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财股统计工作总结合集12篇

时间:2023-01-17 19:04:23

计财股统计工作总结

计财股统计工作总结篇1

[关键词]国有金融控股公司;总会计师委派制;建议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4)9-0111-03

十八届三中全会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其中重要的一条是重申和强化了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同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取消国企中的行政级别,政企分开,使国有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不断成长,增强活力。在政府转变职能、国企转型定位的大背景下,作为公有制经济典型代表的国有企业,如何切实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实现其国民经济支柱地位,必然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

金融控股公司组织结构复杂,财务特征显著,对一国的金融经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金融控股公司就像一个大型的集团军,母公司是集团军司令,子公司是前线部队。为了确保整个集团经营运作的有效性,充分发挥整体效应,母公司必须建立起对子公司有效的调节和控制机制。国有金融控股企业兼具国有企业与金融企业的特质,这种调控机制的建立较一般意义上的金融控股公司更为重要和迫切。

总会计师,被视为国有企业三驾马车之一,自出现至今在国企的改革和发展中一直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和公司治理结构的逐渐完善,总会计师不断被赋予新的职能和定位,在国有企业的战略布局和日常经营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也必然在接下来的历史变革中担负更为光荣和艰巨的使命。本文尝试探讨总会计师委派制在国有金融控股公司财务集中管控过程中可能发挥的积极作用,希望能够在这场具有时代意义的变革中得到印证。

1 金融控股公司财务集中管控的必要性

20世纪70年代至今,全球金融发展摒弃严格的分业经营与监管,开始走向混业经营,同时出现了三大不同的混业经营模式:以德国为代表的全能银行模式、以英国为代表的银行母公司模式与以美国为代表的金融控股公司模式。其中,金融控股公司因其更能体现现代金融管理的效率与竞争而成为发展的主流。广义上讲,金融控股公司就是金融控股集团(Financial Conglomerates),根据国际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国际证监组织和国际保险监管委员会1999年2月联合的《对金融控股集团的监管原则》的定义:金融控股公司是指“在同一控制权下,完全或主要在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中至少两个不同的金融服务行业提供服务的金融集团公司”。狭义上讲,金融控股公司专指金融控股集团的控股母公司。本文采用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的定义。金融控股公司是以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为主要经营对象,从事货币和信用等业务的特殊企业联合体,产业独特,组织结构复杂,其财务调控又有自身的行业独特性和运行规律。金融控股公司的这种特殊性在内在机理和表现形式上都独立于一般企业集团的调控理论。从财务调控的角度看,金融控股公司呈现出以母公司财务调控为核心,以资本和财务关系调控为主要内容,以风险调控为显著特征的财务管理特点,以及分层性、联动性、放大性、行政性的财务调控机制特征。学者卢鸿在其专著《现代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系统论》中揭示,系统方法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着眼于整体与部分、整体与环境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关系中综合地精确的考察对象、求得最佳功能的科学方法。据此思路分析,金融控股公司的财务调控机制可以视为由资本子系统、财务关系子系统、财务信息子系统和财务调控方法子系统组成。

金融控股母公司自身经营金融业务,同时担负对子公司的财务调控。母公司在集团中承担了“宏观调控者”的重要角色。作为调控主体,母公司应通过建立资本调控和财务关系调控两个机制,实施对子公司以及集团的财务调控。资本调控容易理解,实操中主要依靠战略布局等实现,它是母子公司之间连接的桥梁和纽带,也是一种相对硬性的调控;财务关系的调控则是从财务治理体系建立以及财务文化建设等方面对子公司实施财务调控,从而使集团内各财务主体实现财务责权利的结合、财务结构的合理、财务文化的统一以及利益主体财务关系的和谐,是一种相对软性的调控,也为资本调控提供实现的保障。

金融控股公司的组织和行为特点决定了其财务调控机制与单一经济个体相比,更加突出集中一体化的调控原则。金融控股公司实施财务调控必须摒弃单纯财务观点,用系统论的思想,立足于整个集团,多方考虑,通过建立全方位的财务调控体系来实现统一调控。既要对集团各层级公司在管理上分级分权,明确各自重点和管理权限,建立起既能强调集中统一发挥整体优势,又能够调动各层次积极性和创造性的财务调控机制;既要在调控中考虑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与组织管理、所有的部门、岗位和员工,又要运用多元手段和方法实施监控措施。资本集约化经营是金融控股公司最本质的功能,而金融控股公司最重要的优势是实现协同效应,促进收益的多元化和风险的分散化。要达到这种财务与资本调控的和谐统一,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实行财务集中管控,尤其是在国有控股公司。唯有如此,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有资产所有者的权益,直接行使出资人权利,实现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

2 总会计师委派制是国有金融控股集团财务集中管控的必然选择

总会计师是国有企业领导班子成员中负责财务工作的人员,通常指具有相应专业技术资格和工作经验,在企业领导班子成员中分工负责企业会计基础管理、财务管理与监督、财会内控机制建设、投融资及产权管理、经营成果管理、重大财务事项监管等工作,并按照干部管理权限通过一定程序被任命为总会计师的高级管理人员。按照国资委颁布的《总会计师工作职责管理办法》的定义,总会计师负有四项基本职责:会计基础管理、财务管理与监督、财会内控机制建设和重大财务事项监督等,此为总会计师的根本职责所在。与之对应的又拥有四方面的权限:对企业重大事项的参与权、重大决策和规章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权、财务人员配备的人事建设权和企业大额资金支出联签字权等。

总会计师作为会计管理的领导者、组织者和实践者,在战略规划管理、企业价值管理、流程系统管理、业绩评价管理、经济秩序管理和风险控制管理等方面必然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总会计师不是一般的会计人员,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财务管理人员,也绝不仅仅只是“会计的总头”。不但要组织领导本单位的财务管理、成本管理、预算管理、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等方面的工作,还要参与本单位重要经济问题的分析和决策,力争成为企业价值的创造者、资本运营的设计师及财务创新的引路人。

如果从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角度去理解,总会计师也可以被看做是由特定的专业人员担任的高级监督、管理人员。在现代企业制度框架下,总会计师具有双重角色:公司治理层面,总会计师代表所有者利益,主要履行监督职责,旨在保障所有者利益和实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公司管理层面,总会计师是企业财务会计系统的当家人,是财务资源调配的第一把关人,是总经理的智囊团和合作伙伴。总经理负责全面工作,重在业务开展;总会计师相对独立的负责财务会计系统的运行。可见,总会计师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天然的承担着对国有资产所有者权益负责的使命,较一般意义上财务负责人仅对企业一把手负责、容易形成“内部人控制”的固有短板,更具备代表所有者权益、行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监督权的先天条件,也成为实施财务集中管控过程中最有效和直接的首选手段。

在国有金融控股集团实行总会计师委派制也是借鉴国际先进财务管理经验的必然选择。财务总监委派制是世界各大跨国公司进行财务集权管理的基本方式之一。因具有实时控制性、审计经常性、反馈及时性、高度专业性和独立性等特点,可帮助金融控股公司进行有效的财务集中控制。通过委派财务总监,母公司实际通过行政的调控手段,直接参与决策,参与被控公司的管理,约束其财务行为,实现母公司对子公司各项财务活动的调控。

财务总监委派制的具体方式可按母公司与各经营本部及子公司之间的隶属关系、管理权限、逐级委派各级财务总监。其具体做法一般是:由委派单位设立专门机构负责财务总监的人选,委派、参评、奖惩等管理职责,所委派财务总监的人事、工资待遇由原委派单位负责。由委派单位明确所委派财务总监的职责和权限。

一般而言,委派财务总监的职责应包括:负责组织、领导派驻单位的财务管理、预算管理、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工作;参与派驻单位重要经济业务活动的分析和决策;负责组织编制和执行派驻单位各类预算和信贷计划等。为了切实发挥委派财务总监的作用,委派财务总监还必须要具有制止经营本部或子公司负责人违规行为及制止无效时向总部汇报的权力。此外,金融控股集团还要建立与财务总监委派制相配套的各项制度,如对委派财务总监的资格确认制度、业绩考核制度、奖惩制度、报告制度、述职制度、培训制度以及轮换制度等,以保证财务总监委派制的顺利实施。

3 总会计师委派制的实施建议

财务总监委派制对国有金融控股公司的集中管控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受此启发,国有金融控股公司可以采取总会计师委派制的形式,强化对各分子公司的会计监督约束机制,确保会计信息质量,健全内部控制,整合管理资源,防范经营风险,提高财务管理和财务监督的有效性,加强总会计师队伍建设,保障总会计师依法履行职责和行使职权。

(1)在母公司设立总会计师办公室,专职负责总会计师的委派、日常管理、绩效考核等工作。

①定期组织召开被委派总会计师会议,研究和部署相关工作。

②听取和评审被委派总会计师季(年)度工作述职。

③负责总会计师日常业务考核,配合人力资源部进行总会计师年度综合考核评价。每年年底,对委派的总会计师进行全面考核,根据日常业务考核和干部考核结果进行年度绩效薪金兑现。

④及时协调解决总会计师日常工作过程中的问题,加强对委派总会计师的业务指导。

(2)委派的总会计师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由母公司党组统一管理,保证其监督与参与管理的职能得到充分发挥。

①总会计师为分子公司领导班子成员,协助分子公司主要负责人工作,直接对母公司和分子公司主要负责人负责。

②在分子公司领导班子成员中,不得设置与总会计师职权重叠的职位。分子公司董事会不再另行聘任本公司财务负责人,委派的总会计师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本公司财务负责人。

③委派的总会计师的人事关系转入受派单位,工资、社会保险以及各项福利待遇由受派单位负责,并统一执行公司有关企业领导人员薪酬管理规定。

④委派的总会计师实行定期轮换。如任期三年,经考核合格可连任或转任,但在同一分子公司连任不得超过六年。

⑤总会计师调离或免职后不再享有原任职权限,但对任职期间行使职权事项仍承担相应责任。

参考文献:

[1]阎金愕,陈关亭.内部控制评价应用[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

[2]周开蕴,赵萍.公司治理结构和会计控制观[J].理论观察,2002(4).

[3]李维安.公司治理[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

[4]邹建.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及监管研究[D].南昌:江西财经大学,2003.

[5]张春子.金融控股集团组建与运营[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6]朱红艳.金融控股公司财务调控机制研究——基于母公司视角的探讨[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07.

计财股统计工作总结篇2

同志们:下午好!在与会代表的一致努力下,本次决算会各项议程如期结束,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会议期间,股份公司财务总监王国樑同志代表公司管理层做了重要讲话,财务部副总经理柴守平同志就2003年财务决算工作做了部署,财务部会计处的同志就决算编报的具体事宜进行了讲解。王国樑财务总监的重要讲话和柴守平副总经理的决算报告,对指导公司的财务工作和搞好2003年度财务决算工作有着重要的作用,希望各单位会后深入学习领会。特别是对王总监的重要讲话,要与前几次王总讲话贯穿起来,进行系统学习和领会,统一思想,把握脉搏,明确方向,学习方法,抓好落实,努力实现财务工作的“两推进、两深化、两延伸”,为建设“两个一流”,为公司持续有效快速发展做出贡献。本次会议期间,财务部还特别邀请了国家财政部会计司准则一处孙丽华女士介绍了中国会计准则制度的发展演变历程及执行中的问题,北京市西城区国税局赵君培所长也为我们讲解了所得税汇算清缴报表填制方法,普华会计公司的徐宏先生向我们介绍了国际会计准则的发展变化趋势。会议组织了分组讨论,大家畅所欲言,提出了许多好的意见和建议,对我们今后的工作大有裨益。本次决算会既是一次年度财务决算工作布置会,又是一次财务工作业务交流会,尽管会期较短,但是内容十分丰富,希望各位代表会后及时消化吸收并逐级传达,切实贯彻执行。今后我们在会议内容的安排上,在完成决算工作布置的基础上,将尽可能多的安排一些业务交流和研讨活动,创建“知识型”、“学习型”、“沟通型”的会风,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先进文化理念,增进总部、专业公司、地区公司财务人员的沟通和理解,集思广益,把财务系统真正建设成一个团结友爱的集体,一所培养人才的学校,一支能打硬仗的队伍,努力把我们共同的事业做得更好。下面,我就如何贯彻王国樑财务总监财务工作电话会议讲话和本次决算会上的讲话精神,以及如何做好2003年度财务决算工作讲几点具体意见:一、今后一年的重点财务工作过去一年来,财务系统各级组织和广大财务人员认真贯彻国家财经法规和政策,严格遵循会计准则和制度,积极落实公司的有关财务会计政策和制度,紧紧围绕公司发展战略,思路清晰,重点突出的开展了一系列工作,不断向建设“一流的财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一流的财务管理队伍”的总体奋斗目标迈进,为公司出色完成生产经营各项指标付出了大量艰辛的劳动,做出了积极贡献,得到公司各级管理层的表扬。在此,我代表财务部向长期支持我们工作的各级领导和广大财务人员,及其家属表示衷心的感谢,希望我们财务战线的广大员工进一步团结起来,上下一心,精诚合作,为建设“两个一流”献策献力,加快公司财务管理工作的现代化步伐。(一) 进一步深化全面预算管理,积极研究建立科学的财务预算模型和机制去年以来,在各专业公司和地区公司财务部门的配合努力下,财务部建立了“以利润目标为基础、以市场变化为依据、以业务单元为载体”的预算模型,制定了增产增收、降本降费的预算机制,明确了总部、专业公司、地区公司的三级预算管理体系中各层次的责、权、利关系,强化了各职能部门的横向协调配合。为了更好的发挥预算管理的约束和激励机制,为公司的生产经营提供有力支持,财务部从年初开始,按月编制了执行预算。公司在预算管理方面所作的努力,进一步完善了公司的预算编制体系和运行机制,全面预算管理得以进一步深化,预算约束与激励机制日趋完善,有力的保证了公司经营目标的实现。但是,我们还应清醒地看到,我们目前的工作与国际大公司的管理水平和公司领导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随着公司的发展和业务的拓展,我们还要再接再厉,抓紧研究,尽快建立一套适合公司实际的、科学的财务预算模型和机制,充分发挥预算管理的约束和激励作用,为管理层进行决策和对公司实现有效管理提供有力的支持。在这项工作上,要重视继承,更要注重创新,要把经验理性化,要通过事实发现规律,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勇于实践,挑战难关。(二) 积极稳健推进收支两条线,逐步实现资金全额集中管理,不断完善现行资金管理体制近年来,在公司管理层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各有关地区公司的密切配合下,资金集中管理的力度进一步加强,收支两条线已经在化工销售企业和炼化企业全面启动并平稳运行,炼油销售系统的试点工作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这些都为我们全面实现收支两条线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取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为确保收支两条线工作的安全平稳运行和稳步推进,下一步我们要在全面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按照王总监10月13日在“全面启动炼油销售系统资金收支两条线工作会议”上提出的时间表,进一步完善现行的资金管理运行机制,积极稳妥地开展工作。一是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办法和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规范业务审批及操作程序,形成内部控制与外部监督相结合的管理机制,确保资金安全。二是要在不断总结试点单位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科学论证,因地制宜地做好方案设计和优化工作,以确保资金收支顺畅,运行安全高效。三是要继续加强和巩固与工商银行的合作关系,本着“友好协商、共同发展”的原则,进一步加强与工行的交流与合作。四是要充分发挥资金管理对企业全面财务管理的支持和保障作用,防范风险,注重总量和过程,实现有效控制。五是要强化资金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业务素质教育,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事业观,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技能和风险意识,坚决杜绝资金不安全事故的发生。(三)进一步加强债务集中管理,加大对控股公司的债务管理工作力度上市以来,股份公司坚持实施债务集中管理,取得了巨大的成效,合并报表有息债务余额从1999年底的1444亿元下降到2002年底的813亿元,三年累计为公司减少财务费用204.81亿元。截至2003年三季度末,公司合并报表有息债务余额为718亿元,比年初又下降了95亿元。在各级地区公司的理解和支持下,债务集中管理为公司增加了十分可观的经济效益,多次得到公司管理层的肯定。但是,仍有个别合并报表单位,和部分新增的控股公司,对股份公司债务集中管理的政策理解不深、重视不够。对此,股份公司已经开始着手对控股公司债务集中管理工作进行细化,以督促控股公司树立风险和效益意识,规范操作程序、明确工作责任,强化地区公司的管理监督作用。各地区公司要认真清理所辖控股公司、尤其是新增合并报表控股公司的有息债务,积极主动地发挥本级公司的管理职能,与股份公司总部和专业公司紧密配合,共同做好控股公司债务集中管理工作。(四) 继续推进财务集中核算,保证集中核算工作如期实现去年财务工作电话会议之后,各地区公司立足实际,在各级领导的直接参与和大力支持下,在广大财务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积极稳健,有条不紊的开展集中核算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到目前为止,股份公司所属所有炼化企业已经全面实现了一级集中核算,油田企业集中核算工作也已基本完成,并于10月10日在辽河油田召开了现场总结会,比计划的时间表提前了两个月。从目前各单位运行情况看,集中核算工作的开展和实施,大大减少了各地区公司的会计实体,缩短了财务报告流程,减轻了财务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且会计核算工作得以进一步规范,数据口径统一了,信息质量也提高了,集中核算工作已经得到了公司上下的一致认可,可谓深入人心,深得民意。集团公司领导、股份公司管理层对这项工作一直都非常重视和支持,并充分肯定了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也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为了实现公司财务管理模式、管理方法和核算流程的巨大变革,实现会计信息共享,进一步改进和提升公司的财务管理工作手段,为实现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跨国企业集团战略目标提供现代化的会计保障,希望各地区公司对前一个阶段的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认真总结,查错补漏,不断完善,为下一步工作打好基础。按照集中核算工作的既定目标,明年要在销售企业以及尚未实现集中核算的其他地区公司进行实施。销售企业和炼化、油气田企业相比,存在着地域分散、基础设施落后、经营模式复杂多样、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较为特殊的因素,对于集中核算工作的推进,可能面临更多的困难,对此要做好充分估计和准备。对于未实施集中核算的地区公司,要认真学习炼化企业和油气田企业的成功经验,科学研究,多方求证,坚持业务流程优化,坚持投资效益的原则,立足实际,克服困难,谨慎决策,积极稳妥地开展工作,确保会计集中核算工作稳步推进,为增值税的集中缴纳创造条件,为实现股份公司集中核算目标,提升股份公司整体财务管理水平,向各级领导提供及时准确的会计信息,给企业生产经营决策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五) 加强会计制度研究,进一步夯实会计基础工作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国企改革的逐步深入,企业会计制度做出了一系列重大调整,会计准则的颁布出台进度也有所加快。再加之安然、世通等声名显赫的国际大公司相继爆出财务丑闻,国际会计准则、美国会计准则也纷纷增加了一些新的条款,加大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力度。为了正确理解与贯彻实施这些准则和制度,规避公司财务和经营风险,满足财务信息披露需要,适应政府有关部门和监管机构的要求,各地区公司总会计师要高度重视对会计制度的研究工作,每年都要将学习研究会计制度作为财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要通过举办研讨会、经验交流会、业务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在本单位养成一个学习研究会计制度的良好习惯,进一步夯实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核算,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此外,我们还应积极配合国家有关部门,参与会计准则和制度的制定。日前,国家财政部正式批准立项由集团公司总会计师贡华章主持的“石油天然气会计”课题研究。此课题将为我国制定石油天然气会计准则提供服务。按照领导指示,这项工作具体由我公司来做基础性的研究,希望各地区公司积极配合财务部,共同完成好课题的研究工作。不久前,财务部组织了股份公司成立以来的第一次财务工作大检查,要求各地区公司对2000年以来的财务工作在自查、互查的基础上,进行一次较为系统地总结。从检查的初步情况看,大多数地区公司能够严格执行国家有关的经济法规、会计准则和制度,能够正确理解和贯彻股份公司的财务管理规定、会计政策等。但也有极个别单位对政策制度的研究不够,理解不透,在执行中出现了偏差。希望各地区公司能够通过这次检查,找出工作的薄弱环节,进一步夯实会计基础工作,为整个财务管理工作水平的全面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计财股统计工作总结篇3

2、加强局内各股室之间的协调和本局与有关部门、单位的联系,充分发挥局领导的参谋助手作用;

3、处理日常公文,收发本局各类文件,送呈领导签发审阅,分发各有关股室,并检查督促落实;

4、起草或参与起草本局工作计划总结和有关请示报告等主要文件,保证局领导意图的正确贯彻落实;

5、认真做好来信来访接待工作,严格按制度办事;

6、参与研究人事制度的改革,管理系统职工人事档案和文件归档管理工作;

7、负责机关干部考勤及登记,车辆的安排及出车登记,来客的接待安排及登记,每月统计用餐、出车、考勤等;

8、做好院内安全保卫及环境卫生的督促检查和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二、防保股

1、负责制定股室工作计划、文件、工作总结,协调各股关系;

2、熟悉防疫、妇保等法律法规,定期组织卫生监督员对全县食品、妇保进行检查和计免督导工作;

3、监督、审查、核发卫生许可证;

4、按上级指示督促检查防疫、妇保、皮防所等单位的工作;

5、防制疾病流行和食物中毒的发生;

6、遵守卫生局制订的各项规章制度;

三、医政股

1、负责全县医疗机构的医院分级、医疗急救、医疗安全、输血管理和中医工作,做好突发事件的医疗急救,进行医疗安全教育,抓好中转血站的监管;

2、制定实施乡医、个医培训计划,负责继续医学再教育工作,医务人员的再教育达100%,做好执业医师、护士的登记工作,把好人员准入关;

3、负责系统的职改工作,做好初、中、高级职称的报名和送审工作;

4、督促各医疗机关把好质量关,严谨治医,参与医疗纠纷的调查处理;

5、阅办转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有关文件,起草承办本级有关医政工作文件,请示、汇报、总结和信息等;

6、做好科技兴医工作,督促各单位完成开展新技术、新项目的指标数,做好验收、评估工作;

四、计财股

1、在局长的领导下,组织本系统的会计核算、会计监督、财务管理工作;

2、编制单位年度年初综合预算,并经局长审阅,局长办公会审定通过报送财政局;

3、每月7日前完成上月的帐务处理,并编制出财务月报表;

4、及时完成有关部门要填报的有关财务方面的数字报表;

5、做好系统内各医防单位的财务决算工作,督促建立健全财务制度,及时收缴计划资金;

6、编制单位年度决算报表;

计财股统计工作总结篇4

(一)A企业集团财务控制环境 随着D能源产业外部竞争的加剧,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新的利润增长点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A集团从单一的D能源产业扩展到相关多元化业务,为适应发展战略和经营需要,集团要求借助已形成的产业优势,建立有竞争力的产业结构和市场化运作体制。内外部环境促使A集团强化财务管理,将财务管理作为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推动力。A集团实行统一管理、分级核算的财务管理模式,集团财务控制集权化程度较高,集团统一战略、决策和财务的监管与控制,子(控股)公司负责日常财务管理。但同时根据产权关系的不同又分为直接管理和间接管理:对集团母公司、全资子公司采用直接管理;对控股公司、参股公司采用间接管理,通过派出的董事、高管人员实现间接管理和财务监控。A集团长期以来审慎对待和严格控制对外担保产生的债务风险,仅为控股子公司提供正常的担保行为。

(二)A企业集团财务控制方式一是建立多层级的财务组织结构。集团建立了以股东大会――董事会――母公司财务部――子公司财务部多层次紧密的母子公司财务组织结构。在财权的分配上,股东会拥有对重大财务事项如重大投资、筹资、资本变动、利润分配及公司重组等方面的最终决策权和监督权。董事会负责制定财务制度、投资筹资安排、重要财务人员任免等。母公司财务部为董事会和管理层的决策提供信息及参谋,负责组织和实施整个集团的财务工作。子公司财务部执行总部的财务战略、财务政策和财务制度,开展本公司的财务活动。集团总部处于财务管理的核心地位,主要负责对各子(控股)公司的财务活动进行管理和监控,各子(控股)公司进行独立核算,一方面各自对其下属分支机构进行财务管理,另一方面将各自的经营成果向集团总部汇报,接受集团总部的管理和监控。集团总部财务部主要负责对集团总部及子(控股)公司的会计核算、预算、概预算、财务风险、资金管理、融资筹划、税务筹划等财务活动的管理、指导和监控。集团规定按不相容职务分离原则设置业务和财务岗位,财务岗位主要包括会计、出纳、预算、概预算、管理会计等岗位,但没有设置专门的内控审核岗位,内部控制方面的审核主要是由各个岗位人员按各自职责范围承担部分的内控审核责任,包括制度、流程执行过程是否符合内控要求。每个财务人员都从各自的业务角度看内控效果,并对此提出建议。

二是执行统一的财务管理制度。A集团由总部财务部根据经营战略和管理需要,统一制定财务制度和管理办法并下发,子(控股)公司在此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各单位的财务制度,且须报集团总部批准后才能执行。对于共同控制或参股的企业,则通过董事或高管人员,争取在董事会上与合作单位达成一致,尽可能地参照制定符合双方要求的财务管理制度。由集刚总部针对不同的业务性质制定了财务审批制度、会计核算制度、预算管理制度、工程概预算管理制度、财务报告制度、财务总监委派制、应收账款管理制度等的财务管理制度,用以指导和规范财务活动。A集团通过制度规定了各种业务的审批流程和权限,业务审批流程如图1所示。除事权审批按该流程执行之外,资金支付审批也是按该流程进行。

三是实行集中统一的资金管理。为了发挥集团资金的整合作用,A集团通过资金结算中心的资金运作方式,对全资和控股子公司的资金进行集中统一的归集、监控和结算;对共同控制的公司实行定期和不定期检查的方式进行资金管理。集团通过资金集中管理,提高集团整体信用,与多家银行建立起银企关系。比起实行资金集中统一管理前,子公司更容易得到银行授信额度支持。为了加强资金控制,A集团实行财务收支两条线,规定子(控股)公司所有收人必须进入结算中心指定的银行账户,除备用金外的预算内支出通过结算中心支付,禁止坐收坐支;规定银行账户开(销)户审批,除备用金账户外,子(控股)必须统一在结算中心开户。特殊情况需在银行开立账户的,必须报集团总部批准;要求按资金支付审批程序进行层层把关;子公司对外融资业务必须报结算中心审批通过才能执行。子公司通过结算中心对外办理银行业务,以收到结算中心收付款通知单作为实际收付依据。为提高经营效率,子公司通常要求能在第一时间掌握收付款情况,以及时通知销售部门和采购部门办理业务。由于结算中心是一个中间环节,中心出纳与子公司出纳结算工作重复,加上子公司不能直接了解到银行收付款进度,子公司整个结算流程所用时间比自行与银行结算时间长,信息的掌握也不及时。

四是建立集中式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和信息沟通渠道。A集团建立了总经理――母公司财务总监――母公司财务经理――子(控股)公司财务总监(财务经理)――财务人员信息沟通渠道,传递财务信息。此外,A集团建立了集中式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包括会计核算系统、供应链系统、预算系统以及财务分析系统,形成以集团总部为中心,对各子(控股)公司进行集中式、一体化的财务管理体系。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上线后,A集团进一步规范了会计核算、全面预算管理和资金的集中管理;实现了集团对子(控股)公司的会计活动、预算、资金、供销存业务的实时监控;通过财务数据的共享,集团总部随时获得子公司的财务数据,具备了对子(控股)公司经济业务快速、及时、准确的反映,提高业务的预测、控制和分析能力的条件;子公司使用财务管理系统后,减轻了原来因欠缺预算编制和财务分析工具所带来的工作量。A集团母公司在财务核算系统中通过统一设定系统参数、权限、以及会计科目和报表编制格式(包括取数公式)之后,使子公司在信息系统控制下进一步规范了母子公司的会计核算和财务数据统计口径,原来由于会计科目使用不一致导致财务分析时数据来源口径不一致的现象大为减少。

五是统一投资、融资决策。投资方面,A集团坚持稳健的投资风格,在投资方面非常谨慎和严格,一直坚持围绕核心产业进行长远投资的原则选择投资项目。集团总部实行集权管理,所有的投资

决策权归集团总部,集团设立战略发展部门统一进行战略规划和发展规划。共同控制或参股公司要求派出的董事在事先征得总部意见后,按总部意见投票。集团总部制定项目投资管理制度、预结算管理等制度规范集团及子(控股)公司投资及管理行为。A集团针对具体的项目由集团内部人员组成项目小组进行项目调研、分析、论证工作,部分投资项目也会请专业的咨询公司与项目小组一起进行。集团总部负责审核项目小组或子(控股)公司提交的项目可行性报告,提出决策建议供领导决策。A集团投资项目管理制度对项目审批权限和决策程序都有明确的规定。A集团投资后评估工作虽然制度有时间要求,但基本上是在领导要求或认为有需要时才进行,没有形成定期的跟踪评价。融资方面,为确保投资政策及经营方针目标的实现,A集团结算中心根据集团提出的投资方向,结合长短期投资计划和经营计划对资金的需要,统一进行融资规划,制定融资政策,选择融资渠道与融资方式,监控融资过程,安排还款计划。集中资金管理后,金融机构看重集团的整体信用和效益,A集团获得的融资渠道增加,项目融资和子(控股)公司获得银行授信支持的机会增加。A集团根据战略计划,将融资投入到投资项目和经营活动中,项目进展顺利,经营周转资金充裕。

六是实行财务总监委派制,内部审计和监督评价。A集团实施财务总监委派制,全资子公司财务总监由集团总部直接委派,董事会运作公司以推荐方式委派。派出财务总监对集团财务总监负责,负责组织所在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负责定期或不定期向集团总部汇报派往公司的资产的运作和财务管理情况。派出财务总监作为集团总部人员编制,由总部实行统一管理与考核。集团通过《财务总监管理制度》加强对财务总监的管理。A集团希望能借助于财务总监将总部部分监管责任前移,通过财务总监参与和监控好子(控股)公司的财务活动和经营活动。A集团通过财务检查和财务审计进行检查控制和监督,集团总部财务部以定期或不定期的形式对子(控股)公司进行财务检查和审计监督。A集团在集团总部设置审计部门,负责集团所有子(控股)的内部审计业务。审计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对对子(控股)进行内部审计,内部审计包括财务审计、经营审计和管理专项审计。

二、A企业集团财务控制问题

(一)集权式控制的效率问题 A集团实行高度集权的财务控制,对子(控股)公司业务的财务活动严格控制,很多业务需要经过层层审批把关,这样,管理控制的力度加强了,但产生了效率和责任问题。由案例可知,A集团子(控股)公司严格执行制度的同时也存在审批流程太长的问题,尤其是当市场环境变化和业务变化较大需要做出快速反映时,更是感到缺乏自。由于是集权式管理,很多业务需要上报集团审批,集团给予子公司的授权是有限的。另外,从A集团的业务流程上看,其流程是合理的,但其事权审批和资金支付审批流程除结算环节外,其他基本相同。一个需上报集团审批的业务,按正常程序完成事权审批需要的9个环节后,办理对外付款时还要完成资金支付审批的10个流程,其效率极低。此外,结算中心的运作方式,也使子公司无法第一时间掌握业务收付款信息,影响采购和销售工作效率。另一方面,A集团的集权式财务控制也带来了母子公司责任不对等的问题。很多决策和业务审批权限高度集中于母公司,子(控股)公司有时想承担责任却无权承担,因此积极性受到影响;而有些子公司认为最后都由集团总部把关,因此对业务的管理和审核力度就会放松。随着A集团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与逐渐成熟,集团的发展目标和经营战略相对稳定,并在集团上下形成共识和认可,财务控制得到了有效的实施,这时集权管理中由于权利过于集中,子公司没有充分的自,子公司的积极性和灵活性受到限制的缺点会日渐突出,最终会影响子公司的经营效益。因此,对于A集团来说如何在保证集中管理的同时提高效率成为其财务控制需要考虑的问题。责、权、利相结合是提高企业管理积极性的关键,如何掌握授权的适度和合理,保证控制的同时提供一定的灵活性也是A集团财务控制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问题。

(二)风险控制的问题A集团将风险控制过多地依靠于财务部门,但由于财务部门不在经营的第一线,有时很难把握风险的承受程度以及从业务的源头就开始风险控制,因此为了能够控制风险,财务人员往往采取保守的态度。另外,由于没有建立如全面预算管理的全面风险管理机制来辨认和处理风险,A集团的风险管理制度仅体现在对应收账款及信用风险的控制上。对于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A集团财务部门和经营部门看法也未统一,A集团主要通过财务控制来推动集团内部控制建设,财务部门承担起风险管理的责任,从而在集团内部形成了财务最重视风险管理的看法。A集团经营过程某些业务使用银行授信额度较大,加上业务本身存在较大的经营风险,在没有建立起与有效控制风险的经营模式之前,财务人员面对风险控制感到压力很大,但业务人员却没有感到同样的压力。由于对风险的看法不同,业务人员和财务人员对是否开拓某些业务难以达成一致,业务人员更偏重于业务的拓展以及经营政策的灵活性,这也意味着财务控制的难度增加。此外,A集团的内部监督会对某些业务活动的风险进行评价,如资金风险、信用风险等,但对于经营方面,包括经营决策、经济合同、投资活动的风险评估仍在探索阶段。由此可见,A集团的风险控制较为薄弱,子公司在编制预算或开展业务过程中,更多地只是关注市场风险或自身绩效,财务部门主要重视财务风险和信用风险的控制,没有形成对风险的整体评估和分析。因此,对于A集团来说,如何控制风险,评估风险,平衡好风险和收益的关系,从而实现稳健的经营是A集团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三)投资财务控制的问题一是如何制定可行性分析中经济评价指标的合理标准的问题。A集团现行的投资财务标准主要是财务管理中常规的长期投资决策标准,净现值均以银行贷款利率为折现率,内含收益率也以银行贷款利率为标准,没有分项目及分行业提出投资质量和投资财务标准,对于影响未来的变化趋势的因素,多数由项目小组成员根据调研结果凭个人经验判断而定,项目小组成员大部分兼顾其他工作,加上对所投资领域不熟悉,时间和经验的制约,这可能会导致由于客观因素的变化而使最终的投资回报达不到同行业的投资回报水平,或与原期望水平差距较大,最终影响到可行性报告的质量、影响项目的总体投资效果。财务标准要求投资活动的各项投资收益水平决不能低于市场或行业的平均值甚至平均先进值,否则便意味着投资活动得不偿失,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如何使集团的投资收益水平不低于市场或行业的平均值甚至平均先进值,如何合理地确定这样一个水平,就需要集团制定出适合集团战略目标需要的投资财务标准作为指引。二是投资管理制度中有关项目后评估的执行问题。A集团对项目的后评估工作只是根据需要或有必要时才进行,没有形成定期

的跟踪评价。期间由于项目筹建资料不齐全,或因经办人员调动而无法查证,难以取得准确的信息,从而正确评价项目效果。在没有定期与项目方案进行对比分析情况下,不利于及时发现项目投入生产或经营之后的与目标之间的差异,从而不能及时发现问题纠正偏差,总结改进投资管理中的薄弱环节,不能有效地将制止相同问题的重复出现。投资管理是企业重要的财务管理问题,提高财务控制手段做好投资的事前、事中、事后财务控制管理,对保证集团投资方案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完成战略目标的同时创造最大的价值有积极作用。A集团需要对投资项目及时进行后评估和项目跟踪管理,及时总结有用的经验,及时发现项目投入生产或经营之后的与原目标之间的差异,发现问题纠正偏差,提高项目投资管理水平。

(四)财务控制系统的评价问题A集团财务部没有设置内部控制管理岗位,每个财务人员都是从各自的业务角度看财务控制问题,没有形成企业内部对财务控制效果的整体评价和分析。财务控制体系的评价近两年则由外部的会计师事务所出具内部控制管理建议书,集团审计部门在进行财务审计的同时也会对制度执行情况进行审计,但对于内部控制整体效果并没有全面和系统的评价。由于审计人员多数是财务出身,受制于专业背景和工作经验,也很难做到全方位的审计。

三、A企业集团财务控制改进思路

(一)增加授权、简化流程,提高集权控制效率一是A企业集团可以根据战略管理的需要,进行业务权限和流程的全面分析,选择出关键控制环节加以重点控制,对于在现有的财务控制体系下可控制的业务结合全面预算管理给予适当的授权和流程简化。以财务管理为例,企业的财权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第一层是重大财务事项决策权,包括投资决策和资本预算、资本结构调整及对外筹资权、预算审批权、业绩考核权、财务制度制定等;第二层是资金调度支配权,包括对子(控股)公司的资金管理;第三层是日常财务处理权。集团选择集权式财务管理并不意味着将上述所有权利全部集中于集团总部,而是可以有选择地进行合理分配。如为解决资金结算效率以及总部及子(控股)公司财务人员责任的问题,可以选择资金“现金池”管理方式,在这种方式下,在制度和权限许可的范围内直接去银行办理对外付款,而不需再经过结算中心办理对外支付。从原来的子(控股)公司――结算中心――银行,变为子(控股)公司――集团“现金池”指定银行,从而减少资金结算中间环节的重复工作,提高结算速度。集团总部并不会因此放松对子(控股)公司的资金控制,因为,集团有严格的开户审批要求,所有子(控股)公司必须到集团指定的“现金池”银行开户;子(控股)公司必须是在指定的资金用途和规定额度内支付;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严禁子(控股)公司坐收坐支;集中式财务管理系统中的资金管理子系统实现对集团总部子(控股)公司银行帐户的实时监控,可随时掌握资金动态;子(控股)公司财务总监由集团总部委派,原来集团总部的监管责任前移;企业文化强调认真和诚信,加强了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要求。

二是强调子(控股)公司总经理负责制,增加总经理的责任,使其在授权业务范围内发挥更大的自。集团通过增加划子公司的授权,进一步明确责任,减少互相推卸责任的现象,增加子(控股)公司的积极性和面对市场的灵活性。A集团财务控制系统建立较为全面,集团总部能对子公司的业务和财务实施有效控制,因此可通过目标控制、激励与约束机制等手段控制子(控股)公司的经营活动,而不需要对子(控股)公司的每项业务或财务活动从过程到结果都实施全方位的直接控制,在可控制的业务范围内,可以增加对子(控股)公司总经理的授权,提高子(控股)公司积极性和对市场变化的应变能力。

三是为了更好地保障增加授权以后集团总部对子(控股)公司的财务控制,可考虑成立一个专家顾问团作为参谋,即聘请集闭现在所从事的行业的经验资深人员作为业务参谋。A集团一方面可借助专家顾问的经验,帮助财务人员分析新进入行业的成本费用数据,尤其是合资合营过程中由于信息或经验不对称而带来的管理问题,以弥补集团财务人员行业经验的不足;另一方面,当总部对所投资的行业的总体成本费用合理与否有所掌握之后,总部对子(控股)的预算控制和财务管理会更有效。其目的主要是为防范所使用的信息风险,如由于信息不完整、过时、不精确或缺乏相关性,从而导致判断失误。

(二)建立全面风险管理,提高风险控制水平 一是从组织层面进行风险控制,其中包括战略层面控制和管理层面控制。A集团风险管理应结合集团多层级组织架构建立起多层级的风险管理组织体系: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总经理――指定风险管理部门――职能部门及子(控股)公司,各子(控股)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建立各自的全面风险管理组织形式。通过组织体系的建立,A集团可以建立起国资委在《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中所建议的风险管理三道防线对风险进行有效的管理和防范,并按风险管理目标进行风险控制。战略层面控制在于通过持续地评估外部环境因素变化对企业运作的影响,A集团应根据自身的战略目标制定相适应的风险管理战略,并通过管理层面控制驱使风险评估及控制程序在整个组织中得以运行。

二是从业务流程方面进行风险控制。A集团实行以D能源产业为核心建立相关多元化的发展战略,多元化经营面对不同的行业风险,风险控制的难度较大。因此,A集团要在集团总风险管理目标的基础上,制定各产业的风险管理目标,对各产业的风险加以全面评估,然后研究制定风险管理策略,在此基础上设计、实施风险控制流程,并在以后通过对风险的监控保证风险控制的有效性。A集团在设计风险控制流程时,还要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综合分析明确可承担的风险程度,确定风险警界线及相应采取的对策(如图2)。对图中的A类风险,设计控制程序时考虑在源头予以规避、转移或预防;对B、C类风险,设计控制程度时可采取检查及改正的风险控制措施或进行监控视情况进一步调整;对D类风险,属于可接受的范围之内,可不需监控但要持续评估。

三是从授权与自我控制方面进行风险控制。在完成风险控制流程设计之后,A集团母公司可统一制定风险管理制度,通过制度建立起风险管理的授权审批程序,对合适人员给予适当授权,使其可以监控企业经营风险、持续提高风险控制的作用。同时,通过企业风险管理文化建设,使企业员工能够清晰理解集团的风险管理控制政策,关注企业风险的管理,主动控制风险。

(三)建立投资财务标准,提高投资控制水平一是切实做好投资的可行性分析前期调研。A集团在进行相关多元化战略过程中,原想借助合作方在某一行业的资源优势取得管理和成本上优势。但由于自身不具备新进入产业的管理经验,A集团往往很难掌握对方的实际成本情况,因而容易造成实际运作后的投资效益与原来的期望出现偏差。此外,由于可行性分析工作不全面,对影响因素带来的

风险预计不足,这些因素产生的后果直接影响了日后项目公司的生产运营。因此,前期调研工作是决定投资决策正确与否的关键。

二是结合不同投资项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投资决策标准。现在通用的长期投资决策经济评价指标主要有投资回收期、净现值、内部收益率等。从当前的财务管理理论对投资决策标准的分析中可知:同一项目不同投资规模下的内部收益率是不同的,在使用这个标准时,就要考虑投资规模这一影响因素;对投资额相同、寿命期不同的项目进行选择时,不能只考虑内部收益率,还要关注投资的净现值;投资回报率与内部收益率指标在不同的投资阶段会有不同的结果。A集团案例中,A集团在实际的投资决策过程中,也会忽略影响这些指标的主要因素以及其对不同投资项目决策的影响,对不同的投资项目基本采用同样的经济评价标准。因此,A企业集团在进行投资决策时要结合不同项目特点选择合适的投资决策标准,不能不加考虑地全部项目按同一标准进行决策判断,而是要考虑不同的经济分析指标存在相互排斥的结果。根据投资目的综合分析不同指标对决策的影响程度,选择适用的投资决策指标进行投资方案的对比、选优。

三是加强投资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财务控制。A集团全面预算管理和集中式财务管理系统为项目实施过程控制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项目实施过程中,可按照概预算要求及时跟踪项目进展情况,包括资金去向、使用进度、有否超出限额等。可考虑提高投资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度,通过制定细则通过定期的实际经营的财务业绩评价指标与可行性分析指标的对比分析,跟踪项目实施及营运之后的实际效果,形成对项目实施后的全过程的财务评价分析,及时分析问题,纠正偏差。

四是加强投资效果的财务控制。定期进行综合业绩分析,做好投资项目业绩评价。A集团拥有集中式财务管理系统这样的信息资源优势,可以通过系统建立起业绩评价报表,定期地分析业绩指标,进行项目后评估的跟踪管理。通过对投资的实际收益情况与原可行性经济测算收益的对比分析,及时发现偏差及问题,找到解决的措施。保证投资项目营运之后能按既定目标推进。通过分析对比发现投资决策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为以后的投资决策提供一些经验。关注子(控股)公司资本保值增值能力。为了能突出企业集团的资本受托人的责任,A集团母公司还应重点关注资本保值增值的能力,也就是子(控股)公司为集团创造的价值水平。为此,集团母公司必须加强对子公司的内部控制以使子公司尽可能保持与母公司趋于一致的利益目标。通过绩效考核机制,制定出相应的考核指标制约束子公司的行为从而达到保值增值的目的。现行一般以国资委要求的考核指标,如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以及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等为评价指标。此外,公司资产的经济增加值(EVA)也是考核公司管理效益、加强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重要指标之一,A集团也可考虑将其作为对子(控股)公司资产保值增值能力的辅助指标尝试使用,对比分析子(控股)公司在不同指标下所反映的保值增值能力,使管理层能够更好地判断集团的业绩、投资机会和战略价值。

(四)建立考核评价制度,总结完善财务控制A集团可以通过建立内部控制考核评价制度,将财务控制考核作为其中一项内容,通过考核评价加强财务控制实施效果,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可以在财务部门设置内部控制岗位专门进行内部控制管理工作,通过定期的内部控制评估报告,提高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重视。

计财股统计工作总结篇5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的新会计准则已于2007年1月1日起率先在上市公司施行。新会计准则的施行给企业报告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产生何种及多大程度的影响成为广大投资者、理论界、实务界、准则制定机构和监管部门非常关注的问题。自从新会计准则颁布以来,许多学者撰文比较了新旧会计准则,并探讨了新准则的影响。这些文献往往采用演绎法进行规范分析,对新会计准则的影响做出了“应然”解答,而没有运用统计数据分析新会计准则的具体影响。本文拟运用上市公司2006年年报数据对新准则的具体影响做出“实然”回答。

2006年11月27日中国证监会下发了《关于做好与新会计准则相关财务会计信息披露工作的通知》(证监发[2006]136号。以下简称“证监会通知”),要求上市公司在按照现行会计准则(即2006年末仍在执行的会计准则及会计制度规范体系,以下简称“旧准则”)编制和披露2006年报的同时,结合新会计准则的规定及自身业务特点,在2006年报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部分详细分析并披露执行新会计准则后可能发生的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及其对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同时,还应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38号――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在年度财务报告的“补充资料”部分以列表形式披露经注册会计师审阅的新旧会计准则股东权益差异调节表(以下简称“股东权益调节表”)。股东权益调节表详细说明了按旧准则确认、计量、记录和列报的股东权益是如何变化到按新准则对2006年相同的经济业务进行会计处理后的股东权益的过程,其中包括“长期股权投资差额”、“投资性房地产”等13个新旧准则主要差异项目。上市公司根据证监会的上述规定披露的股东权益调节表及其他数据为研究新会计准则的具体影响提供了资料。并且,股东权益是一个综合指标,其本身就是反映财务状况的关键数据,同时也反映了经营成果的直接影响,因此,可以从股东权益的变化评价新准则对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

截至2007年4月30日,上市公司2006年报披露工作已结束。我们从wind资讯获取了截至该日上海、深圳两个证券市场已披露年报的1450家上市公司股东权益调节表的统计数据,对该数据进行了认真校验。另外,通过逐个阅读公司年报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收集管理层对新准则影响的评估数据,归纳总结了管理层对新准则具体影响的评估结果。

二、股东权益影响的统计分析

(一)总体分析 首先,对按旧准则编报的股东权益和按新准则编报的股东,益之间的差异进行总体描述性统计,结果见表1。通过统计可以发现:29家公司的股东权益没有变化,占公司总数的2%,1314家公司的股东权益增加,占公司总数的90.6%,107家公司下降,占7.4%。按旧准则报告的全部上市公司股东权益(合并报表,下同)为34355亿元,按新准则报告的股东权益合计数为37650亿元,新准则导致股东权益增加了3295亿元,总体增加幅度为9.59%;增长幅度最大的达7317.48%,下降幅度最大为207.04%。

在导致新旧准则下披露的股东权益发生变化的因素中,“少数股东权益”是一个特殊因素。其他因素通过影响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从而影响列报,而该因素仅仅因为列报规则的变化而影响股东权益,在旧准则下作为独立于负债和股东权益的项目下列示,而在新准则下作为股东权益的一部分列示。因此,为了考察因新准则引起的(狭义上的)会计政策变更带来的真实影响,本文还统计分析了扣除该因素后的股东权益差异。结果表明,在全部上市公司中,共有1370家(94.5%的)上市公司的股东权益真正因为执行新准则发生了变化,其中,1054家公司的股东权益增加,占公司总数的72.7%,316家公司下降,占21.8%;80家公司没有变化,占5・5%。表1显示,新准则的真实影响是使股东权益增加了413亿元,幅度为1.2%,变化幅度的中位数只有0.46%,远小于扣除少数股东权益前的上升幅度。

为了获得新准则影响的统计证据,笔者还在上述描述性统计的基础上进行了假设检验。首先计算了除少数股东权益外的股东权益的变化率(即差异率的绝对值),然后进行z检验。均值为0时z检验的p值为0.0131;均值为5%时z检验的p值为0.1183:均值为10%时z检验的p值为0.4435。由于股东权益是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综合指标,从上述统计结果可知,执行新会计准则总体上对上市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了影响,但影响很小。

(二)分项目分析 证监会通知中给出了股东权益调节表的格式,其中列出了新旧会计处理变化较大(如长期股权投资)或新的会计准则(如投资性房地产)等预计对上市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重大影响的14个项目(见表2)。从中可以看出:所得税会计政策变更对公司的影响最广泛,89.32%的公司报告了该项目引起的股东权益差异,位列第二、第三位的分别是少数股东权益的列报变化和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方法变更。资产弃置费用一项由于以前会计准则没有明确提出,也未规定其会计处理,而没有一家公司报告该项目影响其股东权益。另外,投资性房地产、股份支付、符合预计负债确认条件的重组义务、交易性金融负债、金融工具分拆增加的权益的影响范围也都非常有限。

从表2可知,旧准则对投资类金融资产按成本法或成本与市价孰低法计量,而新准则把投资类金融资产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和持有至到期日金融资产,前两者按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新旧准则的上述变化导致股东权益增加了827亿,是贡献最大的项目,这是因为我国股市近年来涨幅巨大、导致公司持有的投资类金融资产的市价大幅上升所致。但同时也应看到,长期股权投资会计处理的变化导致新准则下的股东权益比旧准则减少了182亿元。另外,所得税会计政策变更虽然影响范围广泛,但影响程度不大,对股东权益的合计影响仅约8亿元。

(三)分行业分析 笔者采用证监会的分类标准对股东权益差异进行了分行业的统计分析,结果见表3。表3分别报告了包括少数股东权益和除少数股东权益外的股东权益差异,两个口径的统计结果存在很大差异,会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如按包括少数股东权益口径计算的结果显示新准则对信息技术业的相对影响最大,使股东权益增长了27.85%,而按除少数股东权益外口径计算的结果显示新准则对信息技术业的相对影响位列第三,反而使股东权益减少了4.22%。因此,除少数股东权益外的股东权益差异真正反映了新准则的影响。

表3显示,执行新会计准则只对农、林、牧、渔业,交通运输、仓储业,信息技术业,传播与文化产业四个行业产生负面影响,其股东权益减少,其他行业的股东权益均增加;从绝对金额来看,执行新准则对金融、保险业的影响最大,使股东权益增加了约257亿

元,对其他行业的影响小得多,这可能是因为该行业有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人寿和平安保险等,净资产规模庞大。为了剔除公司,行业规模的差异,笔者还从相对比率进行了统计。从差异率来看,执行新准则对制造业中的其他制造业影响最大,其次是制造业一纺织、服装、皮毛。

此外,还对新会计准则对各行业的影响是否存在显著差异进行了方差分析。从统计结果来看,绝对额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这主要是因为各行业以股东权益为表征的公司规模存在显著差异所致(各行业新、旧准则下的股东权益方差分析的p值均等于0.0000),但差异率的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均不存在显著差异。

三、管理层评估执行新会计准则的影响分析

表4报告了按会计准则项目对管理层评估执行新会计准则具体影响的统计结果。从中可以看出,对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影响的主要准则按其影响范围排序从大到小依次为:第18号、第2号、第33号、第17号、第6号、第16号、第22号、第9号,超过20%的公司管理层认为这8项准则将对公司产生影响,其中认为第18号准则――所得税将产生影响的公司数占公司总数的82.62%,其次为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和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这一结果与表2报告的分项目的广度分析的统计结果相似。

计财股统计工作总结篇6

第二,基于EVA的财务体系提供更为准确切合实际的财务杠杆。这一体系以资本市场为导向,区分金融负债与经营负债。因为经营负债没有固定成本,故不会产生杠杆作用,不应当计入财务杠杆。这一点在逻辑上比传统的杜邦体系有优势。金融负债与股东权益相除,可以得到更符合实际的财务杠杆,如此EVA财务体系,为企业融资手段,资本结构的决策提供良好的依据。

第三,基于EVA的财务体系,有助于财务激励制度的建设。EVA财务体系以价值理念为导向,运用于管理层,经营者将会站在股东的角度思考和经营管理,这样经营者与股东的目标一致,有效减轻股东与经营者的矛盾,降低成本。有利于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这一目标。

第四,EVA指标是一个绝对值,可以运用于每一个业务单元,用于衡量这一业务单元是否增加股东价值。在一个业务单元的业绩评价中,传统财务体系的利润水平或投资回收率指标,因为没有把全部的成本都考虑进去,即使是不断增长的利润也有可能会侵蚀股东价值。

第五,EVA财务体系不同与传统财务体系明显之处就在于考虑了权益资本成本。EVA本身是资本收益减去资本成本后的差额,并且通过对传统会计利润进行调整能够更接近反映企业的现金流。EVA财务体系是经济层次上的财务指标,相比传统杜邦分析体系则会计层次上的指标更能够在融资,并购等财务管理战略决策提供帮助。,

总之,EVA财务体系不仅可以从战略上分析出影响企业价值创造的驱动因素,又可以经过层层分解,在战术上深入到企业经营的每个层次中。为企业资产管理,融资手段的选择,资本结构的决策等提供有效的帮助,最终实现财务管理的目标股东价值最大化。

二、EVA财务体系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财务管理的目标是企业价值最大化,传统杜邦分析体系受传统会计处理的影响,例如会计期间,会计政策等,并不能准确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也就不能够企业未来决策提供有力支持。EVA通过对会计利润进行调整,例如,研发费用,折旧摊销等扣除权益资本成本得到,更能够从经济实质反映企业为股东创造的价值。建立以EVA为核心的财务管理系统,不仅对企业整体的战略决策,营运资本管理,整体业绩评价等,而且能够对具体细分到的分公司,部门进行管理,评价和指导。为了提高企业价值,应该从下面一些方面进行考虑。

从数学的角度来讲,EVA的计算是从利润表上的营业净利润进行调整,而后再扣除资本成本。因为进行的调整多达一百多项,再者如果采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进行资本成本的计算,必须的前提是有效的资本市场,显然我国上市公司没有这样的市场环境,这两者都给计算带来了困难,如此企业必须建立EVA中心,强化EVA的专业化和精确化。通过以下途径来提高企业价值:

第一,EVA财务体系与企业业务流程中的销售与收款循环,采购与付款循环,生产与存货循环环节结合,应用到具体的管理部门。具体是资产分配,考虑资产占用资金的机会成本,如存货。还有资产周转速度,影响资金的使用效率,进一步关系到资本成本。所以应该做好营运资本的管理,加快存货和应收账款流转速度的同时,保障收款质量,做好相关的控制工作。

计财股统计工作总结篇7

从横向上看,多层次分级控制系统需要在每一层级中按岗位职责建立不同的职能部门进行资金、成本的归口管控。从纵向上看,多层次分级控制系统在成员企业间存在着“集团公司(母公司—子公司—孙公司)”的多级次控制关系,而在每个成员企业内部存在着“公司总部—分公司(或事业部)—分厂(或车间)”的多层次控制关系。第一层次控制应该设置在集团公司财务总部,由集团公司财务经理直接领导,结合公司战略承担企业集团的资源分配和运用、投融资管理等总体规划工作。第二级层次控制应该设置在企业集团的利润中心,包括集团公司内有独立对外经营权的分公司(或事业部)及控股子公司,按照集团公司安排,开展具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并根据竞争对手、顾客需求、工艺流程、生产技术条件的变化灵活调整业务规模和竞争策略,建立合理的财务管理机制。第三层次控制应该设置在企业集团的成本控制中心,包括生产单位的分厂、车间或站队及其他费用单位。

二、企业集团核心层的财务体制构建

(一)财务会计中心

负责财务会计管理体系的运行管理工作,从事财务会计业务、财务人员管理等工作:优化企业集团财务会计it系统;统一制定集团子公司的会计制度、政策;调用、监控各下属企业提交的会计资料及其他相关资料,按时编制企业集团合并会计报表;适时监督集团内部各成员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统一管理、调度财务委派人员,承担财务人员后续教育、业务指导、绩效考评等工作,研究并设计企业集团财务分析模型,深入分析各成员企业的经营状况、财务状况、现金流量,为未来集团工作的开展提供有效的决策建议。

(二)财务预算中心

以效益预算为导向开展预算管理工作,提升企业集团财务预算管理的价值和有效性,吸收各种预算方法的优点,着力提升预算准确度,采取有效的预算考核办法,规范下属单位预算管理工作:统一制订企业集团各单位、部门预算管理规章制度;指导各紧密层企业及各部门编制年度财务预算,全过程、适时跟踪监控预算执行情况,及时向总部反馈预算执行情况,对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的超支等问题查处原因,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编制企业集团、业务部门、职能部门各月份及年度财务预算汇总表;审核紧密层企业预算调整方案的合理性;负责考核企业集团内部成员企业及部门财务预算完成情况;完善财务预算it流程优化,拓展和深化财务预算it系统的应用范围。

(三)资金结算中心

应统一管理银行帐户,做好年度资金计划,合理分配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为集团重大项目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根据集团内部各单位资金计划,从资金充足的单位调剂集团内的资金余缺,合理分配资金;做好资金压力测试和敏感性测试,防范资金挪用风险;审批全资、控股子公司对外部单位的付款限额:审批预算外资金借贷申请,审批全资、控股子公司内部资金借贷申请;负责集团内部往来结算管理、集团流动资金管理工作;负责集团公司内部各单位流动资金存量、应收账款总量的控制管理工作。

(四)税费管理中心

核心企业的税费管理中应该实行税费统缴统管制度,实现税费资金的统一划付,促使核心层企业的税收支出最小化:制定及完善核心层企业税费管理政策及相关制度;根据公司各项收入情况,编制核心层企业的年度纳税计划、费用计提计划;研究国家的税法、费用征管规定,跟踪了解最新税法制度的变动情况,运用税法知识最大限度的减少税收支出;正确处理核心层企业与税务、社保等政府机构的征缴关系;督导全资、控股子公司各项税金、费用的计提与缴纳;

(五)资本营运中心

核心企业的资本营运中心具体负责管理企业集团资本运行过程及资本经营活动。具体工作大致如下:拟订企业集团子公司重组并购方案;拟订核心层企业注册资本的变动方案;审批企业集团子公司重要资产的处置申请;制定核心层企业的利润分配方案;承担集团内各单位的集团资本保值增值的责任;审定企业集团子公司利润分配方案;适时、全过程监控公司资本运作过程,及时反馈跟踪情况,发现重大问题,查处原因,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六)投资规划中心

核心企业的投资规划中心加强控制对集团发展与控制权产生影响的决策管理权以及重大投资事项的处置权。具体工作大致如下:健全核心层企业的各项投资立项、审批、执行、监控、调整和考核制度;编制投资活动的现金流预算汇总表,参与制定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方案;审核全资和控股子公司自行决策的投资项目及子公司长期性资产的处置方案;会同规划发展部门与各业务部门、职能部门制定集团公司及其全资和控股子公司的对外投资方案。

(七)融资筹划中心

核心企业的融资筹划中心就是要高度集中对外融资管理权。具体工作大致如下:依据公司资本结构情况,提交发行债券、股票、吸收外部投资等重大融资事项的方案;根据借款和资产负债率指标变动情况严加控制集团负债风险;制订集团对外担保管理办法,严控担保风险;监督全资和控股子公司融资方案的执行,并考核执行效果;审核全资和控股子公司授权范围内的对外融资方案;审核全资和控股子公司融资活动的现金流预算,编制集团融资活动的现金流预算;实施负债总量控制,优化集团公司资本结构。

三、企业集团紧密层的财务体制构建

对于紧密层企业,应采取财务分权分级管理方式,首要的财务决策由企业集团总部做出,紧密层企业做出必要的、次要的财务决策权,并承担执行责任,推行核心层企业与紧密层企业两级分开独立的会计核算体制。在遵照企业集团财务规章制度的基础上,相对独立地开展财会工作,并将紧密层企业的财务活动纳入核心层企业统一的财务计划,做合并会计处理。一般来讲,紧密层企业应该设置以下部门:财务会计部,成本费用部,资产管理部,投资融资部。

计财股统计工作总结篇8

一、工作制度……………………………………第01页

(一)总 则……………………………………第01页

(二)决 策……………………………………第01页

(三)资金管理…………………………………第02页

(四)工作程序…………………………………第02页

(五)监 督……………………………………第06页

二、机关事务管理制度…………………………第06页

(六)机关财务管理……………………………第06页

(七)会 议……………………………………第08页

(八)学 习……………………………………第09页

(九)作 息……………………………………第10页

(十)公文处理…………………………………第11页

(十一)安全保卫………………………………第11页

(十二)环境卫生………………………………第12页

(十三)小汽车使用管理………………………第13页

(十四)引资争资………………………………第14页

(十五)其 他…………………………………第15页

三、廉洁自律制度………………………………第15页

文明公约………………………………………第17页

一、工 作 制 度

(一)、总则

第1条 为了明确工作职责,规范工作程序,按照科学、民主、公开、规范、合法的原则,制定本制度。

第2条 实行局长负责制,局长在全盘工作中处于核心地位,对全盘工作负总责,且行使最后决策权。

第3条 实行在局长领导下的层级管理制。分管副局长对局长负责,股长对分管局领导负责,副股长对股长负责,办事员按工作分工,对直管领导负责。

第4条 按照既分工又合作的原则,根据工作需要,全体员工有责任完成局领导安排的分工以外的临时性工作。

(二)、决策

第5条 党组会议。由党组书记(局长)或书记委托副书记召集,全体党组成员组成,必要时相关股室负责人列席。主要议题包括传达落实上级重要文件和会议精神,研究全局工作规划和重大改革及工作方案,研究财政预决算草案,交流通报全面工作进度和财政经济情况,研究机构人事变动及调整,向上级推荐干部,决定对局属各单位和个人的奖惩,研究机关事务管理中的重要事项,研究党务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研究其它须由党组决定的事项。

第6条 局务会议。由局长或局长委托副局长召集,各股室(局,中心,下同)正职以上干部参加,根据需要扩大到其他有关人员。分管负责人主持召开的分工范围内的会议可以自行决定。局务会议主要议题包括传达落实上级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研究制定财政预算草案、财政模拟决算;布署安排各项工作,通报工作进度,讲评阶段性工作;执行局党组的决议;研究制定财政资金的筹集、调度、分配、使用方案;研究起草相关财政政策、改革方案;研究财政管理的办法;其他须由局务会研究的事项。

(三)、资金管理

第7条 对已列入财政支出预算的资金由相关股室负责人审核把关,局分管负责人签字拨付。

第8条 上级下达的专项资金和国债资金、财源建设资金、建设单位缴存的基建资金、单位列入政府采购的商品、劳务的采购资金和单位缴存的预算外资金在扣除调剂资金后应返还单位的资金、罚没收入按规定应返还单位的办案补助资金、社会养老保险资金中的工资性支出、低保资金、医保资金的固定性支出由股室负责人按照有关规定审核把关,分管负责人签字拨付。相关业务股室和局分管负责人应保证资金专款专用并不得以任何理由任何形式透支。

第9条 社保资金、低保资金、医保资金、房改资金、粮食风险资金、价格调剂资金、扶贫帮困资金、防洪保安资金等其它资金的拨付必须由局分管副局长报经局长、市政府主管领导审批。

第10条 财政预备费的动用须由局务会议制定方案,由局长把关报经市人大或主管副市长审批。其它任何人无权以任何理由、任何形式动用财政预算资金。

第11条 财政资金调度由预算股提出方案,经分管局长审核后,由局长签字拨付。

第12条 所有财政预算内外资金、各种专项资金、基金的筹集、征缴、存储、分配、拨付必须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制度的规定进行,任何单位、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截留、挪用和不按制度拨付,任何单位、任何人不得在这一系列过程中搞任何形式的以权谋私和场外交易。

第13条 以局或局直属单位(包括二级法人)的名义进行任何形式的贷款(借款)、担保或以财产抵押贷款(借款)必须由局长(法人代表)签字同意。

(四)、工作程序

第14条 预、决算编报程序。年初由预算股提出预算口径,经局务会议并报市政府批准。行财、农财、社保、农税及非税收入管理等单位负责各口预算收支编制,预算股负责审核、汇总。年度预算报经市政府、人大逐级审批通过后,财政局正式行文下达。各业务股室每月定期与预算股核对收、支指标数,属于会计集中核算单位的收支数,由会计管理中心每月负责与各业务股室对帐。年终决算以前,预算股与各业务股室各项预算指标必须全部核对清楚,决算数各业务股室应以预算股数据为准。年终各业务股室负责收集、整理、编制、录入、审核各口决算报表和编报财务分析,预算股汇总编制年度财政决算报表,企财(统评)股汇总编制全市财务决算报表。

第15条 单位预算内资金的拨付程序。每月月初,各股室根据单位提出的用款计划,按综合预算收支挂钩和平均进度经审核后,在未超出预算拨款计划进度的前提下,开具“用款计划审批表”送预算股,预算股根据各股室的用款计划拨付。个别单位需超预算进度计划拨款的需经分管局长在单位用款计划表上签字批准,并在次月抵扣。

第16条 上级专项资金的拨付程序。预算股收到上级专项指标通知单后,经局长同意,将专项指标通知到各有关业务股室建立台帐,业务股室根据使用单位用款计划,经审核报分管局长审批后送预算股拨付。凡上级有文件精神规定要求业务股室设立专项资金专户的,由业务股室根据专项资金指标,开具用款计划由预算股将专项资金直接拨入有关业务股室开设的专项资金银行专户上。业务股室要根据项目单位的申报,按项目建设进度,经主管局长审批后核拨资金,实施项目管理。

第17条 农税收支结算程序。农业税由各乡镇(场)解入农税收入过渡户,再由农税局全额缴入金库;预算股按正税的规定比例列农业税灾、社、减免款退库,拨入农税过渡户,再由农税局提出分配方案,经局领导并报市政府批准拨付到各乡镇(场)。乡镇(场)和单位征收的农业特产税、契税、耕地占用税,解入农税收入过渡帐户,农税局全额解入金库,所需征收经费列入年初预算。本级提留的农业税征收经费和乡财政经费,由预算股按规定的比例拨入农税局帐户;上级追加农税系统的专项资金,不管是否带帽,一律由预算股按预算追加指标拨入农税局。凡需安排到乡镇财政(农税)所的经费,按年初计划和具体情况由农税局提出方案,经局务会审定后,并由分管农税的局长签字后拨付。

第18条 罚没收入的入库和办案经费补助返还程序。罚没收入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征收股室必须及时督促执罚执收单位将罚没收入按月足额缴入金库。罚没收入的办案补助的返还,凡是纳入综合预算管理的单位由征收股室提供完成任务进度表,由办案单位填写办案补助表,由对口股室根据综合预算加盖股室公章和股室负责人签名后,送预算股拨付;未纳入综合预算管理的单位,其办案经费补助由征收股室根据年初确定的比例,报经主管局长审批后交预算股拨付;对超任务计划的单位,年终由对口股室与征收股室根据单位的实际和当年财力情况提出方案,经局务会议并报政府主管领导批准后交预算股拨付。

第19条 财政统发工资审批程序。工资中心年初汇总编制年度统发工资预决算,根据各业务股室核定的人员和工资额,建立个人工资档案;按月编制工资用款计划交预算股办理拨款,及时向银行提供工资数据库及数据文档;按规定的代扣项目,将代扣的个人工资性扣款划入相应账户。预算股年初汇总编制年度工资总预算,按核定的收入比例,将资金及时划入“工资资金专户”。各业务股室分别负责各对口单位的人员和工资预算及异动情况审核,编制对口单位年度工资预算,核定其人员及工资额,及时报工资中心。

属新增到财政统发工资的人员,经市编制人事部门审批后,由各对口股室登记、核定,再由工资中心整理汇总填列“新增统发人员工资录入卡”,每月经分管局长、局长并报市主管领导审批后,按程序追加预算,再列入统发。对确定发放的政策性调整工资,经市人事局审批后,由对口业务股室审核汇总后交工资中心,工资中心汇总填列“统发人员增资录入卡”送分管局长审批后,登录单位人员工资台帐列入统发。

第20条 政府采购中心工作程序。年初,各业务股室负责初审各采购单位上报的年度采购计划,交采购中心复审汇总编制全市政府采购计划,再报主管局长批准,采购中心组织实施招标采购。凡经批准使用预算内资金购买物资、设备以及服务的项目,有关业务股室应将采购资金直接拨入采购中心资金专户;经批准使用预算外资金购买物资、设备以及服务的项目,采购中心和有关业务股室应督促单位在采购实施前一周内将资金划入采购中心资金专户。

会议和接待经费归口采购中心管理。采购中心年初制定会议接待实施方案,并始终参与制定和审核经费开支,定期做好与接待处的结算工作,向主管领导和预算股报送会议接待费开支情况。预算股按年初确定的包干办法,将会议接待费及时拨入采购中心专户。

第21条 预算外资金管理程序。预算外资金缴存:单位收取的预算外资金,填开“缴款单“直接缴存非税局在各专业银行开设的预算外资金专户。缴款单除银行和单位留存外,分别交非税局和对口业务股室各一联。纳入集中会计核算的,非税局应及时开具资金结算单,连同收据记帐联退还会计核算中心进行帐务处理。

预算外资金拨付:用款单位向对口业务股室申报预算外资金用款计划,填开“审批单”;根据其收入缴存情况和核定的拨款比率,业务股室初审,非税局复审并开出“拨款书”予以拨款。

对帐:每月初,非税局编制“预算外资金余额表”交各业务股室或会计管理中心,各业务股室和会计管理中心应及时核对各单位帐户余额,年终决算数非税局数为准。

票据领用:行政执法单位凡需领用行政事业性收费收据、基金收据、罚没款等票据的必须持物价部门核发的“收费许可证”、财政部门核发的“委托收费证”以及合法的执罚收费文件,由单位财务或会计管理中心统一到非税局或农税局领取。所收票款应按收支两条线和票款同步、收缴分离的管理办法及时解缴。续领收据的必须将上次使用完的票据存根交回销号,经核对无误方可领购新的收据,纳入“大厅收费”的执收单位,统一使用湖南省财政厅监制的《湖南省收费基金缴款凭证》电脑票,统一由政务公开中心领取,再由中心分发到银行,单位不再领取手工票据。

第22条 财政监督检查程序。监督股为财政监督检查牵头单位,负责制定监督检查工作计划,确定监督检查方式。凡财政部门组织的检查,应由监督股和相关业务股室提出计划,成立检查组,统筹安排检查事项,统一编制有关文书。检查结束后,检查组应对查出的问题提出处理意见,并写出检查报告,由被检查单位签章。对检查组提交的检查报告,依照国家有关财经法规和违纪事实,报局长或主管局长审核后下达处理决定;对违纪金额小、情节轻微的问题,经批准可当场作出处理决定。对查出的重大违法违纪案件,应按程序分别移交纪检监察部门或司法机关处理。

计财股统计工作总结篇9

关于财务管理的对象,目前较为权威地说法是资金运动。不幸的是,会计的对象也界定为资金运动。虽然财务管理与会计是相互独立的学科,但是因为二者对象界定相同,所以往往导致"大会计"与"大财务"之争,难以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我们认为,资金运动只表明它们的共性,而未能说明它们的个性。在资金运动过程中,财务管理与会计扮演的角然是不大相同的,这可以从资金运动过程中找到它们各自的角色定位。

资金运动过程一般包括资金筹集、资金投放(运用)、资金耗费、资金回收(补偿)、资金分配等五个方面。在筹资过程中财务管理要对如何筹集资金、把握资金成本和资金结构、控制财务风险等负责,会计则是对筹资结果--负债与所有者权益进行记录、报告;资金投放实际上是投资,在投资过程中,财务管理负责资产的形成过程,主要投资决策、资产结构管理等,会计则是对投资的过程及其结果--资产进行反映。对以上资金运动过程中的筹资与投资两个方面,会计以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三个要素来描述,它们的数量关系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并以此为依据编制资产负债表。基于这一角度,可以认为财务管理对资产负债表要素的直接管理。

资金耗费过程实则是投资的延伸,其结果是形成成本、费用、财务管理在这一过程中关注成本管理,会计则关注成本核算;资金回收过程,是通过营业收入及其投资收益来实现的,财务管理对收入的形成过程进行管理,会计则对收入进行核算,资金分配过程即利润分配过程,财务管理对利润分配进行科学管理,正确处理财务关系,会计则按既定利润分配程序和方案进行利润及其分配核算。对以上资金运动过程中的耗费、回收与分配三个方面,会计以费用、收入、利润三个要素来表达,三者的数量关系为:收入-费用=利润,并以此为据编制利润表。基于这一角度,财务管理就是对利润表要素的直接管理。

从以上分析可知,财务管理关注的是资金活动本身,即资金运动的质量方面;而会计关注的是资金运动中价值量的变化及其结果,即资金运动的数量方面。因此,资金运动的质量与数量分别就成为财务管理与会计的对象,从而区分财务管理与会计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同时为实务界将财务管理从会计中分离出来铺平了道路。

二、财务管理目标

关于财务管理目标,在批判了"利润最大化"之后,大多选择了从西财务财务管理中移值过来的"股东财务最大化"或"企业价值最大化"(也有人转换为本土语言:"所有者财富最大化"②)。这种选择是否无懈可击呢?我们认为有下列问题值得考虑。

1.股东财富计量问题

从理论上,股东财富的计量模型如下:

sv= σdncft.(1+k)-t

t=1

上式中,sv为股东财富;dncft为第t年归属于股东权益的净现金流量;k为股东要求的确投资报酬率或考虑风险报酬率的资金成本。

可见,要准确可靠地计量出sv,取决于dncftr 的预测和股东面临的风险大小。然布景不目标而言,现金流量预测技术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贴现率(k)的确定难度很大(风险计量及风险报酬计量技术远未完善),因此,sv的计量就成了问题。如此一来,就等于一个非常不确定的东西作为财务管理目标。理财人员面对如此模糊的目标,很难采取有效的财务行动。

2.股东财富最大化的替代问题

"对‘股东财富最大化’,在财务文献上还有几种名异实同的表述,如‘企业总价值最大化’。美国学者h.levy和m.samet对此作了专门研究,并通过严密的数学公式体系,具体证明了所有这三种‘最大化’,实质上都意味着企业股东的财富最大化"。③这里,除了将"所有者权益总价值"可看成"股东财富"的同义词之外,其他两种是值得探讨的。

(1)企业(总)价值

企业(总)价值可直接表达为:

fv= σncft.(1+k)-t

t=1

上式中,fv为企业(总)价值, ncft 为第trh 的预计净现金流量;r为考虑风险因素的加权平均资金成本或预期投资报酬率。

企业(总)价值还可间接定义为企业资金来源的资本化价值。

众所周知,财务会计恒等式为:资产=负债+股东权益。

上式是用历史成本来计量的。若用市场价值来计量,则可得到(资产的市场价值即企业总价值):企业(总)价值=负债价值+股东财富。此时,股东财富=企业(总)价值-负债价值。

通过上式,不难看出,要保证企业(总)价值最大化等价于股东财富最大化,就必须假定负债价值为一不变之常数。这一假定,只有当资金结构恒定时才成立。可是,资金结构是动态的,负债价值也是动态的,从而企业(总)价值最大时并不代表股东财富也同时达到最大,可用表1数据来验证。④

表1

债券价值

股东财富

企业(总)价值

(百万元)

(百万元)

(百万元)

2

19.20*

21.20

4

18.16

22.16

6

16.46

22.46*

8

14.37

22.37

10

11.09

21.09

* 表中数据说明企业(总)价值最大时并非股东财富最大。

(2)普通股每股价格

要使"普通股每股价格最大化"等价于"股东财富最大化",必须使下式成立才行:

股东财富=股东持有的普通股股数×每股价格

股东财富是通过公司分配给股东的现金流量来计量,而股价是通过股票市场来评价,二者要取得一致除非股票市场是完美的(有效市场假设)。实际情况却往往是股价与公司理财行为(经营业绩)会发生定程度的背离。

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发行股票筹集资金是真实资本,而股东却在注入资本后抽身退出所持有的股票是虚拟资本。虚拟资本受制于真实资本,但又相对独立。这种独立性表现在:首先,虚拟资本的量与真实资本有可能背离。股票数量是不会在流通中"损耗"的,而真实资本在经营中动可能出现亏损、渗漏和贬值;其次,虚拟资本的"价值"是由市场来评价和赋予的,可能与真实资本的实际价值一致,与公司的经营状况不一致;再次,虚拟资本有相对独立的运动轨迹。真实资本的运动轨迹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而虚拟资本主要在投资者之间不断转手。正因为如此,对股价的评定就带有相当程度的中确实性,带有很大的主观性和随意性。⑤因此,股票市场是一个不确定性的市场,股价除了受公司自身因素影响之外,还受到诸如投资者的心理预期、利率变动、通货膨胀、政治局势、战争、谣言、重要人物言论等其他公司不可控因素的重大影响,从而导致股价与股东财富非同步变动。

除了用股价计量股东财富不十分可靠以外,以我国还面临许多现实问题,比如上市公司数量少,其他类型的企业以什么作为理财目标?即使是上市公司,又因为占绝对多数的国有股、法人股不能上市流通,以股价最大化作为理财目标又是否可行?更不用说股市远未规范化,股价的变动并不能真实地反映股东财富的变动。

3.财务管理主体问题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自然也是理财的主体,理财目标应成为理财主体的行动目标。而若以"股东财富最大化"为理财目标,则无疑是将股东作为理财主体,隐含了"企业是股东的企业"这一基本前提。只要承认企业是具有法人财产权的法人实体,就必须承认企业是一个具有独立利益的实体,它既要维护股东的权益,也要保障债权人的权益,还要顾及经营者和职工的利益,并履行一定的社会责任。另外,"股东财富最大化"作为股东的目标,并示协调股东与经营者、债权人的冲突。⑥

4.企业目标与财务管理目标的区分问题

在研究财务管理目标时一直存在着一个误区,即把企业目标直接作为财务管理目标。财务管理只是整个企业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子系统目标当然要与整个系统目标保持一致,但子系统还应有自己区别于其他子系统的独特性目标。企业价值(财富)最大化是企业系统中人、财、物,产、供、销等各子系统协同努力的结果,决非财务管理所能独立随承担的。因此,企业价值(财富)最大化只宜作为企业目标,财务管理目标就是为实现企业目标服务的。

顺便提一下,有人主张以"经济效益最大化"⑦作为理财目标,实际上也是混淆了企业目标与理财目标的界限,抹煞了财务管理的个性。我国《公司法》中已明确指出:"公司在国家宏观调控下,按照市场需求自主组织生产经营,以提高经济效益、劳动生产率和实现资产保值增值为目的。"因此,就现阶段而言,将企业目标概括为"经济效益最大化"是具有现实意义的,企业中的生产管理、营销管理、质量管理、技术管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等均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开展工作,"经济效益最大化"并非财务管理能独自实现的目标。

我们将财务管理的对象界定为资金运动的质量方面,有助于澄清这个问题。既然财务管理是对资金运动的质量进行管理,那么财务管理目标顺理成章就是优化资金运动的质量,即认真组织好企业财务活动,正确处理好企业财务关系。⑧资金运动的质量好坏往往表现为企业财务状况的优劣,即企业偿债能力、资金运营能力、盈利能力的大小及其相互协调统一程度。从这个角度来看,财务管理目标亦可定为优化企业财务状况。⑨企业财务状况可以用一系列衡量企业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等财务能力的指标来综合评价。这就解决了目标的量化问题,便于操作,有处于给企业财务管理指明方向,且应优于把存在过多不确定性因素的"股东财富"或"企业价值(财富)"等引入财务管理目标中。

值得一提的是,财务管理本身还可以创造直接的"财务效益",⑩主要表现在筹资管理过程中产生的财务杠杆收益;对外投资管理过程中产生的投资收益;企业合并过程产生的商誉等。现行财务状况评价指标体系中没有单独反映这部分内容,将不利于正确估价财务管理为实现企业目标所起作用的大小,也不利于人们正确认识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地位。

三、财务管理原则

财务管理原则是企业进行财务管理活动的行为规范。目前,对理财中究竟应遵守哪几条原则,却存在着不同的看法:(1)三原则论。环境适应原则、整体优化原则、盈利与风险对应原则;11(2)四原则论。成本收益原则、风险与收益均衡原则、资源合理配置原则、利益协调原则;12(3)五原则论。有人概括为价值最大化原则、风险与所得均衡原则、资源配置原则、利益关系协调原则、"成本-效益"原则,13也有人概括为成本-效益原则、风险和收益均衡原则、财务状况整体量衡原则、依法理财原则、权益结合与利益关系协调原则;14(4)六原则论。有人描述为系统原则、平衡原则、弹性原则、比例原则、优化原则、时效原则,15也有人描述为资金合理配置原则、收支积极平衡原则、成本效益原则、收益风险均衡原则、分级分权管理原则、利益关系协调原则,16还有人描述为权益性原则、整体性原则、计划性原则。

为了消除分歧,我们认为在研究理财原则时,就把握以下要点。(1)理财原则应介于理财目标与理财方法之间,既不能是对理财目标的描述或解释,也不能是对理财方法的说明。上述价值最大化原则、权益性原则、财务状况整体衡量原则,均是对理财目标的一种描述;而分级分权管理原则、计划性原则应属于财务管理方法的范畴;(2)各项原则虽然相互联系,但应是平行关系,不能交叉、包含或重复。上述整体化原则、比例原则、弹性原则、环境适应原则、资源合理配置原则,皆可包括在系统原则之内,责权利相结合原则、依法理财原则也包含在利益关系协调原则之内;(3)各原则应能贯彻于理财全过程,同时适用于筹资管理、投资管理和分配管理。上述原则基本上做到了这一点;(4)各原则应反映财务管理的特质。上述真实性原则,主要是作为会计原则而存在的,会计有现责任为财务管理提供真实可靠的财务信息。总之,对理财原则的归纳,应具备概括性、全面性和普遍性。

根据以上认识,我们曾将理财原则作过总结,现重新加以归纳并加以充实。

(一)系统原则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它本身又由筹资管理、投资管理、分配管理等子系统构成。在财务管理中坚持系统原则,是理财工作的首要出发点,它具体要求做到:

1.整体优化。只有整体最优的系统才是最优系统。理财必须从企业整体战略出发,不是为财务而财务;各财务管理子系统必须围绕整个企业理财目标进行,不能"各自为政策 ";实行分权管理的企业,各部门的利益应服从企业的整体利益。

2.结构优化。任何系统都是有一定层次结构的层级系统。在企业资源配置方面,应注意结构比例优化,从而保证整体优化,如进行资金结构、资产结构、分配结构(比例)优化。

3.环境适应能力强,财务管理系统处于理财环境之中,必须保持适当的弹性,以适应环境的变化,达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境界。

(二)现金收支平衡原则

在财务管理中,贯彻的是收付实现制,而非权责发生制,客观上要求在理财过程中做到现金收入(流入)与现金支出(流出)在数量上、时间上达到动态平衡,即现金流转平衡。保持现金收支平衡的基本方法是现金预算控制。现金预算可以说是筹资计划、投资计划、分配计划的综合平衡,因而现金预算是进行现金流转控制的有效工具。

(三)成本-收益-风险权衡原则

在理财过程中,要获取收益,总得付出成本,而且面临风险,因此成本、收益、风险之间总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理财人员必须牢固树立成本、收益、风险三位一体的观念,以指导各项具体财务管理活动。具体要求如下:

1.成本、收益权衡。在财务管理中,时时刻刻都需要进行成本与收益的权衡。在筹资管理中,要进行资成本与筹资收益的权衡;在长期投资管理中,要进行投资成本与投资收益的权衡;在运营资金管理中,收益难以量化,但应追求成本最低化;在分配管理中,应在追求分配管理成本最小的前提下,妥善处理好各种财务关系。

2.收益、风险权衡。收益与风险的基本关系是:高收益,高风险;低收益,低风险。但应注意的是,高风险并不必然带来高收益,有时甚至是高损失。可见,认真权衡收益与风险是很重要且很困难的。在筹资管理中,要权衡财务杠杆收益与财务风险;在投资管理中,要比较投资收益与投资风险;在分配管理中,要考虑再投资收益与此再投资风险。在整个理财中,收益与风险权衡的问题无处不在。

3.成本、收益、风险三者综合权衡。在理财过程中,不能割裂成本、收益权衡与收益、风险权衡,而应该将成本、收益、风险三者综合权衡,用以指导各项财务决策与计划。权衡即优化,决策的过程即优化的过程。财务管理中,各种方案的优选、整体(总量)优化、结构优化等,都体现了成本、收益、风险三者的综合权衡。

(四)利益关系协调原则

企业在进行财务活动时,离不开处理与所有者、债权人、经营者、职工、内容各部门、债务人、被投资企业、国家(政府)、社会公众等利益主体之间的财务关系。从这个角度来说,财务管理过程,也是一个协调各种利益关系的过程。利益关系协调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程度。

国家法律法规、企业契约(合同)、企业章程及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均是企业处理财务关系的规范。因此,企业必须依法理财,不何任意而为。

注释:

①龚凯颂:《关于企业会计与财务管理对象的探讨》,《财经理论与实践》1997年第2期。

②郭复初领著:《财务通论》立信会计出版社1997年第1版,第107、144-157页。

③余绪缨主编:《企业理财学》,辽宁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版,第28、36-38页。

④财政部注册会计师考试委员会办公室编:《财务管理》,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第1版,第316、9-14页。

⑤金德环主编:《证券市场规范化建设研究》,上海财政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1版,第214-215页。

⑥同④。

⑦中国注册会计师教育教材编审委员会编:《财务管理》,经济科学出版社1995年第1版,第10-11,14-21页。

⑧同①。

⑨谷祺、夏乐书、乔世震:《财务管理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5年1版,第1、14-18页。

⑩王广明、刘贵生等编著:《现代企业财务管理》,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3年第1版,第36-40页。

(11)同③。

(12)李沪松、杨淑娥主编:《企业财务管理》,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版,第18页。

(13)周忠惠、张鸣、徐逸星主编:《财务管理》,上海三联书店1995年第1版,第13-17页。

(14)同⑨。

计财股统计工作总结篇10

认真贯彻执行《会计法》、《预算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财政法规,切实加强预算单位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规范财务收支行为,管好用好财政资金,促进会计人员相互学习,相互提高,全面提升会计基础工作质量和财务管理水平,为各项财政管理和财政决策提供正确依据,构建规范、高效行政,科学理财、民主理财、依法理财的财务管理机制。

二、总体目标

通过对预算单位会计机构设置、人员配备、会计核算、会计基础工作、财务管理、财经纪律执行情况的不断审查,整改,促进预算单位认真贯彻执行财政方针政策和财务会计法规制度,严肃财经纪律,依法进行会计核算,完善财务管理制度,按时报送财务报表及情况,切实提高财务会计工作水平,实现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

三、工作措施

(一)成立财务联查会审工作领导小组、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县教育局财务联查会审工作领导小组,由局党组书记、局长任组长,分管局领导任副组长,相关股室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计财股,具体负责联查会审日常布置和组织工作。

(二)财务联查会审工作由计财牵头,相关股室配合,定期全面开展联查会审,会审时间原则上每年举行两次会审,上半年和下半年各一次,上半年时间为7月中旬,下半年为次年的1月份,具体时间以通知为准。

计财股统计工作总结篇11

比较流行的观点认为,新经济是指建立在网络和技术创新基础上的经济。首先,新经济带来了网络、信息科技的大发展。在网络时代,企业的生存环境发生了改变,即由原来的从供应商、厂商、销售商到客户的层级化的串型模式变为基于网络的层级化的并行模式。所有的人都在网上,每一个链条上的情况对每个厂商来说都是透明的,中间环节可以省去,大大节约了交易成功的时间。互联网还进一步推进企业的国际化,使虚拟经营、跨国联盟成为可能,加快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步伐。

互联网改变了传统财会创造价值的观念,带来了财会工作的革命性变化。就财务会计空间和时间上的变革而言,它从本质上延展了财务会计的能力和质量,使财务会计的“价值创造”达到原来不可企及的水平;货币的电子化以及在此基础上的网上支付、网上结算,加快了资金周转速度,降低了企业的资金成本;网络经济条件下,还使库存和销售部门的业务员可以使用手提信息设备输入各种商品/劳务数据,通过互联网传送给财会系统,公司职员可以借助于联网的信息终端申请借款、填报各项收支,财务和企业主管可以利用移动终端联网查询各种财会数据,财会人员在授权情况下也可以实现家庭办公。所以这一切,均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工作效率和竞争力。

在网络、信息技术条件下,财会人员需要依据与企业其他业务工作的协同来实现价值。如财务与营销的协同等,使企业财务资源和业务活动可以直接挂钩,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网络经济促进了企业电子商务的发展,财务会计借助于电子预算使远程财会处理与信息核算成为可能,从根本上促进了财务与业务的协同,包括与企业内部各部门的协同、与供应链、虚拟组织的协同和与社会部门的协同。内部协同业务包括对企业全程业务的协同,从网上采购到网上销售、网上服务等,财务部门的预算控制、资金准备、网上支付、网上结算工作与业务部门的工作协同进行。与供应链的协同如网上询价、网上催账等,与虚拟组织的协同如围绕企业核心业务提高加盟企业的整体竞争实力,共同获取超额收益等,与社会部门的协同如网上银行、网上保险、网上报税、网上报关等。网络、信息技术与手段使财务会计创造的价值具有极强的“模糊性”。

其次,新经济使企业内部结构发生了变革。其表现为,企业各部门功能开始融合、交叉现象产生,财会部门的综合管理功能增强,有些条件具备的大型公司借助于组织结构“扁平式”的时机,组建财务公司,通过证券、股权投资,或上市筹资等形式,直接为企业创造价值。《浙江财税与会计》1999年第10期介绍的浙江省轻纺集团公司试行的财务费用承包责任制可以看成是企业扁平化条件下财务公司发展的一种雏型。然而,对于更多的企业来讲,今后企业组织结构变迁将主要通过内部市场化手段使各管理部门直接参与“价值创造”。

企业内部市场化提高了企业尤其是大中型企业或生产、经营较为密切的企业集团的经济效益。企业市场化机制的主要内容包括:(1)各项管理权是按市场需要授予各个内部组织的,从而使管理层次减少,企业内部组织结构趋向“扁平化”。(2)企业内部纵向组织结构间的管理关系,不再是等级森严的“集权式”自上而下的管理,下属部门和单位摆脱了从属、被管理的地位,而作为具有较强独立性、拥有较大的自主权的内部企业或公司,实行“自主式”管理;原企业内部横向组织结构间的协作关系转变为内部市场交易关系。(3)作为投资中心的企业最高管理层只负责完成某项任务所需的投资,只对投资的保值、增值负责;作为利润中心的各下属部门和各单位要对运营这些资产获得最大利润负责,并有权在企业内部市场或直接从外部市场中获得完成任务所需的各种最经济的资源(包括人、财、物、服务等),并可在企业内部市场甚至外部市场采取兼并、收购等方式进行发展。(4)企业内部的管理手段,也由传统的行政手段,转变为新型的市场调控手段。企业最高管理层不再对下属的具体经营进行干预,而重点考核其内部利润,内部企业也由于内部市场竞争直接关系到其切身利益,有了压力和内在动力。

内部市场化管理作为一种制度创新,是以财务制度创新为前提或核心的。它通过以下三个转变为企业创造价值服务,即:企业行为由总体转向个体;内部交易由计划转向市场;经营管理制度由静态转向动态。实践表明,企业内部市场化机制的引入,有助于加强管理,增强企业应变力,提高企业整体效益。财务会计部门为保证企业实现“价值创造”的最大化,必须对各内部企业进行引导并保留对各内部企业的监督、调控权,即既有硬的一面,又有软的一面。“硬”的方面是企业最高层要运用内部价格、内部审计、内部企业破产、兼并等各种“硬”手段进行有效监督,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才能有效地调控整个企业,保证企业内“分而不乱”。“软”的一面是要完善企业文化(CIS),用企业文化规范和引导全体员工的行为;同时运用战略计划等手段引导各内部公司(企业)向符合企业整体利益的方向发展。

二、必须结合财会职能的转变理解“价值创造”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不断加快,我国企业即将迈入WTO,以及现代科技手段的应用,企业财会职能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不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核算和管理,而是在搞好商品经营的同时,积极投身于资本经营(财务公司是最具代表性的职能扩展),通过财务筹划、资本结构调整等手段获取超额利润。譬如财会工作者借助于资本市场获取风险资本收益,就是财务会计为企业创造价值的一个有力佐证。现以资本结构调整对公司股票市价的影响为例,说明财会工作在创造企业价值中的地位与作用。

假设某企业投资总额为3000万元,负债与股本比例为2:1,年债息率为5%,年权益资本必要报酬率为20%,年息税前利润600万元,流通在外普通股10万股。此时(计算过程见附表):

公司加权平均资金成本=股票资金成本率×股票市价/股票与负债总市价+负债资金成本率×负债市价/股票与负债总市价=20%×2500/4500+5%×2000/4500=13.33%

发行在外的股票市价=股票市价/发行在外股数=2500万元/10万股=250元/股

若在投资总额不变的情况下,资本结构由原来的2:1(负债:股本)调整为3:1,此时:

公司加权平均资金成本=20%×2437.5/4687.5+5%×2250/4687.5=12.8%

发行在外普通股市价=2437.5万元/9万股=270.83元/股

项目 2:1资本结构 3:1资本结构息

税前利润 600万元 600万元

利息 100万元 112.5万元

税前利润(普通股盈余)

500万元 487.5万元

股本收益率 20% 20%

股票市价 2500万元 2437.5万元负

债市价 2000万元 2250万元

总市价 4500万元 4687.5万元

(注:已知:①股票市价×股本收益率=普通股盈余②负债未上市交易)

上述运算表明,通过结构调整,公司综合资金成本率下降0.53个百分点,每股市价上扬20.83元。可见,加权平均资金成本的高低成为决策或衡量最佳资本结构的一个重要杠杆。

综合分析,在资本结构2:1情况下,负债为2000万元,股本为1000万元,在负债率5%以及股本收益率20%时,通过市场运营,总资本增值了,即总市值变为了4500万元。从原来的资本结构看,负债占了全部资本的近70%(2000/3000),然而营运以后,负债比重变成了(2000/4500)约45%,相当稳健了。进一步,若将比例(资本结构)调整为3:1,此时负债2250万元,股本750万元(实现方式是通过负债250万元购入1万股(250元/股×1万股)流通在外的股票<即作为公司拥有的库存股>),表面上看,负债率大幅度提高,即超过了70%,然而由于该公司可通过市场运营(上市公司),从市价上看,负债率为50%左右,仍相当稳健,并且总市价比原来的2:1结构还要高187.5万元(4687.5-4500),显然是“财务出效益”了。

计财股统计工作总结篇12

做出了积极贡献,得到公司各级管理层的表扬。此,代表财务部向长期支持我工作的各级领导和广大财务人员,及其家属表示衷心的感谢,希望我财务战线的广大员工进一步团结起来,上下一心,精诚合作,为建设”两个一流“献策献力,加快公司财务管理工作的现代化步伐。

积极研究建立科学的财务预算模型和机制去年以来,一进一步深化全面预算管理。各专业公司和地区公司财务部门的配合努力下,财务部建立了以利润目标为基础、以市场变化为依据、以业务单元为载体”预算模型,制定了增产增收、降本降费的预算机制,明确了总部、专业公司、地区公司的三级预算管理体系中各层次的责、权、利关系,强化了各职能部门的横向协调配合。为了更好的发挥预算管理的约束和激励机制,为公司的生产经营提供有力支持,财务部从年初开始,按月编制了执行预算。公司在预算管理方面所作的努力,进一步完善了公司的预算编制体系和运行机制,全面预算管理得以进一步深化,预算约束与激励机制日趋完善,有力的保证了公司经营目标的实现。但是还应清醒地看到目前的工作与国际大公司的管理水平和公司领导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随着公司的发展和业务的拓展,还要再接再厉,抓紧研究,尽快建立一套适合公司实际的科学的财务预算模型和机制,充分发挥预算管理的约束和激励作用,为管理要重视继承,层进行决策和对公司实现有效管理提供有力的支持。这项工作上。更要注重创新,要把经验理性化,要通过事实发现规律,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勇于实践,挑战难关。

逐步实现资金全额集中管理,二积极稳健推进收支两条线。不断完善现行资金管理体制近年来,公司管理层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各有关地区公司的密切配合下,资金集中管理的力度进一步加强,收支两条线已经在化工销售企业和炼化企业全面启动并平稳运行,炼油销售系统的试点工作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这些都为我全面实现收支两条线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取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为确保收支两条线工作的安全平稳运行和稳步推进,下一步我要在全面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按照王总监10月13日在全面启动炼油销售系统资金收支两条线工作会议“上提出的时间表,进一步完善现行的资金管理运行机制,积极稳妥地开展工作。

规范业务审批及操作程序,一是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办法和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形成内部控制与外部监督相结合的管理机制,确保资金安全。

结合

本单位实际情况,二是要在不断总结试点单位经验的基础上。科学论证,因地制宜地做好方案设计和优化工作,以确保资金收支顺畅,运行安全高效。

本着”友好协商、共同发展“原则,三是要继续加强和巩固与工商银行的合作关系。进一步加强与工行的交流与合作。

防范风险,四是要充分发挥资金管理对企业全面财务管理的支持和保障作用。注重总量和过程,实现有效控制。

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事业观,五是要强化资金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业务素质教育。不断提高他业务技能和风险意识,坚决杜绝资金不安全事故的发生。

真清理所辖控股公司、尤其是新增合并报表控股公司的有息债务,积极主动地发挥本级公司的管理职能,与股份公司总部和专业公司紧密配合,共同做好控股公司债务集中管理工作。

保证集中核算工作如期实现去年财务工作电话会议之后,四继续推进财务集中核算。各地区公司立足实际,各级领导的直接参与和大力支持下,广大财务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积极稳健,有条不紊的开展集中核算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前为止,股份公司所属所有炼化企业已经全面实现了一级集中核算,油田企业集中核算工作也已基本完成,并于10月10日在辽河油田召开了现场总结会,比计划的时间表提前了两个月。从目前各单位运行情况看,集中核算工作的开展和实施,大大减少了各地区公司的会计实体,缩短了财务报告流程,减轻了财务人员的工作强度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