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法教案合集12篇

时间:2022-06-07 03:39:06

道法教案

道法教案篇1

通过集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治理违法行为专项活动,使我辖区广大干部群众法制观念进一步增强,依法行政、依法决策、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基本纠正和遏制全区违法建设、违法广告、食品违法生产、违法用工、违法征地用地、违法网吧、违法排污、违法交通、违法破路、违法行政等违法行为,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二、组织领导

为加强专项治理活动的组织领导,我街道成立集中开展专项治理违法行为活动领导小组。

(一)治理违法建设、违法广告、食品违法生产、违法征地用地、违法排污、违法交通、违法破路工作组

牵头单位:城市管理与建设办公室

(二)治理违法用工工作组

牵头单位:劳动和社会保障所

配合单位:辖区相关单位、各社区、村

(三)治理违法网吧工作组

牵头单位:街道文化建设办公室

(四)治理违法行政工作组

牵头单位:党政办

三、方法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2011年11月1日—2011年11月15日)

一是制定方案。各工作组、各社区及相关单位针对本组、本辖区域担负的职责和任务,认真调查摸底,制定具体详细的专项治理工作方案,进一步明确治理的区域、项目、治理目标、负责人、联络人、完成时限等。各工作组要按系统、按领域建立违法行为档案,并将工作方案及负责人、联络人于11月14日前报街道专项治理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二是宣传发动。各工作组、各社区及相关单位要召开动员会,广泛宣传集中开展专项治理的法律法规、治理的重点和达到的目标要求,始终把法制宣传教育贯穿于治理违法行为活动全过程,贯穿于治理违法行为工作推进中。充分发挥新闻媒体舆论导向作用,营造氛围,使专项治理违法行为活动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二)专项治理阶段(2011年11月16日—2012年4月30日)

各工作组、各社区及相关单位要按照责任分工,明确责任领导、责任人;要根据本组、本辖区域制定的方案,突出重点,按照时限,逐项治理,并建立工作台账;要坚持教育在先,依法依规开展专项治理,实现治理目标;对辖区违法行为要依法进行规劝、纠正,并积极配合执法部门从严、从快处理相关违法行为。

(三)考核验收阶段(2012年5月1日—30日)

根据区专项治理活动领导小组制定的具体考核细则组织考核组,通过实地考察、暗访、查阅资料等方式进行考核验收。并将专项治理活动考核验收情况列入年度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

(四)总结表彰阶段(2012年6月)

总结工作,表彰先进,通报差的单位。

四、工作要求

道法教案篇2

随着社会的进步、生命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以及人们道德观念的变化,医学道德教育出现了许多新特点,面临着许多新难题。

1.医学道德问题的多样性。在一个多元化的社会中,人们的医学道德生活变得日益复杂多样,仅就人们的医学道德观念领域而言,有传统医学道德观念、有现代医学道德观念,还有后现代医学道德观念等等。各种观念之间有的是相互重叠、有的是相互补充、有的还相互冲突,此外,人们的新的医学道德观念的确立需要一个过程、旧的医学道德观念的破除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这就使医学道德领域呈现出纷纭复杂的多样性局面。

2.医学道德内容的复杂性。在现实的医学道德实践中,任何一个医学道德问题都会涉及到复杂的多方面的医学道德内容,如社会的医疗卫生资源和医疗卫生体制、医院的医疗设备和医院管理水平、医生的技术能力和医学道德水平、患者及亲属的经济承受能力、对疾病和医学的认知程度、道德状况及心理准备等等。因此,对任何一个医学道德问题的分析并解决都必须涉及到上述种种因素。

3.医学道德选择的两难性。人们面对许多医学道德问题都会感到左右为难,如法律与道德的冲突、情感与理性的矛盾、个人利益与公众利益的对立等等。人们在这些医学道德难题面前面临着多重选择,表现为多种情形:第一是医学道德规范之间的冲突,如“尊重”、“不伤害”、“公正”、“自主”等。第二是医学道德效果之间的冲突。如医患之间的利益冲突、患者与其家属之间的利益冲突、患者与社会之间的利益冲突、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的冲突等等。第三是医学道德规范与医学道德效果之间的冲突。医学道德规范往往是舍弃了具体的道德情景而抽象出的带有共性的理论规定,它具有相对稳定性和普遍适用性,而医学道德效果是在当时的具体的道德时间和道德空间条件下产生的,这种抽象的“先在”的道德规范与具体的“此在”的道德效果之间也可能形成冲突。总之,这些冲突多是“正当性”之间的冲突,面对着多重道德冲突,道德主体如何做出有效的道德选择?

4.医学道德主体的自主性。医学道德实践中的主体是双重主体,即医务人员与患者及其亲属都是道德主体,他们都具有越来越强的道德自主性。在医疗实践中,这双重主体之间在价值观、医疗观以及利益观等方面有共同的追求但也存在着差异,必须有效的协调和处理好这双重主体之间的辩证关系,调动起医患双方的医疗主动性,以共同维护和实现医疗的整体利益。

所有这些医学道德难题产生的直接原因是一个医学道德事件同时并存着两个甚至两个以上的行为选择,而每一种行为选择均有足够的伦理学依据。

所有这些都要求医务人员在医疗实践中,面对复杂的道德境域,必须学会进行合理的道德分析、判断并进行及时而有效的道德选择和道德决策,从而实现患者利益、生命科学利益与社会利益的最佳结合。这就要求医学生不仅要掌握医学道德的一般理论,更为重要的是要具有进行道德分析和道德选择及决策的能力。因此,培养医学生的医学道德分析、判断、选择和决策的能力是医学道德教学的根本宗旨,在这方面,医学道德教育的“案例教学法”有着独特的优势。

二、“案例教学法”的内在特性及其功能

案例,或叫个案、实例,是指对某一客观情境的真实描述和典型处理。医学道德案例教学法就是通过对典型的医学道德案例的描述、分析、研究,达到对受教育者进行医学道德教育的目的。

1.“案例教学法”与传统的理论教学法的区别。“案例教学法”有别于传统的理论教学方法,二者区别如下:传统的理论教学法是以传授知识为主,“案例教学法”是以开发智力为主;传统的理论教学法在课堂上教师直接讲述医学道德理论知识,“案例教学法”是以案论理;传统的理论教学法主要回答学生的“是什么”的问题,“案例教学法”主要解决学生的“为什么”的问题;传统的理论教学法对问题的分析解答是“唯一”的、“一元”的,“案例教学法”对问题的分析解答是多视域的、多元的;传统的理论教学法以教师为主体,教师对学生是单项的知识灌输,学生的主动性受到限制,“案例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充分研究学生的特点并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积极界入到教学之中。

相对于传统的医学道德理论教学,“案例教学法”有其自身的特点与优势,但这并不表明可以忽视甚至抛弃传统的理论教学方法以及其它教学方法。某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的运用受着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如教学内容、教育环境、教育对象等等。因而,“案例教学法”必须与其它教学方法相结合,如理论讲授法、多媒体教学法、自我修养法、医学道德实践法等等。

2.“案例教学法”的特点与功能。“案例教学法”的特点可以概括为,教学主体的双向主动性、教学过程的良性互动性、教学内容的实践可操作性等等,所有这些都把医学生置于具体的医学道德情境之中并最终优化了教学目的,实现了“案例教学法”的独特功能,即提高医学生解决现实的医学道德问题的能力,主要表现为:

(1)提高了医学生发现医学道德问题的能力。通过“案例教学法”的学习与训练,使医学生明确不管是发展医学科学还是从事医疗卫生工作,都不仅仅是单纯的生命技术问题,还必然涉及到广泛而复杂的医学道德问题。对医疗方案的实施在进行医学技术分析的同时还必须进行医学道德分析,道德分析能力是医学生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医学生要善于从医学道德的角度分析医疗实践中的诸多问题。

(2)锻炼了医学生对复杂医学道德问题的分析判断能力。随着社会和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医学相关的道德问题变得越来越复杂,“案例教学法”要求对每一道德问题都必须从多领域、多层次进行综合分析,这就锻炼了医学生对复杂道德问题的分析判断的能力

(3)增强了医学生面对复杂多元的道德情境,能够有效解决实际道德问题的能力。在现代社会中,许多医学道德问题都不是一元选项而是多元选项,在这多元选择之中许多又是相互冲突的选项,医学生面对某一医学道德问题的多元选项必须进行分析、比较并做出最后的抉择,这就提高了他们解决现实的医学道德问题的能力。

三、“案例教学法”应用的基本程序

医学道德的案例编写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一是医学道德的事例要具有典型性,能够充分说明一类医学道德问题;二是逻辑严谨,语言准确,不要使阅读者产生歧义;三是难易程度要适中,有一定的伦理冲突点可供学生充分研究讨论,但又不能太复杂,不能超出他们的知识背景与分析能力。

对应用医学道德案例讨论的班级人数一般应控制在60人以内,这样便于每个学生都有较充分的参与讨论的时间,便于把讨论引向深入。

道法教案篇3

引言

初中道德与法制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传统的教学方法以灌输式为主,教学方法过于死板。不能将理论与实践很好的结合,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课堂气氛沉闷,很难达到A期的教学效果。在新一轮课改的推动下,运用案例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与法制的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一、案例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运用的意义

运用案例教学法可以促进师生互动、提高教学效果。案例教学法具有开放性的教学特点,它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教师将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融入到案例当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活跃课堂气氛,实现师生互动。案例教学法为学生提供一个想象的空间,可以将道德与法制的理论知识生动形象地呈现出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案例教学法能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案例教学法改变了传统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模式。学生可以结合具体案例进行独立思考,并对相关问题进行反思,提出疑问。这样学生就能在不断的课堂实践中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和思考方式,实现学生是课堂主体而教师是课堂主导的地位。

二、案例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律教学中的运用方法

(一)课前设计案例做好准备

案例教学法的实施是教师和学生在情景中互动的历程。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案例是关键。选择和设计恰当的案例是实施案例教学的基础和前提。案例要紧扣教材内容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案例必须取材于生活,具有真实性和说服力;案例必须有明确的主题,人物和情节;案例要蕴含一定的人生哲理,道德观念,法律法规有一定的思想教育意义。要运用简洁生动,通俗易懂,具有适度复杂性、包容性和探究性的多元观点的案例。案例的设计要做到,寓理于例之中,寓德于例之中。例如在学习《挫折面前也从容》时,选择“两只青蛙的遭遇”作为本次内容的案例,案例描述两只青蛙在觅食时不小心掉进了路边的一只牛奶罐里,牛奶罐里还有一小部分的牛奶,一只青蛙绝望了,它想它永远也出不去了,于是他很快沉了下去。另一只青蛙告诉自己,上帝给了我坚强的意志和发达的肌肉,我一定能跳出去。他一次又一次的奋起跳跃,过了不知多久,他发现牛奶变得坚实起来,经过他的反复践踏和跳动液状的牛奶已变成一块奶酪,经过他不断的努力,终于从牛奶罐里轻盈跳了出去,重新回到了绿色的池塘里。这个案例的设计,既紧扣教材,又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典型性,案例中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这样的案例能让学生体会在面对挫折时应该如何去做,达到潜移默化深入人心的教学效果。

(二)课中呈现案例置疑解惑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精选的案例以恰当灵活的方式适时地展示给学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让学生在研究案例时就能理解课本的理论知识。案例呈现的方式多种多样,比较简单的案例教师可以让学生直接阅读或朗读材料,教师也可以形象生动的口述表达。复杂一些的案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实际情境、辩论会、小品模拟法庭、记者采访等形式展现。让学生在动中学,使学生能够尽快地进入案例情境之中。在呈现案例之前教师要结合案例和理论知识设置本次课内容需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生动的教学过程中去感悟探究教师提出的问题,并发现和提出新的问题来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地启发和正确的引导学生,解除学生产生的各种疑惑,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课后总结案例探究分析

学生运用所学过的理论知识,对教师所设置的案例开展讨论。可以将班级学生分为几个讨论小组,4-6人为一组。每个小组的学生发表各自的见解,并将发言要点、思路及存在的疑难点做好记录。各个小组积极发言进行探究分析,然后学生和教师对案例讨论作出总结。针对小组中不能解决的焦点问题,在全班进行讨论和辩论及老师加以引导启发。学生在讨论中互相启迪,从中得到启发理解掌握知识,达到教学的目的。例如在学习《法不可违》时,引入案例“张晓鹏的经历”,初二学生张晓鹏由于父亲溺爱,结识了好多游手好闲的朋友,出入舞厅、网吧。为了消费开始小偷小摸被学校警告。毕业后染上毒瘾,为筹钱抢劫、盗窃等,被判有期徒刑八年。根据这一案例,让学生对什么是一般违法、什么是犯罪;他们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法律制裁;进行深入探讨。通过对于这案例探究,让学生知道什么是一般违法和犯罪,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引以为戒做一个诚实,正直、有责任心,有担当的年轻人。

三、结论

在当前课程改革的推进下,运用案例教学法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整体水平的提高。教师要进一步认识和了解案例教学法,充分发挥其优势,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道法教案篇4

案例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通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入一些与实践相关的案例,来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理解课程中的内容,并能深刻理解其中的内涵。案例教学法有助于提高课堂上的互动活跃性,将课堂上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想结合,能够提高课程对学生的吸引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充满兴趣的氛围中真正理解到课程的内涵,从而帮助初中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修养,同时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树立其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关于案例教学中案例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采用的原则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初中课程,主要是为培养初中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同时能够养成明辨是非的能力,通过采用案例教学的方法,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刻理解该门课程的内涵。在教授该门课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入合适的案例,来提高教学效果。这其中就涉及到教师如何去选择合适的案例,关于案例的选择,可以采用如下几个原则:

1.能够体现正确的价值导向。《道德与法治》课程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对此,在应用案例教学中,教师需要在课堂上选取合适的教学案例,案例必须具备明确的是非立场观点,同时需要包含合适的道德立场,能够给学生以正确的指导,让学生明白正确的是非观。《道德与法治》该门课程时为了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法制观,通过选用具有正确价值观的案例,能够让学生明白是非,能够通过案例向学生呈现什么行为是对的,是可以做的,哪些行为是错的,是不能够去触碰的,从而让学生能够对是与非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2.案例要坚持贴近生活现实。《道德与法治》课程所涉及到的都是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内容,都需要紧扣生活。对此,关于该门课程,采用案例教学中,同样也对于案例教学中所引用的案例也需要与实际生活紧密相关。教学案例必须是源于生活并实际反映现实生活。来源于生活的案例能够让学生从书本上了解到实际生活,而不是仅仅只知道书本理论知识。贴近生活的事件,能够让学生更加了解现实生活,让学生更加了解实际生活的现实。

3.案例要紧跟时展步伐。在案例教学中,所选取的案例需要紧跟时展的步伐进行更新,必须是能够反映当下的实际生活的案例。关于道德与法治,是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出现变化,对此,必须根据时代的发展变化趋势来进行案例的更新。教师在选取案例中,通过选取一些最新的热点案件,让学生能够了解时代的道德和法治的发展。

二、采用案例教学法的功能

1.思导学的功能。案例教学法,使得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对学生更加具有吸引力。案例教学发通过选取合适的案例应用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能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法治观点,同时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案例教学法,对学生更加具有吸引力,教师能够通过案例法来带动学生在案例中学到知识,明白法治中的是与非。案例法能够起到一种导学到思的功能,能够带动学生在案件中去思考,在思考中让初中学生明白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

2.激发体验的功能。案例教学能够让学生通过学习案例,来领会案例与寓意。案例教学中,教师通过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案件,自己去领悟,从而让学生自己通过案件去明白对于现实生活中的哪些行为是非法的,哪些行为是值得提倡的,通过案例法,让学生在案件中去体验。

三、案例教学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应用方法

在精心挑选合适的案例之后,就需要教师通过采用合适的方法来进行案例的教学。案例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讲案例在课程课堂上加以应用。关于如何应用,可以采用如下几种步骤进行。

(一)优化师资队伍

首先,关于案例教学,需要配备一些比较专业的教师队伍,需要教师即具备法律相关知识背景,同时也需要教师具备思想政治道德教育方面的背景。在案例教学法中,教师的角色比较重要,对此对他们的要求也比较高,教师自身的理论素质、政治修养、道德品质以及自身的性格特征,都会对案例的分析产生影响,只有配备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才能更好地对案例进行剖析讲解,让学生能够理解和认同。对此,培养一支道德品质高尚、理想信念坚定,具有睿智的观察力和洞察力、明智的分析力和判断力的师资队伍,是保证案例教学实施的关键。因此,学校应对培养专门的优质师资队伍,从而能够更好地上这门课程,让学生能够成为一个具有良好思想道德品质和明辨是非的正直的人。

(二)选择典型的案例

案例教学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案例的选取,前面已经谈及关于案例选取的几项原则,对此,教学在课堂讲课过程中,需要从这些符合要求的案例中选取最为典型的案例,通过该案例来为学生进行讲解,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到其中所包含的知识。教师在授课前,需要根据课程内容对案件进行筛选,从而使得课程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引导学生去思考

道法教案篇5

在当前的职业教学中,职业道德与法律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并且用人单位也越来越重视职业道德的考核。因此,有效地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及法律教学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个人认知,为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与个人价值的实现提供应有的支持。

一、案例教学的实施原则

案例教学法的实质是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与讲解,帮助学生进行相应知识的了解与掌握,可以适用于多种学科的教学中,其中对于意识范畴的教学而言更加实用。在案例教学的带动下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个人能力,对于积极的教学氛围的营造也是十分有利的,但是在实际的实施中需要按照相应的原则来开展实际的教学。首先,教师需要从意识上进行转变,充分发挥出自身的引导作用,在教学中通过案例的引出带动学生积极地进行问题的探讨,从而将学习的主体地位交还给学生。其次,在教学方式上可以结合实际的教学现状进行安排,对于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而言可以结合身边的案例进行讲解,从而增强学生的理解与重视。同时,理论联系实际才能发挥出职业道德教育与法律教学的真正作用,为学生个人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指明方向。

二、中职院校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在市场经济的带动下,部分教师的价值观受到了较大影响,在具体的职业教学中也更加侧重于技术教学,因而对于职业道德教育与法律知识的讲解有所欠缺,这种现象虽然在近年来有所改善,但是学生的学习意识却没有得到应有的改进。单一的教学方式与枯燥的教学内容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其实际的教学质量无法得到提升。这对于学生的成长与个人能力的培养十分不利,需要在教学方法与形式上进行有效的改进,以便于更好帮助学生融入到社会实践中去。

三、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中案例教学及其运用

1.讲解法

在进行案例的选择时,需要尽可能地贴近人们的生活,这样既便于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同时也可以引发学生的深思,引以为戒。在讲解案例之前需要通过简短的理论知识来做铺垫,然后再将案例抛出,引发学生的探讨与学习。讲授《避免误入犯罪歧途》中,教师向学生们讲述了19岁的小佳偷走残疾人鑫鑫900元治病费用,耽误了鑫鑫最佳的治疗时间最后双腿截肢。小佳这种行为已触犯刑法,故以盗窃罪判处其一年有期徒刑,并罚款1000元。教师告诉学生,若按照小佳的盗金额,还构不成犯罪,但其所盗窃的对象是残疾人,并且造成残疾人双腿截肢的重大后果,带来的危害性极大达到了犯罪标准。通过专业性的总结帮助学生明确地知道犯罪是非常严重的行为,并且一旦触及到法律就会给自己的人生造成无法抹去的污点。

2.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阅读相应的案例或者观看相关的视频,让学生进行问题的分析。例如,讲授《依照程序维权》时,引入案例如下:李某在舅舅的织布厂上班。9月末,李某向自己的舅舅讨要3000元工资多次,未果。为了能够要到工资,李某绑架舅舅的小儿子,并电话威胁舅舅发放自己应得的工资。当李某看到舅舅及其妻子赶到,立即把其儿子高高举起,并恐吓他们要把孩子狠狠摔在地上。之后李某被制服,法院最终以非法拘禁罪拘役李某五个月。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针对该案例进行积极的探讨,并且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最终让学生明白,有些事情是可以通过法律武器来进行维护的,从而使学生加深对于法律的认知,法律的存在不仅仅是惩罚坏人,同样也是保护正义的有效武器。

3.重视课中的讨论环节,增强学生的认知

就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而言,其教学内容是比较抽象的,在案例教学的引导下可以通过真人真事来提高学生的关注度,并积极地投入到问题的探讨中。如孕妇A因身体不适到某医院就诊,因费用过高无法支付,医院选择先救人,但是家属拒绝术前签字,致使病情严重,孕妇死亡,医药部门鉴定该医院无需承担责任。在这个案例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在道德与法律面前,应该如何抉择,鼓励学生提出多方面的见解。在讨论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个人认知,同时在语言组织能力及分析能力的培养上也是非常有利的。严厉的批评与频繁中断学生的发言是非常不可取的,需要教师重视倾听与分析,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营造较好的环境。在具体的应用中,需要始终抓住教学的重心,并且可以结合多种教学方式来开展,单一的采用案例教学也是非常不可取的,需要在实际的教学中引以为戒,从而更好地促进中职教育的全面发展。加强中职学校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中的案例教学,可以极大地提高其教学效果,同时在活跃课堂氛围上也能发挥出较强的实用性。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要掌握好相应的技巧,对于案例的选择需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同时重视案例教学的实用性,不要仅仅停留在表面上,这样才能确保其教学目的的实现,为中职学生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道法教案篇6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15-0240-02

联系大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改革,增强教学时效性是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重点,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在教学中积极开展案例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就《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案例教学过程中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与分析。

一、案例教学的含义与特征

所谓案例教学是指选择典型的事例,采用以问题为核心的求解模式,冲破原有的知识结构和科学体系的界限,从整体、发展的观点分析各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由学生独立或合作进行分析和探究,形成对这些问题的见解和提出解决方案,它主要表现为教学内容围绕案例的讨论分析而展开,教师的主要职责是引导和评判,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1]。其具有以下几方面特征:

(一)启发性

在案例教学中,改变了过去教学过程中单独由教师唱主角,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转为将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有机结合。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适时提出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案例供学生思考探讨,启发学生思维,开动脑筋,获得答案。

(二)参与性

案例教学能够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案例作为中介,使学生置身于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学生的参与意识、主人翁意识增强,调动了其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民主性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这种填鸭式教学方法严重抑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在案例教学中,学生与教师必须处于平等地位,学生可以阐述自己的真实想法与观点,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观点进行适当引导。

二、案例教学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的作用与意义

(一)促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内容要求的实现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思想道德修养部分涉及理想信念、爱国主义、人生观、社会主义道德等内容。单凭书本上给出的概念和定义等理论知识不足以说明这些和大学生身心发展息息相关的问题。这部分内容不但具有很强的思想政治性和社会实践性,同时还要尊重大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因此要达到教学效果,在授课过程中就要处理好课程讲解的系统性与针对性,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来为学生答疑解惑。而案例教学最大的特点就是理论联系实际,通过身边的故事,启发学生思考人生的目的意义、人生价值的实现、个人与国家、集体的关系等问题,引导他们树立社会主义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法律修养部分涉及法律的基础知识内容很全面,这部分知识的实践性又比较强,生活中不断发生的法律案件是法律理论联系现实的纽带。教师要让学生真正知法懂法,光学习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是不够的,必须理论联系实际,进行案例分析、讨论甚至是模拟法庭,才能使学生既掌握理论知识又懂得怎样在现实生活中运用法律捍卫自身的权利。

(二)调动大学生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主观能动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大学生有较强的表现欲与求知欲,具有独立的思考能力、批判性地看待问题的能力以及敢想敢做的创新能力,对热点、难点问题也具有浓厚的兴趣。若他们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性越高,学习的积极性就越高,学习效果就越好。大学生的这种自主意识、参与意识和成才意识的增强,要求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教师填鸭式的教学,加上教材枯燥乏味,大大抑制了学生的积极性。案例教学启发式、参与式的特点,既能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从课堂中的被动地位推到主动地位,才可能认同并接受教学内容,使“知、情、意、行”这个德育过程统一起来,体现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时效性。

(三)培养大学生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育学家杜威曾经说过:“最好的一种教学,就是牢牢记住学校教材和实际经验二者相互联系的必要性,使学生养成一种态度,习惯于寻找这两方面的接触点和相互的联系。”案例教学优化了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一门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的课程。案例教学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模式,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通过发言、讨论、演讲、表演等方式参与学习,潜移默化地贯穿教学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在这种课堂互动中实现自我反思与自我选择的结合、内心释放与理性增长的结合,提高道德判断和正确目标选择的能力。在学生积极参与的过程中,还能体会到主动学习的快乐,对主动学习习惯的养成很有裨益。同时,平等、民主的教学环境也有利于大学生养成平等、民主的作风和利他主义思想。

(四)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效果和质量

教学效果的好与坏是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方法等因素决定的。一直以来,学生反感、课程难讲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教师在教学中忽视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对该课程的性质特点缺乏深刻认识,教学没有贴近现实生活,或者将一门社科类课程变成了专业课一般,侧重讲授一些抽象的理论,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以致产生厌烦情绪。

案例教学要求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改革,认真收集编写案例材料,以良好的教学组织形式和科学的教学方法来实施教学,而学生的努力与热情也能够激励教师的敬业精神。同时,生动鲜活的案例讨论也能够弥补教材的空洞乏味。在考试中也可采用案例点评的方式来检测学生是否掌握教材中的理论观点,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去分析现实问题,并以此规范自己的行为。从这些层面上看案例教学对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效果和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三、案例教学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的运用

案例教学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的运用直接决定了教学效果的成败。具体来说要发挥好案例教学的作用要做到以下几个环节:

(一)精心选编案例

这是案例教学的前提,要成功运用案例,对案例的选择非常重要,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1.结合教材

把握教材中的基本理论点,吃透其中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才能做到因材施教。这也是案例教学的基础,是评析案例所需理论依据的基本保证。包括两个方面,教师吃透教材,把握好教学全局,才能高屋建瓴、深入浅出地给学生进行讲解;学生吃透教材,将理论与实际联系,把握好评析案例需要的理论依据,才能选准切入点,开展分析讨论。

2.贴近实际

案例的收集选择不仅要紧紧结合书本理论知识,更应该在具体操作的时候注意选取贴近学生实际的、学生关心的、愿意积极讨论的,甚至是与他们自身息息相关的话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讨论的正是和大学生自身成长成才最相关的话题,需要我们在课堂上通过对具体的、发生在他们身上的、身边的事情才进行讨论和分析,才能起到引导的作用。

3.整体规划

在充分考虑了理论体系特征的基础上,将所有案例作出整体的规划是很有意义的。不光是理论知识分章分节系统规划,我们在选取案例的时候也要注意这个问题。案例教学也可以是层层推进,环环紧扣的。具体来说,要关注案例本身的完整性和各案例之间的关联性,比如可围绕一个主题来编排准备多个案例,形成一个案例群,把握好案例推出的先后顺序,这样的教学效果也会更加明显。

(二)科学使用案例

这是案例具体使用的关键环节,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大致分为浏览案例——分析讨论——科学评析——拓展升华四个环节。

1.浏览案例

这是讨论前的准备阶段。教师可以通过纸质资料、多媒体课件、观看视频等方式把案例的具体内容推荐给学生,让大家有对问题感知、思考的过程,并且介绍好提供案例的背景,为下一环节作准备。

2.分析讨论

这是案例教学的关键环节。学生在对案例有了初步了解后,老师可引导他们通过与书本知识点的结合来展开思考。并通过丰富多彩的讨论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展开思考和讨论,确定自己的观点。

3.科学评析

到了这个环节,教师应通过组织发言、演讲等形式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踊跃表达自己的思考结果,并进行自我分析。教师的分析则应从正反两面进行,进而引导到书本知识上来。

4.拓展升华

在对学生各色观点进行科学点评分析后,教师还应抓准时机,对自己要表达的观点进行进一步的点评总结,拓展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的感受更为深刻,实现知识的迁移和升华。

总之,近年来,案例教学的使用使得《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时效性进一步提高,满足了大学生的心理需求,解决了过去思想政治理论课“假、大、空”的局面,集中实现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的多重效果。作为一种“亲民”的教学法,案例教学虽不能取代传统的教学模式,但它却是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值得我们去进一步探索。

道法教案篇7

《职业道德与法律》是职高学校一门十分重要的德育课,如何提高课堂的教学实效一直是教师们思考的问题。案例教学法,是指运用典型事例来培养和训练学生的一种教学方法。它符合《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的教学目的和宗旨,并在实践中被证明是培养学生能力和提高学生素质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1.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喜欢《职业道德与法律》课,首先必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案例教学中,教师把经过精心准备的案例交给学生,把抽象的理论转换成具体生动的事例,并组织他们开展讨论,最后山教师进行总结和讲评。由于每一个案例的内容都是不同的,新奇的事物对学生有特殊的吸引力,从而可以激发他们主动思考、积极探讨的热情,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也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学生求知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例如在讲授《预防一般违法行为》时,我设计了生活中典型违法行为的案例,引导学生结合课本知识,并运用图表对本课的重点知识进行归纳,最后利用学生从网上寻找的相关法律案例,对本节课的难点进行巩固,一节课下来,学生学得津津有味。

1.2有利于加深理解所学的知识

在以讲授理论为主的课堂中,学生所学的知识是一种孤立的易遗忘的抽象认识。而案例教学法将书本的理论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会更深刻。例如在讲到《爱岗敬业立足岗位成才》这课时,给学生播放全国劳动模范马班上的邮递员土顺友的事迹资

料,有助于学生理解爱岗敬业的含义和意义,再播放一段爱岗敬业模范世界一流桥吊专家许振超的影像资料,有助于学生对“敬业”的理解,启发学生做事情要精益求精,不断创新。

1.3有利于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契介点

案例教学法,把学生感兴趣的生活中问题拿到课堂上来,让学生讨论和分析,不仅符合青年学生的思维特点,容易引起他们的共鸣,同时也为理论联系实际找到了契合点,培养和锻炼了学生运用所学得的理论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讲《正确利用合同参与民事活动》时,我选择了一些典型的案例来讲解,这些案例涉及到社会上大家所关心的现实问题,如房屋合同的订立,旅游中遇到的合同纠纷以及合同的变更和转让等等。从对这些案例的讨论中,使学生不仅感受到合同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更认识到了学习有关合同的法律知识,学会利用合同参与民事活动的重要意义,看到了法律理论和社会实践的密切关系,使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提高。

2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形式

2.1用案例讲授法例证观点

这种方法把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进行揉合,是我在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一般分为四个步骤:一是先让学生阅读或观看案例材料,接着教师对案例进行分析,然后,教师引导学生从案例中归纳出相关的基本理论和观点,最后,教师再对相关理论进行系统的、简略的讲解。这样通过教师对案例和课程内容的讲解,使案例与课程的基本理论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课程内容体系。

2.2用案例模拟法创设情境

这种方法需要教师以生动的实例向学生提供特定的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去分析解决模拟情境中的问题。如果教师在案例讨论中能够设置高度仿真的问题情境,那么,就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洞察力与想象力。如讲《崇尚程序正义》时,我先选用了法庭审案的影像资料进行讲解,然后再模拟法庭的活动,这样以自观的材料,生动的活动形式,让学生在丰富的实践中领悟法律程序维护公平正义的作用,切实增强程序正义观念。

2.3用案例讨论法协作探究

这种方法是案例教学法的常见形式,一般步骤是:先让学生熟悉案例材料,接着提出课前精心准备的问题,然后,把学生分组并让他们进行讨论分析,最后,从学生们的讨论结果中引导他们总结相关理论。如讲《礼仪修养显个人魅力》时,我让学生去亲身观察、发现生活中和校园里违背礼仪规范的现象,并提出自己对这些现象的看法,在课堂上分组开展讨论,推荐代表发言,最后我概括点评。这样做使学生从浑然不知的当局者变为清醒的旁观者,许多平时不以为然的小事和小节,放在大家的共同讨论中被放大了,正确与错误产生强烈的对比,让学生进行自我教育。

3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原则

3.1学生主体原则

在案例教学中,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教师由传授者变为组织引导者,学生的主要任务是:认真分析案例,多方查找资料,积极参加讨论,撰写分析报告。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精心选择案例,设计教学过程,创造融洽气氛,适时参与讨论。

3.2激励参与原则

道法教案篇8

一、活动主题

年“12?4”全街道法制宣传月的活动主题为:“弘扬法制精神,促进社会和谐”。

二、指导思想

今年,全街道的法制宣传工作要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深入基层、贴近群众,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突出重点、分类实施,以促进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以弘扬法治精神为核心,以满足基层经群众法律需求为出发点,以抵御金融风险保障经济增长为着力点,通过扎实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营造浓厚的学法氛围,进一步引导广大群众依法办事,切实推进依法治街进程,构建和谐靖安,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和环境。

三、时间安排

年“12?4”全街法制宣传月活动,从11月20日开始,到12月20日结束。

四、活动内容

1、召开动员会,由支部书记、行政村主任、厂长及各单位普法教员参加,请街道、办事处主要领导就法制宣传活动进行动员。

2、街道普法办在政府集镇悬挂横幅两条,司法所出一期专栏,营造宣传活动氛围,各单位要求张贴法制宣传月宣传标语。

3、聘请大学生村官为街道法制宣传员。

4、组织送法下乡、送法进社区等活动。

5、12、4法律宣传日在街道集镇开展一次法律咨询活动。

6、开展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由法制副校长、社区法制学校教员各上一堂法制课,长江、营防两个社区各出一期法制宣传专栏。同时,充分利用中小学法制信箱的作用积极做好青少年法律维权工作。

7、在全街道开展一次以“弘扬法制精神,促进社会和谐”为主题的调研座谈会。各单位应围绕主题,以论文或散文的形式,讴歌民主与法治建设的成果,或颂扬深入普法,为全街道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营造法治的环境等。

8、开展企业维权活动。司法所开展以劳动法为主要内容的法制宣传,

9、在青少年中开展一次法律知识竞赛活动。

五、活动要求

道法教案篇9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5-0258-03

深入进行道德教育,提升大学生的道德素质,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今天的大学生道德教育,不能再满足于抽象的道德理论与原则的灌输,否则道德教育便成了海市蜃楼式的“高、大、空”。这就需要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把大学生道德教育与具体的道德生活和复杂的道德情景结合起来,使大学生在真实的生活场景中理解道德、实践道德和发展道德。作为大学生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道德教育课堂教学的地位不容忽视。但是,我们的课堂道德教育一直存在着一个致命伤,那就是远离社会现实,教育效果不佳。因此,建立高校道德教育课堂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引导大学生在复杂的道德情景中理性把握道德原则、严格遵守道德规范,坚持做人的准则,就成为一个重要课题。道德案例教学法正是基于这种需要而提出来的。

一、脱离现实——传统大学生课堂道德教育的致命伤

高校道德教育课程的实施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其中的主干课程。另外还有其他各学科教学中的道德教育内容,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借助教学内容所蕴涵的德育因素进行的道德教育。传统的道德教育课堂教学重在理论灌输式、知识传授,由于教育内容脱离社会,教育方法脱离大学生的实际,使得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这已成为大学生课堂道德教育的致命伤。

(一)道德教育内容脱离社会生活

大学生课堂道德教育的内容,是由用来培养大学生道德素质的道德观点、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等组成的一个体系。在传统课堂上,我们传递给学生的往往是经过层层筛选、纯而又纯的做人道理、不容置疑的道德原则和完美的道德典范,呈现给大学生的是社会美好、善良但非真实的一面。真实的社会却是一个充满真假、美丑、善恶的冲突世界,并非课堂教学所展示的那么美好。在价值多元的开放社会里,大学生不再是生活在真空似的象牙塔里,而是这个时代的弄潮儿。在家庭、社会的耳濡目染下,大学生对人、对事都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道德理解和判断。如果我们的课堂道德教育还是对现实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把大学生当成无知的孩童,带领他们只顾沉浸在美好的道德生活的描述和勾画中,那我们的课堂道德教育就会在有意无意之中把自己封闭起来,我们传授的理想的道德原则,就会在遭遇现实时不堪一击,教育效果显得苍白无力。这种重理想轻实际的道德教育内容必须加以改变。

(二)道德教育方法脱离大学生实际

良好的道德素养不可能从内部自发产生,必须从外部加以灌输。高校需要通过德育课堂教学这种教育的主渠道,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向大学生传授道德的理论、讲解道德规范。但道德的灌输不应是枯燥单一的理论说教。在传统的“一言堂”式的道德教育课堂上,教师对道德理论的讲授往往照本宣科、不求创新,学生机械被动地接受道德知识,对道德学习缺乏参与和热情,其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受到了压抑。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民主观念较强,他们已经不能接受盛气凌人式的道德说教。道德内容是社会的,但道德选择却是个体的,因此课堂道德教育必须研究学生、理解学生,符合大学生的实际。大学生的道德素质的形成是一个知、情、意、行辩证统一的发展过程,只有那种符合大学生的需要,能引起他们的关注,并激感的道德教育才是有效的,否则道德教育的内容就不可能被学生内化,就不可能对其道德情感、道德行为产生良好的影响。

(三)道德教育效果的知行脱节

知行统一,是高校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基本原则,也是道德教育效果的最终体现。通过道德知识的传授,使大学生在理性的道德认知的基础上,全面把握社会的道德要求,内化社会的道德规范,从而能够做出正确的道德行为选择,这是道德教育的最终目的。但在现实中,知行不一、知行错位等现象在大学生的道德生活中缺失普遍存在。在道德教育课堂上,大学生普遍认同道德是安身立命之本,接受正直、诚信、礼貌等优秀道德品质,但在具体的生活中,却很难做到慎独、笃行,甚至无视社会公德。在值取向上,大学生普遍接受先公后私、重义轻利等道德理念,主张以义为先,以大局为重。然而实际的道德行为选择却远远低于理性认识水平,“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成了大学生普遍的道德信条,个人主义、实用主义、功利主义在今天的大学校园依然盛行。道德教育要源自现实,归于现实,大学生中的这种“知而不行”、“知行不一”现象,使高校的道德教育课堂成了不接地气的“空中楼阁”,与道德教育的目标完全背离,必须引起教育者的高度关注。

二、聚焦现实——道德案例教学法的优势

道法教案篇10

促进社会和谐”年“124全街道法制宣传月的活动主题为:弘扬法制精神。

二、指导思想

全街道的法制宣传工作要以党的和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今年。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深入基层、贴近群众,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突出重点、分类实施,以促进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以弘扬法治精神为核心,以满足基层经群众法律需求为出发点,以抵御金融风险保证经济增长为着力点,通过扎实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营造浓厚的学法氛围,进一步引导广大群众依法办事,切实推进依法治街进程,构建和谐靖安,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和环境。

三、时间布置

从11月20日开始,年“124全街法制宣传月活动。12月20日结束。

四、活动内容

由支部书记、行政村主任、厂长及各单位普法教员参与,1召开动员会。请街道、办事处主要领导就法制宣传活动进行动员。

司法所出一期专栏,2街道普法办在政府集镇悬挂横幅两条。营造宣传活动氛围,各单位要求张贴法制宣传月宣传标语。

3聘请大学生村官为街道法制宣传员。

4组织送法下乡、送法进社区等活动。

5124法律宣传日在街道集镇开展一次法律咨询活动。

由法制副校长、社区法制学校教员各上一堂法制课,6开展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长江、营防两个社区各出一期法制宣传专栏。同时,充分利用中小学法制信箱的作用积极做好青少年法律维权工作。

促进社会和谐”为主题的调研座谈会。各单位应围绕主题,7全街道开展一次以“弘扬法制精神。以论文或散文的形式,讴歌民主与法治建设的效果,或颂扬深入普法,为全街道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营造法治的环境等。

8开展企业维权活动。司法所开展以劳动法为主要内容的法制宣传。

9青少年中开展一次法律知识竞赛活动。

道法教案篇11

年级:七年级学科道德与法治 审批员(备课组长):沐荣

单 元解析

第一单元单元主题:青春时光 主备教师:沐荣

本单元以拥抱青春为主题,学生成长为主线,设置了共三课。

本单元作为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隐含着道德教育的三个渗透点,他们都是青春成长绕不开的话题,或者说我们必须从思想认识上认同和接纳成长的这些引。

单元

目标

1.了解青春期身体变化的主要表现。

2.认识青春期生理变化对我们的影响,学会正确看待青春期的生理变化,欣然接受青春花蕾的绽放。

3.认识青春期我们心理的矛盾和困惑,学会积极面对和正确处理青春期心理矛盾。

4.培养学生积极接纳自我,调适自我的情感,做阳光快乐的中学生。

5.初步了解青春期思维的发展变化,认识到青春期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

6.学会正确认识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敢于发展自己独到的见解,敢于表达不同的观点,敢于对不合理的事情说“不”,敢于向权威挑战,同时也要接纳他人合理、正确的意见。

单元

重点

1、归纳生理变化

2、发展独立思维和培养批判精神

单元

难点

1、学会正确处理青春期的心理矛盾

2、开发创造潜力,做一名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创造者

教学措施

归纳法、交流讨论法、表演法

课时分配

6个课时

墨江县新安镇初级中学电子教案(导学案)

个人主备和集体备课

辅备(个人

二次备课)

课题: 第一课 青春的邀约

备课时间:2021年2 月20日教学时间: 年月日

主备教师: 沐荣 授课教师: 授课班级:

第一 课 时悄悄变化的我

教学时间:年 月日 授课班级:班

年 月日 授课班级:班

年 月日 授课班级:班

年 月日 授课班级:班

年 月日 授课班级:班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青春期的一些基本的生理和心理常识;了解青春期特有的一些心理矛盾和心理特征。

能力目标:能从容面对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的变化;正确对待自己的心理变化,自觉减少心理上的混乱与恐慌,增强自我调节能力,促进生理和心理协调发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正确认识人的身体和心理发展变化的规律,摆脱不必要的烦恼和忧虑,正确处理自己的心理矛盾,以积极乐观的心态迎接青春期的到来。

【教学重点】让学生体验青春期的心理和生理变化。

让学生能正视自身存在心理卫生问题,学会解决矛盾,保持心理健康。

【教学难点】

让学生能正视自身存在心理卫生问题,学会解决矛盾,保持心理健康。

【教学准备】

1、学生填写课前自主学习,进行预习。

2、根据课程标准,设计问题与活动,制作

【教学方法】讨论、探究、合作学习等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显示心理测试内容)

心理测试:写序号,把符合自己的内容的序号写下了。

1.身体变化,使人骚动不安。

2.喜欢看武侠小说、电影、电视剧等。

3.变得爱顶撞家长。

4.对新鲜事物特别感兴趣。

5.对异性产生异常的好奇和兴趣。

6.有心里话不爱跟大人说了,但与好朋友谈起来却没玩没了。

7.在和他人争论时,明知自己错了,还是要撑下去。

8.喜欢模仿自己崇拜的人。

9.对自己的身体变化已经了解。

10.喜欢在家里或班级、需要表现自己

想一想:为什么变得爱顶撞家长、身体变化使人骚动不安、对异性产生异常的好奇和兴趣„„?

教师总结:青春,带着一份特殊的邀约,款款而来。在这个时期,我们的身体会发生一定的变化,我们的内心会面对一些新的问题,我们看待自然和社会的观点也会有所改变。这一节课就让我们来探讨悄悄变化的我这个的话题。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悦纳生理变化

(一)身体变化

活动一:各组同学欣赏自己组员从小到现在不同时期的照片,关注他(她)变化。

比一比:

(1)不同时期的我们有不同吗?这说明什么?

提示:伴随着身体外形的明显变化,我们的内心世界也发生着变化。我们开始进入青春期。

(2)除了照片体现了身体外形的变化,阅读教材,这一时期,我们的身体变化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提示:学生阅读课本p3内容

身体迅速长高、长壮;运动能力、消化系统等器官不断成熟;性器官发育和成熟。

(3)青春期是指哪个年龄阶段呢?在这一阶段身体发生哪些变化?

提示:青春期一般指人的发育过程中,介于儿童期和成年期之间的过渡期。它是继婴儿期后,人生第二个生长发育的高峰期。具体表现在:

a、身体外形的变化:身高,体重等;b、身体内部器官的完善:心脏,肺脏,脑;c性机能的成熟。

(二)青春带来旺盛的精力

活动二:分享青春期

(多媒体显示图片)

说一说:

学生说出体验每种场景的感受。

提示:结合实际场景回答

教师讲述:生理变化带给我们旺盛的生命力,使我们的身体充满能量。我们拥有充沛的精力、敏捷的思维,对成长充满强烈的渴望,感觉生活拥有无限可能。

(三)正确对待生理变化

(多媒体显示问题)在青春期部分同学生理变化带来的一些烦恼:如:

①我的个子怎么没有别人高。

②我不想出门了,脸上长了痘痘,难看死了。

③体重又涨了,我不能再吃饭了,我要减肥。

④我不敢在公共场所说话了,我的声音可难听了。

想一想:

(1)这些学生为什么有这些烦恼?

提示:处于青春期的我们,往往更加关注自己的外表。一些正常的生理现象可能给我们带来烦恼。

(2)你怎样帮助这些同学解决烦恼?说出你的理解。

提示:受遗传、营养、锻炼、家庭环境、个人因素等因素,我们要正确对待一些与别人不一样的生理变化。追求外在美,还有追求内在美。提高品德和文化修养等。

归纳:受遗传、营养、锻炼等因素的影响,我们身体的发育情况各不相同:有的长得快,有的长得慢;有的先长胖,有的先长高。我们要正是身体的变化,欣然接受青春花蕾的绽放。不因自己的生理变化而自卑,是我们对自己的尊重;不嘲弄同班的生理变化,是我们对同伴的尊重。

青春的我们追求美。在追求形体、仪表等外在美得同时,也要提高品德和文化修养,体现青春的内在美。

目标导学二:直面心理矛盾

活动四:自主探究

(多媒体显示教材p5探究与分享)

思考:

(1)你遇到过类似的问题吗?

提示: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回答。

(2)这些情况具体表现是什么?

提示:反抗与依赖强烈的成人感,对他人的意见有抵触情绪,但内心并没有摆脱对他人的依赖;

闭锁与开放内心活动丰富但表露于外的东西少,将自己内心封闭起来;容易感到孤独和寂寞,希望得到关心和理解;

勇敢与怯懦有时勇敢有时怯懦、比较害羞。

教师讲述:伴随生理发育,我们的认知能力得到发展,自我意识不断增强,情感世界愈加丰富„„„

这些变化让我们感到新奇,也使我们产生矛盾和困惑,具体表现在:反抗与依赖;闭锁与开放;勇敢与怯懦

活动五:对症下药

情景一:我每天把自己一天的快乐和烦恼,记录到自己的日记本里。

情景二:今天和小明闹得不愉快,心里很烦。下学后,我去操场和别人打球,让我忘记了烦恼。

情景三:我个子矮,大家都嘲笑我,所以整天闷闷不乐失去进取心,耽误了学习。有一天,我看潘长江专访,听他讲自己经历,他也有被别人嘲笑个子低,但是他却说“浓缩的都是精华”。从此以后,当别人再嘲笑,我也说“浓缩的都是精华”来反驳他们。我再也不为个子低而烦恼了。

情景四:同桌把我心爱的铅笔盒碰掉,摔坏了。我暗示自己不要着急,同桌也不是故意的,避免了与同桌发生矛盾。

思考讨论:

(1)在你出现心理矛盾的时候,你怎么对待心里矛盾的?

提示:积极面对和正确处理心里矛盾,我们才能健康成长。

(2)在你出现心理矛盾的时候,你是如何解决矛盾的?

提示:集体活动,寻求他人帮助;转移注意力;做自己心理医生。

(3)根据情景显示我是怎么调节我的烦恼的?

提示:

情景一是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

情景二是参加体育活动,转移注意力;

情景三是自我解嘲

情景四是自我暗示。

教师讲述:面对心理烦恼我们可以这样做:

①参加集体活动,在集体的温暖中放松自己;

②通过求助他人,学习化解烦恼的方法;

③通过培养兴趣爱好转移注意力;

④学习自我调节,成为自己的“心理保健医生。”

【布置作业】

进入青春期,我遇到了那些烦恼,当时我是怎样解决的?现在我还面临着那些烦恼?

【板书设计】

身体外形变化内部器官完善

性机能的成熟悄悄变化的我

道法教案篇12

[DOI]1013939/jcnkizgsc201537172

德育对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具有重要的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职业道德与法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案例教学法是美国哈佛大学工商管理研究生院于1918年首创的,是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进行教学的方法。

笔者教授的对象是中职一年级,该阶段的学生爱憎分明,思维活跃,但耐心和毅力不足;厌倦理论说教,喜欢上网。针对学生的这些现状,笔者在授课中主要采用案例教学法。请同学们课前在网上搜索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案例及图片,以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和形式切入;在教学过程中引用鲜活的材料,身边的新闻,学生关心的热门话题及社会问题,让学生接触到真实的案例,提高他们认识问题的水平,以此促进对知识的活学活用。

1采用案例教学法的优点

11指导学生实践

中职德育课有实践性的特点,无论职业道德还是法律理论知识的学习,都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实践。中职生生源是初中毕业的学生,他们的生活大都是家庭和学校,接触社会实际的机会不多。但他们毕业后大部分要直接进入企业一线工作,因此,德育课中选用的案例可以帮助学生扩大实际知识,沟通学校和社会的联系。如在“维护劳动权益”一课中,笔者向学生展示案例:“小王因疏忽造成单位损失,被扣发奖金求补偿”,并请学生讨论“小王的要求能得到满足吗?如果你是他,会怎么办?”。通过案例让学生明白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只有认真履行劳动义务,才能理直气壮地享有劳动权利。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权益观。这样的案例教学,非常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12激发学生兴趣

《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专业词汇比较多,中职班的学生大都厌倦理论说教,如果用传统理论说教式方法上课,会引起学生对法律知识的反感。而案例具有较强的故事性,说服力较强。有些案例直接由学生在课前搜寻,课上讲述,并由学生组织班级同学进行分析讨论,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在案例教学实施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到较高的水平,有利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如在讲授“预防职务犯罪”一节内容时,笔者让学生课前收集相关的案例在课堂上进行展示。一会计专业的学生就展示了“义乌储户银行巨款不翼而飞”以及“‘出纳’爱玩游戏,挪用公款600多万”的事件。由于案例真实,又与自身专业相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就非常高。

13便于学生理解

在讲授“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四种分类及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的处罚方式”时,案例教学法展现出了独特的魅力。对于学生来讲,法律条文很抽象,难易理解。笔者课前与几位学生讨论,选取适当的案例,在课上,让学生以播报“今日生活”的方式展示了4则案例:视频“初中女生殴打女同学 掌掴耳光逼其下跪”、案例“宠物狗深夜狂叫扰民”、视频“少年非法携带管制刀具”、视频“网购差评引骚扰,警方致电,卖家受警告”。4则案例分别对应违反治安管理的四类行为,通过案例将抽象的违反治安管理的四类行为具体化,便于学生理解并约束自己的行为。

2案例选取的原则

21具有针对性

在案例教学实施前,首先涉及案例的选择。笔者认为应注意挑选能与教学内容密切结合的有针对性的案例,这样比较容易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在讲解《避免误入犯罪歧途》中青少年犯罪原因分析时,笔者选择“初三女生因零花钱杀奶奶”的视频,请学生进行观看,并分组讨论。结合已有的知识,学生能从案例分析得出家庭、学校、社会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外因,人生观、价值观扭曲,道德观念和意识低下,自控能力差,心理调节能力不稳定是内因,并能进一步分析得出,内因在青少年犯罪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要坚定内心信念,不要被灯红酒绿所迷惑。这个同龄人的案例有助于使学生直观地、形象地学习相关的法律理论知识,大大地增强了教学效果。

22具有时效性

青春期的学生,对新事物更加感兴趣,如果课堂上的案例过于陈旧,就不会引起学生的关注,从而影响教学效果。要选取学生喜闻乐见的、具有当代现实意义的案例,一旦用上了,就能激起学生兴趣。比如在讲授黄赌毒的危害时,笔者选用张默、房祖名吸毒、黄海波涉黄等新闻案例,利用学生关注明星的特点,使学生加深对黄赌毒危害的认识,同时引发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

23与专业相结合

由于学生所学的专业不同,同一个知识点,针对不同的专业,要选取不同的案例。如在讲授职业道德时,针对幼师专业学生,选取“最美女教师张丽莉 ”,以及“太原幼儿园老师狂扇幼童70下耳光,只因其数学不好”进行对比。针对旅游专业学生,选取“云南女导游骂游客事件”以及“中国最美导游文花枝”进行对比。让学生对自己未来职业中优秀的榜样以及反面事例有所了解,树立起恪守职业道德的意识。

3案例教学法在课堂上的运用

31组织好讨论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