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会工作要点合集12篇

时间:2022-06-18 14:12:22

学生会工作要点

学生会工作要点篇1

(一)在上学期成立纪检小组和分团委学生会工作质量评估小组取得初步成绩的基础上,继续加强分团委学生会干部的思想教育,进一步增强学生干部的纪律意识、集体意识、协作意识、奉献意识、大局意识,使我院的广大学生干部在思想意识过关的前提下创新性地开展各部门工作,为我院分团委承办的湖北经济学院第四届外语艺术节及各项日常活动出谋划策,贡献力量。

(二)充分利用并结合中国传统节日、社会热点问题、同学们普通关心的话题等,广泛开展教育活动。如利用节日契机到烈士陵园扫墓、到敬老院关心年老一辈,为困难地区儿童献爱心,在全国“两会”期间开展形式政策报告会等活动,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发扬时代精神,完善自身素养,普遍提高我院团员青年的思想素质和理论水平。

(三)继续加强团组织生活的检查,严格考核程序,注重团日活动质量的提高和形式的创新。拟于本学期四月中旬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外国语学院团组织生活展示”,利用此窗口向校内各分团委基层组织展示我院团员青年的精神风貌和思想素养。

(四)开办外国语学院首届分团校,邀请在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过程中有经验和感受的领导、老师对我院优秀团员进行培训教育,为党组织输送优秀、可靠的青年团员,充实党的队伍,提高党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五)在上学期网站(学生教育部分)取得显着成绩的基础上,继续强化我院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领域新闻的采写、编辑、网络上传和相关图片新闻的采集,号召全院学生关注、关心我院学生工作成长的脚印,提高外院网站的点击率,增强全院学生的归属感,树立“内宣”和“外宣”同步前进的思想,为我院学生工作塑造一个良好的形象,通过网络平台提高我院学生教育管理方面的影响力。

(六)利用学校“建校五周年,办学一百周年庆祝活动”的难得机遇,开展专业知识、院系历史讲述活动,以讲座形式牢固树立我院学生对院系和专业的双重热爱,进而提升到对经院的眷恋,向广大归校校友展现外语学院学生的风采。

二、文化建设

遵照校团委2019年文化活动要点,在积极支持日常文化活动的同时,注重与院学生会的合作,共同着力于湖北经济学院第四届外语节的筹备和组织工作,办好本届分团委学生会所承办的大型节日。

(一)充分利用共青团组织的宣传优势,在全校范围内按照宣传部拟定的方案,加大对外语节的宣传力度,使饱含异域气息、彰显外语魅力的节日深入同学们心中,吸引更多同学参加节日赛事和观看外语节活动。

(二)发挥网络信息阵地的功能,对外语节活动进行连续、滚动报道,使同学们及时了解活动进程。创新稿件形式和内容,鼓励一些与同学们日常生活关系密切、深受大家喜爱的新闻作品的出现,当好外国语学院学生的喉舌。

(三)利用共青团的组织优势加强对外语节期间工作人员到勤情况的检查和考核,确保本届外语节活动的顺利、有序推进。对在活动中组织不力、纪律性不强、缺乏责任意识、造成相关事故的部门和个人及时进行通报批评。

三、社会实践工作

牢固树立“暑期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活第三学期的的观念,提前着手社会实践团队内容的策划和队员的招募,借鉴往年我院社会实践优秀团队的宝贵经验和好的做法,做到“准备充分、素质全面、协作有力、态度真诚、信心满怀、精神饱满、效果显着”。着手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成果重心的转变,积极鼓励高质量的社会实践论文和调查报告的出现,为我院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后期效应”提供有力保障。

四、自身建设

加强对分团委学生会和各班级团支部内部纪律的监督和管理,倡导“敢于吃苦,敢于吃亏,敢于惹人”的工作作风,深化“获得知识,收获感情,增强归属”的分团委学生会大集体意识,转变学生干部传统守旧观念,鼓励“荣誉面前让,利益面前让,困难面前上”的、深受广大同学信服和喜爱的优秀学生干部的涌现,倡导奉献意识,责任意识,促使全院学生干部内部风气的好转和素质的提高。

五、组织建设

(一)继续推行分团委理论学习制度,提高我院团干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增强学习能力、凝聚能力、服务能力、合作能力,使我院的共青团工作呈现出实事求是、朝气蓬勃的良好态势。

学生会工作要点篇2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学生管理的上层建筑基础。为了培养适合社会主义建设的高素质人才,高校不仅承担着学生专业技术方面的提升,而且担负着学生思想引导方面的工作重任。随着社会的发展及各种新媒体的侵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新挑战,在新形势下,准确把握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根据变化的形式重新确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点和重点,是从事大学生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之一。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是“空中楼阁”,而是要紧密结合已经变化了的社会现实,研究当代社会中的主要问题,从而确定自己的教育目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与时俱进的工作,因此,要严格遵守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原则,在实际工作中研究工作重点,利用各种手段突破工作难点,以解决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为工作的最终依归。根据多年的思想政治工作实践,笔者认为,在当前社会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面临以下一些重点和难点。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

作为正在成长中的青年群体,当代大学生集中反映社会的实际情况,社会上的思想变动最先在年轻学生的思想中表现出来。如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只是立足在国家文件、会议精神传达的基础上,就会与学生的实际需要发生脱节。而且因为新媒体的迅速传播,青年学生接触新思想的渠道增多,面对纷繁复杂的新思想、新情况,学生对社会的认识和感觉都更敏锐,同时会在各种矛盾的说法中感到思想上的迷茫与困顿。在这种情况下,思想教育工作者的首要难点之一是扩展自己的教育视野,贴近学生生活,关注学生关心的问题,及时发现学生思想上的小波动,不断深化对思想教育工作的认识,使教育工作重点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更新,否则,我们将无法赶上社会发展的步伐,落后于学生需要,思想政治工作也不能达到其“育人”目的。

当代大学生由于自身的生活环境相对单纯,社会经验相对缺乏,对于社会现实的辨别缺少一定的反思能力,对于一些网络上的信息偏听偏信现象比较严重,加之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情绪上容易受到影响,如果不加以引导则会产生诸多不良影响。因此,我们在思想教育工作中要加以注意的另一工作难点是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加以引导。

当前,很多大学生在理想、信仰层面上的匮乏,使得他们对于自己的人生规划缺少明确认识,在谈及“未来”时总是表现出一种迷茫和无助。这种迷茫不是在物质需求层面或者知识积累层面的问题,而是学生的思想领域的问题。因此,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产生这种迷茫的原因,帮助学生确立不同的理想目标,引导学生在价值观层面的建构,使他们在毕业之后成为利于社会发展的人才。

同时,我们要注意到教育手段的多样性。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对于学生的教育不仅是局限在课堂的环境中,更要利用学生的课余生活,丰富他们的校园生活,注意社会条件的变革及家庭环境对学生的影响,综合这些方面的因素,研究不同因素可能会对学生产生思想层面的影响,使课堂与社会、学校和家庭实现体系化,使思想教育工作与社会需要紧密结合,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生活,真正以人为本。

二、高校思想教育工作难点

作为整个社会的上层建筑,思想政治问题不可避免地和生活发生联系。教育工作要从生活中来,再走到生活中去。因此,思想政治工作的难点确立,就要立足在对社会生活的认识上。

首先,当前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难点之一是扭转学生“钱本位”意识。由于现在整体社会环境的影响,不少学生对“钱”及“物质”的认识产生偏差。在学生中被广泛讨论的问题,不再是如何使自己的能力发挥出来为社会服务,实现个人的价值,而是讨论什么工作能挣钱,哪种工作待遇好。当代大学生对于形而上层面的要求明显不足,目光转到形而下的层面。他们缺少仰望星空的意识,而是将自己的目光集中在如何提升自己物质满足的需要上。

这就要求思想教育工作者,平时与学生多沟通,通过一点一滴的影响,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物质观,重新培养学生仰望星空的能力,使学生在精神上重新树立高尚的追求,从而可以在面对社会上的各种失败打击时,不至于丧失生活的信心,误入歧途。

其次,我们要加大思想政治教育的力度,另外的一个教育难点是要优化目前的教育环境。这就要求各级学院有机配合,不能将思想教育的工作局限在教室或者宿舍环境中,而要尽可能和学生一起,形成积极向上的校风和学风。教职员工在日常工作中要为青年学生做好榜样,使学生在这样良好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受到正确价值观的熏染。

活跃校园文化,组织各种类型的社团活动,吸引不同类型的学生参与校园、社会活动,在活动中不仅锻炼学生的组织工作能力,还陶冶学生情操,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和荣誉感,增强学生面对困难时的自信。

总之,教师在新形势下要积极利用各种手段,目光紧密结合快速变化中的现实,了解当代学生的现实情况,不断深化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难点和重点的认识,确立不同层面的教育目标,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

参考文献:

[1]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重点与难点辨析[J].思想教育研究,2007(05).

[2]林冬妹.粤东黄狮村贫困人口生存状况及改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

[3]张悦.新形势下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

学生会工作要点篇3

会上,各学院院长、经济独立核算单位以及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办公室(目标管理办公室)、教务处、科学技术处、社会科学处、研究生院、人事处、国际合作与交流处等单位主要负责人结合学校“十四五”规划和年度工作目标任务,汇报了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王炎廷在讲话中指出,学校召开重点工作推进会,就是要听取各单位重点业务工作推进情况汇报,达到展示工作理念、交流经验、统一思想、信息共享的目的,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打好基础。各部门、各学院特别是关键少数的领导干部要按照学校党委部署,认真学习思考落实,推进学校重点工作。

何伟军在总结讲话时强调,推进学校重点工作,一是必须高度重视,重点工作是学校生命线。重点工作涉及到学校办学的核心竞争力,涵盖了学校各项工作的各主要方面;窗口性指标是反映学校重点工作完成的重要标志,是学校下一步提升办学层次、提升发展水平、扩大影响力的基础。二是关键在落实,必须持续推进重点工作的完成。要定期对目标完成情况进行检查,通过检查来总结成绩、找出差距、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及时改进、补齐短板、调整策略;要党政同责,层层传导压力,一抓到底。三是坚持高标准,全面推进学校办学质量提升。重点工作完成的标准要高、质量要高,科学研究、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国际合作等重要指标要对标其他兄弟高校;要紧盯目标,但不唯目标;要保持战略机动性,主动出击,掌握信息。四是提高素质,切实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要加强干部培训,提升干部队伍的素质、能力和水平;要选优配强干部队伍,重点培养年轻有为、有冲劲有闯劲的干部;要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强化干部责任意识和主人翁意识;要培养干部讲政治、观大势、勤思考、识机遇、抓重点、攻难点、会沟通、善统筹。五是凝心聚力,进一步调动全校师生员工的积极性。教师和学生是完成学校重点目标的主力军;要挖掘教师潜力,开发人力资源存量;要发挥学生潜力,加强学风建设,提升学生考研升学率;要加强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加强正面引导,注意工作方法,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六是营造迎接学校第四次党代会、省委政治巡视的良好氛围,统筹抓好学校重点工作和日常工作、发展工作和安全稳定工作。

参考资料,提供参考,欢迎你的参阅。

 10月5日,三峡大学召开2021年重点工作推进会,听取各学院、经济独立核算单位以及相关职能部门关于学校重点工作推进情况的汇报。该校党委书记何伟军,校长王炎廷,党委副书记田斌,副校长邹坤、黄应平,党委常委李红出席会议,各学院院长、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和经济独立核算单位主要负责人参加会议。会议由王炎廷主持。

学生会工作要点篇4

伴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这一社会背景格局的转换,使得许多传统的理论、观念、价值标准等都受到了挑战。因此,深化学校德育改革,开拓德育工作新局面是我们做好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任务。做好这项工作须在两个方面突破,第一是要突破过去“管人”、“防范”的管理模式,转轨到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各种实际能力。学校教育在人的成长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教育不是万能的,单纯的知识教育替代不了德育。学校德育工作过去由于受计划经济模式的影响,存在着包得过多,管得太死,多为指令性运动的活动,这些弊端不利于德育工作括力的发挥,必须加以克服。要敢于破除那些不适应新形势的旧思想观念的束缚,建立正确的导向,形成多层次的追求,遵循学生心理、思想发展规律,为德育创造良好的氛围,构建生动活泼、形象有效的德育体系。第二是突破片面的追求升学率的办学模式。当前就学校内部而言,其工作重点主要抓升学率。学生书包沉重,课业负担越来越重,胳、智、体发展不平衡,严重违背了教育方针和教育规律,给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影响,并导致学生在校就读重智轻德的现象。为此,加强德育工作势在必行,迫在眉睫。抓好学校的德育工作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我们必须将这项关系到我们民族未来的跨世纪育人工程摆到重要位置,提高到战略高度来认识。

我们德育工作者在学校德育工作中起主导作用,肩负着教育培养青少年成长的重任。在加强学校德育工作中我们不仅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同时要注意克服心理定势,摆脱计划经济下的德育模式,不断研究市场经济及其对青少年全面影响的新情况,因势利导,开创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德育工作新格局。

二、德育工作的新尝试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德育工作要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在德育工作上做以尝试。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在做好德育工作上要坚持一个中心,抓住两个重点,发扬三个特色,形成五种教育合力,最后实现育人目标和办学目标。

(1)要坚持为经济建设服务这个中心。德育是首位,经济建设是中心,这两者的关系要摆正。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党的“十四大”确立的,全党的一切工作包括思想政治工作和德育部要为这个中心服务,这是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必然要求,也是学校德育工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根本出发点。只有经济发展了,德育工作才会有自己的位置,而且德育工作只有在为经济建设服务中作出实绩,育出“四有”新人,才能体现自己存在的价值,才能发挥自身独特的作用,也才能更有生命力和说服力。在德育工作中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际需要出发,注重培养学生去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政治观点、道德情操、心理素质、文明行为、人际关系和活动能力等。从纯理论的说教式宣传,转变到围绕经济建设开展思想教育,树立起服务、服从于经济建设。

(2)坚持抓好两个教育重点。德育原理告诉我们,德育的基本内容有道德品质、政治观点、人生观和世界观等多方面的统一的综合要求。特别是在市场经济形势下,认识到中学德育工作要着重抓好两个教育重点,即基本政治观点和道德品质教育的行为规范养成训练。

在基本政治观点教育中,切忌“面广、浮浅、空谈、说教”。在道德品质的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中,我们认识到实现社会经济现代化,首要的是实现人的素质现代化。在德育工作中要重视抓经常、养成、实效,而且要贯穿学期思想教育工作的始终。并采取多项措施,为开展好德育工作创造条件。第一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在校内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形成文明、整洁、高雅、健康的校内小气候,让学生从中陶冶美好的心灵和道德情操,使德育工作由“虚变实”;第二加强学校、家庭和社会的联系;第三根据德育大纲和学生年龄特点,制定不同年级学生品德和行为规范的要求,实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品德测评。

学生会工作要点篇5

伴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这一社会背景格局的转换,使得许多传统的理论、观念、价值标准等都受到了挑战。因此,深化学校德育改革,开拓德育工作新局面是我们做好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任务。做好这项工作须在两个方面突破,第一是要突破过去“管人”、“防范”的管理模式,转轨到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各种实际能力。学校教育在人的成长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教育不是万能的,单纯的知识教育替代不了德育。学校德育工作过去由于受计划经济模式的影响,存在着包得过多,管得太死,多为指令性运动的活动,这些弊端不利于德育工作括力的发挥,必须加以克服。要敢于破除那些不适应新形势的旧思想观念的束缚,建立正确的导向,形成多层次的追求,遵循学生心理、思想发展规律,为德育创造良好的氛围,构建生动活泼、形象有效的德育体系。第二是突破片面的追求升学率的办学模式。当前就学校内部而言,其工作重点主要抓升学率。学生书包沉重,课业负担越来越重,胳、智、体发展不平衡,严重违背了教育方针和教育规律,给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影响,并导致学生在校就读重智轻德的现象。为此,加强德育工作势在必行,迫在眉睫。抓好学校的德育工作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我们必须将这项关系到我们民族未来的跨世纪育人工程摆到重要位置,提高到战略高度来认识。

我们德育工作者在学校德育工作中起主导作用,肩负着教育培养青少年成长的重任。在加强学校德育工作中我们不仅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同时要注意克服心理定势,摆脱计划经济下的德育模式,不断研究市场经济及其对青少年全面影响的新情况,因势利导,开创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德育工作新格局。

二、德育工作的新尝试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德育工作要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在德育工作上做以尝试。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在做好德育工作上要坚持一个中心,抓住两个重点,发扬三个特色,形成五种教育合力,最后实现育人目标和办学目标。

(1)要坚持为经济建设服务这个中心。德育是首位,经济建设是中心,这两者的关系要摆正。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党的“十四大”确立的,全党的一切工作包括思想政治工作和德育部要为这个中心服务,这是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必然要求,也是学校德育工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根本出发点。只有经济发展了,德育工作才会有自己的位置,而且德育工作只有在为经济建设服务中作出实绩,育出“四有”新人,才能体现自己存在的价值,才能发挥自身独特的作用,也才能更有生命力和说服力。在德育工作中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际需要出发,注重培养学生去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政治观点、道德情操、心理素质、文明行为、人际关系和活动能力等。从纯理论的说教式宣传,转变到围绕经济建设开展思想教育,树立起服务、服从于经济建设。

(2)坚持抓好两个教育重点。德育原理告诉我们,德育的基本内容有道德品质、政治观点、人生观和世界观等多方面的统一的综合要求。特别是在市场经济形势下,认识到中学德育工作要着重抓好两个教育重点,即基本政治观点和道德品质教育的行为规范养成训练。

在基本政治观点教育中,切忌“面广、浮浅、空谈、说教”。在道德品质的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中,我们认识到实现社会经济现代化,首要的是实现人的素质现代化。在德育工作中要重视抓经常、养成、实效,而且要贯穿学期思想教育工作的始终。并采取多项措施,为开展好德育工作创造条件。第一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在校内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形成文明、整洁、高雅、健康的校内小气候,让学生从中陶冶美好的心灵和道德情操,使德育工作由“虚变实”;第二加强学校、家庭和社会的联系;第三根据德育大纲和学生年龄特点,制定不同年级学生品德和行为规范的要求,实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品德测评。

学生会工作要点篇6

[作者简介]夏辛萍(1982-),女,湖北武汉人,广西工学院党委办公室,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为社会工作、社会保障。(广西柳州545006)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09-0046-02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与变迁,各种社会问题不断出现,受其影响,高校中也出现了大量有“问题行为”和“偏差行为”的“重点学生”,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与挑战。传统的学生工作模式对于解决诸如大学生学业困难、经济贫困、网络成瘾、就业困难等问题的成效不显著,因此,创建新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机制迫在眉睫。在这种背景下,2010年11月北京大学学生工作部、教务部、医学部教育处联合下发了《北京大学关于在医学部、元培学院试点学生学业会商工作的通知》,引起了社会舆论的热议。本文拟对学校社会工作和学业会商工作进行基本的比较,为加强和改进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高校学校社会工作进行有益的探索。

一、学校社会工作和学业会商工作的比较

学校社会工作是在学校教育机制中,运用社会工作的原则与方法,用以满足学生有关认知、学习需求及适应成长的一种专业服务活动。学业会商工作是北京大学为帮助“重点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任务,在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一种积极探索。欧美国家的学校社会工作已有较长的发展历史,我国香港和台湾地区也有不少可以借鉴的成功经验。学业会商工作与学校社会工作在工作对象、工作主体、工作方法、主要功能等方面有一定的区别与联系,具体情况如下:

1.工作对象有重合。第一,学校社会工作的主要对象是处于不利地位的学生,尤其是学习、社会、情绪、文化适应困难的学生,如学习困难学生、学校生活上存在适应性问题的学生、经济上存在较大困难的学生、存在新的发展问题的学生等。此外,学校社会工作的对象还包括学校的行政和教学人员、学生家长、社区服务人员和有关部门工作人员等。

第二,学业会商工作的主要对象是学业困难的学生,以学业困难学生为主,兼顾其他“重点学生”。具体包括学业困难、思想偏激、心理脆弱、经济贫困、学籍异动、生活独立性差、网络成瘾、就业困难、罹患重大疾病、受到违纪处分等十类学生。

2.工作主体有差异。第一,学校社会工作者的工作主体即学校社会工作者,他们既不是教师也不是教学辅助人员,大多受过良好的专业培训,具备国家认可的职业资格证,专业性较强,服务效率较高,有较强的敬业精神。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验来看,学校社会工作者可以由专门的非营利性的学校社会工作 机构提供驻校服务,也可以由教育行政部门牵头统一培养并派社会工作者进驻学校开展工作。

第二,学业会商工作的工作主体是辅导员,从全员育人的角度出发,学业会商工作强调学生的帮扶工作不只是各院系专职学生工作者的工作,而是应由教学管理与学生工作干部、专业教师共同组成帮扶队伍,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3.工作方法有差异。第一,学校社会工作的工作方法注重服务性。学校社会工作可分为个案工作、团体工作和社区工作三大类方法,有的偏重于协助治疗有生活或学习问题的学生,有的偏重于协助组织全校学生的团体活动,有的偏重于联系社区内的学生家长。在这三大类方法之下还有许多具体的实务方法,例如,咨询方法、教育方法、研究方法、督导方法等。

第二,学业会商工作的工作方法注重教育性。从工作方式看,学业会商工作沿袭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方法,主要通过系统思想理论教育、日常思想政治工作、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建设等途径,综合运用关心感化、情感陶冶、自我教育、行为实践、榜样示范、劝说引导等方法开展工作。

4.主要功能有相似性。第一,恢复问题学生正常参与学习和生活的能力。恢复问题学生参与学习和生活的能力,是学校社会工作和学业会商工作的主要功能之一。这种恢复,包括直接给予帮助,如单独辅导学业;间接给予帮助,如为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勤工助学机会,形成有利于残疾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改善和调整部分学生的不良社会关系等。

第二,协调或提醒有关管理部门考虑处于不利地位的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的差异。一般说来,学校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以及课程的考核标准,都是以身心健全的学生为对象制定的。学校社会工作者和学业会商工作主体需要协调或提醒有关管理部门注意处于不利地位的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的差异,通过完善学校规章制度和健全服务机制来保证这些学生的利益得到一定的照顾和补偿。

第三,维护校园的安全与稳定。在大学校园里,存在处于劣势地位或属于弱势群体的学生已是既定事实,如果学校或社会不能及时有效地给予他们一定的帮助,则有可能严重损害他们对学校和社会的信心,甚至产生行为。可以说,学校社会工作和学业会商工作的重点都应放在这部分学生身上,整合学 校甚至全社会的力量,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校园生活,维护校园的安全与稳定。

二、建立学业会商工作机制的意义

1.弥补班级教学的缺点,满足个性化需求。现代学校的班级教学制度主要以集体课堂教学为主,这种教育模式更符合经济原则,但却容易忽视个体需要和生活指导,忽视个体需要可能导致天才贻误和低能等现象,忽视生活指导可能导致社会不适应症。学业会商工作机制提出的“一对一的深度辅导工作”“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量身定制帮扶方案”和“个性化辅导”,表明学业会商工作能够弥补现代学校班级教学制度的缺陷。学业会商工作机制对个性化辅导工作途径和方法的探索,可以进一步完善教育功能,协助学生在班级教学制度中获得个别化和生活化的教育,尽可能地满足学生的个体需求,实现对大学生个体的辅导和服务,更有利于促进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

2.弥补职业分化的不足,整合教育资源。在高等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中,教学管理人员主要负责管理教学教务工作,专业教师主要负责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这两类人员很少能够给予学生心理上、生活上和社会关系上的专业指导,学生工作干部由于受到时间和精力的限制,能够给予学生的帮助和指导也非常有限。另外,在解决个别学生的特殊问题时,不同部门或人员之间沟通协调存在一定的困难。学业会商工作机制在工作目标中提出的“组织多方力量”,在工作原则中提出的“体现学校全员育人的基本要求”“相关单位紧密配合,共同开展工作”,在工作组织单位中提出的“包括学生工作部、教务部、医学部教育处组成的牵头单位以及各相关专业院系、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学生资助中心、宿舍管理中心、青年研究中心等组成的合作单位”,以及在工作要求中提出的“认真组织教学管理与学生工作干部、专业教师组成会商队伍”,表明学业会商工作是解决专业教师和管理干部职业分化的手段。旨在构建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学业会商工作体系,有利于全面整合教育力量,进一步拓展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空间,避免出现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盲点。

三、建立学业会商工作机制需要注意的问题

西方国家和我国香港、台湾地区的学校社会工作已处于成熟期,因此,吸收其学校社会工作的价值观和理念,借鉴其学校社会工作的模式和方法,对于完善我国的学业会商工作是不无裨益的。

1.避免“重点学生”标签化。学业会商工作的工作对象是以学业困难学生为主,兼顾其他十类“重点学生”。开展学业会商工作的前提是认真做好“重点学生”排查工作,因此,确定会商对象是一件需要谨慎对待的工作,要尽量避免将某个学生归入某一类或标签化,应该始终将其视为一个独特的个体。学生一旦被轻率地贴上“学业困难学生”的标签,就会产生“学困生”的角色认同,逐渐丧失学习自信心,产生畏学厌学情绪。更为严重的是,标签化的教育方式会降低学生的社会化水平,甚至会导致撒谎、厌学、逃学、考试作弊等问题行为,从而加剧学生从“学困生”向“问题学生”的转变。

2.增强与家庭、社区联系,育方向。家庭、学校和社区是影响个体的心理、行为的主要因素,也是促进个体形成社会化人格的主要力量。当前,现代教育制度的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专业教师与管理人员各司其职,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之间仍然存在衔接不紧密甚至严重脱节的问题。因此,学校社会工作有利于学校与家庭、社区之间建立良好联系,形成统一的教育目标。对于学业会商工作而言,可以借鉴学校社会工作的方法,不断将工作的空间延展到家庭、社区,在整合学校内部教育力量的同时,进一步协调家庭、学校和社区的关系,从而达到配合学校增强教育功能、实现教育目标的目的。

3.“以人为本”应成为帮扶方案制订和实施中的核心理念。学业会商工作的基本特征是一种帮扶(助人)活动,帮扶既要注重过程的合理性,更要关注结果的有效性,即不仅要强调帮扶计划的实施,更要强调对工作对象困境的改善,也就是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任务,实现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此外,更为重要的是帮扶的效果并不是以学生教育管理者的判断为依据,而是以工作对象对所获帮扶的过程及结果的感知、分析和判断为最终的评价标准。因此,学业会商工作的帮扶行动应关注工作对象的需要,通过立足帮扶对象当前的实际困难和困惑,收集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所需要的资源并传递给帮扶对象。只有如此,帮扶才能成为学业会商工作“以人为本”核心理念的真正体现。

学业会商工作是北京大学对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一次积极探索,开展的时间相对较短,目前应用的范围也仅限于北京大学医学部和元培学院两个试点单位,这种工作机制仍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推广。而学校社会工作经过一百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相对完善的专业理论和专业特色,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它作为一项专门化的事业,迎合了学校教育的需要,迎合了学生个人成长和社会化的需要。可以说,学校社会工作与学业会商工作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学业会商工作可以被视为学校社会工作在高校本土化进程中的积极探索,因此,准确把握学校社会工作和学业会商工作两者的关系,不仅有利于学业会商工作的逐步开展与完善,也有利于学业会商工作自身的科学化。在准确把握两者关系的基础上,应进一步结合我国高等教育管理实际,积极引入学校社会工作的理念和模式,学习学校社会工作的方式和方法,尽快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校社会工作理论体系和实践模式。

[参考文献]

[1]刘丽晶,陈英.高校开展学校社会工作的分析与思考[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6(3).

[2]刘枫,王成奎.高校学生工作的新路径研究――学校社会工作[J].南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3).

[3]王新文.学校社会工作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比较[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4(6).

学生会工作要点篇7

近年来,国家和自治区十分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国务委员刘延东同志先后两次到视察教育工作,指示在西海固地区首先启动国家贫困地区农村学生免费午餐工程。自治区主席主持召开会议,专题研究了在西海固地区实施农村小学生免费午餐工程试点工作的有关事宜。自治区教育厅在红寺堡区教育局召开了免费午餐工程试点工作座谈会。主席主持召开主席办公会,专题研究开展免费午餐工程试点工作的实施步骤和操作方法。西海固地区农村小学生免费午餐工程试点工作会议在银川召开,自治区副主席郝林海主持会议,自治区党委副书记于革胜对西海固地区开展农村小学生“免费午餐工程”试点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今年秋季学期,西海固9个县(区)的32所学校将先期开展试点工作。从2012年春季学期开始,中央和每年将拿出近3亿元,在西海固9县(区)农村小学开展“免费午餐工程”,几十万户农村家庭的26万名小学生将从中受益。我县从秋季学期起在王团中心小学、预旺中心小学和下马关陈儿庄小学开始试点,受益学生3171人,2012年春季学期在全县农村小学全面实施,受益学生3.4万人。

从中央到区上都非常重视这项工作,因此,我们也不能有丝毫的放松,各乡镇、各部门一定要充分认识实施农村小学免费午餐工程试点工作的重大意义,增强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确保秋季开学3所试点学校开始实施,努力把这项民心工程做好。

二、明确要求,突出重点,扎实做好免费午餐工作试点各项工作

(一)抓紧制定方案,全面启动实施。从现在起到秋季开学仅有几天,时间紧迫,任务繁重。各乡镇、各部门要积极行动起来,周密安排部署,抓紧做好有关准备工作,保证今秋开学落实到位。《县农村小学生免费午餐工程工作》已经印发,各部门、各乡镇要结合各自学校实际,尽快制定出具体实施办法、管理细则和操作流程,健全完善学校管理、炊事员配备、资金管理、食品卫生安全监管等配套制度。

(二)足额落实资金,强化资金监管。实施农村小学生免费午餐工程所需资金由中央和自治区财政承担。农村在校小学生每人每天按4元标准提供免费午餐,且全部用于学生膳食标准,每人每年按250天供应(小于250天按实际在校天数供应)。我县按照先试点、后推广的原则,确定了秋季学期免费午餐工程试点学校,目前,3所试点学校的食堂(操作间)改建工作正在进行。各相关部门要健全制度机制,强化资金监管,确保经费全部用于学生午餐,不得以任何理由挤占、挪用、截留或套取资金。

(三)严格操作程序,确保供餐到位。各学校要按照有关规定,结合工作实际,制定科学具体的免费午餐食品供应方案。由教育局牵头,政府采购中心、监察、物价、食品监督等单位直接参与,确定价格和托餐农户。对不合格食品,学校有权拒收。各学校确定专人保管和发放免费午餐。

(四)严格规范管理,做好食品安全。把好食品质量安全是实施“免费午餐”计划工作的重中之重。食品药监部门要会同教育、农牧、卫生等部门与学校、供餐企业和托餐农户签订免费午餐食品安全责任书,并安排专人负责,加强对食品原料采购、餐具消毒、设备清洁等环节监督管理。建立食品留样监测制度,留样食品要保留48小时。坚持食堂从业人员体检制度,确保健康安全。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做到层层把关,责任到人。各学校要按照规范管理、严格把关、确保质量的原则,高度重视食品卫生工作,建立健全应急预案,加强全程管理,确保食品安全、营养。

(五)加强食堂建设,提升管理水平。改善学校生活设施条件是实施“免费午餐”计划的重要基础。各学校要抓住实施农村小学生免费午餐工程试点工作的机遇,继续加大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快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学生住宿、就餐等后勤设施,配齐配强后勤管理人员,完善管理规章制度及操作规范,为免费午餐实施提供有力支持。

三、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确保农村小学生免费午餐这一惠民政策落到实处

实施农村小学生免费午餐工程试点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的全新工作,我县学校布局“点多、面广、线长”,山区学校多,给“免费午餐工程”推行增加了成本,操作起来存在不少困难。各乡镇、各有关部门一定要加强领导,周密部署,抓紧工作,确保把好事办实办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加强对全县农村小学生免费午餐工程试点工作的组织领导,县上已成立了农村小学免费午餐工程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教育局,具体负责营养午餐的全面工作。各学校校长是实施农村小学生免费午餐工程试点工作的具体负责人,要尽快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确定专人负责抓好这项工作。

(二)形成工作合力。农村小学生免费午餐工程试点工作由各成员共同负责领导、组织和监管。各有关工作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加强配合,合力推进。各成员单位要认真落实分片包干责任制度。每个成员单位负责包干联系一所中心学校,确定1名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包干事宜。成员单位主要负责包干学校试点工作指导、监督、检查,加强与包干学校的沟通协调,与其他部门积极配合,帮助解决试点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学生会工作要点篇8

中图分类号:D422.62文献标识码:A文章

Human-Based Concept:The Core of the President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y & Politics Education

116600 Dalian Art College, Dalian , China ZHANG Zhao-xia, ZHANG Run-qin

Abstract: The new social development tendencies put forward more and more requirements for the ideology & politics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stressing students’ ontology, emphasizing human value, encouraging to study, respect and explore human’s potentials, advocating the human-based idea as the guiding line for the ideology & politics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as well as holding it as the critical principle, applying it into the practice. Therefore, human-based idea is the core factor for the president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y & politics education.

Key words: Human-based Idea Ideology &Politics Education Guiding Line Critical-Principle Basic Approach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教育理念决定着教育的方向和态势,对教育的其它因素起着制约和引导作用。思想政治工作本质上是做人的工作,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对的是性格迥异而又个性张扬的当代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工作过程中“既要坚持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1]惟有如此,工作才能取得实效。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应把以人为本作为指导方针,在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这一根本原则,在具体工作中始终把以人为本作为基本方法。简言之,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应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理念。

一、以人为本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方针

指导方针是指国家、政党在一定历史时期内为某一方面的工作,根据社会和个人两方面发展的需要与可能而制定的具有战略意义的总政策或总的指导思想。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这不仅是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现实需要,而且是加强和完善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方针。

首先,坚持以人为本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追求。

马克思认为,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是自由人的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为了所有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就要促进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以人为工作对象的思想政治工作,始终以其特有的方式关注人、培养人、发展人,把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自己的根本任务。“人”贯穿在思想政治工作的始终,“以人为本”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本质,是其最基本的、内在的、核心的问题。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个体价值目标,也是思想政治工作追求的整体巨标。

其次,坚持以人为本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在要求。

思想政治工作要培养人的判断力、选择力和创造力,培养人的自主性品德,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内在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人既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之所在。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任务是启发人的自觉性,调动人的积极性,激发人的创造性。然而,不管教育的出发点是如何的善意与高尚,教育对象是否买账才是问题的关键之所在。既然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是人,就必须对人的价值和意义予以肯定。以人为本是对人主体地位的确认,坚持“以人为本”,就是思想政治工作要尊重人、关爱人、给人以充分自由的发展空间,力求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手段与人的情感、心理相融洽,在最大限度发挥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基础上实现人的需要与思想政治工作目标的一致。

第三,坚持以人为本是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

现代社会知识经济已见端倪、信息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大量经由不同途径传播的各种思想文化不断冲击着大学生,在这样一个竞争激烈而又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大学生要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综合素质才能立稳脚跟,找准机会发展自己。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真正促进大学生素质的和谐全面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以人为本,能够增强大学生的政治素养,培养大学生的独立和谐的人格,使大学生的个性得到良好的发展,帮助大学生形成开拓精神,提升大学生的创造能力,最终促进大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全面进步和和谐发展,保证大学生健康地成长成才。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充分关注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行为特征,根据社会生活的发展和大学生实际情况开展工作。在具体工作中要注意充分唤醒和增强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动用一切可能手段调动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大学生自觉地、主动地去认识自我,反省自我、修正自我,锻炼自我,提升自我,把自己塑造成为具有优秀个性特征和良好素质的社会实践主体,能够积极地面对生活,敢于激流勇进,实现人生价值。

二、以人为本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原则

根本原则是在一定条件下,人们观察和处理问题的重要标准或准则。思想政治工作原则就是思想政治工作主体在思想政治工作原理和教育规律的指导下,为了对教育客体进行有效帮助,实现教育目的所必须遵循的准绳。思想政治工作原则对于约束教育主体,遵守教育规律,避免主观性和片面性,正确实施教育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以人为本”突出人的尊严、人格、需要等价值的必要性,对人主体地位予以肯定和尊重,会极大调动人的自觉能动性,激发人自我提高的渴望,最终达到思想政治工作的终极目的。同时,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揭示自身的规律,必须要研究工作对象的特性,将其建立在工作对象活动的必然性之上。成功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与大学生的思想规律、行为规律相适应。以人为本地进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反映了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本身的规律。以人为本应该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原则。 首先,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以人为出发点。

任何工作都有出发点。出发点直接决定着工作的方法、手段,手段、方法会决定工作的状况与效果,最终决定着能否达到工作目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要解决大学生的思想、立场、观点问题,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需要的思想和人格。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建构在“人”的基础上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主体是人,客体是人,出发点和归宿点也是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只有从人出发,以人为本,才会用对手段,找到正确方法,才能增强教育效果,达到工作目的,实现思想政治工作应有的价值。因此,坚持以人为本思想,对于切实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其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依靠人的主体性。

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任务之一是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我们知道,人的思想品德是在外界条件与自身因素相互作用的积极活动中,主体接受外界的刺激影响,通过主体自身消化吸收,逐渐形成和发展的。主体在将社会要求的价值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内化为自己的品德意识的同时,也将自身品德意识外化为相应的行为和习惯,形成知、情、意、行的平衡发展和良胜循环。在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大学生是作为能动主体与外部环境因素相互作用中接受外界影响的。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外部因素,只有与大学生的需要、动机、,情感等因素发生作用时,他们才会参与到教育过程中来,自觉和主动地接受外界的各种刺激影响。同样,在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的外化过程中,也必须调动他们的情感,激发他们的意志,才能顺利完成知、情、意、行的转化,最终形成稳定的行为习惯。因此,在每一次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大学生在其自身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满足知、情、意、行四项条件,增强他们在知行转化中的自觉性和能动性,将社会的要求和科学理论内化为自己的思想,然后再外化为实际行动,不断提高个人修养,从而达到思想政治工作的最佳效果。

第三,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以人的个体价值为关注点。

思想政治工作是对受教育者施以影响的一种有计划的活动,她的价值不仅表现在社会价值上,而且还表现在个人价值上。因而思想政治工作既要注重社会整体,也要关照成员个体,“尽管人们需要好社会,但从根本上说个人必须为生活着想而不是为社会着想,因为社会的价值不是自足的价值。”[2]唯物主义认为,人是先爱自己。再爱自己身边的人和物,然后再把这种爱扩展到爱家乡、爱祖国、爱人民之中的。人在基本生存问题解决后,总会不断追寻自我价值。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一种人的哲学,理应关注人的价值、人生理想、人生意义等本质问题。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要把人的个体价值作为关注点,惟有如此,才能成为人的教育而不是机器的教育。

三、以人为本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工的基本方法

方法是主体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所采取的方式或手段。方法是完成任务,实现预定目的所不可缺少的手段。说:“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是教育者在进行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所运用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应该说多种多样,但基本方法是坚持以人为本。在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中,只要我们坚持以人为本,把人作为思考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会将思想政治工作真正做到人的心坎上,从而取得思想政治工作的最大效益和最佳效果。

笔者认为,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方法,应该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首先,了解学生、研究学生,奠定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要做好新形势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把工作的切入点更多地放在受教育者身上,认真研究不同社会群体生产、发展需求的新变化,研究影响一个社会群体思想形成的背景和因素,掌握其共性的东西,同时,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还应该对自己工作对象的家庭背景、脾气秉性、爱好兴趣、人际交往等情况有一定了解。特定家庭环境中成长和生活的具体经历会对人的心理产生重要影响,会影响到人的性格、爱好以及人际交往,甚至对其成年后的社会性存在具有决定意义。在掌握个性化资料后,思想政治工作者要综合分析工作对象的性格气质、兴趣爱好、文化层次和思想道德水平等多种因素,选择和使用具有个人特点的工作方法,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从而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了解学生,研究学生,能使思想政治工作事半功倍。现实情况告诉我们,思想政治工作者在了解学生这点上做的并不理想。我们做的调查问卷显示,30.4%的学生认为辅导员对他们不了解,41.8%的学生认为专业课教师不了解他们,29.1%的学生认为基础课教师甚至不认识他们。这一情况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说,工作对象太多、变动较快,学生故意隐瞒情况,思想政治工作者工作方法不得当等。调查显示,8.9%的学生从来不接受思想政治教育,46.8%的学生偶尔会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要真正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方法,教育者就必须克服重重困难,利用各种机会接近学生,掌握工作对象的详实资料,只有真正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有的放矢,才能贴近工作对象的实际,才会取得被教育者的信任,才会在双方思想信息互动之后,达到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

其次,尊重学生是最能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方法。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尊重需要处在第四个层次,是一种较高层次的需要。当人的尊重需要得到满足,人就会产生自尊、自信、自励等积极向上的感觉,反之,就会产生悲观、自卑、沮丧等消极悲观的感觉。有彼此的尊重才会有平等的交流、沟通,才能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学生心坎深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会卓有成效。思想政治工作如果不能满足大学生的尊重需要,就会给学生留下较坏的印象,还会使一些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误解甚至反感、厌恶。尊重人是教育人的前提。只有尊重人才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尊重学生就要尊重每个学生的平等权利和人格,以平等的姿态对待学生。在我们的调查问卷中,83.5%的学生认为学校和老师对家庭条件不同的学生能一视同仁,这是一个非常让我们欢欣鼓舞的结果。只有当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用无微不至的关怀打动学生,以高尚的品德、真诚的情感和出色的教育感染学生,才能在学生心中树立起教师的尊严丰碑。尊重是要求的前提,要求是尊重的条件;尊重寓于要求之中,要求体现了尊重。思想政治工作者要能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适时指出他们的不足,这是对学生最好的帮助和尊重。学生会理解教育者的善意,自然会欣然接受教育者的意见。

最后,服务学生,努力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是实施“以人为本”基本方法的关键点。思想政治工作的首要任务是解决人的思想问题。思想问题在很多情况下是由实际生活问题和实际困难引起的。当代大学生正处在思想成长阶段,他们的思想不仅容易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也容易受到个人遇到的具体困难和问题的影响。要深入到学生当中,多为他们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比如建立、完善资助困难大学生的机制,帮助贫困家庭大学生完成学业。特别要密切关注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和心理健康问题。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到来,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大多数学生处于紧张、焦虑的状态,为此需要进一步完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提高大学生的择业、创业能力,这已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如果就业指导服务体系过硬,学生思想和心理就比较平和,思想政治工作就比较容易取得成功。反之,就比较困难。在搞好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的同时,还要特别关注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一项来自全国的调查显示,近年来我国大学生中有心理疾患的人比例高达20.5%,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建立一整套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及时疏导学生的心理问题,以确实保证他们的心理健康。总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战略任务。高校要切实把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落实到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去,不断总结新的工作经验,切实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学生会工作要点篇9

(1)要坚持为经济建设服务这个中心。德育是首位,经济建设是中心,这两者的关系要摆正。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党的“十四大”确立的,全党的一切工作包括思想政治工作和德育部要为这个中心服务,这是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必然要求,也是学校德育工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根本出发点。只有经济发展了,德育工作才会有自己的位置,而且德育工作只有在为经济建设服务中作出实绩,育出“四有”新人,才能体现自己存在的价值,才能发挥自身独特的作用,也才能更有生命力和说服力。在德育工作中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际需要出发,注重培养学生去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政治观点、道德情操、心理素质、文明行为、人际关系和活动能力等。从纯理论的说教式宣传,转变到围绕经济建设开展思想教育,树立起服务、服从于经济建设。

(2)坚持抓好两个教育重点。德育原理告诉我们,德育的基本内容有道德品质、政治观点、人生观和世界观等多方面的统一的综合要求。特别是在市场经济形势下,认识到中学德育工作要着重抓好两个教育重点,即基本政治观点和道德品质教育的行为规范养成训练。

在基本政治观点教育中,切忌“面广、浮浅、空谈、说教”。在道德品质的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中,我们认识到实现社会经济现代化,首要的是实现人的素质现代化。在德育工作中要重视抓经常、养成、实效,而且要贯穿学期思想教育工作的始终。并采取多项措施,为开展好德育工作创造条件。第一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在校内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形成文明、整洁、高雅、健康的校内小气候,让学生从中陶冶美好的心灵和道德情操,使德育工作由“虚变实”;第二加强学校、家庭和社会的联系;第三根据德育大纲和学生年龄特点,制定不同年级学生品德和行为规范的要求,实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品德测评。

(3)坚持发扬三个教育特点。坚持教育对象的层次性、教育内容的针对性和教育途径的实践性,这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基本特色。坚持和发扬这一基本特色的目的在于实现教育的实效性,使得德育工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势下更具有高效率。

学生会工作要点篇10

中图分类号:G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124(2012)05-0126-03

当前,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面临着诸多不同于以往任何时期的新情况、新特征与新问题,需要适应新的发展需要,积极探寻创新发展的路径,实现科学发展,以优化高校学生党建的工作效能,促进社会主义大学的办学目标和根本任务。

一、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创新的必要性

1. 观念创新才有新认识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对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提出了“推进工作创新,增强生机活力”的新要求。创新是实现发展的动力。同志在中央党校2008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指出:“我们党……已经从一个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转变为一个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一个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转变为一个在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这两个转变是我们创新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基础与前提,在中国共产党实现这两个转变后,高校核心职能的实现更加需要加强高校学生党建,执政党扩大其群众基础更加需要强化高校学生党建。基于此,我们要进行系统的观念创新:第一,要始终围绕实现社会主义的大学办学目标的需要,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将学生党建工作纳入党委书记亲自负责的“一把手工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地思考好、谋划好、把握好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第二,坚持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善于将党和国家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自我要求,最大努力地考量学生加入党组织的政治诉求,不遗余力地为学生加入党组织创造有利条件。第三,必须坚持改革创新精神,始终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在切实转变思想观念的前提下,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推进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科学发展。

2. 体制创新才有新举措

体制的问题是根本性的问题,也是从最深层的层面推进高校学生党建应该考虑的问题。当前高校学生党建在运作过程中存在着不少体制上的掣肘。就当前的工作机制言之,一般来说,涉及学生党建的部门包括党委组织部、党校、学生工作部、校团委等部门,党委组织部负责学生党员发展的名额分配和发展审核,党校负责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的党性教育,学生工作部负责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的日常教育与管理,校团委负责推优入党。从分工的层面来说,这种机构设置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在实践工作中,因对学生党建工作发展起主导作用的党委组织部受人员限制或工作任务压力,难以将学生党建作为其贯穿工作始终的核心工作,一定程度上成为组织部门的工作“副业”,事实上造成了学生党建这一重要工作既没有一个专门的职能部门来管理,也没有一支专门的队伍来承担,缺乏对学生党建工作进行系统规划、长期管理的部门和人员。我们要进一步明确学生党建工作的管理体制,科学划分相关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责,按照“健全机制、规范程序、分头把关、提高水平”的原则,形成组织部、学工部、党校等部门齐抓共管,共青团协同配合,院系党组织贯彻落实的学生党建工作的工作机制。建立党政协调的学生党建工作机制,切实做到全院系、全方位、全过程参与学生党建工作,切实健全校、院、系、班组系统的组织机制,健全分层次、有重点、全方位的学生党建工作机制。

3. 方法创新才有新成效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重点就是要发展大学生中的优秀分子,培养他们成为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并以点带面,通过支部工作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仅进教材、进课堂,而且进入青年学生的头脑,占领这一思想阵营。作为学生党建工作者,应该有长远而细致的规划。既要做到有4~5年的长期计划和固定活动,又要做到年年有新意,次次有创意,紧跟党中央的路线、方针与政策,还要避免一味跟风或时紧时慢,运动式的推进,以免给学生造成负面影响。党建工作现代化,要注重把握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建的特点与规律,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前瞻性,积极运用信息网络技术和先进的工作理念,积极推进工作的信息化和网络化,充分借助网络传播速度快、信息容量大、覆盖面广、交互性强和师生参与面广等优势,增强党建工作的吸引力与影响力,提高党建工作的实效性与覆盖面。

二、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创新的原则

1. 要把握党对学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

同志在2010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指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要根据高校育人的根本任务、教育事业发展呈现的新特征,牢牢把握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正确方向,以改革创新精神和求真务实作风全面加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坚持知识传授与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培育相结合,按照铸造灵魂、突出主题、把握精髓、打牢基础的根本要求,抓住认知认同、引领整合、实践转化等基本环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和贯穿到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全过程,把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贯穿到学校党组织活动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牢牢把握党对学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

2. 要提升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学生党建工作创新要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理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密围绕人才培养根本任务,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着眼工作全局,坚持从重点、难点问题入手,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以点带面,全面推进,认真总结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基本经验和成功做法,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及时把好的经验和做法固化为长效机制,自觉探索、把握和运用高校学生党建规律和高等教育发展规律,持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不断完善制度体系,提高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把党建优势转化为学校育人优势,使党的建设与学校育人事业的发展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确保学校党的建设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3. 要始终与高校各项育人工作紧密结合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创新要根据高等教育和学生成长规律,开展学生党建工作必须把党的工作和学生成才培养更加有机地结合起来,追求工作的协调性、实效性和创造性。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直接担负着理想信念教育、党的路线方针教育、思想道德教育、遵纪守法教育等教育内容,并通过培养积极分子、考察评估党员、开展组织生活、批评与自我批评等实践活动来全方位培养青年大学生,这些教育工作对于青年大学生在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人文素质、创新素质以及促进身体素质、科学技术素质和审美素质方面都有着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高校要将学生党建工作贯穿于高校育人工作的每一个环节,落实到每一个工作对象,要整合有限工作力量,最大效益地利用教育资源,使学生党建工作成为高校整体工作中的有机组成部分。

三、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创新的路径

1. 学生党建工作方式的交互化

学生党建工作方式的交互化是其创新路径的基本点。长期以来,党建工作都过于强调单向的灌输,忽略了与工作对象的主体性,导致学生党建工作走向概念化、抽象化、去生活化,影响了学生党建工作质量的提升与进步,特别是面对90后为主体的青年大学生,学生党建工作必须克服传统教育的“塑造论”和“工具论”,回归到以工作对象为主体,以大学生的生活世界为中心,把学生作为主体,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从理解、尊重、交往、互动等方面行之有效地推进学生党建工作方式的交互化。为此,一是要由千人一面向千人千面转变,要结合学生党建工作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考量不同阶段、不同年级、不同对象的特点,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实际,使学生党建工作引领着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有层次的循序渐进地优化发展;二是要由单向的灌输向平等的对话转变,采取平等对话、主题辩论、角色互换、心理咨询等多样的方式方法,实现双向互动,促进教学相长;三是由封闭模式向开放模式转变,引导青年大学生走出封闭的课堂,走出校园,走向社会,鼓励学生自我选择、自我判断、自我评价、自我教育,投身于社会生活,让青年大学生理性判断社会现象、解决现实问题、实现个体的发展与成才。

2. 学生党建阵地建设的网络化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新形势下,青年大学生在海量的信息传播中无法做出理性的分析与判断,特别是西方国家已将网络当作文化与价值传播的重要载体,对青年大学生进行多层次的意识形态渗透,以不断扩充其网络文化国土,达到向世界推销自己的文化理念、价值标准和意识形态的目的。因此,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必须正视工作阵地网络化的现实状况,主动应对信息时代的开放性、交互性等特点,坚持积极利用、科学管理、趋利避害、为我所用的原则,抢占网络阵地制高点,通过狠抓网络队伍建设、引导学生网上行为、提供契合学生需要的教育信息,加强网上互动和沟通,充分利用QQ、博客、微博、人人网等网络交互平台,准确研判网络发展趋势,完善网络化阵地建设的素质要求,真正把网络建设成为学生成才的精神家园,为开展学生党建工作提供了快捷、高效、准确的网络支持。

3. 学生党建理论研究的前瞻化

以创新的品质推进高校学生党建,就要以前瞻的视野,认真研究学生党建面临的新问题,从思想、组织、作风、制度等各个方面进行前瞻的理论探究。在学生党建的理论研究中,我们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主线,增强理论研究的操作性、前瞻性,不断学习新知识,总结新经验,解决新问题。在回答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增强理论的说服力和战斗力。学生党建理论研究要紧密结合大学生学习、生活和思想政治状况的新特点,在校园营造有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学生头脑的良好氛围,要帮助学生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内涵及其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在深入学习、研究和探讨的基础上,推出一批有分量、有说服力的理论成果。

参考文献:

[1].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关于新中国60年党的建设的几点思考——在中央党校2009年秋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N].学习时报,2009-09-28(1).

[3]杨振斌.全面推进高校党建和思政工作[J].中国教育报,2010-07-29(1).

学生会工作要点篇11

1.时代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时展对高等教育的内在要求。把握时代的特点,最大限度地适应社会发展和高校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时代性的鲜明体现。时代性要求我们,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方法要积极适应我国的国情,要积极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需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形式,以此为出发点,来构建新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体系。

2.科学性。坚持以马列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指导,对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不断变化和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研究和总结,坚持真理,修正错误,适时变更自己的活动方式方法。在工作过程中,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讲真话、讲真理,尊重工作对象思想发展的客观规律,以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成功率和有效度。

3.主体性。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高校学生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进一步增强。这就在客观上要求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更要尊重他们的主体性,始终着眼于学生自我教育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确保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

4.权威性。在新时期,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权威性更加突出。学生心目中的政工干部要有较高的权威性,即要有高尚的政治品质、良好的职业道德、合理的知识结构,有很强的科学分析形势、获取思想信息、有效宣传鼓动、善于个别谈心、广泛组织协调的能力,既要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专才,又要成为知识经济条件下贯通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通才。这样才能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崇高的威信,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

5.社会性。在当今时代,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必然导致单一的社会组织体系和人际交往方式的打破,社会的横向联系迅速发展,与此相适应,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在方法运作上,必将呈现出社会性的特点,是一个面向社会的开放式体系,而且是多渠道、多层次的,既明确分工又相互配合。高校内部党政工团齐抓共管,高校与家庭、群体、社团、社区交互贯通,政策法规、图书报刊、广播电视、文学艺术等相关领域整体联动,政工干部、专家教授和社会化教育机构的力量互相配合。这不仅有助于消除“盲区”和“空白点”,而且会形成共向合力,实现全方位的引导。

6.科技性。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先进的手段,新形势下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在方法上必将依靠科学技术发展自己。特别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被充分利用,一方面能够建立起高效的思想政治工作信息渠道和网络,另一方面,可以把互联网作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阵地,这一新的载体使大容量的、内容健康的、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工作信息迅速得到传播,扩大积极影响,抵御消极影响,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辐射力、吸引力和感召力。

7.务实性。新形势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必须根据学生的思想实际,讲求务实性。要从他们最关心的问题和与他们关系最密切的问题入手,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具体问题联系起来,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他们的心坎上。工作要有目标、有规划、有措施、有检查、有落实,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

二、探索和寻求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方法

1.课堂传授的方法。即以“两课”教育为主渠道,专业教学为渗透,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坚持通过“两课”主渠道,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列主义、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的教育,坚持邓小平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课教学。坚持寓教育于各科教学之中,结合专业课的教学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人文素质教育和科学道德教育。

2.党团活动的方法。即通过学校的党团组织在开展各种活动中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以学生学习小组、业余团校、学生干部培训班、学马列小组、学生“邓研会”等为载体,使党团的思想教育覆盖比较广的层次和群体。党组织抓紧抓好学生党员发展工作,把重点放在教育培养上,精心做好入党前后的教育培养工作。

3.第二课堂活动的方法。作为高校课堂教学有益补充的第二课堂活动,既是学生进行专业技能训练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阵地。以学生自愿组织参加的各类社团为依托,采用各类学生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方式以及举办艺术节、学术研讨、知识讲座、读书活动、演讲、影视评论等形式,既丰富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同时又增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渗透功能。

4.社会实践的方法。社会实践是培养高校学生优秀思想品德的有效教育方法。即通过参加公益劳动、社会调查、社会考察、社会服务、勤工助学、军政训练、挂职锻炼等各种社会实践,使学生通过实践对理论知识有深刻的体验和理解,使之真正转化为他们的认识和信念。

5.环境熏陶的方法。环境可陶冶人,环境可规范人,环境可感化人。这一方法就是要力求创设一个具有时代气息、高雅文明的校园文化环境,如:校园的绿化、走廊文化、橱窗画廊、电视广播、社区管理、校园环境卫生、生活设施和条件的改善等,以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感染力和影响力,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健康发展。

6.现代科技的方法。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新的科技手段开始不断进入思想政治工作领域。作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同样应当关注大众传播媒介、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等现代信息科学技术以及心理测验与咨询等现代心理科学技术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影响。积极开发这些科技手段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服务,发挥其长处,提高育人实效,这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创新的一个重要方面。如就心理咨询而言,目前已在全国很多高校中蓬勃展开,各类心理咨询机构相继成立,咨询人员的队伍也在不断扩大,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补充、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总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创新,是时代赋予的新课题,要完成好这一课题,特别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研究新情况,把握新特点,采用新方法,必须提高自身素质,勇于实践探索,总结新经验,探索和寻求新方法,并将其寓于工作之中,体现在效果之上。

参考文献:

[1]张德宁.提高职业院校德育实效性的探索[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04).

[2]张书欣,许振兴.浅谈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考评机制的创新[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04).

学生会工作要点篇12

一、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

近几年来,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丰富多样,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

1.时代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时展对高等教育的内在要求。把握时代的特点,最大限度地适应社会发展和高校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时代性的鲜明体现。时代性要求我们,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方法要积极适应我国的国情,要积极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需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形式,以此为出发点,来构建新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体系。

2.科学性。坚持以马列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指导,对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不断变化和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研究和总结,坚持真理,修正错误,适时变更自己的活动方式方法。在工作过程中,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讲真话、讲真理,尊重工作对象思想发展的客观规律,以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成功率和有效度。

3.主体性。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高校学生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进一步增强。这就在客观上要求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更要尊重他们的主体性,始终着眼于学生自我教育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确保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

4.权威性。在新时期,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权威性更加突出。学生心目中的政工干部要有较高的权威性,即要有高尚的政治品质、良好的职业道德、合理的知识结构,有很强的科学分析形势、获取思想信息、有效宣传鼓动、善于个别谈心、广泛组织协调的能力,既要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专才,又要成为知识经济条件下贯通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通才。这样才能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崇高的威信,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

5.社会性。在当今时代,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必然导致单一的社会组织体系和人际交往方式的打破,社会的横向联系迅速发展,与此相适应,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在方法运作上,必将呈现出社会性的特点,是一个面向社会的开放式体系,而且是多渠道、多层次的,既明确分工又相互配合。高校内部党政工团齐抓共管,高校与家庭、群体、社团、社区交互贯通,政策法规、图书报刊、广播电视、文学艺术等相关领域整体联动,政工干部、专家教授和社会化教育机构的力量互相配合。这不仅有助于消除“盲区”和“空白点”,而且会形成共向合力,实现全方位的引导。

6.科技性。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先进的手段,新形势下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在方法上必将依靠科学技术发展自己。特别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被充分利用,一方面能够建立起高效的思想政治工作信息渠道和网络,另一方面,可以把互联网作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阵地,这一新的载体使大容量的、内容健康的、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工作信息迅速得到传播,扩大积极影响,抵御消极影响,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辐射力、吸引力和感召力。

7.务实性。新形势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必须根据学生的思想实际,讲求务实性。要从他们最关心的问题和与他们关系最密切的问题入手,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具体问题联系起来,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他们的心坎上。工作要有目标、有规划、有措施、有检查、有落实,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

二、探索和寻求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方法

1.课堂传授的方法。即以“两课”教育为主渠道,专业教学为渗透,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坚持通过“两课”主渠道,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列主义、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的教育,坚持邓小平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课教学。坚持寓教育于各科教学之中,结合专业课的教学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人文素质教育和科学道德教育。

2.党团活动的方法。即通过学校的党团组织在开展各种活动中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以学生学习小组、业余团校、学生干部培训班、学马列小组、学生“邓研会”等为载体,使党团的思想教育覆盖比较广的层次和群体。党组织抓紧抓好学生党员发展工作,把重点放在教育培养上,精心做好入党前后的教育培养工作。

3.第二课堂活动的方法。作为高校课堂教学有益补充的第二课堂活动,既是学生进行专业技能训练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阵地。以学生自愿组织参加的各类社团为依托,采用各类学生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方式以及举办艺术节、学术研讨、知识讲座、读书活动、演讲、影视评论等形式,既丰富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同时又增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渗透功能。

4.社会实践的方法。社会实践是培养高校学生优秀思想品德的有效教育方法。即通过参加公益劳动、社会调查、社会考察、社会服务、勤工助学、军政训练、挂职锻炼等各种社会实践,使学生通过实践对理论知识有深刻的体验和理解,使之真正转化为他们的认识和信念。

5.环境熏陶的方法。环境可陶冶人,环境可规范人,环境可感化人。这一方法就是要力求创设一个具有时代气息、高雅文明的校园文化环境,如:校园的绿化、走廊文化、橱窗画廊、电视广播、社区管理、校园环境卫生、生活设施和条件的改善等,以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感染力和影响力,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健康发展。

6.现代科技的方法。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新的科技手段开始不断进入思想政治工作领域。作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同样应当关注大众传播媒介、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等现代信息科学技术以及心理测验与咨询等现代心理科学技术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影响。积极开发这些科技手段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服务,发挥其长处,提高育人实效,这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创新的一个重要方面。如就心理咨询而言,目前已在全国很多高校中蓬勃展开,各类心理咨询机构相继成立,咨询人员的队伍也在不断扩大,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补充、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总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创新,是时代赋予的新课题,要完成好这一课题,特别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研究新情况,把握新特点,采用新方法,必须提高自身素质,勇于实践探索,总结新经验,探索和寻求新方法,并将其寓于工作之中,体现在效果之上。

参考文献:

[1]张德宁.提高职业院校德育实效性的探索[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04).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