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工作经验总结合集12篇

时间:2022-08-21 19:41:34

直播工作经验总结

直播工作经验总结篇1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1-0018-0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从事第二、三产业,为缓解农业生产劳动力需求矛盾,寻求省工、省力、节本增效、稳产、高产,确保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的轻型栽培技术[1-2]。2014年贵州都匀经济开发区农业服务中心特设置了玉米免耕直播轻型栽培技术试验,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试验选择在坝固村5组进行,试验地为坡Y旱田,面积1 533.3 m2,前作为玉米,冬季闲置,土质为壤土,肥力中等、均匀。试验玉米品种为黔单18。

1.2 试验设计

试验设3个处理,即免耕精量直播、免耕育苗移栽、翻耕育苗移栽。试验地按1.2 m开厢,每个处理12厢,两边为保护行[3-5]。

1.3 试验方法

翻耕育苗移栽:3月20日育苗,移栽前2 d翻地,玉米苗叶龄2.1~3.0叶时打条播沟移栽。免耕精量直播:于播种前10 d喷施农达(美国孟山都公司生产含量41%)除草剂,于3月20日不翻耕土地直接打窝播种玉米。玉米出苗后按当地的生产方法进行薅锄,培土。免耕育苗移栽:移栽前10 d,用农达除草剂进行喷施,3月20日育苗,玉米苗叶龄2.1~3.0叶时,不翻耕土地直接打窝将苗移栽本田。施肥统一时施圈肥15.0~22.5 t/hm2、复合肥750 kg/hm2、硝酸铵600 kg/hm2作底肥一次性施入种植沟[6]。以硝酸铵225 kg/hm2追1次提苗肥,大喇叭口期以硝酸铵375 kg/hm2追壮籽肥,种植规格统一为每厢栽2行,宽行0.8 m、窄行0.4 m,株距0.27 m,单株定植,栽61 500株/hm2。

2 结果与分析

试验于8月27日验收,理论测产采取5点取样,每点10株,进行考种测产,实际产量为每处理取2厢全田实割实测方法,结果如表1。

2.1 不同栽培方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由表1可知,产量以翻耕育苗移栽处理最高,为8 796.76 kg/hm2,免耕育苗移栽次之,免耕直播最低,翻耕育苗移栽分别较免耕育苗移栽和免耕直播增产7.51%和11.69%,免耕育苗移栽较免耕直播增产3.89%。经差异显著性分析,翻耕育苗移栽与免耕直播存在差异显著性,与免耕育苗移栽不存在差异显著性,免耕育苗移栽与免耕精量直播不存在差异显著性。

2.2 不同栽培方式对玉米经济效益的影响

由表2可知,不同种植方式的在种子、肥料投入是基本一致的,但在农药、农膜、除草剂以及用工的投入上存在差异,其中翻耕育苗移栽总投入最高,为7 845元/hm2,免耕育苗移栽次之,为6 945元/hm2,免耕精量直播最低,为6 120元/hm2。以当年玉米收购价2.4元/kg计,各处理产值以翻耕育苗移栽为最高,折合21 112.20元/hm2,其次为免耕育苗移栽,折合19 637.25元/hm2,免耕精量直播为最低,折合18 902.55元/hm2。扣除成本投入后的净产值仍以翻耕育苗移栽最高,为13 267.20元/hm2,免耕精量直播次之,为12 782.55元/hm2,免耕育苗移栽最低,为12 692.25元/hm2,通过投入产出比折算,翻耕育苗移栽投产比最低,为1.00∶2.69,免耕育苗移栽次之,为1.00∶2.83,免耕精量直播最高,为1.00∶3.09。

3 结论

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方式对玉米生育期和生物性状影响不大。不同种植方式对玉米产量影响较大,其中翻耕育苗移栽与免耕精量直播存在差异显著性,翻耕育苗移栽与免耕育苗移栽、免耕育苗移栽与免耕精量直播都不存在差异显著性。不同种植方式投入产出比以免耕精量直播最高,主要体现在省工、省力、省成本,从而实现节本增效。免耕精量直播适宜冬闲田、缓坡地种植,便于提前清园除草、秸杆还田利用和降低劳动强度。免耕直播适宜劳动少、土地多的集约化管理,省工、省力、省成本。大面积推广免耕精量直播还应进一步做示范,以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和技术规程。

4 参考文献

[1] 何志远,陈必军.玉米免耕(少耕)栽培技术效果分析[J].耕作与栽培,2011(4):36.

[2] 刘晓燕,翟玉玲,蒋燕,等.玉米少免耕栽培技术试验研究[J].农技服务,2012,29(11):1199.

[3] 张雅丹,张育荣,崔桂生.兴安县甜玉米免耕高产栽培技术试验示范总结[J].现代农业科技,2015(12):69.

直播工作经验总结篇2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2)07-0130-01

如何真正实现新闻事件的同步直播,让正在发生着的新闻事件和观众之间“零距离”接触,一直是新闻直播栏目组不遗余力要解决的问题。随着3G技术的引入,画面和声音随时能够切入直播间,我们随时在找合适的切入点,来一次突发考验。2011年7月13日15:46,谭先生给我们反映:“刚才北关自强路有家烟酒店被两名男子抢了,老板已报警,请采访。”又有很多观众打来电话,反映烟酒店被抢的事,事情也渐渐清晰,三名男子持枪和匕首,抢了一家烟酒店后,在周围群众的追赶下,慌不择路地跑进了一个小区里边。接到报警后,警察迅速赶到现场,进入小区,展开抓捕。

直播工作经验总结篇3

玉米是我国北方主要粮食作物,其种植面积是全部粮食作物的一半以上。随着国家禁止秸秆焚烧的法规出台,再加上黑龙江省秋冬季玉米直收技术的推广,玉米免耕施肥播种技术正在大量推广应用。免耕播种施肥技术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优点,一是秸秆覆盖于地表,减少了水分蒸发,有利于农作物生长。二是秸秆腐烂后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的含量,改善了土壤团粒结构。三是原有垄体不改变,可以有效地利用上年残存的肥料,节约成本。基于上述因素,笔者参与设计了2BMZF-2型免耕施肥播种机。

1.2BMZF-2型免耕施肥播种机总体设计

该机主要由肥箱总成、播种单体总成、牵引架、机架、施肥开沟总成、防堵工作部件、地轮驱动机构等部分组成。

2.工作原理

免耕播种机由拖拉机牵引作业,地轮支撑整体质量。机组在地头对准垄体后,操作拖拉机内的液压控制阀,使播种机地轮支臂在液压缸的带动下顺时针回转,改变机架与地面的距离,当地轮支臂回转到规定的播种深度时,液压缸上的限位装置开始起作用,此时液压缸不再动作。随着机组的前进,位于垄体两侧的防堵清理装置将垄体上的秸秆推向垄沟,施肥开沟器和播种开沟器在垄体上开沟,地轮使动力通过链条带动排肥器和排种器并开始转动,并按预先调节的量排种和排肥,随后紧跟在每个开沟器后面镇压轮对种肥沟进行覆土镇压。

3.主要技术参数

型号:2BMZF-2;外形尺寸(长×宽×高mm):3080×2080×1480;结构质量(kg):1000;行距(mm):500-700;工作行数(行):2;工作幅宽(mm)1000-1400;排种器形式:指夹式排种器;排种器数量:2;传动机构形式:地轮驱动链传动;施肥开沟器形式:缺口圆盘;破茬开沟器形式:大波纹圆盘;播种开沟器形式:双圆盘;防堵式工作部件形式:双渐开线拨草轮;地轮直径(mm):750;地轮形式:充气橡胶轮;配套动力(kw):22.1-36.9;作业效率(km2/h):0.4-0.6/0.56-0.84。

4.主要工作部件的设计

4.1排种装置

目前免耕播种机普遍采用的是气吸式或气吹式排种装置,受排种元件精度和风机工作稳定性的影响,播种质量稳定性较差。针对这一问题,本项目设计了指夹式排种器,主要由指夹器,排种夹盘以及排种叶片组成,播种时,种子从种箱经输种管进入排种室,当装有12个指夹的圆盘转动时,每个指夹经过夹种区,每个指夹依次夹住一个或几个种子,转到清种区,在凸轮和毛刷的作用下,指夹只带一粒种子进入到投种区,经投种口投出种子。

4.2镇压覆土装置

在免耕播种过程中,镇压环节十分重要,镇压强度小,容易造成散墒,镇压强度过大,垄体土壤过于坚实,出苗困难。该项目设计采用金属外包裹橡胶结构镇压轮,镇压轮轴是“Z”字形,以便使其更好地获得仿形效果,轮体直径350mm,宽度120mm。镇压轮轴与水面呈25°夹角,且在垄体两侧对称布置。在镇压轮的后方,对称布置一对金属橡胶包裹结构的覆土轮,其功能是对苗带进行覆土,而在其正前方布置的一对镇压轮镇压的是苗带外侧的土壤,覆土轮呈“V”字形布置,直径250mm,宽度40mm,这种结构的覆土轮在覆土的同时,也具有一定的镇压功能。

4.3开沟器

施肥开沟器为缺口圆盘形,直径为255mm,厚度4mm,材料为硼钢。破茬开沟器为8波纹圆盘形,直径406mm,厚度4mm,材料为硼钢。播种开沟器为双圆盘形,直径305mm,厚度4mm。材料为硼钢。

4.4防堵工作部件

免耕播种的特点是秸秆覆盖于垄体表面,如果清理不当,会造成播种施肥工作部件的堵塞,甚至损坏。为此,本项目设计钉齿外表为渐线形状呈螺旋排列的防堵工作部件,两个部件对称布置在垄体两侧,两个防堵部件旋向相反。

直播工作经验总结篇4

农作物品种区试工作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参试品种科学评价的公正性,认真做好新品种区域试验工作,不仅是对育种者、用种者及经营者负责,也是区试工作者代表品种审定委员会应尽的职责。玉米品种区域试验,是新品种选育与推广的中间性试验,是联系农业科研、农业生产实践及市场销售推广的纽带,是玉米新品种审定的重要依据。只有科学地、严谨地、细致地搞好玉米品种区域试验工作,才能公正地评判参试品种的优劣,才能获得为种业人士认可的有说服力的数据,才能为玉米生产获得优质高产做出应有的贡献。下面根据多年实践,谈谈搞好玉米品种区域试验工作的几个问题。

一、科学确定试验点和地块

1.选择适合的承试点

为了保持玉米区试点的稳定性、保证其具有代表性,在选择承试点上应掌握下述主要五点。第一,承试点应具有生态代表性,选择能够代表当地典型自然条件(如土壤种类、地势、地力、气象条件等)的承试点。第二,承试点应具有承担区试任务相适应的具有一定农学基础知识热爱品种区试工作,认真负责,责任心强的技术人员。第三,承试点应具有与所承担的区试项目相适应的耕地(包括地块形状、面积大小、产量水平、栽培管理方法等)。第四,承试点应具有与所承担区试项目相适应的劳力,以及播种、收获、考种等人力、物力条件。第五,承试点应处于交通方便,便于检查观摩的地理位置。

2.选择适合的试验地

试验地是进行品种区试的基础条件和基本要求。必须做到区试要求的各方面的典型代表性,地势平整、前茬一致,质地均匀、肥力一致,排灌方便等条件都要符合要求。试验地如选择不好,直接影响到试验结果的可靠性,导致错误和失败的结果,容易造成试验误差的特定环境不宜作为试验地。所以试验地应避开道路、树木、建筑物、水塘和易受旱涝自然灾害及畜禽损害的地点。以免遭受遮荫影响和人、畜、鸟、兽等的伤害。大量研究证明,区试中的误差,主要来源于试验地土壤肥力不一致。但土壤肥力不一致是多种原因造成的。如地势不平,土质不一致,土壤内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含量等不一致。对于入选试验地,有条件的地方应采用仪器进行精确的土壤肥力测定,如果缺乏精确的土壤肥力测定条件,应特别注意选用的试验地必须是前茬作物生长均匀一致的地段;对原来是道路、坟墓、畜圈、粪坑、沟渠、房基、苗圃、电杆坑、起高垫低地、作过作物肥料试验等类型的地块,在其土壤肥力没有达到均匀性以前不能选为试验地。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由于除草剂、地膜及生长激素的广泛使用,上茬的残留物对试验效果影响严重,因此,在试验地的选择上应注意这些问题。同时还要最少选择一组预备试验地,预备特殊情况下轮换种植。对肥力均匀但纯属使用化肥的土地要注意增施有机肥,培养地力,以适应玉米高产作物对肥力较高的要求。

二、播前准备

1.试验地耕耙平整及区划试验地耕耙前要施足底肥浇好底墒水。底肥以有机肥配合化肥施用,化肥要施用复合多元肥,有机肥要充分腐熟并混匀。底肥不仅要质量一致,而且要施得均匀。施用时在试验田间必须分格分量均匀撒施。耕耙地要做到深浅一致,耙细耙平。试验地的前茬作物不宜直接秸秆还田,以免影响播种质量,试验地整平后,再按试验方案要求进行田间区划,通常可先计算好整个试验所需用的总长度和总宽度(包括保护区、观察走道),在试验地的一角定一个点,应用勾股弦定律或直尺划出直角,垂直定出长、宽两个边,再在已划好的长、宽两条边任意一条边的末端定点,同法划出直角,即可定出第三边和第四边。划出整个试验区后,可按区试设计要求,划出重复、小区、观察道、保护行等,作出完整的田间种植图。用划行器划出行距,用绳子在其上面用墨水等一、一表示出株距的长度点,在行距线的末端两点拉直绳子,确定好株距。

2.准备种子

播种前要对参试品种进行精选,除去秕粒、破粒,在阳光下晒种2天,提高种子生活力,晒种时,注意敞开每个品种的种子袋即可,切勿倒出种子,以免品种相混。然后称量好每小区的用种量,装入已经写好小区序号和品种编号的袋子中,经检查无误后按小区顺序排放在箱中准备播种。

3.小区插牌

小区牌子用木牌或塑料牌均可,在播种前按方案中小区排列的顺序号,用亮色的抗雨淋的涂料写好,一般牌子上方是重复和小区编号,下方写品种名称,编码保密试验的可写品种统一编码,经检查核对无误后,播前插入田间。

三、严把播种环节

玉米区试的播种目前大多采用人工点播器的操作方法,先按小区顺序号分发种子袋,分发种子袋时一定要注意与木牌上的区号、代号一致,反复检查两遍,无差错后才能开始播种,播种时力求播种深浅一致,按划好的行、株距和定好的播量(一般每穴2-3粒)进行人工点播,播后覆土踏实,一个重复一个重复地播种,每播完一个小区,种子袋应放回原地,待整个试验播完后再核对一遍有无差错,并作记载。另外,还应注意播种人员不可过多,同一个重复,由一个人掌握点播器,以便用力相同,深浅一致,整个试验要求在当天完成。

对于旱地玉米区试,如遇天气干旱,可采用抗旱播种法,一是保墒播种。如前期降雨,可适当提早区试播种时间;二是镇压提墒播种。采用石磙镇压器镇压后,使土壤墒情上提,以利于播种;三是深播浅盖播种。即适当加大播种深度,但覆土层宜浅一些,以利于出苗。

四、栽培管理与记载

1.查苗补苗

由于自然条件(降雨、地下虫害)的影响,播种方式、时间不当等,常常会造成玉米区试出苗不全的问题,必须对玉米区试查苗、补苗。因为玉米是高秆作物,单位面积株数较少,小区内缺几株就会对产量造成很大影响,所以,在玉米区试出苗后,应立即查苗,发现缺苗应及时移苗或补种(可事先分品种种植移苗圃或在一个重复小区行间种植一些移苗株)。在幼苗3~4叶,选择壮苗,在雨天或阴天午后带土移栽,移栽后加强管理,促苗尽快恢复正常,防止田间出现大小苗。

2.栽培管理措施

栽培管理水平、技术和方法要采用当地当前玉米主要生产大田采用的最先进的向前发展的丰产技术措施,使区试效果更有力地发展推广。栽培管理措施要一致。如间苗、定苗、中耕除草、追肥、灌水、治虫等田间作业,根据不同工种的具体内容要求,在时间、次数、方法、农药名称、肥料名称、水质等方面,每次作业在质量、数量等方面力求一致,避免人为造成差异。每项措施要求当天完成,要坚持一个重复一个重复地作业,决不可在当天一个重复中中断作业。要特别注意,针对玉米作物的生长特点,做好根基培土,以防出现人为造成品种倒伏等问题。在玉米区试管理上,对于出现病害的品种,不应采取任何措施进行防治,只能对病害发生情况进行记载。在玉米区试田间管理上,也不宜采用喷灌等灌水方式,以免品种间接受水分程度不同,影响品种真实特性的发挥。

3.调查记载

田间调查是研究分析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变化的重要依据,因此,必须专人负责,做到及时、准确、不间断地进行,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全面可靠的资料。玉米区试田间调查记载的项目较多,而且都有时间、标准的具体要求,不要自己随意制定项目,不要自己随意填写只有自己才能看得懂的不标准数据,以免影响整个试验汇总工作。

4.特别注意两点

一是玉米区试田出现病株后,不要随意拔除,以免使拔除病株的小区通风透光比正常小区优越,人为造成各品种参试条件不一致问题,因此,对于出现病株的小区,要按照正常栽培管理,并要详细观察记载病害发生情况,待玉米成熟时,收获前先拔除病株带出田外进行处理,减少土壤带菌,为下年继续搞好区试打基础。二是对于出现倒伏情况的处理,苗期和抽雄前不宜进行人工扶植,吐丝授粉后出现倒伏应进行人工扶植培土。不管何时出现病害和倒伏都要详细调查记载其发生的程度。

五、试验田的收获与总结

1.试验田的收获

直播工作经验总结篇5

由于油菜种植区域主要集中在水稻主产区,前茬作物为水稻,种植模式为稻--油。油菜的栽培方式有育苗移栽、直播(包括撒播、穴播)等,育苗移栽技术作为农业部门的主推技术是我省目前的主要栽植方式。

多少年来我省油菜生产一直采用以人工作业为主的生产方式,除耕整地、灌溉、病虫害防治等环节可以与水稻生产机械化实现机具共享外,其关键环节机械化作业水平几乎为零。以育苗移栽为例:在前茬收获后,用拖拉机或耕牛对田块进行耕翻,从起垄打穴、育苗、起苗、移栽洇水、施肥除草、收获直至干燥全靠人工作业。整个生产过程直接投入用工量12-13个工日,仅育苗移栽、收获、干燥等关键环节就需8-9个工日,已超过水稻全过程的用工量。使油菜生产成本高,种植效益低。据__省价格成本调查队20__年调查统计每亩油菜纯收益仅为22.67元。每年油菜收获集中在5月中下旬,正遇江淮多雨季节,收割后的油菜籽常常因得不到及时的凉晒干燥造成大量油菜籽发热、霉变,全省每年造成的霉变损失在10左右。高强度的体力劳动,收获季节的霉变损失,直接影响了农民种植油菜的积极性,制约了油菜种植规模的扩大和产出效益的提高。广大农民在水稻生产机械化基本解决的感召下迫切要求解决油菜生产机械化的问题,重点解决油菜栽植、收获、烘干等关键环节的机械化技术,跳出传统的种植模式,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因此,探索适宜的油菜生产关键环节机械化技术,减少用工量,减轻劳动强度,提高优质油菜的单产和效益,不仅是我省农机推广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而且对我省种植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的改善有着十分现实的意义。

二、认真开展油菜生产关键环节机械化技术试验示范

我站在省局的支持下,从“九五”末开始在油菜种植、收获和烘干等几个关键生产环节开展了试验示范工作,主要示范内容如下:

1、油菜机械化收获试验示范

为进行油菜机收试验,指导全省的试验示范工作,我站制定了《__省油菜机械化收获试验大纲》,并率先于20__-20__年在巢湖市居巢区两次进行油菜机械化收获试验,宣城、马鞍山、黄山、滁州、合肥、巢湖等市的有关县市按照该《试验大纲》也相继进行了油菜机械化收获试验。试验内容是对油菜机收的联合收获、分段收获两种工艺模式进行探索。油菜联合收获机械化工艺模式:该工艺采用改进的适宜油菜机收特点的稻、麦、油兼用型或专用型联合收割机,在油菜适收期一次性完成油菜的收割、输送、脱粒、清选等工序;油菜分段收获机械化工艺模式:该工艺采用人工或割晒机等将油菜收割铺放,利用作物后熟作用、晾晒2-3天后再由人工或机械拣拾将油菜喂合收割机进行脱粒、清选。

通过试验得到以下结论:

(1)、机械收获省工省时节本增效,促进秸秆还田,培肥地力。

传统的人工收获方式,是一项使用工时多,劳动强度大的强体力活,收割1亩油菜需要1.5-2工日。采用机械联合收获每小时可作业3亩以上,极大地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效,同时由于节约用工量可大幅降低生产成本。油菜联合收获的同时,将秸秆直接粉碎还田,对培肥地力,改善土壤结构都具有积极作用,同时避免了农民焚烧秸秆带来的环境污染。

(2)机械分段收获工艺模式难以实施,联合收获为当前主要工艺模式。

机械分段收获工艺虽然有利于提高油菜成熟度,降低损失率。但相对联合收获多一道环节,且无相应机具:保有量较大的稻麦割晒机不适宜收割油菜,装有捡拾装置的油菜联合收获机在我省还是空白,因此目前还不具备实施油菜机械分段收获的条件。

目前的油菜联合收割机属于兼用机型,即在原有稻麦联合收割机基础上加装和更换部分装置和部件,实现稻、麦、油三用,有利于提高机械利用率和经济性,因而具有较强适应性。

(3)准确把握适收期是降低损失率的关键。

油菜机收损失率不仅是机收的重要指标,也是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影响损失率大小的因素除收割机性能、农艺配套措施外,重要的是操作技术。由于同一株油菜上下层角果的成熟期不一致,当上层角果已黄熟时,下部角果还处于青熟期,因此联合收割机对油菜的适收期要求较严格,若机收过早,则由于作物潮湿,含水率高,不仅机器作业负荷增大,而且籽粒与茎杆粘连,难以清选、分离,造成脱粒损失和含杂率上升;若推迟收获期,则由于油菜过于成熟容易炸荚,造成割台部分损失增加。从试验得知油菜最佳适收期为黄熟末期至完熟前期,俗称九成熟左右。另外,在同一天中避开中午高温期作业也有利于降低损失率。目前理想的机收损失率在8左右,该值低于人工收获方式的损失率,农民对此基本满意。

(4)通过试验示范,选择了比较适宜我省示范推广的机型:湖州—200Y、上海向明200、浙江三联180、南通五山20__型稻、麦、油兼用型全喂入履带自走式联合收割机。

2、栽植机械化技术试验示范

进行油菜栽植机械化技术试验的目的主要有:

(1)、探索油菜栽植新技术,与油菜育苗移栽相比在不降低产量的前提下减少用工量,降低生产成本;

(2)、为有利于油菜机收探索适宜的栽植技术和选择新品种。

根据我省油菜育苗移栽面积较大,该项技术已被广大农民所接受的实际情况,我站也曾打算进行油菜机械移栽试验,但由于国内农机科研部门研制的移栽机械工作可靠性不理想、性能还不能满足移栽技术要求,进口移栽机械价格昂贵而放弃了这个打算。因此确定直播机械化技术作为油菜栽植的发展方向。

20__年我站制定了《油菜机直播技术实施方案》,该方案在总结各地已经取得机械直播油菜经验的基础上,详细拟定了油菜整地机直播、免耕机直播、机开沟免耕覆盖直播等三种直播技术的对比试验方法,并由省局立项在宣城、滁州、马鞍山、合肥、巢湖、六安、安庆设点试验。经过试验以宣城为代表的油菜机开沟免耕覆盖直播技术和以滁州为代表的油菜浅旋耕机直播技术取得明显成效,并显示出较强的适应性。

油菜机开沟覆盖免耕直播技术,是宣城市、广德县两级农机部门经过连续多年的试验示范,而总结形成的一项油菜机械化栽植新技术。该技术最大优点是省工、省时 、节约成本。据测算:按传统的人工移栽方式种植油菜,仅育苗移栽环节每亩约需4.5个工日以上,用机开沟免耕直播技术播种,每亩只需0.5个工日,两相比较亩均节约4个工日,减少了油菜栽植的用工投入,实现节本增效的目的。该技术与传统的人工移栽方式相比还具有:通过发挥机械优势在最佳的时间内完成大面积种植计划,充分利用10-11月份的有效光温条件促进油菜生长,获得健壮的冬前苗;油菜适时机械播种,能够获得理想的亩基本苗数(10000株以上/亩),群体优势明显,个体也能充分生长,个体与群体协调而合理;抗倒伏能力强、病害轻。同时根据油菜的生长规律,采取一系列的农艺辅助措施,以适应油菜生长对水肥等营养的需要,所以产量明显提高。应用该技术后经多点测产,主要油菜品种的产量达到175KG以上,略高于育苗移栽产量。

宣城市示范该项技术后油菜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冬闲田面积逐年减少。该市每年应用这项技术的面积近80万亩,占全市油菜面积120万亩的70以上。20__年6月该项技术通过__省科技成果鉴定。目前该技术不仅在我省油菜主产区试验示范,还辐射推广到外省油菜主产区,20__年9月份河南省固始县农机部门来我省考察后,引进开沟机100多台,当年实施面积就达1万多亩。

滁州、马鞍山等地试验的油菜浅旋耕机直播技术,其主要机具为2BG-6B型油菜直播机,能在稻茬田一次性完成浅旋耕、播种、施肥、镇压等工序,并具有一播全苗、提高工效、减轻劳动强度等作用。与育苗移栽相比亩均节省用工3个工日。经试验点测产主要油菜品种产量为174KG/亩,比育苗移栽同品种的产量增产24KG,增幅达16。

以上试验结果还表明:直播油菜由于亩基本苗数高于育苗移栽的亩基本苗数(育苗移栽不足7000株/亩),油菜的株型相对较小,枝杆分叉和结荚部位较高,枝杆交错程度明显低于育苗移栽,因而有利于油菜机收。

3、烘干机械化技术试验示范

我省曾多次组织烘干机械化技术试验示范,但由于未能把握烘干机械生产能力与当前农户经营规模的关系、解决用户对烘干机械的认识问题(认为烘干机械只有在阴雨天气才能发挥作用,在晴好天气使用烘干机械是多此一举,未能认识其在提高粮油品质、增效等方面的作用)、未能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等问题而使烘干机械利用率低,经济效益差,示范效果不明显甚至产生负面影响。20__年我省承担了农业部“粮食产地烘干试点”项目,在该项目实施中除选用先进适用烘干机械外,重点在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下工夫,选择粮油收购加工企业作为示范对象,帮助引导其开展粮油收购加工、代烘等服务,取得了良好的示范效果。示范表明:

1.粮油机械化烘干的优点

第一、油菜籽收获后可以得到及时烘干,摆脱对自然条件的依赖,减少油菜籽产后的霉变损失,保证增产增收;

第二、可以减少晒场占地,降低凉晒成本,避免晒场凉晒造成的污染和浪费,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农业生产率;

第三、采用低温干燥处理,可以确保油料品质,增强油料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2.以粮油收购加工企业为依托,开展机械化烘干作业,实现企业、农民真正双赢。

直播工作经验总结篇6

油菜是安康市主要油料作物之一。随着种植业结构优化调整,种植面积逐年扩大。近十年来种植面积稳定在23.5万亩左右,总产3万吨上下。但是,随着近几年化肥、种子、农药、劳动力等生产资源价格的上涨,油菜生产成本大幅攀升,油菜种植户效益低下甚至呈负效益。为了降低油菜生产成本,增加种植油菜效益,2010-2011年结合油菜高产创建实施了油菜种植试验研究。其目的是为实现油菜种植与收获积累资料。为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轻劳动强度,探索油菜直播栽培技术,在市区农技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就油菜直播进行了试验研究,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一、试验目的

通过对油菜不同播期、不同密度直播种植的产量差异状况的试验研究,以期筛选出适宜安康生产应用的直播高产栽培模式,为推广油菜种植、降低油菜种植劳动强度积累经验。油菜的收获损失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油菜植株上分枝数多、不同部位的角果成熟不一致、秆粒比大、籽粒细小,收获时植株含水量高,这些都不利于油菜收获。

二、试验品种

所用品种为秦优10号,供种单位成阳农科院。

三、试验地点及试验地情况

试验设在大同镇民七村油菜高产创建百亩攻关田片区,试验户为油菜科技示范户张武安,试验地原计划选择前茬为水稻茬口田,但由于9~10月份连阴雨影响,田间湿度过大,不能正常播种,所以最终选择的试验地前茬为菜园地,黄壤土,土壤养分状况有机质28.5g/kg,速效氮N189.5g/kg,速效磷27.3mg/kg,速效钾190.2mg/kg,试验地肥力偏高。

四、试验设计

设3个播期水平和5个密度水平,共11个小区。播种方式统一直播。由于连阴雨,播期均较预定设计时间延迟13天,A1、A2、A3分别代表10月2日、10月9日、10月16日三个不同播期水平,B1、B2、B3、B4、B5分别代表2万株/亩、2.5万株/亩、3万株/亩、3.5万株/亩、4万株/亩五个不同密度水平。设11个处理,分别为A181、A182、A183、A184、A281、A282、A283、A284、A383、A384、A385,每处理设1重复。由于试验地肥力偏高,所以总施肥量较省总站方案亩施量减少了40%,即亩施纯N8.4kg,P2053kg,K203.6kg,硼砂1kg,氮肥按底肥、苗肥、腊肥5:2:3分次施入,磷、钾、硼肥全部底施。小区长8米,宽2.5米,面积20m2(0.03亩),每小区播(栽)5行,行距50厘米。试验区四周设置4行保护行,小区与保护行间走道宽70厘米。

五、试验结果

由于今年所选试验地肥力过高,油菜冬前营养生长过旺,植株高度及分枝高度均较正常直播油菜偏高。

1.不同播期对产量结果的影响

实验表明,亩产量以A181(即10月2日播种2万苗)处理最高。但相同密度条件下,3个不同播期对产量影响不显著,此结论与往年不同播期对产量影响显著的试验结果不相符。分析原因主要是今年试验地肥力过高,冬前不同播期油菜全部长势过旺,苗期长势基本无差异引起。

2.不同密度对产量结果的影响

实验表明,亩产量以A181(即10月2日播种2万苗)处理最高,且在相同播期条件下,不同密度对产量影响极显著,亩播2万苗与2.5万苗亩产差异不明显,但亩播3万株以上亩产量显著降低,此结论与往年试验结果基本相符。

3.不同密度对收获农艺性状的影响。

3.1对分枝高度的影响

在不同密度条件下,对分枝高度影响极显著,随着密度递增,分枝部位显著升高,此结论与往年试验结果基本相符。

3.2对一次有效分枝的影响

在不同密度条件下,对一次有效分枝影响极显著,随着密度递增,一次有效分枝数目显著降低。从有利于收获角度讲,高密度有利收获,但过密产量减产较重。此结论与往年试验结果基本相符。

直播工作经验总结篇7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4-0030-01

直播水稻是水稻轻型栽培模式,省力、省工、节本、高效[1],可有效缓解茬口季节性紧张的矛盾,该种植方式的逐渐扩大,对农村劳动力日益减少的问题将有一定的缓解作用[2],为大面积水稻严格按照农时完成种植工作提供了保证。淮稻5号作为海丰地区主栽品种,合理安排其播期对水稻稳产高产有着重要意义,该文对不同播期的淮稻5号进行苗情和产量构成分析,以期为大田生产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于2013年在光明米业海丰农业东华二队进行,土壤类型为砂壤土,pH值8.28,有机质含量为1.35%,肥力一般,前茬大麦。

1.2 试验材料

供试水稻品种为迟熟中粳淮稻5号。种子经过常规浸种催芽后,人工撒种。

1.3 试验设计

试验根据播期的不同,设6个处理,即5月22日(A)、5月28日(B)、6月3日(C)、6月10日(D)、6月14日(E)、6月21日(E)播种。小区面积66.7 m2,小区之间筑埂包膜。其他田管措施一致,包括肥水运筹、病虫草防治。

1.4 调查记载项目

从6月17日开始记录已播条田的苗情,9月2日结束苗情考察,在收割前2~3 d进行测产。调查主茎叶龄数、基本苗、高峰苗、收获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等情况,折算产量[3-4]。

2 结果与分析

2.1 叶片数量情况

根据试验设计,播种后每7 d进行1次定点查苗,播期在6月10日后(含)主茎总叶片数均为15张,比播期在6月10日之前的少1~2张叶片[3],说明随着播期的推迟,主茎叶龄数逐渐减少,营养生长阶段生长期缩短。出叶速度逐渐趋缓。7月29日前为0.2~0.3张/d,7月29日后为0.2张/d。

2.2 群体情况

各播期的高峰苗基本出现在8月12日之前,基本按照播期的早晚先后出现,其中最迟播的高峰苗过后,群体下降较为明显,分蘖消亡快。其他播期的群体均有缓冲期,高峰苗后群体平稳过渡(图2)。

各播期(除处理A、F)的基本苗、高峰苗与收获穗比例约为1∶3∶2。说明过早或过迟播种都会造成高峰苗偏高,成穗率偏低的情况。

2.3 产量构成情况

千粒重受播期影响的程度小[4],结实率大体上随着播期推迟而降低。同时可以看出随着收获穗的增多,穗型基本逐渐变小,穗型的变化幅度较大。

3 结论与讨论

3.1 结论

试验结果表明,从苗情来看,播期主要影响水稻的主茎总叶片数和基本苗、高峰苗、收获穗之间比例情况,随着播期的推迟,主茎总叶片数减少1~2张,以6月10日为分水岭,播期过早或过迟,都易造成无效分蘖增多,成穗率降低。从产量构成要素来看,播期对千粒重影响较小,可见千粒重还是由品种自身决定。随着播期的推迟,结实率基本呈下降趋势。总体而言,宜在6月15日前完成直播水稻淮稻5号播种工作,有利水稻获得高产。另外,对于产量表现突出的2个点其基本苗、高峰苗和收获穗的比例基本最接近1∶3∶2,在生产上可以抓住这3个关键苗情点,采取合理的技术措施,实现收获穗数375万穗/hm2,为水稻高产打好基础。

3.2 讨论

水稻的收获穗数量、穗型大小受影响因素较多,如播量、播期等,该文播量未进行统一设置,不能确定播期因素是直接唯一的影响因素,需要进一步试验研究。

4 参考文献

[1] 周士良,李育娟,孙富林,等.不同播期、播量对直播水稻群体质量及产量的影响[J].上海农业科技,2005(3):49,43.

直播工作经验总结篇8

过程管理指实验教学运行过程中的监督管理。实验教师开课后,针对每次上课情况,填写实验教学运行记录表和学生考勤表,课程结束后将这些表格交由院系保存,以备管理部门的教学检查,样表如表1所示:实验教学运行记录表对上课过程进行记录,重点填写上课内容和教师总结。把本次课主要操作内容进行概括总结,并总结本次教学的效果,学生掌握程度,需进一步训练的内容等,用以指导下次课程内容的设置。学生考勤表是对学生到课率的统计,目的是对学生进行课堂管理。

结果管理是在课程结束后,教师要求学生提交实验课总结报告或者作品,教师根据课程评分标准对学生的实验报告和作品进行批改,并及时把批改结果反馈给学生。课程结束后,教师将学生实验总结报告和学生成绩、评分标准等上交院系。学校管理部门定期对这些材料进行检查。准备管理、过程管理、结果管理涵盖了实验教学运行的整个过程,是对教师在教学运行过程中所完成工作量的审定和规范,有效地记录整个实验教学运行过程。教师完成教学运行过程后,相关管理部门还要对其进行监督和检查。

2新闻传播类实验教学运行过程监督与检查

院校相关管理部门对教学过程进行的监督和检查内容涉及到实验教学的准备、过程、结果三个阶段的教学工作,包含了实验大纲、教材或指导书、实验教学运行记录表、学生考勤表、学生成绩表、评分标准、学生实验报告等内容,检查方式和说明如表2所示。管理部门对实验教学过程进行检查后,要将上课结果及时反馈给实验课教师,让教师及时了解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成效,为下次教学做准备。

3新闻传播类实验教学效果评价

在新闻传播类专业实验教学运行检查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督导检查人员与上课教师对教学结果和效果认定的分歧。督导检查人员经常认为报告过于简单,没有明晰的实验步骤和结果,等等。其分歧的根本点在于理工科实验与新闻传播类实验认识和观念的差异。理工科实验教学的目的是发现实验对象间确定的因果关系或验证某一自然规律,从而证明课堂教学所讲授的知识,其实验过程很少受社会因素影响,所以,其实验结果是定量的、稳定的、可重复再现的。文科实验受社会因素的影响,其实验目的是发现人文现象规律,在社会、经济、历史、政治、艺术、文学、语言等活动中探索某一因素的作用、意义、表现方式等,其实验结果往往是定性的、不稳定的、多种多样的。所以理工科实验结果要求量化,有对错之分,但是新闻传播类实验不能量化。

因而,对新闻传播类专业实验教学结果和效果的评价就要符合其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需要。新闻传播类实验结束后,学生向教师提交实验总结报告和作品,教师在批改过程中以作品为主,总结报告为辅。作品体现了学生整个创意过程和创意实现程度,体现了学生对专业技能的掌握及分析能力、实施能力,实验总结报告只是对本次实验课程得失的总结。新闻传播类实验作品往往体现在一个思路、一处分析、一组画面、一组采访等里面,这些内容无法直观呈现在督导检查人员面前,只有相关专业教师才能了解和体会到。所以对于新闻传播类实验效果的评判不能只看表面的数据和报告,要看的重点是作品本身的进步与优点。

除此之外还要看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取得的其他成绩。如广告摄影课,在实验课进行过程中,教师组织学生举办摄影展,学生分组分配任务,自行组织实施,教师跟踪指导并进行记录,最后进行摄影展效果调查,将调查结果上交院系。类似这种实验活动不仅让学生把知识与能力结合起来,还可以锻炼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符合新闻传播类专业对人才的需求,这些活动也应该被纳入课程考核、检查范畴,并给予积极肯定。

直播工作经验总结篇9

中图分类号:S5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39-8114(2013)23-5695-02

麦后棉一般指前茬麦田满幅播种小麦不预留棉行,小麦收获后整地灭茬或板茬种植(移栽)棉花。发展麦后棉是稳定棉花生产的有效途径。国内麦后棉包括麦后直播棉和麦后移栽棉(主要采用营养钵育苗移栽)两种栽培方式[1]。麦后直播棉具有省工、简化、适应机械化生产等许多优点。湖北省一直以来是产棉大省,进行麦后直播棉研究及应用有利于在粮棉油争地矛盾日趋明显的形势下保持棉花生产的稳定发展。

1 湖北省麦后直播棉发展状况

长江流域的麦后棉模式多以麦后移栽春棉模式为主,少部分直播早熟棉;黄河流域一部分麦后移栽早熟棉,一部分麦后直播短季棉。麦后春棉采用厢田育苗,麦收后实行宽窄行移栽,移栽密度较麦套棉增加;麦后夏棉一般采用等行距(0.50~0.60 m)种植。光热资源丰富的棉区(河南中南部、安徽、江苏、湖北等)麦后棉面积呈增加态势。目前麦后棉选用的品种以杂交棉为主,采用营养钵育苗移栽方式种植,所选品种多为中熟或者中早熟[2]。2010年湖北省麦后棉移栽面积已经占到全省棉田面积的10%左右,到目前为止麦套棉仍然是湖北省棉花的主要种植模式。麦后直播棉近年来成为关注的热点,许多科研工作者陆续开展了麦后直播棉试验研究。

2 麦后直播棉发展的制约因素

2.1 适宜湖北省棉区的麦后直播棉品种缺乏

湖北省通过引入河北、河南特早熟棉品种资源富棉1号、中棉所50、中棉所64以及利用本省现有优良品种鄂杂棉29、KB02进行了麦后直播的初步研究,获得了比较有价值的结论,为选育适合湖北省种植的麦后直播棉品种提供了参考,为麦棉两熟高产高效栽培模式提供了理论依据。麦后直播棉最好具有株型紧凑、果节短或零式果枝、铃大壳薄、吐絮集中和早熟性好等特征。2011年湖北省开始设置麦后直播棉区域试验,试验组数由单组变为2组,汇总结果显示皮棉产量超过1 500 kg/hm2的品种少见,2012年湖北省棉花区域试验麦后棉组只有两个品种没有终止试验,品种评价是丰产性较好(单产为1 350~1 500 kg/hm2),纤维品质一般,早熟性较好,生育期在110 d以内。湖北省历年初霜出现在11月上旬以后。中熟棉品种6月初播种后进入生殖生长的时间偏迟,霜前花率低,产量形成存在较大风险。完成吐絮在11月20日左右,产量与气候密切相关,影响后茬安排。若品种早熟性能够使之在霜前完成吐絮就极有可能获得令人满意的产量和较高的品级。麦后直播棉种植方式的应用首先依赖于品种的选育,除品种早熟性外,铃重、衣分等同步提高是获得高产的保证[3]。

2.2 麦后直播棉栽培管理技术滞后

湖北数字标准馆目前只有一项地方标准与麦后棉有关,而麦后直播棉栽培技术规程暂未制定。目前大多数研究者认为麦后棉品种以早熟性为主,果枝始节偏低,生长发育集中,需要增密促早。王国英等[4]试验表明麦后直播棉随密度的增加,子棉产量增加,以60 000株/hm2处理的产量最高,根据产量的变化趋势预测,密度还有增加的空间,可以获得更高的预期子棉产量,但需要进一步进行试验验证。麦后直播棉三桃结构由伏桃、秋桃和晚秋桃组成,伏桃比例小。随密度增加伏桃比例上升,因此在一定的施氮水平情况下适当增加密度可增加单位面积子棉产量[5]。覆盖地膜可以耦合早熟品种与地膜覆盖的集中成铃效应,有利于成铃总数和霜前花率的提高,对增加麦后直播棉总产和提升品质有促进作用[6]。施钾可有效提高麦后直播棉中后期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为提高短季棉产量、改善纤维品质奠定了物质基础,施钾量以195~225 kg/hm2为宜[7]。

由于投入大、管理繁琐,极大削弱了农户进行麦棉两熟种植的积极性。棉田管理劳动力需求量大尤其需要年轻劳动力,与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增多相矛盾[1,8]。加大力度研究高效、轻简的麦棉两熟栽培管理技术(例如免耕化除、简化整枝、化学调控、膜下滴灌等)显得尤为重要。

3 植棉机械化是麦后直播棉今后的发展方向

棉花是天然纤维的最主要来源之一,在湖北省农业生产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生活水平以及城镇化水平提高,棉花生产面临的劳动力缺乏现象日益明显。为节本增效,棉花生产机械化理念应运而生。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在其主产区已经实现了全程机械化,油菜生产在湖北省也逐步迈入机械化时代。目前在新疆棉花已经实现耕地、播种、施肥、喷药等方面机械化,然而湖北省棉花生产一直以来都是靠人工与畜力,劳动成本高,植棉效益下降。上海进行的麦后直播棉轻型栽培研究已经获得了部分田间调查数据,麦后直播棉轻型栽培容易获得全苗,同时避开苗期病虫害(炭疽病、棉蚜和地老虎等)。实践也证明麦后直播棉与移栽棉比较更加容易实现种植机械化。棉花采收至今大量依靠手工作业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棉花生产的发展和劳动力生产水平的提高,阻碍了地方优势农业的发展。机械化采收棉花势在必行,而优良麦后直播棉品种适合机械化采收。

据调查在新疆工人每人每天收花150 m2,而进口的五行自走式采棉机一般每小时可收花接近14 000 m2。人工采摘需费用700元/(667 m2),而用采棉机作业只需要脱叶剂40元/(667 m2)、采收费185元/(667 m2),每667 m2节省费用400多元[9]。2013年湖北省洪湖市开展“棉花机械化播种”试验示范,播种密度控制在50 000~70 000株/hm2,行距74.5 cm,株距16.0~17.5 cm。棉花机直播省工省时,减轻劳动强度,高效节肥,节肥20%以上,每公顷节省肥料成本约1 050元左右,每公顷节省人工75个以上,每公顷节省人工成本约5 000元。因此采用机械播种、采棉既节约费用又节约劳力。

国务院《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提出了要“大幅度提高棉花机收水平”、“到2015年,农机总动力达到10亿kW,其中灌排机械动力达到1亿kW,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5%以上。粮棉油糖等大宗农作物机械化水平明显提高”的目标。当前我国棉花的生产正经历着从依靠人力手工作业为主进入到使用机械作业的综合集成技术的关键时期,继而将发展到模式化、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10]。因此,利用回交转育、转基因等技术,将传统育种手段与现代分子生物学结合运用尽快培育符合湖北省种植的麦后直播棉品种,并且继续探索配套栽培技术,是顺应植棉机械化这个发展方向,并最终提高棉花纤维品质,达到粮棉双高产的根本保证。

参考文献:

[1] 王国平,毛树春,韩迎春,等.中国麦棉两熟种植制度的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2,28(6):14-18.

[2] 羿国香,段银庭,王琪娥,等.不同密度麦后直播棉生育特性与经济效益分析[J].湖北农业科学,2013,52(13):2996-2998.

[3] 杨长琴,刘瑞显,郭文琦,等.麦棉两熟不同种植方式棉花生育特性及产量构成[J].江苏农业学报,2011,27(5):944-949.

[4] 王国英,吴亚红,羿国香.湖北短季棉麦后直播不同密度试验[J].江西棉花,2010,32(3):19-22.

[5] 范向阳,梅金安,翟中兵,等.密度和施氮量对麦后直播棉产量及其结构的影响[J].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1):2186-2189.

[6] 陈建平,张 萼,王海洋,等.麦后棉品种、密度和种植方式对皮棉产量的影响[J].江苏农业学报,2011,27(1):31-35.

[7] 李伶俐,房卫平,谢德意,等.钾肥对麦后直播短季棉光合特性和产量品质的影响[J].河南农业科学,2009(2):48-50.

直播工作经验总结篇10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8-0063-01

宁夏属于西北干旱区单季稻种植区,水稻主要分布在中卫市至石嘴山市的引黄灌区。年均降水量为190~230 mm;年平均气温为8~9 ℃,≥10 ℃的活动积温3200~3 400 ℃,水稻生育期(4月下旬至9月下旬)日平均气温18.8~19.8 ℃,年日照时数2 800~3 100 h,无霜期140~160 d,水稻年均种植面积8万hm2,平均单产7 500~9 000 kg/hm2,种植方式一直以插秧为主。近年来,石嘴山市平罗县农机农艺技术人员在宁夏旱作农业理论指导下[1],借鉴兄弟县(市)的经验[2]及海金云、陈兴国等人的研究[3-4],对水稻机械化精量旱直穴播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现总结如下,以期为水稻机械化播种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于2015―2016年在平罗县渠口乡红阳村进行。试验农田前作为小麦,土壤25 cm耕层含有机质14.8 g/kg、全氮1.27 g/kg、全磷0.48 g/kg、碱解氮61.3 mg/kg、速效磷7.82 mg/kg、全钾2.25 g/kg。中等肥力偏上,具有代表性,适宜机械化作业[3-4]。

1.2 试验材料

供试水稻品种为宁梗43号。使用机械为2BJXF-8旱地精量穴直播机(宁夏铜峡民东农机公司)、久保田SPU-68C进式插秧机、IGQNZ-230型自动式履带旋耕机。

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2个处理,分别为机械化精量旱直穴播(A)、普通机插秧(CK)。处理A:用2BJXF-8旱地精量穴直播机进行宽窄播种,宽行30 cm,窄行10 cm,穴距10~12 cm,每穴12~15粒,4月15日激光平整农田,4月28日播种,4月30日上水;CK:用久保田SPU-68C步进式插秧机进行, 行距30 cm,株距12~14 cm,3月19日浸种,3月26日育秧,5月11日插秧。

3次重复随机排列,小区面积0.2 hm2。各处理结合春耕一次性施农家肥60 t/hm2,耕深≥22 cm,4月上旬用1GQNZ-230型自走式履带旋耕机旋耕15 cm,全生育期施磷酸二铵150 kg/hm2、尿素225 kg/hm2、硫酸钾复合肥300 kg/hm2。播种与插秧用种量225 kg/hm2,其他农艺措施与田间管理均按当地要求进行。

1.4 调查方法

田间记载农机作业量、人工投入量、材耗、水稻各生育期性状、成熟期分小区收获地上部生物量称重[5-6],对2种处理效益进行综合评价。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的产量因素分析

由于精量穴播成穴成行,实行宽窄行播种,分蘖势强、群体结构合理,抗倒伏能力强,通风透光好,光合作用增强,易发挥边行效应,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高于常规机插秧;而常规机插秧因实行等行种植,在水稻各生育期相互遮阴,给水稻光合作用、干物质积累和输导均产生不利影响,限制了籽粒粒重的提高。测产结果表明:处理A较之CK有效穗数多19.5万穗/hm2、千粒重增加2.1 g,增产1 656.6 kg/hm2,增幅22.3%。

2.2 不同处理的成本与效益分析

通过2年的水稻机械化精量旱直穴播与水稻常规机插秧对比试验,分析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处理A因增加了激光平地环节而增加机械作业费345元/hm2,减少了育秧人工费、农膜费、水电费等物质投入720元/hm2,因而节约生产成本375元/hm2,同时生物量 (籽粒干物质)较CK提高1 656.6 kg/hm2,总收入、经济产投比较CK分别提高4 638.48元/hm2、26.76%。因此,机械化精量旱直穴播较普通机插秧效果好。

2.3 机械化激光平地技术的作用分析

利用大中型拖拉机配套激光平地仪,以现有的每档地(8 hm2)为单元,深翻、旋耕后进行高标准激光平整,一是高标准机械化激光平地后,克服水稻地凹凸不平,保持水层深度一致,减少水面侧压渗漏,化肥被保存在水稻的根部,分布均匀,提高了稻田的肥料利用率;二是有利于稻田封闭除草管理。水层深浅一致,农药入池后分配均匀,封闭除草效果好;三是只需适量浅水灌溉,间歇灌溉补水及时,水面稳定、温度一致,便可达到精准用水,全生育期只需灌水700 m3,省水50%左右;四是减少了育秧田和田埂,节约农田12%;五是有利于配套机械在田间进行各项作业,机耕使用效率达到了82.5%,播种效率提高了100%,机械收获效率提高到85%,灌水用工仅为小地块的30%,机械作业效率得到了空前的提高,同时也为实现水稻全过程机械化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7-8]。

3 结论与讨论

经过2年的试验,水稻机械化精量旱直穴播经济效益既表现出良好的节本增效效果,又使精量穴播、激光平地等先进机械化技术得到了实际运用,机械作业效率得到了空前的

提高,为实现水稻全过程机械化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在宁夏

水稻主产区应予大力示范推广。

4 参考文献

[1] 徐润邑,田恩平,杜守宇,等.宁夏旱作农业理论与实践[J].宁夏农林科技,2013(6):4-8.

[2] 田建民.宁夏现代农业机械化重点推广技术[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13.

[3] 海金云.水稻精量穴播机引进初探[J].农家科技,2014(9):102-103.

[4] 陈兴国,梅少华,查向斌,等.水稻机械精量穴直播技术应用与示范[J].湖北农业科学,2010(5):1039-1041.

[5] 辛明金,任文涛,宋玉秋,等. 旱直播对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14 (2): 175-179.

直播工作经验总结篇11

国家广电总局副局长张海涛在中国国际广播电视信息网络展览会(CCBN)主题报告会上透露,经过3年的“整体转换”,有线数字电视用户达到1266万; 而与此同时,随着8月1日地面数字电视国家标准开始正式实施,以及10月中星9号直播卫星升空,广播电视有线、地面以及直播卫星的全面数字化已经拉开序幕。

张海涛表示,在地面数字电视方面,“国家广电总局首先做好重点地区的频率规划,在北京等重点地区进行试验播出,保证明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开展地面数字电视业务。”

500亿元投入有线网络改造

作为拥有1.2亿用户的庞大接入网络,有线网络的数字化堪称近3年国家广电总局的头号工作重点。2003年,国家广电总局首先推出了“青岛模式”,从而拉开了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的序幕。目前已经有25个城市完成了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有线数字电视用户达到1266万。

虽然这条“整体转换”之路一度颇受争议,且1266万的用户数量与最初3000万的目标相距甚远,但2006年仍旧是有线数字电视快速发展的一年,其用户数量增长了两倍。

“2007年将是由试点到全面铺开的一年。”张海涛说,“目前上海、北京、天津、重庆等重点城市的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已经展开。”而根据IDC预测,2007年我国有线数字电视用户将有望达到2240万。

电信运营商向视频领域渗透,以及全球三网融合的大趋势,使得有线网络面临越来越大的生存危机,除整体转换实现终端的数字化外,另外一个关键便是有线网络的光纤化、双向化改造,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开展更多的新型业务,推动有线网络向双向、交互、多动能、多业务发展。据称,广电系统将在有线网络改造上投入500亿元。

国家广电总局科技司司长王效杰透露,国家广电总局将《有线电视网双向化改造指导意见》。总体原则是,在基础传输网络改造方面,有线网络要基本实现光纤到楼,逐步实现光纤到户。

地面无线 “公益”优先

2006年8月18日,国家标准委地面数字电视国家强制性标准《数字电视地面传输系统帧结构、信道编码和调制技术要求》,该标准将于今年8月1日正式开始实施。

“地面无线电视数字化的原则是,地面电视以公共服务为主,不加密播出; 同时要确保模拟和数字同步播出。”王效杰解释说。

国家广电总局统计显示,我国目前仍有2.2亿家庭通过地面无线方式接收广播电视,且主要集中在农村地区。因此,今明两年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的重点是无线覆盖工程。

“我国地面电视由模拟向数字转换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模拟与数字同步播出将长期存在,数字电视的频率规划、业务顺序、转换安排都必须首先保证公共服务。”从张海涛这一表述可以看出,“公益性”将是地面无线覆盖的首要原则,地面数字电视的发展必须在这一基础上逐步推进。

目前,国家财政部已为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落实30亿元经费,用于3000多座无线发射台站的更新改造和维护工作。

在坚持公益性、模拟与数字同步播出的基础上发展地面数字电视,要远比有线网络数字化艰巨得多,难怪张海涛一再强调:“这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

由于去年公布的地面数字电视国家标准也仅仅是一套基础性标准,要正式开展地面数字电视业务,还需要配套标准和产业准备。

据了解,目前国家广电总局已经成立了地面数字电视国家标准实施领导小组,下设了技术政策、技术标准、频率规划、技术试验、节目政策和经济政策6个工作组,主要工作是完成17项配套技术标准的制定、确定应用模式和技术参数、加快相关设备产业化以及频率规划。

直播卫星服务“盲村”

去年6月份发射的我国首颗直播卫星鑫诺2号发射失败,作为备用星的中星9号将于今年10月份升空。但对于直播卫星的使用范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新时期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的通知》规定: 对于地面无线覆盖无法解决的“盲村”,要通过直播卫星方式来解决。

上述规定无疑为这颗直播卫星划定了应用范围,即20户以上的已通电自然村。据统计,目前该类自然村数量有72万多个。这也同样意味着,在欧美国家出现的直播卫星与有线网络竞争局面,短期内不会在中国重现。

张海涛表示,作为“村村通”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发改委将在 “十一五”期间安排资金34亿元,对上述“盲村”直播卫星平台给予补助,但总体原则是见物不见钱,直接为农民提供卫星接受设备。张海涛说:“今年的主要工作任务是进行卫星直播传输技术和接收机的技术试验,建立卫星直播村村通节目平台。”

此外,为了保证广播电视卫星直播安全的要求,我国直播卫星所采用的并非国际普遍采用的DVB-S或者DVB-S2技术,而是由国家广电总局组织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卫星传输技术ABS-S。

据相关企业透露,目前基于该标准的信道接收芯片已经面世。

链接:“地面国标”市场角逐日趋激烈

CCBN展会上,“清华系”的凌汛科技以及“交大系”的上海高清数字科技产业有限公司纷纷展出了符合国家标准的芯片或者解决方案。展会上,中国地面数字电视国际标准(简称“地面国标”)相关技术及应用也非常引人注目,显示出地面国标相关产业链正在形成之中。

直播工作经验总结篇12

海盐县地处杭嘉湖平原,是一个粮、棉、油、畜等多种经营全面发展的农业县。全县单季晚稻面积约1.69万公顷,水稻直播轻型栽培技术在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经过了县乡(镇)农技推广部门的共同努力,已超额完成了农业丰收项目计划指标,全县直播稻面积约1.47万公顷,其中免耕直播8 020hm2,翻耕直播6 673.33hm2,项目达标面积7 686.67hm2,比计划指标超了1 020hm2,平均省工节本增产增效1 566.9元/hm2,推广直播轻型栽培技术,全县共增收1 204.42万元,超额完成了项目计划指标。

1单季晚稻直播技术实施概况

1.1气象与苗情

直播单晚生育期(6月1日至10月底)积温3 937.2℃,比2006年多107℃,日照时数1 006.3h,比2006年多46.8 h,雨量468.5mm,比2006年多46.8mm,雨日47d,比2006年多1d,直播单晚大部分田块出苗较好,苗数充足,虽受台风影响,单晚仍获得丰收。据县苗情点10块田调查,最高苗峰出现在7月20日左右,最高苗峰834万丛/hm2,比2006年高217.5万丛/hm2,叶龄8.9张与2006年相同。

1.2起发快,分蘖早,根系活力强

据苗情点定点调查,单晚免耕直播在播后20d,平均叶龄为5.38张,苗数505.5万丛/hm2,平均单株带蘖2.1个,比翻耕直播稻多1.8个;播后30d,平均叶龄为8.05张,苗数873万丛/hm2,单株带蘖4.6个,比翻耕直播多0.9个。成熟期根系考查,免耕直播白根数比翻耕直播高1.8个百分点,黑根系数比例则比翻耕直播少3.4个百分点,平均单株根数比翻耕直播多13.8根,增幅27.4%,平均根系增加0.6cm,增幅3.2%,平均单株根系鲜重增0.21g,增幅22.2%。

1.3经济性状表现好

据全县8个乡镇、40块田6.14hm2调查汇总,平均播种量51kg/hm2,播期6月14~20日,始穗期9月3~9日,齐穗期9月6~11日,最高苗峰784.5万丛/hm2,有效穗数396万穗/hm2,株高89.24cm,穗总粒数113.5粒,穗实粒数99.7粒,结实率87.8%,千粒重23.6g,理论产量9 318kg/hm2,实际产量8 520kg/hm2。根据16块田调查汇总情况看,直播稻平均产量8 505kg/hm2,比移栽稻的8 310kg/hm2增加195 kg/hm2,增幅2.4%。直播稻增产主要靠增穗增产,同时可以适当控制最高苗,提高成穗率。

1.4涌现了一批中心示范方和高产攻关田

我县根据省级项目积极开展优质高产示范竞赛活动,各乡镇建立了一批直播高产示范方和高产攻关田。中心示范方中如西塘桥青莲寺村7.07hm2直播秀水110,平均产量8 430kg/hm2,比常规水稻高705kg/hm2,增幅9.1%;县级百亩示范方武原镇金星村泾塘10组7.012hm2直播稻,平均产量8 265kg/hm2,比常规水稻高540kg/hm2,增幅7.0%。高产攻关田如秦山镇长川坝村万建生1 133.34m2免耕直播秀水03,产量8 580kg/hm2;百步镇万胜村严德方1 200m2秀水110直播稻,平均产量8 400kg/hm2;沈荡镇沈荡村二组陈福忠1 400m2直播秀水09,产量8 730kg/hm2。

1.5省工节本增产增效

水稻直播栽培法,达到了省工、省种、省秧田、省成本和增产的目的。据8个乡镇调查汇总,全县7 686.67hm2直播晚稻达到了项目计划指标,省工节本增产增效1 566.9元/hm2,推广直播轻型栽培技术共增产增收1 204.42万元,超额完成了项目计划指标。

转贴于

2直播晚稻技术试验研究结果

为了进一步研究直播技术,更好地指导生产,我县进行了单晚直播粳稻不同播种量、不同播期试验。不同播量试验,品种为秀水110,4个处理分别为播种量15kg/hm2、45 kg/hm2、75kg/hm2、105kg/hm2,随机排列,重复3次,共12个小区。试验结果表明,播量为45kg/hm2产量最高,播量15kg/hm2由于苗数不足,产量为最低,播量75kg/hm2、105 kg/hm2由于苗数过足,但成穗率不高而导致产量不高,所以播量45kg/hm2群体比较适中,成穗率、产量都较理想。不同播期试验:品种为秀水03,3个处理播期分别为5月30日、6月10日、6月20日,3次重复,共9个小区。试验结果表明,早播比迟播的在经济性状上表现千粒重高、产量高。前茬为冬闲田的田块可以适当早播,其他茬口的田块能早播的尽早播种。我县的直播稻播种期定在6月10日左右为宜。

3直播稻高产配套栽培技术

3.1选用矮秆抗倒的优质高产良种

我县推广应用的适合直播单晚品种有秀水03、秀水09、嘉花1号、秀水110等。

3.2精细整地

大田整地做到“四要”:一要早翻耕,使杂草、桩头等腐

烂;二要田面平整,不留水渍害;三要畦面软硬适中;四要沟渠配套。

3.3适期播种,精量匀播

常规粳稻用种量在45~60kg/hm2,杂交粳稻18.75~22.50kg/hm2。播种期因品种而异,一般以5月底至6月上旬为宜,最迟不超过6月20日。播前种子要经晒种、浸种、催芽,后期做好疏密补稀的工作。

3.4合理运筹肥料,促进平衡生长

采用氮、磷、钾配套,用腐熟有机肥7.50~11.25t/hm2结合基肥施入。分蘖肥用尿素112.5kg/hm2,钾肥112.5~150.0 kg/hm2,长粗肥用尿素112.5kg/hm2,穗肥在8月10日前后,施尿素45~90kg/hm2,后期苗色明显落黄的田块,可酌情补施尿素30~45kg/hm2。

3.5水浆管理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