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勘探论文合集12篇

时间:2022-05-05 13:14:18

油气勘探论文

油气勘探论文篇1

与大西洋两侧的典型被动大陆边缘相比,南海北部大陆边缘发育在南海边缘海一侧,其规模相对较小,经历了由中生代主动大陆边缘向新生代边缘海被动大陆边缘的构造体制转换,除了受到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的俯冲造成的弧后扩张作用外,还分别受到了南海扩张、印藏碰撞远距离效应引起的红河断裂带走滑作用、菲律宾板块的斜向挤压以及印澳板块碰撞等诸多构造作用的叠加和复合,其构造属性和成盆机制具有特殊性[1,3~5].新生代以来,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经历了多幕裂陷作用,形成了现今从陆架(浅水区)到陆坡区(深水区)的一系列沉积盆地(图1).南海北部陆架浅水区盆地是目前我国近海油气勘探的主要领域之一.截至2010年底,南海北部陆架浅水区盆地,已探明原油超过10×108m3、天然气近4000×108m相对而言,目前南海北部陆坡深水区勘探程度仍然较低,深水盆地是否具有与陆架浅水盆地相似的石油地质条件成为深水油气勘探能否成功的基本地质前提.类比研究表明,深水区发育于浅水区相似的新生代沉积盆地(凹陷).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经历了古近纪三幕裂陷作用、新近纪裂后热沉降作用和新构造运动等3个阶段构造演化[6](图2).相应地,深水区盆地(凹陷)发育了与浅水区相似的古新统-始新统、下渐新统、中渐新统-上渐新统3套陆相-海陆过渡相沉积为主的裂陷期地层,以及新近系海相沉积为主的裂后期和新构造期沉积地层[6](图2).地震剖面揭示,南海北部深水区发育白云凹陷、乐东-陵水凹陷、松南-宝岛凹陷、长昌凹陷等大型沉积凹陷,其新生界最大沉积厚度可达8000~10000m以上,资源潜力可观[7].必须指出的是,尽管南海北部陆坡深水区发育了与陆架区相似的新生代沉积盆地,但随着陆架至陆坡区的岩石圈和地壳厚度的迅速减薄,岩石圈热-流变结构和盆地变形机制会产生明显差异,这种差异将对深水盆地(凹陷)形成和演化产生深刻的影响.此外,南海北部大陆边缘新生代以来多期次的区域构造作用(特别是南海的形成和演化),加上可能存在的早期先存构造导致的岩石圈横向结构不均一性,造成了不同构造部位的应力分配和变形方式的不同,进而造成陆架浅水区盆地与陆坡深水盆地之间、陆坡深水区不同盆地之间、甚至同一盆地内不同凹陷之间的形成和演化均存在着诸多差异.因此,探讨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的区域性构造事件,特别是南海的演化对南海大陆边缘盆地形成、演化的控制作用,恢复南海大陆边缘盆地的构造演化序列和沉积充填样式,将对阐明南海北部深水盆地的成盆-成烃-成藏等石油地质关键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南海北部深水盆地发育3套烃源岩,生烃潜力大

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盆地发育3套烃源岩,即主裂陷期的始新统湖相烃源岩、晚裂陷期的渐新统海陆过渡相烃源岩和拗陷期的中新统海相烃源岩[6].其中始新统湖相烃源岩已被证实为陆架区盆地最主要的油源岩,例如北部湾盆地流沙港组和珠江口盆地的文昌组中深湖相烃源岩;海陆过渡相煤系烃源岩是陆架区盆地主要的气源岩,以珠江口盆地的恩平组和琼东南盆地的崖城组煤系地层为代表;中新统的海相烃源岩仅发育在莺歌海盆地[6],是该盆地的主要烃源岩.南海北部陆坡深水区盆地具有和陆架盆地相似的演化过程,也发育了这3套烃源岩,即始新统湖相烃源岩、渐新统海陆过渡相煤系烃源岩和中新统海相烃源岩.然而,随着南海北部大陆边缘陆架-陆坡区岩石圈和地壳厚度的减薄,大地热流值和地温梯度相应逐渐增大[1,7,8],陆坡区深水盆地的这3套烃源岩的生烃机理和生烃作用将会有所差异,需展开针对性研究.近年来,对深水油气来源的分析表明海陆过渡相烃源岩是深水盆地的主力烃源岩,并首次发现了海相烃源岩的贡献.

1海陆过渡相烃源岩是深水区盆地的主力烃源岩

南海北部深水区海陆过渡相烃源岩已被深水钻探直接揭示,是南海北部深水区的主力烃源岩,包括珠江口盆地恩平组和琼东南盆地崖城组的煤系地层,为湖盆收缩期伴随着间歇性海侵形成的一套由煤层、碳质泥岩和暗色泥岩组成烃源岩,分布广泛而稳定.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南海北部深水区海陆过渡相煤系烃源岩中有机质主要来源于陆生高等植物,具有较高的有机质丰度(表1),其干酪根组分以煤质、木质、壳质和孢质为主,既具有较大的生气能力,同时在早期生烃阶段也具有较强的生成液态烃的能力.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深水区已发现的天然气属于煤型气,天然气中苯和甲苯含量高,与恩平组烃源岩具有很好的对比性(图3),表明天然气主要来源于恩平组海陆过渡相源岩.此外,白云凹陷发现的原油中普遍含有丰富的双杜松烷(W,T),双杜松烷是一类非常特征的高等植物树脂输入的标志化合物,在东南亚原油和沉积物中广泛存在,是被子植物的达玛树脂经过生物聚合形成的[9].双杜松烷在珠江口盆地恩平组和琼东南盆地崖城组海陆过渡相烃源岩中含量较为丰富,因此,白云凹陷恩平组海陆过渡相烃源岩对该区已发现原油也有重要贡献.

2首次发现了海相烃源岩的贡献,深水勘探的领域得到了拓展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荔湾3-1、流花34-2、流花29-1等深水油气藏中的原油含有丰富的双杜松烷和奥利烷.前已述及,双杜松烷在恩平组海陆过渡相烃源岩中含量丰富,而同样反映陆生高等植物有机质来源的奥利烷则在珠海组和珠江组海相烃源岩中具有很高的含量,珠海组海相烃源岩与原油中奥利烷的含量具有很好的对比性[10],说明白云凹陷深水区原油除恩平组海陆过渡相烃源岩的贡献外,珠海组海相烃源岩也有重要贡献.白云凹陷原油中还检测出C30甾烷,进一步验证了海相烃源岩对深水盆地生油的贡献.南海北部深水区目前有多口钻井揭示了渐新统和中新统海相泥岩,虽然其中含有少量的沟鞭藻化石,但其有机质主要为陆生高等植物来源的镜质组、惰性组和壳质组,而藻类和无定形体含量很低,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Ⅱ2和Ⅲ型.从有机质丰度(图4)看,珠江口盆地珠海组海相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总体高于珠江组海相烃源岩,珠江组仅在陆架浅水区的XJ33-2-1井和PY15-1-1井具有较高的有机质丰度,而陆坡深水区珠江组海相烃源岩有机质丰度普遍较低,深水区LW3-1-1井珠江组海相烃源岩的有机碳平均含量仅0.44%,主要为差-非烃源岩,而珠海组海相泥岩的有机碳平均含量可达1.08%,属于中等烃源岩.烃源岩生烃动力学模拟实验结果表明,LW3-1-1井珠海组海相泥岩具有较大的生烃潜力,累计产烃率达到450mg烃/gTOC,并在早期生烃阶段有较多的液态烃生成.重磁震等地球物理资料综合分析表明,在珠江口盆地-琼东南盆地以南的深水-超深水区还发育一系列的盆地或凹陷,其凹陷规模和沉积厚度相对较小,但这套海相烃源岩在这些盆地或凹陷内广泛分布,随着深水-超深水区的地温梯度不断升高,传统生烃门限范围外的这些规模较小的凹陷可能因此具备生烃潜力.因此需要对珠江口-琼东南盆地以南深水-超深水区盆地或凹陷进行重新评价.南海北部深水勘探的领域也将由深水区的大中型沉积凹陷进一步拓展至深水-超深水区规模相对较小的凹陷.

3始新统湖相烃源岩是深水区潜在的烃源岩

南海北部大陆边缘始新世处在气候温暖湿润、生物繁茂的古湖泊发育鼎盛时期,适宜的古气候和古环境有利于浮游植物繁盛乃至勃发,在规模较大、水体较深的古湖泊中有机质得以大量保存和堆积,具有较高的生产力[11].始新统中深湖相烃源岩已经被证实为南海北部陆架浅水区盆地内最主要的油源岩.白云凹陷LWX-1-1井在3190~3240m层段获得浮游藻类含量占绝对优势的微体植物化石组合,所见组合中浮游藻类均为河湖相藻类,含量可高达90.7%,其中最多者是盘星藻,其次是粒面球藻和光面球藻,尚零星见有葡萄藻和刺面球藻.因此,该井段为古近纪沉积序列中含河湖相藻类的富藻沉积层,并可进一步推测该井段的沉积地层形成于湖泊环境,且为具一定矿化度的淡水湖;该井段的地层沉积时,湖水生产力较高,浮游藻类繁盛.盆地模拟结果表明,始新统这套烃源岩在陆坡区高热背景下,其主体现今处于高成熟-过成熟阶段,生排烃期较早,目前可能以裂解气为主,是深水区一套潜在的烃源岩.

4三套烃源岩的分布特征

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盆地3套烃源岩的分布还具有明显的分带性(图5).以珠江口盆地为例,陆架浅水区珠一拗陷的烃源岩主要为始新统文昌组湖相烃源岩,主于陆坡深水区的珠二拗陷烃源岩则主要为恩平组海陆过渡相煤系烃源岩,而珠江口盆地深水区以南的深水-超深水区,海相烃源岩将可能成为其主要烃源岩.因此,对南海北部深水盆地3套烃源岩类型及其分布的认识将对深水区的油气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南海北部深水区盆地得到珠江和红河两大沉积体系的长期供给

世界上深水区的油气发现多集中在大型深水海底扇的浊积沉积体系内.而南海北部深水区缺乏世界级大江大河的注入,其三角洲体系和深水浊积体系的规模相对较小,而且沉积物自华南地区物源区向南海北部的搬运过程中,先途经了陆架浅水区的拗陷带,再进入陆坡深水区,具有远源沉积特征,其沉积样式和储层特征与大西洋两侧典型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和南海北部相邻陆架浅水区均存在明显差异.而能否在南海北部深水盆地寻找大型优质储集体将直接关系到深水勘探的成败.研究表明,华南陆区的珠江沉积体系和红河沉积体系长期以来是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盆地的两个主要物源供给体系[5,6,12~14].来自古珠江的沉积物源在渐新世-中新世于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陆架边缘形成了一套陆架边缘三角洲沉积体系,是目前深水勘探的主要层系.近年来,在琼东南盆地深水盆地还首次发现了来自红河沉积体系的中央水道砂体,并得到了深水钻探的初步证实.

1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陆架边缘三角洲沉积体系

基于近期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的大量钻井、三维地震资料的综合分析,发现了渐新世-中新世白云凹陷陆架边缘三角洲及其沉积体系(图6).渐新世该陆架边缘三角洲以三角洲前缘沉积为主,在陆架断阶坡折控制下呈“S”型向陆坡生长;而中新世其自外陆架到上陆坡的延伸空间内,沉积特征发生改变,陆架边缘三角洲前缘沉积体在白云凹陷内形成三角洲前缘(包括分流水道、砂坝)到陆架-陆坡峡谷水道、三角洲前缘滑塌的重力流搬运舌状(斜坡扇)沉积,期间偶有东沙隆起的碳酸盐岩近物源供给干扰.这种沉积演化特征受控于陆架边缘三角洲体系发育和陆架断阶坡折带的演化,形成陆架边缘三角洲体系并发育深水大型优质储集体(图6).近期,白云凹陷深水区勘探相继获得了流花34-2和流花29-1两个商业性油气发现,进一步证实了该陆架边缘三角洲体系形成演化和深水大型优质储集体分布关系,揭示了该沉积体系的重要勘探潜力.

2莺歌海盆地-琼东南盆地红河三角洲-海底扇沉积体系

红河是发育在南海北部的另一条重要河流,是南海北部大陆边缘西侧莺歌海盆地的重要物源供给[5,6].通过对南海西北部莺歌海-琼东南盆地地震和钻井资料研究,在两个盆地的结合部发现首次发现了一个主要发育于晚中新世(黄流期)的大型红河海底扇,主要呈北西向展布[14].王英明等人[14]认为其在晚中新世黄流期(10.5~5.5Ma)规模达到最大,分布面积达上万平方千米,最厚可达2000m,通过沉积相分析进一步指出其沉积物主要来自红河,并与红河三角洲以及相关的海底峡谷共同构成了红河沉积体系;上新世以来,红河海底扇转化为琼东南盆地内长达数百千米的中央峡谷.琼东南盆地陆架坡折带靠近陆架一侧的钻探多年来未能取得商业性的油气发现,储层因素是失利的主要原因之一,推测其与琼东南盆地缺乏类似珠江口盆地来自珠江水系携带足够规模的沉积物有关.2010年年底,琼东南盆地深水区针对中央峡谷水道钻探了陵水22-1构造,发现了近60m的气层,储层物性条件好.对其物源进行深入研究,将为琼东南盆地深水区储层研究和预测提供新的思路.当然,对南海北部深水盆地沉积体系和储层的研究不应局限于目前的勘探层系,还应继续探究深水盆地演化过程中,周边一系列重大事件,如青藏高原隆升、台湾山脉隆起、南海扩张对深水盆地的物源供给以及沉积作用的影响和控制.此外,深水盆地还具备发育碳酸盐岩储层的有利条件,在相邻陆架区和南海中南部均发现了大型的碳酸盐岩油气藏,碳酸盐岩储层也是今后南海北部深水勘探的另一个重要领域.

南海北部深水盆地大中型油气田成藏特征与勘探方向

油气勘探论文篇2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3-0137-02

《油气田勘探》是油气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一门核心必修课程,对于学生掌握油气勘探的基本任务与工作程序、油气勘探各阶段的工程部署设计方法、不同类型勘探资料录取要求、了解油气勘探综合评价与决策方法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本课程综合性很强、实践性也很强,因此必须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思路和方法,才能使学生建立起“油气勘探系统”的理念,系统掌握油气勘探各阶段的根本任务、各阶段之间的内在联系、各种资料的综合应用等。

一、《油气田勘探》课的性质与特点

1.《油气田勘探》课程的基本性质。通过与《石油地质学》的比较,就能很容易理解《油气田勘探》课程的基本性质。《石油地质学》是油气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其根本任务是阐明石油地质三大核心理论问题,即:①石油天然气的成因问题;②油气藏的类型及其形成机理问题;③油气资源的时空分布规律问题。这三方面的理论是油气勘探最根本的理论基础。而《油气田勘探》课的核心是阐明如何来实现油气勘探中的三个核心目标。这三个目标分别是①高效:提高勘探的成功率,降低勘探风险;②快速:缩短勘探周期,加速勘探进程;③经济:以尽量少的勘探投入探明更多的油气储量。因此,《石油地质学》与《油气田勘探》的关系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是理论基础与方法应用的关系。《油气田勘探》作为《石油地质学》的延伸和实践部分,是以《石油地质学》的基本理论和《油气田勘探》的经济规律为指导,系统阐述油气勘探预测方法与技术、油气勘探程序与部署设计、油气勘探评价与决策以及油气勘探管理的一门综合性应用课程。如果说《石油地质学》是找油的理论指南,属于理论地质学的范畴,那么,《油气田勘探》就是找油的方法论,因此属于方法地质学的范畴。

2.《油气田勘探》课程的基本特点。作为油气资源勘查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油气田勘探》具有以下两个显著特点:第一,《油气田勘探》处在整个专业培养计划中课程体系金字塔的顶端部位,具有综合性强的特点。石油地质专业的课程体系一般可以划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基础科学课程,包括数学、物理、化学、地理学等;第二层次为地质学基础课程,主要涉及地质学基础原理,如矿物学、岩石学、沉积学、构造地质学等;第三层次为专业基础课程,其内容与石油勘探开发紧密相关,包括地球物理勘探、油气录井工程、油气资源遥感等。第四层次则属于综合应用层次,包括《油气田勘探》和《油气开发地质》两门课程,前者偏于油气勘探,后者偏于油气开发。内容涉及知识面广,综合性很强。由于该课程属于“上层建筑”,综合性极强,因此,对于授课教师而言,要讲好每一堂课,就必须广泛收集有关油气勘探方面的历史素材,对油气勘探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开展一定的总结和研究,同时具备一定的工业经验,具体承担过与油气勘探相关的科学研究,才能在授课过程中做到游刃有余。

二、《油气田勘探》课程教学思路与方法

《油气田勘探》课程的核心内容包括:勘探方法与技术、勘探程序与阶段、勘探部署与设计、勘探评价与决策四个有机组成部分。各部分教学内容的侧重点不一样,教学思路也应该区别对待,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1.勘探方法与技术――“启发式教学”。油气勘探的方法包括地质方法、地球物理方法、地球化学方法、钻井工程方法等,这些勘探方法的具体原理已经在专业基础课程部分进行了介绍,在《油气田勘探》课程中主要是侧重各种方法在勘探中如果具体加以应用,特别要强调各种方法的优势与不足,要针对勘探任务和目标,采取最佳的技术组合以达到最佳的勘探效果。因此在该内容的教学中,应采取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因为学生已经具备了这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启发式教学,强调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使他们自觉地完成学习任务,从而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具体到授课的过程中,教师要设计出有一定深度的思考题,特别是要注意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考。

2.勘探程序与阶段――“对比式教学”。对比教学就是把彼此有一定联系或者有相同条件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事物加以比较的方法,帮助人们区别事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更深刻地理解事物的特点、本质及其规律。因此,对比是一种积极的思维过程。对比式教学法非常适用于油气勘探程序和勘探阶段这部分内容的讲授。“勘探勘探,先勘后探”,油气勘探必须遵循一定的程序,才能达到“快速、有效、经济”发现油气田,探明油气地质储量与经济价值的目标,特别强调“从整体到局部,由粗到精”的客观认识过程。首先,要从盆地整体着手系统解剖盆地的基本石油地质条件,然后选择有利的生油凹陷及周边进行勘探,力争早日发现油气田,发现油气田后再采用相应的技术手段去评价油气储量规模及其开发可行性。因此,勘探的阶段性是非常明确的。在具体授课过程中,在确定勘探阶段划分的基础上,对不同阶段的勘探对象、根本任务、主要成果、重点研究的内容、勘探综合评价方法等进行对比,让学生尽快建立勘探程序的概念和勘探的整体思路。在勘探阶段各部分内容(大区概查、盆地普查、区域详查、圈闭预探、油气藏评价勘探)的讲解过程中,可以重点讲解第一部分,其余四个阶段的教学,则可以以例子的形式,引导学生按照第一阶段的教学内容去自己分析和思考。这样就可以达到又快又好的教学效果。

3.勘探部署与设计――“研讨式教学”。油气勘探部署与设计,包括野外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油气钻井等设计内容,是油气勘探工作的重要环节。由于油气勘探工作风险众多,包括地质风险、工程和技术风险、政治和经济风险、自然灾害风险等,因此在勘探部署设计的过程中,必须重视这些风险,特别是地质上的风险性,因为它是所有风险中最常见的。在油气勘探部署与设计部分的教学中,重点内容在于各种部署设计的目标、地质条件分析和风险分析。因此,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可以采取研讨式教学的方法。所谓研讨式教学,就是指教师按照一定的教学目的,围绕教学内容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重点和难点提出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通过独立思考和相互探讨,来分析解答。以预探井的井位设计为例,老师应根据预探井设计的目的和设计原则,设计出有一定复杂程度的勘探区带,并给定一定的石油地质背景条件(如构造、地层、岩性、圈闭类型),让学生先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提出各自的设计方案,然后组织学生讨论。主要目的并不在于非得让学生拿出绝对正确的方案,因此也就是在教师的具体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提高来达到获取知识和强化能力培养的目标。

4.勘探评价与决策――“辨析式教学”。勘探评价与决策部分,主要是介绍油气勘探不同阶段的勘探总结评价技术,以及在此基础上如果进行勘探决策与目标优选。评价部分主要是讲思路,即评价哪些内容,如何进行评价;决策部分则主要是讲策略,即通过怎样的思路来决策。前者是基础,后者是目标。对于这一类问题的教学,可以采取所谓辨析式教学方法,它是指针对教学中的某一具体内容,确定辨点,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交流、辨析,最后指出问题的症结所在,也就是授课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在勘探区带和圈闭等目标地优选上特别值得应用该类教学方法。以圈闭的的评价优选为例,通过对圈闭油源供应、圈闭形成演化历史、储集层质量、油气保存条件等地质评价内容得到了两个圈闭A和B的地质条件得分(假设A-0.65;B-0.85),同事通过对圈闭规模、储层物性等参数的分析开展了圈闭资源评价,预测出了两个圈闭可能的含油气规模(A-5000万吨;B-1000万吨),如果在勘探经费有限的条件下,最先考虑钻探哪个圈闭?围绕这一问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辩论,是选A还是选B。学生在辩论的过程中必然会认识到地质风险大小和勘探经济价值高低的问题。关键是老师要引导学生在决策的过程中要考虑到勘探阶段的因素。如果在一个盆地勘探过程中,久攻不破,那么这时候重点是考虑地质风险,因为及早突破出油关对整个盆地的勘探意义重大,这时候应选B;如果勘探处于中后期,目标是发现大油气田,这种情况下,出油关已经突破了,那就可以选A而宁可冒无油的风险。在学生辨析的基础上,老师可以引出圈闭优选过程中“保守型决策”、“冒险性决策”、“保险型决策”等不同决策思维模式。针对“保险型”的决策模式,教师可以进一步提出问题“如果有几十个圈闭,那么如何来构建一个定量指标,以确定他们钻探的前后顺序”,这样可以进一步让学生提出各种可能假设,逐步引导学生去考虑“数据归一化”、“加权求和”等问题,这样就可以达到水到渠成的教学效果。

《油气田勘探》课程具有综合性强、实践性强的特点,对该课程的教学的双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提出有针对性的教学思路。对勘探技术与方法,应采取启发式教学,使学生自我发现各种方法和原理的差别、各自的应用条件,以及各自的技术优势与技术缺陷;对于勘探程序及阶段,则应该采取对比式教学方法,举一反三,通过对比,建立不同阶段的目标、勘探手段、研究方法等明确的概念和认识;对于勘探部署与设计,研讨式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找准分析问题的思路,达到主动获取知识和强化能力培养的目标。对勘探评价与决策,应采用辨析式教学方法,使学生从辩论中去更深刻领会各种决策模式和思维方法。

参考文献:

[1]庞雄奇,张树林,吴欣松.油气田勘探[M].石油工业出版社,北京:2006.

[2]尹德今.论启发式教学[J].绥化师专学报,1995,(2).

[3]秦婷.浅谈比较式教学法在高中音乐鉴赏中的应用[J].音乐教学,2010,(23):31-33.

[4]韩英.比较教学法在对外汉语中的应用[J].佳木斯大学学报,2010,(16):163-164.

[5]吴国平.高校法学教育研讨式教学法探析[J].太平洋学报,2008(6):46-47.

油气勘探论文篇3

[中图分类号]:F40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5-0092-01

近几年来,在胜利油田勘探目标日益复杂化的情况下,在垦东北坡开展精细地质研究,部署钻探的17VI探井有15口获得了工业油气流,有多口探井获得了高产油气流。2005年以来,垦东34、垦东341区块陆续投入开发,上报探明储量688.3×104t;探明天然气储量4.82×108m3;新增垦东481块控制石油地质储量1550×104t。随着新增探明储量被最终审查确认,新北油田正式诞生,标志着胜利油田经过40多年的勘探,新发现了第74个油气田。正确认识新油田的勘探与发现对今后的勘探开发具有重大的实际意义。

1 勘探历程

胜利滩海地区的石油勘探开发历程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早期侦察勘探阶段(1985年前):该阶段以背斜油气成藏理论为指导,以区带侦察为目的,应用地质类比法及地质综合评价技术,借助二维地震及非地震物探资料,在垦东凸起等二级构造带展开区域侦察钻探,钻探发现了垦东1等含油气构造。区带预探阶段(1985~1992年):在垦东凸起主体部署的垦东12井在馆上段1090.4~1104.5m井段,泵抽日产油20.9t,发现了新滩油田,初步揭示了垦东凸起不同于陆上的孤岛、孤东油田,是以新近系为主力含油层系,主体、斜坡带具有不同油气分布规律的特点。整体评价阶段(1993-2000年):以地质建模和油气藏描述为主要技术手段,借助常规三维地震资料和地震资料目标处理及特殊处理,以垦东地区为主要勘探目标区,进一步分析新近系油气成藏条件及其富集高产的控制因素。深化勘探阶段:以隐蔽油气藏为勘探重点,加强新技术、新理论的应用,探索新类型,开展精细地质研究,部署钻探的17V]探井有15口获得了工业油气流,有多口探井获得了高产油气流。2006年随着新增探明储量被最终审查确认,新北油田正式诞生,标志着胜利油田经40多年的勘探,新发现了第74个油气田。胜利油田浅海勘探开发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2 油田基本特征

2.1良好的油源及运移条件是新北油田形成的基础

垦东凸起四面被生油凹(洼)陷所包围,是各生油凹(洼)陷所生成油气的一个重要指向。根据垦东凸起原油与周边凹(洼)陷烃源岩地化特征对比结果,结合构造特征,桩东油气运聚系统是最主要的、也是最有利的油气运聚系统。来自桩东凹陷的油气,以馆陶组特别是馆下段砂体为主要通路,辅以馆陶组与其下地层间不整合面,由北东东和北西西向油源断层进行纵向沟通,自北向南形成垦东地区整体上以缓坡侧向运聚为主的成藏体系。

2.2走滑构造影响了新北油田油气的成藏

在垦东断裂带油气沿断层的运移是最常见的形式,断层是油气长距离运移的一种重要输导系统。垦东北坡油气集中分布于垦东4、垦东34等断鼻根部构造高带。断层落差大、活动期长、闭合幅度大的圈闭含油井段长、油气丰度高,近邻桩东凹陷油源区、断层活动强度大的垦东34断鼻为多层系含油。

2.3储、盖层组合条件控制了新北油田油气的富集

垦东北部新近系的馆陶组和明化镇组为河流相沉积,主要含油层段为馆上段的Ⅳ、V砂组,砂岩含量为14%-28%,油层厚度4-10m,岩性为细砂岩、粉砂岩,具有很好的物性;同时涫上段储盖组合配置有利,砂泥互层,Ⅳ、V砂组上下泥岩沉积较稳定,区域广泛分布,厚度较大,可以作为良好的盖层。北部斜坡带垦东4断鼻油层集中分布于馆上Ⅳ砂组顶部薄层砂体中,横向分布非常稳定,其上是非常稳定分布的Ⅲ砂组泥岩盖层。

3 勘探认识及启示

十几年来,胜利滩海地区之所以能年均新增探明2000×104t,得益于“勘探理论为指导、先进技术为支持、经济高效为原则、综合研究是基础”的指导思想和工作理念,并且以新近系为重点,发展和形成了针对性的描述系列,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并促成了新北油田的发现。

3.1勘探理论为指导

胜利油区陆上几十年及海上勘探实践证实以及陆相断陷盆地油气勘探应自始至终以复式油气成藏理论和隐蔽油气藏理论为指导下,遵循科学的勘探程序,突破了原来以构造油藏为主的勘探思路,形成了构造背景上岩性变化控制成藏的新认识。从其地质条件特殊性出发,在不断深化、探索中总结经验,去开拓油气勘探新领域。实践证明,遵循这个规律可以取得良好的勘探效果,加快油气勘探进程。

3.2先进技术为支持

垦东新近系河流相沉积,储层横向变化快,砂体不连通,勘探风险大,因此必须强化地质综合研究,充分应用高新技术,把新技术、新方法始终贯彻到勘探过程的始终。在勘探过程中,以河流相储层的时空演化为背景,以岩性等隐蔽油气藏形成的主控因素为基础,研究储层沉积相、微相展布和物性变化的内在规律,构筑油气藏正演模型,建立储层的地震响应模式;探索并形成有效的储层地震识别及定量描述技术系列及方法,推动浅层隐蔽油气藏勘探向前发展。

3.3经济高效为原则

在勘探过程中应不断应用、完善适合于海上试油(测试)新技术,加速油气勘探进程。海上试油作业不同于陆地,既要针对不同储层的地质特征,保证地质资料齐全、准确,又要考虑成本及安全环保要求高和受海况影响大的特点。在海上探井试油中逐步应用、完善了从压井、射孔、地层测试、排液求产、油气计量、封闭油气层到完井配套的试油新工艺、新技术,并全面推广、应用以地层测试技术为核心的海上配套试油工艺技术,海上试油比陆地上缩短了近4倍的时间,达到防止油层受二次污染的影响,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3.4综合研究是基础

胜利滩海地区的勘探始终坚持深入扎实的综合地质研究,勘探的不同阶段,针对不同的资料条件,采用不同的综合研究手段,按照选带、控层、逐层深入的原则逐步展开,有效的缩短了勘探开发进程。扎实、深入、可靠的综合地质研究为勘探目标的选择和新技术的开发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新北油田之所以能取得好的勘探效益,是因为其勘探以复式成藏理论为指导,在对油气分布规律深入认识的基础上,在地质规律的指导下采用新技术、新方法精细描述和预测油气藏、指导勘探开发的结果。

油气勘探论文篇4

油气勘探项目管理基本框架油气勘探项目的一般结构

1. 油气勘探项目的概念

1)油气勘探项目的内涵油气勘探项目属于基本建设项目范畴,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在额定的投资下,以一定的地质单元为对象,以不同勘探阶段的地质任务或油气储量为目的,由物化探、钻井、录井、测井、试油和地质综合研究所组成的综合勘探工程项目。

按不同的地质目标,不同的勘探阶段,油气勘探项目大体上可以分为区域勘探项目、预探勘探项目和油气滚动勘探开发项目等三类。

区域勘探项目主要是进行盆地评价勘查,研究范围是一个盆地或一个构造单元,目的是提交油气远景储量。项目主要进行的工程是地质地面调查,重、磁、电、化勘探,地震普查、区域钻井,进行盆地评价。

预探勘探项目主要是进行区带工业勘探,研究范围可以是一个区域构造带或一个区块,目的是提交控制和探明储量。项目主要进行的工程是二维、三维地震详查,钻预探井,进行构造评价。

油气滚动勘探开发项目一般称为详探项目,进行的是评价勘探。它是针对复杂断块、岩性或者裂缝性等复杂圈闭类型的油气田而进行的。这些油气田已经探明的储量部分投入开采,但还有一定数量的油气资源尚未发现,主要分布在一些隐蔽圈闭、复杂断块、小型构造或者已投入开采油气藏的周边,有时可以是已开采油气藏的未被认识的油气层。这种项目的目的是提交探明可采储量。主要进行的工程是三维地震详查,钻详探井,进行油藏评价。

2)油气勘探项目的基本特点

程序性强。油气勘探项目属于基本建设范畴,具有固有的勘探程序,勘探程序是决定投资效益的关键。从勘探全过程看,勘探程序就是勘探的三个阶段,即按盆地区域勘探,圈闭预探(预探勘探)和油气藏评价(油气滚动勘探);从每个勘探阶段来看,勘探程序是指这一阶段的勘探步骤;从单项工程项目看,勘探程序是指勘探项目实施的步骤。

系统性强,专业配合协调密切。油气勘探项目是具有多学科、多工种联合作业的综合系统工程。它由地质调查、地质综合研究、重、磁、电、化非地震,地震勘探,钻井,录井,测井,试油等组成。因此,各类勘探单项工程的专业性和相关性都很强,只有配合协调,才能完成项目工作。

风险大,不确定因素多,探索性强。由于油气资源埋藏在地下,油气勘探项目的不确定性因素更多。因此,勘探项目较其它工程项目具有更大的风险性和探索性。

技术资金密集,技术含量高,技术更新快。勘探是由数十种当代先进的学科技术组成的由采集、处理和解释三部分组成的技术密集行业。油气勘探项目造价高,耗资巨大,资金密集。由于油气资源是递耗性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随着大的、好的油田的开发,剩下的都是些边远的和地下条件复杂的不好开发的油藏,加之全球对油气资源的需求与竞争,促使勘探技术更新很快。

项目实施过程体现的特点是流动性大,社会关系协调量大。油气勘探项目均在野外实施,它与其它工程项目不同,点多、面广、战线长、流动性大,没有固定地点,并多与土地、草原、森林等自然资源发生关系,社会关系协调量非常大。

2. 油气勘探项目的一般结构各类油气勘探项目都由地质调查项目、化探工程项目、重力勘探工程项目、磁力勘探工程项目、地震勘探工程项目、钻探工程项目、试采工程项目等单项工程项目组成。

其中,钻探工程项目由试油工程项目、测井工程项目、录井工程项目、钻井工程项目等单位工程项目组成。而钻井工程项目和试油工程项目又由一系列分部工程及分项工程构成。其建设包括从项目立项、可行性研究、项目决策,到地质勘查、工程设计、工程施工、竣工验收、试运转等一系列活动。

油气勘探项目管理基本框架

1. 油气勘探项目工作分解结构(WBS)

油气勘探项目的最重要的基础工作就是建立工作分解结构。

2.油气勘探项目经理部组织结构油气勘探项目的成功取决于项目组织的构成和运行,因此,建立有效的项目组织至关重要。油气勘探项目管理分为单项目管理和多项目管理两类。油公司一般都设立项目经理部对多个项目进行管理。项目经理部是团队结构,由经理、副经理及投资管理办公室、地质工程办公室、法律合同办公室、项目支持办公室组成。

3. 油气勘探项目管理基本框架

1)项目概念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是以下四个方面:

确定项目并编制项目总体规划。包括:油气勘探项目的任务及油气资源综合评价;勘探工程内容;投资估算;勘探工作部署与措施;经济效益分析等。本工作可以自己做,也可以通过服务合同采购,委托研究、咨询公司进行。

编制项目建议书(或填写标书)。编制项目建议书时必须进行针对地质、工程和经济方面的可行性研究与论证。油气勘探项目建议书包括:项目提出的必要性和依据;项目的规模、进度;预计勘探成果;工程技术保证条件;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计划;经济效益初步分析等。若填写标书,则按照招标文件规定填写(内容与建议书类似)。

项目评估。是项目立项前的重要程序,是请第三方对项目的可行性进一步进行评估、论证,并提出评估报告或审查评议书。

编制项目设计任务书(或签订风险勘探合同)。编制项目设计任务书主要包括项目可行性研究和评估的要点、结论及审查意见。项目设计任务书经有关部门审查批准后,项目进入下一阶段。若是签订风险勘探合同,应按照标准合同,进行商业谈判,然后签约进入下一阶段。

2)项目开发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是以下五个方面:

选择项目经理,成立项目经理部(或项目组)。

编制项目总体设计和项目年度部署设计。

项目总体设计是油气勘探项目在项目期内的总规划,由项目经理部(或项目组)完成。主要包括:勘探项目概况(工区范围、自然地理经济状况、工区勘探程度、工区勘探历程和成果);地质论证;勘探任务;总体部署;勘探工程实施要求和运行计划;投资估算;经济效益预测和风险分析。年度部署设计的依据是项目总体设计。项目年度部署设计经批准后,在综合平衡的基础上,即可列入年度计划。

编制单项工程施工设计和预算。系指地面地质工程、物探工程、探井钻井工程等。

工程项目采购。指通过招标或指定,油气勘探项目经理部(或项目组)根据批准的年度部署设计,与工程项目施工单位签订分包合同。

油气勘探论文篇5

中图分类号:P618.130.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6-0033-01

油气成藏机理和分布规律是石油地质学中油气成藏理论的两个基本问题,所有油气成藏的研究工作均围绕这两个问题展开。我国陆相含油气盆地岩性油气藏形成机理和分布规律复杂,具有勘探难度大、技术要求高、高风险的特点,岩性油气藏的勘探技术和地质理论一直是国内外石油地质学家研究和探索的重要内容。岩性油气藏的成藏机理是什么呢?烃源岩中生成的油气是在何种成藏动力的驱动下沿何种通道以什么相态进入岩性圈闭,岩性油气藏的含油气性差别较大,其成藏机制是什么?均是岩性油气藏油气成藏研究中必须回答和解决的问题。

岩性油气藏是含油气盆地进入中后期勘探阶段的主要勘探目标,在世界含油气盆地的勘探中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国内外发现了许多大、中型油气藏(田)。在中国东部盆地,特别是松辽盆地和渤海湾盆地,随着勘探程度的提高,勘探的难度也不断增加,岩性油气藏的勘探变得日趋重要,已成为增加油气储量的重要方向。20世纪80年代后期,济阳坳陷由构造油气藏勘探逐渐转为隐蔽油气藏勘探,90年代后期岩性油气藏已成为勘探的重点,目前,砂岩岩性油气藏累计探明储量为60244×104t,占济阳坳陷总探明储量的17%。

由于岩性油气藏形成机制和分布规律复杂,勘探难度大、技术要求高,勘探上具有高难度和高风险的特点,这类油气藏的理论研究和勘探技术,一直是国内外石油地质学家研究和探索的重要内容。有关岩性油气藏的特征、成藏条件、分布规律、成藏机理、分布预测方法和技术,特别是成因机理(包括地质条件、动力、相态、排驱方向及含油气性等),国内外学者做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创造性进展。

1 研究现状

国内外学者对岩性油气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美国著名石油学家A.I.Levorsenl提出勘探隐蔽圈闭以来,世界各国都加强了地层不整合、岩性及古地貌等圈闭的油气勘探[2]。岩性油气藏是含油气盆地进入中后期勘探阶段的主要勘探目标,在世界各含油气盆地的勘探应用中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国内外发现了许多大、中型油气藏(田)。例如前苏联北高加索海西期亚速一班库含油气盆地南部斜坡带发现了上倾尖灭的哈德砂岩岩性油气聚集带,加拿大阿尔伯达盆地斜坡带的帕宾纳砂岩上倾尖灭油气聚集带。在中国中东部盆地,如南襄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先后不同程度地发现了大规模的岩性圈闭油气藏。南襄盆地泌阳凹陷深凹区第三系核桃园组岩性圈闭油气藏,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榆林、苏里格庙大型气藏和中生界安塞大型三角洲沉积砂体岩性油藏以及2001年发现并于2002年建成的陇东西峰长8油田,均属于大型岩性圈闭油气藏。特别是松辽盆地和渤海湾盆地,相继发现了大批的岩性油气藏,如济阳坳陷的东营凹陷先后发现的梁家楼油田,牛庄油田,林樊家油田、史南油田及东辛油田的营1l砂岩体。随着勘探程度的提高,勘探的难度也不断增加,岩性油气藏的勘探变得日趋重要,已成为增加油气储量的重要方向。有关岩性油气藏的特征、成藏条件、分布规律、成藏机理、分布预测方法和技术,特别是成因机理(包括地质条件、动力、相态、排驱方向及含油气性等),国内外学者做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创造性进展。我国石油地质工作者经过刻苦攻关,建立了岩性油气藏勘探理论及相应的勘探技术,使我国岩性油气藏勘探取得了重大突破。

2 岩性圈闭及油气藏形成的特点

2.1 岩性圈闭的形成机理

岩性圈闭是指储集层岩性或物性变化所形成的圈闭,其中聚集了油气,称为岩性油气藏。储集层岩性的纵横向变化可以在沉积作用过程中形成,也可以在成岩作用过程中形成,但大多数岩性圈闭是沉积环境的直接产物。由于沉积环境不同和成岩作用的差异,导致沉积物岩性或物性发生变化,形成岩性上倾尖灭体、透镜体及物性封闭圈闭等[3]。

在岩性变化大的砂岩、泥岩沉积剖面中,常见许多薄层砂岩互相参差交错。有的层状砂岩体顶、底均为不渗透泥岩所限,在横向上亦渐变为不渗透泥岩,砂岩体呈楔状尖灭于泥岩中,这就是岩性上倾尖灭圈闭。在砂岩尖灭端部以及透镜体的两端,往往泥质含量增多,渗透性变差;而向砂岩体主体,泥质减少,渗透性变好,形成透镜体、岩性尖灭圈闭或物性封闭圈闭等。除砂岩相变形成圈闭外,碳酸盐岩(粒屑灰岩)也可由于岩性改变而形成岩性圈闭,如生物礁油气藏。在成岩和后生作用期间,由于此生作用使原生的岩性圈闭发生变化,并使储集层的一部分变为非渗透岩层,或使非渗透层中的一部分变为渗透性岩层,形成岩性圈闭。如在厚层砂岩中,由于渗透性不均,也可在低渗透砂岩中出现局部高渗透带。在碳酸盐岩地区,由于易于发生溶蚀和此生作用,故容易在成岩阶段形成岩性圈闭。

2.2 岩性油气藏的类型及形成特点

根据储集体类型,岩性油气藏可分为4类,即砂岩、泥岩、碳酸盐岩和火成岩岩性油气藏,主要为砂岩类。按圈闭的成因,岩性油气藏可分为砂岩上倾尖灭油气藏、砂岩透镜体油气藏、物性封闭岩性油气藏和生物礁油气藏等4种[3]。根据有效烃源岩与储集体的配置关系,可将岩性油气藏分为两类,即接触烃源岩的岩性油气藏和不接触烃源岩的油气藏,前者被烃源岩包围或部分接触,烃源岩生成的油气可通过烃源岩的层理、裂缝及砂层直接进入储集体;后者烃源岩与储集体之间存在几十甚至几百米厚的泥质岩层,只有通过断层、裂缝等油气输导体系才有可能成藏。

3.结论与认识

在阅读岩性油气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认识上主要有以下几点:

(1)由于岩性-地层油气藏形成和赋存的隐蔽性和复杂性,勘探开发所需的方法与技术仍存在许多不适应,加上岩性油气藏形成机制和分布规律复杂,导致勘探难度大、技术要求高,勘探上具有高难度和高风险的特点。

油气勘探论文篇6

作为近地表油气化探技术的重要指标,微生物的数量与种类在近地表油气化探创立初期就为人们所注意。上世纪30年代,前苏联地质学家最早提出了以近地表土壤的烃氧化菌作为指标进行油气勘探的设想。50年代末,美国菲利普石油公司创造了微生物石油测量技术。大致同时,德国研究人员提出了油气微生物勘探技术。它们的本质都是利用特定种群的微生物指标来推断储层的含油气性。

一、微生物油气勘探技术体系

1.技术原理

油气埋藏中的烃类成分向地面方向的铅直运动位移是地表油气化探的原理。微生物油气勘探技术作为地表油气化探的手段之一同样基于此。地下油气藏中烃类组分在浓度和压力的作用下,必然会向上运移,在地表形成自身浓度较高的区域。而这个区域存在的某些微生物,以这些烃类作为唯一的碳源。因此,随着烃类浓度的变化,这些微生物的发育程度也会有所变化。主要体现在微生物高值的异常。这样就可以将微生物的异常与油气的埋藏联系起来。

2.常用指标筛选与异常划分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地表微生物油气勘探技术初现之时,人们首先对指标的细菌的种类进行了探索。最早用于油气勘探的是甲烷氧化菌,但后续成果表明这类细菌在应用中存在影响因素,首先甲烷来源上,由于近地表中大量存在的纤维素分解菌可以把土壤中的纤维素分解为甲烷和二氧化碳,引起甲烷浓度增加,从而导致甲烷氧化菌发育。所以必须在纤维素分解菌浓度比较低时,才可使用甲烷氧化菌为勘探指标。所以地表微生物油气勘探时,甲烷氧化菌须和纤维素分解菌一起使用,或进行碳、氢同位素检验,以确定甲烷的来源与类型。相比于甲烷氧化菌,乙/丙/丁烷等氧化菌受地表干扰相对比较小,这是由于这些较重的烃类难以因地表作用产生。基本是地下油气藏烃成分的运移产物。因此,在地表微生物油气勘探的过程中最常用的指标是乙烷、丙烷和丁烷氧化菌。地表微生物技术使用于天然气勘探,因天然气藏主要成分为甲烷,很难在地表造成乙、丙和丁烷等氧化菌的异常,所以主要采信甲烷氧化菌。依照测量值的大小,把测区分成A级异常区、B级异常区、不确定区与背景区。

3.典型异常模式

通过已知区域上方进行的地表微生物测量,得出地表微生物油气勘探的几种典型异常模式。

甲.干孔大都位于微生物测值背景区或不确定区。

乙.已开采的老区域微生物总表现出低值异常。油气藏经开采压力降低,向上的渗漏就会减弱或停止。导致微生物低值异常。相反,未经开采区域,由于垂向渗漏,将会导致高值异常。已开采油井因为注水导致使压力升高,继续引发油气微渗漏,亦会引发地表微生物的高值异常。

二、微生物油气勘探技术发展概况

微生物油气勘探技术滥觞至今已经有近80年的历史。最早由前苏联微生物学家和勘探家发轫,40年代美国分离出地表土壤中的烃氧化菌并将其作为油气藏性质指标。我国自1955年由中科院菌种保藏委员会与前石油工业部合作了微生物勘探石油的研究。90年代中期至今已在二连盆地、四川盆地、华北油田等已知或未知区域进行了地表土壤微生物的勘探研究,取得了良好的验证与预测效果。2002年,合肥石油化探研究所在其研究项目中也对微生物油气勘查进行了试验探究。

三、微生物油气勘探技术应用领域

1.未采区含油气性预测

地表微生物的高值异常区域是油气藏烃渗漏的有效指标,所以单独使用微生物技术针对未知区开展含油气性预测从理论上可行。但在综合勘探已是目前大势的情形下,该技术应更多地与其他勘探手段相结合。既可与其他地球化学勘探方法结合使用,也可将其与本地地质资料和地震等物探资料对照使用。

2.成熟探区储层评价

在其应用早期,微生物油气勘探技术仅应用于油气远景区的预测。但近10年来,在测量结论的解释上,这种技术也大有突破。美国首先在对地下油气储层分布状况的评价之中使用该方法,并产生了微生物储层特性评价技术,将该技术的使用由勘探领域拓展到开发领域。

四、结论与建议

依据理论上的支持,微生物油气勘探技术已拥有比较完善的操作方法和理论体系。并且经济高效。可有效地确定出未知区的含油气远景区块,是判断构造是否存在烃类埋藏的可靠措施;在已采的老油气田区域,可找出潜在的漏失层。对于地表微生物测量,对油气藏的特征分析,连通性以及封闭单元分布状况和含油气储层的延伸方向范围的确定上大有裨益。

近年来我国油气勘探中的地表微生物技术也受到了很多单位和研究者的重视, 大大减小钻探风险。但综观全局,我国微生物油气勘探技术在探究与实践方面仍然处于起步期,在地震探明构造含油气远景评价与地下储层性质描述方面的研究与应用尚未见报道。

进行地表微生物勘探将会是一件投入少见效快的勘探方式。可以获得最有利的含油气远景区或是老产区地下储层的埋藏情况。这对于油气田勘探工程意义重大。因此,加强地表微生物油气勘探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应该引起我国油气勘探者的重视。

参考文献

[1]吴传芝.微生物油气勘探技术及其应用[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5,16(1):82-87.

[2]Mogilewskii G A.Microbiological investigations in connecting with gas surveying[J].Razvedka Nedr,1938,8(1):59-68.

[3]张建培,王飞.微生物方法在东海某区油气勘查中的应用效果[J].物探与化探,1995,19(6):474-477.

油气勘探论文篇7

1 石油勘探勘测简介

石油勘探勘测总体来说就是为了查找和探明油气资源,利用各种勘探手段了解地下的地址状况,认识储油、生油、油气运移、保存、聚集等条件,从而对含油气远景进行综合评价,确定油气聚集的有利地区,进而找到储油气的圈闭,探明油气田的面积,搞清楚油气层情况以及生产油气能力,为国家增加原油储备以及相关油气产品做贡献。

2 石油勘探勘测技术的应用

2.1 物探技术

物探技术在石油勘探勘测技术领域当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物探技术的使用能够使石油公司的石油勘探成本降低,这一技术是石油界实现高效益生产的重要手段之一。自从地震勘探技术开始在石油界应用之后,数字、三维以及反射地震技术也相继做出了举足轻重的贡献,使得我国油气发现数量大幅度增加。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地震勘探技术的结合出现了三维叠前深度偏移术、高分辨率的证技术等等,从而促进了石油勘探领域的进一步发展。目前,各个学科与地震勘探技术相继结合使得地震勘探技术在各个方面均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为低投入、高回报的石油勘探效率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2.2 地球化学勘探

地球化学勘探可以利用化学的种种方法对一些油气储藏上方存在的烃类扩散的“蚀变晕”的特点进行搜寻,从而发现油气储存地点,这便是石油勘探勘测的地球化学勘探技术。而地球化学勘探技术的种类也比较众多,经常使用的有土壤硫酸盐法、土壤烃气体测量法、稳定碳同位素法以及井下的地球化学勘探方法和地下水地球化学勘探方法。

2.3 虚拟现实技术

虚拟现实技术是一种充分利用计算机硬件与软件资源的集成技术,其可以创建可体验虚拟世界。而虚拟现实技术在石油勘探勘测中的应用是将石油勘探勘测的理想数据通过虚拟显示器进行分析,从而对石油储层创建模型并且进行分析等等。虚拟现实技术是通过一种可视化软件,从而将石油勘探形成一种网络化、数字化以及虚拟化的石油开发平台。这种技术可以加快对一些隐藏石油的快速探勘,有效的避免了传统勘探技术的弊端,可以高效率的解决世界能源的短缺现状。虚拟现实技术是进行石油勘探勘测的一种创新手段,从而加快了我国的油气地质探勘,还对油气开发后的地质恢复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2.4 测井技术

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以及机械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测井技术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发展方向。目前,测井数据的采集、处理以及分析均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测井仪器也开始从以往的数控测井技术器成像发展成了现今的成像测井仪器方向发展,在这一情况下,成像测井器也可以在短时间内进行更高的数据传输效率,从而扩大了井眼的覆盖范围,并且对其能够进行成像测量,仪器的高分辨率使得勘探效率大大增加。

2.5 空中遥测技术

空中遥以及测技术是一种采用探测器、新型地震源以及相关软件对石油进行遥测勘测,目前,最新的空中遥测技术便是利用SG―10型小型的地震仪并且使用稀土磁技术,采用盒式设计小型地震仪可以将其应用到沼泽地带和任何的硬地。地震台阵能够组成一个可以提供集控制信号和数据为一体的多种传输路径,在此过程中,与无线系统的结合能够使得石油勘探更加的便利,而且连接传感器的无线系统可以允许传感器置于任何位置,而这一技术在植物地面或者有其它阻碍物的地面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3 石油勘探勘测技术的发展前景

3.1 多种新技术新方法的问世

尽管时代在不断发展,科技也日新月异,但是石油和天然气作为一次性能源的存在在未来的日子里将继续扮演其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而且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重油、油夜岩、无机成因气以及天然气水合物等一些非常规的油气资源也将会问世并且被广泛使用,而针对石油的勘探勘测所需要的新技术与新手段也将会继续发展和应用。

3.2 多种学科的交叉融合

计算机网络技术、自然学科甚至是社会学科的大力发展均给石油勘探勘测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知识储备力量。随着新时代的到来,各个学科之间的界限也将会越来越小,各个学科的融合也是石油勘探勘测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尤其是自然学科以及社会学科的有机融合将会被广泛应用关于各个领域。而各个学科之间的完美融合,也将会给石油的勘探勘测技术带来创新性的改革发展。各个学科之间的融合,例如科学理论、社会学科以及现代技术的系统性的融合,将会使得石油勘探勘测技术有更高一个层次的发展,这一发展将会对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变化。

3.3 石油勘探勘测技术理论将更有深度、广度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全球的油气资源呈现出日益短缺的状态,而油气资源的局限性使得对石油勘探勘测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对一些老油区的勘探问题进行解决,这就对石油勘探勘测技术的要求更为精细,这便为在老油区发现石油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而这一技术的发展可能会开展更为精细地下地质模型以及油气藏地地质模型等等,从而可以对底层油气饱和度进行多方面的分析,并且可以随着各种参数的变化从而确定各类地质实体以及断层的多种特性,在此基础上,充分开发地震资料、遥感资料以及测井和钻井资料,未来,石油勘探勘测技术将会朝着更加综合的方向发展,石油勘探勘测技术的综合性发展将会使得石油勘探勘测技术更为纯熟,不断创造出勘探界新方向和新概念。

4 结束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对石油勘探勘测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勘探者要根据石油勘探的各种特点,不同地区应该不同对待,在勘探的过程中要娴熟的掌握石油勘探勘测技术的应用,并且在此基础上接受全新的理念以及技术,而各种石油勘探勘测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我国的石油勘探界朝着更加先进的方向发展,我们也应该不断的引进石油勘探勘测的新技术,为我国现代化的经济建设提供充足的油田。

参考文献

油气勘探论文篇8

中图分类号:F426.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0-0308-01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形成了以多学科协同研究为基础的综合勘探体系,以现代石油地质理论与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理论为指导,石油勘探技术正在走向集成化、精细化,并逐步渗透到油气开发领域。有关数据表明,以有效的勘探技术为手段,从而使得其形成的沉积也具有多旋回性。在整个综合勘探体系中,各个地区的地壳运动大多是呈多周期性的变化的。因此要从研究区域构造条件等的控制作用入手,要探究分析清楚一个地区的含油气情况,研究地壳运动的沉积基底结构对它们的影响。因而形成的沉积也具有多旋回性,最后在纵向上确定相互关系,明确有利的生油区和含油区,在横向上了解它们的变化规律。所以,首先就要从研究区域构造条件的控制作用入手,研究石油地质类型对石油勘探的影响也是至关重要的。

1 石油地质类型

1.1 生油层和储集层概述

生油层主要是指石油勘探和开采过程中较为重要的一个岩层,其中含有众多具有重要价值的石油及天然气,根据岩性不同可以分为碳酸盐岩和泥质岩,在生油层的地层面上,其主要构成为烃源岩,在沉积环境中能够保存并存进微生物的繁殖,从而促进生油层的发育,形成优质的石油原料。泥质岩中含有丰富的有机物质,包括粘土层、泥层、页岩等。

储集层主要是指过滤流体的岩层,主要成分包括碎屑岩、碳酸盐岩等,同时还包含泥岩及火山岩等,在碎屑岩中包含大量的石油及天然气。碳酸盐岩储集层中主要含有白云岩、石灰岩等,并分成裂缝、孔隙、溶洞三种类型,其中含有的石油及天然气数量仅次于碎屑岩。当前,随着勘探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越来越多的油田都是在碎屑岩中发现的,而这些岩层中也包含较多的孔洞,从而为石油流体提供了可以流动的缝隙,除此之外,这些孔洞还能够进行油气储集,而随着孔隙的扩大,会逐步改变这种情况,当扩大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形成溶洞。

1.2 石油勘探区域特征

石油勘探区域主要分为非常规和常规两种,在非常规的石油勘探区域中,前陆盆地中心能够形成丰富的油气藏,并大量发育,其中的有机物质含量也非常高,保存也比较完整。在坳陷的盆地中心能够形成煤系,为形成连续的、大型的油气藏提供有利条件。非常规石油勘探区域虽然地质较为复杂,但其中含有丰富的石油原料,是发展经济的重要动力,因此也是石油勘探企业的重要勘探区域。

大陆边缘容易出现地质运动,或者地震,或者位移,但无论哪一种情况对于社会稳定都有巨大危害,而在地质运动的过程中能够形成碎屑硫沉积,从而具备良好的油气成藏条件。随着地质运动的进一步发展,能够将有机物质保留在常规的岩层当中,从而不断发育,形成大面积的油气藏,这样也就为石油勘探提供了有利条件。

2 石油地质类型对于石油勘探的影响

当概率密度函数越集中时,石油勘探评估的平均值就越可能实现,这也就为石油勘探效率的提升提供了有利条件。

如上述的非常规石油勘探区域和常规石油勘探区域,在非常规地带,石油勘探难度较大,而且需要耗费更多的开采成本,由此对于石油勘探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在常规石油勘探区域,能够获取更多的油气藏,对于石油勘探技术的要求一般,但这部分区域是石油开采企业的普遍勘探区域,随着石油量的不断减少,这些常规区域的石油勘探区域和开采量也呈现下降趋势,由此无法满足经济发展需求。因此,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石油开采企业会更倾向于勘探非常规地带,这就需要其不断创新石油勘探技术,采取更科学的方式进行石油勘探和开采,从而满足石油开采需求。

3 石油地质勘探策略

3.1 加强研究新技术、新方法

当前,石油勘探的地质环境越来越复杂,由此对于石油地质勘探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新时期的石油地质勘探,也必须采用新的勘探技术进行石油开采。首先要加强岩石物理分析技术研究,针对复杂的地质构造,可以根据地质储层发展规律建立相应的模型,并根据模型评估石油勘探区域,从而得出科学的勘探方法,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开采储层石油。除了石油勘探技术的改进,还应当向物探技术及服务改进方面延伸,通过持续的改进和发展,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提供持续的动力支持,并不断提升石油勘探的国际竞争力,而在石油勘探过程中也要注重实现定量、定性描述,实现勘探方法的延伸,从而提升勘探质量及勘探效率。

3.2 坚持石油勘探质量与安全并重

石油开采企业进行石油勘探的目的是为了开采更多的石油,而最终是为了促进经济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进步提供更有利的支持,近年来,石油勘探企业发生的事故不在少数,这是与石油勘探的初衷相违背的。因此,在后续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应当坚持石油勘探质量与安全并重的原则,应当在保证石油勘探环境安全的前提下进行石油勘探和开采,并通过运用各种新技术来实现石油勘探效率的提升及石油开采质量的提高。在石油勘探的过程中应当尽量采用新技术、新设备,以满足复杂地质环境下的石油勘探需求,并确保质量与安全理念贯穿石油勘探及开采的整个生命周期,以实现我国石油勘探国际竞争力的真正提升,也更好的满足石油勘探需求。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石油地质类型对于石油勘探的影响巨大,如果对于石油地质类型的了解不足而盲目勘探和开采,势必会导致石油开采成本费用增高,甚至造成生命及财产损失,因此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应当对石油地质类型加强分析,并针对其中可靠储层进行评价,以提升石油勘探效率,与此同时,还应当不断研究新的勘探技术和方法,并将其应用于石油勘探过程中,从而更好的满足石油勘探需求,也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多动力支持。

参考文献

[1] 黄子齐.石油地层研究技术和发展方向[J].中国石油勘探,2009(3).

[2] 张安生.莫索湾地区储集层沉积及成岩作用特征[J].新疆地质,2009(3).

[3] 吴因业,张天舒,张志杰,崔化娟.沉积体系域类型、特征及石油地质意义[J].古地理学报,2010(1).

油气勘探论文篇9

我们知道石油一个国家的血脉,控制着国家的发展,在军事和国防是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所说的石油勘探就是在地层中寻找具有工业性价值的油气资源,这是一个艰辛而又漫长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的勘探人员具有高超的技术水平和艰苦耐劳的精神并且对现代和过去的勘探设备和技术全面的了解,这样才能满足当今石油勘探的要求。

1.石油勘探的特点

1.1石油勘探经济话动

石油勘探的目的就是通过勘探在地层中寻找具有工业性的油气资源,在石油勘探的过程中要尽量的减少资金投入,尽可能多的发现具有经济价值的油气资源,探明石油储量,对增强我国的军事实力和国防实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1.2石油勘探是科学探索

我们知道石油是深深的埋藏在地下,并且我们多探知的大部分石油都是根据地层中的各种信息来间接得出的,勘探工作人员往往都是通过对地层的综合信息来确定储层和油气资源的产量。

1.3石油勘探是一项风险话动,具有小确定性

(1)石油在地下的情况相对比较复杂,探看过程中具有一定的难度,并且具有隐藏性。

(2)现在的各个大油田都是在很久以前植物动物等通过漫长的演变形成的产物,并且石油生产的过程也是各不相同。

(3)石油勘探工作人员的思维能力对勘探成功具有决定性的因素。

1.4石油勘探是一项系统工程

石油勘探是有多到程序共同完成的,并且需要多工种同时作业,每到程序都要保证工作质量,分阶段进行施工。

2.现代石油勘探对勘探者的要求

由于石油勘探具有高风险性,一旦勘探失败并且投入生产,所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所以勘探人员在勘探的过程中受到只会和心理双重考验的,我国的油田都具有多年的历史,所以剩余油田的地质条件都相当的复杂,并且作业条件也是很困难,所以这就大大的增大了勘探风险,大大的增加的了作业的困难,我们知道如果勘探风险如果增大,那么随之而来的不仅是理论和技术上的危机,而且是勘探工作人员的“思维的危机”,如果说以往的石油的发现是靠知识和机遇,那么现在的石油发现大多数依赖于勘探者的思维能力,这已经成为勘探者在石油领域的竞争力。

2.1勘探者必须是一个有良好信息素养的人

21世纪是一个信息的时代,信息是石油勘探的灵魂和核心,石油勘探是必须围绕着信息进行,实质上石油的勘探过程就是一场激烈的信息战,那么勘探者对勘探对象的认识就是通过对低层信息的采集和出来还有事后分析的过程,通过这些信息建立地层模型,寻找油气资源,如果没有这些可靠的信息,那么石油勘探人员就像大海捞针一样盲目的寻找,因此在勘探的过程中如何有效充分的利用信息资源决定着石油勘探的成败。

2.2在勘探的过程中勘探者要善于用辩证法的思想去武装自己的头脑,这个过程要遵循下面的几个原则

2.2.1特殊性原则

勘探者在勘探的过程中要把地层的普遍规律和该地层的特殊性质有机的结合起来,可以借助以往的勘探模式,但是要注意的是不能硬套模式,要考虑到地层的特殊性质。

2.2.2个面性原则

勘探者的辩证思维就是要求勘探者对事物从外岛内,由此及彼,去粗存精,去伪存真地分析,争取能够全面的了解系统中的内部矛盾,对事物有一个深刻的理解。

2.2.3历史性原则

在分析事物时也要具有发展变化的观点,不仅要知道石油的分布格局有以前地层的演化结果还要知道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勘探环境的不断变化,勘探的布断深入,在多方面因素下一定会有新的信息产生,这时就需要勘探人员随时准备接受全新的信息。

2.3勘探者还要具备形象抽象两种思维能力

在勘探过程中要把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有机的结合起来,并且使这两种思维贯穿于整个的勘探过程,相互联系,像话渗透,不能够分割开来,在勘探过程中抽象细微能够帮助形象思维的进一步深化,借助形象思维可以使抽象的认识更加的透彻,清晰。勘探者的思维过程实质上就是形象思维一抽象思维一形象思维反复交错循环的过程。

2.4勘探者还要有类比思维的能力

类比思维在勘探过程中用处非常的广泛,勘探者可以有地质有一个已知的信息区推导未知的信息。

勘探者要对石油勘探中的障碍有充分的认识

(1)对于缺乏找油信心,勘探人员应该坚信如果一个区域具备了油气储藏能力和储层的基本特征,那么这个区域一定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那么勘探人员就要按照勘探程序按部就班的进行勘探,无论地层中的储层多么的复杂多么的隐蔽只要坚持不懈的去勘探,合理的采用现代的科学技术手段,那么在不久的将来一定能够找到复杂油藏的分布规律。

(2)对于定势思维,勘探人员要敢于摆脱传统的理论和技术,善于接受先进的技术和信息,并且对前人的知识和经验要选择性的接受,于此同时要结合当前新的情况和理念,寻早全新的勘探方法。

(3)对于不知彼,勘探人员要意识到对地下储层的复杂情况的认识不可能一次的完成,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具有耐心,它需要先进的技术和全面的信息,在这个过程中要有判断性的摒弃一些传统的观点,对客观的地质要进行从新的认识。

2.5勘探者还要了解思路创新的途径

(1)从系统角度进行辩证思维。

(2)逆向思维,横向思维,发散思维。

(3)抓住偶然事件。

(4)敢于质疑。

(5)突破传统理沦。

3.结束语

勘探者要全面的掌握石油勘探的特点,对于不同地区要有针对性的勘探,在勘探的过程中不断的学习,接受全新的理念和技术,不断的提高自己的勘探水平,这样才能够更加高效的找到地层中油气资源,为国家创造更多的经济利益。

【参考文献】

油气勘探论文篇10

1 前言

石油地质类型在石油勘探工作中非常重要,要依据实际地址情况,对勘探技术进行科学选择和应用。传统石油勘探技术,已经无法满足石油勘探要求。以石油地质理论为基础,不断提高石油勘探效率,优化其功能,在实际油气勘探开发中对其进行广泛应用。勘探人员要明确地壳运动的沉积基底结构对油气资源分布的相关影响,以提高油气资源勘探质量,达到良好的石油勘探效果。

2 石油地质类型

2.1 储集层

储集层中多含孔隙。地下石油和天然气主要在岩层连通孔隙空间中储存。很多油气藏的含油气层是沉积岩,而另一部分则为岩浆岩和变质岩。近年来,火山岩、泥页岩和变质岩中也相继发现石油。全面了解储集层特性,能够使石油勘探工作更加有效。(2)生油层。沉积盆地形成油气藏聚集,离不开油气源岩的作用。生油岩可生成石油和天然气。生油层主要是由生油岩组成的地层。(3)盖层。盖层在储集层上方,可避免油气向上逸散。盖层可对油气进行封盖。相较于油藏,天然气藏对盖层的要求更加严格。盖层能够形成圈闭。盖层岩石包含泥页岩、膏岩、盐岩和致密灰岩等多种类型。

3 石油地质类型在石油勘探中的作用

3.1 生油气层对石油勘探的作用

石油勘探中,要对生油地质层存储石油和存储地质特性具备清晰的了解,以物理、生物、化学分析等方法,进行数据测定,继而采用正确的方法,类比所得数据与生油地质层特性。勘探人员要以评定结果为依据,判定勘探区域是否属于生油气层。假定勘探区域情况与生油气层相符合,勘探工作人员要严格监测具体区域,使石油的勘探过程更加科学、合理。

3.2 储集层对石油勘探的作用

储集层中,石油含量的占比较大。储集层在石油勘探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石油勘探中的重点性内容。储集层中,碎屑岩中含有丰富的石油,而石油的地质特性又极为明显。故而,在石油勘探工作中,要着重分析和探测碎屑岩。首先分析储集层中碎屑岩特性,然后对比石油勘探区域的评定结果和碎屑岩特性这两项指标,以此为基础,对储集层中的石油存储情况进行正确判断。假定当前石油勘探区域与储集层碎屑岩特性相符合,要采用有效的勘探技术,对石油存储区域进行详细测定,使下一环节的石油勘探工作更加科学、合理,达到良好的石油勘探及开采效果[1]。

4 石油地质勘探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4.1 石油地质勘探技术中的可膨胀套管技术

可膨胀套管技术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它是一种由特殊材料制成的金属钢管,塑性很好。具体应用方法是在井下采用机械或者液压方法,对可膨胀套管进行处理,使它在直径方向上膨胀10%―30%。与此同时,通过冷做硬化效应,使它的刚性不断提高。可膨胀套管技术主要是采用同一尺寸的要管对传统多层套管进行替代,缩小套管尺寸,使其在地底勘测工作中更加便利,也可对复杂深井中的油层进行合理勘测,减少钻井工作量。在石油勘探中,减少不必要的资金浪费。可膨胀套管在直井和大位移井中,更具适用性,并迅速到达储层。可膨胀套管可对任意复杂地层进行有效封堵,从根本上对多个复杂地层和有限套管程序之间的矛盾进行有效解决,使复杂神钻到目的层的过程更加便利,也有助于提升大尺寸井眼钻速,达到良好的石油勘探效果。

4.2 研究石油地质勘探新技术

重点研究高密度地震勘探技术、多波多分量地震勘探技术、微地震监测技术等新型石油勘探技术。并实现石油勘探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为一体,使我国石油勘探技术达到良好的研发效果,提高石油勘探质量及效益。当前,石油勘探新技术主要包含物探技术、测井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光纤传感技术等。其中,物探技术又可细分为反射地震技术、数字地震技术、三位地震技术。近年来,已开始应用新型高分辨油藏地震技术四维监测技术,使我国石油勘探质量不断提高,有助于实现石油生产及勘探成本控制。测井技术使井下勘探数据的采集和处理能力不断提高,有助于确保测井深度、精度及测量效率等,提高石油勘探质量,实现其效益。虚拟现实技术主要是在计算机建模背景下,采用三维动态模拟图形式,对勘探过程中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呈现,以对石油勘探成本进行有效控制,提高石油勘探质量及效率。对空中遥测技术和成像技术进行综合运用,可提高石油勘探效率及质量。主要使用方法是飞机在低空飞行的时候。测量地下底层,使石油勘探更加方便、快捷。应用新型石油勘探技术,能够达到良好的原油开采效果,使石油勘测和开采过程更加科学、合理,减少不必要的能耗,提高我国石油勘探质量[2]。

5 结语

综上所述,石油地质类型是石油勘探过程中的基础。原油需求量的增加,对石油勘探技术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石油勘探工作中,要认识到地质勘探技术的重要性,并依据具体石油地质类型,对其进行合理应用,达到良好的石油勘探效果,提高石油开采质量,以对我国油气资源进行有效保护,推进我国经济快速发展。

油气勘探论文篇11

1.1.1洪泛区岩性地层界面

岩性地层由于长年受到雨水冲刷,其油气中的水含量非常高,在泥质岩发育初期,岩性地质的高层界面会出现上下两个层级的洪泛面,这两个界面的泥质岩相互交叉,这种地质交互性地层界面,有利于发育岩性油气藏,同时这个区域也是岩性油气藏资源最丰富的区域。

1.1.2地质结构不整合的岩性地层界面由于地质结构不整合,所以这个区域内的岩性油气藏分布很不均匀,上层和下层地质结构都有可能成为油气聚集的有利地位。经过长年风化林滤,各地质结构的储集层会出现丰富的油气资源,同时这些自然原因,也导致油气藏出现运移聚集现象。

1.1.3断层面岩性地层界面

盆地的岩性地层油气藏地质结构大多是断层面,在断层面形成初期,油气会跟随断层面走向在主干通道中运移,断裂活动造成岩石破碎或沿断层上涌的热液对储集层有明显改造作用,断裂对岩溶的发育也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多期次发育的断裂有利于断裂开启,使水循环畅通,更有利于沿断裂带发育岩溶,对油气藏具有封堵保存作用。

2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技术

2.1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技术应用原则

本文通过对岩性地层油气藏地质结构进行系统分析可知,勘探技术要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1)可行性,在油气勘探之初,首先要对开采地区的地质结构、地质资源品质进行系统分析,制定合理可靠的勘探计划;

(2)地质类型,通过油气藏沉积特征,确定开采地域的地质类型,不同地质类型的开采方案和开采设备不同;

(3)定边界,在区域内开展岩性地层油气藏开采工程,必须建立一个密闭的开采环境,这样以便勘探技术人员确定地质参数;

(4)有效性,要提高开采效率和开采质量,必须保证开采技术的有效性;

(5)确定开采目标,通过对岩性地层油气藏进行综合评价分析,有利于确定钻探的位置。

2.2火山岩油气藏采集处理勘探技术

因为火山岩的地质结构复杂,其油气藏分布范围很广,所以在火山岩上开采油气必须要通过分析三维地震资料,才能精准的找到勘探技术应用的难点和重点。其勘探过程涉及到的勘探技术有很多,如三维地震资料处理技术、地表一致性振幅补偿技术、地质结构分析处理技术等,这些技术的应用,能够帮助勘探技术人员找到补偿炮点、检波点等分量的振幅差异,保持勘探设备在开采过程中的动力学特征。

2.3碳酸盐岩油气藏采集处理勘探技术

针对塔里木盆地沙漠覆盖区海相碳酸盐岩油气藏的分布特点,相关勘探技术人员应用了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这项技术的应用显著改善了该区深层碳酸盐岩成像效果。同时通过安装野外露头、测井等建立的监测系统可以有效的提高技术人员对碳酸盐岩油藏描述能力,成功解决了塔中地区台缘礁滩相和岩溶型碳酸盐岩油气藏预测难题。由此可见,这项勘探技术的应用性能非常好。

油气勘探论文篇12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石油勘探技术正在走向精细化、集成化,形成了以多学科协同研究为基础的综合勘探体系,以现代石油地质理论与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理论为指导,以有效的勘探技术为手段,并逐步渗透到油气开发领域。在整个综合勘探体系中,地质综合研究形成了以盆地分析为基础、以含油气系统为思路和方法、以目标评价系统为手段的一整套地质综合评价方法和技术。近年来,中国石油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加大科技攻关力度,取得一批重大成果。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理论与配套技术取得重大进展,有力地支持了中国石油在多个盆地的勘探工作,取得储量的重大发现;三次采油技术攻关和现场应用保持国际先进水平,国产强碱三元复合驱在试验区提高采收率10%以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GeoEastV1.0大型地震数据处理解释一体化软件,打破了外国公司的垄断。可以说,理论与技术的进步在油田的增储上发挥了重大作用。

一、石油地质勘探创新的意义

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决定了我国油气资源的需求将与日俱增。据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预测,到2020年石油需求量将分别达到3.8亿吨,天然气需求量也将达2000亿立方米。如果同期我国油气资源得不到重大的发现,国内石油生产能力只能保持在1.8亿~2亿吨之间,缺口分别为1亿~1.2亿吨、1.8亿~2亿吨:国内天然气生产能力大约为1000亿立方米、1500亿~1600亿立方米,缺口分别为200亿立方米、400亿~500亿立方米。2020年国内石油、天然气产量对需求的保障程度分别为50%、78%左右。我国油气资源的后备可采储量少,特别是优质石油可采储量不足,缺乏战略接替区,西部和海相碳酸盐岩等区域的勘查一直未能取得战略性突破,后备可采储量不足已成为制约进一步增加油气产量和满足需求的主要矛盾。为了保障我国经济健康、快速发展,我国油气资源勘探工作的压力很大,提高油气资源保障能力的任务十分艰巨。因此,必须要强化石油地质勘探创新,以创新求突破,改变主要靠购买增加资源的状况,变买资源为主为以勘探为主,全面提升石油资源开采使用效益。

二、物探技术

物探技术在石油勘探开发领域占据举足轻重的位置,自地震勘探技术进入石油勘探领域之后,反射地震技术、数字地震技术和三维地震技术分别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使当时的油气发现数量与储量大幅度增加,成为地震勘探技术发展史中里程碑式的进步。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水平的提高,高分辨率地震技术、三维叠前深度偏移技术、油藏地震描述技术、四维地震监测技术等一批新技术迅速发展,它们不仅极大地提高了新区勘探的成功率,也给老区勘探注入了新的活力在现阶段,相关学科的不断发展促使地震勘探技术在数据采集、处理、解释和设备制造方面取得长足的进步。成像技术和多学科协同研究的应用,使地震勘探技术的作用更加广泛,三维地震、井眼地震、地震油藏描述与监测和三维可视化等技术,均已在油气勘探与生产中发挥着无法替代的作用,为提高勘探成功率、降低生产成本和改善采收率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有迹象表明,各种方法技术的集成与生产问题的实时解决,是这些技术发展的趋势。未来将出现的关键技术包括:部署永久性地震传感器排列系统,实施实时地震油藏生产监测,实现油田生产仪表化(电子化)管理;发展实时深度成像技术,实施随钻地震成像,实现钻井进程可视化控制;完善多分量地震勘探技术,实现岩性和直接流体判别勘探;建立数据处理- 解释- 评价- 决策过程可视化综合系统,全面提升多学科工作组的研究能力和资产评估组的决策准确性。

三、石油地质勘探创新探讨

加强石油地质勘探研究,创新石油地质勘探新路径,对提高石油产量,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多维发展,提高石油综合勘探水平

中国石油的勘探开发今后面临着在复杂山地、黄土塬、超低孔低渗、薄层等作业的世界级难题,物探技术面临着从油田勘探到开发整个生命周期各个环节的挑战。为此,沿着二维描述、三维描述、三维可视化、四维检测、全面解决方案的技术发展路线,在勘探阶段,发展以重磁电、复杂地表采集、叠前深度偏移处理、叠前储层预测和圈闭评价为主的地震勘探技术;在评价阶段,以地震勘探技术为基础,发展以高精度三维、叠前属性描述、流体识别、定性、半定量圈闭评价和油藏静态建模为主的物探评价技术;为确保能源安全,维护石油保障能力,要进一步夯实基础,加大物探软件、硬件研发,坚持“陆地”和“海洋”两条路径共同发展,提高石油综合勘探水平。

2.加强新方法新技术的研究,增强石油勘探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