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实习鉴定个人总结合集12篇

时间:2022-02-10 22:32:40

检验实习鉴定个人总结

检验实习鉴定个人总结篇1

中国分类号:R457.1+1

自从1900年Landsteiner先生发现血型系统,并将输血技术应用于临床,至今输血已成为经典、安全、有效的临床治疗手段,并发挥着重要作用。血型与输血相关检验技术是高职高专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应掌握的重要内容。笔者从事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教学多年,通过教学及临床实践总结了一些经验,并结合学生的特点,对教学过程进行设计,教学效果良好。现以“血型鉴定”该部分内容为例加以介绍,同时提出在教学实验中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及加强自我防护的意识。

1.概述

按照医学检验技术专科层次教学安排,血型与输血属于临床检验基础课程中的部分内容,理论实践共8~10学时。主要包括血型鉴定、交叉配血和采血、储血、输血。血型鉴定包括ABO血型鉴定及Rh血型鉴定,为临床应用输血的主要检验依据。血型虽然在生理学课程中有所介绍,但内容并不全面,比如没有介绍反定型及Rh血型,这就不能满足专业的理论及技术要求。因此,正确、全面、深刻的掌握血型鉴定的理论与实践技术,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学生来说非常关键。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员要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及严谨的工作态度,前提是要具有熟练的操作本领。因此,专业课程设置中往往安排学生实验操作的环节较多,并且笔者所在学校该专业课程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方式,即在一次课中(2~4学时),理论内容和实验环节紧密相接,打破了以往讲完所有理论,再单独开设实验课的传统授课方式,教室亦选在具有多媒体教学设备及开展实验实训能力一体化教室进行。

2.教学目标

2.1知识目标掌握ABO血型正、反定型及Rh血型的原理、意义;了解红细胞其它的血型系统。

2.2技能目标掌握ABO血型正、反定型及Rh血型鉴定的操作方法、结果判断;熟悉实验中的影响因素及正、反定型不一致时的处理方法。

2.3素质目标通过血型鉴定的理论介绍与实践操作,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及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作风及实事求是的态度。

3.教学过程

课前布置任务,让学生们收集与血型相关的知识,对已有基础知识进行扩展,比如血型的来源、家族血型的调查、血型与蚊虫叮咬的关系等国内外有关血型的报道。教师则准备教学课件、标准血清、血细胞等实验用品。

3.1联系血型与性格,引起关注多数学生已知自己的血型,引课时利用网络流行的血型小漫画,提出血型与性格的问题。比如在一个空房间,A、B、AB、O四种血型的人,分别喜欢处在什么位置。先让学生自己思考,然后请不同血型的同学发言,然后利用漫画做总结:A型人喜欢靠墙边、B型人喜欢在中间、AB型人觉得角落很舒服,而O型人则会在房间里走来走去。最后学生们在笑声中发现,这些特点确实有和自己相似之处,引起思考,血型是否与性格有关?虽然影响个体性格的因素很多,但教师借此引出血型与遗传的关系,加以介绍。这部分内容仍以复习为主,加深印象,明确ABO血型的分型依据,作为学习血型鉴定技术的基础,3.2进一步深入,从已知到未知ABO型的鉴定对学生来说并不难,但通常人们做的都是血型的正定型,即用已知的血清抗体检验未知的红细胞表面的抗原。临床上为了保证输血的安全性,对一份血液标本往往要进行ABO血型正定型、反定型两种方法检验,进行比对来确保血型鉴定的准确性。因此,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提出问题,如果标本不是血细胞,而是血液分离出的血清,能不能测出血型?引起学生思考。通过再次观察ABO血型系统分型表,同学们很容易的发现,如果有已知血型的红细胞,就可以验证未知血清中的抗体,也可以得到血型的结果,这样学生就能自己推断出反定型的原理,产生学习的成就感。然后,教师进行总结,并请学生牢记这张看似简单的分型表,提示难点是在做完实验之后对结果的判断上,给学生适当的目标,提出挑战,引起重视。

3.3层层渗透,反复练习学生实验采取经典的生理盐水凝集法,结合正定型操作过程,介绍反定型操作,教师进行示教,并强调注意事项:①做好标记,避免张冠李戴;②理清思路,避免加错、漏加试剂、标本;③防止污染,包括混匀标本必须更换竹签、避免产生气泡、避免说话时唾液污染;④试剂、标本比例恰当,避免血细胞过多或过少;⑤仔细观察,反复验证,谨慎结论。临床输血关系到人的生命,不能有一丝的马虎、疏漏,所以,该实验实际操作时并非如想象的那么简单,学生在学习时就应严格按规程操作,并且树立危机感。通过反复的操作,熟练技术水平。

3.4寻找纰漏,分析问题在学生们的实验中,往往会发现一些血型正、反定型不一致的现象,将其专门提出来,请学生思考原因。进行讨论、总结。通过这个过程,学生再次将所学到的知识进行了并梳理,反复寻找实验中可能出现问题的环节。除此之外,教师加以补充人群中确实存在一些个体会有这样的现象,比如新生儿血清抗体较弱、近期肠炎、自身免疫病及红细胞亚型等,如果重复实验依然无法定型,则需进行疑难血型的鉴定。

3.5设计情境,完善操作提出Rh血型,介绍特点。教师示意其重要性仅次于ABO血型,临床输血亦要相符。其操作同ABO正定型,所以往往同时进行检验。最后给出事先准备好的标本,一部分作为受血源,一部分作为献血源让学生分组进行检验,标记血型,挑出相同的血型,做输血前的准备。比对结果,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4.教学总结及反思

检验实习鉴定个人总结篇2

关键词:笔迹鉴定;客观性;关联性;合法性;科学性

一、笔迹鉴定的概念

文件检验,又称为文检、文书检验,是指运用语言学、文字学、生理学、心理学、物理化学及其他相关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对诉讼中所涉及的可疑文书物证进行分析、鉴别、借以确定该可疑文书与案件事实的关系及其与一定人的关系的技术科学。[1]

笔迹鉴定是文件检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通过对检材和样本两部分笔迹特征,亦即书写习惯特征进行比对分析,鉴别两者的总体特殊性是否同一,以确定是否同一人书写的一项专门技术。

二、笔迹鉴定结论的采信

证据规则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证据采信规则,二是证据使用规则。证据采信规则是指采信证据时必须遵循证据构成要件的原则,即证据的客观性、关联性和合法性,但作为科学证据的笔迹鉴定结论则还要满足科学性原则。

(一)笔迹鉴定结论的客观性判断。

证据的客观性是指证据应该具有客观存在的属性,或者说,证据应该是客观存在的东西。它首先是指证据的内容必须具有客观性,必须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其次,证据具备客观性存在的形式,必须是人们可以某种方式感知的东西。就笔迹鉴定结论而言,第一,它的存在形式必须是客观的。应当以书面的形式表现出来,他人可以感知。第二,笔迹鉴定活动必须是客观的。是合理运用语言学、文字学、生理学、心理学、物理化学及其他相关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认识或认定某种客观事实的过程,具有经验上的“可重复性”与技术上的“可验证性”。第三,笔迹鉴定所依据的鉴定材料必须是客观、真实可靠的,所证明的对象是不以双方当事人和司法人员的意志为转移的案件事实真相,所依据的手段是科学有效的,进而得出结论是客观科学的。第四,笔迹鉴定结论的客观性,还应当表现为它与案件中其他证据客观的必然联系上。

笔迹鉴定结论的客观性判断,需要从鉴定文书的规范性、鉴定方法的科学性、鉴定材料的真实性、鉴定人员的适格性等多个方面进行考虑。任何一个方面存在瑕疵都会影响到鉴定的客观真实,影响到鉴定结论的证明力。

笔迹鉴定文书必须采用规范的表现形式,以其原始状态出现,必须由两名以上有鉴定资格的鉴定人签名并加盖鉴定单位公章方能有效。笔迹鉴定所采用的鉴定方法必须科学、合理,经得起验证和推敲。鉴定材料的真实性是科学、准确、公正地作出鉴定结论的依据,委托人提供的材料必须真实、合法、完整,这样才能从源头上保证鉴定结论的客观性、真实性。鉴定人不能违反回避制度,才能避免在鉴定中有所偏袒,保证鉴定结论的公正、客观。

(二)笔迹鉴定结论的关联性判断

“证据的证明价值是由证据与待证事实之间的关联形式和性质所决定的。”[2]关联性是鉴定结论被采纳的首要条件。确定一项证据是否具有关联性,首先,要确定该证据指向的问题是否具有实质性,即提出的这个证据是针对哪个争议问题的。其次,所提出的证据对该问题是否具有证明性,也就是说与没有该证据的情况相比,它会使该问题要点更为真实或更不真实。如果对这个证明性问题的回答是肯定的,那么相关性问题也就得到了解决。换一句话说,关联性可以界定为一种证据可以适当证明案件事实的倾向性。

笔迹鉴定结论的关联性,也就是鉴定结论是否充分地证明其所要证明的案件事实,即鉴定结论的证明价值。笔迹鉴定结论的关联性表现在它与其他证据及整个案件事实有着客观的必然的联系。我们可以把整个案件事实分解为多个待证单元,每个单元都需要一定的证据来证实,而每个证据都蕴含有一定的案件信息资料,从不同侧面反映着案件事实。笔迹鉴定结论是为了证明案件中的某一个待证事实而存在的证据,应当与整个案件事实有着客观必然的联系。

笔迹鉴定结论大多数时候应作为间接证据使用,除了少数案件因为书写事实的确认可以直接构成犯罪行为,此时笔迹鉴定结论可作为直接证据外,绝大部分情况下,它仅仅只是证明某份材料是谁书写的而已,并未直接证明是书写人作的案。例如,在本单位侦查的一起犯罪案件中,犯罪嫌疑人崔某请无关的人代为填写审批表,经检验得出的鉴定结论认为不是崔某所写,经过进一步侦查找到了书写人并经鉴定确认。此案件涉及的两份笔迹鉴定结论与证人证言、犯罪嫌疑人供诉等其他证据相互衔接,各自反映了案件事实一部分信息,共同印证了犯罪嫌疑人过程的供诉,间接证据辅助确认直接证据来源的真实可靠性。

(三)笔迹鉴定结论的合法性判断

笔迹鉴定结论具有合法性是指它作为诉讼证据必须具有法律规定的各种特性,即鉴定的主体、程序及其表现形式必须符合我国法律规定,且在法庭经查证属实后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

1.笔迹鉴定主体合法,即笔迹鉴定的申请主体、聘请主体、决定主体与实施主体等均应合法。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19条、第120条规定:“为了查明案情,需要解决案件中某些专门性问题的时候,应当指派、聘请专门知识的人进行鉴定”;民事诉讼法第72条规定:“人民法院对专门性问题认为需要鉴定的,应当交由法定鉴定部门鉴定;没有法定鉴定部门的,由人民法院指定的鉴定部门鉴定。”这说明我国的侦查机关和审判机关独自享有鉴定启动权与决定权,而诉讼当事人只有对依上述鉴定程序得出的鉴定结论请求补充鉴定和重新鉴定的权力。

笔迹鉴定实施主体应同时具备技术资格和法律资格。技术资格是指鉴定主体应当具有合法有效的鉴定资质。我国颁布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第四条对司法鉴定人的条件作了严格的要求与限制,即因故意犯罪或者职务过失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受过开除公职处分的,以及被撤销鉴定人登记的人员,不得从事司法鉴定业务,明确了鉴定实施主体的法律资格。

2.笔迹鉴定的实施程序合法要求鉴定对象、鉴定管辖、鉴定期限、鉴定监督、鉴定人回避及其出庭作证制度都要符合法律的明确规定,如人民共和国司法部令第107号文件《司法鉴定程序通则》第六条规定“司法鉴定机构和司法鉴定人在执业活动中应当依照有关诉讼法律和本通则规定(第二十条)实行回避。”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司法鉴定工作暂行规定》第八条规定,鉴定人有“依法出庭宣读鉴定结论并回答与鉴定相关的提问”的义务。

3.鉴定的表现形式合法,主要指笔迹鉴定标准具有法律依据,笔迹鉴定结论的格式、签字等符合法律要求。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20条第一款规定,鉴定人进行鉴定后,应当写出鉴定结论,并且签名。《公安机关鉴定规则》第47条规定“鉴定文书是记录鉴定由来、检验鉴定过程和鉴定意见的法律文书。制作鉴定文书,应当使用标准格式。”

(四)笔迹鉴定结论的科学性判断

笔迹鉴定是否具有科学性,存在怎样的科学,这是笔迹鉴定结论作为证据需要必须解决的问题。笔迹鉴定的科学性表现为:第一,笔迹鉴定理论依据的科学性。

笔迹鉴定通过将检材和样本两部分笔迹的特征,即书写习惯特征进行比对,以确定二者是否同一人书写。所谓书写习惯就是书写人经过反复的书写练习形成书写动力定型。由于书写习惯受人的生理结构、教育程度、书写练习情况、个性气质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每个人的书写习惯均不相同,而这种不同必然要在书写的笔迹中反映出来。即便是在非正常的书写条件下,书写人固有的技能习惯仍会克服外界各种干扰和影响而顽强地表现出来, 这是任何意欲改变笔迹的人都无法克服的矛盾。因此,故意伪装、模仿和书写条件改变会给笔迹鉴定造成一定的困难,但由于笔迹具有反映书写习惯的属性,只要掌握各种伪装、变化笔迹的变化规律,就可以在鉴定中排除假象和干扰,把握书写人技能习惯的特性,从而作出正确的鉴定结论。[3]

第二,笔迹鉴定方法的科学性

笔迹鉴定的最根本目的是认定书写人,为典型的人身同一认定。同一认定的基本步骤对包括笔迹鉴定在内的各种同一认定均具有普适性,故笔迹鉴定同样遵循此步骤,即分别检验、比较检验、综合评断并推断出结论。[4]其所采纳的主要方法为比较检验法,经理论研究与实践证明是科学的。且现有的科学技术已经发展到相当的程度,为比较法有效、可靠地使用提供了便利的工具,如各种比对仪、文检仪及相关的计算机处理软件等。因此,遵循客观的科学规律,采取合理的技术手段,就可以保证笔迹鉴定结论的科学性。一旦脱离客观规律,即使再先进的仪器也难以揭露真相。

注释:

[1]贾玉文、邹明理等:《文检技术大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何家弘:《新编证据法学》,法律出版社,1999。

检验实习鉴定个人总结篇3

2、开展教学质量检查活动。在教学质量月活动中,中心对所开出的实验实训项目进行了检查,检查内容包括实验准备、实验教学过程组织、实验实训的考核等。检查方法实施教研室、中心两级检查做法,教研室以检查本教研室教师为主,中心则侧重在对教研室和各个实验实训环节的质量检查上。

3、教学质量月活动中,中心组织了五个教研室的主任会议一次,学习了学校关于教研室工作的条例,布置了中心关于教研室主任的工作要求和考评办法,加强了教研室主任对岗位职责的认识。

4、做好职业资格证书鉴定报名工作:为满足学生考取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规范、指导学生正确选择鉴定项目,鉴定中心分别在南山和东海两校区召开了职业资格鉴定工作报告会两场,参加学生400多人,对学生正确选择参加鉴定的证书项目起到了应有的指导作用。共组织了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证的9个鉴定项目、共计722人的鉴定报名工作;组织了“制图员”职业资格鉴定的两次组织工作会议和1156人的鉴定报名工作;数控中心组织了459人的数控机床操作工、数控工艺员职业资格鉴定报名工作;电工电子中心组织了260名学生的高级维修电工鉴定的报名工作。

5、开展“如何上好实验实训课的专题研究活动”,中心组织了听取了卢吉利老师的电工实验课、刘金海老师的PLC实训课、丁丽娟老师的数控实训课和王少平老师的金工实习课。主讲教师交流了如何上好实验实训课的经验,教师间相互取长补短,提高教学水平。

6、召开实验实训学生座谈会,邀请了机电工程学院、现代制造学院、和自动化学院三个学院的学生60多人参加了座谈,就电工电子实验实训、金工实习和数控实训以及证书考试等工作让学生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中心领导面对面地一一回答,对学生所提出的暂且不能解决的问题,会后中心领导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和讨论,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的办法。

在本次活动中,查找的主要问题有:

1、数控中心数控实训过程中,设备少学生人数多,有的机床设备上人数多至10人以上,影响了数控实训教学质量。

检验实习鉴定个人总结篇4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5(a)-0026-03

1. 《食品微生物检验》实验课的特点及作用

食品微生物检验是食品检验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食品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食品的微生物污染情况是食品卫生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微生物检验,可以判断食品的卫生质量(微生物指标方面)及是否可食用,从而也可以判断食品的加工环境和食品原料及其在加工过程中被微生物污染情况,所以食品微生物检验也是一门以实践为指导、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占有很大的比重。因此,培养学生的实验基本操作技能以及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食品微生物检验实验教学的主要任务。

食品微生物检验主要特点是实验技能要求较高,动手操作的能力要求较强,其实验时间跨度长、数据处理量大、基本操作技能要求规范。特别是基本操作,要求学生必须正确和熟练掌握无菌技术,如人、环、物、操作过程的无菌概念,要求学生掌握食品微生物检验的基本方法及其基本原理,掌握国内外食品卫生检验的常规方法和标准方法,如培养基的配制、灭菌技术、微生物分离纯化技术、观察实验现象、记录相关数据和实验结果的正确表示等。这些

对于我校《食品微生物检验》实验课的基本操作技能成绩,要做到科学地评定,客观地反映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实验态度是上好实验教学课的重要环节。我校《食品微生物检验》实验课这二年来的实践表明,如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觉性,提高实验课教学质量,必须制定实验考核标准,建立起行之有效的实验考核制度。在我校《食品微生物检验》实验课考核中,平时的实验成绩由:基本操作技能(50分)+实验结果(30分)+实验报告(20分)三部分组成;整体实验总评则由平时成绩平均分(80%)及考勤成绩(20%)组成。这一套考核制度在我校这二年的实验教学实践中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基本反映了学生的技能掌握情况,杜绝了高分低能现象,也有利于任课教师全面、正确地评价学生对微生物基本实验的掌握程序。但是,中职学校的教学特点决定了实验教学必须满足职业技能鉴定考核(即食品检验工技能鉴定考核)以及学生未来就业岗位的需要。因此,原有的考核标准就显得不够细化,必须在以往实验考核标准的基础上引入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的考核标准。

2.细化职业技能考核鉴定标准

当前,国家食品检验工技能鉴定考核标准的各项评分标准都有其相应要求,国家职业标准对食品检验工的知识及技能要求,如表1所示:

检验实习鉴定个人总结篇5

检验员工作自我鉴定1

20__年即将过去,感谢公司提供给我们一个成长的平台,让我在工作中不断的学习,不断的进步,慢慢的提升自身的素质与才能。回首过往,公司陪伴我走过人生很重要的一个阶段,使我懂得了很多。在此我向公司的领导最衷心的感谢,有你们的协助才能使我在工作中更加的得心应手,也因为有你们的帮助,才能令我在公司的发展更上一个台阶。

在过去的一年中,我的主要工作是负责对所有的来料进行环保测试,其次是协助进料检的检验员进行物料检验。在工作上,紧紧围绕公司的中心工作,对照相关标准,严以律己,较好的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在作风上能遵章守纪、团结同事、务真求实、乐观上进,始终保持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做好每一项工作。在进行来料rohs测试和协助进料检验员工作中工作认真,态度积极,雷厉风行,勇挑重担,敢于负责,不计较个人得失,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的完成每一项工作。在协助进料工作的同时,自己坚持一边工作一边学习,也从中学到了不少的知识,让自身的综合素质水平不断的提高。始终坚持严格要求自己,勤奋努力,时刻牢记公司制度,全心全意为公司服务的宗旨。在自己平凡而普通的工作岗位上,努力做好自己本职工作和领导安排的每一项工作任务。

从总体来说,一年中,严格执行公司的规章制度,较好地履行了作为一名rohs测试员的专业技术职务的职责,同时也较好地完成了全年的工作任务。

随着公司各项制度的实行,可以预料我们的工作将更加繁重,要求也更高,需掌握的知识也更高更广。为此,我将更加勤奋的工作,刻苦的学习,努力提高文化素质和各种工作技能,为公司做出应有的贡献。充分做到察人之长、用人之长、聚人之长、展人之长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性及工作积极性,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让自己的工作能力更强更完善。我充分认识到自己既是一个rohs测试员,更是一个rohs指令的执行者。在后续的工作中我会为了自己制定的新目标而努力,那就是要加紧学习,更好的充实自己,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来迎接新时期的挑战。对此我为改善今后工作做如下几点计划:

一、在自己的本职工作岗位上更好的履行测试员的专业技术职务的职责,让全体员工了解我们公司为什么要执行rohs指令,执行rohs指令对我们有什么好处。

二、认真收集各项信息数据,全面、准确地了解和掌握各方面工作的开展情况,分析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总结工作经验,及时向领导汇报,让领导尽量能全面、准确地了解和掌握最近工作的实际情况,为解决问题作出快速的、正确的决策。

三、在工作中要有清晰的计划性的工作思路,讲究好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效率,按时或提前完成领导交办的工作。

四、要认真学习本职工作相关的专业知识及相关理论知识。在学习方法上做到在重点中找重点,并结合自己在实际工作中处理的各种异常,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办公能力。

五、领导交办的每一项工作任务,要分清轻重缓急,合理安排时间,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好每一项工作任务。

六、严格要求自己在作风上,能遵章守纪、团结同事、务真求实、乐观上进,始终保持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始终做到老老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

在明年会有更多的机会和竞争在等着我,我心里也在暗暗的为自己鼓劲。要在竞争中站稳脚步。踏踏实实的干好工作,目光不能只限于自身周围的小圈子,要着眼于大局,着眼于今后的发展。我也会向其他同事学习,取长补短,相互交流好的工作经验,共同进步,征取在明年取得更好的工作成绩。

检验员工作自我鉴定2

我叫鲁__于__年3月12日进入__工贸有限公司,根据公司的需要,20__年11月调入支座车间从事质量工作。本人工作认真、细心且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和进取心,勤勉不懈,极富工作热情;性格开朗,乐于与他人沟通,具有良好和熟练的沟通技巧,有很强的团队协作能力;责任感强,能完成领导交付的工作。和公司员工关系相处融洽而和睦,配合部门领导完成各项工作;积极学习新知识、技能,注重自身发展和进步,并且我在很短的时间内熟悉了公司以及相关工作的基本情况,马上进入工作状态。

在本部门的工作中,我勤奋工作,获得了本部门领导和同事的认同。当然,在工作中我也出现了一些小的差错和问题,部门领导也及时给我指出,促进了我工作的成熟性。

时间荏苒,岁月穿梭,转眼间20__年在紧张和忙碌中过去了,回顾10年来,我作为公司质量部一名检验员,有很多进步,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在质量部一年来,在领导的关心指导下,在同事的支持帮助下,我不但勤奋踏实地完成了本职工作,而且顺利完成了领导交办的各项临时任务,自身在各方面都有所提升。为了更好地做好今后的工作,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本人就下半年的工作总结为以下几项:

1、努力学习,全面学习新知识

检验工作是一个特殊的岗位,它要求永无止境的学习新的知识和提高技能,为达到这一要求,所以我们必须要注重学习(学习新知识,学习新的工艺,学习新的图纸等)

2、努力工作,完成上面各项任务

经过半年以来,面对非专业学习机械加工质量工作,工作起来难度比较大,但是我积极的应对困难的挑战,我完成了领导给予的任务

3、日常生活,工作态度积极端正

一年以来,我能自觉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在工作中,不迟到、不早退、有事主动请假,尊重领导、团结同事,待人真诚,任劳任怨。努力做到了:一是按规章自律。领导规定不准做的我绝对不做,领导要求达到的我争取达到,不违章、违纪,不犯规、犯法,做个称职的质检员。二是用制度自律。我严格按公司制定的各项制度办事。在质量方面,坚决做不该用的坚决不用,不搞人情主义。对自己分内的工作也能积极对待,努力完成,做到既不越位,又要到位。在同部门其他同事的工作协调上,做到互相理解、互帮互学、真诚相待,建立了友谊,也获得了许多有益的启示。我深知成绩的背后有我们质量部门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和辛勤的汗水。今后,我仍然会以平常之心对待不平常的事,勇于进取,一如既往地做好每一件事情。

4、存在的主要问题

回顾检查自身存在的问题,虽能敬业爱岗、积极主动开展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然有许多需要不断的改进和完善的地方,我一直在努力,并且力求做好。在工作中由于专业知识较少,经验不足,对待一些问题的解决方法过于单纯,工作方法过于简单;看待问题有时比较片面,以点盖面,在一些问题的处理上显得还不够冷静。在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的基础上,发挥自身优势,继续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进一步提高各项检验技能。

5、20__年的工作规划

在新的一年里,我决心认真提高业务、工作水平,贡献自己应该贡献的力量。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我要虚心向其他同行和同事学习工作经验,借鉴好的工作方法;同时在业余时间努力学习业务理论知识,扩大猎取知识的范围,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水平,使自己的全面素质再有一个新的提高,以适应公司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要进一步强化敬业精神,增强责任意识,提高完成工作的标准。

我想我应努力做到:第一,根据领导要求,加强学习,技术掌握成熟;第二,拓宽专业知识面,参加各类检验员资格培训和考试,尽快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质检员;第三,认真学习执行《机械加工质量控制体系》,工作任劳任怨,接受公司安排的常规和临时任务,并能认真及时地完成;第四,对检验仪器要正确操作,做到及时用及时清理、及时登记,做好日常维护工作;()第五,热爱本职工作,继续学习有关质量知识。

总之,心态决定状态,状态决定成败!对公司要有责任心,对社会要有爱心,对工作要有恒心,对同事要有热心,对自己要有信心!做的自己!

检验员工作自我鉴定3

在这半年的时间里,我成功的完成了进修计划。我不但丰富了检验知识,而且提高了各项检验技能,我进修的体会和感受。总体感受就是“忙”和“累”。大家做事很认真,很注重质量。我在这半年进修时间进修的体会和心得如下:

第一,我丰富了检验知识,提高了各项检验技能。尤其是镜下功夫,比如外周血细胞形态,骨髓血细胞形态,尿沉渣分析、前列腺液分析分析等。其他方面技能包括细菌学菌落观察及鉴定、免疫学手工技术、生化维护保养校准、输血抗体筛查。

第二,学到了好多获取新知识的方法和途径(网络、数码相机、图书馆、杂志等),看到他们比较好的书籍时我回家就到网上搜,有很多没有花钱就搞到手了,比如《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价值300多元)、细菌鉴定图谱、细菌鉴定手册、血液学图谱、血液学讲座等等。同时我拍摄了大量细菌菌落形态和骨髓片形态。

检验实习鉴定个人总结篇6

关键词:学习苏联 法学理论 苏联法制 创新

20世纪50年代,中国向苏联全面学习,有些方面以借鉴为主,立足于我国实际,有些方面则盲目照搬了苏联的经验。中国全面学习苏联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

当时,新中国的政权刚刚得到稳固,为了保证新民主主义政权的稳定和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社会的顺利过渡,法治建设面临着繁重复杂的任务。在国内外因素的交织影响下,我国在法律领域也选择了全面学习苏联,接受了苏联的法学理论,在实践方面运用了苏联法制,在立法、宪法制度、法制机构组成、法学研究和司法体制、司法实践等方面都吸收借鉴了苏联的经验,并且按照苏联法学教育的模式培养了大批法学教育和司法实务人才。可以说,新中国的法制是在全面引进苏联法律和法学理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一、新中国对苏联法律的学习

在立法方面,新中国以苏联的法制模式为楷模,大量移植了苏联的法律制度,包括宪法、刑法、土地法、婚姻法、经济法和刑事法律方面的立法等等,就连部门法的内容也深受苏联影响。新中国宪法学的基本体系是直接借鉴或移植苏联的。我们明确提出要在制宪的指导思想上学习苏联,我国1954年宪法的制定在某种程度上说,就是以苏联1936年宪法为蓝本制定的。两个宪法中,从宪法体制到宪法规定的政权体系都非常相同。我国不仅参照了苏联1936年的宪法结构,而且总纲、国家机构和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这三章的不少内容也都明显地照抄了苏联宪法中的有关规定,甚至有的条文的行文措词也与苏联宪法相差无几。正如同志在《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中所说:“我们这个宪法草案,主要总结了我国的革命经验和建设经验,同时它也是本国经验和国际经验的结合。……我们是以自己的经验为主,也参考了苏联和各人民民主国家宪法中好的东西。”[1]

在司法建设方面,受苏联的影响是很深的。我国许多司法制度的规定和司法机关的设置,都参考了苏联的做法。在司法制度方面,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审判的组织,刑事审判原则,审判程序都仿照了苏联程序法设立,在检察权的定义及行使方式上也移植苏联的检察制度,照搬了苏联一般监督的做法。在司法机关方面,两国在其设置、职能、行政机构的建立、法院的设置和上下级法院的关系,以及刑事政策等方面都很相似。如按照行政区域设立了各级法院,规定了人民陪审员制度。仿照苏联设立了检察机关,而且其职责也是照抄苏联的条文。在刑事诉讼法学方面,受苏联的影响,在建国初期,我国也采用了较为灵活的刑事政策和刑事类推制度。中国在1956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教学大纲》,其体系结构很明显地受到了苏联刑事诉讼法的影响,大纲中各章内容排列的顺序、刑事诉讼基本原则、以及对刑事证据理论体系的设定都与苏联法相似,基本上采纳了苏联学者通行的观点。20世纪50至60年代的中国刑事诉讼在法学教育上,也学习苏联的经验,全盘接受苏联的法学。

在法律教育方面,国家明确提出了全面学习苏联的方针。建国后不久,仿苏进行教学,苏联的法学教育模式作为新中国法学教育的努力方向,可以说全面照搬移植苏联法学,是法学教育建立之初的基本方针。法学教育的空白从一开始就由苏联模式全面填补并相袭不变。在“取法苏联”的背景下,法学教育问题不可避免地留下了诸多苏联的印记。

当时不只是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材设计、授课方式、教学组织和教学法是苏联的,各种法律专业课的讲授内容,也几乎完全是苏联的。1953 年教育部推出统一法学课程,规定法学院(系)开设的课程完全是以苏联法律作为中国法学教学的内容,根本没有中国法的内容,整个20世纪50、60年代,大学法学教科书基本是苏联教科书的版本。

在进行仿苏教学的同时,为了培养法律人才,我国还聘请了不少的苏联法学专家。当时苏联的专家分布到各个大学进行法律教学工作,他们帮助培养教师、给研究生讲课、指导教师编写讲义和教材、帮助建立一套高等教育制度和教学方法、帮助学校提高教师和在职干部的理论水平。除了聘请法学专家外,50年代,我国还向苏联派遣法学留学生86人去学习法律。苏联法通过教材和师资这两个途径源源不断地向法学院校传播着苏联的法学教育经验,导致了我国法学界长期受苏联法学家思想和理论的影响,强调法是规范的总和是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工具。

总之,我国20世纪50年代的法制建设,特别是法学理论被“苏联化”了。新中国摧毁了旧法统后,通过对苏联法律的移植,在建国后四、五年内便制定了宪法及一些维护社会秩序和政府组织方面的法律,建立起了全国的司法系统和政府法制机构,这些都离不开苏联的经验和示范。新中国在学习借鉴苏联法方面的深度超过了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对外借鉴的程度。如果没有苏联法的理论和经验,建国后很长时期内我国法制建设恐怕还处于蛮荒阶段。

二、新中国对苏联法律学习之中的创新之处

在法律制度和政法机关方面,我们虽然直接借鉴苏联经验的地方很多,但也有自己的东西,当然现在看来有些方面是值得探讨的。如苏联当时的检察院是垂直领导,检察员全部由总检察长任免,我们是双重领导,检察长和检察员要经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或它的常委会任命。苏联是实行检察长负责制,我们是检察长领导下的集体负责,实行民主集中制,少数服从多数。我国宪法中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规定就是参照苏联宪法并结合革命根据地政权建设的经验制定的。

检验实习鉴定个人总结篇7

笔迹鉴定是通过检材笔迹和样本笔迹之间的两相比较进行的,而提取满足一定要求的样本笔迹是对笔迹进行比较检验鉴定的基础。笔迹样本的真实性及对书写人书写习惯反映的可靠性,是鉴定意见正确与否的关键。提供可靠、充分的样本笔迹就能做出正确的鉴定意见,相反,就难以做出鉴定意见,甚至做出错误的判断。在现实办案中,笔迹样本的数量与质量往往对鉴定意见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收集分析笔迹样本,综合运用笔迹样本的各种信息,为确保鉴定质量为检察工作提供及时准确的证据先打下坚实的基础,是我们委托笔迹鉴定案件的一个重要环节。

一、收集样本中存在的问题

(一)收取样本的主体缺乏专业知识

在不同的诉讼中,样本作为证据资料,由不同的主体依据证据规则收取和提交。在刑事诉讼中,公安机关、检察院、法院里的大多数技术人员所学专业不是物证技术,而是侦查或者法律,也有的是从其他部门调入技术部门,物证技术专业水平较低,素质不高。这就决定了他们难以按科学鉴定的要求收取提交样本。在民事、行政诉讼中,按"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收取提交样本材料,但是由于律师、当事人等也较缺乏物证技术知识,因而,收取的样本也较难满足科学鉴定的需要。同时由于法官也缺乏物证技术知识,因而对样本的审查也往往不严,使样本提交后不能满足鉴定的需要。

除当事人主动提供比对材料外,司法机关办案人员是收集和选取样本材料的第一主体,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文书过程是否顺利,鉴定的结论是否正确。由于办案人员对文书鉴定知识认识有限,缺乏对样本收取方法和技巧的掌握,导致送检的样本不符合鉴定条件。此外,在送检的过程中,送检人员对文书物证保管不力,经常会对检材进行勾画、重描或折叠,这些都给司法鉴定工作带来了困难。

(二)收取的样本特征反映不充分

样本特征是客体特性的真实反映,是鉴定的科学依据。就笔迹鉴定而言,影响笔迹形成的因素有很多,如生理、心理、文书格式、书写速度、书写工具、纸张、字体、字形书写时间等。客体反映条件不同,特征反映会出现差别。如果样本仅反映了其中部分特征,会影响鉴定人的判断,如笔迹鉴定中,检材为某人快速书写的字迹,而收取的样本均为此人慢速书写的字迹,这时,在连笔特征、笔画简化、运笔方式、笔压等方面检材与样本都会存在差异。如将此样本作为比对样本,鉴定结论的正确性肯定会受到他人质疑。因此,样本笔迹必须能够反映受审查客体的真实特征,包括一般特征和细节特征,甚至是各个阶段的特征和特征的变化规律等。

(三)样本并非受审查客体的反映体

即指样本出现混同,样本不是或者不都是受审查客体的反映体。在笔迹鉴定实践中,表现为样本字迹材料并非都是嫌疑人书写。由案件当事人提供样本时,当事人为了逃避法律制裁,将他人的字迹当作自己的字迹提交给司法办案人员。收取样本时,办案人员不注意分辨或者没有问清当事人,将多人书写的笔迹误认为是嫌疑书写人的笔迹。样本并非都是受审查客体的反映体不仅会给鉴定人的鉴定带来困难,而且易发生鉴定结论的错误。如样本均为另一客体的反映体,鉴定人经过比较检验很容易就得出否定同一的结论,而样本出现混同,会使鉴定人在比较检验过程中迷失方向,有些特征点符合,有些特征点存在差异,导致不能得出明确的鉴定结论。两种结果都可能导致鉴定结论出现错误。样本缺乏真实可靠性,是科学鉴定的大忌。

(四)样本缺乏时间上的连续性

样本收取要求时间上的连续性,是为了能充分、全面了解受审查客体的变化情况,做出正确判断。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总是处在不断变化之中,无论书写动作习惯还是印文印面都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不断改变,书写动作习惯的改变表现为字迹的改变,印章印面的改变表现为印文特征的变化。鉴定时通过对时间上连续样本的研究以发现客体自身的变化规律是要求样本时间具有连续性的根本目的。这在笔迹鉴定或其他习惯类客体鉴定中显得尤为重要。

(五)偏重实验样本,忽视自由样本

文书鉴定中实验样本较自由样本更容易收取,只需要求案件当事人书写字迹或交出印章即可。在实际工作中,大多数办案人员都偏重收取实验样本而忽视自由样本。当然,在民事、行政诉讼以及仲裁活动中,当事人不愿意提交自由样本,而对另一方提供的自由样本又加以否定,从而使自由样本的收取十分困难。在这种情况下,收取实验样本就成为唯一可行的办法。

另外,也有办案人员很难找到自由样本,怕收取到错误的自由样本,或者只为了图省事,大量使用实验样本。从根本上说,这还是办案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对自由样本和实验样本在鉴定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认识不足所造成的。实验样本虽为当事人所写,但是容易伪装或变化,当事人出于某种动机而故意地控制调节书写动作或摹仿他人字迹,从而使笔迹特征发生改变。

二、笔迹样本的收取原则

针对笔迹样本收集过程中存在的以上问题,收取笔迹样本必须遵守如下的基本原则:

刑事案件样本的提取扣押必须由办案人员亲自执行。办案人员不得在法案地或某一范围内广泛收取群众的笔迹资料做样本使用,只能收集重点嫌疑人或相关人士的笔迹资料;秘密收取的必须转换成公开收取;公开收取的必须严格按照提取扣押笔迹检材的程序和规定进行;收集特定人士的笔迹资料作为样本,应按照相关程序规定报批;必须由受审查人辨认后加以确认;必须审查其来源是否真实。民事案件中收集笔迹样本必须征得受审查人同意,所收集的笔迹样本资料必须经过受审查人和对方当事人、相关第三人确认。

三、笔迹样本的收集方法

样本收集的方法多种多样,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为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公开的、秘密的,等等,并且针对不同种类的样本,其具体收集方法也有所不同。笔迹样本的来源及提取的途径和方法很多,有单位或组织提供的,有涉案双方当事人主动交出的自己或对方的笔迹,侦查、检察、审判人员在收集、提取时要一一标记清楚,但不能破坏其原始状态。

(一)秘密收取笔迹样本

这种方法主要用于案后样本、自由样本的收集。秘密提取,即在向嫌疑人保密的状态下,通过嫌疑人所在单位,组织,从他们保管的嫌疑人书写的文字材料中提取笔迹样本。如人事档案、文件档案、财务档案、考试试卷、计划总结、心得笔记、年度考核表等。

(二)公开收取笔迹样本

这是收集笔迹试验样本的常用方法。总体而言,收集笔迹试验样本可以采用一下几种方式进行:(1)默写。针对民事案件中的一些条据类或者字数少的检材,若受审查人已经知道检材的内容的,可以责成受审查人默写检材相关内容。(2)听写。事先编辑一段文字,把检材中的特征字编入其中,收集时由办案人员当面口述受审查人书写。(3)抄写。事先寻找并确定一份包含较多检材特征字的印刷品,或者编辑一份包含较多检材特征字的材料并打印成印刷品,收集时责成受审查人照抄全部内容。

公开收取笔迹样本应该注以下事项:搜集之前应当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必须由刑事案件的办案人员或民事案件的庭审法官亲自监督收取;监督人应营造一个轻松平常的书写环境,使受审查人保持平和心态;案后样本应该以常速或快速书写;案后样本的内容不得与检材样本的内容完全重复;不得复制带有反动性、民族或种族歧视、侮辱或诽谤、国家机密商业秘密的文字材料作为试验样本;单一形式且相同内容的实验样本书写不得少于三遍,每种形式书写不得少于两遍。

值得引起注意得是,笔迹样本的提取工作并非都是可以一蹴而就的,应根据检材笔迹物证形成的具体情况及案前、案后样本的分析比较,有针对性地隔时(上、下午)、隔天(一天或几天)、多次(三、五次即可)分别提取。对于精神紧张的应耐心做思想工作,让其相信笔迹检验的科学性,力求使其在正常的心理状态下,最大限度地再现真实的书写习惯特征。总之,收取笔迹样本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必须按照法定程序,通过合法的途径取得,文检技术人员要认真核实笔迹样本的来源及提取方法,对于来源不明或非法提取的样本,有权拒绝使用。提取笔迹样本,首先要吃透检材,做到主要特征字迹心中有数,有备而取。其次坚持全方位、多渠道,条件优先,宁多勿少,切忌粗枝大叶,张冠李戴。坚持以发案时期、案前及历史样本秘密提取为主,案后正常样本为辅,听写样本为必要补充,实验样本为最后验证的指导思想,深入、细致、扎实地做好这项工作,为笔迹鉴定做出准确结论打下坚实的基础。

检验实习鉴定个人总结篇8

在微生物检验实习带教工作中,发现学生在实习中大多存在以下问题:无菌观念淡薄,忽视微生物实验室与其他实验室的区别;实习时间短,很难积累经验;重视操作,轻视理论,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对先进仪器的操作感兴趣,而忽略了检验的基本操作。以上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实习的质量,应引起高度重视。

二、提高微生物检验临床实习效果的具体思路与措施

1.强化无菌观念,养成无菌操作的习惯

细菌等微生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实验室的空气、尘埃等环境中及工作人员的体表、黏膜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都有很多细菌,这些细菌一旦混入检验标本或污染实验材料等,将严重影响检验结果的正确性,导致错误的诊断[1]。因此,无论在标本的采集,细菌的分离培养还是细菌的鉴定中都必须树立无菌观念,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老师应正确示范,给学生讲明微生物实验室不同于其他实验室,必须严格遵守执行微生物实验室的操作规则,特别是操作细节,及时纠正学生不符合要求的一些操作。对粗心大意者,要严加管理,讲清后果。检验的标本多为感染性病人的标本,告诫学生要加强个人防护,严格执行消毒灭菌规范,防止造成实验室及医院内感染。在微生物实验室实习一周后,就要对学生进行无菌操作的基本考核,主要包括污染和非污染区的划分、进入工作区域的工作服穿戴、生物安全柜的使用、标本的接收菌种留存以及工作完毕后的洗涤消毒、标本处置等,为以后的实习工作打下良好基础[2]。

2.传授临床工作经验,开拓视野,使学生在短期内提高工作能力

大多数学生实习时间短,一般一个科室一个月左右,且临床标本有限,而病原微生物种类繁多,检验程序复杂,尤其是致病菌菌落的选择需要一定的经验积累,在有限的时间内学生能见到的病例及学到的知识就会受限。要在短期内让学生熟练掌握细菌的接种、染色、分离培养、培养基的制备及细菌的鉴定程序等是有一定困难的,这就需要带教老师将多年积累的工作经验毫不保留的传授给学生,尤其是一些操作的技巧、关键环节、药物的选择及致病菌的特点等。空闲时间可以向学生讲授一些实习中没有遇到的病例及处理方法,也可以介绍一些新理论、新技术及微生物检验的最新动态,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将留存的阳性标本,特别是少见的病原菌,可以让学生涂片染色,进行形态辨认,设计检验程序进行检验鉴定,尤其是对平时临床工作中一些容易混淆的标本进行讨论,丰富学生的阅历。

3.重视临床操作的同时,加强理论学习

学生在实习工作中往往处于被动接受,一味按照操作流程按部就班,成为“熟练操作手”,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一旦遇到问题,不知如何解决。所以应在重视临床操作的同时,加强理论学习,特别是与临床操作有关的理论,多问几个为什么;而且学校课程的侧重点主要是典型范例、经典检验方法等基础理论,对实际工作中所需的生物安全知识、前沿进展以及与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介绍相对较少[2],可以专门举行这方面的讲座,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再者,临床微生物面临的主要任务是感染的控制和治疗,包括医院总体卫生、个人卫生、隔离、预防、流行病学调查等方面的内容及各种感染来源和类型,各系统感染的抗生素治疗,细菌产生的耐药性及耐药机制、药敏试验结果及合理解释、临床用药的指导等,教材中这方面的内容较少甚至一带而过,学生对这部分内容较陌生,因此实习学生应加强临床微生物相关知识的学习,以弥补课堂学习的不足。目前学校教材介绍多以经典方法为主,较难达到与实际工作同步的水平,在大型自动化检验仪器逐渐普及的今天留给实习生操作的空间也尚较小[2],因此在实习生教学中尽可能多介绍一些自动化仪器如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仪、血培养仪等的工作原理及维护方面的知识帮助实习生铺开知识面。还可以采用病例分析的方式,对有特殊社会意义的病原微生物如甲型H7N9流感病毒、SARS病毒、禽流感病毒、超级细菌等学生较为关注的话题进行讲述,联系临床实际,以常见病症和临床典型病例为切入点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加强基本操作的训练

微生物检验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极强的学科,临床标本的采集、登记、处理、染色、分离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都需要手工操作,操作的正确性及熟练程度决定着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及工作效率。虽然有能够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的全自动或半自动微生物分析仪,但上机前仍需手工处理,所以应加强学生基本功训练,让学生具备独立操作的能力。且实习生实习期结束后马上会踏上工作岗位,必须保证常规、基础操作的质量。可以采用考核的形式,指定一份临床标本,让实习生从接收、涂片染色、接种培养、鉴定、药敏试验及标本处置,完成整个操作流程。最后由带教老师针对各个步骤进行打分、讲评、指出不足之处。考核优秀者可给予适当奖励,以提高学生对基本操作的重视。除了临床标本的处理,还应让学生参与常用试剂的配制、培养基的制备、物品的清洗及消毒灭菌等工作,全面提高学生的工作能力。

通过以上的带教方法,可以解决学生在微生物检验实习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学生微生物检验技能,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完善和扩展临床微生物知识,提高学生实习的质量,使学生成为高素质的微生物检验人才。

参考文献:

检验实习鉴定个人总结篇9

中图分类号:TM121.1.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1-0025-01

1 前言

近几年,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增长,矿砂、大豆等大宗散货进口量正逐年递增。为最大程度地节省贸易成本,不同收货人的同品种大宗散货混装在同一艘远洋船舶上,再运抵国内多个港口分别卸出的运输方式被广泛采用。然而,在这种混装分卸模式中,常因船方对各票货物分割不当,致使多票货物出现重大差异。以下就是两个这方面的案例:

2 案例及其分析

2.1 案例简介

一艘装载约12933吨印度铁矿粉的船舶抵达张家港港务集团有限公司码头,张家港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鉴定人员按规定对该船所卸货物重量实施水尺鉴定,最终发现该船实际卸货重量为12434吨,比提单数短少499吨,短重率高达38.6‰,货值3.4万美元。

张家港检验检疫局的鉴定人员事前了解到,该船本航次在印度某港混装了两票不同收货人的同品种货物,在国内第一港卸出部分货物后,最终在张家港卸出船上全部剩余货物。船方声称,在上一港卸货期间,由于向部分压载舱压水时,首尖舱阀门没有关紧,致使向该舱误压了近450吨水,但当时并未察觉,从而导致货物分割不当,在该港多卸约450吨货物。为此,在首次水尺鉴定发现货物将出现重大短重后,张家港检验检疫局的鉴定人员及时与上一卸货港的检验检疫机构联系,并确认了该票货物短重的原因与大致数量。

无独有偶,在上一案例发生后不久,我们又遇到了一起相似的案例,稍有不同的是,这次是货重溢出。船上也是装两家不同收货人的同品种铁矿粉,在第一卸货港卸出部分货物,然后在张家港卸出全部剩余货物。该船在张家港货物提单数为32000吨,实际卸货重量为32696吨,相比提单溢出696吨,溢出率为21.8‰,货值约4.9万美元。船方承认,在上一港实际卸货过程中,由于船方估计失误,致使在该港少卸了将近700吨货物,船方由于赶船期,避免滞港而带来的费用,而未进行补卸,从而在张家港将货物全部卸出,相比提单溢出696吨。张家港检验检疫局的鉴定人员与上一卸货港的检验检疫机构联系并确认了本批货物溢重的原因与大致数量。

2.2 案例分析

以上两个案例都是因船方对混装的两票货物分割不当,致使各票货物出现重大差异。在混装分卸的运输模式中,此类案例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为防止个别不诚信船方为规避其自身风险,而刻意隐瞒有关事实,并实施相应的欺诈行为,切实维护好国内收货人的利益,作为对“目录”内商品的重量实施法定检验的检验检疫机构必须积极、有效地予以应对。

那么,哪些情况下存在船方隐瞒差重、试图欺诈的风险呢?一般来说,有以下两种: 一种是本身载货总重量相比提单总数就少;另一种是货物总重量相比提单总数不少,但是由于第一卸货港多卸出货物,第二卸货港实际载货重量相比提单数要少。

船方又是通过怎样的途径来实施欺诈行为呢?一般来说,主要通过压载水来做文章。例如,不如实申报压载舱;向非压载舱(如污油舱)压水;量水时控制下尺的力度,前尺轻后尺重,使前尺压载水偏小,后尺压载水偏大;压载水前尺“假空”,后尺“假满”;向货仓压水等。还有些隐蔽的操作,如前尺缆绳放松,后尺缆绳收紧,迫使水尺偏小。更有甚者暗调压载水。

3 探讨

鉴于混装分卸中存在的风险,只有通过加强各地检验检疫鉴定机构在多港分卸业务中的沟通与协作,并加强自身检验检疫鉴定人员的鉴定业务水平,才能去及时发现不诚信船方的欺诈行为。具体来说,有以下两点:

一、从检验检疫机构来说,要按照《进口大宗货物分港卸货法定鉴定工作管理规定》相关要求,加强各地检验检疫机构的沟通与协作,避免因沟通不畅而让船方存在瞒报差重的可能。

作为第一卸货港或前一卸货港检验检疫机构应及时了解相关鉴定工作情况,包括:

第一、装货港情况:装货时情况(是否经过衡重或者水尺计重)、水尺鉴定情况(水尺鉴定时风浪等)、货物提单总数、船舶和货物在航行途中的情况(特别要注意污水的排放)等;

第二、本港卸货情况:包括卸货数量、水尺鉴定情况等;

第三、下各港货载总重量是否与下港提单总数相符等。

认真查阅和收集有关的资料和数据,及时做好相关记录。若发现异常的情况应及时深入调查,为后续鉴定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鉴定人员在现场鉴定结束后应及时将有关记录和资料传递到下一港的检验检疫机构,以方便沟通协作。

作为第二卸货港,在货物到达港口后,鉴定人员需及时向船方了解并核对上一卸货港以及船舶现载货物情况,对出现较大差异的,需及时与第一卸货港或前一卸货港的检验检疫机构联系。同样,鉴定人员在现场鉴定结束后应及时做好记录,并将有关记录和资料传递到下一港的检验检疫机构,以方便沟通协作。

最后卸货港的检验检疫机构在出具鉴定结果前,应及时向前几港检验检疫机构通报鉴定结果。

总之要加强两地检验检疫机构的沟通协作,避免因沟通不畅而导致的鉴定工作被动情况的发生,从而尽可能规避上述的贸易风险。

如两港或多港有长期多港分卸鉴定业务的,可达成长期合作协议,以便双方鉴定工作和应对突发重大差重等情况的发生。

二、从检验检疫鉴定人员自身来讲,要公正客观的反应船舶实际卸货重量,透过可能存在虚假数据,维护国内收货人的利益。

首先鉴定人员需亲力亲为,亲自实践,确保所有水尺数据客观、真实、有效。

其次鉴定人员在平时工作中不断学习,不断总结,善于积累经验和处理复杂多变的船上情况。例如测量底舱压载水时,下尺的轻重;船舶纵倾较大时,要注意前尺底舱压载水的“假空”,末尺边舱压载水的“假满”等等。防止船方避重就轻,维护船方自己利益,搞小动作。

最后鉴定人员要积极与各方去沟通。在登轮前,首先向货运了解船舶运载情况,是否有多港分卸,上一港情况如何,并对上述情况核实,有异常情况的,及时上报,并做好相应的准备。登轮后,应多和船上人员沟通,了解并核实上一港情况,并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本港的水尺鉴定。对所鉴定的数据需反复核查,发现异常情况,需及时查找原因,及时上报。鉴定工作后,要按照《进口大宗货物分港卸货法定鉴定工作管理规定》的相关要求,与上一港或者下一港,积极沟通,并传送双方的相关数据,供双方参考等等。

参考文献

检验实习鉴定个人总结篇10

关键词:

课堂微研究性学习;探究活动;物质的检验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基本教学理念之一是“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研究性学习是国家新课程的必修内容,它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主的学习模式,是在教师的辅助下,由学生策划、执行及自我评估的学习方法。学生研习特定专题的同时,重新综合现有的知识和技巧,并通过特定的活动,自主地建构知识,继而学会研究新的题目,从而达至学会学习的目的,并培养学生的自学精神。教学设计巧妙,目标定位准确,是主体性优质课的保证。在整个教学设计中,要能够关注学生的知识应用,思维能力和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的培养,注重实验探究和问题探究,符合新课改的理念。课堂微研究性学习就是把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和过程浓缩到课堂的探究活动中,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示的舞台,让生命在课堂中焕发出青春的活力。

一、教学设计

(一)教学分析高三学生已具备较为全面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学科能力,因此需要在更高的平台上为学生创设学习环境。本文选取的课题是高三化学第二轮复习《生活中化学物质的探究》。化学与生活是高考的重要考点,是学生认识化学与STS(科学、技术、社会)的重要载体,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深入研究化学与生活的相关问题,是培养学生学科思想和学科能力的重要切入点。高三化学第二轮专题复习中,运用课堂研究性学习的方式,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学科思想和学科能力。首先,通过文献阅读理解和任务驱动,培养学生接收、吸收和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其次,通过小组讨论、交流汇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能力。第三,通过小组实验探究解决生活中的化学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二)教学目标和重难点(1)知识与技能:根据化学实验原理检验生活中的常见物质,掌握实验检验的基本方法,并熟练运用检验操作解决问题,掌握实验问题的正确表达方法。(2)过程与方法:文献阅读讨论并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根据实验方案开展探究活动,正确表达与交流,讲解、质疑、答辩。(3)态度情感价值观:激发兴趣,利用生活中常见物质的检验实验;任务驱动,在问题解决中体会学习的快乐;合作学习,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全班交流与提高。(4)重点:物质的鉴别、性质、检验的方法。(5)难点:实验方案的设计、实施和表述,物质探究实验的方法和原则。重难点的突破策略是让学生探究生活中知道的化学物质,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活动的实施以及研究性学习答辩活动的开展,帮助学生实现重难点问题的突破。

(三)教学结构本文设计的课堂研究性学习探究活动的基本流程是:文献阅读选取课题设计方案探究实践撰写报告答辩质疑总结提高。教学结构如图1所示。

(四)教学过程(见表1)

二、学案设计

第1组物质鉴别:生理盐水和葡萄糖液【文献资料】生理盐水是0.9%氯化钠无菌水溶液。其渗透压与人体血液近似,钠的含量也与血浆相近,因此生理盐水比较合乎生理,其用途为供给电解质和维持体液的张力。亦可外用,如清洁伤口或换药时应用。5%葡萄糖注射液属注射剂,是调节水盐、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药。可以补充能量和体液;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进食不足或大量体液丢失(如呕吐、腹泻等),全静脉内营养,饥饿性酮症。亦可用于治疗低血糖症,高钾血症。可作为高渗溶液用作组织脱水剂、配制腹膜透析液、药物稀释剂等。【任务书】①有两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可能是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注射液。请用化学试剂和不用化学试剂分别进行鉴别。②完成实验后,用大字报写出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实验方法(操作、现象、结论、方程式等),总结物质鉴别的基本原则和方法。③各组派代表汇报实验报告内容。第2组性质探究:维生素C【文献资料】维生素C又叫抗坏血酸,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食物中的维生素C被人体小肠上段吸收。一旦吸收,就分布到体内所有的水溶性结构中。正常成人体内的维生素C代谢活性池中约有1500mg维生素C。维生素C绝大部分在体内经代谢分解成草酸或与硫酸结合生成抗坏血酸-2-硫酸由尿排出;另一部分可直接由尿排出体外。维生素C的结构简式如图2所示。临床上可用维生素C治疗坏血病、预防牙龈萎缩出血、预防动脉硬化、作抗氧化剂、治疗贫血(使难以吸收利用的三价铁还原成二价铁从而促进肠道对铁的吸收)等,维生素C还具有防癌和提高人体免疫力的作用。【任务书】①阅读文献资料,分析维生素C可能的性质,设计实验检验维生素C的性质。②完成实验后,用大字报写出实验报告。要求:实验目的,实验方法(操作、现象、结论、方程式等),总结物质性质探究实验的基本原则和方法。③各组派代表汇报实验报告内容。第3组成分检验:加碘食盐中碘元素的检验【文献资料】加碘食盐是将碘酸钾按一定比例(每公斤食盐含碘35mg~60mg)加入食盐中配制而成的。碘是合成必需的甲状腺激素的重要原料,而甲状腺激素影响着机体的生产、发育和代谢。在胚胎期、婴幼儿期缺碘,将导致患者终生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但碘摄入过量也会对机体的健康造成影响。【任务书】①阅读文献资料,设计实验检验加碘盐中的碘元素。②完成实验后,用大字报写出实验报告。要求:实验目的,实验方法(操作、现象、结论、方程式等),总结物质检验实验的基本原则和方法。③各组派代表汇报实验报告内容。

三、课堂实录与反思:微研究性学习

活动使课堂充满了活力课堂实践表明,学生们喜爱这样的学习方式。课后,对学生心理感受的问卷调查表明:100%的学生喜爱这种课堂活动方式。他们在课堂中投入了激情,焕发出了生命的活力,迸发出了思维的火花。课堂实录中学生代表的精彩表现说明了这一点。

(一)课堂实录:物质的鉴别实验的讲解和答辩(1A组代表发言讲解,1B组质疑提问)1A组:我们组的实验是探究生理盐水和5%葡萄糖注射液的多种鉴别方法。主要分为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我们首先看到所给的鉴别试剂有稀盐酸、NaOH溶液和硝酸银溶液,发现用硝酸银溶液可以鉴别它们。1A组:现象是生理盐水中出现白色沉淀,(展示实验结果),请看对比实验结果现象是很明显的。不过,有一点问题,就是葡萄糖溶液中也有浑浊。我们分析认为是用自来水洗涤试管后残留少量氯离子所导致。但对比实验的结果,两个试管中的现象有明显差别,所以我们得出结论未知液1是生理盐水,未知液2是葡萄糖溶液。1A组:对于物理方法鉴别,我们想到有这么几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既然葡萄糖注射液和生理盐水都是可以打入人体血管的,应该可以尝一下味道区别它们。但是由于我们是在化学实验室,试剂瓶也不是特别干净的,所以尝的方法不太好,不太安全。1A组:第二种方法,我们看到仪器中有坩埚,想到可以用加热的方法。实验显示加热后现象差别挺大的。其中未知液1加热蒸干后得到白色粉末,未知液2加热时先发黄,再变黑,并伴有焦糖的香味。很显然未知液2是葡萄糖溶液,未知液1是生理盐水。1A组:我们还想到了其他方法。总之,关于鉴别的方法是首先要分析二者的性质差别,再根据性质差别进行鉴别,而且要选择二者有明显差别的实验方法。实验中要注意对比和不能引入杂质干扰实验。师:另一组同学有什么不同观点吗?1B组:我们也做了向葡萄糖溶液中加入硝酸银的实验,也看到了变浑浊的现象。但是我们使用的是干燥试管,当然排除了自来水的干扰,所以1A组同学说的用自来水洗涤试管导致氯离子引入的说法是不正确的。1A组:也可能是葡萄糖溶液是用自来水配制,但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对比实验解决。我们可以看出生理盐水和葡萄糖溶液中加入等量的硝酸银溶液,硝酸银一定要少,浑浊的程度是明显不同的,因此可以确定未知液1是生理盐水、未知液2是葡萄糖溶液。如果不控制硝酸银溶液的用量,加多了就会出现1B组的现象。

(二)课堂实录:物质的性质实验的讲解和答辩(2A组代表发言,2B组同学准备质疑)2A组:我们看了文献资料,分析了维生素C的结构,发现它有两个重要的性质,一个是酸性,所以它又被称为抗坏血酸,另一个是还原性。2A组:实验时,我们首先检验了维生素C的物理性质,主要是其水溶性。我们用的材料是维生素C小药片,把它放入水中,溶解非常缓慢,而且有沉淀物,所以其水溶性是微溶。第二步我们检验了它的酸性,我们用pH试纸测定。大家可以看到试纸明显显红色,pH在3或4左右。2A组:对于其还原性的检验。我们选择的试剂是铁离子溶液和碘水,这是两种常见的氧化剂。我们先探究维生素C能否还原铁离子,向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氯化铁溶液和铁氰酸钾溶液,在其中一支加入维生素C溶液后,发现很明显变成了蓝色,而且有蓝色沉淀,有些颗粒物挂在试管壁上,说明铁离子被还原成亚铁离子。2A组:我们发现(展示两支试管,一支试管中只有碘水和淀粉溶液,另一支试管中有碘水、淀粉溶液和维生素C溶液),碘加淀粉的蓝色溶液中,加入维生素C溶液后褪色明显,这说明维生素C的还原性很强,能还原碘。2A组:下面我来总结一下实验中的问题。还原性实验中,有很多氧化剂都能氧化维生素C,那么要选哪些物质呢?要找那些比较容易看出现象的试剂。这是一个实验的原则———明显的现象变化。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实验思想就是对比实验,所以我们每组实验都设计了对照实验。师:另一组同学有什么异议?或者有什么做得和他们不一样的?2B组:有两个细节问题。一个是“维生素C的水溶性是微溶”这个结论是不对的,文献上讲是可溶的。实验中我们选取的维生素C药片不是纯的,可能有其他杂质,所以实验现象不能说明问题。另一个是关于对照实验,2A组的两支试管中的溶液不一样多,这是为什么?2A组:确实是有差别的,最开始溶液是一样多的,其中一个加了维生素C溶液,所以就多了。2B组:作为对照实验,一个加入维生素C溶液,另一个应该加等量的蒸馏水吧。2A组:对,这是我们需要改进的。2B组:我们还做了另一个实验。氯化铁溶液中加硫氰化钾溶液,将红色溶液分为两份,再分别加维生素C溶液和蒸馏水。加维生素C溶液后红色明显变浅,说明维生素C把铁离子还原。2A组:老师,这两个实验能说明什么问题呢?师: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证明同一反应的发生。这是我们探究的意义之一。

(三)课堂实录:物质的检验实验的讲解和答辩(3A组代表发言,3B组同学准备质疑)3A组:由文献知道,食盐中加的是碘酸钾,其方程式。因此,我们设想的实验方案是让食盐中的碘酸钾在酸性条件下与碘化钾溶液反应,再用淀粉检验生成的碘。我们先用蒸馏水配制了加碘盐的溶液。取少量食盐溶液,先用硫酸酸化溶液,再加入碘化钾溶液,这时我们看到溶液变黄了,再加入淀粉,显蓝色。这已经可以说明问题了,但我们考虑到还要排除一些干扰。3A组:第二个实验中我们用醋酸代替硫酸进行酸化,现象相同,说明硫酸对检验没有干扰。3A组:还要考虑碘化钾溶液是否有问题,因为碘化钾有可能被氧气氧化成碘。第三个实验我们向碘化钾溶液中加入硫酸酸化,再加淀粉,发现没有明显现象,这样就排除了碘化钾溶液有问题。3A组:第四个实验我们将食盐溶液直接用硫酸酸化后,再加淀粉,还是没有现象,这就说明食盐中不含碘化钾。(展示四支试管)3A组:综合所有实验,可以推断加碘食盐中是碘酸钾而不是碘化钾。这就是我们完成的实验。师:另一组同学有什么问题吗?3B组:我们是用碘化钾淀粉试纸做的,也得到了同样的结果。我们把食盐溶液酸化后,滴到碘化钾淀粉试纸上,发现用硫酸酸化的变蓝了,用醋酸酸化的不变蓝。3A组:请看试管,加硫酸酸化的蓝色深,加醋酸的蓝色浅。也就是说醋酸酸性较弱,所以如果你加入的量少,氢离子浓度不够,可能导致看不到蓝色。

(四)课堂实录:教师的总结和点评师:下面我们小结一下。第一组,关于物质的鉴别实验,刚才1A组同学说得非常好,首先要依据物质的性质差别设计探究实验,而且要注意取样分析、操作简便、现象明显,同时要控制变量、排除干扰。师:第二组,关于物质的性质实验,2A组同学讲得非常好的一点是,首先要根据物质的结构推测其可能有的性质,然后再依据我们所掌握的反应规律设计探究实验。这叫做有的放矢。当然,取样分析、操作简便、现象明显、控制变量、排除干扰是一致的。师:第三组,关于物质的检验实验,3A组同学讲得很清楚,首先要根据文献中的信息和反应规律设计探究实验,特别要分析到各种可能的干扰因素。当然取样分析、操作简便、现象明显、控制变量、排除干扰也还是一样的。师: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关于物质的探究实验(鉴别、性质、检验等)的三个基本原则是:①取样分析原则,凡检验必取样;②可行性原则,原理科学、方法简便、现象明显;③控制变量原则,通过对比实验排除干扰。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掌握这三个原则。

检验实习鉴定个人总结篇11

一、签名笔迹的特征

因为字数少,无疑给我们文检人员增加了鉴定的难度。这类案件的检材主要特点是:一是检材的字迹数量少,一般都只有两三个字;二是字迹中所能反映出的个人书写动作习惯的特定性程度有限。因为字迹数量少,特征相对也少,书写人的书写习惯暴露不充分;三是笔迹特征的价值难以评断。由于检材中的字迹数量少,一个字重复出现的机会少,即便是重复出现偏旁部首的可能也是微乎其微,检材又只是一份签名字迹,不易抓住有规律的书写习惯特征。因而能体现书写人的书写习惯特征主要是:

1、书写动作一般状况特征。一般的签名字迹可能反映笔迹的熟练程度、字体书写特征、字形特征及字的倾斜笔迹抑压力特征等。但由于签名字迹有一般伪装,因而所反映的这些特征变化程度也很大,检验过程中难度就更大,有相当一部分签名与书写人的特征不符。

2、书写局部特征。对于签名字迹能够体现书写人书写习惯的主要是这部分特征,与书写人样本符合,而与其他嫌疑人样本可能差异的特征常见是运笔特征,笔画的交叉、搭配、连接特征,字的结构特征和笔顺特征;尤其是运笔特征,伪装和变化程度较小。

3、 签名字迹的布局特征。各个单子的距离、排列方式、连接方式等,能较好地反映出个人地签名习惯,但容易被他人摹仿,因而价值不是很大。

二、签名笔迹特征变化规律

从签名字迹可能是伪装笔迹这个角度讲,它的特征变化规律受书写动力定型的原理制约,所以签名字迹的科学理论基础是很充分的。具体讲有:1、书写习惯的整体与系统性。2、书写技能的迁移与干扰的规律性。3、意志对书写活动控制的有限性。4、注意的多种矛盾规律。这一系列心里规律决定了伪装签名的书写活动是不完全以书写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伪装的程度是不可能彻底地。在笔迹上,这些变化规律主要是:1、笔画多、结构复杂的字,特征较稳定,在细微处的特征难以变化。2、摹仿人的书写水平高于被摹仿人而书写的签名与原样相似程度高。反之,则低。3、复杂的笔顺特征难以变化,一般一个人的笔顺特征尤其签名中的单字笔顺,最能体现书写人的书写习惯。所以要很流利地摹仿而不出笔画抖动,笔顺紊乱或缺少笔画现象地可能性很小。

影响签名字迹变化即伪装签名字迹与真实签名产生差异地主要客观条件有:

1、书写人地文化水平与书写技能;

2、书写人对书法学、笔迹学地知识了解的程度;

3、伪装练习的时间。

组成签名的字迹数量很少,组成形式一般比较固定,往往有比较独特的个人风格。如果签名是摹仿形成的,那么这些个人特点也很容易被摹仿。

三、签名笔迹的鉴定要点

1、全面、客观、深入了解案情,是鉴定这类案件成功的重要因素。这就必须了解检材材料的形成与案件的关系及在案件中的地位,被鉴定人的书写能力等情况。特别是在那些特征价值不高,检验条件差,笔迹样本材料不充分的情况下,还可以让嫌疑人(双方)再多写一些笔迹样本材料。当然,正确运用案情的前提是细致的笔迹特征分析,只能是案情跟着特征分析走,而不能是案情决定特征分析。

2、样本材料要充足。签名案件因字数少,特征少,难度大,如果样本材料不充足,鉴定人员就可能用一个人书写习惯的一面去否定另一面,导致错误的结论。所以送检的样本材料要充足,才能印证检材出现的特征。

3、检材必须是原件。以防在看复印件时,有些字的笔顺无法判明,笔画的细小特征难看准,造成选择特征不准,影响结论的可靠性。

4、要收集不同时期、不同书写速度的样本材料。人的书写习惯具有多样性,而且人的书写水平越高,这种多样性表现的就越明显。对于签名的鉴定,应收集嫌疑人不同时期及不同书写速度书写的样本材料,这样才能将其书写习惯全面反映出来。

检验实习鉴定个人总结篇12

关键词: 法庭科学;硕士;教学质量;满意度

Key words: forensic science;graduates;evaluation of teaching;satisfaction

中图分类号:G6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8-0216-03

1 问题的提出

2006年5月20日,中国政法大学证据科学研究院中国政法大学证据科学研究院(Institute of Evidence Law and Forensic Science,CUPL,IELFS,CUPL)正式挂牌成立。自2009年9月招收首届法律硕士(法庭科学方向)研究生以来,已招收两届硕士研究生共53名。随着司法鉴定改革的不断深入,统一司法鉴定管理体制的建立,对司法鉴定专业管理人才的培养问题也亟待解决。因此,培养“司法鉴定管理”研究生,为司法行政管理机关专门输送管理人才成为必然需求。

该专业开设近两年来,IELFS,CUPL各教研室通过不断努力与探索,以培养“专业型”司法鉴定管理人才为理念,针对司法鉴定专业的特点设计科学合理的培养模式,区别于以往的学术型研究生教学模式,为本专业今后的教育教学发展打下良好基础,更好的为学生营造优良的学习氛围,开辟一条适合于法庭科学专业的教学之路。研究生阶段的教学相比本科教学更具深度和广度,与其他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教育不同的是,法庭科学专业专注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学生学习的专业性较强,并且多学科交叉理论的应用与研究实践在教学中均有较广泛的体现。通过学习,增强学生对司法鉴定专业性的理解,了解司法鉴定各鉴定类别专业性特点,以及在管理时存在的难点和重点,逐步培养学生的司法鉴定管理理念。把法庭科学方向研究生培养成既精通法律知识又熟悉司法鉴定相关知识的高端复合型人才。

法庭科学专业研究生的教学在全国方兴未艾,在中国政法大学这所以法律为主的文科类院校开设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学科尚属首例,在全国范围内招收法庭科学专业研究生也是首创,在以培养知识结构合理、应用型、高层次法律专门复合型人才中,也是一次有益之举。本研究以中国政法大学证据科学研究院法庭科学方向两届在读研究生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生教学质量学生满意度调查。该调查从受教育者的视角,分别从五个维度对法庭科学专业研究生教学质量学生满意度进行评价,挖掘影响教学质量的内在因素,据此提出提升研究生教学质量的具体对策,为促进法庭科学专业研究生教学质量起到借鉴作用。

2 研究设计

2.1 调查问卷设计 经过讨论,结合以往文献,立足本院实际教学情况,问卷调查内容确定为需要学生选择的50个问题。问卷共由前言、答卷要求、答卷说明、个人基本信息以及题项等五部分构成。有关质量满意度的问题按内容分成5个维度的满意度评价,每个维度包含8-10个问题。5个维度内容分别是:教师课堂教学、专业与课程、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与实习以及教学环境。

2.2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调查范围限定在中国政法大学证据科学研究院法庭科学专业,以中国政法大学证据科学研究院法庭科学专业方向一年级和二年级共计53名在读硕士研究生为调查对象。总计发放问卷53份,回收问卷53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53份,占总数的100%(见表1)。

2.3 问卷的计分方式及数据处理方法 问卷采用里克特(Likert)5级正向计分方式,即对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不满意记1分,不太满意记2分,一般记3分,比较满意记4分,满意记5分。

运用spss13.0软件进行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处理。通过统计分析调查对象对法庭科学专业教学质量满意度的整体评价;检验不同性别、年级、工作经验等人口统计学变量对法庭科学专业教学质量满意度的影响。

3 数据及结果分析

3.1 信度分析和单样本K-S检验 通过信度分析结果显示(见表2),克朗巴哈系数α=0.976,标准化α=0.976,认为问卷信度较高,统计结果有参考价值。另外通过对问卷做单样本K-S检验,检验显示样本呈正态分布,对样本可以做进一步分析。

3.2 法庭科学专业研究生教学质量的总体满意度 使用SPSS13.0软件计算平均值和标准差(见表3)。法庭科学专业研究生在教学质量总体满意度评价得分的平均值为3.520分,这表明该校大学生对教学质量总体上有较好的评价,对教学质量的总体状况处于较为满意的状态。学院在办学条件及综合实力上都在国内居于领先地位,因此能较好地满足研究生培养的教学质量要求,由于专业招生时间仅有两年,专业设置相对较新,各方面还尚未成熟,仍然处于初探阶段,难免在教学中存在不足,总体满意度为3.520分的平均值与达到满意的分数还有一些差距,因此法庭科学专业研究生教学质量还有亟待提高的方面,提升空间较大。

3.3 学生对各维度质量的满意度 通过对各个维度题项统计处理后,各维度满意度得分的平均值显示,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的满意度最高,为3.92分,教学环境次之,为3.79分,人才培养模式列第三位,为3.59分,专业与课程和实践与实习的满意度较低,分别为3.11分和3.02分(见表4)。

中国政法大学证据科学研究院拥有一批精良的教师队伍,在授课的39名教师中有19名职称在副教授以上,其他讲师也均具有高学历和较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但是,学生获取用人单位意见有限,学生实习机会偏少,缺乏实践经验,实践安排不能很好的与学生的课堂学习紧密结合,不能充分迎合本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成为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原因之一。学院在指导教师的配置方面虽然运行较早,但学生与导师沟通交流存在障碍,除个别导师能较好地与学生指导交流外,大多数学生没有很好地利用教师资源。虽然专业课程总体上能突出专业重点,但学生对于专业课程的结构框架以及教学目的不甚了解,导致教学效果并不显著,满意度偏低。

3.4 满意度排在前五位和后五位的问题列表

从表5与表6中可以看出,排在满意度前五位的问题中,有四个是关于教师课堂教学维度的,说明学生对于学院的教师课堂教学总体满意度是高的,得分平均值在4.00分以上,均为比较满意以上。而学生满意度最低的五个问题中有三个涉及实习与实践教学的,说明目前学院在实习实践教学环节仍然存在一定的薄弱之处,专业的精髓在于应用,如何将课堂的理论学习转化为实际的运用才是教学的终极目标。

3.5 学生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

3.5.1 性别对法庭科学专业教学质量学生满意度的影响 本研究所选取的样本中,男、女学生样本数量分别为28人和25人,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分别计算平均值和标准差,发现在法庭科学专业教学质量的总体满意度上,男学生的满意度得分(3.74)高于女学生(3.33)。通过方差齐性检验显示方差齐性,选择方差齐时的t检验结果(2.090),其显著性概率为0.042,按α=0.05水准,因此我们认为性别对法庭科学专业教学质量学生满意度差异影响有显著性(见表7)。进一步对影响教学质量的各个维度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在影响教学质量的五个维度中,男学生的满意度都高于女学生,并且女生的离散程度较高,男生满意度相对较稳定。在这五个维度中,男、女学生在人才培养模式以及专业与课程两个维度上的差异有显著性。在教师课堂教学、实习与实践和教学环境方面,男、女学生的满意度没有显著的差异,但男学生的满意度仍略高于女学生(见表8)。

笔者分析原因在于教师为学生分小班集体授课,在整体的认知上对教师的评价是一致的,如前所述,教师拥有较高资质以及丰富的教学经验,在课堂教学方面能很好地把握,因此学生的评价普遍较高。教学环境属于学生共有资源,学生对于教学设备及学习资源的分享机会是均等的,因此差异并不显著。而对于第二、三维度的显著性差异主要与学生的主观感知和性格有关,女生较男生相比对待事物更细心,思维要求严谨,对于学习质量要求更高。另外,法庭科学专业研究生有相当一部分女生原来并未接触自然科学领域,导致其对专业课程的接受较慢,不能及时达到自身理想中的效果。相对于男生而言,女生对于各方面的细节要求也略高于男生,因此男学生认为教学质量更高,而且男、女学生在很多项目的感知能力上区别明显,从这一方面看,教学质量的学生满意度受一定的主观因素影响。

笔者通过另一种检验方式进行分析,即单因素方差分析(见表9),与独立样本t检验的分析结果形成印证:在α=0.05显著水平上,第二、三维度上F相伴概率值分别为0.035和0.046,因此性别变量对人才培养模式以及专业与课程这两个维度满意度影响显著。

3.5.2 年级对法庭科学专业教学质量学生满意度的影响 在样本的年级分布上,两个年级的样本数量分别为一年级25人和二年级28人。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考察不同年级学生在法庭科学教学上的总体满意度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结果见表10。结果显示在法庭科学专业教学质量的总体满意度上,二年级的满意度得分(3.79)高于一年级(3.21)。选择方差齐时的t检验结果(-3.074),显著性概率为0.003,按α=0.05水准,因此我们认为年级对法庭科学专业教学质量学生满意度的影响有显著性。

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表11所示)和单因素方差分析(表12所示)的统计结果表明,年级变量对二、三、四维度满意度影响显著。二年级的满意度明显高于一年级的满意度,两个年级学生对其中三个维度的评价存在显著性差异。为何在该三个维度都存在显著差异呢?

笔者认为,首先,专业及课程的设置在一年级相对较少,第一学年开设的法学课程相对集中,专业课程仅占据一小部分比例,使得学生很难找准专业方向,明确专业课程学习的目标,找准学习方法,因而进入专业课程学习角色较慢;二年级学生通过两年的学习已经系统学习了大部分专业课程,因此对专业课程有了整体地把握,从对专业课程的熟悉到深入研究也比一年级的学生拥有了较多的经验。从实习实践维度的得分平均值来看,一年级仅有2.87分,考虑到第一年的学习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相比二年级,教学科研和实习实践活动在二年级开展地较多,一年级学生虽然也有开展,但实习实践次数明显偏少,深度与广度也较二年级差。需要指出的是,虽然两个年级的教学科研和实习实践活动都有所开展,但是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有效性等方面效果并不明显。同时,一年级学生对人才培养模式没有足够的认识和深入的了解,因此导致满意度都相对偏低。

3.5.3 工作经验对法庭科学专业教学质量学生满意度的影响 样本中,有工作经验的为12人,无工作经验的41人。独立样本T检验(见表13)的结果显示在法庭科学专业教学质量的总体满意度上,有工作经验的满意度得分(3.46)低于无工作经验的学生(3.54),显著性概率为0.741,按α=0.05水准,因此我们认为年级变量对法庭科学专业教学质量学生满意度差异影响无显著性。

表14是工作经验对各维度满意度差异影响分析结果。由于各个维度方差分析显著性概率均大于0.05,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表15)得出相同的结论。因此,工作经验对各维度满意度差异的影响均呈不显著。法庭科学具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交叉的属性,调查显示,法庭科学专业研究生中有工作经验的,工作经验主要涉及语文教师,英语教师,报社编辑以及非法医类其他专业等方面的职业,这些职业经验与法庭科学专业的学习相关性不强,故已有的工作背景对学习法庭科学专业学习影响较小。

3.6 效度分析 通过对样本的KMO检验和巴特利特球形检验(表16所示),我们得到的巴特利特球度检验统计量较大,相应的概率Sig为0.000,认为相关系数矩阵与单位阵有显著差异,有共同因素存在,但是KMO值为0.253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