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物管理工作意见合集12篇

时间:2022-08-12 15:18:18

出版物管理工作意见

出版物管理工作意见篇1

同志们:

为促进我市“扫黄打非”工作的管理和监督,促进我市文化出版物市场和文化市场的健康发展,经研究决定,向社会招聘20位“扫黄打非”义务监督员,并在今天向各位监督员颁发证书和聘书。这标志着“扫黄打非”义务监督员制度在我市的正式确立和实施。这项制度的确立是我市“扫黄打非”工作一项重要的制度创新,对于新形势下加强我市出版物市场和文化市场的管理,净化全市文化环境,推进全市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下面,我重点讲两个问题:一、充分认识“扫黄打非”义务监督员制度的重大意义

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指示精神,认真开展“扫黄打非”工作,加强出版物市场和文化市场的治理整顿,各项工作走在了潍坊市前列,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在取得了很大成绩的同时,出版物市场和文化市场也存在着管理不到位、非法出版物屡查屡有、色情出版物及政治性有害出版物时隐时现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出版物市场和文化市场的健康发展,对全市精神文明建设产生了负面影响。与此同时,随着我市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面对日益庞大的出版物和市场和错综复杂的情况,仅仅依靠职能部门的监督和管理显得越来越不够。而出版物市场和文化市场的监督管理作为一项群众性、社会性的系统工程,也离不开群众和社会各界的参与和支持。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出版物市场和文化市场的社会监督,实行“扫黄打非”义务监督员制度就显得非常有必要。

“扫黄打非”义务监督员制度是部门执法监督管理的重要补充。“扫黄打非”义务监督员可以通过书信、电话或电子邮件等方式,及时向市“扫黄”办反映情况;把监督过程中所发现的经营单位违规信息及其整改意见及时反馈给有关部门,为进一步加强出版物市场和文化市场管理提供有效依据,同时收集社会各界对出版物市场和文化市场管理的意见和建议,向有关部门作出反馈,规范软环境建设。因此,无论是从当前工作还是长远发展来看,在“扫黄打非”工作中推行义务监督员制度,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明确职责,开创“扫黄打非”工作新局面

作为“扫黄打非”义务监督员,肩负着协助维护我市出版物市场和文化市场健康发展的重任。我们聘请“扫黄打非”义务监督员的条件是为人公正,热心于文化事业,熟悉出版物市场和文化市场情况,能及时了解和反映情况,不利用监督员身份为本单位或个人谋私利。为此,我对在座的各位义务监督员提出四点希望:一是希望和建议各位监督员一定要珍惜作义务监督员的机会,从实践“三个代表”、维护群众根本利益的高度,关心出版物市场和文化市场的发展,充分行使自己的权利和义务,重视和做好对“扫黄打非”工作的监督。二是希望大家要进一步熟悉出版物市场和文化市场工作,积极谏言献策。进一步熟悉掌握有关政策法规和工作内容,了解工作情况,多参加有关会议,多深入基层单位调查研究,多掌握第一手资料,及时反映群众呼声,指出我们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尽可能帮助我们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办法。三是希望大家要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实施监督。对涉及文化出版工作方方面面的情况都要关注,既要监督经营者的活动,也要监督“扫黄打非”工作的管理和执法,不留死角和空挡。监督提意见的形式可以多式多样,可以打电话,口头反映,书面反映,也可以采取座谈交流等多种形式,及时对我们的工作提出批评意见。四是希望大家要做好对“扫黄打非”工作的宣传。希望各位监督员,一方面要进行监督,一方面也要通过你们,向群众做好解释工作,维护出版物市场和文化市场的正常秩序。既要当好监督员,也要当好宣传员,积极谏言献策,发挥参谋助手作用,在群众和职能部门之间架起一座维护出版物市场和文化市场健康发展的连心桥。

对“扫黄打非”职能部门,我提出三点要求:一是要虚心接受监督。“扫黄打非”各职能部门都要从讲政治的高度,充分认识聘请社会义务监督员对“扫黄打非”工作实施监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主动和他们联系,邀请他们参加有关会议和活动,介绍有关情况,虚心听取他们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欢迎他们随时对我们的工作进行监督指导。二是要正视监督员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对监督员提出的批评,要虚心接受。对他们提出的意见建议,要及时研究采纳。对有些意见建议一时采纳有困难的,要向他们负责讲清情况,说明原因。三是要立足做好本职工作,力争不出问题和少出问题。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党风廉政教育和廉洁自律教育,增强廉洁自律意识和观念。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出版物管理工作意见篇2

第二条  本规则适用于新闻出版署受理鉴定的下列出版物:

(一)违禁出版物,包括内容反动的;有严重政治错误的;淫秽色情的;夹杂淫秽色情内容、低级庸俗、有害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宣扬封建迷信、凶杀暴力的出版物;以及封面、插图、广告及其它宣传品存在上述问题的;

(二)非法出版物。

第三条  出版物的鉴定,由署各业务司分别负责组织进行。

新闻出版署聘请专家组成出版物鉴定委员会,为咨询机构。鉴定委员会可以根据本规则接受新闻出版署正、副署长的委托进行出版物的鉴定。

第四条  担任出版物鉴定的人员,必须具有较好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凡与查处案件有利害关系的人,不能充当鉴定人。机关的有关工作人员有这种情况的,应由所在司的负责人决定,实行回避。

第五条  鉴定人必须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客观公正地作出鉴定结论,不受任何外来干扰的影响。

鉴定人应当严格遵守出版物鉴定工作纪律,妥善保管送审的出版物和材料,严格保密,廉洁奉公。

第二章  受理鉴定

第六条  出版物的鉴定,各业务司分工如下:

(一)违禁出版物,按图书、报纸、期刊的分类,分别由图书司、报纸司、期刊司负责鉴定;

(二)非法出版物由发行司负责鉴定,司负责人认为必要时,可请其他司予以协助;

(三)音像出版物,包括非法出版的音像出版物,均由音像司负责鉴定。

出版物鉴定事项有交叉的,由有关司予以协助。

第七条  负责受理出版物鉴定的部门,只承担下列鉴定任务:

(一)新闻出版署直接查处的案件需要对出版物进行鉴定的;

(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局或音像管理部门依照规定提请新闻出版署鉴定的;

(三)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和人民法院依法委托新闻出版署鉴定的;

(四)新闻出版署正、副署长提出鉴定的。

第八条  受理出版物鉴定的手续是:

(一)查验委托公函或领导批示;

(二)听取或审阅送审单位介绍案件情况和鉴定要求;

(三)查收出版物样本。

根据查验情况,确定是否受理鉴定或修改鉴定的要求。必要时可要求补送材料。

决定受理鉴定的,由承办人填写《出版物鉴定登记表》。

第三章  鉴  定

第九条  已受理的出版物鉴定,由司负责人委托两名以上鉴定人员按下列程序进行工作:

(一)个人审查出版物样本,分别提出个人的书面意见;

(二)由司的负责人主持进行综合评议,提出司的书面审查意见和鉴定结论;

(三)制作出版物鉴定书。

在鉴定过程中有不同意见,经过综合评议仍不能达成一致的,由司负责人复审后作出鉴定结论。

第十条  鉴定书的内容,包括出版物版本记录主要项目,送审单位,送审人,送审日期,鉴定要求,简要案情,审查意见和鉴定结论。

鉴定书要文字简练,适用依据准确,结论明确。

第十一条  鉴定书由鉴定人签名,经司负责人复核后呈报主管署领导签发,加盖“新闻出版署出版物鉴定专用章”。

第十二条  鉴定中遇有疑难复杂问题,或鉴定结论有分歧,或应当事人申请要求重新鉴定时,可经新闻出版署正、副署长决定,委托出版物鉴定委员会进行鉴定。

重新鉴定,除按规定办理受理手续外,申请人还应提交原鉴定书和样本,并说明要求重新鉴定的理由。

第四章  附  则

第十三条  鉴定结束后,承办的鉴定人员应当将鉴定材料立卷归档。

出版物鉴定材料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一)卷皮;

(二)目录;

(三)出版物鉴定登记表;

(四)出版物样本;

(五)个人审查意见;

(六)司的书面审查意见和鉴定结论;

(七)鉴定书原件及副本;

出版物管理工作意见篇3

中图分类号:G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3)03-0115-02

一、总编室是出版社的枢纽和窗口

总编室的工作在外人眼中,大都是些琐碎的、简单的、颇不起眼的事务性工作,没啥强度,没啥技术含量,没啥重要的,做起来很轻松。总编室的工作人员也常常是一天忙碌下来,精疲力尽之余,脑袋昏昏沉沉,弄不明白自己干了些什么,怎么会这么累。

确实,总编室的工作多是些看着很不起眼的事务性工作,但就是这一件件的“小事情”,促成了出版社的一件件大事情,使出版社的工作井井有条、运行通畅。

从某种意义上说,总编室是出版社的 “枢纽”。像发稿、申领书号CIP、开具稿酬,像与出版科、财务科、营销部、各书刊编辑部门保持联系,像汇总选题、发稿、出书等情况呈送社领导,向上级各部门报送各种材料……这些工作都需要总编室来完成。总编室要与各相关部门保持通畅联系,才能保证出版社整体工作的顺畅运行。同时,总编室应能及时洞察出版环节中出现的问题,并协助相关部门共同解决问题,把工作中有可能发生的失误“扼杀”在摇篮中,避免出版社发生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此外,总编室还要做好上传下达的工作。要及时将出版业的新政策、新法规、新要求和市场新动向通过各种途径告知全社职工,使全社职工能够解放思想、广开思路,使本社编辑工作能够与时俱进;要将本社职工,尤其是编辑人员的新思路、新方法、新难题等及时反映给社领导,以利于社领导发挥集体智慧的优势,作出促进本社工作健康、持续向前发展的决策。

在对外交流中,总编室代表着出版社的形象。当总编室的工作没做好而对本社产生影响时,外界通常会说“你们社是怎么做工作的”,而不会说“你们总编室是怎么办事的”。所以,出版社总编室工作人员必须高度重视自身工作的重要性,为树立本社的良好形象而尽心竭力。例如申办书号、申报年度出版计划、汇总统计年度出版情况、检查国家重点选题年度进展情况、申报各种图书奖项、按要求报送和回复上级主管部门的各类文件等工作,都是总编室的职责所在。总编室工作人员应与新闻出版主管部门、出版集团公司、出版工作者协会、本社出版业务相关单位和同类出版单位等保持良好的交流沟通,建立友好的工作关系;总编室的工作人员应善于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为本社“造势”,树立出版社的品牌和市场形象,提升出版社在业内的影响力和竞争力;此外,总编室工作人员还可利用QQ群、微搏、微信等现代信息交流平台,加强对本社出版物的宣传力度,促进本社出版物的销售,从而促进本社经济效益的增长。

二、数字化时代总编室工作的变化

在数字化时代的背景下,出版社的管理水平逐渐科学化、系统化、信息化,而出版社的总编室无论是工作模式,还是工作内容,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工作模式的变化。数字化时代,总编室的工作从纯手工操作转变到计算机系统管理模式,从重管理轻服务模式转变到管理与服务并重甚至以服务为主的模式。在手工操作时代,总编室的工作主要是管理,虽然日常做的都是服务性工作,但均是从协助总编辑管理好编辑事务的角度出发。进入数字化时代后,编务工作大多通过计算机管理系统来实现,查询编务数据只要上网就能实现,且编务信息系统的分析、统计功能也为社领导的决策和编辑的选题优化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帮助。数字化时代,编务工作越来越倾向于提供服务。

2.工作要求的变化。数字化使编辑出版流程加快,因此,总编室的工作必须效率更高、质量更好,并且提供的资料要内容准确、翔实。而且,编务管理系统的信息化使得调用基本数据更加方便,为总编室提高工作效率打好了技术基础。

3.工作作用的变化。数字化时代信息量庞大、资讯繁多,总编室必须从中找出有效、有益的信息为我所用,更好地发挥决策和参谋的作用。在总编室工作管理信息化后,总编室工作人员能够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从而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出版社编务信息处理工作中,通过分析出版社的生产、经营、发展状况,向社领导提出本社今后发展的方向、市场策略和工作重点等,当好社领导的“参谋”。

4.工作人员素质的变化。数字化对总编室工作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总编室工作人员除了必须具备基本的计算机应用知识和熟练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外,还要对自身工作有更深层的认识,具有全新的管理理念,具有大局、全局意识,要有对编务管理系统中的信息进行采集、分析和利用的能力,等等。

三、数字化时代总编室工作人员应具备的素质

出版社总编室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总编室工作的质量。现阶段,出版业正沿着网络化、数字化、多元化的道路发展,出版社总编室工作人员要适应行业发展的新变化和新趋势,必须具备良好的基本素质,建立更完善的工作意识。笔者认为,现时代总编室工作人员必须具备以下素质:

1.较高的理论水准和丰富的工作经验。总编室是综合部门,不仅要承上启下、协调沟通、对外交流,还要上传下达、进行理论研究和为社领导决策提供参谋。所以,具备较高的理论水准和丰富的工作经验是总编室工作人员最基本的素质。总编室工作人员还要认识和掌握编辑出版工作的理论及方针政策,了解中国和全世界出版业的动态及发展趋势,并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事制宜地实施和检验这些理论,使其可操作性和实用性更强。

2.宣传营销素质。目前,虽然很多出版社设立了营销部,但大多是换汤不换药,只是将原来的发行部改了个名字,真正能将营销贯穿于出版物的策划、出版、销售和售后服务等所有环节的出版社很少。出现这种现象,除了有体制与机制的问题,更多的是因为宣传营销型人才的缺乏。总编室是出版社的“窗口”,肩负本社出版物的宣传和出版社形象的打造,所以,总编室工作人员也应当努力学习出版物的宣传营销知识,熟练掌握和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丰富自身的经济理论素养,密切跟踪出版物市场发展态势,培养敏锐的市场意识和反应能力,为本社出版物的宣传营销贡献自己的力量。

3.策划创新能力。创新是出版社发展的动力,只有不断创新,出版社才能永远具有生命力与竞争力。由于缺少具有创新思想、创新能力的编辑策划人才,导致当前出版物市场品种结构不合理、选题缺乏特色、跟风出版、资源同质化现象严重存在。这不仅浪费了出版资源,而且阻碍着出版社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选题管理是总编室的首要任务,因此,总编室的工作人员也必须要有选题策划能力及对选题进行组织和优化的能力,要有敏感的市场判断能力和持久的创新能力,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团队意识。

四、数字化时代总编室工作的思考

数字化时代,总编室的工作职能在不断增多,工作要求也不断提高,要想在出版社的创新发展中发挥出更大作用,作出更大贡献,总编室必须明确自身职能定位,沿着科学化、规范化的方向前进;全体工作人员必须以“服务到位、协调到位、把关到位、参谋到位”为准则,不断更新观念、强化自我管理、提高业务素质。

1.工作面宽泛、机动灵活是总编室工作的特点,这种特点在数字化背景下尤其明显。所以,建立工作自动化体制是总编室的必然选择。(1)建立选题决策依据参谋系统。选题规划决定着出版社的方向和效益,总编室必须围绕本社选题战略的中心工作开拓高层次服务领域,建立“拟定年度选题发展规划——提交选题运作分析报告——制定选题操作方案——综合评价——调整、优选方案——决策实施——决策反馈”的自动化体系,为总编辑提供选题决策依据。(2)建立编务信息管理自动化系统。计算机已成为现代化企业办公自动化的主要手段,总编室要发挥编务信息管理系统的作用,把编务信息管理与应用作为促进信息交流、提高工作效率的数据库系统。(3)建立科学管理调节系统。通过优化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是企业永远的追求。总编室要同有关部门制定各项科学管理制度,改善本社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向精细化管理要效益。(4)建立出版物生产监督调度系统。总编室在做好日常工作的同时,要着力于加强图书生产工作的监督,对图书生产各个环节都要予以密切关注,并及时督促相关部门解决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要跟踪研究,能解决的立即解决,不能解决的则要及时报请社领导处理。(5)建立读者信息反馈系统。出版社的生存和发展与读者的购买决定息息相关,出版社总编室必须加强与读者的交流和互动,与编辑共同分析读者的阅读需求,建立读者数据库,构建畅通、高效的读者反馈系统。通过读者来信来电、召开读者座谈会、进行读者调查等方式来发现读者的阅读需求,挖掘读者的潜在需求,为编辑搭建获取读者阅读信息的平台,从而策划出读者喜爱的读物。

2.在实际工作中,会有些同事因为一时疏忽,或因为事情特别急而要求总编室对图书出版的相关事情进行“特别”处理。这时,总编室的工作人员应学会换位思考,在不违反工作原则的情况下,尽力想办法为对方解决问题;如果不能给予“特别”处理,也应耐心向同事解释是什么原因,并给出合理的建议,帮助同事更好更快地处理好这类事情。此外,有的热心的同事还会对总编室的管理工作提出一些意见和改进建议。对这些意见和建议,总编室工作人员应该认真对待、虚心接受,并及时向社领导反映,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从而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为了更好地做好服务工作,总编室可以多做些尝试。例如在社QQ群工作中需要提醒大家的事情、近期要做的工作等服务资讯,通过群邮件转发社公共信息,广泛征求各生产部门对总编室工作的意见和要求,以便不断改进总编室的管理工作,提高总编室的服务水平。此外,总编室还要做好社外来访人员的服务工作,热情接待来访的作者、读者,及时处理作者、读者来信,及时把作者、读者提出的合理建议与意见反馈给有关领导,为作者、读者提供优质、真诚的服务,搭建出版社与作者、读者高效沟通的桥梁。

总编室的工作服务于出版社的各个生产部门,要想做好它,必须要耐心、细心、思路清晰、有条不紊,还要兢兢业业、不怕苦累、不求回报,有甘为“绿叶”的无私奉献精神。总编室的工作人员只有在工作中加强政策意识、科学管理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创新意识、全局意识,认真学习出版行政管理条例和相关法规,学习和理解出版理论政策,关注跟踪出版业的发展动态及趋势,不断提升个人科学文化素质,真诚地对待每一位同事、每一位读者和每一位作者,才能不断做好、做“新”总编室的工作。

参考文献:

出版物管理工作意见篇4

1.出版物具有双重形态和双重属性

所谓出版,就是编辑、复制作品并向公众发行的过程。出版业是精神产品的生产机构与传播机构,而意识形态的内容又依托于物质形态的载体得以传播。出版物的使用价值是一种意识形态的东西,它总是在向消费者表达一种认识、思想、文化、价值观。同时,出版物又表现为物质形态。出版物的这种特征,使之同时具备另一种特征,即文化与商业双重属性。它包含着生产制作者的价值观念,它以潜移默化的方式作用于消费者的精神世界,对消费者的价值观念产生影响。

2.出版物传播的内容具有文化属性

无论是传统的图书、期刊、报纸等纸介质出版物体,还是新兴的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以及互联网出版物,尽管它们外在形态互不相同,但都具有共同的内在形态,即承载的内容都以交流思想、传递信息为目的。这些文化内容是整个出版业及出版物的核心组成部分。如果缺乏这个核心组成部分,就不可能有出版业,更不可能有出版文化,人类的文化建设也就成为一句空话。正是从这个层面上说,出版业是文化的载体,是以内容为主的文化行业,具有深刻的文化属性。

3.出版业的运行过程具有商业属性

出版活动是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经验以“出版资源”的形式加以选择、开发和利用,使其“物化”为出版物并公之于众、广泛传播的社会活动。经过“物化”后的出版物具有商品属性,在“物化”的每个环节都受市场规律的制约与调节。这不仅体现在生产过程中,形成出版物资源的配置方式与手段是通过市场调节的,还体现在出版物的传播过程中,要通过市场的流通和交换来体现出版物的社会价值。出版活动是追求合理经济效益的过程,商业属性是出版活动的重要属性。

二、我国出版业行政管理的现状

出版业行政管理的概念是指政府有关部门依法对出版活动进行管理的行为。我国出版业行政管理的根本任务是:保障公民享有出版自由的权利,保障和规范合法的出版活动,培育和规范出版物市场,惩处违法出版行为,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出版业的健康繁荣和发展。

1.我国出版业行政管理的体制

从建国开始,行政管理就一直占据着我国出版业管理方式的主导地位。我国出版业行政管理的主体主要是中央和地方两级出版管理部门。(1)出版管理机构的建立与改革。1973年7月,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成立,统一管理全国的出版、印刷、发行、物资供应以及印刷的科研、教育等部门的工作。1982年5月,在国务院机构改革中,国家出版局划归文化部,改称文化部出版事业管理局。1986年,为提高出版管理能力,国务院恢复国家出版局为国务院直属机构。为加强对出版业的管理,1987年1月,国务院决定成立新闻出版署,音像出版的管理职能也逐步交给新闻出版署。随着出版业的发展,出版行政管理的任务越来越重,2001年新闻出版署升格为新闻出版总署,出版行政管理的职责进一步强化。(2)出版管理与出版经营单位政企分开,管办分离。由于历史的原因,“”后组建的出版管理机构,基本上是事业编制,既从事出版管理工作,又承担出版经营的任务。党的十四大以后,越来越多的地方开始把新闻出版局与出版总社在编制、机构上进行区分,新闻出版局脱离事业单位纳入政府部门。2000年以后,随着各地出版集团的纷纷建立,新闻出版局与出版社、新闻出版局与出版集团或出版总社分开的进程加快,到2008年,全国大多数省级局完成了“局社脱钩”,实现了政企分开。(3)出版微观管理体制改革。出版微观管理体制的改革大体分为三个阶段:1988年以前为第一阶段,出版社实行党委领导下的社长、总编辑负责制。经过近10年的运转之后,这种管理体制与整个社会政治、经济改革不适应,因此1988年5月、新闻出版署联合颁布了《关于当前出版社改革的若干意见》,提出:“党委领导下的社长、总编辑负责制已不适应当前出版改革的要求,要逐步实行社长负责制。社长是法人代表,党组织起监督保证作用。社长全面领导出版社的编辑工作和经营管理工作。”2001年,新闻出版总署根据中央的精神,印发了“关于贯彻落实(关于深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业改革的若干意见)的实施细则”,提出:“出版集团属于事业性质,实行党委(党组)领导下的管委会负责制,党委(党组)书记兼管委会主任。”2002年中央又提出出版社也要实行党委领导下的社长(总编辑)负责制的体制。目前,多数出版社实行的仍然是社长负责制。

2.我国出版业行政管理的机制

加强出版业行政管理,关键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十四大以来,国家在出版业行政管理方面已经建立了若干机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第一,出版业行政管理宏观调控机制。我国对出版业行政管理的宏观调控机制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①预报机制。我国建立了“三个网络、两个制度”用于预报机制。“三个网络”包括部分大中城市书刊音像市场动向监测网络、图书音像出版编目管理网络、新书和新的音像制品出版信息网络;“两个制度”即选题年度出版计划备案制度和重大选题备案制度。预报机制的建立可以帮助国家及时掌握和分析各种出版信息,增强出版管理工作的预见性。②引导机制。引导机制主要用于及时传达中央精神,通报和分析值得注意的问题,力争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引导出版工作健康发展。③约束机制。约束机制主要包括三级审稿责任制度、“三校一读”制度、图书印制和音像制品复制许可证制度,出书后的评审制度,出版、印制、发行单位年检制度。④监督机制。监督机制主要是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和社会团体的监督作用,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实行举报奖励制度,鼓励民众举报非法出版活动。⑤奖惩机制。奖惩机制包括对各出版社对优秀出版物给予的资助补贴,国家对优秀出版者、出版单位的奖励,以及对违法行为的惩处。⑥责任机制。责任机制包括主办主管单位负责制,出版单位社长、总编负责制,以及各个出版单位具体岗位实行的责任编辑制度,责任校对制度等。第二,以准入制为基础的出版业管理体系。①企业(法人)准入是由政府对企业进入图书出版领域进行的审批,也是出版单位“改制”后对图书出版企业的设立及营业实行的审批。②市场准入是企业(法人)准入后,政府对其从事图书出版生产经营活动的类别进行审批,如中小学教材、地图、辞书专项资质准入等。③职业准入是随着我国人才评价制度逐渐与国际接轨后逐步确立的职业准入制度,职业资格证书已成为人们择业的“通行证”。出版专业职业资格是国家对出版从业人员从事出版专业技术工作必备的素质和能力的认定,包括在图书、非新闻性期刊、音像、电子、互联网出版单位承担内容加工整理、装帧和版式设计等工作的编辑人员和校对人员,以及在报纸、新闻性期刊出版单位从事校对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

三、建立科学、高效的出版业行政管理机构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出版业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变化,已经开始逐渐走向成熟。但是在职能作用及内部运作上,还没有取得突破性的改革成效,还需在以下方面改进。

1.理清出版行业各项管理内容的管理机构

由于出版、印制、发行是一个整体系统,如果分由不同行政部门管理会使工作效率低下。鉴于此,对图书、期刊、音像、电子和互联网出版的出版、印制、发行都应该统归新闻出版总署和各级新闻出版部门管理。其他机关只能在自己职权范围内实行监督。科学划分中央和地方、地方和地方间出版管理部门的管理权限,保证建立全国出版行业行政管理的统一。新闻出版总署应主要负责全国出版业的宏观规划、管理;省级新闻出版局负责根据国家出版产业政策和本省出版资源,制定本省的出版业发展规划;地、市、县级出版管理部门则根据国家和省级出版行政部门的规定,针对本辖区内的出版单位具体管理。

2.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

我国出版业长期作为文化事业来经营,出版社与新华书店也一直作为事业单位来管理,这与我国出版业的实际发展不协调。一方面造成对国有企业管得太多太死,限制了其发展;另一方面,对非国有企业缺乏管理,造成了出版业的某些“痛疾”、“顽症”。目前我国出版社与国营书店都在进行改制,这时出版行政部门不再直接管理企业,退出了企业经营,实行政企分开。正在进行的出版改革中,应该逐步减少出版行政部门对出版与发行企业的行政干预,取消出版企业的行政级别,彻底退出市场,真正做市场的“裁判员”。出版行政机关通过培育市场体系、建立良好的市场秩序、加强事后监管等措施来实施对企业的管理,禁止利用行政权力干涉企业的微观管理与人事改革,使各种经济成分的企业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自由竞争,共同发展。

3.加强地方,尤其是基层出版业行政执法队伍的建设

出版物管理工作意见篇5

2012年1月9日,新闻出版总署出台这一年的“一号文件”——《关于加快我国新闻出版业走出去的若干意见》,对“十二五”末的主要目标提出了量化标准,要求“十二五”末版权输出数量突破7000项,引进与输出比例降至2:1,并明确了版权、数字出版产品和服务出口、实物出口、印刷服务出口、政策体系、人才队伍等方面的具体目标。

《意见》的出台创下了“五个第一”:第一次从国家层面对新闻出版业走出去进行全方位布局;第一次围绕新闻出版业走出去出台专门文件;第一次系统梳理归纳已有的推动新闻出版业走出去的所有优惠政策;第一次就加快推动新闻出版业走出去提出资源配置10条“新政”;第一次提出把推动新闻出版业走出去作为各地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的“一把手”工程。其中,10条“新政”被称为《意见》的最新亮点,包括支持出版传媒企业创办完全面向国际市场的外语类期刊,对完全针对国外外语市场开展出版业务的非公有制企业、中外合资企业给予特殊扶持政策,在国家“十二五”重点出版物选题规划中增加走出去选题的数量和品种,对版权贸易输出与引进逆差超过1:3的新闻出版企业实行重点监控并促使其改善,在新闻出版单位高级职称评审条件中增加走出去的相关考评内容等。

《著作权法》修改草案三易其稿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第三次修改工作2012年三易其稿,引发社会广泛争议,修改过程曲折复杂。3月31日,国家版权局就《著作权法》(修改草案第一稿)公开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草案一经,即刻引发剧烈反响,尤其是第46条和第69条。

第46条规定录音制品首次出版3个月后,其他录音制作者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使用其音乐作品制作录音制品。这很快引发高晓松、汪峰、宋柯、林夕等知名音乐人为首的音乐界集体质疑,他们通过微博及签署联名书信表达观点,认为该条款没有尊重作者的权利,呼吁有关部门慎重考虑草案。中国音像协会唱片工作委员会与中国音乐家协会流行音乐学会也举行媒体通气会,对《著作权法》(修改草案)部分条款的相关内容提出修改建议。第69条规定网络服务提供者为网络用户提供存储、搜索或者链接等单纯网络技术服务时,不承担与著作权或相关权有关的信息审查义务。作家们对其提出强烈抗议,网络作家唐家三少、作家萧鼎、盛大文学CEO侯小强等率先公开质疑。

7月6日,修改草案第二稿再次向社会征求意见,该稿“88个条款中只有7个条款没有修改”(国家版权局法规司司长王自强语),彻底删除了第一稿中的第46条,将集体管理组织延伸性管理的使用范围进行了限制,还删除了引发网络盗版争议的内容。为此,国家版权局组织召开了11次定向征求意见会,这次共收到意见和建议217份,在此基础上展开第三稿编制工作,目前已基本完成,根据国家版权局计划,将于今年年底前上报国务院,若获通过将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

资质认定洗牌教辅出版市场

2011年新闻出版总署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辅材料出版发行管理的通知》,为确保该文件的进一步落实,2012年又出台了一系列与教辅管理相关的文件和措施,包括:2月,教育部、新闻出版总署、发改委、国务院纠风办四部委了《关于加强中小学教辅材料使用管理工作的通知》,确认了学校使用教辅“一科一辅”的基本原则,并从教辅评议、推荐、发行和编写等诸环节作了明文规定。4月,发改委、教育部和新闻出版总署又了《加强中小学教辅材料价格监管的通知》。同时,新闻出版总署还开展了不对外公开的资质审核工作,向有关各出版单位逐个确认了教辅出版资质。获得教辅出版资质的共有200多家出版社,其中仅有80多家出版社获得全科出版资质。自6月1日起,不具备中小学教辅材料出版资质的出版单位,一律不得安排中小学教辅材料选题,并规定教辅出版为“一科一辅”的原则,对上推荐目录的教辅定价实行“保本微利”和最低6.5折发货折扣的规定,限制了教辅市场规模。

这将使整个教辅行业格局重新洗牌,针对之前教辅行业的种种散滥乱象,资格认定在一定程度上淘汰了不具备实力的小型民营出版企业,确保了教辅出版的质量,遏制了出版发行单位与教育主管部门、学校、老师之间的商业贿赂行为。亦有评论担忧新政会带来行业的垄断,权力集中同时也会造成腐败:由于同步出教辅的出版社必须取得教材原创出版社的授权,例如人民教育出版社目前只对各省出版集团授权,并只限省内发行,这在客观上强化了省出版集团在区域教辅市场的垄断地位;民营出版公司则担心,出于企业利益最大化的原则,这种授权的结果也许会导致出版业新一轮的“国进民退”。这对行政部门进一步完善操作制度、促使行政手段与市场配置相契合提出了新的要求。

2亿册中小学教科书实现绿色印刷

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绿色印刷,并将教材的“绿色印刷”作为重中之首,要求在3年内实现全国中小学教材的绿色印刷,5年内完成全部出版物的绿色印刷。绿色印刷是指对生态环境影响小、污染少、节约资源和能源的印刷方式,采用环保大豆油墨印刷,避免了原来油墨印刷、装帧工艺中所含有的有毒化学元素对读者健康的不良影响,中小学生将成为第一批绿色印刷书籍的受益者,从中小学教材开始,绿色印刷将逐步扩大到政府采购产品印刷、食品、药品等包装印刷领域。

4月,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等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中小学教科书实施绿色印刷的通知》,在出版机构、印刷企业、设备制造商、印刷耗材供应商的共同努力下,今年秋天的开学季,全国24个省(区、市)实现了秋季教材绿色印刷30%的预定目标。据新闻出版总署11月的《实施绿色印刷成果报告(2012)》统计,今秋23个省(区、市)共有1000多种、2亿册中小学教科书采用了绿色印刷,总署质检中心抽检结果样本显示,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和可迁移元素含量均符合绿色印刷标准要求,合格率100%。据此估算,全国一半以上中小学生(超过9600万人)至少人手一本绿色印刷教科书。未来,优质的出版物将为读者的身心健康双重负责。

出版物管理工作意见篇6

按照“公开规范、分层评选、控制数量,提高质量,自愿选用、减轻负担”的原则,通过实行“三限”(限品种、限数量、限价格)和“一科一辅”办法,建立综合治理和分工合作机制,切实强化工作措施,对中小学教辅材料的选用、代购、使用等环节进行管理,保障中小学教辅材料选用规范有序。

二、组织实施

(一)教辅材料的选用

1.成立选用委员会。市教育主管部门会同市纠风办、新闻出版局和市物价局组织成立市中小学教辅材料选用委员会。选用委员会由相关部门行政人员、中小学教师和校长、教研员和新闻出版等方面专家组成(见附件1)。市选用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和若干学科专家组。办公室设在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负责日常工作。

2.建立选用监察组。由市纠风办、市教育监察人员组成市中小学教辅材料选用监察组(见附件2),对教辅材料选用实行全程监督。

3.建立选用专家库。选用专家库人员由中小学教师、校长、教研员和新闻出版等方面相关专家构成。市选用专家库人员在县(市、区)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组织推荐的基础上,经市选用监察组审核后确定并密封保存管理。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推荐专家的人数,按每个学段(小学、初中、高中)每个学科(小学3—6年级为语文、数学、外语三科;初中为语文、数学、外语、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九科;高中为语文、数学、外语、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九科)推荐3人,各市直中学高中、初中每学科分别推荐1人,市教育局教研室高中、初中、小学每学科推荐1人,作为专家候选名单,经筛选后进入专家库;参加教辅材料选用的专家,由选用监察组从选用专家库中随机抽取产生,并由监察组负责通知专家参加选用工作。

4.实施选用。教辅材料实行省级评议推荐、市级选择确定、学生自愿使用的方式。选用委员会根据我市中小学教育实际和教科书使用情况,按照“机会均等、过程透明、程序公正”的原则,依据专家组意见,按照教科书选用的程序,从本省教辅材料选用公告中,一个学科每个版本选择一套教辅资料推荐给我市各学校供学生选用。

5.选用范围:

(1)与中小学教材配套的同步练习册。义务教育阶段3-6年级为语文、数学、外语三科;义务教育阶段7-9年级为语文、数学、外语、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九科;普通高中为语文、数学、外语、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九科;与教材配套使用的初中、高中历史与地理填充图册。

(2)上述各年级各学科寒暑假作业。

(3)初中毕业班语文、数学、外语、政治、历史、物理、化学考试辅导类教辅材料。高中毕业班语文、数学、外语、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考试辅导类教辅材料。

6.选用结果。市教辅材料的选用结果报教育厅备案,抄送新闻出版局、物价局、纠风办。选用公告的教辅材料按照国家发改委、新闻出版总署、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教辅材料价格监管的通知》要求核定价格。

7.选用周期。选用确定的教辅材料版本,小学四年为一个周期,初中与普通高中三年为一个周期连续使用,使用周期内,如教材内容调整,则教辅材料内容作相应调整,并将调整的内容报选用委员会批准。

8.选用保障。设立教辅材料选用工作专项经费,用于组织评审,保证选用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教辅材料的选用

1.在市选定推荐的教辅材料的基础上,各校可为学生实施无偿代购服务,代购教辅必须是市选定的版本。学生根据自愿原则决定是否选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强制或变相强制学校或学生购买任何教辅材料,不得在省评议和市选用推荐的范围以外,在学校宣传、推荐和推销任何教辅材料。学校代购,必须做好服务,不得从中牟利。

2.免费提供教辅材料的县(市、区),可自行确定使用教辅材料的种类和范围,但必须符合国家和省、市对教辅材料编写授权与出版资质的规定要求,按照本办法规定的选用程序确定。

3.其他类教辅材料由学生和家长自行在市场购买,学校不得提供代购服务。

三、监督检查

(一)明确管理职责

1.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要强化管理责任,履行监管职责,细化监管职能,建立健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并形成长效机制。市及各县(市、区)组织力量对教辅材料进行调研检查评估,提出改进教辅材料质量的意见和建议。检查结果作为评价有关编写、出版单位编写出版教辅材料质量能力的重要参考依据。

2.各级新闻出版行政部门要加强对中小学教辅材料印制质量的监督检查,坚决打击非法盗印教辅材料,保证出版质量,维护出版秩序。各级价格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教辅材料价格管理。各级纠风部门要对教辅材料的管理和选用推荐工作实行严格监督。

3.市级教育、新闻出版、物价、纠风等部门设立监督举报电话,接受家长、学校和社会各界的监督。市、县(区)相关部门也要相应设立监督举报电话,建立健全举报等有效机制。教育、新闻出版、物价、纠风等部门不定期地对辖区内教辅材料的综合情况进行联合检查,检查结果通过适当形式向社会公布。

市级举报电话:市教育局:

市物价局:

市纠风办:

市文广新局:

(二)严格责任追究

1.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按照有关规定追究直接责任人和相关领导的责任:

(1)强制学生征订教辅资料的;

(2)统一组织学生征订选用公告以外的教辅资料的;

(3)将图书经营企业或个体书商引入学校向学生推销教辅资料的;

(4)要求学生到个人指定的图书经营企业或书店购买教辅资料,从中谋利的;

(5)搭售选用公告教辅资料之外的其它资料的;

出版物管理工作意见篇7

在出版走出去工作中,出版物出口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出版物出口贸易中如何使用国际贸易实务中一些可行的金融工具,以扩大出版物出口、提高国际市场开拓能力,是一个有意义的课题。

所谓信用销售,即债权人以偿还为条件将商品赊销给债务人,债务人按约定日期支付欠款的交易方式。通俗的理解,信用销售是商品买卖的延期付款行为,最常见的方式即赊销。在国内出版物发行中,信用销售是惯用的交易方式,而因信用销售带来的应收账款拖欠问题也长期困扰着业界。在出版物出口贸易中,进口商在境外,应收账款风险更难控制,故我国出版商在出口中还较少使用信用销售。然而,在国际贸易实务中,信用销售是国际通行的贸易方式,已被我国乃至全世界的诸多贸易企业广泛接受。我们认为,运用信用销售方式,辅之以必要的风险管理和成本控制,合理使用金融工具,对于促进我国出版物出口有积极意义。

我国出版物出口的交易结算方式概况

我国出口的出版物包括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和数字出版物等。近年来,随着出版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我国出版物出口呈逐年上升趋势。据统计,2013年,我国出版物出口金额10462.4万美元,突破1亿美元大关。但我国出版物对外贸易逆差的局面仍未扭转。以2013年为例,我国出版物进口总额48071万美元,贸易逆差额达到37609万美元。

长期以来,我国出版物出口大都是采取“先结算后发货”等方式进行交易,结算方式以电汇、信汇和即期信用证为主。从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中国教育图书进出口有限公司和福建省出版对外贸易有限责任公司四家出版物外贸公司的情况可以看到,2011年至2013年的海关出口数据显示,90%以上的出版物出口采用电汇或信汇等保守的支付方式,只有不到10%的出口采用“先出后结”的信用销售方式。保守传统的交易结算方式能有效防范结算风险,但不利于扩大出口,开拓国际市场。

我国出版物出口中运用信用销售的意义

扩大出版物出口是推动我国出版走出去、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的有力途径。信用销售作为一种主动、开放、与时俱进的运营方式,运用到出版物出口贸易中,是支持我国出版物出口的有效手段。

第一,有助于扩大出版物出口,增强国际市场开拓能力。信用销售给予海外进口商付款前的信用期限。信用期限内,进口商可以检验出版物、复核单据、出售出版物、回笼资金,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进口商的现金流压力,相当于给予进口商一笔低成本的融资,这是进口商愿意接受的贸易形式。信用销售有助于国内出版物出口商在国际市场上争取订单,也有助于增进彼此信任、加深双方合作。

第二,有助于我国出版物出口单位完善管理机制,适应国际市场游戏规则。信用销售的推行需要风险管理手段和成本控制手段的辅助和支持,这对我国出版单位的市场营销方式、风险管理方式和财务计量方式等提出了新的要求,对我国出版单位完善内部管理,提高市场化运营能力,以及融入国际出版市场有积极意义。

信用销售的流程与分类

在出版物出口贸易实务中,信用销售主要包括:第一,出版物出口企业与进口商签订交易合同,并约定支付方式和信用期限;第二,出版物出口企业将出版物通过出付进口商;第三,进口商按照合同约定,在信用期满后将货款支付给出版物出口企业。实务中,出版物出口企业还可在合同签订之前,对进口商展开资信调查,并在整个交易环节借助金融工具实施风险管理和贸易融资。

信用销售的交易结算按照支付方式分类,可分为信用证、托收和赊销。

信用证(Letter of credit,简称L/C)是银行应进口商的要求,向出口商开立的承诺在一定期限内凭规定的单据支付一定金额的书面文件。信用证是银行作出的付款承诺,该承诺被接受后,作出承诺的银行承担第一付款责任。

托收是出口商在发货后,开具汇票并委托银行向进口商收取货款的方式。国际贸易实务中,托收通常分为付款交单(documents against payment,简称D/P)和承兑交单(documents against acceptance,简称D/A)。

赊销(Open account,简称OA)即出口商先行发货,进口商提货后按照交易协议在规定日期付款的过程。

从信用风险看,信用证属于银行信用,风险最小;托收和赊销属于商业信用,其中付款交单的风险低于承兑交单,承兑交单的风险低于赊销。

从信用期限看,出版物出口贸易中的账期通常为30天到720天之间。期限越短,风险通常越小;期限越长,风险越大。

出版物出口企业在选择交易结算方式时要综合考虑进口商资信情况、进口商所在国的国别情况、合同金额、交易记录等因素。如果进口商为图书馆或大型书商,进口商所在国是发达经济体,订单金额较大,交易记录良好,出版物出口商可选择长账期赊销(OA)、承兑交单(D/A)等风险相对较高的交易方式;如果进口商为小型书商,所在国是欠发达经济体,订单金额较小,无交易记录或者有不良交易记录,我国出版出口商可在开展资信调查后选择短账期付款交单(D/P)、即期信用证(L/C)等低风险交易方式。

运用金融工具管理信用销售风险

信用销售的最大风险在于信用风险,进口商破产、恶意拖欠等商业风险以及进口商所在国的政治风险都有可能导致我国出版物出口企业蒙受损失。此外,信用销售带来的现金流问题、汇率风险问题、利率问题等也需予以考虑。我国出版物出口企业应采取必要的风险管理手段,合理使用金融工具,防范上述风险。国务院有关部委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要求有关金融机构开发相应产品支持出版走出去,鼓励出版单位积极使用金融工具来促进出版走出去。

目前,金融市场已经有一些与出版物出口配套的金融产品。从信用销售的风险管理角度看,出口信用保险、出口保理和福费廷是比较适用的金融工具。

(一)出口信用保险

出口信用保险承担企业出口业务中应收账款无法收回的风险。其承保的风险分为两类――一是商业风险,即进口商破产、拖欠、拒绝付款等;二是政治风险,如战争暴乱、汇兑限制、进口管制。

出口信用保险是世界贸易组织(WTO)《补贴和反补贴协议》中允许的贸易支持手段,是各国政府普遍采用、行之有效的促进本国出口的金融工具。根据国际信用和投资保险人协会的统计,全球贸易额的12%-15%是在出口信用保险的支持下实现的。在国内,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是我国唯一的政策性保险公司,2013年承保金额为3969亿美元,出口渗透率为14.8%(出口渗透率=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当年承保金额/我国当年出口总额)。我国有关部委出台了相关文件,如《关于鼓励和支持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的若干政策》([2006]88号)、《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银发[2010]94号)、《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项目目录相关工作的指导意见》(商服贸发[2010]28号)等,鼓励保险机构与文化出口企业开展合作,运用出口信用保险支持文化产品“走出去”。

我们认为,根据出版物出口贸易的实际情况,采用短期出口信用保险(信用期限通常在1年以内)这一金融工具比较适合我国出版物出口企业。赊销(OA)、承兑交单(D/A)、付款交单(D/P)、信用证(L/C)等贸易支付方式项下的信用销售均可投保出口信用保险。投保之后,保险机构会调查进口商的资信情况,并根据进口商的资信情况审批信用限额。出版物出口企业在信用限额内可放心地对买家开展信用销售。通常而言,出口信用保险的赔付比例为损失金额的90%左右。发生赔付后,保险机构还会通过海外律师事务所等渠道开展债务追偿工作。

另外,国内很多银行对出口信用保险保单项下应收账款提供融资。出版物出口企业将保单项下应收账款权益和赔款权益转让给银行后,可获得银行融资,有助于缓解出版物出口企业的现金流压力。

(二)出口保理

出口保理,即出口保付,指出口保理商(银行)为出口商的短期信用销售提供应收账款管理、信用风险控制、收账服务、坏账担保以及贸易融资等综合性金融服务的业务。出口保理业务主要为赊销(O/A)和承兑交单(D/A)等贸易支付方式而设计的金融产品,融资额度通常不得超过发票金额的80%,且一般只做账期在180天以内的应收账款。

出口保理业务的最大优势,在于可以向出口商提供无追索权的贸易融资。结合我国出版物出口实务来看,保理商在与我国出版物出口企业签订保理合同并为我方提供融资后,如果国外进口商到期无力或拒绝支付货款,则由保理商承担债务人(外方)不支付货款的信用风险,放弃向我方追索货款的权利(因我方与外方贸易纠纷导致的货款支付问题除外)。

出口保理业务为我国出版物出口企业有效隔离了因为信用销售带来的信用风险问题,还可以加快资金回流。

(三)福费廷

福费廷又称票据包买,是指包买商(办理福费廷业务的银行)以无追索权的方式贴现出口商从进口商那里收到的信用证或非信用证项下的本票、汇票等票据。福费廷业务主要为信用证(L/C)、付款交单(D/P)以及承兑交单(D/A)等贸易支付方式而设计的金融产品,融资期限一般为1至3年。

与保理业务类似,福费廷业务能够帮助我国出版物出口商获得无追索权的贸易融资。同时,我方可向包买商转嫁信用风险、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由于福费廷融资主要关注开证行或承兑/保付银行的信誉,包买商无须特别审查出口企业的资信状况和还款能力,手续相对快捷、方便。

信用销售中的成本控制

出版物出口利润微薄,对成本敏感。因此,良好的成本控制是开展信用销售的重要环节。信用销售增加的成本主要包括坏账损失成本、机会成本和管理成本。

一是坏账损失成本,指应收账款无法收回给企业带来的损失。可以通过使用出口信用保险等金融工具来转嫁应收账款风险,降低坏账损失的可能性。

二是机会成本,主要指信用期限内应收账款的利息损失。对于账期短、金额小的信用销售,应收账款的利息损失可忽略不计。

三是管理成本,指管理应收账款的费用,主要包括结算手续费、买家资信调查费、金融产品资费等。其中,结算手续费根据收汇金额和支付方式按结算银行的收费标准收取,是出版物出口贸易中必须发生的费用。买家资信调查费是出版企业委托专业资信评估机构对海外进口商做资信调查的费用。对于金额较大的出版物出口贸易,或者首次与某进口商交易,花费一定的费用调取进口商资信调查报告是必要的。金融产品资费是使用出口信用保险、出口保理或者福费廷等金融工具所产生的费用。根据支付方式、出口国别、信用期限的不同,费用会有浮动。《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项目目录相关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金融支持文化出口的指导意见》等文件指出,要通过“贷款贴息”“保费补贴”等方式降低出版物出口成本。以出口信用保险为例,财政有专项补贴,企业在投保出口信用保险后,可到当地商务委员会(或商务局)领取保费补贴。

总的来说,信用销售的使用会导致直接交易成本的增加。在开展信用销售前,出版出口商应做好询价,测算成本,根据具体情况选用合适的交易方式。

当然,信用销售在一定程度上也会起到促销的作用,能提升出版物出口量,加快存货周转,增加销售额,稀释交易成本。在交易谈判中,使用信用销售的出版物出口企业可以适当提高价码,向进口商转嫁信用销售带来的部分成本。

结论及建议

我国的出版企业多由事业单位转企改制而来,市场意识和能力还需要较长的时间培育和提升。就出版物出口贸易而言,它一方面是国家文化战略的一部分,是文化软实力的体现,具有很强的事业性。另一方面它也是一种经济活动,需要通过持续的盈利来巩固和发展这一业务。因此,在出版物出口贸易中,我们完全可以探索使用在其他行业广泛使用的信用销售方式,以此扩大出版规模,提升出版物出口贸易水平。

我们认为,出版物出口企业在出版物出口贸易中运用信用销售方式,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出版物管理工作意见篇8

二、遵守法纪,廉洁自律。

严格遵守党纪国法,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严以律已、廉洁从政、勤政廉政。一是注重在思想上不断增强政治意识,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和上级业务部门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二是注重在思想上不断增强责任意识,努力克服一切困难和压力,经常深入基层,帮助基层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三是注重在思想上不断增强法纪意识,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在行政审批、行政处罚、基础建设等方面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进行,没有出现违法审批、违法处罚的现象;四是注重思想上不断增强民主意识,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不搞一言堂,在干部任免、重要建设项目安排、大额资金使用或重大决策等问题,都严格按决策程序和议事规则进行集体决议,认真执行政务公开规定,努力增加工作透明度,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五是注重在思想上不断增强廉洁意识,严厉拒绝各种不良诱惑,以实际行动杜绝以权谋私等腐败现象的发生。

三、勤勉履职,克己奉公

认真贯彻执行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抓大事、抓重点,主动发扬能吃苦、能战斗的精神,圆满完成了2011年各项工作任务。

(一)强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1.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不断加强。一是完成了2011年市政府为民办实事之一的41个乡镇、47个街道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的建设工作。二是实现了市群众艺术馆、县文化馆达到一级馆,区文化馆、区文化馆、区文化馆、区文化馆、区文化馆、区文化馆基本达到二级馆,清镇市文化馆、开阳县文化馆、修文县文化馆达到三级馆标准的目标。三是对全市各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支中心及基层服务点,乡镇、街道、村及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室)进行制度标牌统一规范管理,制作各类制度和标牌共计3781块,并完成了规范上墙工作。

2.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一是元旦、春节期间,组织开展了“我们的节日”、“四进社区”为主题的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二是指导各区(市、县)开展了元宵灯会、“二月跳场”、“三月三”布依歌会、苗族“四月八”传统节日等系列活动及演出活动600余场。三是组织策划九运会“民族大联欢”门的迎宾活动及闭幕式热场舞蹈表演。

(二)文艺创作演出推陈出新

1.重点精品剧目创作演出屡获好评。现代红色京剧《布依女人》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大剧院连续3天展演,深受专家群众好评,央视戏曲频道对演出全场摄录并在《空中剧院》播出。完成了新编历史京剧《鱼玄机》和新编历史京剧《李端棻》创作排演,其中《鱼玄机》入围第六届中国京剧艺术节并进入决赛。

(三)文化遗产保护取得实效

1.文物申报工作继续推进。在顺利完成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国家验收的基础上,对毛泽东主席塑像群、李端棻墓、军事营盘遗址、岩溶洞穴文化遗址、青岩建筑群、开阳宝王庙、开阳茶山关渡口等文物申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文物维修保护工作不断加强。督促指导各文保单位制定了《定期维护工作方案》、《定期巡查维护记录表》、《消防、安防工作方案》、《文保单位基本情况介绍》、《文保单位管理制度》、《文保单位各类应急预案》、《维修记录档案》等规章制度;投入34.3万元的维修经费,对存在安全隐患及周边环境较差的《新华日报》分销处旧址、张学良幽禁处旧址、来仙阁、八路军办事处旧址、川主庙、雅关、桐埜书屋、回龙寺戏楼、燕楼营盘、赵以炯状元故居、、、、红军标语、迎祥寺、见龙洞、珍珠泉、圣泉、林青墓、灵永寺、梯青塔、黑泥哨石牌坊、客籍会馆等23处文保单位进行抢险、维护及周边环境整治,使全市文物完好率达到了95%以上。

3.积极实施古井及“古八景”修缮维护工作。一是完成了扁井、百腊井、青岩龙井寨龙井古井修缮维护示范性工程,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其余古井的修缮维护争取将在年内基本完成。二是通过报纸和网络等媒体广泛征集市民意见,组织文物、文史、古建专家召开会议,研究确定了拟修缮维护的“古八景”并开展修缮维护。

4.进一步加强重点文物景区管理经营工作。一方面着手编制《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规划》,确定文物保护措施、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文物文化风貌区的保护重点和办法,设计文化展示陈列的区域和内容。另一方面更加注重挖掘文化内涵,根据市委李军书记的批示精神,淡化文物景区(景点)的经营氛围。通过组织实施重点文物景区消防、安防系统工程,使文物景区内人防技防相结合,确保文物保护单位的安全。

(四)文化市场管理繁荣有序

2.开展文化市场专项整治工作。组织开展了“两节”“两会”期间文化市场专项检查,打击盗版书专项行动,校园周边文化市场专项整治,中国()酒类博览会暨2011中国·投资贸易洽谈会文化市场专项检查,打击盗版教材教辅非法经营活动专项检查,开展打击淫秽色情出版物和有害信息专项行动等多次专项检查整治行动。

3.运用科技提高文化市场监管效率。完成全市网吧实名登记系统安装工作。同时,配合公安、电信部门完成了游艺娱乐场所视频监控系统安装试点工作,全面安装工作已经启动。开展网吧连锁企业认定管理工作,完成一家省级和一家县级网吧连锁企业认定初复审工作。

4.制定文化市场监督管理的法规条例。颁布了《市文化市场行政处罚委托暂行规定》,修订了《市互联网上网服务娱乐场所管理办法》,已提交法制局审理。对《市营业性演出管理办法》进行了修订调研。

(五)新闻出版(版权)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1.启动政府机关软件正版化工作。完成了软件使用情况的调查统计、领导小组的调整、使用正版软件情况的督查等工作。制定了《市关于进一步推进软件正版化工作的实施意见》、《市市级机关软件管理办法(试行)》和《市市级机关正版软件采购预算方案》。

2.加强出版印刷企业的管理。成立了市出版物发行业协会,建立了市直管印刷企业、出版物发行单位信用体系信息库和印刷复制行政执法联络员制度和印刷复制行政执法统计报告制度。完成了新闻出版单位年度核验以及连续性内部资料性出版物年度核验的初审工作;完成了新闻出版单位的统计年报工作。

(六)文化产业不断壮大发展

出版物管理工作意见篇9

1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经营方针

“韬奋精神”是什么?邹韬奋先生自己做了归纳,即“三条工作原则”、“八种传统精神”。“‘三条工作原则’是:第一,促进大众文化;第二,供应抗战需要;第三,发展服务精神。‘八种传统精神’是:坚定、虚心、公正、负责、刻苦、耐劳、服务精神、同志爱。归根到底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革命精神。” 

邹韬奋把服务精神看作生活书店的生命。他说:“‘生活’的生命,就是完全大公无我的对社会服务的精神组成的。”在具体的报刊实践中,这种服务精神表现为:满足受众需求为立足点的经营特色。

受众是任何媒介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邹韬奋作为一个优秀的媒介企业管理者,在办报刊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以读者需求为立足点的媒介经营思想,这种思想直接来源于他“以读者的利益为中心,以社会的改造为目的”的独具特色的办报思想。他认为办报刊“要用敏锐的目光、深切地注意和诚挚的同情研究当前一般大众读者所需要的是怎样的‘精神食粮’。这是主持大众刊物的编者所必需负起的责任。www.lw881.com”

为了达到这样目的,邹韬奋和他的战友们从四个方面付诸实施:其一,在办企业的目标与宗旨上,根据形势的发展,不断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其二,在内容上,他注重短小精悍的评论和“有趣味、有价值”的材料。从接办《生活》周刊开始,邹韬奋就改变刊物以前停留在“职业教育和修养”的思路上,强调以一种趣味性来吸引读者,1939年在上海出版的《大众生活》周刊更注重以短小精干的评论来满足消费者需求。其三,在刊物形式上满足消费者需求。由于邹韬奋对《生活》周刊由单张到16开本的改版,发行量增加到8万份,同时它对于编制方式的新颖和图片插图的创新也很注意,极力“独出心裁,不落俗套”,比如《大众生活》周刊以漫画形式反映世界动态,引起读者极大兴趣,发行量骤升。其四,从服务方面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他重视读者,从《生活》周刊设置“信箱”栏目并作为重点栏目、重要方面,就已经可以看得很清楚了。正如他在《事业经营与职业修养》一书中所说,其余未在“信箱”刊登的大部分读者来信,“都直接答复”,“接近我们所知,分别提出意见”,而“答复的热情不逊于写情书,一点不肯马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2 市场化的运作手段

1932年,邹韬奋在筹办《生活日报》时就宣布:“本报注重为大多数民众谋福利,不以营利为最后目的。”1940年,他在《事业性与商业性的问题》一文中强调:办出版,要把供应好的精神食粮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而不能以赚钱为目的。在强调事业性重要的同时,他也充分肯定了商业性。他认为“我们的事业性与商业性是要兼顾而不应该是对立的——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机构消灭,事业又何从支持,发展更谈不到了。”在那个缺乏“市场元素”的年代,邹韬奋却用他独特的市场化运作手段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商业神话。

2.1 产权的独立性是市场化运作的基础

邹韬奋认为,“精神自由”与“经济独立”二者之间是相互促进、互为表里的关系,正如1928年11月18日他在《生活》周刊上回答读者来信时说:“个人要经济独立,才配讲自由,刊物也是如此。本刊蒙社会不弃,销数激增,广告涌进,不但出入能相抵,且可有盈余以为改进本刊之用,是一个经济独立的刊物,有自由精神的刊物。”要实现韬奋先生所说的“经济独立”, 最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刊物必须作为一个独立的主体来参与市场活动,也即实现自身的产权独立性。

目前,我们国家大多数刊物市场化程度不高,自身的生存问题都不能解决,往往依赖其主办单位,束缚了刊物的健康发展,更不要说它“精神自由”这一层面的追求,以及以独立的市场主体来参与市场竞争。从我们国家出版生态环境来看,政企不分依然存在,现代企业制度的实施,它必须建立在产权明晰的基础上,即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严格界限。出版单位的集团化建设过程,以及出版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产权的独立性是我们必须关注的核心问题。

2.2 多种营销手段的运用

1930年11月,邹韬奋在谈到《生活》时指出:“我们的正当收入在目前约有三途:一是广告,二是发行,三是丛书。”增加发行量的关键在于不断提高质量,奉献精品。邹韬奋在《经历》中所说:“发行的技术和计划也是刊物的一个重要部分,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方面也应加以相当的主意,但是根本还是在刊物的内容。”这番道理,今天仍值得一些只在推销上下功夫,而不知从根本上下功夫来扩大市场的杂志编辑回环吟诵。

生活书店的出版物能在全国各地迅速传播并产生广泛的影响,固然与其进步的出版物内容有关,但在经营上采用多渠道发行方式,无疑也是更为直接和重要的原因。

生活书店的发行渠道,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自设门市部,直接向读者销售生活书店出版的书刊。鼎盛时期,生活书店在全国各地设立了50余处门市部。这些门市部都采用开架售书的管理模式,以其良好的服务有力地吸引了读者对“生活”书刊的关注。生活书店门市工作做得生气勃勃,还因为它有着严格的规章制度。“曾在生活书店长沙分店和香港分店工作过的王仿子,后来把它们加以总结概括为《门市工作七十二条》,包括四个部分:一是熟悉业务;二是对待读者认真负责;三是搞好环境整洁;四是门市人员要注意仪表。”

(2)设立批发部,向各类型的代销单位批发销售生活书店的书刊。批发部除了向300多家专门销售生活书店书刊的代销店批销图书之外,还通过对等的办法,与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等出版同行建立批销关系,以利用这些出版同行的销售网络来提高生活书店的书刊市场覆盖率。

(3)设立邮购科向刊物订户和图书邮购户邮寄销售书刊。曾经一度与生活书店邮购科保持联系的全国各地书刊邮购户达7万余户,其购书存款余款近10万元。邮购已成为生活书店的一条重要发行渠道。

(4)设立电话购书服务部,采用接受读者电话送书上门方式销书。从1935年正式设立电话购书服务部起,到1937“八一三”日军侵占上海为止,越两年多时间,使用电话购书的个人读者发展到250多户,图书馆等集体读者50户,每月的营业额在1500-2000元左右。为读者,尤其是为图书馆等集团读者的购书提供了方便。

书刊的宣传促销也是出版发行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邹韬奋从办《生活》周刊开始,便对书刊的宣传促销非常重视,后来书店事业发展,还设立了推广科来专门负责这方面的工作。 

生活书店的促销手段有以下几种:(1)广告促销,生活书店不仅通过自己所办的10余种刊不断的刊登书刊广告,而且还利用书籍与报纸做广告,尤其是生活书店首创的“全国出版物联合广告”,生活书店联合一些中小出版社在《申报》第一版刊登“生活书店出版及经受图书联合广告”,费用按参加出版社所占面积合理分担,这无疑对生活书店社会知名度的提高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2)编发宣传资料,生活书店编印的宣传资料大体可分为四类:一是介绍某种书刊内容及特色的宣传单;二是传播书刊信息的书目材料;三是宣传招贴画;四是指导读者读书的读书与出版、读书服务等刊物。(3)书刊连锁推广,由于生活书店所出之书内容与其所出周刊有关联性,如《世界知识》杂志带来“世界知识丛书”,《文学》杂志带来《创作文库》、《世界文库》,《妇女生活》杂志带来“妇女生活丛书”等,生活书店便利用这些特点将书刊结合起来连锁推广。

3 民主集中的管理原则

邹韬奋实行的民主集中内容,主要有以下四点:领导机构一律由选举制产生;领导机构须定期对整个组织做工作报告;严格纪律和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机构和全体人员,务必执行上级机构的决议和上级负责任的指示。“少数服从多数,是指任何人都必须服从大家所共同规定的原则;是指领导性质机构的回忆中少数人须服从多数通过的决议。”依照邹韬奋的民主管理思想,书店的最高权力是职工代表大会。由职工代表大会选举出理事会、人事委员会、监察委员会和自治会,分别管理业务、人事、监察和生活等事情。发扬民主,就是让职工对书店事务由发表意见的权利和地方。书店的同仁间沟通意见的言论机关有每周一次的《店务通讯》、每月一次的《我们的生活》、每周一次的壁报。领导干部应虚心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做出决定是应以整个事业的利益为主要的标准,而不应该以个人的友谊或爱好为标准。

邹韬奋认为:“寻常的管理,往往是指一个人或少数人的管理,多数人是被管理者。如运用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于事业的管理,那么全体同事都是管理者,那么全体同事都是被管理者,说得简单些,可以说是集体的管理。”这种集体的管理的优点在于能充分发挥全体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感,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通过集思广益,达到群策群力的效果。

鉴于生活分店散布各地的实际,生活书店进行管理上的改革,实行了“集体领导,个人负责”的原则。在人事方面,总管理处之规定原则,不顾及琐碎的事情;琐碎的事情,有个点负责人根据领导机构所定的原则负责执行,不必事事轻视。邹韬奋还设想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实行领导干部巡回视察的办法。

4 实行“人才主义”的用人标准

出版物管理工作意见篇10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04-0114-02

1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经营方针

“韬奋精神”是什么?邹韬奋先生自己做了归纳,即“三条工作原则”、“八种传统精神”。“‘三条工作原则’是:第一,促进大众文化;第二,供应抗战需要;第三,发展服务精神。‘八种传统精神’是:坚定、虚心、公正、负责、刻苦、耐劳、服务精神、同志爱。归根到底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革命精神。”

邹韬奋把服务精神看作生活书店的生命。他说:“‘生活’的生命,就是完全大公无我的对社会服务的精神组成的。”在具体的报刊实践中,这种服务精神表现为:满足受众需求为立足点的经营特色。

受众是任何媒介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邹韬奋作为一个优秀的媒介企业管理者,在办报刊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以读者需求为立足点的媒介经营思想,这种思想直接来源于他“以读者的利益为中心,以社会的改造为目的”的独具特色的办报思想。他认为办报刊“要用敏锐的目光、深切地注意和诚挚的同情研究当前一般大众读者所需要的是怎样的‘精神食粮’。这是主持大众刊物的编者所必需负起的责任。”

为了达到这样目的,邹韬奋和他的战友们从四个方面付诸实施:其一,在办企业的目标与宗旨上,根据形势的发展,不断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其二,在内容上,他注重短小精悍的评论和“有趣味、有价值”的材料。从接办《生活》周刊开始,邹韬奋就改变刊物以前停留在“职业教育和修养”的思路上,强调以一种趣味性来吸引读者,1939年在上海出版的《大众生活》周刊更注重以短小精干的评论来满足消费者需求。其三,在刊物形式上满足消费者需求。由于邹韬奋对《生活》周刊由单张到16开本的改版,发行量增加到8万份,同时它对于编制方式的新颖和图片插图的创新也很注意,极力“独出心裁,不落俗套”,比如《大众生活》周刊以漫画形式反映世界动态,引起读者极大兴趣,发行量骤升。其四,从服务方面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他重视读者,从《生活》周刊设置“信箱”栏目并作为重点栏目、重要方面,就已经可以看得很清楚了。正如他在《事业经营与职业修养》一书中所说,其余未在“信箱”刊登的大部分读者来信,“都直接答复”,“接近我们所知,分别提出意见”,而“答复的热情不逊于写情书,一点不肯马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2 市场化的运作手段

1932年,邹韬奋在筹办《生活日报》时就宣布:“本报注重为大多数民众谋福利,不以营利为最后目的。”1940年,他在《事业性与商业性的问题》一文中强调:办出版,要把供应好的精神食粮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而不能以赚钱为目的。在强调事业性重要的同时,他也充分肯定了商业性。他认为“我们的事业性与商业性是要兼顾而不应该是对立的――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机构消灭,事业又何从支持,发展更谈不到了。”在那个缺乏“市场元素”的年代,邹韬奋却用他独特的市场化运作手段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商业神话。

2.1 产权的独立性是市场化运作的基础

邹韬奋认为,“精神自由”与“经济独立”二者之间是相互促进、互为表里的关系,正如1928年11月18日他在《生活》周刊上回答读者来信时说:“个人要经济独立,才配讲自由,刊物也是如此。本刊蒙社会不弃,销数激增,广告涌进,不但出入能相抵,且可有盈余以为改进本刊之用,是一个经济独立的刊物,有自由精神的刊物。”要实现韬奋先生所说的“经济独立”, 最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刊物必须作为一个独立的主体来参与市场活动,也即实现自身的产权独立性。

目前,我们国家大多数刊物市场化程度不高,自身的生存问题都不能解决,往往依赖其主办单位,束缚了刊物的健康发展,更不要说它“精神自由”这一层面的追求,以及以独立的市场主体来参与市场竞争。从我们国家出版生态环境来看,政企不分依然存在,现代企业制度的实施,它必须建立在产权明晰的基础上,即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严格界限。出版单位的集团化建设过程,以及出版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产权的独立性是我们必须关注的核心问题。

2.2 多种营销手段的运用

1930年11月,邹韬奋在谈到《生活》时指出:“我们的正当收入在目前约有三途:一是广告,二是发行,三是丛书。”增加发行量的关键在于不断提高质量,奉献精品。邹韬奋在《经历》中所说:“发行的技术和计划也是刊物的一个重要部分,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方面也应加以相当的主意,但是根本还是在刊物的内容。”这番道理,今天仍值得一些只在推销上下功夫,而不知从根本上下功夫来扩大市场的杂志编辑回环吟诵。

生活书店的出版物能在全国各地迅速传播并产生广泛的影响,固然与其进步的出版物内容有关,但在经营上采用多渠道发行方式,无疑也是更为直接和重要的原因。

生活书店的发行渠道,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自设门市部,直接向读者销售生活书店出版的书刊。鼎盛时期,生活书店在全国各地设立了50余处门市部。这些门市部都采用开架售书的管理模式,以其良好的服务有力地吸引了读者对“生活”书刊的关注。生活书店门市工作做得生气勃勃,还因为它有着严格的规章制度。“曾在生活书店长沙分店和香港分店工作过的王仿子,后来把它们加以总结概括为《门市工作七十二条》,包括四个部分:一是熟悉业务;二是对待读者认真负责;三是搞好环境整洁;四是门市人员要注意仪表。”

(2)设立批发部,向各类型的代销单位批发销售生活书店的书刊。批发部除了向300多家专门销售生活书店书刊的代销店批销图书之外,还通过对等的办法,与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等出版同行建立批销关系,以利用这些出版同行的销售网络来提高生活书店的书刊市场覆盖率。

(3)设立邮购科向刊物订户和图书邮购户邮寄销售书刊。曾经一度与生活书店邮购科保持联系的全国各地书刊邮购户达7万余户,其购书存款余款近10万元。邮购已成为生活书店的一条重要发行渠道。

(4)设立电话购书服务部,采用接受读者电话送书上门方式销书。从1935年正式设立电话购书服务部起,到1937“八一三”日军侵占上海为止,越两年多时间,使用电话购书的个人读者发展到250多户,图书馆等集体读者50户,每月的营业额在1500-2000元左右。为读者,尤其是为图书馆等集团读者的购书提供了方便。

书刊的宣传促销也是出版发行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邹韬奋从办《生活》周刊开始,便对书刊的宣传促销非常重视,后来书店事业发展,还设立了推广科来专门负责这方面的工作。

生活书店的促销手段有以下几种:(1)广告促销,生活书店不仅通过自己所办的10余种刊不断的刊登书刊广告,而且还利用书籍与报纸做广告,尤其是生活书店首创的“全国出版物联合广告”,生活书店联合一些中小出版社在《申报》第一版刊登“生活书店出版及经受图书联合广告”,费用按参加出版社所占面积合理分担,这无疑对生活书店社会知名度的提高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2)编发宣传资料,生活书店编印的宣传资料大体可分为四类:一是介绍某种书刊内容及特色的宣传单;二是传播书刊信息的书目材料;三是宣传招贴画;四是指导读者读书的读书与出版、读书服务等刊物。(3)书刊连锁推广,由于生活书店所出之书内容与其所出周刊有关联性,如《世界知识》杂志带来“世界知识丛书”,《文学》杂志带来《创作文库》、《世界文库》,《妇女生活》杂志带来“妇女生活丛书”等,生活书店便利用这些特点将书刊结合起来连锁推广。

3 民主集中的管理原则

邹韬奋实行的民主集中内容,主要有以下四点:领导机构一律由选举制产生;领导机构须定期对整个组织做工作报告;严格纪律和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机构和全体人员,务必执行上级机构的决议和上级负责任的指示。“少数服从多数,是指任何人都必须服从大家所共同规定的原则;是指领导性质机构的回忆中少数人须服从多数通过的决议。”依照邹韬奋的民主管理思想,书店的最高权力是职工代表大会。由职工代表大会选举出理事会、人事委员会、监察委员会和自治会,分别管理业务、人事、监察和生活等事情。发扬民主,就是让职工对书店事务由发表意见的权利和地方。书店的同仁间沟通意见的言论机关有每周一次的《店务通讯》、每月一次的《我们的生活》、每周一次的壁报。领导干部应虚心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做出决定是应以整个事业的利益为主要的标准,而不应该以个人的友谊或爱好为标准。

邹韬奋认为:“寻常的管理,往往是指一个人或少数人的管理,多数人是被管理者。如运用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于事业的管理,那么全体同事都是管理者,那么全体同事都是被管理者,说得简单些,可以说是集体的管理。”这种集体的管理的优点在于能充分发挥全体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感,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通过集思广益,达到群策群力的效果。

鉴于生活分店散布各地的实际,生活书店进行管理上的改革,实行了“集体领导,个人负责”的原则。在人事方面,总管理处之规定原则,不顾及琐碎的事情;琐碎的事情,有个点负责人根据领导机构所定的原则负责执行,不必事事轻视。邹韬奋还设想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实行领导干部巡回视察的办法。

4 实行“人才主义”的用人标准

出版物管理工作意见篇11

二、结合物流业现状看物流管理出版趋势

1.针对当前物流企业盈利能力和竞争力不足的问题,出版社需要策划更多与物流管理、人力资源等问题相关的经管实务类工具书,提高物流企业工作人员的管理水平。一方面,这类图书要求实用、易用,让物流从业人员切实提高工作水平,加快工作效率。如《采购与供应链管理:一个实践者的角度》一书,在当当网就累计超过4000条评论,销售逾万册。分析其热销的原因,是作者从实践者的角度分析一个个案例,讲细节、讲执行,受到广大读者的肯定。另一方面,出版机构也需要出版更多的高端经管和国外经典经管类图书,以拓展物流行业管理者的眼界与思路。如机械工业出版社于2010年引进《供应链物流管理(第3版)》,这本是由中美知名学者共同完成的,反映了供应链管理一体化的管理理念。这本书虽然内容高端,但仍有不错的销量,很多专业院校、MBA、EMBA和物流管理等相关人员也学习参考此书。这类图书既可以是扩展管理者经营水平的外企高管作品,也可以是行业专家的权威著作。这类图书需要的就是深度与独到见解,装帧上可以适当“高大上”,以满足企业管理者的更高需求。

2.对于企业现代化程度不高的问题,出版社需要策划适宜的专业书籍,尤其是物流行业专业软件的操作和开发书籍,物流专业机械工具的操作与维修书籍。这些图书都是技术类产品,在选题策划上要有所区别。专业软件和专业机械操作类图书的读者对象是一线从业者,这类图书内容要简洁明了,力求实用,装帧和定价符合读者的具体需求。如市面上一些金蝶或用友ERP供应链管理的图书,虽然图书品种不多,但是销售比较稳定。而且同类图书品种不多,读者有刚性需求,此类图书的定价反而较高,比常见的办公软件类图书定价高。专业软件的开发和专业机械的维修类图书,因为读者需求高,所以除了在内容上要求专业性,在定价上也可以适当提高,扩大盈利空间。需要注意的是,当前市场上的物流软件开发类图书寥寥无几,而物流专业机械维修类图书内容陈旧,新品相对缺乏,物流软件开发的图书属于市场空白,出版社可在此领域有所作为。此类图书在铺货问题上需要注意的是,行业的专业软件开发基本是由软件公司来完成的,图书应主要发往高新技术产业发达的大城市,要重点铺货在物流业发展集中的地区。

出版物管理工作意见篇12

(一)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关于文化、文物、广电、新闻出版工作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研究起草并组织实施;有关文化、文物、广电、新闻出版行政管理的规范性文件和政策,研究制订全市的文化、文物、广电、新闻出版事业发展规划。

(二)研究制订全市文化、文物、广电、新闻出版产业发展战略及中长期发展规划;研究制订文化、文物、广电、新闻出版产业政策;协调文化、文物、广电、新闻出版产业发展。

(三)综合管理全市戏剧、音乐、舞蹈、曲艺、美术、文学、民间艺术、电影艺术等,重点抓好各门类艺术精品的创作、制作管理和文化、文物、广电、新闻出版科技工作;负责管理各类艺术表演、展示和艺术教育、培训和辅导;组织、指导具有示范性的重大文化艺术活动。

(四)综合管理全市社会文化和图书馆事业,加强图书馆、群艺馆、文化馆(站)和影剧院建设,指导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和少儿文化、老年文化和农村文化工作。

(五)综合管理全市广电科技工作;制定有关技术政策和标准,指导和协调全市广播电视系统新技术的科研开发,组织评定、申报科研成果并推广应用;组织实施全市性的广播电视重大技术项目建设。

(六)负责文化市场的行政执法;负责办理文化行政复议案件。

(七)按规定权限申报和实施全市文化、文物、广电、新闻出版对外文化交流计划和项目,推进对外交流与合作。

(八)审核、报批全国、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承担部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保护区、世界文化遗产项目的相关审核、申报和管理工作;实施文物保护与抢救工作;依法审核报批考古发掘、文物保护、文物维修项目;编制文物维修经费预算,申报、核拨、管理文物维修经费;组织全市国有文物鉴定,负责文博单位藏品借用、交换、调拨;审核、报批重大展览项目。

(九)承办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二、内设机构

根据上述职责,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设6个职能处室:

(一)办公室

负责文秘、档案、保密、安全、统计、财务和行政后勤工作;办理提案、议案工作;负责草拟文化、文物、广电、新闻出版行政管理的重要文件、意见文稿;指导和监督市级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单位的内部治安管理;编制和管理市级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系统事业经费;负责局机关财务管理工作;负责对下属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和财务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管理市级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系统基本建设。

拟订并组织实施全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产业发展规划和意见,组织市属文化广电新闻出版企事业单位开发并合理利用资源,统筹经营资产,增强综合发展能力;研究并拟订文化产业结构调整方案及扶持文化产业的相关政策;负责全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产业经济的统计、分析。

(二)组宣人事处

负责局机关及下属单位的机构编制、组织、宣传及人事工作;拟订并组织实施全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系统人才发展规划,推进市级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系统体制改革和人事制度改革,承办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系统社团资格年审。

(三)文化艺术处

研究拟订和组织实施全市文化艺术事业、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规划和政策;管理全市专业文化、群众文化、图书馆事业;负责对全市文艺创作、文艺培训和艺术生产工作,以及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农村文化等社会文化建设工作等进行宏观指导;组织、指导、管理全市性重大文化艺术活动;负责对外文化交流;负责对文化类民办非企业单位的设立进行审核;负责社会文化艺术等级考核评审工作。

(四)文物处

负责文物保护与抢救工作;承担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各级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保护区的调查推荐工作,确定文物保护点;指导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管理工作;协助市城建、规划部门作好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保护区的规划与保护工作;负责审核、申报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维修方案;审核、上报涉及文物保护单位的建设工程;管理全市范围内的抢救性考古发掘工作;审核、报批《文物监管物品经营许可证》;指导县、区文物保护网络建设;配合公安等部门打击盗掘、走私文物的犯罪活动,督促、检查各类文物的安全工作。

(五)文化市场管理处(新闻出版管理处)

负责管理全市文化市场及其他文化经营活动和项目;负责全市音像制品二级批发单位设立的审核报批;负责市管音像制品零售、出租、放映单位的设立审批、管理工作;拟订本市文化市场和以商品形式进入流通领域的文化产品以及文化娱乐经营活动的管理办法;指导全市文化市场管理和行政执法队伍的建设;负责办理文化、文物、广电、网络文化、新闻出版工作行政复议案件。

征得党委宣传部门同意后,承办本辖区内机关、企事业单位申请出版连续性内部资料的审核、报批;负责市本级出版图书型内部资料的审批。负责本辖区内申请设立包装装潢印刷企业、其它印刷品印刷企业的审批以及上述企业名称、地址、法人代表人变更备案;负责本辖区内申请设立出版物印刷企业、可录类音像复制企业、外商投资印刷(复制)企业的审核、报批。负责市本级打字、复印企业的设立的审批;负责本辖区内印刷企业的年检换证。

(六)广播电视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