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雨教学设计合集12篇

时间:2022-03-21 02:56:24

秋天的雨教学设计

秋天的雨教学设计篇1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3-323-01

导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积累好词佳句。

过程与方法:反复品读课文使学生通过课文生动的描写,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到秋天的美好,产生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使学生通过课文生动的描写,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的句子。

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秋天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配乐朗读、好词句及动画场景、表格)。

教学过程:

展示激趣、导入课文。

1、让学生拿出课前收集到的有关秋天的图片、实物、诗歌等小组内成员相互交流。

2、提出要求:听话时认真,说话时句子说通顺,组内成员可以补充。指一二名同学上台介绍后揭题、板题。

品读课文、扎实练能。

朗读展示:

1、播放课文录音,学生整体感知。

2、学生自由朗读。要求: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课文中的生字、难读的词句多读几遍。

3、老师与小伙伴一起帮助读书有困难的同学过关。

4、推荐平时读得最好的同学读。

5、让平时读书机会较少的同学读。

6、请愿意朗读的同学站起来展示自己的朗读。

7、师生共同评价朗读情况。

默读感受: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每个自然段描写了什么?

2、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引导学生归纳出课文从那几个方面来描写秋天雨的。

研读好词佳句、文中寻美。

1、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个方面,自由读,细细品读这些词句,把自己的想法写在旁边。

2、你最喜欢这一段中的那句话?为什么?怎样读好你喜欢的句子?说出喜欢的理由并练读。

3、细细的品读理解句子:

“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联系黄色的银杏、红红的枫叶、金色的田野和美丽的理解“五彩缤纷”)

“黄黄的叶子像一把小扇子・・・・・・夏天的炎热。”

“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秋天的凉爽。”(播放动画画面,让学生感受画面与语言美)

“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他告诉大家,冬天快要来了。”(联系平时的生活经验理解)

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1、出示如下表格,生边读边填:

植物名称 颜色 水果名称 气味

2、根据以上表格,归纳课文是从那几个方面来写秋天雨的?

拓宽发展、积累运用。

1、把自己看得到秋景用一至两段话写下来,课后交流展示。

2、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

3、熟读课文后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反复诵读、享受美景。

1、配乐朗读背诵。

2、小结语:秋雨给我们带来了五彩缤纷的世界,带来了水果成熟的香味,带来了冬天快来了的信息,给我们带来了丰收,带来了欢乐,让我们尽情赞美秋雨吧!

板书设计:

11、秋天的雨

秋天的雨教学设计篇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读懂课文内容,感受秋天的美好。

积累好词佳句。

重点: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读懂课文,体会秋天的美。

总结:秋雨是一曲丰收的歌,更是一首欢乐的歌!师生合作梳理课文内容。背诵课文。

2、教学目标:

认识“钥、匙”等 10 个生字,会写“盒、颜”等 13 个字,会写“清凉、留意”等 14 个词语。

能读懂课文内容,知道课文从哪些方面写了秋天的雨,能说出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

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五彩缤纷”等词语的意思。能发挥想象,仿照例句写句子。

教学重难点:能读懂课文内容,知道课文从哪些方面写了秋天的雨。

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五彩缤纷”等词语的意思。能发挥想象,仿照例句写句子。

3、再读课文,感受秋雨

快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中秋天的雨是什么样的? 从每段中找出最能代表的那句话,用横线画下来。

4、总结全文

通过这节课,你收获到了什么?

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 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一曲丰收的歌,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欢乐的歌。

秋天的雨的是清凉的,是温柔的, 秋天的大门缓缓打开了,我们将会看到怎样的画面呢?

5、布置作业

抄写生字

熟读课文

秋天的雨教学设计篇3

品读过帕乌斯托夫斯基的《金玫瑰》,我很受感动和启发。一位老清扫工用了数十年的时间筛取着数以百万计的微尘,把他们聚集拢来,熔成合金,然后将其锻造成一朵金玫瑰。诚然,它道出了文学创作的规律,其实也道出了学习语文的规律。

每一分钟,每一个在无意中看到的文字,每一个深刻或者戏谑的想法,每一个成语典故的来历,每一幅对联背后的故事,每一首诗歌的吟唱流传,每一部小说的探究思索,每一堂语文课的知识梳理等等,无不都是一粒粒金粉。积累,再积累,就是锻造金玫瑰的过程。

1.老师可以有意识地在课前帮助学生筛选金粉

任何一节好课都是在教师精心准备之下孕育而生的。教师一定要要深入钻研教材,研究教学的策略,精心选择、整合、优化教学内容,学会“备辐射”。老师可以有意识地在课前帮助学生筛选金粉。在授课《张衡传》时,因为它选自《后汉书》,我便借此梳理了《后汉书》的一些名句作为课前背诵。

如()1有志者,事竟成。

(2)疾风知劲草,岁寒见后凋。

(3)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4)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5)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6)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7)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在授课郁达夫的《故都的秋》时,我在上课伊始,就给学生在屏幕上展示了学生在初中学习到的何其芳的诗歌《秋天》。我既想借此导入课文,又想和学生一起借回顾旧知来储备金粉。虽然二者文体不同,但都描绘了一个宁静而悠远的秋天。

长此以来,学生在课前或上课伊始,都会收获一粒粒金粉,为锻造金玫瑰储备必要的原料。

2.在授课中,师生发挥联想,把语文课堂筛成金色的海洋

学习《故都的秋》时,在鉴赏“秋雨话凉”这幅图景中,学生能找到这样一些词语“灰沉沉”“息列索落”“凉风”,但分析起来却颇有难度。我便让学生发挥联想,再现有关秋雨的知识积累。学生联想到王维的“秋水日潺湲”,《红楼梦》中林黛玉的《秋窗风雨夕》“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不少学生还联想起已经学过的《岳阳楼记》中的“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等。通过联想,学生对秋雨的知识积累进行了有效巩固,但还停留在浅层次上。于是,我再追问《故都的秋》中的秋雨跟《岳阳楼记》中的秋雨有什么不同。这时就不得不继续深入地思考,继而进行分析了。先从词语“息列索落”开始,这个词语最初的意思是物体之间的摩擦声,用它来修饰秋雨,就突出了秋雨的呜呜咽咽,而非嚎啕大哭。令我联想起《红楼梦》33回中“情中情因情感妹妹 错里错以错劝哥哥”那章,宝玉挨打 ,黛玉探视,“此时林黛玉虽不是嚎啕大哭,然越是这等无声之泣,气噎喉堵,更觉得利害”。联系郁达夫个人特别的人生经历和特别的个人气质,就不难理解他笔下的秋雨可谓“越是这等呜呜咽咽的哭泣,更觉心伤”。

于是,我顺势和学生一起回顾整理了相关悲秋的诗句,期待学生再次进行金粉的储备。

《诗经》:秋肇凉气,蟋蟀鸣床

屈原: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宋玉: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曹丕: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杜甫: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欧阳修:其意萧条,山川寂寥

王国维:苦觉秋风欺病骨,不堪宵梦续尘劳

在学习《行行重行行》时,由经典名句“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学生马上联想起异曲同工的词句,即被王国维列为“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的第二境界的柳永《蝶恋花》中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我让学生比较鉴赏这两处经典名句。学生一方面认为柳永的词句更加坚韧,另一方面也觉得“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更为平淡自然,颇有陶诗风格。于是我对学生的鉴赏感悟予以肯定,同时也向大家谈了我自己的观点。我给大家补充了苏轼对陶诗的评价:“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质而实绮,癯而实腴”。可见陶诗自然清新的诗风,沁染了苏轼。无独有偶,现代文学大师巴金也认为,艺术的最高境界是真实,是自然,是无技巧。柳永的那两句却未免带有一些着力刻画的痕迹。而且那个“悔”字还隐隐含有一些计较之念,不像“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在外表上所写的只是衣带日缓的一件事实,内中却含有一种尽管消瘦也毫无反省、毫无回顾的意念。倾吐如此深刻坚毅的感情,却出以如此温柔平易的表现,这就更加令人感动。正是这种心灵上无声的呼唤,才越过千年,赢得了人们的旷世同情和深深的惋叹。顺势我又给学生补充了王实甫在《西厢记》中所写的“今春,香肌瘦几分,搂带宽三分”,亦为异曲同工之句。

可见,课堂上的金粉是处处存在的,只要我们有心筛选,定会筛出一片金色的海洋。

3.所以,我常想,惰性是人人都有的,但只要有了兴趣,惰性是可以大大打折的了。这就需要我们每次在授课时精心构思,巧妙布置“有余韵”的课下作业。

4.我经常会留一些“有余韵”的课下作业

上完《故都的秋》时,我设计了“赏经典篇”这样的课下作业,将《故都的秋》与老舍的《济南的秋天》比较阅读,进而窥探作家的艺术风格。上完《行行重行行》,留了“读诗研诗”这样的研究性课题:每个小组以“古诗十九首”为主题,确定一个研究性学习题目,完成这个课题研究。

在《扬州慢》的作业布置中,我让学生探究姜夔对当代诗人余光中的影响。在设计这一探究题目时,我查阅了相关资料,认为姜夔对余光中的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以“健笔写柔情”,二是琢炼清雅的语言风格 。这样的作业使学生共同体的合作探究进一步拓展于课外,对学生深入的学习有重要意义。教师在设计这样的探究题目,需要深思熟虑,查阅大量资料,无形中亦丰富了自己的积累,促进了自己的专业成长。

金粉的收集是一项繁重的工作,但语文的学习就该如此,金粉对提升文学水平将大有裨益。也执着地相信,如果我们能够持之以恒,用数十年的时间去筛取数以百万计的文学微尘,把它们聚集拢来,熔成合金,相信我们也会锻造出一朵金玫瑰。

参考文献

[1] 论《古诗十九首》中的生命意识

秋天的雨教学设计篇4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只有当学生与文本产生了某种碰撞,文本才会展示出无限丰富的意蕴,学生也才会从中获得满足,而学生的生活体验就是沟通这两者的桥梁。

【案例1】

师:秋天,我们一起来到田野里郊游。这时,如果我们闭上眼睛,你能感觉到什么?

生:有风、有香气,还有各种各样的声音。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老师想问一句,秋天的风是什么样的?

生:……

师:如果我们要画一座冒着炊烟的小房子,怎么才能表现是有风的,能用笔画出来吗?

(生出示各自画好的画)

师:大家画得不错,把炊烟画得向一侧飘,就说明有风了,这样就可以把看不见的事物转换成――

生:(齐)看得见的事物了。

师:我们一起来读课文,看看作者王宜振是如何写秋天的风的。

生:(读)秋风在田野里打滚/秋风在小路上奔跑/秋风抓一把桂子的香气/把夏天的脚印儿轻轻涂掉……

师:秋天的风与春、夏、冬天的风相比,它们是一样的吗?

生:春天的风是暖暖的、柔柔的。(师引导)―和风

生:夏天的风是轻轻的、懒懒的。(师引导)―凉风

生:冬天的风是冷冷的、怒吼的。(师引导)―寒风

师:那么,秋天的风是什么样的?请大家边读诗句,边思考。

生:“秋风在田野里打滚,在小路上奔跑”,说明风很大,很猛。

生:“秋风抓一把桂子的香气”用“抓”这个词也说明风大,但还不太大。

师:为什么呢?(边做“抓”的动作边提问)

生:如果风再大一点的话,就可以……(思考:师生等待)用“抢”或“夺”。

师:如果小一点呢?

生:(思考)就可以用“捏一把”。(师生鼓掌)

师:从这段文字看,秋风在……

生:打滚、奔跑、抓香气。

师:他像什么样的人?又为什么会这样做?

生:他像活泼的小朋友,来到秋天的田野里,很开心、很快乐。

师:我们用开心的语气读好这几句话。

【思考】本片段的教学设计中,我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入手,以学生为主体,注意了教学设计的现场生成性。师生之间通过对话,让学生的直觉、感觉,知识和经验与文本之间实现融合,在动态的过程中,把“教”化为“学”。同时在对话中,使学生感悟到文本丰富的意蕴,享受一种自由、开放的和谐氛围,这对学生感受文本语言,拓展思维疆域以及学习品质的提升都是大有裨益的。

二、 体验

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应该让他们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阅读过程应该成为学生的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由此可见,加强学生主体的情感体验在“言语实践型”阅读教学中是非常必要的。

【案例2】

师:这活泼调皮的秋风,他们就像我们这些小朋友,在田野里自由地“打滚”“奔跑”,“抓”呀,“涂”呀,他们又看到了哪些朋友?

生:又看到了稻穗、蝉、向日葵、野、牛羊、苹果、葡萄、玉米、高梁。

师:秋风做了些什么呢?

生:把稻子吹熟了,金黄的一片。

生:把蝉儿吹怕了,不敢唱歌了。

生:把向日葵吹得低头弯腰了。

生:把野的香味吹得到处都是。

师:大家的回答都很好,我们一起用诗一样的语言,再来说一说吧!

秋风来到(什么地方),在那儿(干什么)。

秋风来到(谁)身边,谁(怎么样了)。

(生练说)

师:这调皮的秋风,做了好事,还是坏事呢?

生:(齐)好事。

师:为什么?苹果、葡萄不是被欺侮了吗?(小组讨论后,推选学生发言)

生:苹果、葡萄成熟了/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师生鼓掌)

生:秋风给大家带来了丰收的喜悦。

生:秋风让玉米忘掉了夏天的烦恼/秋风让高梁想唱出祝酒歌。

生:苹果、葡萄只能怪自己娇气。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就让我们一起读读这三节,读出它们的娇气与欢乐。

【思考】这一片段的教学设计,具体操作方法主要有两个:一是引导学生进入角色进行体验。在体验的过程中,学生产生了丰富多彩的感受;二是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体验。学生在学习文本的同时,适当地进行了“文本转换”,把作者的诗句,转换成学生自己的语言,围绕文本核心思想对文本进行“二度开发”,在文本的转换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教师着重解决调皮的秋风与喜悦的心情两者之间的矛盾,使学生认识到调皮的外表与善良的内心两者之间的和谐统一,使“知”与“情”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指引了方向。

三、 开放性

开放性语文阅读教学与现代生活大系统和学生生活经验小系统是相贯通的,力求把教学建立在相互联系的两个系统上,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开发其身心素质潜能、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也是“言语实践型”阅读教学的宗旨所在。

【案例3】

师:同学们,小朋友眼中的秋天是喜悦的。有好看的、好吃的、好听的,有发亮的秋光、有明丽的阳光、有精美的黄叶。那么,大人眼中的秋天是什么样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现代诗人沈尹默的《秋》中,看一看他看到了什么?(课件映示:沈尹默的《秋》)

生:(自由读)沈尹默的《秋》。

师:秋风一到,天气如何?

生:(齐读)一日比一日恶/天气渐渐冷了/树叶渐渐黄了、落了。

师:看到这,你觉得心情如何?

生:悲伤,不快乐。

师:真的吗?你不快乐时,会做些什么呢?

生:生气,发火。

生:找吃的。

生:想玩。

师:看沈先生是怎么做的吧!他看见了,那些花的颜色有――

生:(齐读)红的、白的、紫的、黄的、绿的、粉红的,满庭院都是。

师:(课件映示)虽然 没有了, 又没有了,连 也听不见,但它们都静悄悄各自开着。(生根据文章填词语)

师:连被雨打折了的向日葵,天晴了――(生对读文中内容)

师:即使小瓦盆里的海棠、凤仙,它们也 ――(生对读文中内容)

师:白蓼花、红蓼花,经历了许多雨,许多风,――风雨不曾吹折 ――浇褪 ――(生对读文中内容)

师:看了这些之后,沈先生还伤感吗?他怎么说?

秋天的雨教学设计篇5

2、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办好人民满意高等教育

3、继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弘扬尊师重教社会美德

4、晨曦细雨育桃李,金秋硕果慰园丁

5、讲台能载千秋伟业,烛光亦照万里河山

6、在教师节到来之际,让我们共同道一声:老师,您辛苦了!

7、聚精会神抓教育,一心一意谋发展。

8、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大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9、讲台能载千秋伟业,烛光亦照万里河山

10、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11、桃李满天下,难忘恩师情!

12、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创人民满意的学校,做人民满意的教师。

13、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教师

14、晨曦细雨育桃李,金秋硕果慰园丁

15、只因有您的谆谆教诲,人生路才得以一次次改变……

16、以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学校的持续发展;以教师的高尚人格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17、修师德铸师魂,谦和宽容解《师说》,说不尽,敬业奉献无怨悔;练内功蕴内涵,沉静持恒读《劝学》,学不完,创优争先有滋味。

18、仁韧相济,教书育人写华章;静候绽放,和谐校园酿芬芳。

19、团结协作,再接再厉,为省级规范化学校添砖加瓦;敬业爱生,鞠躬教坛,为每一个学生成才竭心尽力。

20、同庆和谐盛世,共创教育辉煌。

21、热爱祖国,献身教育,以实际行动迎接国庆60周年。

22、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教师。

23、关心教育,理解教育,支持教育。

24、千秋基业,教育为本;继往开来,再创辉煌。

25、积极推进教育创新,全面促进教育内涵发展。

26、大力推进均衡发展,积极构建和谐教育。

27、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28、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教育强县。

29、强师能,塑师魂,做学生喜爱的老师。

30、恭祝全体教师节日快乐,身体健康,全家欢乐。

31、国运昌盛,系于教育;教育振兴,全民有责。

32、教师是人类灵魂工程师,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

33、继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弘扬尊师重教社会美德。

34、强师能、铸师魂,塑新世纪人民教师的崇高形象。

35、坚持“科教兴县”战略,加快建湖教育现代化进程。

36、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贡献。

37、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为建湖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38、与时俱进,努力开创建湖教育事业新局面。

39、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40、重视全民教育,打造人文建湖。

41、知识改变命运,教育成就未来。

42、三尺讲台谱人生永居高峰,知识殿堂续篇章再创辉煌

43、一枝粉笔,积淀千秋智慧;三尺讲台,托万世文明

44、西席桃李满桑梓;东坦龙蛇尽楷模

45、处三尺讲台,作功出力;凭一腔热血,放电发光。

46、教书育人,人心无愧于天地;数载含辛,莘莘学子通学理。

47、恩比青天,广施甘露千株翠;节犹黄菊,报得春风一寸丹。

48、桃李满天下,恩情似海深

49、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50、自闭桃园称太古,欲栽大木柱长天。

51、桃李增华坐帐无鹤,琴书作伴支床有龟。

52、节庆双旬,校生百媚,载舞载歌欢玉局;龙飞四海,凤纳千祥,立言立德颂恩师。

53、从教无私,桃李三千承雨露;感恩报国,芝兰四季吐芬芳。

54、鳌头荣立时,备念恩师:沥血呕心培学子。曾五更灯火,数载风霜,芳园播爱心,红桃灿放三千树;鹄志畅抒际,长怀教范:铸魂授业育英才。起九域栋梁,百年事业,绛帐施甘雨,佳节遥呈一瓣香。

55、道无形,却经风雨传千载,积如山重;师淡泊,皆是尘灰披两肩,备受人尊。

56、执教育人,甘做人梯,以人为本人才俊;从师倡德,常垂德范,立德当先德望高。

57、传道解惑茹苦含辛,似蜡炬春蚕风尚;树人培才鞠躬尽瘁,如苍松翠柏情操

58、清流汩汩润泽重;峻岭巍巍峥嵘峰。

59、一粒种,千滴汗,春播秋收,五谷丰登;万卷书,百回讲,谈古论今,桃李满园。

60、春雨润本,春风拂叶,春晖暖新蕾;秋田溢金,秋木流丹,秋果出绿阴。

61、祖国园丁心胸容宇宙,人民教师智慧贯乾坤

62、兢兢业业汗水浇灌梅兰开花香四海,勤勤恳恳心血栽培桃李结果献九州

63、知理达理讲理世上真理千秋在,悟道行道传道天下公道万代存

64、恩师开启智慧门展示风光美景,学子始见新天地奔向远大前程

65、讲真理,育英才,无悔杏坛事业;捧丹心,燃蜡炬,有缘光彩人生。

66、早起晚眠披星戴月固守一方热土春种秋收呕心沥血培育四野新苗

67、两袖清风无愧教师称号,一身正气堪称人民英雄

68、三尺讲台笔霜染白青春鬓;一片丹心热血铸就栋梁材

69、三寸不烂之舌演绎唐诗宋词汉文章;妙笔生花之手书尽虚名浮誉真人生

70、三尺讲台几度春秋染芳华;一枝粉笔多少英才遍天下

71、兢兢业业育桃李;勤勤恳恳做园丁

72、披星戴月一支粉笔谱春秋名扬华夏;呕心沥血三尺讲台铸师魂桃李芬芳

73、尊师爱生风尚美;勤学苦练气象新

74、教书育人,以人为本培育栋梁之才,厚德载物成就社会和谐;群星璀璨,辞旧岁雏鹰苍穹展翅,迎新春桃李大地争芳

75、诲人不倦教书育人擎起民族希冀;读书正酣矢志成才承担中华崛起

76、笔尖耕耘桃李地,默水浇开智慧花

秋天的雨教学设计篇6

执教育人,甘做人梯,以人为本人才俊;从师倡德,常垂德范,立德当先德望高。(邢伟川)

传道解惑茹苦含辛,似蜡炬春蚕风尚;树人培才鞠躬尽瘁,如苍松翠柏情操 (贾术杰)

清流汩汩润泽重;峻岭巍巍峥嵘峰。 (李云雄)

一粒种,千滴汗,春播秋收,五谷丰登;万卷书,百回讲,谈古论今,桃李满园。 (李宝琴)

春雨润本,春风拂叶,春晖暖新蕾;秋田溢金,秋木流丹,秋果出绿阴。(高金泉)又红又专;为国为民。为国而教;作人之师。职业高尚;教师光荣。尊师重教;育才兴邦。催笋成竹;润花著果。心血育桃李;辛勤扶栋梁。红梅知春早;翠柏识岁寒。春霖滋沃土;矢志育新苗。栋梁砥大厦;桃李芳九州。栋梁撑大厦;桃李遍中华。须尊师重教;待举栋兴邦。桃李交谊笃;橘柚及时登。桃李及时秀;桔柚应时新。碧血催桃李;丹心育栋梁。点燃理想火花;培育建设人才。培育祖国花朵;造就建设人才。踏踏实实做人;兢兢业业为师。一片丹心随世古;千声赞语颂师恩。一身许国传科技;两袖清风作人师。

人梯巧搭登攀路;心血勤浇栋梁材。千篇新诗园丁赞;万首衷曲育人歌。日暖风和开桃李;笔酣墨浓写春秋。丹心一片育新苗;赞歌千曲颂园丁。乐教梓楠同受范;喜观桃李广成材。乐做人梯通大厦;甘当绿叶托红花。立足三好育桃李;着眼四化出栋梁。且喜满园桃李艳;莫悲两鬓霜雪寒。生敬师有礼有貌;师爱生同志同心。白发喜见迎春柳;丹心笑种向阳花。百年树人成大计;一心跟党献红心。毕生心血哺新秀;一代桃李谱华章。甘做人梯托俊彦;***但求薪火有传人。辛勤育得花朵艳;汗水换来桃李香。烛炬昭昭辛燃夜;园丁眷眷总浇花。旭日灿星照学府;春风化雨育新苗。园丁汗香馨苗圃;教师伟绩振中华。园丁辛勤一堂秀;桃李成萌四海春。备课常伴三更月;教书总想四化春。终身育才人人敬;红烛火种代代传。举国尊师兴伟业;全民重教育英才。

热血丹心育桃李;栉风沐雨做园丁。热汗染成千顷绿;丹心育出万代红。培育名花香天下;造就栋梁建中华。教育振兴期学校;人才陶冶仰良师。振兴教育期学校;陶冶人才有老师。师无长少皆称老;学有高低总是生。喜看桃李香天下;乐洒甘霖育新苗。喜掬丹心培后代;好研朱墨写春秋。喜捧丹心培后裕;愿遣朱墨画春山。尊师重教风尚美;文明礼貌气象新。尊师重教兴风尚;育德培才出壮苗。新诗万首园丁颂;明月一轮灯火勤。愿作园丁勤浇灌;甘为烛炬尽燃烧。愿做人梯育新秀;甘为孺子当黄牛。舞剑吟诗欣笔墨;高歌流水壮雄心。勤勤恳恳育桃李;兢兢业业做园丁。人才要靠教师培养;智力须从根部开发。认真贯彻三个面向;努力培养四有人才。

讲台展开千秋画卷;神州绽放万树蓓蕾。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培养国家建设人才。春蚕巧织满园锦绣;红烛点燃一代心灵。春蚕织出满园锦绣;烛炬照红一代心灵。展宏图基础是教育;起新步关键在人才。培养又红又专后代;造就能文能武新人。为人师表,诲而不倦;替国树才,教必有方。立足本职,献身教育;为人师表,无尚光荣。育才兴邦,百年大计;尊师重教,一代新风。彩笔凌云,腾蛟起凤;春风化雨,绽李开桃。重教尊师,人文蔚起;育才献智,国运昌隆。尊重老师,以就懿德;热爱教育,旨成丰功。似黄牛耕耘知识土壤;如蜡烛照亮美好心田***。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当好人类灵魂工程师。壮志雄心,攀越峰万仞;春风化雨,催开满园花。汗水晶莹,润绿千根竹;丹心透艳,催开满园花。甘做园丁,为祖国添秀;愿化新雨,给桃李送春。壮志雄心,攀岳峰万仞;春风化雨,育桃李三千。重德重才,培养新一代;自尊自强,争当好园丁。桃李舞春风,群芳斗艳;雄心逢盛世,众彦舒才。掏出丹心,谱写园丁曲;洒尽汗水,甘当种树人。潇潇春雨,润满园桃李;耿耿丹心,育四化英才。今日十亿人民尊师重教;明朝万里山河增彩添光。发扬尊师重教社会风尚;造就开拓创新建设人才。崇高理想和事业实践者;优秀文化与道德播种师。老师心血滋润革命后代;园丁汗水浇开祖国红花。习习春风,催开祖国花朵;丝丝化雨,陶冶人类灵魂。沥血呕心,赢来满园春色;精工巧艺,育出一代英才。东风拂大地,桃李千枝秀;红日照征程,胸怀一片诚。育

秋天的雨教学设计篇7

“读写联动”模式教学结构主要遵循“以文带文”“读写联动”的原则,按照“读一读,说一说,写一写”三个基本模块来组织教学。叶圣陶老先生说过:“阅读是吸收,作文是倾吐。”这句话点出了阅读与作文两者之间的关系。崔峦先生也曾说过:“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加强阅读教学,另一方面要加强读写联系,做到读写渗透、读写结合。”可见,“读写联动”是语文能力训练的必由之路。

下面我以《秋天的雨》为例,在课堂上对这种模块化教学结构进行初探,和大家谈谈我粗浅的看法。

读一读。学生根据老师出示的“自学导航” 边读《秋天的雨》一课边批注,进行自主阅读。看看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秋天的特点的?在秋天的色彩、秋天的气味以及动植物准备过冬这三个部分,你喜欢哪个部分就读哪部分内容。并注意读书方法:先用“――”画出每一部分的总起句,并用“”标出体现秋天色彩特点的词语,然后用“∽∽”画出作者具体描写这个特点的句子,想想作者是怎样描写的,还可以在旁边写写你的体会。课堂教学中,运用这种学习方法指导学生读书,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并且还能训练学生养成认真读书的习惯,从而使阅读教学增值。“边读书边批注” 是“读写联动”教学方式的基本动作。学生在读书过程中根据学习任务边读边思,然后用简短的文字把课文大意、层意、写作特点以及感受、疑点、难点等批注到书上。古人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就是说必须动笔写了才能读有成效。全国名师于永正也说过:教语文,其实很简单,用四个字概括就是“多读”“多写”。

学生自学时,我在班上一边巡视,一边了解学情,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然后我带领学生运用“以读代讲”的方法来理解课文内容。因为课文结构清晰,内容简单,所以我要求学生用“秋天的美表现在……我从这句话中读懂了……”这样的句式来汇报自读成果。老师只需要点拨学生朗读的语气,从而品味秋天的特点,进一步感受秋天的美,可以引导学生想象画面展开朗读,进一步感受秋天的色彩。比如:当学生读“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的句子时,我顺势引导:春天的雨有什么颜色呢?它把什么颜色给了谁?学生发挥想象说一说,学生在读好课文句子的同时,再来读自己说的句子,语气一次比一次好,一次比一次读得有感情。在指导学生读秋天气味这一特点的句子时,启发学生边听边配动作来个表演读,在表演的过程中,更深刻地体会秋天的硕果累累。通过读来咀嚼、品味语言蕴含的情感美、意境美、神韵美,使秋天的特点在学生的脑海中刻下烙印,单元主题也更为明晰化。

说一说。在引领学生感受完《秋天的雨》后,又以文带文的方式拓展阅读了作家毕国英的《听听,秋的声音》。通过阅读,使学生了解到同样是写秋天的,可以从秋天的不同方面来写。在不同作家的笔下,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所抓的特点不同,运用的表达方法不同,写出来的景色也就各有姿态。学生很快掌握了写景色的方法,原来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表达对景色的赞美之情。顺势让学生用这节课学到的 “抓特点、写具体”的方法来说一说喜欢的季节,可以用比喻、拟人和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来表达对景色的赞美之情。

写一写。主题阅读教学,倡导读写同步。《秋天的雨》这篇课文,我设计的就是在以文带文的基础上进行“读写联动”。在学生说的基础上,我鼓励学生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当堂进行练笔,可以写春天的雨、夏天的雨,还可以写冬天的雪……只要把自己的话说完整、说具体就可以。

课文按照“读一读,说一说,写一写”的模式来组织教学,老师的思路更清晰了,学生学习的重点更为突出,老师讲得少了,学生读得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得到了真正的体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写结合中读是基本,写是表达、是运用,是对读的补充,是对读的提升。从读到写,在写中促读,实现读写的迁移,这是语文学习的规律。读写结合正是中国传统语文教学的精华,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原则之一。在课文教学中巧妙地进行读写结合,促使学生对文本不断地吸纳、不断地倾吐,大量实践,铢积寸累,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语文素养必将得到实实在在地提高。

秋天的雨教学设计篇8

作文教学重在启发诱导,而又忌讳言之无物,空洞教条。如何结合实例,让学生逐步掌握和提高思维与遣词造句的能力呢?加强技巧训练可谓一个有效的途径。由表及里,登堂入室,循序渐进,这应该符合科学的发展观。古语云: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刘勰亦云:披文以入情。由此可见,从作文写作技巧入手,为文之妙渐可运斤成风,韬略在胸。

从这个意义出发,笔者所设计的“作文写作技巧谈”即是力求遵循规律,由共性催生个性,促使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在课堂得以“扩张”和“外延”,既寓知识和趣味于一体,又熔形美与质美于一炉,锻技法的纯熟,铸思维之优胜。这正合乎孔子“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的为文法则。

除此之外,“作文写作技巧谈”还与“作文创新教学”结合起来,注重讲练结合,而又以练为主。这也是力求避免舍本逐末、本末倒置的思考所在。因为是“创新写作”,笔者设想,包括对“创新教学”本身便也得有一个“创新”。一般人认为“内容”是作文训练之首选,而我们则根据孔子“质胜则文野”的经验反其道而行之,这样就把传统意义上的“质”纳入潜意识不时起思维暗示作用,而通过强化形式上的“文”,打造和夯实学生的语言水平基础。说到底,这节课的设想是以“语言”训练为主,强调表情达意,物我共融。

【教学实录】

一、回顾

我们讲了,好文章的一个最直接的外观方式便是言辞,语言活泼生动,形象而有乐感,很容易勾起评卷老师的好感,从而对你高抬贵手,手下留情,情难自禁,禁不住就给你打了高分。所以,妙文的一个鲜明的标志便是:

活:妙用修辞增光辉

比如:①一摸车后胎,果然__________

②×××生性腼腆,像________,但很讨大家的喜欢

二、导入:

但,有的同学可能要说了:我不用修辞照样能让文章熠熠生辉,光彩照人。比如这两天阴雨连绵,如以《雨》为题,我就可以不用修辞而又让文章有文采。如:

看到了雨,我不禁想起了范成大的“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

看到了雨,我不禁想起了杜牧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看到了雨,我不禁想起了韦应物的“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看到了雨,我不禁想起了李清照的“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看到了雨,??

对此,不知同学们有何评价?

1、从这位同学所说的话来看,他就绝妙地使用了两种修辞:

文章熠熠生辉(比喻)

文章光彩照人(比拟)

2、从他所写的这段文章来看:

①他也使用了修辞(引用)

②但又因乱砌乱用,此文中心杂乱无绪。

由此看来,写文章一味地堆砌古人的名言佳句并不见得好,因为古人的感情并不是你的感情,写好文章,一条很重要的标志:你得诉诸自己的真情。只有诉诸真情,你的文章才会一线串珠,珠联璧合,流光溢彩,气韵回转,妙意无穷。这便是我们今天所要讲的:

作文写作技巧谈(三)

【正课】

也就是说,写文章时你得先把自己给感动了,情动于中,言形于外,这样,写着写着你就会发现自己激情如火,万千感慨奔涌而来,滔滔如江水倾之而不尽,文章自然而然就具有了哲,即“富含哲理”的鲜明特征了。

哲:百感交集情作砧。

1、比如:以《西湖》为题,写出你心中的感悟:

甲同学:

乙同字:

很明显,这两位同学便没有做到在回答之前让西湖先感动自己。

想一想:啊,西湖以水为美,我早有耳闻,如今一见,果然名不虚传:碧波荡漾,水光潋滟,水天相接,一碧万顷,于是你禁不住对朋友动情地说:

例1:啊,我分明感到那是含情的眼睛在将我脉脉注视。

一语生辉,在作者眼中,赏西湖就像邀得佳人共处,颇有辛弃疾“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看我应如是”的神韵。

或者,你可以兴致勃勃地对朋友说:

例2:你闻到水味了么?

水本无色无味,可在作者笔下:赏水如赏花,好水对奇葩,欲平心中意,此言颇不差。

2、又如,同样写《雨》,想一想晏殊的“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想一想李清照的“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想一想柳永的“对潇潇暮雨洒江火,一番洗清秋”,你不难得出结论: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对雨伤怀,泪落连珠子。于是,你欣然命笔曰:

例:是啊,雨水是有情人的眼泪,多少次,面对细雨迷潆,我总免不了暗问一声:是谁的眼泪在飞?

这,总比你一味堆砌诗词好的多吧?

3、因此,要想让自己的文章富有哲理,我们就不妨如下去做:

①设境生惜:在写作前,先人为地假定一个环境,让自己成为环境的主角,找到一伤心灵的感动,然后再写。

比如:你的一位好朋友如今和你两地读书,“路遥归梦难成”,你想写文追叙友情,那么不妨先进入到柳永《雨霖铃》的意境中去:“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感受了分别的凄凄惨惨戚戚,体味到伤感、留恋和无奈,此时下笔,何止千言?

你还可以进入到《蒹葭》诗中:蒹葭巷巷,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此时耳边不由响起了《在水一方》的插曲:绿草巷巷,白雾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于是提起笔,思友之情,不愁不浸润字里行间。

②排比诱情:即在文章中出现排比成段的句子,借助排比句的气势诱发自己的感情。

比如我曾以“让自己成为一个动词”为题作文,怎么写呢?经过一番考虑,我写下了这么两段:

让自己成为一个动词

我想我是一尾鱼

溪流沟涧任我畅游

让自己成为一个动词

我想我是一只雄鹰

天空浩渺装入我胸

写完后发现,平淡的很嘛。怎么办?用排比,于是有了第三段。

像音符跳跃悠扬和动听

像星空闪烁智慧和晶莹

像旗帜飘扬潇洒和放纵

像春鸟穿越幽谷和荒径

让自己成为一个动词

我能听到体内水声流动

要说此时可以结束了,但对不起,我的感情已经被诱发出来了,不可遏抑,于是就有了后面的第4、第5、第6段。

大漠中我顽强地和赤热抗衡

荆棘中我无畏地挟勇气前行

面对悬崖绝壁我会尽展歌喉

狂风暴雨只当它轻拂衣袖

让自己成为一个动词

满天空都会是我翅膀的剪影

也许雾会迷蒙我的双眸

也许泥泞会让我大跌斤斗

也许蓝天下我渺小得像一块

碎石头

也许我会被珍珠笑为村野鄙夫

但我的愿望永不会弃丢

我会让自己成为一个动词

一把火燃烧我一生的追求

让自己成为一个动词

朋友你做好鱼跃的准备了么

金波荡漾龙门辉煌

让我们共同祈祷起跳和腾空

同样,你在写作的时候,若感情为之结,就可采用此种方式,保你情感流畅,慷慨激昂,气势磅礴。

③呼告激情:在这方面,朱自清可说为我们作出了榜样。他的《绿》我们至今记忆忧新,他在文中盛情唱曰:

那醉人的绿呀!

我舍不得你,我怎舍得你呢?

情感真挚,深动人心

总而言之,我们在写文章的时候,千万要记住这么一条法则:文贵真情。至于如何去做,希望今天所讲的内容能对你有所帮助。

今日作文:《秋天,我听到果实在歌唱》

要求:能综合使用上述所讲的三点技巧。

【教学反思】

这是一个课时的课,时间短,容量大,诱导空间小,具有一定的操作难度。但通过实践看,学生的积极性还是很高的,兴趣盎然,已处于创造的“薄发”层面,可以说,这堂课符合了学生的实际,满足了学生一定的需要,大家踊跃发言,出口成“采”,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反思一:了解学情,特别是学生写作的实际情况,深入研究,量化分析,这是此类课成功的前提。笔者在讲授这一节课前,曾分小组调查过学生的一些情况,这就为自己设计课堂

内容和形式找到了最广泛有力的支持。故为师者“情动于中”是这节作文课的经验之一。

反思二:灵活处理课堂突发事件是创新教学的莫大契机。如本节课在讲解过程中,当笔者点出“哲:百感交集情作砧”的字幕时,有同学小声嘟嚷了一句——不忘哥的情,不忘妹的爱。可以说,此时如处理不当,这件事就可能造成教学事故。笔者当时是这样说的:“对呀?金人元好问说得好: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昭君悲情走西域,西施偕情隐太湖,杨妃为情马前亡,貂婵还情恩义长。这不都说明了动情生于先,佳话传于后吗?”然后很自然地转入课堂小练,可谓“化干戈为玉帛”而又顺理成章,巧妙无痕地消弥了突发事件的不良影响。故为师者“心中千万”的储备是本类作文课的又一经验。

反思三:耳熟能详与角度差异。其实在本节作文课上,笔者所采用的例子大都“似曾相识燕归来”,但它们之所以能够引起学生的欢喜,恐怕与笔者的巧变引用角度有一定关系。没有角度的变幻,就没有新意的出现,笔者认为,这正是“朴字见色”的关键所在。这也算是本节课的经验所在吧

【抛砖引玉】

秋天,我听到果实在歌唱

漯河高中张荣谦

一粒种子一个梦,我的梦遗落在秋天。

——题记

朋友,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感受:当一杯清茗氤氲成无限情思的时候,你会恍然觉得季节就是人生的外衣?

倘若有,那么恭喜你,你将在四季更替中尽享音乐的风韵。

如果说冬天是一首催眠曲,春天就是一首小夜曲,而夏天则是一首进行曲。然而真正的人生之韵却在秋天啊,因为秋天无疑是一首最大气磅礴、异彩纷呈的交响曲!

且不说阶前秋雨一滴到天明的沁魂清韵,也不必说正西风落叶下长安的悠悠雅韵,单说那秋天里果实陨落的声音,就足以让你为成熟谱就一曲最美的赞歌。

是的,秋天,我听到果实在歌唱。苹果唱红了维吾尔姑娘的脸庞,稻禾唱欢了江南水乡的灶膛;沉沉的谷穗唱弯了目光的想像,灿灿的豆粒唱饱了粮仓的渴望??

秋天里的果实,它歌唱的是昌盛和吉祥;秋天里的果实,它歌唱的是幸福和康庄。歌唱中寄托着新的向往,歌唱中也包含着新的辉煌。唱雁阵衔不走季节的富有,唱云岚遮不住岁月的生动;唱飘香的不仅仅是枝头,唱甘甜的不仅仅是歌喉??

也许,我们该为秋作一下正名,称它为“收”岂不更加美不胜收?前度刘郎吟诵着“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诗句飘然仙逝,那个遣词造句如调兵遣将的领袖也不禁脱口而出:

秋天的雨教学设计篇9

特级教师薛法根在教学柳宗元的《江雪》时,向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这么寒冷的下雪天,这位老人真的是为钓鱼吗”?学生兴趣盎然,有的说老人在独自欣赏雪景――“钓雪”;有的说这位老人与众不同,看起来很清高;有的说老人通过垂钓来排遣内心的孤独、寂寞,因为把每句诗的第一个字连起来就是“千万孤独”,这是他内心活动的体现。真是一石击起千层浪。是啊,不为钓鱼那又是为什么呢?有一个小学生在思考中却另有发现,说这位老人在钓一个美丽的春天,因为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多有灵性的孩子!多么富有新意的问答!孩子们的独到发现迸射出智慧的火花,闪现着个性化的特色,令人耳目一新!我们不禁为这样的回答叫好!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笔者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张扬学生个性,放飞学生心灵,使学生成为探索者、发现者、研究者和创造者。

一、以“情”入境巧启智

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远比解决问题更重要。”优秀的语文课堂是师生情智共生的课堂,是师生智慧火花不断被点燃的课堂,这样的课堂就是让学生在思考、置疑、探索、喻理的启智过程中,培养了求异思维能力,让他们学而思之,思而得之,得而启之。启智,要引导学生排除思维定势干扰,让“钓一个美丽的春天”的新奇回答有展现机会。对“雪化了变成什么”,答“春天”的孩子不仅给满分,而且还要十二分喝彩。教师课堂上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允许不同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如“太阳刚烫发,光芒是弯曲的!多有创意!你们真了不起!”“孙中山种了中华民国。”“雨点在沙漠里探寻,雨点在瀑布上奔腾,雨点在小花上驻足!”“河里的水很活泼”,“我想听听花开的声音”,森林爷爷对狐狸说:“你真是又聪明又勇敢,在凶恶的大老虎面前想法脱险,可得“自救章。”(续叙《狐假虎威》)都应予以充分的肯定。

在教散文、诗歌时,可以根据小学生善于想象的特点,设置意境。如在教学《秋天的雨》时,可先放一遍有音乐的朗诵,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以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再播放有关秋天的画面,使学生感悟到秋天的美丽与实惠。讲到《荷花》时,先为学生描述一幅作者沉醉在荷花池旁的情景,听着老师绘声绘色的描述,学生们说:我们眼前好像出现了那幅荷花图。满池的荷花在舞蹈,满池的荷叶在摆动。这一切,激发了我们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热爱,我们的心情也变得美好了。当学生沉醉于这美好的气氛意境中时,思维的琴弦怎能不被拨响?

二、以“疑”入境窍激智

亚里士多德说:“人的思维是从疑问开始的。”“一番疑问,一番长进。”老师上课就应该设悬念,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开动脑筋,思考问题上来。如有位老师在教学白居易的《卖炭翁》时,是这样开头的:同学们,断断续续飘洒了一周的雪花停止了,今天,阳光灿烂,天清气朗,在我们看来这是很美的。但是,一千多年前,有一个穿得十分单薄的老人却不喜欢这样的好天气,他总是希望大雪纷飞寒风凛冽,他为什么会有这样反常的心里呢?请大家学习白居易的《卖炭翁》,那老人就是这篇文章中的主人公。――这样引起悬念,产生问题,把学生带到课文中去。又如讲到《桃花源记》,可以这样引进作者:同学们,有人向往繁华的都市生活,而有人却倾心于静美的田园风光。是啊!都市的繁华固然令人神往,然而那片片绿色的田园,那安静和谐的村落,那轻柔袅娜的炊烟,那绿树掩映的农舍,那醇厚古朴的乡情,不也令人神往,令人欣喜,令人陶醉吗?古往今来,多少诗人曾描绘过它,讴歌过它,可是你们知道田园诗发端于谁呢?以讴歌田园生活之美好,抒发田园生活之情趣,并以此为主要创作题材大量纳入诗篇的是谁呢?好,我告诉大家,他就是东晋末年的伟大诗人――陶渊明。这样由诗及人,由人及文――《桃花源记》,释疑解难,获得了知识,丰富了学生的视野。

三、以“趣”入境乐益智

兴趣是一块“吸铁石”,有了它,常使愉和求知欲成为学习、思维的能力。新课程在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自我角色的换位,教学方法的创新上,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课堂成为师生互动、构筑自由对话的平台,学生相互讨论、相互切磋的舞台,洋溢着新、活、趣、美的特色。教师尊重儿童文化,立足儿童发展,课改园地成了学生活学益智的乐园。坚持以学生为本,用真心去聆听学生,真情去感悟学生,真爱去激励学生,摆脱了以往语文教学“戴着镣铐跳舞”的现象,放飞了学生心灵,课改园地成了学生活学益智的乐园。

如活动课《找秋天》,可作这样的设计:教师启发引导,各位同学,秋天是一个美丽丰收的季节,前两天老师让你们去观察、体验、发现,将你们的成果展示出来,老师将奖给优秀者“发现星”。并激发学生,你们已发现了美丽的秋天,请用一句话说说你找到的秋天。

生1:秋天到了,五颜六色的开了。生2:秋天到了,农民伯伯摘的棉花堆成山。生3:秋天到了,金黄的稻子笑弯了腰。生4:秋天到了,山上的枫叶火红火红的,叶子落下来了,小朋友们穿上五颜六色的毛衣,漂亮极了。

老师:同学们说得真好!现在我们进行合作学习,将你们手中的画、像片、标本以组为单位,组合成完整优美的风景画。哪个小组配合得最好,将获得“合作星”。各小组要推荐一个同学介绍画面的内容。各小组贴完后,推荐同学中有的介绍了《丰收的秋天》,有的介绍了〈秋天的果园〉,有的介绍了〈公园的秋天〉。

老师:你们描绘的秋天欣欣向荣,千姿百态,让人流连忘返。(奖各小组“合作星”)秋天这么美丽,招人喜欢,让我们走进大自然,走进秋天,与秋天对话。

生1:秋天的色彩真美,有蓝天,白云,红叶,黄花,紫茄,装扮世界的美丽。生2:秋天的果实真多,有金黄稻子,雪白的棉花,紫色的葡萄,绿色的白菜,红色的枣子。生3:秋天的气候宜人,不冷不热,秋高气爽,秋天真好!

秋天的雨教学设计篇10

轻视语文的学生表现为对语文的学习抱可有可无的态度,认为语文以前学得不错,平时可以放一放,考试前临时抱佛脚。

2、应付老师

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从不对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作积极的探究思考,很少对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整理,更谈不上读一些课外书籍,学习始终处于被动状态。

3、心存侥幸

有些学生大搞题海战术,一套资料接着一套做,对老师提出的紧扣课本、多读文章的要求充耳不闻。还有一些学生,甚至连题也不做。他们抱着“碰运气”的心理,期待着考场“超常发挥”。

在教学过程中我慢慢发现了阅读的巨大作用。像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观点:“愈是困难的学生,在学习中遇到似乎不可克服的困难愈大,他就愈需要阅读,阅读能教他思考,思考会刺激智力觉醒。”

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我通过以下几种方法唤醒学生的思想,使他们对阅读产生兴趣,给他们插上阅读的翅膀。

一、创设情境,激活形象

语文教材呈现在在学生眼前的只是一行行文字符号。如果不发挥联想展开想象,不懂得创设情境,那么出现在头脑中的可能只是只言片语所代表的抽象概念,而不是生动画面。这样,就不可能融入作者所创设的意境之中,作者在作品中所要传达的意蕴学生很难理解,更没有美的欣赏可言。

如阅读戴望舒的《雨巷》时,我们如何去理解“丁香一样的姑娘”?首先我们要明白丁香在古代诗文所具有的特点。李商隐的《代赠》用“丁香结”也就是丁香的花蕾来象征诗中女子的愁心,诗人用春风反衬丁香的愁;李把“丁香”与雨中的惆怅连在一起,用雨中的丁香作为人的愁心的象征,诗人用迷离的细雨衬丁香的愁;王十朋把丁香人格化,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丁香的淡雅、隐忍以及愁绪。总之,虽然写法不同,但在古典诗词中,丁香与愁结下了不解之缘。在梅雨季节,江南小巷阴沉潮湿,两边是寂寞人家,间或有人匆匆走过。我们可以把“雨巷”虚化为一条追求之路,怀着渺茫希望的“我”在雨巷徘徊不前,“我”在等什么呢?“丁香一样的姑娘”,姑娘即丁香,丁香即姑娘。丁香可以象征诗人心中的理想,这种理想是高洁的、美丽的。但是这种理想即如丁香姑娘一样,稍纵即逝,不可把握,给人暂时的安慰,留下的却是永久的怀恋和无限的惆怅。

二、沟通文章内外,领略内涵

作为教师的我们和学生,我们的人生阅历、文化底蕴、思考背景,语言修养都不在一个层面上,这中间的距离有时非常难以逾越。教学中,需要通过我们的引导架起作者和学生之间的桥梁,让学生走近作者,与文本对话,从而达到心灵上的沟通、内涵上的感悟。

在学习杜甫的《登高》的时候,讲到“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时我们经常会讲这一句所包含的八层意思一层:悲秋―季节的凄惨;二层:家乡悲秋不及万里外悲秋;三层:定居万里他乡者悲秋不及天涯游子悲秋;四层:短期天涯游子者悲秋不及长期者悲秋;五层:长期少年天涯游子悲秋不及老年垂暮天涯游子悲秋;六层:老年垂暮但身体健康者悲秋不及身老多病终年漂泊悲秋;七层:身老多病终年漂泊者平日悲秋不及登台眺望满目萧然时;八层:登台眺望满目萧然时有亲友在旁者不及孤独一人独自登台 。

秋天的雨教学设计篇11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9-0233-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29.148

现在已是信息化时代,电脑、智能手机等已进入平常家庭,它们正迅速改变着人们的工作方式、学习方式、生活方式,尤其是改变了学校教育的方式。现阶段,录音机、多媒体等现代教学媒体已经走入了幼儿园,发挥出了传统教学手段不可比拟的优势。从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的角度看,幼儿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受外界的干扰,而电教化教学图文并茂,形象生动,将其引入幼儿教育,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有利于激发和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

语言是人们进行交流和沟通的工具,幼儿阶段是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也是最重要的时期。教师要重视这一阶段的语言教学。而语言教学的形式和方法对于幼儿的语言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在语言教学中,我们可以运用电教媒体,充分发挥其优势,以提高教学效率。

一、电教化教学能优化教学情境,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好奇心强,喜欢追寻新生事物,电教化教学往往以绚丽的色彩、形象生动的画面、身临其境的声音吸引幼儿,这自然增加了教学的魅力,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大大优化了教学环境。幼儿在接触电教手段的过程中,他们接受新鲜事物的主动性不断加强,观察力也得到了很大发展。如大班散文诗欣赏《春雨的色彩》,运用电教手段,将春天静态的画面变成动态的情景,在轻缓的背景音乐轻轻响起时,春雨滴答滴答地从天空中落下来,春天的景象开始在我们的面前展现:小草长出来了,树叶长出来了,迎春花开了,桃花开了,杜鹃花也开了,小燕子唧唧的叫,青蛙呱呱的唱……在这种诗情画意的教学情境中,幼儿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注意力集中了,参与的兴趣浓厚了,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都能积极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告诉大家。

二、电教化教学能突破重难点,增进幼儿的理解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重难点的突破,是衡量一节活动课成功与否的关键。对于教师来说,将重难点突出放大,重复再现,降低幼儿理解的难度,需要借助电教手段。以大班诗歌《春天的书》为例,如何让幼儿轻松地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仿编呢?这就需要让幼儿理解诗歌原有的句式结构,根据原诗歌的句式结构,改编诗歌的内容。为了让幼儿顺利理解原诗歌的句式结构,我在课件中制作了句式结构图谱,所谓图谱就是将句式结构中文字有变化的部分插入了图片,如“春天是一本彩色的书,黄的迎春花,红的桃花,绿的柳叶,白的梨花。春天是一本会唱的书,春雷轰隆隆,春雨滴滴答,燕子唧唧唧,青蛙呱呱呱”。在课件中,迎春花、桃花、柳叶、梨花、春雷、春雨、燕子、青蛙这些变化的文字都变成了图片,帮助幼儿理解了句式结构。在仿编时,我将句式结构的图谱中景物部分、形容词部分、颜色部分又变成了问号,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的思路一下子打开,与春天有关、诗歌中没有的景物源源不断地从幼儿嘴中说出,仿编的环节也自然完成了。

三、电教化教学能增进教学效果,丰富幼儿的情趣

语言中常常会有一些散文欣赏,这些散文文字优美,意境丰富,但对幼儿来说很难理解,常常是教师讲得眉飞色舞,幼儿兴趣全无。而运用电教手段,将散文诗里的静态画面变为动态画面,再配上相应的散文内容录音,教学的效果将会大大增强。如大班散文诗欣赏《秋天的雨》,运用电教手段后,将静态的秋景画面变成动态、生动形象的情景:绵绵秋雨从天空中落下来,树叶变黄了,果子成熟了,庄稼收割了,大雁南飞了,盛开了……在这秋天美景播放的同时,散文录音配合相应的画面播放出来,一下就把幼儿带入了散文的意境中。

四、电教化教学能提高教学效率,启发幼儿的想象力

电教手段具有很强的融合性,它可以不受时间、空间、场地的限制,将图形、图像、声音、视频有效结合在一起,将陌生、抽象的东西变为熟悉、具体的内容,这有利于幼儿积极主动地学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教学效率,也有利于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发展幼儿的智力,活跃幼儿的思维,丰富幼儿的想象力。如大班散文诗《秋天的雨》中写道:“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它带着清凉和温柔,轻轻地,轻轻地,趁你没留意,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对幼儿来说,这段话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雨,怎么能是一把钥匙呢?运用电教手段,此问题就变得迎刃而解了:“一扇紧闭的大门,秋雨落下来了,大门缓缓打开了,秋天的景象也呈现在幼儿的面前了。”幼儿的思维也活了:“噢,原来秋天的景色被秋雨锁起来了,只有下起秋雨,门才能打开,我们才能看到秋天的美景。”“秋雨一下,就是秋天了,就能看到秋天的景色了。”

此外,在电教应用的过程中也要注意一些问题:

1.电教手段给教学带来了方便,也为教学增添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但并不是每节活动都必须运用电教手段,也不能把电教手段是否运用作为评价一节活动的标准。课堂活动教具的运用,合适的就是最好的。

2.要注重与课程内容的整合。电教手段是为了给教学带来方便,是为了增强活动效果,如果仅考虑为了应用电教而应用,不注重它的实用性,也没和活动内容很好地整合,不但不会有预期的效果,还会让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3.要注重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结合。电教手段再好,再先进,再能凸显教学效果,也不可能取代传统的教学方法。它只是一种辅助手段,要让它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整合、互补。

4.所选用的电教媒体必须图象清晰,色彩鲜艳,声音悦耳,要保证质量,让幼儿看得清,听得真。

5.教师要加强学习,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知识,这样才能制作出符合教学需求的课件等。没有相应的知识,何谈电教化教学呢?所以,教师努力提高自身水平,也是电教化教学的关键。

总之,在幼儿语言教学中巧妙运用电教,增强了课堂教学效果,提高了幼儿学习语言的积极性,促进了幼儿语言的发展。同时,电教技术的应用也为教学注入了新的生命力,使教学变得更丰富多彩了!

秋天的雨教学设计篇12

第二个环节,让学生集体回忆12月份以来的天气变化情况。(恰好前周有几天连续性降水,而本周开始天气特别冷)。同学们七嘴八舌后归纳总结这几周的天气变化过程:暖―下雨―风―冷,在此基础上我跟学生分析了冷锋的形成及天气变化的特征,并告诉学生一句谚语“一场秋雨,一场寒”。

第三个环节,我让学生回忆春天的雨有什么特点,有同学讲春雨绵绵润物细无声,有同学讲,清明时节雨纷飞,甚至有学生回忆出小学课文《春雨的色彩》,最后同学们总结出春雨的几个特点:细、柔,时间长,暖等等,在此基础上我向学生们讲解:暖锋的形成及天气特征。

第四个环节,我让学生们回顾中考后的天气特征,好多学生讲,连续下了好几天雨,家里的衣服都上了霉了,等等。于是我和同学们共同探究长江流域的“梅雨”天气的形成及特点以及与此有关的准静止锋的形成,同时分析昆明“春城”的成因,然后总结准静止锋形成的条件。

第五个环节,紧接着上个环节,我立即问学生暑假的军训期间你们对天气有何感受呢?学生们由于对军训非常的熟悉立即都答出了“闷”“热”的大伏天,由此我引出了反气旋的知识,学生们都恍然大悟。紧接着,我又问同学们在我们的记忆中,有没有比较凉快的暑假,而且多狂风、暴雨。一位外地沿海的学生立即讲了某一年台风对他们的影响,这样我引出了气旋这一知识点,同时告诉同学们台风发生的原因、时间及特点。就这样,几个常见的天气系统,我在与同学们的交流、讨论中完成了。

第六个环节,我和同学们一起总结泰州地区(长江三角洲)一年中的天气变化的一般规律及天气系统如下:春季:春寒料峭――冷气团、冷锋;春雨绵绵――暖锋;春暖花开――暖气团;夏季:梅雨――准静止锋;伏旱――反气旋;台风――气旋;秋:秋高气爽――冷气团;秋雨绵绵――冷锋(慢);冬季:寒潮――冷锋(快);寒冷(高血压患者偏多)――冷气团。

通过这样的总结,学生们不仅理解了本节课的知识点,而且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同时,也让学生们感觉到地理知识对他们是有用的。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