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研修总结合集12篇

时间:2022-12-20 04:54:11

钢琴研修总结

钢琴研修总结篇1

一、高校钢琴教学发展方向的研究意义

高校音乐教育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关键组成部分,受到了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的日益重视。对高校音乐选修课的实践研究,已经成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的重要课题。高校钢琴选修课是公共音乐基础教育课程,更是受到了教育研究者的关注。钢琴选修课是针对高校非音乐专业学生开设的公共选修课,本文基于集体教学环境下,主要以钢琴音乐作品欣赏为主,提高高校学生对钢琴音乐的审美能力,通过简单的钢琴弹奏更深入地体会钢琴音乐作品的深刻意义,了解音乐的本质。钢琴音乐的弹奏和欣赏能够相互促进、有效融合,通过学生体验学习来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个人艺术修养。

二、高校钢琴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目标重技能轻情感,课时不足

目前,我国高校钢琴选修课注重的是钢琴弹奏技巧的训练,忽略了对学生的审美教育,影响了学生音乐情感的培养。据调查研究发现,高校钢琴选修课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没有按照教学大纲中的教学目标进行授课,教学内容也不能保证完全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只是凭借自己多年授课经验进行钢琴选修课教学。而且,高校钢琴选修课开设周期约为一个学期,学分基本在2分左右。对于非音乐专业的普通大学生来说,大部分学生音乐基础较差,音乐素养不高,如果按照这样的学时和学分安排,根本无法完全渗透钢琴音乐的教学内容,学生由于缺乏完整性、系统性的学习过程,也难以达到高校普通大学生音乐文化素质的要求。

(二)教学内容重训练轻欣赏,内容枯燥

从目前高校钢琴选修课开设情况来说,大多数钢琴选修课课程内容缺乏连贯性,钢琴音乐欣赏课程的音乐作品也基本都是西方音乐,但是,高校钢琴选修课教学的目的并不是突出作者的创作背景和机构分析,而是应该结合不同时期、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钢琴音乐作品,将其运用到钢琴音乐欣赏和弹奏的教学中。尤其是在当今世界民族文化交流频繁的背景下,提高学生对不同文化的认知能力有助于学生与他人之间沟通顺畅。

(三)教学方法重理论轻实践,严重脱节

高校钢琴选修课教学中普遍采用的是专业音乐教学模式,没有注重区别非音乐专业学生与音乐专业学生。然而,采用专业音乐教学模式,强调的是钢琴作曲技巧、弹奏技巧和节奏的把握,以及音乐理论知识的灌输,这种教学模式明显并不适用于高校钢琴选修课,存在严重脱节的现象。这种与教学目的违背的情况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与高校学生音乐知识基础实际情况脱离;二是对高校学生的实际教育目的偏离。普通高校非音乐专业的钢琴选修课的教学目的并不是为社会培养专业音乐人才,而是培养大学生的音乐基本素养。通过钢琴选修课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欣赏能力和演奏能力,感受钢琴音乐作品的内在美,注重音乐文化的传承,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意识。

(四)教学评价不科学,重结果轻过程

高校钢琴选修课的教学评价标准过于简单统一,教学评价注重的是学生演奏钢琴曲目数量的多少,以此来检验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对于钢琴音乐选修课的认识不足,仅限于借阅教学资源、缓解设备不足的压力等方面,忽略了对于普通高校大学生音乐欣赏能力、审美能力、音乐素质的培养。这与高校非音乐专业大学生钢琴选修课的教学目的相悖,这种传统的教学评价标准直接导致了钢琴选修课的特点不能明显突出,其教育目的也不尽如人意。高校钢琴选修课教学针对性不强,普通高校学生与专业音乐学生的学习目的不符,由此,这种只注重总结性评价的教学评价难以体现评价的目的,忽略了普通高校大学生在选修课学习中的对钢琴音乐作品的情感体验和审美能力。

三、高校钢琴实践教学发展方向规划构建

(一)作品赏析与演奏技巧并重

在钢琴音乐作品欣赏中,教师要注重传授音乐风格特征、时代特征和创新形式。基于文化视角下,使高校学生对钢琴音乐作品的背景文化进行深入了解,感受钢琴作曲家创作时真挚的个人情感和社会时代的影响。在钢琴音乐弹奏教学中,要根据学生个人实际情况,将内容新颖的音乐作品展示给学生,培养学生主动赏析的意识,引导学生学习钢琴弹奏技巧,在弹奏过程中深入感受音乐的魅力,感受音乐中蕴藏的情感,引发学生对钢琴音乐作品的热爱,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音乐审美价值观念。

(二)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形式

首先,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主动欣赏钢琴音乐作品,用心感受音乐作品中的情感。当学生对钢琴音乐作品有了一定体验之后再结合视听教学,由此能够不断丰富和完善学生的情感体验。其次,教师要积极制作形式多样的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课件的音乐画面不但要能表现出音乐作品本质,更能突出钢琴音乐的特征,同时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将相互联系的艺术形象直接展示在学生面前。最后,在教学后组织学生开展讨论,以分组合作的形式进行交流沟通,每个学生都能将自己的情感体验表达出来,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流和补充。教师还要布置学生在课后完成钢琴音乐作品的欣赏体会报告,根据每个学生的个人理解能力和把握能力展现音乐作品的形势特点,并以此作为高校钢琴选修课考核评价标准。

(三)提高教师专业能力及素质

高校钢琴选修课的教师要积极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才能更好地实现钢琴选修课的教学目标。钢琴选修课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起着引导性作用,包括理论知识讲授、演奏技巧训练和营造学习气氛等。高质量的钢琴选修课必须有教师的高水平技能、良好的形象、饱满的热情和积极的情绪,教师只有真正全身心投入到教学中,才能更好地营造教学气氛,达成教学目标。

(四)加强师生情感交流和互动

在高校钢琴选修课教学中,大部分采用的都是传统集体教学方式,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机会非常少,但实际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互动非常重要。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能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可以帮助教师总结经验,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

学生对钢琴选修课的听课情绪对促进学习有一定影响,但影响包括两个方面,学生积极的听课情绪能够提高钢琴选修课的学习效果;学生消极的听课情绪不但阻碍了学社音乐能力的发展,更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钢琴选修课的教学起着促进和推动作用,师生关系的建立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能促进教学活动顺利展开。

结论

综上所述,高校钢琴选修课的教学要不但要注重音乐作品欣赏,更要结合实际演奏技巧,同时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加强教师的专业能力。教学过程中更要突出学生与教师的情感交流,本文希望能够通过以上措施改善目前高校钢琴选修课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师生的情感互动,以此提高高校钢琴选修课实践教学的有效性和多样性,培养当代大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和欣赏能力。

参考文献

[1]宋蓓.提高高校钢琴教学效果的几点思考[J].大众文艺,2013.01

钢琴研修总结篇2

【分类号】:J523

在钢琴教学实践中,钢琴教学的目的主要是进行学生钢琴演奏能力的培养与提升,而文化修养作为影响钢琴教学提升以及实现钢琴教学目的的一个重要因素,其对于钢琴教学的作用影响主要体现在对于钢琴作品的理解、掌握以及分析表现上,学生在具备较高的文化修养情况下,能够实现更加全面以及系统、深刻的对于钢琴教学中钢琴作品以及知识的理解,进而进行掌握、分析,并通过学习,对于钢琴作品的思想以及情感通过钢琴演奏技巧表现出来,以实现提高钢琴教学质量与效果的作用和目的。下文将从文化修养对于钢琴教学中钢琴作品的理解以及分析、表现三个方面的作用进行分析,以实现文化修养对于提高钢琴教学作用的分析论述。

1、文化修养在提高钢琴作品理解上的作用分析

首先,文化修养作为一个软系统,它在钢琴教学中的作用表现主要是为钢琴演奏艺术提供智力支撑和动力源泉,对于钢琴教学具有全方位以及系统化、深层次的作用影响。在钢琴教学开展中,钢琴作品作为钢琴教学开展的一个重要媒介和目的,一旦具备较高的文化修养,不管是教师在进行钢琴教学作品的选择,还是学生在进行钢琴教学作品的理解中,都能够有更高效与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在这中理解基础上,通过分析掌握与学习后,能够更好的将学习获得技能与知识再次应用到钢琴作品中,并通过钢琴作品表现出来,最终实现钢琴演奏能力的提升,满足教学目的并实现教学目标,对于提高钢琴教学具有极大的积极作用和意义。因此,文化修养对于提高钢琴教学的作用,首先表现在对于钢琴作品的理解上。

在钢琴教学实践开展中,其教学开展与实施的主要内容就是进行学生钢琴演奏能力的培养,而钢琴演奏本身作为钢琴艺术中的二度创作阶段,是实现钢琴艺术一度创作以及三度创作连接的重要桥梁和中间环节,其中,钢琴的二度创作也就是钢琴演奏与钢琴一度创作,也就是钢琴作曲,和钢琴三度创作,即钢琴欣赏的实现,都是以钢琴作品为主的,因此,学生对于钢琴作品的理解以及掌握、运用情况,在整个钢琴教学中最为关键和重要。其中,在钢琴演奏阶段,由于钢琴演奏本身是一项较为复杂的艺术创造过程,并且作为整个钢琴艺术的中心,是实现钢琴艺术的设计图纸,也就是曲谱,向真正的音乐建筑转变实现的过程,少了钢琴演奏这一环节,就不能够实现真正的钢琴艺术。而进行钢琴作品的理解是进行钢琴演奏的前提和基础,如果不能够很好的实现对于钢琴作品的理解,就不能够进行钢琴演奏,就算勉强演奏出来,也会表现的浑浑噩噩,不得其章法。

在进行钢琴作品的理解中,从心理学上出发,对于理解解释为逐步对于事物联系以及关系的认识,直至实现事物本质以及规律的认识的一种思维活动。对于理解的方式又可以分为直接理解与间接理解两种类型,其中,直接理解为没有中介思维参与,是由个体通过目前的亲身经验实现的一种理解行为;而间接理解则是借助前人的经验或者是个体遗忘的经验,经过一些列的分析综合与抽象概括等中介思维所实现的一种理解行为。在钢琴教学中,文化修养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对于钢琴作品理解的深浅和多少,而文化本身作为一个内涵比较丰富的概念,是人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综合,并且对于艺术以及音乐、钢琴等,具有十分中的指导作用和意义,因此对于提高钢琴教学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2、文化修养对钢琴作品的分析作用探讨

在钢琴教学中,文化修养对于提高钢琴教学的作用,还体现在文化修养对于钢琴作品的分析作用上。在钢琴教学中,以学生钢琴演奏能力的培养与提升为目的,而进行钢琴作品的分析也是钢琴演奏中不能缺少的一个重要艺术环节,结合钢琴艺术的整体特征来看,进行钢琴作品分析是完成钢琴艺术的具体实施计划部分。通常情况下,进行钢琴作品的分析,既是一种全面文化知识实际应用实现的过程,同时又是一种综合文化修养具体应用体现的过程,要想实现对于钢琴作品的全面与深入分析,必须要以文化修养作为基础,进而保证钢琴演奏顺利与成功。

通常情况下,进行钢琴作品分析,主要是对于钢琴作品的作曲家生平简历以及艺术道路、美学追求和思想倾向、艺术风格等进行理解与把握,同时还需要对于钢琴作品的思想内容以及艺术形式进行理解和把握。其中,对于钢琴作品思想内容的理解把握,主要是进行钢琴作品题材以及主题、情感、人物、事件等的理解和把握;而进行钢琴作品艺术形式的理解把握,主要是进行钢琴作品的体裁以及结构、语言、手法、风格等的理解和把握。根据对于钢琴作品的这一具体分析过程也可以看出,文化修养高低在钢琴作品分析中作用,同时对于钢琴演奏水平的高低以及优劣作用和影响。

3、文化修养在钢琴作品表现中的作用分析

在钢琴艺术中,钢琴作品表现的过程其实也就是钢琴作品演奏实现的过程,同时也是钢琴艺术创造的过程,文化修养在提高钢琴教学中的作用,还表现在文化修养对于钢琴作品表现能力的提高上。钢琴演奏的过程就像所有的音乐表演一样,以创造和创新作为生命,如果钢琴演奏与音乐表演过程中没有创造与创新,就不能实现真正的钢琴表演艺术。进行钢琴教学目的,就是进行新型钢琴人才的培养,在这一教学与人才培养过程中,文化修养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学生的创新能力高低,如果学生自身没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就不能够对于钢琴作品中的思想情感与艺术形式等进行很好的理解,自然也不能够很完善、全面并且带有创新与创造情感与能力的表现出来,自然也就不能够产生好的钢琴演奏艺术,达不到理想的钢琴教学效果。

4、结束语

总之,文化修养作为钢琴演奏艺术的智力支撑和动力之源,对于提高钢琴教学具有全方位以及系列化、深层次的作用。进行钢琴教学开展与实施中,应注意通过文化修养的提高与增加,来实现钢琴教学的提高和发展,推动钢琴教学进步。

参考文献

[1]李思囡,陶亚兵.试析中国近现代钢琴教学技术理论的形成与发展[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7).

[2]任远.中国器乐钢琴改编曲中装饰音的艺术特色与教学[J].艺术百家.2011(2).

[3]李爱华.创新教学模式是提高艺术课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以钢琴即兴伴奏教学改革为例[J].中国大学教学.2011(12).

钢琴研修总结篇3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7-0259-02

随着国家的发展,人们精神文化水平的提高,钢琴在全国的普及率逐年增加,为钢琴服务的钢琴调律专业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随着钢琴调律专业在高等院校的设置,我国的钢琴调律水平也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表明,我国的钢琴拥有量在逐年增加。《2005年中国统计年鉴》公布的2004年全国各地区城镇居民家庭每百户钢琴拥有量为2.22架,到2006年增至2.31架,到了2009年这个数字跃为2.47架,增长的速度十分迅猛。与此同时,随着钢琴拥有量的迅速扩大,为钢琴服务的钢琴调律从业者的需求量也急剧增加,并且随着广大人民群众对艺术审美要求的逐渐提高,青睐的钢琴调律师不再是只会简单的基本操作的技术工人,而是有一定的艺术素养和对钢琴一系列相关知识有深入学习研究的钢琴调律师。钢琴调律专业进入高等院校不仅能够培养出优秀的钢琴调律师,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同时也为广大调律从业者提供了一个可以再学习再深造的机会,为我国调律专业的发展与进步奠定坚实的基础。

最早在我国开设相关专业的是沈阳音乐学院的乐器工艺专业,为广大调律从业者所熟知的最早的较为系统的钢琴调律专业书籍,就是20世纪80年代初沈阳音乐学院张琨老师所著的《钢琴调律及维修》,这本书现在仍被一些高校定为入学考试参考用书,可见其价值。2000年9月乐器工艺专业更名为乐器工艺系。沈阳音乐学院的乐器工艺系实行乐器工艺、乐器演奏双专业的教学模式,涉及文、理各门类知识的综合学科。该系设有箜篌调修技术兼箜篌演奏、钢琴调修技术兼钢琴演奏、提琴制作技术兼提琴演奏等三个专业方向。沈阳音乐学院的钢琴调修技术兼钢琴演奏专业开设钢琴调律、钢琴演奏、钢琴结构、设计、乐器声学、律学、力学、数学、制图、乐器发展史等基础专业课。沈阳音乐学院的钢琴调律技术兼钢琴演奏专业较为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为我国钢琴调律专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地作用。1995年,南京艺术学院与日本中部乐器技术专门学校合作,成立了我国第一所钢琴调律专业高等院校――“南京艺术学院附属调律专科学校”。钢琴调律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被纳入我国高等教育。它引进了国外先进的专业教育理论,在钢琴调律、调整和修理等理论与技术上有一整套系统的学习方法和科学的实践方式。由于是中日合作办学,每学期都会有优秀的日本调律师来学校为学生授课,交流最新的学科动态,也会在学生中挑选成绩优异者赴日研修,为学生提供了一系列良好的学习和实践的机会。目前该专业已更名为乐器修造系,主要是培养具有钢琴调律、调整、修理理论与技术和管乐器维修基本理论与技术,具备娴熟的乐器技术和科学的管理能力,在艺术院校、乐器生产和销售企业从事乐器技术教学与研究、乐器调试、销售等工作的技术人才与管理人才。其开设的主要课程有钢琴调律、调整、修理理论与技术,律学、乐器演奏、管乐器翻新工艺、管乐器材料与加工工艺、服务营销、生产管理、钢琴修理技术等。南京艺术学院的钢琴调律专业在教学中使用日本中古YAMAHA和KAWAI,一人一琴房,在教学硬件条件上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同时日方也为学校提供了理论和技术上的一系列支持,譬如为专业教师提供进修学习继续再深造的机会,不断提高专业教师教学水平,以保证教学质量,所培养出来的学生也更加能够适应国内外本专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南京艺术学院钢琴调律专业为我国钢琴调律专业领域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的钢琴调律师,也为全国钢琴调律专业的发展起到了领头羊的作用。2002年星海音乐学院开设钢琴调律专业,2006年成立乐器工艺教研室。星海音乐学院的钢琴调律专业依托星海钢琴厂,主要培养具有一定基本理论素养和系统的乐器工艺方面的理论水平,较好的乐器修造工艺技术水平、操作技能与音乐实践能力,能在乐器生产企业营销或专业维修技术岗位(专业钢琴调律师)从事相关工作的高等专门人才和复合型人才。从2003年开始之后的几年里,各大艺术院校及职业技术院校相继开设钢琴调律专业,为钢琴调律专业的全面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从近几年的社会发展中我们可以看出,人们对于钢琴调律重要性的认识在逐渐增强,对钢琴调律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故而对钢琴调律专业在高校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近6年的教学活动中,对钢琴调律专业所存的问题做以下总结。

首先,也是高校毕业生的一个最大弱点是技术上的不成熟。传统的钢琴调律师是由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培养的,师傅言传身教,手把手地教,徒弟在从生手到熟手的过程中能够看到师傅遇到的大部分问题,同时学会如何处理,师傅也会在徒弟逐渐掌握了一些技能后把一些工作交给徒弟完成,徒弟通过不断的反复实践积累了很多经验。对于钢琴调律专业来说实际的动手能力非常重要,而目前的高校学生4年在校学习期间所练习的钢琴数量和种类是有限的,大部分只局限于学校的琴房,并且缺乏实战经验,学生虽然在学校掌握了一系列相关理论知识和操作技术,但是缺乏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胆量。由于目前国内钢琴品牌众多、质量参差不齐,所以对于钢琴调律师来说实际的动手能力和遇到问题时分析、解决的能力非常重要。因此,在钢琴调律教学的安排上,应该安排一学期的实习时间。这段时间应组织学生到钢琴厂参观实习或带领学生亲自参与社会实践,譬如到某钢琴厂做一段学徒工,完成整台琴的拼装、调试和调律,或者为幼儿园的钢琴调律等,使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逐步累积经验,使学生毕业后能够更加顺利地就业。

其次,在教学中,全国各大高校在钢琴结构和调律理论的理论知识上没有统一的定义。钢琴调律和钢琴演奏一样属于舶来品,既然钢琴调律专业已经进入高等院校,那么在一些基本的理论和概念上的不统一就会影响相互之间的交流,譬如钢琴各部件名称的叫法,每个学校都各有不同等。所以制定钢琴调律专业相关理论全国材,能够为钢琴调律师之间的互相交流学习搭起桥梁,也有利于我国钢琴调律理论水平的不断提高。

再次,对于钢琴调律专业所使用的钢琴问题存在误区。一部分学校为钢琴调律专业所配置的教学用琴不符合专业的需要和标准,认为既然是学习调钢琴的专业什么样的钢琴都能够调好,殊不知钢琴调律专业的学生和其他艺术专业的学生有本质上的不同,传统艺术专业譬如钢琴表演、声乐、舞蹈等专业的学生都经过了多年的学习才能够进入艺术院校继续深造,而钢琴调律专业的学生,除了一小部分成教和进修的学生以外,大部分的学生是从零开始学习,然而在学习过程中使用时间过长的钢琴难免会有杂音或内部机械上存在一些问题,不利于初学者,另外能否为学生建立起正确的音准标准也对钢琴的品质有较高的要求。在为钢琴调律专业配备教学用琴时,应尽量配备品牌钢琴,品牌钢琴在质量上来说相对较好,使用寿命较长,声音纯正,杂音相对少,便于初学者对音准的判断。在钢琴调整和修理的学习和练习时,质量较好的品牌钢琴能够供学生长时间的反复练习使用而且达到较理想的调整和修理效果。

钢琴研修总结篇4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3-7721.2013.04.004

执笔者简介:刘 夜(1969~),男,武汉音乐学院宣传部编辑(武汉 430060)。

收稿日期:2013-09-05

音乐,是河流,因为生命是河流;传统,是河流,因为文明是河流;梦想,是河流,因为我们的血脉源源汇流,代代追梦……回望武汉音乐学院建校60年来钢琴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正是一条后辈承传前辈的宝贵资源而奔腾不息、代代追梦的河流。

钢琴系最早于武汉音乐学院前身“中南音乐专科学校”时的1957年建系,历经各时期与其他器乐专业分合,又于1986年恢复本系。钢琴系1995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2001年被评定为武汉音乐学院院级重点学科。钢琴系现有专职教师24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5人。下设钢琴主科教研室、艺术指导教研室和钢琴基础课教研室;开设有钢琴演奏、钢琴艺术指导、电子管风琴、手风琴等键盘类专业(方向)。在教学方面,钢琴系教师承担了本院附小、附中、大学、研究生四个层面的钢琴专业主科教学,和大量的钢琴伴奏任务,以及各系及附中的钢琴基础课教学。承传前人恩泽,60年来的寸累铢积,我院钢琴学科如今蔚然形成丰实的教学体系。

“中南音专”和“湖艺”时期的钢琴专业教育

1953年,武汉音乐学院的前身中南音乐专科学校由中南文艺学院、华南人民文学艺术学院和广西省立艺术专科学校之音乐部分组建而成。而这三校之音乐部分的各自前身,更为多浔多源,从而共同构成了武汉音乐学院及其钢琴教学丰富多样、积淀深厚的历史传承。

中南音乐专科学校(简称“中南音专”)于1954年7月建立“器乐系”、“作曲系”、“声乐系”3个专业教学单位。“器乐系”含有钢琴演奏专业教学和管弦演奏专业教学,时任中南音专副校长的夏之秋先生兼任器乐系主任(后调任中央音乐学院),张少甫先生任副系主任。钢琴演奏专业初创时期,先后汇来巫一舟、俞薇、马卫之、罗炯之、吴熙、柯央、徐厚雄、陈婉、谢玫瑗、安仁慈、简华玉、朱惠华等优秀教师,以及后来的区晓、区昊、顾子钰、祝雅贞、彭慧莲、区芳华、胡丽玲等陆续加入钢琴专业教师队伍。如此雄厚的师资力量,使得本校初创时期的钢琴专业便盛极一时。

钢琴教师中有好几位就学成于欧美,或一直由著名的外籍专家多年培育而成。例如,第一位钢琴系主任马卫之先生。

马卫之(1912-2009),1932年赴德国海德堡大学留学,1934年转学至奥地利维也纳音乐学院专攻钢琴,1936年返回德国在波恩大学攻读音乐学。1939年回国,先在当时南部抗日中心桂林等地从事音乐教育,曾任广西省立艺术专科学校校长(后有满谦子、阳太阳先后接任);1953年,马卫之率广西艺术专科学校音乐部师生并入中南音专;1954年10月,马卫之接替夏之秋出任“器乐系”(含钢琴专业)主任。[1]

巫一舟(1913~1997),1930年考入上海国立音专学习钢琴,随当时远东地区最具影响的外籍专家查哈罗夫先生“长达七年十四学期,先选科、后高中师范科、再本科师范、又本科的系统钢琴训练”,“次第进展、学历系统、师出名门、主科优秀、修养全面,真可谓春在枝头已十分。”①巫先生以身垂范,他为人师表的一生是我们的老一辈优秀音乐教育家的一个缩影。巫老先生在永别师生之时,还将他一生勤俭省下的所有积蓄倾捐给学院,为奖励后生我院特以此款设立了“巫一舟奖学基金”。

图1 桃李满天下(前排左起:祝雅贞、朱惠华、汪培华、

谢玫嫒、巫一舟;右起:姜宝成、右三陈婉、右四柯央

又如,罗炯之(1906-1971),广东大埔人,著名音乐教育家,早年与萧友梅、刘天华等活跃于国乐改进社音乐传习所,后留学法国主修钢琴、小提琴艺术等,毕业于法国国立里昂音乐学院,回国后曾任国立艺术学院音乐系、国立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音乐系教授,任教中南音专,1957年任本校钢琴系副主任②。陈婉(1925-2013),自幼在香港跟随威娜美拉女士和夏利柯教授学习钢琴,并通过英国伦敦圣三一音乐学院钢琴高级班考试,解放后,随东德及波兰钢琴家进修两年多。柯央(1922-2008),1941年就学于重庆青木关国立音乐院主修钢琴,师从马思荪教授。谢玫瑷(1927- ),1942-1948年曾在上海音专以及国立音乐学院师从丁善德钢琴教授和白俄钢琴专家拉扎洛夫学习钢琴,1957-1958年师从德国钢琴专家罗兰·勃拉斯耐脱尔进修钢琴,1956年应中国文化部聘请由越南回国加入我院钢琴教学工作。[2]

1954年,武汉音乐学院开办音乐附属中等学校,其中也含有钢琴演奏专业。

1957年“反右”运动之前的初创时期,我校钢琴教育随同建国初期的经济文化建设一道,充满无限生机和新生活力。1956年,钢琴系聘请了原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钢琴家罗兰·勃莱特斯耐德尔来系任教两年,培养了陈婉、谢玫瑷、区芳华、汪培华等一批老一辈骨干教师,为我校学科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957年9月,学校对系、室进行调整,将原器乐系拆分为管弦乐器系和钢琴系;这也是钢琴演奏专业首次与理论作曲、声乐、管弦乐、民族音乐,共同建立起我院于中南音专时期的5个专业教学机构。马卫之先生任钢琴系主任(兼任“专家工作组“组长),罗炯之任副系主任。

1958年8月,湖北省委下达文件,决定将中南音乐专科学校与含有音乐、美术专业的武汉艺术师范学院合并,组建成湖北艺术学院。然而,随着全国“”、“大办钢铁”等“运动”冲击学校,本校教师纷纷下放至全省各地乡村劳动,学校多年难以维系正常教学秩序。

1977、1978年,时值文化教育的春天,湖北艺术学院恢复招生。1980年,学院恢复前湖艺时期的“小系”建制,钢琴管弦乐系招收培养4年制本科学生。后,各个专业都面临“百废待兴”的局面,遵照学院提出“长线不断,短线发展”,既办好学历教育、又大力发展非学历教育的理念,要求各系、科、室组织力量编写、修订教学大纲,并对各门课程都要有切合实际的教学进度计划,钢琴专业教师焕发出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同时注重培养中青年教师。

1980年11月,湖北省作为中国第一个与美国州市俄亥俄州结为友好关系的地方东道主,应省委指派,在接待美国贸易代表团别设置了一场浓重的音乐会,其中优秀学生李元元(1978级)担任钢琴演奏与交响乐团合作格什温的钢琴协奏曲《蓝色狂想曲》,演出获得圆满成功,被陪同观赏的省委书记陈丕显、省长韩宁夫等领导,和以罗兹州长为首的美国贸易代表团成员大加赞许和称道。此间,青年教师积极参加“长江歌会”、“琴台音乐会”、“高校巡演”等艺术实践活动。1984年4月,由英国皇家音乐学院钢琴家大卫·帕克豪斯等3位教授组成的三重奏组来院讲学,分别上个别课、公开课、室内乐课,并举办两场室内乐音乐会;5月,学院举办“中日民族音乐会”,日本大阪艺术大学钢琴家森胁登美子与我院民族实验乐团合作,演奏了两国经典作品。[3]

前几代钢琴教师的艰辛努力为我院钢琴专业教育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们在历史的大风大浪中披肝沥胆、不畏艰辛,总以高超的专业水准和臻善臻美的追求挺身而出,不仅培养出一代代优秀的专业学生,同时为我院钢琴学科的发展积淀了宝贵的经验和优良的传统。

武汉音乐学院时期钢琴专业教育

随着改革开放时代的到来,艺术教育得以全面恢复和发展,1985年11月19日,原湖北艺术学院经批准分别独立建制武汉音乐学院、湖北美术学院。次年,钢琴系得以恢复。本系分设专业课教研室和基础课教研室。陈婉、蒋振瑞、蒋立平、苏斌先后担任系主任;95年钢琴成立党总支部,王健担任总支部书记。

钢琴系明确制定了“宽口径、厚基础、创新型”的本科人才培养目标。首先要让学生掌握较厚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具备较高的演奏技巧,对各时期的钢琴作品有较系统的了解,并能准确地把握风格。进而,培养学生具有较高的艺术修养和从事本专业教学工作的能力,同时具备初步的科研能力。围绕培养目标,本系多年来注重教学大纲、教材的建设,并加强授课、考评的管理等实施一些根本保障的措施。

面对自1950年代末以来文化艺术上与国际间数十年的断隔与封闭,如何能最为有效地补上师资梯队的缺失、教学前沿信息的国际接轨,学院虽处困难时期却仍英明、大胆地作出决策:聘请世界优秀的钢琴艺术专家来校任教!从1988年以来,我院不断聘请加拿大、乌克兰、白俄罗斯、美国、澳大利亚等各国优秀的钢琴家来系任教,这些不同区域、不同流派、不同风格的资深专家来院长期执教,给我院如饥似渴的师生不断带来高水准的可靠示范和影响,不仅先后为我院培养出了一批批视野开阔、演奏坚实、知识系统的优秀青年教师和学生,而且极大地推动了我院钢琴学科的建设与发展。1995年,钢琴系被批准通过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便是显见成效之一。

1988年9月,我院特聘加拿大钢琴教授威拉德·舒尔茨为我院钢琴专业师生开设专家班,1989年3月,童忠良院长又聘其为钢琴系名誉主任。此后,我院连续不间断地聘请的钢琴专家有:1991-93年,乌克兰奥德萨音乐学院亚历山大·布加耶夫斯基,和波波娃·卡林娜·弗谢沃洛多夫娜;1993-94,乌克兰奥德萨音乐学院苏霍姆尼诺夫,和苏霍姆尼诺夫·柳法米拉;1996-97年,白俄罗斯明斯克音乐学院尤什克维奇·列奥尼特;1996-97年,白俄罗斯明斯克音乐学院伊琳娜;1997-98年,白俄罗斯明斯克音乐学院谢尔盖·米库里克;1997年,美国波士顿大学桑德拉·赫伯特;1998-99,白俄罗斯明斯克音乐学院尤什克维奇·列奥尼特;1998-99:白俄罗斯明斯克音乐学院伊琳娜;1999-2000,加拿大著名钢琴演奏家阿兰·弗雷泽;2000-2001,亚美尼亚钢琴教授萝拉;2002-2003年,白俄罗斯明斯克音乐学院谢尔盖?米库里克;2004-2009年,毕业于台湾国立艺术大学并留学德国获得文凭的郑杰老师来院任教钢琴系。

与此同时,我们也广泛邀请海外著名专家来院举办专业教学和交流,譬如,2007年5月,钢琴系承办了“武汉音乐学院国际钢琴音乐节”,邀请了德国著名钢琴家阿尔努夫.冯.阿尔宁等6位大师,进行了大师班授课、系列专场讲座、音乐会等连续一周等多项活动。常态化邀请国内已聘为我院客座教授的譬如周广仁、刘诗昆、殷承宗、石叔诚、杨俊、赵晓生、但昭义、陈宏宽、沈晓明……等资深的钢琴艺术家教育家来院讲学、开音乐会。又譬如,1998年,本系成立了“许忠钢琴艺术中心”,大师多年周期性地来院开展教学、演奏、讲座、大师班公开课等,扎扎实实地为学院在显特色、创品牌、出效益等方面做出了贡献。

近些年,在学院支持下,钢琴系充分开掘教学、学术、实践各路渠道和资源,使学科建设不断迈向新的台阶。

为适应时代需求,丰富专业教学内涵,钢琴系在保留重点学科钢琴专业的同时,新增了电子管风琴专业,2003年招收了第一批学生;增添了手风琴演奏专业,于2004年招收本科学生。并新增了古钢琴演奏选修课。作为专业支撑,本系还先后开设了《钢琴艺术史》、《古键琴演奏》、《钢琴即兴伴奏》等必修与选修课程。为了适应社会需求,根据新的培养方案增设《钢琴艺术指导》、《钢琴艺术教学法》、《钢琴演奏分析课》、《钢琴重奏》、《双钢琴演奏》、《总谱读法》等课程,以满足本系分类培养的课程需求。

师资建设方面,本系为青年教师积极创造有利的学习条件,使他们在理论、演奏、教学水平等方面得以提高。如,安排青年教师跟随中外专家进修学习;支持他们报考研究生;支持他们自费出国留学。努力提高教师队伍的学历层次、学源层次。通过多渠道、有目的地引进人才,不断优化、完善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譬如,引进“海归派”人才,现已有一批曾留学美国、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澳大利亚、德国等青年教师汇入我系教学团队之中。

与之配套的教学管理上,更是通过“以评促建”的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工作,严格规范化实施教学规程,譬如先后出台《钢琴系学科(键盘专业)发展规划》、《钢琴系教学工作管理条例》、《钢琴系教学质量监控工作细则》、《音乐表演专业键盘演奏方向考试评分标准》……等一系列指向明确、规程科学、成效显著的管理方案和措施。本系从师资队伍、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教学管理、学风建设、教学效果、特色项目等方面均获得有力支撑,顺利通过专家组对我系的教学评估。此后,又通过一次次整改,直至形成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多年来,钢琴系十分注重学术交流与科学研究。本系教师先后出访美国、加拿大、法国、英国、奥地利、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澳大利亚、日本、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进行学习、交流、演出、比赛活动。本系教师积极探索,开展研究,撰写大量论文和编著,并将研究成果及时转化到各自教学之中,丰富教学内容。譬如:《双钢琴演奏技术与理论研究》、《钢琴音阶-琶音-和弦研究》(上中下)、《新编数码钢琴教材》、《俄罗斯现代钢琴艺术研究》、《新型高科技电子乐器的演奏技术、技能训练的理论与实践》、《数码钢琴教学与研究》、《武汉音乐院钢琴系艺术指导教材》、《钢琴合奏实验教学曲目研究》……等。

在艺术实践和教学成果上,钢琴系近些年可谓节节攀升。连续5年来,本院师生各类形式各类风格的钢琴演奏音乐会每年总计都有百余场。积极鼓励、支持师生参加国际国内举办的各类钢琴比赛,有些更是团队化地组织参加以求实践演练促进教学,如“文华杯艺术院校杯”、“雅菲德”、“鲍德温杯”、“长江之春杯”、“长江杯”、“雅马哈院校杯”等一系列重要赛事活动。现已有100多人次在国内外重大钢琴比赛中获奖。例如:青年教师郑晓峰曾获香港肖邦钢琴大赛第一名;青年教师钱程获首届CCTV钢琴大赛第四名;学生段轶轲获第20届国际青年钢琴家大奖赛冠军(指导教师:王健教授);学生周紫东获第三届“迎世博·海伦杯”2010上海国际青少年钢琴大赛全国总决赛青年组金奖(指导教师:苏斌教授);学生周媛获第五届英国国际电子管风琴大赛一等奖(指导教师:朱波讲师);雷博文获第五届布达佩斯“肖邦国际钢琴比赛” 少年组第一名及最佳国家风格演奏奖(指导教师:蒋立平教授)等枚不胜举的人才培养成果越来越提升了专业教学的高标;还有多名学生获得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等殊荣。

2010年,青年教师钱程在敖德萨音乐学院举行钢琴独奏音乐会、个人协奏曲音乐会;青年教师郑晓峰在国家大剧院参加由文化部、教育部、学位办组织的首届艺术硕士汇报音乐会担任独奏等。

近年,我院钢琴学科在教学成果、艺术实践及国际交流方面更是喜讯频传。譬如,青年钢琴演奏家徐洪,1995年至2001年就读于武汉音乐学院附中钢琴演奏专业的徐洪(师从蒋立平教授、许忠教授);2001年至2006年就以全额奖学金考入美国伊斯曼音乐学院钢琴演奏专业;2008年6月获美国茱莉亚音乐学院钢琴演奏专业硕士学位;2010年于美国茱莉亚音乐学院获得最高演奏学位的“艺术家文凭”,并获“鲁宾斯坦大奖”③。2010年,享誉湖北省“楚天学子”的徐洪回归母校,任教武汉音乐学院钢琴系,并主持“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项目《新世纪中国钢琴作品征集、巡演及其国际化传播》。2012年徐洪应邀出任著名的美国伊斯曼国际钢琴比赛评委。

图2 徐洪与国际著名钢琴演奏家、指挥家

弗拉基米尔·阿什肯那齐在美国成功合作演出

作为一名杰出的青年钢琴艺术家,徐洪的演奏遍及全球。徐洪近年与国际著名乐团合作,频频巡演世界各大音乐舞台,如:与马其顿国家爱乐乐团、美国茱莉亚交响乐团合作演出,与美国圣塔?巴巴拉交响乐团、葡萄牙国立交响乐团、英国伦敦爱乐乐团等联袂巡演;2012年,与英国伦敦爱乐乐团、香港爱乐乐团、英国曼切斯特哈雷交响乐团、俄罗斯沃罗涅日学术交响乐团等合作巡演于香港文化中心音乐厅、英国伦敦威格摩音乐厅、伦敦皇家节日大厅等世界重要音乐舞台,展示出中国灿烂的国际化新生音乐力量和魅力。

……时光流变,60年来学院的“立德自强、崇文精艺”之精神在我院钢琴学科史上深深镌刻。本文因时间与篇幅所限,难以务竞精准,仍有赖更为深细的悉心疏理,然数代呕心沥血于杏苑辛耕,琴上流花、恩结善果,已蔚成风气,满园芬芳辉映于时代及未来的求索之路。

注释:

①参见钱仁平《春在枝头已十分——钢琴教育家巫一舟先生的学生时代》,刊载《音乐爱好者》2013年第3期。该文述注:“本文仅就《国立音乐院院刊》与国立音专校刊《音》(上海音乐学院图书馆“民国音乐文献保护计划丛书”即出影印版)以及《国立音乐专科学校学生成绩册》等文献相关记载,简述巫先生学生时代也就是国立音专时期的主要音乐事迹。”“(巫一舟先生)除了主科出色外,巫先生还先后修习声乐、琵琶、小提琴、二胡,而且都是名师,实属罕见!”。

②参见《世界日报》,1930年6月19日第 6 版。

③徐洪留美学习期间,专业先后师从于著名钢琴演奏与教育大师道格拉斯·翰弗雷斯(Douglas Humpherys)教授、杰罗米·罗文泰尔(Jerome Lowenthal) 教授、罗伯特·麦克唐纳(Robert McDonald) 教授。他先后获得美国伊斯曼音乐学院协奏曲大赛第一名、美国朱丽亚音乐学院协奏曲大赛第一名、朱丽亚音乐学院钢琴最高奖“鲁宾斯坦大奖”等十多个国际瞩目的重大钢琴殊荣的徐洪,并与国际著名钢琴演奏家、指挥家弗拉基米尔?阿什肯那齐等大师及著名乐团多次成功合作、或世界巡演频频登上美国肯尼迪中心、纽约卡内基音乐厅等世界重要音乐舞台,展示出中国灿烂的国际化新生音乐力量和魅力。《纽约时报》载文评其为“拥有辉煌技巧,敏锐的音乐洞察力,并有无限潜力”的中国钢琴家;BBC音乐杂志和《国际钢琴》杂志赞赏他为“一颗正在冉冉升起的明日巨星”。详见于湖北省“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项目《新世纪中国钢琴作品征集、巡演及其国际化传播》报告书。

[参 考 文 献]

[1][2]汪义晓.那些渐行渐远的背影哟——武汉音乐学院部分重要学科奠基人考并兼述历史时期划分暨学科建制沿革[J].黄钟,2008(3).

[3]汪义晓.卓然有立三十年——改革开放新时期武汉音乐学院学科建设考(1978-2008)[J].黄钟,2009(3).

Review on Sixty Years of Piano Department in Wuhan Conservatory of Music

钢琴研修总结篇5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音乐的需求与欣赏水平也越来越高。与此同时,家庭音乐、学校音乐、社区音乐活动与行为也受到人们的关注与研究。新中国成立至今,中国掀起一波波钢琴热,钢琴已经是社会上受到普遍认同的音乐表达乐器之一,也是我国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最重要的基础必修课程之一。但是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钢琴教学,虽然国内几经课程改革,但是仍然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本文将以对高师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中存在的现实问题进行成因分析为切入点,并对高师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改革相关研究进行归纳总结,结合实情勾勒解决问题的现实路径,这将为高师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提供改革上的理论支持和实践导向。 一、现实问题与成因 在我国,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是中小学音乐师资队伍的主要来源,也是地方文艺队伍的重要骨干力量。钢琴作为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尽管如此,经过调研发现,高师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过程中长期存在着师资队伍整体缺乏规划与培训、学生生源音乐基础相对薄弱、教授方式传统单调、课程设置不符合教学规律、注重技能传授而忽视师范性等问题。通过调查与分析,我们发现高师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中凸显的现实问题的可能性成因有:钢琴人力资源规划欠缺;部分老师没有及时调整心态转岗;音乐类学生文化素质普遍偏低;人才培养体制与音乐类师生不配套;学生来源复杂,个体差异大,师生欠沟通;钢琴课程教学与师范教学实践脱节等。既然高师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存在这些问题,作为高师钢琴教育的工作者与科研人员,有必要通过对该领域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寻找科学合理的改革路径。在寻找路径的过程中,既要从转变钢琴人力资源建设观念、调整课程体系、师范性教学方面考虑,又要从生源质量、授课方式、学习观、教育观等方面考虑,路径选择上要综合考虑这些方面,以充分解决问题。 二、研究现状分析 尽管高师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但是通过在知网及百度上的查询发现进行专门研究的并不多,切入点也大不相同。如张楠在《调整与创新:高师钢琴教学体系的构建》一文中认为“传统一对一的钢琴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音乐教育发展的要求,钢琴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并从调整课程设置、提高教师素质、完善教学模式等方面入手,对这种新的钢琴教学形式进行了初步的探讨。”金茗则对高师钢琴教学中的侧重点以及主要目的进行了探讨;马丽对高师钢琴教学的现状以及钢琴教师教学实践的转变等进行了研究;张金石则提倡学术性和教育性并重,理论与实践并重;胡千红认为教改活动应首先在钢琴基础课中展开,集体课教学不仅体现出了与个别课不同的授课形式,更体现了内容的更新;陈蕾认为高师在音乐专业钢琴课教学方面存在着缺乏启蒙教师、专业培养目标不明确、教学体系滞后等问题;丁姗姗认为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工作者应不断合理优化课程体系,精炼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马雁则认为应从高师钢琴课教学的学时、内容分配、教学形式以及考核方式4个方面进行钢琴课程的教学改革,提出要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综上所述,国内学者从钢琴教学侧重点、钢琴教学转变、学术性与教育性并重、授课方式、调整与创新、教学观念、课程设置、内容分配、教学体系、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对高师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改革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探讨与研究,对高师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中的问题也进行了概述与简要分析,为本文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打下基础。而通过以上的归纳分析,我们发现在过往的研究中对钢琴人力资源规划、人才培养方案、招生制度、师范性、授课方式变化等方面综合考虑涉入不深,需要进一步的探讨与研究。 三、高师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改革的路径选择 根据当前高师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中存在的现实问题与成因,分析过去学者们的研究,通过归纳总结,结合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特征,本人尝试勾勒以下高师音乐专业钢琴教学改革的现实路径。 (一)转变钢琴师资队伍观念,做好钢琴人力资源规划 钢琴教师是学生钢琴技术与知识的传授者,他们的观念直接影响钢琴教学的走向。无论是钢琴练习曲目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运用,钢琴教师的选择都有很大的灵活性,这就要求钢琴教师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而在实际的钢琴教学中,钢琴教师往往按照传统,注重学生基本技能的习得,而忽视学生的活学活用。很多钢琴教师为了在学生期末测试中获得好的成绩,一个学期只学习一到两个曲目。另外还有许多教师是从声乐、二胡、古筝、电子琴等专业转岗过来的,由于他们在钢琴教学中钢琴专业知识以及个人演奏水平上的相对欠缺,往往不能给学生真正带来技能上的正确指导,他们需要进修学习,才能胜任工作。因此,对音乐教育专业钢琴师资队伍而言,需要转变他们的观念;对于需要培训学习的教师,必须进行岗位培训合格后才能上岗;作为系部领导层与人事部门要做好钢琴人力资源规划,保证钢琴师资队伍的专业素养以及合理流动。 (二)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调整钢琴课程设置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对象的去向主要是做中小学音乐教师,这就要求培养的学生能够适应中小学音乐教学,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乐理知识,而乐理与实践的有效结合的途径之一就是接受钢琴教学,这也是钢琴课成为基础必修课程的重要原因。在我国,中小学音乐教学因受到升学大环境的影响,大多数学校仍然以升学的文化科目教学为主,音乐课程被视为边缘科目,致使中小学的音乐课程比较单一,不受重视。许多学校以声乐教学为主,辅以钢琴伴奏与识谱教学。与中小学相对应,大多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也以钢琴、声乐、乐理知识为主,其他科目多以选修或辅修形式出现。根据我国的现实国情,要根据实际需求,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同时根据教学规律调整钢琴课程设置,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学生与市场需求。 (三)完善招生制度,提高音乐教育专业生源质量#p#分页标题#e#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往往文化课相对优异,而专业技能较差,甚至许多学生的钢琴处于零基础状态,这就造成了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培养的困难。其原因之一是音乐教育专业学费相对音乐表演专业要低,吸引了许多农村地区的生源。要吸收具有钢琴基础或者音乐基础较好的生源,学校在招生中可以降低文化课门槛,采取与音乐表演分数相当的措施,另外可以通过转专业吸收部分高质量的生源。我国的招生制度还在不断的摸索之中,随着不断扩招,加上一般采取全国统一录取的招生模式,将许多具有音乐基础且愿意从事教育职业的生源拒之门外。我们应该完善招生制度,根据区域需求,将统招与单招相结合,寻求更有效的招生模式,争取把音乐基础好、乐于从事音乐教育的青年招到音乐教育专业中来,从而不断提高音乐教育专业生源质量。 (四)注重钢琴教学的师范性,适度淡化表演 在音乐教育专业的钢琴教学中,教师往往注重钢琴的技能表演,在考试中也是以钢琴技能评价为主。而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毕业后要从事教学工作,不但要求他们自己会,还要求他们能把自己的技能有效地传授给他人,让中小学年龄段的学生能够接受他们的音乐讲授。事实上,对于中小学生的教学,教师五到六级钢琴的技能水平已经足够,因此,在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师范性,不但要让学生获得钢琴技能,同时也要让学生具备传授自身钢琴技能给他人的能力,对于技能的表演方面可以适度淡化。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的师范性可以通过安排学生模仿教学习得,也可以在高年级学生传、帮、带低年级学生的实践中习得。当然淡化钢琴表演并不是反对钢琴表演,而是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注重钢琴教学的师范性,适度淡化表演。 (五)注重理论素养提高,多种授课方式相结合 理论素养是进一步理解事物的基础,良好的理论素养促使人们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高师音乐教育专业钢琴课程教学过程中需要乐理、和声、音乐史等多学科的理论加以辅助,同时也需要具备对生活感悟进行提炼的能力。这不但要求钢琴教师具备宽广的理论基础,同时也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音乐理论素养。具体在钢琴教学中可以采取一对一、一对多、观摩、班级授课等多种多样的授课方式,如在讲授钢琴理论知识时,可以采取班级授课制,在日常教学中可以采取一对一、一对二的教学模式,不定期地采用观摩教学模式。提高理论素养是高师音乐教育钢琴教学实践良性运行的前提,授课方式在教学中的变化能有效地利用课堂时间,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四、结语 当前,钢琴因其适用性早已成为我国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中最重要最基础的课程之一。虽然钢琴教学经过几十年的建设,但是由于我国地域发展不平衡以及不断的扩招,高师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过程中一直存在许多问题。如钢琴人力资源继续教育缺乏,从声乐、二胡、作曲等专业转岗过来的钢琴教师缺乏业务培训,钢琴教学中过于注重技巧而忽视情感与曲目背景的把握,师生沟通不畅,学生普遍音乐基础薄弱,钢琴教学与师范教育实践脱节等。面对这些普遍存在的问题,该怎样应对,作为高师钢琴教育的工作者与科研人员有必要对其分析研究,寻找合理路径。在寻找路径的过程中,我们既要从课程设置、师资规划、技巧与理论结合方面考虑,又要从授课模式、生源类型等方面考虑。我们要在转变钢琴师资队伍观念上下功夫,也要做好钢琴人力资源规划;制定更为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调整钢琴课程具体设置;不断完善招生制度,吸收高质量的音乐教育专业生源;注重钢琴教学的师范性,适度淡化表演;同时注重师生理论素养提高,不断探索合适的授课方式。

钢琴研修总结篇6

高等师范教育因培养目标的特定性在高等教育中占有特殊地位,高师院校钢琴教学目标是在培养高等师范院校综合大学艺术教育机构,中等师范院校普通中学从事音乐教学工作的各种层次的音乐教育人才,就师范中的音乐教育专业来说,其重要职能是向社会输送普通音乐教育的合格师资。这就要求高师院校有责任培养学生的钢琴教学能力,所以仅仅开设钢琴课与钢琴即兴伴奏课是不够的,应该强化音乐欣赏音乐理论和钢琴教学法等课程的教学,因此,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学,将会直接关系到普通音乐教育师资队伍的整体质量。

钢琴课作为一门重要的专业主干课程,其教学内容的拓展必然成为高师音乐专业教学改革中的一项重要环节,专业的任务是培养中等学校音乐师资,钢琴课是音乐各专业学生的基础课,其目的在于提高所有音乐专业学生的钢琴弹奏能力,并通过这一实践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提高音乐修养和独立钻研业务能力。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不同于音乐院校钢琴专业的学生,钢琴课程对他们而言是必修课而不是“主修”课,由于专业方向、课程设置以及教学大纲的差异,音乐教育的学生不可能花费大量的时间用于钢琴练习。在这些学生之中,更有一部分人进校前从未学过钢琴,从而使针对这部分“弱势群体”所展开的不利因素,加之教师之间在教学水平、教学能力、教学经验、教学热情以及教学侧重点等方面所必然存在的个体差异,均会直接影响到高师钢琴课程的整体教学质量。,这就要求高师院校有责任培养学生的钢琴教学能力,所以仅仅开设钢琴课与钢琴即兴伴奏课是不够的,应该强化音乐欣赏音乐理论和钢琴教学法等课程的教学。因此,如何积极调和充实高师钢琴课的教学内容,使学生的学习更富有热情和效率,对知识的掌握更为主动和全面,是一项很值得我们研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针对这一课题,以下是我的几条基本思路。

一、强化音乐欣赏音乐理论和钢琴教学法等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

1.通过欣赏教学理论教学,培养和发展学生对钢琴艺术的感知能力和音乐分析能力,音乐欣赏是以具体音乐作品为对象,通过聆听的方式及其他辅助手段,如阅读、分析乐谱和介绍有关背景材料等来领悟音乐真谛,从而得到精神愉悦的一种审关活动,音乐欣赏是钢琴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欣赏的能力不仅是一个人的审美修养标志之一,也是文化素质水平的标志之一,音乐欣赏对学生的教育作用是其他任何教学手段所不能替代的,通过欣赏学习音乐是最直接而有效地。对音乐本体分析,包括对音乐语言,音乐结构、音乐织体等音乐形式问题的理解,也涉及音乐体裁,风格与流派的了解等等,而且还有必要结合时代人文背景,作曲家个案等方面的背景材料来深入分析。以求正确理解音乐的情感内涵。特别是对作品中所表现的思想内容及审美理想,以及作曲家的创造力及演奏家的表现力进行评价,从广义上来说,音乐的演奏,创作与教学活动都必须建立在欣赏分析的基础上,音乐欣赏,音乐分析的教学是发展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音乐分析能力与音乐创造能力的有力手段,由于音乐欣赏、音乐分析的问题涉及音乐学的诸多方面,如音乐美学,音乐技术理论,音乐史,音乐心理学,音乐社会学等,因此,对于高等师范学生来说,提高音乐理论修养是至关重要的问题。

2.诵讨钢琴教学法与音乐教学实习的有机结合,培养和发

展学生的钢琴教学能力的过程中,应该坚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把音乐教学法与音乐教学实习两门课有机的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去研究钢琴音乐艺术中的实际问题。

把学过的知识和技能集中,系统的运用到实践活动中,圆满的完成实习任务,通过钢琴教学法音乐教学实习等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学校音乐钢琴教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具有独立从事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学校钢琴教学工作和辅导课外音乐活动的能力,另外,教学理念绝不能局限在就钢琴论钢琴,就音乐论音乐的狭小范围内,还应和美术、文学舞蹈、戏剧、建筑、哲学等学科相结合,做到各学科门类间的融会贯通。要鼓励学生多听、多看,学生通过这些启发欣赏、触类旁通,自然就会提高对所演奏作品的理解及审美鉴赏能力。这种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开阔了他们的视野,同时也达到了培养其音乐素质、修养的目的。为他们从事学校音乐教学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拓宽文化与艺术视野,培养多元人才

我们的钢琴教学许多年来一直沿用一对一的教学方式,突出了技巧的完善和对作品的艺术处理,无疑,这种教学方式在钢琴或任何器乐的专业教学中都是相当适用和必须的,但这种教学方式也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因为对于学习演奏的学生来说当中演奏应是必修课。并且采用个别课和集体课相结合的形式,还要定期举办各种规模的音乐会,这种教学方式既符合钢琴教学技巧性强的特点,又考虑到培养学生的音乐表演心理素质,使学生更多的通过音乐与听众交流,还要关注世界的多元化,不仅提高专业综合素质,还要加强相关学科的综合,要与文学、历史、民族、民俗等紧密联系,使音乐的人文内涵更加丰富和鲜明。同时随着现代高新技术的发达以及高等教育与国际接轨的趋势,高师音乐教育必须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和计算机教育体系和教学方法的强有力工具,应视为与音乐专业课程同等重要的地位。与此同时还可通过拓宽学生的音乐艺术视野。

钢琴研修总结篇7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12-0244-01

钢琴课作为音乐专业的一门重要主干课程,其教育观念的更新和课程体系的调整必然成为音乐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环节。钢琴教研室以现代教育理念为依据,参照国内外同类课程的有益经验,以国家新课标为标准,对钢琴课程改革的规划有如下几点思考。

一、教学观念的更新

在教学现状上,“师范性”钢琴教学中没有得到很好体现,应该认清楚一般钢琴专业训练与师范钢琴专业训练是有所区别的。在我们的钢琴教学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倾向一般钢琴专业训练,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上没有把知识、技能技巧的学习和教学能力的培养有机地融合起来,贯穿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在大部分学习时间里很少主动意识到自己的未来角色与现在学习的关系,从而模糊了培养中等学校音乐师资的总体目标,后果是所培养的师资质量下降和人才的流失。因此在我们的教学改革当中必须更新教学观念,只有教师真正明确了以培养中小学教师为目的地进行教学,学生才能真正理解自己的价值与学习的方向。

二、授课形式的改革

(一)单一授课与小组课结合。这样的授课方式既能充分尊重和保护学生的独特的感受力、领悟力,又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互相观摩、探讨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和条件,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

(二)艺术实践与课程内容相结合。首先开设的课程比较丰富实用,钢琴和声乐是每个学生必修的课程,另外学生还必选一门器乐。钢琴的学习包括钢琴基础学习和钢琴即兴伴奏的学习,这也就是说,每一位毕业的学生都拥有三项以上的技能;同时还开设合唱课、器乐合奏课舞蹈等课程,以及举行星期音乐会、两年一次的学生技能大赛、系风采演出、经常组织学生去地方进行慰问演出等,给学生提供了大量实践练习的机会。

三、教材选用与考试制度的改革

(一)教材选择的改革。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钢琴教程》,这本教材曲目难易程度适中、新颖,又有很多歌曲伴奏,与我们的教学目标相符。在教学中已经开始应用并得到了很好的反馈,真正的有的放矢。另外在教学内容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技巧训练的同时注重技能的培养,技术的训练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钢琴课程教学工作改为三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约占总学时的2/3,主要包括基本技能训练和配弹钢琴伴奏训练;第二阶段为理论学习阶段,约占总学时的1/3,主要包括钢琴教学法、钢琴艺术史与钢琴作品赏析。注重实践与理论完美的结合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二)考试制度的改革。考试的形式改变为大组考试与小组观摩相结合,既提高了考试的效率又节省了时间;实行教考分离政策,教师不为自己教的学生打分,为学生提供了公平的展示自己的平台;考试内容包括基本功的考察、练习曲的考察、中外钢琴作品的考察、伴奏编配的考察、自弹自唱的考察以及视奏和现场编配伴奏的考察。成绩评定采取其中与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50%,期末考试战总成绩的50%,更能充分地体现学与考的结合;考试后,教师与学生进行座谈及时把考试过程中发F的问题反馈学生。

四、教师自身提高与学习

(一)加强师德建设。加强教师的师德建设,使每一位教师具有爱岗敬业的精神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发挥团队精神具有团队意识真正使自己成为音乐学院的主人翁、重视身教胜于言教使每一位教师能够做到以身作则。

(二)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包括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和教学水平,可以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使我们的教学方法不断更新,与国际国内的教学前沿接轨,经常开展教研室活动对教学方法的改革进行研究,使单独的学科融入到音乐的大学科当中来,加强教师的音乐基础理论的学习。

(三)完善教学管理体制。每学期开展不同层次的督导听课,包括院级督导听课、系级督导听课以及教研室教师集体听课。同时每一位教师也要不断地进修学习,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我们新的教学内容及形式。

钢琴研修总结篇8

高职钢琴教育作为高等钢琴教育的一种新类型,丰富了我国高等钢琴教育体系结构,同时也顺应了人民群众接受高等钢琴教育的迫切要求。从2000年第一所高职艺术院校成立至今,全国独立设置的艺术职业院校约有25所(含民办院校),据不完全统计,这些艺术职业院校80%都设置了音乐表演专业,而在这一专业中基本都设置了钢琴演奏专业方向或其他钢琴类专业方向。但因这些高职艺术院校起步晚、规模小,又多为艺术中专升格而来,在组织教学中无论是专业学科、课程设置还是教学模式、培养规格,多按普通本科教学模式来组织,有些院校干脆就按本科教育前三年的教学模式组织教学,高职艺术学院教学的特色及优势并无法体现出来。高职钢琴教学也不例外,同样存在着“本科压缩饼干式”的教学模式,这给高职艺术院校钢琴教育的发展带来了诸多障碍。按照常理,有关钢琴教学现状或存在的弊端以及改革思路方面的研究成果应该很多,可是虽然有关高等职业教育方面的课题研究很多,并取得了相当的研究成果,然而关于高等职业教育钢琴专业方面的课题研究却十分空乏。有一些零星的文章,如钟华的《高职钢琴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研究》等。这些文章虽然从某些方面对高职钢琴教学的现状与改革方向进行了触及,但大多只是蜻蜓点水,并未进行系统与透彻的研究。

一、高职艺术院校钢琴教学现状

1.专业方向与课时安排

高职艺术院校音乐表演专业目前大多开设了钢琴演奏方向,除此之外,河北艺术职业学院和浙江艺术职业学院还开设了钢琴调律方向。

2.教学比重与师资结构

近年来,高职艺术院校钢琴方向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各院校年招生人数约为50人,其中钢琴专业主修10人左右,副修及选修人数100人左右,钢琴课程教学所占比重为60%。各高职院校钢琴教师约为10人, 其中大多为本省高等院校钢琴专业毕业生及附近省市音乐院校的毕业生。钢琴教师大多为本科学历,也有少部分研究生学历。师生比为1:10。

3.内容与使用教材

高职艺术院校还没有适用的钢琴教材,钢琴课程多采用普通高等音乐学院的专业钢琴教材,较多选用古典与浪漫时期的钢琴经典作品。在课堂教学方面,主要是沿用专业院校的做法,一般采用指法练习、音阶、练习曲、复调音乐、乐曲等相对固定的教学结构,对复调与练习曲重视不多,而且缺乏中国作品的练习,甚至在教学中所练习的作品多限于1979年以前创作的耳熟能详的作品。

4.生源情况与毕业去向

高职艺术院校音乐表演专业钢琴演奏方向的生源主要为各高职艺术院校中专阶段的毕业生,占46%,这部分学生的钢琴演奏程度及水平较高,但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另一主要生源为高中毕业生,约占35%,这部分学生的文化知识丰富,但钢琴基础相对薄弱。在对钢琴演奏方向的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中得知,约6%的毕业生通过成人高考,升入成人本科院校就读;约4%的毕业生在音乐文化企业、艺术表演社团从事演奏及伴奏工作;约20%的毕业生在琴行从事钢琴教学和陪练教师;约10%的毕业生在幼儿园、私立艺术学校从事钢琴教学及陪练教学工作;近50%的毕业生从事与专业无关的工作或待业观望。在对钢琴调律方向的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中可知该方向毕业生就业率达90%以上。

二、高职艺术院校钢琴教学问题分析

钢琴教育具有其独特的发展规律与教学模式,高职钢琴教学与本科艺术院校及中等艺术职业学校的钢琴教学既有诸多相似之处,也有各自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随着文化事业规模的扩大,文化事业的市场化趋势,音乐文化的普及,以及高新技术的应用,市场对人才的素质、人才培养规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需要大量的在第一线从事钢琴表演、钢琴教育与服务的应用型人才。笔者对毕业生到岗后,在实际工作中碰到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跟踪咨询和服务,发现我国目前的高职艺术院校钢琴演奏方向在人才培养规格和与之相应的课程结构、课程内容上缺乏系统深入地研究,普遍存在着人才培养规格定位不够准确,课程设置不够科学,教学模式不够开放灵活,以至人才培养方案还不能体现高职教育的特征,人才培养质量还不能完全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其具体表现为:

1.缺乏职教理念的研究与树立

全国各艺术职业院校因其从领导到中层干部再到每位教师多为从普通本科院校毕业,接受的是学科型教育,注重的是学科的建设和发展,这一教育理念较之职业教育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因此,职教理念在高职钢琴教学领域没有得到应有的研究与树立,直接影响到办学模式的确立。正因职教理念的缺失或认识上的模糊,不能客观认识自身的优势与劣势,教学手段沿袭传统,缺乏新意,教学内容狭窄,导致在办学实践中本科“压缩饼干”现象十分严重,缺乏从大政方针上对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模式等环节上予以体现高职教育特色的指导,最终导致学生就业不理想。

2.缺乏基于适应市场的专业设置

我国高职钢琴演奏方向的设置实质上沿袭了普通本科的专业设置,从专业名称到专业方向、培养目标都没有大的区别,专业方向单一,缺乏高职教育的人才观。尽管在钢琴类人才培养方面也新设了一些专业,如河北艺术职业学院、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开设的钢琴调律专业,但在培养模式上并没有体现高职教育特色,专业设置针对性不强。总之,在人才培养方面并没有形成较强的优势,尽管文化部已设立职业技能(钢琴)的鉴定标准,但鉴定标准的出台并未引起高职艺术院校的重视。

3.特色不鲜明,人才培养目标模糊,人才质量不高

在我国,专业的钢琴教学已经有了一套完整的体系,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的钢琴演奏家,在这种专业教育体系里,一切都以选拔、培养和造就艺术家为中心。受这种体系的影响,我国的高等艺术职业院校也习惯完全照搬专业音乐院校的教学经验,忽视了二者之间的区别。

事实上,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只有培养目标清晰明确,并且按照培养目标去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才能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由于目前高职钢琴教育人才培养规格在制定上受本科院校影响甚至重复,导致现有的课程体系“本科压缩饼干”现象严重,适合高职教育的人才质量观和具体的规格要求尚未清晰,培养目标偏移、模糊不清,最终导致把高职艺术教育办成了纯学历教育。

三、高职艺术学院钢琴教学的改革思路

面对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高职钢琴教学必须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强化职教意识、市场意识、质量意识和服务意识,树立新的理念,有选择、有取舍地构造一套全新的培养方案,真正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能力为本位的原则来重新审视并转变办学理念是发展艺术高职教育的关键所在。

高职艺术院校钢琴教育培养的是适应第一线需要的钢琴应用型专门人才,既不同于学术型人才,也不同于一般技能型人才,它具有高等教育性和职业性的双重特点,钢琴教师要转变观念实现角色转换。

1.建立科学的高职钢琴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高职艺术院校钢琴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绝不能等同于高师,也不能等同于音乐学院等普通高等院校音乐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高师表演艺术类音乐专业是专门培养音乐教师的,音乐学院主要是培养演员的,而高等职业院校培养的是社会需求的、掌握音乐技术的、应用型音乐人才。具体地说,高职钢琴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应是:具有一定音乐理论基础知识,良好的职业技能素质,能够从事群众文化艺术普及、音乐文化场所所需工作的技能型专门人才,毕业生的就业方向主要为社会音乐培训市场和群众文化艺术市场。

2.以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依据,合理设置课程体系

合理设置课程体系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关键所在,钢琴课程体系的构建要以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依据。

(1)课程设置应体现合理性

点面结合、多能一专是高职艺术院校钢琴人才培养的基本思路,高职钢琴专业不是培养艺术精英,因此必须合理开设专业基础课,要求学生全面学习专业课程,以适应职业需求。如果把弹奏技术和弹奏方法比作钢琴艺术大厦的地基,那么基本练习则是整个钢琴弹奏技术的基础。点面结合、多能一专是指学生掌握的艺术能力必须全面,并在全面提高的基础上突出专长。

(2)课程设置应注重拓展性

从课程体系来看,可以分成必修和选修两种。在必修和选修的处理上,应压缩必修课,增加选修课。专业选修课可分为专业技能类、专业理论类、综合人文类课程。专业技能课程可分为钢琴表演、钢琴教学、钢琴陪练、钢琴调律、钢琴制造、钢琴销售、钢琴设计等;专业理论课程可分为艺术概论、流行音乐史及鉴赏、MIDI音乐制作等;综合人文类课程可分为普通话、形象礼仪、美术基础等。专业选修课的开设,应充分向其他邻近学科拓展,要有较强的选择性和较大的空间,并且要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3.走校企联合的道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高职教育,具有双重服务的功能。(1)高职专业主要服务于地方经济,高职毕业生主要在本省内就业,所以课程设置要考虑地方经济的特点;(2)职业院校所提供的教育服务又要满足学生的需求。如果不考虑地方经济的特点,不能满足当地企业的需求,它的“出口”即学生就业就会出现问题;如果仅仅满足企业的需求,而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它的“进口”即生源就会出现问题。钢琴教学也不例外。高职钢琴教学要做到同时兼顾地方经济(企业)和学生的双重需求,最好的解决方式是走校企联合的道路,即产学合作育人,采用“订单式”培养模式。对于钢琴调律、钢琴制造、钢琴销售、钢琴设计等技能课,学校可以通过向社会招标的方式,实行部分课程“外包”,引进优秀的企业培训公司,建立以企业精英、成功人士以及资深讲师组成的团队,在学校内建设“准职业教育环境”,打破学校老师给学生上课的传统模式,将学校的部分课程“外包”给专业的教育培训机构。让学生除了学习学校的专业课程外,还能接受包括职业理想、职业生涯规划等在内的求职教育。

高职艺术院校在教学上存在一个严重缺陷,即教师大多来自高校,缺乏学生毕业后从事的行业经历,编写的教材多与行业需求不相吻合。而目前市场上的准职业化教育和准职业化培训课程,目标客户多为高校毕业班学生或者有求职需求的人员。若这些课程“前置”于高职一、二年级的学生,建设“准职业教育环境”,行业“反客为主”,让钢琴制造厂、琴行等行业全程参与学校的钢琴教育,引导更多国内外的知名钢琴行业走进学校,即可以弥补高职钢琴教学的缺憾,还将加大校企合作力度。

总之,高职艺术院校钢琴教育有许多的机会但也面临市场的巨大挑战。愿高职艺术院校钢琴教育锐意改革,以在日益发展变化的文化产业中健康有序的可持续性发展,起到应有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钢琴研修总结篇9

一、高师音乐专业选修课的开设

高师专业选修课是对学生所学专业方向的一种辅助。是一种相对自由的选择课程体系。在这个课程体系里,学生可以自由的选择自己喜欢的、对自己专业发展有帮助的课程来学习。并且只要修够一定的学分就可以了。在现如今的高师音乐课程体系中,选修课的作用已经越来越大了,而且比重也在增加。这也是学校为了适应市场需求。让学生自己选择性的学习的一种调整。目前来看,专业选修课主要可以分以下五个方面来开设:

第一个方面是提高专业素养选修课。主要课程有:音乐作品赏析、歌剧赏析、世界钢琴名作赏析、表演基础、意大利语读音基础、京剧唱腔与表演等。

第二个方面是提高专业技能选修课,主要课程有:声乐演唱、中外管弦乐器演奏、钢琴演奏、中小学乐队训练法、中小学鼓号队训练、芭蕾舞基础训练、民族民间舞基础训练、现代舞基础训练、中小学形体训练法、童声合唱训练法等。

第三个方面是联系地方特色选修课,主要课程有:豫剧唱腔与表演、河南地方音乐史、河南堑子、河南地方歌舞等。

第四个方面是音乐教育研究类课程。主要课程有:国外音乐教师培养模式研究、大众音乐教育研究等。

第五个方面是现代科技手段类课程,主要课程有:音频技术、乐谱制作技术、多媒体课件制作技术、动画制作技术等。专业选修课的开设大加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为其学好专业奠定基础。

二、高师电脑音乐制作课程在选修课中的应用

(一)高师电脑音乐制作课程在钢琴伴奏教学中的应用

钢琴伴奏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课程,如同电脑音乐制作课程一样正在被更多的音乐课程所应用,而且与很多音乐课程有着密切的关联。钢琴伴奏以伴奏为主线,多为声、器乐伴奏。其难度不比钢琴演奏差,要求演奏者不仅有娴熟的钢琴演奏技能,而且还要有过硬的作曲理论知识,如移调弹奏就是这两种能力的结合。但高师钢琴伴奏对学生要求只是能即兴为歌曲或器乐弹个伴奏即可,技术难度上不做太高要求,也适合于高师起点的学生。对于器乐学生来说,本身学习着一样乐器。钢琴弹的好也不太可能。所以这门课的起点并不高。而且应用性很广,深受学生的喜爱。

知识体系:钢琴技巧、和声基础、移调弹奏、伴奏音型、歌曲分析、综合应用。

高师钢琴伴奏课程使用的教室现多为数码钢琴教室,不是普通的钢琴琴房。这样做为的是高效的利用资源和电脑音乐制作技术。如:钢琴伴奏的基础技能虽然也是钢琴专业那些技巧练习:哈农、599等。但在数码钢琴上面可以使用单手练习模式。如一只手弹奏,另一只手的演奏由数码钢琴自己来完成,与演奏者进行配合,而且在演奏的同时还可以显示演奏的曲谱,这样不仅加强了趣味性也加快了练习的效率性。更加适合高师这些没有钢琴基础的学生进行学习。和声基础可以通过课件技术加钢琴实际音响来体现。移调弹奏在数钢上都可以用C调来演奏,通过移调技术得到你想要的任意调,这个功能对我们学生来讲太有用了,在课堂上也是最受欢迎的,虽然其有一定的懒惰性。但对于普修的学生来说,可以快速的移调弹奏绝对是一个好事。伴奏风格、音型的选择,在数码钢琴上面也十分容易,比如我们要弹奏一个摇滚风格的钢琴音型,过去只是按照乐谱要求和钢琴教师的要求来做,最终出现的音乐形式也只钢琴演奏,对于演奏者很难真正明了各种音乐风格的精髓所在,但在数码钢琴上面我们可以一边弹奏乐曲,一边播放乐曲风格的伴奏音乐,演奏者可以快速的找到该音乐风格的韵律。总之,数码钢琴技术可以辅助我们演奏者学习、练习、演奏各种风格的音乐形式。而上面提到的数码钢琴技术正是整合了电脑音乐制作技术中合成器技术中的一部分。

(二)高师电脑音乐制作课程在器乐方向教学中的应用

下面我们以器乐方向学生的专业选修课程为例,来谈谈电脑音乐制作课程在其中的应用。器乐方向专业选修课:音乐作品赏析、钢琴即兴伴奏、录音与音响、中小学乐队训练法、电脑音乐制作、舞蹈、多声部、乐队指挥、乐队合奏等。因器乐方向属于音乐表演专业,不像音乐学专业学生会普修电脑音乐制作,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电脑音乐制作在里面本身就有,而且还加入了录音与音响,可见其重要性。而其它的一些专业选修课都会应用到电脑音乐制作方面的知识,以加强其课程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制作乐谱:学生可以为自己制作专业的乐谱,很多学生找到了宝贵的排练乐谱,都不规,不是手写的就是扫描的,通过专业乐谱制作,可以让乐谱永久的保留下来,而且可以很正规的乐谱编排。有利于排练。

音乐伴奏制作:学生可以通过软件为自己制作伴奏音乐,为课下练习和上台表演提供了平台。

钢琴研修总结篇10

在教学现状上,“师范性”钢琴教学中没有得到很好体现,应该认清楚一般钢琴专业训练与师范钢琴专业训练是有所区别的。在我们的钢琴教学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倾向一般钢琴专业训练,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上没有把知识、技能技巧的学习和教学能力的培养有机地融合起来,贯穿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在大部分学习时间里很少主动意识到自己的未来角色与现在学习的关系,从而模糊了培养中等学校音乐师资的总体目标,后果是所培养的师资质量下降和人才的流失。因此在我们的教学改革当中必须更新教学观念,只有教师真正明确了以培养中小学教师为目的地进行教学,学生才能真正理解自己的价值与学习的方向。

二、授课形式的改革

(一)单一授课与小组课结合。这样的授课方式既能充分尊重和保护学生的独特的感受力、领悟力,又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互相观摩、探讨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和条件,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

(二)艺术实践与课程内容相结合。首先开设的课程比较丰富实用,钢琴和声乐是每个学生必修的课程,另外学生还必选一门器乐。钢琴的学习包括钢琴基础学习和钢琴即兴伴奏的学习,这也就是说,每一位毕业的学生都拥有三项以上的技能;同时还开设合唱课、器乐合奏课舞蹈等课程,以及举行星期音乐会、两年一次的学生技能大赛、系风采演出、经常组织学生去地方进行慰问演出等,给学生提供了大量实践练习的机会。

三、教材选用与考试制度的改革

(一)教材选择的改革。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钢琴教程》,这本教材曲目难易程度适中、新颖,又有很多歌曲伴奏,与我们的教学目标相符。在教学中已经开始应用并得到了很好的反馈,真正的有的放矢。另外在教学内容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技巧训练的同时注重技能的培养,技术的训练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钢琴课程教学工作改为三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约占总学时的2/3,主要包括基本技能训练和配弹钢琴伴奏训练;第二阶段为理论学习阶段,约占总学时的1/3,主要包括钢琴教学法、钢琴艺术史与钢琴作品赏析。注重实践与理论完美的结合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二)考试制度的改革。考试的形式改变为大组考试与小组观摩相结合,既提高了考试的效率又节省了时间;实行教考分离政策,教师不为自己教的学生打分,为学生提供了公平的展示自己的平台;考试内容包括基本功的考察、练习曲的考察、中外钢琴作品的考察、伴奏编配的考察、自弹自唱的考察以及视奏和现场编配伴奏的考察。成绩评定采取其中与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50%,期末考试战总成绩的50%,更能充分地体现学与考的结合;考试后,教师与学生进行座谈及时把考试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反馈学生。

四、教师自身提高与学习

(一)加强师德建设。加强教师的师德建设,使每一位教师具有爱岗敬业的精神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发挥团队精神具有团队意识真正使自己成为音乐学院的主人翁、重视身教胜于言教使每一位教师能够做到以身作则。

钢琴研修总结篇11

基金项目:此课题为2013年安徽省重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当今社会,音乐已经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不仅陶冶情操,开发智力,更能体现个人情商和艺术审美价值。音乐交流更是跨越国界,越来越多的国际音乐大师被邀请来中国讲学和演出。因此,国家大力普及和推广音乐教育,除了创办专业的音乐学院外,并在各综合性大学以及高职高专院校成立音乐系,高度重视音乐人才的培养和国际音乐交流。在音乐的专业学习中,钢琴教学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钢琴已经成为各大高校的专业必修课之一。由于地域差异,师资水平和学生质量分布并不均匀。特别是近几年高职高专院校艺术类专业扩大招生,音乐专业的招生人数与日俱增,不免出现了学生水平参差不齐的状况,不仅影响了钢琴教学体系的成熟,也影响到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为日后毕业去向留下隐患。为此,应该对高职高专院校的钢琴教育现状进行分析研究,总结以往教学体系的不足,拓展新的教学领域。

德国教育家、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曾说过:“必须把音乐保留在学校中,一个学校的教师必须会唱歌,否则我并不看重他。”纵观德国、美国、俄罗斯等西方国家的钢琴教育现状,大都是以培养孩子爱国精神、了解自己本民族的文化,激发孩子的兴趣、发掘孩子的创造力、发挥孩子的想象力,提升孩子的文化修养、艺术气质等方面为主要目的。其中,不少国家已经把钢琴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的范畴,让钢琴教育进入普及阶段。

当今中国的经济建设已进入高速发展时代,伴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极大改善,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随之而急剧增加。目前,一般家庭拥有一架钢琴早已不再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中、小学校中有音乐特长的学生也不在少数;不少重点中、小学已经开始招收艺术特长生;社会上的培训机构、琴行也如雨后春笋般发展壮大起来;各种各样的音乐会此起彼伏。这一切都为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就业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通过社会调查发现,超过80%的学生家长只是希望通过学习钢琴,能够激发孩子的兴趣,发掘孩子的创造力,发挥孩子的想象力,提升孩子的文化修养、艺术气质,但未提及一定要把孩子培养成专业的钢琴演奏人才。中国是拥有13亿人口的超级大国,有多少孩子要学习钢琴?又有多少孩子只是想通过学习钢琴,提升自己的修养?

市场是以供求关系来体现的,巨大的钢琴人才市场需求,与我们传统的精英演奏人才培养模式早已格格不入。在钢琴艺术如此繁盛的西方国家中,也未提及一定要把孩子培养成专业的钢琴演奏人才。

目前的应试教育使得一大批有一定钢琴基础但演奏技术并不太突出的学生考入高职高专院校,入学后,基础的薄弱往往就会凸显出来。快速提高钢琴的演奏和伴奏能力,使学习充满乐趣,全面提升综合音乐素质变得尤为重要。

钢琴研修总结篇12

一、引言

钢琴教育课程目前大多在音乐学院开设,普通学校由于培养侧重点的不同,往往对钢琴、绘画、书法等相关课程不够重视,常常出现时间挤占、课程压缩等不正常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学校素质教育的效果。同时,很多学校还存在师资力量和硬件环境的不足,其软硬件资源无法满足学生对钢琴教育的渴望。此外,由于升学考试的普遍存在,很多学生家长也不赞同钢琴等非考试科目占用过多的时间,这种现象在农村中学尤为突出。因此,如何平衡好传统教育科目同钢琴教育之间的关系,促进钢琴教育在普通学校教学中的地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1]。

早在上世纪90年代,苏联[2]就在普通学校中大力推广钢琴教育。众所周知,上世纪的苏联在航空、航天及重工业等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其竞争对手美国就苏联的科技发展状况进行了研究,发现与全民普及的国民音乐教育有关,前苏联在全国开设了多家音乐学校。在正常教育外,还能接受到艺术教育。钢琴教育中的音乐感觉能力培养、审美能力培养以及十指的运动对大脑发育起到的促进作用 使前苏联儿童的智力、创造力和意志力得到很好的锻炼发展,它使整个前苏联的科技与文化艺术都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无独有偶,美国[3]也紧随其后修订了国民教育计划,把普及音乐教育,特别是钢琴教育放到了重要的位置。1994年,美国文教委员会接受了nsae出版的文化标准议定书,在克林顿总统主持下,美国国会将其定为2000年法定目标,并命名为《国家艺术教育标准法》。

事实上,发达国家早就注意到钢琴教育对普通学校教育的促进作用,并通过政策和经济上的多种形式给予支持。本文基于这一论述,从多个方面分析了钢琴对学校教育的促进作用,阐述了钢琴教育对普通学校教学的促进作用,指出了当前钢琴教育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二、钢琴教育对学生成长的作用

钢琴教育作为艺术修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普通学校学生的各个方面均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具体来说有内因和外因两方面的内容。

1.内部促进

钢琴音乐是文化艺术[4,5]的一部分,良好、正确的文艺教育能够提高人的内在素质修养,更能开发人的聪明才智。在钢琴练习活动中,包含着多种智力活动,一般来说首先要集中注意力看谱视唱,视奏,不仅要将音乐符号通过瞬间记忆转化为歌唱演奏的操作指令,还要对乐谱进行长期记忆,以便熟练和再现,这实际上同时调动了弹奏者大脑、眼睛、耳朵、嘴巴、手脚等各个方面,是各种感官共同作用的结果。钢琴学习对提升音乐智力具有明显的效果,尤其是通过良好的钢琴音乐教育可以尽快地提高学生的音乐观察、记忆、想象、思维等智力。

2.外部促进

钢琴教育不仅对智商开发有帮助,对个人修养和情商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这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心里健康,也从另一方面强化了学生的适应能力。具体来说钢琴教育激发了学生对于美的意识,学生的性格逐渐变得开朗、活泼,懂得并且愿意和朋友、家长和老师交流,同时对其它事物的兴趣也与之增强,这正说明了钢琴学习对非智力性心理也有较大的帮助。

三、问题分析

钢琴教育在对学生从内到外都有相当积极的作用,但目前钢琴教育在普通学校的接受程度还有待进一步改善,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以往专业性的钢琴教学多注重课堂教学,学生的艺术践是相对薄弱的环节;

2.音乐技能是艺术表现的前提,没有良好而娴熟的音乐技能 就不可能有精湛的艺术表现,音乐技能以艺术表现为根本目的,脱离艺术表现,音乐技能便失去了意义,在我国传统的钢琴教学中,存在着重技能,轻艺术的状况,这种弊病在国际学术交流的比照中愈显突出;

3.我国普通中学的学习负担较重,没有大量时间投入到钢琴练习中,中学生的性格特征也决定了钢琴教学的形式和内容不能等同于以往的钢琴学习。

四、实施对策分析

针对上述问题,结合目前普通学校在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上的特性,给出以下相应的实施对策:&nb

sp;

1.技能训练与艺术表现相结合。在普通学校的钢琴教学中我们坚持技能训练与艺术表现要求同时并进的原则 使学生在掌握技能的同时艺术体验 领悟和表现能力获得显著提高;

2.课堂教学与艺术实践相结合。在普通学校的课程建设中应加强了艺术实践的环节和要求 通过经常性地参加各种形式的钢琴演奏会和综合音乐会以及各种形式的艺术观摩 切实增加学生的艺术经验 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和水平。

3.注重技术理论与艺术理论相结合。在课程建设中注重开阔教学视野 将学生的钢琴学习领域从原来专业的钢琴课程中只局限在钢琴技能的领域拓展 提升到普及钢琴课程对于钢琴艺术的整体认识层面上来 真正做到钢琴教育的普及、艺术修养全民性的提高。

五、结论及展望

本文结合当前钢琴教育的研究现状,从多个角度多个层次分析了我国当前钢琴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情况从多个方面论述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在将来的研究中将结合当前经济发展条件,探讨钢琴教育同信息技术和心理学的交叉结合。

参考文献

[1]连智扬.浅谈当前我国的钢琴教育[j].科教文汇, 2009(13): p. 1.

[2]张敏.不同教育理念下的钢琴教育比较[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 33(6): p. 2.

[3]程超.21世纪的钢琴教育:怎样才能快乐——“人性因素”视角下中国钢琴教育的历史变迁与现实观照[j].大家(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