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科医学教学合集12篇

时间:2022-08-25 02:52:22

全科医学教学

全科医学教学篇1

2中医全科医学继续教育

继续医学教育是医学教育体系中较高层次的教育阶段,是对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员进行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的补充、更新、拓宽和提高,它对于促进医院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根据“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学什么”的原则,各类学术组织应定期举办不同级别、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继续教育学习班,有针对性地选择授课内容,例如,可以针对某一学科领域,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做专题报告,提高临床医务工作者的上进意识[3]。其次,继续医学教育作为提高医疗质量的一种措施,是在职医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加大继续医学教育的力度,调动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以取得最佳学习效果。继续教育多渠道共同发展,不仅局限于学术会议的形式,同时也要充分利用继续教育的现代化手段,如现代远程教育,现在较多的医院都已经加入了远程教育系统,形成了一个交互的网络系统,利用网络的便捷,进行远程教学授课,使医务工作者足不出户就能学习最先进的技术方法,享用最前沿的科技成果,较之集中办班具有经济、方便、受益面更广等优势。同时,网络资源的可复制性,大大提高了学习时间的灵活性,较好地解决了工作与学习的矛盾。但是,继续教育本身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国家卫生部门要求各医院组织一定数量的继续教育学会,但继续教育会议的质量不能得到制度上的保证,参会学员的学习质量没有统一量化的考评标准,这样就难免出现敷衍地完成任务等情况,所以要保证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高质量,就要求继续医学教育教学内容必须是真正学科前沿的、有用的知识,才能保证学员有真正的收获。对于已取得执业资格的中医全科医师必须每年参加规定时间的较高层次的学术讨论和学术会议,每年保证规定的时间接受脱产培训。定期参加国家组织的继续医学教育的考核和评估,成绩合格者才能再次执业注册,继续行医。

3中医师承教育

全科医学教学篇2

2认识与体会

2.1“提高认识”是搞好全科医学教育的前提建立全科医生制度,推行全科医疗模式,是我国医疗卫生改革的主要内容,是扭转“看病难,看病贵”困难局面的重要举措,也是改善当前医患关系紧张,医疗卫生服务环境恶劣的社会策略。推行实施全科医疗,就必须培养高质量的、居民们信得过的全科医生,就必须大力发展全科医学教育。各级政府与组织,尤其是高等医学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高等医药院校,应该深刻认识开展和加强全科医学教育的重要意义,切实提高发展全科医学教育的自觉性与积极性。这是搞好全科医学教育的思想前提[5]。

2.2“领导重视”是搞好全科医学教育的保障在各级政府和组织以及高等医药院校内部,如果没有领导的重视,就很难能够真正开展或进一步搞好全科医学教育。因为全科医学教育需要各种资源,没有领导的重视就不能获得这些资源,开展全科医学教育就只能是一句空话。为了引起各级领导对全科医学教育的重视,全科医学教育工作者、全科医生及其他相关人员要积极向领导者们建言献策,向各级领导宣传开展和加强全科医学教育的重要现实意义,启发各级领导决策层对于开展全科医学教育的意识与积极性,主动做好领导的参谋,帮助各级领导设计、规划和组织实施全科医学教育工作[6]。我校历届各级领导均十分重视全科医学教育工作,校党委、校长班子多次研究商讨全科医学教育事项,为我校的全科医学教育工作策划布置、排忧解难。领导的重视与支持是我校全科医学教育得以良好发展的重要因素。

全科医学教学篇3

1•2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与发展全科医学的机遇。1997年1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在我国必须“加快发展全科医学,培养全科医生”。对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来讲,开展全科医学教育既是挑战更是难得的机遇。作为医疗服务体制改革的一项重大步骤,就是基层医疗机构要面向社区和家庭,逐步形成社区卫生服务的新格局、新模式,来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在基层医疗转变格局和模式的过程中,积极发展全科医学、加快全科医生培养,是促进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卫生人力资源的重要保证。

2高等医学院校在全科医生培养中的地位与作用

2•1高等医学院校的功能与社会作用。高等医学院校的特定任务是为国家培养医疗卫生事业的人才,推动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高校是知识密集,多种学科的学者和专家集中的地方,它具备三种社会职能:培养人才,发展科学,开展社会服务。从广义上讲前二种职能也是为社会服务,但作为现代意义上的大学,应随时为社会提供直接的服务。

2•2高等医学院校人才培养必须与地方卫生事业发展紧密结合。高等医学院校与地方卫生事业合作是高等医学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我国建立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要求。一方面合作是高等医学教育必须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区域经济发展要求,主动适应地方卫生事业发展的要求,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为地方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服务;另一方面这种合作也是高等教育向地方化发展的必由之路,高等医学院校必须加强与地方经济的密切联系,充分利用地方丰富的医疗卫生资源,努力取得社会的支持和经费的资助;当然合作也是地方卫生事业发展的客观需要,当前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呈现迅速发展和激烈竞争的态势,地方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显然离不开高等医学教育的支持与合作,对医学教育、科技和人才有着强烈的要求,来满足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

2•3全科医学人才培养理应由高等医学院校承担。高等医学院校应根据地方卫生事业发展的要求,在人才培养的方式上进行多形式、多层次的教育,应能急地方所急,积极主动调整专业结构,发展急需专业和特色专业。进行全科医学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就是最好的例子,这是高等医学院校主动面向地方,满足人才需求的重要实践。

3高等医学院校培养全科医生途径与方式

前已所述,全科医学在我国发展较晚,目前正处在探索与实践阶段,还未建立起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综观国外全科医学教育模式不外乎本科教育阶段的全科医学教育,医学生毕业后的全科医学教育及全科医学的继续教育三种模式。由于我国还未从根本上确立全科医生培养制度,我们认为现阶段我国全科医学教育应立足于以高等医学院校为主开展多形式、多层次、多方位培养模式。如树立终身教育思想,加快在职人员的转岗培训,满足基层对全科医生的需求;在医科类学生中广泛开展全科医学教育,来普及与推动我国全科医学的发展。

3•1设立全科医学专业,培养全科医学人才。当前,有一部分高等医学院校已开始实施全科医生(五年制)培养,其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是在临床医学专业培养方案基础上的局部调整,仍然停留在生物医学模式上。这种人才培养方案难以适应现阶段社区卫生服务的真正需要,也难以满足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全科医学及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需要,也正是这种原因,导致当前全科医学开展与人才分配上存在种种困难,并产生许多认识上的误区,因此,是欠科学的。要培养具有中国特色与符合实际需要的全科医生,必须根据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在认真调查研究、论证和实践的基础上,明确与规范全科医学人才的总体培养目标和具体业务要求,按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制定相应的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

3•2迎合我国医疗卫生制度改革,树立终身教育思想,加快在职人员培训。当前医疗卫生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起面向社区和家庭的社区卫生服务,即发展全科医学,培养全科医生。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有医生约200余万名,而服务于社区(含农村)卫生服务第一线的基层医生占50%,这些人员学历层次参差不齐,且低学历层次占相当大比例,作为未来社区卫生服务的主体,应该树立起终身教育思想,加快在职培训,对他们进行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培训,使他们接受全科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原则,掌握全科医疗服务技能和工作方法,明确新的卫生服务观念,逐步成为优秀的全科型人才。

3•3在医科类学生中采取选修、副修等形式,开展全科医学普及教育。在医科类学生中开设全科医学选修课,让更多的学生接受全科医学的基础教育,对推动与促进我国全科医学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开设副修专业,则更是符合医学生素质教育要求,满足培养具有较强社会适应性和竞争力的复合型人才的需要,也是将来从一部分医科类学生中分流出长期从事全科医学工作人才的一条好途径。要使我国全科医学将来有更新、更高的发展,在广大医学生中开展全科医学教育是一项值得重视的工作。

4高等医学院校开展全科医学教育培养模式和教学基本要求

4•1全日制全科医学专业培养目标和基本要求。全日制全科医学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从事全科医学教学、科研和社区卫生服务的高级医学专门人才。学生主要学习医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社区常见疾病和健康问题的初步诊断、治疗、预防等方面的技能训练,具有对社区常见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作出分类鉴别的能力,熟悉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和法规,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当前各高等医学院校纷纷并入综合性大学,这是我国办学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将来全科医学教育应充分利用综合大学学科门类齐全,基础与人文学科强的优势,实施学分制教学,要将“医学人性化”这个特性加进医学课程,并将“医学的艺术”融入“医学的科学”中。在培养模式上以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全科医学为主干学科,在主要实践性环节安排中社区实习不能少于18周。课程设置上紧扣现代医学模式转变要求,课程结构上可分为普通教学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教学课程和任意选修课程四个模块,课程内容上要力争“融入前沿,淡化经典,充实现代”,合理调整学生的知识、素质和能力结构。

4•2基层在职人员全科医学培训目标和基本要求。基层在职人员全科医学教育培训目标是培养从事社区卫生服务的职业医师,通过培训使学员能掌握全科医学的基本原则和以健康为中心的临床诊断与思维方式,正确处理社区常见的健康问题,从而提供医疗、预防、保健和康复等一体化的服务。学员应获得以下基本知识和能力:(1)全科医学的基本概念与理论,全科医疗的基本原则、方法和技能;(2)掌握最基本的常规检验,能根据不同疾病选择检测项目,正确采集标本;(3)掌握系统体格检查的基本内容、顺序、正确手法及各种阳性体征的临床意义;(4)掌握病史的书写及常见症状的诊断、鉴别诊断的步骤与方法;(5)掌握社区重点人群(儿童、妇女、老年)健康保健的基本理论与防治要点;(6)树立以环境-人群-健康为模式的社区预防观念、群体观念以及预防战略目标服务的思想;(7)掌握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基本概念与基础知识,了解常见的健康教育的传播模式;(8)掌握医学心理学、社区康复医学的基本概念与基础知识,学会常见心理问题、康复评价、处理的原则和方法。

5高校开展全科医学教育急需解决的问题

5•1建立与健全全科医生培养制度。实践表明,任何一项事业的健康与良性发展,都需要有相应的政策与制度的保证。前已所述,我国全科医学起步较晚,要达到我国政府确定的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目标任重道远,加快全科医学教育,培养大批合格全科医生是一项十分重要而又艰巨的工作。所以一定要在各级政府建立与健全相关的政策与制度,形成一套完善的培养管理体制,如建立全科医学执业医师制度等,以保证全科医学的持续、健康发展。

5•2逐步完善全科医学教学条件

全科医学教学篇4

2.我国全科医学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第一,全科医学教育在高等医学院校中较为薄弱。目前,在我国的高等医学院校中,仅有为数不多的院校设立了专门的全科医学教学机构,全科医学教育在高等医学院校中并未受到太大的重视,而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法国和荷兰的大部分医学院校都设置了专业的全科医学部或者家庭医学部。我国的全科医学教育,一般以五年制的临床医学教育为蓝本,简单地减少公共课的学时,单纯地增加全科医学的学时,在教学过程中,缺少专业的师资队伍,在管理上又缺乏重视。毕业实习与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安排在一起,实习、考核方式和制度与专科医学生无不同。这样的教学计划不能体现全科医学的精髓,也不能实现建设全科医学的初衷;还有一些高等医学院校的全科医学的师资水平不高,业务不精,多数由公共卫生学院的老师或者是医院中对应的专科医师来承担;我国临床医学专业中的全科医学课程种类和学时偏少;教学内容安排上理论课时多于实践课时。第二,全科医学教育的实践培训基地有限。全国各大高等医学院校在教学实践基地的选择上,一般都将二级以上的综合性医院作为医学生培养基地,缺乏与社区基层卫生服务中心的相互合作,也没有将其建设成为学校的教学基地。由于高质量的基层实践培训基地的相对短缺,使得高水平的实践教学工作难以得到广泛的开展。各高等医学院校中选择全科医学专业的学生很少,尤其是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毕业生在毕业后进入社区从事全科医学工作的数量更少,甚至不足10%。第三,全科医学住院医师的培训体系尚不完善。目前,我国已经在大部分城市及地区开展了全科医师培训工作,但仍存在专职师资缺乏、政府支持力度不够、规范化岗位培训进展缓慢、培训的标准和制度不够统一、规范化的培训中心发展不协调等现实问题。各地区全科医生的岗位培训与使用相脱节,岗位培训与资格考试之间没有明显的关联性,岗位培训存在着严重的重理论轻技能的问题等等。第四,全科医学教育发展的政策环境还需完善。我国全科医师职业生涯相关的配套政策还有待进一步完善。由于未建立科学、完善的与全科医学教育相关的配套政策及制度,使得培训人员在职务晋升、职称考评及工资待遇等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严重地影响了全科医学的可持续发展。国家和政府对高等医学院校全科医学学科建设的支持力度不够,全科医师与专科医师相比而言,其收入较低,能够参加继续教育、获得职务及职称上的晋升几率要小,这导致了应届医学本科毕业生不愿从事全科医学事业。然而欧美等发达国家在政策上对全科医学教育进行补贴,加大了毕业生从事全科医学专业工作的积极性。第五,人们的就医观念仍未改变。人们预防保健的意识薄弱,社区首诊的观念尚未建立。全科医师的“守门人”作用尚未充分地发挥,进而导致社区基层卫生服务中心的病源相对稀缺。加之,我国社区基层卫生服务中心基本没有稳定的经费来源,经费的来源渠道也很少,这就制约了全科医疗和全科医学教育在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工作,导致了全科医学人才的流失。

二、加强我国全科医学教育的对策

1.进一步完善全科医学教学体系的建立。全科医学教育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它的发展需要政府、医学院校、社会团体以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协同努力,这样才能够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全科医学教育体系。全科医学的教育体系包含了全科医生培养的课程体系设置、培养教学的内容及培养育人的方法等。课程体系的设置要兼顾实用性、系统性和理论性,要充分考虑到学生毕业后教育方面的相关问题。在教学内容方面,指导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评判性思维以及终身学习的意识与能力,重视沟通与团队协作意识的养成。在培养育人方面,需建立一整套完善的考核评定体系和相关标准,充分对学生的各方面能力进行全面评估,评估内容主要包括:知识掌握程度、技能应用、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及人际沟通交流的能力等。

2.加快临床培训基地和社区教学基地的建设。临床培训和社区教学基地的建设工作与人才的培养质量是息息相关的,我国应在基地建设的标准、基地带教医生的业务能力水平及与社区基层的业务互动联系等方面加强管理。充分发挥基地的教学示范作用,不断满足全科医学发展的教学需求,努力建设集医院、社区为一体的培训教学基地。

3.加大岗位培训进程、重视基层卫生人员全科医学知识的培训。当前应把全科医师的岗位培训作为重点任务,根据国家关于发展建设全科医学教育的意见和培训大纲,努力完成好全科医师的岗位培训任务。这是当前最快地发展大批全科医生的有效途径。有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农村近53.5%的人到卫生所或私人诊所就医,约25.8%的人到乡镇级的卫生服务中心就医,由此可见,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是很高的,农村全科医疗服务的试点工作可以在一些基础条件较好、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中进行开展。

4.全面加强全科医学师资队伍的建设。我国应该对从事全科医学专业教育的师资人员设立明确的要求和严格的准入制度。进行全科医学教育的指导人员必须符合以下六项基本条件的考核标准,主要有:品行、医德、职业水准、可用于培训的时间以及提供培训的主观愿望和行动。并且严格按照其执行。这些举措不仅要解决师资数量上不足的问题,更要注重提高质量和完善结构。同时,应该让从事全科医学教育的师资人员接受继续医学教育。有关机构应适当增加全科医学部级继续教育的项目,以便让更多的全科医学师资人员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提升自我。争取让100%的师资接受全科医学培训。此外,可以借鉴澳大利亚的学徒式全科医师培训,并进一步研究澳大利亚学徒式在我国应用的可行性。进而培养我国全科医学师资队伍,提高我国全科医学的师资力量,促进我国的全科医学事业的发展。

全科医学教学篇5

1•1培训计划。

全科医学的教育培训计划取决于教育培训所采取的模式。国外全科医生教育培养模式有3种:高等医学院校教育、毕业后医学教育以及继续医学教育[1]。从美国、英国全科医生培养情况来看,主要是毕业后教育,即学生经过5年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习毕业后,再经过2~3年左右的全科医学专业课程的学习,毕业经考试合格后,再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从事全科医生工作。北欧芬兰对全科医生的教育培养,除了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外,还有一部分是研究生的学历教育[2]。我国的情况与国外有很大的不同。目前我国正在进行医疗制度的改革,社区和基层卫生组织急需大量合格的全科医生。由于时间紧、任务重以及管理体制、培训经费、职称和待遇等种种原因,目前我国主要开展的是全科医师规范化教育和岗位培训。而岗位培训是现阶段的重点[3]。由于在岗培训的时间短,这给全科医学教育培训计划的安排带来一定难度。本文认为全科医学的教育培训计划应注意以下几点:(1)要有一定的总学时数,以保证教育培训的质量。(2)开设的培训课目应避免与医学院校原有的课程相重复。应包括一些新的课程如社会医学、康复医学、保健医学、心理咨询、行为医学、临终关怀学、医患沟通学和相关的人文学科等。(3)根据我国社区居民的实际健康需求,适当增加部分课程的学时数。从近日上海市对某社区居民的调查显示:社区居民就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要看中医(含中西医结合)的占68•8%;居民了解中医融入社区卫生服务的占58•5%;认为中医药有必要融入社区卫生服务的占人口总数的2•9%。因此,为了使医务人员受训后能较为熟练地运用中医学为社区的居民诊病治病,中医学应适当增加教学时数。此外还应增加老年医学、心理咨询、康复医学、生物全息诊疗学及临终关怀学等课程学时数。(4)应安排社区实习,时间为8~10周。从长远的发展来看,我国全科医学的教育培训应该借鉴国外的经验,走学校专业的规范教育、毕业后教育以及在职继续教育的三结合培训道路,以满足全科医学多层次的人才需要。

1•2培训教材。

教材建设是保证教学质量的一个最基本要素。全科医学的教育培训教材编写应遵循以下原则:(1)系统性原则。全科医学培训教材,除了预防医学、社区保健和康复医学教材外,还要根据社区卫生服务六位一体的功能及各地的社区居民的具体健康需求,增设一系列相关课程如社区卫生管理学、社区卫生经济学、医学伦理学、心理咨询、计划生育、妇幼保健、健康教育、健康促进、电子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等,根据这样的课程编写合适的教材。(2)实用性原则。教学是为实践服务的,教学的内容应该贴近实际,更好地满足社区居民的健康需要。因此,教材编写时一定要注意理论与临床实践的结合。(3)发展的原则。随着社会不断丰富,教材编写应及时反应这些最新研究成果。(4)容量适当的原则。由于我国全科医学教育培训的时间较短,因此,在教材编写时,内容要精选,字数不易太多。(5)综合平衡原则。全科医学的培训教材要考虑到综合平衡,不能重临床而轻预防、保健、康复,反之,也不能重预防、保健、康复而轻临床。(6)注重培养能力的原则。全科医学的培训教材不仅要使受训的医务人员掌握全科医学和社区卫生服务的知识,而且还要培养其一定的临床技能以及与病人沟通、协调的技巧,使其培训后尽快地适应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目前我国已出版了几套全科医学培训教材,如卫生部组织编写的“全科医师培训规划系列教材”、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主持编写的“全科医学系列教材”,但这些教材的系统性和实用性还有待改进。

1•3培训基地。

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工作刚起步,由于人员、资金及政策配套等问题,其发展速度较为缓慢。目前,全国有178个城市开展了社区卫生服务工作[4],但存在数量不足,服务质量不高,功能单一的问题,满足不了社区居民多层次的健康需要。这不仅给全科医学培训实习带来了困难,影响全科医学的教学实践,而且会影响受训医务人员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加快全科医学的培训基地建设是各医学院校全科医学培训中心的当务之急。目前,从我省已申报全科医学教育培训的医学院校情况看,大多都没有建立自己稳定、规范的见习点和实习点。本文认为可分两步去解决:首先在经济发达地区选择一些较为规范化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见习和实习基地。与此同时,学校可与所在地方政府共同投资新建或改建几个标准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保证见习与实习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标准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建设应规定一些硬性指标。如人员素质要求及配比、营业面积(工作环境)、硬件设施(如计算机、机器设备等)、服务项目、信息管理系统等。

1•4师资培养。

全科医学的教师队伍的建设是影响教学培训质量的关键因素。由于我国全科医学教育培训开展较晚,全科医学的教师队伍严重缺乏,而且理论和临床实践水平偏低。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全科教师队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缺乏系统的全科医学理论知识。目前我国全科医学的专业教师,大多数来自预防医学专业或临床医学的专业教师。这些教师大多数既没有受过全科医学的理论培训,又缺乏社区卫生的实践经验。这样就很难保证对全科医学和社区卫生服务有一个正确全面的理解。去年,我省卫生厅对省内全科医学培训院校进行了考核,并对承担《全科医学总论》的教师进行了资格认定,这对全科医学教育培训的质量起到了一定的保证作用。

(2)缺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临床实践。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展的迟缓以及全科医学教师“半路出家”的经历所限,使得全科医学教师的临床经验先天不足。

全科医学教学篇6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全科医学;案例教学模式

全科医学(generalpractice)开始出现并兴盛于20世纪60年代末期的欧美,是整合社会科学、行为科学、生物医学的一门综合性临床二级学科,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在西方整体医疗体系中,全科医学已渐渐成为非常重要的临床医学平台之一。20世纪80年代末,全科医学作为新兴学科开始引入我国,我国于1997年1月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并制定了“加快发展全科医学,培养全科医师”的决策,使我国的全科医学和社区卫生服务发展有了重大突破[1]。

1发展全科医学教育

我国政府正致力于努力提高全民的基本医疗质量,具体措施之一就包括全科医生的培养,期望可以满足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的需求。全科医生是全科医学体系的主要执行者,能够满足基层医疗队伍发展的需求,并为基层医疗队伍提供综合、经济、便捷、有效的医疗、救助和康复服务,所以充分施展全科医生的“守门人”作用,是我国初级卫生保健长远发展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全科医生也因此成为了决定性因素,只有全科医生的整体队伍合格,才能有合格的“守门人”,优秀的全科医生是我国卫生事业长远发展所迫切需要的人才,医学教育应紧跟卫生事业改革的需要[2]。培养合格的全科医生,健全发展全科医学教育,已成为当前医学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以及医学院校面临的一项紧迫而长期的使命。全科医学是一门研究各种社区常见健康问题,提出综合解决方案的临床学科,培养能够集医疗、保健、预防、康复、护理和健康教育为一体的复合型、实用型专门人才是其最终的培养目标。其对学员应用能力的要求很高,因此要求全科医学的教学更应注重培养学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全科医学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之前,我们的传统教学多是以课堂讲授为主,围绕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限制,多个资料显示,以理论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不能很好的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所以在全科医学中提出案例式教学的教学模式具有很强的优势与必然性。当前我国大多数医学院校全科医学的课程设置存在较多问题,主要体现在:(1)课程体系设计上沿袭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3],课程内容多以临床医学、生物医学知识为主,预防医学及医学人文部分的课程设置相对较薄弱。(2)教学方式上以传统理论讲授为主,学生自主性受到限制,接触实际患者机会偏少,不益于临床思维的培养以及实践能力的训练。(3)培养目标上重治疗轻预防,各课程之间联系不够,针对性差,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整体观,与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相悖。

3案例式教学的可行性

案例教学是一种启发式的教学模式,教师通过典型真实的临床病例给学员建立生动形象的学习情景,学员通过积极认真的讨论思考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案例教学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和主动性,鼓励学员主动地通过多种渠道获取知识,培养学员的主动性,活跃了课堂氛围,极大提高了学员的教学效果满意度。通过这种教学模式的施行,加深了学员对全科医学内涵的理解,加深了学员在处理健康问题上的整体思维和逻辑思维,反映了案例式教学这种教学方法的可行性,是今后教学改革的方向之一。

4案例式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

整个案例教学的主要依托在于临床病例,它对教学目标的实现具有深刻影响,因此重中之重是要选出符合全科医学教学要求和符合全科学员基础的典型病例,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首先要围绕教学目标和培养目标对大量的临床病例进行逐一筛选[4];其次,选择大多数全科学员可以理解接受的典型病例,通过学习拓展思维,促进其综合能力发展;第三,经过筛选最终入选的临床病例能够给学员充分的思考空间,教师可以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引导,启发学员进行讨论;第四,课堂讲授与课后巩固相结合。课堂讲授的病例应简短精悍,课后巩固的病例适度向外延伸,让学员结合已学知识,并查阅相关文献,加强学员的参与意识;第五,可选取某些典型的反面病例,在学员纠正反面病例问题中,给学员留下深刻印象,产生积极的教学效果。案例教学模式实施的目的是要强化理论知识和临床课程之间的关联,建立较为整体的医学框架,因此,案例教学应由具有一定临床专业背景的教师进行授课,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是决定授课质量的关键。教师在正式授课前应充分准备,尽可能熟悉案例教学的基本方法,掌握一些案例教学的技巧,必要时还可进行演讲技巧和心理学的培训。案例成形后,教研室内部应组织充分的讨论和预讲,对正式授课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反复完善案例,以期充分体现案例教学法的优势,获得预期的教学效果。此外,在正式授课前,还应对学员进行相关的培训,详细说明授课过程,动员学员参与的积极性,选取的病例应具有代表性和富有启发性[5]。课堂上,教师首先介绍教学目标,然后对病例进行简单总结,逐步引导学员进入临床情境,随后,围绕与该疾病相关的基础、临床、预防等知识提出问题,学员分组讨论,可以解答的问题在课堂上讨论解决,不能解答的或学员感兴趣的问题,由教师统一解答,并要求学员课下查阅相关文献,让学生在整体上把握疾病的特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能及时穿插渗透全科医学的教学思想,包括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基本理论等,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案例式教学本质上其实是一种自主性和探索性的学习方法,学员可以通过真实的案例、生动的情景,获得直接的经验及解决问题的能力[6]。由于全科医学教育培养复合型、实用型人才的特殊性,对学员实际操作和应用能力的要求均高于其他专业,故教师在授课期间,更应该减少讲授为主、理论为主的被动式学习方法。

实践证明,经过深入研究制定的案例教学法,达到了比较好的预期的教学效果,并有益于全科医学的学员整体医学统一疾病学体系的构建,有利于获得实际解决医学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全科医学培养目标的实现,是适合该专业教学实际的一种教学方法。

作者:纪文静 刘海英 冶玉萍 单位: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内科 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科教研室 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教学科

参考文献

[1]梁万年,吕兆丰.全科医学理论与实务[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3.

[2]李迎春,胡传来.医学生本科阶段全科医学教育实践与体会[J].实用全科医学,2006,4(2):193-194.

[3]周远忠,申静波,刘俊,等.以社区为导向的临床专业学生预防医学实践模式探索[J].重庆医学,2013,42(13):1552-1553.

全科医学教学篇7

1国内外转化医学发展趋势

转化医学目前在国内外均受到广泛的关注,已成为国际上医学研究的一个新的热点,它与个性化医学与可预测性医学一同构成了系统医学的完整体系。目前,转化医学已逐渐成为全球医学研究的发展趋势。美国已经在上百所大学建立了转化医学研究中心,目前我国多所知名大学和研究机构都成立了转化医学中心。通过这些大学和研究机构的不懈努力,当前转化医学在我国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产生了如血管成形术、重组人生长激素以及支架置入术对冠状动脉疾病的影响等重大成果[3]。转化医学研究打破了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及药物研发之间固有的屏障,缩短了从实验室到临床的过程,使患者直接受益于科技,更快速地推进了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的发展。同时,与转化医学有关的学术期刊也如同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转化研究》《转化肿瘤研究》《干细胞转化研究》《转化医学杂志》《美国转化研究杂志》……特别是《科学转化医学》,创刊仅几年影响因子就飙升至15分以上。另外,许多综合性学术期刊也纷纷开设了转化医学专栏,出版刊登了大量的关于转化医学的研究性论文,充分反映出学术界对转化医学的重视。转化医学的研究成果也源源不断的涌现,对医学临床工作起到了很好的推进作用,同时这一现象反过来对转化医学研究的发展进步也起到了积极的影响。

2转化医学模式为医学高等教育带来启迪

如今,尽管在我国转化医学日益受到重视,但它对于大多数医学院校来说仍然不过是一个时髦的名词。虽然近些年很多医学院校在基础研究方面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不少医院也由传统的“临床型医院”转型为“研究型医院”。但这些辛辛苦苦取得的宝贵科研成果却极少能对临床工作起到有用的推动、支持作用。另一方面,医学院校培养的医学高等专门人才,虽然在校期间比其他专业的学生花更长的时间学习专业知识,但是当他们走出校门后很长时间内仍不能很好地学以致用。究其原因是我国的医学高等教育或多或少在基础知识学习和临床实践应用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换句话说,即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之间没有良好的交流、促进的机制,导致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脱节。从事基础知识学习或基础实验研究的人员往往着眼于做实验、,而对其发表的成果能否真正对临床工作起到作用不够关心;与此同时,医务工作者由于忙于临床工作,对最新的研究进展缺乏了解,这种情况也反过来制约了基础医学研究的快速发展。转化医学提倡的是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主动的、互相促进的交流模式,切中了现今医学高等教育的弊端。在转化医学思维的引导下,让医学生树立基础研究的最终目的是帮助临床工作者更好地实践,是对临床工作中发现、提出的问题的有效反应;而临床工作人员也要学习在工作中提出问题,为实验室研究提供前瞻性的、新的科研问题,这样可以使基础研究和临床工作很好地服务于对方[4-7],有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也有利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3全科医学教育的概况及面临的问题

全科医学教学篇8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浙江大学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浙江省杭州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672-3686

国内刊号:33-1311/R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2003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全科医学教学篇9

口腔鳞癌颈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分析廖旭慧,吴勤丽,LIAOXuhui,WUQinli

非淋病性尿道炎患者支原体检测及药敏分析范芳华,肖震,于小妹,严杰

乳剂依托咪酯和丙泊酚治疗全麻后苏醒期躁动的疗效分析黄丽霞,汪国香,陶凡,范皓,曲丕盛

腹腔镜与开腹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疗效分析董婕,DONGJie

复方藤梨根制剂抑制胃癌转移与MMP-9、TIMP-1和E-cad表达的关系研究方勇,秦建岭,郭勇,潘宏铭

临床脊柱外科见习教学方法和体会王靖,滕红林

规范化带教程序在控制教学环节质量中的应用沈慧珠

自锁托槽的研究新进展黄丞一,刘丽

针灸疗法戒烟研究进展杨丽黎,顾跃英

NevinV期胆囊癌102例外科治疗分析丁琼,朱松国

围产新生儿低血糖的高危因素分析及防治富琴琴,林梅芳,王玉芳

头颅CT血管造影的临床应用(附30例报道)王森法,陈丹红,王保兵,付伟春

不同靶浓度瑞芬太尼对全麻苏醒拔管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陈碧岚,马彩琴

组合型人工肾治疗尿毒症患者顽固性皮肤瘙痒的疗效观察杨素华,陈小敏,王永业

医院实行冷链管理的重要性及其影响因素的探讨谢一唯

超前应用氟比洛芬酯对雷米芬太尼复合全麻苏醒期躁动的预防作用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徐永清

经腹结合经阴道超声诊断输卵管疾病的价值寿俊婷

ABCD2评分法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转归预测的意义吴滨,翁雪莉,钱达元

经皮经肝胆囊造瘘术治疗高龄危重急性胆囊炎临床分析沈志宏,任培土

成人Still病8例诊治分析叶关胜

肝硬化并发肝源性糖尿病46例临床分析叶非,李晓鸥

妇科腹腔镜手术762例并发症分析单小兰

消化内镜在腹腔镜胃肠道手术中的价值探讨刘跃平,杨晓平,庄旭升

超声对马蹄肾的诊断价值与体会彭晓慧,林仙方,朱通伟,黄卫飞

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治疗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疗效观察杜国平,李永德

消化性溃疡穿孔172例诊治分析刘剑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价值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贾颖超,程志华

精索脂肪瘤40例诊治分析黄伟强,陈强,张烨

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哮喘急性发作39例疗效分析李旭东

跟骨结节切除术治疗Haglund氏综合征疗效分析徐宏宇,王刚祥

高频超声诊断小儿腹股沟阴囊急症的临床价值董霏,童锋

腹腔镜切除困难胆囊的体会王伟军,杨晓平

血清孕酮检测在异位妊娠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陈素嫣

支气管内膜结核64例误诊分析王建华

闭合性损伤诊治分析翁利生,宋水林,兰建宏

原发性阑尾肿瘤6例误诊分析王锦华

药物保守治疗异位妊娠49例疗效分析陈霞

创伤骨折并发脂肪栓塞综合征8例临床分析陈辉

复可托防治儿童支气管哮喘78例疗效观察叶美芬

小儿肠套叠32例误诊分析徐慧芳

社区卫生机构上门医疗服务的特征及相应服务内容的探索朱峥泓

护理人员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的效果分析张建英

新型硬质灭菌盒在手术室、供应室一体化管理中的应用杨喜群,夏英兰,朱美花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深静脉穿刺置管的护理体会章国姿,许燕斌,夏静霞

乳管镜辅助乳腺导管内状瘤微创手术患者认知干预的研究陈琦凡,李霄阳,陈雪梅,苏蓓蕾

血液回收机在腹部创伤中的应用及护理郑彩娟

肩关节镜治疗肩关节疾病的手术配合楼敏,李霞萍

Pott膨胀瘤的诊断和治疗唐旭霞,王德辉,赵荣祥,徐翔

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眼底检查196例分析屠叔丹,陈雅飞

婴幼儿手足口病合并心肌损害40例临床分析张建丽

老年人急性肠梗阻87例临床诊治分析王国平,余国庆,赫永金,王建锋

血清hs-CRP在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病情评估中的临床意义马其辉

奥美拉唑预防高血压性脑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观察翁文进

盐酸法舒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陈季志,王伟,李刚,彭文君,胡巧霞

腹腔镜下套扎切除法治疗输卵管间质部妊娠19例临床分析陈叶琴,张月红,范璐,宋王珍

CEA和CA125对良恶性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价值王建华HtTp://

乌司他丁对多发伤患者CRP,TNF,IL-1、2、6、8、10释放的早期干预宋亚琪,曾杉,王晓春,林松茂,朱乾浩

绝经后期妇女宫腔镜下取宫内节育器61例观察田祖芳

组织多普勒对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治疗后的临床评价夏里丰,吴友平

小儿慢性咳嗽与肺炎支原体感染相关性分析毛春发

Q开关YAG激光治疗仪治疗色素性皮肤病的疗效观察蒋正强,李美芳

可宝净治疗萎缩性阴道炎106例临床分析张敏,程小桃

切口脂肪液化25例临床治疗分析梁文波,莫文元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胆管癌的价值余武亮,郭文凤,王永琪,胡群,马亚

急性胰腺炎血浆凝血功能检测的临床意义叶卫雄

Lichtenstein法修补术在老年人腹股沟嵌顿疝急诊手术中的应用杨永龙,金崇田,郑米华

左旋甲状腺素治疗成人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对其血脂的影响金燕

急性有机锡中毒性脑病14例临床分析张彰国,潘琪,赵英英

放置活性γ型宫内节育器Ⅱ196例临床分析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何友梅

肠道蛔虫症的超声表现与诊断方法探讨管建明,毛建强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血流图和彩色多普勒能量图诊断早期异位妊娠的对比研究杨美琴

福莫特罗与布地奈德治疗COPD的疗效观察楼超群,顾翔月

两种手法治疗冻结肩疗效分析金敬华,徐敏鸥,李伯州

参脉注射液在肺挫伤治疗中的作用梅慧奇,陈碧

锁定钢板和逆行髁上钉治疗股骨下端骨折的临床观察丁小丰,黄强,詹振宇,骆根强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中骨水泥毒性反应的护理观察谢张黄

大面积烧伤早期切削痂植皮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施晓风

急性冠脉综合征PCI术的护理干预与SF-36生活质量评价周一平,诸葛毅,郑迎夏

胃癌术后胃瘫综合征的护理体会陈红

培哚普利吲达帕胺复方制剂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病的疗效观察郭明,杨杰,张宗辉,陈繁礼,虞群

闭合性肠破裂54例诊治体会廖韶民,郝建宏,胡娟英

成年咳嗽变异性哮喘误诊原因分析(附22例报告)毛园园

不同根管封闭剂根管充填术后反应观察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张黄,尹宵宁,张雄

萎缩型泪囊炎的手术治疗姜方义,王寅威,徐苏云

老年抑郁症患者人文关怀期望分析章松娟,叶关胜

鼻内镜手术中局麻药加小剂量肾上腺素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刘享平

医用生物蛋白胶在甲状腺叶切除术中的应用观察许家信,黄孝王,吴伟,项海

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保守治疗输卵管妊娠的临床对比分析沈春映

全科医学教学篇10

全科医学是一门重点服务于社区、家庭,其有效整合了预防学、临床学、康复学及人文社会学的核心内容,是属于一门综合性的医学专科。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努力加强全科医疗体系的建设,以解决医疗用的快速上涨与大众对优质且廉价的卫生保健服务需求之间的矛盾分化。而相对其他国家,我国全科医学建设的起步较晚。我国中医医学具有群众广泛的应用性基础,中医医学具有整体角度的治疗理念,其治疗过程简便、效果安全可靠、成本低廉、耐时间检验等典型特点,而且极为符合“低耗高效”的医疗策略,因此,对中医全科医学的大力发展是很符合目前的国情,故笔者深入且全面的探讨了中医全科医学教育内容及模式,巨细如下:

一、中医全科医学教育内容

回顾中医学历史发展的整体进程,很容易发现中医全科医学在医疗服务的理念上始终保持着一定的高度且内容极为丰富。其主导“预、疗、养”的中医学方面思想,通过应用个性化的中医诊疗原则,同时还融合了西医临床中各个专科的典型特点,而且也基本符合了全科医学的基本要求,所以,中医全科医学教育体系中会涉及很多方面。针对这些个性特点,本文分析整理的关于中医全科医学教育的核心内容会着重强调以下几点:

(一)预防保健

在近些年来,预防医学已得到迅速的应用发展,尤其在大量严重性的公共卫生事件突发后,政府和社会持续在不断地加大经济和精力的投入,以期努力构建出完善的疾病预防机制,以保障公众的卫生健康。中医学上有大量的临床实践性试验,指导普通群众要以预防疾病为核心基础观念,而且建立的预防体系已在我国临床卫生医学中发挥着显著的功能。中医学往往更加注重个体卫生疾病的预防。中医学预防保健较易被理解、被接受,因此,在学校中开展中医全科医学教育,应高效融合现代及西医预防医学方面的医学理念及关键性内容,使之形成一门极具中医学特色的保健预防学科。

(二)基础性疾病诊疗

中医医疗服务时的基本对象是普通病患。在中医全科医生诊疗时,其会以患者的家庭、社区背景、地位等多角度去察看并解决其个人卫生健康和所患疾病等相关性问题,同时,还会积极给予个体化的中医服务。中医学上往往会根据病症实施同病异治或异病同治等形式的辨证性施治手段。中医全科医学对于慢性病症、老年病症、养生保健等方面的临床治疗都具有鲜明疗效,可大范围普及开展非药物疗法。故在中医全科医学教育中要涉及基础性疾病诊疗的教学内容。

(三)慢性疾病管理

慢性疾病包括一系列不传染他人却也不能自行治愈、还需长期接受综合性干预及施治的疾病。中医全科医学可为患者提供一些列综合性、持续性的特色医疗服务。中医主要的学术思想是防患于未然,这一思想会贯穿防治病的全过程,从而彰显出其独特的优势和意义。中医学在治疗慢性的疾病过程中,多采用防护保健、全面诊疗、促进康复、预后养生等干预管理措施,进而提高群众生存质量。所以,在中医全科医学教育中要对慢性疾病管理的内容进行全面教学。

(四)康复与养生

中医康复是指在理论指导下,通过给予职业化按摩、针灸、推拿、火罐及中药调理等康复技能,积极组织需要进行康复的对象与其家属及社区一同参加,改善身心健康,恢复精神面貌,改善并逐步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相对专业康复,中医康复多为非药物或自然疗法,且具有方法众多、费用低廉、简便易行及服务广泛等优势,最关键的是康复与养生的效果好、群众基础大,极易得到推广应用,所以,中医全科医学教育应适应这些社区性医疗服务工作的优势特点,有机结合现代及西医康复医学的理论基础,给予互相渗透,坚持发展中医康复的优势特色,这将是中医康复与养生教育的未来趋势。

二、中医全科医学教育模式

我国目前的中医全科医学教学模式上存在很多误区和不足。中医全科医师和助理的人员数量偏少,实践实验性教学模式的开展相对较匮乏,以及在中医全科医学教育质量上都存在明显的不足。现针对这些问题对中医全科医学教育模式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

(一)改善教育模式

建议院校多开设中医全科医学,设立必修和选修的课程,广泛招收对中医全科医学感兴趣的学生。院校培养的中医全科优秀医师,可促进医疗人员的学历结构提高改善,以为可续化发展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中医全科医教育中确立临床实践的教学体系,教学体系中主要改善的地方有:规范梳理教学内容、完善实践课程的大纲;建立实践化教学平台、组建远程网络化教学平台、规范实践操作中基本及特殊性技能;建立实验教学基地;完善技术手段、改革传统方法;制定新型教学制度、管理完善综合测评体系。

(二)培训教学规范化

培训主要针对即将毕业的学生,为其能更快更适应中医全科医疗工作而举办的。在接触实践工作前,必须严格通过规范化的专业培训,从而获得合格证书,取得从业资格。这些都是中医全科医学教育的核心体系。

三、讨论

顺应当今医学发展的主潮流,中医全科医学的教育内容及模式不断吸收融合传统医学的优势特点。为了满足社会的需求,中医学院校或培训机构应在有限的教学课时内给予学生更加专业的教育,使其掌握基本知识点,并有重点地进行吸收,以满足日后中医学科的发展及临床实际工作的需要。

全科医学教学篇11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10(a)-0152-03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2000人拥有一名全科医生才能满足新世纪的健康需求。我国通过多种渠道培养全科医生,以满足《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中提出的“到2020年培养30万名全科医生”的要求,全科医生转岗培训是目前最有效的培养方式之一[1]。本院是国家认定的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基地之一,于2012年正式启动了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工作,呼吸内科专业是内科学中最重要的分支之一,是全科医生应该重点掌握的基础课程。根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大纲》(以下简称《大纲》)的要求,本科临床带教医生对转岗全科医生进行针对性培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积累了一些经验和体会,现总结如下。

1 体现全科医学理念与特色,明确呼吸系统专业培训的要求

全科医生转岗培训主要是针对符合条件的基层在岗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按需进行1~2年的转岗培训,以提升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为主。全科医生的服务范围主要是社区和家庭,主要职能是为居民和家庭提供初级医疗保健,包括基本医疗、预防、康复及公共卫生服务。根据全科医师的工作特性,要求他们对医疗专业掌握应该是广,而不是专。所以作为培训老师,应该充分贯彻全科医学的理念与特色,明确教学目的,结合实际需要,因材施教,以掌握临床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为主,提高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水平[2]。就呼吸内科专业而言,体现的就更为明显。因为呼吸道系统疾病涉及的病种多,常见易发病也多。根据全科医生“宽、浅“的原则[3],对培训内容作了统一要求。①培训内容应紧扣《大纲》要求:对大纲中要求掌握的,带教老师对其内容要讲透、讲清,要求学生对此内容要融会贯通,并能运用于实践。对要求熟悉的重点内容进行讲解,要求学生对此内容在全面理解的基础上抓住重点。对要求学会的基本技能,要求学生熟练其操作方法、步骤,并指导学生进行操作。通过呼吸内科的培训,掌握呼吸系统常见病的诊断和处理原则;掌握吸痰术、胸腔穿刺术等操作的适应证;熟悉呼吸系统常见病的处理流程;了解胸部X线、肺功能、血气分析等检查的适应证;通过对呼吸系统常见病、多发病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学习,掌握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病历书写的方法,胸部X线、常用临床检验及辅助检查结果的判读;具有正确评估及处理重症呼吸系统疾病的能力,识别疾病的不稳定状态及高危状态,掌握转诊指征,并能在上级医生的指导下给予及时、正确的急救与转诊[4]。②对培训的内容进行扩展和延伸:转岗培训时间短,涉及内容多,转岗全科医生基础水平差异较大,对不同地区服务需求不完全一样,大纲培训内容很难进行针对性的考虑,与实际工作需要还有一定的差距。采用一对一的“导师制”,一个指导老师只带教一名学生,根据全科医生的实际情况,制订出不相同的教学计划,因人施教,因材施教,进行针对性教学[5]。如全科医生来自的地区肺癌发病率很高,带教老师即在肺癌的发病、流行病学、诊断、治疗及预防方面给予重点培训,增加肺癌诊治的新进展尤其介入诊治、靶向治疗等方面的相关内容。如果来自矿区的全科医生,带教老师在慢性阻塞性肺病、尘肺等与粉尘关系较密切的呼吸道疾病方面进行重点培训,让学生了解以上疾病的最新进展,尤其是预防和治疗方面,指导学生进行简易肺功能的操作、吸入装置的使用、呼吸操的锻炼等,以便以后工作中对患者及有高危因素人群的筛选、预防和指导。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帮老百姓看好常见病、多发病,做好预防保健工作,真正发挥全科医生的职能。

2 多种教学方式灵活结合

转岗培训的全科医师多来自城市社区和乡镇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知识不够全面,经验不够丰富,社区服务技能缺乏,服务意识淡薄,存在学历低、职称低和知识结构老化等问题[6]。据统计[7],来本院培训的全科医生的学历和基础参差不齐,具有大专以上学历者为73.6%,中专学历为26.4%,工作3年以上约为52.1%,3年以下为47.9%。为了获得好的教学效果,能够让不同层次的全科医生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采取多种教学方式灵活结合,具体方式如下。

2.1 临床具体病例讲解

全科医生参与病房病例管理,选取合适病例,实行负责制,参与讨论,带教老师对每个病例进行诊治要点、鉴别诊断、治疗方案的讲解,包括该种疾病临床注意事项、风险及预后评估,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员对疾病有较明确的认识,并且与其他系统疾病相联系,分清异同,不过分强调专业的独立性和完整性,体现出全科医学的理念及思维模式[8]。如胸腔积液的病因,要让学员了解多种系统的疾病均可能导致胸腔积液,根据患者的临床特点,结合胸腔积液的性质、辅助检查,初步判断最可能的病因,作相应的处理。

2.2 多媒体教学

通过多媒体视频,能更直观地了解呼吸系统专业的有关内容,除了呼吸系统体格检查、胸腔穿刺、血气分析、肺功能等基本操作的视频外,还包括胸腔镜、纤维支气管镜等更专业的学习[9]。另外呼吸系统最重要的影像学检查如胸片、胸部CT等也可以通过多媒体进行学习和比较。让他们掌握检查和操作的适应证、禁忌证,了解患者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检查。对呼吸系统基本操作,多次看视频,熟悉操作程序,在标准模型上进行反复练习,最后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患者实际操作。

2.3 门诊教学

全科医学的本质和宗旨决定了门诊服务是其医疗重点,转岗全科医生将来主要面临的是门诊患者,所以门诊教学也相应成为全科教学的重中之重[10]。在培训计划中也明确规定全科医师的门诊轮转时间。每周2~3个半天,主要以观摩学习的形式,适当病例可以简单问诊和查体,最后和带教老师共同诊治。学员主要学习老师的诊治方法和诊断思维,学习如何与患者沟通交流。

2.4 其他培训方式

如每月1次的疑难病例讨论,每周1次的业务学习,定期的社区实践、义诊、健康宣教等,都是学习的好机会。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学习,学员的理论知识、技能操作、临床诊断思维都得到很大提高,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3 考核机制进一步完善教学体制

培训从两方面进行考核。①对师资力量的考核:带教前进行培训,掌握培训重点内容,带教老师为每个学员制订针对性个体化的培训计划,科室质控小组对培训计划的合理性和培训质量进行考核,定期开展座谈会,听取学员的意见,不断完善教学体制;②对学员的考核:按照制订的培训标准对学员定期进行考核,了解学员对呼吸专业常见病诊疗技术的掌握情况,根据考核结果对学员进行再培训,提高培训质量。

总的来说,2年的培训工作虽然取得一定的成效,积累了一些经验,但也看到了不足,还有需要提高和改进的地方,如培训时间短,培训内容比较粗糙;学员实践机会较少等。全科医生培训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关系到医疗改革的成败,新形势下全科医生培养的模式和实践路径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相信通过不懈的努力和改进,一定会建立相对完善的全科医生培训体系。

[参考文献]

[1] 吴野,张东华,薄红.全科医生转岗培训现状的分析和思考[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3,12(3):298-301.

[2] 彭晓琼,刘丽萍.浅谈全科医生转岗培训超声医学教学体会[J].现代医药卫生,2012,28(20):3175-3176.

[3] 刘海波.全科医学转岗培训应以能力培养为主线[J].实用全科医学,2005,3(1):1-2.

[4] 王莉.助理全科医生培训规范化培养-呼吸内科培养要求(一)[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13,20(7):25-27.

[5] 吴涛,黄亚芳,陈锐,等.北京市全科医学转岗培训学员状况及培训需求调查[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2,33(2):246-251.

[6] 赵光斌,林敏,朱艳.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制度实践分析[J].华西医学,2014,29(5):803-805.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全科医学师资培训实施意见(试行)[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3,11(2):121-122.

[8] 线福华,路孝琴,吕兆丰.全科医生培养模式及其实施中相关问题的思考[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22):2498-2501.

全科医学教学篇12

[4]黄育妆,陈利国,董军,等.PBL教学模式的理论及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2):11-12.

[5]Sluijsmans DMA,Moerkerke G,van MerrKnboer JJG,et al.Peer assess ment in problem based learning[J].Studies in Educational Evaluation,2001,27:153-173.

[6]马彬,张宇龙,吴佳,等.PBL教学对提高医学生毕业后临床实践技能效果的系统评价[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0,10(8):905~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