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述职合集12篇

时间:2023-01-30 15:36:22

研发述职

研发述职篇1

学习是提高个人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做好工作的前提,更是党员干部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的基本政治任务。因此,我始终坚持把学习放在首位,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坚持不懈的学习各种新知识,了解社会经济新动态。积极参加委里的“六个一”、“发改大讲堂”、“科长讲政策”学习和全市开展的“两学一做”专题教育学习活动,不断提高自身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从而提升自己的认识水平和政治素养。通过积极参加市里、委里举办的专题辅导,不断充实自己的业务知识,从而提升自己做好本职工的能力。通过参加省、市举办的专题培训班,来拓展自己视野,提升自己工作效率。通过个人参加的律师、会计师在职继续教育、注册会计师社会培训和业余自学的《行政管理》等业务知识,从而全面提升自己综合素质。积极参与公务员网上远程教育,圆满完成年度学习任务。通过各种媒体、资料,认真研读国家、省上和兄弟市区的相关政策、产业动态以及中省社会经济发展新动向,努力钻研业务,不断适应工作新需要。

二、积极认真工作,全面履职尽责

1、认真配合做好委“两学一做”教育活动的各项工作。根据委党组工作安排,由我配合委纪检组长负责委党建工作,结合“两学一做”专题教育活动,认真抓好年度党建工作任务落实。一是认真制定方案,科学筹划。结合省、市关于开展“两学一做”活动的有关部署和省、市领导的指示要求,坚持党建工作和发展改革中心工作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做到有计划、有安排、有检查、有特色。二是精心谋划组织,认真实施。为了能更好的达到学教目的,进一步提升学教效果,不断丰富学教载体,创新学教方式方法,在学教办有关工作人员的大力配合下,经过大家的艰辛工作,精心谋划活动内容,科学安排活动步骤、认真筛选题材,活动的每一个环节,自己都能亲力亲为,以身作则,为活动顺利开展和机关党建工作坚定了坚实的基础。三是稳步扎实推进,周密组织。机关党建工作说起来容易,真正做起来却又枯燥无味,是一件不显业绩、出力不讨好还容易得罪人的苦差事。我从端正自身态度开始,认真对待。从一开始就把这项工作当成是锻炼自己、提升自己、充实自己的一次很好地机会。具体实施中,除了自己积极参与外,还想法设法出点子想办法,不断创新学工作方式方法、不断丰富党建活动载体。同时,积极参与筹备专题辅导、参观见学、交流互动、分组研讨,是机关党建工作始终开展的有声有色。四是实干真抓笃学,学促结合。结合开展“两学一做”活动,把机关党建工作做扎实。结合年度工作任务和市委要求,我们通过“四个结合”、“五个扎实”真抓实干搞活学教活动。坚持把“两学一做”活动和转变干部作风树发改人新形象结合起来,把“两学一做”活动和干部能力素质提升结合起来,把“两学一做”活动和当好参谋助手科学创新谋划工作结合起来,把“两学一做”活动和高标准完成年度工作任务结合起来。“两学一做”活动开展以来,能严格要求自己,要求大家做到的,首先自己先做到,结合年度工作撰写调研报告2篇,记写学习笔记近5万字,撰写学习交流心得体会7篇,组织讲党课2次,参加各种活动20余次,全年在各类媒体发表学术文章、新闻稿件、消息17篇。通过大家的不懈努力,勤恳工作,从市委历次年度检查和考核及各方反映看,效果很好,达到了预期目的。

2、积极配合做好“双包双促”工作。“脱贫攻坚”行动工作是今年市委、市政府结合市情民意主抓的一项民生工程,也是一项重要的政治工作任务。根据年度工作需要和委党组安排,由我协助王河副主任做丹凤县“脱贫攻坚”工作。今年的工作任务繁重,工作量也很大。我在王河副主任的带领下,在全体驻村工作队成员的积极配合下,在广大干部职工的辛勤努力下,圆满超额完成了年度计划任务。一是科学筹划,因地施策。年初,结合丹凤北坪村村域特点,积极参与委丹凤县“脱贫攻坚”行动计划的制定。根据市“脱贫攻坚”年度工作任务,结合发改工作实际,通过对县、镇、村及部分村民走访调研和座谈交流,制定出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的《市发改委丹凤县“脱贫攻坚”行动2016年度工作计划》。二是根据计划安排,科学做好摸排调研工作。在委领导的带领下,结合全市开展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排查工作,先后四次进村入户做好精准识别工作。既把全委的包扶对象摸清,又把自己的包扶对象选准,为做好丹凤县北坪村“脱贫攻坚”扶贫攻坚工作打下坚实基础。三是先后近十多次入村开展工作。根据计划安排和工作进度,结合今年村级基层组织换届工作,先后近十多次带领市农科所专家、委里相关人员和部局技术人员入村,协助搞好核桃科管培训、产业设计规划、项目实施和现有产业管理,积极协助村上做好村组织党建工作,以此为契机推进村上整体建设。结合实际适时组织村民调整产业结构和布局,在有关专家的指导和兄弟单位的大力支持下,积极协助村上发展村域产业,加大村域基础设施建设,超额完成了年度工作任务,丹凤县北坪村“脱贫攻坚”工作在省、市检查考核中受到一致好评,在市上组织的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中,连续三年被表彰为先进单位。四是积极做好丹凤“工作团”联络单位的各项工作。作为丹凤“工作团”联络单位,能够积极上传下达,发挥组织联动作用,能将市上最新动态、工作要求、领导指示及时传达到位,准确掌握各种信息,及时汇总了解各单位工作进展状况,督促协调跟踪抓好落实,做到不误时误事。先后参与组织召开了15个市直部门包村“脱贫攻坚”工作汇报会、“脱贫攻坚”精准扶贫工作推进会和年度督查检查考评安排部署会。通过以上举措,充分发挥联络协调作用,有力的推动了丹凤县15个市直部门包扶工作。五是积极做好丹凤团的考核评比工作。根据市“脱贫攻坚”行动领导小组安排,带队完成了市直部门丹凤县“脱贫攻坚”工作季度考评、半年考核和年终验收检查考评工作。

3、认真做好委机关直属党委工作。自担任委机关直属党委副书记以来,按照党组的安排,认真做好机关各项党建工作。一是认真筹划年度党建工作。结合省、市关于开展“两学一做”活动的有关部署和省、市领导的指示要求,坚持党建工作和发展改革中心工作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制定了《市发改委2016年机关党建工作计划》,并严格按计划周密组织实施;二是认真开展组织实施党员积分管理工作。根据市委统一安排,结合发改委工作实际,及时制定了具体的实施细则,按照三级评议的办法,认真做好委属党员积分管理评定工作;三是修订完善机关党建工作制度。结合今年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适时修订了市发改委党员领导干部管理规定和党员违纪处理实施细则;四是履职尽责。根据委属机关党委分工,在委党组、委属机关党委的领导下,认真履职做好本职工作。积极开展书记讲党课,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双述双议”制度,扎实推进委机关“五个五”党建品牌创建活动,想法设法丰富党组织活动,全年组织各类活动10余次,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在委直属机关党委书记的领导下,在党委成员的积极配合下,在所属各支部的积极配合下,在委属全体党员的大力支持下,较好的完成了委直属机关党委年度工作任务。

4、认真做好委机关第二党支部党建工作。自担任委机关第二党支部书记,全面认真履职,尽职尽责做好了委机关第二党支部的党建工作。一是修订完善规章制度。亲自起草修订完善了《发改委机关第二党支部基本工作实施细则》、《发改委机关二支部党课辅导学习意见》和《发改委机关二支部组织活动安排意见》;二是扎实开展“两学一做”活动。结合委党组安排进行了“两学一做”专题教育活动,认真组织了第二党支部的学习、讨论、交流、督查检查、意见征求、台账建立、整改落实、资料整理、回头望、对标检查等各个环节工作,收效明显;三是精心安排支部组织生活。根据委党组和机关党委安排,认真组织召开了委机关第二党支部全体党员干部专题组织生活会;不断丰富党员生活,精心组织安排支部党员组织生活;四是尽责履职。根据《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和委党组、机关党委安排,结合实际,很好地完成了委机关第二党支部的其他各项年度党建工作任务。

5、认真做好市材料科学工程院的各项工作。根据委党组决定安排,由我全面负责市材料科学工程院的工作。一是组织对工程建设进行审定。根据市材料院实际和工程建设要求,在市财政局财政资金评审中心的大力支持下,对材料院工程建设资金进行了全面清理,做好了初步评审。二是组织修订了材料院规章制度。制定出台了《xx市材料科学工程院内部机构设置和人员分工》、《xx市材料科学工程院内部管理规定》和《xx市材料科学工程院管理规定》,对材料院历年财务管理工作进行全面清理,摸清了家底,理清了工作思路,从而理顺了关系,加强了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三是积极组织开展科研活动。材料院是市属国有企业性质的科研机构。认真组织所属人员和各合作单位,积极开展科研活动。对原来所承担的四个科研课题,做好跟踪服务,迎接了省中期评估,目前正在积极组织筹备结题。根据全市经济工作需要,结合材料院工作实际,认真组织小试中心和秦岭矿原中心两个新课题建设的前期申报工作,目前已经完成项目立项和科研审批工作。根据委领导指示,结合年度工作计划安排,组织策划谋划了《国家循环经济教育示范基地》和《xx市尾矿资源综合利用科技人才培训基地》两个项目,目前已经完成两个项目的科研编制工作。四是认真做好移交的各项工作。根据2016年3月18日市长办公会议纪要精神,市材料院将要整体移交xx学院。根据市上要求和委党组安排,由我配合委分管领导做好移交的各项工作。在分管领导的带领下,通过和材料院一帮人的精心工作,完成了移交报告的起草工作,并就有关事项与xx学院进行了先期洽谈。

6、做好其他各项工作。

发改委工作任务重、头绪多,涉及部门范围广,而单位领导相对较少,在分管领导忙不过来的情况下,只要工作需要、领导安排,从不分是份内还是份外,自己都是抱着极大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尽心尽力地完成各项任务。一年来,根据委党组和委领导安排,在完成自身职责内工作的基础上,勇于担当、认真完成各位领导交办的其他各项临时性工作。

三、注重养成,提高素质

按照党的十、十八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要求,结合省委十二届九次全会和市委三届九次会议、市第四次党代会精神,不断加强自身党性锻炼,努力改造和升华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注重个人党性修养,不断强化个人养成,勇于担当、认真负责做好本职工作,时刻保持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心,自觉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始终保持宽广的胸怀,满腔热情地工作。结合今年经济工作特点,不断给自己创电加压,先后多次学习发展与规划、互联网+、农村经济工作等业务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素质,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和大局意识,克服岗位转型、身份转换、任务重、头绪多的实际困难,树立较高的思想境界,时刻牢记以大局为重,淡泊名利,不计个人得失,全心全意做好各项工作,努力在工作中实现人生价值,为建设“创新幸福xx”做出应有的贡献。

四、 廉洁奉公,勤政务实

研发述职篇2

学习是提高个人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做好工作的前提,更是党员干部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的基本政治任务。因此,我始终坚持把学习放在首位,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坚持不懈的学习各种新知识,了解社会经济新动态。积极参加委里的“六个一”、“发改大讲堂”、“科长讲政策”学习和全市开展的“两学一做”专题教育学习活动,不断提高自身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从而提升自己的认识水平和政治素养。通过积极参加市里、委里举办的专题辅导,不断充实自己的业务知识,从而提升自己做好本职工的能力。通过参加省、市举办的专题培训班,来拓展自己视野,提升自己工作效率。通过个人参加的律师、会计师在职继续教育、注册会计师社会培训和业余自学的《行政管理》等业务知识,从而全面提升自己综合素质。积极参与公务员网上远程教育,圆满完成年度学习任务。通过各种媒体、资料,认真研读国家、省上和兄弟市区的相关政策、产业动态以及中省社会经济发展新动向,努力钻研业务,不断适应工作新需要。

二、积极认真工作,全面履职尽责

1、认真配合做好委“两学一做”教育活动的各项工作。根据委党组工作安排,由我配合委纪检组长负责委党建工作,结合“两学一做”专题教育活动,认真抓好年度党建工作任务落实。一是认真制定方案,科学筹划。结合省、市关于开展“两学一做”活动的有关部署和省、市领导的指示要求,坚持党建工作和发展改革中心工作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做到有计划、有安排、有检查、有特色。二是精心谋划组织,认真实施。为了能更好的达到学教目的,进一步提升学教效果,不断丰富学教载体,创新学教方式方法,在学教办有关工作人员的大力配合下,经过大家的艰辛工作,精心谋划活动内容,科学安排活动步骤、认真筛选题材,活动的每一个环节,自己都能亲力亲为,以身作则,为活动顺利开展和机关党建工作坚定了坚实的基础。三是稳步扎实推进,周密组织。机关党建工作说起来容易,真正做起来却又枯燥无味,是一件不显业绩、出力不讨好还容易得罪人的苦差事。我从端正自身态度开始,认真对待。从一开始就把这项工作当成是锻炼自己、提升自己、充实自己的一次很好地机会。具体实施中,除了自己积极参与外,还想法设法出点子想办法,不断创新学工作方式方法、不断丰富党建活动载体。同时,积极参与筹备专题辅导、参观见学、交流互动、分组研讨,是机关党建工作始终开展的有声有色。四是实干真抓笃学,学促结合。结合开展“两学一做”活动,把机关党建工作做扎实。结合年度工作任务和市委要求,我们通过“四个结合”、“五个扎实”真抓实干搞活学教活动。坚持把“两学一做”活动和转变干部作风树发改人新形象结合起来,把“两学一做”活动和干部能力素质提升结合起来,把“两学一做”活动和当好参谋助手科学创新谋划工作结合起来,把“两学一做”活动和高标准完成年度工作任务结合起来。“两学一做”活动开展以来,能严格要求自己,要求大家做到的,首先自己先做到,结合年度工作撰写调研报告2篇,记写学习笔记近5万字,撰写学习交流心得体会7篇,组织讲党课2次,参加各种活动20余次,全年在各类媒体发表学术文章、新闻稿件、消息17篇。通过大家的不懈努力,勤恳工作,从市委历次年度检查和考核及各方反映看,效果很好,达到了预期目的。

2、积极配合做好“双包双促”工作。“脱贫攻坚”行动工作是今年市委、市政府结合市情民意主抓的一项民生工程,也是一项重要的政治工作任务。根据年度工作需要和委党组安排,由我协助王河副主任做丹凤县“脱贫攻坚”工作。今年的工作任务繁重,工作量也很大。我在王河副主任的带领下,在全体驻村工作队成员的积极配合下,在广大干部职工的辛勤努力下,圆满超额完成了年度计划任务。一是科学筹划,因地施策。年初,结合丹凤北坪村村域特点,积极参与委丹凤县“脱贫攻坚”行动计划的制定。根据市“脱贫攻坚”年度工作任务,结合发改工作实际,通过对县、镇、村及部分村民走访调研和座谈交流,制定出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的《市发改委丹凤县“脱贫攻坚”行动2016年度工作计划》。二是根据计划安排,科学做好摸排调研工作。在委领导的带领下,结合全市开展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排查工作,先后四次进村入户做好精准识别工作。既把全委的包扶对象摸清,又把自己的包扶对象选准,为做好丹凤县北坪村“脱贫攻坚”扶贫攻坚工作打下坚实基础。三是先后近十多次入村开展工作。根据计划安排和工作进度,结合今年村级基层组织换届工作,先后近十多次带领市农科所专家、委里相关人员和部局技术人员入村,协助搞好核桃科管培训、产业设计规划、项目实施和现有产业管理,积极协助村上做好村组织党建工作,以此为契机推进村上整体建设。结合实际适时组织村民调整产业结构和布局,在有关专家的指导和兄弟单位的大力支持下,积极协助村上发展村域产业,加大村域基础设施建设,超额完成了年度工作任务,丹凤县北坪村“脱贫攻坚”工作在省、市检查考核中受到一致好评,在市上组织的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中,连续三年被表彰为先进单位。四是积极做好丹凤“工作团”联络单位的各项工作。作为丹凤“工作团”联络单位,能够积极上传下达,发挥组织联动作用,能将市上最新动态、工作要求、领导指示及时传达到位,准确掌握各种信息,及时汇总了解各单位工作进展状况,督促协调跟踪抓好落实,做到不误时误事。先后参与组织召开了15个市直部门包村“脱贫攻坚”工作汇报会、“脱贫攻坚”精准扶贫工作推进会和年度督查检查考评安排部署会。通过以上举措,充分发挥联络协调作用,有力的推动了丹凤县15个市直部门包扶工作。五是积极做好丹凤团的考核评比工作。根据市“脱贫攻坚”行动领导小组安排,带队完成了市直部门丹凤县“脱贫攻坚”工作季度考评、半年考核和年终验收检查考评工作。

3、认真做好委机关直属党委工作。自担任委机关直属党委副书记以来,按照党组的安排,认真做好机关各项党建工作。一是认真筹划年度党建工作。结合省、市关于开展“两学一做”活动的有关部署和省、市领导的指示要求,坚持党建工作和发展改革中心工作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制定了《市发改委2016年机关党建工作计划》,并严格按计划周密组织实施;二是认真开展组织实施党员积分管理工作。根据市委统一安排,结合发改委工作实际,及时制定了具体的实施细则,按照三级评议的办法,认真做好委属党员积分管理评定工作;三是修订完善机关党建工作制度。结合今年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适时修订了市发改委党员领导干部管理规定和党员违纪处理实施细则;四是履职尽责。根据委属机关党委分工,在委党组、委属机关党委的领导下,认真履职做好本职工作。积极开展书记讲党课,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双述双议”制度,扎实推进委机关“五个五”党建品牌创建活动,想法设法丰富党组织活动,全年组织各类活动10余次,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在委直属机关党委书记的领导下,在党委成员的积极配合下,在所属各支部的积极配合下,在委属全体党员的大力支持下,较好的完成了委直属机关党委年度工作任务。

4、认真做好委机关第二党支部党建工作。自担任委机关第二党支部书记,全面认真履职,尽职尽责做好了委机关第二党支部的党建工作。一是修订完善规章制度。亲自起草修订完善了《发改委机关第二党支部基本工作实施细则》、《发改委机关二支部党课辅导学习意见》和《发改委机关二支部组织活动安排意见》;二是扎实开展“两学一做”活动。结合委党组安排进行了“两学一做”专题教育活动,认真组织了第二党支部的学习、讨论、交流、督查检查、意见征求、台账建立、整改落实、资料整理、回头望、对标检查等各个环节工作,收效明显;三是精心安排支部组织生活。根据委党组和机关党委安排,认真组织召开了委机关第二党支部全体党员干部专题组织生活会;不断丰富党员生活,精心组织安排支部党员组织生活;四是尽责履职。根据《中国共产党党章》、《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和委党组、机关党委安排,结合实际,很好地完成了委机关第二党支部的其他各项年度党建工作任务。

5、认真做好市材料科学工程院的各项工作。根据委党组决定安排,由我全面负责市材料科学工程院的工作。一是组织对工程建设进行审定。根据市材料院实际和工程建设要求,在市财政局财政资金评审中心的大力支持下,对材料院工程建设资金进行了全面清理,做好了初步评审。二是组织修订了材料院规章制度。制定出台了《xx市材料科学工程院内部机构设置和人员分工》、《xx市材料科学工程院内部管理规定》和《xx市材料科学工程院管理规定》,对材料院历年财务管理工作进行全面清理,摸清了家底,理清了工作思路,从而理顺了关系,加强了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三是积极组织开展科研活动。材料院是市属国有企业性质的科研机构。认真组织所属人员和各合作单位,积极开展科研活动。对原来所承担的四个科研课题,做好跟踪服务,迎接了省中期评估,目前正在积极组织筹备结题。根据全市经济工作需要,结合材料院工作实际,认真组织小试中心和秦岭矿原中心两个新课题建设的前期申报工作,目前已经完成项目立项和科研审批工作。根据委领导指示,结合年度工作计划安排,组织策划谋划了《国家循环经济教育示范基地》和《xx市尾矿资源综合利用科技人才培训基地》两个项目,目前已经完成两个项目的科研编制工作。四是认真做好移交的各项工作。根据2016年3月18日市长办公会议纪要精神,市材料院将要整体移交xx学院。根据市上要求和委党组安排,由我配合委分管领导做好移交的各项工作。在分管领导的带领下,通过和材料院一帮人的精心工作,完成了移交报告的起草工作,并就有关事项与xx学院进行了先期洽谈。

6、做好其他各项工作。

发改委工作任务重、头绪多,涉及部门范围广,而单位领导相对较少,在分管领导忙不过来的情况下,只要工作需要、领导安排,从不分是份内还是份外,自己都是抱着极大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尽心尽力地完成各项任务。一年来,根据委党组和委领导安排,在完成自身职责内工作的基础上,勇于担当、认真完成各位领导交办的其他各项临时性工作。

三、注重养成,提高素质

按照党的十八大、十八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要求,结合省委十二届九次全会和市委三届九次会议、市第四次党代会精神,不断加强自身党性锻炼,努力改造和升华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注重个人党性修养,不断强化个人养成,勇于担当、认真负责做好本职工作,时刻保持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心,自觉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始终保持宽广的胸怀,满腔热情地工作。结合今年经济工作特点,不断给自己创电加压,先后多次学习发展与规划、互联网+、农村经济工作等业务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素质,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和大局意识,克服岗位转型、身份转换、任务重、头绪多的实际困难,树立较高的思想境界,时刻牢记以大局为重,淡泊名利,不计个人得失,全心全意做好各项工作,努力在工作中实现人生价值,为建设“创新幸福xx”做出应有的贡献。

四、 廉洁奉公,勤政务实

研发述职篇3

[中图分类号]G521[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国内外关于教育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由来已久。其兴盛于20世纪60年代的人力资本理论,通过进行国际比较研究表明,在很多指标中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最大的是中等技术人员的数量,由此得出了为了实现经济的发展必须扩大中等职业教育的结论(HarbisonandMyer,1964)。此后丹尼森(Denison)又参考了新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再次核算,最后得出美国人均劳动收入的增长中教育贡献率达23%。BeltonFleisher(2008)建立扩展的生产函数模型对人力资本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得出结论是受过教育的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和生产率的提高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国内学者关于职业教育对经济增长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成果。傅志明等(2005)通过研究认为我国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层级中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约占51.69%。李涛等(2007)研究重庆1992—2005年职业教育投资与永川市GDP值,分析得出职业教育投资对GDP增长的贡献率约为69.98%。王建华等(2008)利用1985—2005年样本数据,发现陕西省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对经济的增长有重要作用。杨一等(2008)通过对北川羌族自治县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与经济发展各方面关系的研究发现,在经济相对贫困的少数民族地区,发展职业教育对促进县域经济总量发展有重要作用。李长惠等(2008)通过对重庆市中等职业教育的研究,测算出重庆市中等职业教育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为2.14%。米红等(2009)通过对中等职业教育和厦门经济发展关系的实证研究发现,中等职业教育与第三产业的相关性最高,因此,中等职业教育应重点预测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主动参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李汝等(2009)通过建立江苏省南通市中等职业教育资源配置的外溢效应模型,得出南通市中等职业教育资源配置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的不平衡,严重影响了南通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结论。郭新华等(2010)利用1985—2007年时间序列数据,测算出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8.7%,并证明中等职业教育规模的扩大是我国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对经济增长有明显推动作用。王兆刚等(2010)通过灰色系统理论讨论了中等以上各类教育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最终发现与中等职业教育相关性最大的是第三产业GDP增长率,说明中等职业教育对第三产业的发展促进作用最大。周宏等(2012)利用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2003—2008年省际面板数据分析了中等职业教育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发现中等职业教育对经济增长的产出弹性为18.92%,东、中、西部地区的产出弹性分别为17.62%、11.82%、14.86%。虽然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起步较晚,但我国政府已经认识到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性,纷纷制定政策,促进其发展壮大。

2中等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综合上述已有的研究来看,中等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两者之间确实存在着一定关系,而且这种关系是显著的。虽然中等职业教育也在不断发展变化,但它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一直都存在,并在动态中寻求着“平衡”。目前,国际国内学者都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论述了中等职业教育对经济增长所产生的影响,甚至测算出这种影响的弹性系数有多大,这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参考价值,但从中我们也可以分析出目前研究存在着一些不足和问题,只有解决这些问题,才能使中等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这个命题更加完善化、系统化、全面化。

首先,我认为在中等职业教育对经济发展影响研究问题中,指标的选取不统一,存在着一些不规范、不合理的因素。由于中等职业教育与经济增长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一个系统,信息的不完全性以及对信息处理的高要求,导致中等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两者之间存在多到多的“灰映射”,常规的统计方法很难体现二者之间的关系。此外,在用什么指标衡量中等职业教育上,学者们也存在着一些分歧,另有数据的选取,统计方法的运用,样本的选择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差異,导致这个命题的研究显得有些分散和不规范,降低了其说服力和科学性。比如王兆刚等在研究中等职业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关系时,以“各类教育的国家财政性经费增长率的灰色关联度与GDP增长率”作为变量进行研究;李长惠等在研究重庆市中等职业教育对经济发展贡献时,同样运用到了“平均关联度”,但他还选取了“中等职业教育经费占GDP比重”、“中等职业教育经费占公共财政开支百分率”、“中等职业教育经费年增长率”等15个指标体系来描述重庆市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状况;郭新华等在研究1985—2007年中国中等职业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时,用中等职业教育的“在校生数”作为教育规模的指标,用“去除CPI影响的GDP”作为经济增长指标研究二者的关系;杨一在研究北川羌族自治县中等职业教育促进县域经济发展问题时,选取“人均GDP”和“职业教育在校生人数”作为变量进行研究;周宏、李汝进行此类研究时,选取的变量则是“教育资源(资金)投入”与“GDP”。从上述可以看出,在选取指标时,至少存在几种不同的观点,一种是认为中等职业教育的影响无法衡量,所以用“灰色关联度”来代替;另一种倾向于用“在校生人数”作为中等职业教育的衡量变量;最后一种用“教育资源投入”来衡量中等职业教育。指标选取的复杂性,令读者把不住中等职业教育的“脉搏”。也许,又有人会想,中等职业教育有些投入是可以计量的,但有些影响是无法计量的,这也会给指标的选取带来一定阻碍。

其次,中等职业教育的区域发展和专业结构对经济发展的不同影响的研究比较少,研究角度尚不全面。从不同角度,可以对中等职业教育进行不同方面的研究,从而从不同方面说明中等职业教育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比如从不同区域、不同专业间、不同教育投入的角度对中等职业教育进行不同研究,但是就目前来说,这方面研究不多,还有待扩展。周宏等在研究中国中等职业教育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时,分别测算出了我国东、中、西部地区中等职业教育对其经济增长的弹性为17.62%、11.82%和14.86%,这说明我国不同地域之间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是不平衡的,对当地的影响也是有区别的。这样的研究是符合实际的、也是有意义的,但是我们既然从这个结果中知道了东、中、西部地区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具有差异性,我们为何不在此基础上继续延伸下去,做更深层次的研究呢?比如在此基础上研究东、中、西部地区中等职业教育差异原因,在政策上我们应该如何做才能减小这种差距,逐渐消除区域间的不平衡等等。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一种见解或者思路,仅供参考。这也间接说明,目前对中等职业教育的研究角度尚不全面、不系统,还可以从更加广泛的角度进行深入研究。目前我国在中等职业教育的专业结构方面的研究文献也比较缺乏。王贤在对中等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产业就业结构的适应性问题探讨时发现有三个特点:第一,我国农业(第一产业)就业人口所占比例较发达国家而言还是太高,应该适当减少。作者指出,中等职业教育农产专业人才的培养应该得到充分的重视,政府应该采取措施,扩大中等职业教育农业相关专业的招生规模,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文化技能,使农产专业的毕业生“人尽其才”。第二,中等职业教育服务类专业人才仍然是主体,应该控制招生规模。2006年我国第三产业占GDP的比例为39.4%,虽然比例较发达国家来说较低,但随着我国服务业对外开发程度扩大,中等职业教育服务类专门人才仍会有较大的需求和增长空间。因此,在严格控制规模过快增长时,应防止专业设置上的“一边倒”现象,防止人才供需不匹配。第三,应稳步扩大第二产业相关专业招生规模,着力培养紧缺技术型人才。作者指出,我国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呈现负相关关系,比例不协调,而随着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工业就业人数会不断增多,因此需要稳步扩大第二产业相关专业的招生规模,根据形势变化大力培养适应新技术发展的紧缺技术型人才。该论文从专业结构和产业结构匹配的角度对中等职业教育及经济的关系进行研究,把中等职业教育的研究分解的更加细致具体,这为我们进一步研究提出了一个新思路。总而言之,目前我国这方面的研究相对来说比较少,研究角度有待细化和扩展。

最后,我认为目前中等职业教育体制创新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方面的研究也是相对不健全的。体制创新对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而言,也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每一次体制的改进和创新都应该会促进中等职业教育更好更快地发展,从而推动经济提升,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中国的中等职业教育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国家和政府给予了高度重视,相关政策和体制的创新很丰富,可是,关于中等职业教育因体制创新而推动其在促进经济更好地发展中的作用却没能很好地呈现出来,这也是我认为关于这个命题研究做得不充分的地方。在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我们强调和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理念和制度,不断深化招生、学籍、教学等管理制度的改革,加快建立弹性学习制度,加强职业教育专业课程和教材建设,全面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大力加强职业学校教师培养培训工作,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完善职业学校到企业实践制度,加大对对职业教育的资金扶持力度,推进产教结合等等,这些工作都在体制和管理上扮演者“创新者”的角色,这些措施是可以从不同层面上促进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的。目前,我国对于体制方面创新所发挥的作用的研究陈述相对比较少,这就会导致在这样一个信息不对称的环境中,政策的制定者和体制的创新者就会缺少反馈,不了解这个体制的实施情况和学生的反应,这对政策的变更和体制的创新是不利的,会起到阻碍作用。而相反,如果中等职业教育在体制创新方面的成果得以陈述出来,那这个政策或者体制的优劣就会得到理性评价,好的政策会得到更好的实施推广,不好的政策也会得到相应的改进,变得好起来。比如说“校企合作制”深受广大师生和企业的欢迎,它促进了学生经验的增长和技能的提高,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使两者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循环,那这个体制就会得到肯定、延续和更好发展。当然,我们只是举这个例子来说明,目前我国关于这个命题的研究是有待完善的,这也给我们提供了广大的研究空间去补充和完善这方面的研究,这也只是一些个人的看法和思考,不能以偏概全。

作者:刘荣

    [參考文献] 

[1] 郭新华,于骁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J].科学·经济·社会,2010(33). 

[2] 周宏,杨萌萌,王婷婷.中国中等职业教育对经济增长的影响[J].经济分析,2012(54). 

[3] 闫伟.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J].继续教育研究,2008(41). 

[4] 王兆刚.中等职业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关系分析[J].公共管理,2010(25). 

[5]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调研课题组.中国职业教育[J].职业技术教育,2007(20). 

[6] 刘文君.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J].教育与经济,2007(64). 

[7] 王贤.中等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产业就业结构的适应性问题探讨[J].2009(93). 

[8] 李汝.中等职业教育资源配置与地区经济增长关系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9(13). 

研发述职篇4

(一)关于“文化软实力”的研究。第一,与文化软实力定义相关的研究。文化软实力的概念虽然兴起于国外,但近年来国内研究逐渐丰富,王沪宁写的《作为国家实力的文化:软权力》著作中首次介绍了约瑟夫?奈的“软实力”概念;贾磊磊从资源的角度来对文化软实力进行研究,他认为文化软实力是在文化领域之中具备感召力,凝聚力、吸引力以及影响力的一些文化资源;阎学通认为软实力是一个国家内部与外部的总政治动员的能力,是内部和外部的综合;张兆娟在她的著作《软实力:中式成功领导品质》一书中将软实力分为意志力、应变力、影响力、洞察力、领导力、决策力、亲和力以及传统国学八个部分。这些比较有影响力的著作无一不说明文化软实力的研究很有必要。第二,文化软实力的构成要素和提升路径研究。吴桂韩认为文化软实力要重视先进价值观的建设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设。李冉分析了我国的文化软实力目前建设的现状以及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战略构想。赵军在《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是重要的国家发展战略》著作之中阐述了建设文化软实力的意义:“一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与国家创造;二是维护国家的文化安全;三是树立国家的形象。”有英在《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评述》中指出重视中国传统问题在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路径中的重要作用。涂可国在《试论中国文化软实力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其对策》著作中提出:“文化软实力是构成了综合国力,它是硬实力的重要条件,同时有利于保证社会的稳定”。路郁廷在《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发展战略》这篇著作中提到:“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建设需要注重坚持科学发展战略与自主创新战略。”

(二)关于秘书文化素养的研究。第一,对秘书文化素养构成要素的研究。潘斌军杨晓宇《秘书文化素养浅析》中对秘书文化素养从传统文化积累、尊重个人价值追求、重视德性修养、具有超功利的价值取向、具有终极关怀等10个方面进行了阐述。李丽洁在《论秘书职业的文化内涵》文化的记录者、传播者文化的创造者的角度认为秘书工作在中国是经历了几千年文化积淀并浓缩着高度人文精神的、具有厚重文化内涵的职业。并从善于思考,富有谋略;知识广博、视野开阔;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三方面对秘书文化素养进行了分析。第二,对秘书文化素养提升路径的研究。章玫平在《推进秘书职业专业化完善专业培养体系》中在加快秘书职业专业化进程的对策中提出要“加强秘书职业文化建设, 提升从业人员素质。张天霞在《现代企业文秘的人文素养及其语言艺术美初探》中从提升语言艺术美的角度探讨了如何提升秘书人文素养。杭建伟在《苏南高职文秘专业学生吴文化素养培养刍议》中认为可以从开设当地传统文化课、校园文化渗透等方面提升文秘专业学生文化素养。

(三)关于秘书职业发展的研究。第一,关于企业对秘书职业能力要求方面的调查。 如贺军的《秘书人才市场需求调研及启示》,从外在条件、知识技能、经验要求和待遇高低等方面对企业对秘书人才的需求分析了人才市场对秘书职业的要求规律。如张斌的《论镇江市秘书专业人才质量需求的变化与文秘专业教学改革的方向》,对秘书专业的市场需求、就业方向以及各行业对秘书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专业技能、综合素质等方面的要求进行了调查。周扬莉《提升文秘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势在必行――来自 30 家企业单位的调查报告》中提到在对企业文秘岗位资质KSAO要求分析中,除强调文秘人员专业知识、相关辅助知识、专业技能培养的重要性外,更注重文秘人才综合素质中职业关键能力和素质培养两方面的培养。第二,关于企业秘书职业化发展的研究。原霞在《企业管理中秘书的角色定位分析》中从参谋助手、桥梁作用、合作与沟通三个方面分析了现代企业秘书角色的定位。郭建庆认为,秘书职业化包括三层含义:职业精神、专业技能、行为规范。王凌在《秘书人员胜任特征研究》中从服务对象多元化、秘书主体商务化、知识技能专业化、劳动价值商品化四个方面分析了现代秘书职业的特点。张蕾在《秘书职业教育如何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几点思考》中,指出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秘书职业发展趋势由“从政型”模式向“从商型”模式转化,在秘书教育中要拓展秘书专业的宽度,她建议把中文秘书、企业秘书、商务秘书及涉外秘书融为一体,使学生成为掌握综合技能的通才式秘书。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一)关于“文化软实力”的研究。第一,在文化软实力的概念研究方面。1990 年,约瑟夫?奈提出文化软实力概念,他将综合国力划分为硬实力和软实力两种,自此文化软实力研究才出现。约瑟夫?奈在《变化中的世界力量的本质》《软实力》等后续著作中进一步分析了软实力的概念。在《中国软实力的兴起及其对美国的影响》这篇文章中,他认为中国的软实力有很大增长,但是中国的软实力与美国的软实力不存在矛盾,相较之下美国处在优势,中国处在劣势。威廉?欧文斯在《信息时代的力量与相互依存》《信息时代的国家利益》等文章上描述了文化软实力的内涵,认为在信息时代,软实力比硬实力更加重要。第二,在文化软实力的提升路径方面。田丈志和托马斯?莫洛伊等认为文化软实力是源于教育。优质的教育资源吸引精英,这些精英是思想文化的传播者与培育者。印度学者阿米特库马尔吉塔在他的文章《印度软实力及海外侨民述评》中阐述印度软实力提升务必充分发掘印度传统文化的精髓。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源于传统文化。基恩以及新加坡学者彭二林在其专著中都认为文化软实力是源于国际社会中的一些具备优势的优秀文化而?a生。这些学者们都认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是值得肯定和提倡的。

研发述职篇5

高职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联系非常紧密,其宗旨和生命力在于主动并有效地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我国比较重视高职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研究,特别是2006年教育部、财政部启动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对高职院校“增强社会服务能力”提出了明确要求以来,高职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研究成为国内职教界的热点论题,很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此提出了许多极具价值的观点。本文通过对这些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我国高职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借鉴。

一、高职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性研究

我国《高等教育法》第三十一条明确规定:高等学校具有教学、科学研究和为社会服务的功能。《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明确提出:职业教育要“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宗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强调高等职业教育要“以服务为宗旨”。高职教育具有高教性、职教性、地域性三大特征,立足和服务于所在区域是其重要的价值取向。杨虹认为,高职院校开展社会服务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院校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杜祥培认为,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是地方高职院校的神圣使命。他从三个方面来解读:一是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是地方高职院校存在价值之所在;二是服务地方经济是高职院校发展动力之所在;三是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是地方高职院校的办学质量标志之所在。

二、高职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定位与内容研究

1 高职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职能定位。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内涵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服务,是指高校的社会功能和角色,包括培养人才、发展科学技术以及直接为社会服务等。狭义的社会服务,是指高校以各种形式为社会发展所做的经常的、具体的、服务性质的活动。学者们对于高职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职能定位的论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服务功能定位。廖惠卿认为,社会服务在高职院校发展中的功能定位为:学校对接社会的纽带,教师水平提升的途径,学生成长成才的平台。高维峰从高职院校与社会有效互动的角度,认为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功能可分为实现基于资源互补的社会服务、扩展至校外教学的社会服务、推动人才养成的社会服务。(2)服务区域定位。霍丽娟认为,高等职业院校的社会服务主要任务是向区域和行业提供技术应用型和高技能型的人才培训与培养,提供技术创新、推广和服务,实施先进文化的传播和辐射,具有鲜明的区域性和行业性特征。张效民认为,普通高职院校的服务区域,或只为本地区服务,或最多在以服务本地区为主的同时兼顾全省;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的区域则要广泛得多,大多在以服务本地区为主的同时还面向全国。(3)服务层次定位。以技术服务为例,在低层次技术、中间技术、高新技术三个层次技术中,普通高职院校通常以提供中间技术服务和较低层次的技术服务为主;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应可开展高新技术的开发和转化工作。(4)服务形式定位。霍丽娟认为,高等职业院校的社会服务主要任务是使学校成为区域的技术技能培训中心、新技术的研发推广中心、区域学习型社会中心。张效民认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功能除了成为上述“三个中心”之外,《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又赋予了新的内涵:一是超越了区域性的空间范畴,要求增强高职院校向区域外的辐射力;二是增加了新的社会服务内容,明确了高职院校要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承担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开展对口支援与交流,提供师资培训和促进区域内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等内容。

2 高职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容。国务院的有关文件对高职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容阐述得非常明确:“为经济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服务,为促进就业和再就业服务,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服务,为推进西部大开发服务”“为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服务”“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服务”“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为提高劳动者素质特别是职业能力服务。”学界据此进行了更广泛却也更具体的多元性阐释,归纳起来大致可以分为四种观点:(1)三元说。邱开金认为,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文化服务,二是技术服务,三是科研服务。杨光宇认为,示范性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职能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满足行业、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和各类岗前、职后、转岗培训需求,为行业、社会开展各类培训服务;二是满足区域或行业的技术创新、技术开发需求,为行业、企业提供各类应用技术服务;三是满足周边院校、中西部院校的发展需求,以自身优势资源开展交流、服务,达到资源共享。(2)四元说。吴一鸣、哈满林认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高职院校的要求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提供人才支撑;二是提供技术支持;三是参与新农村建设;四是促进地方教育协调健康发展。张琼、桑雷认为,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责任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服务企业发展;二是服务社区建设;三是服务区域文化发展;四是服务新农村建设。仇雅莉认为,高等职业院校社会服务的内涵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社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二是开展职业培训,为社会、行业、企业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三是开展技术服务,为行业和企业解决应用技术难题;四是对口支援与交流,促进区域职业教育的发展。(3)五元说。苏文锦认为,高职教育社会服务职责的内涵应包含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二是技术传播;三是技术推广;四是技术培训;五是技术服务。周世青认为,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应该突出“五个重点”:一是专业服务,以调整学院专业结构,重组专业体系为重点;二是科技服务,以参与行业、企业的课题研发为重点;三是培训服务,以具有突出优势的岗位培训为重点;四是志愿服务,以顶岗实习、社会实践、行业或社区志愿服务活动为重点;五是文化服务,以参与所在社区、区域的文化建设活动为重点。

三、高职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路径与模式研究

1 高职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路径。刘志范认为,高职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路径主要有七种:一是明确服务理念;二是调整专业结构;三是丰富办学模式;四是拓展服务内容;五是理顺运行机制;六是参与高新技术攻关;七是提供送教下乡服务。王一群对高职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路径进行了更详细的阐述:一是高职院校要形成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共识;二是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为区域发展提供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三是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应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四是推进高职院校与地方企业深度合作;五是服务区域经济,实现教育培训资源社会共享。

2 高职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模式。刘锡奇、崔承刚认为,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的模式主要包括: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模式、职业技能培训与开发模式、国内外交流与合作模式、校企合作联合研发模式。邱开金认为,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的范式主要有:一是基地式服务型,就是以基地共建为平台,着眼新兴行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通过与共建行业或企业的合作,实现服务社会之目的;二是项目式服务型,这是依据行业或企业的生产、研发之需要,学校发挥学科和专业人才的优势所开展的互助活动;三是教育集团式服务型,这是社会教育资源和高校教育资源高度整合并优化重组机制下的服务模式;四是活动式服务型,这是动态化、高灵活性的一种借助“活动”完成的服务方式。黄生文、张文波、张小平认为,职业教育为地方经济服务的运作可采用:一是跨越式发展模式;二是集团化、规模化、连锁化发展模式;三是企业办学或企业管理学校的发展模式;四是职业教育与区域特点相结合的发展模式;五是社会力量办学的发展模式。

四、高职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与问题研究

随着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政府的大力推动,我国高职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影响力逐步提升,但也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王一群认为,当前高职教育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的意识不强,高职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效果并不明显,职业院校的教育资源没能充分利用,课程内容陈旧、科技含量低、不能满足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没有突出实践教学,高职教育的培训方式过于单一。叶华认为,高职院校服务能力缺失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一是高职院校服务方向的游离;二是高职院校服务群体和目的单一;三是高职院校服务深度和能力不足。周世青认为,高职院在社会服务方面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发展不够平衡;二是工作不够主动;三是联系不够紧密;四是服务不成系统。任君庆、王义认为,近几年示范院校的社会服务大多停留在技能鉴定培训和企业职工培训上,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的项目不多。周世青认为,这些问题的产生既有主观方面的原因,也有客观方面的因素,原因一是认识上的不到位,二是能力上的不适应,三是机制上的不完善。

五、提升高职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对策与途径研究

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既是高职教育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方美君认为,提升我国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的措施主要有四条:一是转变服务观念,建立激励机制,提高服务的主动性;二是明确服务定位,突出服务特点,提高服务的针对性;三是加强内涵建设,培育服务能力,提升服务的有效性;四是加强法制建设,争取政府、企业支持,强化服务的规范性。祖天明认为,提升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的途径主要有四条:一是明确培养目标,理清办学理念,树立为社会服务的办学思想;二是构建科学的课程和培训体系,打造为社会服务的办学环境;三是进行“双师”素质的师资队伍建设,提供为社会服务的人力资源;四是进一步完善校企共育人才的有效机制,成为社会服务的基地。顾丹霞从六个方面对提升社会服务能力进行了阐释:一是主动对接产业和行业需求,增强专业办学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二是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零距离对接;三是利用优质教学资源,加大社会培训力度;四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促进广大教师在科研中提升社会服务能力;五是牢记社会责任,努力促进社会和谐;六是构建辐射网络,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六、高职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案例研究

1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贺修炎、欧阳培城总结和阐释了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有高职院校特色的社会服务模式,包括以校内实践教学基地为平台的“三位一体”模式、校企合作的科技服务模式、对口支援社会服务的“贵州模式”、课程班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模式和以社会实践基地为依托的学生社会服务模式等。

2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陈建新等以南宁职业技术学院为案例,探讨了高职教育如何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南宁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四个适应”即办学方向适应经济发展需求、人才培养适应市场变化需求、专业设置适应区域发展需求、教学改革适应就业转型需求,“三个联动”即学院发展与区域发展联动、学院发展与城市建设联动、学院发展与新农村建设联动,“两个承接”即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承接区域工业化发展的科技创新重任,实现“一个打造”即打造高水平示范院校促进地方高职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研发述职篇6

(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武汉430070)

摘要:高职生在求职就业和职业发展过程中,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存在很多问题。基于文献研究,对高职生就业与职业发展教育问题及其形成原因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分析已有研究对解决高职生就业和职业发展教育问题的借鉴意义,提出改进措施,完善高职生就业体系。

关键词 :高职生;就业;职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65-2272.2015.16.031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和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快速发展,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就业面临着新的压力和挑战,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已经越来越难。由于种种原因,高职生就业与职业发展过程中问题越来越突出。职业规划课程的开设有助于高职大学生就业率的提高。很多高职大学生对自身兴趣、性格、技能定位不准确,没有形成正确的就业价值观,职业规划课不仅可以让大学生认识自我,并且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那么,高职生的就业和职业发展教育中存在哪些问题,其对策是什么,成为本文章研究的主题。

1高职生就业与职业发展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1整体就业质量不高

高职生作为高校教育群体中的弱势群体,客观上来讲,学历比较低,相对于本科生甚至于研究生来说,在这方面不占任何优势。受学历影响,在应聘竞争中也非常无奈无助,首先心理上就没有足够的底气参与竞争,自卑心理比较强,所以他们对于工作要求不高,只求能够有工作,而对工作的环境和待遇要求比较低。有些学者在文章中指出,高职生在就业时普遍出现焦虑、恐慌、茫然的心理特征,缺乏就业的自信心,普遍存在自卑心理。因此这也就导致了高职生整体就业质量不高。

1.2专业技能不扎实

由于高职生的“一年级上课,二年级实习,三年级直接工作”的学习模式,决定了他们的专业技能不够扎实。一年级刚进入大学,大学生普遍存在好奇感和新鲜感,所以大一一年把精力基本上是用在交友、熟悉学习周围环境等方面,真正用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学生还是很少的,但是大二年级又要应对学校安排的实习,这就导致高职生没有时间回头学习专业知识。多数学者通过调研得出,高职生生活相对比较浮躁,他们认为,自己在学校最多学习3年,时间很快就能混过去,因此不思进取,不善于钻研,导致高职生的学习只是浮于表面,流于形式,没有真才实学。这些都导致了高职生的专业技能不扎实。

1.3就业后跳槽转行太频繁

高职生整体就业质量不高,导致就业后跳槽转行特别频繁。正如有些学者所指出,高职生对自身认识不足,自傲有余,自省不足,对就业市场和社会现状认识有偏差,导致职业期望值偏高,因此就业后频繁跳槽转行。

2导致高职院校职业发展教育问题的主要原因

2.1学生自身定位不清

学生没有完全认识自我,在就业之前没有对自己的生涯进行合理有效地规划,只是随波逐流,人云亦云。有学者指出,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是从个人对自己的能力、兴趣、职业生涯需要及其目标的评估开始的。职业世界纷繁多彩,每项职业都要求从业者具备一定条件,如知识、技能、体力、品德和心理素质等;而每个人各方面条件又都是各不相同的,对职业的选择就必然会有所不同。所以要想做出切合实际的职业选择,必须充分认识自己。社会快速发展对人才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提出较高的要求。部分学者指出,高职毕业生正处于人生心理变化的突出时期,部分毕业生对自己和职业缺乏必要的了解和认识,自身的能力素质与市场需要不相适应,对就业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

2.2父母潜移默化的影响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学生的影响至关重要。现在许多家长把自己年轻时期未能实现的愿望强加在自己孩子身上,导致孩子是他们实现抱负的代替品和牺牲品。父母将自己价值观灌输给自己的孩子,高职生在各种压力和负重下潜移默化的影响着高职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对他们毕业后的就业影响也很大。

2.3高职学校教育体制不完善

学校是学生们集中生活、学习的场所,学校的各种条件和环境都直接或间接影响着高职生的就业。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就业指导教育还不能完全实现学生从学校到社会的顺利过渡,是导致高职生就业与职业发展问题的原因之一。高职院校在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方面比较欠缺,就业指导中心老师经验不够丰富。有学者认为,学校疏于对高职毕业生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求职技巧和职业素质等的教育和指导,降低了高职生求职中抗挫折的能力。另外,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过于陈旧,就业指导形式和内容比较单一,都不同的影响了高职生的就业质量和就业后的职业发展。

3改进高职生就业与职业发展教育的实践探索

3.1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

大学一年级适当的开设职业规划课,通过职业规划课引导学生规划学业。大学二年级通过创新创业指导课帮助学生提升职业化素养。大学三年级通过就业指导课传授学生求职择业策略。高职院校应该使课堂教学科学合理化,在学校专业课的同时,早些开设职业规划课,这样高职生就有了发展的目标和方向。专业知识也必须要扎实下来。

3.2大力开展校园职业发展文化活动

通过职业规划设计大赛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高职生一年级学校就可以常常举办职业规划设计大赛,提前让高职生感受到就业的气息,为三年后真正走入招聘会做准备。利用生涯人物访谈等促进学生认识自己与工作世界,生涯人物访谈极具真实性和现实意义,通过与生涯人物进行交流和提出自己的问题,解决高职生对就业的困惑,打破对就业的恐惧感和无助感。举行简历大赛、面试模拟等进行求职演练。简历大赛和面试模拟是求职过程中十分实用的一部分,因为求职离不开制作简历和面试环节,如果一切准备好了,就业就不再那么慌张。

3.3切实开展个性化的职业测评和职业咨询

首先,通过建立健全高职生职业测评系统,让高职生在进入大学的第一时间就认识自我,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并且着重培养高职生擅长的技能,为毕业就业打下坚实基础。其次,广泛开展职业咨询与就业指导。高职生能够充分认识到自我已经成功了一半,但是还离不开学校的就业指导和职业咨询等相关辅助指点。高职生在学校学习期间,他们会慢慢发生改变,包括在职业发展的初衷方面,所以高职院校为学生广泛开展就业指导课,带领高职生走出误区和迷茫,是很必要的。第三,尝试建立毕业生职业发展模型,这位高职生毕业后更好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可以避免高职生频繁跳槽现象的频繁发生。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要重视学生自身定位、家庭环境优化和学校教育体制的完善,通过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大力开展校园职业发展文化活动,切实开展个性化的职业测评和职业咨询,解决高职生在就业与职业发展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确保高职生顺利就业和职业发展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盛英淼,陈淑芬.高职生就业心理特点及就业指导对策[J].职业技术育,2007(23)

2张淑春,赵毅,相玉红.大学生就业指导概论[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10

3胡小爱.高职学生就业心理与就业状况及就业指导对策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0(5)

研发述职篇7

关键词 篮球联赛 CBA 无形资产 开发 现状

从1995年开始,中国篮球就进行竞赛体制改革,全面推进职业化进程,联赛逐步走向市场化。随着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CBA)规模的不断扩大、结构的日益复杂和影响力的日渐提升,联赛也遇到了一系列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其中重要一点就是盈利困难。

一、CBA篮球职业联赛无形资产情况

2009年6月,中国篮协CBA联赛工作总结会上公布了这样一组数字:2008-2009赛季,除了排名垫底的上海和云南队外,其余16支球队共收入1.505亿元,但总支出则高达2.65亿元,也就是说保守估计CBA各参赛队本赛季亏损已经超过了1亿1500万元人民币。在2011年4月27日结束的CBA决赛广东以4比2击败新疆赢得总冠军欢呼雀跃之时,我们也要看到虽然广东队一直都是CBA经营最好的球队,但受制于CBA整体市场化水平,广东俱乐部仍未达到完全职业化,收入很大部分依赖夺冠后的政府奖金,如果连续数年不夺冠,在收入和影响力上广东队将遭到重挫。而反观NBA职业联赛球队,经过多年的经营,形成了一个联盟和俱乐部层面的盈利模式,包括全国电视转播权的出售、政府的公共资助、广告与赞助收入、新成员加盟等,花样翻新、不一而足、收益巨大。其平均收入由1998-1999赛季的4210万美元提升到2007-2008赛季的1.27亿美元,增长了3倍。

二、有关体育无形资产概念与特征的研究

我国体育无形资产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但体育理论界对于体育无形资产的概念和特征的研究却也提出了一些较成熟的理论。在对体育无形资产特征的研究中,围绕竞技体育、体育场馆等方面,对体育无形资产的特征进行了总结。具有代表性文章如下:

鲍明晓在《体育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中提出体育无形资产是指存在于体育运动中的、具有体育特质、受特定主体控制的、不具有实物形态,能持续地为所有者和经营者带来经济效益的资产。

杨年松在《体育无形资产初探》中界定体育无形资产为:是指由特定主体(国家、事业单位、企业、个人)拥有、控制或使用的、没有实物形态、以知识形态存在、具有持续获利能力的一切体育资源。

三、有关体育无形资产开发与经营的研究

关于此类文献的研究,有的是从总体上对我国现有体育无形资产开发与经营状况进行研究,有的时对具体某一项目的无形资产开发现状及对策进行论述,然后针对现状提出开发与经营对策。相关文章如下:

吴学勇等在《我国体育无形资产的经营现状及对策研究》一文认为转变观念、建立激励机制、培养专门人才是加强我国体育无形资产经营开发的先决条件。

戴晨的关于《中国职业足球俱乐部公司化无形资产界定研究》,针对我国职业足球俱乐部在公司化过程中,不同形式的体育无形资产如何作价入股的问题展开探讨。

钟秉枢,邱招义在《对中国奥委会无形资产基本问题的研究》一文中,对中国奥委会无形资产的概念、表现形式、内容、特征、分类等进行了界定。

四、有关职业体育竞赛无形资产的研究

对体育竞赛无形资产研究较多集中在体育赛事电视转播权问题上,也有少量文章从整体角度对体育竞赛无形资产进行的研究。有关体育赛事电视转播权的研究有学者从不同方面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力图从国际背景下来开展研究,起点较高。相关文献如下:

顾晓霞在《体育竞赛的无形资产》一文中应用经济学的观点,对体育竞赛的无形资产概念、主要内容和表现形式及无形资产的特征进行分析,并在分析以上内容的基础上,提出体育竞赛无形资产的经营。

张立等的有关《体育赛事电视转播权的研究》从国际视角,将电视转播体育赛事和营销转播权分为萌芽、争议犹豫、初步探索和繁荣发展4个历史阶段。

五、有关体育无形资产评估与核算的研究

对体育无形资产评估的研究和对体育无形资产会计核算的研究论文相对较少,相关文献如下:

刘可夫,王敏敏撰写的《体育无形资产评估基本程序和主要方法》该文介绍了体育无形资产评估时应遵循的程序、运用的主要评估方法(收益现值法、重置成本法、现行市价法和清算价格法)。

罗民生,胡利军的有关《青少年运动员人力资源的成本、价值及其评估方法的研究》该文将青少年运动员人力资源成本的构成分为取得成木、开发成本、使用成本和保障成本。认为青少年运动员人力资源价值的实质即作为商品的劳动力的价值,包括其交换价值和使用价值。影响其评估值的因素包括如下七个方面:青少年运动员人力资源的成本、效益、寿命、青少年运动员运动水平的成熟程度、青少年运动员开发的投资风险补偿、价格支付方式和市场的供需状况。

参考文献:

[1] 李元伟.李元伟篮坛风云路[M].北京:中国书店.2010:199.

[2]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Z].2010.

研发述职篇8

按照市委的统一要求和市发改委党组的具体安排,认真参加市发改委和市物价局党支部组织开展的“两学一做”专题教育活动。一是认真学习党的十、十八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市委书记的动员讲话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始终向中央基准看齐。二是积极参加省物价局和市上组织的各类培训,不断丰富业务知识,提高工作能力。三是在学用结合上,将学习与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结合起来,将学习与积极促进全市经济发展结合起来。通过参加集体学习,开展研讨交流,讲授专题党课,进行自我剖析,始终做到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和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自身的党性修养得到加强,理想信念更加坚定,思想认识显著提高。

二、勇于担当敢于负责,抓好物价工作

2016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和复杂的市场价格形势,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和广大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价费问题,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各项改革举措,勇于担当,敢于负责,认真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据统计,1—11月份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累计上涨1.90%,全市市场价格秩序保持基本稳定。

(一)认真做好价格监测预警。1-12月份,我局累计上报价格各类监测报表47期188份,价格信息分析4篇,价格监测分析27份,药品价格监测报表11期,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期,为上级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了参考。坚持每周通过局网站、“xx物价”政务微博和《xx日报》、市政府门户网站等同时全市重要商品价格监测情况。同时,在春节、国庆、中秋、开学、供暖等重要时间节点,相关政策或消费提醒,引导群众理性消费和市场价格预期。

(二)深入推进价格诚信建设。我局坚持五年连续在全市范围内整体推进“价格诚信单位”评比工作,制定了“评比办法”、“奖惩措施”等制度,约束了经营者行为,促进了全民监督意识。目前,全市评比并授牌的“价格诚信单位”103家,待批的12家,此项工作现正在稳定有序开展。

(三)积极规范市场价费秩序。全面落实取消收费许可证制度,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推进管理方式转变。全市严格按照《陕西省定价目录》履行定、调价工作职责;按照省物价局关于降低我省非居民用天然气价格的要求,适时降低了我市非居民用气销售价格和车用天然气价格,进一步明确居民用气范围,为稳定小区供暖价格提供保障;认真落实取消公办普通高中择校费规定、幼儿园收费实施细则和民办中学等职业教育收费规定,进一步规范教育收费行为;按照省上统一要求,调整了市区污水处理费征收标准,并同步开征中心城区所有自备水源用水污水处理费。

(四)积极稳妥推进价格改革。深入贯彻中发28号文件精神,认真落实中省放开的商品和服务价格,积极承接省局下放的价费管理权限,逐步完成了全市阶梯水价改革、阶梯气价改革和阶梯电价改革工作。

(五)严格查处价格违法行为。一是围绕民生价格问题,加强重要节假日期间市场价格监管,开展了春运票价、涉农价费、涉企收费、药品价格、教育收费、旅游收费等专项检查,维护了市场的价格秩序。全市共查处各类价格违法案件53起,经济制裁总额32.9万元。并对上年度的医疗收费价格违法案件依法进行了处理,上缴财政罚没资金26.04万元。二是开展了景区门票价格专项整治工作。整顿期间,全市共抽调130人次,对13个3A级以上景区及周边环境的价格执行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共查处违法行为37起,经济制裁总额13.67万元,有力的规范和净化了我市旅游市场环境。三是按照省物价局和省住建厅联合转发的《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办公厅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商品房销售明码标价专项检查的通知》精神,及时会同住建部门认真组织开展了商品房销售明码标价专项检查活动,重点对全市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售楼盘商品房销售明码标价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全市共成立检查组8个,参加检查人员35人,截止目前已检查在售楼盘51家。三是充分发挥12358价格监管平台作用,高度重视价格举报投诉案件的查处工作。建立了完善的投诉举报反映处置机制,提高了价格监管工作水平,全面提升平台在分析预警、应急响应、信息收集、有效监管等方面的能力。全市共受理各类价格举报案件及价格咨询56件,办结率100﹪,经济制裁总额5.3万元。对举报量大、问题反映集中的物业收费、天然气初装费等问题及时组织检查,主动回应社会关切,切实做到了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

(六)积极组织实施脱贫攻坚。今年以来,我局按照市委、市政府脱贫攻坚工作的整体部署,在脱贫攻坚市直商南团的正确指导下,把脱贫攻坚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结合包扶村实际,制定脱贫计划、夯实工作措施,落实工作责任,为包扶村投入扶持资金20余万元。全年为包扶村办了以下实事:为该村发展毛竹种植、加工主导产业提供扶持资金1.6万元,发展毛竹林带10多公里;协助包扶村成立养猪、养鸡、养羊三个合作社,为每户贫困户购买种猪、鸡苗、幼羊提供600-1000元扶持资金,总计1万元;为15户贫困户购买5000多元的养猪、养鸡、种植等科技书籍,为大家普及科学养殖新方法;为了促进柳树湾村的经济发展,我局从单位公用经费中调拨出3.5万元作为项目扶持资金,为正在建设的规模化养殖产业项目提供资金支持,使其早日为群众带来收益;8月份因突遭暴雨,导致小栗沟通村公路损毁严重,局领导亲自奔赴包扶村了解灾情,并积极联系相关部门,给柳树湾村争取2016年农村公路水毁水泥100吨,价值4万元,为通村公路提供了支持,确保了小栗沟片区近百户群众生产生活道路的畅通;协助小栗沟片区争取到50台免费太阳能热水器,价值约10万余元;“七一”建党纪念日,与小栗沟片区老党员进行座谈,局党员共同参加,并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大家宣讲党史、现行党的理论和普及优农惠农新政策;2016年10月,我局协同xx市第三人民医院,组织了内科、外科、骨科等专家组到包扶村为村民进行义诊活动,专家们共诊疗村民200多人,受到了村民的热烈欢迎和交口称赞,并于10月12日被《xx都市报—xx网》特别刊登报道,此次活动使国家的扶贫政策又一次深入民心。

(七)不断加强物价队伍建设。结合开展“两学一做”专题教育,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继续推进政风行风建设,严格落实“一把手”责任,自觉遵守中央八项规定,严防“”问题反弹,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和制度防线,形成政风行风建设工作的长效机制。注重物价队伍的思想政治和价格业务学习,参加省局培训110人次,组织开展了价格执法、价格案卷等业务培训,着力提高全市物价干部队伍的业务能力和水平。

三、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认真落实市物价局“一岗双责”制度、层层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等制度和举措,加强中层干部和一般干部的廉政教育和建设,用制度管人管事。做到打铁必需自身硬,要求干部职工做到的首先自己做到,紧密结合“两学一做”专题教育,认真查找存在问题,积极整改落实提高,时刻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加强自身和市物价局党风廉政建设。

研发述职篇9

作者简介:刘颖(1975-),女,山东平度人,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纵观世界范围内,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其农村职业教育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是不言而喻的。尤其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背景下,农村职业教育则是我国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重点和难点,在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提高农民工综合素质、加速农村体制创新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根据中国知网(CNKI)全文数据库为主参照,以2005-2014为时间周期,以“发达国家农村职业教育”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共发现130篇相关文献资料与论文。从发文数量上来看,平均每年大约有10篇左右,2014年相关文章数量有明显增加,达到20篇。也客观反应出目前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的重要性与紧迫性。本文通过对上述文献的疏理、归纳与总结,从不同维度对发达国家农村职业教育的经验进行系统分析与评述,希望借他山之石,为我国农村职业教育未来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借鉴作用。

一、发达国家农村职业教育的特点与成功经验

(一)健全立法制度,为发达国家农村职业教育快速发展提供有效的法律保障

发达国家农村职业教育在其发展进程中所取得瞩目成绩,得益于这些国家立法和政策的有利保障。本人根据中国知网(CNKI)检索结果,综合国内外诸多学者的相关文献,将美、法、英、澳、日等国出台的农村职业教育的相关法律汇总为表1所示。

作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的美国,其农村职业教育的起步较早,从1862年颁布的第一部职业教育法案《莫雷尔法》起,美国政府先后修订并颁布了多项农村职业教育的政策与法案。法案依照美国农村职业教育不同发展时期,针对农民职业能力教育与培训、农业补贴、农村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办学主体、财政投入等方面以法律的行式,给予了农村职业教育全方位的指导与诠释。同时也为美国农业经济发展及社会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使得美国成为全世界农业发展中最成功的国家之一。其成功之处是用占全美人口比重仅2.4%(2010年统计数据)的农业劳动力,生产并供养了全美3亿人口所消费的优质、廉价食物。法国自1848年由国会批准建立第一所农业技术学校起,也相应出台了一系列的法规,对农村职业教育进行了多次调整与改革。如1919年,颁布的《阿斯蒂埃法案》,1960年颁布的《农业教育法》,1989年颁布新的《教育方针法》。其中《教育方针法》规定:接受10年义务教育的所有适龄青年,需经过两年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与培训后,至少要取得“职业能力证书”或“职业学习证书”后方可成为农民。两年的培训要求2/3的时间在农场进行实践培训,1/3时间在农业培训中心进行理论学习。这一规定与法国的近邻英国有着异曲同工之处。英国政府也非常重视农村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先后制定和颁布一系列法律、法规,成立专门的培训机构,制定专门的培训计划。并依托互联网络,将农民、高校、农业科研咨询部门、农业培训机构等有机地结合起来,构建一个层次分明、结构合理、高效有序的教育培训体系。澳大利亚联邦政府早在1975年就制定了《技术与继续教育法》,后于1990年又颁布实施了《澳大利亚培训保障法》,法令规定:年收入在22.6万澳元以上的雇主(包括农牧场所主或农业企业主)应将工资预算的1.5%用于员工的职业技能培训上,以法律的方式对农业从业人员的职业与技术培训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对于亚洲两个近邻日本和韩国,其完备的立法也为两国农村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策保障。政府对于农村教育的重视和政策层面的支持也很值得借鉴。日本早在1949年颁布了《社会教育法》,该法律规定:充分利用图书馆等公共设施对农村青少年、妇女以及成人开展并实施相应的教育与培训。随后又出台了《青年振兴法》、《农业通则》等,主要针对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政策、资金来源与投入、办学主体、培训目标、课程设置等方面给予法律的规范与要求。德国“双元制”的职业教育模式,成为全世界国家积极学习和效仿的典范。但其政府在政策立法上也对农村职业教育提出了基本要求:1969年颁布了《职业教育法》、《培训条件总纲》,农牧场主必须经过正规的职业教育培训,取得“农业师傅”的资格证书后,方可获得农牧场(企业)经营权。

(二)充足财政投入和资金来源,为发达国家农村职业教育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发达国家农村职业教育发展速度之快,除了与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扶持之外,则与其充足的财政投入和多渠道拓展资金来源密不可分。无论是欧美还是亚洲近邻,充足和稳定的资金投入是直接影响农村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基础,也是强有力的支撑与保障。综合来看,发达国家农村教育经费来源与投入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国家或政府的直接性财政投入,如美国,政府在颁布的各项法律或法案的相应条款中,都直接规定或明确了国家财政投资的比例与数额,涉及配套的各项事业经费和专项使用经费;二是政府部门要求企业或私人投入一定比例的经费用于职业教育领域,如法国,政府规定:各个企业在承担完成各项缴税义务后,必须要承担至少两项经费支出:即按上一年职工工资总额1.5%提取继续教育经费,用于本企业职工的职业技能培训;按上一年职工工资0.5%缴纳“学习税”,用于支持职业教育的发展。下面具体来看看美、韩两个典型国家教育投入的基本状况。

美国政府一直以来非常重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战略地位,将农业作为研究与开发长期投资的重点领域之一。根据资料显示:自1958年以来,美国政府对于农村科技与教育的投入以8%的增长率逐年增加。作为美国财政投入的主渠道,政府每年用于农民教育的经费高达600亿美元。大约83%的经费来自于州和联邦财政预算拨款,11%来自区和县,3%来自于企业和个人,其余则来自于社区。除此之外,美国农业法案批准农牧场主发展计划(BFRDP)规定:2009-2012年,政府每年提供7500万美元的专项资金用于新型农民生产技能和农业经营管理能力的培训。韩国自上世纪70年代兴起著名的“新村运动”,真正将韩国的农村教育推到了一个快速发展的轨道上来。无论从政策立法与宏观管理层面,还是财政预算与投资层面上,均引起了政府对于农村教育的高度重视。从1971-1978年财政预算中用于农村开发项目的经费增加了7.8倍,中央和地方财政投资合计增长了82倍。进入21世纪,韩国政府又加大对于新型农民培训的投入,投入资金119亿韩元,人均农民培训经费为300万(约合人民币2.6万元)。同时,韩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部共同实施农村建设与振兴计划,每年投入3000多亿韩元,采用与高校进行产教结合的模式,共同培育农民和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取得了丰硕的成绩。除此之外,日本、法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对于农村职业教育投入力度之大,也是支撑本国农村职业教育快速、健康发展的最有效的资金保障。

(三)多元化办学主体和多样化的办学模式,为发达国家农村职业教育有序发展奠定了基础

发达国家在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过程中,有个共性特点则是:社会参与办学的积极性高,办学模式灵活多样。各国除了注重发挥政府核心作用和职能外,往往会调动并联合非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协同合作,共同参与农村职业教育的培训与管理。例如,德国农村职业教育的一个主要特点:联邦政府与地方教育局共同对农村职业教育培训进行管理和协调。同时,政府还批准国内2万多个私人农业技能培训企业和机构可以直接参与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日本也是以国家办学为主,积极鼓励行业、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共同参与,逐步建立并形成了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既有正规农村职业学校主办,也有企业和社团举办的公共职业培训机构,还有以农村青年为对象的县域农村职业教育培训机构,方便农民就近入学。因此这些机构从布局上来看,均设立在农村周边与附近,学校整体规模小、分布广、效率高。美国农村职业教育办学主体不仅仅拘泥于政府为主,而是多元化的办学主体共同促进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美国农村职业教育由联邦和州政府、社区学院和大量的企业或私人投资承办。除此之外,还有教会参与开办农村职业学校,与政府联合对农民进行职业培训。例如,美国目前现有农民俱乐部5万多个,均面向本地区或社区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帮助农村青年学习并掌握各种专业技术,制定相应的生产计划,提高农业经营管理能力等。澳大利亚和法国也是实施多元化的办学主体:以政府办学为主,实行社会、学校和家庭协作的办学方式,鼓励大农场主和企业集团等开办农村职业培训机构,社会力量参与农村职业教育热情高,效果显著。

(四)多层次、完备的农村职业教育体系,是发达国家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成功秘笈

发达国家的农村职业教育体系非常完备,无论从正规的学校教育还面向成人的农业职业培训,均建立多层次、比较完备的农村职业教育体系。笔者基于中国知网(CNKI)文献资料的梳理与归纳,结合法、澳、日、韩几个典型发达国家的农村职业教育体系的特点,分别用简图来阐述和说明其各自国家农村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概况。

法国农村教育分为中、高等农村职业教育和农民职业技术培训三个部分(如图1所示)。中等农村职业教育由农业职业高中和农业技术高中组成。农业职业高中接收初中毕业生,学制2年,毕业后可获得农业职业能力证书或农业职业学习证书。农业技术高中接收初中毕业生,学制作2年,毕业获得农业技术员证书。两类学校均开设针对继续升入高等农业技术学校所需要的高中会考文凭课程,主要是为有意愿的优秀学生开通升入高等职业院校的通道。高等农业教育则为高中后教育,包括两年制高等技术教育,以及4-5年的农业院校的本科教育和6-8年的研究生教育。还有一些实用性较强、灵活多样的长、短期农业技术培训课程。

澳大利亚也是一个农村职业教育体系相对完备的国家(如图2所示)。主要包括中等与高等农村职业教育。同时澳大利亚也通过农业远程教育、成人教育、农业推广教育等形式为学习者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澳大利亚的中等农村职业教育以3年制职业和技术高中为主,学生毕业后可转入技术专科学院、高等教育学院或TAFE学院继续学习。同时,也有机会进入农业大学或大学中的农科学院继续深造。除此之外,澳大利亚也十分注重涉农专业硕士和博士的培养,毕业后可从事高层次农业顾问和教学科研工作。因此,澳大利亚农村远程教育的灵活性、农村成人教育的广泛性、农业推广教育的针对性使本国农村职业教育体系更加完善合理。

图1 法国农村职业教育体系简图

图2 澳大利亚农村职业教育体系简图

日本农村职业教育包括文部科学省与农林水产省两大部分(如图3所示)。文部科学省即教育系统,其农村教育体系由初、中、高三层次农村职业教育构成。中等农村职业教育包括普通高中的农科与农业高中,其培养目标在于培养专门从事农业生产的合格劳动力,以及有意愿继续升入高等学校学习农业及相关专业的人才。高等农村职业教育主要包括综合大学农学院和农业大学,同时还有短期大学农业系、高等农业专门学校以及专修学校,这些院校均为渴望继续深造的农业人才提供接受高等农村职业教育的机会。而农林水产省(农业)系统则通过农业改良中心、农协等组织形式积极带动并推进日本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图3所示是文部科学省职业教育体系简图。

韩国农村职业教育体系包括两部分(如图4所示):一是正规教育系统中的农村职业教育,包括中、高等农村职业教育;二是韩国农林部门系统、农民协会承办的农村职业教育。教育系统中的中等农村职业教育的主要机构是职业高中,高等农村职业教育包括农业专科大学和综合性大学的农学院,主要招收高中毕业生。韩国农林部门系统的农村职业教育主要分为三个层次:4H教育、农渔民后继者教育、专业农民教育。农协会也通过农协大学、研究院等方式完善韩国农村职业教育。

图3 日本文部科学省农村职业教育体系简图

图4 韩国农林部门、农协职业教育体系简图

二、发达国家农村职业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一)完善农村职业教育法律法规,增强政策的针对性和权威性

我国农村职业教育自改革开放以来,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推动农村职业教育发展。例如:“燎原计划”、“绿色证书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等,还出台了一系列相关规定,为农村的稳定和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起到了良好地政策保障。但是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不仅需要宏观政策的推动,更需要完备的法律、法规支持。相应的政策和立法要不断实践、不断改进、不断调整和完善,以适应不同时期农村发展的特点。当前,我国农村职业教育法律体系尚不健全、立法比较薄弱、保障力度不足,严重制约了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加之长期以来,农村职业教育在各级各类教育中处于劣势,从事农村职业教育的教师也成为了教师群体中的绝对弱势群体。国家虽然曾多次想通过颁布相应的政策加以解决,例如颁布《关于加强农村、林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和农民中专农林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几点意见》(1993年)和《关于加快发展和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的意见》(2011年)等。但农村职业教育发展依然步履蹒跚、跌跌撞撞,发展速度之慢、社会认可度低等现象仍是制约农村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主要问题。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必须要依赖强有力的政策保障,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具体化政策条款与细则,制定符合我国目前农村经济发展的现实情况,适合农民群体特点的人性化的,有较强针对性与权威性的政策与法律为基础。对于农村职业教育师资评聘和农业专门人才培养应有政策的绝对倾斜,对于农村职业教育的财政投入、办学体制等方面应用法律条文的行式加以明确。因此,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与作法,尽快建立完善我国农村职业教育的实施办法,以法律的形式给予农村职业教育的应有地位和保障。到目前为止,我国虽然出台了《职业教育法》,对我国职业教育的整体发展有了宏观的指导,但尚无建立一部针对农村职业教育的相应法律与法令。面临现阶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时期和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单独制定并颁布专门的《农村职业教育法》则非常有必要。在完善立法的基础上,加大执法力度,走依法办学、依法管理、依法发展之路,让立法真正成为保障农村职业教育顺利有序发展的最有效措施,从根本上保障农村职业教育的有效实施与健康发展则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创新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增加办学体制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发达国家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是农村职业教育得到以快速、有效发展的主要因素。欧美等发达国家,在农业人才职业教育培训上,采用正规的学校教育与成人培训相结合,将长短期课程设置和远程教学覆盖每一个村落和农业职业教育培训机构。面对不同受教育者,采用弹性学分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实践环节,经常田头地间动手操作,教室学校动脑学习。而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模式较单一,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导致的城乡职业教育资源分割。加之,每年面临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与培训,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对于新型农民工的职业培训,都给农村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些群体的文化基础较差,有些是无教育背景的文盲或半文盲。因此,如何能够建立有效的办学模式,让它们随时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培训方式,达到“学以致用,急学急用”,真正达到能够解决他们就业问题则是我们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农村职业教育整体办学水平较低,社会影响力和吸引力不高,传统以学校教育为主导的农村职业教育模式无法适应这样的变化与人才培养的需求。因此,建立符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所需要的新的办学模式,适合不同受教育者需求的课程体系和教育方式则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要合理有效地利用和结合农村职业教育资源,加强农科教结合和“三教”统筹,利用城乡教育资源互补,优化县、乡、村三级农村教育网络。同时,鼓励各地民办、公办民营、民办公助、捐资办学等多种办学形式,调动社会各界举办农村职业教育的积极性,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打破现有农村职业学校定向培养方式,打破入学年龄和学制限制,构建一套学历与非学历教育并举、职前和职后教育相结合的多层次、多形式办学模式,是新时期农村职业教育的重要任务。

(三)加大农村职业教育投入,促进农村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

我国农村职业教育一直被边缘化发展,无论从政策支持还是财政投入均无法与其他教育相比,这也是多年来制约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不可回避的实际问题与瓶颈。从政策层面上来看,财政投入不足说明国家对于农村职业教育的重视不够。与发达国家相比,美国财政每年用于农业教育的经费高达600亿美元,同时还不包括各州和企业与个人投入到该领域的补贴费用。稳定而充足的财政投入是推动美国农村职业教育长足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其农村职业教育蓬勃发展的重要保障。相比之下,目前我国政府对于农村职业教育投入不足,投入比例失衡。根据教育部的统计数据:2005-2013年,职业教育国家财政性经费达1.23亿元,年均增长25%。职业教育生均公共财政预算经费也大幅增长。这充分说明国家在近十年里对于职业教育的战略决策和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心和信心。

但在加大对于职业教育财政投入过程中,投资的去向基本偏重于城市职业教育,真正投入到农村职业教育的费用则微乎其微。导致农村职业学校的基础设施差,办学条件不好,教育设备陈旧落后,校舍状况破烂,教师的工资待遇较低,实验仪器、图书资料均无法与城市职业学校相比。试想这样的教学条件培养出来的学生,如何能够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因此如果不改变这种现状,农村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将继续成为了被边缘化的新的群体。因此,当务之急,是要建立符合我国实际需要的公共财政体制,把政府的财力优先并真正投入到急需的农村职业教育上来。除此之外,学校自身要积极扩大教育投资来源和渠道,鼓励社会和个人资金投入到农村教育上。以政策或法律形式规范和完善经费投入体制与实施,严格按照中央或地方政府的规定,化简财政投入的审批手续。建立一套由中央、省级财政、县级财政职责分明,合理高效的财政投入机制,保证农村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四)统筹规划,优化资源配置,构建符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的农村职业教育新体系

职业教育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而农村职业教育体系作为职业教育体系的一部分,主要包括:农村职业学校体系、职业与技能培训体系和农村职业教育管理体系。整个系统庞杂不一,效能较低,存在着诸多问题。从普职衔接与融合,农村职业教育的学制与课程设置,农民工职业培训形式和面向农村地区的各类学历教育、国家与地方及县域以下管理职能重叠、分工不明确等方面,都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加之农村职业教育资源极度短缺,因此,整合和合理利用城市与县域间有效的教育资源,实现资源互补,优化资源配置,建立适应新农村建设需要的现代农村职业教育新体系,则当下面临的、不容忽视实际问题。因此,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宏观政策背景下,必须打破原有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与羁绊,重新定位适合我国农村未来发展规划的新目标。必须及时调整农村职业学校的办学思路,统筹规划、统一领导。要进一步扩大县域以下农村办学的自,要逐步建立实现农村职业教育的“三化”――“多元化、市场化、产业化。”要特别加强县、乡、村三级教育培训网络建设,大力开展针对农村劳动力的实用技术培训,构建农业普通教育、农业成人教育、继续教育相辅相成,科研、推广、开发互为补充、紧密相联,层次丰富、灵活多样、协调发展的农村职业教育新体系。

参考文献:

[1]范安平,张挚.“都市圈”发展与农村职业教育――发达国家的启示[J].继续教育研究,2010(8):34-37.

[2]范安平,张释元.发达国家的农村职业教育:经验与借鉴[J].教育学术月刊,2009(11):93-95.

[3]陈俊珂.发达国家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经验[J].职教论坛,2003(23):60-63.

[4]朱建文.发达国家农村成人教育及其引发的思考[J].继续教育研究,2005(1):41-44.

[5]卢君.发达国家农村教育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安徽农业科学,2005(8):1558-1559.

[6]刘源,金彦平.发达国家农村劳动力培训教育的经验及启示[J].世界农业,2008(5):64-67.

[7]王亚秋,刘占良.发达国家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特点及发展趋势[J].北京成人教育,2000(3):36-37.

[8]王亚秋,刘占良.发达国家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现状及特点[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1999(3):74-78.

[9]范安平,王勤.发达国家农村职业教育的质量保障及启示[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8(4):71-74.

[10]李.发达国家农村职业教育对我国新农村建设下农村职业教育的启示[J].才知,2009(7):148-149.

[11]陈锦梅,吕剑红,梁艳萍.国外农村职业教育的比较与启示[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6):23-24.

[12]丁彦.发达国家农村职业教育模式分析与启示[J].职业教育研究,2011(6):173-174.

[13]黎敏.国外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对我国的启示[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1(7):128-130.

[14]赫栋峰,梁珊.发达国家农村职业教育政策保障及启示[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6):99-101.

[15]安东平,张军.新时期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存在问题及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1(15):9440-9443.

[16]李璨.关于发达国家农村职业教育十年研究述评[J].学理论,2013(14):280-281.

[17]杨洁,杨颖.国内外农村职业教育政策比较分析[J].现代商业,2010(23):271-272.

[18]谢龙建.国外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经验分析及借鉴[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20-23.

研发述职篇10

1、加强理论学习。今年以来,积极参加了委机关组织的“两学一做”系列学习教育活动,把集中学习和自学结合起来,认真学习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理论知识,学习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学习研读了《党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七一讲话、习书记来陕讲话以及国家、省、市《十三五规划纲要》要等重要文件精神,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不断提高自身政治理论素养,记写学习笔记近2万字,撰写学习交流心得体会7篇。

2、加强业务学习。积极参加市委举办的专题辅导和委机关组织的科长讲政策活动,全面学习了解中央出台的重大政策,更好地履行发改委的各项工作职能,为适应工作需要,平时通过各种媒体、资料,认真研读国家、省上和兄弟市区的相关政策、产业动态以及中省社会经济发展新动向,学习其他市区农业及农村方面工作经验,不断改善提高我市农业及农村工作水平。

二、认真工作,积极履职尽责

1、认真配合做好农业及农村经济管理的各项工作。根据委党组工作安排,由我协助配合委党组成员郭斌主任负责农经科工作,能积极主动地搞好协助配合工作。一是制定全年目标责任书,落实工作职责。根据农经科人员结构,结合全年目标责任指标,合理进行业务分工,全面落实科长、科员职责,形成各负其责,互相配合的工作机制,年底全面完成了省、市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二是精心谋划农业、农村重大项目。筹划申报了xx干流防洪工程、洛南张坪水库、镇安云镇水库、伊洛河、乾佑河防洪工程、贫困村安全饮水、退耕还林保护工程等一系列民生基础工程,争取到中省扶持投资近3亿元。三是扎实推进,周密组织项目实施。积极配合农业、水利、林业部门,搞好农业项目计划实施方案的审批、下达工作,联合国土、环保部门推行网上审批,简化流程,缩短审批周期,及时将项目建设计划下达到实施单位。同时,加强项目建设实施监管工作,及时收集、报送项目建设进度。四是优化农业结构,积极协调推进农业三产融合项目。联合农业、林业部门积极谋划农业三产融合重大项目,争取国开行产业基金支持,壮大了我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规模,拉升了产业链,提升了农业综合经营效益。

2、积极做好扶贫“双包双促”工作。“脱贫攻坚”工作是今年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也是今年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抓手,围绕这项中心工作,我们积极配合扶贫部门,制定了全市产业扶贫规划、金融扶贫扶持方案、国开行基础设施扶持规划等一系列扶贫配套措施,强力推进了我市扶贫开发工作稳步推进。同时,积极做好包扶对象帮扶工作,先后三次深入到贫困户家中了解实际情况,帮助贫困户制定脱贫方案,协助搞好核桃科管、林下养鸡、光伏发电等产业扶持,促进贫困户产业发展,收入增加,经济状况改善。

3、做好其他各项工作。

发改委工作任务重、头绪多,涉及部门范围广,而单位领导相对较少,在分管领导忙不过来的情况下,只要工作需要、领导安排,从不分是份内还是份外,自己都是抱着极大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尽心尽力地完成各项任务。一年来,根据委党组和委领导安排,在完成自身职责内工作的基础上,勇于担当、认真完成各位领导交办的其他各项临时性工作。

研发述职篇11

第一,“点状”形式。就是根据专业课程的需要将所需数学知识散落在专业课程之中,从而凸显专业课程。优点是适应中等职业学校教学重点向专业课程的转移。缺点是为了突出专业课程,将一些数学主体知识删掉,造成部分专业课程的学习障碍,也破坏了数学自身的逻辑体系,数学的系统性不在。

第二,“普教”形式。就是与普通高中的数学课程编制体系相同,突出数学的逻辑体系,但在难度上降低要求。优点是较能适应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数学科学自身发展的特点。缺点是由于降低难度,并不能很好地体现数学逻辑的严谨性特点,并且数学知识与专业课程有脱节现象。

为了让课题研究有所突破,课题研究结果能为广大中等职业学校的师生服务,本课题从以下四方面尝试创新:

(一)创新实用数学课程内容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成果是《中等职业学校实用数学教程》。本教程是课题实验班的实验教材。内容来源于对学生学习和未来生活可能用到的数学知识的调研。调研对象主要是专业书籍、专业教师、不同专业学生和银行储蓄、贷款、还贷、基金等与学生未来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学知识,还有普教、职教数学教材。本教程的编排按照数学自身的逻辑顺序,体现了数学自身的逻辑体系,又兼顾了学生的实际需要。

(二)创新数学课程内容的呈现方式

本课题研究重点是实用性,因此,在课题研究中,我们还十分强调数学软件和数学工具在课程开发中的意义和作用。本课题充分运用现代化工具如计算器、数学用表、“几何画板”软件,并将这些工具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作为数学内容加以呈现。

例: 已知函数y=x2-2x+2的定义域为全体实数R,求函数值域。

运用几何画板解析

解:1.右键菜单,单击绘制新函数;

2.输入函数x2-2x+2。

通过几何画板直观地得出,函数y=x2-2x+2的值域为:[1,+∞)。

这样的呈现方式为课题实验班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了解决问题的可视方法,帮助学生克服了数学学习中许多难点,减少了学习数学过程中的障碍。如函数的最值问题、动点轨迹问题、几何作图等难点问题均能迎刃而解。另外,计算器的计算功能,也给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薄弱的计算能力提供了帮助。

(三)创新数学课堂教学方式和手段

目前,中职数学课堂教学手段主要采用“讲练结合”的传统教学模式,而进入中职的学生大多是传统教学的失败者和厌倦者,也是抽象思维的失败者,他们更善于感性思维模式。实用数学课程通过运用数学工具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就是在教学中通过操作数学工具,完成数学教学内容,并解决数学问题。如通过对几何画板的操作就可以“求出任何条件下的动点轨迹”,通过计算器可以计算出对数值、函数值等。

研发述职篇12

[3][4]麦可思本校应届毕业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跟踪评价报告(2015)[Z].

[5][法]涂尔干.职业伦理与公民道德[M].渠东,付德银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6]Miller M S, Miller A E. “It's too late for ethics courses in business schools”, Business and Society Review, 1976, 17(Spring):39-42; Andrew J. “Teaching ethics” Wall Street Journal, 1979(6).

[7]Sissela Bok, Daniel Callahan, “The Role of Applied Ethics in Learning”, Change: The Magazine of Higher Learning,1979,11(6):23-27.

[8]Martin T R. “Do courses in ethics improve the ethical judgment of students?” Business & Society, 1981, 20(2):17-26; Gaelm. McDonald, Gabriel D. Donleavy,“Objections to the teaching of business ethics”, 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 14: 839-853, 1995.

[9]Denise Baden,“Look on the Bright Side: A Comparison of Positive and Negative Role Models in Business Ethics Education” Academy of Management Learning &?Education. Jun2014, Vol. 13 Issue 2, p154-170.

[10]Bairaktarova, Diana&WoodcockAnna,“Engineering ethics education: aligning practice and outcomes”,IEEE Communications Magazine. Nov2015, Vol. 53 Issue 11, p18-22.

[11]van den Hoven, Mari?tte1Kole, Jos,“Distance, dialogue and reflection: Interpersonal reflective equilibrium as method for?professional ethics?education.”,Journal of Moral?Education. Jun2015, Vol. 44 Issue 2, pp.145-164.

[12]田雪梅.日本理工科大W的职业道德教育[N].学习时报,2005-11-28.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