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农业论文合集12篇

时间:2022-10-17 17:25:02

创意农业论文

创意农业论文篇1

2三都水族自治县创意农业发展方向

2.1大力实施农业标准化,提高创意农产品质量

三都水族自治县当地旅游资源、生物资源良好。近年来开展得葡萄节活动,使当地的葡萄产业发展势态良好。当地可以先扶持一批创意农业龙头企业,并与农民合作社、相关行业协会、创意农业生产基地进行专业化合作,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内先进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制定和实施创意农业各个环节的技术要求和操作规范,开展全程质量控制。把创建创意农业示范县、创意农业名镇、创意农业示范场与推进创意农业品牌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着力于创意农业生产基地建设。加强与省内外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以知识加持技术,以技术指导生产,建立创意农业发展研究所,研发各类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培育自主农业品牌,增强创意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通过发展创意农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引进市场前景佳、经济效益好、创意水平高的创意农业企业,实现土地资源科学化、集约化利用,不断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努力推进创意农业产业集群化发展,形成规模效应。重点开发区域特色强、竞争优势强、创意优、科技含量高、成长空间大、带动作用大的农业产业集群,加速从农户集群、企业集群向产业集群发展。

2.2建立家庭创意农庄示范点,形成大小企业相辅,家庭政府共建的互补格局,努力推动城乡统筹发展

以家庭为基本单位,以创意农产品生产为核心,整合三都县周边农村特色创意农产品生产技术,坚持“聚集资源、突出重点、形成特色”的思路,以水族文化为特色,以品牌塑造形象,通过农业与艺术的有机结合,赋予农产品以独特的文化内涵,让消费者形成美的享受,让全社会都来感恩农业、关爱农业。以文化农业与情感农业为理念寻求新的农产品销售增长点,以当地特殊水族文化为优势,发掘文化和农业新的结合点以促进创意农业的发展,最终达到增加农民收入的目的。发展创意农业是在新形势下,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达到农民创收的目的;是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有力措施;是实现农业又快又好发展、农村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实选择和必由之路;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

创意农业论文篇2

1.1利用不同的品种进行休闲农业造景创意

金银花的原植物属于忍冬科忍冬属,其特征是花开的初期为白色,1~2日后变黄色。具有该特征的忍冬属植物包括忍冬(L.onicerajaponicaThunb.)在内的多种同属植物,在历史上,民间均将其花蕾或花用作金银花。据调查,在全国不同的地区,菰腺忍冬(L.hypoglaucaMig.)、华南忍冬(L.confusaDC.)、水忍冬(L.dasystylaRehd)、灰毡毛忍冬(L.macranthoidesHand.-Mazz.)、净花菰腺忍冬(L.hypog1aucaMiq.Subsp.nudifloraHsuetH.J.Wang)、细毡毛忍冬(L.similisHems1.)、盘叶忍冬(L.tragophyllaHems1)、峨眉忍冬(L.similisHems1.Var.omeiensisHsuetH.J.Wang)、淡红忍冬(L.acuminataWall.)、皱叶忍冬(L.rhytidophyllaHand.-Mazz.)[3-4]等植物的花或花蕾分别被作为金银花收购入药,有些种类还作为栽培品种推广。此外,在市场上销售的金银花商品中,检测到花或花蕾的植物还有10种以上。由此可见,我国金银花植物资源非常丰富。不同品种的金银花,其株形、花期、花色存在差异。在株形上,有的品种是树形,有的品种为藤本;在花期上,有的品种一年开一次花,花期较长,有的品种一年开四茬花,分别在5月下旬、7月中下旬、8月中旬、10月中旬,每茬花期在7天左右;有的品种每节只开2个花针,有的品种一节花针40~60个,多达100多个。金银花单叶对生,抗寒性较强,叶片“凌冬不凋”。在初春时节,叶腋中又生新叶,碧绿可爱;春夏时节,叶腋间长出并蒂小白花,芳香优美;1~2日后,颜色由白变黄,十分漂亮。在休闲农业创意上,可利用这些特征来造景。金银花茎干比较粗壮,长势奇特,可制作成各式盆景;也可用于休闲农庄庭院绿化,如在农庄入口处、假山旁、窗户边等处实行墩栽,用作赏花;栽植在攀附物旁,攀附篱垣、阳台、绿廊、花架、山石、凉棚上进行垂直绿化点缀;或利用竹竿、绳索等物的牵引,作柱形、尖塔形、球形、方形等不同形状的绿化配置。

1.2利用幼嫩枝叶发展休闲养殖业

金银花的花有很好的药用价值,常期以花入药,人们对其植株很少进行开发利用。实际上,金银花幼嫩枝叶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与青玉米茎相比,其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的含量高、粗纤维含量低,适口性较好[4],可作牛、羊、兔、鸡、鸭、鹅等畜禽动物的青饲料。其枝叶含有绿原酸等抗菌消炎活性成分,对多种致病的病菌、病毒有抑制作用,可预防治疗畜禽疾病。据研究,在动物饲养过程中若能添加一定剂量的金银花藤叶粉或煲水,对预防和治疗动物的温病发热、风热感冒、咽喉炎症、肺炎、痢疾、肿溃疡、丹毒、蜂窝组织炎等症均有相当好的作用。因此,将金银花作为青饲料,用于发展休闲养殖,可以促进休闲农庄内畜禽的生长发育,不仅能提高畜禽的产量,还能获得高品质的肉类。如金银花种植基地可发展林下养殖,饲养土鸡等家禽。此外,由于金银花植株花朵众多,花期较长,如作蜜源植物来养殖蜜蜂,所酿出的蜂蜜也有着较高的营养保健价值。这样,既可以为休闲农庄提供优质的餐饮原料,还能提供可售卖的产品。

1.3利用金银花开发休闲农业产品

休闲农业产品开发方面,主要创意在于加快利用金银花开发不同的保健食品、保健饮料以及不同的日化产品和手工艺品。

1.3.1保健食品、保健饮料生产创意

金银花除含有药效成分外,还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其氨基酸含量8%左右,水溶性糖含量18%以上,还含有多种人体必需元素,具有重要的营养保健价值,可用于生产保健饮料、保健食品[4-5]。利用金银花可开发如下种类的产品:(1)金银花茶。金银花原花用开水冲泡,夏秋服用既能防暑降温、清热解毒,还有降脂减肥、养颜美容的效果。除了以单味金银花为原料的金银花茶,还有与其他中药组方配伍的复方保健茶。如加多宝等多种品牌凉茶产品中都含有金银花。(2)金银花饮料。在金银花浸提液中添加其他原料,制成保健饮品,如金银花—绿茶复合饮料、金银花露、银花晶等[3-4]。(3)金银花复合酸奶。将金银花浸提液加入牛奶中制成金银花功能性酸奶,或以香菇、银耳、金银花为原料制成复合保健酸奶。(4)金银花保健酒。利用酿酒的传统工艺开发研制金银花酒,在传统黄酒加工工艺基础上添加金银花浓缩液,经科学调配制成金银花黄酒,用金银花代替部分颗粒酒花制成金银花啤酒等。此外,还有金银花汽酒。这些酒具有不同的口感,均有一定的保健功能。(5)金银花保健食品。如在糖果的生产原料中加入金银花,生产出具有消炎止痛、润喉护嗓功能的金银花保健糖;或将金银花汁加入冰淇淋的配料中,制成金银花冰淇淋[4]。

1.3.2日用化工品开发创意

金银花可以开发出日用化工品。如以金银花为主要原料,制成抗菌消炎牙膏;制成治疗小儿热痱的金银花痱子水。还可开发金银花香水、金银花沐浴露等各类化妆品[3-4]。此外,从金银花干花蕾和鲜花中提取的精油,可用作高级香料。

1.3.3工艺品开发创意

金银花植株枝繁叶茂,生长迅速,其藤条细长柔软,有些生枝条一年可长达3米以上,且韧性较强,因此,将金银花植株藤条采收处理后,可以编织各种生活中需用的容器,以及手工艺品,如花篮、线盘、食用盘、鸟笼、鱼篓等[4],产品有一定的市场潜力。在休闲农庄中若能提供此类工艺品,很有观赏价值,同时还能激起游客的购买欲望。

2金银花在休闲农业创意中的实践

金银花种植基地的休闲农庄经营者可以从以下四个步骤进行创意。

2.1制定金银花主题

以金银花及金银花加工产品设定主题发展,改变游客对金银花仅是一种药用植物的感觉,强化主题意识。不仅将金银花视为一级产品,而应引入二级加工品甚而三级商品的产品开发。金银花教学可视为二级的产品与体验产品,而一系列的金银花或金银花产品可视为商品贩售。因此,经营者应考虑如何将金银花主题规划转变成更宽的产品线或面。在金银花教学活动安排:①解说员介绍金银花植物的品种、区别;②市面上金银花的选购、南北方金银花的区别、品质的好坏判别,由解说员教导游客如何选购优质金银花。③解说金银花的栽培方法、管理方法,采收和加工过程;④现场制作金银花茶、金银花饮品、金银花冰淇淋,如制作金银花露:金银花、蜂蜜各30克,金银花加水煎汁,去渣,加入蜂蜜制成饮料,该饮料有预防流感、治疗肺燥咳嗽的功效。设计多种DIY,以吸引不同年龄游客体验,以达到促销的效果。⑤金银花产品的参观及选购,可让游客观看金银花保健品或工艺品的加工制作过程。

2.2塑造金银花印象

金银花的花语是全心全意把爱奉献给你,诚实的爱、真爱,有鸳鸯成对、厚道之意,是白羊座守护花。塑造金银花花语的形象,同时为游客提供有机蔬菜、富有田园风味的健康餐饮,并结合日常的生活教育,加深游客对该金银花基地的印象。如:①金银花是一种药用植物,对多种疾病有预防治疗作用;②金银花可用来制造多种保健饮料、保健食品、日化用品、工艺品;③该金银花基地的金银花都经过良好生产管理,制作的保健食品可放心食用。

2.3举办金银花相关的游憩活动

以金银花基地的资源设计成多项感官性活动,为游客提供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感官刺激的体验活动:①举办金银花写生、金银花的典故解说、认识金银花品种、亲子游等活动。金银花相关传说:据说从前浙江一山村里,有一对叫金花、银花的孪生姐妹。她们性格相同,形影不离。一日金花突然浑身发热,遍体红斑。大夫说是“热毒病”,无法医治,银花听后哭得死去活来,日夜侍候在床前。不久,银花亦发病卧床不起。姐妹俩去世后,爹妈把她俩合葬在一起。翌年的春夏,坟上竟然生出一棵绿叶山藤,渐渐茁壮成长……3年后,藤蔓开出先白后黄、黄白相间的花朵,人们采花入药,用来医治热毒病,果然神效。从此,人们便把这种花称为“金银花”。②可在金银花的花期举办采摘活动,金银花的采收最好安排在清晨和上午,此时采收花蕾不易开放,养分足、气味浓、颜色好。如下午采收,应在太阳落山以前结束,因为金银花的开放受光照制约,太阳落后成熟花蕾就要开放,影响质量[5]。③采摘后让游客参观金银花的烘干加工过程,解说中药材的炮制方法,让游客产生寓教于乐的游憩体验。

2.4销售金银花纪念品

与农产品以印有该金银花基地休闲农庄标志的包装盒包装贩卖农庄自有生产的金银花,以及金银花制成的保健品、日用化工品,工艺品等。若能进一步结合不同种纪念品的开发,或向游客销售提供盆栽金银花苗、金银花盆景,游客将与金银花相关的回忆带回家,将有助于延续该金银花基地休闲农庄的记忆,增强游客的重游意愿,扩大宣传效果。

创意农业论文篇3

党的十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美好蓝图,让人们对未来中国充满向往。在未来,随着创意农业的快速发展,更多“六型”“七美”即生产审美型、文化型、娱乐型、科学型、观赏型、生态型,美色、美形、美味、美质、美感、美景、美心的创意农业蔬菜艺术产品将走入寻常百姓家,让更多百姓享受创意生活。以审美体验和养生为主题的创意蔬菜艺术具有美化环境、养心养美和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作用,越来越为现代都市农业、观光农业所接受,成为推动创意农业发展和建设美丽乡村的主要动力和载体,是新型农业经济发展的增长点。

1 创意农业的内涵

创意农业是指以增加农产品附加值为目标,在农产品研发、生产、加工、营销、服务过程中,以及在农业节庆、农业科普、农业电子商务、农业总部经济、农业审美、农业旅游、农业教育、农业创新活动中进行生产创意、生活创意、功能创意、科技创意、产业创意、品牌创意和景观创意,通过营造优美意境,创造农民独特增收模式,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增美和农业产业倍增的新型农业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1]。

创意农业学认为,创意农业是通过“四生”即生产、生态、生活、生命,“七美”即美色、美形、美味、美质、美感、美景、美心,以实现农业农村“三增”即增优、增名、增汇的目的。创意农业是以美学经济理论、总部经济理论、战略资本理论、消费教育理论为理论基础,以文化附加值为核心,瞄准世界农业高新技术发展前沿,着力构建现代农业的创新理论体系,为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2]。

2 中国创意蔬菜艺术发展现状

在第14届中国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上,蔬菜文艺景观展区展示了以生姜为素材的“一览江(姜)山”;用玉米、大豆和南瓜创建的“飞天”侍女及航天火箭;用彩椒打造的中国地图,果蔬插花,蔬菜动漫,一系列栩栩如生的蔬菜艺术形象,每天游客达到10万余人。

当前,中国乡村体验经济已从传统的农家乐向功能齐全、环境优美、品质俱佳、高端高值的创意农业转变;从分散经营向科普、观光、创意体验为一体的创意农业产业集群转变;从蔬菜单一的食品功能向科普、电子商务、养生、养美、旅游等多功能转变;从纯粹采摘向观光、文化、健身转变;从卖蔬菜向卖环境转变;从传统休闲农业向创意农业转变。

2.1 创意艺术已经成为蔬菜产业的重要内容

在体验经济时代,蔬菜产业快速发展的核心是创意农业产业。创意农业蔬菜艺术使农业本身跳出了单纯追求温饱的目标,使蔬菜的内涵更加丰富,不但能促进乡村旅游和美学经济融合发展,拉近城市与农村的距离,更有利于将蔬菜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资本优势,促进蔬菜产业链构建和可持续发展。观乡村美景,品蔬菜美食创意,花田果树、农耕体验、乡间漫步、蔬菜写生,乡音乡情慢生活成为吸引国内外旅游者的新时尚。

成都市创意农业蔬菜旅游以养生养美、增收增美、生态环保、美景美心为特色,已成为都市人亲近自然的新方式。彭州市种都蔬菜主题公园占地200 hm2,数千种新优奇特的蔬菜品种、百余种科学先进的栽培模式和各类极具创意的园艺景观,让标准化蔬菜种植基地、8 000 m2的蔬菜生态创意馆、5 000 m2的蔬菜工厂化育苗温室展现了创意农业的高科技水平。彭州举办的辣椒节、莴笋节、番茄节、魅力彭州摄影大赛、田园集体婚礼、彭州农业观光一日游等大型活动,特别是融观赏、娱乐、体验、休闲为一体的合江镇冬草莓采摘之旅,彭镇八月有机葡萄采摘月等,都充分体现了“巴蜀特色、成都元素”,展示了创意农业蔬菜艺术的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成为双流唱响创意农业的一张王牌。青白江区福洪乡立足于国家3A景区客家杏花村蔬菜和水果资源,重点发展乡村蔬菜休闲度假、健康养身旅游、生态观光农业和农艺创意产业,打造全国首个“国际农艺创意之乡”,从根本上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促成一二三产业的联动发展,走出一条具有福洪特色的新农村发展道路。蒲江县从实际出发,“与蔬为友”,举办蔬菜艺术节、文化旅游节、乡村美食节等活动,从蔬菜创意会展到蔬菜创意旅游,从蔬菜创意产品到蔬菜创意旅游商品,把创意搬到田间地头,促进了蔬菜艺术和蔬菜旅游有机结合,蒲江已赢得四川乡村旅游示范县、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的美名。

重庆南川在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中融入旅游观光元素,积极探索创意农业蔬菜艺术发展新路,把蔬菜资源转化为观光创意景区,展现出蔬菜创意的奇特魅力,投资20多亿元打造现代农业商务区、迎宾景区、现代科技农业创意区、现代花卉苗木展示区、现代绿色农业示范区等8个功能区,建立5个智能温室,把4 km2的金龙村整体打造成一个创意农业景区,生产巨型南瓜、树型番茄、树型茄子、树型辣椒,充分赢得了市场认可。

在优美乡村与优化产业的共同推进下,创意农业蔬菜艺术促进了乡村旅游发展。在“最美乡村”建设中,北京按照“生产美、生活美、环境美、人文美”标准,把新观念、新时尚带入农民的生产和生活,农民蔬菜生产逐步向绿色有机蔬菜种植转变,挖掘当地文化创意与生态资源,打造集蔬菜旅游观光、娱乐休闲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充分彰显北京乡村创意农业文化特色和韵味,将蔬菜体验经济发展与“最美乡村”建设结合起来,从近4 000个行政村中评选出53个“北京最美乡村”,引领了乡村体验经济发展的时代方向。

2.2 蔬菜创意产业已成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发展蔬菜经济,积极培育蔬菜创意产业“生产、生态、观光、辐射带动、出口创汇、教育培训、总部经济”七大功能,发展养生养美的蔬菜体验产业,着力打造好吃、好看、好玩和美色、美形、美味、美质、美感、美景、美心的创意农业蔬菜旅游体验产品,是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增美的重要渠道。

四川省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民就业增收为抓手,积极推进创意农业发展,呈现蔬菜创意农业基地、蔬菜创意农业高端产业集群、蔬菜创意农家乐、蔬菜创意农业科技园区、蔬菜农耕文化主题园区等发展业态,成为蔬菜创意农业起步较早的城市。如今,四川的四季花海、蔬菜彩田艺术、灵芝盆栽等一批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蔬菜创意农产品倍受游客青睐。享有“国际花园城市”的成都市温江区,依托花木生态本底和川西林盘大田景观资源发展蔬菜园艺观光体验农业,拟用4~5年时间实现蔬菜园艺产值和农民收入“双倍增”。北京市丰台区南苑乡南苑村把发展蔬菜创意生产与创意生活以及建设生态文明结合起来,建设北京国际汽车露营公园,在不改变土地性质的情况下,发展蔬菜开心农场、欧洲风情木屋、汽车露营公园,每年至少可为村里增加300万元收入。

2.3 蔬菜审美体验已成为建设靓丽新农村的风景线

在新的体验经济、旅游经济消费时代,乡土文化浓厚的创意农业生活方式让人们趋之若鹜。到乡村体验蔬菜艺术、田园农舍营造出的意境,已经成为现代都市生活的一种新潮流。

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培育生态养生长寿品牌,以长寿孝德文化为依托,创建“世界长寿养生之都”和“中华慈孝名城”,集中建设一批蔬菜养生新农村示范点,融入巴马长寿养生文化元素,打造蔬菜养生旅游名镇名村,发展候鸟式蔬菜体验农家乐,每年到巴马养生度假旅游的“候鸟人”达10万余人次。

浙江省玉环县龙溪乡的菜园动漫花谷把动漫元素渗透到了蔬菜生产中,与城市时尚文化相契合,吸引市民前来欣赏蔬菜艺术,带动了蔬菜经济发展和旅游的繁荣。农民通过旅游服务和农家乐经营,收入得到了提高,有了很强的自主意识,做创意农业的积极性很高,蔬菜审美层次也得到了提升,土地实现规模化开发,既可以观光,还能获得经济收入,同时对城乡文化平等交流、互动发展和寻找文化认同感等方面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在九寨沟可以住木屋,听鸟叫,品野菜,看民俗,赏歌舞,吃最新鲜的蔬菜,拍最心仪的美景,在农家乐打理花园庭院、种植花草,钓鱼、划船,学习制作手工、绘画、蔬菜烹饪、与小动物们做伴……置身丛林间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享受着回归乡间生活的闲适。九寨沟县已有开业资格的农家乐、藏家乐总数为50余家,2012年接待各类游客人数超过了5万余人次,实现经济收益600多万元。九寨沟景区的藏家乐,住农家屋,品农家菜,体验别样农家风情已经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

在成都,构建城市、近郊、远郊农业的“三大圈层”成为蔬菜创意农业体验经济发展典范。城市农业圈层以改善生态、美化城市为主,发展“插花式”、“镶嵌式”景观创意农业;近郊农业圈层以农庄、基地等现代蔬菜农业示范园区为载体,发展优质高效蔬菜产业、蔬菜观光创意农业;远郊农业圈层以生产、生态为重点,兼顾蔬菜创意生活功能。“三大圈层”通过实施农业产业倍增计划,加快农产品精深加工、生态有机高效农业、高端种业和乡村旅游业发展,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新模式。特别是蔬菜艺术产业的崛起,解决了蔬菜种植生产关键环节的机械化水平,优化了蔬菜种植的产业结构,缓解农业用工荒,给成都大地蔬菜种植带来一场革命。郫县友爱镇农科村是中国农家乐旅游发源地,在一、三产业互融、互动的基础上,计划用2年时间,融入古蜀文化、蔬菜美食文化和农耕文化以及扬雄文化,品味扬雄书法、菜园捉鸡、体验私家精制豆瓣制作,建设以深度体验为主导的第3代农家乐——蔬菜艺术创意家庭农场,推出电子商务“宅配送”服务,实现了从农场到餐桌“点对点”蔬菜配送,实现从“蔬菜工厂”向“蔬菜创意卖场”的转变,深度开发蔬菜创意农业旅游资源,重立蔬菜体验经济潮头。

浙江江山农民把稻田变成风景、创意变成财富。2011年用紫色、淡黄色、淡绿色等3种彩色稻和蔬菜种出了“江山江郎山”标志图案,获得全国休闲农业创意精品文化创意金奖;2012年夏季,江山农民在江郎山下用彩色稻描绘出3.3万m2江郎山图案,冬季用油菜、小麦、蔬菜种出江郎山图案,国内外游客一年四季都能够观赏到稻田艺术风光,从种粮食到种蔬菜、种风景,从种田到卖时尚,江山彩稻旅游成为创意农业旅游的典范之一。

3 中国蔬菜创意农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

3.1 创意型人才稀缺

农民文化素质较低,严重阻碍创意蔬菜产业的发展。蔬菜创意产业缺乏高专业素质、高创新能力的创意型高端人才。

3.2 经费短缺

没有固定的资金渠道,经费短缺是制约创意产业发展的核心问题。一些创意活动由于缺少稳定的经费来源,效果大打折扣。发展蔬菜创意的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难问题依旧突出。蔬菜经济和农业产业一样属微利行业,资金来源主要靠银行,普遍存在企业自身积累少、抵押物不足现象,贷款难是蔬菜创意经济发展难的主要瓶颈。

3.3 品牌知名度不高

蔬菜创意产品品牌的知名度和认可度不高,缺少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发展和保护蔬菜品牌的政策和环境有待进一步完善。

3.4 基础设施落后

蔬菜产业园道路、停车场、洗手间、电话亭等公共设施简陋、设备不足;客房、餐厅、茶楼等主要接待设施水平低、条件差;乱搭乱建,“脏、乱、差”现象突出;庸俗化、商业化倾向严重,游客难以体验当地的自然之妙、生态之美。

3.5 蔬菜体验品种单一,创意不突出

目前,能够很好地满足城乡居民消费需求的农业创意精品不多,如成都蔬菜创意农业旅游多为农家乐,在产品创意、包装创意、文化创意、园区创意、设计创意、营销创意等方面水平不高,同质化特别严重,市场竞争力不强。

4 加快中国蔬菜创意农业发展的建议

4.1 实施中国创意农业富民工程,打造创意农业万亿产业

4.1.1 实施中国蔬菜创意农业千县万亩示范工程

在全国选1 000个县,每个县划出万亩菜田作为中国蔬菜创意农业富民计划重点示范区,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蔬菜创意产品,通过典型示范,以点带面,推动蔬菜创意农业向纵深发展[3]。

4.1.2 实施中国百万创意农民培训工程

以县为单位,主要培养扎根于农村,愿意利用创意技术和科技知识开发蔬菜资源、发展蔬菜创意农业生产的农民致富带头人。免费开展对农场经营者、种养大户蔬菜创意产品生产技术培训。组织农民讲师团和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开展创意农业知识更新再教育,全面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造就一批学习型、知识型、守法型、创业型、创意型的现代农民[3]。

4.1.3 实施两岸创意农业合作计划

建议由国台办牵头,联合民革中央、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农业部、文化部、商务部等单位和部门,制定并启动两岸蔬菜创意农业合作计划,进一步加强海峡两岸蔬菜合作试验区和台湾蔬菜创业园的建设,为台湾农民在大陆投资,发展蔬菜创意生产提供更好的环境。

4.2 加大支持力度,推动蔬菜创意农业旅游产业发展

4.2.1 充分发挥中国创意农业发展论坛作用

充分发挥中国创意农业发展论坛推动全国创意农业高端产业发展的积极作用,使创意农业发展论坛成为中国现代农业的名片。

4.2.2 积极推进蔬菜创意农业高端产业发展

着眼于国内国际创意农业前沿技术和新兴产业,重点推进创意农业、生物农业和蔬菜艺术发展。立足于现有农业优势特色,大力发展附加值高的关键环节,占领“微笑曲线”的两端,重点抓好蔬菜制种育苗、精深加工、现代营销和蔬菜高端品牌打造。以“三品一标”为载体,积极培育农业区域品牌的经营主体,推行“农产品地理标志+专业合作社(协会)+农户”的新型农业产业化模式,建立蔬菜创意农业高端产业集群。

4.2.3 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金融机构要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探求有效方法,突破制度瓶颈,有效解决龙头企业担保、抵押不足的问题。一是加大对蔬菜创意农业集团和蔬菜创意农业园区内基础设施的信贷支持力度。围绕蔬菜创意农业园区建设规划,积极开办中长期政策性贷款,大力支持蔬菜创意农业园区土地整治、土壤改良、农田灌溉、机耕道路和农田林网建设。二是加大蔬菜创意农业园区内高标准设施园艺的信贷投入。尽可能满足园区内日光节能温棚、露地蔬菜基地、蔬菜制种和育苗、养殖示范区等设施农业,园区种养大户从事种、养殖所需籽种、化肥、农药和农机具等生产资料,农民专业合作社、经纪人和园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收购、销售、加工农产品等合理资金需求。

4.2.4 加强队伍建设,健全蔬菜创意人才支撑体系

进一步完善人才政策,鼓励农业企业培养、引进和聘请蔬菜创意技术方面的高级人才。鼓励大专院校和有关组织开展品牌知识、品牌经营、创意农业和相关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培训,提高蔬菜企业管理水平。设立“创意人才奖励资金”,对在培训和发展蔬菜创意农业方面取得突出贡献的专业人才给予奖励。

4.2.5 深入推动蔬菜创意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发展,大幅提升创意农业产业核心竞争力

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方向和产业优化升级的重大需求,结合技术创新工程“十二五”规划,落实农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管理机构,突出重点,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充分发挥联盟在“产、学、研、管”中的主体作用。注重发挥部门和行业协会在蔬菜创意农业产业发展中的引导作用,充分运用市场机制调动产学研各方的积极性,促其健康发展。处理好政府引导和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之间的关系,营造有利于农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发展的政策环境、法制环境和人文环境。注重遵循市场规律,尊重产学研合作单位的自主选择,不搞行政干预,立足于企业创新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合作各方的共同利益,通过平等协商,建立有法律效力的联盟契约,对联盟成员形成有效的行为约束和利益保障。

4.3 着力推进从卖产品到卖体验卖环境的历史性转变

4.3.1 积极开发蔬菜创意农业旅游文化资源,大力发展创意农业、蔬菜品牌农业

兴办各类专业市场,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基本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提升中心镇的集聚辐射能力,拓展中心镇发展新空间。积极建设创意村镇、着力培育创意农民,以经营优美乡村为目标,以产业转型为途径,大力推进创意农业旅游发展,培育一批有较强区域特色、有竞争优势的创意农业专业特色村和创意农业产业。注重财政引领,不断加大对优美乡村的考核和奖励力度,每年安排资金对优美乡村建设先进村镇实施以奖代补。

4.3.2 建设“中国优美乡村”

有规划地保留一批乡村推磨、踏水车、舂米,织布、采摘蔬菜等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和农技工艺,为游客提供原生态的体验项目。做活菜、果、田、塘、路、林、地七要素文章,抓点成线、串珠成链,把沿线的景点和优美的村落紧密地结合起来,打造创意农业耕读文化、养生养美文化、乡土品牌文化、科普文化,实现从卖产品到卖环境的历史性转变。

4.3.3 发展蔬菜创意农业旅游,推进传统蔬菜产品转向创意商品、农业园区转向创意景区

帮助农民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发展创意产业,实现从卖产品到卖风景,再到卖环境的历史性转变,开创一条农业强、乡村美、农民富、城乡和谐发展的新路子。

4.3.4 着力挖掘农业功能,建立三次产业紧密联系的现代产业体系

推动农业与工业对接,以龙头企业、合作组织为依托,大力发展蔬菜加工业,提高产业附加值。把农业自然和谐融入第三产业,开发蔬菜的生态调节、观光旅游、养生养美、文化传承等功能,促进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业、农业服务业与旅游业协调发展,提高农业资源的附加值。

4.3.5 建立部级蔬菜创意农业科技园区

由中国创意农业高端产业创新战略联盟牵头,全力打造第一个中国蔬菜创意农业园区,开发蔬菜创意农业总部产业集群、教育产业集群、蔬菜养生养美产业集群、农民油画创意产业集群、美食创意艺术产业集群,使其成为全国乃至全球的创意产业示范区,推动乡村体验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 章继刚.创意农业学[M].北京:中国科学文化音像出版社,2009.

创意农业论文篇4

农业部总经济师陈玉香在开幕式上说,近些年来,创意农业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我国的北京、上海等地已经在研究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吉林省作为农业大省,为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和发展创意农业,不断拓展农业功能、整合农业资源,对推进吉林省以及长春市的农业现代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论坛的成功举办也将进一步推动吉林乃至全国创意农业的发展。

解决中国的“三农”问题不仅需要理论的支持,更需要实践的探索。中国农业大学副校长傅泽田在论坛开幕式上表示,创意农业是一种新的形态,代表了一段时间发展的需要,如何在创意农业发展中走出自己的道路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我们愿意和世界各国这方面的研究人士一起来为创意农业的发展做出贡献,也愿意与全世界朋友分享我们的创意。”

吉林省副省长王守臣在致辞中说,当前,吉林省正处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阶段,规划利用五年乃至更长时期把吉林省建设成粮食大省、牧业大省、林业大省、林产品加工大省,在更高水平上形成吉林省农业强省的目标。实现这一目标不仅要在调整结构、创新科技、夯实基础、创新体制机制方面有新的进展,更要在整合社会资源、争取智力支持方面取得重大的突破。“本次论坛的举办是吉林省现代农业发展进程中的一件大事,必将为吉林省加快农业方式发展转变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王守臣说:“望各位领导、中外朋友、专家们对中国的创意农业发展多指导、多支持,同时多提宝贵意见。”

创意农业论文篇5

[中图分类号]G725.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08)52-0115-02

近年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探索、建立了以大学为依托的新型农业推广模式。农民培训是农业推广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业推广各个环节中处于核心地位。当前大学依托型农业推广工作中的农民培训也取得了很大成效。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培训效果。鉴于此,应该结合当前大学依托型农业推广中农民培训的实践经验,总结一些大学依托型农业推广下农民培训的具体模式,为农业推广中农民培训提供若干现实的、行之有效的固定模式,以提高农民培训的效果。

1 农村基层干部培训模式

1.1 培训对象

农村基层干部的培训对象,是有一定文化基础的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等基层干部。

1.2 培训目标

帮助基层干部准确把握新农村建设的内涵与总体目标要求,初步掌握现代农业、市场与乡村治理等基本知识,强化其开放意识、市场意识、创业意识和竞争意识,使他们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组织者、实践者、推动者和带头人。

1.3 实施主体

农村基层干部培训的实施主体以农业院校的教师为主,也可以从政府相关部门选择一些了解农村实际、熟悉农民状况的人员担任老师。另外,一些优秀的农村基层干部也可以现身说法,传授经验。

1.4 培训内容

在编写教材之前,首先进行调查研究,了解村干部和广大的农民的需求,针对他们的实际情况新编教材。教材力求切合实际,内容涉及乡村建设规划、乡村治理、计算机信息应用技术、农产品市场营销等。

1.5 培训方式

在培训方式与方法上,农村基层干部培训采取课堂教学、实践教学、互动讨论、村官论坛“四位一体”方式进 行。课堂教学中坚持互动式教学,保证每堂课都有一定的交流研讨时间。理论课之后穿插现场教学。举办“村干论坛”,先进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现身说法,与参加培训的村干部分享创业经验。另外,建立“训后服务”机制,建立村官个人资料及所在村子的基本情况、产业特点的信息库。学校开通了训后跟踪服务热线电话,实现专家、基地、政府和村干部之间的互联互通。

2 农业技术骨干培训模式

2.1 培训对象

农业技术骨干的培训对象包括县、乡农业部门的农业技术人员、专业示范户和一些乡土人才。

2.2 培训目标

帮助培训对象成为农业推广和农民培训工作的骨干力量,并带动一般农户接受新观念,采用新技术、新产品,促进大学依托型农业推广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

2.3 培训层次

农业技术骨干的培训层次为学历教育。对于参加培训的农业技术人员,要求其获得成人大专学历。专业户和乡土人才以获得各类“职业资格证书”为主,有条件的也可以帮助他们获得中专或者大专学历。

2.4 实施主体

农业技术骨干培训的实施主体是学校成人教育机构和分布各地的试验站、示范基地等野外工作平台。

2.5 培训内容

主要课程设置有:①基础文化知识;②传播基础理论课程;③人文素质教育;④职业专项技术、技能课程;⑤体育与健康课程。

2.6 培训方式

由于农业技术骨干培训有不同的培训层次,因此,这种培训适宜采用多种方式相结合的方法展开工作。对于学历教育和证书培训,主要采用课堂讲授、现场观摩实习、互动交流与讨论等方法来进行。

3 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模式

3.1 培训对象

年龄在20岁以上,具有初中以上文化水平,长期工作在农业生产第一线的普通农民。

3.2 培训目标

通过对农民进行培训,使他们比较系统、全面地掌握该项技术的各个环节,完成培训后够能将所学到的科技知识运用到生产实践中,增加农户的经济收入。

3.3 实施主体

实施机构主要是学校示范基地、试验站以及当地政府的农业推广部门。试验站、示范基地利用自身的教室、实习基地以及其他必要的硬件条件可以很好地完成培训工作。当地政府原有的农业推广网络比较完善、健全,也可以加以充分利用。

3.4 培训内容

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的专业可以根据各地主导产业来确定。例如,在白水以苹果生产、管理技术为主要内容,在阎良主要进行甜瓜种植技术培训,在眉县进行猕猴桃栽培技术培训,在山阳则以板栗、核桃种植技术为主。

3.5 培训方式

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在培训方式和方法上更加多样化,集中面授、下乡入户、远程多媒体教学、现场观摩实习等各种方式相互结合,从而可以保证培训的效果和质量。

4 创业培植培训模式

4.1 培训对象

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长期从事农业或者相关生产经营管理实践,有一定的市场意识,有强烈的创业意愿,有创业基本条件的外出务工返乡青年、种养和农机大户、合作组织带头人、农村服务企业负责人,也可以选择部分没有就业的农村大、中专毕业生。

4.2 培训目标

通过创业培植,使受培训农民成长为农业规模化和专业化生产经营的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民企业家。

4.3 实施主体

农民创业培植模式的实施机构仍然是学校的试验站、示范基地等野外工作平台以及当地农业推广部门。但是这种模式的培训师资需要更多的经营、管理专业的教师,如市场学、销售学、会计学以及法律、工商、税务等。

4.4 培训内容

①专业技能培训,如农产品生产、加工、贮运、管理等方面的知识;②创业意识与创业心理品质的培训,如创业意识、创新意识、市场意识、风险意识、创业能力等;③创业相关知识和能力培训;④创业过程的指导。

4.5 培训方式

创业培植模式的培训方式灵活多样,以短期的非正式的培训为主,注重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主要以课堂讲授与实践教学等方式相互结合、互为补充。

5 农民综合素质提高培训模式

5.1 培训对象

农民综合素质培训面向普通农民,但是要求培训对象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

5.2 培训目标

使培训对象了解国家的政策法规,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培育现代观念,从而提升培训对象的综合素质特别是思想素质,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提高农村社区精神文明水平。

5.3 实施主体

农民综合素质培训的实施机构以学校为主,政府也负责部分培训任务,但主要为培训提供必要的帮助和协调工作。

在培训师资的选择上,通过培训需要和教师的参与意愿相结合,从农业院校的文、法等相关学科中选择培训教师。

5.4 培训内容

培训内容包括政治理论、政策法规知识、法律知识、思想道德知识和健康、卫生知识。

5.5 培训方式

以课堂教学为主。培训地点在学校试验站、示范基地的培训教室以及各乡镇、村里的文化活动场所。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等先进教学手段,除了教师讲授外,还可以采取师生互动、交流讨论、案例教学等多种形式展开。

创意农业论文篇6

“美学经济”(AestheticEconomy)是一个新兴经济形态的名称,最早由Gernotbohme于1950年提出。对美学经济的研究现在无论在我国还是在世界上都具有前卫性,有关美学经济的概念也仍然处于探讨阶段。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甚至有不同的叫法,如美国的“体验经济”,台湾的“文化创意产业”或“创意生活产业”等,而在中国内地,各种名称几乎处于共存的状态,可见中国内地的研究也是最浅表和初期的,并且主要受国外研究成果的影响。虽然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它的发展进程不一,甚至连名称和外延都尚未统一,但它们所强调的经济价值却是一样的,都突出地强调抽象的美感、愉悦的体验及独特感受等附加价值的重要性,肯定这种价值的创造才真正符合现代消费的核心诉求,也是现代企业创造无限价值、提高竞争力的最主要出路。可以说,美学经济及相关概念从一出现开始就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和研究热情。许多人进而认为作为历史潮流,美学经济的发展势不可挡。尽管目前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国家强大到完全进入美学经济时代,但它确是未来经济的发展趋势。美学经济讲究的是“以美感创造产品价值”,美学经济事业就是“以美感创造产品价值的商业模式”。那么究竟何谓美学经济呢?根据台湾政治大学科技管理研究所李仁芳教授的定义:“以创意整合、生活美感之核心知识,提供深度体验与高质美感的经济。”[1]23综合各方研究,大致可以得出美学经济的概念:美学经济是指以审美愉悦和创意为核心,以生态文明为导向,以视觉传达艺术、消费体验和消费时尚为表现形式,以满足消费者强烈的审美情感需求为目的,通过创意密集、知识密集、技术密集以创造高利润和高附加值产业的体验经济。一般认为,美学经济包括:美感内容产业、美感加值产业、美感体验服务。吕宁(2005)认为,美学经济和传统服务业的经济模式有着明显区别。在传统服务业中,顾客购买的是一系列按自己的要求实施的非物质形态的活动。而顾客购买一种美的体验时,是在花时间享受商家提供的一系列值得记忆的美的和有创意的感受。具体来说,它有以下特征:产出间接性、个体差异性、真实性与模仿性、被动性和参与性。

二、创意农业旅游

创意农业旅游的概念根据创意农业产业发展实际而被提出,在表达上具有明显的本土特色,因而也主要出现在中文文献,有关研究也是在近几年才兴起,成果尚不多。创意农业旅游其实是创意农业与农业旅游发展的自然理论产物,它以创意农业为核心,以农业旅游为载体,充分挖掘创意农业的旅游、休闲功能与价值,促成以创意农业为主要内容的农业旅游产品。创意农业旅游可以说是农业旅游的一种高级形态,它试图克服传统农业旅游的不足,找出一条创意+农业+旅游的道路,是主要突显文化、科技与创意的农业旅游形态,因而具有独特的内涵特征。在我国,农业旅游概念的提出相对较早。其表现主要包括:农园采摘型、农园观光型、渔场垂钓型、畜牧观赏狩猎型、观光副业型、观光生态农业型、民俗农园等。它以农业生产为依托,与现代旅游业相结合,努力开发传统农业的观光、游览价值,带有一定的科技性与艺术性。而创意农业则更突出地强调创意与独特性,利用文化、科技、艺术及生态理念,将农业的附加值无限放大。从国内外的创意农业产品可以看出,创意农业的发展除了通过高科技加强农业设施与精细化生产外,一般的发展模式都是和旅游休闲密不可分的。而创意农业的发展类型,按照王树进(2009)的研究,也大都以与旅游结合的形式为主。由此,创意农业旅游的提出也就顺理成章了,它是创意农业发展的主要出路。创意农业旅游的概念虽至今还未有学者正式提出,但其内涵及价值却越来越受到重视,综合零星研究成果大致可以描述为:创意农业旅游是以农业创意环境为背景,以创意农业和乡村文化为资源基础,通过运用创意学、旅游学、美学、经济学原理和可持续发展理论对农业资源、乡村文化进行整合,将创意元素作为农业旅游的核心,以创意农业生产和创意旅游为主要功能,集创意农业建设、科学管理、创意旅游商品生产与游人参与创意农业、参与农事劳作、体验乡村情趣和获取农业知识为一体的新型创意旅游活动。在我国这个农业大国,在传统产业不断寻求现代转型与突破的今天,创意农业旅游的发展将大有可为。

三、创意农业旅游发展的美学策略

浙江创意农业发展处在全国前列,但相关的研究却十分匮乏,公开发表的只有杨良山(2013)的两篇论文。他对浙江的创意农业发展进行了总结与梳理,提出浙江创意农业的5种基本类型和5种主要模式。创意农业园区模式、创意节庆会展模式、资源明智利用模式、农业文化创造模式、农业空间拓展模式。[1]80实质上,这些主要的发展模式与类型的核心其实就是创意农业旅游的发展模式。可见,浙江发展创意农业旅游的势头较大,基础较好,且已经有一定的发展规模,但理论研究远远跟不上产业形态的发展需要,浙江的创意农业旅游如何更好地走生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之路,如何与文化、科技和创意真正无缝融合,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如何在美学经济时代,真正做出农业旅游的创意,满足人民群众对创意农业旅游的美学消费需求,是今后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美学经济时代的本质,尤其是美学与创意产业的深刻内在关系,决定了美学指导对发展创意产业的重要作用。旅游美学的发展推动了旅游产业的开发,在理念与实践方面具体指导了旅游产业沿着美学路径向着更深远、更健康的方向发展。笔者依循创意农业、创意产业与美学经济之间的深刻内在关系,仅从美学经济的角度,尝试性地提出浙江发展创意农业旅游的若干美学策略问题。

(一)美学原理

浙江素有“诗画江南、山水浙江”美称,最早的山水诗也产于浙江,晴耕雨读的江南人文风气源远流长,因此浙江旅游业的整体美学基础十分深厚。浙江结合自身极具美学意境和美学沉淀的山水文化资源,并凭借相对发达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在创意农业旅游发展过程中已经表现出一定的科技创意美学色彩。但这并没有形成全区域农业旅游发展的普遍共识。今后要发展真正意义上的创意农业旅游,首先应从理论上和思想上确立美学经济的思维。即在旅游产业的开发与运作等各方面、各层面都要坚持美学立场,以旅游美学的精神去指导旅游产业的发展。这种理念在具体操作过程中,首先将旅游产业的开发作为一种特殊的审美活动,即旅游产业开发的方向是审美性的,而旅游产业开发的过程本身也是审美性的,因而它必须首先符合美学需求。“从旅游审美的本质出发,旅游的目的是解除紧张的冲突状态并在这‘温和的陶醉’中实现审美时代人性的自由与完满。深刻的旅游美学体验,不仅关乎技术与物质手段造就的物象美,更注重人们生活实践态度与道德上的美感追求与体验。”[1]62亦经济亦审美的旅游体验成为美学经济时代下的精神诉求,而创意农业旅游所推崇的“绿色健康,简约环保”理念本身就意味着一种知性的审美观。因此,在创意农业旅游发展中,应始终秉承美学原理作为基本原理和出发点。

(二)美学行销

为旅游者提供独特农业旅游体验是创意农业旅游的核心价值,因此在行销上,也应注重美学创意和体验,不仅要在行销渠道上做文章,更要在行销的体验性和美感性上下功夫。努力将传统观念中认为农村农业是带着泥巴的“乡村气息”提炼转化为充满乡村田园风格的世外桃源。近年来,网络行销的快速发展,也催生出更适合现代消费者的美学行销方式,通过摄影摄像技术以及经技术处理的图片、视频和宣传、包装等行销产品,都在给人独特的美学冲击。创意农业旅游产品的行销,更适宜于在美学上下功夫。通过视觉、听觉甚至触觉、嗅觉等各种感官渠道,将农业农村的美学内涵通过现代美学手段进行提升和推广。

(三)美学创意

创意农业旅游必须充分开发农业旅游产品的美学创意,在吸引眼球、创造惊异方面下工夫。美学中关于什么是美的说法,其中一种就是惊异之美,这就要求产品的独特创意与价值。从本质上说,创意农业旅游与普通农业旅游的根本差别,就在美学创意的充分运用上。浙江已经领先起步的创意农产品已经很好地体现了美学创意,在生产过程中它以智力或者无形的技术资本为主要投入和价值驱动要素,产品中嵌入了更多的文化创意内容,从而为消费者带来精神上的美感享受,使农业产品的消费不再只是物的满足,而更多的是一种精神的体验。这种在浙江已经有了相当基础的创意农业产品,通过对传统农业内涵和外延的创新,达到农产品、农事活动与文化艺术、观赏和实用的结合,从而提高了农业旅游产品的外观和内在的品质,增加了产品的附加值。如艺术葫芦、方形西瓜、七彩迷你番茄、盆景水果、盆景蔬菜等。创意农业旅游应在这方面作出更充分的研究与发挥,真正把创意农业观光、农业研修、农事劳作、乡村度假、乡村民俗风情旅游、手工艺品制作和购物等旅游活动建立在创意农业的基础上,对创意农业生产、创意旅游活动、创意环境三者合为一体进行开发,形成一种“创意型”的旅游方式。通过强化农业生产过程的创意性、趣味性、艺术性,为游客提供观赏、娱乐、休闲、健身、求知等功能服务和良好的创意环境。

(四)美学设计

创意农业旅游必须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开发设计才能最终形成富有审美号召力的旅游产品与服务,提高农业旅游活动的质量,吸引、满足更多的旅游主体。这种美学开发既要体现产品的地方物质特色还要体现地方文化特色,更要展现地方或国家民族的审美特征。开发设计主要包括:旅游资源的美学开发、旅游设施的美学开发、旅游服务的美学开发与旅游产品的美学开发等几大类。旅游资源的开发设计一般要符合两类美的规律:一是要遵循旅游资源内在美的规律,深入探寻、准确把握旅游资源内在美的特征,不能主观性地随意开发,否则将会使开发变成破坏;二是遵循旅游审美规律,满足旅游主体的审美需求,最终实现旅游资源的保护性审美开发,即在旅游资源保护的前提下提升资源的美学品味,以期满足、引导旅游主体的旅游审美趣味;三是根据不同消费者的美学风格,用美学的变化性来吸引不同风格的消费群,通过确定不同消费群的识别要素提供针对性的产品设计。

(五)美学服务

旅游服务主要涉及旅游活动过程中参与旅游设施、设备运作的群体,他们为旅游主体提供各类相关服务,保证旅游活动的顺利完成。这些旅游工作人员在农业旅游中主要包括农业技术人员、导游(讲解员)、乘务员、景区管理人员以及各类服务人员等,作为旅游产业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他们的美学开发极为重要,因为他们是农业旅游产品的直接执行者,是农业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如果执行得好他们将会促进农业旅游产业的繁荣,如果执行得较差将会影响到农业旅游产业的利益。因此旅游工作者服务美学的提高是重中之重,尤其在国内对于他们的审美培养更是迫在眉睫。一方面要培养旅游工作者的形象美,从仪表、仪态抓起,令其与旅游整体审美活动相应和,给旅游主体以视觉的审美亲切感。另一方面要培养农业旅游工作者的内在美,从语言、职业素养到心灵,给旅游主体以审美的亲近感。同时,还要提高服务者的美学修养与美学服务技能,从理论学习到实践,全方位提升从业者的美学服务能力。另外,对美学服务的理论研究也是实践的重要驱动力。随着农业的发展和农村劳动力格局的改变,以及农村远程教育的发展,也将为创意农业旅游美学服务的培养和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基础。

创意农业论文篇7

(一)组织参加海峡论坛成果丰硕

以“海峡论坛”为平台,本着展示福州“双新双创”发展成就、资源优势与发展潜力,并通过考察交流,促进两岸创业创新团队合作共赢的理念,紧紧围绕深化闽台农业合作,促进两岸“双新双创”发展的主题,邀请淞富峰茶业(台湾)、山霖峰茗茶、旭星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省乐农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台企代表以及原南投市代表会主席许天送等10位台湾嘉宾和福建省云中部落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和福清碧峰农林开发有限公司的大陆嘉宾参加了第十届海峡论坛·两岸特色乡镇交流暨促进“双新双创”发展对接会。福建省乐农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永泰县农业局就永泰县农产品和文旅科技产业升级扶贫致富开发项目达成合作协议,其余企业代表分别就合作项目达成合作意向。在随后的考察中,安排台湾茶企与福州海峡茶业交流协会吴依殿会长以及春伦、闽榕等福州知名茶业企业代表开展了“第十届海峡论坛·海峡两岸(福州)茶产业交流对接会”,台中市茶商业同业公会与福州海峡茶业交流协会签订了《海峡两岸茶产业战略合作协议》,建立了两岸茶产业合作交流机制,搭建了两岸茶企合作交流平台,为下一步交流茶产业生产技术和市场开发等经贸合作奠定了基础。

(二)加强休闲农业对接交流

引导在榕台资农场转型升级,指导在榕休闲农业业主与台湾项目对接交流,引进台湾新的业主从事休闲农业。结合休闲农业精品线路开发,引进台湾休闲农业管理机制和运作模式,因地制宜,依托沿海、山区和平原地理特色,沿海休闲农业旅游区,在福清、长乐、连江、罗源等沿海县(市)打造生态休闲农业精品园区。在在榕台商示范带动下,我市休闲农业快速发展,呈现出如晋安快乐园艺、闽侯朝阳农场、福清琳鹏观光休闲农园、福清闽鳟等休闲农业精品园。在第九届海峡论坛的交流中,连江县望江园与台湾南投县日月潭农场、连江县赶海一号与台湾南投县草湳湿地农场也积极结对子,不定期开展互访交流。在今年的海峡论坛交流行程中,我们带领台商实地考察了渔溪碧峰寺山400亩茶园、闽侯朝阳农场、神龙谷等休闲农业示范点,寻求合作机会,加强休闲农业产业对接。许多休闲农场积极引进台湾粉萼鼠尾草、桑葚、台湾肉丝瓜、尊龙火龙果、台湾水果玉米等台湾优良品种。作为农业一二三产融合的重要抓手和对台农业合作交流的重要内容,为福州休闲农业长足发展注入强劲的生机。

(三)加强项目资金扶持

今年安排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专项资金,对在榕台资农业企业在基础设施建设、优良品种和新技术引进等方面给予补助,共计补助5个项目合计50万元。此外,今年专门上报市政府,为台创园争取专项扶持资金用于项目建设,一次性下达70万元,累计100万元。

(四)加强人文交往与科技交流

抓住对台合作优势,坚持围绕“两个服务”,深化榕台农业合作与对接,突出青年交流,扩大农业基层往来。4月30日, 120多名台湾青年文创精英齐聚春伦茉莉花茶文创园活动,两岸文创同仁一同感受茉莉花茶文创的文化、创意、休闲体验。指导台创园开展“台湾青年创业农民中华农耕文化福建行”活动,邀请了13名台湾对接企业代表、台湾农业专家、台湾创业青年(含首来族4人)赴实地参访交流,促进两岸农业交流深入开展。支持福清台湾农民创业园申报台湾高校学生农业教学实践基地,吸引更多台湾从事农业的个体商户和台湾青年前来创业、就业,寻求合作。

二、问题清单

一是台海局势不稳定的影响。受台湾方面现行政策影响,严重制约两岸农业交流合作。加之台湾经济持续疲软,导致台商来榕投资弱化。

二是合作项目总体规模偏小、领域偏窄、效益偏低。目前福州的台商农业投资项目多为零散的台湾企业和个人,主要是为了利用福州相对低廉的农业要素资源价格,种养台湾优良农业品种,导致大型台资农业项目少,台资名牌企业、拳头产品不多。

三是政策协调机制不够科学。在种源引进通关方面国家政策尚未放开,存在许多制约瓶颈。榕台农业合作项目经营中存在着征地租地难的问题,土地政策不够灵活,台企和农户的合作缺乏完善的合约制度,对榕台农业合作项目的发展壮大造成不利影响。

创意农业论文篇8

(一)组织参加海峡论坛成果丰硕

以“海峡论坛”为平台,本着展示福州“双新双创”发展成就、资源优势与发展潜力,并通过考察交流,促进两岸创业创新团队合作共赢的理念,紧紧围绕深化闽台农业合作,促进两岸“双新双创”发展的主题,邀请淞富峰茶业(台湾)、山霖峰茗茶、旭星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省乐农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台企代表以及原南投市代表会主席许天送等10位台湾嘉宾和福建省云中部落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和福清碧峰农林开发有限公司的大陆嘉宾参加了第十届海峡论坛·两岸特色乡镇交流暨促进“双新双创”发展对接会。福建省乐农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永泰县农业局就永泰县农产品和文旅科技产业升级扶贫致富开发项目达成合作协议,其余企业代表分别就合作项目达成合作意向。在随后的考察中,安排台湾茶企与福州海峡茶业交流协会吴依殿会长以及春伦、闽榕等福州知名茶业企业代表开展了“第十届海峡论坛·海峡两岸(福州)茶产业交流对接会”,台中市茶商业同业公会与福州海峡茶业交流协会签订了《海峡两岸茶产业战略合作协议》,建立了两岸茶产业合作交流机制,搭建了两岸茶企合作交流平台,为下一步交流茶产业生产技术和市场开发等经贸合作奠定了基础。

(二)加强休闲农业对接交流

引导在榕台资农场转型升级,指导在榕休闲农业业主与台湾项目对接交流,引进台湾新的业主从事休闲农业。结合休闲农业精品线路开发,引进台湾休闲农业管理机制和运作模式,因地制宜,依托沿海、山区和平原地理特色,沿海休闲农业旅游区,在福清、长乐、连江、罗源等沿海县(市)打造生态休闲农业精品园区。在在榕台商示范带动下,我市休闲农业快速发展,呈现出如晋安快乐园艺、闽侯朝阳农场、福清琳鹏观光休闲农园、福清闽鳟等休闲农业精品园。在第九届海峡论坛的交流中,连江县望江园与台湾南投县日月潭农场、连江县赶海一号与台湾南投县草湳湿地农场也积极结对子,不定期开展互访交流。在今年的海峡论坛交流行程中,我们带领台商实地考察了渔溪碧峰寺山400亩茶园、闽侯朝阳农场、神龙谷等休闲农业示范点,寻求合作机会,加强休闲农业产业对接。许多休闲农场积极引进台湾粉萼鼠尾草、桑葚、台湾肉丝瓜、尊龙火龙果、台湾水果玉米等台湾优良品种。作为农业一二三产融合的重要抓手和对台农业合作交流的重要内容,为福州休闲农业长足发展注入强劲的生机。

(三)加强项目资金扶持

今年安排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专项资金,对在榕台资农业企业在基础设施建设、优良品种和新技术引进等方面给予补助,共计补助5个项目合计50万元。此外,今年专门上报市政府,为台创园争取专项扶持资金用于项目建设,一次性下达70万元,累计100万元。

(四)加强人文交往与科技交流

抓住对台合作优势,坚持围绕“两个服务”,深化榕台农业合作与对接,突出青年交流,扩大农业基层往来。4月30日, 120多名台湾青年文创精英齐聚春伦茉莉花茶文创园活动,两岸文创同仁一同感受茉莉花茶文创的文化、创意、休闲体验。指导台创园开展“台湾青年创业农民中华农耕文化福建行”活动,邀请了13名台湾对接企业代表、台湾农业专家、台湾创业青年(含首来族4人)赴实地参访交流,促进两岸农业交流深入开展。支持福清台湾农民创业园申报台湾高校学生农业教学实践基地,吸引更多台湾从事农业的个体商户和台湾青年前来创业、就业,寻求合作。

二、问题清单

一是台海局势不稳定的影响。受台湾方面现行政策影响,严重制约两岸农业交流合作。加之台湾经济持续疲软,导致台商来榕投资弱化。

二是合作项目总体规模偏小、领域偏窄、效益偏低。目前福州的台商农业投资项目多为零散的台湾企业和个人,主要是为了利用福州相对低廉的农业要素资源价格,种养台湾优良农业品种,导致大型台资农业项目少,台资名牌企业、拳头产品不多。

三是政策协调机制不够科学。在种源引进通关方面国家政策尚未放开,存在许多制约瓶颈。榕台农业合作项目经营中存在着征地租地难的问题,土地政策不够灵活,台企和农户的合作缺乏完善的合约制度,对榕台农业合作项目的发展壮大造成不利影响。

创意农业论文篇9

0 引言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实施扩大就业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这标志着党中央吹响了构建创业型社会的号角。而创业型社会的两大组成部分包括创业型农村和创业型城市。为此,我们必须未雨绸缪,系统思考构建创业型新农村的战略,以更好地扩大农民就业、发展农村生产、改善农民生活、保护农村生态。择其要者,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构建创业型新农村的政治战略

为了确保创业型新农村的顺利推进,科学实施正确的创业战略,需要我们党按照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在深入调研和综合分析各方面情况后提出构建创业型新农村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和主要举措。与此同时,党要支持人大依法履行国家权力机关的职能,经过法定程序,使党提出并经实践检验的创业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主张成为国家意志;支持政府依法履行行政职能,真正做到严格执法、热情服务、促进创业;支持政协有序履行职能,就促进创业型新农村的科学推进建言献策;支持司法机关依法行使职权,公正妥善处理创业型新农村推进过程中的法律纠纷。

2 构建创业型新农村的行政战略

为了加快创业型新农村的进程,须臾离不开创业行政管理机关的努力。农村创业基础设施规划与建设机关、农民创业审批机关、农民创业财税优惠机关、农民创业融资机关、农民创业教育和创业培训机关、农民创业平台建设机关等农民创业管理机关要协同配合,共同努力。各级政府涉农创业管理机关要本着全心全意为农民朋友服务的精神,统筹搞好创业型新农村的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切实为创业农民提供优质的全程服务,真正为创业型新农村建设添砖加瓦。

3 构建创业型新农村的经济战略

众所周知,创业型经济是以创业精神和创业活动为经济增长的关键驱动因素,日益成为比传统管理型经济更为优越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引起了各国政界、学界和企业界的高度关注。社会主义创业型经济作为创业型经济的一定历史形式,包含两个方面的规定性:一方面,作为资源优化的创新方式,社会主义创业型经济具有创业型经济的内在属性反映了现代创业型经济的一般规定性;社会主义创业型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它与资本主义创业型经济相比具有社会主义的制度特性。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中心任务是搞好经济建设。我们要成功构建创业型农村,其重中之重当然是又好又快地发展农村创业型经济。为此,广大农村地区的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制订区域创业型经济的发展战略、发展步骤、发展目标和保障措施,统筹促进创业、发展经济、扩大就业和社会稳定。

4 构建创业型新农村的文化战略

广义的创业文化是指人类在创业过程中创造积淀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创业文化是指人类在创业过程中创造积累的创业思想、创业理论、创业道德、创业教育、创业培训等精神方面的内容。我们要加快构建创业型新农村,就必须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创业文化战略。社会主义新农村创业文化建设主要包括农民创业思想道德建设和农民创业教育创业培训建设两个方面的内容。农民创业思想道德建设解决的是创业农民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农民创业教育创业培训建设要解决的是亿万农民的创业文化素质和创业技能问题。

5 构建创业型新农村的社会战略

国内外发展经验表明,农民自主创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很大程度上受创业环境优劣的影响。因此,各地创业管理和创业服务部门要注重营造有利于农民自主创业立业的社会氛围,旗帜鲜明地宣传农民创业的意义和价值。为此,我们要充分利用报纸、电台、网络、宣传橱窗、黑板报等宣传工具,在农村地区大张旗鼓地进行群众喜闻乐见的创业宣传,激发亿万农民树立创业意识、参与创业培训、以创业促发展、以创业带动就业;与此同时,要及时发现和树立农民创业的成功典型,形成鼓励创业、尊重创业、崇尚创业、宽容失败的良好创业氛围,激发广大农民争相创业的热情。

6 构建创业型新农村的人才战略

城乡统筹,农村为本;农村建设,人才为本。要想实现构建创业型新农村的宏伟目标,须臾离不开一支规模宏大的新农村创业人才队伍。为此,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有计划、有不走地实施新农村创业人才战略,为创业型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保证。当前,我们必须重视新农村创业人才制度建设,主要包括新农村创业人才的教育培训制度、科学使用制度、全面评价制度、激励与约束制度。其中,新农村创业人才的教育培训制度是基础,通过规范的创业教育创业培训可以强化农民的创业意识,丰富农民的创业知识,提升农民的创业技能;新农村创业人才的科学使用制度是重点和难点,也是我们完善农村创业人才教育培训制度的目的所在;新农村创业人才的全面评价制度是关键和核心,是联系创业理论教育和创业实务工作的中间环节;新农村创业人才的激励与约束制度是保障,只有对创业人才的创业行为进行有效地激励和规范的约束,才能保证农民创业的正确方向。

7 构建创业型新农村的教育战略

众所周知,农民自主创业可以实现自主就业、扩大就业,是化解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难的重要途径,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路径,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助推剂。创业教育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世纪80年代末提出的一种现代教育理念。创业教育广义上是指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创业者综合素质的培养;狭义上是指以创业基本素质与具体创业技能培训为主的创业教育。一般说来,农民创业教育的目标体系包括创业意识、创业知识、创业心理、创业能力四项基本要素。因此,我们必须有针对地从这四个方面着手加强农民创业教育,培育一支规模宏大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民,又好又快地提升亿万农民的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

8 构建创业型新农村的法治战略

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了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近年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深入人心,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初步建立。为了有序推进社会主义创业型新农村建设,我们也必须按照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使依法创业、合法立业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风尚;使亿万农民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有序参与新农村创业事务管理,保证创业工作依法进行,并努力确保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各地党政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各地党政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创意农业论文篇10

一、引言

产业融合是指某一产业内部的不同行业或不同产业之间相互渗透,融为一体,进而形成新产业的发展演变过程。文化创意产业具有产业融合功能。文化创意产业与农业融合,将文化创意融入农业中,有助于提高农产品与服务的附加值,促进就业,提高农民收入,形成新的业态,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培育新的农业经济增长点,促进农业生态化发展,提高农村的文明程度与居民的文化素养。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与农业的融合总体上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同发达国家相比存在一定差距。一些发达国家的文化创意产业与农业的融合,经过较长时期的发展,相对比较成熟,经验丰富。因此,研究国外文化创意产业与农业的融合经验对我国农业的融合发展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国内针对国外文化创意产业与农业融合问题的研究起步较晚,主要有刘丽伟(2010)、刘丽影(2014)、程艳红(2014)、王爱玲(2014)、杨薪燕(2015)及廖军华(2016)等。现有研究均是从各个国家创意农业的特征出发,针对各国的模式进行分类,而从产业融合角度出发,通过产业融合的类型对各典型国家进行模式分类的研究几乎没有。产业融合理论是研究文化创意产业与农业融合问题的重要理论基础,因此,本文试图从现有针对产业融合理论中的产业融合类型角度出发,来分析各典型国家文化创意产业与农业融合的情况,将各国融合情况进行归纳。

二、文化创意产业与农业融合的类型

国外学术界针对产业融合类型的研究主要有FreemanC.(1997)、Greenstein S.(1997)、Pennings J.M.(2001)、MalhotraA.(2001)、Stieglitz N.(2003)以及Hacklin F(2005)等。国内方面,主要有厉无畏(2002)、马健(2002)、胡汉辉(2003)、周振华(2003)、罗奕(2007)以及胡永佳(2008)等。

以上不论国内、国外,对于产业融合类型的划分均不是针对哪两个具体产业的融合而言的,因此,文化创意产业与农业这两个具体产业融合的类型,应在综合以上分类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两者的特征进行具体的考量。文化创意产业具有文化性、创新性、渗透性、高增值性、高科技性等特征,传统农业是自然与经济再生产活动,具有地域性、季节性与周期性、技术性等特征。笔者认为,考量到两产业的具体特征,借鉴胡汉辉(2003)对于产业融合的分类方法,指出文化创意产业与农业两者融合的类型可以划分为渗透融合、延伸融合和重组融合三类如图1所示。

文化创意产业与农业的渗透融合是指将文化创意与高新技术渗透到农业中,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创新创意和技术水平。比如,将创意和技术融入农产品中,提高产品的文化内涵和科技含量,又如,用技术和创意开发新的创意农产品;文化创意产业与农业的延伸融合是指文化创意产业与农业的产业功能互补及延伸,赋予传统农业以新的附加功能和产业属性,形成新的现代化的农业产业体系:文化创意产业与农业的重组融合是指引入文化创意因子,将包括种植业、养殖业和畜牧业等传统农业,重新整合,形成现代生态农业、乡村文化旅游等新兴业态。

三、典型国家文化创意产业与农业融合的类型

根据以上分类,笔者将针对荷兰、美国等典型国家的文化创意产业与农业的融合的类型进行分析:

1.荷兰

文化创意产业与农业融合走在最前端的当属荷兰,融合的类型包括渗透融合、延伸融合和重组融合三种。荷兰被称为“地理上的侏儒,经济上的巨人”,这个领土的四分之一位于海平面以下、人均耕地不足一亩的国家,尽管不具备农业发展的自然禀赋优势,却创造了农业经济的奇迹,这与技术与创意的开发与投入是密不可分的。正因为技术和文化创意等创新因素的融入,渗透融合的发生,使得荷兰的创意农业世界领先。而将文化创意和高新技术融入农业生产中,成就了荷兰世界闻名的花卉业,荷兰的花卉产业,产业链完整,是典型的园艺型创意农业,此为重组融合。

延伸融合体现在文化创意的融入赋予了传统农业以新的附加功能和产业属性。荷兰春季花海的农田景观,花田中,创意性的点缀风车、农庄等建筑,使农业不仅具有生产性,还附加了审美性,实现了生产、生活、生态的有机融合。荷兰各地在郁金香花开的季节都会举办郁金香节等农业节庆,节日活动多种多样,具备吃、玩、观赏、教育等多种功能。荷兰的库肯霍夫公园是著名的创意农业为特色的主题公园,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郁金香主题公园,在郁金香的花期时节,除了可以欣赏公园的郁金香花海外,还会举办花展、栽培技艺示范以及插花艺g展等活动。

2.德国

德国文化创意产业与农业的融合,也体现在渗透融合、延伸融合和重组融合三方面。德国大力发展以市民农园和休闲农庄为代表的创意农业,将创意融入传统农业,使德国的农业附加了社会生活功能,渗透融合的基础上产生了延伸融合,延伸融合的基础上发生了重组融合,产生了市民农园和休闲农庄之类的新型业态。市民农园是市民承租近郊农田,亲自耕种,回归自然,享受田园生活的乐趣。休闲农庄将农产品生产与休闲旅游、会议培训、科普教育等结合起来。休闲农庄多建在林区,森林资源本身具有防风、净化空气等环保功能,与旅游度假结合,增加了其经济功能,与科普教育结合,又附加了其社会生活功能。有代表性的比如德国慕尼黑的都市型创意农业“绿腰带项目”。“绿腰带”指的是连接慕尼黑城市和乡镇的没有建筑物的地带,“绿腰带项目”创造性的设计了一系列的包括干草方案、菜园方案、森林方案、骑马心理治疗项目等方案,这一系列的项目实现了环保、经济、教育与市民精神生活品质提升的多赢。

3.美国

美国是世界上科技最发达的国家,美国的创意、技术向农业的渗透融合也极具代表性。渗透融合的基础上发生了延伸融合和重组融合。延伸融合体现在:美国地广人稀,具有发展农业生产的良好先天条件,美国也是世界上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和出口大国。玉米是美国粮食作物中种植面积最大的一种,有适宜玉米种植的玉米生产带。美国人将创意融入玉米生产中,创造了玉米迷宫。玉米的种植按照预先设计好的迷宫地图展开,吸引大量游客前来参观游玩。另外,美国也会举行各种各样的诸如草莓节等的农业节庆,将农业与休闲观光、文化创意融合起来。

重组融合体现在:美国的垂直农业,将创意与科技融入农业生产中,利用先进的技术在城市里建造垂直农场,开展农业生产。垂直农场模式改变了人们传统思维所理解的农业生产,打破了农业生产受到土地资源局限性的影响,也打造了城市独特的农业景观以及创新了食物的生产方式。

4.日本

尽管日本领土面积小、耕地少,但是具有世界领先的科技,日本的农业发展也十分注重科技创意的融入,渗透融合成就了有代表性的阳台农业、屋顶农业以及植物工厂等延伸融合和重组融合的具体表现形式,阳台农业、屋顶农业以及植物工厂等都是日本科技、创意与农业生产融合发展的产物。阳台农业和屋顶农业就是利用阳台、屋顶进行农作物种植,居民享用自己种的农产品的同时,也体验了田园生活的乐趣。植物工厂是将工业生产的理念和体系融入农业生产中,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使农作物的生产也变成了工业生产的车间和流水线一样,消除了传统农业对土地、气候、光照等的依赖。日本文化创意产业与农业的融合的一个典型是稻田艺术,这也是重组融合在日本文化创意产业与农业融合上的特色表现形式。农作物的种植按照预先设计的图案进行,通过播种上面的一些特殊处理,使农田在农作物生长的不同阶段呈现不同的景观,吸引了游客旅游观光的同时,也为农产品提供了销路。

5.英国

英国文化创意产业与r业的融合,更多的体现在渗透融合和延伸融合上。英国是较早发展农业文化旅游的国家,英国的农业文化旅游将农业、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业有机融合。将田园的休闲观光与英国乡村特有的民族文化结合起来,顺应了城市居民的亲近自然的心理需求以及经济发展带来的居民消费需求层次的提升。英国的农场有很多都开展农业旅游,生产经营由农场主负责,这种小型私营农场为游客提供乡村生产生活的体验、提供特有的手工艺品销售、田园风光的景致以及其他相关服务。

6.法国

创意农业论文篇11

我国学界对于农民工返乡创业问题的关注和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迄今为止,虽然有关的专门著述已经不少,但仍谈不上丰富。为了便于进一步研究农民工返乡创业问题,笔者搜索查阅了1994年至2008年间这一研究领域的文献,试图对研究现状进行综合的分析与把握。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结论

1、关于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动因分析

对于农民工返乡创业现象出现的动因,大部分学者从主观与客观或宏观与微观两种不同的角度做出了分析。王西玉等在对136个村的返乡农民工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他们得出以下结论:促使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主观原因一是为了寻求再发展的需要;二是为了照顾家庭;三是为了改变家乡面貌做贡献。客观条件则有:一定的创业启动资金和掌握相关的市场信息;自身人力资本的提升;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和小城镇快速发展;鼓励和支持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1]

另一部分学者借用了唐纳德.博格等人的“推力―拉力”理论、西奥多.舒尔茨的投资与收益理论,以及托达罗的人口流动模型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作为指导,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动因做了宏观和微观的分析。陈辉兴、胡明文认为,农民工返乡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既有来自政府行为的推动、城市就业压力的加大、二元经济结构下的制度不平等宏观环境的影响,也有来自微观主体的影响,像经济利益的驱动、实现自身价值的需要、家乡环境带来的心理归属感等。[2]江小容探讨了开发西部的巨大引力这一因素,认为西部大开发政策实施以来,进一步促进了农民工返乡创业。[3]

2、关于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特点分析

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步伐越来越快,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与特点。

国务院研究中心2007年开展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百县调查研究,对28个省的101个劳务输出示范县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农民工返乡创业步伐加快,农村劳动力呈现双向流动的新局面;返乡创业农民工占回流农民工的8.3%;以第一代中年男性为主;大多从事非农产业;经营形式以个体私营为主;返乡农民工的创业地半数选择在集镇。[4]

刘光明、王玉芬等学者还对返乡创业者进行了特征归纳,认为返乡创业者是外出就业劳动力中最具备开拓精神的群体之一,也是具备经营管理能力和信息收集能力的群体;返乡创业者的文化素质普遍较高,善于思考;返乡创业者主要有两类人,一是在外出前就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回流”时机的选择较少受外部条件制约;二是在外务工无意中涉足某个职业,慢慢发现自己的优势后返乡创业。 [5]

3、关于农民工返乡创业效应的分析

第一,农民工返乡创业带回了先进生产力,推动了农村产业结构的升级。江小容调查后发现,返乡创业者容易选择他们熟悉的农业项目。 [6]农民工返乡创业百县调查也显示出:在高效农业开发中,一半以上的项目是由外出返乡的人先搞起来的。[7]袁雯妮进一步挖掘了其意义,认为返乡创业农民工所进行的产业结构调整是主动积极的,而且孕育着欠发达地区新的产业群。[8]

第二,农民工返乡创业拓展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增收的途径。袁雯妮认为,农民工返乡创业,顺应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地利用与转移,形成了“以创业带就业,以就业促创业”的格局。[9]许胜飞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返乡创业者所创办的企业,为那些难以外出打工,又在当地缺乏非农就业机会的农民提供了灵活多样的就业机会。[10]

第三,农民工返乡创业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一批较高素质人才。崔传义等认为,返乡创业者视野开阔,分析问题能力强,这一部分优秀人才回乡,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地区人才流失的缺口。[11]百县农民工回乡创业调查结果显示,返乡创业者整体素质明显高于农村中未外出务工的群体,回乡后,不少人被选为村党支部书记等,成为改变家乡面貌的领头人。[12]

第四,农民工返乡创业加快了中西部地区城镇化的建设。农民工返乡创业百县调查课题组得出结论:农民工返乡创业不是在城镇化方向上的倒退,是在不发达地区把创业和城镇化结合起来,为小城镇发展提业支撑,发展基础设施和配套产业,扩大小城镇人口和经济规模。[13]

4、关于制约农民工返乡创业发展的因素分析

资金不足是排在首位的制约因素。据农民工返乡创业百县调查课题组的调查,把资金筹集困难排在第一位的占70%以上。[14]刘光明等在对安徽、四川两省返乡创业者的调查后也得出相似结论:创业之初,返乡创业的大多数是以自有资金为启动资金,只有小部分得到了银行贷款。[15]

其次,政府对农民工返乡创业认识不足,导致政府的宏观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滞后。崔传义认为,政府只是把农民工返乡创业看成“小打小闹”,因而只能得到属于本地土政策的支持。[16]此外,阳立高也认为政府对于农民工“到底想返什么乡”、“主要能创什么业”问题的思想认识还不够明确。[17]

优惠政策难兑现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袁雯妮在调查中发现,为了吸引农民工返乡创业,政府答应提供种种优惠政策,但当要求兑现时,当地政府往往总是敷衍塞责。[18]

此外,创业者自身观念和教育程度、知识技能等人力资源禀赋方面的限制也很突出。胡明文等认为,农村外出劳动力想富、敢富的创业意识还是不太强烈,部分返乡创业者综合素质还有待提高。[19]米利国的观点是:返乡创业者在打工期间学到的知识与技能毕竟是有限的,因而,部分返乡创业者在经营企业时表现出观念落后,市场开拓能力差,短期行为严重等不足。[20]

5、关于农民工返乡创业趋向的评价

对于外出劳动力是否应该返乡创业,不同学者的研究结论不尽相同。主要有两种观点:一些学者认为,农民工返乡创业作为进城打工的延续,是一个具有积极意义的派生物,体现着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早在1994年,郏启新就提出了“一潮带三潮”的发展方向。林斐以安徽省返乡创业193个个案调查为基础,对农村劳动力从外出打工到返乡创业的一般规律进行了实证分析,从多角度阐明了外出打工与返乡创业之间的内在联系,提出不发达地区政府应鼓励和支持外出农民返乡创业。[21]

但是,也有学者对农民工返乡创业活动持悲观态度,把返乡创业视作劳动力回流的一种短暂,并对“创业潮”的说法提出质疑。如白南生认为:虽然不乏回乡创业的生动案例,但调查结果并不支持“创业神话”。 [22]

二、对既有研究的综合评论

综合上述研究成果可以看出,很多学者、研究机构及相关部门已经对农民工返乡创业出现的原因、面临的问题及其效应做了大量的考察和研究工作,并得出了一些相关的研究建议和对策。这些研究成果有助于社会各界对农民工返乡创业形成准确的认识,同时也为后来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参考和实证资料。不过综合看来,其中也还存在一些不足和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在研究视角上,大部分学者侧重于从经济学角度和政策研究层面看待农民工返乡创业问题。而从社会学视角进行的专门性研究,特别是对与农民工返乡创业有关的社会制约因素和社会流动机制等则涉及很少。

二是在研究水平上,同一内容,同一层次的重复研究较多。往往是侧重描述农民工回乡创业面临的问题、产生的原因及相关对策,忽视了从理论上进行总结和升华,缺乏对规律性、理论性东西的概括与提炼。

三是在研究方法上,实地调查不够深入。大多只是采用一些大规模的问卷调查来收集资料,而很少采用一些定性的资料收集方法,如深度访谈法等。由于问卷调查自身特点的限制,对于那些深层次原因不太容易触及和涵盖到。因此,以这样的数据支持作出的研究结论与现实有很大的差别。

基金项目:贵州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资助(校研人文2009005)

参考文献:

[1]王西玉,崔传义,赵阳.打工与回乡:就业转变和农村发展――关于部分进城民工回乡创业的研究.管理世界,2003,(07)

[2][19] 陈辉兴.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的智力回流问题研究.中国知网优秀硕士论文库,福建师范大学,2005 ;

[3] [6]江小容.中国农民工回流问题研究.中国知网优秀硕士论文库,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

[4] [7] [11] [12] [13] [14] [16] 崔传义.进入21世纪的农民工回乡创业.经济研究参考,2008,(31)

[5] [15] 刘光明,宋洪远.外出劳动力回乡创业:特征、动因及其影响――对安徽、四川两省四县71位回乡创业者的案例分析.中国农村经济,2002,(03)

[8] [9] 袁雯妮.外出劳动力回乡创业问题与对策研究.中国知网优秀硕士论文库,湖南师范大学,2007.

[10] 许胜飞.农民工回流现象的多角度分析.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05,(06)

[17] 阳立高.农民工返乡创业问题研究――基于对湖南省的实证分析.经济问题,2008,(04)

[18]袁雯妮.外出劳动力回乡创业问题与对策研究.中国知网优秀硕士论文库,湖南师范大学,2007

创意农业论文篇12

一、农村商业银行管理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村商业银行作为我国的特殊企业,在面临着我国经济大市场的竞争化大背景下,要提高农村商业银行的竞争能力就要不断的进行管理创新。然而,从总体上看,农村商业银行管理现状不太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对于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现行需求也不能够满足,企业管理现阶段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管理模式不恰当

农村商业银行的管理经历了几个阶段,逐渐形成了现状,目前农村商业银行主要采用直线职能模式,是一个最传统的线条模式。这个模式最大的特点就是总分行支行,一条线下来,不是一种全能的。在以往管理中往往出现银行信息传达不及时,难以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做出及时反应。在相当一部分商业银行管理中由于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管理创新要求,造成企业运转经营困难甚至陷入困境。银行的运作要求就是快速和高效,对于农村商业银行来说,由于业务多,类似银行比较少,所以工作繁琐,如果不能改良管理模式,就会堆积越来越多的问题。

2.管理战略的意识薄弱

农村商业银行虽然制定了企业发展战略,但战略管理效率不是很高,有时会滞后;农村银行企业普遍重视市场运作、偏好多元化、对长期发展考虑不够全面导致管理意识欠缺。由于农村的资金观没有城市那么先进,所以资金应用不活跃,也就形成了农村商业银行长此以往的战略意识薄弱。新型农村资金实行县(市)级统筹,因此需要很高的执行成本。一方面使得资金管理本身的行政成本很高;另一方面由于地方政府的行政人员冗余,部门和单位之间没有做好相关职能的有效定位,引发的组织管理成本上升也过高。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侵蚀新型农村农民对于资金的实际效用。

3.银行管理理论与内容不适应决策需要

在我国以往的传统经济管理时代下,经济增长方式来源于旧式的机器、传统的技术,偏离了在创新管理形势下的知识经济时念,银行管理企业也是以最基础的计算机软件、人才素质、产品创新等无形资产,以比重较大的趋势不断提升,可是目前农村商业银行管理理论与其内容对无形资产涉及甚少,传统的商业银行管理理论和内容已不适应投资决策所需要。

4.农村商业银行经营总体指导思想发生偏差

在总体管理上看,农村商业银行经营总体指导思想发生偏差,导致银行内调受阻,内部监督力度弱化等问题相继发生。自从银行趋向市场经济化改革以来,农村商业银行也在这个趋势中不断调整自身的市场定位,可是在调整的过程中,“重发展、轻调控”、“重业绩、轻管理”、“重激励、轻管制”的不良现象频频出现,各地方分行的一级人很容易和总行之间形成“尾随其后”的现象,忽略稽核体系中出现的问题,减弱稽核体系在农村商业银行经营中的职能与作用。

二、实现农村商业银行管理创新的新对策

1.完善管理体系,提升农村商业银行的监督力度

强化农村商业银行的监督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董事会和监事会内部的机构。为保证董事会对内部稽查系统的有效监管,还需在董事会的基础上成立内部审计委员会。同时完善监事会的结构,加强监事会成员素质的培养,充分发挥监事会对董事会的监督作用。

2.加强员工培训,提高管理创新能力

管理创新能力的加强需要经验的积累和不断的思考,需要与实际生产紧密结合,银行经营活动离不开员工培训的开展。针对创新思路开展员工培训是始终坚持的原则。在继承和完善已有培训工作的基础上,创新培训方式,广泛引入现代培训手段,是培训能否取得效果的根本要素。

3.加强信息化建设,推进农村商业银行管理创新

企业银行管理目标是与经济发展紧密相连的,这一目标的确立总是随经济形态的转化和社会进步而不断深化。农村商业银行企业本身应注重提高对信息化融合发展的全新认识。要不断的加快企业农村商业银行信息化的步伐,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和企业资源计划等计算机的创新管理系统,全面提升企业运营效率和创新的管理水平;加快发展信息化电子商务,促进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的重组与优化,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推进农村商业银行企业创新管理由传统经验型向现代创新型的大转变。

4、加强宣传力度,让管理创新得到巩固

在管理创新活动中,需要不断的涌现出优秀的管理人才。企业需要不断的加强宣传灌输,增强全员认同感,一流的企业文化必须建立在一流的思想观念上。在解决企业文化建设面临的一些问题时,首先要从解决广大员工尤其是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思想问题入手,通过广泛的宣传,普及银行企业文化知识,更新思想观念,提高认识水平,从而让管理创新得到巩固。

综上所述,加强农村商业银行管理创新体系,要不断的努力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着力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要全面加强创新管理,培育良好的管理文化,建立健全全面风险创新管理体系,管理创新已成为企业生存之本。企业在经历了“传统管理型”适时转向“创新管理型”,形成有效的创新机制,将创新体现于企业制度当中,开展银行企业管理创新对提高农村商业银行管理能力和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只有不断的加强管理创新目标,才能取得企业的新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晓峰,《建立与完善有效管理行为的评价机制》.[期刊论文]-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