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发言稿合集12篇

时间:2023-02-10 07:18:28

书画发言稿

书画发言稿篇1

书画演讲发言稿1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朋友们

大家好!

在这秋色宜人的九月,由江苏苏龙纺织科技集团主办的吴剑华个人画展在我镇正式拉开帷幕了。在此,我代表震泽镇人民政府、主办方以及吴剑华老师向各位领导、各位来宾的光临,表示衷心的感谢!雅雅情怀,淡淡文意,缕缕墨香,吴剑华老师的作品像一壶老酒,散发着浓烈的艺术芳香。所以此次书画展不仅仅是一次有意义的文化艺术展览,更是为我镇人民献上了一份书法艺术的盛宴。

书法与国画艺术自古以来都是中华文化的无价之宝,书,心画也,古人云:如其人;国画,以笔墨为核心,以求“意存笔先,画尽意在”。一副好的书法、绘画作品,不但拥有很好的艺术价值,还极具视觉观赏性。而吴剑华老师或写实或会意,或浓墨重彩或写意挥洒的作品,恰好体现了“无色而具图画的灿然,无声而有音乐的和谐”,引人欣赏,令人心旷神怡。

其实吴剑华老师跟我们震泽有着很深的渊源,她1958年参加学校教育工作,1991年在震泽二中退休,9月她自筹资金,为震泽退休教师举办了个人画展,丰富了教师的文化生活。

而今天再次在我镇举办展览,不仅是为了把其好的书画艺术品展示出来,活跃我镇的文化生活氛围,更在于给我镇书画爱好者提供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引导我镇人民更好地了解中国的书画艺术,培养青少年学习和欣赏艺术作品的兴趣。

所以在此我要代表震泽人民向吴剑华老师以及主办方江苏苏龙纺织科技集团表示感谢,感谢你们为我镇的文化艺术所作出的贡献。

今天我们还特意邀请了我镇的大学生村官前来参观,希望你们通过参观,学习吴剑华老师那种勤于学习、刻苦钻研的精神,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最后,祝愿本次书画展圆满成功!

谢谢!

书画演讲发言稿2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好,在场汇集了本地最优秀的书画名家,让我在这里发言,说实话,我很有些惶恐。 因为,书法国画艺术博大精深,而我,只是个只有半年多学龄的初学者,半年的时间初学皮毛,实在不知道说什么好。如果要说,只有我的心情可以和大家分享,学书画以来我的心情是:第一是享受、第二是感谢、第三是感悟。

先说享受,学书画以后感觉这件事很好玩,我想喜欢书法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受——毛笔在纸上划过的感觉是迷人的。以前一直以为在这方面很有成就的的人一定特别刻苦勤奋,现在我更深一步地理解了这不仅仅是单纯的勤奋与意志力的问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你有了兴趣,你是欲罢不能的,兴趣会促使你去写去画,是不需要特别的意志力的。可以说是书法的魅力吸引我去用功、去投入地花精力一遍遍地临摹、练习,乐趣无穷。

第二说感谢,本来应该先说感谢的,现在把感谢的话放在享受的后面,就更能表达这份感谢的真情实意,在此要感谢指导我们书法和国画的10位老师,他们每周不辞辛苦给我们上课,耐心指导、认真示范,我们当中有很多人(包括我)是没基础的初学者,老师们都很耐心没有一点敷衍和应付,而且经常不断的鼓励使我们慢慢树立起信心。在此特别要感谢为我们创造了这次学习机会的政协王主席,这样一个有规模的、长期的成人书画班据我所知是本市首次创办,这样的学习氛围、这样的学习条件、这样的教学师资,作为首批学员我们是幸运的,在此我建议,我们再次用掌声感谢感各位老师和主办者王主席。

最后说感悟。学书法之后的感悟就是,当你喜欢一件事就不要问“这有什么用”,因为这件事带给我们的愉快与享受本身就是最大的意义,如果只有有用的事才肯去做,那我们就会错失很多真正的精神享受,因为像书法像国画一样,这些美好事情本身的趣味与美感是无法取代的。

书法与国画是千百年中华历史文化的传承,当你接触它就像走进了一扇门,这边风景独好。传说元朝赵子昂日书万,的确书法是靠练出来的,而练过程中如果心存在一点杂念,可能就会影响到书法作品的流畅与气韵。鲁建平同学曾说,她画山水画时候感觉“人在画中游”我想,这就是所谓的“入画”了,现代社会十分浮躁,诱惑也多,可以做的的事情很多,学习书法、爱上书法之后让我体会到心境更宽松了,心态更乐观豁达了,这就是我们的祖先留下的传统文化带给我们的惠顾,它修炼品性提升人格,而这些修养也会在人生的其他方面表现出来。

感谢大家,让我们学习并快乐着!

书画演讲发言稿3尊敬的各位领导,尊敬的各位来宾,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好!

今天是“文化金水湾”庆祝建国65周年暨向道德模范致敬书画名家邀请展开幕的喜庆日子,这一活动紧扣十八大以来中央发表的大力弘扬传统文化,促进提高国民文化道德素质,更进一步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主张,此举成为企业与艺术家联合打造新的企业文化面貌的新尝试,也使薛城城市建设综合开发公司在山东枣庄成为一个将传统文化精髓融入企业文化的典范。在此,我要向今天参加活动的各位领导及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并由衷感谢你们对于发展文化事业的支持并给予崇高的敬意。

薛城是一块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文化底蕴很深的宝地。薛城城建积极打造宜居的人文环境,开发的金水湾楼盘广受社会赞誉。我们一行来到金水湾,将为薛城城市建设综合开发公司和薛城人民留下我们的书画精品,希望薛城的朋友欢迎我们,也希望本次活动,为枣庄的文化艺术事业起到推动作用。最后,祝大家工作愉快,身体健康,多多收藏画!

书画演讲发言稿4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艺术大师、朋友们、同志们:

值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2周年之际,张桥工作站与华阳诗书画研修中心在这里举办,以“热爱党热爱祖国,歌颂改革开放,实现科学发展”为主题的首届书画展,经过认真筹备,带着成熟的果实和大家见面了。在此,我谨代表社区党政工对书画展的开幕表示衷心的祝贺,向为办好书画展付出辛勤劳动的书画爱好者表示诚挚的谢意,向参观书画展的各位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

近年来,张桥社区以党的x大精神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追赶跨越”的要求,坚持发展至上、改革为先、投资为本,推动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社区面貌日新月异,群众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为广大书法爱好者留下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题材,激发了他们无尽的艺术创作灵感。另一方面,华阳诗书画研修中心落户我们社区,为各位艺术大师进行文化交流、创作更多、更好的艺术精品创造良好的条件。华阳诗书画研修中心是藏龙卧虎、人才聚集的地方,是来自社会各界酷爱文化艺术的精英,许多人品如他的艺术作品一样,深受大家的喜爱和尊敬,提升了社区的文化品味,是我们社区的骄傲。

纵观华夏,我国的书法艺术历史悠久,绘画技艺源远流长。书画艺术不仅感发人心,陶冶情操,而且对于净化社会风气,提高人的素质居功甚伟。此次参展的书法作品,有浑然古朴的篆隶,有工整隽秀的楷书,有挥洒自如的行草,形式多样,异彩纷呈。绘画作品内容涉及人物、山水、花鸟等多种题材,笔墨淋漓,色彩斑斓,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和感染力。作品中的一笔一划,一草一木,一山一石,一景一物,都饱含着书画家们对祖国文化的眷恋之情,浸润着对生活积极向上的追求和美好未来的向往,体现着对书画艺术的酷爱,对艺术孜孜的追求。

我相信,这次书画展的成功举办,对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展现我们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和创新实践,进一步增强社区的凝聚力,扩大张桥的影响力,展示地区的良好形象,促进文化艺术的繁荣与发展,必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时代呼唤优秀的文化作品,广大群众企盼更美好的精神乐园,事业呼唤更多的优秀创作者。我们衷心的祝愿华阳诗书画研修中心在今后书画创作中,继续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为张桥文化美好的明天引航高歌。

书画演讲发言稿5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下午好!

天高云淡,金风送爽,值此全国人民喜迎祖国60华诞之际,我们迎来了第25个教师节师生书画展的隆重开幕,在此,我代表全县所有的参展作者向工作在教育战线上的所有同行们致以节日的祝福!

作为一名多年工作在基层的教育工作者,我今天的心情特别激动,因为我又一次能在属于自己的节日里向各位领导、师友同道们展示我的作品,汇报一年来耕耘在艺术的天地里的点滴收获。从1997年我第一次参加教师节书画展开始,每年一度的这种聚会就已经成为我学习交流、切磋展示的良好平台!可以说是教职工书画展不断地给我信心,不断地给我力量,同时也不断地给鞭策。我怎么也不会忘记每年暑假里为准备一件自己较为满意的作品而挥汗如雨的情景,怎么也不会忘记展厅里老师们的真诚点评和热情鼓励,怎么也不会忘记领导一次又一次给予的开阔眼界的机会……可以说,是教职工书画展激励着我和一批又一批爱好书画的师生们如痴如醉的徜徉在艺术的殿堂里。

爱好书画,学习书画,研究书画,不仅是美术教师的事,更是提高全体教师素质,陶冶教师情操的重要方式。有了这种修养,可以有效的杜绝一些封建陋习现象的产生。我也真诚的向广大教师发出倡议:就让我们的一起努力,让中华传统文化在教师手中得以传承!

书画发言稿篇2

宣鼎自幼过继于安徽天长县的一个大户人家,家境富裕。但弱冠之时,继父母双亡,家道中落。再加上其一味读书,不理家产,故常常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只身一人栖身于破庙中,靠教书糊口。咸丰五年(1855年),又遇灾年,几乎饿死于破庙中。咸丰八年(1858年),太平军攻占天长,宣鼎从此秋门转蓬,四处飘零,先是到上海卖画,后到江苏盐城、桃源(今江苏泗阳)、山东任城(今济宁)等地教书或作幕宾。为了生活,他教书、卖字、售画、从军、作幕府,真可谓穷困潦倒,苦海余生。失意文人的生活,给予他过多的磨难,于是将满腔悲愤寄于笔端,创作了百余万字的文学作品。同治九年(1870年)创作了杂剧《返魂香传奇》,后三年又创作长篇小说《秋雨夜灯录》。这二部作品奠定了他在清代文学史中的地位,被誉为清代小说的压卷之作。

宣鼎自幼爱好书画,相传10多岁时即为人作画,书写匾额条幅。成年后又整日搜求金石书画,流连于碑帖书画之中,故学识渊博,传统功力深厚。宣鼎为人落拓不群,愤世嫉俗。他还请人为自己画了一幅肖像,上画一位乞丐身背装满书画的布袋,手持竹竿,蓬头赤足而旁若无人,并自名“金石书画丐”,可见其对艺术的痴迷程度。在上海卖画期间,又虚心向海派名家学习,观摩西方艺术,从中汲取营养,画艺大增。以后又客游淮安、扬州、山东等地,视野开阔,收获颇多。在人物画方面,宣鼎深受明代陈洪绶影响,以昆曲中的众多戏剧人物为题材,创作了《三十六声粉铎图咏》,是合诗、书、画于一体的艺术佳作,在中国戏剧史和艺术史中具重要意义。在花鸟画方面,宣鼎深受清末上海花鸟画派之影响,有“八梅”之誉。《清画家诗史》称其“花鸟极超拔,赋色妍丽”,“临古小册颇隽逸”,“题画诗词亦峻峭”。由于种种原因,现宣鼎的书画作品在其家乡并不多见,但在淮安却屡有发现。本文所介绍的《墨海》画稿,即为淮安市博物馆之藏品,是近年来整理旧藏时所发现,是宣鼎在淮安作画时的画稿。

这本《墨海》画稿,纵30厘米,横20厘米,纸质线装本。其封面为厚质皮纸,上有隶书“墨海”二字。从书法上看,应为宣鼎墨迹。取“墨海”之名,有墨海泛舟之意;况画稿众多,故命名墨海。册内为大小如一的宣纸,从原有页码编号来看,页码不全,已有缺页和散失,故是本残册。但就是这本残册,却保有32页画稿,每页有手绘画稿2幅。每幅纵30厘米,横8厘米,共有画60幅,以花卉、瓶花为主,还有翎毛、走兽、草虫,琳琅满目,洋洋大观,并有蝇头行草题写的诗句。由于是画稿,册中没有宣鼎的落款和印章,但卷后有陈墉的题跋和印章,记为宣鼎所作。据考,陈墉,字伯容,江苏山阳(今淮安市淮安区)人,清末书法家,著有《国朝人书评》,《续篡山阳县志》有其记略。其题跋曰:“此册本宣瘦梅所作,经营惨淡,颇具苦心,题词亦跌宕不群,隽峭语尤令人解颐,承之先生见而爱之,口口而藏之箧中。其运笔用意处,自是一种精神,非平日素从绘事不能观,是册若一滴水,可知大概味矣!”。落款为“戊辰十月山阳陈墉跋”,下钤“陈墉”白文印、“伯容”朱文印。此“戊辰”为1928年,距离宣鼎离世已有四十八个年头。但宣鼎曾流寓淮安多年,人们喜爱这位画家,喜爱他的多才多艺和书画艺术,故这册画稿人争宝之,题跋中的收藏者“承之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个。此外,画稿页缝中有“刘士漉珍藏”之墨记,应是此册的另一位收藏者。由于年代久远,其流传过程已不可考,但可确定的是这些收藏者都是淮安人士。据题跋记载,“此册本宣瘦梅所作”,因陈墉和宣鼎同属清末书画界人士,又同在淮安文化圈内,故深知宣鼎之书画,所言不虚,是真实可信的。

这册《墨海》画稿,以花卉、瓶花为主。其花卉有牡丹、玉兰、芍药、海棠、芭蕉、山茶、萱草、梅花、月季、荷花、桐叶、紫薇、秋葵、马缨、鸡冠、紫藤、黄芦、石榴、桂花、栀子、罂粟、绣球、、墨竹等等。这些花卉大部分是二种花期相同、习性相近的折枝花卉的组合,如牡丹玉兰、桂花秋葵、荷花红蓼、山茶梅花、紫藤腊梅、月季绣球等,但也有单一成图的花卉,如牡丹、马缨、黄芦、秋葵、紫藤等,其中仅牡丹一种,又有白牡丹、红牡丹、墨牡丹之分。瓶花也称清供,上画瓶、尊、盎、盆等器具,古拙浑厚,文采焕然,充满了高雅的文化底蕴。其内插牡丹、梅花、山茶、水仙等四时花草,附之于菜蔬瓜果,寿石茶具,再配以翎毛、走兽、草虫,组成了一幅幅生动活泼的画面。如瓶果鳜鱼、双猫瓶梅、百事平安、白头富贵、牡丹博古、瓶梅秀石、梨酒伏鸡等。这些画稿看似随意为之,是不着粉黛的白描小画,却是宣鼎数十年艺术创作、文化修养及人生阅历的积淀和释放。故画面空灵,景少趣多,笔简意繁,耐人寻味,特别是上面的圈圈点点,括号注释,补遗纠错,不仅展现了画家创作时的所思所想,也可使后人感悟到宣鼎在绘画方面所付出的努力和艰辛。事实上,宣鼎的画稿何止一种,史志上还记其撰有《梅谱》一书。宣鼎的每件看似不假思索随兴写意的画作,其实都有一件或数件画稿为基础。故而在作画时才胸有成竹,意在笔先,一挥而就,创造出一幅幅气韵生动、笔精墨妙的画图。

书画发言稿篇3

一、龚贤的生平

龚贤,字半千,号野遗,又号柴丈,别号其多,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冬生于江苏昆山,他是十七世纪我国南京地区著名的爱国山水画家,是当时画坛上“金陵八家”之代表,同时又是一位很出色的爱国诗人。

龚贤十三岁时始学画,十四岁时与杨文骢同师董其昌。后又受益于李流芳、李永昌、恽向、邹之麟等画家。交游甚广,有诗名,一生清贫,但始终正直耿介。据《昆新县志》卷三十八著述目,龚贤的著作共有五种:《诗遇》《半亩园诗草》《半亩园尺牍》《草香堂集》《中晚唐诗纪》。而作为一个山水画家,龚贤把自己在山水画的创作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将授徒的绘画技法用“课图画稿”的形式记录下来,为后世学习山水画留下了宝贵的资料,至今被当作是习作山水的绝佳教材。

二、关于课徒画稿

龚贤曾以授徒为生,在授徒过程中留下大量的“课徒画稿”。课徒画稿是画家以教学为目的,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示范的绘画稿。课徒画稿不仅记录了画家的绘画技法,更多地展现了画家诸多的教育理念及其在艺术创作中的体验和感悟。

自魏晋以来至清初,历代大画家中,有画论传世者不乏其人。早在南齐时期,就有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的六法,其中“传移摹写“就指明了习画者应该重视临摹的意义。此后,又有北宋年间出现的《宣和画谱》,尽管它对宫廷名画记述颇为周详,但只有文字而无图录。至南宋时期宋伯仁编著的《梅花喜神谱》,在书中收录了梅花图样一百多种,才有了渐趋完善的画学图谱。以后便在此基础上丰富起来,形成了可依靠图画形象、文字解说的可供学习和研究的资料。而有个人授人真传的课徒画稿,而又最值得称道的,大概只有龚贤一人而已。而他的课徒画稿,则更加突出了画学传播中直接与间接的特性,显示了教与学的互动效应。

三、龚贤课徒画稿的内涵

龚贤课徒画稿与一般的画谱不同,他在给学生上课时,既有图解示范,又有文字讲解,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秦祖咏在《桐阴论画》中说龚贤所著的《画诀》,“言近旨远、精确不磨,初学者最宜探讨”。龚贤善于吸收前人之长,又善于在实践中独辟蹊径,他在课徒稿中提出:“我师造物,安知董、黄。”显见他并不模仿死板的图式,而更多的是在大自然中体验和感悟其理、其情,以“造物为师”,身体力行。

如果说,《石涛画语录》以其深奥的哲学精神而光照画坛,那么龚贤的课徒画稿上,以高标、充实、科学、系统的艺术实践苦功,探索艺术规律,并将其高层次的创作心得及艺术手段的隐秘难能之处,深入浅出地公开讲解示范给初学者,实在是值得赞颂的学画经典之首例。

(一)龚贤山水课徒画稿的教学理念

1.树石法

龚贤提出学画山水“先画树”,《课徒画稿》中开篇就说:“起手式,画山水先学画树,画树先画树身。”又说,“画树之功,居诸事之半,人看画,先看树,如看诗者先看二律也”。指出画山水须先学画树的道理。

接着又点明画树的要求,“第一笔,自上而下,上锐下立中宜顿挫,顿挫者折处无棱角也。一笔是画树身左边,第一笔讲笔法,笔法要道劲……”这里第一笔已经提出画树用笔需注意转折顿挫,注意用笔轻重、方圆、缓急、干湿等的变化,第一笔就显示出其变化的丰富性。第一笔完成后,接着画第二笔,第三笔,他提出:“向左树,先身后枝,向右树,先枝后身,从便也。一笔能下即下,不能到底即断一断,不可强下,强下即弱。”这是考虑用笔的连贯性,要笔笔有联系、有呼应。

在介绍完画树起手、枝干的方法后,循序渐进介绍画丛树的构成。“丛不宜方,大丛之树,根不长。丛不宜欹,大丛之树枝不奇,丛宜密,烟补隙。……此妙在虚处、淡处、欲接不接处。”这段话指出画树要遵循自然规律,要注意疏密,空隙,使之灵动。接着又指出,在丛树中画主树的方法。龚贤提出“主树多欹者”与“丛树不欹”之说,都是根据画面注意到布置变化的结果。

山石和树木都是构成山水画的重要元素,固画山石要把握其外形和质感。不同质感的山石决定了它不同的形状,因而其表现方法也大不相同,因为山石的形质之多样性,为营造笔墨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他又在课徒画稿中提出,“正面山如大人,望之俨然生色不动。群山一从,如列辟朝君之象”,把山石之表现拟人化,使山石也富有其情,生机勃发,这便能使观者感动,坐而忘对终日。

2.笔墨法

笔墨是中国画的灵魂,是进行山水画创作的手段。北宋韩拙《山水纯全集》中说,“山水信有笔墨而成”。没有成熟的笔墨,便难以形成气韵生动的画面。后梁元帝在《山水松石格》中提到“信笔妙而墨精”,将“笔墨”紧紧连在一起,之后北宋的勾,南宗的“水墨渲淡”,都揭示了“笔墨”乃是表现中国画的生命符号,成为中国画生生不息之根源。因此,对笔墨的追求成为中国画画家重要的命题。

龚贤在课徒稿中提出:“笔法要古,墨气要厚,丘壑要稳,气韵要浑。”又说:“笔法要健,墨气要活,丘壑要奇,气韵要雅。气韵,犹言风致也。笔中锋自古,墨气不可岁月计,年愈老墨愈厚,巧不可得而拙者得之,功深也。”提出对于笔墨的把握要古、厚、健、活。笔墨气质愈佳,则画面之精神愈显。画事注重笔墨,则在练习树石,林泉,屋宇等等自然景致时皆注意用笔用墨之妙,画便有其生命力,值得研味。

从来是书画同源。龚贤说:“笔练成,通于书也。”而我们在他的画面上所看到的勾勒、点苔、密笔短皴、墨的渲染,都是书法用笔。因此,学习中国画,笔墨的严格训练是不可忽视的,而高的笔墨关键更在于书法的功力。

3.布势法

宋郭熙有三远法:曰平远,曰深远,曰高远。龚贤在此基础上提出:“平远水景,深远烟云,高远大幅。画手卷要平远,画中幅要深远。”这是他长期在写生中深察自然之理,结合绘画的实践而发展出来的新的理念,指明了所要表现的物象与表现方法,言简意赅,一目了然。

龚贤在《课徒稿》中多次提出画面构图的重要性,即章法。在对山峰画法上,他提出:“或瘦若刀,或利若剑。插入云中,千片万片。下士柔肠,试此或断。”这段论述,概括了山水画中峰形、峰势的置陈之法,画中山峰之势如果布置得当,则画面形势劲活,章法上已有耐人琢磨的气息。而山峰中主峰尤其重要,因其所占的位置也比较大,更要特别经营。而在大局完成后,龚贤提出,“分布浓淡”,浓淡得宜,则必将使原来所布之局更富意、势、韵、趣,有其巧夺天工之妙。

对于章法的论述,龚贤可谓不惜笔墨,甚至对于“沙岸”“坡冈”等等景致在画面的位置都有详述。如他说,“沙滩 石块,俱立水旁……高沙为埠,高埠为冈。高冈为岭,高岭苍苍。山因水厚,水以滩长。岸薄水岸,苔少山荒,山荒水阔,画之最良。”对画面景物之大小、疏密、宽狭的变化,都细致入微的阐述出来。可见,龚贤对生活的观察是具体而又深刻的,也可以看出其作品、画稿言论都是来源于生活、来源于自然,是“师造化”的结果。

4.师造化

唐张璨很早就提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观点,石涛也说“搜尽奇峰打草稿”,大胆提倡“造化为师”之论。而敢于尖锐地指出“粉本”并非“先天”,“师说”未必“上智”,对其时画坛上泥古不化的风气提出批评的龚贤,更是说,“至理无古今,造化安知董与黄”。并进一步指出,画家的“心”应当穷究“万物之源”,以自然为师,写出心中的山水。又说,“古人所以传者,天地秘藏之理,泄而为文章,以文章浩瀚之气,发而为书画”。无疑是一种回归自然与回归传统的合一,即将传统还原为在“道”的制约下,人与派生天下万物的“道”合一不分叉的境界,龚贤就是在这个意义上重建传统的。

所以,以心师造化的绘画理念并不是说要忽略优秀传统的画迹,而是要在学习前人画技的基础上,去师造化。不管对任何事物,都要观察细致,抓住特征,体会其物理、物情、物态,才能把握住它的神彩,在表现时便可做到“胸有成竹”了。

(二)龚贤课徒稿的艺术价值及对山水画教学的启示

由于明清时期画谱著述的兴盛,绘画中的各类题材手法,各种创作理论及各项技法形式,相应地得到了较为有序的整合和梳理。龚贤在长期授徒的过程中留下大量的课徒稿,电便在这样的大环境中形成了系统的画学著作,有着不可估量的艺术价值和影响,对山水画教学也起到了一定的借鉴意义。

1.龚贤课徒稿的艺术价值

龚贤的《山水画课徒稿》是在授徒的基础上,逐步完善而充实起来的。从起首第一笔开始,循序渐进,技法完备,系统地论述了技法、章法、等等习画的基础知识。并在每一幅图例中都写有简洁的画法记录,很容易让人明白山水画创作的规律。不仅是一本可供临写的范本和启蒙教材,还可以当作山水画作品来欣赏。其所具的审美价值是不言而喻的。

《山水画课徒稿》不仅融入了中国画教学的经验,实际上更揭示了自然物象所蕴含的深刻哲理。作画之重乎技是所有创作的基础,技进为道,是对一个人的人格,学识修养等严格考验而升华的结果。从这些被龚贤剖析得近乎“简单”的课徒画稿,我们可以看到其治学的严谨,龚贤在课徒稿上谆谆告诫学生:“画要有士气何也?画者诗之余,文者道之余,不学道,文无根,不习文,诗无绪,不能诗,画无理。固知书画皆士人之余技,非工匠之专业也。”都是在探索画理、画法中将画家的人格、画品统一起来,使笔墨程式成为“技进乎道”的实践基础。

龚贤的学生王概,是龚贤好友方文的女婿。王概的功劳是编了一套《芥子园画传》,是学画的一个很好的教材。王概也工山水,貌似龚贤。他所编著的《芥子园画传》也是参考了龚贤的《山水画课徒稿》,在其绘画的理论著述中,可以看出遵循传统的基本规律,去表达自己对山水画创作的切身体验,进而发展、创造具有时代特色的山水画。现代山水画大家黄宾虹也是深受龚贤山水“积墨法”的影响,发展成自己的绘画面貌。黄宾虹也有其课徒画稿的著述,对龚贤的《山水画课徒稿》也是有借鉴和吸收的,对当下山水画的学习与创作都是不可多得的优秀范本。

2.龚贤课徒稿对山水画教学的启示

历史总是在不断地总结、验证前人走过的足迹。毫无疑问,学习山水画,对古代绘画经典作品及优秀画稿的学习是不可避开的唯一途径。上个世纪在西学东渐的大潮中,一批批颠覆传统的画家们,用西洋人对绘画的观念去改造“中国画”,在一个时期内让我们丢失了自身的中国画的评判标准,丢失了自身的创作规律,迷失了品读中国画的路径。在当时学院教育的模式上,传统笔墨的概念也就变得很模糊,而这些优秀的课徒画稿在一定的领域里也失去了其存在的真正价值。

当一个浪潮过后,新的浪潮的酝酿,又重新卷来。当下对传统的深刻反思,毋庸置疑,将会促进绘画又有一个新的回归,正确对待传统,成为现代中国画创作的强烈诉求。而对于山水画,从龚贤的《山水画课徒稿》中,我们可以发现,对于师承关系,一直是山水画家比较重视的问题。古代美术教育中分重“艺”的教育和重“技”的教育,两者的性质不同。龚贤课徒稿的方式则更多的揭示了由“技”的形式,上升到“艺”的高度。对于临摹山水画的初学者而言,选择优秀的范本,更利于入门,进而体会古人的山水精神,然后“食古而化之”,再加以自身对大自然的观察、写生,取证前人,写出表现自身性灵的山水。

近一个世纪以来的山水画教学也可谓参差不齐,地域性延续的传统也有很大的差异。从表面上看来,对传统的学习,对师造化都是当代学院派山水画教学的宗旨,这是可取的。但中国绘画是一个多元文化的集合,人格、学识修养等都成为艺术创作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对于传统笔墨的要求,从龚贤的课徒稿中我们很明显感受到其对书法的重视,而且在他的一笔一画中所蕴含的哲理,以及从他的画理、画论中,都可以看出他的博学,而这些都是值得我们作出深刻反思的。

小结

历史上留下来的绘画理论著述,都是中华优秀传统的艺术瑰宝。龚贤《山水画课徒稿》便是其中介绍山水画技法的典型画谱,其山水有着丰富的笔墨,复杂的布局,在山水画史上有其独到的创建,在其画稿中所体现出来的画学思想,也是课徒画稿中的经典。从龚贤的课徒稿中可以窥见古代山水画教学的方法及其特点,尽管也有一些不足,尤其是明显的技法程式化的倾向,但它的审美价值、教学认知的意义是不可抹杀的。画稿中所提出的绘画思考、观念的形成,对于当代山水画的教学和创作都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需要我们去作出更深刻的解读。

参考文献:

[1]陈传席:《中国山水画史》,江苏美术出版社,1988

[2]华德荣:《龚贤研究》,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

书画发言稿篇4

媒体高呼“莫言或将成为中国最有钱的作家!”诺贝尔效应使他的作品手稿一夜飙升至百万元,比十年前身价翻了近5倍。与此类似的是在巴黎,一份没有出版过的贝多芬作品原稿以25.275万欧元(约合人民币206.5万元)拍出。在现今电脑代替纸笔的年代用钢笔和信筏创作的作家越来越少,手稿仿佛是一件很久远的事,这样的稀缺性也为现代作家手稿收藏带来了可能性。莫言就是这样一个例子。

在市场上名人手札更多集中在民国名人书札收藏,而在国际拍卖市场上手稿收藏早已形成气候,如爱因斯坦给美国前总统罗斯福关于原子弹的信件,1987年在纽约苏富比上拍出了22万美元;哥伦布描写发现美洲大陆的信,1991年在伦敦佳士德上拍出了44万美元;丘吉尔的7封情书,1994年在伦敦佳士德上拍了7.68万英镑;尼克松总统的辞职信,1995年在伦敦苏富比上拍了8.28万美元。

而在中国,名人书札拍卖在1994年就出现了。

所谓名人书札,主要是指社会各界各领域有成就、有贡献、有影响、有知名度人物的信札书写原件。信件的上下款必有其一为名流方可称名人手札。

2002年中国嘉德秋季大拍推出了“钱镜塘藏明代名人尺牍”,收有明永乐至崇祯年间重要历史人物400余人的书信。这批书信以990万元创下了中国古籍善本单项拍卖纪录。2004年,上世纪30年代徐悲鸿“婚变”事件中的两封书信,5万元起拍,经过30轮竞投,最后以23万元成交。2011年,迎来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在此前后,民国名人信札的拍卖与收藏也迎来一个高潮。北京、上海等地各大拍卖行都不约而同增设了“纪念专场”。

晚清至民国时期名人书札、手稿成为藏家抢购的热门藏品,价格步步高升。

5年涨十倍,价格仍会持续走高

著名收藏家许宏泉曾向媒体分析说,现在书札的价格比起5年以前,普遍涨了十倍。

2010年嘉德秋季拍卖会上,齐白石致叶恭绰的一通书札,以33.6万元拍出。白石老人在书札中嘱托叶恭绰先生将卖画所得“三百二十四圆七角”汇入他的中国银行账户。周作人的创作手稿也以358.4万元的高价成交。

广东省博物馆研究员朱万章已有近20年的名人手札收藏经历。据其介绍,他最早出于专业研究的目的,向鉴藏家苏庚春讨教鉴赏知识,最终获得苏庚春的一通信札,被信札中丰富的文化内涵所震撼,突然萌生了收藏名人信札的念头。“信札收藏和其他品类收藏的最大不同就是丰富的文化内涵与历史文献意义,学术研究价值极高。”近20年来,升值最大是手稿中的一些信札。这些作品升值都有一个共同点,作者本人开始可能并不为人所知,或者知名度不够大,但随着名气的上升,社会影响力加大,其价值就随之成倍增加。他告诉《投资客》杂志记者曾经他收藏的谢稚柳的信札,当时几百元一通,现在已经升到数万元一通。几年的时间价值已经翻了几十倍。“随着对名人手稿收藏认识的不断加深,手稿收藏已经越来越引起收藏界的重视;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和书画收藏的前景等量齐观了。”朱万章十分看好名人手稿的收藏投资价值。

独特属性突显收藏价值

有道是“发于心而止于书”,书札多“随心所欲”,不带有任何表演性。以书画家为例,“无心于书而书”则必定自然流畅,不事雕琢。唯如此,才恰恰最能体现书画家的真心境、真性情,最能体现其个性,而真实体现个性的作品则最具艺术价值。而不少名人书札都与历史事件相关联,有的一通书札就包含一个故事,反映一个或若干个历史事件,甚而有的书札本身就是重大历史过程的见证。比如,孙中山临终前后,女婿戴恩赛写给妻子孙婉的信,不但介绍了孙中山的病逝经过及丧事处理细节,而且见证了孙中山留下遗嘱,历史价值可见一斑。“名人作品一方面记录了和名人相关的文化、政治、学术、艺术等方面的信息,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另一方面,很多名人本身也是重要的书画家(如谢稚柳、张大千、苏庚春等),他们的手稿同时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其意义远远超过了其手稿本身。”朱万章告诉记者。

“卓有成就的作家手稿是一种稀缺资源,因为作家手稿大多是孤本,全世界仅此一件,收藏价值非常高。”成都市收藏家协会会员曾发艺告诉《投资客》,名家手稿作品集文献、收藏和艺术价值于一身,朴素工整、重在写实。长期以来,名家手稿并不为市场主流所关注,但作为投资收藏,所需的费用和成本,也不太高,花小钱买大名家的手稿仍是性价比较高的选择。

此外,手稿难以造假,投资风险较低。曾发艺表示,作家手稿升值有两个前提:“名作家”和“手稿”,缺一不可。因此,建议收藏者,首先可关注艺术家代表作的手稿,它们极有可能比其非代表作的成品更具升值潜力。其次最好分不同专题集中收藏某位名家或某个艺术流派的作品手稿。

名人手札在史料、文献、文学、书法、文物等多方面的优势明显,加上它仅此一件别无他出的唯一性特点,收藏价值不言而喻,它的收藏价值应按照“真、精、稀”的原则,用“历史文物性”、“学术资料性”、“艺术代表性”来度量。

“三大重视”入门名人书札收藏

书画发言稿篇5

现代中国画教育,写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课题,特别是水墨人物画,水墨人物写生更是一个必修的重要过程。在水墨人物写生中,会遇到不同的人物形象,人物形象不同,感受就不一样,也就会出现各种新问题,水墨人物写生也就是表现感受,解决问题。造型观念的培养,造型能力、笔墨技巧的提高,都可以在水墨人物写生的过程中来完成,为水墨人物画创作积累丰富的素材。水墨人物画是在传统写意人物画的基础上,吸取了西方艺术的元素,借鉴现代造型意识、造型观念、造型方法,而产生的新兴画种,这是写意人物画的延续。在水墨人物写生的过程中就必须把握好一个方向,即水墨人物写生不是用毛笔画素描或速写,也不是工笔人物画的线描稿子,水墨人物写生必需延续写意人物画的写意精神,把写意精神贯穿在整个写生的过程之中。[1]

1 布局

水墨人物写生是利用中国画特有的工具材料,以水墨的表现形式来表达对模特对象的感受。但由于中国画工具材料的特殊性,笔墨一旦落在宣纸上就无法更改,而且笔墨具有偶然性,难以控制,写生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要认真对待。面对模特,首先要研究画面布局及人物形象的塑形,在胸无成竹的前提下,落墨之前还是用炭条或淡墨起稿完成。构图是外来语,在中国画的传统理论中,构图即经营位置、置陈布势、章法、布局等意。中国画的构图有自身特性,讲究平面装饰性,体现中华民族的人文意识和儒、道、释的文化思想。而水墨人物画的构图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吸收了西方艺术元素,使表现形式得到扩展,审美观念也更加丰富,水墨人物画的构图则更加灵活。在水墨人物写生中必然要根据写生的模特姿态、环境、角度、画材大小等等,合理安排人物形象在画面中的布局,水墨人物写生的构图随着写生的深入而最终达到完善。“经营位置”目的就是为了“气韵生动”。在水墨人物写生进程中,处理好画面的黑白、虚实、疏密、开合、起承等关系,有时为达到所需意境的表现,可以完全抛弃已有的写生环境,主观处理添加与人物相协调的背景,在画面布局上追求“意”的表达,而不是西方艺术写生那样的客观再现。水墨人物写生由于受环境、模特姿态、角度等等因素限制,在构图上肯定不能以创作构图来要求。但在写生中要有意识地把创作思维带进写生习作之中,通过写生的形式来帮助创作构图的训练,一副好的写生习作处理得当也可以是优秀的作品。

2 起稿

水墨人物写生首先遇到的就是人物造型问题,现代水墨人画的教学主要是学院教育,在进行水墨人物写生学习之前,基本上都经历了素描造型能力训练的过程,而水墨人物画在工具材料、造型意识、表现形式等方面都发生了变化。如何运用笔墨造型,这就是水墨人物写生最主要的学习目的。在起稿阶段,人物形象的塑形必须符合水墨人物画以线造型的基本要求,现代水墨人物画是在传统写意人物画的基础上,吸取了西方艺术的造型元素、造型意识,所以不能完全抛弃光影明暗,并通过墨色的变化来追求人物形象的体积,只不过是淡化了明暗、体积,追求二维的平面和结构,以符合传统中国画的形式语言要求。面对模特,要认真研究模特的形体结构和特征,感受模特神态和气质,把理性与感性相结合,以线造型,通过线条的疏密、粗细、轻重、长短、虚实、曲直等等,意向表现出人物形象的形体结构关系。稿子也要做到符合中国画的写意精神,以心应物,移情于物,充分表达出模特对象的形体结构与精神内涵,做到形神兼备。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稿子不是素描、速写,不能过分注重人物形象的真实性、客观性以及光影体积。起稿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感性与理性相结合的塑形过程,是为下一步的笔墨表现做准备。这一过程对于初涉水墨人物写生者来说极其重要,当笔墨造型的能力达到一定水平,能够把控笔墨造型时,这一过程可以简单化。故而,很多画家只需用手指在纸上做点痕迹找出人物的比例结构,就可以直接用笔墨来完成水墨人物写生形象的表现。

3 笔墨造型

稿子阶段完成后,接下来就是笔墨语言的表现问题。有了稿子作为笔墨造型的依据,那么,如何通过用笔用墨来表现写生的人物对象和主观情感,以及笔墨的文化内涵。在笔墨写生过程中,中国画工具材料的特殊性,以及水墨人物画以线造型的基本要求,不能拿着毛笔画素描,也不能用毛笔画水彩。由于中国画的材料、工具的特殊性,笔与墨在宣纸上的效果无可预料,具有一定偶然性。并且水墨画是笔墨落在纸上就不可更改,在写生落墨前还是要对人物的笔墨塑造要有个总体的预先安排,勾勒、皴、擦、点染成竹在胸,一气呵成。特别是对人物五官笔墨的处理,人物形象的形神主要就在于人物五官塑造。五官在人物整体中是个细小的局部,用笔、用墨就更要严谨,因为严谨就可能出现过于客观的描摹。因而对于人物五官的塑造,笔墨关系不能被客观形象所束缚,主观随意而不失人物形象结构的表现,要见笔、见墨,抓住人物形象特征,做到形神兼备。水墨人物画同写意人物画一样是以线造型的艺术,线是人物的结构,线是画面的骨架,线是中国画的精神脊梁,有了线,墨、色才有依托。水墨人物画写生在下笔落墨时必然要考虑到笔墨的写意精神,用笔的“书写性”。水墨人物画写生中,线条的表现能力与修养主要来源于对书法的研习,通过对书法的练习,以锻炼对毛笔的控制能力,增强线条的力度和韵味。西方绘画也用线,西方绘画的线就是一种象征性的符号语言,在用笔上也不做特殊要求,不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更不具有象征性的精神内涵与文化意义,主要就是为了物象的造型,线条最后还会消失在物象的形体之中。中国画的线在绘画中是最为主要的部分,除了有对物象的造型功能之外,还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承担着特有的精神内涵和文化意义,具有多重功能,而且其造型功能都是为了审美、精神、文化等功能。[2]

为了突出水墨人物画笔墨的“书写性”,线条主要以中锋行笔。中锋行笔的线条饱满、刚劲而有力度。中国画与书法在工具材料上的相同,决定了两者之间也具有相通性,这就是前人所说的“书画同源”。水墨人物写生中的笔墨同样是要求“骨法用笔”“气韵生动”,用笔要有“写”的感觉,而不是划。气韵贯通,要见笔、见线、见墨、见形。一定要注意毛笔中水分的控制,行笔要慢而匀速,山水画大家黄宾虹把用笔总结为平、圆、留、重、变,用笔要平,就是行笔要稳健而匀速,如锥画沙;用笔要圆,就是线条要有张力、弹力,如折钗股;用笔要留,就是线条要能留在纸上,力透纸背,如屋漏痕;用笔要重,就是笔落纸上要有力量,犹如高山坠石;用笔要变,就是丰富性,各种用笔交替运用,要求变化,变则通则化。水墨人物写生中,用笔的“书写性”只是原则,不能死搬硬套,完全按照书法的用笔方式。比如说书法行笔中的牵丝连带等,在水墨人物画中用得不好会感觉有点做作。在水墨人物画写生中依势而笔,率性自然,以中锋为主,中锋、侧锋、逆锋等交替运用,丰富笔墨语言的表现力,从而使画面达到生动灵透的感觉。在这个落墨的过程中,要注意不能因稿子就抛弃模特,而只专注于稿子的描摹勾填。稿子只是作为笔墨造型的依据,故而在这个阶段要把活动的模特与稿子相结合,用笔用墨要跟着模特的变化而调整。这样,笔墨语言才灵活,才有生气,人物才有神采。

笔是墨的统帅,墨靠笔的运行而展现,笔有笔法,墨有墨规。然而中国画笔墨语言丰富的表现力,完全得力于水的运用。“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这是中国圣贤对“水”的态度与体悟。打开中国传统文化的大门,“水”是一个不可缺少的描写对象。大禹治水的传说故事,先人就看到了水的祸害与可利导;“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水”成了君子于淑女以德相知的纽带,而成为千古绝唱;“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水”则突显了有志男儿的政治抱负与胸怀;“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表达了文人墨客对“水”的依恋。水是中华文化的灵魂,水是中华文化之精髓。作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中国画,也离不开水。中国画是以水为主墨色为辅,在中国画的发展历程中,前人过多地去谈论用笔用墨,很少有人去关注水在中国画中的作用,故而对水的论述也就很少。对水的关注较多的是山水画家黄宾虹,《黄宾虹谈艺录》中有两段文字是黄宾虹对于用水的论述:“古人书画,墨色灵活,浓不凝滞,淡不浮薄,亦自有术。其法先以笔蘸墨,墨倘过丰,宜于砚台略为揩拭,然后将笔略蘸清水,则作书作画,墨色自然滋润灵活。纵有水墨旁沁,终见行笔之迹,与世称肥钝墨猪有别”,“用水在墨,更在笔。笔含水多称湿笔,笔含水少称渴笔。湿笔、渴笔,作画时都要用,都是在变化的。先是湿笔,用到后来成渴笔。但湿笔不可成墨猪,渴笔不可成枯木,垢道人下笔润含春雨,干裂秋风非一时之功。要在运笔的徐疾、提按、顿挫、点垛、转折上多练习”。与论述极其丰富的笔法、墨法相比较,黄宾虹对用水的论述也只寥寥几笔,简单地讲了水与墨、水与笔的使用方法及产生的效果。“古人墨法妙于用水,水墨神化,仍在笔力,笔力有亏,墨无光采”。[3]可能是过于注重笔墨的文化内涵从而忽视了水的存在。笔需要水来求润,墨色需要水来求变,画面韵律要有水来求动。没有水,用笔可能就干涩板滞;没有水,墨色可能就单一、呆板而无生气;没有水,画面酣畅淋漓的韵律也就平淡而无层次。笔的轻、重、疾、缓,墨色干、湿、浓、淡、焦,人物形象的特征、神采,绘画者的情感、精神、修养,以至于笔墨的文化内涵,完全取决于对水的运用,对水的把控能力,这是一个长期训练积累来的经验。“上善若水”,“水”利而万物生,水是无形、无色、无味,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兼容性,而这种灵活性和兼容性恰好体现了中国画无形的写意精神。在水墨人物画写生训练中,除了用笔的“书写性”,更多还是在于训练对水的把控能力,水的无形无色,水性的呈现寄托于墨色的变化,水才是中国画的灵魂。因而,在水墨人物画的写生中,不能把水看作是洗笔调墨的材料,而是润笔醒墨提神的媒介,惜水如金。[4]

水墨人物写生训练是人物画家必不可少的课题,是笔墨绘画语言的锤炼过程,更是画家艺术修养的一个修炼过程。所以,水墨人物写生作品同样是画家道德情操的体现。写生过程中,画家不能被客观对象所束缚,应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寻求一种随性、自然、质朴的写意境界。

参考文献:

[1] 毕建勋,杜娟.水墨人物画写生与创作[M].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2004:1-2.

[2] 岳增光.名家写生[M].成都:四川美术出版社,2006:1-4.

书画发言稿篇6

赵庆伟,1963年出生在北京,从小就喜欢标新立异,很有“文艺青年”特质。1988年,他花几百元买邮票,倒腾3年后赚了10万元。他在中关村开了一家计算机电源公司,赚到一些钱后,他迷上收藏老油画。

有一次,赵庆伟向一位古玩商收购艾中信的画,也买下了他的手稿。回家后,他发现从手稿中可以更好地理解画家的创作意图。得知古玩商的手稿大多来自旧货圈,他从此便在旧货市场里“寻宝”。

2003年7月,赵庆伟接到“线人”电话,说有家杂志社清理出33箱废旧稿件,每箱1000元,共3.3万元。赵庆伟是个文艺青年,平时也写写散文、小说,在报刊上发表。他当时觉得,这家著名杂志社大规模清理文档,里面极可能有大作家的投稿,于是答应买下来。

当拂去积在手稿上近20年的尘埃后,看到那些泛黄纸片的落款中居然有石鲁、吴冠中、李可染、冰心等名字,赵庆伟的心狂跳不止。惊喜之余,他又感到惋惜:“每篇稿子发表前都要经过6次校对,每一小摞改稿下面都是大师们的原稿。每一处改动,都凝结着大师与编辑的心血。若将它们送到造纸厂打成纸浆,该多可惜呀!”于是,他将这些手稿保存起来。

几个月后,赵庆伟又从一家出版社收了一批“破烂”,其中有大量著名画家为图书画的插图。因为对此兴趣不大,赵庆伟转手将插图卖给了一位海外收藏家,令他目瞪口呆的是,对方居然出价350万元。虽然赚了钱,但赵庆伟心里憋屈,他找到这家出版社的社长,让社长将剩下的文稿好好保存。社长却说:“这种东西根本没必要留着。”这句话激怒了赵庆伟:“现在,人们热衷于收藏玉石翡翠、名人字画,却不在意那些记录着文化与历史的文字、图片。既然别人不要,那我就收。”

街面上虽然也有些专门收废纸的,但都是小打小闹,而赵庆伟则是用麻袋装,用卡车运。他的理论是,量大,收到好东西的概率就大。

自从迷上了“拾破烂”,赵庆伟将计算机公司关闭了,天天拎着一杆特制的大秤,到潘家园和各处垃圾回收站转悠,气得父母大骂他“不务正业”。

手稿无偿归还莫言

从1985年到1995年,北京许多单位拆迁搬家,导致大批的早期文档资料、名人手稿、画稿、书信、日记被当作垃圾扔掉。赵庆伟心急如焚:“什么钱不钱的,顾不上了,先把东西抢救出来再说。”

赵庆伟的“线人”大多是收破烂的外来农民,专门为他从文化单位收废品的有2000多人。他们知道哪里会有赵庆伟喜欢的货,这些东西可能被数十年堆放在北京各大政府机关、科技研院所、出版单位的储物室里。

“每天总有几拨人打来电话,说某某单位又出了捆东西,多少公斤,多少钱,不能验货,要不要?我根本不考虑,让人直接搬过来。”赵庆伟表示,“那些‘线人’把东西卖给废品站,每公斤4元,卖给我每公斤10元。所以我每次一到潘家园,就会有百八十号人围上来,把准备好的货一麻袋一麻袋地装上我的车。”

冰心的《记一件最难忘的事》、丁玲的《记左权同志话山城堡之战》、铁凝的《来了,走了》、王蒙的《1984年部分短篇小说一瞥》等名人大家的手稿,就是被这样“收破烂”收来的。

即使在亚洲金融危机的日子里,赵庆伟仍然一卡车一卡车地收废品,结果他在银行账户里的钱迅速缩水。他租的一幢别墅被破烂塞得满满当当,让人几乎没有下脚的地方。

为了解决资金紧张的问题,2010年年底,赵庆伟举办了第一场“小雅・观心”拍卖会,处理一小批“破烂”。拍品中有1.4米长的周思聪素描,有高玉宝《半夜鸡叫》的原稿等,这些东西最后竟拍出了2000多万元的高价。

拍卖会结束后,记者们围上来问:“你打算拿这么多钱做什么?”赵庆伟回答得非常干脆:“买一部保时捷,开着豪车继续收破烂。”有记者调侃,这是一种“行为艺术”,用豪车刺激人们的神经,讲诉一个道理:既然人们用金钱称量一切,那么财富或许就在你扔掉的一袋垃圾里。

早年,赵庆伟骑着一辆“轻骑”,驮着双卡六喇叭录音机,手拿大秤去收破烂。2003年,“清河八家”废品站的人打电话给赵庆伟,说一家出版社要卖出一车的废纸,废品价共计3000元。赵庆伟马上说:“你给我拉来,我给你5000元。”《苍蝇・门牙》的手稿,就夹杂在大堆泛黄的残书烂纸中。

莫言的短篇小说《苍蝇・门牙》是在1986年发表在国内某大刊物上的,是他早期军旅题材的代表作品,后来被收录进多部文集。赵庆伟是莫言的“粉丝”,很喜欢他笔下浓郁的乡土气息,于是将手稿珍藏。

2014年春天,赵庆伟和朋友举办了一个小型拍卖会,全场95件拍品,70多件是名家书稿、手札,其中就有《苍蝇・门牙》手稿。不少人表达了竞拍意向,还没开拍,私洽价格就火箭般地窜到400万元。闻知这一情况后,莫言不想让自己的作品被商业化,希望赵庆伟归还书稿,他准备将其捐赠给现代文学纪念馆。

著名电视主持人崔永元是赵庆伟的朋友,也是莫言的朋友,经他牵线搭桥,赵庆伟和莫言相约见面。二人颇为投缘,赵庆伟痛痛快快地将手稿无偿归还给了莫言。在捐赠仪式现场,莫言对赵庆伟说,当年自己全无保护意识,险些将《红高粱》手稿生火烧炉子。崔永元幽默地说:“10年前,有三个人一起吃饭,一个是我,一个是莫言,还有一个是大江健三郎。现在,那两位已经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我觉得自己应该把当时的场面照下来,保留下来。”

财富或许就在你扔掉的垃圾里

10年前中央美院搬家时,赵庆伟花3000多元买下一捆废品,发现其中一张油画是王沂东的作品。在另外一个文化单位的大院里,他从废纸里买到了价值百万元的董其昌手稿。

说到他开着豪车收“废纸”这个很拉风的举动,赵庆伟说:“保时捷、大秤都是我的道具,我希望它们带给人们强烈的刺激――我炒高了‘废纸’的价格,人们才会懂得珍惜,知道这些废纸带着历史与文化的余温。”

薄薄的“废纸”,在赵庆伟心里重千斤。比如,那张茅以升设计建造、最终又亲手炸毁的钱塘江大桥的设计蓝图――当年这座大桥创下很多第一,这是最早的设计版本。这样的宝贝就该在部级的档案馆里搁着,而不该流散在民间。

除收集到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等大批文学巨匠的手稿外,赵庆伟还收集有的信函、宋庆龄的批件、郭沫若自以为被烧毁的作品手稿。另外,还有人民大会堂建设工程的详细图片史料、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在人民大会堂排练的文字和图片……所有这些部级的藏品,赵庆伟表示将来交还给国家。至于其他的宝贝,他说:“只要是社会认为重要的,我就会把它留下来。”

赵庆伟还收集了自清代到上世纪80年代的100多万张老照片。在北京市郊崔永元电影传奇馆的旁边,有座小院是赵庆伟设立的“老照片档案馆”,展出非常罕见的清代立体照片,包括李鸿章在内的清末人物照,亦有新中国成立后各时期领袖的照片,包括与电影工作者在一起谈话的留影,还有邓小平与日本天皇、皇后的合影等。当时以每麻袋200元价格收进的老照片,如今单张就能卖到上万元了,可赵庆伟依然守着这个门庭冷落的“老照片档案馆”,仅供专业人员来参观研究。

至于名家手稿,赵庆伟想另建一个档案馆。“当初,我拍卖了一些名家的手稿,主要是为了回笼资金,不是为发财。其实,我手里还有上万份名人的手稿。”

赵庆伟还想办各种文化专题的档案馆、博物馆。比如“中国诗歌博物馆”,因为他手里攥着数万篇诗人的原稿;比如“中国音乐博物馆”,他已累积五线谱原稿数百公斤,以及众多文艺演出团体的广告单、节目单、剧照和录像带、录音带;比如“中国戏剧博物馆”,他藏有数千张戏曲唱片和大量的戏剧脚本。

书画发言稿篇7

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1-0131-02

当今,“手稿”的价值越来越弥足珍贵,并且手稿的概念越来越广泛。手稿是一种记录方式由本人亲手直接完成的。具有手工直接性、即兴性、不可重复的特点。就其表述形态来说,是一种精神载体,它记录的是人类对世界的宏观或微观上的认识。它是人类精神文化的产品,因此手稿不拘于形式的束缚。往往更能自由地表达人类本身所欲所求,尤其是艺术家用绘画的形式记录着对生活、自然、创作、实践等,艺术家自己认为有启示价值的点点滴滴,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应该重视“手稿”。《大师的手稿》这套丛书记录着世界绘画艺术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度上的宝贵艺术品,是人类的共同艺术财富,给予我们艺术启发,开拓艺术创作之路。

一、人文之美

手稿作为人文价值中的艺术资本,拥有着它特殊的意义与价值。它是人类文化活动的精神产物,记录着人类对世界的认识。因此手稿处处闪现着人文的光辉。

1.朴素之美。大师的手稿,是一张张蕴含着不同时期、不同国度、不同背景下的各个时代的艺术大师对某一种艺术现象的共同论证,让世人了解和认识艺术个人风格的形成过程,艺术大师没有用华而不实的技巧,没有有用华丽的词语来进行说明,没有用繁杂世俗的事物去修饰,更多的是艺术家用心迹的单纯、简单、朴实,记录着艺术创作的过程。通过那些完整或者不完整的,复杂而又简单的画面让更多的现代人更直观地体验艺术家们的朴实而又单纯的内心世界。我们可以这样去认识手稿:“手稿”可以称为“指腕间最朴素的劳动”。[1]大师手稿的朴素之美更多是一种穿越了时空,洗尽铅华后的韵致,而艺术创作中的艺术表现是蕴含在,内在的、原始的思想,工具可以是信手拿来的,方法方式可以是自由的随性的,材料可以是就地取材的,形式可以是单纯的,视觉的表现是丰富有内涵的。

2.内容之美。内容是大师手稿的力量之源,是手稿的核心,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内容之美除了文字内容之外还要有插图,而真正打动我们的是本书以图文并举的形式来叙述和总结创作规律,探索每一位艺术大师进行的创作心理历程,展现不同时期的艺术作品。而作者孙建平先生罗列出12种艺术现象:艺术敬爱对自然的喜欢、对生命的体验、童年的经验、情爱体验、苦难历程、社会实践对艺术家的影响等,通过不同时期、国籍、不同背景下的各个时代的艺术大师对生活、自然、情感、艺术的追求,共同论证他们的创作心里历程之路,再现了手稿的价值更加深入的说明手稿这种直接而简单的方式是多么的重要与珍贵。

3.思维之美。思维之美是指作者在书写绘画过程中的思维的变化流动之美。通过一些大师的手稿,可以进一步感受艺术大师的思绪的起伏变化,让人们更深刻地认识到艺术家在进行艺术创作时他的思维变化、情感流露的过程。于是就有许多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手稿包含了大量的涂抹、勾画、修改、重复的痕迹,正是这些作品中的痕迹的存在从另外一个角度阐释了手稿的价值,我们可以真实地感受到艺术大师的思想与智慧的结晶,思想脉络、情感丰富的变化、创作的冲动、遐想的线条、灵感的源泉,这些都是艺术家们通过追求本质的线条来浓缩一幅优秀作品的意义。

二、视觉之美

大师的手稿视觉之美与一般的手稿视觉艺术的美是非常有区别的,一方面,大师的手稿通常是自然的、朴素的、单纯的,是一种随笔心动的感情流露,内心世界的独白。另一方面,手稿的视觉美不单单只停留在形式上,更重要的是形式的背后蕴藏这大量的人文信息,在审美的过程中更具有很强悍的“召唤结构”。需要读者与观者的人文修养,才能填补和具体化手稿在视觉信息以外的无限的丰富性,“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

1.图文之美。艺术大师的手稿之美是手稿审美体验的重要部分。他们的手稿都显得那么朴实、生动,因为他们不去刻意的修饰艺术作品,不求面面俱到,更多的是真情实感的流露与宣泄,求神韵而不求形似;求单纯简约而不求繁杂完美的艺术追求。在他们的艺术创作的历程中使作品充满了生命力与张力。阅读《大师的手稿》图与文是共存的,不但内容相互联系,具有的美也不是孤立存在的,融合成一个整体的视觉形象呈现给读者,让读者犹如阅读不同时期各个艺术大师由手稿组成的美术史,好像一条蜿蜒的长河流淌这无尽的艺术。在理性和感性的驱使下极大的延伸了有限的视觉。

2.视觉化的表现和谐之美。艺术大师希望绘画艺术,能通过画面形象去传递符合形象本质的内在精神,这是他们艺术理想化的内核所在,而《大师的手稿》这套书精选具有代表性的西方绘画大师,他们的艺术都在视觉化的表现,追求着自然的本性与和谐之美,无论他们的作品从表现形式、还是内在精神上,都在给读者一种不同的感受。比如,约瑟夫·博伊斯、马林·杜马斯等,这些艺术家都在描绘“人”的形象的时候常常并不是在画“人”的形貌,而是在画人的“精神”人的“本质”,他们对人的本质理解与描绘,是紧跟自然科学所引发的新思想、新观念深入探索人与自然的本质,一也种经验方法。这种方法以视觉方式来表现最本质最和谐的事物,而他们推崇视觉化的艺术表现形式是和谐美的特质。

和谐之美的视觉表现方式涵盖了诸多的重要途径:①对绘画艺术创作所涉及的各种细节,服务于整体。手稿正是艺术家创作任何一件绘画作品过程中不容忽视的一个细节。②追求自然的本性与和谐的美是艺术大师真实的自然特征。艺术大师将自然的本性理解成丰富而具体的美,富有内在秩序的和谐,这一切又有赖于人的经验去验证,也需要经验的表现方式,而手稿正是他们追求艺术创作之路艰辛的验证,用自己的艺术创作语言,提炼出具有象征的艺术符号,表现着自己的艺术作品。

三、综述

书画发言稿篇8

一、引言

近年来,全国各大院校都开设了艺术设计专业。同时,本科、职业教育艺术设计和影视动画类教材需求也在逐年增加。作为一名多年从事这类教材编辑加工的编辑,本文仅从编辑的角度,对工作中常见的一些问题及处理原则谈一些体会。

二、书稿编辑加工中常见的问题

(一)语言文字问题由于艺术设计和影视动画类教材在专业特点及作者群整体年龄结构等方面的特殊性,大部分作者都是院校的青年骨干教师,缺乏写书的经验,导致书稿在结构框架、文字水平、语言风格等诸多方面都存在问题,不但口语化现象严重,而且在行文过程中思维跳跃,逻辑性较差,常常令人不知所云[1]。例如:“了解了动漫角色比例与变化加工的方法了,我们就开始画了,那么先画些什么呢?是不是总是漫无目的地握着铅笔,想……现在我介绍几种非常有用的画法,并且进行不断的尝试。开始吧!”

(二)专业术语使用不正确、不准确在艺术设计和动画制作的书稿中,通常都是通过具体的案例制作来向读者介绍软件的使用方法。因此,操作方面的专业术语的准确使用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大部分作者很少关注到这一点[2]。比如大家都熟悉的鼠标操作,“点击、单击、双击、右击”以及“按、按住、按下”,表面上看似区别不大,但在实际操作中,它们所实现的功能是不同的。点击,常用于当鼠标单击或双击时,操作结果都一样的情况。例如:“当网友通过搜索引擎找到并点击我们的网站链接时,……”。单击,常用于对工具按钮、对话框中交互按钮(如“确定”按钮)等的操作。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假如要在时间轴上选中某一帧,采用“点击”是不准确的,而采用“双击”,则根本无法将“帧”选中,所以用“单击”最准确。双击,常用于打开文件等情况。右击,即“单击鼠标右键”,常用于打开右键快捷菜单的情况,其他地方很少用到。“按、按住、按下”通常只针对键盘快捷键的操作。在书稿中,大部分作者经常将三种方式混淆,导致操作步骤的表述产生歧义,这在一定程度上会误导初学者。按,常用于对键盘单键或组合键的操作。例如:“启动IllustratorCS,按Ctrl+N键新建一个文件”。按住,常用于利用鼠标进行图形绘制或文件的选择时,需要按住键盘上的Shift、Ctrl或Alt进行辅助操作的情况。例如:“选择椭圆工具并设置适当的填充色,按住Shift键,在左下角位置绘制多个紫色或亮紫色的正圆。”。按下,由于键盘上的键被按下后会自动弹起,不可能保持“按下”的状态,故不建议针对键盘操作时使用。但是,这恰恰是原稿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词,需要在加工中注意。

(三)相同功能的工具在不同软件中的名称不准确无论是平面设计还是动漫画的制作,仅使用某一款软件是无法完成的。必须利用不同软件的优势,结合使用,才能制作出令人满意的效果。比如制作一部动画短片,不但需要用Flash、Maya或3dsMax软件进行制作,还需要使用Photoshop处理相关的图片素材,使用AfterEffects、Pre-miere等软件进行视音频的后期编辑与合成。正因为如此,在同一本书稿中,往往会涉及若干款不同的软件,而这些软件又通常是出自不同的软件开发公司,所以即使功能相同的工具,其名称却有一定差异,需要编辑在加工过程中仔细区分。例如,同样是用于填充颜色工具,在Photoshop中称“油漆桶”,在Flash中称“颜料桶工具”,在Illustrator中称“实时上色工具”,而在CorelDRAW中称“填充工具”。同样是直线绘制工具,在Photoshop和InDesign中称“直线工具”,在Flash中称“线条工具”,而在Illustrator中称“直线段工具”。除此之外,在各款软件中功能相同但名称不同的工具还椭圆绘制工具、吸管工具和画笔工具等,本文不再一一列举。

(四)图文不对应艺术类书稿中,由于专业特点的需要,插图会占全书相当大的比例。图文不对应的问题常见于影视原画绘制类的书稿。虽然此类书稿的作者专业能力很强,教学经验丰富,但对教材的结构特点缺乏深入了解,往往在文字部分并不提及插图,只是机械地将插图“堆砌”于相应文字下,比较严重的情况是文字内容与插图内容完全不一致。

(五)图片和视频的版权问题在设计类书稿中,除了软件界面的截屏图外,某些平面设计案例中有时会用到人物肖像照片,遇到这种情况,责编通常建议作者替换其他内容的图片,或者使用作者本人及家人的照片,这样可以比较轻松地避免版权问题。但是,在影视动画作品赏析类书稿中,由于内容的需要,无法避免引用人们熟知的漫画作品及影视动画镜头的截图。虽然这些图片只作为教学范例,并不作为商业用途,但是如果一旦发生版权纠纷,就需要有明确的责任承担人。遇到此类情况,责编会与作者协商在前言中注明范例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书仅作为教学讲解用途等字样。同时,还应建议策划编辑与作者签署一份版权补充协议存档。

(六)其他问题除了以上几方面,此类书稿中常见的问题还有艺术设计软件名称大小写的不规范、动画片译名不统一等问题。在《影视动画创意赏析》一书中,同一部动画片,居然被译成几个完全不同的名称,如果编辑不熟悉这些动画片,很容易闹出笑话。例如,《ABug’sLife》同时被译为)《虫虫危机》《昆虫总动员》和《虫虫特工队》;《ToyStory》被译为《玩具总动员》和《反斗奇兵》等等。

三、“互联网+”内容的审读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与进步,“互联网+”成为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艺术设计和影视动画类书稿的“互联网+”内容,编辑加工过程中需要重点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①视频中是否存在政治性敏感问题,是否存在不健康的情节与画面;②注意视频音频内容是否存在版权问题;③如果是文字资料,扫描二维码所出现的页面,其风格要与纸质教材相匹配,内容要与纸质教材紧密结合,充分体现“互联网+”教材的便捷性与实用性。

四、后期环节注意事项

对于艺术类教材来讲(尤其是四色印刷的教材),发稿之前的工作只是完成了编辑加工的一部分,后期环节的进一步把关,对教材最终质量的保证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版式设计对于一部分内容质量较好,作者对版面要求较高的书稿,通常需要按照作者提供的“版式参考样张”进行排版,但书稿的实际情况往往不像作者所排几页“样张”那么简单,会遇到各式各样的困难。这时,责编应根据书稿内容协助排版人员逐页进行调版。必要时,还需请作者协助解决,以保证书稿的质量。

书画发言稿篇9

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明义、河南省文联主席马国强、中国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行长计承江、中央国家机关青联主席刘涛、中国艺术研究院党委书记杨化玉,以及著名书法家王澄、王荣生、李强、陈春思、胡秋萍、许雄志等出席了开幕式。马国强在开幕式上致辞,热烈欢迎此次展览在郑州举办,并对展出作品给予了高度评价。开幕式由中国书协理事、河南省书协副主席兼秘书长宋华平主持。

此次展览共展出胡抗美、李胜洪、曾翔、王家新、徐海、杨涛6人的作品90余件,他们均是近年来活跃于书坛的“明星”人物。胡抗美在展览前言中介绍:冠名为6人展,完全是因为6个“情投艺合”的同道凑在一起,率意地创作一些作品,搞一个小型的书法展览。把展地确定在郑州,完全是因为这里是中华文化的根。以展览的形式,表示“把根留住”的渴望,表示向河南书法学习的真诚。 (记者 谷国伟)

上海优秀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即将开展

(本刊讯)近年来,上海市书协为弘扬、重振海派书法实施了一系列举措,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已引起书坛及社会的广泛关注。为了进一步挖掘上海德才兼备的优秀青年书法人才,经研究决定,上海市书协与上海市青年书协将联合打造两年一届的“经典・精英・精品――上海优秀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此展引进较为灵活的展览机制,视当年的情况而定,既可举办书法或篆刻的单项展,也可两项同时展出。通过这个平台,可以让更多的青年书法才俊脱颖而出,推动上海书法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此次率先推出的书法作品展中,共计投搞人数50人,收到搞件250件,经展览评委会公正公平的评审,最后入展人数10人,分别为:王东平、王曦、邹洪宁、金冬云、胡西龙、赵镛、殷世法、徐秋林、彭烨峰、潘善助(名单按姓氏笔画排列)。

展览将于2007年8月17日在上海徐汇艺术馆开幕,展期为2007年8月17日至26日。(唐吉慧)

首届全国老年书法作品展览在湖北启动

(本刊讯)由中国书法家协会、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联合主办,书法报社承办的“首届全国老年书法作品展览”已于近日在汉启动。

此次展览是中国书法家协会面向全国老书法家及老年书法爱好者首次举办的部级书法单项展览,是部级书法单项展览首次由湖北承办,而由书法专业媒体《书法报》承办中国书法家协会所主办的部级权威展览也属首次。两个“首次”,突出了该项展览的重要性。此次展览特邀老将军、老部长、老艺术家作品100件,特邀历届和现任中国书协主席、副主席、顾问、理事等著名书法家作品200件,全国各省市老书家的入展作品300件,将于2007年11月下旬在武汉东湖之滨新落成的湖北省艺术馆展出。此次展览精品荟萃,名流云集,代表中国当代书法艺术的最高成就。举办此次展览,既是对中国书坛一次历史性的展示与检阅,又是一次关爱老年、承前启后的重大善举,必将产生广泛深远的社会影响。 (张波)

庆祝殷契印社建社20周年暨殷契印社第四届篆刻展在安阳展出

(本刊讯)在安阳市群众艺术馆、安阳市书法家协会的大力支持下,“庆祝殷契印社建社20周年暨殷契印社第四届篆刻展”近日在安阳市群众艺术馆隆重举行。

此次活动共收到全国各地印社名家祝贺作品30余件,社员作品60余件,共计篆刻作品1000余方,除我省篆刻作者外,还有新疆、黑龙江、辽宁、江苏、浙江、广东、山东、河北、重庆等20个省区市作者的作品,年龄最长的85岁,最小的10多岁。作品各具特色,丰富多彩,以为印社成立20周年创作之总结。

安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广电局局长、市书协主席李俊国,市文联主席张坚,殷都区文联主席路尚廷,市群众艺术馆馆长杨金海,市书协主席团焦智勤、张伯煊、刘颜涛、傅飞舟,市美协主席团刘本海、邓晓峰在新一届印社领导王景强、王兆卿、任天顺、刘海清、侯典新、管遮嵩、李永成、梁金海的陪同下和书画篆刻爱好者一起观看了作品展。

(刘海清)

(本刊讯)近日,殷契印社在安阳市群众艺术馆召开第二次社员代表大会,会议由副社长王兆卿主持,安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广电局局长、市书协主席李俊国,市书协副主席焦智勤、张伯煊、刘颜涛、傅飞舟以及50余名社员出席了此次会议,经代表选举产生了第二届印社领导成员:名誉社长李俊国,社长王景强;副社长王兆卿、任天顺;秘书长刘海清;副秘书长侯典新、管遮嵩、李永成、梁金海。

殷契印社成立于1987年3月31日,以其地处殷商故都,甲骨文之乡而得名。首任社长徐学萍,副社长刘顺,秘书长焦智勤,社员30余名。印社以撷传统之精华,开创时代之新风,繁荣篆刻创作,宏扬印学为宗旨。成立20年来先后组织了殷契印社第一、二、三、届篆刻展,两次举办殷契印社、宣和印社篆刻联展,“第一届华夏情甲骨文书法篆刻大展”等10余次大中型展览。曾多次举办展览、交流等活动为繁荣篆刻创作作出了贡献。印社现有社员80余名,其中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30余名。(刘海清)

纪念词《蝶恋花・答李淑一》发表50周年全国书画大赛征稿启事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r直上重霄九。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这首词全词60字,是于1957年写给李淑一的,这首词通过忠魂升天、吴刚捧酒、嫦娥献舞、忠魂闻“伏虎”而飞泪化作大雨的描写,塑造了忠魂优美高大的形象,颂扬了革命先烈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革命的崇高品质,表达了对烈士的怀念和崇高敬意。全词想象丰富奇异,构思新颖奇巧,境界绚丽壮美,气氛热烈浓郁。

为了纪念词《蝶恋花・答李淑一》发表50周年,弘扬中国诗词书画文化,展示具有独特魅力的民族文化风情,缅怀革命先烈,特举办此次大赛。现向全国热爱祖国民族文化的书画家和书画爱好者征稿,细则如下:

一、征稿对象:全国各级书协美协会员及书画爱好者。

二、征稿内容:弘扬国粹,歌颂祖国,积极向上的书画艺术作品。诗词,爱国名言、诗词尤为欢迎。

三、征稿要求:书法作品(含篆刻)书体不限;绘画作品仅限于中国画山水、花鸟、人物等,题材和形式不限,作品尺寸大小不限。作品背面用铅笔工整注明作者姓名、邮政编码、详细通信地址。来稿必复,限于人力,来稿不退。

四、评审:组委会特聘全国著名书画家组成评委会,负责对参赛作品进行评选(评选分为初评、复评、终评三个阶段进行)。评选特等奖20名、钻石奖50名、金奖80名、银奖及佳作奖若干名。组委会将于9月初以信件的方式将大赛概况通知每一位参赛作者。

五、待遇:获奖作品结集出版,赠寄获奖证书、入编证书、入编作品彩色激光校样。并授予入编作者“中国当代最具影响力书画家”光荣称号,为获奖作者今后晋升、评职称等赢得荣誉提供条件。作品集出版后,将有选择性地向全国著名收藏拍卖机构、图书馆、诗词书法研究机构赠藏。

六、截稿日期:2007年8月20日止(以当地邮戳为准),过期不候。

七、投稿地址:湖南长沙市荣湾路2号26号信箱欧阳询书法艺术学会大赛办联系人:何准邮编:410006电话:0731―4453511

暨纪念“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题词发表55周年全国书画大赛征稿启事

1952年,同志题写的“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题词,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在旧中国,中国人被人诬蔑为“东亚病夫”,炎黄子孙无不为之痛心疾首。今天,在题词发表55周年之际,我们国家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体育事业也取得了飞跃性的发展,我国已经成为体育强国。即将在2008年举办奥运会,北京――中国将成为世界注目的焦点。这是全球所有的华夏儿女为之激动,也为之骄傲和自豪的时刻,这是“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最强大的标志。虽然奥运会不会每届在中国举办,虽然过去百年也没有这样的地位和机遇,但我们都应把握这千载难逢、百年难遇的机会,用自己的实力,更要用我们切实的努力为中国艺术走向世界加油,为中华民族的腾飞加油!为此,湖南一片红书画艺术研究院特联合多家单位举办为奥运加油暨纪念“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题词发表55周年全国书画大赛。

一、大赛目的: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宣传体育文化事业,扩大对外艺术交流,奖掖书画新人,培养书画人才,促进书画事业的繁荣和发展。

二、评审委员会: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美术家协会评审专家及知名书画家组成。

三、征稿对象:国内外知名书画家,书法及美术工作者,业余书画爱好者。年龄不限。

四、征稿范围:内容健康向上,格调高雅,表现形式不限。以奥运和歌颂祖国大好河山为题材或意境的书画作品,自创诗词、对联也受欢迎。

五、作品要求:1.艺术门类:(1)书法作品(含毛笔、硬笔、篆刻);(2)美术作品(含国画、油画、木刻、版画)。2.所有作品不需装裱。

六、参赛程序及奖励办法:

1.本次书画活动一律不向参赛者收取参赛费、参展费或附加费,所投稿件恕不退还,但均有回复。

2.作品背面左下角用铅笔正楷注明作者真实姓名,草书和篆刻附释文,另请提供200字内简历一份,简历上需写明姓名、性别、年龄、单位名称、通讯地址、电话号码和邮政编码等。

3.评委会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进行初评、终评。将分为书法、美术二个门类并各设奥运翡翠奖8名、金奖20名、银奖40名、铜奖60名、优秀奖若干名。

4.获奖作品将择优在《当代美术》报上发表,并在网上同步推介。向获奖入选作者颁发获奖证书,赠寄入选作品彩色激光校样。编辑精美的获奖作品集,作品集出版后,向获奖、入编作者优惠供书。

七、作品征集截稿时间:自本启事公布之日起至2007年8月12日截止。

书画发言稿篇10

江宁翁铁梅先生前宰吾邑,有循声乡人,至今称之。先生尝谓人曰:“此吾太翁之教也”。近者先生发箧得太翁旧画帐,颇亟装池之,出以见示。云烟蓊然,林涧平远,风枝露叶,设色如新。手泽所在,不忘于杯卷;家风所托,可告于云仍。昌硕有以知先生铭其孝思于不匮也。太翁藏古最富,故点染皆有逸致生趣,即以画论,亦足传矣。

成都路武昌里二弄东四十九号金陵翁

翁铁梅先生即翁长森(1855―1914),近代著名藏书家,铁梅为其字,江宁(今南京)人。其父翁子谦曾任秀水(今浙江嘉兴)知县。翁铁梅年少时就在其母亲的严厉督促下勤于学习,学诗赋于龚谦夫,学古文于汪梅村,打下深厚的古文字功底。但仕途不顺,屡试不第,乃援例为知县。初知安吉,在安吉政绩令人称颂,手稿中“江宁翁铁梅先生前宰吾邑,有循声乡人”正指这一点。翁铁梅无意中发现其父藏于箱中的画藏,颇为兴奋,加以装裱后请吴昌硕题款于上。此手稿应为信稿之底稿,“成都路武昌里二弄东四十九号”该是翁铁梅在上海的住址。此手稿既没书写时间,也无钤盖印章,但观其书法,其行书风格初具雏形,只是字里行间结构布局稍显凌乱,应为吴昌硕中年前期之作。四十四至五十四岁这段时间吴昌硕寓居上海,与翁铁梅互有往来,此信稿大概为当时之作。

手稿二:纵22.8、横46.8厘米,纸本。

福寿岂能求即得,何来仙女号麻姑。治聋酒赐金壶酌,誓不从人背羊呼。西洎衣褶玉壶山,刻意经营古法传。今日平心论画稿,输他补景出天然。眉蜂滴翠眼波娇,粉本居然费子苕。纵有吴中高弟在,流传赝作亦寥寥。

玉农老兄得冯栖霞画帧,欢喜无量,属为题句。丙午涂月吴俊卿 老仓

下钤朱文篆印“仓硕”。

玉农老兄即为许玉农孝廉,浙江湖州人,家住湖州小西街,是湖州有名的富绅。其父许燮人与著名人物画家费派创始人费丹旭交善,费曾为其画过肖像。许玉农与吴昌硕一向交善,吴来湖州就住在小西街许家。后吴昌硕游学苏州,许玉农也当过一段江苏金坛县县令,两人一直往来密切。直至后来吴昌硕移居上海,许玉农也弃官于上海经商,在生活上经常接济吴,吴昌硕也时常以赠画相回报。此手稿为丙午涂月(1906年12月)吴昌硕应许之请属题于冯栖霞的画帧之上前拟的草稿。丙午年吴昌硕六十三岁,就在同年同月腊八日许玉农还属请吴为其父亲行看子(即费晓楼于庚子年为许燮人画的肖像画《随月寻诗图》)赋诗题跋:“负手行吟去,春宵殊可怜。图能超浩劫,人已作飞仙。花月依然好,吟魂何处边。轻声闻小凤,端不愧前贤。丙午岁暮,玉农孝廉知己出其尊甫燮人行看子属 吴俊卿”,“燮人先生,乡先辈也。当其闲步寻诗,胸襟洒然,有光风霁月之概。惜返真太早,未得一闻绪论。今见画图,何其幸耶。题字时适客至,匆遽忘称谓,凡人至熟习者,但呼之而不以称谓为重。然虽笔误,与先生盖神交矣。尚友古人本吾辈事,见者幸,弗以狂傲责之。腊八日又记 俊卿”。并所用印章均为朱文篆印“仓硕”,故极有可能此手稿与《随月寻诗图》上题诗属同日之作,应也为丙午年十二月腊八日。书法与前一通相比,行书风格更加鲜明突出,点划顿挫颇具动感。

手稿三: 纵29.5、横29.5厘米,纸本。

秋气如潮撼古厅,浮生大海一根萍。支床斗蚁神闻道,病足成夔字象形。画再开天由鬼哭,儒谁坑死问山灵。操戈同室伊胡底,漫说三苗竟不庭。

雨歇潇湘鄂渚清,两川百粤气如蒸。敬从齐物谈庄子,且制黄冠学道陵。河若变清龙起蛰,器能存汉雁擎镫。尽人亦欲仙难治,政简遥思古结绳。

此手稿为吴昌硕自作的二首七言诗。“病足成夔字象形”,可以断定此时他已病足。据吴长邺《我的祖父吴昌硕・年谱简编》载:“宣统二年庚戌(1910)67岁是年始病足,不良于行。”如此推测,此手稿绝对是六十七岁以后的作品。观其书法,较前两通相比,更显笔势雄健酣畅,一气贯通,已步入成熟老辣之境。

手稿四:纵18.8、横108厘米,纸本。

啸弟如晤,得示知吟兴勃如。缶三月间赴杭作佛事(为兄母百岁事),竟逗留西泠印社廿余日,始回沪,耳聋足蹩矣。善承以寿,问何?老弟忽作奇想(耶),无论不敬云寿,试问寿有何乐,寿有何补,乃竟祝之为荣耶?若吾弟肯作沪游,杯酒言欢,此大乐事。西泠之游作小诗,录奉一哂。弟读我诗犹我读弟诗,彼此一快事。复以道安,缶兄顿首。

泛湖至葛岭

湖水平愁器欲欹,段(断)桥西去数峰移。眠感禊集人三月,地辟村县酒一旗。旧相筑堂缘蟋蟀,仙人哂石幻熊罴。初阳台畔聊行乐,家难名路两歧。

湖上遇沉大同作

既醉何妨更饮醇,未闻我佛戒贪嗔。不知有帘云遮眼,岂曰无衣葛称身。苦菜着华腾古秀,衰桃和雨缋残。高峰南北如移得,假。。

海秋公诗寿我

新诗珠玉光蓬户,古隶珊瑚矗海云。寿曰康宁吾岂敢,履声橐橐又输君(病足)。未窥清秘眼徒青,声中酒半醺。葛岭残寒湖酿雨,缕缕如缋小朝醉。楼坐孤山挂一瓢,钟声慰无聊。朝云不有禅难悦,金粉何妨当六朝。

缶又录作 壬戌四月十八日

下钤白文篆印“吴昌石”。

此手稿为先生致丁啸云之信札。丁啸云(筱云),名乃昌,字啸云,乌程(今浙江湖州)人。为湖州余园主人丁乃扬族兄,贡生,曾任某县教谕,能诗善书。他俩既为老乡故友,更属诗词契友,经常酬诗往来,鸿雁不断,友情甚笃。信稿写于壬戌年(1922)四月十八日,吴昌硕七十九岁。吴昌硕于壬戌年三月十八日赴杭州为其母亲百岁事作佛事(吴长邺年谱中没写明赴杭事由),在西泠印社逗留二十多天,印社诸友置酒为先生祝寿,诸贞壮作文诗赋纪事。吴昌硕故此对祝寿引发感叹:“寿有何乐,寿有何补,乃竟祝之为荣耶?”看来,他对祝寿之事并不是十分推崇,还不如杯酒言欢来得更痛快。

此次西泠之游所作之诗,《缶庐诗》中未被收录,吴长邺《我的祖父吴昌硕.年谱简编》中也未记载。前两首诗为游西湖时所作,断桥、葛岭、初阳台、南北高峰、孤山等成了吴昌硕吟诗的素材,酒又增添了他无穷的诗兴。游湖时又遇见故友沈大,更是吟兴勃发,先生六十八岁时曾作诗“石田画卷为沉大”。第三首为答海秋公的祝寿诗,海秋即吴源翰,字海秋,生卒年龄不详,清末诗人、书画家,善画山水,工笔写意皆数上乘,彭述先生好友。

手稿五:纵 23、横12.7厘米,纸本。

冰雪皑皑,梅树老生罗汉果;毫毛茂茂,竹竿香夺墨君堂。《周书・笔铭》曰:“毫毛茂茂,陷水可脱,陷文不活”。

委件涂奉野侯先生酌用 大聋

此手稿是写给高野侯的。高野侯(1878―1952),字时显,号欣木、可庵,浙江余杭人。精鉴定,富收藏,以古今名人梅花作品为多,有“五百本画梅精舍”之称。他本人也善画梅花,工篆刻。吴昌硕比高野侯年长三十四岁,两人相交时吴昌硕年岁已高。《缶庐诗》卷四有缶老七十七岁的诗作《坡公画像为高野侯》。此手稿落款为“大聋”,“大聋”是吴昌硕丁巳年(1917,74岁)刻“吴昌硕大聋”自用印后所用的称谓,故应为晚年之作。

手稿六:纵26.5、横16.5厘米,纸本。

雨气浴无端,裳衣瑟瑟寒。酒杯酬地缩,山海谢图看。天问默如此,日来愁大难。明朝好行色,蚱蜢渡萧滩。

书画发言稿篇11

核工业是高科技战略产业,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新时代,党和国家赋予了核工业新的历史使命。作为中国核工业领军企业,重组后的新中核正处在重要的战略机遇期,需要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和“四个一切”核工业精神,为此中国核学会与原子能出版决定出版核工业科学家画册。画册作为图文并茂的一种表达方式,可用图片记录历史,真实反映历史背景,使读者更加直观地理解作者想要传递的内容。为了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和“四个一切”核工业精神,中国核学会与原子能出版积极探索核工业科学家出版物,最终选择以画册的形式记录王淦昌、姜圣阶、汪德熙、钱皋韵、王乃彦、李冠兴6位中国核学会理事长成长的历程。本文从图书编写出版的视角,分析出版社围绕科学家画册编写的过程和方法,并提出构建具有时代特色的图书编写和出版模式。

策划

图书策划非常重要,主要涉及出版物的题材、题目、大纲、组织机构、出版、、销售等,并且需要确保所有最终计划元素都可操作,策划的方向直接决定作品的内容和风格。核工业科学家画册作为体现核科学家精神的载体,要与核工业的特殊实践相结合。核工业科学家画册策划包括画册内容策划、画册书名策划、画册大纲策划等。1.画册内容策划。内容策划是画册创作的基础。首先要确定读者对象,是面向学生、企事业单位的科学家还是政府官员。根据读者对象策划画册的内容,最终确定画册的定位和特色。2.画册书名策划。书名是书给读者的第一印象。根据画册内容和所要表达的精神内涵编写多个书名,通过内部专家讨论对书名进行推敲,从而确定书名。3.画册大纲策划。画册大纲要具体,且具有可实施性,以便于作者收集资料。大纲可按照时间轴也可按照人物的主要事迹,确认画册总体大纲框架,召开专家会议进行讨论,如果情况允许,可以邀请有出版经验的人员进行指导。

编写者交流会及材料收集

根据策划确定的内容,编写者结合画册人物的特点,撰写画册大纲。在编写者交流会上,编写者对人物的背景、典型事迹等作简要说明,然后阐述画册大纲要求。与会者针对发言人的内容进行点评和分析,最终确定画册大纲初稿。确定好画册大纲后,编写者需要收集创作所需要的材料。收集核工业科学家的材料比较困难,如有些材料在当时年代没有公开发表,能查到的信息有限,有些材料不宜公开发表,所以材料收集需要采取一些方法。1.采访科学家本人及家属。采访科学家及家属是最直接也是最系统获取材料的办法。采访前按照大纲拟定一份采访提纲并发送给被采访人,可以在有效的时间内提高采访效率,尽可能获得书稿所需要的资料。采访时要注意礼貌并做到客观记录,采访结束后需要与被采访人沟通版权许可。2.走访科学家曾经工作过的单位。为了丰富科学家形象,编写者通过走访科学家曾经工作过的单位,收集与科学家当时工作有关的客观资料,进一步丰富资料。3.到资料馆查找资料。核工业科学家有关的资料在网络或公开出版物相对较难检索,但在各单位的资料馆中会有一些资料,而且大多是书面文字,可以简单加工后用在书稿中。编写者前期可以跟相关单位沟通,办理相关手续,前往资料馆收集资料。

编写画册书稿及出版

收集资料完成后,便可以开展画册书稿的编写。根据大纲和收集的材料,编写者加工形成初稿,然后组织相关专家对初稿的内容、风格等进行讨论,并形成修改意见。编写者根据修改意见完善书稿,经过几轮讨论修改进一步打磨,最终由主编确认形成画册书稿。书稿编写时出版社开始进行选题论证。书稿完成后,由编写者整理完成后交付出版社出版。出版过程中出版社对画册内文进行设计。1.选题申报。(1)编辑首先进行市场调研,并在此基础上,论证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编辑填写选题论证报告,将书稿的主要内容、作者的学术水平及著述情况等内容填写清楚,交编辑部讨论。编辑部讨论是否将该选题列入当年选题计划,或者列入长远出版规划。2.出版方案。针对科学家画册成立编辑委员会,将画册编委会的出版任务作为本社年度重点任务,动员全社力量,并以项目完成情况对相关人员进行考核,以保证项目的进度和质量。成立画册编委会专业编辑、校对人员、排版人员、设计人员、印制人员等组成的工作组。由分管出版社生产经营的总编辑牵头负责项目的具体管理和实施,严格按照进度推进各项工作。邀请行业内知名院士、专家等参与,对图书编审给予指导和帮助。出版社按照进度要求制定出版计划,组织编辑、校对、设计、出版印刷等专业队伍,并根据具体项目指定责任编辑。3.出版前期。为保证画册顺利出版,应严格遵照工作流程。出版社接到“齐、清、定”的稿件后,根据具体要求,5日内向编写者提交工作计划表、费用明细及人员配备说明。系列画册需要出版社提供额外技术支持,安排具备系列画册编辑出版经验的资深编辑,对项目系列图书整体框架、结构、内容等方面进行优化,结合投标方编写进展情况,协助完成系列图书编写方案。委派相关资深编辑协助作者对画册书稿、图书进行审编工作,使书稿达到行业认可标准。4.出版流程。(1)出版社内审。根据画册涉及的专业,委派相关专业的资深编辑通读并检查书稿内容和版式,审查书稿内容的正确性,检查书稿的整体结构、布局、体例、图表规范性;检查书写、文字、图像、符号、单位等是否符合出版要求;核查引文、标准、参考文献的引用和格式是否正确。(2)专家外审。请相关专家检查书中历史背景是否正确、内容是否翔实、逻辑是否严密、概念是否准确。(3)审查画册书稿的政治倾向。(4)画册书稿内容需要达到出版社相关规定的各项要求。审读书稿应撰写审读报告。审读报告包括几个方面的内容。①基本情况,如版面字数、结构、内容等。②主要特色,与同类书相比,有何特色。③存在问题,指出需要作者修改的内容,或需要复审、终审特别注意之处。④处理意见,画册书稿如需修改,应该提出具体的修改建议或意见。5.编辑加工。责任编辑必须认真详细做好编辑加工记录,并形成编辑报告。(1)前期准备工作。在进行加工前,有必要对稿件进行快速阅读,对书稿有一个大概的认知,以便在加工时做到心中有数。(2)删除与全书主题没有关系或关系不大、或重复的内容。(3)逐字逐句进行编辑加工。(4)核校引文。特别是一些重要引文,一定要坚持查校,防止书稿引用时断章取义。(5)统一画册书稿的格式。(6)书稿完成初审后,认真填写稿历和发稿单。6.装帧设计。书稿三审工作完成后,责任编辑将画册书稿交出版部门进行装帧设计工作。(1)美术编辑接到书稿后,要认真阅读版式设计单、封面设计单,按照责任编辑的要求,进行版式和封面设计,提供两到三种小样由责任编辑选择。(2)设计工作完成后需经画册编委会和三审人员认可,有关人员在清样上签字后,设计人员方可开始进行画册设计。(3)画册设计完毕再经三校一通读后,经画册编委会和三审人员认可,交印制管理人员安排印刷。7.出版后期。(1)画册电子版内容、篇幅、体例、图表、附录、版式、封面等通过画册编委会审核后,出版社进行样书印制。(2)样书印制后,检查样书的内容质量和印装质量,确认无质量问题、经编委会确认进行批量印装。出版物质量标准必须符合国家及有关部门制定的技术标准和规范。(3)组织学术造诣较深的专家学者撰写书评,在媒体上进行广泛宣传,扩大图书影响,全方位做好推广发行工作。(4)图书出版后,责任编辑认真填写稿档清单,并将完整的稿档归档。

参考文献

[1]周继武,蔡鸿程.精心于每个环节——《院士科普书系》策划体验[J].科技与出版,2007,26(03).

书画发言稿篇12

1956年,齐白石给荣宝斋画了一件梅花、牡丹、和牵牛花4条幅,每幅2平尺,得润金80元,每平尺的润格是10元。傅抱石1963年给荣宝斋画了4幅四尺三开的山水,得稿酬320元,每平尺的润格近30元,这在当时国内画家的润格里几乎是最高的。吴作人1963年自画了8幅画,其中小条3张、册页5张,送给和平画店,得润金170元。1961年,黄胄自作画22幅,送和平画店,尺寸不详,得润金490元,估计每平尺的润格在5元左右;1964年给荣宝斋送画10幅,得稿费200元。蒋兆和1964年给荣宝斋画女孩一幅,得稿费80元,这在当时画家中的润金是不低的。叶浅予也是如此,1964年自作画4张送荣宝斋,得稿费125元。1979年,李可染给荣宝斋画了4幅画,分别是《秋声图》、《秋风吹下红雨来》、《看山图》和《井冈山》。从题目上看应当是两幅山水、两幅牛,共得稿费350元,尺幅笔单上未注明,估计应当是四尺三开的作品。1980年,程十发给荣宝斋作字画共90件,得稿费10131元,每件作品100余元。启功1981年写了2件书法作品,荣宝斋作为礼品送给外宾,启功得稿费120元。凡此种种,不一而足。通过林林总总的笔单我们可以看出,从改革开放伊始,中国名家的画作已略有涨幅。当然,若以今天的价位来衡量,真恍如隔世。

当时,给画店送画最多的似乎是黄胄和王雪涛等人。黄胄当时润格每平尺4-5元,王雪涛是2-3元。还有一些现在看来是中等名头或中低名头的画家,给荣宝斋等画店画信笺或座笺,每张信笺当时可得润金0.1元,每张座笺得润金0.05元。在那个年代,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很低,画家们也不例外,为了弥补生活上的开销,有的画家不得不拿自家藏品卖给画店。1960年,黄胄就曾将自藏的陈老莲一件作品卖给和平画店,得款50元;1962年,钱瘦铁向和平画店出让收藏的徐渭书轴一幅,得款100元。几十年过去了,当我们今天重新面对这段历史资料时,实实在在地感到了中国书画市场天翻地覆的变化。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