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创建工作经验总结合集12篇

时间:2022-09-27 19:09:19

小康创建工作经验总结

小康创建工作经验总结篇1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一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是与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统一的目标,符合我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符合各族人民的愿望,极大地振奋了民族精神,极大地激发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但是十六大的主题,也是理论创新的主题。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理论创新的灵魂和方向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概括13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和经验时,首先强调的是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他强调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世界在变化,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在前进,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在发展,迫切要求我们党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勇气,总结实践的新经验,借鉴当代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在理论上不断扩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实现理论创新,首先要解决从哪里着手的问题,这就是理论创新的主题问题,也是理论创新的方向问题。理论创新的主题就是理论创新的基本内容。它是理论工作者在一定时期所普遍关注的问题,是理论的焦点问题,是一个它的解决能够给理论带来重大发展的问题。

不同的历史时期理论创新的主题也不同。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要求和理论创新的主题是建立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体系。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是我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坚持理论创新的集中体现和取得的最伟大的成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革命实践上的主题转换也带来理论上的主题转换,实践和理论创新的主题由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建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又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主题。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推进了邓小平同志开创的社会主义改革和发展事业。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提出并且正确回答了在新时期我们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这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重大发展,而且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重大发展。新世纪理论创新的主题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理论创新的灵魂、方向。

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是邓小平同志在理论上第一次明确提出并且作了科学回答的问题,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但是,由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而作为这种实践的反映和承担着对这种实践指导作用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也是要不断发展的。在现阶段要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就必须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个主题。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们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是必须看到,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巩固和提高目前达到的小康水平,还需要进行长时期的艰苦奋斗。因此,我们必须立足于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结合我们党的历史经验,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理论创新。

二、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研究回答重大问题是理论创新的出发点

江泽民同志2001年8月在与军队高级干部理论研讨班学员座谈时指出:“当今世界和我们所处的时代,同过去相比发生了很多深刻的变化。无论从国际还是从国内看,我们都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必须从理论上和实践上作出回答并加以解决。”[1]这段话为我们推进理论创新指明了方向,这就是理论创新必须着眼于研究回答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

研究回答重大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在新的历史阶段,新问题、新挑战层出不穷,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尤其是那些矛盾集中、影响广泛的重大问题,是我们事业发展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例如,我国生产力和科技、教育还比较落后,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还没有改变,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尚未根本扭转,贫困人口还为数不少;人口总量继续增加,老龄人口比重上升,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增大;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我们仍然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经济体制和其他方面的管理体制还不完善;民主法制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是长期困扰人们思想的症结所在。各种深层次问题和矛盾已经并将继续展开,对理论研究工作提出了巨大挑战,也孕育着理论的突破性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把深入研究回答现实生活提出的、广大干部群众关心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作为当前理论研究的重中之重,集中力量,刻苦攻关,努力取得有深度、有分量、有说服力的理论成果。

研究回答重大问题,必须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根据实践的经验和发展的要求,对党和国家工作中的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重大问题,作出科学和全面的论述。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基本规律和特点;我国现阶段社会阶级、阶层结构的变化及其影响;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和分配关系的演变及其合理的制度体系;关于新的历史条件下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继承和发展;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世界社会形态与文明类型的关系、各国文明的多样性与当代社会发展等等,都是我们在理论创新中必须解决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三、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行理论创新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理论创新必须重视探索新的实践。理论的生命力来自实践,离开对现实生活中重大问题的关注和研究,理论就会成为无源之水。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实践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的实践性决定了它的科学性。它总是随着在总结实践经验基础上的认识深化而深化,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马克思主义诞生一个半世纪以来,实际生活发生了剧烈而深刻的变革,时代、社会实践和科学技术获得了前人难以想象的变化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理论体系,经过列宁主义阶段,在中国发展到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阶段,并且这种发展过程并没有完结。无视时代的巨大变化,不去总结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丰富的实践,马克思主义就不能发展,理论就不能创新。因此,要实现理论创新就必须重视总结实践经验,探索新的实践。

注重总结实践经验、重视探索新的实践,这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革命和建设胜利的法宝,也是实现理论创新的正确途径。所谓理论创新也就是认识深化和飞跃的成果。这自然离不开实践,离不开对实践经验的总结。正因为如此,我们党的三代领导人都非常重视对实践经验的总结以及探索新的实践。作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第一阶段即毛泽东思想,就是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的总结。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又一重要理论成果,是在和平和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世纪之交,江泽民同志深刻总结了我们党80年的历史经验和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根据国内外、党内外出现的新情况、新变化,基于对共产党执政的规律、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的深刻把握,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政治胆略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理论勇气,创造性地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随着新世纪的到来,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我们的奋斗目标极其宏伟,建设任务极其繁重。因此,探索新的实践显得更为重要。这是因为我们干的事业是全新的事业。

所以说,只有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善于总结实践经验,重视探索新的实践,就一定能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前提下,实现理论创新,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谱写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新篇章。

理论创新应注重方法论研究。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机遇期,各种深层矛盾、问题不断凸显,热点、难点、焦点问题不少。这些矛盾和问题涉及各个领域、各个方面,与以往相比具有新的特点,更需要从根本上、全局上、方向上予以思考和解决。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探讨新思路、新方法,在理论创新中注重方法论的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历来十分强调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意义,反复强调:我们的学说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恩格斯说过:“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2]毛泽东说过:“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3]任何实践都离不开科学的思想方法的指导,任务确定后,又要采取科学的工作方法去实现。思想方法是否正确,工作方法是否得当,关系到能否完成任务,甚至关系到整个工作的成败。

注重方法论研究,关键是如何解决“结合”问题,即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主观与客观的结合,历史与现实的结合。抓住“结合”,实际上就抓住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所体现的最根本的方法论。马克思曾经说过:“正确的理论必须结合具体情况,并根据现有条件加以阐明和发挥。”[4]注重方法论研究,就是要善于把握要点,把握大局,宏观思考,从战略高度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要富于创造精神,既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既借鉴世界经验又不照搬别国模式;要从中国的现实和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出发,去总结新经验,创造新办法,寻找新路子,特别是从哲学的高度对群众实践经验加以概括和升华,把渗透于具体经验中的方法论原则提炼出来,从而形成指导实践的方法论。注重方法论研究,必须反映时代的要求;顺应当代人类思维主导观念转变的走向;回应当代中国实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呼唤。注重方法论研究,还必须吸收一切人类文明成果,特别是吸收和运用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的研究成果。“三论”对当代科学研究以至经济和社会生活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三论”所提供的现代科学方法,比如系统方法、信息方法、反馈方法、功能模拟方法对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个复杂系统的工程,要求我们运用系统方法,以整体的动态联系的观点进行全面的认识,了解和掌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规律,正确指导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创新必须坚持历史与现实的统一。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是通过对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和对现实实践的正确把握实现的。理论创新往往包含着根据历史条件的变化和无产阶级新的实践的出现而对旧的理论的修改、完善过程,是在对过去的理论的积极扬弃中实现的。

江泽民同志指出,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政党,必须始终注重总结历史,善于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从对历史规律的不断认识和把握中找到指导我们前进的方向、道路和经验,不断开辟未来发展的新境界。回顾党的历史,每当我们面临新的历史转折和新的开拓创新课题时,总是要从新的现实角度反观历史,总结经验,以汲取智慧和力量,牢牢把握未来。党的遵义会议、七届二中全会、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三届四中全会,都是如此。特别是党的六届七中全会和十一届六中全会,系统总结了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经验和教训,尤其是坚持还是违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经验教训,作出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和《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于我党确立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和形成邓小平理论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和组织基础。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机遇期的历史关头,党的十六大又深刻地总结了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波澜壮阔的历史,总结了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十条基本经验。

在新的历史时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中,必须坚持科学总结历史经验同现实实践相统一,只有这样才会催发巨大的创新和开拓力量。首先,现实是历史的发展。关注历史、总结历史,是出于现实实践的需要,是为了解决现实实践中的问题而去研究历史的。其次,历史认识为现实提供了解决问题的依据。事物的历史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现实实践的性质的方向,历史中包含着具体事物的具体规律,历史中包含着实践的经验和教训。第三,现实还是检验历史认识的准绳。在现实实践中通过实践的反复检验对历史认识进行不断的丰富和完善。

注 释

[1] 《江泽民在与军队高级干部理论研讨班学员座谈的讲话》 人民日报2001年9月1日。

小康创建工作经验总结篇2

紧紧围绕党的十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继续推进和抓好我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活动,为进一步提高环境质量和干部职工的明素质和健康水平,推动全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而努力。

二、工作目标

(一)加强组织领导,实现人员、经费、任务三落实。

(二)工作有计划,措施有落实,年度有总结。

(三)做好宣传动员工作。

(四)实开展健康教育工作,主要场所设立健康教育专栏,健康教育面达到100%。

(五)全面落实卫生管理制度和“门前三包”制度。

(六)积极开展创建“无吸烟单位”活动。

(七)扎实开展除四害活动,完成灭鼠、灭蝇工作任务,工作达到要求标准。

(八)改善办公服务环境,完成培训中心、局服务大厅装修、建设及搬迁任务。

(九)抓好日常资料收集工作,创卫各项工作资料齐全,建立健全创卫工作档案。

(十)建立健全创卫日常督察检查工作机制,并积极做好迎接检查验收工作。

(十一)做好总结工作,查找不足,探索机制,建立健全创卫工作长效机制。

三、具体措施

(一)健全组织

完善局机关创卫工作领导小组,统一负责局机关2014年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以及规划、计划制定,健康宣传教育、信息上报、档案资料收集整理等工作。实施“一把手”责任工程。局主要领导是创卫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并指定专人负责日常工作,实现领导人员、经费、任务三落实。

(二)强化管理

创建工作实施目标管理,根据创卫目标任务和各阶段具体工作要求,制定实施计划和具体措施,严密组织,按期达标。加强监督管理。切实加强对本单位及各股室创卫工作的监督,实行创卫工作过错责任追究制度,使创卫工作纳入科学化和规范化管理轨道。建立健全检查评比等制度,促进创卫工作的深入开展。

(三)加大投入

立足长远,分清轻重缓急,优先保证资料购置、健康教育、宣传活动、除四害、单位环境治理等创卫工作所需资金。

(四)明确责任

认真抓好创卫活动的组织发动、综合协调、检查指导和验收奖惩工作。

(五)广泛宣传

把创卫工作作为开展精神文明建设的载体,通过多种形式,广泛进行宣传发动,营造浓厚的创卫氛围。办公室专人负责创卫报道工作,通过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的宣传活动,提高干部职工的卫生意识、创卫意识,真正形成上上下下、方方面面、齐抓共管、共同努力的良好工作氛围。

四、实施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

召开局机关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动员大会,广泛宣传发动,重点开展创卫的重要意义等方面的宣传,进一步增强干部职工创建省级卫生城市的荣誉感、责任感和紧迫感,形成人人参与的良好局面。

时间:2014年1月。

(二)具体实施阶段

1、完善局机关创卫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创卫工作组,根据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和市创卫办分解的目标、任务,制定责任明确的2014年创卫工作规划和年度计划。

时间:2014年1月。

2、开展健康教育工作,主要场所设立健康教育专栏,每年健康教育面都要达到100%。设立健康教育专栏,定期发放有关健康教育宣传材料,每年组织开展1—2次健康教育知识问答宣传活动,努力提高机关人员的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结合每年的世界卫生日、无烟日、环境日、艾滋病日等重大节日,组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以此提高和普及健康知识和卫生防病知识。

时间:全年,并在重大节日加强创卫工作宣传。

3、完善卫生管理制度和“门前三包”制度,并落实各项制度,责任责任区域卫生实现达标,完成机关工作环境美化和亮化等工作。坚持每日卫生清扫和周五卫生大扫除。

时间:全年。

4、开展创建“无吸烟单位”活动,落实机关控烟制度,机关服务大厅、会议室、办公室、档案室、楼道等公共场所严禁吸烟,并粘贴禁烟标志,撤去烟具。

时间:2014年1月,并不定期检查。

5、扎实开展除四害活动,努力降低“四害”密度,加大对机关办公室、档案室内、下水道、窗、楼道口等地点的检查力度,定期清理卫生死角,彻底铲除“四害”孳生地,完成灭鼠、灭蝇工作任务,工作达到要求标准。

时间:全年。

(四)接受检查验收阶段

建立健全创卫日常监督检查工作机制,查漏补缺,抓好日常资料收集工作,创卫各项工作资料齐全,建立健全创卫工作档案。进行自查自纠,同时,完成迎接检查验收和接受考核各项工作任务,不断巩固提高创卫成果,切实搞好作好经常性的卫生管理工作。

时间:2014年3—12月。

小康创建工作经验总结篇3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目标。2003年全国“两会”期间,同志、同志先后到江苏代表团参加审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明确要求江苏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为此,江苏省委十届五次全会明确把“两个率先”作为新世纪之初江苏发展的总定位、奋斗前进的总目标、各项工作的总要求,并把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当前最紧迫的任务。

为指导和推动全面小康社会建设,2003年,江苏省委省政府从实际出发,以昆山为全面小康指标的样本区,经过深入调研和反复论证,借鉴国际经验和国家有关部门的研究成果,在全国率先制订了省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指标体系。这个指标体系共四大类18项25条,主要内容包括四个方面:一是“一、二、三”的人均经济指标,即农民人均纯收入1000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00美元,人均GDP3000美元;二是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三大民生指标;三是环境保护、森林覆盖率、城市绿化率等生态指标;四是社会安全、城乡居民依法自治率等政治文明指标。近年来,江苏以这一指标体系为导向,坚持富民优先、科教优先、环保优先、节约优先,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之路,有力地推动了江苏“两个率先”的进程。

二、昆山走在江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前列

到2005年底,昆山率先实现了江苏全面小康社会指标,人均GDP、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这三项核心指标全面超过,分别达到78553元(按常住人口计算,折合9586美元)、16809元和8519元,基本达到了全面小康社会水平。2006年2月,省统计局开展“昆山百姓话小康”电话访问,昆山人对达到全面小康标准的认可度高达73.2%。昆山以其创造性实践诠释了全面小康社会的丰富内涵和实现路径,探索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之路。

一是坚持率先发展。率先发展是中央领导同志对江苏发展的要求,也是昆山始终高扬的一面旗帜。近年来,昆山抢抓机遇,扩大开放,加快发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行外资带动和民资创业“比翼齐飞”,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推动城市化健康发展,注重三个文明协调共进,综合实力逐年递增。近三年,昆山每年到账外资超10亿美元,民资投入超100亿元,2005年民营企业数量居全省各县(市)之首。服务业呈加快发展态势,在新增注册外资中占20%,在新增注册民资中占50%。2005年昆山GDP达到730亿元,三年翻一番;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116.8亿元,三年翻一番半,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达到51.6亿元;进出口总额332亿美元,三年翻两番。

二是坚持科学发展。昆山制定了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切实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落到实处。坚持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促进“昆山加工”向“昆山制造”、进而向“昆山创造”转变,成为全国首批科技创新工程示范城市。去年,全市IT企业达700多家,IT制造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占全省电子信息产业的1/6,成为全球重要的信息产业基地。坚持集约发展,节约土地资源,大力推进工业集中区建设,提高土地投资强度和产出效益,2005年全市每平方公里GDP产出达到7869万元。坚持以环保优先的理念规划产业发展,注重生态建设,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绿色昆山,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70%以上,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0%以上,被评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国家生态示范区。坚持走城乡统筹发展之路,以城带乡、以工哺农,推进城乡规划全覆盖,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切实改变农村面貌,初步展现了一幅城乡共荣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好蓝图。去年,全市10个镇有8个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过亿元,建成了33个农民集中居住区,全部建成省教育现代化建设先进(示范)镇。

三是坚持和谐发展。和谐发展就是要让百姓安居乐业。一是以“六管齐下”推进富民进程。坚持创业富民、就业富民、物业富民、股份富民、社保富民、帮扶富民,取得了良好效果。三年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4.3%和10.5%。二是以“三有五保障”缩小贫富差距。“三有”即人人有技能、个个有工作、家家有物业,“五保障”是指低保、养老、医保、征地补偿、动迁补偿。2005年,昆山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8000元的家庭达65%,不足2000元的仅占1.1%,城乡人均收入差距小于2:1。三是以利益协调、社会稳定促进整体和谐。着力解决好土地征用、城镇拆迁、企业改制中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实施“新昆山人”工程,保障外来人口的合法权益;全力建设“平安昆山”,刑事犯罪发案率连续下降,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度持续上升,被命名为省社会治安安全市。

最近,我与昆山四套班子交谈,又得到一点启发,我觉得昆山市领导班子团结奋斗,坚强有力。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效益,团结就是文明进步。班子成员之间互相理解、互相支持、互相配合。互相补台,好戏连台。现在,昆山正处在高平台上,更需要团结奋斗。奋斗需要团结,团结为了奋斗。昆山领导班子有一种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敢想、敢试、敢闯、敢拼,就是这么一股子劲。

三、昆山经验揭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丰富内涵、现实路径与不竭动力

昆山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中创造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昆山经验”,其实质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咬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不放松,大力弘扬“创新、创业、创优”精神,走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之路,努力建设一个不含水分、人民群众得实惠、老百姓认可的全面小康。昆山经验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与江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昆山人智慧与创新的结晶,是江苏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

不含水分、人民群众得实惠、老百姓认可,是昆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本质特征。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核心就是让全体群众得实惠。是否真正实现全面小康,人民群众感受最直接、体会最真切,最有发言权。衡量是不是全面小康,不仅要看经济指标,还要看民生指标,尤其是人民生活水平;不仅要看生态指标,还要看全社会文明进步;不仅要看统计数据,还要看老百姓认可程度。

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是昆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实路径。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他们都坚持率先发展不动摇,经济社会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走在江苏乃至全国的前列。科学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面对土地、能源等资源瓶颈,他们坚持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过程,按照“五统筹”的要求,推动速度质量并举的高效发展,经济社会同步的全面发展,城市乡村互动的协调发展,努力建设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昆山。和谐发展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他们按照富民优先、统筹兼顾的思路建设和谐昆山,努力缩小贫富差距,以富民保和谐。在实践中我们体会到,得人才,经济发展;得人心,社会稳定。

艰苦创业、勇于创新、争先创优,是昆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不竭动力。昆山的发展,有其独特的区位优势,但最根本的还是在发展实践中形成的以艰苦创业、勇于创新、争先创优为核心内涵的“新昆山精神”,这是昆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精神支柱和活力源泉。昆山,之所以能够成为百强县之首,靠的就是艰苦创业精神;之所以充满活力、具有引力、越来越有魅力,最根本的就是勇于创新;之所以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上走在全国前列,关键在于争先创优。“三创”精神是新时期江苏精神的核心,昆山人的奋斗给江苏的“三创”精神作了最好的注解。

小康创建工作经验总结篇4

毕节试验区建立25年来,始终坚持改革试验主旋律,紧扣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三大主题”,坚持民生优先、智力优先、生态优先,统筹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推进开发与扶贫并重,生态保护与生态恢复并进,控制人口数量与提高人口素质并举,闯出了探索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生态文明的科学发展新路子,推动毕节试验区建设取得了辉煌成就。从1988年到2012年,生产总值从23.4亿元上升到877.96亿元;财政总收入从3.02亿元上升到247.7亿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226元上升到4926元;森林覆盖率从14.9%上升到43.1%;人口自然增长率从19.5‰下降到6.26‰;人均受教育年限从3.8年上升到7年。开发扶贫实现了从普遍贫困到奔向小康的历史性跨越,生态建设实现了从生态恶化到逐步走向良性循环的历史性转变,人口控制实现了从人口膨胀到人口增长与经济社会相协调的历史性变化。这些成绩的取得,一个基本动力就是不断深化改革,大胆开拓创新,发挥了试验区“作示范、探路子”的积极作用。特别是近年来,毕节丰富和发展了统一战线参与毕节试验区建设的“毕节经验”,培育了凝心聚力、苦干实干、攻坚克难、勇于争先的“威宁精神”,探索了“三化同步”发展的“金沙之路”、工业化发展的“园区经验”、维稳“三级视频接访”工作机制、社会治理“六零六好”经验、教育基础工程“五统一”经验、“民生项目监督特派组”体制创新、建设农村敬老院“六化”机制等。争取国务院批准实施了《深入推进毕节试验区改革发展规划》,争取10个国家部委出台了支持毕节试验区的差别化政策,争取国家科技部把毕节列为国家新能源汽车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园区,集中力量实施了“两个硬化”、教育集中突破等民生改善工程,创造性地进行了社会管理集成创新、城乡医疗和养老保险统筹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为加快毕节试验区的同步小康征程提供了强大动力。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永无止境,毕节试验区的改革试验也永无止境

当前,毕节试验区已经踏上了同步小康的崭新征程。在同步小康征程上,毕节试验区仍然是全省实现同步小康压力最大、任务最艰巨的地区。从总体上看,毕节的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许多突出问题,主要是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产业结构单一;自然条件较差,生态环境比较脆弱,贫困人口较多;基础设施薄弱,城镇化水平低,建设投资不足,等等。这些问题错综复杂、相互交织,需要全面解放思想、全面深化改革,突破发展瓶颈,破解发展难题,破除一切阻碍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进一步解放生产力,进一步释放社会活力,助力全面小康。重点要着力推动投资结构优化、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和“5个100工程”发展平台建设;着力推动扶贫开发,争取用三年时间所有贫困县和贫困乡镇全部“减贫摘帽”;着力推动以教育为重点的社会事业发展和法治毕节、平安毕节建设,提高社会治理能力;着力加强发展型、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和推动政府职能转变;着力推动水利建设、生态建设、石漠化治理“三位一体”规划的实施,加快实现毕节试验区的绿色跨越;着力推动“同心”实践,实施好“同心”工程等六个方面的改革试验,努力把毕节建设成为科学发展试验区、现代产业集聚区、创新扶贫示范区、生态文明先行区、多党合作示范区。

改革是毕节试验区的神圣使命,是毕节同步小康的强大动力,是破解发展难题的根本方法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精神,毕节试验区必须增强进取意识、机遇意识和责任意识,抢抓中央、省委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性机遇,在全面深化改革这一场大考中,先行一步、领先一招,努力开创改革试验的新局面。

一是要坚持解放思想,谋划改革。要深刻认识毕节试验区改革发展的基本规律、基本方法,抓住毕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突出人民群众改革主体的历史地位,科学处理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辩证关系,突出问题导向,精心设计改革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扎实推进毕节经济社会发展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形成向上争取强大支持、向外寻求强大合作、向内激发创造活力的体制机制,努力建设改革创新试验区。要把我市面临的新的历史机遇和政策机遇、发展机遇结合起来,在争取国家部委更多的政策、项目和资金的同时,努力争取将全国、全省性的改革试验试点安排在毕节先行先试,借力推动改革。

小康创建工作经验总结篇5

1.建立健全卫生管理组织和卫生管理制度,积极组织广大干部职工搞好环境卫生和绿化美化,定期开展健康教育和卫生评比竞赛活动。

2.强化单位卫生管理。坚持周末卫生大扫除制度,单位卫生状况良好,道路平坦,环卫设施完善,垃圾日产日清,公共厕所符合卫生要求,无违章建筑。有食堂的单位要做到食堂管理规范,设施设置合理。

3.单位卫生工作纳入社区统一管理,按时按要求完成辖区政府分配的创卫任务。

(二)健康教育工作

1.强化健康教育宣传。利用宣传栏、板报、简报等广泛宣传健康知识。各单位设立1块健康教育专栏,办公房两层以上的单位每一层设立2张创卫张贴画。

2.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健康教育活动。各单位至少组织1次健康知识教育讲座和健康教育科普知识答卷活动,干部职工参加率不低于95%,确保干部职工相关知识培训率、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达到85%以上。

3.开展健康教育进家户活动。各单位至少要组织1/3以上干部职工分包居民,传播健康知识。单位与包户人员签定责任书,建立被包户居民档案。包户人员应保证每周1次与居民共同学习,帮助居民提高健康知识,改善居住环境,使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达到80%以上,健康行为形成率达到70%以上。每次学习结束,还要对学习时间、学习内容等逐项登记,被包户居民签字后存档。

4.坚持开展控烟工作。单位门口、办公(会议)室、食堂、活动室、绿化带、车库、厕所等场所设置明显禁烟标志。利用板报、简报、宣传栏广泛开展控烟教育等,实现全面达标。

(三)创建档案资料收集和整理工作

严格按照要求实现档案材料标准“五统一”,即:统一时间(一般资料从20*年起,能反映创卫历程的材料从*年9月份起);统一人员(明确专人负责);统一档案(工作室、档案室、档案盒、资料装订);统一样式;统一行动。实行资料整理达标的单位要逐级申报验收,20*年8月底前达到验收标准。

二、工作目标

20*年4月底前,局机关及局属各单位卫生工作达到国家标准要求;20*年5月底前,局机关及局属各单位健康教育项目及重点人群卫生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达到国家标准要求;20*年8月底前,局机关及局属各单位完成创建档案资料收集和整理工作,并申报验收合格。

三、具体安排

(一)动员部署阶段(2月20日-2月29日)

按照要求召开创卫工作会议,进行充分广泛的宣传发动。调整充实创卫组织机构,制定创卫工作方案,明确分管领导、责任科室、具体联络员,并将名单及方案最迟在3月15日前报市局创卫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全面实施阶段(3月1日-4月30日)

按照方案要求,对照标准,查找问题,建立台帐,限期整改达标。

(三)自查总结阶段(5月1日-5月10日)

对照标准进行自查,查漏补缺及时整改。写出创建活动总结,在本阶段结束前3日报市局创卫领导小组办公室。

(四)迎接检查阶段(5月11日-5月30日)

本阶段各级创卫组织将组成检查达标组对创卫工作进行检查评比和综合达标考核,各单位务必高度重视,确保本单位的创建工作一次性考核达标。

四、几点要求

(一)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创卫工作。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目标宏伟,前景诱人,任务艰巨,必须以严谨、务实的态度来认真对待。要实行创卫工作周安排、周督查制度,把有关创卫的指示和精神落实好,把创卫工作任务落实好。要认真对待各级创卫组织和市局的定期或不定期的督促检查,严禁因工作不力影响粮食部门创卫工作进程和迎接有关部门的考核验收。

(二)切实加强领导,落实“一把手工程”。为确保粮食部门创卫工作的顺利推进和圆满完成,市局已经成立了由局党组书记、局长史国文任组长,局党组成员、纪检组长成行利和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宋国胜任副组长,市局各科室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卫工作领导小组,各单位也要成立相应组织,落实创卫工作一把手负总责,并加强相应的组织机构,明确具体的责任领导,制定完备的工作方案,配备适当的人员,拨付一定的经费,做到有计划,有目标,事事有人管,件件有落实,保证创建任务如期完成。

小康创建工作经验总结篇6

按照先进性教育重要思想的要求,以三级联创基层组织党建为总抓手,求实创新,解放思想,干事创业,开拓进取,在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中,将更加注重自身建设,已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以基层党组织的先进性建设和干部党员的能力建设为动力。紧紧围绕发展经济这第一要务,全面推进农村基层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继承好传统,创造新经验,不断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建设小康社会促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

二、工作目标

1、重视思想建设,打牢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长久保持先进性的思想根基。

(1)开展理论教育,始终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七大会议精神武装党员干部头脑,教育引导群众,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七大会议精神,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知识的学习教育,作为党课和组织生活主题内容,量化考核措施,做到常学不懈,,通过理论学习教育,统一思想,力求达到学与做,说与干,知与行的有效统一,并把理论教育的成果转化为服务群众,促进发展的党性实践活动。

(2)开展形势政策教育,把理论教育和政策教育结合起来,坚持对干部党员进行党的农村各项方针政策教育,科学发展观,正确政绩观,人才观,群众观教育和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教育,树立党员的全局观念和大局意识观,从思想保证党的方针在广大农村的贯彻和执行。

(3)开展先进行教育,按照中央总体部署和规定的方法,步骤,程序要求,以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组织,服务人民群众推动当前工作为目标,扎实搞好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着重解决好深入贯彻,坚定理想信念,强化党员意识,增强发展能力,激励党员创业,保障党员权利。

2、突出能力建设,大力提高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执政兴业的能力。

(1)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决定,坚持不懈的把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干部党员的学习能力,管理能力,发展能力,服务能力,带动能力,创新能力,作为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举措,力争用3至5年期限时间使其综合素质,工作能力领导水平。工作方法等分别有明显提高,增强和改进。

(2)拓宽培训渠道,创新培育方式,把集中培训与实践考察问题探讨,与案例分析经验交流与实践检验,请进来与走出去,培训学习结合起来,把基础理论培训,素质提升培训和实用技能培训结合起来。

3、加强社区领导班子,干部队伍和工作这队伍建设

(1).配强社区领导班子.按照干部“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拓宽选人用人渠道,采取上派.下选.内育.外聘等形式.多渠道选贤任能,选好配强社区领导班子,特别要选拔思想政治素质好,文化程度高,年富力强的干部担任社区组织负责人,逐步改善社区领导班子的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

(2)搞好对社区党组织成员和工作人员的培训,要把社区干部和工作人员的培训纳入整个干部队伍的教育培训体系,制定培训规划,加大培训力度,不断提高他们依法办事,做好群众工作和发展社区事业的能力。

三、组织领导

1、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各村要把“党建”工作作为实践“十七”大精神.“三个代表”.提升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水平的总抓手。

2、及时总结经验,促进工作创新。

加强督促检查,确保任务完成。社区党组织要经常性地对社区党建工作进行督促检查,及时掌握进展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要建立社区党建定期报告和通报制度,三年推进计划实施结束后,要组织力量进行全面检查验收,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四、强化作风建设

强化作风建设,推动基层党建向制度化,法制化,规范化方向迈进

1、开展党内纪律条规教育,以党员先进新教育为契机,使干部党员牢固树立遵纪守法意识,依法行政意识,照章办事意识,不断强化党的意识,坚持弘扬党的三大作风增强克服自身存在的各项工作中,各种不良作风的能力,确保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干部党员健康成长。

小康创建工作经验总结篇7

在中央和兵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兵团各师各单位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兵团党委各项工作部署,紧紧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屯垦戍边新型团场这一目标,深入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做了大量扎实有效、富有创新的工作,兵团文明生态小康连队建设工作呈现出积极、健康、向上的发展态势,在推动团场经济发展,提高职工素质,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服务职工群众,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各级高度重视,兵团文明生态小康连队建设的位置进一步突出。各师普遍制订规划,将文明生态小康连队建设纳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屯垦戍边新型团场的奋斗目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布局,纳入领导干部目标责任制进行安排部署,同时作为考核团场、连队领导班子政绩的一项重要内容。实践证明,只要各级领导用心抓好这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民心工程,文明生态小康连队创建工作就会有无限的生命力。

(二)加大文化设施建设的力度,基层宣传文化阵地建设进一步加强。重点抓了团场宣传文化中心、连队宣传文化站建设,这一批宣传文化设施建成对基层文明生态小康连队创建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在中央文明办支持下,累计投资3462.5万元,建成团场文化中心30个,连队文化站25个。兵团党委为基层办实事,两年来,建成综合活动室600个,投资4000万元。加强了兵团屯垦戍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已命名23个教育基地,为广大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提供了场所。同时,各师也整合资源,加大投入。

(三)加强综合整治,文明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创建文明生态小康连队是稳定职工队伍的一项重要因素,是各’级党委义不容辞的重要责任。一些师、团把环境综合整治、生态建设及环境保护当作巩固创建成果、造福职工群众的生态工程、固边工程、惠民工程来抓,不断优化连队生态环境,给职工群众创造了一个优美舒适绿色的生产生活环境。

(四)积极开展主题实践活动,职工群众综合素质进一步提高。各单位各部门通过文艺演出、知识竞赛、读书征文、道德模范评选、巡回演讲等各种形式,积极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在团场连队营造了“知荣辱、讲文明、树新风”的浓厚氛围。年初,兵团文明办举办了一期“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文明生态小康连队建设”大型电视访谈节目,邀请首批兵团级文明生态小康连队所在团场的主要领导,介绍创建工作做法和经验,探索发展规律,现身说法,典型引路。并把访谈节目制作成光碟,分发到各师,以此推动文明生态小康连队建设,取得很好的社会效果。各师团场、连队广泛开展“弘扬培育兵团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主题教育活动,开展职工素质教育和培训工作,大力普及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职工群众文明素质。

总体来看,各师制订规划,加大投入,改善生活、生产、生态环境,取得阶段性成果,特别是在道路建设、生态环境、危旧住房改造和宣传文化阵地建设等方面,取得可喜的变化,涌现出一批工作扎实、成效显著、“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先进连队。在这次会议上命名表彰了15个兵团级文明生态小康连队,这些连队创造出许多好的经验,值得在全兵团推广,学习借鉴。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科学发展是解决团场所有问题的关键。文明生态小康连队建设必须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中心,服务于团场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把各项工作融入团场科学发展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只有这样,文明生态小康连队建设才能得到党委行政的支持,受到职工群众的真诚拥护。二是以人为本,多办实事。职工群众作为文明生态小康连队建设的主体,既是工作的推动者,也是成果的享有者。要充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把工作的出发点放在满足职工需求、提高职工素质上,放在多办职工既得实惠又受教育的实事上。只有这样,文明生态小康连队建设才能深深地根植于群众之中,激发群众参与的热情。三是齐抓共管,形成合力。要坚持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文明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搞好文明生态小康连队建设,必须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各方面大力支持的良好局面。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文明生态小康连队建设扎实推进。四是科学规划,稳步推进。创建文明生态小康连队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不能一蹴而就。为确保创建活动深入持久健康地开展下去,必须建立健全一套长效的建设管理机制,制定一个符合本地实际的科学的创建规划,并分步实施,重点突破,稳步推进。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应该清醒地看到,文明生态小康连队建设处于起步阶段,面临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片面追求经济发展,忽视创建工作,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部分领导干部和职工群众的环境意识、文明生态意识还有待进一步增强,在净化、绿化、美化方面还存在差距;有的单位团、连两级领导不同程度的存在畏难情绪,工作缺乏主动性和创新性,“等、靠、要”的思想比较严重;评上兵团级文明生态小康连队的单位,大都处于初级阶段,创建水平有待提高。诸如此类的问题,都需要我们去认真面对和解决。

二、认清形势,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新形势下文明生态小康连队创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从兵团来看,团场人口占全兵团总人口的72.8%,南北疆经济发展不平衡。构建和谐社会,不仅要加强城市精神文明建设,而且要加大团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力度。没有团场的文明进步,就没有整个兵团的文明进步;没有团场的和谐发展,就没有整个兵团的和谐发展。

(一)落实科学发展观,对文明生态小康连队创建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兵团党委决定在兵团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中,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开展“四抓四看”活动。其目的是党员干部要受教育、科学发展要上水平、职工群众要得实惠。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充分认识开展“四抓四看”活动对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提高各级领导班子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强化党员领导干部宗旨意识,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意义。要正确认识和处理文明生态小康连队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

的关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文明生态小康连队建设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兵团党委加大对团场的政策扶持力度,相继出台了“1+3”文件、“团场基本经营制度”等一系列政策,团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职工收入实现较快增长。但也必须看到,团场的发展仍然处于艰难的爬坡和攻坚阶段,进一步促进团场发展,增加职工收入,还需要花更大力气,付出艰苦努力。在新形势下,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以思想的大解放促进兵团事业的大发展。要把发展作为屯垦戍边的第一要务,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兵团,第一位的仍然是坚定不移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既对兵团在西北地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决定性意义。又是兵团真正发挥建设大军作用的直接要求和更好地发挥中流砥柱、铜墙铁壁作用的根本保证。要充分利用兵团现有的发展基础,充分发挥兵团优势,加快兵团农业产业化和新型工业化步伐,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更好地发挥“三大作用”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因此,只有团场科学发展上水平、职工群众得实惠、生态环境更美好,才能推动文明生态小康连队建设。

(二)培养造就新型职工,对文明生态小康连队创建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职工是屯垦戍边新型团场建设的直接受益者,也是推进团场建设的主体。要教育党员干部,站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政治高度和稳定职工队伍的战略高度,把造福职工群众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增加职工收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保障职工各项权益,着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屯垦戍边事业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实践证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能否保持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职工队伍,决定着兵团事业的前途和命运。农业和团场现代化,需要造就千千万万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工,这是把团场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重要途径,也是建设屯垦戍边新型团场的关键所在。目前,兵团一线职工结构不同于上个世纪,需要充分发挥兵团组织化程度高、集团化特点明显的优势,利用兵团科普体系健全,“双基”通过国家验收的好条件,发扬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好传统,始终寓教于文明生态小康连队创建活动之中,培养屯垦戍边新型团场建设的合格主体。

(三)促进场风文明,发展团场先进文化,对文明生态小康连队创建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先进文化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是培育民族精神,熔铸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手段。大力发展团场文化事业是建设屯垦戍边新型团场的重要内容。热爱祖国,热爱兵团,积极向上,科学文明,团结友爱,是我们社会精神风貌的主流。但也要看到,不明是非、不知荣辱、不辨善恶、不分美丑的现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领域诚信缺失,欺骗欺诈活动尚未得到有效遏制;一些地方封建迷信、和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沉渣泛起;一些地方利用宗教宣扬民族分裂思想,从事非法宗教活动的现象尚未杜绝。这些现象不仅严重败坏了社会风气,也阻碍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在新形势下,随着经济的发展,富裕了的职工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有更高的追求,他们求富、求知、求乐,参与意识显著增强。只有切实加强团场精神文明建设,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团场精神文化阵地,才能有效抵制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影响,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只有切实加强文明生态小康连队建设,才能不断提高职工思想道德素质,满足职工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只有积极引导广大职工群众参与“知荣辱、讲文明、树新风”道德实践活动,大力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主义新风尚,才能促进场风文明,营造有利于屯垦戍边新型团场建设的良好氛围。

(四)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兵团,对文明生态小康连队创建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设和谐社会是全党全国的一项重要任务,当然也是兵团的一项重要任务。要充分发挥精神文明建设在统一思想、凝聚人心,理顺情绪、化解矛盾中的特殊作用,加大正面宣传教育和引导力度,提高职工群众维护社会稳定的思想政治觉悟。建设和谐兵团的重点在团场、难点在连队。创建文明生态小康连队,就是要整体推进基层连队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使连队在基础设施、经济效益、道德文化、生态环保、社会治安、社会保障及基层民主等方面协调发展、全面进步,使连队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使职工群众共享兵团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丰硕成果,让群众在和谐优美的生产和生活环境里安居乐业。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工作和生活环境的要求也会随之提高,只有按照兵团文明生态小康连队建设的标准,加强文明生态小康连队建设,才能不断改善职工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职工群众才能安居乐业,才能实现和谐兵团的目标。

三、深入学习贯彻兵团第六次党代会精神。扎实有效地推进文明生态小康连队创建工作

兵团第六次党代会提出了本世纪头20年和今后5年的奋斗目标,为我们展示了经济更加发展,基础更加扎实,民生更加改善,社会更加和谐的美好前景,指出了前进方向,增添了强大动力。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代会精神,更加自觉地把文明生态小康连队建设工作融入兵团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发展的大格局中。加强组织领导,采取有力措施,确保文明生态小康连队建设的要求落到实处。

(一)深入开展以团场形势政策、“兵团精神”和思想道德建设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活动,在统一思想、凝聚人心上下工夫。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引导职工群众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不断增强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坚定性,是文明生态小康连队建设的重要任务。通过深入细致的形势政策教育,帮助职工群众领会政策、掌握政策、运用政策,使广大职工群众正确认识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规律,正确认识改革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积极引导职工拓宽视野、更新观念,明确方向、增强信心。要深入团场,进连入户,讲政策、问需要、算细账、解疑难,与职工群众面对面开展宣传教育。各级党委要把开展兵团精神主题教育活动作为贯穿文明生态小康连队建设的主线,使兵团精神深入人心,不断提高职工群众维护祖国统一,全面推进和谐兵团建设的政治觉悟,不断增强职工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进一步坚定扎根边疆,屯垦戍边的信念。要大力倡导和弘扬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要通过学习教育,形成和谐人际关系,提升场风文明程度。要结合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重大活动,宣传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奋斗历程和辉煌业绩,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要开展以“共铸诚信”为重点的多种道德教育和实践活动,推出一批带领职工致富奔小康的先进典型,一批加强团场思想道德建设的先进经验,大力倡导基本

道德规范和社会主义义利观,促进团场形成团结互助、扶贫济困、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良好风尚。

(二)加强团场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在满足职工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和树立文明新风上下工夫。大力发展团场文化事业,是实现农业和团场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屯垦戍边新型团场的重要内容。要以实现和保障职工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满足职工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为目标,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切实加强团场和连队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优先安排关系职工切身利益的文化项目。建好、管好、用好团场和连队宣传文化中心(站)。要利用各种节庆、民族传统节日、农闲时间和团场集市,开展形式多样、内容健康、群众喜闻乐见、具有乡土气息的群众文体活动。要继续抓好“西新工程”、“电视进万家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万村书库”工程等,为职工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确保先进文化占领团场思想文化阵地。社会风尚是一个时期社会风气、生活方式和环境氛围的综合反映,体现着人们的精神风貌和行为习惯,标志着社会文明进步的程度。改善连队环境面貌,是文明生态小康连队建设的基础性工作。要按照连容整洁的要求,着力改善连队的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引导职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要适应新型团场和小城镇建设的需要,大力加强连队道路、供排水、垃圾处理、通讯、电力、环卫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连队改水改厕工程,完善社会服务体系。大力倡导文明新风,深入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等宣传教育活动。引导职工崇尚科学,移风易俗,破除婚丧事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的陋习,形成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文明向上的社会风尚。

小康创建工作经验总结篇8

2、全镇中、小学全部开设健康教育课,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80%;中小学有健康教育宣传阵地,定期更换,资料齐全。

3、医院健康教育组织健全,有健康教育画廊,定期更换,使用健康教育处方,住院病人相关卫生知识知晓率≥80%。健康教育活动形式多样,资料规范、齐全。

4、社区围绕群众健康需求和卫生防病工作重点开展健康教育,形式多样,反映良好。社区内有固定的健康教育阵地,居民健康行为形成率达≥70%。

5、各单位设有相应的健康教育宣传栏,每季度至少更换一次。职工健康教育普及率≥95%,相关卫生知识知晓率≥80%。

6、定期编印健康教育入户宣传资料,每季至少2期。广播电视台有卫生与健康节目,每周至少一次。

7、车站、广场等公共场所设有固定的健康教育宣传画廊。城区主要道路、广场等设有固定的健康公益广告。

8、建成区无烟草广告。公共场所有醒目、固定、统一、规范的禁烟标识,有足够的排气装置,未发现随地乱丢烟蒂现象。

二、职责分工

1、医院健康教育机构应能独立承担全镇健康教育的业务指导职能,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调研指导、人员培训、专业考核和信息交流等工作。政府应支持和督促医院即使配备健康教育工作所需的办公用房、办公和宣教设备,并落实好相应的办公和活动经费。其它部门及各基层单位、社区、街道应设置专(兼)职健康教育人员。在镇健康教育工作机构的指导下开展相关工作。

2、教育部门应要求学校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教学计划,各学校应有符合要求的师资力量承担教学任务。初中、小学各个年级全部开设健康教育课。健康教育课教案规范,课时安排合理,每周不得少于0.5课时,并认真组织考核,合格率≥90%。高中(职业中学)开设健康教育讲座或选修课。各学校应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控制吸烟、保护环境、远离、预防艾滋、意外伤害等多种内容的专题健康教育活动。学生掌握基本的健康和卫生防病知识,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中、小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75%。所有健康教育业务档案资料保存完整,管理规范。积极组织学校参与健康促进学校的创建活动。从年起,每年要有两所学校通过市级验收,一所学校通过省级验收。

3、医院健康教育工作有计划、有记录、有总结,档案资料保存完整,管理规范。医院门诊和病房有图文并茂的宣传画廊,内容每2月更新一次。候诊场所积极开展“吸烟有害”健康宣传。医院应为就诊者提供多种健康处方和通俗易懂的卫生科普宣传材料,有禁烟标志和控烟措施。通过培训,医护人员掌握相关健康教育理论知识,能够对病人及其家属开展有针对性地知识宣传和康复指导。能为就诊病人提供必要的健康服务场所及设施,如培训室、咨询室或心理门诊、闭路电视等。住院病人相关卫生知识知晓率≥80%。对其它部门和单位健康教育工作给予必要的技术培训和指导。

4、社区应有开展健康教育工作的组织及网络,并有专人负责。健康教育工作有长期规划,年度有计划、措施、总结。社区卫生服务站设有健康教育室(咨询室)和必要的宣传设备、材料。居民健康档案、培训以及开展各项活动的记录、照片、宣传材料等资料,保存完整,管理规范。

社区应结合实际,开展经常性的群众健身、文化娱乐、科普知识讲座以及举办社区健康促进学校等活动;建立规范的健康教育宣传栏,卫生宣传栏总面积不少于3平方米,应紧密围绕群众健康需求和卫生防病工作重点及时更换宣传内容,每年不少于4次;社区活动室有卫生报刊、资料,种类不少于4种。每年核心信息宣传应达到80%的目标人群,社区居民健康行为形成率≥70%。

5、其他部门、单位应有健康教育工作组织网络,有领导分管,有专(兼)职负责人员。健康教育工作有计划、有措施、有记录、有考核、有总结。职工健康档案和有关文件资料保存完整,管理规范。各单位应设有相应的健康教育宣传栏,并结合部门行业特点,充分利用广播、闭路电视、专题讲座、宣传橱窗等形式,对从业人员定期开展卫生法规、健康知识和职业卫生教育,普及相关健康知识。内容每季度至少更新一次。职工健康教育普及率≥95%,相关卫生知识知晓率≥80%。

同时,应积极开展创建无烟单位活动,引导所有工作人员养成良好、健康的卫生习惯及生活方式。

6、宣传、文化、卫生、广电部门应团结协作、形成合力,对全镇健康教育工作实行齐抓共管。同时要优先、及时宣传全镇健康教育活动,努力在全镇营造浓烈的健康教育宣传氛围。

7、城管部门负责城镇区(含广场)健康教育工作,要有组织,有网络,健康教育工作档案资料完整规范。应在城区主要道路、广场设置一定数量的宣传画廊和公益广告。公共场所设置醒目、固定、统一、规范的禁烟标志。设有吸烟室的公共场所设置控烟标识,并安装排气装置。

应积极探索新的工作方法,将市民的健康教育工作与治理环境工作有机结合,努力培养市民的良好卫生习惯,共同维护干净、整洁的市容市貌。

三、主要措施

1、成立组织,健全网络。

镇成立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镇健康教育工作的组织、协调、检查、指导,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处理健康教育工作日常事物。各部门、企事业单位、社区、村(居)委会都应成立相应的健康教育领导小组,由单位一把手任组长,并明确2-3名专(兼)职人员具体负责,确保组织落实、网络健全、指挥有力、运转正常。

2、明确目标,制定计划。

健康教育工作是创建省级卫生镇总目标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一项需要社会全体成员参与的系统工程。全镇所有部门、单位、社区、村(居)委会都要对照创建标准,制定健康教育工作长期规划及年度计划,认真组织实施,逐步推进。镇创建办会同卫生、文化、广电等健康教育工作机构对全镇的健康教育工作进行组织、协调、检查与指导。

3、严格奖惩,强化考核。

镇创建领导小组、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将制定全镇健康教育工作奖惩措施,定期对各部门、单位、社区、村(居)委会的健康教育工作进行考核,以表彰先进,鞭策后进,不断将健康教育工作向纵深推进。

四、时间安排

1、建立组织(年月——年月)。各部门、单位、社区、村(居)委会根据镇创卫工作总体目标和本方案要求,建立相应组织、网络,并于年月日前报镇创建办。

小康创建工作经验总结篇9

世界卫生日活动方案: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根据市创卫办的工作安排,努力实现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工作目标,确保我局创卫各项工作全面达标,努力开创我局创卫工作新局面,结合我局实际,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党的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继续推进和抓好我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活动,为进一步提高环境质量和干部职工的明素质和健康水平,推动全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而努力。

二、工作目标

(一)加强组织领导,实现人员、经费、任务三落实。

(二)工作有计划,措施有落实,年度有总结。

(三)做好宣传动员工作。

(四)实开展健康教育工作,主要场所设立健康教育专栏,健康教育面达到100%。

(五)全面落实卫生管理制度和“门前三包”制度。

(六)积极开展创建“无吸烟单位”活动。

(七)扎实开展除四害活动,完成灭鼠、灭蝇工作任务,工作达到要求标准。

(八)改善办公服务环境,完成培训中心、局服务大厅装修、建设及搬迁任务。

(九)抓好日常资料收集工作,创卫各项工作资料齐全,建立健全创卫工作档案。

(十)建立健全创卫日常督察检查工作机制,并积极做好迎接检查验收工作。

(十一)做好总结工作,查找不足,探索机制,建立健全创卫工作长效机制。

三、具体措施

(一)健全组织

完善局机关创卫工作领导小组,统一负责局机关20XX年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以及规划、计划制定,健康宣传教育、信息上报、档案资料收集整理等工作。实施“一把手”责任工程。局主要领导是创卫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并指定专人负责日常工作,实现领导人员、经费、任务三落实。

(二)强化管理

创建工作实施目标管理,根据创卫目标任务和各阶段具体工作要求,制定实施计划和具体措施,严密组织,按期达标。加强监督管理。切实加强对本单位及各股室创卫工作的监督,实行创卫工作过错责任追究制度,使创卫工作纳入科学化和规范化管理轨道。建立健全检查评比等制度,促进创卫工作的深入开展。

(三)加大投入

立足长远,分清轻重缓急,优先保证资料购置、健康教育、宣传活动、除四害、单位环境治理等创卫工作所需资金。

(四)明确责任

认真抓好创卫活动的组织发动、综合协调、检查指导和验收奖惩工作。

(五)广泛宣传

把创卫工作作为开展精神文明建设的载体,通过多种形式,广泛进行宣传发动,营造浓厚的创卫氛围。办公室专人负责创卫报道工作,通过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的宣传活动,提高干部职工的卫生意识、创卫意识,真正形成上上下下、方方面面、齐抓共管、共同努力的良好工作氛围。

四、实施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

召开局机关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动员大会,广泛宣传发动,重点开展创卫的重要意义等方面的宣传,进一步增强干部职工创建省级卫生城市的荣誉感、责任感和紧迫感,形成人人参与的良好局面。

时间:20XX年1月。

(二)具体实施阶段

1、完善局机关创卫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创卫工作组,根据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和市创卫办分解的目标、任务,制定责任明确的20XX年创卫工作规划和年度计划。

时间:20XX年1月。

2、开展健康教育工作,主要场所设立健康教育专栏,每年健康教育面都要达到100%。设立健康教育专栏,定期发放有关健康教育宣传材料,每年组织开展1—2次健康教育知识问答宣传活动,努力提高机关人员的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结合每年的世界卫生日、无烟日、环境日、艾滋病日等重大节日,组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以此提高和普及健康知识和卫生防病知识。

时间:全年,并在重大节日加强创卫工作宣传。

3、完善卫生管理制度和“门前三包”制度,并落实各项制度,责任责任区域卫生实现达标,完成机关工作环境美化和亮化等工作。坚持每日卫生清扫和周五卫生大扫除。

时间:全年。

4、开展创建“无吸烟单位”活动,落实机关控烟制度,机关服务大厅、会议室、办公室、档案室、楼道等公共场所严禁吸烟,并粘贴禁烟标志,撤去烟具。

时间:20XX年1月,并不定期检查。

5、扎实开展除四害活动,努力降低“四害”密度,加大对机关办公室、档案室内、下水道、窗、楼道口等地点的检查力度,定期清理卫生死角,彻底铲除“四害”孳生地,完成灭鼠、灭蝇工作任务,工作达到要求标准。

时间:全年。

(四)接受检查验收阶段

建立健全创卫日常监督检查工作机制,查漏补缺,抓好日常资料收集工作,创卫各项工作资料齐全,建立健全创卫工作档案。进行自查自纠,同时,完成迎接检查验收和接受考核各项工作任务,不断巩固提高创卫成果,切实搞好作好经常性的卫生管理工作。

时间:20XX年3—12月。

小康创建工作经验总结篇10

全市现有听力残疾人2万余人,其中0—16周岁聋儿约1000人。此次创建活动,我市作为试点创建区(市)确定到2012年底,全市0—16周岁聋儿全部得到康复和救助,实现听力无障碍,并建立长效机制,确保今后新增的聋儿得到及时有效的康复救助。

二、创建标准

(一)适龄聋儿排查。利用基层组织网络及各级医疗机构认真开展调查,掌握0—16周岁聋儿人数并登记造册,及时开展聋儿语训工作和康复救助。

(二)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各级医疗机构要不断加强耳鼻喉科建设,完善新生儿听力筛查机制,着力提高耳病防治能力。要进一步加强聋儿语训机构建设,完善聋儿康复中心听力验配室硬件建设,确保适龄聋儿得到及时有效的语训康复。

(三)保障工作经费。按每名聋儿各项费用投入1000元预算,到2012年底约需创建专项经费100万元。在争取省里支持的基础上,由省、市、区(市)三级匹配创建聋儿听力无障碍市专项资金,其中省级投入30%、市级投入40%、区(市)级配套30%。

(四)普及公众听力防治知识。通过开展“爱耳日”、“助残日”等活动,借助新闻媒体宣传普及爱耳、防聋知识。在各级医疗机构以及大型公共活动场所,开辟听力防治知识宣传阵地。组织听力医护人员向耳聋患者及其家属宣传耳病防治知识,公众听力防治知识知晓率达到85%以上。

三、职责分工

(一)卫生部门负责医院耳鼻喉科耳病专项防治工作的组织管理、设备配备、专业人员培训、业务指导等工作。

(二)民政部门负责对贫困对象(家庭收入低于当地人均收入一半的聋儿)给予救济。

(三)财政部门负责专项经费的计划、筹集和审批,设立专户管理,确保专项救助资金落实到位,并对资金使用情况及时进行监督检查。

(四)慈善总会负责争取更多的慈善资金,使更多的贫困聋儿能够获得免费康复救助。

(五)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医院负责组织人员到社区和农村基层开展义诊咨询、耳聋防治知识的普及和宣传等活动。

(六)教育部门负责做好聋儿的教育工作,加强特教学校建设,提升特教水平。

(七)市残联负责在全市范围内进行聋儿摸底调查、审核,协同卫生部门做好人员筛查工作;认真开展聋儿语训工作;继续抓好听力重建项目以及启聪行动等,及时做好助听器采购、验配、捐赠工作;配合民政部门开展聋儿救助。

(八)新闻单位负责宣传报道创建活动的重要意义、典型事例、工作成果等,增进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的理解、参与和支持。

四、实施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2012年4月上旬):各级召开会议动员部署开展工作。卫生、民政、残联等部门单位在全国助残日、爱耳日等活动期间,组织耳科专家、残疾人工作者、志愿者等开展义诊、咨询及科普宣传活动。要通过各新闻媒体和发放宣传材料等形式,营造开展创建活动的社会氛围。

(二)调查摸底阶段(2012年4下旬):各镇(街)残联、民政、卫生等部门和医疗机构组成调查小组,负责本区域的调查摸底工作;调查摸底要逐村逐户进行,对0—16周岁聋儿登记到人。镇(街)残联、卫生等部门单位负责对普查人员的业务培训。在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统一制定调查登记、审批、汇总表格。

(三)康复救助阶段(2012年5月上旬—11月下旬):依据聋儿需求,认真开展助听器验配捐赠、语训康复及特殊教育工作。我市作为2012年市创建工作试点之一,到2012年底要先行实现聋儿听力无障碍区(市)创建目标。

小康创建工作经验总结篇11

认真加强思想政治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教育活动中。坚持认真研读与其相关的图书、有关学习资料和各级党报党刊,始终做到从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通过院里的统一学习和自主学习,使自己对党的各项理论、路线、方针、政策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对当今国内国际形势和发展趋势有了更为理性的分析。从而丰富了自己依法办事等方面的知识,增强了自己实践“三个代表”、“两个务必”、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等重要理论的自觉性,同时也提高了自己在新世纪、新形势下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我个人在廉洁自律方面,能严格按照中央和省、市委的规定办事,对党中央和省、市委有关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要求和各项规定,能严格执行。

二、业务工作方面

2009年工作思路: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为重点,全力推进我市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班主任岗位大练兵活动为主线,深入开展德育主题实践活动课大赛、班主任育人风格展示、班主任专业技能大赛等活动,努力提升全市班主任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育人能力;以德育实践活动为载体,构建生活化德育体系。在大德育观的指导下,主要完成的具体工作有:

(一)加强规范化心理辅导室建设,注重专业培训,全面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2009年,德育教研部通过哈尔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网页建设,各区、县(市)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网建设和各学校规范化心理辅导室建设,聘请专家对全市中小学校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送教下乡等活动,全力推进了我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一是在3月初建设完成了“哈尔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网页”。该网页由最新动态、理论文献、辅导中心、心育名校、名师风采、学生园地、互动交流七大板块组成。制定了《哈尔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网页运行分工方案》,将网页运行工作做了具体的分工。省市新闻媒体、哈尔滨市电视台新闻联播对此事进行了报道。该网页的建立为学生、家长、教师提供了学习、掌握心理健康知识的途径,创设了总结推广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学校的经验和典型心理健康教育案例的渠道,对引领全市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是建设完成了哈尔滨市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网。研究网内共90所成员学校,形成覆盖八区十县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网络,引领区域内各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同时还举行了哈尔滨市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论坛,一中、三中、四中、六十中、九十九中、萧红中学、通乡小学七所学校校长做了论坛发言。

三是12月的全市心理辅导室建设检查。按照省、市规范化心理辅导室建设标准的要求,截止到2009年哈市共建设完成了70所规范化中小学校心理辅导室。12月份我们对各区、县(市)规范化心理辅导室申报学校进行了检查验收,确定了全市首批70所规范化心理辅导室。

四是聘请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委员会副主任郑日昌、北京市心理卫生协会学校心理卫生委员会秘书长、心理学博士刘视湘到我市对八区、十县(市)近500名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进行培训。

五是召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会议,总结交流经验。

7月在香坊区第15职业中学召开心理健康教育现场会,研讨、总结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学校的研究成果,为全市中小学校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验。

11月召开了“哈尔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哈一中现场会”。总结和推广了哈一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验。哈一中心育工作经验对其他学校心育工作以很好的示范和启示,对心育工作进一步提高了认识,即领导要重视,定位要准确,形成完善的目标体系、内容体系、管理体系和途径体系;构建团队,齐抓共管,形成校长负责、政教处直接领导,各职能部门密切配合的领导机制,建立以心理教师为指导,以班主任为主力军,以科任教师为辅的心育网络;大力投入,完善设施,规范辅导室建设,完善其功能;以人为本,面向全体,教育内容和活动方式适合学生主体。新晚报等媒体对会议及哈一中的心育工作予以报道。

六是对来自四川的小学生的心理危机干预。5月27日至6月24日,由德育教研部组织牵头,委托黑龙江大学应用心理学系对6名灾区小学生进行了五周的心理救援。这是我们以自己的方式给予灾区中小学生的支持。此次活动由省心理学会、哈尔滨教育局、哈尔滨教育研究院、黑龙江大学教育学院联合主办。得到了来自省心理学会、哈尔滨教育局、哈尔滨教育研究院、黑龙江大学教育学院、道里进修学校德育部、基层学校各方面的大力支持。通过对6名孩子的心理救助,使孩子们初步摆脱创伤带来的痛苦,能够正确认知和面对创伤。一些心理教师、班主任也在学生心理救助理论和实践经验上受益非浅。

七是送教下乡。6月18日组织哈市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到宾县“送教下乡”。宾县教育局、教师进修学校、德育部全体成员和各中小学主管德育工作领导及骨干教师代表参加了当天的活动。哈尔滨市六十中孙林莉、新阳路小学刘芳、通乡小学周志东三位老师上了三节示范引领课。我部教研员与参加活动的教师就日常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对话交流,有效地指导了教师的教学,对提高宾县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和实践技能起到引领辐射作用。

八是采取走访、召开座谈会及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全市各区、县(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

最后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09年10月27—29日,教育部组织召开“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交流研讨会”,我们推荐了通乡小学刘会校长作为哈尔滨市中小学唯一的代表参加了会议。会上刘会校长介绍了我市及通乡小学心育工作概况,反映了哈尔滨市心育工作开展的历程,反响强烈,赢得与会者一致好评。生活报等省内媒体予以报道,获得社会赞誉。

(二)深入开展班主任岗位大练兵活动,努力提升班主任队伍整体素质

为落实《哈尔滨市教师岗位大练兵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全面提高我市中小学班主任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业务能力,我们制定并下发了《哈尔滨市中小学班主任岗位大练兵比武展示活动方案》。依据方案要求我们在全市和各区县(市)两个层面三个阶段分别进行了班主任岗位大练兵比武展示活动。

一是督促各区县(市)组织开展班主任专业技能大赛、优秀班主任论坛、班级文化展示、学生社团建设评比、班主任育人风格展示等活动。班主任岗位练兵活动分三个层面:以案例、教育叙事为切入点,提升年轻班主任工作素养;以德育实践活动为载体,提高全体班主任综合育人能力;以开展班主任育人风格为示范引领,促进班主任专业化发展。

二是深化德育主题实践活动,积极开展第六届德育实践活动课大赛。在各区县(市)开展第六届德育实践活动课大赛期间,设区域赛课专场,我们德育教研部联合区县(市)教师进修学校进行考核、验收、评比,并作为班主任岗位练兵比武展示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各区县能积极贯彻落实,工作卓有成效,几乎全部设立了赛课专场,且精心筹划,准备充分。我们检查、指导、服务到位,工作不流于形式。在进一步推动德育实践活动课大赛健康发展的同时,也是对广大班主任的一次又一次的有效培训,提升了广大班主任与人理念,发展了广大班主任的育人技能。其别值得称道的有道里、南岗、香坊、平房、尚志、五常、宾县、依兰、等区县,领导重视,教师参与积极,切实推进了班主任岗位练兵工作的开展。

11月28日,我们在哈尔滨市第二职业中学举行了由南岗区筹备的市级德育实践活动课展示活动,这是全市班主任岗位大练兵展评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旨在总结、交流经验,进一步提高认识,扎实推进班主任岗位大练兵活动,提高班主任队伍的岗位育人能力。会上南岗区就德育实践活动课开展情况做了很好的总结和经验介绍,南岗区通过开展课题研究,探索出了“生态体验式”德育实践活动课的途径和模式。同时将班主任德育实践活动课设计与操作技能的培养与班主任基本功训练相结合,与班主任岗位大练兵活动相结合,形成了具有学校特色和班主任个人特色的德育工作思路,提升了班主任育人能力,形成了符合新课程教育理念的育人风格。南岗经验对于各区县开展好德育实践活动课,深化班主任岗位大练兵活动具有很好的启发和借鉴意义。会上冯院长和省教育学院张晓明院长做了重要讲话,就德育实践活动课的德育理念和功能给予高度评价,并就今后德育实践活动和班主任岗位大练兵工作的开展做了重要指导和部署。南岗现场会使与会者对德育实践活动课加深了认识,达成了共识,在班主任岗位大练兵活动的实质、原则、方式方法等方面有了进一步认识和思考。会后,黑龙江晨报对会议及哈尔滨市德育实践活动课开展情况予以报道。

道里区德育部正在积极筹备市级的班主任育人风格特色展示活动会议,会议预计09年4月上旬召开,相信此次会议对全市班主任岗位大练兵活动特别是班主任育人风格会起到一个很好的展示和促进作用。

(三)其它特色工作

一是联合视导。上半年我们会同培训、干训、科研、规划等部门联合视导了道里安阳小学、康富小学、工程小学;道外34中学、团结小学;南岗文林小学、团结小学;香坊通乡小学、民生路小学;平房99中学;松北130中学。本部门单独对共同体学校红阳小学、安静小学、阳明小学、60中学、33中学,以及阿城、五常、宾县进修学校进行了视导,详细了解了学校德育常规工作、课程德育、德育评价、新课程改革工作、班主任培训情况。调研中了解到各学校德育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基本能坚持“德育为首,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德育工作在学校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大部分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按规定纳入课表,设立心理辅导室,有专、兼职心理教师,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各校基本每学期都组织学生开展主题德育实践活动,学校注重各学科的德育渗透。同时也发现了问题并提出了相应解决对策。

二是与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联合举办了“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研讨班”。邀请了原首都师范大学教授、现东方道德研究所所长王殿卿教授做了《中华传统美德》讲座,市委讲师团副团长艾立华做了十七大报告辅导,南岗区介绍了部级重点课题“生态体验德育课题”的经验,风华中学介绍了养成教育经验。

三是由市妇联、市教育研究院主办,我们与儿少中心联合承办了“迎奥运、迎大冬、放飞梦想”道德实践图片成果展活动。全市中小学校的3000多名少年儿童参加了活动。市委副书记王颖同志为成果展揭幕,我院党委副书记王晓波同志出席会议,并同少年儿童一起度过快乐祥和的节日。此次展出的17所中小学校的主题教育活动成果,从不同侧面全面展示了我市广大少年儿童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和喜迎奥运、大冬的良好精神风貌。

四是7月6日至7月21日对哈尔滨市贫困地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进行40课时的免费培训。

五是组织协调哈尔滨市第一中学、49中学和兆麟小学参电视访谈活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中国教育干部培训网、中国电视师范学院决定联合中国教育电视台[第二套节目(cetv-2)]共同组织实施“学校特色经验访谈”大型系列活动。10月我们组织哈尔滨市第一中学、49中学和兆麟小学参与了访谈活动。哈市第一中学做了心理健康教育特色经验介绍,49中、兆麟小学做了校园文化建设特色经验介绍,该节目寒假期间将在中国教育电视台第二套节目播出。通过此次活动,三所学校可以同时享有卫星电视、网络、报纸等多种媒体形式全方位的展示,更多的教育同仁将分享哈市德育工作成功经验,增进大众对我市德育工作改革、发展的了解与认同。此次活动适时总结教育改革中的创新理念、管理经验、发展模式对于更好地把握教育规律,发掘与提升教育创新的价值具有深远意义。

六是召开了全市教研员工作会议。为落实市教育局和院里关于开展课程改革五年回顾及班主任岗位大练兵活动,我们召开了全市德育教研工作例会。会上听取了各区县(市)德育教研工作汇报,布置落实市教研院关于开展课程改革五年回顾及班主任岗位大练兵展示活动有关事宜,并就全市德育工作广泛开展沟通和交流,讨论和反思,规划和展望,对全市德育工作的开展起到了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调动热情、端正态度的作用。

七是在省级大赛中取得的成绩

11月20日—28日,在黑龙江省首届心理学科uc说课大赛活动中,由于我们前期培训得力、组织到位,赛课教师准备充分,我市31位赛课教师取得骄人的成绩,全省一共33人获特等奖,我市有12人获得特等奖。这是我们一直以来有效开展工作,不断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结果。

在11月3日结束的全省首届中小学班主任专业能力展示与研讨活动中,3人荣获综合能力展示特等奖,1人获“班会课说课”单项能力展示特等奖。还有16人荣获综合能力展示一等奖。这次活动展示了哈尔滨市班主任教师的精神风貌,也充分反映了我市中小学班主任岗位练兵的初步成果。

小康创建工作经验总结篇12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要把创建文明生态小康连队活动作为“十一五”期间团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工作,作为抓好连队各项工作的龙头工程,纳入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纳入各级财务预算,纳入领导干部长期目标责任制,同时作为考核团场、连队领导班子政绩的一项重要内容。文明生态小康连队建设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载体,涉及基层工作的方方面面。因此,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建立运转高效的协调机制尤为重要。海南省创建文明生态村的一个成功经验就是省委省政府统一领导,各市(县)党委主要领导挂帅,形成了一把手亲自抓、党委政府一起抓、相关部门协助抓、职能部门具体抓、包点单位直接抓、农村基层组织重点抓的“六抓”组织领导机制,并把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的成效作为对干部年度工作业绩的考核内容,从而保证了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科学制定创建规划。创建文明生态小康连队工作,要有一个科学规划和明确目标。要坚持从实际出发,结合制定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科学制定创建文明生态小康连队工作的总体规划,把长期目标与近期目标、战略性任务与战役性任务结合起来,循序渐进,分步实施,使创建文明生态小康连队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制定规划要做到科学性和操作性相结合,前瞻性和实效性相一致。既要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有较高起点和较高标准;又要从当地实际出发,尊重规律,量力而行。海南文明生态村建设的一个特点是强调抓好规划,树立科学的规划意识,坚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的原则。没有好的规划宁可慢点,也不盲目上马,以免边改边建,劳民伤财。

三、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在海南,文明生态村建设的起点和基础是生态环境的净化、美化和优化,生态环境的好坏是衡量文明生态村建设的重要标准。海南的农村,几乎每户都有一个大小不等的庭院。文明生态村建成后,院内建起沼气池或三格式卫生厕所,种满各种美丽的花草树木,既美化了家居环境,又发展了庭院经济。兵团由于受自然条件的制约,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的任务还很繁重。要充分抓住春秋两季植树造林的大好时机,广泛开展群众性的义务植树活动。同时要保护好现有的原始生态林、道路林、风沙防护林和草原植被,管好退耕还林还草地,坚决制止乱采滥伐等破坏生态、植被的小良行为,减少砍树毁草的急功近利行为,把保护和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变成我们的自觉行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