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17 13:48:3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农村讣告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中图分类号:G526 文献标识码:A
Education Services in Rural Areas New Rural Construction Survey Report
——Take Shanxi Wanrong Xishi Village as an example
Abstract Rural education in the new rural developmen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the Yuncheng City Wanrong County Xishi village survey, to understand rural compulsory educatio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 of farmers service new rural construction specific implementation of the method as well as the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a number of countermeasures and thinking.
Key words rural education; new rural construction; survey report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重要任务,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力军,新农村建设的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农民的素质和受教育程度。本研究对山西省万荣县西师村的农村义务教育和农民义务教育现状进行调查,通过对当地的教育行政领导、教师、学生、家长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了解农村义务教育现状和农民职业技术教育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具体做法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1 农村教育现状
万荣县西师村是一个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比较典型的一个村庄,是万荣县的“新农村示范村”,在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万荣县政府和乡镇领导积极努力,将农村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为新农村建设发展提供不竭动力。西师村的成立是在2001年,由于减少土地资源和实现资源共享将五村合并为一个,早在1997年便建立联合学校,称为“五联校”,但是由于当时条件有限,联合学校和其他村的学校并无差别,后来在国家政策和新农村建设的号召下,逐渐发展现在的“中心小学”。
1.1 农村义务教育现状
一是实行教师聘任制,对年轻的教师开展一对一的帮助,增强年轻教师在学校的重心力量,并且定期组织教师去县城中培训,提高教师素质,缩小与城镇教师的差距。二是增加硬件设施,设立农村图书室,拥有图书2500册,主要包括农业技术知识和儿童读物,定期对村民和教师学生开放。三是建立“人性化”通道,为外来学生建立“学生宿舍”,实行餐补,关爱留守儿童,在学校里专门设置档案室,为留守儿童建立档案,与儿童父母及时保持联系,保证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的成长,同时让家长安心外出打工。四是开展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增强为农服务功能,实现电子资源共享,今年增加电脑至30台,教师学生上课时可以使用网络服务。
1.2 农民职业技术教育现状
西师村的经济收入除了外出打工办厂经商之外,主导产业是种植红提葡萄,西师村依托当地的地理环境优势,葡萄种植面积已达1000多亩,对于农民的技术教育主要集中在这个方面。一是针对农民对于科技知识的需求,设有专门的科技图书室,在规定的时间开放,农民各读所需。二是村委会提供技术支持,及时与外界沟通,引进美国红提,在文化活动中心,通过多媒体播放农业知识,农民自主学习,此外农民还开展文化活动和艺术活动。三是设立果农协会和西师村葡萄生产科技合作社,请农业专家为农民讲授知识,果农们可以互相交流种植经验。
2 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
从整体而言,西师村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是农村教育的发展还是不容乐观的,还是存在着诸多问题。
2.1 教师素质偏低
在西师村中心学校中,仅有40%的人具有专科及以上学历,学校主科(语文、数学)教师占专人教师的80%以上,由于教师人手不够,有的班级一名教师同时担任三门以上的课程,而科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老师严重缺乏,美术音乐课在初中几乎被主科老师占用,由于教师的人数不够充足,专业课程教师的缺乏,使学校中的孩子得不到很好的发展,错过了很多机会。总体而言,西师村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偏低,教师发展水平不能够满足当地教育的发展。
2.2 农民技术教育的低效
通过调查发现,西师村对学生的职业技术教育较少,主要是针对农民,西师村的主导产业是葡萄,对农民进行的农业技术推广也主要集中在这一方面,农民刚开始都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但是现在只有种植葡萄的个别人去参加,对于葡萄种植技术的推广虽然从总体上扩大了整个社会的经济效益,提高了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但是西师村农民本身从其中得到的优惠并不显著,后期的葡萄销售,是一个很大的难题,对于技术的操作并不是很专业化和熟练化,大面积推广可能带来的是贫困而不是富裕,教育转化生产力的速度滞后,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技术教育的作用。
2.3 远程教育装备不足
西师村虽然有远程设备,但是覆盖面不大,受益面不宽,教育发展的不均衡性和资金的短缺,导致学校没有能力购买附属设施和维修的设备。经过调查发现,对于远程教育设备教师也是经过短期的培训,使用并不熟练,对资源的下载次数也很少,由于缺乏维修技术人员,设备一旦出现故障,修理需要花费很长时间,也有可能被搁置很长时间。在对农民的技术培训时,由于多媒体资源和培训员的有限性,也只是通过播放,也没有具体的教农民如何操作和使用。
3 思考及对策
面对西师村农村教育服务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乡镇政府及本村村委应将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强农民技术教育,全面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培养一批批农村实际发展所需要的各种人才,并为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发展作贡献。
3.1 提升教师素质
农村义务教育要解决的重大和首要问题,便是扩充师资队伍和提高教师的素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一是万荣县政府制定从业优惠政策,加大农村基础教育投入,提高教师待遇和福利,吸引高校毕业生去农村工作。二是实行教师培训制度,规定农村教师每年必须去县城中进修和培训,当地学校邀请县城中的优秀教师定期去农村组织座谈会或示范讲课, 加强农村教师和城市教师的交流,尽量缩小二者的差距。三是实行教师资格制度,应避免在农村中出现的代课教师现象,对于新聘请的教师,在学历上基本的要求是大专和本科,并且持有教师资格证,规定相应的试用期。
3.2 提升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培训
西师村中心小学本身是综合学校,可以联合当地的职业学校或成人学校,结合当地的世纪经济发展需要,与职业院校联合办校,依托当地政府的支持,明确办学的方向,西师村学校可以提供教学场地,职业院校提供教师和实习地方,在二校合作的基础上联系当地或外地的企业,了解用人单位的要求,实行专业化教育和培训,满足学生的需求,为培养技术型农民打好基础。
3.3 加强远程教育管理
远程设备不能流于形式,首先要加大对农村教师的培训,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应制定远程教育教师培训计划,例如西师村先选拔本校的优秀计算机教师,经过推荐参加县城的培训之后,回来对本校的教师进行再次培训和指导。其次可以聘请专家为农村教师进行示范和讲解,让农村教师真正感受到远程教育资源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所发挥的重大作用,是教师和学生互动的有效媒介。三是购买维修设备,提高远程教育资源的利用率,并且培训专门的维修教师,辅助讲课教师共同实施教学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 王永平.试论农村教育如何服务新农村建设[J].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7.
[2] 马连奇,唐智松.农村学校与新农村建设[J].江西教育科研,2007(7).
[3] 田茂仁,谢雪梅.邓华新农村建设中农民教育问题的思考[J].中国农业教育,2007(2).
[4] 田征.农村教育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人民教育,2006(21).
*于20*年*月调任**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分管农业和农村方面的工作。一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同志们的关心支持下,与县委分管书记一起,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
一、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在利用业余时间自学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地参加了(上级市)县组织的县处级领导干部培训班,认真学习了党的重大理论文献;先后组织到寿光等地学习高效农业,参加了上海农产品产销对接会、烟台果蔬博览会等大型会议,深入学习市场经济知识;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在实践中向群众学,向老干部、老同志学,一年来,深入基层时间约210天,跑遍了280个村,掌握了宝贵的一手资料。通过学习,不但提高了思想政治水平,而且增强了新形势下驾驭农业农村工作的能力。
二、求真务实,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今年*—*月份,全县完成农村经济总收入336亿元,同比增长14.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208元,增长8%。一是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步伐加快。以规模化为主的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县新增经济作物8万亩,保护地栽培面积2万亩,其中烤烟生产,新增近7000亩,实现税收4500万元,无论是面积还是收入,均居全省第一。以道路林带建设为主的植树造林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今年共植树600万株,其中道路林带建设开挖隔离沟170公里,整地2.4万亩,植树93万株,已完成全部植树任务的80%。以标准化为主的畜牧业生产取得了实质性进展,*-*月份,全县新发展标准化饲养场舍1500栋,各类养殖小区60个,肉蛋奶总产量33.9万吨。以组合式生态温室为主的有机农产品基地初具规模。目前,该基地已建起大棚300余座。县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顺利取得省级资质认证,为全县标准化生产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保障。二是农业龙头企业有了新发展。1-11月份,全县新增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业龙头企业60家,列为(上级市)县级以上重点扶持龙头企业11家。三是农业基本建设力度加大。今年以来,通过积极工作,争取上级立项工程8个,总投资1.2亿元,其中(上级市)以上投资4000多万元。开工建设了墙夼水库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潍河建设工程,解决了36个村、2.2万人的人畜吃水困难,确定了郭家村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三里庄水库管理区建设工程及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工程等大项目。截至目前,完成总工程量890万方,投工589万个,总投资6284万元。四是农业改革全面推进。鼓励懂市场、懂科技的人员创办合作经济组织300多个;发展起固定资产过20万元的农机大户35个;加快了水利民营化改革和农口部门企业改制步伐。五是大力实施招商引资战略。截至10月份,农口部门共引资2.35亿元。一年来,分管的农业农村工作,共为(上级市)县以上提供现场会8次,其中烤烟生产户籍化管理经验在全国推广;林业生产被评为全国植树造林先进县,成为全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县级县。
三、严以律己,树立起了党员干部良好形象。严格按照上级关于廉洁自律的要求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处处以集体利益为重,以大局为先,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一年来,基本没有星期天、节假日,一心扑在工作上。对家属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从严要求,在群众中树立起了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一年来,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县委县政府的要求相比,仍有不小差距。主要表现在,思想解放的程度不够深;种植结构调整力度不大,没有形成鲜明的特色,农民增收缓慢。下步,要进一步加强学习,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创造性开展工作,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组织领导能力,为全县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镇委、镇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工作,及时成立了“农业科技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镇长担任,副组长由分管领导担任,组员从农业办、党政办、农业服务中心等部门抽调组成,同时建立健全了镇农技“110”服务站,全镇13个行政村也相应成立了“科技工作小组”,形成了两级科技网络。镇委、镇政府把这项工作真正列入了工作日程,制定了“工作计划”。2010年,召开全镇科技工作专题会议4次,及时汇报、小结和布置科技工作,解决了科技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使科技服务工作顺利开展。
二、加大科技宣传力度抓好科普培训工作
为了实施“科技兴镇”战略,我镇建立健全了镇、村农业科技服务110服务点和电子农务服务站,并有专人管事。成立了瓜菜等协会,组成人员有80多人。我们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和部署推行农业实用技术工作。为了科技服务工作抓落实,结合本镇实际情况,我们认真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在各村建立科技工作宣传栏,定期出版宣传科技内容。利用各村广播站有线电视等大力开展科普宣传。二是安装“农信通”,收集、科技和市场信息,推进“三农”信息化。三是建立农民技术培训学校,对农民进行知识、法律、科技等教育。九是分专题、分阶段进行科技培训,如蔬菜种植、家禽饲养等技术。我们还聘请专家和农艺师为农民授课,进行农业实用技术指导,如防虫害、科学施肥、土壤改良、家禽优良品种引进推广等进行专门的现场讲解指导,让各农户在各阶段都能听到和看到适合自己的可操作实用技术。一年来,我们开展专门种植技术培训班5期(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土壤改良技术、病虫害防治等培训班),参加的农民达525人,另是,以会代培训7次,共培训2090多人次,并印发农业技术资料3500份。九是在全镇成立了九个农技协会,培养科技致富能人多人,带动了广大农民群众运用科学技术发财致富。九是送书下村,为农民提供文化、法律知识、农业科技知识等精神食粮。九是发挥“农信通”和广播作用,及时收播有关三农政策信息,宣传镇里的好人好事和运用科技发展经济的典型事例。九是为了保证科技信息的畅通,我镇充分发挥农村技术员的积极性,组成科技服务联系人13名,深入到村、组为农民服务,使我镇科学技术应用推广工作得到顺利开展。九是制定一套科技培训和科技普及工作制度,并鼓励农户遵守制度,使全镇农民学科技、用科技蔚然成风。
三、结合本镇实际全面推进农业科技服务工作
河东区农业局的领导对农广校的农村妇女科技培训工作高度重视。于2006年成立了由区妇联主席任组长、区农业局长任副组长、相关单位人员为成员的农村巾帼科技服务领导小组,主要指导全区农村妇女科技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农广校。领导小组成立以后,又从局各业务单位中选择了部分责任心强、工作认真的同志充实到这项工作中去,为搞好妇女培训工作,学校先后制定了“十一五”期间利用农广校集中开展新型农民培训的规划,下发了区农业局和区妇联联合制定的《关于开展“百万农家女争创致富户培训行动”的实施意见》、《全区农村妇女巾帼科技培训计划》等文件,制定相关工作考核方案,以此来指导全区农村妇女培训工作。
二、扎实开展各项培训工作
1、认真开展农村妇女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结合阳光工程项目实施,在全区开展了农村妇女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自2006年以来,区农广校通过校企联训、订单式培训等形式,先后和河东区的万全、全益、玉华、华太电池有限公司联合培训农民7000人,开设了食品加工、电子操作工、商务礼仪等多门课程,培训工作中,重点对3245名农村妇女劳动力进行了转移就业引导性培训,通过各种途径向外转移经培训合格的农村妇女劳动力2895人。
2、积极开展农村妇女实用技术培训工作。一是结合“绿色证书”工程的实施,大力开展了对农村妇女的初等农业技术培训工作,及时把农业生产新技术送到农村妇女手中,几年来累计为妇女发放绿色证书2600本。二是针对农村妇女离家难的实际,结合新型农民培训工程、科技入户等项目的实施,全区范围内选择了200个示范村,每个示范村确定10个示范户,以农村妇女为培训重点,组织农广校教师和农业部门科技人员进村入户,进行实用技术指导培训,建立了农村妇女获得实用技术的便捷通道。三是组织开展农村沼气综合技术培训。农村妇女是农村户用沼气的使用者,她们对户用沼气的认可程度,决定着农村沼气的发展。2006年以来,区农广校邀请省市有关专家在汤头、郑旺等乡镇举办了多种形式的沼气培训班,有365名妇女参加。区农广校对培训学员免收学习资料费、食宿费等,目前,全区已有6000余户农村妇女用上了节能环保的户用沼气,大大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