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专业技术工作合集12篇

时间:2023-02-06 12:35:41

广播电视专业技术工作

广播电视专业技术工作篇1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广播电视工程技术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同时也对广播电视工程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广播电视工程技术发展不但需要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还需要积极创新,提高广播电视工程质量来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这是广播电视工程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以及目标。

一、广播电视工程技术存在的问题

1、建设资金短缺,网络线路老化,技术改造滞后

在现代化网络信息发展时代,广博电视工程技术必须面向网络化发展建设。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并且需要有高品质的网络线路为依托,同时也需要专业的网络技术为基础。但是在现阶段,从我国广播电视工程网络建设方面来看,其建设资金缺乏,没有财政拨款,多数是依靠节约以及日常经费来进行广播电视工程网络的建设,这些往往难以满足广播电视网络建设的需求。除此之外,很多地区的广播电视工程技术的传送线路存在光缆以及电缆线路的外露现象,在长期风吹日晒的情况下,这些光缆以及电缆经常会出现破损以及老化的现象,这些都是广播电视工程技术中存在的问题。现阶段,在广播电视工程网络技术方面,也缺乏技术水平不够的现象,很多地方都缺乏专门的负责机构,不利于后续的广播电视工程建设。

2、干扰问题

在现阶段,卫星是广播电视工程进行各类信号传输的中转站,也是现代广播电视工程技术的主要标志之一。但是利用卫星进行信号的传输,不但传输距离较远,且覆盖的面积过大,要求有较大的容量,因此在实际的信号传输过程中已经长存在信号干扰问题。当前点对面的信号传输方式是我国广播电视卫星传输系统最多采用的方式,在技术方面存在处理不当的现象,导致信号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通常情况下,电磁场辐射以及电容性耦合等是经常见到的广播电视卫星传输技术中常见的干扰。

3、高素质人才匮乏,建设队伍水平较低

广电网络建设是一项技术含量较高的事业,需要组织和动员一批专业素质能力较高、业务水平突出的人才队伍去进行建设,否则很难收到良好的效果。从我国当前的情况看,很多地区的广电网络建设队伍水平参差不齐,专业技能不扎实,建设经验不丰富,这些都有可能是广电网络建设的隐忧。另外,广电网络建设需要一大批高素质、经验丰富的人才,这就给我们的建设主管单位提出了要求。在建设过程中,由于高素质人才的缺乏,很多项目建设的质量存在问题,并且给后续的网络使用提出了考验。

二、广播电视工程技术应对措施

1、疏通资金支持渠道,整合技术结构,保障硬件供应

面对广播电视工程建设中资金短缺的问题,需要国家广电总局以及当地政府加强对资金渠道的开拓以及疏通,保证广播电视工程建设资金,提高广播电视工程技术的发展以及质量。广播电视作为大众精神文化传播以及发扬的主要方法,关系到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也关系到我国社会发展进步,因此必须将广播电视工程资金作为主要行政工作来进行。同时,需要提高硬件设施供应以及保证,提高广播电视工程建设材料。包括改造以及升级老旧的电缆线路,可采用新的光纤线路,为了防止线路的破损,需要进行埋深处理。

2、加强卫星抗干扰研究

为了解决广播电视信号干扰问题,需要加强对地球站抗干扰技术的研究以及应用。现阶段,接收天线以及卫星波束之间的覆盖区,多采用卫星看干扰技术,并取得一定效果。但是对于覆盖区域之外的信号干扰,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从目前来看,卫星中转是广播电视工程技术信号传输主要手段,由于卫星传输其覆盖面积广、传输距离短以及容量要求大等本身特点,因此其信号传输过程中干扰问题不断。卫星地球站抗干扰技术作为一种有效解决信号传输干扰问题的方法,已经在我国得到了广泛应用。当广播电视卫星传输系统受到外界信号干扰之后,卫星地球站抗干扰技术能够将卫星转发器内接收的干扰信号迅速减弱,从而保证了上行的发射功率,减少了外界的信号干扰。

3、建设高素质广播电视工程技术人才队伍

人才是第一生产力,广播电视工程技术发展的核心就是人才,因此引进、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成为广播电视工程技术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从这个方面来看,一是要提高广播电视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制定激励以及提升机制,提高专业人才的工作积极性以及主动性。二是引进高素质广播电视工程技术专业人才,打造一支符合广播电视工程技术的规范性高素质专业队伍。三是重点抓住专业人才问题进行解决,建立单独的人才管理机构,审核、考察以及培训广播电视工程技术人员,只有做好广播电视工程技术高素质人才队伍的建设才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广播电视工程技术水平。

三、结束语

上述分析仅是对广播电视工程技术存在的某些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广播电视工程技术除了存在建设资金短缺、干扰问题以及专业人才缺乏的问题,在实际工作中还有其他问题,因此需要加强对广播电视工程技术的深入研究,并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我国广播电视工程技术的快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广播电视专业技术工作篇2

在人们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改善和提升的情况之下,人们不仅对于物质的需求不断增加,对于广播电视的功能和画面清晰度的要求也不断提升。为了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尽可能为广播电视的发展争取更多的用户支持,相关的工作人员必须要结合用户的实际使用需求和数字时代的发展特点,有目的地在广播电视当中增加一系列智能化的功能。与此同时,广播电视还需要正视互联网络对于广播电视发展所造成的影响,然后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对无线发射技术进行全面的管理,以便于能够最大限度地提升无线广播电视的技术水平和发展实力。

1数字时代广播电视无线发射技术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覆盖的面积

在现阶段的广播电视的发展过程当中,无线发射技术的使用效率和使用水平大幅度降低,广播电视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的是有线电视。在大部分的城市当中,有线电视已经覆盖了城市的各个角落,覆盖面积仍在不断的增加。而部分没有被有线电视所覆盖的区域较为偏远,这些地区本身接收有线广播电视信号能力就相对较差,因此就很难接收到各种无线信号。即使广播电视的覆盖面积延伸到这些地区,所推广的也主要是有线广播电视,由此可见,有线电视在广播电视行业发展具有良好的前景。这就给无线广播电视的全面发展,以及无线广播电视范围的不断扩大造成了极大的阻碍,无线广播电视想要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取得显著的成效十分困难。

1.2认可度较低

在现阶段社会发展的过程当中,大部分的人们都选择使用有线广播电视,而对于无线广播电视是否能够正常使用抱极大的怀疑态度。虽然无线广播电视本身具有稳定、安全、智能化的特点,更加适应社会和科技的发展。而且在遇到自然灾害的过程当中,通过无线广播电视能够很好地传递各种消息,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广播电视的应有价值。但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由于国家先前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不断推广有线数字电视,而且没有对广播电视无线发射技术,以及无线广播电视的发展提供相应的政策扶持,从而使得无线广播电视难以被大众所接受。某些无线网络电视虽然利用了一系列的方法进行相关的推广和宣传,但是由于人们对于无线广播电视的认可度相对较低,因此很难取得十分显著的宣传推广效果。

2全面提升数字时代广播电视无线发射技术的有效措施

2.1建立较为完善的无线发射系统

为了能够最大限度地拓展无线广播电视的使用范围,尽可能地增加无线广播电视的用户数量。相关的工作人员就必须要结合数字广播电视的发展要求,综合的考虑数字时代的各方面情况,采取一切可利用的手段和途径,建立较为完善的广播电视无线发射系统。在这个过程当中,相关的工作人员不仅要及时地对无线发射技术进行更新,同时还要引进先进的无线发射技术,以及相关的设备和管理方法,并且结合实际的情况对无线发射系统进行一系列的调整和改革,使之更加适合无线广播电视的发展要求。另外,为了确保无线发射系统当中的相关设备和仪器能够正常的使用,相关的工作人员还必须安排专业的技术人员定期的对设备和仪器进行专业的维护,并及时的更换无线发射系统当中存在故障和问题的部分。这样不仅能够有效地提升无线发射系统的整体数字化水平和科技化水平,同时还能为无线广播电视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2.2全面地提升广播电视工作人员水平

在无线广播电视的发展过程当中,无论是采取有效的措施提升无线发射技术水平,还是全面地加强对广播电视无线发射的相关管理,都需要由专业的工作人员来完成。这也就意味着广播电视的工作人员必须具有较高的水平和专业素质,这样才能够及时的掌握全新的无线发射技术和管理方法,并且在设备和仪器发生问题的情况之下,采取相应的维修手段排除问题和故障。因此,广播电视就必须要全面的加强对工作人员素质的要求,在招聘阶段选择具有较高专业化水平,以及与无线广播电视发展有关的专业人才,适当地提高招聘人才的门槛。除此之外,在无线广播电视的发展过程当中,相关的管理人员还必须安排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化的培训。在培训的过程当中,不仅要着力于全面的提升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同时还要加强现有工作人员的骨干培训。相关的管理人员还可以根据实际的要求增加聘请一些具有较高专业能力和管理能力的专业人才,这样能够显著地提升无线广播电视整体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

2.3有效使用科学合理的维护管理方法

为了确保无线广播电视当中的无线发射设备和系统能够顺利运行,相关的工作人员需要定期的对无线广播发射技术当中涉及的仪器和设备进行检修和维护,还要安排专业的技术人员定期对无线发射系统进行更新。在实际的维护管理的过程当中,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定期的对发射机进行全面的检测,利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测量发射机当中的各种元器件的规格和距离,使之保持在标准范围之内。还要定期的清除发射机当中堆积的灰尘,这样不仅能够有效的降低灰尘对元器件的腐蚀,减少灰尘对散热器的散热功能的影响。还要有效地控制发射机的机房温度,当温度过高时需要采取相应的降温措施,这样才能尽可能的延长发射机当中的元器件的使用年限。

3结论

数字化时代的全面发展不仅增强了互联网络对广播电视的各方面冲击,同时也为广播电视的全面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广播电视就必须要能够正视数字化时代的发展挑战,然后不断提升无线发射技术的整体水平和效率。另外,相关的工作人员不仅要充分地考虑无线发射技术的特点和水平,同时也要结合用户的各方面需求和市场发展的情况,有目的的对无线发射技术功能进行一系列的拓展和创新。这样不仅能够有效地推动我国广播电视行业的全面发展,同时也能够为数字时代广播电视当中的无线发射技术的全面应用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武淑云.基于数字时代的广播电视无线发射问题探讨[J].电子测试,2016(7):116-117.

广播电视专业技术工作篇3

我的基本做法及经验,就是践行“实”“精”“新”“用”“跟”的五字诀,并以此要求自己、衡量自己、鞭策自己、检查自己,经过多年的历练及实践,这五字诀已成为我业务上的座右铭和努力目标,并已开花结果,在单位里我成了业务骨干和尖子,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营造了一个科学、正确、和谐的舆论氛围,核心价值观日益深入人心。广播站的工作越来越得到社会各方面的重视及好评。

所谓“实”就是广电工程的基本理论知识要扎实、沉实、夯实,融会贯通,了如指掌,做到举一反三,运用自如。广播电视工程专业理论知识体系,主要包括广播电视技术、多媒体技术以及相关基础理论等方面的知识内容,其核心是视音频技术、与其相关的还有计算机科学、通信技术,网络技术、视听技术等学科,经过系统地学习,我比较扎实地掌握了广播电视工程专业学科基础和专业基础知识;掌握了数字电视技术、网络视音频技术及数字影视制作技术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可以在传媒领域中进行从事数字电视技术和网络视音频技术的一般研究、系统设计,开发与应用。

我虽在广播电视系统基层工作,有些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暂时用不上,有些人认为学了也没用,其实这种看法是偏颇的,目光是短浅的。作为一名广播电视工程专业的技术人员必须站得高一些,看得远一点,有必要的知识储备,将自己的知识体系充实一些,深入一些,做到有备无患,一旦用到的时候,心不慌乱。所以,趁着自己年轻要多学一点知识,多度一些书,知识面宽一些,功底深厚一些。

所谓“广”,就是自己所掌握的广播电视工程专业知识面要广。严格地说,在科学技术飞跃发展的今天,几乎没有一门科学不与其他科学发生联系,不与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发生联系,联系多了,就成为边缘科学。就以广播电视工程这门科学来说,虽然这门科学中包括数字电视技术、网络视音频技术、数字影视制作技术、多媒体技术,但也涉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新闻学、广播电视学、管理学等,甚至还涉及数学的微积分,概率论,线性代数、复变函数、英语等等。所以,广播电视工程专业这门学问与其它科学联系非常广泛,必须学的知识非常多。

作为一名广播电视工程专业技术人员相关的知识面必须很广。多年来,我努力学习,除了比较扎实地掌握广播电视技术、多媒体技术以及相关的基础理论,胜任广播电视工程设备维护、使用和管理方面的工作外,还比较系统地学习及掌握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新闻学、广播电视学。一定程度上受到广播电视新闻采访、协作、编辑、播音、节目主持等多方面训练,具有广播电视节目的策划、编辑、采访、管理的基本能力;具有口头及文字表达能力、现场及镜头前采访报道能力,社会调查和社会活动能力;具备广播电视节目策划、制作、评论及分析能力。

所谓“新”就是要了解、学习及掌握与自己专业及工作有关的新理论、新技术、新设备、新方法、中国广播电视事业发展新趋势,国家新闻工作的新政策、新法规,新观念,了解国外尤其是发达国家广播电视事业发展动态,新趋势、新特点,以及对我国的影响等等。

好多新的东西我都很兴趣,我学习的欲望很强,但我的精力有限,时间也很紧张,不能因为求新而影响手头的工作。根据单位工作和我的业务实际,我主要选择以下几个方面:广播电视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视音频技术的新改进、新手段、新发展、新趋势;广播电视工程设备使用、维护和管理的新手段、新方法、新经验;坚持与时俱进,关于新闻采访协作、编辑、摄录、制作、播音、主持节目等新的要求,新特点、新规范。乡镇一级广播站的工程技术人员必须是多面手,样样都能插手工作,独立工作,独当一面。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坚持不断学习新东西,学习新经验,年年有新提高。

所谓“用”,就是运用所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要敢于实践、大胆实践、反复实践。通过实践,加深对广播电视基本理论的理解,加强对基本技能的熟练掌握,全面提高个人技术素质,增强做好本职工作及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能力。

广播电视专业技术工作篇4

一是上届科技委的工作。按照常规,科技委换届,要对上届工作有所总结。但考虑到我局的第一届科技委成立于上世纪的1988年,1991年成立第二届科技委,1995年成立第三届科技委。原广播电视部第一届科技委成立于1983年,*成立广播电视科技委与全国各省市比较并不算晚,但第三届科技委按规定应该在1998年换届,由于种种原因,一直到十年之后的今天才进行,上一届科技委的老领导也都已退休多年。科技委的工作实际上没有正常开展活动,所以在这次会上就没有进行详细总结。但是需要强调的是在此期间,我们代表省局参加总局科技委和各专业委的委员都积极参加总局科技委的各项活动并圆满完成交办的工作。所以在这十年中,我们虽然没有换届,但是配合总局科技委和各专业委员会在这方面做了一定的工作,需要充分肯定。

二是第四届科技委的组织机构及名额安排。按照总局新的科技委章程,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我们修改了*省广播电视局科技委工作简则,对于科技委组织机构、科技委委员和专业委委员的职责及义务做了规定。本届科技委设主任委员1人,常务副主任委员1人,副主任委员6人,秘书长、副秘书长各1人,委员32人,秘书2人。按照总局科技委各专业委按专业大类合并后的安排,我们组成五个专业委,分别为广播、电视、无线、有线、监测和技术管理专业委员会,每个专业委主任委员1人,副主任委员2人,委员15名左右。本次大会科技委各类组成人员代表共计88名。按照《科技委工作简则》,第四届科技委的组成人员条件,坚持了全省广电系统各市局及省局各有关部门科技领导或具有业务专长的技术人员参加,限定名额,由各单位推荐上报,经局党组研究批准组成。每个市局名额5人,考虑到太原市的特殊情况增加太原市文广局1人,省局直属各有关技术单位视总体情况均给予了名额。按照总局科技委的组成模式,考虑到开展工作方便,各专业委的主任、副主任都在省局所在地太原产生,并挂靠在省局相关技术单位,各专业委主任委员任局科技委副主任委员。我局前三届科技委一直挂靠在原局技术中心,考虑到体制改革后的情况,第四届科技委挂靠在科技处和无线管理中心,分别出任1名常务副主任委员和副主任委员,秘书处由两个部门的人员组成。

下面,我着重讲一讲第三届科技委的主要工作。

国家广电总局科技委章程第一条明确指出:“科技委是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科技决策的最高咨询机构。”科技委是局党组对重大科技工作决策咨询的机构,《科技委工作简则》第一条即规定:凡广播电视科技工作和事业建设重大技术政策的决策,都应事先由科技委审议并提出咨询意见。本届科技委换届,适逢广播电视大发展大繁荣之年,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因此,本届科技委要按照我省广播电视发展“十一五”规划和局党组在各个不同阶段提出的新要求,紧紧围绕我省广播电视科技事业发展中的各项工作任务,积极发挥决策咨询作用,当好局党组对科技工作重大决策的参谋和助手。具体而言,科技工作要着力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工作来开展:

1、加快科技创新与应用,为广播电视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保障。

大家知道,广播电视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产物,科学技术始终是广电发展的强大动力。我们各位代表都是从事多年技术或者技术管理的同志,应该说体会最深的就是科技工作在广播电视事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也可以说,无论是在广播电视宣传、安全播出、传输覆盖,还是在广电事业产业发展等诸多方面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撑与保障。当今时代,数字化、网络化作为信息时代科技发展的大趋势,正在给广播电视带来深远和多方位的巨大变革。如何在新形势下确保安全播出,如何尽快地推动我省广播电视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如何把我省广电事业产业做大做强,这一切都离不开科技的支持与保障,离不开科技的创新和应用,在这种形势下,科技委必须要充分发挥人才荟萃的优势,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紧紧围绕全省广电事业产业发展重点和难点,深入研究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的最新发展趋势,在涉及广播电视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上,科技委要发挥先导和引领作用,从技术层面为局党组决策提供建议和意见。要积极推动科技成果的应用,要通过我们的工作,努力使广电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能够迅速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安全播出、传输覆盖等领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因此,新一届科技委的工作既要立足当前,又要着眼长远;既要抓住机遇,又要应对挑战。要力争在“十一五”期间加快广播电视升级换代的步伐,实现广播电视从传统向现代媒体的转变。但也需清醒地看到,目前我们的思想观念、技术水平和人员素质与广电发展的时代要求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新一届科技委任重而道远,我们要在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求真务实,扎实工作,为我省广播电视科技事业有一个大的跨越式发展作出贡献。

2、建立广播电视安全保障体系,确保广播电视安全播出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是我们的生命,确保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是我们技术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这是关系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和党的方针政策,能否准确及时通达到广大人民群众中的大事。这几年我们在这方面下了大功夫,出了大力气,特别是去年以十七大为中心的安全播出工作,摸索出了一些成功应对突发事件的经验,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安全播出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首先,广播电视制作、传输、播出规模大、环节多、战线长,本身的特点就决定了其安全保障的任务很重。其次,目前广播电视正处在由模拟向数字、固定向移动、单向向交互转化的关键时期,模拟与数字并行,安全保障的难度更大,对安全的要求更高。第三,敌对势力的攻击破坏一直都没有停止,其技术手段也在不断提高,给我们的安全防范提出了新的挑战。2月18日,总局专门在北京召开了全国安全播出防范部署工作会议。针对新的形势和任务,需要我们清醒认识、冷静思考,不断探索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在安全播出工作中,除思想上高度重视、常抓不懈以外,还要继续完善制度、措施和预案,要在技术上不断提高,确保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任何环节都不能出现问题。这既是当前重要而紧迫的工作,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必须常抓不懈,不能有丝毫的放松。近年来,国家广电总局全面实施安全播出工程,按照总局的安排与部署,2006年已停止模拟卫星信号的传输,去年卫星传输已向广播电视专用传输卫星转变。要实现星网结合、互为备份的多元化传输覆盖体系,从根本上解决安全播出隐患,确保广播电视安全。我省也已从实际出发,逐步建立并完善省、市、县三级贯通的安全播出调度指挥系统,建设全省广播电视监测网,进一步完善安全播出应急预案。我们科技委和各专业委,要以高度的责任心和紧迫感,在我省安全播出工程建设中建言献策,发挥作用。

3、认真组织论证,努力构建完善我省广播电视现代传输体系

今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2008]1号文件转发了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关于鼓励数字电视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其中明确要求通过数字高清晰度电视向世界播出北京奥运会节目;明确要求加快有线电视网络由模拟向数字化整体转换,2015年基本停止播出模拟电视信号;明确要求加快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等信息基础建设,推进“三网融合”。发展下一代数字广播电视网是我们的目标和使命。以数字化为龙头,统筹无线、有线、卫星、互联网等各种传播手段,加快构建我省传输快捷,覆盖广泛,安全可靠的广播电视传输体系,是我们工作在广播电视技术战线上的同志们,也是我们这一届科技委的重要职责,按照总局的要求,这方面的重点工作有:

一是大力推进台内数字化。广播电台、电视台数字化网络化建设的目标是构建以数字节目内容资源为核心的制播网络体系。国家广电总局今年二月份分别了广播电台、电视台数字化网络化建设白皮书(2007年)。在这一方面,我省尤其是电视台内的数字化,差距还很大。广播和电视专业委在这方面有很多工作要做。

二是加快有线电视数字化。要按照24字方针和过渡时间表的要求,加快整体转换的步伐;加快网络双向化改造,推动有线电视向双向、交互多功能发展。有线专业委要紧紧抓住这一有利时机,推进全省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

三是积极推进地面无线广播电视数字化。按照总局制定的有关技术政策,无线电视数字化后,公共服务的属性没有变。在推进地面电视数字化的过程中,同样要保证现有模拟电视的有效覆盖,采用同播方式,实现现有无线节目的数字播出,保证公共服务,兼顾公交移动电视。由于数字化后,一部发射机可播出多套数字广播电视节目,所以要建立与之适应的管理体制和机制。总局强调四统一原则,即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营、统一管理的原则,建立无线数字广播电视运营体系。此工作采取整体推进,分步实施的方法,奥运会前,六个奥运城市播出地面数字电视,包括一套高清数字电视,年底前37个城市播出,总局提出力争在3至5年时间内完成地面数字电视在全国的大面积覆盖任务。

四是加快发展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是广播电视的重要延伸和补充,是构建现代广电传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总局规划,要建立“天地一体、星网结合、统一标准、全国漫游”的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传输覆盖体系。六个奥运城市加上广州和深圳正在建立地面覆盖网络,确保奥运会期间提供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服务。向用户提供包括中央台和当地台在内的20多套广播电视节目,紧急广播和多种信息服务,满足移动人群随时随地看电视的需求。按照总局的统一安排,我省太原地区移动多媒体广播定点在省直228发射台(24频道,3KW),目前发射机已将出厂,近期即可播出。

五是确实做好中央、省、市、县各级广播电视无线覆盖工作。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把村村通工程确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一号工程。针对我国广大农村群众主要接收无线信号的实际,新一轮的村村通工程增加了无线覆盖的建设内容,将村村通工程的范围从盲区扩展到整个农村,把无线覆盖作为公共服务的主要手段。国办79号文件调整了多年来实行的由地方承担无线发射转播经费无偿转播的政策,由中央、省、市、县四级政府分别负责本级节目无线转播的设备更新和维护经费,并纳入政府财政预算,为无线覆盖提供可靠的资金保障。在新一轮村村通工程中,国家对中央广播电视节目(中一广播、中一、中七电视)无线覆盖工程投入30亿元,安排我省工程投资0.94亿元,全部工程今年内就要完成,这为构建*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打下了良好基础。我省的省一套广播和省一套电视无线覆盖工程还没有大规模开展起来,需要我们继续努力,完成覆盖任务。

4、适应广播电视大发展的新形势,提升广播电视科学管理水平

广播电视技术含量高,点多、线长、面广,系统大、环节多,对广播电视科技管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科技管理不能只是停留在一个水平上,多少年一贯制不变,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比如,针对当前广播电视发射设备基本实现了固定化的情况,需进一步抓好维护管理工作方面的创新;“村村通”要真正实现长期通,怎么进行有效管理;如何使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播出管理更加科学化;如何实现广播电视覆盖的有效监测与管理等等,都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开动脑筋,积极探索。今后,凡是涉及到全省广播电视大局的重大科技项目,都应通过科技委的研究和咨询,以便党组作出正确的决策。科技委委员、各专业委委员,大多数担负单位或部门的领导职务,但在科技委工作中也都是专家,要发扬技术民主,畅所欲言,集思广益,出谋划策,在学术问题上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5、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和技术交流,发挥好决策咨询和参谋助手作用

要紧密结合我省广播电视发展的实际,尽快确定工作纲目。科技委和各专业委要按照工作纲目确定的工作任务,每年都要研究制定工作计划,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确定调研交流课题,组织力量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积极开展富有成效的技术交流,各专业委每年都要有研究调研课题,写出高质量、有价值的调研报告。在确定调研课题时一定要注意前瞻性与现实性的结合。比如:“三网融合中广电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直播卫星应用后与网络传输如何优势互补,无线广播电视发射的数字化后,广播电视如何服务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科技委作为我省广播电视技术高层咨询机构,应该了解和掌握我国以及世界广电技术现状及发展动向,要具有超前意识、开放意识,除研讨现实的传统技术,更要研讨发展的高新技术,不但有浓厚的基础扎实的功底,更需要用前沿技术不断地补充自身,不仅要依靠系统内的技术人才,还应该联系全国乃至世界广电优秀专家人才,集中其智慧为我省广电发展献计献策。只有这样才能跟上世界发展潮流,为我省的广播电视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6、加强业务学习和技术培训,不断提高技术队伍素质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新速度不断加快。特别是数字化技术、网络技术已经应用到广播电视、通信、计算机等行业中,由于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应用的普及,真正的“三网融合”已经开始。我们科技委委员,都要更加自觉主动地加强学习,不断地学习和掌握这方面的技术,以应对科技的发展,适应事业发展的要求,使大家成为高新技术应用的带头人。总局王太华局长多次讲到,创新是魂,科技是根,人才是本。在当今形势下,广电事业迫切需要拥有一支靠得住、有本事的技术人才队伍。新成立的第四届科技委要切实加强技术队伍的培训工作,认真规划,合理安排,各专业委也都要把这项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抓实抓好。总之,要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营造学习业务、研讨业务的良好氛围,不断提高我们技术队伍的业务素质。

广播电视专业技术工作篇5

1计算机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中应用的必要性分析

1.1提高节目播放的自动化程度

随着信息化电子网络技术的发展,广播电视自动化设备应运而生,因其具有使用成本低、工作效率高的优点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中得到了普遍的应用,同时也为电视节目制作自动化技术发展提供了相应的技术支持。比如,运用自动化检测设备对广播电视节目的内容与顺序进行调整和控制,能够保障电视节目顺利、有序地播出,如果自动化检测设备在广播电视节目播放过程中发现播放程序出现问题时,就可以提前对节目内容和播放过程进行预处理,保障电视节目流畅性和精准性。另外,工作人员可以运用信息化电子网络技术构建局域网,并建立资源共享平台,从而简化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流程,提升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的工作效率和节目质量。

1.2实现节目的远程播出和现场编辑

将网络技术运用到广播电视节目播放时,能够降低节目播放和编辑中对时间和空间的要求,程序开发者可以按照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播放的要求,运用网络传输将相关资料下载到节目编辑系统中,然后再合并至编辑中心,完成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因为广播电视节目的播放对时间和地点都有具体的要求,因此很多电视节目在录制中因为受到时间和地点的影响不能够及时的向公众传播,导致节目的播放出现滞后性,影响广播电视节目的播放效率。为了解决广播电视节目中存在的播放不及时问题,工作人员可以运用网络技术,改变传统的线性编辑系统,采用非线性编辑系统来下载和收集相关信息,根据广播节目播出的最优时间和地点来完成节目内容的最终编辑工作。这种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过程同传统的电视节目制作过程相比,信息收集流程更加简化,同时也大大节约了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的时间成本,而且也显著提高了广播电视节目的远程播放效率。1.3促进信息传播与共享网络技术应用到我国广播电视行业推动了行业内网络资源共享和优化利用的整体目标,而且显著提高了信息和资源共享的速度和效率。因为广播电视台功能区域很多,相互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沟通缺乏统一的系统规范,导致信息传输的效率不高,各个工作室与计算机之间相互写作的效率有待提升。网络技术的发展为解决信息传输效率问题带来了新的机遇,将网络信息传输技术应用到每个工作室的节目制作过程中,能够提高工作室之间的资源整合与共享水平。另外,随着电子信息技术在电视广播节目播放中的应用,人们寻找和获取自己需要的电视资源更加简单和便捷。

2计算机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中的实践应用

2.1计算机网络技术在自动化制播系统中的运用

广播电视节目需要相应的工作人员进行统筹管理,在其自动化播放管理方面,主要涉及管理广告库、节目库与网络权限等。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下,广播电视节目的播出往往能够更加顺利,可将意外控制在范围之内。具体来说,因为采用了网络技术,保证了节目的编审与播出,所以后期的管理压力就会骤然减少。除此之外,采用网络技术后,工作站工作人员可以按照预期的节目串联单,对节目进行调整,以此使得播放形式更加灵活,不仅能够保证节目正常播出,还能够提升整体的安全性。

2.2计算机技术在计算方面的应用纵观近些年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状况,计算机系统编

1技能大赛培训教育实践培训教学过程的动手能力培养技能大赛培育教育指的是围绕教育教学目标,以举办比赛活动的形式来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锻炼自我的机会,由此达到一种寓教于乐的目的。如今该教育模式已经在我国各高职院校中广泛推广应用,成为高校锻炼学生动手能力、专业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方式方法[1]。《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安装与调试教程》《光伏电子工程与实施》以及《风力发电系统安装与调试》技能培训的兴趣课程,一共计设了10个实践教学项目,其中校内4个、校外3个。校内的“电力拖动技术实训”“S7-200PLC编程实训”“光伏电子工程与实施实训”“风力发电系统技术实训”,通过实施使学生的系统专业知识、职业技能、能动性创新能力得到了提升。2技能大赛培训教育理论和实践教学的创新能力培养技能大赛培训教育涉及范围较广,不仅包含教育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式方法的应用,还涉及教学活动的组织、比赛主题的制定等。相比较日常专业课程教学,在流程上更为繁复,并非是简单通过一两门课程的开设就能够实现的。专业培训教育能力的获得是建立在学生日常专业课程知识积累、创新思维及能力的日常锻炼,以及专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考取等基础之上的。因此,高职院校在对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培育的过程中,必须将专业技能培育贯穿于日常专业课程教学整个流程当中,着力开展创新教育,通过技能大赛活动的举办,在高校中营造出一种良好的教学氛围,在优化教学效果的同时,促进专业育人目标的顺利实现。《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安装与调试教程》《光伏电子工程与实施》以及《风力发电系统安装与调试》的技能培训兴趣小组,将15门课程的教学重点工作内容全部聚集在了“理实一体化”、“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的实施。通过对各专业课程教学资源的重新拆分,最终整合为5~8个教学项目。并且每个项目都包含有1到2个极具启发意蕴的教学问题,以1到2个课时的时间完成。在讲授环节,首先以教师对课程教学主体内容的理论知识讲授为主,在进行到1/4课时,属于学生动手操作时间,由学生围绕教学问题自行设计方案,最后利用课程即将结束的时间,由教师组织学生对每个方案进行逐个评价、讨论、总结。整个课堂教学流程较为紧凑,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思维活跃、有条不紊地逐步完成教学任务。这样学生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思维能力都能够得到有效的培育。

3技能大赛培训教育开展技能小组活动,提升创新能力培养

技能大赛培训教育能够为日常专业教学起到良好的辅助效应,可以作为第二课堂的形式,进入学生的学习生活当中。为充分发挥技能大赛人才培育教育积极效应,高校管理者要对相关活动的组织、布设、参与给予高度的关注,一方面要为教师提供必要的活动资源支持,另一方面更要对参赛的学生予以积极鼓励。由此可以使学生在不断摄取新知识、培养新能力的过程中,实现个人专业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为其今后在就业过程中展现出超强的竞争力奠定坚实的基础。《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安装与调试教程》《光伏电子工程与实施》及《风力发电系统安装与调试》专业课程,共成立了4个不同的技能兴趣小组,分别为光伏电子工程与实施兴趣技能小组风力发电系统安装与调试兴趣技能小组、风光互补电站系统技能兴趣小组和智能微电网系统技能兴趣技能小组。

4组织技能大赛,激发学习创新热情

对于学生而言,技能大赛形式、内容的多样化不仅能够满足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多元化需求,同时还可以为其个人专业技能的提升和展示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对于高职院校而言,技能大赛的举办以及师生的参赛结果,都可以作为评判高职院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是高职院校教学实力的集中表现。每年各高职院校都会在教育部门的倡导下,依托校内各种兴趣小组选拔表现优异、能力突出、素质较高的学生代表以组队的形式进行参赛集训,并代表高职院校参加国内各种创新创业大赛、职业技能大赛。江西能源科技职业学院从技能培训兴趣小组中先后选取多名表现突出的学生,参加了由各行业协会组织筹办的各种校级、省级、部级职业技能大赛。这些赛事包括了“光伏电子工程与实施”(校级、省级)、“全国风力发电系统安装与调试大赛”(省级、部级)“全国风光互补电站系统装调与维修技能大赛”、“全国智能微电网系统装调与维修技能大赛”(行业)及“世界可再生资源省技能大赛”(行业)等多个赛事,并屡次在赛事上荣获团体及个人大奖。在对该校育人成果进行集中展示的同时,更获得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和认可。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良好平台,更为高职院校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5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助力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实训基地的建设,为学生专业技能的培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条件。我校建设了校内技能大赛实训基地,并每年给予220多万元的项目资金支持。经过多年的不断积累和坚持,如今江西能源科技职业院校已经建成了价值千万元的实训基地,为大量学生就业梦的实现提供了重要的硬件支持,在很大程度上辅助其成功规避创业风险,促进创业成功率的提升。

6结语

综上所述,技能大赛培训教育作为一项系统性人才培育工程存在,无论是对于学生专业知识能力的提升,还是思维素养的培育都是极为有益的。在未来的发展中,高校要积极做好对技能大赛培训教育工作的研讨工作,充分发挥“以赛促教”的导向价值,以此来作为深化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广播电视专业技术工作篇6

目前,时代进步发展的速度很快,人们对网络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对电视节目的要求越来越高。现阶段电视节目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发展,很多电视节目都实现了全天无间断播放,这样在让人们的需要得到满足的同时,也为电视工作者增加了巨大的工作量。如果广播电视在运行中依然由工作人员手动操作完成,那么电视节目的安排和播放上就难以得到有效保障。而广播电视无线发射技术有着全智能化、高效率的优势,在广播电视中受到了广泛的运用。

(2)确保广播电视播出的安全性

电视工作者的工作宗旨就是要为人民服务,人民在对产品的选择过程中,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产品的服务质量。因此,必须要确保电视节目能够流畅播出,并且电视画面要有较高的清晰度。而无线发射能够实现高频电磁波的点到面的覆盖,在广播电视中运用无线发射技术,能够实现节目的自动化播出,不需要很大的工作量,操作十分简单,相比于有线发射技术,有着更高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3)应对突发事件方面的优势

造成广播电视安全播出事故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自然灾害事件、破坏侵扰事件和技术安全事件等,这些自然灾害和应急事件都是难以预测的,会对广播电视造成极大的影响,而利用广播无线发射技术则能很好避免这些突发事件,对于台风、暴雨、洪涝和道路坍塌等有着较强的防御能力。另外,广播电视无线发射技术也能很好避免由于系统配置不合理、线路连接不规范、设备突发故障和人为操作失误等带来的广播电视播出事故。

2广播电视无线发射技术发展中的问题

(1)市场竞争中的运营问题

随着有线电视逐渐实行市场运营,各地广电部门为更好地发展有线广播电视,让无线广播电视处于半停播甚至停播状态,无线广播电视发展举步维艰。目前,在我国很多城市和乡镇中,人们已经接受了有线接入的方式,而在偏远的农村地区,农民也安装了卫星接收机。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无线覆盖率却很低,连百分之几都难以达到。

(2)社会公益与经济效益的选择

广播电视信息传输方式中,无线发射技术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抗自然灾害能力极强。无线广播电视也是我国不可或缺的公益事业,政府部门必须加强对无线广播电视建设的重视程度,但是在其建设过程中,未能收获显著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2006年8月,我国正式批准了地面数字电视国家强制标准DMB-TH,并在次年8月初正式实行。无线模拟电视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数字电视在此之后的推进速度是缓慢的。

3广播电视无线发射的对策

(1)建立健全无线发射监控系统

数字化社会是我国社会今后发展的总体趋势,要想实现在步入数字化社会时自身技术的转型,就必须不断完善广播电视无线发射技术。因此,在完善广播无线发射技术时,要从无线设备的控制、设备检测和设备日常管理等方面进行改善。只有对这些方面的工作进行完善,并将这些方面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对整个无线发射系统进行智能化管理,从而实现全智能化监控的目的。只有这样,广播电视行业才能成功转型为数字化。

(2)感知无线电技术的开发

加强对频谱资源的利用,是广播电视无线发射技术中最重要的一环,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可用的无线电频谱难以查找到,极大增加了数据传输的阻碍,而此时广播电视工作者开始运用一种先进的感知无线电技术。通过对无线电技术的有效感知,能够将闲置的无线电频谱快速查找到,并对其进行连接,让目前无线电频谱资源缺乏的现状得到极大改善,让在突况中难以与频率进行有效连接的问题得到解决,并且感知无线电技术有着灵活、快捷的特点,能够为人们提供更加安全、优质的服务。

(3)加强对广播电视人才的培养

近年来,我国广播电视无线发射技术发展越来越快,日益提高了对广播电视从业者的专业技能要求。与无线发射技术相关的设备,都有着较高的科技含量,只有具备较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才能让无线设备发挥出更加高质量、高效率的作用,同时也能更好地操作和维护无线设备,在设备出现故障时做好修复工作。所以,广电部门要加强对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定期开展专业技能培训教育,提高广播电视从业者的技能水平和从业素质,从而为广播电视无线发射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广播电视专业技术工作篇7

我国现在已经步入了信息化、网络化时代。广播电视工程技术也随之有了快速发展。到现在,广播经历了模拟信号、数字信号,今天正在向网络化方向发展。虽然在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下,广播工程技术在不断快速地更新发展,但我国的广播电视工程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

1我国广播电视工程技术的现状

1.1较为依赖国外技术。我国的广播电视工程技术主要依赖的是卫星技术,而我国的卫星技术是借鉴国外的先进技术,才使我国的卫星技术水平得到了飞跃式提升。但是,与此同时也造成了我国的卫星技术较为依赖国外先进的卫星技术。所以,我们要努力培养高新技术人才,不断研发卫星技术,并以此来支撑我国广播电视的发展,让它随着社会的脚步更好、更快地发展。1.2缺乏专业化人才。随着新媒体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广播电视产业选拔人才的标准早已不适应高科技的数字化、现代化的技术要求。新环境下更注重工作人员的创新能力和团队意识以及分析掌握广播电视市场走向的能力。这就要求广播电视专业培养吸纳综合性的人才,构建一批专业化、复合型的人才团队,为我国的广播电视事业做出最大的贡献。1.3缺乏统一的管理标准及完善的法律法规。目前,我国对于广播电视行业的行为规范没有一套标准的管理规范,导致在我们的生活中出现了大量参差不齐的广播电视节目,甚至出现了许多色情、暴力的节目,对许多青少年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导致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都发生了严重扭曲,也给人们的生活造成了诸多不良影响,加之我国没有一套完善的法律法规来约束广播电视市场的行为,更使我国的电视广播市场存在了许多不稳定、不安全的因素。因此,我国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制作一套标准严格的管理规范。并且要加强监督和检查,发现有违规现象的,要依照严重程度进行处罚,同时也要高度关注对于广播电视节目的选择,为广播电视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2我国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趋势

2.1逐渐向数字技术转变。目前,数字技术成为我国广播电视技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由于数字技术的出现,节目的传播速度和效果得到了快速提高,而且可以更加快捷地接收信号,满足了人们随时随地接收信息的需求。现在大多数电视台都采用全数字化的编、播形式。2.2逐步网络化。现在,我国网络化发展迅速,它直接影响到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网络化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我国对于广播电视领域的资源分配情况,促进了本领域的资源共享和运营体系的建立健全。2.3向卫星直播方向发展。我国未来的广播电视技术将向着卫星直播平台发展。卫星直播可以扩大广播电视的传播范围,使更多的人可以接收到电视广播,了解外边的信息。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改善人们的生活品质。卫星直播将会支撑我国的广播电视不断向前发展。2.4广泛应用云计算技术。云计算技术的应用随着信息化、网络化的发展也在逐渐增加,许多行业都在通过云计算技术来提高自己的经济效益,促进自己发展。云计算技术在广播电视领域的运用降低了成本,提高了信号传输效率,促进了广播电视工程的发展。未来云计算技术将会成为广播电视工程发展中的一项重要的技术。2.5多种技术相融合我国的各种高新科学技术在不断发展、提高和创新。随着这些技术不断发展和创新,并且将这些技术相融合,运用到广播电视领域,我国的广播电视覆盖率可以不断扩大,逐渐实现广播电视的全面覆盖。

3结语

随着网络化时代的到来,人们对于广播电视工程技术的要求也逐渐提高。面对专业化人才缺乏的局面,我们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培养大量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同时也要注意不断创新,为我国广播电视工程注入鲜活的力量,促进其不断、快速发展。

广播电视专业技术工作篇8

已经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主流了,它的地位是不可撼动的,可以说,没有信息技术的支持,就没有我们今天繁华生活,由此可见,信息是多么的重要了。而广播电视作为信息技术的一员,它的安全播出是很重要的。对于广播电视的安全播出,在现在却出现了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使得广播电视不能正常的播出,严重的影响了广播电视的声誉和发展,所以,为了人们能有更好的生活,解决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出现的问题就变得很重要了。

1对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的诠释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指的就是从广播站发出的信息能完整的被接受者接收到,在这之间,信息不能改变,传播的媒介以及信号都不能中断,用户能安全的接收到发出的信息。为了能使得广播电视能安全播出,就必须要遵守以下条件:首先要保证的就是信息本身是否健康,广播电视要保证发出的消息都是含有正能量的,是积极向上的;其次就是要保证接受者接受到的信号的安全,因为在接受的时候,可能会接受到相近频率的电台,导致收到的信息发生错误,所以,要避免这一错误;还有就是要保证信息的传输系统的安全,要想使得信息能正常的发出去,传输系统是少不了的,要保证传输系统的安全,就要增强它的防御力,以此来防止其他信号的侵入;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保证人员的安全,经常对设备进行更新和维修,防止设备出现问题,来对工作人员造成伤害。只要做好上面的几个条件,广播电视的播出安全就有了保障。

2浅析现在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出现的问题

2.1专业人才的缺乏

虽然广播电视在现在的生活中随处可见,但是它需要的人手却是非常的有限,这就导致了很多的人不去学习这方面的专业技术,导致广播电视在进行招工的时候不能找到专业的人才,而广播电视的主管也不给予足够的重视,他们认为这种问题对电台是不会有太大影响的,这就导致了广播电视在播出的时候出现了安全问题,使得电台不能正常的工作。

2.2管理体系的不完整

好的管理系统对于一个团体是非常重要的,它是这个团体发展的前提,对于广播电视也是一样的。但是在现在的生活中,广播电视的管理体系却不是完整的,它有很多的漏洞,在进行播出信息的时候,就会出现很多的问题,主要就是播出信息的安全,因为管理体系的不到位,使得广播电视不能很安全的播出。

2.3播出技术的落后

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技术都在不断的更新着,广播电视也是一样的,为了满足人们生活中的需求,广播电视播出信息的技术也变的越来越高级了。但是,每个地方因为经济的限制,它们的广播电视的技术和设备也是不一样的,但是大多数的地区的技术都是比较落后的,这是有很多的原因的,其中主要的原因是广播电视管理者要节省大量的引进新技术的花费,还有一些地区是因为经济不发达,而不能进行改换设备和引进新技术,而在这样的情况下,广播电视在播出信息时常常会出现错误,导致播出的信息不完全。

3简述广播电视能安全播出的措施

面对现在广播电视不能安全播出这一问题,专家们进行了仔细的研究,发现了很多能引起这一现象的原因,并给出了很多的解决方法,下面我们就简单谈谈最常用的几种解决方法。

3.1对专业人才进行培养

人才是广播电视发展的基础,尤其是专业的人才。从我国的很多广播电视电台中可以看出,专业人才在所有员工中占到的比例是很小的,根本不能满足广播电视台的需求,所以,培养专业的人才就变得很重要了。要想使得广播电视台中能有更多的专业性人才,有两种培养的方法:第一种方法就是对现今已经在广播电视台中工作的员工进行定期的专业培训,使得它们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拥有专业的知识;第二种方法是进行教学培训,就是开设一门关于广播电视台的专业课程,使得学生们去学习它,经过长时间的积累,使得更多的学生变成这方面的人才,等他们毕业后,就可以直接进行工作,为广播电视做出最大的贡献。

3.2完整的管理体系

不论是企业还是广播电视台,拥有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对它们来说都是很重要的,因为对与一个团体来说,管理体系就是指路的明灯,会使得它们能有更好的发展。要想有一个好的管理体系,优秀的管理者是少不了的,在选择这样的管理者时,要进行严格的考核,不仅仅是从专业化的程度、最主要的还是管理的能力,只有这两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的人才能够格担任管理者。“无规矩不成方圆”,这句话说出了规则的重要性,管理体系不仅仅只是要一个管理者就够了,它的核心是合理的管理规则,管理者根据制定的管理规则来进行管理广播电视,使得播出信息时能更加的安全。

3.3提高技术水平

对于广播电视台来说,拥有高科技的技术水平是重要的,因为技术是广播电视发展的主要的依仗。但是因为不同的地区经济不同,所以,对新技术和新设备的支付能力就有差距,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能使得信息能更加安全的被播出去,国家就要进行支持,出台一些政策,来帮助广播电视台的发展,以此来使得人们都能得到最正确的信息。

4结论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对于信息的传递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在我们这个以信息为主的时代,所以,为了能使得信息在广播电视播出时能更加的安全,我们就要采取很多的措施。信息对于人们的生活是很重要的,甚至人们在生活中是不能离开信息的,由于广播电视安全播出能为人们带来很多的好处,所以,我们要保障广播电视的安全播出。

参考文献

广播电视专业技术工作篇9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0-0198-02

“三网融合”是指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高层业务应用的融合,三者之间相互交叉,为用户提供话音、数据和广播电视等多种服务。目前,三网融合正处于第二阶段性目标实施中,根据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2013―2015年,总结推广试点经验,全面实现三网融合发展,普及应用融合业务,基本形成适度竞争的网络产业格局,基本建立适应三网融合的体制机制和职责清晰、协调顺畅、决策科学、管理高效的新型监管体系。在广电总局发表的《中国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自主创新战略研究报告》中指出,广电网络是国家重要的信息基础设施,是三网融合的基础网络之一。为加快推进NGB建设,促进三网融合,各广电网络运营商正在加快有线电视双向网络改造,建立有线电视宽带网络,探索和试验交互视频、智能家居、视频监控等基于视、音频服务的新业态,逐步将网络向NGB推进。南广学院广播电视工程专业抓住三网融合建设与发展的契机,及早调整和充实自身实力,准确、合理地利用各种资源,跟上时代步伐,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三网融合的建设与发展输送技术人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广播电视工程专业是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品牌专业。身处艺术气息浓厚的传媒院校,当好这万红丛中一点绿始终是本专业的奋斗目标。专业建设具有前瞻性。专业培养具备数字视音频技术、数字影视制播技术、数字电视传输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网络等方面专业知识,有较强实践能力,能够在广播电视、多媒体、数字影视制作、电视监控、信息产业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系统集成工程、产品开发应用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高级专门人才。三网融合的出现,并不意味着就要全盘否定本专业原有的人才培养方案,而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市场需求为杠杆,与时俱进,找准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从三网融合的特性来看,要求本专业能够与物联网、通信电子、数媒技术、计算机等专业更好的渗透、融合。对专业人才教育的研究与改革应“注重与时俱进,强化能力培养”,这就需要了解广播电视的发展趋势,了解广电网在三网融合中所处的地位,及时做出相关调整。除了传统的演播馆、转播车、数字电视等台内技术,扩展到应用层面上的人才培养,由电视中心、视音频系统集成、设备设计与制造等扩展到光通信、交互视频、流媒体云技术等方面。这将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有利于促进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

二、课程设置创新

培养方案本着“厚基础、重应用、强能力”的原则,以培养“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强的信息传播领域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以特色带专业,“特色”要体现在课程设置与培养方式的始终。强化本科生通识教育和基础理论教育、注重实践和创新,优化课程体系、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本专业学生必须修满160学分方可毕业。课程分为公共基础类(42学分)、专业核心类(专业特色类)(24学分)、专业系统类(42学分)、专业拓展类(27学分)、公共选修类(10学分)和实践与创新类(15学分)六大模块。

1.公共基础类。包括政治、英语、体育和计算机。旨在提高学生政治修养、英语能力、身体素质及计算机技能。

2.专业核心类。包括计算机网络、通信原理、数字电视、数字电视制播技术、电视摄录编技术、录音技术及视频测量技术等。培养学生掌握广播电视系统相关的基本理论及实际应用技术,了解国内外最新的科技成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3.专业系统类。包括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线性代数、概率论、电路分析、数字电路及通信电子线路等。为培养专业能力打下扎实的数理、电路基础。

4.专业拓展类。包括广播电视技术实务、有线电视技术、广播电视发送技术、广电宽带网络技术、视音频系统设计、专业英语及CMMB技术与应用等。学生通过专业拓展课程的学习,明确专业目标,拓展就业渠道。

5.公共选修课。公共选修课包括人文、自然和科技知识,该模块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基本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

6.实践与创新类。为提高学生实践和动手能力,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多数专业课都开设了配套的实验和实训内容。其中,低年级以了解广播电视工程基本概念、掌握基本知识为目标,如《广播电视技术实务》课程等,熟悉演播馆、转播车内设备的使用;高年级以培养应用能力为目标,如《视音频系统设计》等课程以项目形式进行实训,提高学生对系统的分析和设计能力。此外,本专业在第四学期末和第七学期初分别开设了课程设计和综合课程设计,学生可以根据学习程度的差异和兴趣爱好自由选择不同难度、不同内容的课题。课程设计以增加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创造能力为原则。综合课程设计结合实际工程应用,开设如设计、绘制视音频系统工程图,实践性较强。三网融合后,电信网、互联网以及广播电视网各个领域对人才需求的侧重点也不尽相同,单一技能的人才很难满足市场需求,企业更需要适应产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这就需要课程内容与技术发展并行,及时修订教学大纲,淘汰过时知识,增补新技术。近年来,本专业逐渐减少模拟部分内容,补充如IPTV、CMMB、流媒体、宽带网络、云电视、多屏互动及HEVC编码等新技术。另外,通过不定期举办专业学术讲座,开展社团活动、举办科技创新大赛等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学生获得新知识,学习更多不同专业领域的知识,以增强未来进入职场的竞争力。

三、教学方法的改革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构建而获得的。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主要是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评价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学生才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探索者、合作者,学生的学习动机、情感、意志对学习效果起着决定性作用。因而,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实行启发式、讨论式、实验式、探究式等小组合作和实践教学方法,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创新思路,与时俱进,紧跟学科发展前沿,实现与社会需求的零距离接轨,提高广播电视专业的人才质量。

四、实验室和实训基地的建设

本专业从突出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出发,大力加强实习实践等教学环节,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实践基地、实验室等平台,组织、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实践活动,课内外结合、校内外结合,着力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一方面,加强与三网融合建设发展相关专业实验室和实训基地的建设。学校数字电视、三网融合实验室的逐步建设与完善为教师科研、学生实践搭建了平台,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习积极性,为培养合格人才提供了重要保障。学生在进入行业之前可以深入学习三网融合的关键技术,加强了学生对数字通信、IP网络、光通信的全面了解与掌握,提高和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就业适应能力。另一方面,积极开展校企合作,通过与广电运营商、设备制造企业、广电网络公司、系统集成公司等单位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充分发挥企业的优势和其在实践教学环节中的中枢作用。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就业信心,为行业输送更多合格、可用的专业人才。

五、师资队伍培养

苏联心理学家彼得罗夫斯基曾说:教师的个性强有力地影响着学生智慧、情感和意志的发展,影响着他们的生活。高素质人才的培养需要教师、专业带头人、教学管理人员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随着三网融合的建设与发展,未来广电技术类专业的教师既要精通本专业的课程,又要具备通信、物联网、计算机等相应知识。这对教师能力和教学管理的要求也将会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本专业加大对三网融合建设与发展相关专业教师的培养力度,尤其是注重中青年教师知识的更新,要求专业教师不断追踪技术发展,将新技术融入课程教学中。近年来,学校一方面提倡“请进来”,引进学科带头人,聘请校本部(中国传媒大学)、兄弟院校及业界知名专家来校授课、办讲座;另一方面倡导“走出去”,专业教师深入校本部、业界、相关设备制造公司、系统集成公司、重点院校接受专业技能培训以提高专业教师理论水平和实际应用能力,使教师自身的知识不断更新,综合业务能力不断提升,从而促进教学改革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六、结束语

三网融合的发展为广播电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了契机。建立科学的、实用的、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是解决目前广播电视事业人才紧缺,促进我国广播电视的发展与繁荣的关键。本文讨论的人才培养模式目前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具有一定的借鉴指导意义,但是,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完善,用更高的人才培养质量来验证该模式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谢锦辉.物联网与广播电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

[2]周森.对新时期广电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J].青年记者,2012,(24).

广播电视专业技术工作篇10

广播电视设备作为广播电视媒体传播信息的重要媒介和手段,在广播电视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保证良好的设备维护才能使信息的传输畅通无阻,传播的音频与视频才能满足大众的文化需求,促进广播电视领域的发展向更加蓬勃的方向开拓。

1广播电视设备的维护理论

1.1发展概况。广播电视设备的维护理论是人们对于广播电视正常运行的一项合理的人为操控,是人们在这一方面认识水平的不断完善。从旧有的对于设备的管理忽视,到及时修复设备出现的故障,再到提前对设备进行保养,是人们认识程度不断加深的体现,都为广播电视的繁荣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保证。

1.2旧有的广播电视设备维护理论。广播电视设备作为广播电视无误发送的重要保障,设备的健全无损对于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意义非凡。旧有的广播电视的维护理论强调重视广播电视发送设备的完好性,即对“修复”的重视。这就是保障设备在购进时保证渠道的合理。在使用的过程中减少对于设备的磨损,对于发现的设备在使用的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合理的修复。更多的强调对于设备的“事后修复”。这种维护理论对于设备的维护相对较少,而更多地是强调设备的可使用性。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这种旧有的维护理论显然与时代的发展不符,无法满足更高水平的技术使用与人民日益增长的各种需求,是需要被取代的。

1.3现有的广播电视设备维护理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水平也日益更新完善,人们的思想产生了进一步的变化。原有的维护理论被新的广播电视设备的维护理论所取代。所谓“维护”,顾名思义,是保护对象免受破坏,是一种维持和保护。从后半句哈来看,维护理论的重要性就显而易见。维护理论已经突破原有的单方面防止设备的破坏,到事前的预防和控制,强调更多的维护和保养的意思层面。维护理论是需要相关的维护保养人员,通过对于广播电视设备的专业知识技能的了解,从而能有效、经常性的对于广播电视设备的运行情况和状态进行合理的评估并予以保护。这里的设备维护理论,就更加强调事前的控制,发现设备出现不良情况的趋势,并查明原因,防患于未然。通过维护人员对于潜在的“隐蔽功能故障”进行有效把握,提高广播电视的设备维护的能力。

2发展中存在的不足

2.1认识的盲区。在广播电视发展的各个阶段来说,人们对于广播电视设备维护的认识经历了很多阶段。现在的广播电视的发展中依旧存在对于该方面的错误认知。比如,将设备的性能好坏与使用的时间长短紧密的联系起来。将现有的设备无误与设备的无风险、无威胁联系在一起,是对于设备的维护方面认识的悖论。这些错误认知都会阻碍广播电视媒体设备的维护保养以及技术更新,对于广播电视的发展都是一种桎梏。

2.2制度的不合理。在社会主义发展的过程中,广播电视设备的维护理论完善,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不足。维护理论的提出与实施效果不配比,体现了制度不够完善的问题。广播电视的管理缺少合理的制度体系来对相关问题进行合理的管控,使管理者不明职权,对待工作缺乏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对广播电视的管理有时呈现放任自流的状态,设备缺少及时的查修。因此,就易造成电视广播播放过程中出现图像不够清晰,音频突发的卡顿情况,对播放效果带来消极的影响。

2.3广播电视维护人才的缺失。在广播电视媒体的发展的过程中,科学技术的发展愈加迅速。因此,能做到对于广播电视设备的运用自如对于从业人员来说,意义重大。在发展的现阶段,我国广播电视设备维护人员的自身素质还处在十分低下的水平。很多的设备维修人员仅仅是了解电路修理修配,无完备的广播电视设备的精准认知,无法实现对于广播电视中的潜在故障的排查,对于维护理论的实现,仅仅是停留在事物的表面。

3改进措施

3.1明确认知。只有对于广播电视设备的维护有正确的认识,才能保证维护工作的顺利进行。相关的工作者要摒弃曾经的错误认识,与时俱进,对于设备的维护秉持着早发现、早处理的积极态度,才能使广播电视走上正确的发展道路。态度是维护工作进行的准则,也为设备的维护与更新提供了依据。

3.2健全制度。广播电视的维护理论已经提出有一定的时间,但在实施的过程中却存在实施不利的问题,因此,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迫在眉睫。国家相关机构要建立健全法规,明确维护人员的权责关系,使相关的领导者做到对于设备的定期的监管的监督和管理,做到有法可依。只有用法律加以管理和规定才能保证广播电视发展的秩序性和有效性。因此,国家的相关部门需要在广播电视的权责管理方面多下功夫,在设备的维护方面明确相应的法律法规,保证广播电视这一主流传播媒体更好的发挥功效,保证广播电视播出的质量,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

3.3培养专业的维护人才。现实中很多工作人员对于广播电视的维修工作通常很难做到经常性的排查,而且技术不够过硬,在维护工作的过程中通常只是应急的作用,而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难以应付。针对维护人才不足的问题,我国需要加强在这一领域的人才培养的工作。同时根据人才不足的现状,机构需要增设在广播电视方面需要专门设置与广播电视设备有直接关联的专业技术人才,对设备的运行状况及时的处理与维护。提高人才的专业素养,能对于广播电视设备的知识技能做到了如指掌,轻松地应对设备出现的故障,特别是潜在的故障。只有在专业技术领域十分过硬的专业人才才能保证对于设备的维护保养更加在行,增加更多的现实意义。

3.4技术推动。随着广播电视设备的更新发展,广播电视技术才能不断上升。在设备维护的进程中,科技力量得到保证,为广播电视的数字化、网络化的发展进程起到推进作用。技术的不断上升,促进广播电视与网络化融合,使传播途径更加高速、便捷,使卫星传播等一系列手段在广播电视的传播中不断应用,提高技术的发挥空间。在广播电视设备的维护中,出现了很多如管理不善,专业人才不足,技术力量匮乏的问题。但设备的维护对于其行业的发展意义重大,不仅对于行业的技术发展有推动作用,也会为人们提供更多的信息与便利。因此,提高广播电视设备的维护水平,发挥更多的时效性,才能更好地推动电视广播技术以及行业的发展水平。

作者:王彦军 单位:黑龙江省广播电视局红旗微波站

广播电视专业技术工作篇11

广播电视信息技术驱动是新闻与传播类专业就业的内在要求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国力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各类人才的质量和数量,这对于培养和造就我国21世纪的一代新人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在这种形势下,在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育体制、科学内容、教学方法、招生考试制度以及教育评估内容和方法的同时,“大力提高教育信息技术现代化水平和教育信息化程度”,充分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促进与现代教育不相适应的教育模式的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专业教育信息技术工作者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对于新闻与传播类专业人才培养更要充分利用,培养现代新闻与传播类专业的现代化新型应用人才离不开广播电视信息技术。

“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就是现代技术的产物。20世纪六七十年代,微型计算机开始在教育领域得到应用,80年代迅速得到普及。进入90年代,计算机网络和国际互联网的实现,使得人类的新闻与传播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培养现代新闻与传播类专业人才提出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内在要求,并使得人类的现代化新型教育信息技术由视听技术迅速发展到以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为依托的信息技术。这种新型教育技术对于改革新闻与传播类专业教育模式的作用明显,将随着以信息革命为显著标志的21世纪的到来,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将迅速出现并将对新闻与传播类专业传统的教育观念、教育形式、教育标准产生强烈的震撼和冲击。

广播电视事业日新月异的发展需要大批高级专业人才。早在1983年,当广播电视部获悉厦门大学正在筹建含有广播电视新闻专业的新闻传播系时,即致函教育部(1983年10月10日):“希望批准厦门大学创办这个系。”(【83广发函11号】)办广播电视专业,需要现代化的广播电视实验设备。学校经费极其紧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当时,余也鲁先生以帮助校系解决困难为己任,不辞辛劳,亲自奔波,终于为新闻传播系筹集到一笔资金,并在香港购买了整套广播电视设备。传播技术实验室建设开始启动,广播电视新闻专业的招生条件基本具备,1989年,该专业第一批学生跨进了新闻传播大楼。广播电视新闻专业虽然比国际新闻专业(现改名为新闻学专业)和广告学专业起步晚,但发展势头很好。在实施“211工程”建设中,学校把传播技术实验室作为全校文科重点实验室建设,每年投入大量资金,系里也从创收中划拨出尽可能多的经费更新改造仪器、设备,演播厅已基本实现数字化。学校还把“新闻中心”设在实验楼中,为广播电视新闻专业的学生提供了理想的实践阵地。经过多年的发展,广播电视新闻专业的师资队伍逐步完善,并出版了一系列有较高水平的科研成果。

新闻与传播类专业的就业主要在广播电台、电视台、报业、相关政府管理部门、广告公司等单位,这些部门的工作都无一例外地要求电子化和信息化。

从厦门大学事例与学生就业,可以知道现代广播电视信息技术驱动是新闻与传播类专业学生的就业内在要求,必须培养新闻与传播类专业学生充分利用现代广播电视信息技术。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办好新闻与传播类专业

新闻与传播类专业的就业主要在广播电台、电视台、报业、相关政府管理部门、广告公司等单位,在这些单位内有众多的业界精英与师资、设备和管理流程。这些既可以是实习基地与场所,更是高校教育重要的社会资源。充分利用这些社会资源为探索办好新闻与传播类专业人才培养新方式与提高培养质量实有必要。

利用这些社会人力资源,可以提高社会人力资源利用效率,节省教育成本,使高校理论教学与社会结合,深化理解,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有的高校新闻与传播类专业教师有近1/3是外聘,更有私有制高校近90%是外聘兼职教师。

可使高校新闻与传播类专业学生培养更贴近实际,方便就业。据跟踪调查与统计,有近50%以上的学生就业于社会外聘兼职教师的指导与实习单位。

可以利用社会的物力资源,减少高校的设备投入,提高社会的物力资源利用效力,为新闻与传播类专业教育教学服务。新闻与传播类专业的很多设备投入量是很大的,个别单价还很昂贵,是高精尖的设备,作为高校不可能全部投入这些设备硬件,只有借助社会的物力资源解决设备资源、实验与实践教学问题。

广播电视信息技术驱动下新闻与传播类专业培养的效用

新闻与传播类专业学生培养在高校课堂内外,现代广播电视信息技术都得到了充分应用。现代广播电视信息技术驱动下新闻与传播类专业的效用明显。

现在新闻与传播类专业本科学生完成学业,一般有2500~2600个学时的学习,合156~162个学分,据不完全统计,各高校培养方案有50%左右课程是技术类课程,同时还有众多技术实验与实训课程,可见现代广播电视信息技术在新闻与传播类专业的学习源头――培养方案中就效用明显。

广播电视信息时代的最基本特征是:生产资料的信息属性日益突出,信息对于生产力的发展所起的作用也日益明显。因此,教育的功能也必须由训练记忆和操作技能、进行选拔,转变为训练信息的检索能力、利用信息进行再创造的能力。目前据不完全统计,全国高校多媒体教室至少占总座位数的50%以上,沿海发达地区高校有的是100%,多媒体课堂教学已成为重要的教学方法与手段,特别是新闻与传播类专业学生的教学资料多媒体化,现代新闻信息无纸化、高速化、全球化、网络化,促进新闻与传播类专业学生的教学时刻要用最新的案例与新闻事件进行教学,更新教学内容等,可见现代广播电视信息技术驱动下新闻与传播类专业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体现了明显的效用。

新闻与传播类专业的就业主要在广播电台、出版业、电视台、报业、相关政府管理部门、广告公司等单位,在目前社会信息条件下,如果学生不具备计算机信息技术与现代编辑出版技术、现代摄录编播广播电视技术等,学生将无法就业。可见,现代信息技术驱动下技术类课程学习是新闻与传播类专业的学生将来谋生与就业的基本技能。现在网络编辑新闻采编就业人员众多,国家、省、市有关管理部门已委托专业化公司进行“网络编辑师”的全国培训,持证上岗。

总之,现代广播电视信息技术驱动、新闻与传播类专业的内在要求、新闻与传播类专业学生就业与社会资源的特性,必将产生新闻与传播类专业培养新模式。(本文为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研究“十一五”规划课题。编号:2006-R-2772)

参考文献:

1.陈晓芸、苗天慧:《地方高校新闻专业人才培养的时滞效应与预期模式》,《新闻界》,2007(12)。

2.梅尔文・门彻著,展江主译:《新闻报道与写作》,华夏出版社,2005年版。

3.约翰・V・帕夫利克〔美〕著,张军芳译:《新闻业与新媒介》,新华出版社。

4.戴元光:《传媒、传播、传播学――新闻传播学的价值重构》,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5.申凡、余奇敏:《新世纪呼唤文理渗透的新闻传播人才――兼析理工为主院校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模式》,《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3(6)。

6.万华明、郭碧云:《论工科性高校的新闻专业――背景与研究问题的提出》,《新闻爱好者》,2008(5)。

7.沈红:《美国研究型大学形成与发展》,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8.《武汉科技大学校报现象的启示》,人民网《传媒》动态,2006年7月26日。

广播电视专业技术工作篇12

调整管理政策。

早在1993年12月,国务院颁布了《卫星电视广播地面接收设施管理规定》(即“129号令”)。其中第九条规定“个人不得安装和使用地面卫星接收设施。”国务院办公厅[2006]79号 “关于进一步做好新时期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的通知”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广电总局于2008年5月印发的《“十一五”全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规划》,都对“村村通”直播卫星的管理提出一系列明确的要求。本着“稳妥、实效”的原则,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卫星电视广播地面接收设施管理政策法规,加强对工程建设的监管,建立本地区“村村通”工作监督管理制度。同时,要加强管理,保证“村村通”工程按规定接收广播电视信号,防止违规接收境外节目。

可见,无论是“129号令”或是国家广播电视“村村通”的有关要求,对于个人安装卫星地面接收设施的管理都有着严格的管理程序和办法。随着“中星9号”卫星的升空,直播卫星的接收设施以其灵活、方便、实用、价格低廉、维护成本低等特点,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并得以迅猛发展。因此,对于加强直播卫星的管理,显得异常的重要和迫切。

直播卫星作为广播电视“村村通”的重要手段,应在严控、专管的基础上进行政策的调整。一是明确国有资产为主的广电经营部门进行销售、安装、服务的专营;二是建立广电行政主管部门的审批、备案、监管机制;三是确立以省为单位的广电行政主管部门的定点、定时、定量、定技术标准的“四定”生产管理办法;四是将生产、销售、安装等多个部门的管理职能进行归并,由广电行政主管部门按照法律程序负责全方面的执法工作。

此外,直播卫星作为我国广播电视传输的重要载体,应充分发挥其在传输中的使用方便、安装快捷、服务灵活的特点。因此,很有必要改变其现有的“卫星补盲点”的产业政策。在产业政策上,将公益性和经营性进行有机的结合起来,一方面服务广播电视“村村通”,切实保证边远和居住分散地区广大农民收看电视难的问题;另一方面要尽可能发挥直播卫星的作用,为各行各业提供更多的、专业的、个性化的广播电视服务。也就是说,在公益性方面争取国家的公共事业的政策支持,在经营性方面,充分展示直播卫星的风采。

借鉴行业经验

直播卫星的管理,应纳入国家的战略层面上来思考,象盐业、烟草等那样,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对生产、经销、管理实行一条龙服务,对非法销售、安装坚决打击。

我国从战国时起,就开始实行盐铁专营制度,严厉打击私自制售。对盐铁实行的专营制度,在我国很长时期内,起到了增加国家税收、强化国家财力的重要作用。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盐税在当前的国家财政收入中虽然己经无足轻重,但盐业实施专营为确保食盐健康和战略储备的重要性依然存在。

我国烟草行业一直实行统一领导、垂直管理和专卖专营的专卖管理体制。烟草专卖专营运用国家权力机关授予的依法行政权,通过宣传、检查、治理和处罚等手段,对烟草专卖行政管理和烟叶种植的技术指导和收购、烟叶。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保护合法经营,打击非法经营行为。烟草的“专卖专营”则是以人民利益为重,以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为己任。

广播电视着为党和政府的喉舌,为国家的政治安全、文化安全、信息安全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广播电视直播卫星走专营、专管、专控之路,也是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情。根据“129号令”第三条规定,国家对卫星地面接收设施的生产、进口、销售、安装和使用实行许可证制度。可见,国家对卫星地面设施的管理早已有了明确的界定。因此,为了加强对直播卫星的管理,很有必要建立类似盐业、烟草行业的专营管理机制,法律方面与盐业、烟草行业类似同为国家垄断经营,通过对直播卫星的生产、销售、安装等各个环节的统一领导、专项管理,以解决目前多个部门管不住一个“锅”的尴尬局面。

通过建立专营机制,不仅有利于推进直播卫星的快速发展,加快直播卫星的产业进程,实现直播卫星的多种功能,同时,有效的解决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的压力,真正实现有线、无线、卫星、互联网等各种传输手段的优势互补、适度竞争和协调发展的产业初衷。

改进技术手段

目前,我国对直播卫星的管理更多的是体现在如何服务农村,让广大边远、居住分散地区的农民能看到电视节目,以一种开放的、包容的管理态度,实现和谐、惠民的愿望。但是,随着2009年3月以来的直播卫星山寨机顶盒的极度泛滥,使得这一美好初衷变得异常的尴尬。于是,要求通过技术手段,加强直播卫星管理的呼声越来越强烈。

1、严控芯片技术

目前,国际上主要有三种卫星广播标准:DVB-S、DVB-DSNG和DVB-S2。而我国的直播卫星“村村通”信道编码采用效率更高、拥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ABS-S标准;ABS-S标准具有完全自主创新、适用可行、先进安全等优势与特点。一是可提供广播业务,可支持电视直播业务,包括高清晰电视直播;二是具有交互式功能,通过回传信道,很容易满足用户的特殊需求,如天气预热、节目、购物、游戏等信息;数字卫星新闻采集(DSNG)业务和专业级业务,可提供双向internet业务。

由于该标准不仅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而且具有强大的服务功能。因此,对于核心技术的保护,实行专控、严管很有必要而且切实可行。一是由广播电视行政主管部门对ABS-S芯片的生产实行特种产品的生产许可证制度;二是由广播电视行政主管部门对专用芯片建立严格的备案制度,防止芯片的外流;三是建立核心技术的研发和专利保护机制;四是实行有计划的生产、管理和调控机制,坚决打击盗版和非法生产、销售行为。通过对芯片核心技术的可管、可控,不仅有效解决对海外、境外卫视台的节目内容的管理,确保国家的信息安全。而且有利于实现其交互功能,发挥直播卫星的产业价值。

2、用好智能卡

智能卡(Smart Card) ,内嵌有微芯片的塑料卡的通称,已广泛用于金融、交通、通讯、医疗、社保等关系国计民生的各个行业和领域。在有线数字电视系统中也得到了广泛使用,成为了数字电视整体平移中的重要技术组成部分。

之前,我国的直播卫星接收设备均为无卡接收。这种无卡接收方式造成以下状态,一是使得广播电视“村村通”免费发放的直播卫星接收设备无法进行有效的管理,二对于非法的山寨设备无法进行控制,三是不利于直播卫星产业的进一步开发和市场的拓展。

通过制发统一的、标准的、规范的、专用的直播卫星接收智能卡,实现五个目的。一是便于对用户的管理;二是利于广播电视“村村通”各种传输方式的覆盖的合理布局,确保资源的有效利用;三是对直播卫星的产业化运营打下基础;四是确保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五是有利于直播卫星的多功能、多业务开发。

尽管亚洲区的卫星电视运营商曾经历过两次智能卡盗版的影响,但随着数字技术的进一步发展,CA的防盗版技术越来越成熟,使得直播卫星的管理越来越规范,不能因有盗版的出现而“因噎废食”,正如人们常说“倒洗澡水别把孩子也倒掉”。

此外,为了加强对直播卫星的有效管理,防止非法直播卫星设备的侵入,还可通过由卫星电视频道运营商每隔一段时间更改一次密码的方法,对合法、有效用户进行不定期的收看授权。虽然这样的做法显得繁琐而笨拙,但就目前的情形而言,这其实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

建立管理体系

2009年3月以来,社会上出现了未经批准的直播卫星接受设施,这些设施的无序发展和蔓延,一是严重影响了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的顺利实施,破坏了我国广播电视有线为主、无线为辅、卫星补盲点等各种传播手段协调发展的格局;二是不利于直播卫星产业健康发展;三是未经批准、无照经营“山寨”接收设施的泛滥、质量上的低劣,损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四是使得直播卫星的管理显得异常尴尬和无可奈何。与其实行鲧的“以堵治水”、不如推行禹的“以疏治水”。加强专控、专管,迫在眉睫。

1、技术管理。直播卫星是一项利民工程,但也是一项政治工程。尽管“129号令”对我国卫星地面设施的管理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卫星地面接收设施走进平民家庭已成为一种趋势,因此,仅仅靠“129号令”的政策约束是不够的,应在技术上下功夫。一是“中星九号”直播卫星所属产权公司,应对所有上星节目实施技术的加密管理;二是用户接收设备实现机卡合一,加强对用户的使用管理;三是直播卫星设备的核心技术专管专控,加强对核心技术的专利管理;四是卫星接收设备定点生产,每省(直辖市)只定点一家生产厂,保证技术标准的生产管理。五是加快技术更新步伐,防止“山寨机顶盒”的出现或核心技术的泄密造成技术管理的麻烦,加强对技术的安全管理。

2、内容管理。目前,我国直播卫星上星节目主要是央视、各省级卫视和少数民族地区提供的电视节目,虽然有47套之多,但节目内容却似曾相识,同质化程度很高,与有线电视传输的丰富节目内容相差甚远,与广播电视“城乡均等化”的要求更是不符。因此,要发挥直播卫星电视的作用,充分体现其价值,一是在节目内容上下功夫,推出“多元化”的内容产品,通过丰富的节目内容来实现直播卫星的产业价值。二是利用公共服务平台向用户提供包括现的47套公共广播电视节目,利用基本业务平台和扩展业务平台推出海量的、互动的内容产品,满足各类用户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三是内容产品的开发应在主业即传输广播电视节目的基础上,开发直播卫星的衍生产品、增值产品和关联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