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教学论文合集12篇

时间:2022-03-15 20:06:09

单元教学论文

单元教学论文篇1

地位和作用是单元教学的前提

每教一册教材,教师首先要熟悉教材的内容结构和编排特点,然后再弄清各单元或各部分知识内容在整册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以便确定教学策略和重点。比如第一册教材中的汉语拼音,教师在教学前一要明白大纲中关于汉语拼音在整套教材中的地位、作用的表述:“汉语拼音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帮助识字、阅读和学习普通话的有效工具。”二要明白新大纲对汉语拼音帮助阅读的功能、汉语拼音的直呼要求以及书写要求较原大纲相比有所提高,而教学时间大致相同。因此,教学时要投入大量精力教好汉语拼音,使学生基本能达到大纲要求。这样,就为整个小学阶段语文教学打下了基础。又如第三册第四单元,教材编排了本册第二个“归类识字”共5课,要学习生字69个;“看图学文”2课,要学生字19个。这样,本单元共学习生字88个,占全册生字总数的五分之一多。除此之外,还在“基础训练”中安排了用音序查字典的内容。教学这一单元,因生字较多,老师不仅应将生字作为教学重点,还要根据5课“归类识字”的不同编排方法,确定本单元“教给学生汉字规律和识字方法,培养学生识字能力”的重点地位。教学“归类识字”,要在学生已有的识字知识的基础上举一反三,利用课文中提供的例句和词语理解字义,通过对比,区分同音字和形近字,避免学生混淆。用音序方法查字典在整套教材中也是一项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独立识字能力的重要手段。在教学时,要做好复习与巩固工作,比如能按汉语拼音字母表顺序写出大小写字母、能够区分易混的声母韵母及音节、能迅速翻页等,然后教给学生查字典的方法。在老师指导下,反复练习,逐步达到熟练程度。在两篇“看图学文”《骆驼和羊》、《我要的是葫芦》的教学中,要图文结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老师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自己讨论、思考,得出结论,从而明白课文所讲道理,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二、紧扣教材,处理好教学的阶段性与连续性是单元教学

的优势

大纲指出:“要处理好教学的阶段性与连续性。教师既要了解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又要把握所教年段的教学重点,并注意各阶段教学的连续性。”以一个单元作为一个教学单位有利于做好知识的过渡与衔接,有利于把握教学重点的阶段性与连续性。不论教哪一个单元,都要联系前面所学内容,看有什么相同或相似的方面,以便回味与巩固。要把本单元知识作为将要学习新的知识的基础,各项训练做到扎实有序。以第一册第三单元为例,教材编排了三篇“看图学词学句”和一个“基础训练”,前承“看图读拼音识字”,后接“看图学文”,是一种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学词学句的文章类型。教学时,要根据课文特点,既要做好由读音识字到学词学句的过渡,又要由学词学句过渡到学文,着重处理好前后单元教学的连续性。以课文提供的短文为基础,渗透字—词、词—句、句—短文的组合形式。具体做法是:①采用新方法把读音、识字和学词有机地结合起来,特别注意语言文字音形义上的内在联系。②注意短文和纯拼音句群(句子)的教学,先指导学生读音节词,然后连词成句。③要把看图和学词学句结合起来,通过插图帮助学生理解词意和句意。④教学生字时,注意用学过的部件分析字形并指导学生在田字格中把字写好。

在单元教学中处理好教学的阶段性与连续性,既包括要明白各年段重点训练内容的纵向联系,又包括要处理好同一册教材中重点内容分阶段训练的横向联系。比如段的训练,低年级是基础训练,从第二册起就有“认识自然段”的要求,然后是初步理解每个自然段的内容,这项训练是在保证各单元词和句训练这个重点内容的基础上来完成的。到了中年级,段的训练就成了重点训练,要通过教材安排的训练内容分阶段完成训练任务。比如第五册中关于弄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是从读懂词和句开始到搞清句与句之间在内容上的联系以致读懂一段话。教学时要注意各单元间段的训练内容的内在联系,做到环环相扣、承前启后、循序渐进。高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是篇的训练,此时,段又可作为继续训练的内容成为篇的训练的组成部分,教学中要处理好句与段、段与段、段与篇之间重点与非重点的关系,为篇的训练打好基础。

三、认真钻研教材,把握读写训练重点是单元教学的关键

在单元教学中,低年级要注意依据大纲和教材的总要求确定单元教学目标和重点训练项目。如第三册教材对讲读课文的教学要求是“着重抓词和句的理解,认识自然段,进行朗读训练,培养初步的阅读能力”。教学时要教给学生联系句子理解重点词语和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方法,培养学生理解词句的能力。还要重视理解一段话的训练,把理解一段话作为理解整篇课文的基础。以“讲读课文”最多的第五单元为例,本单元共有4篇讲读课文(《画蛋》、《数星星的孩子》、《吃墨水》、《补丁》)和一个“基础训练”。教学时要把对理解课文内容有重要作用的词句段作为教学重点。如“著名”、“碧玉盘”、“之间”、“责怪”、“吃惊”、“俭朴”等词语和老师、爷爷、、等人物说话的句子都要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学生对本单元课文中重点自然段意思理解时有一定难度,可引导他们先分清每段有几句话,分别是什么意思,几句话连起来又是什么意思,然后再说说整个自然段的意思。这样,通过对重点内容的强化,可以大大降低学生对本单元课文理解的难度。

中高年级教材从第五册起,每个单元都有一个读写训练重点,有侧重读的也有侧重写的。我们在教学时,要紧扣单元读写训练重点,进行扎实训练,逐步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比如第五册第四单元,要在三篇“讲读课文”和“基本训练”阅读短文的教学中,落实“要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读懂每一句话”这个读写重点。在《“你们想错了”》一文中,老师要通过课后“思考·练习”第三题比较“满心希望”和“希望”、“摸”和“捏”、“捏”和“找”的不同之处,让学生体会作者用词准确和形象,揣摩课文中含有这些词语的句子是怎样揭露敌人贪婪和凶残的。在《手术台就是阵地》一课中,要紧扣课后第一题,让学生理解2~5段中描写白求恩同志在战斗形势越来越危险的情况下,是如何坚守手术台这块阵地为伤员做手术的句子,体会“仍然”、“镇定”、“继续”、“争分夺秒”、“连续”等词语在句中的作用,从而加深学生对全文的理解。教学《一个粗瓷大碗》,要让学生理解赵一曼说的“丢碗”的意思,就必须先理解前面几段中关于通讯员为什么“送碗”以及赵一曼怎样“用碗”的句子。

四、上好单元综合课,使学生形成单元知识体系,把知识

单元教学论文篇2

单元教学是从语文教学的整体角度出发,将几篇存在内在联系的课文放在同一个单元里进行教学,从而使语文教学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高中语文教材的单元划分和现在的划分方式并不相同,它是严格的按照文体特征来组织单元,分记叙文、说明文、散文、议论文、抒情和文言文等单元。而现在的语文主题单元教学中,强调语文教学要以人为本,要注重学生学习的实践性、体验性以及相互之间的合作性。高中语文主题单元教学将语文教学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从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并且从系统思维的视角来审视高中语文教学。

1.2教学现状

首先,高中语文主题类型多种多样,但同时这种多样性也造成了主题的混乱。许多教材为了追求用词的统一性,勉强设计了一些很令人费解的主题单元。例如,现行鲁人版将《屈原列传》放在必修四的“谱写生命赞歌”单元,另一版教材将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编入“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之仰观宇宙”的单元等现象,都令人很以难理解其用意。其次,现行高中语文教材虽然是按单元来编排的,但同一单元的几篇文本主题和文本并不相同。这导致了教学过程中只重视相关内容的架空分析和主题探究,偏离了语言教学和文学教学的内容,脱离了语文教材的实际教学标准,忽略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使其走向了“泛语文化”的道路。

1.3教学优势

首先,主题单元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自学能力、开放的思维方式及其创新精神,满足了时展对人才的需要。高中语文主题单元教学更加注重将社会融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并且关注于学习资源的整合和生成,在整合教材的同时,吸纳丰富的课外资源,努力拓展语文学习的外延。学习内容不再仅仅局限于语文这一学科,从课本教材到相关主题的素材资料,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打破了学科之间的界限,整合不同学科领域的内容,为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学习平台。其次,主题单元教学有效的提高了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效率。以往的单篇教学,往往只关注课本的重点难点。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教师为了防止遗漏,面面俱到,费时低效,或迫于课时压力,随意盲目,整体性、层次性和有序性都很差。而单元教学将语文各个部分的知识点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教学,对教材进行整合,从宏观上把握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每个单元都围绕同一主题,完成特定的几个学习目标。

2系统思维要素

2.1系统思维的概念

系统思维是人类的一种较高级的思维方式,它是以系统论作思维基本模式的思维形态。系统思维是将认识对象作为系统,以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辩证唯物主义论综合地考察认识对象的一种思维方法。系统论运用到教育领域,就是把教育活动当作一个系统进行考察,从而得到整体上认识教育的方法。

2.2主题单元教学的系统要素

虽然至今为止教学学术界对于主题单元教育系统的要素没有一个固定的答案,但学者们都将教学看做是一个有机的系统,将教学内容、教师及学生定义为教学系统中不可或缺的必要要素。并将单元、主题、情景、资源等要素,定义为教学系统中的充分要素,各个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对独立却又共同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3从系统思维视角看高中语文主题单元教学

3.1系统思维对高中语文主题单元教学的意义

系统思维使得高中语文主题单元教学的课程理念得到了更好的落实。高中语文主题单元教学要求教师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和语文的课程标准来进行教学,而系统思维正是通过分析比较教材中的课文,结合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及社会生活上的关注点而进行语文课程的教学活动。

3.2系统思维下构建高中语文主题单元教学的原则

高中语文主题单元教学需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根据学习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地进行调整。良好的学习环境能够有效的推动高中语文主题单元学习,相反,不良的学习环境必然会妨碍主题单元的学习。根据高中语文每个单元的不同内容以及教学所要求的教学目标,创建有利于目标完成的教学环境,这些都是进行高中语文主题单元教学的重要因素。

3.3系统思维下构建高中语文主题单元教学的策略

首先,创设不同主题单元的学习情境,为学生学习创造出一个良好的环境,并且在高中语文主题单元教学的活动中,不断地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换,并且随着各种外界因素的变化而不断调整,这些是高中语文主题单元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其次,高中语文教师应该在教学活动中对单元教学的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高中语文主题单元教学的资源是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服务的。在进行主题单元资源配置时,要运用系统思维,遵循相关性原则,注意根据单元内容准备教学所需资源。再次,要对高中语文单元教学的选题有着清晰的认识。好的主题需要同时满足以下几个条件,一是要符合课程标准,而是要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三是要与学生的生活有密切关系,并且要有助于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单元教学论文篇3

 

(练习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⒉ Listen to an English song.

(创设轻松的学习氛围,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为新知做铺垫。)

⒊ Review the words.

(在巩固旧知的同时,引出新知。)

Step2 Presentation

⒈ Review dialogs 4 and 5 from page 29.

⒉ Teach new lessons.

⑴ Listen tothe tape.

(训练学生的听力。)

⑵ Havestudents read the dialogs.

( 训练学生说的能力论文格式模板。)

⑶ Practice thedialogs.

①Teacher-Students

②Girls-Boys

③Haveseveral students to come to the front and role-play the dialogs.

( 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英语的乐趣小学英语教学论文,并感到学英语很有用。)

Step3 Practice

⒈ Make thedialogs and practice them.

( 旨在及时反馈所学新知,既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

⒉ Review theRemember part.

⒊ Play a game.

Ear, ear, touch your ear.

Eye, eye, touch your eye.

Mouth, mouth, touch your mouth.

Hand, hand, touch your hand.

(既练习了学生的知识,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Step4 Actions

⒈ Reviewthe Remember part.

⒉ Listen tothe tape.

⒊ Read and then do the actions.

①Teachergives the order, students do the actions.

②T: Whowants to be teacher?

S1 gives the order. Otherstudents do the actions.

③T askstwo students to come here. One gives the order, the other does the actions.

( 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英语的乐趣。)

⒋ Match.

( 让学生的辨认能力和听说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训练。)

Step5 Wrap-Up

Step6 Homework

⒈ Readthe dialogs after the tape.

⒉ Write thenew phrases three times after class.

单元教学论文篇4

 

(练习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⒉ Listen to an English song.

(创设轻松的学习氛围,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为新知做铺垫。)

⒊ Review the words.

(在巩固旧知的同时,引出新知。)

Step2 Presentation

⒈ Review dialogs 4 and 5 from page 29.

⒉ Teach new lessons.

⑴ Listen tothe tape.

(训练学生的听力。)

⑵ Havestudents read the dialogs.

( 训练学生说的能力论文格式模板。)

⑶ Practice thedialogs.

①Teacher-Students

②Girls-Boys

③Haveseveral students to come to the front and role-play the dialogs.

( 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英语的乐趣小学英语教学论文,并感到学英语很有用。)

Step3 Practice

⒈ Make thedialogs and practice them.

( 旨在及时反馈所学新知,既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

⒉ Review theRemember part.

⒊ Play a game.

Ear, ear, touch your ear.

Eye, eye, touch your eye.

Mouth, mouth, touch your mouth.

Hand, hand, touch your hand.

(既练习了学生的知识,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Step4 Actions

⒈ Reviewthe Remember part.

⒉ Listen tothe tape.

⒊ Read and then do the actions.

①Teachergives the order, students do the actions.

②T: Whowants to be teacher?

S1 gives the order. Otherstudents do the actions.

③T askstwo students to come here. One gives the order, the other does the actions.

( 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英语的乐趣。)

⒋ Match.

( 让学生的辨认能力和听说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训练。)

Step5 Wrap-Up

Step6 Homework

⒈ Readthe dialogs after the tape.

⒉ Write thenew phrases three times after class.

单元教学论文篇5

为了加强物理教学的科学性,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1987年开始,我县物理学科有计划地进行“单元达标教学”试验。所谓“单元达标教学”,就是根据物理教学的实际,借鉴“目标教学”的基本理论,首先制订教学目标,然后依据教学目标组织单元教学从而实现大面积提高质量的目的。从1990年我县高中招生物理成绩看,试验班的优生率较试验前提高20%,较对比班提高24%。差生率较试验前降低25%,较对比班降低30%;近几年来,我县高考物理成绩一直在全区ll个县(市)中名列前茅。

我县的教改实验充分证明,实施单元达标教学,能够大面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做法是:制订教学目标体系,建立统一具体的教学标准。在省课题组的具体指导下,我们依据教学大纲,结合我县学生和物理教学实际,借鉴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分别制订了高、初中各年级各单元及课时的教学目标体系和目标测试体系,对每一个知识点都有具体的明确的层次要求和测评措施,把原来抽象笼统的教学目的变成具体化、行为化和可操作化的教学目标,把传统的终结性考试变成贯穿于教学过程始终的形成性评价。教师在教学目标的统一控制下,能动地主导教学,克服了教学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学生根据教学目标,能够激发达标欲望,及时了解达标情况和调节学习活动;教学目标也为教学评价提供了统一的客观标准。

构建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过程。我们根据现代教学理论,构建起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课堂教学模式;针对目标,诊断补偿一展示目标,指导自学一依据目标,点拨讲解一紧扣目标,反馈矫正。具体他讲,就是围绕教学目标,实施定向教学,一个目标一个目标地进行“引导自学,启发点拨,讲解归纳,达标练习”,构成环环相扣,秩序渐进的“小步子”教学序列。

快反愧强矫正,实现单元达标。在单元达标教学的整体结构中,我们把反馈矫正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在课堂教学中,首先通过诊断测试,实现课的反馈,及时进行补偿教学;通过课堂提问和形成性测试,取得课堂反馈,及时发现缺陷和差异,进行矫正补救,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较好地实现了当堂消化当堂达杯;在单元教学结束后、及时进行单元形成性测试,师生从中获得反馈信息,实现单元反溃对未实现达标的学生,强化矫正补救措施,采劝个人自学、独立矫正、小组讨论,互相矫正;群体训练,变式讲授”等形式,给学生第二次学习的机会。矫正补救后,再进行本单元的平行性测试,90%以上的学生实现达标,才可以进行下一单元教学。教学过程中的反馈矫正系统构成了一个完整严密的控制体系,把握着学生的参与度和目标的达成度,确保了教学过程的连续性和科学性。

单元教学论文篇6

学生在校期间所能掌握的知识是十分有限的,而科学技术却在日新月异的发展,所以在校期间不仅要教给学生双基知识,而更为重要的应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就要求在平时的具体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育理论已经明确地说明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学生的主体性的发挥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教师为学生的学习可提供“捷径”,当然这“捷径”不是教师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在克服各种困难和障碍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观察力和思考力。有鉴于此,本人将学生在高中三年的学习过程分作三个阶段,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1.第一阶段——基本依赖教师阶段

这一阶段的主要意图是使学生明确如何进行有效的学习。以高一化学教材第一章“卤素”为开始的近四周时间,课前教师把每节课教学的任务分解转化为一个个连贯的具体的教学目标,这些目标可以是一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也可以是一种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某个方面、物质的制备等。课堂上以教师布置的预习思考题引导学生按教学目标阅读教材、启发思维和进行印证性实验,从而明确教材的知识体系,同时要求学生自己写出读书笔记(每节课后检查学生的笔记本,以保证全体学生都能按要求完成),每节课的后半段由教师按学习目标进行点评、讲述,同时发课前编印好的思考题答案、教学目的要求及知识体系纲要,供学生对照和参考,以便发现自己读书过程和笔记中的不足,课后进行完善和复习。

2.第二阶段——学生可以相对独立地进行学习阶段

有了第一阶段的学习,学生已基本掌握了自学的方法,但尚未养成习惯,学生的观察力(寻找教材中的知识点,尤其是重要的知识点和知识体系)、想象力(新知识和原有知识的联系,新知识与生产、生活的联系)、思考力等尚处于较低水平,故第二阶段的教学内容是从第二章“摩尔”至第四章“碱金属”,教学侧重点是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具体做法是继续第一阶段的教学模式,但阅读教材与课前预习结合在一起完成(课前检查)。课堂上的工作,首先是根据课前预习的印象,结合教师印发的思考题进行思考和小组讨论,约15min;另在约10min的时间内写出本课的内容提要等知识体系;然后在约20min的时间内,教师结合印发的提纲侧重讲解知识体系、新旧知识联系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使新学到的知识进一步升华。最后以个别例题讲解的方式,使新学到的知识尽快转化为能力。

3.第三阶段——学生基本上可以独立学习阶段

以上两个阶段大约需要一学期。经过一学期的以上两个阶段的教学和训练至高一下学期初,在学习第五章“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内容时,学生已能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地阅读指定的教材和教学参考书,进行实验,编写读书笔记,基本上能独立掌握所要学习的内容,具备了联系原有知识进行想象、对比、分析和思考的能力,养成了较好的学习习惯。但基于学生的知识基础及知识面的限制,在学习过程中还会遇到一些疑难问题和发生一些缺点错误,因此他们无法完全通过自学来完成学习任务。那么第三阶段也就是从高一下学期开始,教学工作的进行主要是通过学生在家完成阅读教材和编写知识提要,然后就学习内容(尤其是重要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制备等知识要点)和解答习题(订购的系列练习和课后习题)过程中的疑难问题记录在专用的本子上,以备在课堂活动中进行提问和讨论。那么课堂上的教学过程就是在教师的主持下或教师在场请某些学生主持,就知识体系和部分学生提出的疑难,通过互相争议、讨论来纠正错误、加深理解、煅炼表达能力。若上述方面学生都无问题,则这段时间就进行小组作业,完成一些要求更高的习题,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每节课的最后(约10min)由教师进行总结和评价。

二、上好习题课,煅炼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练习是巩固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发展记忆力和思考力的重要手段,可以使学生学过的知识得到加深和充实。上好习题课可以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习题课中要注意典型题的解法,要练得精和透,才能达到掌握一些重要知识和灵活应用知识的目的。如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复习和习题课,为达到掌握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和熟练进行有关物质的量浓度计算的目的,本人通过以下几道例题进行习题课:

例1.常用浓硫酸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g/mL,试求该浓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这个问题比较简单,要求这种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只需按定义求出1L浓硫酸中含H2SO4的物质的量。

例2.一种硫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amol/L,密度是dg/mL,则此种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此题未给出具体数值,但仍能按定义进行逆向思维而一步求出溶质的质量分数的代数式,与例1相比难度有所增加。

例3.14%的NaOH溶液,加热蒸发掉100g水后生成28%的溶液80mL,此时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

这个问题中未直接给出80mLNaOH溶液中溶质有多少,因而不能直接求物质的量浓度。但联系NaOH溶液的浓度因蒸发掉水刚好增大一倍,故知蒸发后溶液质量为100g,从而知溶液中nNaOH=100×28%/40=0.7(mol),物质的量浓度为0.7/0.08=8.75(mol/L)。此题与例2相比,难度又有所增大。

例4.要使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NaCl,MgCl2,AlCl3中含有的Cl-数目相同,需这三种溶液的体积比是多少?

因为每1molNaCl,MgCl2,AlCl3中含有的Cl-数目分别为1mol,2mol,3mol,假设上述三溶液中各有3molCl-,则需NaCl3mol,MgCl21.5mol,AlCl31mol。因物质的量浓度相同,所以根据物质的量浓度的定义,这三种溶液的体积比应为3∶1.5∶1,即为6∶3∶2。

讲完例4后,布置思考题例5

例5.体积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氯化钠、氯化镁、氯化铝三种溶液,欲使Cl-完全沉淀出来,所用的硝酸银的体积恰好也相同,则三种硝酸银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是多少?例5与例4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的地方,例5是例4的变形,通过变式训练,可以煅炼学生的思维品质。

单元教学论文篇7

据此,笔者在“排列、组合”单元的教学中,将教材内容的顺序进行了调整.调整后的结构如图1所示.排列、组合P概念从飞机票和飞机票价等具体问题的辨别入手,得出排列与组合的概念,进而介绍排列数概念、组合数概念及其符号表示.

概念

从飞机票和飞机票价等具体问题的辨别入手,得出排列与组合的要领进而介绍排列数概念、组合数概念及其符号表示.

专题一

算法

在解释P1n=n,C1n=n(n∈Z+)的基础上,介绍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引例和例题的处理均须用由P1n或C1n组成的算式来解答).

专题二

排列数公式与计算

专题三

组合数公式、计算与性质

应用

用直译法解决纯排列与组合问题(同时用分步法解答纯排列问题).题型如1990年人教版高中《代数》下册(必修)(简称:高中《代数》下册.下同)第234页例3、第245页例2.

专题四

用分类法解决加法原理的简单应用题.题型如高中《代数》下册第234页例4(此例还可用分步法)、第245页例3.

专题五

用分步法、分类法和排除法解综合性排列与组合问题.题型如高中《代数》下册第235页例5、第246页例4.

专题六

图1

于是该单元的教学次序是:基本概念的形成(排列与组合的概念、排列数与组合数的概念)基本算法规则的掌握(原理与公式)概念和算法规则相结合的应用(这里是以解题规律为主线,把排列应用题和组合应用题一并按其解法由易到难分层次集中而对偶地解决的),完全符合加涅关于智慧技能的学习必须按从概念到规则,再到高级规则的层级顺序去进行的规律,理顺了学生学习排列、组合内容的认知层次,加强了该单元认知结构的层级性.

2.运用先行组织者,促成认知结构的稳定性

运用先行组织者以改进教材的组织与呈现方式,是提高教材可懂度,促进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的重要技术之一.其目的是从外部影响学生的认知结构,促成认知结构的稳定性.

因为高中生首次面对排列、组合单元的学习任务时,其认知结构中缺乏适当的上位观念用来同化它们,因此,我们在该单元的入门课里,在没有正式学习具体内容之前,先呈现如图2所示的组织者,能起到使学生获得一个用来同化排列、组合内容的认知框架的作用.

概念

排列、组合的概念

算法

算法原理、计算公式

应用

解排列、组合问题

图2

值得一提的是,安排在本文的入门课——专题一中的飞机票和飞机票价等具体问题,以及安排在基本原理课题中的两个引例,它们也分别起到了学习相应内容的具体模型组织者的作用.

3.实行近距离对比,强化认知结构的可辨别性

如果排列概念和组合概念在学生头脑中的分离程度低,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在学生头脑中的可辨别性差,则会造成学生对排列和组合的判定不清,对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的使用不准,从而严重影响学生解排列、组合问题的正确性.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必须增强它们在学生头脑中的可辨别性,以达到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排列、组合”认知结构之目的.

按调整后结构的顺序教学,很自然地实行了近距离对比,加大了排列与组合、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的对比力度,从而强化了它们在学生头脑中的可辨别性.

(1)在入门课里,开篇就将排列概念和组合概念进行近距离对比,有利于引导学生得到并掌握排列和组合的判定标准:看实际效果与元素的顺序有无关系.

(2)专题二首次近距离比较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并运用其判定标准——是分类还是分步,去完成对实际问题的处理,以加强学生对它们的理解与辨别.

(3)专题四、五、六里,把排列、组合问题按其解法分层次对偶地解决,在没有单独占用课时的情况下,很自然地为排列和组合的近距离比较,为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的运用对比,提供了切实而尽可能多的机会.

4.及时归纳总结,增强认知结构的整体性与概念性

我们知道,认知结构是人们头脑中的知识结构,也就是知识在人们头脑中的系统组织,它具有整体性和概括性.认知心理学认为,认知结构的整体性越强、概括水平越高,就越有利于学习的保持与迁移.因此,在每个单元的教学中,我们必须随着该单元教学进度的推进,及时归纳总结已学内容的规律,以促进学生认知结构概括水平的不断提高,最终促使学生高效高质地整体掌握该单元,从而形成整体性强、概括程度高的认知结构.

于是对于“排列、组合”单元,笔者就随着教学进度的深入,引导学生不断归纳、及时总结出以下各规律:

(1)排列与组合的判定标准(见前文).

(2)加、乘两原理的判定标准(见前文).

(3)排列数公式的特征(略).

(4)组合数与排列数的关系(略).

(5)解排列、组合问题的基本步骤与方法:

①仔细审清题意,找出符合题意的实际问题.

所有排列、组合问题,都含有一个“实际问题”,找出了这个实际问题,就找到了解题的入口.

②逐一分析题设条件,推求“问题”实际效果,采取合理处理策略.

处理排列、组合问题的常用策略有:正面入手;正难则反;调换角度;整、分结合;建立模型等.但不管采用哪个策略,我们都必须从问题的实际效果出发,都必须保证产生相同的实际效果.因此,实际问题的实际效果,就是我们解排列、组合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而也可以说是解排列、组合问题的一个关键.

③根据问题“实际效果”和所采取的“处理策略”,确定解题方法.

解排列、组合问题的方法,不同的提法很多,其实归根到底,不外乎以下五种:枚举法;直译法;分步法;分类法;排除法.如所谓插空法,推究起来也只不过是在调换角度考虑的策略下的分步法而已.

5.注意策略的教学与培养,增大认知结构的可利用性

智育的目标是:第一,通过记忆,获得语义知识,即关于世界的事实性知识,这是较简单的认知学习.第二,通过思维,获得程序性知识,即关于办事的方法与步骤的知识,这是较复杂的认知学习.第三,在上述学习的同时,获得策略知识,即控制自己的学习与认知过程的知识,学会如何学习,如何思维,这是更高级的认知学习,也是人类学习的根本目的.

所谓策略,指的就是认知策略的学习策略,认知策略是个人用以支配自己的心智加工过程的内部组织起来的技能,包括控制与调节自己的注意、记忆、思维和解决问题中的策略.学习策略是“在学习过程中用以提高学习效率的任何活动”,包括记忆术,建立新旧知识联系,建立新知识内部联系,做笔记、摘抄、写节段概括语和结构提纲,在书上评注、画线、加标题等促进学习的一切活动.

在中学生的数学学习中,如果学生的认知结构中缺乏策略或策略的水平不高,那么学生的学习效果就不好、学习效率就不高,特别是在解题过程中,就会造成不能利用已学的相关知识而找不到解题途径,或造成利用不好已学的相关知识而使解题思路受阻,或造成不能充分利用好已学的相关知识而使解题方法不佳,以致解题速度不快、解答过程繁冗、解答结果不准确等.因此,中学数学教学,必须重视策略的教学和培养,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和如何思维,以增大学生认知结构的可利用性.

为此,笔者在“排列、组合”单元的教学中,除注意一般性学习策略(如做笔记、画线、注记和写单元结构图等)的培养以外,更注重解排列、组合问题的培养和训练.

(1)在专题二、四、五、六里,对排列、组合问题解法的教学,始终按“仔细审清题意,找出符合题意的实际问题逐一分析题设条件,推求问题实际效果,采取合理处理策略根据问题实际效果和所采取的处理策略,确定解题方法”的基本步骤进行,以培养学生在解排列、组合问题时,有抓住“实际问题的实际效果”这个关键的策略意识和策略能力.

(2)重视一题多解和错解分析(多解的习题要有意讲评,例题讲解可故意设错).

一题多解能拓宽解题思路,让学生见识各种解题方法和处理策略.另外,一题多解又能通过比较各种解法的优劣,使学生在较多的思路和方法中优选.同时,因为解排列、组合问题,其结果(数值)往往较大,不便于检验结果的正确性,而一题多解可以通过各种解法所得结果的比较,来检验我们所作的解答是否合理、是否正确,从而起到检查、评价乃至调控我们对排列、组合问题的解答的作用.

错解分析能使学生注意到解答出错的原因所在,同时使学生体验到解题策略调节的必要性和方法,防止今后犯类似的错误,增强学生解题纠错力.

故意设错如高中《代数》下册第246页例4的第(3)小题:如果100件产品中有两件次品,抽出的3件中至少有1件次品的抽法有多少种?

错解:由分步法得C12C299=9702(种).

略析:像该题一样的“至少”问题最好莫用分步法,这里分步出现了重复计算(以上错解是学生易犯错误,教学中必须注意).

参考文献

单元教学论文篇8

单元教学思想产生于欧美,后经引介才成为语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关于语文单元教学的发展历程可分为欧美单元教学和我国语文单元教学两部分来阐述。

(一)单元教学的产生与发展

单元教学的相关理论思想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末的欧美“新教育运动”。“新教育运动”的代表人物德克乐利提出依据学生兴趣设定单元题目,以相对独立完整的单元组织教学的思想,就此标志着单元教学理论的萌芽。随后,克伯屈创设了“设计教学法”。他将教学单元具象化为一个完整的活动,强调单元教学目的性和计划性。20世纪20年代以后,“莫里森单元教学法”盛行于美国,这是首个系统完整的单元教学模式。莫里森将单元教学分为测试和了解、讲解、自学、归纳、复述五个程序,强调完整生活经验的获得。二战后,随着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尤其是布鲁姆“掌握学习”理论的出现,单元教学朝着科学主义的方向发展。明确量化的教学目标成为设计单元教学的中心。此外,一些前苏联教师也强调大单元教学,他们依托教材展开教学,强调教材的内在联系和知识扩充。

我们可以发现,从单元教学产生至二战前,欧美的单元教学理论主要围绕“学生”和“生活”两大关键词展开。进行单元教学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教育以学生为本,尊重并发挥学生的个性和潜能;(2)教育与生活紧密联系,关注教学的过程性和完整性;(3)打破学科界限,强调教学内容的适应性和灵活性。这是单元教学产生的初衷,也是其存在的最大价值。

(二)我国语文单元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单元教学思想在我国语文学科中的应用可梳理为教材编写上的单元组合和教学实践中的单元设计这两条主线。两者的发展并非同步进行,但也有一定程度的交叉。

从教材编写看,单元意识在我国早已有之。我国古代的文选类教材,如《昭明文选》、《古文观止》等,是按照文体进行集中编组的单元型教材,可以视为我国早期朦胧单元意识的体现。到了20世纪30年代,随着欧美单元教学理论在我国的传播,一些有识之士设想将语文知识以单元组合的方式渗透到文选型教材中,形成一个语文知识系统。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1932年由孙?Z工编写的初高中《国文教科书》。由夏?D尊和叶绍钧编写的《国文百八课》是我国语文单元型教材成熟的标志。该教材“每课为一个单元,有一定的目标,内含文话、文选、文法或修辞、习问四项,各项打成一片”[1],注重以单元编排的方式追求语文学科的系统性和科学性。直到1988年,语文教材全部成为单元型教材。现行的语文教材有的按照主题组元,如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有的按照文体组元,如语文版高中语文教材。

从教学实践看,单元意识运用于教学实践始于梁启超的“分组比较”教学法。他认为文章一组一组地讲便于实施比较教学,可以提高教学效率。但是,梁启超的这一引介并未引起重大反响,之后的单元教学思想主要体现在教材编写上。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语文教师霍懋征《我怎样在一学期教九十五篇课文》一文的发表和朱绍禹对霍懋征单元教学实践的大力支持,语文单元教学才引起广泛关注。此后,一系列单元教学模式也应运而生,代表性的有吴兴田的“四步骤多课型语文单元教学”、钟德赣的“五步三课型反刍式语文单元教学”、宁冠群的“六环节四步迁移语文单元教学”等。

综上所述,单元教学在语文学科中的传播与实践存在两种倾向,或作为一种教材编排体例以促进语文学科科学化发展,或作为一种教学模式以追求语文教学的高效率。同时,对比欧美单元教学,我国单元教学逐渐呈现向人本理念和社会生活回归的趋势,如苏教版教材以人文主题组元,人教版教材进行联系生活,体现实用性的实践。

二、语文单元教学的得与失

评判我国语文单元教学实践的得与失,主要有两个参照系:一是理论层面上,语文单元教学与单元教学产生的初衷相比较;二是操作层面上,语文单元教学实施前后的效果相比较,以及实施语文单元教学的目的与效果进行比较。

(一)语文单元教学的成就

1.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与以往重视教师“讲”的教学方式相比,语文单元教学更强调学生的“学”,它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放在首位。首先,明确的单元教学目标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指明了方向。教师往往将本单元的学习目标及学习重点事先告知学生,让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学习。其次,有意识的方法指导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了条件。语文单元教学经历了由重知识学习到重能力培养的转变,学习方法的掌握已成为单元教学的重中之重。最后,知识迁移理论的应用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保障。知识间的共同点是实现知识迁移的前提。以宁冠群老师的“六环节四步迁移语文单元教学”为例,新旧知识、讲读自读、读文作文和课内课外之间都有迁移学习。

2.强化了教学的系统意识

单元教学把教学过程看作一个完整的系统,不仅注重效果的完整性,还重视内部因素的相互联系。在语文学科中,单元教学的系统思维依旧渗透在各个教学环节中,推动了语文教学的系统化发展。在教学设计上,单元教学的应用让教科书编者和教师有意识地进行方法总结或知识归类。此外,就某一项具体知识或技巧而言,单元教学呈现出完整的知识掌握的过程。理论介绍、举例说明、操作训练、检测巩固等教学环节的设置让学生既在认识上理解知识,又在实践中运用知识,从而达到彻底牢固地掌握知识的目的。

3.增强了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单元教学对语文教学有效性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遵循教学规律和教学的有计划开展。语文单元教学借鉴了控制论、信息论等科学理论,遵循教学规律,促进知识掌握的高效性。以《国文百八课》为例,教材从文话到文选,到文法或修辞,再到习问,都紧扣单元目标,排除其他信息的干扰。另外,单元教学较以往随意零散的单篇教学更有计划性。单元教学目标是由学段目标到学期目标,或者由整套教材教学目标到一册教材教学目标这样一步步分化而来的,具有层级性。而且单元内各篇文章的教学各有侧重,突出重点,体现了单元教学的整体意识。

(二)语文单元教学的不足

1.学科科学化是单元教学难以承受之重

自《国文百八课》以来,采用单元体例编排的语文教材几乎都把语文学科的系统化和科学化作为追求目标之一。其实,单元体例和学科科学化本身不是一个层面的问题,前者是教材层面,后者是课程层面。要实现语文学科的科学化,首先应实现课程内容和教学内容系统化,其次才能是教材组织的合理化。《国文百八课》按照字词句这样的语文知识来组织教材,这些语文知识虽是课程内容,但是存在语文课程内容是否就等于字词句这些语文知识的问题。

之所以会出现对单元教学寄予厚望,但结果令人失望的现象,是因为我们只借鉴了单元教学的操作层面(如把单元教学看做一种教材体例),而忽视了单元教学的理论层面。单元教学体现了一种系统思维,语文学科则要以学科内容的系统化来实现科学化,在追求系统化方面两者是不谋而合的。但是,单元教学是一种普遍适用的理念,并不是语文学科具体教学方法。要使单元教学理念为语文学科服务,必须用系统化的学科内容来充实它。构建学科内容系统才是当前推动学科科学化的紧要任务。

2.教学资源整合意识不强

单元教学具有系统论的思想,教学资源整合是单元教学中系统论思想的一大体现。然而,当下语文单元教学中存在教学资源整合意识不强的问题。首先,教材对资源整合指导不足。在依据主题选择课文后,教材大多把视野局限于单元文本,一些知识点的例证主要从单元文本内提取,既缺乏单元文本之间的比较阅读,也缺乏单元以外的相关内容链接。其次,教师在单元教学设计时也存在缺乏资源整合的现象。六环节四步迁移语文单元教学模式在“课外调节”环节中让学生自学课外自读课文,对本单元的课文及补充教材课文进行知识点的异同比较,实现课内外迁移。但是,该模式将资源整合仅仅视为课外拓展,没有把其渗透到每个教学环节,贯穿教学过程始末。

三、语文单元教学的发展趋势

面对语文单元教学存在的种种不足,主题单元教学作为语文单元教学的新时代产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成为未来语文单元教学的发展趋向。之所以主题单元教学显示出巨大的发展前景,是因为它既符合语文学科性质,又彰显了对单元教学初衷的回归。

(一)符合实践性综合性的学科性质

主题单元教学跳脱了原来企图以序列化、逻辑化的分解建立学科的科学性,却因非系统性、非逻辑性的教学内容而无法确立学科科学性的困境。它从教育的角度审视语文学科的科学性和重要性,在教学实践中打破学科藩篱,使语文教育回归人的发展,将语文学科定位为一门促进人全面发展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主题单元教学所体现的语文课程的综合性突出表现在教学资源的整合上。它本着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宗旨,以语文教材为依托,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及教学需要,围绕单元主题有机整合多项教学活动、多套教材内容、多种学科知识、多样生活经验等教学资源,以此开阔学生视野,增强学科活力。如“珍爱生命”单元,教材选取的四篇文章对于学生理解生命、珍爱生命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在设计单元教学中可以整合相关文章如迟子建的《逝川》、三毛的《不死鸟》等,从而丰富学生对生命的理解;也可以整合生活中珍爱生命的感人事迹,设置观看影片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对生命有更亲切直观的感受。在教学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时,教师还可以整合读本中的《我与地坛》(节选)、史铁生的人生经历及其代表作品,如《合欢树》、《遥远的清平湾》等,让学生透过一个身残志坚的伟人对生命的诠释来感悟生命,并以此为基础更好地理解其作品传达的情意及表达技巧。

语文学科是一门实践性的课程。传统的单元教学强调教师对学生的知识传授和能力训练,忽视了学生在教学中的活动和参与。在主题单元教学中,教学是围绕主题展开的一系列实践活动,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并且自主学习。如主题单元教学中经常运用问题引导和多维探究方法展开教学,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且自主解决问题,激发学生学习中的主动性,让学生积极体验学习过程。

(二)彰显人本位教育价值的回归

主题单元教学思想的产生把教育焦点由“需要培养成什么样的人”转变为“人能培养成什么”,关注学生的生命与成长,体现人本位教育价值的回归。教材编辑是动态教学过程的静态描述。人教版、苏教版等语文教材都采用主题组元的方式,主题的设置均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如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依据由“人”延伸出的“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个向度设置单元主题,如“珍爱生命”、“月是故乡明”、“像山那样思考”等,在关照学生的生存状态与生命价值的同时,注意采用与学生对话或直接用学生的口吻表述主题的方式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此外,主题单元教学鼓励学生参与单元主题确定,参与单元教学活动设计,让学生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

单元教学论文篇9

明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没有明确的目标,犹如“盲人骑瞎马”,到处乱撞,其结果是不堪设想的。因此在教学每一单元前,我们要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和单元教学的内容,确立教学目标。确立单元教学目标,要体现听说读写能力训练和思想教育的要求。例如,我在教高中语文记游散文单元时,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1 阅读方面:了解课文所写景物的不同特点;体会文章在景物描写中蕴含的情趣和哲理;理解写景抒情散文融情于景、托物传情的特点;学习课文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比喻、拟人、引用、排比等修辞手法状物写景的方法。

1.2 写作方面:学习定点观察和移步换景的方法,抓住景物特征,按游踪顺序状写较多的景物,学会写较复杂的游记。

1.3 听说方面:能口头向全班同学介绍一个地方、一处风景,突出特点,明确方位,仿到口齿清楚,表达明白。

对以上教学的总目标不仅教师要了然于胸,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了解。因此在开始教学之前,我首先将这一目标告诉学生,使学生心中有数,在学习过程中才有明确的努力方向。

2.学习知识

学习知识就是在教师指导下,学习单元理论知识。现行高中语文教材都是按文体划分单元来编排的,每一单元都由教学要点、课文和单元知识与训练组成。单元知识与课文是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的。单元知识有统驭课文、帮助学生正确阅读理解课文的作用。所以在教学课文之前,应指导学生学习单元知识短文,归纳知识要点,再运用单元理论知识去分析理解单元课文。如,教学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一单元的小说时,必须继续落实小说三要素,即情节、环境、人物。首先,理清每篇课文中的故事情节,分析情节的部分特色。如开头结尾的处理、叙述方式及叙述角度等等。其次,分析概括人物性格特点方法学习,如何结合人物语言动作等等。最后,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结合小说的情节、人物来分析其作用。

高中语文必修一至五每个单元都有一些知识点的学习。文言文有字词积累、写景散文鉴赏、诗歌阅读与鉴赏知识、科技说明文内容筛选与把握。

3.教读示范

教读示范就是在教师带领下,依据单元教学目标,运用所学的单元理论知识,引导学生分析、理解讲读课文,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付诸阅读的具体实践活动。教读示范,实际上就是通过教师的示范教学,教给学生一把分析、钻研同类课文的钥匙,起到典型引路的作用。教读示范必须做到三点:(1)要突出重点,体现单元教学目标。(2)要落实知识,用课文印证单元理论知识,揭示知识的规律性。(3)要侧重指导学习方法,“授之以渔”,引导学生掌握分析问题的途径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使之具备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能力。例如高中语文必修课本唐诗宋词单元 从词的章法入手,详细分析词中关键性的语句,联系词人的生活经历和思想状况,引导学生阅读优秀的赏析文章。这些教学方式可操作性强,可 供老师们参考。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无论采取哪种教学方式,都必须让学生把所学的宋词背诵下来,因为背诵是鉴赏前提,不能充分的诵读就谈不上深入的鉴赏。要让 诵读涵咏宋词贯穿本单元教学的始终。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点出了诗歌学习中诵读的重要性,但诵读只是手段,其最终目的是体悟诗歌的情志,是对诗歌的鉴赏。 正如“日背古诗一两首, 含英咀华细沉吟。 一朝拨得云雾开, 鉴赏自当走进门。”鼓励学生每天背下一首,日积月累,持之以恒,为诗歌鉴赏做好积累准备。 更何况 词的格律要求更高,声音本身传情。 为了激起学生诵读宋词的学习热情,老师要想一些切实可行的“招”。

(1)试举一例,分步骤作简要说明:

①学生进行诗歌朗诵展示。在本单元教学开始前,全班同学分组,确定每个小组诵读的宋词,组内课下讨论、练习诗诵读。老师可以给学生明确诗歌朗诵的一些要求,如

朗诵基础 字音准确无误,吐字清楚,声音洪亮。体态大方,表情自然。

基本技巧 重音准确,停顿合理,语速适中。

诵读效果 感情基调表现准确。

高级技巧 根据内容进行有必要的艺术处理。根据内容选择合适的音乐和图片。

②学生分组课上诵读,之后解释自己的朗诵处理。学生根据自己的朗诵表现、作出的处理,进行解释说明,其实学生说出的就是对诗歌的鉴赏理解。 解释朗诵的评价标准:

整体把握 对所诵读诗歌的情感认识

为什么这样认识诗歌的情感

诗人用了什么内容和手法表现自己情感

效果处理 点明本组做了哪些艺术处理及做这样的处理的原因

③老师和其他同学对该生的朗诵和解释进行质疑。这一个环节主要是想加强老师的引导性,对学生的朗诵处理,或解释做的特别突出,或还有问题的地方,通过这样的质疑,促使该生或其他同学进行思考。 这样的设计目的是: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真正动起来;老师在学生的表现中发现学生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把课堂教学当作酵母,向课外延伸;把对诗歌的诵读和对诗歌的鉴赏有机结合起来。

4.自读深化

单元教学论文篇10

明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没有明确的目标,犹如“盲人骑瞎马”,到处乱撞,其结果是不堪设想的。因此在教学每一单元前,我们要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和单元教学的内容,确立教学目标。确立单元教学目标,要体现听说读写能力训练和思想教育的要求。例如,我在教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记游散文时,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1 阅读方面:了解课文所写景物的不同特点;体会文章在景物描写中蕴含的情趣和哲理;理解写景抒情散文融情于景、托物传情的特点;学习课文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比喻、拟人、引用、排比等修辞手法状物写景的方法。

1.2 写作方面:学习定点观察和移步换景的方法,抓住景物特征,按游踪顺序状写较多的景物,学会写较复杂的游记。1.3 听说方面:能口头向全班同学介绍一个地方、一处风景,突出特点,明确方位,仿到口齿清楚,表达明白。对以上教学的总目标不仅教师要了然于胸,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了解。因此在开始教学之前,我首先将这一目标告诉学生,使学生心中有数,在学习过程中才有明确的努力方向。

2 学习知识

学习知识就是在教师指导下,学习单元理论知识。现行高中语文教材都是按文体划分单元来编排的,每一单元都由教学要点、课文和单元知识与训练组成。单元知识与课文是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的。单元知识有统驭课文、帮助学生正确阅读理解课文的作用。所以在教学课文之前,应指导学生学习单元知识短文,归纳知识要点,再运用单元理论知识去分析理解单元课文。如,教学高中语文第四册第五单元的四篇古典小说时,因学生对古代小说的特点还较生疏,所以在教学肘,除了帮学生温习小说的三要素外,还应指导学生认真学习单元知识短文《中国古代小说的特点》,进而归纳出有关我国古代小说的知识要点:①小说起源于劳动,古代神话传说可以说就是小说的渊源。②古代小说的发展阶段:先秦两汉的萌芽状态--魏晋南北朝的笔记小说--唐传奇--宋“话本”--明“拟话明清章回体小说。③我国古代小说的特点:a、注意人物言行和细节描写,在矛盾冲突中展现人物形象。b、情节曲折,故事完整。c、语言准确简练,生动流畅,富于个性化。d、叙述方式明显带有说书人的印记。这样,通过学习知识短文,梳理知识要点,学生对我国古代小说的有关知识就有了明白、清晰的印象,这就为下一步古典小说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3 教读示范

教读示范就是在教师带领下,依据单元教学目标,运用所学的单元理论知识,引导学生分析、理解讲读课文,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付诸阅读的具体实践活动。教读示范,实际上就是通过教师的示范教学,教给学生一把分析、钻研同类课文的钥匙,起到典型引路的作用。教读示范必须做到三点:①要突出重点,体现单元教学目标。②要落实知识,用课文印证单元理论知识,揭示知识的规律性。③要侧重指导学习方法,“授之以渔”,引导学生掌握分析问题的途径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使之具备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能力。例如教读高中语文第一册第四单元的两篇讲读课文《景泰蓝的制作》和《南州六月荔枝丹》时,我引导学生着重分析、研究以下问题:①两文抓住了景泰蓝和荔枝果实哪些特征来说明的。②理清两文的说明顺序。③分析两文综合运用下定义、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举例子等说明方法。④分析两文准确、简明的语言特色以及科学小品兼用文艺笔调的写作方法。结合课文实例,通过上述问题的分析、研究、落实说明文的有关知识,教给学生读写说明文的方法和规律,学生就会自学说明文,能力得到提高。

4 自读深化

单元教学论文篇11

2、积累知识,认真学习教材内容。学习知识就是在教师指导下,学习单元理论知识。现行高中语文教材都是按文体划分单元来编排的,每一单元都由教学要点、课文和单元知识与训练组成。单元知识与课文是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的。单元知识有统驭课文、帮助学生正确阅读理解课文的作用。所以在教学课文之前,应指导学生学习单元知识短文,归纳知识要点,再运用单元理论知识去分析理解单元课文。如,教学高中语文第四册第五单元的四篇古典小说时,因学生对古代小说的特点还较生疏,所以在教学肘,除了帮学生温习小说的三要素外,还应指导学生认真学习单元知识短文《中国古代小说的特点》,进而归纳出有关我国古代小说的知识要点:小说起源于劳动,古代神话传说可以说就是小说的渊源。古代小说的发展阶段:先秦两汉的萌芽状态--魏晋南北朝的笔记小说--唐传奇--宋“话本”--明“拟话明清章回体小说。我国古代小说的特点:注意人物言行和细节描写,在矛盾冲突中展现人物形象;情节曲折,故事完整;语言准确简练,生动流畅,富于个性化;叙述方式明显带有说书人的印记。这样,通过学习知识短文,梳理知识要点,学生对我国古代小说的有关知识就有了明白、清晰的印象,这就为下一步古典小说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单元教学论文篇12

第一步:明确目标

明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没有明确的目标,犹如“盲人骑瞎马”,到处乱撞,其结果是不堪设想的。因此在教学每一单元前,我们要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和单元教学的内容,确立教学目标。确立单元教学目标,要体现听说读写能力训练和思想教育的要求。例如,我在教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游记散文时,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阅读方面:了解课文所写景物的不同特点;体会文章在景物描写中蕴含的情趣和哲理;理解写景抒情散文融情于景、托物传情的特点;学习课文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比喻、拟人、引用、排比等修辞手法状物写景的方法。

2、写作方面:学习定点观察和移步换景的方法,抓住景物特征,按游踪顺序状写较多的景物,学会写较复杂的游记。

3、听说方面:能口头向全班同学介绍一个地方、一处风景,突出特点,明确方位,做到口齿清楚,表达明白。

对以上教学的总目标不仅教师要了然于胸,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了解。因此在开始教学之前,我首先将这一目标告诉学生,使学生心中有数,在学习过程中才有明确的努力方向。

第二步:学习知识

学习知识就是在教师指导下,学习单元理论知识。现行高中语文教材都是按文体划分单元来编排的,每一单元都由教学要点、课文和单元知识与训练组成。单元知识与课文是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的。单元知识有统驭课文、帮助学生正确阅读理解课文的作用。所以在教学课文之前,应指导学生学习单元知识短文,归纳知识要点,再运用单元理论知识去分析理解单元课文。如,教学高中语文第四册第五单元的四篇古典小说时,因学生对古代小说的特点还较生疏,所以在教学肘,除了帮学生温习小说的三要素外,还应指导学生认真学习单元知识短文《中国古代小说的特点》,进而归纳出有关我国古代小说的知识要点:1、小说起源于劳动,古代神话传说可以说就是小说的渊源。2、古代小说的发展阶段:先秦两汉的萌芽状态--魏晋南北朝的笔记小说--唐传奇--宋“话本”--明“拟话明清章回体小说。3、我国古代小说的特点:A、注意人物言行和细节描写,在矛盾冲突中展现人物形象。B、情节曲折,故事完整。C、语言准确简练,生动流畅,富于个性化。D、叙述方式明显带有说书人的印记。这样,通过学习知识短文,梳理知识要点,学生对我国古代小说的有关知识就有了明白、清晰的印象,这就为下一步古典小说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第三步:教读示范教读示范就是在教师带领下

依据单元教学目标,运用所学的单元理论知识,引导学生分析、理解讲读课文,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付诸阅读的具体实践活动。教读示范,实际上就是通过教师的示范教学,教给学生一把分析、钻研同类课文的钥匙,起到典型引路的作用。教读示范必须做到三点:(1)要突出重点,体现单元教学目标。(2)要落实知识,用课文印证单元理论知识,揭示知识的规律性。(3)要侧重指导学习方法,“授之以渔”,引导学生掌握分析问题的途径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使之具备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能力。例如教读高中语文第一册第四单元的两篇讲读课文《景泰蓝的制作》和《南州六月荔枝丹》时,我引导学生着重分析、研究以下问题:①两文抓住了景泰蓝和荔枝果实哪些特征来说明的。②理清两文的说明顺序。③分析两文综合运用下定义、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举例子等说明方法。④分析两文准确、简明的语言特色以及科学小品兼用文艺笔调的写作方法。结合课文实例,通过上述问题的分析、研究;落实说明文的有关知识,教给学生读写说明文的方法和规律,学生就会自学说明文,能力得到提高。

第四步:自读深化

叶圣陶指出"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自读是学生由老师讲解到个人自学的过渡阶段。所谓自读深化,就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教师在教读课文中示范讲解的方法去自学单元自读课文。通过自读实践,使单元知识得以进一步的巩固深化,进一步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从而达到不教自会的境界。这一步教学,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只作点拨提示,切忌越俎代庖。有时,为了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自读课文,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具有启发诱导性的思考题,引导学生深入钻研课文。例如,教学高中第一册第二单元的两篇白读课文《为了的嘱托……》和《火刑》,根据单元理论知识和课文内容,我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供学生思考:①两文表现了吴吉昌和布鲁诺两位科学家怎样的精神和品质?②两文各采用了什么样的线索来组织材料?③两文各按什么样的顺序记叙的?④两文各采用了哪些人物描写的方法来刻画人物、表现主题的?以上问题,学生可以通过比较阅读的方法,采用讨论的方式去完成。这样,既可以增强学生的读写能力,巩固深化单元知识,又可以锻炼学生的听说能力。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