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工程大学专业合集12篇

时间:2023-01-08 11:55:56

西安工程大学专业

西安工程大学专业篇1

2013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作重要演讲时提出为了使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2013年9月26日至28日,欧亚经济论坛在永久会址陕西西安举办。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的软实力建设,成为论坛上的热议话题。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给陕西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经济带各国的共同发展需要沟通的无障碍,语言的沟通也因此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一大重要内容,给处在陕西这个教育大省的高校包括西安工程大学的口译人才的培养提出新的要求,口译人才的培养要为其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最根本的目的就是为不同文化背景之间人们的交流合作搭设桥梁,使沟通更加有效、顺畅。

2000年修订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中规定,英语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可以“能担任一般外事活动的口译”,口译课自此便作为专业必修课列入英语专业本科教学大纲,西安工程大学英语系自2001年开办以来就开始开设口译课,然而口译人才的培养并不尽如人意。本文以西安工程大学英语专业本科生口译能力发展为出发点,探讨适合陕西省、服务于陕西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提高本科生口译能力的方式,包括从口译课程设置、口译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师资力量、资源的有效利用等方面发展学生的口译能力。

一、课程设置

2000年公布的《大纲》对口译课程的描述为“口译课是为高年级学生开设的英语基本技能课程。”对西安工程大学这样的非外语类院校而言,口译课开设于大四上学期,该阶段,学生面对考研或找工作的压力,在学习上投入的时间有限,对于这个阶段开设的需要投入大量精力的口译课来说无疑不是好消息,有些学生因为面试、实习甚至连基本的上课出勤都没有办法保证,何谈可以更好的学习口译。再者,口译课开设仅有一个学期,共32个学时,学生很难系统学习、训练口译能力,即很难保证学生实现其口译技能的程序化和自动化。[1]其口译的水平也自然不会太高。在对学生的访谈中,笔者发现大多数学生都认为口译课的开设时间最好由大四改为大三,并增加一个学期的时长,即两个学期,64个学时。保证了一定的课时量,才有可能更加系统地教授口译,使学生的口译水平得以全面提高。

幸运的是,现在英语系意识到这一问题,正逐步调整口译开课时间。同时,开设口译必修课同时,也将逐步开设口译技能选修课,如口译演说技巧等,希望学生可以为口译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因口译课的教学中实践占很大的比重,为了强化这一方面,新的教学大纲中就增加了翻译实践的内容,并将口译和笔译放到了同等重要的地位。这样学生自大二起就可以接触一定的口译知识和口译训练,并在大三大四进一步系统化和完善。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

《大纲》中规定的口译教学内容和目标是:通过讲授口译基本理论、口译背景知识和训练口译的基本技巧,使学生掌握口译的基本理论和专题连续传译的技能,初步学会口译记忆方法、口头概述,口译笔记及公众演课技,以求学生能较准确、流畅地进行汉英对译。

在教授口译的过程中,笔者采用技能和专题口译两条主线的方式,每次课讲授述一种口译技能,并通过某一专题进行训练,如公共演说技巧中,笔者采用演说词进行训练。这一方式固然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在对学生的测试中,笔者发现,英语专业的大四学生对技能的把握尚不能做到熟练,在口译测试中,学生出于紧张、压力、准备不充分等原因对口译的技巧如笔记的技巧的运用还远远不够,有些学生还是采用听写的形式,大大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影响了口译的效果。说明学生的口译技能还有待提高,在对学生访谈中,笔者发现,大部分学生认为教授口译技能是有用的,只是自己训练的时间太少,所以掌握的有限,更难做到灵活运用。

在教学内容上,笔者认为可以进一步探索更加行之有效的办法,使学生的口译能力得以提高,这其中包括在专题口译中笔者为学生提供了各个专题的常用词汇如:extend welcome to; propose a toast to,thank you for your kind invitation and hospitality,host a banquet in the honor of ...,your excellency等等,也正实践了美国心理学家Miller2和Selfridge及王文宇、段燕等学者所提出的“语块”(chunking)概念3,这一方法也将有利于学生提高口译能力。

口译教学基本做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且采用任务型等教学方法,采取模拟口译的形式提高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和自主性;同时,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便利,并引导学生课下通过相关网站进行自主口译训练,有一定的效果。然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有效的评估机制,学生的口译活动有些仅限于课堂上,课下的监督力度还需要加强。

三、师资力量

和大多数非语言类大学及非重点类大学一样,西安工程大学的口译师资力量还不够强,教授口译的教师并没有接受过口译专业的训练,也很少有实践的平台,在经验上还明显欠缺,因而要提高学生的口译水平,口译教师的培训应该提上日程,同时,可以通过校际合作的方式,邀请其他院校的口译专家或有丰富实战经验的校外口译员为学生上课,或至少进行讲座,这样对学生更深层次地认识口译和口译活动大有裨益。

四、资源整合

我国每年仅需要少量外语与文学、外语与语言学相结合的专业人才以从事外国文学和语言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更多的是需要外语与其他有关学科结合的复合型人才,这对于西安工程大学英语专业学生口译能力发展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学生在具备英语专业技能,英语专业知识的同时,可以有机会同过选修辅修的方式习得一门或几门相关专业知识,如法律、会计、服装、纺织、艺术等,为就业和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可以探讨出院系间合作提高学生口译能力的方式,可以请其他相关专业的老师采用双语教学的方式,让学生掌握专业的双语知识,有效配置学校资源,助力英语专业本科生口译能力的发展。

五、结论

西安工程大学英语专业本科生口译能力的提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的努力、学校的软硬件的投入以及科学的教学,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及评价方式等多方面进行完善,以期培养适合本学校、本地区发展的口译人才。

【参考文献】

[1] 鲍川运.大学本科口译教学的定位与教学.中国翻译,2004.5.7-31.

[2] Miller,G. The Magical Number Seven,Plus or Minus Two: Some Limits for Our Capacity for Processing Information. The Psychological Review.1956.63.81-95.

西安工程大学专业篇2

就目前国家对安全的认识而言,跟以往相比有了很大转变。改革开放时期,政府以“发展才是硬道理”为先,创造了产值的同时也由于事故频发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人员伤亡。随着时代的发展,安全与生产不可分割的重要性在各行业凸显得愈明显,而事实也证明了不重视安全的企业发展难以长远,健康的工业才能做大做强。就黔西南州而言,从安监机构调研了解到,目前州内生产企业大多数安全工作岗位还是由非安全专业人员担任,其特点是:从业人员整体学历水平较低,中高级职称人员所占比例小,本科以上学历安全专业人才稀缺,安全专业高校毕业生引进困难。另外,国家实施“人才强安”战略,规划到2020年安全人才总量达到860万,而截止2012年,全国安全生产人才总量不足500万,离预定目标差距较大。2012年高校毕业的安全专业学生也只有8000人左右,这反映出安全工程专业高等教育相对于社会需求呈现明显的滞后状态,安全人才的培养步伐有待加快。在此大环境下,兴义民族师范学院作为州内唯一一所本科院校,也应在安全人才的培养上有所做为。

2.符合区域经济发展需要

自建校以来,学院坚持将人才培养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的办学理念,30余年来为国家培养各级各类人才2万多人,为黔西南州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作为地方院校,所设专业应与地方经济发展是相适应,办区域所需,办贵州省所需。

(1)贵州工业强省战略机遇

①贵州省安全生产现状2012年贵州省GDP(国内生产总值)约6802亿元人民币,在全国GDP占比中仅1.3%,而贵州省2012年全省共发生各类事故1613起,死亡1301人,占全国总事故数的2.4%,贵州的安全生产水平低于全国平均值,形势严峻。再分析历史数据(表1),设定比较对象为贵州与全国,基本参数为GDP(地区生产总值)与年死亡人数,推导参数为亿元GDP死亡率(死亡人数与GDP比值),采集的数据来源时间段为2005-2012年。[1-2]分别求出2005-2012年每年贵州与全国的亿元GDP死亡率作出散点图曲线(图1)进行比较。通过图中可以直观看出,代表全国的蓝色曲线始终处在代表贵州红色曲线的下方,比较年份里贵州省每亿元GDP的死亡人数一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充分说明贵州省安全生产水平有待提高,安全事故现状需要改善。②政策支持“十二五”期间,国家安监总局将对贵州省安全监管监察机构的装备建设、应急救援基地建设、科技和技术支撑体系建设,以及人员培训、执法、交流等方面,给予全方位支持。在经费方面对贵州省的投入将达到6.2亿元。其中在支持贵州省基层安监机构的监管装备建设和安全监管监察能力建设方面,9636万元用于安全生产技术支撑体系建设;4356万元用于矿山应急救援基地建设;1023万元用于支持安全培训示范基地建设。[3]另一方面,自2002年6月国家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以来,贵州省近几年也陆续颁布了地方行政法规(见表1),体现了对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视,也体现了相关部门对安全生产严加监管的态度。③产业结构因素依据城市化率的标准或就业结构理论,贵州省仍处于工业发展前期阶段,第一、第二产业的比值还很大,贵州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转变的关键时期,短期内贵州省工业发展仍将以资源开采、重化工业为主导,工业占全省生产总值比重约占35%,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4%左右,安全生产是工业化过程中必然遇到的问题。其中,第二产业中,主导产业采掘业、建筑业和重化工业等安全事故易发的行业处于大发展时期,这些都决定了贵州的工业化发展正处于安全事故易发期这一特定阶段。[4]近年来,贵州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形成工厂、企业提供了条件,带来了更多的就业岗位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多安全隐患,频发的事故背后是长期的安全专业人才的匮乏和落后的安全管理现状,加速安全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也迫在眉睫。

(2)黔西南州办学优势

①区位优势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位于贵州省西南部,地处黔、滇、桂三省区的结合部,有三省通衢之称,区域经济活跃,2012年黔西南州生产总值为458.7亿元,同比增长15.4%。矿产资源丰富,其中煤炭远景储量196亿吨以上,是贵州省重要的煤化工、重化工基地;黄金远景储量1000吨以上,全州县县有黄金,被中国黄金协会命名为“中国金州”。[5]在早期开设安全工程专业的院校中,具有如下特点:第一,具备相关特殊学科基础,例如石油、采矿、化工、建筑等,如北京化工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第二,所在地方有资源优势,如湖南省的中南大学,内蒙古自治区的内蒙古科技大学。近年来(从2002年至今),一些地方本科院校开始开设安全工程专业,与早期开设安全工程专业的院校相比,学科优势及地域资源优势并不突出,其开设该学科主要目的有二:一是完善自身学科的发展,2002年至2012年是我国高校发展建设最快的十年;二是社会经济发展对安全工程人才需求的增长。以上几点进一步说明了在黔西南设置安全工程专业的合理性及可行性。其一,黔西南州有丰富的矿产资源,资源优势突出,以矿业(煤矿,黄金),煤化,重化为主导产业,安全人才需求量大;其二,黔西南州地处黔、滇、桂三省区的结合部,珠江上游和南昆铁路中段,区位优势明显,工贸商业活跃,人才需求旺盛;其三,黔西南州工业本身还处于工业发展前期阶段,属事故易发期,行业人才比较缺乏。

②工业强州背景

黔西南州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全会审议通过了黔西南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纲要明确提出了十二五时期要重点实施工业强州战略。工业目标:工业总产值达到850亿,平均年增长25%。重点是着力发展传统行业:能源(煤,水),化工,冶金,建材。并努力把黔西南州建设成为黔滇桂三省区结合部煤炭、黄金、重化工、煤化工基地。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和西电东送工程的实施“,十二五”期间将是自治州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时期。工业发展需要大量高素质人才。黔西南州在重点实施工业强州战略的同时,也制定了其人才战略,特别是要注重选拔使用一批学工业、懂工业、善于管理工业和在实践中涌现出来的工业管理人才;再次,要大力培养人才,培养人才是彻底解决黔西南州工业人才稀缺的根本途径,确保全州工业经济快速发展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的需要。作为州内唯一本科院校,兴义民族师范学院担负着为地方经济建设发展提供各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培养地方急需的应用型、管理型、冷门专业人才也是学院义不容辞的责任,其中安全技术人员正是地方急需的应用型管理人才。[6-8]

③生源优势

黔西南州是少数民族自治州,在贵州省各地级市州经济状况也是靠后,部级贫困县就有7个,偏远山区的农村家庭则更为贫困。拒不完全统计学校约有40%左右的少数民族学生,多来自偏远农村,家里对在外读书的子女毕业后能改善家庭经济状况的意愿比较迫切,在入学时往往选择较好就业的专业,以往如经济,工商管理,数学等专业,而如今就业相继遇冷;其二,2013年7月学院在与贞丰县政府合作的调研项目中所采集的数据显示,贞丰县内多家金矿、煤矿、化工企业,如锦丰矿业(国内第二大的单体黄金矿山),其中黔西南州员工占一半以上,安全管理人员很少接受过正规的专业教育,已不符合当前企业对安全人才职业素质的要求。由以上佐证可看出,安全工程专业符合这部分学生报考条件。

二、安全工程专业布控点分析

前面提到高校开设专业的几点理由,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有利于学生的就业,就业好的专业往往需求旺盛,但社会需求旺盛的专业也不一定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好的专业,比如现在的一些经济、金融、管理、基础学科等专业,在前些年还是企事业单位青睐的香饽饽,而如今却被国家明令限制设置,成为预警专业(该专业学生数量供远大于求),主要原因还是在于该专业的布点情况,布点多的专业,培养出的学生也多,社会对该专业人才需求有限,结果是影响了学生的就业。由此针对兴义民族师范学院拟设置的安全工程专业,有必要对黔西南周边区域(主要针对黔西南地处的黔、滇、桂三省区)的该专业布点情况进行调查分析。

1.西部地区有必要开设安全工程专业

截止2012年,全国设置安全工程本科专业的高校有139所(全国共有本科院校837所,约占本科高校总数的1/6),有博士授予权的20所,硕士授予权的46所,在校生3万余人;其中开设安全工程专业本科层次以上高校,西部高校占比仅为16%。从开设安全工程专业的区域分布来看,东西部对比明显,西部远低于东部比例,发达地区高于欠发达地区。总结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东部发达地区各类生产企业密集,数量庞大,事故绝对数量多,安全生产管理人才需求旺盛;东部地区工业化较西部地区早,部分发达地区甚至赶上了发达国家水平,已到工业后期化水平,而安全问题对发达地区而言,是一个早已遇到的老问题而非新问题,时间上开展安全人才的培养及安全研究较早;东部院校总体科研水平要优于西部院校,学科建设门类较为齐全,安全学科更易于在东部院校设置。随着东部地区工业化从中期到后期化这一时间段,东部地区的产业结构的将会调整变化,第二产业的占比逐渐降低,第三产业占比升高,东部地区粗放型生产加工企业必然大规模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事实上,目前已经有部分沿海生产性企业开始内迁入中西部地区。一旦东部生产加工企业大量入驻西部地区,生产性安全事故的问题也随之产生,如不未雨绸缪加大对安全人才的培养力度,到需要大量的安全生产管理人才时,将无相关人才可用。

2.黔西南州周边区域安全专业布控点分析

(1)黔西南周边区域安全专业布点院校从上表可以看出,贵州省共有3所,云南、广西各有1所。就安全工程专业在贵州省及黔、滇、桂三省区结合部区域来看,专业布点较少,而该区域正是资源密集区,煤矿、金矿、磷矿等矿产资源优势突出,其中煤化、重化等化工类企业也较多,对安全人才的需求十分旺盛。就贵州全省而言,除了贵州大学已经有安全专业的毕业生外,其他两所院校第一届本科生还尚未毕业,而贵州知名的大型生产企业,如盘江煤业、开磷集团、水城矿业,以往对高级安全人才的引进多来自省外,其他大量的中小型厂矿企业更难招聘到科班出身的安全人才,该专业人才在贵州省已是长期的结构性缺乏。邻近黔西南的云南、广西也只有2所开设安全工程的高等院校,其每年的毕业生尚不能满足本省的需要。

(2)周边院校安全专业方向从以上院校开设安全工程专业所设置的方向来看:贵州大学、广西大学、六盘水师范学院、毕节学院偏煤矿安全,昆明理工大学偏非煤矿山方向。而兴义民族师范学院拟筹建的安全行业方向为工业大安全、非煤矿山、化工(针对黔西南的黄金、煤化、重化),在方向上有别于周边布点院校,避免了专业设置方向的重复造成的冲突。

(3)院校知名度影响再者5所院校中,贵州大学、广西大学为211院校,而其他4所院校为二本招生,也就是说相应层次的生源竞争院校只有4所,更进一步讲,不算层次较高的昆明理工大学,真正竞争生源的也只有三所院校。从而得出结论,黔西南州周边区域安全专业布点少,不影响该专业在黔西南的设置,在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开设安全工程专业合情(符合区域需求)、合理(布点少)。

西安工程大学专业篇3

人们提起西安,总会被她悠久的历史所吸引。西安,古称“长安”“京兆”。是举世闻名的世界四大古都之一,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影响力最大的都城,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秦州自古帝王都”――几千年积淀下来的王者之气带来的憧憬与威严感是中国甚至世界的大都市都罕有比肩的。6000年建城史,1200年王城史,13朝古都……西安就像一位睿智的老者,既有着陕北汉子般的豪迈情怀,也有江南儒士的温文儒雅。

西安的傍晚,太阳西沉,华灯初上,当城市的车流织成一片光锦时,漫步在小寨,抑或钟楼,看着四周商贾林立,人群络绎不绝,是否会让你想到千年前大唐盛世“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的繁华呢?千年的规划让西安的街道方如棋盘,四方通达,就算跨越了大半个西安城都不会迷路。同时,这里的每一条街道都有它的“功能”:鼓楼后面的回民街是回民聚居地,青石板路与仿明清的古建筑让你感觉踏入了历史的长卷,而你又是否知道,汉朝时这里是“丝绸之路”的起点:回民街的贾三包子、镜糕、羊肉泡可以说是陕西最正宗的,你大可以在这里找一个店铺坐下。就着这里的历史韵味,大快朵颐:而从钟楼南行,至南门东拐,一座雕花的牌坊傲然伫立在你眼前。上书“碑林藏国宝,书院育人杰”十个苍劲的大字,这就是书院门。书院门得名于关中书院,曾是东林党“联镳会讲”之所……

西安是座历史之城,但并不迂腐。“北经开,南曲江”成为西安经济文化新中心,这两地有产业园、世纪金花、赛高街区、国展中心、大雁塔、大唐芙蓉园、曲江海洋世界、大唐不夜城等经济文化区,将历史与现代完美融合起来。

西安高校:春风得意马蹄疾

在这座曾拥有中国乃至世界最高教学水平的教学机构――长安太学的城市里,教育文化如源头活水延绵不息,流过汉唐风韵、民国遗风后在这个世纪大放异彩。西安高校林立,名校众多,这里的学习,是高手的较量,快乐却不失竞争力。

西北第一高校――西安交通大学

由原西安医科大学、原陕西财经学院与原西安交通大学组建的西交大,是教育部直属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大学。西交大是一所综合类大学,但以理工见长。管理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工商管理三大专业是行业第一,毕业生都深受500强企业的青睐。而其电气工程、机械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力学、数学、电子科学与技术等专业也是迈入全国前十,每年为全国输送了大批优秀学子。

西交大优秀,不仅在于学校本身,也在于西交大的学子。逛过交大BBS“思源星空”的同学都感叹论坛太过冷清,而版主就会笑着调侃,因为交大学子都学习去了啊。为占一座在图书馆门口排队都不新鲜了,网上盛传一张图片,片中众多交大学子在校边肯德基24小时营业厅里彻夜复习。学校为学生配备了高端个性化图书馆――用iPad装配的图书馆,让大家随时享受高科技带来的阅读:就是一位普通的门卫会为每一个同学检查自行车,为每一个没气的自行车打足气。交大兴庆校区与长庆公园连成一片绿海,在钢筋混凝土建筑中为学生留下一片致学的象牙塔,走在其中,你终会明白,西交大无微不至的关怀。

交通业的泰斗――长安大学

坐落于古城西安的长安大学是“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由教育部、交通部、国土资源部与陕西省四方共建,在全国影响力不断扩大。说到长安大学,不得不说说她的历史。2000年。号称“一・五・七”的三所部属高校,西安公路交通大学、西安工程学院、西安建筑工程学院合并组建长安大学,原西安公路交通大学是公路交通领域实力最强高校,号称亚洲唯一。公路交通行业“黄埔军校”:而原西安工程学院是全国五大地质学院之一,全球五大地质构造学说理论诞生于此:西北建筑工程学院则是建设部直属七大建工学院之一,是西北地区建工人才的摇篮。合并后的长安大学,公路、交通、汽车、工程机械、土木、地质测量等相关专业都是强势专业。

60年风雨峥嵘路让长安大学历久弥新。古城之南、渭水之滨,留下了每一位长大学子的梦想与努力。长大的学子是中国的铺路人,杭州湾大桥、秦岭终南山隧道、青藏公路无不沁有长大人的心血,他们让天堑变通途,让出行变乐趣。而求学长大,创新成了基调。“十一五”期间,学校共承担陕西科技项目1300余项,其中陕西省“13115”重大创新科技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科技攻关项目等120余项,为陕西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长大学子也不甘落后,每年都有300余项专利出自长大学子之手。

国防七子之一――西北工业大学

“国防七子”是人们送给工业和信息化部直属的七所高校的别称,中国西部仅此一所,从此处也能看出西工大的实力。西工大是“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西工大“三航”(航空、航天、航海)实力强劲,为全国“三航”项目提供了大量人才。“歼-10”战机总设计师杨伟、总工程师薛炽寿、试飞总师周自全都毕业于此。同时,西工大的材料、力学、机械制造等专业排名全国前五,材料专业还下设陕西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旨在培养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全方位人才,让毕业生成为军工企业的宠儿。

西工大拥有可以媲美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的长安校区,依山傍水,环境美不胜收,是名副其实的“山水园林型”校园。走在小路上,自由呼吸着新鲜的空气,让学习多了一份别样的快乐。西工大不仅美在校园,更美在实力,我国第一架无人机,第一艘宇宙飞船,第一艘水下智能航行器等无不浸透着西工大人的心血与汗水。西工大还拥有亚洲唯一的试飞员学院。全国最大的无人机研究基地。可以说,西工大与中国航天事业结下了时代情缘。西安聚集了中国航天1/3以上的力量,而其中的主力就是西工大。西工大的实力,渗透在国防科技的各个地方,为国防作出了巨大贡献。

西安大学之母――西北大学

把这个名字送给西北大学绝不为过,从陕西大学堂到国立西北大学,历史上的国立西北大学是全国一流的大学。可以媲美以京师大学堂为前身的北京大学。西北大学虽上承一脉,但向下却是“枝繁叶茂”,国立西北大学中的许多院系分出经过几次大的专业调整成为今天西工大、西外、陕西财经(并入交大)、西北农林等大学的源头。现在的西大是“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也因其灿烂的历史被人们誉为“最值得尊敬的大学”之一。

一位西大的毕业生说:“西北大学为他的人生留下了两个鲜明的意象,一个是太白校区北校门外绵延而过的古城墙,一个是逸夫图书馆前繁花盛开的玉兰道。”西大美,甚至连校区的名字都很美――太白、长安、桃园,宛如天宫放在西安的几颗明珠,古朴而自然。历史给了西大浓厚的知识积淀。她的图书馆藏书规模和质量号称西北首席,并藏有大量珍本、善本,为爱书的同学留一方墨香天地。同时西大被外界称为“经济学家的摇篮”“作家的摇篮”。经济学大师遍布全国,甚至于中国四大顶尖经济学研究机构领军人物:北京大学――张维迎,清华大学――魏杰,国研中心――刘世锦,中国社科院――邹东涛均为西大经济管理学院毕业生,被称为经济学著名的“西大现象”。而西北大学考古学与北京大学并称双璧。依托于古都西安,更是如鱼得水,考古科研能力居全国前列。同时,西大的中文也是西北大学优势学科之一,这个培养出迟子建、贾平凹、雷抒何西来等近代文学大家的专业,依旧以饱满的热情为全国培养着中文英才。

西北教师的摇篮――陕西师范大学

教育部直属大学,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高校,全国六个免费师范生教育院校之一,这就是陕西师范大学,培养高等院校、中等学校师资和教育管理干部的重要基地。作为师范类院校,师范专业自然无话可说,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超过北大、复旦、武大等名校位列全国三甲。同时非师范类专业也有着很强的实力,如应用心理学、汉语言文学、历史学都是部级特色专业,陕师大就建有汉语言文学类的基地班与历史创新实验班,旨在于培养专业人才。

陕师大还称成为西安“最小资,最浪漫”的大学。师范类院校每月会给师范类学生600元的补助,有了这些补助。吃饭的问题迎刃而解,生活自然小资起来。陕师大的食堂被誉为“西安最美味高校食堂”之称,人们甚至开玩笑说在陕师大门口开餐馆就是奔着破产去的。蛋糕店的红豆奶油、学子二层的过桥米线、园丁的面和饺子、溢香楼一层的杂粮煎饼……总有一样能满足你的味蕾。陕师大的浪漫,很大程度上来自他们的图书馆。步入陕师大,四周古木参天,再往前走,一座青砖方瓦、爬满藤蔓的建筑将会填满你的视线,古朴庄重的建筑带着一种隐隐的威严感冲击着你的视野,那就是陕师大图书馆。一位走过了60多年风雨的老者。陕师大的图书馆设计也很有特色,内部小曲回廊,让你在山重水复以为走到尽头的时候又会柳暗花明。发现一个新的天地。自然而然地,她也成了相遇的绝佳场所。浪漫就在相遇中缓缓流动。

我的“长大”――不想说再见 刘亚伟

经过了两次高考,我深知一切得来太不容易。理想的城市、理想的大学、理想的专业……当我拖着行李走出西安站台时,踏出的每一步都格外珍惜,感受着这座期盼已久的城市的脉搏与心语。

雄伟的城墙、肃穆的钟楼、精妙的铜车马、秀美的骊山……每到一处,每睹一物,历史的印记都在脑海中不停翻滚,让我感受着十三朝古都的厚重磅礴:广场上的轮滑青年、城墙上的自行车赛、东大街嬉笑的小情侣、长椅上歇脚的爷孙俩……这一切又是这么的亲切与朴实。这就是西安,一座多元、包容的城市。

西安工程大学专业篇4

“长安”城中的大学之魁,莫过于西安交通大学。坐落在盛唐皇家园林遗址的兴庆湖畔,西安交大无时无刻不显示出一种雍容华贵。学校校园有3000多亩,布局错落有致,繁花似锦。西安交大还是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的七所大学之一,1999年被国家确定为我国中西部地区唯一一所以建设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为目标的学校。

作为我国近代工科高校的著名学府,西安交大的工科实力非常强,机械、电气工程、能源动力、信息工程等专业非常出色;理科下的信息与计算机、应用物理学实力也不弱。此外,西安交大不仅拥有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等8个一级国家重点学科,还拥有产业经济学、生理学、固体力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核能科学与工程等8个二级国家重点学科。西安交大的理工科实力名满天下,学校的人文社会学科水平同样不容小视。这跟清华近年来大力复兴文科专业有些相似,西交大对自己的定位也是走综合大学的路线。

建校110余年来,西安交大坚持“起点高、基础厚、要求严、重实践”的办学特色,不断开拓创新,精勤育人。蔡锷、黄炎培、邵力子、李叔同、凌鸿勋、邹韬奋、陆定一、侯绍裘、钱学森、王安、田炳耕等,均为历届学子中的杰出代表。此外,茅以升、吴有训、朱物华、张光斗、张维、吴文俊等200余位校友成为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毫不夸张地说,西安交大校史匕群星闪耀,政界风云^、物、教育泰斗宗师,皆焕西安交大风采。

漫步于翠柏苍松、四季花香的交大校园,宏伟壮丽的教学主楼,气势磅礴的钱学森图书馆,鸟语花香的梧桐绿荫,风景宜人的东西花园……拥有这样的环境,这样的师长,这样的同窗,跨入交大,一定会让你经历一番魂牵梦绕的黄金时代。

No.2 西北工业大学

韩育 飞行器动力工程2011级

西北工业大学是我国唯一一所集航空、航天、航海特色于一身的大学,同时也是理工经管文多学科的科学技术高等学府。西北工大是真正“精英荟萃”的大学―一由国立西北工学院,华东航空学院,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空军工程系共同铸就而成。

早在1960年,学校就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七五”“八五”期间学校也被国务院列为重点建设的全国15所大学之一:“九五”期间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立项建设;“十五”进入国家“985工程”重点建设,是全国首批设立研究生院和国家大学科技园的高校之一。

巍巍终南,历史在她脚下流过,悠久的历史赋予了西北工大厚重质朴、大气磅礴的精神气质。西工大拥有基础研究院、国防研究院、西北工业技术研究院和全国最大的无人机研究与发展基地,形成了以三航(航空、航天、航海)、3M(材料、力学、机械)、3C(计算机、控制、通信)学科群和“管文经法教”学科群的集群模式。

西工大建有友谊校区和长安校区,设有58个本科专业,拥有材料科学与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西工大以制造国产民航飞机著称,学校的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专业全国排名第二,兵器科学与技术专业排名第三,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排名第四,力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等专业也都进入了全国前十。

西工大地灵人杰,建校以来已为国防科技事业和国民经济建设输送了15万多名高级科技人才,其士3300多人,硕士22800多人。一大批校友成为国防科研、生产单位的领军人物和栋梁之才。他们中的代表有航天少帅、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总经理张庆伟,女“导弹考官”李鸿,中国“飞豹”战机研发生产领军人黄强,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院长荣毅超等。值得称赞的是,学校还参与了“神舟系列”飞船研制任务,是“为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作出贡献单位”的两所高校之一。

No.3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马元志 生物技术2010级

西北农林大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地处陕西杨凌。杨凌是中国农耕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也是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中国农科城”,早在1997年就成为全国唯一的部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是集农业历史文化、现代农业科技和高新技术产业于一体的“中国绿色硅谷”。

西北农林大是全国农林类学科最为齐备的高等农业院校,学校设有65个本科专业,有植物病理学、土壤学、农业水土工程、临床兽医学、果树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农业经济管理等7个国家重点学科和作物遗传育种、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等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以及25个部省级重点学科。

说起学校的特色品牌学院,不得不谈谈生命科学学院。它是众多学院中最有威望的一个学院,下设的专业大多都是近几年报考的热点,尤其是生物技术专业,该专业实力在国内都是数一数二的。此外,学校的动物医学专业也值得关注,虽然它培养出来的学生一般都从事兽医行业,但强大的专业实力为学生的就业提供了有力保障。另外,农业经济管理是该校最有名气的文科专业,已有几十年的办学历史,它同时也是部级重点学科。

自建校以来,学校始终坚持“民为国本,食为民天”,以推进旱区农业发展为己任,为我国农业及农业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可以说,许多关系到国计民生和国家经济、科技实力的研究成果都在西农孕育,许多现代型农林、生物人才都在这里成长。学校校园布局和谐统一,绿化、美化、亮化成效显著,四季风景秀美,自然与人文和谐相融,享有“生态园林式大学城”美誉。

No.4 长安大学

宋浩 交通工程2010级

长安大学直属教育部,是教育部和交通运输部、陕西省人民政府共建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长安大学的前身高校――原西安公路交通大学、西安工程学院、西北建筑工程学院,都是部属高校,在业界都曾享有极好的口碑。

经过六十多年的建设,长安大学已经逐步发展成为以工为主,理工结合,经济、管理、人文多种学科协调发展,以培养公路交通、国土资源与环境、建筑工程等专业人才为办学特色,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高等学府。学校设有20个教学院(系),拥有76个本科专业,在公路、汽车、地质、土木等学科领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科研综合实力取得了快速的增长。

学校不仅拥有铁道工程、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两个部级重点学科:还拥有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机械设计及理论、道路与铁道工程、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等省级重点学科。此外,学校还是全国最早设立公路、桥梁、交通自动控制、交通工程、车辆工程专业的高校。

长安大学这所以“公路交通”称雄亚洲的行业名校笃志“报国兴业”,为国家公路交通建设和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作出了新的贡献。据统计,世界前10座主跨较大的悬索桥、斜拉桥、拱桥中超过三分之二在中国。2007年由长安大学校友吕忠达担任总工程师的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建成,创造了新的世界之最。正如校友们流传的那样:有道路的地方就有“长大”人!

No.5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谢韬 通信工程2008级

说起西电的名声,那可真是让西电^倍感骄傲。国家“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和“211工程”项目重点建设高校之一。37所示范性软件学院的高校之一,全国20所获批设立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的高校之一……

素有“全国电子科学技术人才培养摇篮”之称的西电,是一所以信息和电子学科为主,工、理、管、文多学科相结合的全国重点大学。学校下设通信工程学院、电子工程学院、计算机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技术物理学院等14个学院,开设有48个本科专业。

西安工程大学专业篇5

二、年检情况。从检查的情况来看,大多数学校在办学过程中能够认真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要求,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想方设法不断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主动适应市场需要积极改革教育教学工作,重视毕业生的就业推荐工作,在总体上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势头。陕西卫生培训学院经过不懈努力取得了高等专科教育的办学资格,陕西医科学校投资过亿元的新校区投入使用,据不完全统计,仅省教育厅直管学校用于改善办学条件的资金就达6300多万元。但是,也有一些学校在办学过程中不同程度的存在一些问题,有的依法办学意识淡漠,在办学过程中违法现象时有发生;有的办学条件较差;有的资产和财务管理不规范,等等。

三、审核结果。在专家组实地检查的基础上,省教育厅研究决定西安培华学院成人教育学院等37所民办非学历高等教育学校、陕西科技卫生学校等15所民办中等职业学校为2008年年度检查合格学校(名单见附件)。除2008年新设立的院校外,凡未列入该名单的省属民办非学历高等教育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2009年一律不得招生,对于个别问题严重的

学校省教育厅将予以整顿直至吊销其办学许可证。附件:

2008年年检合格及具备2009年招生资格的省属民办非学历高等教育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名单

一、非学历高等教育学校(38所)

1.西安培华学院成人教育学院(教民6100002000042号)

2.西安信息培训学院(教民6100002000026号)

3.西安人文经贸专修学院(教民6100002000043号)

4.西安电子培训学院(教民6100002000035号)

5.西安建筑工程专修学院(教民6100002000039号)

6.西安工程机械专修学院(教民6100002000045号)

7.陕西能源科技专修学院(教民6100002000053号)

8.西安物业管理专修学院(教民6100002000019号)

9.陕西孙思邈国医药专修学院(教民6100002000014号)

10.西安高等职业技术培训学院(教民6100002000018号)

11.先交通大学南洋职业培训学院(教民6100002000031号)

12.西安朝华管理教育专修学院(教民6100002000024号)

13.陕西雨果艺术传播专修学院(教民6100002000038号)

14.西安华恩科技专修学院(教民6100002000033号)

15.西安江河资源专修学院(教民61.00002000027号)

16.西安医学专修学院(教民6100002000011号)

17.西安工商经济培训学院(教民6100002000020号)

18.西安电影培训学院(教民6100002000022号)

19.西安国际商务进修学院(教民6100002000023号)

20.西安华美专修学院(教民6100002000048号)

21.陕西经济专修学院(教民6100002000046号)

22.西安印刷科技专修学院(教民6100002000050号)

23.陕西外国语培训学院(教民6100002000016号)

24.西安数字科技专修学院(教民6100002000030号)

25.西安美术科技培训学院(教民6100002000025号)

26.西安东亚科技专修学院(教民6100002000052号)

27.西安旅游培训学院(教民6100002000034号)

28.陕西机械电子工程师进修学院(教民6100002000041号)

29.陕西协和医学培训学院(教民6100002000015号)

30.陕西三和专修学院(教民6100002000007号)(宝鸡市教育局代管)

31.陕西工贸培训学院(教民6100002000008号)(宝鸡市教育局代管)

32.陕西育才专修学院(教民6100002000012号)(宝鸡市教育局代管)

33.陕西秦岭专修学院(教民6100002000005号)(宝鸡市教育局代管)

34.陕西中北专修学院(教民6100002000006号)(宝鸡市教育局代管)

35.陕西振华培训学院(教民6100002000009号)(宝鸡市教育局代管)

36.陕西经贸管理专修学院(教民6100002000017号)(安康市教育局代管)

37.陕西商洛新潮专修学院(教民6100002000010号)(商洛市教育局代管)

38.西安冶金建筑专修学院(教民6100002000054号)(2008年底批准设立)

二、中等职业学校(15所)

1.陕西科技卫生学校(教民6100003000001号)

2.陕西医科学校(教民6100003000002号)

3.西安高新机电工业学校(教民6100003000007号)

4.西安工业交通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教民6100003000012号)

5.西安烹饪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教民6100003000011号)

6.西安汽车科技职业学院附属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7.陕西省高教系统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教民6100003000010号)

8.陕西三和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教民6100003000009号X宝鸡市教育局代管)

9.渭南西北新世纪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教民6100003000013号)(渭南市教育局代管)

10.渭南田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教民6100003000014号)(渭南市教育局代管)

11.陕西中北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教民6100003000005号)(渭南市教育局代管)

12.陕西振华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教民6100003000006号)(渭南市教育局代管)

西安工程大学专业篇6

1 工作室基本情况

西安科技大学艺术类专业工作室依托于西安科技大学艺术学院,前身为2008年成立的“108工业设计工作室”,经过6年的发展,目前拥有场地面积约200平方米,有办公桌椅50套、台式和手提电脑30余台、手持式3D数字扫描仪1套、3D打印机4台、数字投影机10套、讨论用电子白板3块等,并拥有1台大型熔融挤压快速成型机、1台非线性编辑计算机、1台图像工作站和1台全自动胶装机等共享设备。

目前,西安科技大学艺术类专业工作室核心管理团队现有工作人员10名,专业方向创业导师15名,大学生74名。工作室通过新空间建设和新媒体建设,如设立创吧、微信群、微信平台和网络讲堂等,为创业学生创造交流和学习的平台,不仅使他们了解到创业形势和政策,同时也加强了对他们的培训,增强其创业能力。

工作室通过充分发挥学院设计优势和合理配置软硬件资源,聚焦于产品设计、动画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景观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和展示专业领域,与校外项目孵化、创业教育、投融资服务等机构进行对接与合作,通过创业导师为设计专业本科生及本校其他相关专业学生的创业活动提供服务,实现学生带项目就业或自主创业,产出一批在省内外具有较强影响力的设计驱动型创业企业,将工作室建设成为一个适合本专业、本地域,在国内设计相关行业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项目化、联合式培养模式创新基地。

2 工作室运营机制

2.1 组织机构

西安科技大学艺术类专业工作室适用于“互联网+”环境下的新型传媒企业运营模式,采用新型创新服务模式,实行创业导师制,本着提供便利化、开放化、低成本的工作空间、网络空间、社交空间和资源共享空间的理念,采用矩阵式企业管理模式,由学院相关领导及系主任成立指导管理办公室,办公室下设技术指导部门、策划营销部门、设备实验管理部门、财务管理部门以及行政管理等职能部门。根据西安科技大学艺术学院的专业门类将项目组划分为产品设计、动画设计、景观设计、环境艺术设计、视觉传达以及展示设计等项目组,各专业组成员由在校学生兼职构成;兼有职能式和项目式划分的优点,加强了横向联系,专业设备和人员得到了充分利用,实现了人力资源的弹性共享;具有较大的机动性,促进各类设计专业人员互相帮助,互相激发,相得益彰。

2.2 运营模式

模式1:活动聚合型

以活动交流为主,定期举办想法或项目的、展示、路演等创业活动聚合。

模式2:培训辅导型

旨在利用学院的教育资源和校友资源,以理论结合实际的培训体系为依托,是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西安科技大学艺术类专业工作室运营机制特色一:采用的矩阵式管理运营模式适用于当前信息技术的支撑和发展情况下,建立以流程为核心的管理模式,使得整个工作室组织机构的管理更加柔性化、机动化、扁平化,使信息传达和决策效率得到提高。运营机制以项目运营为核心,临时组建依托孵化项目所需要的相关管理职能部门的专业人员,项目组独立决策与核算,既实现了不同部门之间的密切联络和资源共享,又实现了项目组决策的相对独立性。

本运营机制特色二:针对各艺术设计专业协同作业所产生的交叉性、复杂性,每一个设计专业项目组都有专门的营销策划监测人员,从项目成立到运营后期做到全程监测与指导。

该运营机制实现了创业导师人力资源的集中和效率最大化,同时招募在校学生以实习形式进入项目组,并保证其参与度,从而全面提高项目孵化的可实现性。

3 工作室可提供的服务内容

工作室的核心服务不在于办公场地的提供,而是在于其提供的辅助创业创新的服务,主要服务内容有:

3.1 教育科技资源对接

充分利用西安科技大学艺术学院各系教学示范中心、实验室和工程中心等创新创业资源,为创业项目提供创新创业资源信息平台,协调使用学校所包含的科学仪器设备、科技图书、期刊、报告、论文、专利和技术标准等资源。面向创业项目充分开放共享;采用无偿的方式,面向创业项目对接校级实践教学示范中心、国家及省部级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及仪器设备、试验平台及测试手段。

3.2 专家专项辅导及培训支持

空间人员的主体,主要由各级管理人员及创新创业专家导师构成,定期举办沙龙、路演以及训练营。

3.3 项目辅助管理

空间在运行过程中,对承担各级各类实践育人、创新创业项目以及空间自行设置的创新创业项目,实行项目负责人责任制度,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和实现预定目标。做好项目前期规划、督查项目实施节点、重视项目后期评估,实现科学的项目管理。空间具体实施项目的行政、财政、人力资源、督查等职能。

3.4 活动组织宣传推动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对于高校来说,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鼓励学生勇于打破常规创新创业的开拓精神。空间通过建设自媒体,以及通过与西安媒体合作,为在孵团队提供宣传报道。

4 工作室已取得的工作成效

4.1 团队孵化情况

目前,该工作室已累计孵化团队6个,其中成功孵化团队3个,在孵团队3个。例如,陕西克米勒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是已孵化成功的团队之一,创办人为西安科技大学艺术类专业工作室产品设计工作室成员程锋、2011届本科毕业生;公司前身为2007年创办的随风视觉工作坊,正式创立于2016年1月,是一支融交互、创新、视觉设计于一体的专业UI设计与策划团队,鼎力为国内外知名企业提供全方位、多平台的服务解决方案。

MG动画创业小组为在孵团队代表之一,创办人为西安科技大学艺术类专业工作室现动画工作室成员2013级学生张咏,创业小组的主要业务及功能以互动性模式发展及推动商业动画广告、活动宣传动画、企业会议动画、网络动画短片的策划与制作,以及服务于企事业单位宣传册、(下转第页)(上接第页)网页设计、空间设计、企业VI视觉设计等。目前合作的客户包括万科、中海、金地等全国20强地产集团,北京青牛技术有限公司,西安楼观文化景区、西安城墙景区、西安海洋馆等旅游企业,西安智讯互动营销策划有限公司、陕西卫视、西安2台等网络电视传媒企业,以及外婆印象、国力仁和、长安小调和毛公湘菜等餐饮企业。

4.2 开展创业交流和导师建设活动

(1)创业辅导。近5年来,工作室每年组织近10场创业相关活动,包括讲座、沙龙、基地参观、学生项目展示以及校友论坛等多种模式。通过各类活动的开展,为学生讲述生动的案例,分享真实历程,解析创业政策,丰富学生的创业知识,如“互联网+”、“梦想与创业”等报告深受学生的好评。

(2)创业导师队伍建设。为了给西安科技大学创业学子提供专业的创业辅导,工作室积极组建创业导师队伍,目前已经基本建立起由学院领导、系主任、学院骨干教师组成的健全的创业导师队伍共计15人,后期将不断发展壮大。

4.3 取得创新成果情况

西安科技大学艺术类专业工作室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努力,在推动学生创新创业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近5年来,工作室入驻学生共获得国际级奖项4项,其中德国红点设计奖3项、德国iF奖1项、部级重大奖项32项,其中包括全国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艾景杯・中国国际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大赛、环境艺术学年奖、全国高等学校景观设计大赛、“河姆渡杯”中国小家电创新设计大赛等重要赛事,并获得实用新型专利10余项,发表文章2篇。

4.4 与企业合作情况

为更好地帮助创业成果转化,空间积极邀请创业专家、企业家作为创业导师、大赛评审、讲座嘉宾参与到日常创新创业教育指导活动中,帮助创业团队熟悉创业政策、完善项目设计、发现创业问题。目前已与西安印刷包装产业基地(集团)发展有限公司、西安崔振宽美术馆、深圳深装装饰有限公司、西安美度装饰有限公司、深圳深装总装饰工程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杨凌习飞景观设计有限公司、杭州唯艺景观设计有限责任公司等7家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涉及产品设计、景观设计、环境艺术设计、视觉传达以及展示设计等多个行业。

5 工作室下一步发展方向和计划

为让工作室最大限度地物尽其用,工作室以需求为导向,注重提供一条龙服务。同时,加强学生创新创业技能训练和素养培育,积极营造创新创业校园文化。

一是健全从课堂到市场全程服务。建立“一体两翼三支撑”服务体系,即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线上、线下双效平台以及政策、人员、资金一站式服务。如可尝试拓展与投融资资源的对接,努力争取与高新区风险投资公司、高新创投、西部证券等公司合作,拟建立西科天使基金,让部分项目获得一定融资,促使雏形团队的快速成长、成熟。

二是完善“互联网+服务”。在进一步完善线下实体基地的基础上,建立线上创业云平台,使得学生创意或创业项目可以随时或求助,云平台的另一端及时对接的是大批合作创业扶持机构以及校内外创业导师。

三是加强融入式服务,营造创新创业校园文化。完善学科安排、课程设置、评价体系、教育资源分配,加强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建设,将创新创业项目培育融入不同专业核心课程,设立创新创业奖学金,多措并举切实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素养。

孵化多少家企业不是工作室的核心任务,关键是通过它调动和激发大学生创新智慧和创造活力,进而促使创新创业教育升级换代。

总之,西安科技大学艺术学院专业工作室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已成为我院学生增强实践能力和开展小规模创业的重要基地,对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今后的发展中,工作室将会继续以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加大投入,完善建设,实现制度和模式的创新。

参考文献:

[1] 李文涛.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人性化建设探讨――台湾艺术设计专业的启示[J].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学报, 2015(3).

西安工程大学专业篇7

学院坚定不移奉行借脑引智的开放办学方针,根据国家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需求,聘请校外专家与校内专家组成专家委员会研制培养方案,规划专业建设。将现有的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三个本科专业重新设计定向为3G移动通信方向、嵌入式技术应用方向、软件服务外包和3G软件开发及检测方向。

与国家重点大学(985、211)西北工业大学计算机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等多所公办大学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办学关系,选聘20多名教师为学生授课。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西安工业大学签订联合培养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协议。聘请社会知名专家来院讲学,进行学术交流。聘请企业专家担任专业和专业实习教师,作为学生授课的“双师型”教师,将行业和产业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成果引入教学内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依托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进行专业化的培养、实现教学、实训、就业一体化,全方位为学生服务,力求达到学生、学校、用人单位三满意的办学目标,努力培养社会紧缺的复合型信息技术人才。教学质量逐年稳步上升,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在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

学院重视实验室建设,先后建立《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高频电子线路》、《通信原理》、《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微机应用与接口技术》、《电子设计自动化EDA》、《计算机基础教学》、《计算机原理》、《计算机网络》等基础实验室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验室》、《通信工程专业实验室》、《学生创新实验室》、《软件开发实验室》等专业实验室。

学院还在校外与“西安大唐电信”、“中兴通讯”、“西安软件园”、“宁波奇美电子”、“青岛海信”、“华为”、“中国电信”、”安博教育”等为代表的10多个著名高新企业以及西安高新区、昆山花桥国际商务城、苏州科技园、无锡工业园区内众多电子信息企业建立了实习实训基地,可以满足学生毕业实习、毕业设计、项目开发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需要。学院还设有“陕西省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软考)工作站”、“陕西省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站”、“陕西省计算机等级考试点”,为学生在取得毕业证书的同时获得行业职业证书创造条件(如已经获得的职业证书有:信息处理技术员、网络工程师、软件设计师、数据库系统设计师等等),增强了社会就业的竞争力。

学院坚定不移坚持教学以学生为本,培养高素质强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和技能性人才的办学定位,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负责,学会选择,学会做事,学会做人,不断提高就业竞争力(近几年本科就业率一直在97%以上,专科就业率一直在90%以上)。学院注重因材施教个性化培养,开设了专业拓展课程,由学生选学。创建创新实验室,组织学生参加国家和省市学科竞赛,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电子设计、嵌入式设计、陕西省计算机操作技能等竟赛中均取得了优异成绩。这些获奖学生到研究所工作后,突显出实践能力强的优势,半年后与同时工作的研究生待遇相同。学院同时千方百计为学生报考研究生和专升本创造便利条件,满足了大学生继续求知深造的愿望。近几年来我学院考取研究生人数名列全校前茅。

学院关心、关怀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激励学生好学上进,成才成人。占全校23%的学生可以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助学金(每年分别为:8000元、5000元、3500元、2500元。另外还有6%的学生可以获得培华学院奖学金资助,每年分别为:800元、500元和300元)。在评定过程中坚持公平、公正、透明的原则,受到学生一致好评。

学院大力推行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加快校企合作的步伐,开创学生、学校、企业三赢的局面。例如与中兴通讯合作;学生将通过四年精心设计的前沿实用的教学内容的学习和一流的实验实训平台的实践锻炼,在获得本科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得全球52个国家电信运营商普遍认可的“中兴网络及通信工程师职业资格认证和培训体系”(简称NC认证),使学生获得进入通信设备制造业以及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网通等国内通信运营业以及政府、能源、交通、金融、教育、制造、物流、娱乐等行业对移动商务人才的需求门槛的通行证,实现学生奉献社会、个人发展高度统一的愿景。西安培华学院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办学理念与现代企业的先进文化的对接将形成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高素质电气类技术人才的精神文化。

西安工程大学专业篇8

教育部对口支援计划的实施对加强新疆大学的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学校的教学科研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推动学校改革和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新疆大学党委高度重视对口支援工作,多次召开常委会议,为加强对口支援工作的领导,成立了以校党委书记和校长为组长的“新疆大学对口支援工作领导小组”,并成立由党委(校长)办公室行政管辖,专人负责的对口支援办公室。学校各职能部门、各学院也成立了专门的工作机构,做到了对口支援工作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校党委把“加强和改进对口支援工作”作为中心组学习的重要内容,经常组织学习教育部关于对口支援工作的新精神、新安排、新部署,研究解决学校对口支援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提高学校各单位做好对口支援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在学习西安交通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研开发和学校管理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基础上,紧紧抓住对口支援这一有利契机,促进了学校各项工作的发展。

二、我校开展对口支援工作情况

(一)西安交通大学

2004年以来,西安交通大学对我校的支援工作力度不断加强。西安交通大学党委书记王建华在一年内四次访问我校,磋商对口支援工作。2005年5月,我校领导多次带领有关部门负责人前往西安交通大学讨论对口支援工作,双方在干部挂职交流、研究生培养、师资培训、实验室建设、图书馆建设、经费保障等方面达成了一定共识。

1. 学科建设

两校的领导经过深入细致的分析,认为加强我校的学科建设是对口支援工作最好的切入点。在2006年全国第十批博硕士点申报工作中,西安交通大学党委书记王建华、校长郑南宁多次来新疆大学指导工作,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并派遣挂职干部专门负责博士点申报事宜。

2006年在全国第十批博硕士学位授权审核中,我校新增7博士点,其中工科博士点4个,实现了零的突破。这与西安交通大学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密切相关。通过新增博士点、博士生导师和西安交大的专家的力量,加强了我校工科的学术团队建设,提高科研和人才培养水平。

2. 干部挂职交流

2006年3月新学期伊始,西安交通大学陆续派出4名干部来我校挂职,分别任我校数学与系统科学学院副院长、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建筑工程学院副院长和后勤服务中心主任助理。这些挂职干部不畏艰苦、勤勉敬业,特别是在我校机械工程学院挂职任副院长的尚春阳教授,主动向组织申请继续在新疆大学工作半年,以帮助机械工程学院在学科建设方面取得较快发展。

为了进一步加强两校对口支援工作的深度与力度,西安交通大学党委书记王建华亲自将王小力同志送到新疆大学,担任新疆大学党委委员、常委、副校长,帮助新疆大学加强工科建设。与此同时,我校也派出2名干部赴西安交通大学分别挂职图书馆副馆长和后勤服务中心主任助理。

3.师资培养工作

2005年11月,西安交通大学聘任我校15名教授为其博士生导师,并从2006年春季开始在西安交通大学招收博士生。

2005年西安交通大学接收了我校经管、信息和电气专业4名推免研究生,毕业后作为我校的师资。同年11月,为加强新疆大学的师资队伍建设,西安交通大学向国家学位办积极申请了30个硕士研究生招生指标,专门为我校相关专业教师单独组织考试。与此同时,我校15名被西安交通大学聘为博士生导师的教师也开始进行2006年的博士生招生工作。2006年春季,我校兼职导师共招收博士生13人(13人均为我校在职教师,其中物理学专业2人,机械工程专业2人,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7人,电气工程专业2人);2006年秋季,西安交通大学招收我校8名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以单独考试方式招收我校12名青年教师攻读硕士学位。

4.成立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院新疆大学研究生分院

2005年11月5日,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院新疆大学研究生分院揭牌仪式在新疆大学隆重举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副书记努尔·白克力、西安交通大学党委书记王建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党组书记赵德忠、新疆大学党委书记王桐等领导同志和新疆大学师生代表共350余人参加了揭牌仪式。在揭牌仪式上,西安交通大学党委书记王建华与新疆大学党委书记王桐签订了《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院新疆大学研究生分院建设方案》。研究生分院的建立,对于进一步加强新疆大学研究生教育,争取正式成立新疆大学研究生院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5.教师讲学工作

西安交通大学谢友柏院士、卢秉恒教授、王兆安教授等学科带头人来我校开展学科建设研讨和学科前沿讲座。2004年7月~2005年7月,选派李旭祥教授到我校相关院系讲授环境工程设计及过程控制、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西安交通大学信息学院刘仁江教授系统的给本科生讲授了自动化仪表与过程控制课程,并为学院学科专业建设提出指导性意见。西安交通大学党委书记王建华教授、电气工程学院院长王兆安教授、电气工程学院索南教授等曾先后来院讲学和指导工作。

西安交通大学数学学院于2006年3月至7月委派博士生导师彭济根教授来学院担任挂职副院长,为师生举办学术报告,并讲授本科生课程和负责研究生的教学与管理工作,使学院的管理和学科建设工作收益颇多。同年7月,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徐宗本教授也前来讲学,受到广大师生的好评。

6.图书馆信息建设和网络教育建设

目前,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已向我校图书馆免费提供自建数据库:《钱学森特色数据库》、《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题录)》、《重点学科导航数据库》、《联合书目信息数据库》、《西文生物医学期刊联合目录》。2004年8月,西安交通大学向我校赠送了1200个品种、6000余册、价值11万元的图书资料;同时,还为我校专门培训了两名图书馆工作人员。上述工作,对进一步推动我校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网络教育建设。西安交通大学赠送给我校价值八万元的远程教育卫星接收设备,帮助我校建立了一个校内地面卫星接收站。

7.实验室建设

2004年10月,西安交通大学王建华书记亲自带队,赠送给我校价值25万元的实验设备,用于我校工程训练中心的工业系统测量和驱动与控制实验室建设。

(二)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的支援学科为法学、测绘科学与技术和数学。

1.干部挂职交流

武汉大学法学院皮勇博士到我校法学院担任副院长,为我校对口支援工作的开展做了大量的工作,在他的积极努力下,学院师资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

2.交流与合作

2006年6至7月,武汉大学法学院书记莫洪宪、院长曾令良来学院就对口支援建设以及学科发展进行指导,同时就援疆学科发展的前沿问题与教师们进行了交流,并赠送给学院5000余元的专业书刊。

在“数学学科战略发展规划“和“师资队伍发展规划”的制定过程中,武汉大学数学学科有关专家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使这两个协议更加完善。此外,武汉大学还为数学学院复制了近1000册最新外文期刊和图书。

3.师资培养

我校建工学院测绘系系主任阿里甫、易学锋于2006年年底前往武汉大学签定了对口支援协议。该校于2007起,在少数民族人才培养方面给予我校特殊政策。

武汉大学法学院2007年接受我校法学院两名青年教师进修,1名博士进入其博士后流动站从事研究。2007年9月将接受法学院2名本科生和2名硕士生前往武汉大学进行专业学习。在数学学科人才培养上,武汉大学将于9月接受我校一名教师去武汉大学进修。

4.教学指导

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学院院长陈允平教授、副院长谈顺涛教授一年来为电气工程学院学科建设和博士点申报给予了热情指导和帮助。学院两次派人去武汉大学进行短期调研、学习,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法学方面,2006年12月,武汉大学法学院选派了法律史学柳正权教授来学院讲学、指导,并对法律史硕士点的建设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

(三)大连理工大学

2006年8月,大连理工大学派出赵宗昌教授(博士生导师)到我校化学化工学院担任副院长,具体落实双方所达成的协议,并协助学院开展学科建设等工作。

1.师资培养

基于我校实际情况,赵宗昌副院长主动和大连理工大学联系,争取适当减免培养费,并为考生联系博士生导师,去年10月已经有4名考生参加大连理工大学博士生入学考试,其中三名教师被该校录取。

2.学科建设

大连理工大学利用自身人才和技术等方面的优势,积极协助新疆大学申请“应用化学”、“物理化学”博士点。在大连理工大学的指导和帮助下,在2006年全国博硕士学位授权审核中,我校这两个学科的博士学位授予权均获得了批准。

3.教学与学术交流

2006年下半年,赵宗昌副院长为学院30多名研究生讲授了“计算流体力学和传热学”课程。同时,为学院全体师生举办了专题报告,学生对讲座普遍反映良好。

4.实验室工作

2007年,教育部已经正式批准在新疆大学建立“石油天然气精细化工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赵宗昌副院长作为技术专家之一参加了重点实验室”立项论证工作,并为该重点实验室提出了许多可行性意见。

5.积极开展科研工作

充分利用大连理工大学技术优势,结合新疆太阳能特点,赵宗昌副院长整合两校的学科力量,主持开展了“太阳能空调关健技术研究和示范化装置”项目,并同新疆一家企业签订了技术开发合同(开发经费20万元),目前经费已经到位,设计研发工作开展顺利。

(四)与北京大学等高校的工作情况

根据教育部关于对西部地区高校实行政策倾斜的有关规定,我校还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以及东华大学等高校建立了对口支援联系。2006年3月,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接受我校孙素荣副教授作为访问学者,时间一年。今年3月,我校化学化工学院已有1位教师考取北京大学的相关专业的博士生。北京大学积极协助学院申报“应用化学”、“物理化学”两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加强了两校在该学科建设方面的合作。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规学院与我校建筑工程学院建立了两校学生实习基地,并无偿提供本科培养计划、教学大纲、国内外专家的讲座光盘以及各类教材等。我校选派三位教师先后在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进修。2007年,我校二级学科建筑设计及其理论硕士点获得批准,同济大学将在研究生培养方面给予支持。2006年10月,同济大学派遣2名博士到我校建筑工程学院从事教学工作。2007年3月,同济大学城规学院规划系主任赵民教授及3名博士研究生来我校建筑工程学院授课。

北京外国语学院著名学者王福祥被我校外国语学院聘为客座教授,他对我校俄语语言文学硕士点的申报给予了大力帮助;并提供了该专业的研究生、本科生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帮助我校对现有的英、俄语本科专业进行学科调整。每学期派2-3具名有硕士以上学历的研究生来我校任教。2007年招收我校俄语专业博士委培研究生1名。同时,委派教师与我校教师联合申报了校级课题,并派教师为我校师生作学术讲座。清华大学先后接受我校3位教师和2名研究生调研和短期学习。2006年暑期,清华大学副校长龚克教授、电机系的梅生伟教授先后来我校电气工程学院进行讲学和业务指导。

东华大学帮助和促进我校艺术学院的学科建设工作,合作领域涉及纺织工程专业、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以及艺术设计专业等。

2007年4月,我校塔西甫拉提副校长一行赴中国矿业大学就对口支援工作进一步进行接洽。2007年,中国矿业大学招收我校1名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

(五)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口支援工作,西安交通大学等有关内地高校不论是在具体工作方面,还是在办学思路、教学理念、发展模式等方面,对我校的进一步发展都予以了支持和帮助。但是,也有一些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

1. 对口支援中,我校一些院系由于承担的费用过大,成本过高,对口支援工作难以顺利展开。

2. 现有支援高校在学科上还不能充分满足我校多学科发展的需要,希望增设援疆学科数量,以促进这些学院在重点学科上的突破和发展。

3. 对口支援双方高校要进一步加强联系,更深入地推进支援和合作。

三、今后的工作计划

通过一年的援疆学科建设工作,我校已与上述11所高校在不同程度上建立了支援合作关系。援疆学科建设计划大大促进了我校相关学科建设的发展,提升了教学与科研水平,为我校培养了一批教学和管理人才。今年4月,塔西甫拉提·特依拜副校长、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贾殿赠、人事处处长李永晟等一行前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外国语学院、中国矿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东华大学就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培养及合作研究等方面与对口支援学校达成共识。

(一)继续狠抓落实援建工作,把援建工作纳入到我校“十一五”规划中,作为本校发展规划中的重中之重。开展人事制度改革等相应配套措施,调动各学院教师工作和学习的积极性,并将援建工作实施效果作为校各学院领导业绩考评的重要指标。

(二)计划今年8月与各支援高校举办一次“对口支援工作年度例会”,检查、总结一年来的工作进展情况,并就下一阶段主要工作进行协商部署。

(三)积极保持与各支援高校的密切联系,就援建事宜进行沟通接洽,根据我校和支援学校的实际情况,形成有目标、有重点的对口支援协议。双方进行深入具体的合作,落实协议中的各项意向,实现双方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四)一年来,优秀干部来我校挂职大大提高了学校管理工作水平,使学校的本科生、研究生管理得到一定改进。我校将在管理工作水平和推动管理队伍建设方面不断加强与各支援高校的合作,计划下一年度相应增加到支援高校的干部挂职人数。

西安工程大学专业篇9

教育部对口支援计划的实施对加强新疆大学的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学校的教学科研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推动学校改革和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新疆大学党委高度重视对口支援工作,多次召开常委会议,为加强对口支援工作的领导,成立了以校党委书记和校长为组长的“新疆大学对口支援工作领导小组”,并成立由党委(校长)办公室行政管辖,专人负责的对口支援办公室。学校各职能部门、各学院也成立了专门的工作机构,做到了对口支援工作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校党委把“加强和改进对口支援工作”作为中心组学习的重要内容,经常组织学习教育部关于对口支援工作的新精神、新安排、新部署,研究解决学校对口支援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提高学校各单位做好对口支援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在学习西安交通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研开发和学校管理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基础上,紧紧抓住对口支援这一有利契机,促进了学校各项工作的发展。

二、我校开展对口支援工作情况

(一)西安交通大学

2004年以来,西安交通大学对我校的支援工作力度不断加强。西安交通大学党委书记王建华在一年内四次访问我校,磋商对口支援工作。2005年5月,我校领导多次带领有关部门负责人前往西安交通大学讨论对口支援工作,双方在干部挂职交流、研究生培养、师资培训、实验室建设、图书馆建设、经费保障等方面达成了一定共识。

1. 学科建设

两校的领导经过深入细致的分析,认为加强我校的学科建设是对口支援工作最好的切入点。在2006年全国第十批博硕士点申报工作中,西安交通大学党委书记王建华、校长郑南宁多次来新疆大学指导工作,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并派遣挂职干部专门负责博士点申报事宜。

2006年在全国第十批博硕士学位授权审核中,我校新增7博士点,其中工科博士点4个,实现了零的突破。这与西安交通大学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密切相关。通过新增博士点、博士生导师和西安交大的专家的力量,加强了我校工科的学术团队建设,提高科研和人才培养水平。

2. 干部挂职交流

2006年3月新学期伊始,西安交通大学陆续派出4名干部来我校挂职,分别任我校数学与系统科学学院副院长、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建筑工程学院副院长和后勤服务中心主任助理。这些挂职干部不畏艰苦、勤勉敬业,特别是在我校机械工程学院挂职任副院长的尚春阳教授,主动向组织申请继续在新疆大学工作半年,以帮助机械工程学院在学科建设方面取得较快发展。

为了进一步加强两校对口支援工作的深度与力度,西安交通大学党委书记王建华亲自将王小力同志送到新疆大学,担任新疆大学党委委员、常委、副校长,帮助新疆大学加强工科建设。与此同时,我校也派出2名干部赴西安交通大学分别挂职图书馆副馆长和后勤服务中心主任助理。

3.师资培养工作

2005年11月,西安交通大学聘任我校15名教授为其博士生导师,并从2006年春季开始在西安交通大学招收博士生。

2005年西安交通大学接收了我校经管、信息和电气专业4名推免研究生,毕业后作为我校的师资。同年11月,为加强新疆大学的师资队伍建设,西安交通大学向国家学位办积极申请了30个硕士研究生招生指标,专门为我校相关专业教师单独组织考试。与此同时,我校15名被西安交通大学聘为博士生导师的教师也开始进行2006年的博士生招生工作。2006年春季,我校兼职导师共招收博士生13人(13人均为我校在职教师,其中物理学专业2人,机械工程专业2人,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7人,电气工程专业2人);2006年秋季,西安交通大学招收我校8名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以单独考试方式招收我校12名青年教师攻读硕士学位。

4.成立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院新疆大学研究生分院

2005年11月5日,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院新疆大学研究生分院揭牌仪式在新疆大学隆重举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副书记努尔·白克力、西安交通大学党委书记王建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党组书记赵德忠、新疆大学党委书记王桐等领导同志和新疆大学师生代表共350余人参加了揭牌仪式。在揭牌仪式上,西安交通大学党委书记王建华与新疆大学党委书记王桐签订了《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院新疆大学研究生分院建设方案》。研究生分院的建立,对于进一步加强新疆大学研究生教育,争取正式成立新疆大学研究生院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5.教师讲学工作

西安交通大学谢友柏院士、卢秉恒教授、王兆安教授等学科带头人来我校开展学科建设研讨和学科前沿讲座。2004年7月~2005年7月,选派李旭祥教授到我校相关院系讲授环境工程设计及过程控制、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西安交通大学信息学院刘仁江教授系统的给本科生讲授了自动化仪表与过程控制课程,并为学院学科专业建设提出指导性意见。西安交通大学党委书记王建华教授、电气工程学院院长王兆安教授、电气工程学院索南教授等曾先后来院讲学和指导工作。

西安交通大学数学学院于2006年3月至7月委派博士生导师彭济根教授来学院担任挂职副院长,为师生举办学术报告,并讲授本科生课程和负责研究生的教学与管理工作,使学院的管理和学科建设工作收益颇多。同年7月,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徐宗本教授也前来讲学,受到广大师生的好评。

6.图书馆信息建设和网络教育建设

目前,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已向我校图书馆免费提供自建数据库:《钱学森特色数据库》、《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题录)》、《重点学科导航数据库》、《联合书目信息数据库》、《西文生物医学期刊联合目录》。2004年8月,西安交通大学向我校赠送了1200个品种、6000余册、价值11万元的图书资料;同时,还为我校专门培训了两名图书馆工作人员。上述工作,对进一步推动我校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网络教育建设。西安交通大学赠送给我校价值八万元的远程教育卫星接收设备,帮助我校建立了一个校内地面卫星接收站。

7.实验室建设

2004年10月,西安交通大学王建华书记亲自带队,赠送给我校价值25万元的实验设备,用于我校工程训练中心的工业系统测量和驱动与控制实验室建设。

(二)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的支援学科为法学、测绘科学与技术和数学。

1.干部挂职交流

武汉大学法学院皮勇博士到我校法学院担任副院长,为我校对口支援工作的开展做了大量的工作,在他的积极努力下,学院师资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

2.交流与合作

2006年6至7月,武汉大学法学院书记莫洪宪、院长曾令良来学院就对口支援建设以及学科发展进行指导,同时就援疆学科发展的前沿问题与教师们进行了交流,并赠送给学院5000余元的专业书刊。

在“数学学科战略发展规划“和“师资队伍发展规划”的制定过程中,武汉大学数学学科有关专家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使这两个协议更加完善。此外,武汉大学还为数学学院复制了近1000册最新外文期刊和图书。

3.师资培养

我校建工学院测绘系系主任阿里甫、易学锋于2006年年底前往武汉大学签定了对口支援协议。该校于2007起,在少数民族人才培养方面给予我校特殊政策。

武汉大学法学院2007年接受我校法学院两名青年教师进修,1名博士进入其博士后流动站从事研究。2007年9月将接受法学院2名本科生和2名硕士生前往武汉大学进行专业学习。在数学学科人才培养上,武汉大学将于9月接受我校一名教师去武汉大学进修。

4.教学指导

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学院院长陈允平教授、副院长谈顺涛教授一年来为电气工程学院学科建设和博士点申报给予了热情指导和帮助。学院两次派人去武汉大学进行短期调研、学习,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法学方面,2006年12月,武汉大学法学院选派了法律史学柳正权教授来学院讲学、指导,并对法律史硕士点的建设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

(三)大连理工大学

2006年8月,大连理工大学派出赵宗昌教授(博士生导师)到我校化学化工学院担任副院长,具体落实双方所达成的协议,并协助学院开展学科建设等工作。

1.师资培养

基于我校实际情况,赵宗昌副院长主动和大连理工大学联系,争取适当减免培养费,并为考生联系博士生导师,去年10月已经有4名考生参加大连理工大学博士生入学考试,其中三名教师被该校录取。

2.学科建设

大连理工大学利用自身人才和技术等方面的优势,积极协助新疆大学申请“应用化学”、“物理化学”博士点。在大连理工大学的指导和帮助下,在2006年全国博硕士学位授权审核中,我校这两个学科的博士学位授予权均获得了批准。

3.教学与学术交流

2006年下半年,赵宗昌副院长为学院30多名研究生讲授了“计算流体力学和传热学”课程。同时,为学院全体师生举办了专题报告,学生对讲座普遍反映良好。

4.实验室工作

2007年,教育部已经正式批准在新疆大学建立“石油天然气精细化工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赵宗昌副院长作为技术专家之一参加了重点实验室”立项论证工作,并为该重点实验室提出了许多可行性意见。

5.积极开展科研工作

充分利用大连理工大学技术优势,结合新疆太阳能特点,赵宗昌副院长整合两校的学科力量,主持开展了“太阳能空调关健技术研究和示范化装置”项目,并同新疆一家企业签订了技术开发合同(开发经费20万元),目前经费已经到位,设计研发工作开展顺利。

(四)与北京大学等高校的工作情况

根据教育部关于对西部地区高校实行政策倾斜的有关规定,我校还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以及东华大学等高校建立了对口支援联系。2006年3月,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接受我校孙素荣副教授作为访问学者,时间一年。今年3月,我校化学化工学院已有1位教师考取北京大学的相关专业的博士生。北京大学积极协助学院申报“应用化学”、“物理化学”两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加强了两校在该学科建设方面的合作。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规学院与我校建筑工程学院建立了两校学生实习基地,并无偿提供本科培养计划、教学大纲、国内外专家的讲座光盘以及各类教材等。我校选派三位教师先后在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进修。2007年,我校二级学科建筑设计及其理论硕士点获得批准,同济大学将在研究生培养方面给予支持。2006年10月,同济大学派遣2名博士到我校建筑工程学院从事教学工作。2007年3月,同济大学城规学院规划系主任赵民教授及3名博士研究生来我校建筑工程学院授课。

北京外国语学院著名学者王福祥被我校外国语学院聘为客座教授,他对我校俄语语言文学硕士点的申报给予了大力帮助;并提供了该专业的研究生、本科生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帮助我校对现有的英、俄语本科专业进行学科调整。每学期派2-3具名有硕士以上学历的研究生来我校任教。2007年招收我校俄语专业博士委培研究生1名。同时,委派教师与我校教师联合申报了校级课题,并派教师为我校师生作学术讲座。清华大学先后接受我校3位教师和2名研究生调研和短期学习。2006年暑期,清华大学副校长龚克教授、电机系的梅生伟教授先后来我校电气工程学院进行讲学和业务指导。

东华大学帮助和促进我校艺术学院的学科建设工作,合作领域涉及纺织工程专业、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以及艺术设计专业等。

2007年4月,我校塔西甫拉提副校长一行赴中国矿业大学就对口支援工作进一步进行接洽。2007年,中国矿业大学招收我校1名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

(五)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口支援工作,西安交通大学等有关内地高校不论是在具体工作方面,还是在办学思路、教学理念、发展模式等方面,对我校的进一步发展都予以了支持和帮助。但是,也有一些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

1. 对口支援中,我校一些院系由于承担的费用过大,成本过高,对口支援工作难以顺利展开。

2. 现有支援高校在学科上还不能充分满足我校多学科发展的需要,希望增设援疆学科数量,以促进这些学院在重点学科上的突破和发展。

3. 对口支援双方高校要进一步加强联系,更深入地推进支援和合作。

三、今后的工作计划

通过一年的援疆学科建设工作,我校已与上述11所高校在不同程度上建立了支援合作关系。援疆学科建设计划大大促进了我校相关学科建设的发展,提升了教学与科研水平,为我校培养了一批教学和管理人才。今年4月,塔西甫拉提·特依拜副校长、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贾殿赠、人事处处长李永晟等一行前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外国语学院、中国矿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东华大学就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培养及合作研究等方面与对口支援学校达成共识。

(一)继续狠抓落实援建工作,把援建工作纳入到我校“十一五”规划中,作为本校发展规划中的重中之重。开展人事制度改革等相应配套措施,调动各学院教师工作和学习的积极性,并将援建工作实施效果作为校各学院领导业绩考评的重要指标。

(二)计划今年8月与各支援高校举办一次“对口支援工作年度例会”,检查、总结一年来的工作进展情况,并就下一阶段主要工作进行协商部署。

(三)积极保持与各支援高校的密切联系,就援建事宜进行沟通接洽,根据我校和支援学校的实际情况,形成有目标、有重点的对口支援协议。双方进行深入具体的合作,落实协议中的各项意向,实现双方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四)一年来,优秀干部来我校挂职大大提高了学校管理工作水平,使学校的本科生、研究生管理得到一定改进。我校将在管理工作水平和推动管理队伍建设方面不断加强与各支援高校的合作,计划下一年度相应增加到支援高校的干部挂职人数。

西安工程大学专业篇10

摘 要:如何使得卓越工程师获得较强的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是“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的重要目标,而专业课教学改革则是实现该目标的基础。文章以西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为试点,对专业课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分析了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课教学现状和问题,并提出了“贯穿工程实例、强化主干结构、理论素质并重、注重创新实践”的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旨在探索出卓有成效的材料工程师培养途径。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材料科学与工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5)07-0052-03

收稿日期:2014-11-27

作者简介:汤玉斐(1982—),男,陕西西安人,西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副主任,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材料学和高等教育管理研究。

基金项目:2014年部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材料科学与工程”;西安理工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新能源材料与应用试题库建设”(xqj1301)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也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1]。西安理工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的西部地方高校,是首批进入教育部卓越计划的高校之一,2010年来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水利水电工程、印刷工程)进行了系统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些经验。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为部级特色专业、陕西省名牌专业和重点学科、原机械工业部重点学科,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和优良的教学传统,结合学校办学定位和本专业“重工程实践,重应用培养”的传统特色,致力于培养面向基层、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的工程应用型专业人才,服务西北地区经济的需求,辐射全国新材料、装备制造等行业的发展。本文以西安理工大学材料卓越工程师的培养为试点,针对如何获得较强的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在材料类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与实践。

一、材料类专业课程教学现状

(一)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理念

在我国传统教育理念下,应试教育的风气仍然浓厚[2],特别是在专业课学习过程中,使得学生的全部精力都倾注于课程考试或者撰写实践报告,以取得学历作为接受高等教育的目标,这些都阻碍了学生获取知识的主动性以及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专业课任课教师在高校现有人才培养的价值追求以及考核聘任标准的驱动下,过于强调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忽略了对其工程实践技能和创新意识的训练。

(二)与实际生产脱节的教学内容

专业课课堂教学的知识点与实际生产要求脱节,部分知识点严重落后,同时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而不是具体的应用和实践,实验课又大多为验证性实验,缺乏针对工程问题的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内容,随后的实习阶段学生在企业的时间较短,感性参观多于动手实践。此外,毕业设计内容陈旧或来自于基础研究课题,导致材料工程师培养易于成为“材料研究生”培养。

(三)单一的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

目前专业课基本是在教室通过黑板或多媒体课件进行知识灌输,缺乏与实际生产的联系,教学过程中列举的实例也不能贯穿整个课程体系,使得多门专业课程独自为战不能有机结合,课程的考核常采用期末一次性试卷考试,使得与生产密切相关的专业课最终沦为基础理论课,无法发挥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作用。而且,试卷多以填空、判断、问答、计算等为主[3],很少涉及应用系统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所以只能考查到知识点的记忆和特定假设条件下知识的熟悉度,这都与卓越材料工程师的要求相差甚远。

(四)缺乏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由于教育产业化的作用,导致人才培养模式单一,在教学大纲和课程安排的限制下缺乏弹性,难以出现杰出的创新型人才[4],虽然高校通过多种竞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但是纯校园式的科技活动容易使得学生将比赛成绩化,过分追求奖项而忽略了竞赛过程中创新实践能力的锻炼。

二、开展“贯穿工程实例、强化主干结构”的课堂教学改革

随着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以及对工程人才素质的高要求,静态的课堂教学无法直接满足企业对于材料工程师的要求,我们针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要求,对学生加强工程实践教育,工程意识培养,提高工程实践能力和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引入最先进的专业技术,积累工程实践经验,是卓越工程师班教学改革中最核心的部分。

(一)强化主干课程,更新教学内容

基于上述指导思想,通过走访与材料专业相关企业的专家、校友、教师和部分在校学生,邀请企业专家、校友、教师座谈等形式,对材料卓越班的课程体系和教学计划进行修订。具体方案为:首先,强化材料科学的主干课程,特别强化实践环节,大幅度提高专业课程的实践学时比例。新课程体系直面工程,在强化理论教学环节的基础上,针对工程教育的特点,提高专业知识点讲授学时与工程实验实践学时的比例。其次,新课程体系对现有课程进行了有机的融合和精简,避免了知识点的重复讲授和关联知识间的孤立讲授,特别整合和削减部分选修课,以适应学生自主学习及适应新材料发展的趋势。同时,教学内容大量增加相关专业技术进展,更新或重构相关知识点以适应快速的技术发展。

(二)实施典型工程产品驱动式课堂教学模式

卓越材料工程师班进入专业课学习后,采用小班教学、单独授课的模式,实行理论与实践或实验相结合,开展典型工程产品驱动式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虽然要系统学习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及相关的基本实验技能,了解材料科学与工程与技术的发展趋势,但是具体以工程实例为对象进行讲授,工程实例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例如,在金属材料的相关专业课中,以典型的轴承、齿轮、钢件等产品为实例,从各零件的选材、金属的熔炼、成型、设计加工、热处理、性能测试和表面处理等六大部分贯穿了第3学年14门专业课程(图1所示),任课教师通过教学法研究或集体讨论备课将产品涉及的知识按照制备工艺主线有机结合,通过产品的制造过程驱动学生去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特别注重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该模式还强调讲课与实践同步,将课堂教学的知识点同步在实验课进行验证,然后在第4学年前往本专业的实践基地西北轴承股份有限公司进行企业实践,在实际车间对该典型产品应用相关专业知识进行生产,掌握分析和解决工程问题的工具和手段,达到生产实践以及专业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采用注重实践能力的考核方式

考核是教学的重要部分,通过考核可以判定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达到反馈教学效果并对教学过程进行调控的目的[5]。目前有关考核方式的改革呈多元化趋势,其方法包括课程作业、课堂表现、课程报告等多目标综合评定,形式又大都以开卷、闭卷、多试卷交叉等,来满足差异化专业课程的要求。本专业在此基础上,重视对学生能力的考核,推行全程化的评价方法。首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在实践性较强的章节采用小工程案例设计、产品制造工艺设计等方式,学生组队分工完成设计并进行答辩考核,该部分占总成绩的40%—60%。例如在“材料科学基础”的教学过程中,在金属的结晶、铁碳合金相图、金属的塑性变形等章节设计3次工艺设计,要求卓越班学生每5人为一组分工合作完成设计报告,并随堂进行答辩,成绩占总评的45%。此外,降低了期末试卷考试的比重,同时结合行业的要求,以工程实例的方式命题,取消选择、填空、名词解释等记忆类题型,增加判断、计算、论述以及产品设计等,使得考核重点以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能力为主,让考试更好地服务于卓越工程师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

(四)创新实践型教师队伍建设

创新实践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是卓越材料工程师培养质量的关键,近年来专业教研室聘请了6名企业高级技术人员作为卓越工程师班的兼职教师,协助完成日常教学、讲座以及实践环节,同时还要求具有博士学位的青年教师必须前往大型国企、工程训练中心、实验中心等锻炼3—6个月,以提高工程实践能力。例如,新进教师在培养环节必须前往东方电气集团、吴江工业园企业等进行工程实践锻炼,这些举措使得卓越班专业教师队伍日趋合理,为培养高质量卓越材料工程师奠定了基础。

三、构建创新意识及工程能力培养的实践平台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实践体系构建时强调理论与素质并重,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原有实践环节的基础上,针对如何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实践时间、实践内容、实践方式上进行改革,特别强调学生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中进行理论与实际的结合训练,同时注重团队合作解决问题模式的培养。与此同时,培养过程中还穿插进行专业课实验教学、开放性课题实验以及大学生科技活动等创新能力培养环节。

卓越材料工程师实践教学体系如图2所示,其中第1阶段在材料卓越班学生入校后即进行专业认识教育,主要安排参观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分析测试中心,初步了解专业内涵,培养专业兴趣,树立卓越工程师的目标;第2阶段首先在西安理工大学部级工程训练中心进行基础工程训练,培养基本的车、铣、刨、锻、磨各类材料工程师的基本功。随后进入2+4+16+18模式的企业实践环节,强调与企业的联合培养,其中2周的认识实习与大型国企(金堆城集团、西安远东公司、西安西电集团、陕鼓集团、西安航空发动机公司等)合作建立训练基地,以短期实习等方式与目前材料工程的发展紧密结合,实现工程实践教育的目的;4周的生产实习在西北轴承股份有限公司建立了实践训练基地,学生进行顶岗实习,直接参与产品的生产等环节,指导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方案,连通企业技术人员一起解决实际问题,从而积累工程实践经验;16周的校企联合培养实践时,与大型国企构建完善的工程实践平台,结合专业课的学习,每人配备1名企业导师,使卓越班学生能够借助该平台,在机械设计、热处理、表面强化、粉末冶金、分析检测等方面全面训练,培养与提升创新意识和工程问题解决能力;最后18周的本科毕业设计在前面实践的基础上,选取企业目前面临的工程问题深入研究并提出解决方案。

(一)创新企业参与的实践教学体系

为推进卓越计划,本专业在构建、改革培养计划、课程体系、培养方案、教学大纲及内容方面均有企业专家的深度参与,包括长春一汽集团、二汽集团、东方电气、济南二机床集团,西北轴承股份集团、陕鼓集团、西安福莱特热处理公司等,同时,企业每年会派遣2—3名经验丰富的工程师来校为卓越班学生教学,内容涉及与企业密切相关的专业知识,此外,第4学年实践环节中企业会为每名卓越班学生配备1位企业导师,类似于师徒的传帮带模式,形成高校和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

(二)开展以创新意识为导向的科技活动

鼓励卓越工程师班学生积极参加各类课外学术竞赛活动,通过竞赛项目的启发式专业教学,提高解决工程或实际问题的能力。每年教研室积极帮助学生联系指导教师制定参赛课题,动员专业课教师开放专业实验室,指导学生参加各类科技竞赛,着重培养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仅2011级卓越材料工程师班29人中就有3人获得国家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三等奖,5人入选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5人入选陕西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7人获得省级挑战杯科技竞赛一等奖,70人次获得各类课外学术活动及其他奖励。

(三)开放专业实验室,引导自主实践创新

增加材料卓越班学生参与科研实践锻炼的机会,为学生资助开展和积极参与创新实践提供条件。材料系积极与学院协调采取措施,加大公共及专业实验室向卓越班本科生开放的力度,鼓励教师吸纳卓越班学生参与科研项目、解决企业难题等,引导学生在科研实践中加强动手能力、团队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先进陶瓷材料实验室开放了陶瓷材料成型创新综合实验,方案具体为:学生根据个人兴趣组合成小组,自行设计一些常见陶瓷材料并能制备出样品,即提出使用材料的性能要求,设计配方,进行基本的样品制造(粉体混料、成型、加工和烧结等),最后做出一个样品(产品),实验室给学生提供了“学中做,做中研,研中创”的基本条件和环境。目前,通过该实验卓越班学生已有9人申请了中国专利,4人在部级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

西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在实施完全学分制以及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的基础上,积极开展专业课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教学体系创新,以典型工程产品或实例贯穿整个专业课教学体系,突出工程性、设计性、创新性的教学思路。不仅可以为实现高素质创新应用型卓越材料工程师的培养目标提供实践经验,提高工程人才的培养质量,还可以为其他工科专业卓越工程师专业课教学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阳勇福,林海燕,王晓峰等.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的构建[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8).

[2]李永斌,张同心.大学考试方式改革与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1,(32).

西安工程大学专业篇11

视 力: 200度 血 型: O

户籍所在: 陕西西安市 民 族: 汉族

出生日期: 1983年9月24日 邮政编码: 710032

身份证号码: 治理发愣功11319830924292X 最高学历: 本科

专业名称: 工业工程 专业说明: 工业工程

毕业时间: 2006-7-1 毕业学校: 西安工业学院

外语语种1: 英语 外语水平1: 四级

外语语种2: 外语水平2:

计算机水平: 熟练 职业水平: 应届本科生

驾驶执照: 职 称:

求职意向

工作种类: 1. IE工程师 2. 项目经理/主管 3. 物流主管

理想薪金: 1600元 工作时间: 全职

工作流动性: 无所谓 理想工作地: 陕西西安市 西安高新区 西安新城区

理想公司规模: 500人以上 理想公司性质:

工作经验

教育/培训

1990年9月-1996年7月于西安市3511厂子弟小学读小学

1996年9月-1999年7月于西安市庆安中学读初中

1999年9月-2002年7月于西安市庆安中学读高中

2002年9月-2006年7月于西安工业学院工业工程专业读本科

个人技能

通过大学四年的学习,我已具备了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在专业基础课以及各专业课的学习上都获得了优异的成绩。我熟练的掌握了方法研究、作业测定及模特法等专业知识,对系统工程也进行了深入的学习,尤其是系统评价方法、决策分析方法等。另外,在运筹学、物流工程及人因工程方面也具有了一定的专业知识。我能够较熟练的运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简单案例。

一次性通过了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网络技术)的考核,并能够熟练操作Windows 2000/NT/XP,熟悉计算机网络。对于Microsoft系列办公软件我也能够很好的应用并且在不断的深入学习。此外我还能够运用C语言进行简单的编程,同时也掌握了一些数据库的知识,能够对Visual FoxPro进行简单的操作。此外我还学习了Auto CAD、Photoshop等软件并拿到了一些证书

发展方向

西安工程大学专业篇12

核心:采取西安市农业培训中心负责,区县农广校协助,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组织管理的培训推动模式。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依托,在合作社下建立“农民技术服务队”,开展职业农民培育工作,采取学历教育,农民职称与技能培训互相补充,课堂学习、书本学习和实践操作相结合。

目标:培育技术服务队中既有一定生产规模、又能服务更多农户的技术骨干。技术服务队成员通过边学习、边接受专业指导、边实践提高,实现强化职业技能培训,提高技术素质和服务广大农民的能力,逐步达到技术专业化、服务职业化。

二、主要经验做法

(一)科学筹划职业农民培育

西安市农广校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区县农广校签订职业农民培育合同,明确权责和分工;对试点合作社进行授牌,为合作社下的技术服务队的队员制作统一标识的蓝色服装,并配备了先进的农机具;结合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开展初中级农民技术职称的资料评审工作和高级农民技术职称的推荐申报工作。

(二)多层次开展职业农民培育

西安市农业培训中心组建了由国内外知名专家、省市知名专家组成的师资队伍,围绕整个生产周期通过三种途径开展职业农民培训:一是专业技术提升培训,即西安市农业培训中心针对技术服务队的不同专业组别(植保组、修剪组、技术咨询组、农机组),面向农业关键环节开展大型集中培训;二是专业技术普及培训,由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聘请农民技术能人、土专家,组织开展技术服务队的日常培训;三是学历教育提升培训。推荐技术服务队中的部分优秀青年参加区县农广校的学历教育,由市农广校进行学费补贴,考核合格的使其拿到农广校的文凭。

(三)多形式开展职业农民培育

1. 通过集中授课、巡回指导、异地参观、实践操作等形式开展培训,技术服务队成员通过边接受专业指导、边实践提高,逐步达到技术专业化、服务职业化,既丰富了培训内容,又开阔了大家的眼界。

2. 充分发挥远程培训的作用。一是利用省市农村广播的《农村致富大赢家》开展专题讲座;二是通过电话连线解答学员问题;三是通过西安教育培训惠农网远程农民培训平台培训视频、课件、通知等。

3. 举办技能大赛。中心在试点合作社示范园组织开展职业农民果树修剪技能大赛。通过比赛竞技、观摩学习、现场辅导,既交流了实践经验,又解决了果农在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三、主要成效

目前西安市农业培训中心采用该模式运转的两个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分别建立了周至富余果业专业合作社农民技术服务队和户县草庙葡萄协会农民技术服务队。 这些身穿蓝色队服、活跃在农村生产技术第一线的职业农民先锋军,是农业培训惠农的实际典范,起到了以点带面、全面辐射带动的作用,推动了农民培训工作的不断深入开展。

(一)培养了一批科技致富带头人

通过职业农民培育,农民的种植水平和经营管理能力显著提高,学技术的热情高涨,涌现出一些依靠科技致富增收、示范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典型。2010年8月30日《西安日报》“1亩地净赚3万元”报道了户县试点学员唐正发的事迹;2012年3月21日《西安日报》“婚礼上的培训很赞”报道了周至试点的职业农民武立朋的事迹。

(二)试点区域产业发展迅速

西安市农业培训中心结合两个试点区域的主要产业,编制了两个市级农业技术规程:《户太八号葡萄分级包装技术规程》和《猕猴桃贮藏保鲜技术规程》。通过职业农民培育和标准化技术的推广,两个试点区域农业产业的标准化生产水平明显提升、农产品商品率大幅度提高、农民收入明显提高、科技致富意识形成,产业区域影响明显增强。

(三)推动了社会对职业农民培育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