,因而在后续软件的开发上要以此为基础,积极配合软件开发商,将信息系统范围从财务管理扩展到采购、销售、库存和人事管理。再扩展到生产管理,最后扩展到决策管理系统,完成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建设。在这一过程中要始终有我们的专业管理、技术人员参加,使开发的软件适合集团经营管理和决策的需要。

5.强化微机培训,提高信息管理与服务能力

建企业网,实现办公自动化,人员培训是关键,只有全体员工都利用网络计算机资源,才能发挥集团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目的。

⑴、对集团领导的培训。培训时采取灵活的方式,利用周六周日休息时间分批培训,不受时间限制,随到随学,直到学会为止。

⑵、集团总公司员工培训。会同机关党委、人力资源部安排计划,集中时间脱产培训,考试合格后发证,计入员工档案。

⑶、对企业局微机应用人员培训。按信息系统,由各个部室负责组织本系统的人员培训,信息中心配合。

6、建立、健全各种网络、信息规章制度

企业要发展信息工作,必须建立各种规章制度、管理办法,制定信息管理工作标准、技术标准,建立各种类型的工作程序。这些都是信息管理的基础工作,我们将陆续完善。目前制定《分公司计算机管理办法》《分公司信息管理办法》《分公司信息保密制度》、《分公司信息对外制度》《分公司信息成果审批和信息员奖惩制度》,全体人员要贯彻执行。

7.加强外部信息的收集、传递.为决策提供依据

(1)、信息来源。一种是在双向互利的基础上与各信息网络建立联系,交换信息;另一种是从互联网等媒体编辑整理信息。信息内容定位在行业动态、新产品、新技术、市场行情以及有关国家的经济政策、优秀的管理理念等。

信息工作方案篇2

建立封堵制售假证件、公文、票据等不良信息,以及收药、招聘、搬家、开锁等违法张贴、散发、喷涂小招贴,小广告电话号码的举报系统,完善打击不良信息、乱张贴、乱涂画小广告的工作机制,彻底封堵发送不良信息以及张贴、涂写、派发联系电话或利用手机小灵通发送各类小广告的通讯方式和渠道,最大限度地实现根治城市“牛皮癣”的远大目标。

二、工作部门及具体工作内容

成立整治不良信息、非法广告专项行动领导小组。组长由××同志担任,成员由法制科、办公室、督查科及各管理中队有关人员组成,举报电话设在法制科,负责接听群众举报电话、填写《举报信息登记表》、立卷和归档工作;督查科负责组织协调检查及信息报送工作;办公室负责清理广告工具、材料等物资保障工作;各管理中队负责各自管理区域内主动巡视发现案件及市举报中心转办案件的核实工作、对确定为非法广告的要进行拍照、录音取证,并给予立案依据有关法规作出处罚决定,贯彻统一罚款标准的原则,对涂写、刻画、张贴小招贴、利用通讯手段散发宣传品、小广告等违法行为首次违法罚款500元,再次违法罚款1000元,同时填写《申请停机号码表》。对市局举报中心转办案件要在三个工作日内完成核实及信息反馈工作。

三、实施步骤

1、宣传发动培训阶段(5月20日至5月31日)。下发市政府《通告》,要求下发范围至各社区,同时利用电视台展开宣传攻势,营造舆论氛围,对整治领导小组工作人员进行法律法规和业务培训。

2、集中整治阶段(6月1日至7月10日)。在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领导下开展集中整治行动,力争在奥运前取得明显效果。

3、长效管理阶段(7月11日后)。建立日常巡查和管理制度,发现一处、处理一处,坚决避免反弹现象出现。

信息工作方案篇3

以党的十精神为指导,围绕“创新教育、精致学校、高效课堂、幸福师生”工作主题,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进更高水平教育现代化建设为目标,以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应用和整合为核心,以提高教师和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推进“三通二平台”工作,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实现全县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二、主要目标

1.加大投入,完善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2015年前,实现农村教学点光纤“校校通”。

2.加强学校信息中心管理,开展学校信息中心星级创建活动。

3.中心小学以上学校全部建成数字化校园。

4.加强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50%的教师接受教育技术中级培训。

5.完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新建优质教学资源500G,实现资源共建共享。

6.开展网络教学教研,实施同步课堂,同步教研,促进教育均衡。

7.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研究,促进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多媒体课堂使用率达60%以上,为构建高效课堂提供技术支撑。

8.加强校园网安全管理,确保系统信息安全。

三、工作任务

1.提高数字化办公水平。加强县教育信息网和学校门户网站、学科专题网站建设,做到网站设计科学合理,内容及时更新。进一步扩大办公平台的使用范围,实现公文管理、资料交换网络化,节约办公成本。推行电子备课,从2013年春学期起,全县中小学逐步使用电子备课平台,从纸质备课向电子备课转变,提高工作效率。

2.加快数字化资源建设。要充分利用省市级资源平台,加强资源共建共享工作,不断扩大优质资源的覆盖面,提高现有教育资源应用效益。进一步整合资源制作力量,通过开展优秀课件、优秀电子教案、优秀课堂教学实录评比等活动,开发一批新的优质教学资源。充分发挥县内名师示范作用、引领作用,搭建教育名师大课堂视频平台,宣传、推广名师的先进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提高全县教师教学水平。要依托名校,建设网络学校和网络课堂,推进网络教研,让优质教学资源在全县全面快速共享。充分应用现有的网络视频会议系统开展同步课堂教学活动,县城学校、中心小学每学期要与村级学校至少进行两次以上交流。做好省级优质资源的征订、推广和使用,要按小学每生12元/年、初(高)中每生16元/年的省定标准,订齐订足资源,实现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全覆盖,达到“优质教学资源班班通”。

3.提升师生信息素养。进一步加强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在初级培训的基础上,逐步开展中级培训,特别要加强学校领导、教学研究人员、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培训,使他们能熟练利用信息技术探究实践新的教学方式;要开足信息技术课程,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素养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要促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课外学习的深度融合,建立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学习能力、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的教学模式,鼓励教师开展网上教学活动,充分利用实名网络学习空间发展教师、学生,力争在3年时间内,实现“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推动教与学、教与教、学与学的全面互动。

4.提高平台管理水平。要进一步建设并运行好两个平台。一是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要做好省级平台优质教育资源的推介宣传,为课堂教学直接服务,实现资源共享;要加大资源建设力度,不断丰富资源库内容,每年每位教师要上传课件、教案不少于100件,不断提高我县优质教育资源在省优质资源库中的占有比例。二是建设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包括学前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学生成长管理信息系统、教师管理信息系统、教育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教育装备管理信息系统(中小学图书管理平台、计算机房使用管理平台、实验操作管理平台)等,要强化教育基础数据的采集、处理和管理,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要做好动态管理和监控,促进系统应用、管理和监控,确保图书流通率、计算机房使用率和实验操作率,发挥教育装备在教学中的作用,要加强系统的网络安全管理,为教育决策和教育管理提供数据支持和技术支撑。

四、保障措施

信息工作方案篇4

一、培训目标

通过培训,使全区广大公务员加深对推进信息化和电子政务工作重大战略意义的认识,掌握信息化和电子政务的基础知识和计算机网上办公实务,了解信息安全在电子政务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全面提高信息化和电子政务工作水平和实际应用能力。

二、培训对象

全区处级及以下公务员。

三、培训内容

培训内容包括理论知识和实务操作两部分。理论知识包括电子政务理论、信息安全知识和信息化规范性文件等内容;实务操作包括Office操作技能和区办公自动化系统的使用操作。

处级干部重点掌握查询、审批等办公自动化系统功能;科级领导干部重点掌握办文流程和Office基本操作;科级及以下公务员全面掌握办公自动化系统的使用,熟练掌握Office操作技能。

四、培训形式

(一)集中培训

1、由区信息委、区人事局统一组织各单位信息化与电子政务骨干人员办公自动化系统应用技能培训(含市人事局、市公安局组织的网络安全培训)。

2、由各单位根据实际,开展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应用培训,重点解决学习培训中遇到的难点、疑点问题,加深对相关知识技能的了解和掌握。

3、由各主管单位根据工作实际,开展业务信息系统专业应用培训,熟悉掌握业务信息系统应用,提高业务信息系统应用效率。

4、由区人事局、区信息委组织各单位人事干部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培训,熟悉掌握组织人事干部业务系统,提高应用能力。

(二)个人自学

登录区办公业务网(,通过“区公务员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培训”系统提供的学习资料及课件,学习理论知识,练习实务操作,把握信息化与电子政务有关知识要点,熟练掌握区办公自动化系统功能。

(三)网上自测

通过“区公务员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培训”系统,进行网上模拟测试,熟悉测试内容,为达标测试做好准备。

(四)技能竞赛

组织区信息化与电子政务技能竞赛,以赛促训,以竞赛检验培训的实际效果。

五、培训考核

培训结束后,将采取上机操作的形式,对公务员参加培训情况进行达标测试(1954年1月1日以前出生的学员可不参加测试)。测试分理论知识测试和实务操作测试,两项测试均通过者视为培训合格。公务员培训考核结果将作为公务员个人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无故不参加培训或培训不合格者,当年度考核不得评为称职(含)以上等次。各单位公务员培训情况纳入本单位年度目标考核。

六、培训步骤

培训历经9个月,分前期准备、宣传动员、学习培训、达标测试、技能竞赛和总结评比六个阶段(具体安排见附表)。

第一阶段:前期准备(2008年3—5月中下旬),确定全区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培训具体内容,开发公务员电子政务培训系统,编制达标测试和竞赛题库,完成全区新版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安装,调试工作。

第二阶段:宣传动员(6月中上旬),召开全区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培训动员会,对公务员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培训进行部署安排。

第三阶段:学习培训(6月中下旬—8月),组织各单位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应用的骨干人员进行区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应用培训,同时参加市人事局、市公安局组织的网络安全培训。各单位就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培训活动进行再动员,结合单位实际制定活动方案,开展专题辅导,组织学员进行网上自学、自测等。

第四阶段:达标测试(9月),组织全区公务员进行网上达标测试。

第五阶段:技能竞赛(10月),组织全区公务员信息化与电子政务技能竞赛。

第六阶段:总结评比(11月),对培训工作进行总结,评选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

七、有关要求

信息工作方案篇5

为实现“十二五”末“五年翻两番,总量超百亿”的发展目标(即到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00亿元以上,是2010的4倍),2011年,突出抓好产业转型升级、产业集聚发展、企业发展壮大和两化融合等奋斗目标为:1、促进工业提速增效,实现工业增加值增长22%。2、狠抓重点企业培育。新增规模以上企业(年销售收入2000万元以上)45个,新增亿元以上企业6个,新增10亿元以上企业1个。3、加强企业技改升级。规模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0%以上,实施省市重点工业投资项目15个,开发通过鉴定的市级以上新产品15个以上,其中省级以上7个。4、加快培育新兴产业。新增新兴产业企业10家以上,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8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20%,实现销售收入30亿元,增长50%。5、增强园区承载功能。县经济开发区新建2个特色园区,重点建设10个重点乡镇工业集中区,即在培育和壮大原有6个重点乡镇工业集中区的同时,另外增加4个乡镇工业集中区作为培育重点,加大乡镇工业集中区标准化厂房建设力度,培育销售超5亿元以上园区2个,超10亿元园区1个。6、大力实施两化融合。申报两化融合试点企业省级3家、市级2家,实施重点两化整合项目3个。

二、2013年经济和信息化重点工作

(一)、加速产业集聚提升

1、加速产业集聚。围绕“工业强县、产业兴县”发展战略,按照传统产业高新化、新兴产业规模化、集群产业基地化的要求,加快构建“4+4”产业体系,一是确保酿酒食品、纺织服装、机械加工、电子电器四大优势产业壮大规模、提升层次,四大优势产业全年实现销售收入139.6亿元,其中,酿酒食品产业92.6亿元,纺织服装产业13亿元,机械加工产业17.8亿元,电子电器产业16亿元,分别增长50%、50%、60%和80%。二是加大新兴产业培植力度。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信息产业等四大新兴产业快速集聚、倍增发展,其它新兴产业破题开篇,形成特色。通过强化生产要素保障,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动新兴产业规模化扩张、集聚式发展、爆发性增长,全年确保新开工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10个以上,新能源、新材料、信息产业等年内销售收入增长50%以上。

2、建强特色产业基地(园)。坚持以特色园区建设引领产业集群集聚发展,遵循“工业向园区集中、产业向园区集聚、企业向园区集结”的原则,进一步加快特色产业基地(园)建设。坚持“错位发展、差别竞争”,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凸显产业特色,增强园区产业的聚集度和关联度。重点支持双沟酿酒产业园、青阳机械零部件产业园、开发区有机食品产业园及纺织产业园发展,培育开发区新能源产业园和新材料产业园等特色产业基地,力争新增省级特色产业基地1个。通过规划指导、政策引导和环境营造,促进同类型行业企业向园区集中,形成核心竞争优势。同时,加快发展现代物流、科技服务等生产业,为做大做强特色产业提供服务支撑。

3、淘汰落后产能。全面排查今后三年落后产能状况,做好分批淘汰落后产能的各项基础工作。抓紧研究制定落后产能淘汰的具体时间表和推进措施。加强宣传引导,动员企业及早行动,加快设备技术改造和产品结构调整步伐,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二)、加大重点企业培育力度

1、培育重点企业。加大对全县50强企业,特别是纳税前50名和销售5000万元以上骨干企业的扶持力度,实施倾斜扶持政策,推进靠大、靠外、靠强,促进优势资源向骨干企业集聚,推动企业不断做大做强。综合运用政策支持、行政推动等多种举措,促进企业做大做强,培育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产业带动能力强的行业龙头企业和大企业大集团。全力抓好一批重点项目申报省以上专项资金,县级工业发展专项基金向省市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倾斜。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加快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鼓励企业实施品牌战略,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影响力较强的国内外知名企业。

2、加大政策扶持。用好用足“省委省政府支持发展实现更大突破”的专项扶持政策。加强与省与市对口部门协调联系,争取其对企业发展的支持帮助,及时兑现县里已出台的各项激励政策,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开展优惠政策宣传活动,力争使符合条件的企业都能享受到各级优惠政策,帮助企业降低投资和经营成本。

3、建立帮扶制度。通过建立领导联系点、政银合作和银企对接、重点企业分工负责、联合协调会办等工作机制,为切实帮助企业解决项目建设和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资金融通、能源供应、市场开拓等具体问题,推动生产要素向重点企业倾斜。

4、做强本土企业。对于本土企业发展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采取更加优惠的政策措施给予帮助支持,协调解决本土企业在生产经营、资金融通、项目建设、技术改造以及“退二进三”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推进本土企业做大做强。

(三)、加大经济运行监测调度力度

1、做好监测分析和预测预警。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重点产品的跟踪分析,及时发现并协调解决一些苗头性、倾向性及全局性的问题,把握运行态势,增强工作的前瞻性和预见性,对各主要工业行业和重点企业实施动态监控,着力做好12户重点企业预测预警和分析工作。加强与各县区对比分析,建立与兄弟县区信息交流制度。

2、加强工业经济的组织协调。协调解决重点物资运输问题,确保电煤运输供应,保证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努力化解工业经济运行中的不健康和不稳定因素。加强对重点物流企业运营情况的跟踪,重点是相关政策的落实情况,推动物流企业的快速发展。加强对物流企业和物流基地的调研,申报省物流企业和物流基地,争取政策扶持。利用省经信委搭建的产品万里行平台和跨国零售集团采购会契机,组织我县名特优新生产企业参加,进一步扩大企业的知名度,提高市场竞争力。

3、加大新增长点的培育和扶持力度。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的转变,指导相关企业制定客观、适度的增量项目(产品)年度产出目标,建立健全达产达效工作责任制,确保年度增量计划的全面完成。建立对工业经济新增长点项目(产品)的定期监测和跟踪制度,及时了解把握序时进度,分析运行情况。

4、加快技术创新。推动企业加大技术中心投入,确保省级、市级技术中心企业开发经费投入分别达到销售收入的5%和3%以上。抓好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建设,确保新建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2个以上。推进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整合政府、行业协会、科研院所和骨干企业的资源,共同推动食品加工技术、机械加工技术、纺织服装加工等重点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充分发挥产学研联合助推器的作用,全方位推进工业企业、大专院校、研究机构的联合,建立以工业企业为主体、科研院所为后盾、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学研合作机制。

(四)、提升企业技术进步水平

1、实施重点技术改造项目。重点抓好15个省市重点工业项目建设的跟踪管理,实施挂钩联系制度,及时协调解决企业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确保重点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早达效。建立项目储备库,加大争取政策扶持力度。

2、搭建银企合作融资平台。积极帮助重点企业扩大授信额度,推动商业银行采用多种方式予以信贷支持,确保商业银行用于工业信贷比重稳步提高。及时了解企业资金需求,梳理项目,向银行推荐质量好的金融部门认可的项目,开展项目对接,保证全县重点项目的资金需求和银企合作洽谈的成功率。同时,加强对签约项目资金落实和实施情况的跟踪考核,确保签约项目的资金到位率。

3、实施品牌战略。加快名牌产品、“三名”商标申报步伐,严厉打击假冒行为,加强品牌保护。落实政策扶持,对已认定的名牌产品和“三名”商标产品,协调有关部门在融资贷款、信贷担保、电力供应、交通运输、技术改造、技术创新等方面给予优先安排。对新获得中国名牌产品、驰名商标、中国出口名牌产品、部级免检产品、省名牌产品、省出口名牌产品、省著名商标的企业,加大财政资金奖励额度。总结推广质量管理先进经验,定期组织开展工业企业质量管理经验交流活动。引导企业贯彻ISO9000、14000质量管理标准,加强质量管理知识培训,开展多种形式的质量管理促进活动。

(五)、促进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

1、加大政策支持。认真做好项目资金争取,做到“储备一批、筛选一批、服务一批”。一是做好项目的调查储备,抓紧建立2011年县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项目库。二是坚持优中选优。选取推动传统产业升级作用明显、填补我县新兴产业空白、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创新水平较高的重点项目,作为国家、省扶持资金的优先申报对象。三是帮助企业掌握政策包装项目。指导企业学习掌握政策,做好项目包装,完备各项手续和材料,争取2011年省级资金不少于上年度。

2、加快创新转型。推进中小企业自主创新,加大对专利新产品的扶持,推进其产业化进程和技术创新步伐。推进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依托酿酒食品、机械加工、纺织服装等优势产业,培育示范平台。扎实做好中小企业科技型、创新型、高成长型培育和发展,帮助我县更多企业进入省中小企业扶持发展的大盘子,有更多的中小企业获得转型升级专项资金支持。

3、推进信息化进程。继续落实“中小企业百千万电子商务应用促进计划”,组织引导中小企业加入应用电子商务行列,加强县中小企业网站建设和信息维护管理工作,强化服务基层,不断推进政务信息公开,努力搭建共享平台,有效整合信息资源,提高对中小企业网络服务水平。

4、强化运行监测。抓好中小企业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做好全县中小企业、乡镇企业、民营经济报表统计、重点监测企业月报及运行分析。坚持每季度开展一次调研活动,关注中小企业最新发展趋势,及时反映企业的困难和矛盾,提出针对性强、操作性高的对策建议。

5、促进集聚发展。加快乡镇工业集中区建设,选择10个乡镇工业集中区作为扶持重点,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提高集聚发展水平。引导乡镇工业集中区找准定位,努力形成“一地一品”、“一区一业”特色。探索成立乡镇工业集中区开发有限公司,全面推行市场化运作模式。大力推进重点乡镇工业集中区标准化厂房建设力度,不断提升工业集中区的承载集聚功能,积极申报省级小企业创业基地称号。做好产业集群的扶持引导,放大其龙头效应、支撑效应和辐射效应,实现中小企业集中、集聚、集群发展。

6、培育示范机构。加强对中小企业服务机构的指导,引导其创新工作思路,科学定位职能,合理收取费用,为全县中小企业提供高效优质服务。加强创业辅导,多层次、大范围开展创业投资洽谈、创业辅导培训活动。加强与社会化创业辅导机构的合作,逐步培养和扩大创业培训师资力量。组织有能力、够水平、业绩好的社会化服务机构申报省级重点示范机构称号,利用政策资金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引导全县社会化服务机构更好地为广大中小企业服务。

(六)、加快“两化融合”进程

1、大力实施“865”工程。通过信息技术改造提升和培育食品饮料、纺织服装、机械电子、木材加工、玻璃建材、治金新材料、包装新材料、新能源产业等8个重点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注重企业服务平台、电子交易平台、产业联盟在线、节能减排监控、安全生产监测、人才培养交流6大领域信息化应用,主要抓好设计数字化、装备智能化、生产自动化、管理网络化、商务电子化等5大关键环节,加快利用信息化提升全市工业整体发展水平。

2、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建立由县分管领导牵头、经信部门为主体、相关部门参与的“两化融合”推进机构,统筹推进全市“两化融合”重点工作,认真做好产业推进、结构调整、科技进步、人才培养、载体建设、资金保障等各项工作。进一步充实完善工业经济和信息化月报涉及信息化内容,按月统计示范试点企业、重点项目进展情况。

3、强化学习培训。争取省经信委和省软件行业协会支持,开展企业管理人员“两化融合”和软件知识培训。组织企业赴先进地区、市内优秀企业进行参观学习和观摩活动,

4、推进社会信息化。继续开展政府网络信息系统安全检查工作,确保政府和部门门户网站安全高效运转。建立网络与信息安全监控平台,积极应对网络安全事件,确保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处理。定期召开信息化联席会议,推进重点信息化工程建设,推进全社会信息进程。

(七)、落实节能降耗和能源保障措施

1、严控高耗能行业过快增长。建立完善产业转型升级倒逼机制,完善能源消耗预测预警机制,加大对能源消费和高耗能产业增长过快地区的用能调控力度,压缩高耗能、高排放企业用电。以能效达标为重点,开展重点耗能企业节能行动,落实技术和管理措施,充分挖掘节能潜力。加强能效电厂示范项目建设管理,强化考核验收,确保项目达产达效。积极推广节能技术和产品,淘汰落后高耗能设备,淘汰和改造高耗能、高污染设备。

信息工作方案篇6

一、工作目标

通过在全县开展整顿和规范工作,有效遏制未依法取得测绘资质或超越资质等级许可范围擅自采集、加工、提供、使用地理信息数据的行为,依法查处各种地理信息泄密、窃密案件和非法提供互联网地图和地理信息服务,基本杜绝地理信息市场中各种涉外、涉军非法测绘活动,进一步提高地理信息市场监管能力和水平,使地理信息市场秩序明显好转,推动地理信息产业健康发展。

二、工作重点

(一)组织市场检查。对从事地理信息数据采集、加工、处理、提供和保管以及从事导航电子地图制作、互联网地图和地理信息服务等活动的单位集中开展专项执法检查,查找问题和漏洞,督促整改,完善制度,从源头上消除各种隐患。

(二)查处违法案件。查处未依法取得测绘资质或超越资质等级许可范围非法从事地理信息生产、加工、处理和使用的行为;查处各种地理信息在提供、使用、生产、出版和传输过程中的、窃密案件和非法提供互联网地图出版行为;查处涉外、涉军非法测绘活动。

(三)开展警示教育。深入开展测绘、国家安全、保密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警示教育活动,选择部分典型违法案例予以通报并曝光,深刻剖析成因和危害,通过“以案说法”的形式,充分发挥查办案件的警示教育功能,不断把整顿和规范地理信息市场秩序工作引向深入。

(四)建立长效机制。针对整顿和规范地理信息市场秩序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健全部门间信息通报和联席会议制度,互通信息、明确责任、协同配合,形成统一监管、条块结合、上下联动的监管机制。

三、时间安排

(一)动员部署阶段(2009年8月)。

1、全面动员部署。根据*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国土资源局等部门关于整顿和规范地理信息市场秩序工作方案的通知》精神,对专项整治工作作出周密部署和安排。

2、制订具体工作方案。各相关部门按照要求联合制订具体工作方案,明确职责分工,落实工作责任。

3、印发整顿和规范地理信息市场秩序工作法律法规文件。

(二)组织实施阶段(2009年8月至2009年10月)。

1、组织自查。2009年8月,组织地理信息产业各从业单位开展自查和整改工作,摸清地理信息市场基本情况。

2、组织抽查。2009年9月,县整顿和规范地理信息市场秩序工作领导小组根据自查情况组织抽查工作,对抽查中发现的问题,按照职责分工依法处理。

3、开展督查。2009年10月,县整顿和规范地理信息市场秩序工作领导小组根据自查、抽查情况,组成工作组进行督查。对督查中发现的突出问题或重大隐患,依法严肃处理。

(三)落实整改阶段(2009年11月至2010年1月)。

1、督促落实整改。针对存在的问题和隐患,明确整改重点,制订整改措施,落实整改责任。督促各企事业单位总结经验教训,完善管理制度,规范市场行为。

2、通报典型案例。根据案件查处情况,集中处理、通报一批地理信息市场违法案件,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开展宣传,扩大社会影响力,发挥警示和教育作用。

3、扩大典型经验。总结、交流工作经验,树立先进典型,加强宣传推广,进一步推动整顿和规范工作。

(四)总结验收阶段(2010年2月至2010年3月)。

1、总结工作。县整顿和规范地理信息市场秩序领导小组组织有关单位对本次整顿和规范工作进行检查、验收,分析、总结并形成阶段性成果书面总结,书面材料报市整顿和规范地理信息市场秩序工作领导小组。

2、表彰奖励。总结整顿和规范工作取得的经验,对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人员予以表彰。

3、建立长效机制。针对发现的问题和隐患,研究提出进一步深化地理信息市场监管工作的意见,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完善地理信息市场监管措施,建立部门间联合工作机制,提高地理信息市场监管能力。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成立整顿和规范地理信息市场秩序工作领导小组(见附件),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国土资源局,具体负责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

信息工作方案篇7

1.开展政府网站定级备案。根据去年重点单位调查摸底情况,全市尚有200余个各类信息系统未开展等级保护工作,其中包括大量政府网站(指党政机关门户网站),鉴于政府网站近年来网络安全事件频发,需及时落实各项安全技术措施。

全市党政机关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开展门户网站定级备案工作,并于5月底前向公安网警部门提交《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报告》(简称定级报告),《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备案表》、《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系统分级保护备案表》(简称备案表)(模板见附件),定级报告、备案表完成后请单位盖章后一式二份送至市公安局网警大队。

2.开展其他信息系统定级备案。除网站外,各单位其他信息系统也可一并开展定级备案工作,提交时间可适当放宽。

二是开展信息系统安全测评工作。

1.有政府网站且定二级以上的单位,必须在12月底前开展网站等级保护安全测评,并根据测评结果及时落实整改建设,切实保障网站安全运行。

2.各单位其他已定二级以上信息系统争取明年完成等级保护安全测评,若今年有条件的也可一并开展。

3.等级保护安全测评须由获得相关资质且在当地备案的专业测评机构开展。目前,拟由市政府采购中心会同市等保办从已在备案的测评机构中通过法定方式选定若干家,确定后于5月底下发具体名单,各单位可直接从中选择开展测评工作。

三是开展等级保护安全培训(时间:半年一次)

要依托等保小组定期邀请专业测评公司技术人员开展信息安全知识培训,进一步普及等保知识,提高信息系统使用单位各级责任人的安全意识和专业水平。

四是实行等保例会和通报制度(时间:每季一次)。

市等保小组成员单位要定期召开等保工作会议,分析总结当前工作开展情况及存在问题,特别是对上述工作开展进度情况定期在全市范围予以通报。

二、系统定级建议

根据信息系统定级标准结合其他县市经验做法,对信息系统的分类定级作如下建议,供各信息系统使用单位参考,定级标准可查阅《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定级指南》(GB/T2240-2008)。

1.政府部委局办门户网站、镇(管理区)以上政府门户网站原则上定为二级;

2.党政机关重要业务应用系统原则上定为二级,特别重要的定为三级以上;

3.医院、水电气、金融系统以及其他涉及国计民生的重要信息系统原则上定为二级,特别重要的定为三级以上。

三、工作要求

一是提高认识,落实工作。“等保”是提高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和水平,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公共利益,保障和促进信息化建设健康发展的一项基本制度。各单位要充分认识开展“等保”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全面贯彻落实相关要求和部署,切实做好我市“等保”工作。

信息工作方案篇8

今年,各区(县)农业信息部门、区(县)农技推广部门、乡镇农业服务部门、村民委员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行业协会等六类农村基层信息服务站要积极探索新的服务模式,扎实做好信息服务工作。目前已有的服务形式:简报服务——及时报道本地区“三农”工作的新动态;电话咨询——通过电话为农民解决具体问题;培训服务——根据农民需求开展各类培训;科技下乡——有组织地为农民提供科技信息;上门服务——针对某个问题上门为农民排疑解难;互动服务——利用**农委政务网的主任信箱、投资咨询、科技咨询等互动栏目,帮助农民提交问题,并将回复内容告知农民;政府信息公开查询服务——利用**农委政务网上政府信息公开栏目,为农民提供信息申请和查询服务;IT服务——运用信息技术为农民服务。在做好各类信息服务的基础上,要认真做好服务档案的记录,并积极探索新的服务模式。

二、根据农业部要求,推动“一站通”、“信息联播”、“网上展厅”工作(二季度启动)

1.**年“一站通”的工作主要是扩大注册会员数量、增加信息发布数量、提高信息发布质量。全市100家服务站必须在“一站通”注册信息服务站会员,鼓励本区(县)的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社注册团体会员,鼓励种养大户和信息员注册个人会员。增加在“一站通”的信息发布数量,提高信息发布的质量。配合农业部建立诚信机制,构建用户信用等级,争当“金牌会员”。注意收集网上交易实例、应用实例,促进网上交易。

2.做好“全国农业网站信息联播”工作,各区(县)农业信息部门将反映本地区“三农”工作特色的信息及时发送到**农业网的区县新闻联播栏目。

3.各区(县)农业信息部门要做好“网上展厅”的信息筹集工作,收集本地区各种认证产品、名特优农产品的信息,并提供到**农业网的“网上展厅”栏目。

三、办好“农村基层信息服务站专页”栏目(二季度完成)

为了展示**农村基层信息服务站的特色,二季度开始在**农业网的“农村基层信息服务站”专题内开辟栏目,集中展示**农村基层信息服务站的服务方式、服务情况。各服务站信息员要筹集所在单位介绍(包括照片)、服务方式、信息员联系方式、信息员工作照,并完成以上资料的电子化。市农委信息中心负责软件开发。

四、开展农村信息服务实例竞赛活动(二季度完成)

为了探索农村基层信息服务的新形式,锻炼信息员的采编能力,**年第二季度将组织100家农村基层信息服务站开展农业信息服务实例竞赛活动。本次活动要求各基层信息服务站记录一次最具特色、效果扎实的农村信息服务实例。竞赛设组织奖3名、优秀奖10名,鼓励奖30名。所有获奖实例将在**农业网上展示。(具体方案另发)

nn40.com 五、开展“郊区农民网上行”活动(三季度完成)

**年将通过市农广校举办一场“农民网上行”活动。活动主题:让农民享受数字化生活。授课内容:收发电子邮件、数码照片处理、网上聊天、电子贺卡、网络搜索。市农业信息部门负责授课,各区县农业信息部门负责组织学员参加。

六、开展网上网下联动农业信用知识问卷调查(三季度完成)

为了普及农业信用知识,配合**食用农产品生产领域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开展本次问卷调查。调查问卷由市农委信息中心负责设计并开发相关软件。各区(县)农业信息部门组织本区域问卷的发放、收集和录入工作。(具体方案另定。)

七、推广“村务公开信息系统”、“村务管理信息系统”(二季度开始)

1. “村务公开信息系统”建立一年多来,全市已有11个村开展应用。目前已发布村发展规划、村民办事指南、村收支情况等各类信息1000多条,为村民自治、民主管理提供服务。今年拟再推广10个村。各区(县)农业信息部门要组织好各村信息筹集工作。

2.“村务管理信息系统”20xx年在浦东、嘉定4个村试点成功,今年开始推广。各区(县)农业信息部门要推荐有基础、有积极性的村开展“村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八、新建50家农村基层信息服务站(九月份上报推荐名单)

各区县要继续做好基层信息服务站培育工作,今年拟再新建一批市级基层信息服务站。今年新建重点是农民专业合作社、村民委员会等。

九、农村基层信息服务站工作考核评比

信息工作方案篇9

二、局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局信息科)负责政务信息查询推进工作。

三、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依照本工作方案获取下列信息: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应该公开的政府信息;

(二)全市农业经济发展规划及执行进展和完成情况;

(三)全市农业自然灾害等安全生产突发公共事件的预报、发生及处理情况;

(四)本部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五)本部门服务承诺事项及其办理情况;

(六)本部门公务员招考、录用以及公开选拔干部的条件、程序、结果等情况;

(七)群众关注和普遍需要了解依法可公开的信息;

(八)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政机关应当主动公开的其他政务信息。

四、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采取下列方式查询政府信息;

(一)通过各级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查询或者浏览政务信息;

(二)登陆网站进行网络咨询。

(三)通过政务信息专线电话“96128”,进行电话查询;

(四)通过各级政府部门进行、信函查询;

(五)本部门行政办公区政府信息公告栏等设施;

(六)其他查询方式。

五、本部门和法律法规授权组织、委托执法单位设立服务电话,指定熟悉本部门工作业务的信息联络员,在法定工作时间内负责解答“96128”话务员转接的涉及本部门工作职能的公众查询事项。对于一时不能解答的问题,各行政部门信息联系员应该认真记录,在5个工作日内进行解答;在法定工作日内,部门信息联络员因事外出时,本单位服务电话转移至个人移动电话上。对于涉及多个部门的问题,由市政府办公室或指定的行政单位负责,在10个工作日内协调有关行政部门进行解答。

六、在政务信息数据库中查询不到的信息,公众可以分别在网站上提出询问,由政务信息管理人员将其转到本部门进行解答。

七、本部门认真接待并解答群众来访和信函查询的问题,同时认真办理部门的文件,并按照“首问责任制”和“限时办结制”的要求,认真办理和解答公众查询事项。

八、本部门按照统一标准和规范整理的要求,在××市农业局政府信息公开网站上公开规范性文件、行政许可事项及办理程序等政务信息,并适时更新。

九、本部门按照限时办结制要求和网络查询的相关规定,及时回复公众通过网络提交的查询,并将答复信息添加到查询信息库。

十、对于依法申请公开的信息,本部门将按照依法申请公开的程序办理。

十一、本部门按照省工业信息化委制定的统一标准和规范,建立和完善政务信息、更新、交换机制,将网络询问答复和通过电话回答的带普遍性、可以公开的信息及时添加到云南省政务信息查询数据库。

十二、本部门将尽力确保网络连接的畅通和热线电话在法定工作时间的及时响应,热线回答用语规范。能回答或者解答的及时给予回复或者解答;不能及时恢复或者解答的,告知查询人其他查询的方式、程序等信息。

十三、本部门对应依法公开的政务信息,在查询人履行有关手续后当场提供;不能当场提供的在5个工作日内提供。

信息工作方案篇10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镇劳动力资源信息采集工作领导小组,刘琴同志任组长,陈端阳、贺青贞、张文峰、王升、曾奖章(常务)、肖卫、廖雅妮、肖元中任副组长,成员为罗黎、刘忠、贺丽娟、李海军、彭彬彬、田其清。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贺丽娟兼任办公室主任,李海军、彭彬彬、田其清为办公室成员。办公地点设在镇政务大厅,由社保站负责日常工作。

二、采集范围和对象

此次采集对象为拥有我镇户籍、年龄在16-59周岁的劳动力资源信息(2014年5月1日为时点数,属于劳动力年龄范围但已退休的不采集),辖区内企业单位和非企业社会化服务团体用人基本信息(国有企业、非企业社会化服务团体只登记临聘人员个人信息)。

三、采集时间、内容

劳动力资源信息采集工作从2014年7月15日开始,9月20日结束。劳动力资源信息采集个人表,主要采集个人基本信息、劳动技能信息、个人就业信息以及参加社保信息;劳动力资源信息采集用人单位表,主要采集单位基本信息、已享受就业服务政策、参加社会保险信息和单位用人需求信息。

四、工作步骤

(一)组织发动阶段(7月15日前)。各村(居)必须按照要求,组织好本村(居)劳动力信息采集工作,明确村(居)支部书记为信息采集工作联络员,组织力量进村入户,对城乡居民劳动力、辖区内企业单位用人基本信息等进行摸底核实。

(二)信息采集阶段(7月15日—7月31日)。各村(居)要安排专人进村入户,对采集范围内的劳动力资源信息个人表和用人单位信息表逐人逐户登门采集,做到村不漏户,户不漏人,并于8月1日前将纸质档案交至各片。各村(居)符合信息采集条件的人数参见附表。

(三)信息录入阶段(8月1日—8月22日)。镇里安排专人负责收表和录入,四片一线各一人,城建线:贺癸岑,江田片:刘志,金石桥片:彭彬彬,高洲片:张小玲,黄金井片:刘多,包括督促各村的进度、检查各村所交表格是否合格、是否达到采集人数, 并于8月22日完成录入工作。

(四)汇总上报阶段(8月23日—9月20日)。社保站对全镇的劳动力资源和用人单位信息进行汇总、分析,形成劳动力资源数据分析报告连同劳动力信息采集数据,于9月20日前上报至县人力资源市场服务中心。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村(居)必须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明确支部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并安排专人负责此项采集工作,确保数据的精确。

信息工作方案篇11

以新《条例》贯彻实施和公安部门实行落户新政为契机,坚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集中1个月时间在全县集中开展人口计生基础信息核查工作,进一步托清我县育龄妇女管理和人口出生底数,有效提高统计合格率和WIS数据准确率,为在机构改革的关键时期正确判断人口形势、实施科学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二、信息核查范围和对象

本次信息核查以《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统计管理意见的管理口径为依据,核查对象及范围为:

1、户籍在本辖区且在本辖区常住的已婚育龄妇女。

2、户籍在本辖区但不在本辖区常住的已婚育龄妇女(包括空挂户、婚姻关系造成的人户分离等)。

3、户籍不在本辖区但在本辖区常住或具有常住趋势的已婚育龄妇女。

4、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的已婚育龄妇女。

5、流入已婚育龄妇女。

三、信息核查内容

1、核查已婚育龄妇女基础信息。要按照统计管理口径,严格落实管理职责,以村(单位)户口登记为基础,对辖区内所有已婚育龄妇女逐人逐项进行全面核查,并与打印的WIS信息核对,信息不一致的,如姓名、身份证号码、出生日期、性别、孩次、生育备注、避孕措施等要进一步核实确认,在育龄妇女基础信息一览表上修改。要把未及时纳入管理,特别是新婚漏管或推诿、自谋职业人员和流出且不明去向的已婚育龄妇女作为本次信息核查的重点进行调查核实。

2、核查出生人口统计上报信息。重点是对2011年1月1日以来的出生(含收养)人口上报及出生日期、性别、孩次、生育性质等信息准确情况进行核查。

3、核查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信息。对辖区内省内流入和流出县外的已婚育龄妇女进行全面信息核查,重点核查微机建档、信息通报单、回执单和避孕节育措施落实报告单联系情况、《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发证、持证、审验以及其它管理服务情况。

四、方法步骤

1、清理、清查。以村、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沿街、商场为基础,进行拉网式清查,对本辖区20-49周岁已婚育龄妇女逐户、逐人、逐项核实,做到村不漏户、户不漏人、人不漏项。对失踪、空挂户联系不上本人、流出且不明去向的已婚育龄妇女,要作为重点进行调查核实。属省内流入人口的首先要查看是否持有全国统一的有效《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对证件齐全已建档管理的,登记好信息,与流动人口管理平台进行核对,要求本人证件、口述、微机信息、平台信息要完全一致。对未持有《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的,要限期办理。

2、审核、登记。将入户清理的信息和共享平台提供的信息与WIS信息进行核对,对已纳入管理的育龄妇女,核对有关项目信息,对漏管的已婚育龄妇女填报《育龄妇女基础信息卡》;对漏管的流动人口填报《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报告单》。姓名、身份证编码以身份证和户口簿为准。

3、补漏、改错。各镇(街)、开发区要对村(单位)上报的基础信息进行严格审核,避免人为错误。要对清理的漏管已婚育龄妇女、出生人口漏(错报)信息及时录入、修正WIS系统。尤其是要对信息比对不一致的以下情况做到三个逐一销号:

(1)对2008年以来民政婚姻登记信息中未纳入WIS的已婚育龄妇女逐一销号;

(2)对2011年以来公安出生落户、卫生《出生医学证明》出生人口信息与WIS逐一对应,逐一销号;

(3)对3月份以来公安落户的违法生育未上报人员逐一销号。各项信息审核无误后,由计生办立即补漏、改错。核查期间无法完全核实的个案,由计生办将个案登记表报县人口计生局备案。对属于本村管理但不在本村居住的育龄妇女,要完善《不在本村常住的已婚育龄妇女联系表》村级备存。

4、移交、备案。要根据统计管理口径,做好离婚、丧偶育龄妇女移交管理工作,对应接收管理而无故不接收的,自2014年8月起纳入日常监控范围,按月扣分。

要认真核查外省籍育龄妇女以骗婚为目的与我县大龄青年结婚后离婚(或未离婚),对满2年6个月杳无音讯人员,写出个案报县人口计生局统计股。

5、督查、评估。县人口计生局将对本次信息核查进行督查,发现有搞形式、走过场、核查工作不深入的,进行通报批评并责成重新核查。

本次信息核查集中1个月时间。根据市要求,7月11日、21日需分别填写表格上报进度,总表务必于7月31日前完成报县人口计生局统计股。

五、工作要求

信息工作方案篇12

(一)目标

通过树立和培育不同模式、不同类型、不同层级的示范单位,总结信息服务模式,推进信息技术应用,强化涉农信息资源整合与开发,推动农村一体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全国农村信息化水平,推进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原则

1、因地制宜,注重实践。根据农村的现实状况,因地制宜地推进农村信息化,既要重视项目建设更要重视实际应用,既要强化设施装备更要加强人员培训,既要重视选用先进技术更要兼顾农民接受能力。示范工程要务求示范单位的选择来自于实践,示范经验的总结着眼于实践,示范技术的应用适合于实践,示范模式的推广有利于更大范围的农村信息化实践。

2、整合资源,面向实际。示范工程的重点要立足现有基础,避免重复建设。要以服务农村基层为目标,运用行政和市场等手段,整合设施设备、人力财力和信息技术、信息内容等各方面、各类资源,按照发展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搞好服务。

3、多方参与,坚持实干。示范工程由农业部门牵头,积极协同各有关部门、有关方面共同推进。各地示范工作的组织,要坚持“多方参与,合力推进”的办法,体现开放性,充分调动各部门、各系统以及社会其他力量,共同参与示范工程的建设工作。

4、鼓励创新,讲求实用。积极鼓励各地在组织体制、服务模式、服务手段、工作机制等方面进行创新和探索,以创新促进示范工作的发展,以创新增添示范工作的活力,以创新谋求示范工作的更大成效。示范工程是一项牵涉面广、影响深远的工作,要坚持循序渐进,不搞花架子,不做表面文章。

5、强化服务,务求实效。示范工程在有效发挥示范作用的同时,要强化为“三农”服务,通过服务带动信息化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带动涉农信息资源的整合,带动农村信息服务模式的创新。服务理念、服务手段、服务方式要贴近农业、农村、农民,力求服务工作取得最佳成效。

二、示范类型与标准

(一)信息服务型。具有上下贯通的组织体系,较健全的信息员队伍,较好的信息服务模式。电视、电话、电脑“三电合一”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全面实施,开通了信息服务热线,开办了农业电视节目,搭建了计算机网络平台,信息服务进村入户,服务效果显著。

(二)技术应用型。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和管理信息系统以及数据库、智能决策、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等信息技术应用方面,已有成功的实践经验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三)网络建设型。已建成基于互联网的乡村服务网络,并形成功能完善、覆盖面广、资源共享的网站群。具有较强的信息收集与能力,在支持管理和决策,搞好面向“三农”信息服务方面发挥着明显作用。

(四)资源整合型。设施设备、人力财力和信息技术、信息内容等各方面、各类资源得到有效整合,目标明确,方案科学,组织有力,措施与办法可行,相关部门和单位已建立起有效的整合机制,取得了较好的整合成效。

(五)整体推进型。当地政府组织领导有力,12316服务热线在本区域内全面开通,专家咨询队伍健全,信息服务进村入户,在信息资源整合、信息服务、信息技术应用和网络建设等方面协同推进、机制创新,对当地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已经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示范单位申报与认定

(一)申报

示范单位申报工作由各地省级农业部门牵头组织,并由省级农业部门统一将申报书报送农业部。各层级示范单位不局限于农业部门,只要符合上述示范类型与标准的其他部门和单位都可以通过当地省级农业部门申报,或与农业部门联合申报。对于在农村信息化工作中探索出的其他行之有效的具有示范意义的类型,也可以按要求申报示范单位。

示范单位申报书主要包括工作基础、人员队伍、工作方案等内容,由各省级农业部门审核把关。原则上每个省审核上报的各类型示范单位总数不超过10个。

(二)认定条件

1、工作基础。示范单位有较完善的信息基础设施,有较高的技术含量,有较强的资源整合能力,有较好的服务与应用效果,农村信息化水平位居全国同类型的前列。

2、工作队伍。示范单位领导重视、组织机构健全,有一支稳定的人员队伍,有较完善的工作制度。

3、工作方案。示范单位申报的示范工作方案内容详实,体现当地特色,工作措施切实可行,具有可操作性和前瞻性。

(三)认定程序

农业部组织各有关方面的专家,根据各省级农业部门上报的申报材料,对照示范类型及其标准,对申报单位进行严格评审。根据专家评审意见,研究确定100个全国农村信息化示范单位。

四、时间进度

**年4-5月,组织各地进行示范单位申报;6-7月组织专家遴选示范单位;8月份经公示后确定示范单位并组织开展示范工作。各省级农业部门请于5月底之前将审核后的示范单位申报材料(一式五份)报送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与协调。各地农业部门要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把农村信息化示范工作作为推进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积极会同有关部门大力推进。对于申报的示范单位要认真审核,严格把关。对于经过认定的示范单位,要加强指导,积极创造条件予以扶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