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际中语言艺术论文合集12篇

时间:2022-11-26 15:08:32

交际中语言艺术论文

交际中语言艺术论文篇1

一、英语的历史渊源与历史地位

人类社会一直在不断变化,语言作为人类表达思想和交流思想的工具也在不断发展变化。英语是当今文化交流的主要语言,尤其在跨文化交际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的历史背景及艺术特征是人类语言的宝贵财富。

英语与世界的融合主要是通过被三次语言入侵及后来两大英语国全方位的扩张形成的。三次文化入侵分别是公元6世纪末基督教会(Christian church)及拉丁语的传入――第一次文化入侵。第二次文化入侵:从公元793年开始,北欧的维京人(Viking)开始入侵不列颠岛,英语的词尾变化逐渐消失。1066年,法国的诺曼底(Normandy)公爵入侵不列颠岛,使得法语对英语产生了极其巨大的影响。这是英语受到的第三次文化入侵。

英语语言的历史发展和其特征具有美学艺术(Aesthetics art)的魅力。其文学与艺术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阶段:古代、中世纪时期、文艺复兴时期(Renaissance)、新古典主义时期(Neoclassicism time)、维多利亚时代(Victoria time)、20世纪初期、两次世界大战时期和现代及当代的文学与艺术。早在中世纪的杰弗瑞•乔叟(1340-1400;Geoffrey Chaucer)到文艺复兴的威廉•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时期,英语就已经奠定了其文艺和艺术语言(Art language)在历史上的地位、影响与作用。所以,英语在近、现代社会完全扮演了名副其实的世界语的角色和联合国主要的官方语言(English as a world language and United Nation official language)。更为重要的是,英语语言文化的历史地位是在世界及历史的发展与变迁中吸取了其他先进语言的艺术精华而发展和确立的。这也使得它能够成为世上独一无二的通用语。

二、英语及语言艺术

英国人历来以绅士风度闻名于世。言行举止得体、温文尔雅,语言谈吐文明优雅而有感染力则为一名绅士所必备的条件。这要求人们在平时讲究语言谈吐和言行举止,注意艺术语言及语言艺术的应用,包括言辞措词的修饰与表达,以增强语言的艺术表达及语言的艺术感染力。在英语的艺术美中,修辞是一门生成的艺术,修辞是通过包括言语在内的符号传递,有意识地在相对短的时间内影响他人决策与行为并打动他人取得预期效果的言语交际。这种能够引起共鸣的修辞更容易被人们接受,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表现力。如高级英语中的一些句子就是很好的证明:(1)We shall fight him by land, we shall fight him by sea, we shall fight him in the air, until,with God’s help, we have rid the earth of his shadow and liberated its peoples from his yoke.这个句子的表现力非常强。三个排比句气势恢宏,显示了丘吉尔打败纳粹的坚强决心。而后面两个暗喻,将希特勒的影响比作阴影,纳粹的压迫比作牛轭,恰当而生动。(2)Ship in the Desert.“沙漠之州”是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题目,船停泊在沙漠中是人们很少见过的景象,因此能够有效地唤起读者的好奇心和学习的兴趣。(3) You pass from the heat and glare of a big, open square into a cool, dark cavern which extends as far as the eye can see, losing itself in the shadow distance. 作者用heat, glare与cool, dark 形成对比写出了中东集市的特点,绘出了一种从外向内的动态美。人们从日常生活中开始发现与挖掘语言的美学价值,甚至在各种艺术创作中也尝试并充斥着这种美学价值观念。英语的艺术语言和语言艺术也由此相应发展了起来。这正是英语语言美学艺术及其美学价值(Aesthetic value)的集中体现。而英国语言的全球化也是在情理之中的事。大英帝国之后又是美国的雄霸世界,随之而来的就是英语国家对世界经济的入侵及思想文化的加速传播,以至英语文化成了世界文化近几百年来沟通与交流最重要的主流文化。英语的语言艺术和语言美也体现在高级英语中的一些句子上面。

(1)Then as you penetrate deeper into the bazaar, the noise of the entrance fades away, and you come to the muted cloth-market.

句子中动词penetrate十分生动,包含了要刺破隔膜,即穿过人群才能走到市场深处的意思。

(2)The very act of stepping on this soil,in breathing this air of Hiroshima, was for me a far greater adventure than any trip reportorial assignment I’d previously taken.

这个句子用词非常谨慎细致。Soil是个有情感味的单词,比country, land更能表达作者心中的感受。

(3)In what conceivable way dose our car concern you?

公爵夫人在这里用了一个反问句,对Ogilvie进行尖锐地反击,加强了语气的同时更凸显了她的严厉及其对对方的厌恶。

(4)I knew more about retreating than the man that invented retreating.

这句话马克・吐温说得极为幽默,具有讽刺的意味。众说周知没人发明撤退,撤退是一军队用语,指畏惧对方或考虑到战略的需要而后腿,这里充分说明了当时马克・吐温所在的军队是一支纪律松懈和腐败的部队,所以马克・吐温选择了离开。

三、英语艺术语言和语言艺术对英语学习与文化交流的影响

由于英语的特殊社会历史背景及其独特的发展历程和文化内涵,使得英语思想文化演变成了人类近现代和当代的主流思想及文化。人类只要还有对美的向往、愿望与追求,就永远不会失去对生活的追求与勇气。通过英语美学艺术语言及语言艺术的欣赏、学习与交流,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营造英语学习的最佳环境,提高学习者的自身语言意识、语感与情感交流以及审美观(Aesthetic standard)、思想情操 (Thought sentiment)、道德观念(Morality),拉近各民族与国家间的距离,更使得我们在追求民族与社会发展过程中处于积极主动的地位,在与世界各国、各民族的竞争中能走在世界与时代的最前沿并立于不败之地,成为一名真正的世界公民。这也是世界未来发展的必然方向。下边以一首中国古代诗人杜甫的《登高》中英文对照来反映英语艺术语言的音美、形美、意美特征。

登高The Height Climbed

风急天高猿啸哀,The wind is swift, the sky is high, and gibbons sadly sigh;

渚清沙白鸟飞回。The isle is clear, the sand is white, and birds to and fro fly.

天边落木萧萧下,The boundless falling leaves are rustling down and down;

不尽长江滚滚来。The endless Youngtze waves are rolling on and on.

万里悲秋常作客,Many miles from dear ones grieve me oft in fall as stranger;

百年多病独登台。Many years of illness see me here a lonely climber.

艰难苦恨繁霜鬓,Hard and troubled times have made my temples frost white;

潦倒新停浊酒杯。A poor and anguished heart has stopped my drinking of wine.

这首诗语言简洁洗练、节拍紧凑、音韵和谐。译诗几乎都是选用单音节、快节奏的单词,构成两行七音步抑扬格的诗句。除句尾押韵外,还有行内的sky, high, white都和sigh, fly同的。此外,第一行的头的“s”(swift, sky, sadly, sigh)都能产生优美的音响效果。而且像wind和swift,sadly和sigh连用,以及fro和fly的连用本身就能传达出一种特别的语境效果,使人由声音产生联想,似乎身临其境,感受到那急速的风声,那哀叹的猿声。(郑诗鼎P185)在“poor”和“anguished”一起用来修饰“heart”的句子中,使人联想到精神上的痛苦和身体上的疾病导致了诗人心力交瘁。总之从诗中可以看出英语言的艺术美的特征。

故而,学习或是欣赏英语的语言文化,促进并提高、民族间文化的交流,从而使中华民族的古老文化得以发扬光大,这恰是思想开放与先进的表现。世上任何国家与民族的强盛都是在开放思想与沟通交流中走向世界甚至引领世界的。英语如果没有被多次的文化入侵(Cultural invasion),并依托先进而强大的经济、政治与思想文化为动力基础,在发展中实现与世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也不会有今天的历史地位。

四、英语艺术语言及语言文化与学习动机的激发

由于英语的世界语言主导地位,导致全世界范围的英语学习热潮。连创建“疯狂英语”的李阳也不禁惊呼“整个亚洲都是英语学习的海洋!”但同时他也提醒英语学习者:“英语首先是一项技能(English is a skill.)。第二,英语只不过是一种工具(English is just a tool.)。只有熟练掌握并运用这个工具去学习、交流、谈判、推销,我们才能在全球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第三,英语很简单,类似中国的拼音。(English is easy, just like Chinese pinyin.)第四,英语不是外语(English is no longer a foreign language.),是全世界各个民族用来交流的国际语言。中国人应该把它当作第二母语才能更好、更快地掌握英语。第五,英语能让中国人更加聪明、更加有智慧和气质。

所以,英语学习无论是教还是学,关键是寓乐于教与学中。在学中享受对美与追求的快乐,在快乐中收获知识的乐趣。故而,教与学不必拘泥于传统的严肃教学氛围,而是应该开放思想,大胆尝试,让学生去欣赏并享受艺术语言的快乐氛围与魅力。不必只为教而教,更不应该只教而不育;学生也不须只为学而学,而应乐在其(学)中,学而乐得其所。

英语作为一门国际性的语言,已充分显示了它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它的艺术特征是语言学习中的宝贵财富,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其艺术特点,指导学生分析和理解,从中获取语言隐含的文化内涵,提高跨文化交际学习的意识。

参考文献:

1.李赋宁,《英语史》[M].商务印书馆,1998.

交际中语言艺术论文篇2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5-0241-02

语言作为一个传播思想的工具和载体,对思想政治教育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掌握运用好语言艺术,有助于激发大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的热情,顺利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和任务的完成,使马克思主义真正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同时,有利于受教育者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有利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语言艺术,不仅是理论的需要,也是实践的需要,一定程度上关系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成败。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语言艺术的含义

何为语言艺术?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不少学者做出了解释。如刘玉瑛说:“所谓语言艺术,就是表达者在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时,为了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达到交际目的,在语句合乎逻辑、语法规范、修辞妥帖的基础上,而根据交际对象和交际场合,选择使用的富有创造性的语言手段和独特、灵活、恰当的语言方式。”[1]郑晓舜认为:“语言艺术,或者叫作语言的艺术性,是指运用语言反映客观事物、表现思想达到准确、鲜明、生动、完美的程度,即具有艺术性的程度。这里说的“艺术”,是指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方式方法。所以,换言之,语言艺术,也就是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完美的语言方式。”[2]总体来说,语言艺术,就是表达者在交际过程中,运用语言的手段创造审美的形象的一种艺术形式。

思想政治理论课语言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过程中,教育者把思想政治信息传递给受教育者,并与受教育者进行沟通交流的表达符号。而思想政治理论课语言艺术,作为艺术的一个门类,是指思想政治教育传播者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根据受教育者和具体场合条件的特点,在语言表达上巧妙运用富有创造性的、特殊性的语言手段和表达技巧,使受教育者乐于接受理论教育的一种艺术形式。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语言艺术要求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想让自己的语言吸引人,打动人,就需要遵循一些基本的规范和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语言艺术的要求具体如下。

(一)语言要富有生动性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气氛还不够活跃,有些教师教学语言较为沉闷,照本宣科,致使学生学习情绪低落,思维窒息,学习主动性消失。这样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没有效果的。心理学研究揭示,愉快的情感是认识和实践能力的动力。学生在一个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中,学习情绪就会受到感染、激励,主动性油然而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上,教师要以人为本,积极营造快乐的学习氛围,要在语言表达上把握生动性的技巧,充分发挥语言的灵活性与多变性,使语言的表达充满创造性,如文言文与现代语言的结合,中外语言表达的结合,充分调动语言潜在的多变性特点,避免一味材料转述。教师要在遵循内容严谨性上,适当运用贴近生活的语言,以幽默多变的方式恰当地表达出来,给听者亲切之感,更易于理解。

(二)语言要富有针对性

教师讲话要分清对象,无的放矢,不看对象,只会造成“对牛弹琴”的现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语言表达就要“看菜吃饭”“到什么山唱什么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实效好不好,首先看教师能不能“看菜吃饭”。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中,教育的对象是大学生,教师需要在思想政治教育语言表达过程中,把握住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层次性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理解大学生稚气未脱的状况,又要把其看成是独立自主、有主见的成年人,语言表达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针对不同学生存在知识基础不同、接受理解程度不同及心理承受能力不同等现象,教师要准确区分大学生的思想类别和层次,科学地制定思想政治教育的语言表达目标,正确选择语言表达方式,力求将普遍性的要求同特殊性的要求结合起来。

(三)语言应避免形式主义

形式主义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是要不得!在《反对党八股》中反对搞形式主义,反对说空话装门面。他在列举党八股的罪状时,所列前两条就是“空话连篇,言之无物”“装腔作势,借以吓人”。的文章精练,口头讲话也很简要,始终坚持着语用学中的“关联准则”,即我们的言语必须与交际目的相关,必须能传递有效的信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上,同样要求教师语言要简明,不说与课堂无关的话,要向学生传递有用的信息,提高语言表达的有效性。与此同时,教师的语言应具有科学性,遵循语用学的“质量原则”,即所说的话要确切、清晰地表现所要讲述的事实和思想,不说缺乏足够证据的话。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为大学生健康成长服务的,思想政治理论传递的是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真理,科学的真理就需要科学规范的语言去阐述与传播。因此,教师必须在坚持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态度基础上,遵循语言表达的严谨性。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语言艺术实现途径

思想政治理论课语言艺术既是一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运用语言传递信息、思想和感情的重要手段和技巧。它需要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有效的配合才能达到语言交际的最佳效果。思想政治教育课的语言艺术性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实现。

(一)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语言艺术教育者的主导作用

教师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语言的传播者,组织者和实施者,起着主导作用。让学生乐于接受信息并积极参与到授课过程中,语言主体的老师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首先,教师要将理性表达和情感投入相结合。在语言表达过程中,可将思想政治教育原则中的说理引导法与情感陶冶法相结合。思想内容决定着语言的表达,教师要自觉以理性为主导,坚持情理结合。将思想政治课教育内容,理性地对大学生进行全面、系统地讲解,善于运用历史和现实的生动事例,提高他们对问题分析和理性认识的能力。同时教师要在理性的教授过程中进行丰富情感投入,积极的引导和扩展学生感性情感流露,增强高校思想政治课的说服力、感染力和吸引力,使学生在这样的语言授课过程中,受到高尚情操的感染熏陶,达到推动学生思想认识上的发展。

再次,教师应该保持一种幽默不失庄重的形象。语言是一个集语音、语调、内容、形象等为一体的多重因素影响下的交流媒介,语言表达主体的形象在语言艺术中发挥着不容小觑的作用。一般而言,在其他条件大体相同的情况下,语言表达主体在接受语言表达客体心中形象好,传播效果会比形象差的更为显著。作为向学生教授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的教师,一直被看作是较高思想素养和政治素养的人群,在学生眼中有着庄严的形象,备受学生尊敬。教师不仅仅是对知识的传播,还有对良好行为举止的彰显,是学生树立榜样最直接、最现实的主体。教师应该以适当的,得体的方式去树立自身良好形象和人格魅力,准确把握幽默却不失重的度,规范其自身形象。

(二)充分尊重思想政治理论课语言艺术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

高校思想政治课的有效教育需要教师以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为前提,把握好“双主体”之间的关系,使学生不断发挥自身主体地位,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第一,建立“双主体”交互模式。在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学生兴趣,有针对性地在授课过程中采用质疑发问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主体地位并能参与其中。另一方面,教师要注意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语言表达过程中多采用第一人称方法,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亲切感受到课堂是与自己有关的,乐于融入课堂中。

第二,建立行之有效的反馈制度。建立有效的反馈制度也是充分尊重大学生主体地位的表现形式,通过学生对教师语言的反馈,教师能够及时做出工作调整,改进语言表达方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如采取阶段性不记名式反馈形式,让学生充分提出建议,教师通过反馈结果对课堂语言的应用进行及时调整,针对不同种类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语言表达形式。反馈制度的建立方便教师有效把握学生特点,制定课堂语言目标,采用有效语言表达技巧,使课堂中教师与学生达到良性互动,这就为课堂语言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必要的前提。

(三)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理论语言艺术的社会环境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般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然而,随着社会多元化的发展,这种显性教育方法逐渐不适合主体意识越来越强的大学生,甚至一定程度上会引起他们的抵触情绪。

当今时代,大众传播媒介迅速发展,不可否认,它为我们及时、适时获取最新信息提供了方便。但同时它也在一定程度上起着消极作用。例如,越来越多的虚假新闻,炒作新闻及其有偿新闻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这些“媒介腐败”的新闻在某种程度上败坏了大众传媒的社会正面舆论权威和社会公信力,与思想政治教育课对于真理和真相的传播权威产生了强烈的冲突,导致学生一部分拒绝相信媒体的正面宣传和引导,一部分因受到这种负面舆论的影响逐渐丧失对国家的热情,社会事业的热情以及对社会大众的热情,不利于大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在这种情况下,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首先应该承担起社会正确舆论力量指导者的重任,将高校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与时代接轨,善于运用有效媒体语言。其次,教师要有辨别的能力,明辨积极媒体与腐败媒体的差异,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疏导,避免学生受不良思想意识的影响。最后,教师要敢于同腐败语言做斗争,不断增强自身的知识储备,掌握应时展的信息,制定正确有效的语言目标,运用积极的舆论力量和舆论表达形式对学生进行指导。总之,教师要注重学习情境的时代性构建,在语言上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要紧扣时代的主旋律和国际国内形势的动态,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具针对性和时代特征。

交际中语言艺术论文篇3

(一)体验式教学的基本涵义

体验式教学强调学习必须以学生的内在情感体验为基础,提供与学生已有经验相关联的情境,促动学生“进入”情境,获得个性化的体验,使外在的知识内化到学生自己的认知结构中而具有真正的意义。它使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态度等都参与到学习中来,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性和成长过程,不只是把自主性作为达到教学目的的手段,而是主张自主性本身就是教学的目的。

(二)体验式英语教学的理论基础

体验式英语教学与人本主义理论有密切关系。人本主义理论强调“全人”的发展和学习者个人的内心世界,认为真正有意义的学习只有发生在所学内容具有个人相关性和学习者能主动参与,即体验式学习之时。学习者最有效的学习是学习过程本身,是一个不断体验的过程。[2]体验式英语教学的另一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建构主义是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学习理论中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的过程是每个学习者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对新信息进行重新认识和编码,建构自己新的理解过程。该理论强调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体验哲学是体验式英语教学的哲学根源。作为第二代语言学基础的体验哲学认为,语言是人的感官和心智对外部世界体验认知的结果,遵循的是现实—认知—语言这样的过程。[3]人类的范畴、概念、推理和心智是基于身体经验形成的,认知、意义是基于身体经验的。[4]体验式外语教学是近年来由我国学者提出的与体验哲学倡导的体验认知观相适应的教学模式。体验式英语教学最直接来源于体验式学习理论。体验式学习理论强调学习是从体验到经验的过程,是学习者在具体社会文化环境中通过亲身体验获得知识,并将所获知识付诸事件中验证从而获得的经验。[5]Kolb提出的“体验学习模式”将学习定义为“经验转换以及经验的获得和转换结合中产生知识的过程”。[6]其包含四个阶段:具体经历、思维观察、抽象概念和主动实践。具体经历是学习者体验新的情境阶段;思维观察是学习者对已经历的体验加以思考的阶段;抽象概念阶段是学习者理解所观察的内容,并转换成合乎逻辑的概念的阶段;主动实践学习是验证形成的概念并运用到解决问题之中的阶段。

(三)体验式英语教学的特点

认知语言学和认知科学在语言教学里的运用是外语教学理论的最新发展。[7]以此为基础的体验式外语教学模式必然有与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同的特点,主要体现在:1.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随着学习者学习阶段的转变而扮演着多种角色,为学习者提供及时的引导、组织、监督和评估等。学生是交际者和任务的完成者,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结合自己已有的经验,进行自主的创造性学习活动。2.学习者的情感参与和知识系统的构建。体验式外语教学通过语言情景唤起学习者的内在发展需要和渴求,使学习者积极参与体验活动,并通过反思和自我评估,使内心世界不断进步。其将教学的注意力从外在知识的传授方式转移到学习者内在经验的转换效果,真正体现了“以学习者为中心”和“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3.活动的真切和实用性。体验式外语教学要求创造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和学生能力水平的活动情境,真实地、创造性地体验任务完成的过程,并转化为知识和技能,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4.学习过程自主性与合作性。体验式外语教学要求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赋予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以提高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为目的。同时,还强调体验中的交流与合作,在合作互动中,体验语言交流的实际。5.采用开放的、形成性的、多维度的评估体系。体验式外语教学通过多种途径,跟踪考察学生体验过程中的认知、情感、意志、态度等多种因素,以完成学习任务为目标,全面真实反映学生发展的实际,并引导学生自我评估,让学生体验自己的进步与成功,形成对教学的积极反拨作用。

二、艺术院校中体验式英语教学的实施途径

艺术院校学生英语基础相对薄弱,对英语学习的投入不足,大多达不到大学英语学习阶段的要求;他们对英语的重视程度不够,兴趣不高,将大部分时间用于专业练习上,轻视文化课学习;他们的专业个性化和实践性强,善于模仿和创造,实践活动繁多,活动较自由;他们的英语水平差异显著,不同专业、背景、水平的学生云集一堂。如何满足学生的差异性学习需求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在教学上,教学手段大多还较为传统单一,教材建设还难以适应艺术院校英语教学的特点,评估机制还比较机械。针对以上艺术学院英语教学现状,基于体验式外语教学模式的特点,笔者认为应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在艺术院校中开展体验式英语教学。

(一)设计贴近艺术学生生活的语言体验情境

贴切的语言体验情境是有效体验的前提条件,有利于学生建立原有经验与新知识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兴趣去感知、体会、理解和想象。教师首先要经常留意艺术学生的生活,善于将生活中的话题和语言交际形式引入课堂中,使学生产生共鸣。其次,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收集语言素材,如教辅读物、网络资源、报纸杂志、广告标语、自拍创作等。也可以发动学生积极观察自己周围的语言情境并介绍到课堂。再次,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如语言描述、音乐渲染、图画再现、实物展示、角色表演等声像并茂地呈现情境。

(二)开展丰富多样的课堂交际活动

丰富适当的课堂交际活动是有效体验的基础。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选择适当的交际活动,如模拟讨论、课件制作、素材查阅、面访调查、角色表演、游戏等,使学习者体验语言使用的过程。体验式英语教学中的活动应具有:1.互动性和真实性。互动是交际的核心,学会互动的最好方法是通过互动本身。[8]互动交际可以在学生间、师生间,也可以在学生与机器间进行。另外,语言作为实现社会交际功能的工具,必须体现真实的交际目的。在真实的交际活动中,学生才能获得真实的体验。2.自主性和合作性。教师应在活动中注意艺术学生水平的差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小组活动是进行自主合作学习的常用形式,在教师的精心设计安排下,通过学生合作学习、交流与评估,有助于不同水平的学生的自主体验,创造互动合作的氛围。3.策略性和反思性。在体验式艺术英语教学活动中,要注意对学生学习策略上的引导和反思,使学生不仅能体验学习的结果,更能体验学习的过程,更快地提高自主实践能力。4.多样性与连续性。对教学活动进行多样地安排,将读写活动与听说活动、基础活动与拓展活动、交际活动与专业活动、探索活动与反思活动相结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满足学生的差异性需求,综合发展学生的自主能力。同时,多样性的活动应根据目标要求和学生的发展情况进行系统安排,保持连续性,不能一成不变,也不能只求形式热闹,忽视教学目标的承接。

(三)提高教师素质,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

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是有效体验的保障。以学生为中心的体验英语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首先要转变学生观念。艺术英语教师要深刻领会《课程要求》的精神,充分认识体验式教学的特点,树立以学生为主体,学生体验为中心内容的教学理念。同时,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如小组讨论、心得报告、师生座谈等,引导艺术学生从过度依赖教师的传统学习方式向积极主动的体验式学习方式转变。其次,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教师要善于通过多种方法,如调查、访谈、案例分析、观察等了解艺术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特点。还要了解相关艺术专业的知识和特点,懂得多媒体及网络的使用,能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出贴切的体验情境和活动,为学生提供情感和信息支持。再次,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角色优势,并注意角色的转换。教师应为学生的体验过程服务,不仅发挥知识传播者的角色,还应有效地担当起教学内容和场景的设计者、教学兴趣态度的调节者、语言使用的示范者、学习资源的提供者、学习策略的传授者、语言实践的组织监控者、自主学习的引导者、经验总结的启发者、教学过程和结果的评估者的角色。

(四)加快符合艺术英语体验式教学的立体化教材建设

与时俱进的体验式英语教材是有效体验的关键。教材应遵循《课程要求》,结合外语教学理论和艺术院校的教学特点,以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为目标。具体来说应:1.以有关艺术学生生活的主题为主线,安排课文和教学材料,创设贴切的情景,激发学生兴趣,保证信息输入的反复性和高频度,促使学生根据主题将新旧知识融合。2.注重实用性,加强与艺术学生相关的实用听说和读写训练,如面试招聘、会展演出介绍、写生参观、新闻播音、名片、海报等。3.注重体验过程和策略指导,要从任务的提出、实施步骤和方法、结果和评估等方面给予提示和样例,引导学生反思总结。在确定目标和重点的情况下,保证学生听、说、读、写、译等各方面语言技能的均衡发展和任务的连续性。4.实现立体化设计,拓展语言体验情景。教材应配以网络多媒体支持,及时提供有关课程和学习等相关资源。5.突出文化体验和德育培养。通过单元主题和活动的设计,使语言材料与文化、德育内容相融合,在提高艺术学生语言技能的同时,拓展他们的文化视野,使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与价值观。

(五)改革艺术英语教学评估体制,加强形成性评估的地位

科学的教学评估是有效体验的一个重要环节。全面、客观、科学、准确的评估体系对于实现教学目标至关重要。在艺术院校的英语教学中,要努力通过多种方式,如教师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采用课堂活动和课外活动记录、作业和单元测试、网上自主学习记录、学生自评和互评记录、学习档案记录、座谈等加强形成性评估的地位。当然,形成性评估不能排斥终结性评估,只有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评估的内容和功能才更具体、更完备,对学生的评估才能更公正、全面。

(六)有效发挥网络多媒体在艺术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有效发挥多媒体网络技术是有效体验的重要手段。多媒体网络系统集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等为一身,能实现学生与计算机、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多种交流,与传统教学相比有着明显的优势。通过科学合理地运用文本、图片、动画、视频、音频、网页、聊天工具、语音室、数据库、超文本等媒介,可以更好地创设真实的体验情境和进行跨学科融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为师生收集素材和学习资源、展示成果提供平台。计算机网络技术对认知和交际过程的模拟,可以使学生的体验过程更加直观。此外,多媒体网络技术拓展了课堂体验的时空,方便了师生的及时沟通和教师对学生的监督评估。但网络多媒体无法完全取代传统教学以及教师的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传统教学在情感交流和灵活性方面的特点,也要防止出现教师过度依赖课件、忽略对学生体验过程的指导、片面追求形式、迷失教学目标和重点等情形。

交际中语言艺术论文篇4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在人类沟通与交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语言交流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最主要的方式。当代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发展变迁,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预期工作效果的取得更离不开语言工具的充分利用和发挥,因此如何利用好语言这一重要载体将成为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值得思考和探究的问题。

一、语言艺术的含义及其特点

所谓语言艺术,就是表达者运用语言进行交流沟通时,为了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达到交际的目的,在语句合乎逻辑,语法符合规范,修辞恰当的基础上,根据交际对象和交际场合,选择使用的富有创造性的语言手段和独特,恰当,灵活的语言表达方式。语言艺术具体来说可以归纳为三个特点:

(一)语言形式和思想内容的一致性

语言是思想的表达形式,思想是语言的表达内容。但是语言与思想的完美结合更需要注意两方面的内容,首先不能为片面追求语言形式,而将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置之不顾。其次好的思想内容,还要用最恰当的语言表达形式来诠释。

(二)语言运用具有灵活性

灵活性表现在语言运用上则主要包含三层意思:首先能根据交际过程中变化了的新情况来选择语言表达形式和表达内容。其次灵活体现在能根据交际的具体语言环境选用不同的语言形式来表达同一思想内容。最后,灵活就是能根据不同的语言环境选择相同的语言形式来表达不同的思想内容。

(三)语言表达具有创新性

新形势下,人们交际的对象,场合以及人们所遇到的事情和问题都不是凝固不变的,语言表达只有适应于社会的发展,并能根据这种变化选择恰当的语言表达形式,才可称之为语言表达艺术。而表达者的语言要想适应新形势新变化,就必须注意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从自己交际的对象及场合出发,经过自己的思考,搜索出适合表达相应思想内容的语言形式来加以运用。

二、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语言艺术的要求

(一)语言要真实准确

具体来说真实准确的语言应包含三个方面,首先语言要规范。规范的标准是说准确的普通话,表达者的发音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工作对象的理解是否正确。其次,遣词要确切,如实地恰如其分地反映客观事物的实际面貌。最后要停顿恰当,即句子当中,句子之间,段落之间,层次之间的间歇。

(二)语言要简洁明快,通俗易懂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的就是要使受教育者接受教育,而接受教育则必须对教育工作者所持有的观点感兴趣,并能够理解,能够记住宣传的内容,而简洁明快,通俗易懂则是取得这一效果的重要手段。简洁明快的语言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具有缜密的思维和较高的语言概括能力。

三、新形势下如何利用语言艺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效果

(一)说理语言艺术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运用

凡事都应有其存在的道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做思想政治工作时,也应该能就所涉及的事讲出一定的道理,只有这样,工作对象才能够认同教育者的看法和主张。但是说理要说得有效,不仅需要说理内容本身的正确,即所说道理真实且符合客观实际,还要掌握科学的说理方法和技巧,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显著成效。

1.道理要真实。“真实”二字是说理语言的关键所在。无论是大道理小道理,深道理浅道理,都不能脱离“真实”。真实的道理即指能反映客观事物本来面目和现实客观情况,能解释和说明实际问题和现实思想,并能起指导作用的道理。

2.讲道理要因人施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象是十分复杂的,他们既有性别、年龄、经历、文化水平、性格气质的不同,又有理解能力、接受程度的差异。因此,在具体工作中讲求说理就要针对不同的工作对象的特点和不同的思想问题,引人施理,不能以偏概全,也不能用教育模式硬套。例如,针对文化素养高的,理论基础好的,接受能力强的工作对象,可以跟他们谈一些宏观的更为抽象一些的道理,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文化素养一般,接受能力不强的工作对象,则应多聊些微观的具体的道理,帮助他们用这些道理来认识和解决问题。

(二)谈心语言艺术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运用

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想解决不同人的不同思想问题,则需要采取个别谈心的方式。总结起来,谈心存在着以下几个基本原则。首先准备要充分,谈心前需要心中有数,知道讲什么,怎么讲。其次个别谈心要保持一种平等的态度,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参与者多为师生或领导和上下级,这种角色上的不同,势必会使谈心对象产生戒备防范的心理,而这种心理会造成谈心对象无法畅所欲言。因此,谈心者要想取得成功,即做到尊重对方,平等待人,信任对方,善于倾听,坦诚相见,以心换心的谈话方式。最后谈心过程中要细致观察。谈心中,谈心者要注意随时细致的观察工作对象情绪和态度的细微变化,并能根据变化了的情况调整话语,采取相应的对策方案。

(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批评和赞扬语言艺术

思想政治教育并非只是简单的说教,离不开对错误问题的分析批判,但是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更不能忘记批评和赞扬语言艺术相结合的教育方法,特别是针对当前高校大多数青年学生而言,他们需要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汲取教训的同时,更需要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得到对其正确部分充分的肯定,所谓“鼓励式”教育对于当代大学生格外受用。

1.批评语言艺术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运用。大多数人对于过错能通过自我反省改正,但有的人却认识不到自身的错误。对于后者则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充分利用批评的语言工具,帮助其改正自己的错误行为。批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运用暗示启发的批评语言,即用间接含蓄的方式把批评的意见表示出来,这种批评语言方法经常被众多教育家们所运用。

2.赞扬语言艺术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运用。著名心理学家凯拉苏多年从事心理咨询工作,帮助许多落魄者改变来看生活态度,走上了成功的道路。她甚至让聋哑儿童开口说话,使他们的命运得到了改变,而她所运用的方法就是诚恳地鼓励和赞扬,可见赞扬在语言艺术中的重要地位。但是,没有缘由的赞扬和夸大其辞不但不能达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的,甚至有害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因此只有真诚实在的赞扬才能打动人心。

实际上,语言艺术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还有很多技巧。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更应该时刻把握时代脉搏,掌握语言艺术的要领,使得语言艺术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得到充分的发挥。

参考文献:

[1]刘玉瑛.思想政治工作语言艺术[M].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

交际中语言艺术论文篇5

【中图分类号】G712

当前,在经济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大背景下,我国的英语教学正面临着极大的机遇和挑战。大学英语届的专家学者就新一轮的外语教学改革进行了积极的探讨和研究。

程晓堂、康艳从探讨目前高校英语教学大纲、教材、教学实施和师资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出发,指出高校英语教学应该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西方文化,掌握一种科学思维方式,提高认知能力,体现英语教学的人文性。蔡基刚指出我国大学英语目标定位在基础英语是方向性错误,造成了严重的应试教育、费时低效的懈怠状态,明确了中小学阶段是基础英语教学,大学英语教学的定位应是学术英语。束定芳从国际视野的角度,描述了德国高校英语学位授课课程实施背景、措施和效果,指出中国大学英语教学应该为高等教育国际化服务,即帮助学生学好专业,能够阅读英语原版专业书籍,用英语撰写专业论文,用英语和国际同行进行专业交流,并参与国际事务和竞争。戴炜栋、王雪梅从宏观角度分析了外语教育规划对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作用,讨论了外语教育规划的原则和方法,探讨了外语教育规划的主要层面:语言规划、学科规划、人才培养、教师教育和学术研究。孙有中、李莉文从以内容为依托的外语教学理论角度,指出大学英语教学中心应该及时转向专门用途英语,认为应该把语言技能的训练和知识内容的传授有效结合,实现知识建构、思维训练和英语技能提高三位一体的目标。

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大趋势下,笔者认为从事艺术类大学英语教学的教师也应该行动起来,积极思考、探索艺术生的英语教学改革方向,准确把握艺术生的英语教学目标,自觉参加高素质的教师培训,积极推动为艺术生量身定做的英语教材的编写和实施,保证高效率的课堂教学,为艺术生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一、 准确定位艺术生的英语教学

早在20世纪八十年代,刘海粟先生在为上海远东出版社出版的《艺术英语巡礼》作序中就希望:"青年画家们学好外文,把优秀的古典画论介绍到欧美去,把对我们有借鉴作用的东西翻译过来。"

在经济全球化、文化艺术多元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今天,为了帮助艺术生毕业后更好地适应职业要求,在工作中能够熟练运用英语进行艺术领域里的专业交流,更好地了解国际相关艺术专业最新进展和发展动向,参与国际艺术事务和竞争,丰富世界文化艺术,高职英语课程明确提出:"实用为主,应用为目的"的教学目标,要求加强英语语言基础知识、技能的训练,重视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笔者认为艺术生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帮助艺术生熟悉掌握艺术专业词汇、句法结构和语篇特点,能够熟练阅读相关艺术专业的英文原版资料和书籍,掌握专业英语和职业英语,培养艺术生在未来的工作中能够熟练运用英语进行艺术领域里的专业交流。

因此,高职艺术生的英语教学不能简单地停留在对中学英语的重复,更不能降低大学英语的要求,要让艺术生通过三年的大学学习,能够运用英语进行本专业的学术交流。比如,首饰设计专业的学生能够用英语向国际同行介绍自己作品的设计理念和构想,能够和他们进行相关首饰设计专业的切磋和交流。

二、高素质的师资培训

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师的素质是关键。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团队,是学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

高素质的英语教师必须是英语语言基本功扎实,实践能力强;具备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不断学习更新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教学水平;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敬业精神,关爱学生;具备创新思想和革新精神,针对学生特点,创造性地使用和改编教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奠定基础。

为适应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要求,培养高素质的艺术人才,艺术类高校应重视英语教师的队伍建设,加大对英语教师的培训力度,开展多种渠道的在职培训,为教师定期提供英语语言能力、语言教学理论实践学习、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培训和国际同行交流学习的机会,鼓励英语教师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进行研究和探索。艺术类英语教师,在注重自身专业学习和培训的同时,应自觉扩展艺术专业知识的了解和学习,以适应以艺术专业知识为依托的英语教学改革。特别是青年英语教师,应该利用英语的优势,主动了解本校艺术各专业的相关知识,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相关艺术专业知识的培训,研究艺术专业英语的特点,尝试开展如以设计、广告、动画等艺术专业知识为依托的英语教学活动,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成为复合型教师。

三、量身定做的教材

刘海粟先生在翻译国外艺术专著时,因为专业词汇费时较多,"希望国内美术院校编些专业性较强的教材、打好学生们的基础,待到要用的时刻,可以做到有备无患。"

目前,大多数艺术类高校并无针对艺术生专业特点和需求编写的大学英语教材,使用的是和普通高校一致的大学英语教程,内容题材不够新颖,很少涉及相关艺术专业知识,而且"大学英语课程以及大学英语教材都是最适合或针对各种英语水平考试的。"(蔡基刚)因此,当前艺术类高校所采用的大学英语教材并不适合艺术生的英语教学,应该推动真正的教材研究和编写小组的英语教学专家根据英语教学的规律,针对艺术生的专业特点和需求,紧密联系艺术生的实际生活,选用具有时代气息、专业特点和国际视野的语言材料,为艺术生量身定做英语教材。

学生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和终身需要是教材编写的出发点和归宿,一套优秀的英语教材应当具有趣味性和实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持续的学习动机,把艺术专业知识和英语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从艺术生感兴趣的、熟悉的专业话题入手,既有利于学生掌握英语语言技能,又有助于学生熟悉掌握相关艺术专业词汇和语篇,拓宽艺术的国际视野,培养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熟练运用英语进行专业学术交流的能力。英语教材应注重艺术生个性和潜能的发展,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并且英语教材的设计和编排要有创造性,要丰富多彩,吸引眼球,富有艺术感与美感,符合艺术生的专业特点。如以动漫话题为例,可以把国际知名的动画制作公司、动画大师、动漫形象和国际最新动画资讯等语篇进行分析介绍,让学生在了解国际动画专业的最新进展方向的同时,学习掌握了相关的专业英语词汇,并且利用网络资源,能够熟练查阅相关的动画英文资料,为将来更深入地学习和从事动画创作、研究和国际交流打下坚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于2009年推出的范纯海主编的《实用艺术英语教程》和山东人民出版社于2010出版的李凤霞主编的《艺术英语阅读教程》就是利用艺术为载体进行英语教学的极好尝试,可以作为艺术生英语教学的借鉴。

四、高效率的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整合了教师、学生、教材和多媒体等因素,是帮助艺术生实现英语学习目标的主要途径。英语教师应该利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针对艺术生的学习特点,把英语语言技能的训练和相关艺术专业英语知识的传授结合起来,进行多渠道、多形式的英语教学,让学生更多地接触、熟悉和运用英语语言,有目的地把英语歌曲、原版电影、英语话剧表演、外国艺术作品赏析等形式融入英语课堂教学,扩大学生的艺术专业词汇量,在调动英语学习兴趣的同时,激发其专业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语言学习是意义学习,不是形式学习,结合艺术专业知识学习英语,学习目标明确,学习兴趣就会提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及时鼓励、及时反馈,要给学生创造表现自我、展示学习成果的机会,让学生获得学习英语的成就感,进而提高语言学习效率。例如,在学习应用文广告时可以事先让学生从网络、报刊、杂志等查找相关的英文广告或耳熟能详的名品广告短片,了解相关的广告用语和行文特点,并从艺术专业角度出发,探讨中英文广告片的特色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尝试用英文进行如首饰作品的广告、动漫作品的广告设计或者制作相关的英文广告短片,既学习了英语语言,又丰富了专业的艺术感受。

参考文献:

[1]程晓堂,康艳.关于高校英语教学若干问题的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0(6):40-44.

[2]蔡基刚.关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重新定位的思考[J].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文双月刊),2010(7):306-308.

交际中语言艺术论文篇6

关键词:艺术类高等院校;任务型英语教学;应用

艺术类院校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较差, 且水平参差不齐, 特别近些年来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 更多的英语学习困难, 水平较低的学困生进入艺术学院。如何针对这些学困生进行教学, 提高他们的英语水平, 这是各大艺术类院校的英语教师都必须面对的一个难题。任务型教学的倡导者Willis认为任务型教学是交际语言教学的逻辑发展,它与交际语言教学的若干原则是一致的。“任务型教学法”是一种强调“在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的语言教学方法,“用语言做事”(doing things with the language),即学习者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能够产生语言的习得,最终达到掌握语言的目的。

一、英语任务型教学模式的界定

(一)任务型教学的定义。

任务型语言教学是一种强调“在做中学”的语言教学方法,是一种把语言应用的基本理念转化为具体实践意义的课堂教学方式。Willis强调语言教学的过程应该是一个为了完成交流任务的过程,课堂上的语言活动应该以“任务”的形式组织起来,以社会生活中的实际交流意义为中心,尽可能使这些课堂的语言教学活动真实化和社会化。它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以任务为中心,以活动为形式”的教学理念。

(二)任务型教学法的实施步骤。

目前,Nunan,Skehan和Willis分别提出了3种任务型教学法的理论模式:Skehan提出了任务型语言教学的五个主要特征,即意义是首要的;学习者不只是重复他人的话;与真实生活中的活动有相似之处;最重要的是完成任务;根据任务的结果评估任务的执行情况。Nunan在他的《交际任务和语言大纲》一文中归纳和总结了任务型教学的五个主要特征:

(1)强调用目的语互动学会交际;

(2)将真实文本引入学习环境;

(3)为学习者提供关注语言和学习过程本身机会;

(4)增加学习者个人经历,为课堂学习提供重要的素材;

(5)设法将课堂语言学习与课外语言激活联系起来;Willis的模式因为其可操作性强在国际上受到广泛的关注。在Willis的模式[3]中,任务型教学法包含以下3个阶段(如表1):

表1 Willis 模式任务型教学法的3个阶段

阶段 项目

任务前(pre – task) 引入主题,介绍任务

任务环(task – cycle) 任务(task)

计划(planning)

报告(reporting)

语言焦点 (language focus) 分析(analysis)

操练 (practice)

任务前阶段(Pre-task),即任务准备阶段。这一阶段主要由教师创设任务情境,介绍任务的要求和实施任务的步骤,并提出完成任务的方式方法及所要达到的目标。

任务环阶段(Task-cycle),是指学生以个人、双人对话(pair work)或小组(group work)的形式讨论并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然后向班级汇报和交流任务的完成情况。这一过程中,教师主要协调各组学生的分工,针对学生完成任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老师提出解决的建议。

语言焦点阶段(Post-task),主要由分析(analy-sis)和操练(practice)两部分组成。在这一阶段,师生共同分析和评价各组任务的完成情况,教师对重点语言项目进行归纳和总结

二、艺术类高等院校英语教学的现状

(一)学生英语基础薄弱,层次不一。

艺术类高校学生是一个不同于普通大学学生的特殊群体,其生源复杂,英语基础参差不齐。目前我国高等院校英语教学的对象主要是普通高中毕业生和从中专、技校、职业高中升入艺术类高校的学生。这些学生具有一定的英语基础和知识,但整体水平不高,英语基础非常差。

(二)教学要求低,学生学习兴趣淡薄。

艺术类高等院校,学生自身都更加偏重于艺术专业特长的培养,对文化基础课都较为忽视。同时,学校对学生的文化课要求普遍偏低,有的高校的录取分数只要求英语达到50分英语就可以,这样的现象更加剧了艺术生英语学习动力不足的状况。

(三)英语教学计划缺乏针对性。

我国艺术类高校的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应用英语的能力。但是,英语教学实践中照搬大学本科教学计划,套用普通高校的教材,因而缺乏系统性、科学性和针对性,远远不能适应具体情况的需要,这些都成为制约和影响艺术类院校英语教学质量乃至学生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

三、艺术类高等院校英语教学中任务型教学法的应用

(一)任务型教学法在艺术类高等院校英语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许多研究者和专家表示许多教学实践证明,在艺术类高等院校的教学中实施任务型英语教学有很多优越性,它的特点满足了艺术类高等院校英语教学实用性的要求,因此具有很强的可行性。

(二)任务型教学法与艺术类高校专业特点的结合。

根据高校培养的总体目标,必须以毕业生在未来的实际工作的需求和活动为中心,以此来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任务型教学法在这种情形下便能突现它的效果。教师通过设置与专业知识挂钩的语言任务,让学生在完成各项任务的过程中,即运用了业务知识,更使交际和表达能力得到提高。

(三)任务型教学法实施过程中的潜在问题及建议。

1.学生水平不足以完成任务。首先,任务设计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出发,将真实的语言材料引入学习环境,增加任务的趣味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就显得相当重要。其次,任务设计要有层次性,难易要适中。根据艺术生生源差别大,层次不同的实际情况,任务的设计应体现由易到难的层次性和知识的循序渐进,前后衔接。

2.任务型教学法对教师的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任务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是语言活动的指导者、组织者和促进者。教师的重要任务是及时解决学生出现的难题并给予指导,使各个层次的学生在合作中互相学习,共同进步。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随时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情况,做出适当调整。

四、结论

任务型教学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活力,同时也对教师的素质、专业水平和创新精神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外语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反思,更新教育观念。艺术类高校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输送特殊专业人才,教师应根据艺术生的特点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将任务型英语教学与艺术专业教学方相结合,使艺术类高校的英语课堂更加生动和具有实用性。

参考文献:

交际中语言艺术论文篇7

CBI(Content-Based Instruction)教学理念开始于20世纪六十年代加拿大的“沉浸式”教学(Immersion programme),随后得到来自于世界各地语言学家和外语教学者的青睐。本文旨在通过对CBI教学理念的探究,为艺术类大学英语教学开拓新思路,寻找有效教学途径。

一、CBI教学理念的阐释

CBI教学模式是以第二语言内容为依托的教学模式和策略。它以学科内容为教学基础,把外语教学与学科知识学习紧密的结合起来。Peachey认为这种教学理念是发展语言能力最为自然的一种方式,与我们最初学习母语的方式相一致。它将传统的教授语言能力转变为通过学习学科知识来获得目标语听、说、读、写能力,是外语教学方法本质上的改革(Stryker & Leaver,1997)。

(一)CBI教学理念的理论依据

Krashen(1982)的二语习得理论认为当第二语言习得以第一语言习得方式进行时,第二语言就最容易习得。也就说当教学重点在意义而不是语言形式上时,输入的语言水平略高于学习者现有的水平,学生有充足的机会使用第二语言,并且在没有焦虑的环境下,最利于二语习得。

认知关联学习理论认为科学学习理论应该包括各种各样的复杂的和有意义的学习,应该为外语学习者提供各种机会在有学术氛围的环境中学习,人们应该更多的关注影响学习的因素,将学习者培养成为独立的语言学习者。

交际功能理论也认为学习的目的是交际。语言学习者应具备用外语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与母语者交流的能力。这种真实的交际既包括人际交流也包括文化交流如自然科学、文学、艺术、历史等方面。

同时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应具备自主建构知识的能力。学生不能一味被动接受教师或书本上输出的知识,而应该通过学习阅历,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依靠新旧知识的联系发展出新知识,从而达到知识的累积。

(二)CBI教学理念的主要教学模式

1.主题模式(The Themed-based Language Instruction)。主题模式教学是语言教师在语言课堂上围绕所选目标语的主题或话题单独对学生进行教学,因此在选择主题材料时必须充分考虑学习者的学习和认知要求、教育目标、社会要求及期望(袁平华,2006)。在组织课堂教学时语言教师要围绕主题,在综合训练学生语法语篇能力的同时,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2.保护模式(The Sheltered Content Instruction)。保护模式教学是专业课教师而非语言教师担任教学任务,课程内容是目标语的专业课程。这种教学模式旨在将目标语作为学习专业课程的工具,学生通过可理解性的输入习得语言能力。但这一模式对教师要求较高,专业教师既要掌握丰富的专业学科知识,还要具有良好的目标语使用能力,对学生的语言能力有敏锐的观察。

3.辅助式语言模式(the Adjunct Language Instruction)。辅助式语言模式教学要求专业课教师与语言教师同时担当教学任务,授课内容以学科内容为基础。意在对缺乏必要语言能力的学生进行额外的语言教学,使其提高语言能力从而理解专业知识。在这一模式中语言课程与专业课程互为补充,相辅相成。专业教师讲解学科知识,语言教师以学科内容为背景开展语言教学。学生的学科知识水平和语言能力水平同时提高。

二、艺术类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艺术类学生的特点

因为专业的特殊性,艺术生性格多为活泼外向、积极主动、个性张扬。上课时艺术生表现为注意力无法长时间集中,组织纪律性较差。从现代神经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大部分艺术生属于场依存型学习者。他们喜欢美术和音乐,喜欢有人情味、社会内容丰富、个人色彩浓厚、充满幻想和幽默的材料,但场依存型艺术生在学习英语这门严谨学科时尝尝表现为缺乏自主学习能力。

艺术类院校的学生普遍存在专业情结浓厚、英语水平相对较低、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一部分艺术生从小学习其专业,多年来已经习惯了把大多数时间和精力用于专业的学习,忽视文化课学习。进入大学后,艺术类专业的特点决定了学生必然要把较多时间用于艺术实践和创作活动,对待专业技能课程和其他文化课程的态度显然是不同的。由于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以课堂讲授基础英语课为主,脱离专业内容,许多学生对大学英语课内教学活动不能适应。与此同时,专业课程安排密集,专业作业较为耗时,学生感到难度加大,压力也就随之而来。

从心理上来讲,艺术生对英语有强烈恐惧感,缺乏自信心。但从专业需求来讲,学生又对语言综合能力的提高有着迫切的期待,因为艺术生频繁参加演出、课外考察、采风、中外交流等实践活动,在创作过程中也需要大量阅读国外先进理念来寻求灵感。

(二)艺术类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的问题

我国高等院校艺术类专业招生以专业课成绩为主,文化课录取分数仅占录取总分数的很小比例,这就导致在一个班级中,学生的英语成绩差距悬殊,部分学生英语水平相当于甚至高于非艺术类专业学生的平均水平。对这样的班级进行大学英语教学确实给英语教师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大多数时候只能按照班级学生的平均水平进行英语教学,不能做到因材施教。

艺术类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一直处于英语教学的边缘和弱势,目前尚未出善的大纲能够指导艺术生的英语学习,这也导致了艺术类大学英语教学水平普遍偏低,学生文化素质日趋下降的恶性循环。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扩招,许多高校纷纷开设艺术类专业,但学校把较多的精力用在传统专业的教学上,各高校都面临着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缺乏教学经验丰富教师的引导,艺术类大学英语教师的科研能力较为薄弱,传统教学方法不能适用于艺术生的教学。

三、CBI教学理念带来的启示

(一)根据学科内容组织课堂教学

传统的外语教学法是以阅读、欣赏和翻译文学作品及宗教文本为教学内容,注重语言的用法。CBI教学理念把学习语言和学科知识完全结合起来。它丰富了艺术类大学英语课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按照不同艺术专业选择课堂学习材料,增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形式的多样性,使教学活动更为生动化和多元化,充分发挥英语作为语言传递信息的基本功能。课堂上两种语言的同时使用,有助于学生建立完整的专业知识结构和了解不同学科间的关联,拓宽创作思维空间。

CBI教学理念的原则要求课堂教学应以学科内容为核心,使用真实语言材料。对于艺术生来说,大学英语课程转变为以英语为工具,来了解和学习世界前沿的艺术领域信息。这样既迎合了学生专业情节浓厚的特点,也在不区分语言形式和语言功能的前提下,提高了学生的语言使用技能。

(二)发挥艺术生自身特点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在CBI教学理念下进行的英语教学使语言以主体内容渗透的形式存在,学生在自然、真实的语言学习环境中,通过接触真实的语言材料习得语言。从语言学习的角度来说,这是一种更为轻松易于接受的全新方式,尤其适用于缺乏自主学习能力的艺术生。

学习动机和兴趣主要来自于具有实际意义的、值得为之付出努力的、有挑战性的学习和认知(Dupuy, 2000)。个性张扬的艺术生思想活跃,喜欢社会内容丰富、赋予人文关怀的美术音乐方面内容,这也是与他们自身所学专业密切相关的知识。因此在CBI教学理念下学习的艺术生学习自觉性必将得到加强。所有课程计划和内容都与学生的性格特点、学科兴趣、认知能力及情感需求相一致,最大限度的满足了学生的要求。学生以趣味性、探索性为出发点,在熟悉有效的学习策略和技能后,开始自主定向探索学科知识,主动吸取语言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三)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随着CBI教学模式应用的不断扩展,只懂一门外语的艺术类院校英语教师将面临极大的挑战。对于绝大部分专业来说,外语作为一门语言只能是一种用来交流的工具,因此外语专业培养出来的人才必须再学会一门专业才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英语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多与专业教师沟通,弥补艺术专业知识,以了解和适应艺术专业对于外语的要求。

CBI理念指导下的课程设置须符合特定学生群体的需要,艺术类院校要针对不同艺术专业的学生制定不同教学目标,教师需要提高教学能力的侧重点也不尽相同。因艺术类专业课业压力大、学生组织纪律性差的特点,教师需在备课、授课与教学评估中,积极提高自身教学策略运用能力、课堂组织监控能力、认知能力和反思能力,确保学生在对专业知识充分理解的同时提升英语语言能力。

(四)开设应用能力英语选修课

目前CBI教学理念已在我国一些大学的英语专业教学中应用,许多重点大学也在尝试将大学英语教学从普通英语教育向通识英语课程加专门用途英语课程(ESP)转变。语言学习和学科内容知识学习融合在一起已成为后大学英语教学时代的趋势(蔡基刚,2007)。结合艺术生英语基础较弱现状,艺术类院校可以考虑在前1-2个学期开设大学英语基础课程,剩下的学期开设广泛的艺术专业选修课,如艺术专业词汇、外国艺术史、艺术作品介绍写作等应用能力课程,以满足不同英语水平学生的需要。

四、结语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7)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CBI教学理念开阔了外语教学者的视野,为艺术类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了一条有效可行的路径。

参考文献

[1]Krashen, S.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 Oxford: Pergamon Press,1982.

[2]Stryker, S. B. & B. L. Leaver. Content-Based Instruction

in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M]. Washington:

Georgetown University Press,1997.

[3]Peachey・N. “Content-based instruction”[J].Canadian

Modern Language Review.

[4]Dupuy, B. “Content-based instruction: can it help ease

the transition from beginning to advanced foreign language

classes?”[J]. Foreign Language Annals.

[5]袁平华.依托课程内容进行外语教学之理据及教学元 模式探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3).

交际中语言艺术论文篇8

语文课程要学习的不只是“语言”和“文字”,而是“语言文字的运用”。我们素来重视“学以致用”,实际上就是重视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实用性的语言文字运用和艺术性的语言文字运用。实用性的语言文字运用指的是学生通过学习,能在日常生活、交往、学习和工作中自如地听说读写,这是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艺术性的语言文字运用指的是学生学会表达对人、事、物、景的感受、体验和思考,通过形象抒发自己的情怀。

要问怎样“教”语文,前提是要正确理解并回答生活中怎样“用”语文。在日常的阅读教学中,有必要考虑实用性的语言文字运用和艺术化的语言文字运用的区别,从而避免张志公先生曾说过的“两败俱伤”。

问题1:实用性文本和艺术性文本的教学价值取向有什么不同?

各种不同的文体在语言表达上的特点不同,教学价值也就不一样。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必须提供足以达到语文教学目的的教学内容。

实用性文本,尤其是叙事、论述的功能性和应用性非常强的实用性文本,一般学习的是科学性、说明性、介绍性、叙事性的语言,具有很强的工具性。其目的是为学生将来运用语言敏捷高效率地处理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或在一些较为正规的社交场合与社会交往中能顺畅地使用语言知识、运用语言做准备。比如,苏教版的《谈礼貌》《陶校长的演讲》《奇妙的国际互联网》等等,给学生实用性的语言储备。再如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社会调查报告、科学研究报告、班级活动报告等等,都属于实用文范畴。在实用文中,往往也有许多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有一些诗句、格言的引用,这些虽是艺术化的表达,实际仍在实用文的视野中,起着修饰、说明、强化的作用。阅读实用性文本,关注的是语言的词句表达,篇章的层次、结构、论证、说明等基本方式。实用性的语言必须准确、明白、清晰、平实、通顺、流畅,就好像你要告诉别人药怎么吃,路怎么走一样,让人听清楚听明白才行。这就是儿童实用的基本的语言素养。现在老师们指导学生写作,不管写什么,比较喜欢让儿童用上华丽的辞藻,这是和日常生活用语相脱离的。语文教育要回归人的生活,说“人”话。面对不同的场合、环境、对象说(写)恰当得体的话,达到形式和内容完美结合的表达。所以实用性文本要加强的是日常的语言教育,重视语言的程序性知识学习,特别是语言的实践技能训练。

艺术性文本,其语言是审美经验的特殊表达,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其目的是让儿童现在和将来过一种诗意浪漫的文化生活,在他们的心里播撒高贵的精神的种子,培养起高雅的美的气质。它绝不是简单地学习语言的技巧,而是要通过感受、品味语言形式的美,陶冶人性,追求真、善、美的境界。艺术性文本的阅读为儿童建立起一个超越世俗的永恒而完美的世界。像《祖父的园子》《爱之链》《桂花雨》等等,让儿童的心灵产生感动、悲悯和无限美好的遐想。当然,艺术性文本的语言也有工具性,比如虚构、幻想、叙事方式、修辞手法、诗歌意象、诗词格律、韵律、平仄声等等,文学语言的工具性是有意味的形式,使得人、事、物充满感染力。阅读艺术性的文本,很努力地去提炼语言规则、修辞手法,作为培养儿童的实用语言材料进行习作指导,并告诉学生这种手法有什么审美意义,力图在两者之间找到结合点,以便对儿童日常的语言素养的提升提供帮助。事实上,日常语言和艺术语言之间没有截然分开的鸿沟,二者相互渗透,相辅相成。

问题2:如何提升实用性文本教学的“技”与“艺”的水平?

既然学习实用性文本语言文字运用是提升儿童日常语言素养的基本途径,那么如何提升实用性文本教学的“技”与“艺”的水平呢?丹麦当代语言学家叶斯柏森曾说,学语言的最好办法是“让孩子们投入到语言的海洋里去游泳”。实用文教学语言素养提升的途径一定来自活动、实践与训练。要减少教师的讲授,给学生自主阅读、思考和语言实践活动的空间和时间。以《谈礼貌》教学为例,就是关注“谈论”“演说”的语言实践活动,进行真正的“谈”的训练,避免琐碎的内容分析和机械的语言训练。

1.角色扮演,回归语境。汉语结构化弱,重情境、重具象、重神韵、重意会、重诗趣、重虚实,这些文化特性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得到重视?让儿童在情境中理解词语、理解句子、理解段落、理解篇章,并在情境中进行阅读和语言表达的运用训练。我在教学《谈礼貌》一课时,创设“去小校场问路”的情境,进行初级、中级、高级三个层次的语言训练活动。学生扮演“岳飞”“牛皋”和“老人”进行对话,扮演不同身份的旁观者进行评论与辩论,一练概括讲事例,说道理。二练具体讲事例,有说服力。三练演说事例,有感染力。在真实的谈论表达观点的实践活动中学会说理的方式,学习“在这样的环境中怎么说话”“怎么把话说得更好”的礼节性语言。训练准确、清楚、明白地“谈论”的技巧以及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做到以理服人。

2.举一反三,推进建构。《谈礼貌》教学中,重点关注文本语言本身的表达,语言基本的使用方式以及不同场合的表达特点,找到言语的对象与主体,分层练习,逐级推进,把学到的技能迁移到“踩裙”“伤脸”的谈论说理中。让学生根据自身条件自主选择级别进行训练,在体验、比较、综合、概括等方式中,举一反三,提升言语表达智慧。

3.读写结合,有效延伸。《谈礼貌》课尾,把阅读和习作结合起来,提供生活情境,辅之以名人名言,通过口头和书面语言的实践训练,把学到的“谈礼貌”技能运用到真实的生活中,充分体现学以致用。自始至终,训练学生把话说明白、清楚、通顺、流畅、准确、合理,达到文从句顺。■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东洲小学)

阅读延伸

当前许多语文教师面临一个实际问题,如何深入理解不同文体语言的价值,掌握不同文体语言表达的特点,让学生的语言素养在科学的指导下得以提升。在语文教学中,语体理论可以帮助选编教材和改进教学方法,更有效地促进学生不同语体的习得和转换。

“语体”是什么?定义项特别多。李熙宗在《关于语体的定义问题》一文中讲到一种“语文体式”认为“语体”就是运用语言时组织言语所形成的模式性、整体性的一定的言语结构形式、格局或类型。学体学涉及诸多的因素,致使语体的分类呈现出不同的结果。按照不同的交际场合所发挥的不同,交际功能分为了口语语体和书面语体,口语语体包括日常谈话语体和专业谈话语体,书面语体包括文艺语体、政论语体、科技语体和公文语体。语文教师要加强语体相关知识的学习,提高实用文和文学文体教学的水平,以下文章或者论著能给大家以帮助。

1.《试论语体与语文教学》(周梅珍、顾黄初,扬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年第3期)

2.《论艺术语言和科学语言的区别》(李全华,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4期)

交际中语言艺术论文篇9

交际活动是通过人与人的的语言活动来集中表现的,从心理学上分析来看交际的过程就是人与人心理上的交流活动。这是由于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是运用动作姿态、面部表情、音调变化来表达个人的情感和情绪。通过交际性语言可以展示交际人的心理活动。交际是能体现心理活动的,那么在交际活动中语言活动就非常重要的。俚语曰: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可以体现出语言的艺术在交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一、什么是语言、什么是交际性语言

语言是一种交流的工具,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语言记录和传递着人类社会的历史文化。几乎每个民族都有各自的语言,语言也是每个民族重要的特征。语言是人与人交流思想的桥梁,在社会、经济、政治、科技以及文化等方面就会发生避免不了的碰撞影响。从广义上的语言是动物之间交流时运用统一符号、处理方法和表达方式,它会以听觉、触觉和视觉来传达信息。语言能力几乎每人都必须通过学习才能掌握,它的目的就是表达情感、交流意见、想法。

交际性语言是一个诉说和倾听的过程。交际性语言活动是围绕一个交际主体进行双方的沟通活动过程,它包括诉说者对语言的选择以及倾听者对语言的理解;由于预设因素随着在交际语言选择及理解的浮动状态下不停的变化,所以预设因素基本决定交际主体的语言行为。从而,在交际主体不变的状态下语言交际活动要充分权衡预设因素的条件下随时改变转化自己的语言、态度等行为,以防止对交际活动产生负面作用,做到在交际活动中进退有度。这就是在对交际主体一定的状态下通过言语交活动来提高交际能力,以确保在交际活动中的语言得体和行为恰当。交际语言就是恰当的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并让对方理解的一种交流方法。在交际活动中,我们所面对的对象不超出亲朋好友和陌生人,所以在交际过程中依据不同的交际对象采用不同的交际语言形式,以达到最好的预期效果。使交际结果变得更合意。

二、语言的功能

语言不仅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流工具,也是我们的思维工具。语言和思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语言是思维的表达载体,思维是语言表达的具象,两者既是相互独立,又存在着相互联系,两者形影相随。当我们表达想法时思维在一直运行着,如果思维不运行,那么说出的话就是语无伦次的话语。语言本身就是变化莫测的,其语意更是丰富多彩。歌唱家通过音乐语言表现动人的情感,艺术家运用语言艺术给人们带来欢笑,教师通过语言勤劳的教育一代又一代的孩子,爱人们用甜蜜的语言互相倾诉这爱意,相扶一生的老夫妻们用朴素的语言回忆着往事的点滴。语言让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它拉近了人们彼此之间的距离,加深了彼此之间的情感。总而言之,它在我们生活中处处可见,是必不可少的交流工具。语言是人类走向社会文明的重要里程碑。我们可以假设:如果没有语言,人与人之间缺乏交流,社会关系就会变得冷淡,社会也将会解体。所以,语言是形成人类社会文明的重要基础。

语言是一个民族的象征。在这民族中,有不同的阶级、不同的信仰、不同的部落,有的相互斗争、有的相互利用,但他们所使用的语言是相同的,没有掺杂太多的杂质。因此,语言这一行为对任何人都是平等的,任何人都可以运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观点和与朋友交流。不论是统治阶级还是平头百姓,在语言的这杆秤上他们第平等的。谁都不能剥夺或是专享语言的权力。它也是公平的,任何人不经过学习是很难掌握一门语言的。但不同的人使用语言都有各自的特点。学识渊博的人讲的语言带有文艺和哲理的韵味,而一般的百姓家没有受到文化的教育,他们喜欢听大白话,大实话,也不懂咬文嚼字。使用语言的差异取决于受文化教育,生活环境和家庭的影响。语言的本身没有差异,差异取决于使用的人对语言的运用。这也是语言的一种魅力。

三、语言在交际艺术中的作用

在交际活动中我们需要对语言的把握,运用得体。语言可以表达交际的心理。在交际过程中不能刻意夸张或是没有正视对方,这会影响对方的交际心态,达不到交际的目标。在交际的开始阶段,如何称呼对方,这也是一项交际艺术;称呼恰当得体,会很快进入交际状态,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反之,会让对方感到厌恶,愠怒。在交际过程中,也要针对对方的情况,把握语言。该说的话不能缺少一句,不该说的,坚决不说。在讨论会上,两人争得面红耳赤,一人为大局考虑,做出一些让步。你诚心夸奖道“你真是风格高尚,实在难得”。问题就在“实在难得”上,既然你诚心赞美,“实在难得”却把语意彻底颠倒。

在交际活动中不仅要语言得体还需要真诚交流,语言得体也要建立在真诚交流之上。真诚不仅要言语真实,另一方面还包括说话不必过于礼貌,语言不必过于含蓄,坦诚的表达自己的想法。过分的礼貌、含蓄会给人不舒服的感觉,拉远彼此的距离。在交际中谦虚礼貌是重要的标准,但必须分场合及对象,总是一味的使用谦语,给人有虚伪的感觉。例如:老友聚会,还一直使用谦语,老友也会感到不自在,没有老友重聚的感觉。不同场合使用怎样的语言也是一门语言的艺术。

由于交际的目地、场合、情景的不同,交际也没有固定的思路、方式。表达想法有时需要直抒胸臆,有时需要婉转的表达。当直言而未直言或是应婉转的而未婉转的语言,都不能达到预想的效果。婉转的表达自己的想法也是一门艺术,比如使用怎样的语气,怎样的句式等这都是需要考虑在内的。如果运用的恰当,批评的语言在听者的心理却如同是鼓励的话语。这样更可以激起听者的热情,比直接批评的语言更有动力。

四、总结

语言是人类创造的最实用,最重要的交流工具。它使用在社会的方方面面。语言的本质就是人与人交流的工具,所以在交流的过程中就发展出了交际语言。如何更好的与人交流,使交流的目地可以顺利完成,这就需要有良好的交际能力。充分的运用交际语言,可以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为和谐。避免一些不必要的误会或是冲突。所以,交际语言是一门语言是艺术。它在人与人交际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参考文献:

交际中语言艺术论文篇10

翻译是一种语言之间的转换活动,是把一种语言文字的意思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达到沟通思想感情、传播文化知识、促进社会文明的目的。人类自从产生语言文字,并运用语言文字进行广泛的交流以后,翻译就已存在。然而由于进行转换的语言之间存在表达方式、行文规则、词汇应用等差异,翻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原文所表达的意思进行原语与目标语之间的转换,不能根据自己的喜好、风格、想象再创作。但是翻译并非机械地逐字逐句地将原语转换成目标语,而是要将原语所表达的内容转换成目标语受众能接受和能理解的表达内容,还要让目标语受众能像理解母语一样理解译文。翻译具有明显的综合性,译者既要科学地呈现原作又要艺术地创作新作。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结合是翻译学的本质。

一、翻译的科学性

科学性是翻译的基本属性,在整个翻译过程中占主导地位,是翻译学的核心。鲁迅曾指出,译文应“保存着原作的丰姿”;茅盾说过,“忠实地传达原作的内容和风格”;钱钟书强调要“完全保存原作的风味”。在翻译活动中,译者的首要任务是把原作所叙述的内容,以及作者在叙述相关内容时所反映的立场观点、流露的思想感情等完整准确地体现出来,不得无端加以篡改、歪曲、遗漏或增删,也不能添加译者的个人情感喜好,同时还必须保持原作的风格。

1.翻译材料的内容决定翻译必须有科学性。翻译运作的实体即原语(source language)具有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语义内涵(semantic content)。语义是语言交际活动的基础,承担着相关的交际任务。原著所呈现的内容不是来源于翻译者,而是来源于原作者。翻译运作主要是凭科学思维而不是艺术思维来对原语内容进行转换。翻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使用的目标语(thetarget language)的词汇或句子所代表的概念,必须与原作者在原语中所使用的词汇或句子所代表的概念一致。既不能增减原作的内容,更不能凭空臆造原作的内容。

2.翻译的材料文体决定翻译必须有科学性。翻译材料的文体一般可分成应用文体、科技文体、论述文体、新闻文体和艺术文体等。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文体特征、有不同的表达方式,承担不同的交流功能,达到不同的交流效果。应用文体要求格式规范、严谨紧凑。科技文体要求结构严谨、表述清晰。论述文体要求明晓畅达、用词准确。新闻文体要求述说清晰、简单明了。艺术文体要求清丽淡雅、流畅明丽、宛秀淳美。各类翻译材料的文体特征决定了译文的特征,切不可将一种文体翻译成另一种文体,更不可将不同的文体特征混为一谈。

3.翻译材料的风格决定翻译必须有科学性。翻译行为具有很强的依附性,所译原文具有不同的风格,包括原作者的语言表达形式和表达风格,原语文具有的时代背景、文化背景等。翻译材料的风格包括原作者书写的个人语言风格、原著作人物的群体语言风格及原著作文体的专业语言风格等。译语文章除应体现原作的思想内容外,还应体现原作者的个人风格或作品的文体风格。翻译者翻译的译文,不能脱离原语的各种艺术要素而自行其是,必须与原文对应契合。

翻译的科学性存在一切翻译活动中,译者时刻面临如何科学地运用思维、分析意义、准确表达原文意思的问题,忽视翻译的科学性会导致翻译的作品失真的不良后果,译文虽有华丽的辞藻、优美的描述,但已失去原文所具有的特质。

二、翻译的艺术性

翻译是语种间以意义转换为主的语言运用,必定涉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的形式、功能和文化等方面的问题。鲁迅曾说译文应“力求其易解”;茅盾认为译文应是“纯粹的祖国语言”;钱中书强调译文“不因语文习惯的差异而露出生硬牵强的痕迹”。译者不论面对什么文体的原语材料,翻译的全过程自始至终存在艺术选择、艺术加工及艺术优化的任务。这必然要求译者艺术地运用目标语表达原语作者的意念、思想和审美立意,对原作者的思想、要表达的内容进行艺术加工,达到预期的艺术效果。

1.翻译的特征要求翻译必须具有艺术性。翻译的原创性特征使得翻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受客观条件的限制,自由度较小,必须依赖原文进行二次创作,同时又不时面临原语与目标语之间不可避免的差异。原语形式是翻译运作的基本依据,把握此基本依据的目的是发掘和把握原语意义的全部内涵。翻译的运作对象是某种语言的存在实体。如何选择词汇、调整句式,最大限度地保留原文的风貌,促使译者必须艺术地处理原文与译文的差异。

2.翻译的标准要求翻译必须具有艺术性。18世纪英国翻译理论家亚历山大・弗雷泽・泰特勒在著作《论翻译的原则》一书中曾提过好的翻译标准之一就是“译文应当与原作同样地流畅自如”;我国清朝翻译理论家马建中曾在著作《拟设翻译学院》一书中提到好的翻译“原文应与译文无异”。最常见的翻译的标准是严复提出的“信”、“达”、“雅”,也就是现代人所概括的“忠实、通顺”。但是原语和译语却又各有特点,既有类似之处,又有大相径庭的地方。以具有不尽相同特点的两种语言表达同一个意思,而且要通顺易懂,要让译语受众像阅读母语文章一样阅读译文,这势必要求译者在充分忠实原文的基础上艺术地处理两种语言表达的矛盾,力求译文朴实、通畅、清新、生动。

3.翻译的过程要求翻译必须具有艺术性。翻译的过程是将一种语言转换为另一种语言,是用目标语体现原语所表达的内容,实际上是进行创作的过程。但翻译不同于一般的艺术创作,它的运作对象是某种语言所承载的存在实体,从根本上要排除人的主观臆想,排除不符合那个存在实体的各种情感因素。这势必要求翻译者在充分理解原文的基础上艺术地运用目标语的语言学、语法学、修辞学等相关学科知识及目标语的语言行文规则进行二次创作。译者除应具备原语和目标语两种语言的修养和坚实基础之外,是否掌握翻译的规律、翻译的方法和进行翻译再创作的艺术技巧也非常重要。

翻译的出现是源于文化交流的需要。翻译自出现之日起,就一直存在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矛盾。如何使翻译兼具科学性和艺术性,一直是翻译界争论的焦点。译文要忠实于原作的思想内容,译者对原作的风格不能任意破坏和改变,不能以自己的风格取代原作的风格。译文语言必须通顺易懂,合乎规范,读起来要像是用译语写成的原作。因此,翻译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结合是翻译学的本质。只有将翻译的科学性和艺术性有机结合,才能译出既忠实于原著又文笔优雅的文章。

参考文献:

[1]刘宓庆.当代翻译理论.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3.

交际中语言艺术论文篇11

CBI教学模式是以第二语言内容为依托的教学模式和策略。它以学科内容为教学基础,把外语教学与学科知识学习紧密的结合起来。Peachey认为这种教学理念是发展语言能力最为自然的一种方式,与我们最初学习母语的方式相一致。它将传统的教授语言能力转变为通过学习学科知识来获得目标语听、说、读、写能力,是外语教学方法本质上的改革(Stryker & Leaver,1997)。

(一)CBI教学理念的理论依据

Krashen(1982)的二语习得理论认为当第二语言习得以第一语言习得方式进行时,第二语言就最容易习得。也就说当教学重点在意义而不是语言形式上时,输入的语言水平略高于学习者现有的水平,学生有充足的机会使用第二语言,并且在没有焦虑的环境下,最利于二语习得。

认知关联学习理论认为科学学习理论应该包括各种各样的复杂的和有意义的学习,应该为外语学习者提供各种机会在有学术氛围的环境中学习,人们应该更多的关注影响学习的因素,将学习者培养成为独立的语言学习者。

交际功能理论也认为学习的目的是交际。语言学习者应具备用外语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与母语者交流的能力。这种真实的交际既包括人际交流也包括文化交流如自然科学、文学、艺术、历史等方面。

同时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应具备自主建构知识的能力。学生不能一味被动接受教师或书本上输出的知识,而应该通过学习阅历,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依靠新旧知识的联系发展出新知识,从而达到知识的累积。

(二)CBI教学理念的主要教学模式

1.主题模式(The Themed-based Language Instruction)。主题模式教学是语言教师在语言课堂上围绕所选目标语的主题或话题单独对学生进行教学,因此在选择主题材料时必须充分考虑学习者的学习和认知要求、教育目标、社会要求及期望(袁平华,2006)。在组织课堂教学时语言教师要围绕主题,在综合训练学生语法语篇能力的同时,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2.保护模式(The Sheltered Content Instruction)。保护模式教学是专业课教师而非语言教师担任教学任务,课程内容是目标语的专业课程。这种教学模式旨在将目标语作为学习专业课程的工具,学生通过可理解性的输入习得语言能力。但这一模式对教师要求较高,专业教师既要掌握丰富的专业学科知识,还要具有良好的目标语使用能力,对学生的语言能力有敏锐的观察。

3.辅助式语言模式(the Adjunct Language Instruction)。辅助式语言模式教学要求专业课教师与语言教师同时担当教学任务,授课内容以学科内容为基础。意在对缺乏必要语言能力的学生进行额外的语言教学,使其提高语言能力从而理解专业知识。在这一模式中语言课程与专业课程互为补充,相辅相成。专业教师讲解学科知识,语言教师以学科内容为背景开展语言教学。学生的学科知识水平和语言能力水平同时提高。

二、艺术类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艺术类学生的特点

因为专业的特殊性,艺术生性格多为活泼外向、积极主动、个性张扬。上课时艺术生表现为注意力无法长时间集中,组织纪律性较差。从现代神经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大部分艺术生属于场依存型学习者。他们喜欢美术和音乐,喜欢有人情味、社会内容丰富、个人色彩浓厚、充满幻想和幽默的材料,但场依存型艺术生在学习英语这门严谨学科时尝尝表现为缺乏自主学习能力。

艺术类院校的学生普遍存在专业情结浓厚、英语水平相对较低、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一部分艺术生从小学习其专业,多年来已经习惯了把大多数时间和精力用于专业的学习,忽视文化课学习。进入大学后,艺术类专业的特点决定了学生必然要把较多时间用于艺术实践和创作活动,对待专业技能课程和其他文化课程的态度显然是不同的。由于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以课堂讲授基础英语课为主,脱离专业内容,许多学生对大学英语课内教学活动不能适应。与此同时,专业课程安排密集,专业作业较为耗时,学生感到难度加大,压力也就随之而来。

从心理上来讲,艺术生对英语有强烈恐惧感,缺乏自信心。但从专业需求来讲,学生又对语言综合能力的提高有着迫切的期待,因为艺术生频繁参加演出、课外考察、采风、中外交流等实践活动,在创作过程中也需要大量阅读国外先进理念来寻求灵感。

(二)艺术类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的问题

我国高等院校艺术类专业招生以专业课成绩为主,文化课录取分数仅占录取总分数的很小比例,这就导致在一个班级中,学生的英语成绩差距悬殊,部分学生英语水平相当于甚至高于非艺术类专业学生的平均水平。对这样的班级进行大学英语教学确实给英语教师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大多数时候只能按照班级学生的平均水平进行英语教学,不能做到因材施教。

艺术类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一直处于英语教学的边缘和弱势,目前尚未出台完善的大纲能够指导艺术生的英语学习,这也导致了艺术类大学英语教学水平普遍偏低,学生文化素质日趋下降的恶性循环。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扩招,许多高校纷纷开设艺术类专业,但学校把较多的精力用在传统专业的教学上,各高校都面临着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缺乏教学经验丰富教师的引导,艺术类大学英语教师的科研能力较为薄弱,传统教学方法不能适用于艺术生的教学。

三、CBI教学理念带来的启示

(一)根据学科内容组织课堂教学

传统的外语教学法是以阅读、欣赏和翻译文学作品及宗教文本为教学内容,注重语言的用法。CBI教学理念把学习语言和学科知识完全结合起来。它丰富了艺术类大学英语课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按照不同艺术专业选择课堂学习材料,增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形式的多样性,使教学活动更为生动化和多元化,充分发挥英语作为语言传递信息的基本功能。课堂上两种语言的同时使用,有助于学生建立完整的专业知识结构和了解不同学科间的关联,拓宽创作思维空间。

CBI教学理念的原则要求课堂教学应以学科内容为核心,使用真实语言材料。对于艺术生来说,大学英语课程转变为以英语为工具,来了解和学习世界前沿的艺术领域信息。这样既迎合了学生专业情节浓厚的特点,也在不区分语言形式和语言功能的前提下,提高了学生的语言使用技能。

(二)发挥艺术生自身特点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在CBI教学理念下进行的英语教学使语言以主体内容渗透的形式存在,学生在自然、真实的语言学习环境中,通过接触真实的语言材料习得语言。从语言学习的角度来说,这是一种更为轻松易于接受的全新方式,尤其适用于缺乏自主学习能力的艺术生。

学习动机和兴趣主要来自于具有实际意义的、值得为之付出努力的、有挑战性的学习和认知(Dupuy, 2000)。个性张扬的艺术生思想活跃,喜欢社会内容丰富、赋予人文关怀的美术音乐方面内容,这也是与他们自身所学专业密切相关的知识。因此在CBI教学理念下学习的艺术生学习自觉性必将得到加强。所有课程计划和内容都与学生的性格特点、学科兴趣、认知能力及情感需求相一致,最大限度的满足了学生的要求。学生以趣味性、探索性为出发点,在熟悉有效的学习策略和技能后,开始自主定向探索学科知识,主动吸取语言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三)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随着CBI教学模式应用的不断扩展,只懂一门外语的艺术类院校英语教师将面临极大的挑战。对于绝大部分专业来说,外语作为一门语言只能是一种用来交流的工具,因此外语专业培养出来的人才必须再学会一门专业才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英语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多与专业教师沟通,弥补艺术专业知识,以了解和适应艺术专业对于外语的要求。

CBI理念指导下的课程设置须符合特定学生群体的需要,艺术类院校要针对不同艺术专业的学生制定不同教学目标,教师需要提高教学能力的侧重点也不尽相同。因艺术类专业课业压力大、学生组织纪律性差的特点,教师需在备课、授课与教学评估中,积极提高自身教学策略运用能力、课堂组织监控能力、认知能力和反思能力,确保学生在对专业知识充分理解的同时提升英语语言能力。

(四)开设应用能力英语选修课

交际中语言艺术论文篇12

关键词:语言美学艺术,跨文化意识,艺术语言,文化的共性,激发动机

一、语言文化的共性——跨文化意识语言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与进步,语言作为人类文明思想与文化沟通与交流的工具,与其说是思维与交际的工具,毋宁说是一种文化意识形态。

世上的语言成千上万,但除了肢体语言(body language)、手语(gesture language)或脸部表情(facial expression)等辅助语言(paralinguistic)外,它们之间却鲜有可以共通到可以自然交流与沟通的目的。只有使用同一种语言——如本族语(native language),包括不同的人掌握了两门以上不同的语言,并在交际时与对方使用共同的语言交流的时候,语言的交际性才会被充分展现出来。而更具有沟通力与价值的则是以各种辅助语言为基础,结合科学语言发展而来的艺术语言及其语言艺术。例如音乐、诗歌、美术、设计及各类肢体、体态语言艺术的演艺、戏剧等等。

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思想文化又或是语言文化即便有再大的差异(cultural differences),亦会有其共性(general characteristics)。而思想文化及语言文化的共性,大都集中并表现在其文化语言及语言文化的美学艺术性,即艺术语言(art language)上,特别是在语言文化的美学审美价值、美学意识以及艺术语言和言语艺术的创作与表现的过程中。这也正是各类语言的美学审美艺术(the art of aesthetic)与实用价值的意义所在,即语言美学文化(aesthetics culture)的跨文化意识(cross-cultured awareness)的共性与魅力。

二、思想与文化的瑰宝:艺术语言及语言艺术

1.艺术语言与言语艺术释义

什么是艺术语言?著名语言学家骆小所认为:“艺术语言是情感思维的言语形式”。他将艺术语言中的文境解释作“一种虚无之境”,“是发话人主观情感和反映对象的统一,是—个深层境界的创造(形与神统一,情与理统—)……它不仅给受话人感到直观无隔,而且气韵生动,传神显心。它具有美的韵味”。按骆小所所说,“语言学可分为科学语言学和艺术语言学,艺术语言依据的是情感、想象、直觉和下意识等。所以,好的艺术语言读者不是用来读的,而是穿过眼帘用心感受的”。孙志刚则认为,语言是一种“精神创造活动,语言艺术化本质是语言与现实之间的一种审美关系。”

邓瑶则将艺术语言释义为物化形式的感性显现(artistic language-perceptual appearing by object concreting)。杨育彬则将艺术语言解释作审美形象的符号和载体,是经过艺术加工的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是而,艺术语言当属跨文化共性意识的语言文化范畴。

而从人类语言(文明)的发展历程来看,艺术语言及语言艺术都应属于语言的美学艺术范畴,是交际语言的升华。交际语言则是艺术语言的基础及基本的生存及营养素材。科学语言既有交际语言,也有艺术语言。艺术语言是从属于生活的美好思想、文化及愿望的审美美学需要。

艺术语言学虽是骆小所先生于1992年提出的,他却将该学科定义为一门边缘学科,认为艺术语言与修辞学、语用学、社会语言学、文学、美学、符号学、社会学、心理学、思维学科都有密切的联系,并且与其他相关学科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骆小所对艺术语言的解析可谓透彻。然而,从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联系越来越密切及人们对美好生活及思想文化越来越高的追求来看,如今的知识爆炸式信息化社会使得人类社会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地球村,它们之间的关系已成了相辅相成和相互提高的互动发展关系。故而,艺术语言早已成为非纯粹的边缘学科或偏殿型语言了。它已融入到了现代人的日常生活中,并成为人们工作、生活、精神与事业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语言的美学艺术则可以称之为艺术语言的一种表现形式。它们与艺术语言一起构筑了美学语言文化。它涵盖了各类文学艺术中各种语言艺术的表达、运用与创造,是生活美学语言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包括演讲、歌唱及诗歌的朗诵艺术等等。还有诸如语言的幽默艺术、课堂语言艺术、诗歌及各类音乐等美学语言艺术和艺术语言。

2.艺术语言与语言艺术的主要表现形式

文化意识形态上的语言文化差异,是以千姿百态而又绚丽多姿的不同形式呈现于世的。而文化意识的差异,很大程度上是以各语言之间的区别性差异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的语言文化更多反映出了不同区域及地理环境里形态各异的人文思想、伦理道德以及风俗习惯。这种艺术审美价值的跨文化性及跨民族、疆域的共性,就像是一位妙曼婉约的美少女,或是一首婉转动听的音乐、诗歌,甚至是一件伟大的艺术作品,无论是身处何时何地为何人所见闻,其欣赏及美学价值、结果和效果都是一样的。这是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也唯有这种共性能够使人类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跨越语言与文化在思想意识领域、地理环境乃至基因方面的差异与障碍。语言的这种特征,我们称之为语言(艺术及技巧)的互通性。而这恰是人类历史文化中艺术语言及语言艺术的共性。她的主要表现形式除了前面所说的音乐(如古典音乐、蓝调、传统与民间民族音乐等各类音乐),诗歌以及美术(包括街头艺术、绘画、摄影、雕塑、现场艺术、平面等各类设计、手工艺与应用美术等等)外,还有戏剧[如古典歌剧、音乐等现代剧、现场喜剧(live comedy)、马戏]、文学艺术(小说、诗歌、寓言、童话、故事、传记、短剧、电影文学、报告文学等)、文学艺术节、奖项、艺术家电影(artists film)、视频、广播、舞蹈、广播与新媒体舞蹈(如正在流行的与摇滚乐、电脑技术、表演艺术或者电影艺术相结合的舞蹈表演)、博物馆、文化遗产、电影制作、广告乃至电脑游戏等等。这些林林总总有关艺术语言乃至语言艺术方面的主导和主流文化,可谓为外语学习者提供了绝佳的相互沟通与交流的绝好外因与内力——由内在渴望、爱好以至追求而激发的内在动力。

总而言之,美学艺术语言及语言艺术,即人类文明历史与历史文明的文化共性(the similarities in culture),它们涵盖了动态与静态的美学世界语言文化范畴。

三、真正的世界语——英语及其语言文化

英语语言文化则在近、现代和当代演变成了世界各国各民族沟通与交流的主流文化。英语也就相应成了全世界交流与传播以上形式与特征的这些主流语言文化及内容的主要手段,并为世人所周知、共享。

1. 英语的历史渊源与历史地位

作为世界上至今仍没有第二门语言可以取代的近、现代世界最主要的通用语,即使曾屡次被世人欲以其他的语种或语言所取而代之,如以柴门霍夫创立的“世界语”取代,英语依然在近几百年来独自散发着其独特的光芒。

英语与世界的融合主要是通过被三次语言入侵及后来两大英语国全方位的扩张形成的。三次文化入侵分别是公元6世纪末基督教会及拉丁语的传入——第一次文化入侵。第二次文化入侵:公元793年开始,北欧的维京人(viking)开始入侵不列颠岛,英语的词尾变化逐渐消失。1066年,法国的诺曼底公爵入侵不列颠岛,使得法语对英语产生了极其巨大的影响。这是英语受到的第三次文化入侵。

自18世纪英国的工业革命起,英语就开始了它的“世界语”之旅。她之所以成为世上最为广泛使用的通用语言,除了几个世纪来,以英语为母语和官方语言的英美两大超级大国在经济及政治制度、文化和思想高度发展为基础和前提条件下的相续殖民扩张及与其相应的强力思想文化传播等因素外,世界对其语言美学的认识、接受以及与其发展相应的大力宣传与传播,亦成为其功成名就的极重要因素。就如人类对美与真理的感知、认同与追求一样——唯有在真与美的面前——譬如一件伟大的艺术杰作前面,他们的心灵才能够毫无障碍地做到相通与相知,同时也激发了人类追求美的思想与欲望,成为人类追求理想的动力,更赋予了艺术语言及语言艺术更大更多的想象空间与激情和灵感,提高了美好的思想情感,升华了人们的思想、生活与憧憬和愿望。而思想乃至语言文化的广泛传播,若没有雄厚而强大、领先的政治、经济、文化及科技为基础后盾是无法做到的。

英语等许多的语言就具有这种独特的美学(aesthetics)艺术魅力。它的文学与艺术发展主要有以下各个阶段:古代、中世纪时期、文艺复兴时期、新古典主义时期、维多利亚时代、20世纪初期、两次世界大战时期和现代及当代的文学与艺术。早在中世纪的杰弗瑞·乔叟(1340-1400;geoffrey chaucer)到文艺复兴的威廉·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时期,英语就已经奠定了其文艺和艺术语言在历史上的地位、影响与作用。这就是英语得以独领并被经久不衰 “传诵”的真正原因——任何一件真正的艺术品是不至于永久为世人所遗忘的。这也是人类长久以来追求真与美达成的心灵与思想的默契与共识。故而,英语在近、现代社会完全扮演了名副其实的世界语的角色和联合国主要的官方语言(english as a world language/esperanto: a. esperanto b. united nation official language)。更为重要的是,英语语言文化的历史地位是在世界及历史的发展与变迁中吸取了其他先进语言的艺术精华而发展和确立的。这也使得它能够成为世上独一无二的通用语④。

2.英语美学艺术语言及语言艺术——世界文明史上的璀璨明珠

英语美学语言文化可谓是世界语言文化的奇葩。英国历来以绅士风度闻名于世。而言行举止得体而温文尔雅,语言谈吐文明优雅而有感染力则为一名绅士所必备的条件。这要求人们在平时讲究语言谈吐和言行举止,注意艺术语言及语言艺术的应用,包括言辞措词的修饰与表达,以增强语言的艺术表达及语言的艺术感染力。人们从日常生活中开始发现与挖掘语言的美学价值,甚至在各种艺术创作中也尝试并充斥着这种美学价值观念。英语的艺术语言和语言艺术也由此相应发展了起来。这正是英语语言美学艺术及其美学价值(aesthetic value)的集中体现。而英国语言的全球化也是在情理之中的事。大英帝国之后又是美国的雄霸世界,随之而来的就是英语国家对世界经济的入侵及思想文化的加速传播,以至英语文化成了世界文化近几百年来沟通与交流最重要的主流文化。

四、英语艺术语言和语言艺术对英语学习与文化交流的影响

由于英语的特殊社会历史背景及其独特的发展历程和文化内涵,使得英语思想文化演变成了人类近现代和当代的主流思想及文化——特别是在各民族沟通与交流的过程中更展现无遗。这在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就连古罗马帝国时期也无法做到。

人类只要还有对美的向往、愿望与追求,就永远不会失去对生活的追求与勇气。通过英语美学艺术语言及语言艺术的欣赏、学习与交流,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营造英语学习的最佳环境及思想与审美的氛围,提高学习者的自身语言意识、语感与情感交流以及审美观、思想情操和道德观念,拉近各民族与国家间的距离,更使得我们在追求民族与社会发展过程中处于积极主动的地位,在与世界各国、各民族的竞争中能走在世界与时代的最前沿并立于不败之地,成为一名真正的世界公民。这也是世界未来发展的必然方向。

故而,学习或是欣赏英语的语言文化,促进并提高、民族间文化的交流,从而使中华民族的古老文化得以发扬光大,这恰是思想开放与先进的表现。世上任何国家与民族的强盛都是在开放思想与沟通交流中走向世界甚至引领世界的。英语如果没有被多次的文化入侵,并依托先进而强大的经济、政治与思想文化为动力基础,在发展中实现与世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也不会有今天的历史地位。只要翻开不同时期的英语文学及艺术作品,你就不难发现这一点。

五、英语美学艺术语言及语言文化与学习动机的激发

由于英语的世界语言主导地位,导致全世界范围的英语学习热潮。连创建“疯狂英语”的李阳也不禁惊呼“整个亚洲都是英语学习的海洋!” 但同时他也提醒英语学习者:“英语首先是一项技能(english is a skill.)。第二,英语只不过是工具(english is just a tool.)。只有熟练掌握并运用这个工具去学习、交流、谈判、推销,我们才能在全球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第三,英语很简单,类似中国的拼音!(english is easy, just like chinese pinyin.)第四,英语不是外语(english is no longer a foreign language.),是全世界各个民族用来交流的国际语言。中国人应该把它当作第二母语才能更好、更快地掌握英语!第五、英语能让中国人更加聪明、更加有智慧和气质。”

作为当今世界英语语言文化的主流,对其跨文化性艺术语言的学习、了解、欣赏及探索,不仅仅能够在其文化与艺术的天空获取充足的精神与思想的食粮,也体现了与世界沟通、交流及与世界发展同步或自身发展的强烈愿望。

所以,英语学习无论是教还是学,关键是寓乐于教与学中。在学中享受对美与追求的快乐,在快乐中收获知识的乐趣。故而,教与学不必拘泥于传统的严肃教学氛围,而是应该开放思想,大胆尝试,让学生去欣赏并享受艺术语言的快乐氛围与魅力。不必只为教而教,更不应该只教而不育;学生也不须只为学而学,而应乐在其(学)中,学而乐得其所。

人类对知识的渴望是永远没有尽头的。唯有在艺术与思想的氛围里人类才能够充分激发自身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教与学者不妨从电影、音乐、戏剧及文学艺术中获取充足的兴趣和满足个人的审美情趣与欲望,在丰厚的知识海洋里得到思想的升华,也可以从摄影、绘画、雕塑乃至动漫甚至电脑游戏中获得精神的慰籍与思想文化的充实与满足。或许,我们更应该为开放与激发思想的灵感与源泉,让学习英语变成英语戏剧的欣赏与小品表演、歌唱及其他的艺术演绎等等,还可以在教学中利用音乐自然优美的旋律作为朗读或朗诵的背景或伴音配乐,不仅可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同时英语的韵律美、线形美和意蕴美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教学中可以通过其他艺术手法来加强英语教学的审美情趣及艺术思想教育。譬如学唱英语歌曲或是学习极具艺术美感的英文斜体书法等等。这些对英语学有裨益。

是而,教育机构与英语教师应多创造和谐而浓厚的语言文化及艺术氛围,通过艺术语言培养学习者的审美情趣,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与思想创造欲望,从而更提高学习者的思想情操、审美及道德感情,增强与世界各国人民交流的意愿。

六、让英语语言文化成为文化交流与民族振兴的工具

如今,神州大地上的中华巨龙正在慢慢的苏醒,华夏民族正处于伟大的复兴中。如何高效利用英语这一语言文化利器,将直接关系到民族振兴的速度乃至成败。既然英语是全世界各个民族用来交流的国际语言,而我们则希望通过与世界的交流与共同发展中实现民族的宏伟目标,那么这一与世界沟通的工具不仅要为我们所正确使用,更应“全心全意”为中华民族的振兴服务。

参考文献:

[1]骆小所. 艺术语言:物化形式的感性显现[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

[2]孙志刚. 论语言艺术化的本质——语言与现实审美关系分析[j].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3,(1).

[3]邓瑶. 语体学方法:艺术语言研究的基本思考方式[j]. 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3).

[4]李赋宁. 英语史[m].商务印书馆,1998.

[5]杨育彬. 艺术语言的美学功能[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6).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