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露计划合集12篇

时间:2022-07-26 12:33:43

雨露计划

雨露计划篇1

3、首次申请需要注册,点击新人注册进入注册页面。按要求正确填入手机号及身份证号及登录密码。注册成功即可进入申请界面。一定要把登录密码记住,以方便以后登录。

4、进入申请界面出现以下表格,一定按提示正确填写姓名,学校、电话、个人收入等个人基本信息。户主及个人信息已经填写不能修改。注意每个地区申请的时间不同,只有在当地统一申请时才能申请。’

雨露计划篇2

山西省雨露计划计划县有有57个,分别为娄烦、天镇、阳高、广灵、灵丘、浑源、右玉、武乡、壶关、平顺、左权、和顺、河曲、保德、神池、代县、五寨、岢岚、宁武、静乐、繁峙、五台、偏关、方山、石楼、兴县、临县、岚县、中阳、隰县、永和、吉县、汾西、大宁、平陆、吕梁市离石区、交口、柳林、安泽、浮山、古县、蒲县、乡宁、榆社、沁县、沁源、陵川、沁水、闻喜、万荣、夏县、垣曲、朔州市平鲁区、阳曲、山阴、昔阳、交城县。

(来源:文章屋网 http://www.wzu.com)

雨露计划篇3

一、工作开展情况

我县共发放“雨露计划”职业教育补助7042户1056.3万元,切实缓解建档立卡贫困户教育负担,实现教育扶贫帮扶目标。

1、加强政策宣传。通过“村村通”广播、镇村宣传栏、发放明白纸等多种形式宣传“雨露计划”政策,重点支持贫困家庭子女就学困难,帮助贫困家庭顺利脱贫。

2、精准落实政策。在贫困户家庭子女入学之际,适时开展“雨露计划”职业教育补助对象摸底工作,动态掌握本乡镇贫困子女在职业学校就读基本情况,建立“雨露计划”摸底台帐。

3、严格公示公告。按照“户申请、村申报、镇审核、县审批”的程序,落实公示公告制度,在资金发放时,在县、镇、村三级进行公示公告,主动接受监督,精准落实“雨露计划”职业教育补助资金。

二、转变工作作风

认真落实省、市、县“放管服”工作要求,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强化服务意识,让信息数据“多跑腿”,让贫困群众“少跑路”,力争贫困群众应享尽享,一个不漏享受“雨露计划”职业教育补助政策。

雨露计划篇4

为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积极推动和促进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2006年10月国务院扶贫办启动了一项旨在针对农村贫困人口而实施的一项劳动力转移培训就业脱贫工程的“雨露计划”,该计划自2006年10月启动以来,收到了明显成效。据统计,全国共计投入培训资金7.3亿元,培训人数达到165万人,安置就业人数126.7万人,带动400万~500万贫困人口脱贫。但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在这一计划实施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的困难和问题。尚需采取相应措施,从根本上推进这一计划的实施,以促进贫困地区农村的扶贫就业开发。

一、加强宣传引导,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切实让社会各个方面在思想认识上重视“雨露计划”的实施

为实全面推进 “雨露计划”的实施,加快推进贫困地区农村扶贫开发步伐,国务院扶贫开发办公室相继颁发了一系列重要文件,以推进“雨露计划”在各地的实施。但在一些地方,此项工作开展与中央的要求尚存在一定的差距,表现在思想认识方面不同程度的存在认识不足的现象。(1)领导认识不到位,在一些地方,一些领导干部不同程度的存在工作粗放,简单应付的现象,不少人仅仅基于上级部门的要求,对下宣读了一下文件,并未把此项工作摆到应有的位置,积极组织相应的人力、物力推动这一计划的实施。(2)宣传引导不到位,“雨露计划”启动实施历时虽近一年,但在一些地方,此项工作基本仍停留文件里,停留在机关中,除专项从事此项工作的工作人员外,不少人对何为“雨露计划”不同程度的都缺乏基本的认识和了解。(3)群众认识不到位,“雨露计划”的实施中已有一段时间,但不少贫困地区农村民众,未能充分认识转移培训对于提高自身职业素养、提升就业竞争能力、增强自身安全防范意识的意义和作用,对转移培训大都缺乏应有的热情。这些思想认识上的不到位,不同程度地影响了“雨露计划”的实施。此项由政府和社会买单,农民受益的惠民工程,按理理应受到贫困地区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但在实际实施进程中,并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并非振臂一呼,应者云集,虽经各级干部的耐心说服与动员,能积极主动参与此项计划的贫困地区农村民众依然为数不多。切实从根本上推进这一计划的实施,在思想认识层面上,尚需不断提高社会各个方面对这一计划的认识。其一,地方各级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应当充分认识到,实施“雨露计划”是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战略性措施,是扶贫开发理念的重大转变,是扶贫开发由自然资源开发向人力资源开发的重大转变,是就地短效脱贫向外延长效脱贫的的重大转变。不少农村地区贫困的大量事实表明,农村中的贫困在某种程度上实质上是素质贫困、能力贫困、观念的贫困。扶贫先扶智,实施“雨露计划”实际是对贫困地区农村社会所开展的一项素质扶贫、能力扶贫、观念扶贫。对此地方各级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应将此项工作摆在重要位置,积极组织相应的人力、物力投入此项工作。其二,积极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结合贫困地区广大农户所熟知的典型事例,加强对他们进行宣传引导,让他们充分认识到,参与培训不仅利于提高劳务收入,提高就业竞争能力,而且利于提高他们的安全防范意识,从而激发其参与培训的热情和积极性。

二、结合职业技能鉴定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不断丰富“雨露计划”的内容,提高“雨露计划”实施的成效与质量

根据党中央的部署和安排以及主管部门的要求,各培训机构在“雨露计划”实施过程中,基本都能做到有计划、有设施、有师资、有教材、有内容,基本能按照主管部门的要求完成下达的培训指标和培训任务。但就培训的成效与质量而言,并不尽如人意,个别地方甚至存在流于形式的现象。表现之一,培训设施不能满足实训操作的需要,不少培训机构不但设施陈旧落后,而且数量十分有限,每次基本只能满足3~5人的实训操作需求。表现之二,培训时间较短,根据“雨露计划”的实施要求,对贫困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时间一般为每期3~6个月,但有些培训机构为节省培训开支,增加培训收益,不同程度地压缩了培训期限,缩短为每期15天左右,甚至1~2天。表现之三,技能简单、单一,通过培训,参训人员虽然基本都能掌握一至两项简单的基本操作技能,但这些技能大多是一些简单的初级操作技能,与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不同程度地存在一定的差距。转移培训质量的偏低,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劳务人员和就业组织参与培训的热情和积极性。推进“雨露计划”的实施,在一个方面,无疑需要不断丰富转移培训的内容,不断提高转移培训的成效和质量,以增强转移培训的吸引力,增强劳务人员对转移培训的热情和信心。而职业技能鉴定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在一个层面上无疑是解决这一问题症结的重要途径。第一,职业技能鉴定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不断丰富转移培训的内容。职业技能鉴定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政府认定的考核鉴定机构,根据国家制定的职业标准,对从业者的技能水平或职业资格进行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的评价和鉴定,并对合格者授予相应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制度。就其主要内容而言包括:职业知识、操作技能和职业道德及相关劳动法律知识三个方面。而在近年来的农村劳动转移培训中,各培训机构大都侧重于参训人员基本操作技能培养,轻视或忽视参训人员职业意识、职业知识等综合素质的提高,不少参训人员虽经培训,掌握了一些简单的、基本的操作技能,但难以适应当前各就业组织的岗位需求。第二,职业技能鉴定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丰富和完善培训效果的评价监督机制,提高转移培训的成效与质量。职业技能鉴定是一项基于职业技能水平的考核活动,它是由政府认定的考试、考核机构依照国家制定的职业标准对劳动者从事某种职业所应掌握的技术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做出客观的测量和评价。在当前所进行的转移培训就业中,积极引入这一评价监督机制,在一个层面上可增强对各培训机构培训效果的评价监督,促进各培训机构努力提高培训的水平和质量。第三,职业技能鉴定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不断提高参训人员的就业竞争能力,职业资格证书是反映劳动者具备某种职业所需要的专门知识和技能的证明,它是劳动者求职、任职、开业的资格凭证,是用人单位招聘、录用劳动者的重要依据之一。

三、多方筹集资金,为“雨露计划”的实施奠定必要的物质基础

以中央财政投入为主,地方财政予以相应配套,同时争取用人单位和社会予以相应支持,这一资金的投入模式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同样遇到了不少的困难,不少地方政府、尤其是西部省区的地方政府,由于自身财力有限,基本无力予以相应的配套投入,而在用人单位和社会方面,由于地方经济发展相对缓慢,亦基本无相应的投入,也就是说整个用于“雨露计划”的资金来源基本仅限于中央财政投入的部分,即平均每人400元左右的培训费用。这笔经费既包括培训机构的培训费用,也包括参训人员的基本生活开支,如果按每人每天10元的基本生活开支计算,这笔费用仅够维持40天,且尚不包括培训机构所需的必要的培训支出,更不要说满足3~6个月培训支出。在培训经费十分有限的情况下,为完成主管部门下达的培训指标和培训任务,不少培训机构不得已只好缩短培训期限,将本应在3~6个月内完成的培训任务,缩短为15天左右。培训时间的缩短,反过来影响了培训的水平和质量。培训资金的捉襟见肘,显然同样不同程度地制约了“雨露计划”的实施,积极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多方筹集资金,为“雨露计划”的实施奠定必要的物质基础,无疑同样成为当前推进“雨露计划”实施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1)积极加大财政资金对“雨露计划”的支持力度,在加大中央财政对“雨露计划”支持的同时,切实要求各级地方政府落实相应的配套资金,确保财政资金对“雨露计划”的支持。(2)制定相关政策措施,从用人单位职工工资总额中提取一定比例的培训基金,统筹用于劳务人员的培训,并计入企业的人工成本在税前列支, 以进一步充实“雨露计划”的资金来源。(3)加大宣传和引导力度,通过电视专题节目、报刊征文活动、专题文艺演出、社会团体公益活动、评选先进人物等办法,采取多种方式,全方位宣传“雨露计划”的相关政策,动员和引导贫困地区的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有识之士关注、支持和参与“雨露计划”的实施工作,为“雨露计划”的实施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并在资金上取得社会的支持和帮助,以弥补“雨露计划”的资金不足。

四、加强培训监管,切实从监督管理机制上确保“雨露计划”的实施

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在积极组织各方面的力量推进这一计划实施的同时,应积极建立健全相应的监督管理机制,以确保这一计划的有效实施。(1)加强培训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与管理,在积极建立相应转移培训台账制度的同时,加强对培训资金使用情况的检查与审计,从源头上避免和减少利用培训之名,弄虚作假,套取、挪用、私分培训资金的违法违纪行为,让有限的培训资金发挥最大的积极作用。(2)建立相应的培训评价机制,结合职业标准,制定相应的转移培训评价机制,以加强对各培训机构的培训效果的监督检查。(3)加强培训就业跟踪调查,组织相关力量,对各培训机构劳务人员培训就业后的就业状况、工资收入水平、工作表现等方面的情况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抽样调查统计,并将统计结果向社会公布,以促使各培训机构努力提高培训水平和培训质量。

雨露计划篇5

我市高度重视雨露计划工作,专题召开会议对2020年春季雨露计划工作进行动员部署,对全市各乡镇街提出工作要求,层层压实责任,要求各乡镇街做到应补尽补,不落一人。

二、比对、排查

各乡镇街通过与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内贫困学生进行比对,系统中共标识83名贫困学生,经核查确认,有41名贫困学生实际在校就读,通过镇村两级进行排查,又发现10名贫困学生属中高职教育,共有51名贫困学生符合政策要求。

三、公示、公告

符合条件的贫困学生提供有效在校证明后,各乡镇街在村镇两级进行公示公告。

四、发放、录入

雨露计划篇6

我镇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76户546人,经过摸底排查和与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比对,共有符合“雨露计划”的贫困学生7人:。

二、存在的问题

政策宣传还不够到位。部分贫困户对政策了解不够透彻。

三、整改措施

整改中对于相关“雨露计划”政策宣传不到位的问题,我镇将认真落实,制作和发放“雨露计划”的宣传单;帮扶干部、村干部下乡进行入户讲解;村部和镇里都张贴海报和相关材料进行宣传;定期对村里有符合“雨露计划”的孩子进行排查,确保不落下一个符合条件的贫困学生。

四、工作总结

1、加强组织领导

“雨露计划”作为全镇一项重要的工作任务,我镇高度重视。对于“雨露计划”整改摸底调查工作,由主要领导亲自进行安排部署,为抓好此项工作,召开了脱贫攻坚暨雨露计划摸底调查专题等会议进行严格落实,主要责任领导对此项工作环节层层把关,及时汇报,确保“雨露计划”顺利开展。

2、及时整改扎实工作

雨露计划篇7

一、关于竹溪县"两后生"基本情况及贫困户"两后生"接受雨露计划转移培训的现状。

根据省办要求,我办对全县"两后生"进行了调研,竹溪县20xx年夏季初中毕业后未升高中的、高中毕业后未上大学的农村家庭子女及农村贫困户子女总共有6873人(初中毕业5276人,高中毕业1697人),其中:20xx年秋季上中职就读的人数是2479人;20xx年度毕业的本地区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两后生"3289人,占总人数的48%,其中:20xx年秋季上中职的人数是2448人。20xx年度毕业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两后生"参加中职教育(雨露计划长训一年以上和短训3至6个月)享受补贴的项目都是学费,补贴标准分别是1000元和600元。部分贫困学生享受到了由教育部门牵头落实的每年1500元的生活补贴。

二、关于国家对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免学费后,雨露计划如何实施的问题。

1、雨露计划政策应该继续支持贫困家庭"两后生"参加中等职业教育。理由是国家虽然出台了对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免学费政策,但是贫困家庭的孩子可能依然上不起学。因为很多贫困家庭的孩子不仅是交不起学费,他们更承担不起的还有在学校期间的生活费、交通费等,如果让贫困家庭"两后生"顺利进入职高完成培训就业就必须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和生活困难。

2、我们通过调研了解到,今后支持"两后生"主要是支持贫困学生的生活费用、交通费用以及办证、就业、创业方面他们无力承担的费用。主要是采取补贴生活费、交通费、办证补贴以及就业、创业贷款贴息补贴。对于贫困学生生活困难的可以直接补贴生活费,按月划拨到贫困学生个人账户上,对于贫困学生交通补贴及培训后需要办理相关证件的实际花费可以采取据实报销的办法,对于贫困生培训后愿意创业的应该提供创业担保或贷款贴息补贴。同时,我们应该拿出一定比例的资金扶持雨露基地的硬件建设,让基地更加适应贫困学生的培训和就业,特别是要改变目前县级基地单一的培训科目内容与转移方式。生活补贴标准按照每月补贴200元,每年补贴20xx元的标准为宜,交通费用及办证费用可据实报销,同时可以为贫困生提供不少于1万元的创业担保基金,对于贫困生贷款创业的可以全额贴息,同时我们建议每年至少应该拿出雨露计划资金的30%来扶持基地建设,同时还应该安排不少于10%的项目管理费用,以适应实际工作需要。

3、如果不继续支持雨露计划,我们建议把现有的雨露计划培训资金转化成贫困人口创业基金或创业专项贴息资金。雨露计划转移培训进一步明确定位已经是势在必行。培训对象只需锁定贫困人口,而年龄的限制也应该放宽到50岁,培训时间应该坚持长短结合,以长训为主,补助标准应该大幅度提高,长训至少达到2500-3000元,短训补助1000-1500元。要结合产业扶贫搞好短期实用技术培训,也可以针对中老年贫困劳动力开展一些实用性的短期技能培训,要通过雨露计划培训让所有想学技能的贫困人口得到满意的培训,并且能够通过培训实现创收脱贫。

三、关于如何充分利用贫困户建档立卡成果,按照"真扶贫、扶真贫"的要求,瞄准贫困人口,发挥雨露计划在扶贫到户中的作用,以及采取什么样的工作机制、途径和方式,确保雨露计划培训到户、补贴政策到户、就业脱贫到户、提高能力到户,使贫困户真正受益的问题。

1、对象要瞄准,注重扶贫培训的针对性。

扶贫培训就是要直面贫困农民,直接扶持到户到人,因此必须坚持择贫而扶,让迫切需要培训转移的农民得到培训。在培训对象的确定上,由县乡(镇)扶贫办对贫困户进行了建档立卡、登记造册,并对贫困户需要参训的中青年劳动力逐一登记到人,分类排队,弄清培训人员家底和需求。在此基础上,突出重点,把培训对象牢牢地锁定为具备转移培训基本条件的急需培训转移的贫困农户。同时,也充分尊重贫困农民的意愿。对参训的贫困农民,为了让贫困户能真正受益,采取"户申请、村证明、乡(镇)审核、县审批"的阳光操作程序,由扶贫部门对照贫困农户建档立卡数据库及劳动 力名册审批。

2、扶持要分类,突出扶贫培训的扶贫性。

针对培训学员家庭贫困的实际,应该制定因人而异地的优惠政策,最大限度减轻了贫困农民的经济负担。对于贫困家庭参加培训的学员,学校免收一切费用,另由扶贫部门负责安排生活费、交通费。对于培训后愿意创业的扶贫部门可以提供创业担保基金或创业贷款贴息。同时,严把培训对象审核关,做到公开、公正、公平,杜绝扶富不扶贫和贫富不分平均扶持的现象。

3、培训要灵活,讲求扶贫培训的实效性。

雨露计划篇8

2020年全年共资助学生4526人次,资助金额679.5万元,其中春学期资助学生2124人,资助金额318.6万元;秋学期资助学生2402人,资助金额360.9万元。

二、主要做法

雨露计划篇9

自2010~2011学年起,国务院扶贫办与财政部联合开展了雨露计划实施方式改革试点。试点第一学年9个县,第二学年100个县,第三学年203个县,一步一个脚印逐步推进,政策设计得到试点地区基层干部群众的一致认可,但补助对象的瞄准度差、扶贫对象申报困难、基层扶贫部门工作量大等问题,基层干部群众无法克服。经过调研分析,发现主要原因在于三个“不对称”:

扶贫部门和贫困农户信息不对称。雨露计划改革试点是一项直接面对贫困人口个体的特惠政策,工作对象涉及千家万户,传统的信息传递方式和手段非常不便。一方面基层扶贫部门依靠开会发动、媒体广播、口口相传等传统方式,把政策传递到偏远闭塞的贫困乡村十分困难,精准送达建档立卡贫困人群更是难上加难;另一方面贫困人口对试点政策知晓度低或理解存在偏差,不少补助对象未能及时申报,错过了获得补助的机会。

试点工作量与基层工作人力不对称。试点工作到户到人,直接涉及贫困人口的个人利益,点多、面广、繁杂琐碎。但基层扶贫部门人手普遍少,县级扶贫部门编制一般10人左右,扶贫重点乡镇才设1名扶贫专干,而且都要身兼数职,日常工作疲于应对,在较短时间内对数千名学生的纸质申报材料进行审核,工作量非常大,质量难以保证。加上没有专项的工作经费,一些地方工作人员积极性不高,人为影响工作效率。

监管要求与监管手段不对称。由于此项工作是为数不多的直补到户政策,各级普遍要求严、关注度高,往往是审计重点。尽管各试点县工作都很认真,制定了规范的操作规程和严格的监管措施,连整理表格都有规范装订标准。但面对纸质报表,人工作业核对,工作量相当大,漏洞频出,效果欠佳。

经多次认真研究分析,大家一致认为,只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管理服务手段,才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唯一有效途径。在上述背景下,作为雨露计划的具体协调单位,全国扶贫培训宣传中心在没有财政资金投入支持的条件下,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事业,于2012年7月与梅泰诺公司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开始了系统平台合作开发工作。

以需求为导向的探索旅程

雨露计划是一项针对贫困人口人力资源开发的专项扶贫项目,工作涵盖扶贫职业教育培训工程、扶贫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工程、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和创业适用技术推广等项目。由于工作迫切需要,我们把首要开发目标选定在职业教育补助申报、审批流程上。此后3年,我们从贫困村开始,历经了“需求调研设计开发,试用修改,再试用再修改”的过程,平台功能也从雨露计划职业教育补助资金的申报、审批,逐步丰富扩展到扶贫资讯、创业园地、培训管理、跟踪调查、互动交流、统计抽查等方面。

2012年7月至2013年1月,我们进行了第一轮需求调研,先后赴河北、黑龙江、湖北、甘肃等省区的20多个乡镇,深入贫困村老百姓中间,了解他们的需求,衡量他们的接受水平,结合工作操作流程,形成了“衔接三大系统,并行两个终端,实现六大功能”的首期开发思路。衔接三大系统,即该平台分别与国务院扶贫办贫困农户建档立卡信息管理系统,教育部中、高等职业教育学籍管理系统和人社部技工院校学籍管理系统建立网络衔接,对申报人员的扶贫对象资格和在校就读学籍自动进行比对审核;并行两个终端,即该系统的个人申报、各级审批、信息互动、抽查监督等工作,全部可同时通过移动信息终端(手机)和互联网信息终端(计算机上网)完成;实现六大功能,即雨露计划的政策宣传、农户申报、对象资格审核、信息互动交流、数据统计存储、项目监测抽查六项功能,全部通过该平成操作。

一期工程开发完成并通过技术测试后,我们于2013年3~6月,先在河北武强、湖北罗田、甘肃永靖3个县进行了初步试用。去年上半年,又在全国20个省的20个县进行试用。在试点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即时改进,补充完善。比如平台开始设计的手机短信申报功能,如果学生本人不在建档立卡数据库中,还得找电脑上网补充信息,不具备计算机上网条件的地方还是很不方便。于是,我们加上了手机APP端口,通过手机操作,完成个人申报信息补充填报。有了APP端口后,又根据基层需求,加上了扶贫资讯、村长、创业园地(农技指导)等功能。从2015年3月开始,我们又在宁夏进行了全覆盖使用试点,应宁夏扶贫办要求,又新加入了内部交流、培训管理、问卷调查等功能。整个平台根据实际应用需求,不断改进,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完善。

精准扶贫的强劲功能

经过试用,目前开发完成的各项功能,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如果全面推广使用,至少可以实现以下8个精准:

扶贫对象精准。平台充分利用新一轮建档立卡成果,所有管理和服务功能都以建档立卡贫困户数据为基础,确保政策指向精确瞄准扶贫对象。以职业教育补助审核为例,扶贫对象提出申请后,平台与国务院扶贫办建档立卡、教育部和人社部学籍管理系统网络相衔接,自动识别贫困资格和学籍资格,将不符合条件的申报对象自动排除,避免了因人为因素和技术手段落后而导致的对象瞄准错位问题,提高了工作效率,确保了雨露计划资金直补到户的精准度。

方便群众精准。针对贫困乡村计算机宽带上网不便的现状,除后台管理之外,平台的各项功能都可以通过手机完成。只要有一部手机,每个扶贫对象都能足不出户了解扶贫信息,完成补助申报,学习实用技能。每个申请人都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或计算机上网完成雨露计划职业教育补助申报,时间只需三五分钟,费用几乎为零。他们不用再跑村、乡、县找人盖章,到学校开具证明,在免于奔波的同时,人均节省申报过程中的食宿、路费、邮寄费等共计100~230元。

服务基层精准。为切实减轻基层负担,平台采用全国大集中架构,软、硬件全部由我们统一设计、统一开发,业务数据由中央数据库统一存储管理,权限统一分配,各级用户和扶贫对象直接访问,上线即用,无需任何基础设施投入。雨露计划职业教育补助对象村、乡、县三级审核,都从手工对照名单变为系统自动比对,大大缩短了审核时间,提高了精准度,解放了人手。为了服务进村,平台的手机APP设置了“村长”平台,村干部可以用手机向本村群众视频、录音、文字等消息,方便与本村村民联络。

政策宣传精准。手机APP专门开设了“扶贫资讯”窗口,县级以上扶贫部门都可图片和文字信息,直接发送到老百姓的手机上,政策信息可直接传送到千家万户,不仅一步到位,而且信息不会在上下层层传递过程中以讹传讹,发生误读。

跟踪监管精准。平台设计了全程实时跟踪功能,可以随机条件抽查,各级扶贫干部都可通过手机操作,随时随地查看本地区情况,通过数据及时发现问题,追查根源,方便各级指导监督管理,规范程序,改进工作。手机APP的跟踪调查功能,方便县级以上扶贫部门有针对性地下发调查问卷,通过问卷了解培训需求,跟踪了解实际效果。

信息公开精准。平台设立了意见反馈和短信通知功能。群众有什么意见,都可以通过手机向县扶贫办反馈,便于基层干部了解实际情况,及时处理一线实际问题。雨露计划职业教育补助发放工作,从对象申报开始,每一步审核结果,都有一条短信通知,前后至少8条信息发送到申报人手机,而且申报人可以随时查询每步审核结果。畅通的立体交流沟通渠道,大大提高了工作透明度,保证了扶贫对象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培训管理精准。每一个培训班信息输入到平台之后,平台会自动生成唯一的二维码。当学员报到或进班上课时,可以用手机扫描二维码签到,平台自动生成时间、地点二维记录,方便准确地对培训班实施到人管理。学员听课后,用手机对培训课程、老师授课以及培训班整体效果进行评价。培训结束后,后台将培训信息自动汇总,生成原始记录,归档保存。

技术推送精准。手机APP开设创业园地专栏,把技术员(专家)的联系方式、学习资料通过文字、图片或视频的形式网络发送,群众可以用手机咨询、观看、学习,解决技术下乡最后一公里问题。

鲜明生动的互联网特征

这个平台开发之初,在思想上并没有“互联网+”自觉。在宁夏试用期间,时任宁夏自治区扶贫办副主任的赵满礼在谈话中无意间提出一个观点:大家天天在说“互联网+”,找“互联网+”,咱们这个不就是“互联网+”吗?后来一琢磨,还真是这么回事,因为它具备非常突出的互联网特征。

信息来源的大众化。除了基础比对数据来源于部委数据库外,平台的其他信息全部来源于各级各类用户,尤其是基层干部群众。扶贫资讯,县级(含县)以上扶贫部门都可以;创业园地的技术信息,依靠各级各类技术员、专家;村长功能,本身就由行政村的村级管理员。同时,平台还设计了帮扶互助和信息反馈通道,各级扶贫干部、驻村工作队员(第一书记)、村干部、创业致富带头人、扶贫对象、各类技术员(专家)、培训机构等,都有畅通的发声渠道,具有互联网大众化的基本特色。

信息传播的扁平化。这个平台的基础人群,是最新一轮认定的9000万建档立卡扶贫对象。围绕他们发展参与的人群,第一批是各级管理员和扶贫干部,包括村干部、扶贫创业致富带头人、扶贫专家、农村技术员、普通村民,将来会逐步扩展到相关学校、企业等社会各界。一旦进入平台,每个用户既是信息的分享和应用者,又是信息的制造和者,实名入网,开放平等,充分体现了互联网传播的扁平化特色。

参与主体的社会化。这个平台的开发建设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过程。首先,平台是社会力量捐赠开发的。捐赠方是北京梅泰诺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3年来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参与了方案制定、前期调研、设计开发、平台试用全过程,并独立承担了软件开发的全部工作和费用。其次,平台建设的过程,是各级扶贫系统合力推进的过程。从调研、开发、试用,到修改、补充、完善,每一步都凝聚了全系统上下各级扶贫人的汗水和心血。第三,在使用推广过程中,不断地有社会力量加入进来,优势互补,数据共享,共同成长。尤其在宁夏试点中,与自治区扶贫办先前开发的雨露计划信息管理系统深度融合,不但提高了双方的系统功能,而且与当地开发商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对系统的优化升级和推广应用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运行机制的多赢化。今年宁夏试点,最大的收获就是引入了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尝试到了互联网思维给扶贫开发带来的推动与便利。

一是扶贫对象得到周到的服务和优惠的套餐资费。宁夏联通公司推出雨露惠农包优惠套餐产品,资费2.5元/月,包括1G定向流量、3000条定向短信、300分钟村内通或200分钟亲情号码通,还有雨露学生卡优惠套餐产品(30元/月,包括150分钟通话、4.5G流量),都大大低于市场价格,使群众得到了实惠。

二是扶贫部门得到了良好的扶贫效果、扩大的社会效益口碑和高效的工作效率。今年上半年宁夏全区雨露计划助学补贴申报人数达2.64万名,在满足农村贫困新成长劳动力接受职业教育培训需求的同时,建立了政策宣传、项目申报、实用技术培训、联系群众互动四个服务群众、联系群众的长效机制,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

雨露计划篇10

展会开幕式由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高鸿宾主持。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副组长、国务院扶贫办主任范小建做了讲话。

同时,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副组长、农业部副部长张宝文,水利部副部长矫勇,民政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李立国,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副组长刘坚,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王国良、中华职教社总干事陈广庆以及国家环保总局原副局长王玉庆,中国残联副理事长孙先德,国家统计局副局长张为民等领导同志出席了大会开幕式。

会上,范小建指出,《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实施以来,全国扶贫系统把努力提高贫困地区劳动力素质作为扶贫工作的内容和途径,积极开展贫困家庭劳动力外出就业技能培训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这项工作与整村推进扶贫规划和产业化扶贫一起,形成了扶贫开发的三项重点工作。

记者在现场看到,本次展览是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成果的首次全面展示,在北京全国农业展览馆“雨露计划”成果展览区内,28个省(区、市)参加了展览,劳动力供需洽谈会上的展位也达500多个。

雨露计划篇11

(一)工作目标

通过试点,改革“雨露计划”实施方式,对贫困家庭劳动力接受职业教育进行补助,引导和鼓励贫困家庭子女在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后,继续接受高、中等职业教育,进一步提高贫困家庭新生劳动力的整体素质,增强其稳定就业和持续增收能力;同时,充分利用“两项制度”衔接成果,进一步完善和创新“雨露计划”实施与管理机制。

(二)试点期限

年秋季学期至2012年春季学期。

(三)补助对象及标准

1、补助对象。已建档立卡的贫困家庭中-2012常年接受本地和异地高等职业(一、二、三年级)、中等职业(一、二年级)教育及一年以上技能培训(进入顶岗实习阶段的学生除外)的学生。

2、补助标准。每个补助对象的补助标准为1500元。其中,年秋季学期补助700元/人,2012年春季学期补助800元/人。补助对象同时享受国家中等职业学校减免学费和生活补贴政策,以及一年以上职业培训优惠等政策。

(四)方法步骤

本试点为期1年,从年7月开始,至2012年8月结束。试点工作按以下步骤进行:

1、调研筹备阶段(年7月1日—8月15日)。对已就读的高职、中职学生进行调查摸底,估算年新入学的高职、中职学生人数,初步测算符合补助对象的数量,并制定切实可行的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2、政策宣传阶段(年8月16日—8月31日)。试点工作方案经省扶贫办、省财政厅确认并报国务院扶贫办备案后再付诸实施。召开动员会议,利用本县电视台、网络等媒体,以及通过学校、乡村设立宣传栏等方式进行广泛宣传引导,达到全县贫困户家喻户晓。

3、农户申请阶段(年9月1日—9月30日)。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由贫困户向所在村委会、乡镇提出书面申请,填写统一印制的《雨露计划贫困家庭子女职业教育补助资金申请表》(见附件2),由所属行政村、乡镇政府签署初步审查意见,并加盖公章。同时,对于县外就读学生,由学生家庭负责提供就读学校的学籍证明。由乡镇将县外就读学生的资料汇总后,登记造册(见附件3),送县扶贫办审核。对于县内就读学生,由县扶贫办联系学校,由学校负责统一提供学籍证明,由学校将学生的相关资料汇总后登记造册(见附件3),送县扶贫办审核。

4、确认对象阶段(年10月1日—10月31日)。

(1)初步审核。由村委会、乡镇政府对申请对象进行初审,县扶贫办、财政局对申请对象进行再审,审点内容为:①申请对象是否属于建档立卡贫困户;②贫困户子女接受高、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籍证明是否真实、有效,是否符合补助条件。

(2)社会公示。经县、乡、村审查确认后,通过扶贫网或者财政网以及学生家庭所在乡村对社会进行公示;同时,县内学校在校内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为7天。公示具体内容包括学生家庭地址、家庭状况、就读学校及年级、补助标准、举报电话等。

(3)确定对象。对社会公示无异议的直接确定为补助对象,对通过公示有异议的进行复核。对确定为补助对象的由县扶贫办、财政局在《申请表》上签署审核意见并加盖公章。在此基础上,对补助对象进行汇总,并登记造册(见附件3),并报省扶贫办、省财政厅备案。

5、第一学期补助发放阶段(年11月1日—2012年1月31日)。经过确认的补助对象,由县财政局发放第一学期补助700元,采取一卡通方式直接发放到贫困户。

6、第二学期补助发放阶段(2012年2月1日—2012年7月31日)。通过县内实地抽查、县外电话抽查等方式,复核补助对象,对中途辍学和进入顶岗实习阶段的学生取消该学期的接受补助资格。复核确认后,由县财政局通过一卡通方式发放第二学期补助800元。

7、验收总结阶段(2012年8月1日—31日)。对试点工作进行认真总结,评估试点效果,总结试点经验,及时改正存在的问题,向省、市主管部门上报总结材料。

(五)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试点工作由县扶贫办、财政局共同负责完成。成立以县扶贫办主任任组长,县财政局副局长陈家祥、县扶贫办副主任为副组长,扶贫办、财政局工作人员和乡镇扶贫专干为成员的“雨露计划”实施方式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县扶贫办副主任向希红任办公室主任,县财政局指派专门工作人员参加,负责试点日常工作,以确保试点工作的顺利进行。

2、加大宣传力度。多途径宣传雨露计划试点工作的相关政策,鼓励和动员贫困家庭子女接受中、高职业教育,引导和动员社会力量参加试点工作,为农村贫困家庭子女接受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提供更多的支持。各乡镇扶贫办要把宣传资料发到每个村每个贫困户,做到家喻户晓。

3、部门协调配合。加强扶贫、财政等部门之间的协作与配合。扶贫部门做好贫困户建档立卡、补助对象的确认、动态监管等项目管理工作;财政部门做好补助资金的发放和监管工作,及时划拨试点工作的宣传和工作经费;乡镇、村做好补助对象的调查摸底和前期审核工作。

4、加强资金监管。加强对试点资金使用的内外部监管,按照政府信息公开的有关规定向社会公开试点资金使用管理情况,接受监察、审计部门和社会的监督。发现问题及时改进和纠正,坚决杜绝和严肃查处虚报、套取、私分、截留、挪用试点资金的行为。

二、短期技能培训方案

1、补助对象及标准。

属于农村扶贫对象(两项制度衔接、建档立卡农户)、年龄16—45周岁、有转移到非农产业从事务工经商和参加就业技能培训愿望的农民。接受短期技能培训的,每人一次性补助600元。

2、农户申请程序。

当年参加短期技能培训,并取得技能培训合格证书和职业资格等级证书的贫困农户,到乡镇申请,经乡镇初审,若属建档立卡人员,则由乡镇扶贫办提供表格,由参训者本人填写统一印制的《雨露计划贫困劳动力短期技能培训登记卡》(附件2),经培训基地签字盖章后,并附上居民身份证复印件、技能培训合格证书复印件和职业资格等级证书复印件,由乡镇对补助对象进行汇总,并登记造册(见附件3),送县扶贫办审核。

3、补助资金发放方式。

雨露计划篇12

近年来,赣州市紧紧围绕“增强贫困地区劳动力素质和就业能力,提高贫困户收入水平,进一步加快贫困地区农民脱本文由http://收集整理贫致富步伐”这一中心任务,立足赣州实际,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精神,大力开展“雨露计划”培训和科技扶贫示范工作,有效增强了贫困群众的可持续自我发展能力,有效提高了农业科技水平。

“十一五”以来,我市共投入“雨露计划”培训资金6320.92万元,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1829期,累计培训91400人次,培训合格率达98%,就业率达96%以上,基本实现了“培养一人、转移一人、稳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全市安排科技扶贫项目资金2418万元,实施科技扶贫项目45个,实现总产值近15亿元,安排贫困人员就业3千余人,辐射带动农户9万余户,惠及近百万人,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收。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突出“五个重点”,力求“五个突破”,努力推进“雨露计划”工作上台阶、上水平

(一)突出开拓创新,力求在工作机制和方法上取得新突破

一是创新领导机制。坚持把“雨露计划”培训工作摆在扶贫开发的重要位置来抓,做到市、县扶贫办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亲自抓,职能科室具体抓的工作机制,确保领导到位。市扶贫和移民办主任洪明高度重视,并深入基层检查指导,调查研究“雨露计划”培训工作。分管领导也经常带领有关人员深入县、乡、村和培训基地检查督促,协调解决实际问题,确保“雨露计划”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二是创新工作机制。明确了市、县扶贫和移民办综合科(股)为“雨露计划”培训工作职能科室,制定了“雨露计划”培训工作考评方案,将“雨露计划”培训工作列入扶贫和移民工作年度目标综合考评主要内容,与部门、单位(个人)的工作业绩、奖惩直接挂钩,切实做到“任务有人抓、工作有人做、责任有人负”。

三是创新工作方法。今年初,市扶贫办专门召开专题会议,传达上级会议精神,学习文件,吃透精神,培训业务,研究部署“雨露计划”培训工作,明确任务和职责。每年定期召开全市“雨露计划”工作流动现场会,实地观摩交流,总结推广经验,宣传表彰典型,有力推动了我市“雨露计划”培训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突出培训方式多元化,力求在培训质量上取得新突破

我市把“雨露计划”培训工作当作一项系统工程来抓,紧扣“技能培训是手段,输出就业是目的”这一关键环节,在坚持“订单式培训”等有效形式的同时,把培训平台下移,实施“雨露计划”培训进学校、进企业、进乡村等多元化方式,在培训质量上取得了新突破。

一是采取“校校联动”,把培训班办到乡(镇)中学。实行培训学校与乡(镇)中学合作,利用寒、暑假或课余时间,对有意愿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进行实用技能培训。

二是采取“校企联动”,把培训班办到企业。实行“扶贫部门一培训基地一用工企业”一条龙联合办学的方式,扶贫办资助培训经费,培训基地和扶贫部门共同招收培训学员,培训基地负责培训,培训基地与用工企业共同负责实训,用工企业负责安置就业,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是采取“校乡联动”,把培训班办到乡(镇)村。实行培训基地与乡(镇)村联合培训,将培训平台下移到乡(镇)村、下移到田间地头。

(三)突出与工业园对接,力求在转移就业水平上取得新突破

针对我市工业园快速发展,用工尤其是技术工人短缺等情况,各地加大了与工业园区的对接力度,实行主动对接、无缝对接,提高就业率和就业稳定率。近五年来,全市转移就业率提高到96.2%,在工业园就业56658人,占转移就业总数的79.8%,有13个县(市、区)在工业园就业率达到80%以上。为进一步确保培训人员稳定就业率,强化了就业后的跟踪服务。一是建立了就业回访制度。对培训就业人员定期回访,掌握他们的去向、报酬、思想动态等情况。二是建立了跟踪服务制度。对转移就业人员实行跟踪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及时进行就业指导。三是建立了就业人员台帐。将培训人员情况输入微机进行建档,实行动态管理。

(四)突出“一村一名”中专生和中高级技工培养,力求在短期培训与职业学历教育结合上取得新突破

为更加扎实有效推进贫困地区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2005年以来,我市积极创新培训思路,不断改进工作手段,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在全省率先开展了重点村“一村一名”中专生培养计划实施工作。2008年,按照省办统一部署,又开展了“一村一名”中高级技工培养工作。7年来,在全市扶贫开发重点村共招收培养“一村一名”中专生和中高级技工5970人。会昌籍学员王忠敏2007年数控专业毕业生,选送到韩国三星集团实习,月实习工资3800元人民币,毕业后在上海三星企业任部门主管,月工资高达12000元。这项工作的开展,有效提高了贫困户技能素质和就业能力,显著增加了贫困户收入,基本实现了“培训一人、转移一人、稳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

(五)突出监督检查,力求在规范化管理上取得新突破

一是对培训基地实行动态滚动式管理。对全市“雨露计划”培训基地每学期进行1-2次全面督查、每学年进行一次综合绩效考评,实行“绩效考核、动态管理、优胜劣汰”的管理机制,督促各培训基地不断强化教学实训管理、完善提升“办学

功能”。兴国县专门安排1名科级干部长期驻点在培训基地,监管指导“雨露计划”培训工作;安远县职业中专为提高教学实训管理能力,坚持“派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先后派出多批教师到厂校跟班学习,充实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技能水平。

二是对培训资料的建档立卡进行定期督查。要求各级培训基地和扶贫部门严格按照企业用工资料库、贫困劳力培训就业意愿资料库、培训学员资料库、学员就业和跟踪服务资料库“四库”建设要求,建立起资料完整、内容详实、数据准确的培训工作资料档案,定期进行全市性或片区性的督查。安远、南康、宁都、兴国、瑞金、赣县、于都、会昌、大余、龙南等县(市)培训基地实行专门场所、专人负责管理培训档案资料,有效提高了转移培训工作质量。

三是对培训资金的使用管理进行常态化跟踪问效。要求各级扶贫移民部门和培训基地切实执行上级有关培训资金使用管理规定,严格请款、报帐制度,坚持做到“专款专用、有效使用”,严防培训资金“跑、冒、渗、漏”。严格培训券使用管理,坚持由学员本人填写培训券,由培训基地凭办班有关原始资料,办理申报请款手续,经扶贫移民、财政部门审核批准后,方可拨付款项,有效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确保了各项培训工作的有效进行。

二、坚持“三注重、三提升”,充分发挥科技扶贫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一)注重产业发展,提升产业辐射效应

在申报科技扶贫项目过程中,我市围绕全市主导产业发展,选择有发展前景的产业扶持。安远县通过科技扶贫项目建设,调动了项目区附近农户种植脐橙的积极性,仅欣山镇就建设了两个万亩脐橙示范基地,带动农户近5000户;于都县利用黄麟乡罗西、车溪乡五丰无公害脐橙科技扶贫项目,安排1000余户贫困户的劳力就业,带动项目区周边农户开发无公害脐橙种植面积2万多亩。赣县扶贫和移民办与江西绿宏实业有限公司联合建设的百花园轻基质网袋育苗科技示范基地,带动1500多户近2000劳动力就业,产业辐射效应明显。

(二)注重科技推广,提升农民致富能力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