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口腔科感控合集12篇

时间:2023-02-07 08:11:46

门诊口腔科感控

门诊口腔科感控篇1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930-01

门诊口腔科医院感染的管理与控制是门诊管理的重要内容。俗话说病从口入,对于口腔科门诊的感染问题要根据这个科室的自身特点来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控制感染的措施,对于口腔科门诊的管理也同样需要高度重视。随着现代口腔医疗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患者在诊疗效果上取得了较大的进步[1]。但不可否认的是患者的口腔感染几率也大大提高,因此对于口腔科的医疗器械管理以及医护人员院感意识的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不断加强门诊口腔科的管理,有效控制口腔科的院感问题,本文对于门诊口腔科的院感问题的管理与控制进行有关的探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本文选取我院的门诊口腔科作为研究对象,我院的门诊口腔科具有医护人员6名,其中口腔科医生共有4名,(主治医生3名,副主任医师1名),护士长1名,护理人员1名,平均每天接待患者约100例左右。

1.2方法

为提高门诊口腔科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我科采取的的主要措施是:针对门诊口腔科的院感问题,制定管理方案,健立与完善门诊口腔科的规章制度,提高门诊口腔科的管理质量;加强对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科学合理处理医疗废物;提高门诊口腔科医护人员个人防护意识;加强对口腔科的有关感染项目的监测;不断加强门诊口腔科的环境卫生管理以及医疗器械的消毒灭菌管理;在门诊口腔科推行四手操作方式,即一名护理人员专门配合一名医生的工作[2]。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等。

2 结果

针对我院门诊口腔科的院感问题,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加强医护人员院感意识的培养,加强诊疗用品的管理,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等措施来提高我院门诊口腔科的院感管理质量。使我院的门诊口腔科院感管理更加地规范化、合理化、制度化、科学化,门诊口腔科的医护人员对于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问题的意识也进一步提高了,更加自觉地规范自身的日常医疗或者护理行为,强化了自身的职业防护,降低感染概率。自从建立与完善了我院的门诊口腔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并且在日常工作中严格执行,我院门诊口腔科的医院感染发生概率大大降低,医护人员以及医疗器械的监测合格率达到100%,没有再发生医院感染,患者对我院门诊口腔科的治疗与护理的满意度也大大提高。

3 讨论

门诊口腔科医院感染的管理与控制是门诊管理的重要内容。医院感染管理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接受门诊治疗患者的治疗效果,也关系到医生与护理人员的自身健康问题。门诊口腔科是门诊部的重要部门,对于医院感染问题的控制与管理,可以提高整个医院的管理水平,医院感染问题的有效控制与管理对于门诊口腔科以及整个医院都有重要意义[3]。

门诊口腔科的医院感染涉及多方面的学科,主要包括微生物学科、社会学科、流行病学科等多方面的研究,感染事件的引发,主要的诱发因素有:医生在医疗活动过程中没有规范操作,没有认真执行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措施;医疗器械种类繁多,在日常的清洁与消毒中没有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不严格执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未认真执行手卫生规范等。这些因素会诱发感染事件的发生,对于患者的健康以及医护人员的健康都是不利的[4]。

针对上述问题,在我院的门诊口腔科的医院感染控制与管理工作中,需要不断提高管理质量。我们主要实施的管理措施是:首先,针对我院的门诊口腔科的院感管理问题,在整体上提出具体的切实可行性的管理方案,将实施方案在日常工作中应用与施行,这样可以总结控制与管理的经验教训,进而可以进一步健立与完善门诊口腔科的规章制度,提高门诊腔科的管理质量。其次,为了较好的控制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需要加强对于门诊口腔科中的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所有医疗器械进行高压灭菌处理。严格执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对所有医疗废物进行无害化处理。最后,在医务人员自身的职业防护上,需要进一步提高我院门诊口腔科医护人员的防护意识,进一步提高手卫生规范的正确执行率,这更加有利于患者与医护人员身体健康;医院需要进一步加强对门诊口腔科的有关感染项目的监测工作,强化医院感染的监测与管理,根据监测数据制定控制医院感染的措施,这样将会更加具有针对性;不断加强我院的一次性医疗卫生用品及医疗器械的消毒灭菌管理,严格执行日常的空气消毒工作,降低医院感染事件发生的概率。同时,需要在我院的门诊口腔科逐渐增加护理人力资源,推行“四手操作”方式,有效的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进一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5]。

参考文献

[1] 金顺贞,袁季华.口腔科门诊院内感染原因及控制对策[J]. 中国医药科学.2011.1( 18) :182 -183.

[2] 张珑,李芳萍,陶洪.口腔科门诊感染管理问题与伦理思考[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1.24( 5) :619 -620.

门诊口腔科感控篇2

【中图分类号】R197.323【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3-0030-01

医院感染已成为全球性问题,日益受到重视。随着我国口腔医学事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口腔诊疗过程中医院感染的严重性和控制感染的重要性日益关注,特别是经血液传播的疾病,如艾滋病、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性传播疾病等有着广泛传播的趋势。而口腔器械物品严重的血液污染,是造成这些疾病在口腔科感染与传播的一个主要危险因素。而主要感染源来自于患者口腔分泌物、血液和大量病原微生物,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污染诊疗室的空气和周围的环境。因此,做好口腔科门诊的消毒隔离工作,防止传染病扩散,杜绝交叉感染的发生,显得尤为重要。

1 感染因素

1. 1 诊疗室内空气和环境的污染:治疗过程中牙钻、手机、超声洁治器等产生的含病原体飞沫可污染周围的空气和物品。患者和医务人员接触或吸入,医院感染机会增加。

1.2 医务人员的手污染:在口腔科,医务人员的手是传播口腔感染的重要载体。为了减少手的病源微生物,降低感染率,最好的手段是洗手,洗手是阻断医务人员经口腔专科操作导致传播疾病的关键环节。

1.3 器械灭菌消毒不彻底:口腔器械物品严重的血液污染是造成艾滋病、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等在口腔科感染与传播的危险因素之一。

1.4 医护人员个人防护不到位:医患之间近距离的接触,医护人员个人防护不到位,感染机会增加。

1.5 侵入性操作:侵入性操作亦会增加感染的机会。

2 控制医院感染的措施

2.1 建立医院感染规章制度,加强员工的感染知识培训: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消毒技术规范》要求,根据口腔科医院感染特点,制定可行的规章制度,使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科内成立感染控制小组,制定科内感染规章制度,由感染小组组长每月组织一次感染知识培训。感控小组成员要按时参加院感科组织的各种知识培训,做好记录。

2.2 加强器械的灭菌消毒管理:每周对口腔科器械消毒与灭菌的效果进行检测,确保灭菌、.消毒合格。凡是接触粘膜、创面的器械如:手机、牙钳、车针等,严格执行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的原则。所有治疗或手术后的医疗器械都必须进行去污、清洗、除锈上油后,用快速压力蒸汽灭菌,132摄氏度4分钟。棉球、辅料等无菌物品,一经打开,使用时间最长不得超过24小时。无菌镊、持物钳及容器4小时更换一次。治疗所用棉球、敷料必须高压灭菌。

2.3 空气的消毒:加强口腔门诊患者就诊环境的消毒及管理。定时开窗通风,保持自然净化。每天工作前、下班后用紫外线照射1次,每次30min。每天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擦拭洗手池、水龙头、治疗台及其配套设备。地面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湿拖两次,拖把、抹布用后分别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浸泡30min,冲净晾干备用。有污染时,随时消毒。定期做空气培养,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切断空气传播途径。

2.4 严格无菌技术操作:无菌技术是预防医院内感染的一项重要操作,具有很强的科学性,能否防止、控制感染的扩散,往往取决于无菌技术的执行情况。因此,进行操作的各个环节,应该严格无菌技术。同时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侵入性操作,防止医源性感染。

2.5 洗手:洗手是防止医护人员因操作引起外源性医院感染最重要、最简单、最容易取得良好预防效果的措施之一,医务人员应提高手的保洁意识,在进行医疗操作、接触患者前后严格洗手或手消毒,每治疗一个患者应当更换一付手套或手消毒。更换时必须按“六步洗手法”认真洗手。诊室内应设有流动性水洗手或手消毒液。

2.6 加强对患者及陪护人员的管理:接诊患者时一定详细询问病史,尤其要加强对艾滋病、乙型肝炎等传染病的询问,做到心中有数,以便采取相应措施。及时进行宣教、沟通,陪护人员应劝其离开。

2.7 加强医疗废物的管理:在进行口腔治疗活动中,应视所有治疗患者都为感染病例。凡接触患者的一次性医疗用品,如漱口杯、口镜、牙托盘等,一经使用,由供应室按规定收集、转运,禁止与生活垃圾混放,收交指定单位进行专业化无害化处理。

门诊口腔科感控篇3

对口腔科门诊患者采用护理管理措施,达到控制并降低医院感染率,是一种新型的护理管理模式[1],其为患者做到门诊就诊时高效护理管理,一方面合理指导就诊结束后日常护理操作,另一方面指导口腔科门诊护理管理工作的科学合理有序进行,明确各护理人员在其护理工作中的职能,并按照口腔科门诊护理管理规定认真执行每一项无菌化操作,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时效性。由于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等多层原因,致使临床科室护理工作不能顺利进行已成为重要解决问题,尤其在一些有门诊性小手术的科室如口腔科,科学合理的护理管理措施,有利于降低门诊患者治疗过程中医院感染率的发生,并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因此如何在口腔科门诊利用护理管理措施控制好医院感染成为重要环节[2],浙江省余姚市第二人民医院依据口腔科门诊护理人员实际管理情况,对护理人员实施护理管理措施的方案,进行控制医院感染情况,结果不仅护理人员在口腔科门诊的护理知识及技能方面显著提高,并且患者的医院感染率明显降低、治疗护理疗效及患者家属对医疗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均显著提高。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9月~2016年4月浙江省余姚市第二人民医院口腔科门诊收治的12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将2015年1~8月收治的12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纳入标准:①年龄为18~65岁,神志尚清楚,愿意接受并能够自主配合调查者;②无严重心脑肾疾病等危重急病症;③无精神疾病;④能够坚持试验顺利结束,中途不中断者。对照组患者中,男53例,女67例;年龄为22~58岁,平均年龄为(39.00±3.10)岁。观察组患者中,男57例,女63例;年龄为24~62岁,平均年龄为(40.00±2.70)岁。经统计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在年龄、性别、病程、并发症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对照组常规门诊院感管理方案:①由当日值班责任护理人员对患者基本病情进行初步了解,并做记录。②责任护理人员对患者门诊治疗护理采用的一次性无菌耗材及消毒杀菌后可重复利用的材料,做详细记录。③责任护理人员定期对门诊治疗室进行紫外线杀菌,严格处理一次性无菌耗材的储备、使用和废物处理,以及可重复利用材料的使用、消毒杀菌等工作,院感办督察小组护理人员定期对口腔科门诊治疗室病菌情况进行抽查,不合格者及时进行停诊灭菌消毒合格后方可继续使用[3]。(2)观察组护理管理对控制医院感染的方案:①成立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护理管理小组,护士长任组长,对本组护理人员进行口腔科门诊相关护理知识及技能的考核,依据护理人员对护理知识及技能的掌握情况进行分配护理工作[4]。②每日在口腔科门诊安排2名护理人员,1名护士主要负责门诊医师无菌性治疗过程中的护理操作,及每次治疗室的清洁、消毒杀菌等准备工作,并详细记录每日耗材及器械使用情况。另1名护士主要负责针对患者病情,在治疗后定期按医嘱进行无菌性换药、清创等护理操作,并详细记录患者就诊时病情及定期回访。③定期为口腔科门诊护理人员进行无菌性护理知识及技能培训,可以通过讲座或对患者实际护理操作,对护士在口腔科门诊的常见疾病的护理进行实例培训。④最后由护士长及护理管理小组成员联合浙江省余姚市第二人民医院院感办相关护理负责人进行研讨,对口腔科门诊的常见疾病护理管理方案制定SOP文件,使护理人员能够对口腔科门诊患者进行规范化护理操作,提高临床护理疗效,控制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情况。⑤由浙江省余姚市第二人民医院医德医风办成立护理满意度调查小组,在门诊护理诊疗结束后对患者定期发放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分别调查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人员护理管理质量的满意度。设立不记名反馈信箱,获取患者的需求及反馈信息,真正掌握服务优劣之处和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期望,及时调整改进措施,做到尽可能让患者尽早康复及患者家属满意的成效[5]。⑥在口腔科门诊候诊大厅以视频示教、阅览杂志等形式,为患者提供口腔日常无菌性护理操作技能,并由口腔科口腔健康宣教护理人员定期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治疗护理后相关注意细节进行宣教,指导患者家属如何调情志、避风寒、节饮食、慎起居等,避免或减少患者发病率。

1.3评价指标

分别依据SF-36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护理管理疗效评分,并对两组护理人员护理知识及技能进行考核,比较两组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均采用双侧检验,检验水准α为0.05。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人员的护理知识及技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医院感染率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患者家属对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3.1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控制的护理管理细节

由于口腔科门诊护理治疗常常涉及到一些小手术治疗及口腔、牙周清创等无菌性护理操作,因此不规范的护理管理极易造成患者在治疗护理过程中发生医院感染的情况,如何控制并降低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成为重中之重。护理管理不仅是对于患者在整个门诊治疗过程中的管理,亦包含对护理人员及在门诊治疗过程中的护理操作管理,只有将每一步操作治疗做到严格无菌性,才能更好的减少患者在门诊医院感染的发生。因此应当对口腔科护理人员定期进行专业化护理培训,提高护理技能,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另一方面应当培训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在治疗后日常中的无菌性护理操作,并为患者建立个人口腔健康档案,定期对患者进行口腔健康宣教,并对患者口腔进行健康筛查及复查,确保患者口腔健康[6]。

3.2问题与展望

我国目前医院在对于有门诊手术治疗的科室尚未有统一医院感染管理方案的相关制定,大多是由各大医院依据医院情况结合国内针对医院感染而制定相关管理方案,不利于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的控制。此次浙江省余姚市第二人民医院采用护理管理的措施,在控制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过程中成效显著,相信随着医疗体制的不断改革、不断完善,在今后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的控制管理会更加科学,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管理服务。

参考文献

[1]李存桂,冯伊平.护理管理在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作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34):278-279.

[2]王丽明.护理管理在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作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31):252.

[3]王霞.分析在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控制中护理管理的作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3):227-228.

[4]王华.护理管理在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作用[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35(4):248-250.

门诊口腔科感控篇4

0引言

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加,病情种类多样化,在医院或门诊中引起的医疗感染显著上升。目前,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13%-30%的医院感染与护理操作不当及护理管理不到位有关,如护理工作中使用的仪器设备消毒、隔离、灭菌不彻底等[1]。口腔是病原体侵入的主要通道,由口腔科门诊护理不当引起的感染相比其他科室数量上明显更多。由此可见,口腔科门诊的护理工作十分关键。本研究对口腔科门诊采用两种护理模式,对比分析这两种模式下患者感染的几率,旨在为口腔科门诊的护理提供参考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以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传统护理模式下医院感染和预防情况为对照组。以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整体护理模式下医院感染以及预防情况为实验组。两组患者均以牙齿护理为主,其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经分析可比性良好。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我科室治疗时,只采用常规的护理。实验组就诊时,给予全面、整体的护理管理,其主要内容如下。

1.2.1环境护理;医院感染的主要途径为空气传染,对口腔科门诊实施空气消毒对控制以及预防感染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护理人员在保证口腔科门诊空气流通以及常规消毒的基础上,应嘱咐患者在治疗之前使用氧化氢(浓度为1%)漱口,这样可以减少细菌在空气中传播。同时,为患者实施检查治疗的器具应做到一次性保护膜一人一换,以此减少交叉感染的情况。

1.2.2器械护理;护理人员应及时对口腔科门诊中的器具进行消毒,患者使用过的器具(镊子、探针、针头等)应及时做好回收工作,在对各种医疗器械进行消毒之前,可使用超声清洗机进行清洗,这样可以较好将医疗器械管腔以及表面中的碎屑清除。

1.2.3医护人员的自我防护;医护人员在为患者实施治疗时,应按照相关规定佩戴橡胶手套、口罩、帽子、隔离衣等,这样可以较好防止被患者的体液以及血液污染。同时,医护人员为口腔科门诊患者实施治疗时,应及时做好洗手消毒工作,相关部门应定时对其洗手消毒工作进行抽查,以此提高口腔科门诊医护人员卫生意识。

1.3观察指标;

对实验组以及对照组经不同护理模式护理后口腔科门诊患者出现感染的情况及科室内卫生指标进行比较分析。

1.4数据处理;

本文研究数据均严格录入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时,统计学具有意义。

2结果

2.1患者感染几率的对比分析。

实验组在整体护理模式下实施护理,其出现感染的几率约为0.3%。对照组在传统护理模式下实施护理,其出现感染的几率约为2.0%。两组相比,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

2.2就诊科室内卫生指标分析。

经对患者就诊的我院口腔科室卫生指标进行全面评价,实验组的使用器械、手部卫生、空气质量和消毒液标准等卫生情况均优于对照组。

3讨论

医院感染水平是评价医院医疗卫生水平的重要指标[2],在口腔科门诊中实施有效的护理,对控制以及预防医院感染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口腔科是门诊中的特殊场所之一,为口腔门诊患者实施诊断以及治疗均由相关的医疗器械以及医护人员的双手完成,这样就极易导致患者的唾液、血液等在空气、医疗器械中传播,若医护人员的双手及医疗器械没有做好消毒工作,则可能导致医患、患患之间出现交叉感染的情况[3-5]。因此,加强口腔科门诊护理工作对感染的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在整体护理模式下实施护理,其使用器械、手部卫生、空气质量和消毒液标准等卫生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因此,出现感染的几率明显低于传统护理模式下实施护理的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通过在口腔科门诊中实施整体护理,即环境护理、器械护理、医护人员的自我防护,采用有效的消毒器具及消毒药剂对口腔科门诊中空气、器械、医护人员本身可能存在的细菌进行消毒,可以显著的减少细菌的传播,降低患者感染的可能性。综上所述,加强口腔科门诊护理,在预防以及控制医院感染发挥着重要作用。口腔科门诊医护人员应加强对环境护理、器械护理以及自身的防护意识,以此减少医院发生感染的几率。

参考文献

[1]吕玉焕.口腔科门诊护理在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中的作用[J].中国民康医学,2015,28(6):112-114.

[2]张丽,皇晓坤,韩淑惠,等.浅谈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护理[J].临床误诊误治,2011,24(z1):157-157.

[3]尹鹏娥.关于控制医院感染的门诊口腔科预防和护理对策[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2,11(8):421-421.

门诊口腔科感控篇5

在口腔外科临床诊疗中,由于诊疗操作需要医护人员需要直接接触患者的唾液、血液等,并在诊疗中使用各种医疗器械(如:三用枪、高速牙钻等),可能会对周围环境、空气产生一定程度的污染,再加之部分医护人员存在操作不当、感染防护不到位等问题,导致近年来我国口腔外科门诊诊疗中医院感染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六手操作是目前最新型的口腔外科门诊临床护理理念,其主要是指四手操作基础上增加1名巡回护士,可按照医嘱组织、准备相关治疗事宜,可有效避免出现医院交叉感染率。本文将随机选取口腔外科门诊收治的168例种植手术患者进行对照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随机选取2013年8月~2014年6月间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口腔外科门诊部收治的168例接受口腔种植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病例中男性89例,女性79例,平均年龄为(38.4±2.7)岁;治疗前均经过临床诊断无手术禁忌症,所有患者均接受门诊口腔种植手术。在临床研究中,笔者采取数字分组法将入选病例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84例),分别采取六手操作与四手操作,组间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性,符合临床对照试验条件。

1.2方法 本文两种患者临床口腔种植手术均有同一组口腔医护人员给予治疗、护理,在治疗期间实验组、对照组患者分别接受六手操作、四手操作护理配合。

1.2.1术前准备 对照组。椅旁护士配合医生做好术前准备工作,协助医生更换手术衣帽、穿戴无菌手套;手术器械等物品准备与实验组相同,铺上无菌巾,叮嘱患者术前漱口,术前对口腔进行常规消毒;按照医嘱准确手术所需的种植体,调整操作灯光、牙椅位置;指导患者坐上牙椅并辅助患者调整舒适。

实验组。巡回护士在手术前向患者详细接受手术步骤、手术时间、配合方法、手术费用等相关事项;巡回护士指导患者接受术前常规检查,若患者出现紧张情绪,应及时给予安慰;术前巡回护士给予患者常规洗牙,辅助手术者进行手部卫生消毒处理;巡回护士配合椅旁护士根据手术要求,提前准备手术所需的器械、吸引器(术前消毒处理)、冰生理盐水以及口腔种植的工具、种植体等手术物品;提前入室,采用紫外线对室内空气进行消毒。椅旁护士术前准备与对照组相同。

1.2.2术中配合 对照组:椅旁护理人员在整个手术期间均与医生一起采取坐位操作,掌握手术治疗的基本流程及医生的操作习惯;指导患者采取舒适,并帮助医生调整患者头部,以保持良好的手术操作视野;术中,椅旁护理人员积极配合医生传递手术器械,术中使用吸引器洗净患者口腔中的唾液、血液以及碎屑等;手术结束后协助医生进行缝合、腱线,并检查患者口腔中是否有出血现象,核对手术器械、物品,无菌处理手术操作创口。

实验组:本组椅旁护理人员术中操作与对照组相同。巡回护士在术中密切观察医生的操作过程,并根据医生操作需要及时调整治疗区域的灯光;若治疗期间,医生需要补充手术材料、器械,巡回护士及时给予补充、递送,可缩短手术等待、操作时间,避免医生多次接触不同手术器械、材料而出现细菌传播,从而预防发生交叉感染;术中密切观察患者的身体状态,尽量减少人员的流动性,避免外部细菌进入诊室而引起交叉感染;同时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给患者营造一个舒适、安全的治疗环境。

1.2.3术后处理 对照组:手术结束后,椅旁护理人员迅速将牙椅复位,收集、清理手术台上的操作器械、废弃物品;整理手术设备(如:三用喷枪嘴、牙科手机);使用消毒剂对牙椅、痰盂及治疗台进行彻底的清洁处理,并对种植手术专用器械进行清洗、浸泡,预防血液凝固而影响器械的清洁度;当上述术后处理工作完成之后,开始准备接受下一位手术患者。

实验组:本组椅旁护理人员术中操作与对照组相同。巡回护士在术后引导患者进入休息室进行休息,并给予患者讲解手术后的卫生注意事项并宣教预防交叉感染相关知识;术后配合椅旁护理人员对手术器械等进行彻底清洗、消毒、灭菌处理,之后进行分类放置。

2结果

两组患者在口腔外科门诊种植手术中分别接受六手操作配合与四手操作配合,从术后患者感染率结果来看,实验组术后交叉感染率仅为1.19%(1/84),而对照组患者中术后交叉感染率则为5.95%(5/84),组间临床交叉感染率存在明显差异性。

3讨论

目前,各类流行性传染病在世界范围内快速扩散,控制医院感染是当前传染病防控中重要组成部分。口腔外科门诊手术属于是一个特殊的有菌环境,在有菌环境中实施手术治疗交叉感染的几率相对比较高,尤其是在口腔外科手术诊疗操作时需要直接接触血液、唾液或者污染器械,感染疾病则可通过上述途径进行传播,从而增加患者出现交叉感染的风险性[1]。

六手操作模式是近年来口腔外科门诊手术推广应用的新型护理模式,其在传统四手操作模式基础上增加一名巡回护士,可提前准备手术物品、器械、药品等并按照一定规律放在四手操作台上,并治疗前指导患者进行清洁口腔,减少细菌存在[2];在术中及时增加、递送手术器械并及时清理手术污染物品,预防多人传递手术器械或者长时间堆放污染物品而引起交叉感染;同时,术中相关工作均可有巡回护士完成,这样可是四手护理人员、牙医一直处于无菌状态,从而有效避免牙医、四手护理人员的手被手术器械污染而引起交叉感染[3]。在本文临床研究中,笔者随机选取168例口腔外科门诊种植手术患者进行临床对照研究,并将病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给予六手操作与四手操作,试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术后交叉感染率仅为1.19%(1/84),而对照组患者中术后交叉感染率则为5.95%(5/84)。由此可知,六手操作在口腔治疗中可有效隔断感染源,最大限度减少医院交叉感染率。

综上所述,通过临床对照实践研究证实,在口腔外科门诊手术中运用六手操作在控制交叉感染方面明显优于四手操作护理,不仅能够提高临床护理效率、缩短手术治疗时间,还能够有效预防或者控制医院交叉感染。

参考文献:

门诊口腔科感控篇6

口腔卫生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但在各类口腔诊疗机构数量增加的同时,诊疗技术水平以及感染因素的控制等环节上却良莠不齐,增加了患者感染乙肝、结核病和艾滋病的可能性[1]。为此,开展对辖区内口腔诊疗机构的普查,可以为卫生部门日常监督和政策措施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泰州市内所有开展口腔诊疗活动的医疗机构,包括下辖兴化市、姜堰区、海陵区、高港区、泰兴市、靖江市和市辖范围内的二级口腔专科医院、口腔门诊部、口腔诊所、综合医院口腔科、乡镇卫生院口腔科等。

1.2方法

1.2.1问卷设计

依据《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12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医疗机构设置标准》中口腔科室设置部分,依据可比性、共有性和重要性三个原则,结合日常工作经验,选择感染控制相关环节的调查项目制定调查表。调查内容包括基本信息、口腔诊疗器械的清洗消毒、医务人员现场操作、工作环境清洁与消毒、医务人员职业防护以及规章制度的建立与落实情况。

1.2.2现场调查

对下辖市区主管医疗卫生监督的监督员进行培训,统一调查标准,集中时间在2015年1月-2015年3月对各自辖区内的口腔诊疗机构进行普查。

1.2.3数据录入与统计分析

对收集的调查问卷查漏补缺,将数据录入EpiData3.1软件生成数据库,导出数据到Excel2007和SPSS17.0后进行相关描述性统计分析。

2结果

2.1地区与类型分布

泰州市开设口腔诊疗科目的医疗机构共有185家。按地区统计,各市、区口腔诊疗机构数量由多到少依次为:姜堰市(38家)、兴化市(37家)、靖江市(34家)、泰兴市(32家)、海陵区(19家)、市辖区(15家)和高港区(10家)。按诊疗机构类型统计,口腔诊疗机构数量由多到少依次为:乡镇卫生院(64家)、口腔诊所(62家)、综合医院口腔科(32家)、其他医疗预防保健机构(13家)、口腔门诊部(12家)和二级口腔专科医院(2家)。其中,其他医疗预防保健机构是指设有口腔科目的妇幼保健院(所)、厂矿医务室、非口腔类专科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等。

2.2患者接诊情况

2014年各类口腔诊疗机构的年均患者接诊量均较2013年有所增加。2014年各类口腔诊疗机构平均每家单位的日均接诊患者例次数由多到少依次为:二级口腔专科医院50例次、综合医院口腔科20例次、口腔门诊部9例次、口腔诊所7例次、其他医疗预防保健机构7例次、乡镇卫生院4例次。

2.3消毒与灭菌方法

对口腔诊疗器械进行消毒、灭菌,物理与化学方法均使用的有98家,单用物理方法的有73家,单用化学方法的有14家。使用一次性诊疗器械的单位数共计143家,总体使用率为77%。不同类型口腔诊疗机构的一次性诊疗器械使用率由高到低依次为:综合医院口腔科占91%,口腔门诊部占83%,乡镇卫生院占81%,其他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口腔科占77%,口腔诊所占68%,二级口腔专科医院为0。

2.4清洗、消毒与灭菌区域

在消毒供应中心的有50家,其中综合医院口腔科19家,乡镇卫生院口腔科23家,其他口腔诊疗机构8家;在清洗消毒间的有100家;在诊疗区域内的有80家。各类型口腔诊疗机构均有在诊疗区域内清洗消毒的情况。清洗、消毒或灭菌间(区)平均面积大小由高到低依次为:综合医院口腔科55.2m2,其他预防保健机构53.1m2,乡镇卫生院12.8m2,二级口腔专科医院12.0m2,口腔门诊部7.9m2,口腔诊所6.1m2。

2.5设施设备配置情况

选取机械清洗设备、水枪、水池、酶洗液配置四个调查项目。泰州市185家口腔诊疗机构超声清洗机等机械清洗设备总体配置率为59%,仅二级口腔专科医院和口腔门诊部配置率达100%,配置率较低的为乡镇医院口腔科,占34%。配置清洗用水枪的共有58家单位,总体配置率为31%。按机构类型统计,除二级口腔专科医院配置率100%外,其余均未完全配置,配置率较低的为口腔诊所19家,占31%和乡镇卫生院口腔科8家,占13%。见表2。

2.5.1烘干设备

选择是否配置烘干设备、气枪、擦干用消毒纱布以及是否自然晾干4个调查项目,一家单位可以选择多种干燥方式。185家口腔诊疗机构仅二级口腔专科医院完全配置烘干设备、气枪及擦干用消毒纱布,其余各类型机构配置率均未达到100%。配置专门烘干设备的共有29家,总体配置率为16%;配置气枪的共计有55家,配置率为30%;采用自然晾干的有82家,占44%。

2.5.2包装材料、器具

包装用材料、器具包括布类、硬质容器(方盘)、一次性纸塑纸和一次性无纺布。一家单位可以使用多种包装方式。185家口腔诊疗机构的四种包装方式使用率由高到低依次为:硬质容器(88%)、布类(51%)、一次性纸塑纸(42%)、一次性无纺布(20%)。按照机构类型分析,硬质容器(方盘)在各类型口腔诊疗机构中使用率均为最高,布类在综合医院口腔科及乡镇卫生院中使用率较高。

2.5.3消毒、灭菌设施设备

185家口腔诊疗机构中采用物理方式消毒、灭菌的,小型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的总体配置率最高,为56%;配置率最低的是快速卡式灭菌器,为4%。大型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在各类型口腔诊疗机构中均有配置,配置率最高的是综合医院口腔科(38%);小型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配置率较低的是乡镇卫生院口腔科(31%)及其他医疗预防保健机构(38%);下排气压力蒸汽灭菌器除口腔门诊部未配置外,其他类型机构均有配置,而乡镇卫生院口腔科配置率(44%)最高。采用化学方式消毒灭菌共计112家单位,均使用戊二醛消毒灭菌,另有2家诊所采用其他方式消毒、灭菌。在112家中,配置无菌水的仅有为22家。总体配置率20%,各类型机构的配置率分别为:二级口腔专科医院占50%、口腔门诊部占17%、口腔诊所占16%、综合医院口腔科占9%、乡镇卫生院口腔科占6%、其他机构占15%,配置率均较低。

2.5.4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调查是否配置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化学指示物(或浓度测试卡)及有无监测记录两个项目。185家口腔诊疗机构配置消毒与灭菌效果指示物(或浓度测试卡)的共计97家单位,总体配置率为52%。其中,乡镇卫生院口腔科的配置率较低,占44%。有监测记录的共计82家,登记率占44%;登记率较低的为口腔诊所,占26%;乡镇卫生院口腔科,占31%。

2.5.5存放设施选取是否有专门诊疗器械保存柜

以及是否在诊疗区域内存放诊疗器械两个调查项目。185家口腔诊疗机构中有专门保存柜的共计138家,总体配置率为75%。其中,配置率较低的为其他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占54%和乡镇卫生院口腔科,占63%。在诊疗区域内存放诊疗器械的共计170家,占92%。各类型口腔诊疗机构在诊疗区域内存放口腔诊疗器械的比例均较高。

2.6环境清洁及消毒

配置紫外线灯的有147家,总体配置率为79%;配置率较低的是乡镇医院口腔科,为55%,其余各类型机构配置率均较高。配置化学消毒剂对环境消毒的有80家,配置率较低的为综合医院口腔科,占31%;乡镇卫生院口腔科,占33%;其他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占38%。配置空气净化设备的有18家,分别为综合医院口腔科11家、乡镇卫生院口腔科5家、其他预防保健机构2家,其他类型机构中未配置。配置机械通风设备的共计有54家,配置率由高到低依次为:二级口腔专科医院(100%)、综合医院口腔科(81%)、其他医疗预防保健机构(54%)、口腔门诊部(33%)、口腔诊所(16%)、乡镇卫生院口腔科(8%)。见表3。

2.7职业防护设施

选择是否每年体检与培训、最近一次体检时间、口腔诊疗器械清洗时是否配置防水围裙与手套、诊疗时是否配置护目镜和手消毒剂等项目进行调查。2013-2014年二年中每年均参加职业健康体检的共计78家,占42%。其中,每年体检率较低的是口腔诊所,占19%和乡镇卫生院口腔科,占42%。2013-2014年两年中参加过口腔诊疗机构感染控制知识培训的有117家单位,占63%。培训率较低的是口腔诊所,占58%;乡镇卫生院口腔科占56%;其他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口腔科占46%。清洗用防水围裙共有53家配置,总体配置率占29%,整体配置率不高;而配置较低的是口腔诊所,占29%和乡镇卫生院口腔科,占17%;清洗用手套整体配置率较高,占95%。诊疗时配置专用护目镜有112家,整体配置率为61%,各类型诊疗机构中均有部分单位未进行配置。配置手消毒剂的共计50家单位,配置率为27%,整体配置率较低。其中有2家二级口腔专科医院手消毒剂配置率达到100%,综合医院口腔科配置率为为56%,其他各类型口腔诊疗机构的手消毒剂配置率均较低。

2.8相关制度制定情况

选择是否制定口腔诊疗器械清洗、消毒灭菌程序以及所使用的消毒产品是否索证两个方面进行调查。185家口腔诊疗机构对所使用的消毒产品的整体索证率不高,为17%。口腔诊疗器械清洗、消毒灭菌程序的整体制定率为60%,制定率较低的口腔诊所占60%,其他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占54%,乡镇卫生院口腔科占47%。

3讨论

近年来,泰州市185家不同类型的口腔诊疗机构的患者接诊量均有所提升。但是,相关诊疗设施设备的配置率却比较低,尤其是口腔诊所及乡镇卫生院口腔科,而这种低配置引起诸多的安全隐患,最终会导致口腔诊疗院内感染的发生[2-4]。通过调查,发现这185家口腔治疗机构存在以下问题:

(1)清洗环节。

水池数量不足4只,不能有序实现冲洗、洗涤、漂洗、终末漂洗4个清洗步骤,引起清洗后的器械交叉污染;无相关机械清洗设备、水枪及酶洗液,不能有效去除精密、复杂、管腔类器械内部的血液、体液等有机污染物[5]。

(2)干燥环节。

未配置干燥设施会将清洗时的残留水分带入化学消毒剂稀释其浓度进而影响消毒灭菌效果。同时,残留水进入包装材料后进行压力蒸汽灭菌不仅影响灭菌效果而且会缩短其有效期限。

(3)包装环节。

多数单位直接用不锈钢方盘盛装,蒸汽无法穿透,灭菌效果无法保证。

(4)消毒灭菌环节。

尤其是以戊二醛化学方法灭菌的单位,多数未配置无菌水而是使用自来水冲洗,使得已灭菌器械再次变得“有菌”。诊疗器械的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是各类型口腔诊疗机构的薄弱环节,除综合医院口腔科、二级口腔专科医院的监测记录较为完整外,其他类型口腔诊疗机构的常规物理及化学监测基本未按要求进行,设备损坏维修后、灭菌物品包装形式及重量发生改变后须做的生物监测更是无从谈起。未监测,则无法确定消毒、灭菌器械的温度、湿度等参数是否正确,亦不能保证灭菌效果。

(5)存放环节。

存放的温、湿度条件对保存期限有影响。用方盘包装快速灭菌的器械有效期为4小时,多数单位的医师及感染控制人员甚至不知晓这个知识点[6],方盘盖上居然标示有效期为7天。在环境清洁、消毒环节,未配置空气、物表消毒设施及空气净化、机械通风设施,尤其是在冬季、夏季,由于空间环境密闭,空气不流通、无新风进入,易导致大量口腔飞沫残留在诊疗环境中,引起医生、患者的感染[7]。

(6)职业防护环节。

未配置围裙、手套等防护设施不仅易使清洗人员受到穿刺伤,而且会将粘有病菌的清洗残留水等污物带入诊疗环境中。未佩戴护目镜、口罩及手套,易使大量的飞沫侵入到医师的眼睛、呼吸道并粘附在医师手表面。未配置手消毒剂,致使致病菌在手上滞留时间长、致病菌难以杀灭[8],均存在医生与患者之间交叉感染的严重安全隐患。

综上所述,泰州市口腔诊疗机构感染控制相关硬件设施、设备的配置率较低,存在院内感染的安全隐患,需要引起相关管理部门及卫生监督部门的高度重视,给予这些口腔治疗机构督促指导,要求他们加大对感染控制相关硬件设施设备的投入与配置,严格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保障口腔病患者的健康不受威胁。

参考文献

[1]杨玉勘.3371例手术前和输血前患者血清感染性指标检测结果的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9,30(5):504.

[2]黄雁虹,江勇,贺佩兰.口腔科消毒效果影响因素的Logistic分析[J].现代医院,2008,8(1):113-115.

[3]吴晓磊,靳祥堂.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因素分析与管理对策[J].中国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23):3220-3221.

[4]范雪兰,张红岩.控制口腔交叉感染的管理体会[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1,24(3):284-285.

[5]顾爱萍,冯萍,茅挺,等.39650例受血者输血前感染性标志物检测结果分析[J].苏州医学,2007:3093-3094.

[6]吕金,张锋.口腔感染特点分析及预防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1):195.

门诊口腔科感控篇7

【中图分类号】R7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5-0059

口腔门诊患者流动性大,各种急慢性感染性疾病的患者均在一般患者中间就医,在口腔疾患的诊疗过程中,口腔科医务人员的手、器械可直接接触患者的唾液、血液、病菌等,极易导致医患之间、患者与患者之间的医源叉感染。探讨口腔门诊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和实施有效的控制措施是十分重要的。

1口腔科门诊感染因素

11空气污染

口腔科门诊在牙科治疗中高速手机、气、水枪、超声波洁牙机都会产生飞沫,携带着病源体形成气溶胶,进入空气,造成空气污染,若易感者接触到含有致病菌的飞沫,即有可能引起感染。

12诊疗器械因素

口腔器械多为含腔器械,特别是涡轮机、快、慢速机头、弯机头、直机头等形态不规则,价格昂贵,增加了消毒灭菌的难度。口腔科诊疗过程中最重要的工具高速手机和低速手机,它们夹持车针和磨头,治疗中要进入患者口腔,接触黏膜和组织。手机在口腔中停止转动的一瞬间,机头部位呈现负压,使口腔中的分泌物、血液、组织碎片等回吸到手机内部,而使用消毒剂对手机进行消毒时,只能消毒手机表面,而对手机内部回吸物毫无影响,当再次使用手机时,回吸物质就可随转动中喷出的水雾进入其他患者的口中,而造成交叉感染。

13医护人员防护意识淡薄

131手卫生意识差

在诊疗过程中口腔科医护人员的手不可避免地要与患者的唾液,血液和物体等接触,操作后手HBsAg污染率可达938%。如果医务人员不按规定洗手或更换手套,极易引起疾病的传播及自身感染。

132自我防护意识淡薄

个别医务人员进行治疗操作时,不戴口罩、帽子,或手套未做到一人一用一更换,对针刺伤或锐器伤不够重视,心存侥幸,是导致医院感染发生的因素之一。

14医疗废物污染

口腔科医疗用品在使用后要进行分类回收、初消毒、毁形及运输到指定地点,在上述的每个过程中如果管理不严都会造成感染。医疗废物中的锐器如果不按规定分类存放,就有可能刺伤工作人员,增加感染风险。

15药物的因素

现在国内,不仅仅是口腔医院和口腔科室的问题,目前普遍存在着滥用抗生素的问题,抗生素的滥用让细菌耐药性大增,造成后期患者不易彻底灭菌,从而造成感染的发生。

16消毒监测措施的因素

很多口腔医院和口腔科室并未存在一套科学严谨又有效的检测措施来检测消毒是否彻底,是否达标,并未对医护人员的微生物携带量进行生物学检测。

2预防措施

211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提高和加强口腔科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建立完善口腔门诊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 结合医院及科室实际,按照卫生部制定的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要求,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消毒隔离措施,并定期检查,认真落实[1]。

212加强医护人员感染知识培训

医院感控科每季度组织全院医务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对新上岗的人员进行岗前培训,达到控制医院感染的目标。如果存在不合格,并且不合格存在普遍性、重复性或存在可能造成严重后果,就要进行整改,要做到培训、督导改进的良性循环。

22加强口腔诊疗环境的管理

221口腔诊室与空气消毒

诊室内保持清洁,每日开窗通风使得空气流通,每天早晚对诊室空气及物表进行紫外线照射2次,每次1h。地面采用湿式清扫,每天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拖地两次。对诊室空气进行生物学监控,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同时也要对紫外线灯管照射强度进行定期监测。医院感控科定期对诊室物体表面及医务人员的手进行细菌学监测,保证患者就医环境和医务人员工作环境安全。

222诊疗台及牙椅消毒

诊疗台、牙椅每天开诊及结束治疗后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冲洗,牙椅灯罩手柄及扶手、患者扶手、治疗台、水汽枪、光固化机、吸引器等把手上包一次性防污贴膜,一人一用一换。吸引管道及痰盂用500mg/L含氯消毒液冲洗,每天两次。

23口腔器械的消毒灭菌

口腔科常规诊疗时采用的口腔盘器械盘、漱口杯、吸唾器、注射器、手套、治疗巾等均为一次性,切实做到一次性物品一次使用。使用后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30min,浸泡容器要加盖,消毒后,用黄色医疗垃圾袋双层封闭包装,专人回收,统一处理,严禁重复使用和回流市场,将责任落实到个人,确保医疗安全。非一次性口腔器械均应进行严格的消毒灭菌,必须达到一人一用一消毒一灭菌,能够高压灭菌的器械一律首选高压灭菌。消毒后的器械用塑封包装并标注灭菌日期,超出有效期的要重新高压灭菌,并定期对灭菌器械做生物学监测,无菌持物镊、装扩大针锉等的器械盒4h更换一次。为了减少牙科高速涡轮手机在使用时的回吸污染,在治疗前和结束后均应使涡轮手机在椅旁转动30s。

24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定期做好各种监测

(1)化学监测:对各种器械包、纱布、棉球等储物容器贴有灭菌指示卡或3M胶带灭菌后看有无变色;(2)生物监测:用热耐受力较强的嗜热脂肪芽孢杆菌对高压灭菌器每月定期进行生物监测确定灭菌效果确保医疗安全实施;(3)使用的消毒、无菌物品严格标明开启时间和失效期;(4)手卫生监测:要求每位医务人员遵守手卫生规范,在临床诊疗过程中严格执行七步洗手法;院感监控小组定期进行手培养细菌监测;(5)院感监控小组采用PDCA法随时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落实,对各种制度执行情况进行评估。

25口腔医疗废物分类管理

依据卫生部《医疗废物管理制度》条例规定,医疗废物管理应指定专人负责,对医疗废物进行严格的分类、规范的收集[2]。科室应加强医务人员对医疗垃圾分类的专业知识、职业卫生安全防护知识的培训和教育。

3结论

口腔科通过健全管理制度、加强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知识学习与掌握、诊疗环境标准消毒、严格的无菌技术操作、严格口腔诊疗器械的消毒灭菌以及加强医务人员职业防护与无菌观念等措施,有效的控制了医院感染的发生,取得患者的信任与支持。总之,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是一项艰巨的工作,需要我们脚踏实地认真落实,也需要我们坚持不懈努力,只有做好检查、监督和指导,才能不断提高医疗质量,避免医患纠纷的发生。

门诊口腔科感控篇8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852-01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医院感染在医院管理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1]。口腔科是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因此,加强医院口腔门诊消毒隔离管理,有效切断传播途径、避免交叉感染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途径。

1 口腔门诊感染主要途径

1.1 空气传播:高速牙钻、切割打磨机、超声洁牙机等在诊疗中会产生大量的雾化颗粒,当颗粒直径小于100um,会漂浮在空气中,污染空气,传播疾病。

1.2 器械传播:口腔医疗器械结构复杂,只能通过酶洗剂和超声清洗机进行清洗,才能保证器械清洗彻底。很多口腔医护人员只采取高压蒸汽灭菌对牙科手机灭菌,但未采用预真空功能的灭菌器,器械灭菌不彻底,从而导致治疗中的交叉感染。

1.3 医务人员的接触传播:口腔门诊治疗多采用口腔内侵入性操作,如医护人员洗手不彻底,会通过手接触而导致病人感染[2]。

1.4 其他传播:医疗废物管理不到位,被污染的医疗废物长时间暴露在诊室中会引起环境污染。

2 感染防控与消毒措施

2.1 对于口腔医疗器械的消毒灭菌[3]:进入患者口腔内的医疗器械,需坚持做到一人一用一灭菌的消毒处理原则。凡耐高温,不易损伤的器械、敷料等一律采用高压蒸汽灭菌,且所有无菌物品开启使用后储存时间不超过24小时。采用每日测定化学消毒液的浓度,并做好登记。对污染金属器械采用二次浸泡法,先用有效氯(500mg/L)浸泡30分钟,再用安必洁快速多酶清洗液(10ml/L)浸泡30分钟,清洗、上油、包袋、灭菌。采用一次性带有化学指示灭菌标识的专用包装材料对医疗器械进行包装。牙科手机使用必须遵循一人一钻一用一灭菌的原则,且手机初处理时应用安必洁快速多酶清洗液(10ml/L)通过超声波振荡处理,以加速各种蛋白质、多糖、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等物质的分解。另外,除按照无菌所必要的规定流程进行消毒灭菌外,还应定期拆卸手机头内部的组件,用75%酒精棉球擦拭所有组件,既可以降低感染的发生率,还可以延长手机寿命。

2.2 严格监测消毒灭菌效果:为保证灭菌质量,要进行严密监测灭菌效果。高压蒸汽灭菌器须进行监测,每锅放置化学指示卡,包外贴化学指示标,使用化学指示卡测定戊二醛浸泡液浓度,每月做一次生物监测;每月对无菌物品做一次抽样细菌培养;每月进行一次物体表面细菌培养、医护人员手细菌培养、空气培养。不合格的结果分析原因,积极整改。

2.3 医护人员的自我防护:口腔诊疗工作离不开医护人员的手,而医院感染中以直接传染为主,医护人员手的手最主要的传播媒介。而洗手也是预防感染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4-5]。口腔医护人员在诊疗操作过程中应戴手套操作。操作前用含抗菌成分的洗手液洗手,用流动水冲洗双手,再用一次性纸巾擦干,然后戴无菌手套。如果手套刮破、损坏,应立即更换。每治疗完一例患者后均应立即采用六步洗手法洗手,对手进行彻底清洗。如果医师非常忙碌,若手部无明显污染,可用快速手消剂洗手1~2分钟。戴口罩和护目镜,可以防止空气中的病毒颗粒对医护造成危险。

2.4 医用垃圾的管理:严格执行卫生部颁布的《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落实并加强医疗废物的安全管理。医疗垃圾的处理必须遵循“分类收集、专区存放、密闭运送、集中处置”的原则。加强对医疗废物回收管理人员的培训,要求相关科室和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掌握相关各项制度,并参照执行,逐步实现对医疗废物的规范化、法制化管理。

3 建立口腔门诊管理体系

3.1建立健全消毒隔离制度[6]:根据口腔门诊的特点制定具体的消毒隔离制度,使口腔门诊院内感染防控做到有章可循。

3.2成立院内感染防控领导小组:口腔门诊应成立由科主任,护士长,医生,护士组成的院内感染防控小组。组织口腔门诊相关医护人员进行学习,并严格落实消毒隔离制度,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整改。

3.3统一思想,组织全体医务人员认真学习口腔门诊院内感染防控的有关文件,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3.4加强进修实习生无菌观念的培训,规范无菌技术操作技术,避免交叉感染。

3.5 严格管理,密切监督:组建院内感染监测系统,加强对口腔门诊传染源、易感人群、感染途径、感染危险因素等相关信息收集和医院环境的监测。

4 总结

我院口腔门诊通过加强院内感染的护理管理工作,有效控制了院内感染的发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每月细菌培养合格率100%,医院感染科细菌培养合格率100%,给医务人员治疗提供了安全保障,也为病员提供了安全和舒适的就诊环境。

参考文献:

[1] 陈元华.护理管理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重要作用[J].川北医学院学报,2009,24(6):624-625.

[2] 周萍.口腔科门诊护理人员在控制院内感染中的作用[A].全国口腔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中华护理学会:2008:3.

[3] 王艳萍,马肃,张琳.加强口腔科消毒灭菌质量管理控制院内感染[A].全国口腔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中华护理学会:2002:2.

门诊口腔科感控篇9

虽然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但因日常饮食及生活作息的不规律,极易引发口腔疾病。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高速发展,口腔诊疗技术越来越多样化、侵入性操作也随之增多、诊疗器械的使用结构也越来越复杂等等相关因素,加之口腔科诊疗器械容易被患者的口腔血液与口腔分泌物污染,携带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等多种血源性传播疾病因子[1]。倘若在口腔诊疗活动过程中,各项清洁、消毒、灭菌及隔离措施落实不严格,极其容易造成交叉感染,即医源性感染/医院感染,从而引发相关的医疗纠纷或事件,因此,口腔科对清洗、消毒、灭菌及隔离等措施要求相对比较严格。为做好门诊口腔科医院感染预防控制,保障医疗质量,本研究做了相关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4年未全面定期实施表格式检查的口腔科就诊患者及口腔科环境卫生学检查情况作为对照组,将2015年全面定期实施表格式院级与科级检查的口腔科就诊患者及口腔科环境卫生学检查作为实验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基础病等基本临床资料比较上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2014年~2015年口腔科医疗护理人员职称、学历、人数相对无变化。

1.2院科两级检查 对照组按照以往医院感染管理模式,未制定科室自查具体内容及自查频次。实验组在医院感染管理科的指导下,科室感染管理小组查找分析近3年口腔科医院感染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缺陷,并查找口腔科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相关文献,制定科室自查内容及每周自查制度,并在口腔科《医院感染质量控制记录本》予以实时记录;院级检查内容由医院感染管理制定《医院口腔科感染控制督查反馈表》,感染管理科院级检查每半月进行一次,并予以反馈口腔科[2]。口腔科根据院级反馈及时召开科室感染管理小组工作会议,研究整改措施;院科两级分别每月调查100例就诊患者对口腔科医疗服务满意情况。

1.3观察指标 根据院科两级检查结果整理统计牙椅等清洁消毒合格率、诊疗区域清洁消毒合格率、诊疗设备清洁消毒合格率、诊疗区域环境整洁合格率、清洗消毒区域整洁合格率及每日定时通风合格率[3];院科两级共同制定《口腔科医疗服务满意度调查问卷》,共10题,每题10分,90分以上为满意。

1.4统计方法 汇总检查数据统一录入Excel文档软件,用SPSS 20.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数据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两组消毒隔离措施、环境卫生学及患者满意度比较,对照组科级检查牙椅等清洁消毒合格率、诊疗区域清洁消毒合格率、诊疗设备清洁消毒合格率、诊疗区域环境整洁合格率、清洗消毒区域整洁合格率、每日定时通风合格率及科级调查的患者满意度低于实验组科级检查合格率;对照组院级检查牙椅等清洁消毒合格率、诊疗区域清洁消毒合格率、诊疗设备清洁消毒合格率、诊疗区域环境整洁合格率、清洗消毒区域整洁合格率、每日定时通风合格率及科级调查的患者满意度亦低于实验组院级检查合格率,两组组间比较P均

3 讨论

随着人民群众医学常识的不断提高,对血源性传播疾病的认识越来越高。因此,综合性医院门诊口腔诊疗活动中的感染预防与控制显得尤为重要,我院一直以来将口腔科作为医院感染管理的重点科室。在2015年科室层面及医院感染管理科院级层面采取院科两级强化检查督导模式,明确院科两级各自医院感染管理职责,共同查找感染隐患,强化培训考核,增强医务人员感染防控意识,做好个人标准预防,持续提高清洁、消毒、灭菌及隔离合格率[4]。从表1可见2015年度院科级两级患者就医满意度均随牙椅等清洁消毒合格率、诊疗区域清洁消毒合格率、诊疗设备清洁消毒合格率、诊疗区域环境整洁合格率、清洗消毒区域整洁合格率及每日定时通风合格率的持续提高而上升。因口腔诊疗相关的牙椅等清洁消毒合格率、诊疗区域清洁消毒合格率、诊疗设备清洁消毒合格率等直接关系到患者直观的就医体验度,这些检查合格率的提高,必然能提升患者就医满意度。

因此,针对医院感染管理重点预防控制部门应当明确院科两级感染管理职责,细则检查相关内容,严格执行检查频次,持续质量改进,方能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就医安全。

参考文献:

[1]宋玲娣,周国娟.加强口腔医院感染管理的实践[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136-137.

门诊口腔科感控篇10

DOI:10.14163/ki.11-5547/r.2016.21.204

口腔门诊是对口腔疾病患者进行诊治的最主要科室, 其护理情况的好坏对治疗效果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因此对口腔门诊的患者实施及时有效并且安全可靠的护理尤为重要[1]。但目前有较多的研究显示, 在口腔门诊中对患者进行临床治疗和护理的过程中, 往往会出现护理人员感染预防控制执行力情况不佳的情况, 这会导致患者在临床接受治疗和护理时出现感染, 对其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 也会进一步的威胁患者心理健康, 因此找出目前口腔门诊中护士在感染预防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并针对这些问题实施相应的处理对患者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2]。在本次研究中, 分析了基于口腔门诊护士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执行力的现状调查情况,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在2014年5月~2015年5月本院口腔门诊在职护士, 数量为45名。在性别上, 所有护士均为女性, 年龄在22~50岁, 平均年龄(36.54±5.42)岁。其中主任护师1名, 占2.2%, 副主任护师3名, 占6.7%, 主管护师12名, 占26.7%, 护师25名, 占55.6%, 护士4名, 占比8.9%。

1. 2 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中使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研究。在临床研究的过程中, 需要按照国家相关法规, 对口腔疾病患者实施临床诊疗过程中的要求咨询统计学相关研究人员的意见, 并且根据目前口腔疾病门诊护理过程中的工作特点, 自行设计出调查表格。形式上, 通过使用不记名的方式进行现场问卷的调查, 并在护士将问卷填写完成后自行进行回收。在内容上, 包括一般情况和感染预防执行力的情况:在一般情况方面, 包括护士年龄、工作年限、科室情况、职称职务等12项信息;另外需要收集所有护士的感染预防控制执行力的情况。在执行力的评定过程中, 主要包括治疗前检查无菌物品的有效性、护士在洗手过程中的依从性、在对物品实施补充过程中的感染控制情况、印模消毒情况以及牙椅水路等消毒的情况等, 项目数量为22项。

1. 3 观察指标 将所有护士的感染预防控制执行力的情况进行收集。

2 结果

在本次研究中所有护士在补充无菌物品过程中按照消毒日期先后顺序进行放置、每次对患者治疗前检查无菌物品包装完整性情况以及在治疗过程中手接触位置贴上避污膜的3个方面的情况非常好, 能够符合相关要求, 但在口腔印模器械使用后消毒、四手操作过程中通过无菌持物钳后的消毒以及避污膜在破损后的消毒3个方面的情况并不佳。另外, 护士在将物品进行补充过程中, 采取控制感染措施主要是使用无菌持物镊以及使用手套两种方法。同时, 多数的口腔门诊的护士会较为重视诊疗环境中的通风和效度的情况, 因此在消毒诊疗的过程中的执行情况能够达到相关的要求。

3 讨论

本院口腔科是在省级的重点学科, 尤其是口腔门诊, 更是直接面对口腔疾病患者, 也是为患者实施治疗和护理的主要科室[3]。由于口腔门诊的特点, 极有可能导致患者出现感染的情况, 对患者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而正是由于这种特点, 在口腔门诊的临床护理过程中, 严格的执行科学规范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避免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出现交叉感染的情况就显得尤为重要[4]。但在近些年来有研究显示, 在口腔门诊中的临床护理过程中, 在感染预防方面的工作并不佳。基于这种特点, 需要对口腔门诊中护士在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方面的执行力情况进行分析, 并通过调查的结果分析出目前在口腔门诊中对患者实施实际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而针对这些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解决, 就能够较好的改进在对口腔疾病患者实施护理过程中出现的感染情况[5]。

通过本次研究显示, 目前在实际的口腔门诊护理过程中, 实际上会出现较多的问题。虽然在本次研究中所有护士在补充无菌物品过程中按照消毒日期进行放置、每次对患者治疗前检查无菌物品包装完整性情况以及在治疗过程中手接触位置贴上避污膜的3个方面的情况非常好, 能够符合相关要求。但在口腔印模器械使用后消毒、四手操作过程中通过无菌持物镊后的消毒以及避污膜在破损后的消毒3个方面的情况并不佳。另外, 护士在将物品进行补充过程中采取相关控制感染措施主要是使用无菌持物镊以及使用手套两种方法。在另一方面, 多数的口腔门诊的护士会较为重视诊疗环境中的通风和效度的情况, 因此在消毒诊疗的过程中的执行情况能够达到相关的要求。

而通过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 目前口腔门诊的护士在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执行力方面的情况实际上并不佳, 尤其是四手操作的执行力方面会出现较为严重的问题。首先医院可以在日常工作过程中为护士普及四手操作的情况, 让口腔门诊的护士认识到四手操作的重要性, 并在口腔门诊中逐步的推广四手操作的执行模式, 例如可以在考核的过程中引入四手操作相关的考核, 让护理人员能够有着过硬的四手操作理论知识以及充足的四手操作实际经验。在护理人员上岗之前, 可以对其进行全面性的培训, 让所有的护理人员能够对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有着较好的了解, 因此能够在临床对患者实施护理的过程中较好的进行护理操作。尤其是可以制定出标准化的规范制度, 做到护理操作有法可依, 监督有效。同时可以对护理人员加强相应的培训[6]。

综上所述, 目前口腔门诊护士的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执行力情况虽然在某方面能够让人满意, 但在多个方面仍然无法达到相关的要求。因此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相关措施对提升口腔门诊护士的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执行力有着重要意义, 有着很高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李红, 陈金锐. 建立社区口腔门诊的数字化消毒管理与感染控制模式. 中国卫生产业, 2015(12):133-134.

[2] 陈玉荣, 许霞勤, 李寅芝, 等. 综合性医院口腔门诊感染管理工作的改进和探索. 江苏卫生事业管理, 2014, 25(2):45-46.

[3] 李琳娜, 王彬娉. 口腔门诊护理人员职业暴露伤感染及预防的调查分析. 中外健康文摘, 2012(36):361.

[4] 陈佩珠, 林格, 古佩明, 等. 口腔门诊护士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执行力的现状调查.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3, 23(11):2708-2710.

门诊口腔科感控篇11

中图分类号:R780.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1)11-0163-02

1加强医务人员意识及职业道德

医德与院内感染存在着密切的联系,防止院内感染是一项复杂而又细致的工作,只有通过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意识和职业道德,增强预防院内感染的自觉性和责任感,才能有效的降低院内感染率。

2加强医务人员感染知识的培训,提高对院内感染的认识

制定学习计划,定期进行感染知识的学习,使医务人员掌握消毒隔离技术和医疗器械消毒灭菌技术。必须使医务人员,认识到预防院内感染的重要工作,视所有患者都为感染病例,并按感染病例进行处理,将危险因素降至最低。

3加强对手带菌的预防控制

患者的院内感染,通过医务人员、病人手带菌污染最为严重。除医护人员外,医院清洁卫生员由于要经常清理污物、医疗垃圾、手的污染更为重严重。接触传播是许多疾病重要的治病原因。手的污染常造成医院环境物品的污染,就要有效的控制预防手带菌。

4观念改变

口腔治疗中要解决部分医务人员传统观念,即认为口腔本身就是有菌器官,无需严格的无菌操作,操作过程中自我防护观念和预防医院感染概念不强,因此应加强对口腔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知识和自我防护的教育,引入标准预防概念,视口腔为感染源。接触病人诊疗时穿立领工作服,戴口罩、帽子、手套,必要时戴防护面罩或眼镜。值得注意的是,戴手套不能代替洗手。戴手套应和洗手相辅使用,每次诊疗前后、戴手套前、脱手套后均需洗手,严格遵循六步洗手法。有研究显示,虽然病人是感染的直接来源,但是造成医院感染扩散的途径则主要是医务人员的手,洗手是控制医院感染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措施,用流动水冲洗、肥皂洗手,自然菌消除率达99.5%。

5完善制度,规范管理

5.1 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消毒技术规范》、《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等法规要求,制定适合本医院口腔科切实可行的各项规章制度,如消毒隔离制度、医务人员防护制度、医务人员培训制度、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管理制度等。

5.2 制定诊室保洁和医疗废弃物管理制度

加强医疗废物管理可有效预防和控制医疗废物对人体健康和环境产生的危害。按照《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的要求,对医疗垃圾和生活垃圾进行严格分类,对于被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棉球、纱布及各种敷料以及注射器、手套、帽子、口罩、一次性诊疗器械等,均按照感染性废物装入黄色包装袋中,对于针头、探针等锐器需按损伤性废物放入防渗漏、耐刺的锐器盒内,在包装袋和锐器盒外应当有警示标识,并标明科室、日期、类别,对于特殊感染患者产生的医疗废物应采用双包装袋双扎口。科室人员与专职回收人员严格交接登记手续后送焚烧站统一焚烧,进行无害化处理。

5.3 制定器械清洗、消毒、灭菌的各项操作程序

进入患者口腔内的所有诊疗器械,必须达到“一人一用消毒或灭菌”的要求,凡接触患者伤口、血液、破损黏膜或者进入人体无菌组织的各类口腔诊疗器械,使用前必须达到灭菌。

5.4 定期监测,规范化管理

口腔门诊建立医院感染监控小组,设立监控医师和监控护士,加强对本科室医院感染工作的监督和管理,形成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感染管理科-临床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的三级医院感染监测网络。制定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的考核标准及奖惩措施,感染管理科定期对口腔科的各项规章制度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形成标准-考核-奖惩三位一体的责任管理体系。

门诊口腔科感控篇12

1.1对象

调查对象为辖区内所有在《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诊疗科目中设置口腔专业的诊疗机构。

1.2方法

依据《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与《消毒技术规范》,经过咨询专家、小组讨论后,自制调查表格,并对调查人员进行统一培训,制订统一标准,采取现场查看、询问医务人员和现场检测的方法了解消毒管理工作。

2结果

2.1一般情况

2.1.1诊疗机构辖区内所有在《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诊疗科目中设置口腔专业的诊疗机构共34家(9家未开展诊疗业务),综合治疗椅63台,月诊量约12 610人次(表1)。

2.1.2执业人员25家口腔诊疗机构共有医务人员78人,中级及以上职称17人,其中执业医师占58.97%,执业助理医师占14.10%,护士占14.10%,技师占7.69%,其他人员占5.14%。

2.2调查结果

2.2.1医院感染规章制度20家口腔诊疗机构都建立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5家口腔诊疗机构没有制订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其中4家为个体及民办医疗机构)。

2.2.2消毒室与区域布局卫生部《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中要求口腔诊疗区域和口腔诊疗器械清洗、消毒区域应当分开,布局合理[2]。调查结果显示,25家口腔诊疗机构诊疗区域和清洗、消毒区域均分开设置,9家污染区、清洁区、消毒区布局不合理,9家无治疗台、工作台、牙椅位消毒记录或记录不全,7家无空气消毒(紫外线照射)记录或记录不全。

2.2.3医护人员防护在医务人员自我防护和外源性感染的控制方面,12家医务人员操作时未戴帽子、口罩,占口腔诊疗机构48.0%;14家口腔诊疗机构口腔科使用普通手动式洗手设施,即非肘式、脚踏或感应式洗手设施,占56.0%。

2.2.4消毒溶液及器械包装检查发现14家口腔诊疗机构盛放口腔器械的消毒容器标签书写不规范;13家无消毒溶液(2.0%戊二醛)浓度监测记录或记录不全,现场使用戊二醛浓度测试卡(3M)监测消毒液浓度,6家溶液浓度显示<2.0%; 8家塑封器械外包装未标明有效期或已过有效期,3家灭菌器械在空气中;15家口腔科内发现部分药品过期,主要为一级医疗机构及个体诊所。

2.2.5医疗废弃物处理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有关法律、规章规定,5家口腔诊疗机构医疗废弃物分类不正确,10家一次性物品未做到毁形-消毒-集中处理,7家无医疗废物回收登记或登记不全,4家个体诊所无污水处理设施。

3讨论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我区口腔诊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已逐步开展,无菌技术操作等消毒隔离工作较以前有明显提高,但仍存在医源性感染隐患。少数医务人员消毒意识薄弱,个人防护意识淡薄,区域布局不尽合理,器械消毒与灭菌不到位,这都是医疗工作中“重治疗,轻预防”所造成的结果。为了进一步贯彻执行卫生部《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消毒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做好口腔诊疗机构医院感染工作,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工作。

3.1加大人才引进 强化内部管理

我区口腔卫生人力资源主要分布在二级及以上口腔诊疗机构,二级以下口腔诊疗机构缺乏口腔医师(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口腔诊疗机构没有取得执业资格的口腔医师),更何况口腔医生又兼职技师、护士,口腔卫生人力远远不能满足我区人口增长和经济迅速发展的需求,这为无证口腔行医提供了生存条件。因此,口腔诊疗机构应加大口腔卫生人力的引进,用制度、待遇、感情留住口腔卫生人才,以适应时展的需求。

各级口腔诊疗机构应高度重视口腔消毒管理工作,将口腔消毒管理工作纳入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管理中,建立三级质量控制网络,制订口腔诊疗器械消毒灭菌工作各项规章制度和质量考核标准。院、科两级要加大管理力度,不定期对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考核结果与科室、个人绩效挂钩,确保病人的就医安全[3,4]。

3.2开展教育培训 提高人员素质

从调查情况看,有13家口腔诊疗机构没有进行消毒溶液浓度监测,3家灭菌器械在空气中,10家一次性物品未做到毁形-消毒-集中处理,由此造成对医疗器械消毒与灭菌不严,存在严重的交叉感染隐患。卫生主管部门要定期、不定期有针对性地开展口腔从业人员预防医院感染基础知识与技能培训、考核,不断强化他们的消毒隔离技术和无菌观念,严格执行医院感染控制的规范、技术,形成人人懂法、守法的工作氛围。

3.3加强监督执法 打击无证行医

口腔科器械在临床的使用率高,容易引起交叉感染,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大对口腔诊疗机构的监督检查力度,不定期地对口腔科的清洗、消毒、灭菌工作等诸多环节进行监督检查和技术指导,依法对口腔科的空气和物体表面卫生状况、医疗器械消毒与灭菌处理、消毒液浓度等进行监测。通过监督与检测,可以督促口腔诊疗机构意识到医院感染管理方面存在的疏漏与不足,了解管理的重点环节与难点所在,从而加强自身管理,逐步使口腔科的诊疗消毒工作走向正规化、法制化。卫生行政部门还应合理规划口腔诊疗机构资源,加大无证口腔诊所打击力度,提高打击无证行医宣传实效,有效遏制无证口腔行医现象。

3.4规范消毒技术 注重人员防护

医疗器械有效的消毒与灭菌是交叉感染控制的关键。口腔科高速涡轮手机直接与患者唾液、牙垢、血液及黏膜接触,机头结构复杂易藏污纳垢,是消毒、灭菌的难点。因此,口腔诊所必须设置专用的清洗室、消毒室,器械必须达到一人一用一灭菌。科室应配备必需的清洗、消毒、灭菌设备,消毒与灭菌的口腔器械应标记消毒日期、有效期。

口腔医生诊疗时常接触病人的血液、唾液、龈沟液,冲洗、洁齿等行为极易造成口腔内容物的喷溅[5]。我区48%口腔诊疗机构的医务人员诊疗操作时未戴帽子、口罩,这说明医务人员本身的防护意识不强。由于口腔专业的高风险性要求我们加强和关注口腔医务人员的自身防护。口腔专业医务人员必须重视和完善自我保护措施,严格遵守相关规章制度,做好个人防护工作,避免造成患-医-患的医院感染链,这也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不容忽视的一个方面。

4参考文献

[1]王峰,刘俊业,郝文源,等.莱芜市部分口腔诊室消毒卫生状况调查[J].职业与健康,2006,22(11): 852-853.[2]卫生部.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S].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