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奇石教学设计合集12篇

时间:2022-08-31 21:31:54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篇1

2.能看懂图的意思,抓住景物的特点。

3.理解本文的内容,了解黄山有哪些著名的奇石,都是什么样子的。

4.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秀美风光的热爱,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秀丽风光,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朗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背下

教学难点:根据教师所给的图,都能抓住景物特点

【教学方法】

引导点拨法 朗读感悟法 巡回指导法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整体感知

我们从上节课的学习,已经认识了安徽省南部有一个闻名中外的风景区,它有什么出名的景点呢?那些奇形怪状的石头,课文中写了哪些奇石,你们还记得吗?接着让学生们自己进行讨论,激发学习的兴趣。

设计意图:在讨论中激发兴趣

二、利用图画,感悟语言文字

1.学习第二自然段

我们先来看有趣的“仙桃石” 吧!

(1)看图想象。

(2)出示图画:

你们看这块岩石像什么?这么大的石桃子人间少有,它会从哪里来呢? (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各抒己见。)

[设计意图]以画引入, 直观形象,启发想象,训练说话,渲染课堂气氛。

(3)感知内容。听老师朗读课文,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石桃的来历。

(4)体会词语。提问:这段话描写仙桃石从天上下来用了哪两个动词? (板书: 飞、落) “飞、落” 这两个词在描写生活中的哪个动物时常用上?你能用这两个词说句话吗?

设计意图:在体会文字的同时体验石头的神奇。

(5)感悟语言。那么大一块石头偏如小鸟一般轻松自如地从天上飞下来,落在山顶的石盘上,真是妙不可言。感情朗读,体会石头的神奇。(让学生白南练习,读出自己的语言语气)指名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情景中进入阅读,感受“奇” 、感悟“奇” ,训练学生的语感。

(6)渗透写法。这段话先告诉我们奇石的名称,后写奇石的样子。

设计意图:为下面的仿写打下基础。

2.学习第三自然段

(1)质疑激趣。看到奇石名字叫“猴子观海” 你会想到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设计意图:“学而不思则罔” ,质疑是思维的火花,质疑精神应从低年级开始培养。

(2)感知内容。自由读文,边读边想“猴子观海” 的情景。

(3)体会词语。结合图画用自己的话把“猴子观海”的情景说给同学听。

出示图画:

(老师、同学适时补充、评议, 示词语:抱、蹲、望。)

设计意图:在体会文字的同时学会把书中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相机理解“陡峭” :让学生分辨哪幅图中的山陡峭。

出示图画:

设计意图:化抽象为具体,避免生硬的“解词”。

相机理解: “云海” : 让学生说说印象中大海的样子,然后再引导想象云海。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对语言文字形象感悟。

(4)感悟语言。黄山的这番奇景把猴子迷住了。

指导感情朗读,体会感悟神奇。

(5)渗透写法。这小节先说什么,然后说什么?

设计意图:引导至此,学生对这两段文字已有所感悟,为下面画画、说说、写写打下伏笔, 采用从“扶” 到“放” 的教学步骤,运用迁移规律,符合低年级儿童学习的特点。

3.学习第四自然段

(1)感知内容。自由读文,说说“仙人指路”的样子。学生说话时,老师画出图画:

(2)体会词语。让学生说说老师画“仙人”时抓住了哪些动作? (相机出示:站、伸、指。)

(3)感悟语言。指导感情朗读。

4.学习第五自然段

(1)感知内容。读文章,想象“金鸡叫天都”的情景。

(2)绘画表达。把想象的画出来。

设计意图:学生在绘画中无形地进行了对语言的感悟,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

(3)体验文字。展示学生的作品。(老师、同学给予点评)

设计意图:进一步体验文字美,石头奇。

(4)感悟神奇。指导感情朗读。

三、启发想象,训练说话

黄山的奇石还远不止这些。出示图画:天狗望月。仿照前几个自然段的写法,说说“天狗望月”的情景。

(小组内练习,然后指名说。)

设计意图:学生全员参与,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丰富想象,规范语言,积累语言,为三年级习作打下基础。

四、迁移运用。积累语言

请学生当小小导游员为来黄山旅游的游客们介绍黄山奇石,还可以结合收集的有关黄山的资料介绍。(教师适时点拨。)

设计意图:把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积累语言, 同时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五、配乐朗读。升华情感

设计意图:在乐曲中、文字中升华情感,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六、作业

把书中只有名称,而没有描写的“狮子抢球” 、“仙女弹琴”这些奇石想象并仿写出来。

设计意图:把课上说的训练转为写的训练,及时巩固提高。

【板书设计】

黄山奇石

课堂导入 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篇2

一、观看黄山的风光片,导入新课

播放黄山的风光片,请学生观看,使学生获得对黄山风景最直接和最生动的感知。

二、整体感知课文,揭示课题

黄山的风景在影像中是如此秀丽,那么,在文字中,它又会以怎样的面貌呈现在我们眼前呢?今天,老师将带大家一起去感受黄山是怎样用文字来讲述自己的美丽的。

这样改动之后,好的教学效果就显而易见了。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篇3

凉山地质历史复杂悠久,留存的地质地貌形迹有14种基本类型,并有诸多代表性单体景观。

(一)数不尽的山峰风光无限

凉山的碳酸盐类岩石区常有凸峰、独峰、峰丛景观是重要旅游景观。地表水流沿着碳酸盐类岩石表面流动,溶蚀和侵蚀出许多凹槽。随着溶蚀作用加剧,凹槽不断扩大,使原先完整的山峰变成基座相连而上部分离的山峰集合体,成为峰丛。溶蚀进一步向深处发展,峰丛基座被切开,相互分离成峰林。在地壳长期稳定的条件下,峰林继续遭受岩溶水的侵蚀,发育成独峰。凉山山多凸峰也多,高峻险,蔚为壮观。如:念青贡嘎日松贡布是五世达赖赐封的雪域神峰,三座护法神山呈品字形凸然天外,雪光皎洁,一尘不染。大相岭笔架山,地貌形似笔架;螺髻山可观赏到千年雪峰凸起于青山白云之上的美景;德昌宽裕乡凉峰村凸峰“光头山”“一揽众山小”。独峰景观如:“吉日波”神山,传说为彝族繁衍的原初;蛙山以“半壁撑霄汉,宁城列画屏”的气势与邛海、螺髻山组合成部级风景区,被誉为“川南胜境”。金阳县南瓦区的合则金两山山峰相并,插入云中,巍峨壮观。峰丛景观如:螺髻峰丛山体浑厚嶙峋,层峦叠嶂,奇峰如簇;老幼山峰丛山体似老叟傲立,群峰若幼童围聚;木里高原峰丛峰峦丛丛,无限壮观。

(二)石林、土林各有千秋

凉山有不少成片岩溶地貌区,地表水沿着石灰岩等可溶性岩石隙不断溶蚀,形成溶沟、石芽。石芽排列如林便形成石林景观。代表性景观如:西昌市樟木箐麻柳石林岩石形状似人象物莫不逼真;黄联土林内黄土砾石经雨风蚀造就了形象逼真的300多处土林景观;冕宁白土林洁白如玉显示着造化的神韵;西昌中坝乡千佛岩形成许多如雕佛之像。

(三)奇特与象形山石衍生出神秘传说

凉山有奇特山体石体似景象物,往往以画龙点睛之功提升乡村的旅游吸引功能。如盐源干海乡旱船山似大船仰放;有山形似人的老君山,石官山;似物的轿顶山、元宝山、石简山、铧头山、莲花山、灯台山、锅底山;似动物的牛角山、龙头山、龙背山、青龙山、白龙山、马头山、马脖子山、马尾山、猫儿山、凤凰山、牯牛山、鸡公山、白虎山,数之不尽。有不少村庄依象形山石取名。特别是许多天公巧造的奇特山石令人叹为观止。如:唐央乡莲花僧石像、西昌乌龟山、会东县营盘山风动石、木里东朗乡向阳村脚木组“龚垄杜几”、雷波金海山卧佛、冕宁公鹅舒翼、泸宁二龙抢宝、盐源狮子山、盐源北山卧佛、越西县龙宝山等。

(四)岩壁上峡谷中有民风奇特的乡村

凉山地处攀西大裂谷中段,地处岩壁岩缝和村境有岩壁岩缝景观的乡村多之又多。代表性景观如:甘洛乌史大桥乡的岩壁乡村建在“鸡鸣云中,犬吠天上”的绝壁悬崖上;木里茶地沟“城墙岩”地貌,好似斧辟刀削一般,异常平整光滑,犹如人工砌成的高墙;木里项脚关门山有由错落的三座悬崖绝壁组合而成的关门山,仿佛坝子中的一道关闭着的雄伟大门;冕宁小白楼村:新兴乡小白楼村居于半山,坡陡路窄,进出路上陡岩要上下三道木梯(栈道)犹如上楼;会理果元石关门两山岩陡,夹缝之间路窄。凉山峡谷地貌众多,以具“峻(雄伟)、险(险峻)、秀(山秀水美)、幽(隐蔽玄远,谷曲林茂)”的特色令人神往。如:冕宁境内雅砻江峡谷乡村民俗特色浓郁、金沙江峡谷乡村历史厚重、德昌群英沟内别有洞天、喜德则莫大峡谷生机勃勃、德昌老碾河谷“金银窝”等。

(五)沟壑地、丹霞景观展现着大自然的神奇

因多年风蚀雨,凉山一些地方形成沟壑地。典型的如喜德县西河乡沟壑地、螺髻山老鹰沟等等沟壑地。

凉山南部金沙江沿岸紫红色长石石英砂岩地层,经风雨流水侵蚀发育后,有一些丹霞地貌出现,如西昌市小庙乡与西乡乡交界处撒网山上,红色沙粒砾石构成的红土林,紫红色的沙砾土凝成造型奇特的柱、简、宝塔、森林,鳞次栉比,还有飞禽如鹰、雁,走兽如虎、狮、羊、狗,人如老幼皆形象生动,展现着大自然的神奇。

(六)景象万千的溶洞与天生桥

凉山卡斯特地貌分布广泛,可溶性岩石多,形成诸多岩石洞穴景观,幽深神秘,景观奇特,可供乡村之游。如雷波龙湖溶洞、越西南箐溶洞群、越西石洞琼钟、普格玛瑙洞、金阳龙窝溶洞、木里呷洛村神仙洞、泸沽湖格姆尼柯洞、盐源树河天生桥、会理永郎城门洞等。

(七)凉山乡村的沙丘地、岸滩

凉山由沙堆积而成的沙丘、沙山景观不少,如木里县列瓦乡境内有大小沙坝14处;小金河边的盖地原生态景观区;会理县彰冠乡老歪坝、雷波有个集市回龙场建在沙滩台地、西昌裕隆乡白沙堆组,高草乡沙包组,都有白沙淤积的大土丘堆。

凉山河流多发源于深山,夏秋水涨,大量沙石随洪流滚滚而下,一入谷地坝区流速减缓,沙石淤积在湖岸、河口或河心成为岸滩,是休闲佳地。沪沽湖沿岸有17个沙滩,邛海周边也有新沙滩、青龙滩等大大小小冲积而成的沙滩,是游客休息游玩的天然处所。

二、凉山乡村地质地貌过程形迹旅游资源禀赋分析

1.凉山地质地貌过程形迹旅游资源虽然种类略有不齐,景观却极为丰富,极其精彩。《旅游资源分类表》中亚类AC地质地貌过程形迹所列的14种基本类型中,凉山只缺雅丹地貌,也未发现堆石洞景观。其余的凸峰、独峰、峰丛、石(土)林、奇特与象形山石、岩壁与岩缝、峡谷段落、沟壑地、丹霞、岩石洞与岩穴、沙丘地、岸滩共12类景观的乡村特别多,单体景观分布极为广泛。

2.凉山拥有独特性,垄断性,旅游审美价值高的地质地貌过程形迹旅游资源,这些造型奇特的单体景观使所在乡村风光引人入胜,旅游吸引向性倍增。麻柳石林、黄联土林和各类溶洞是自然天成的美景,响水石、风动石、莲花石是天下奇观;峡谷、凸峰、峰丛、岩壁与岩缝都是伟大、雄壮、险峻的象征,牦牛山、大相岭、贡嘎山的高峰耸入云天,裸岩崔巍;积雪终年,云气迷茫,朝晖晚霞,映照璀璨;山顶银装闪闪,富丽堂皇;雪线之下,松柏杉林郁郁苍苍;腰岩以下混交林谷曲林茂,风光锦绣。奇景所在的各族村庄,都是观山览景、游乐休闲、康体健身、登山、探险、科研考察的乡村旅游目的地。

3.凉山地质地貌景观与其他旅游资源配套组合良好,宜于开展内容丰富的乡村旅游活动,极具旅游开发价值和市场竞争力。雅砻江峡谷集深谷急流、奇峰、水体、珍稀动植物与藏乡苯教文化、汉族移民文化、茶马古道的交通文化、正在建设的锦屏电站等人文景观相互组合,内涵丰富,是最佳地质景观、生态旅游、科学考察、攀岩漂流、探险基地,高品位的峡谷类旅游资源。清溪峡石头路面上深深的马蹄印是唐、吐番、南诏关系的记载,是司马相如通西南夷、韦皋镇边、杨升庵、马可・波罗、石达开、赖裕新等踩过的印痕。峡谷中废毁的古庙,古清溪关房屋基脚及残存青砖,都是凉山交通史和宗教史遗存。

4.各村寨民族文化使此类自然景观附着上丰富的人文内涵。地质地貌过程形迹是大自然赐与的珍贵景观,各族乡村居民将价值观和审美追求注入关于奇特地貌的神话、民歌、景观命名等创作之中。如古人把泸山的松、安宁河的风、邛海的水、西昌的月并称为“松风水月”,是名扬海内外的川南胜景。史载泸山本是彝族安土司的私山,后来安土司的哑巴儿子饮了发蒙寺的井水即能开口说话,安家把泸山捐出来兴建寺庙,这是彝族开始接受佛教文化的表现。历经沧桑,泸山上今有保存或恢复的唐宋明清各代所建儒教、道教、佛教建筑十多处,形成蛙山上“三教共山”的奇特宗教景观。呷洛村神仙洞据说是神仙恩色夏堆公布的洞府,每逢藏历年,附近藏民都要到洞中石塔前烧香。莲花僧石像和他镇守妖魔传说,是藏族村民对藏传佛教高僧虔诚崇拜在文学中的反映。盐源狮子山是摩梭人崇拜的神山,格姆尼柯洞被奉为女神的宫殿。“吉日波”传说为彝族繁衍的原初,村民敬仰的神山。老幼山峰丛被想象为似“野叟华巅,童孙绕膝”,东朗石祖被奉为胜景,蕴含着中国传统的家庭文化和生殖崇拜价值观。

5.凉山地质地貌景观是一本巨厚的地质地貌学天书。以实体形象多角度地反映凉山地质地貌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及其演变规律,记录着凉山地区地壳运动变化的过程,阐释着地壳的物质组成特征、地壳运动与构造地貌的关系、内外营力地质作用、环境生态等抽象的科技原理,是一座科技知识宝库,一本理论联系实践的教科书。大渡河峡谷是国家地质公园,也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深峡谷,水平重叠的岩石,记录了地质演化的历史;乌史大桥乡悬崖村寨的彝族,服饰民居崇尚别具一格,反映着地理环境对人文活动的影响;黄联土林是冰川运动的杰作。

6.各族村民关于地貌景观的神话传说赋有价值观教喻作用。白土林本是白垩岩山体经风雨山洪冲刷形成的奇特地貌。民间却传说着两个故事:其一曰,有一年冕宁大旱无收,观音菩萨施法力降下如山面粉救济百姓,任人取而自给。贪婪的县官却调动车马偷运面粉出县销售以牟取暴利。菩萨怒人之贪婪,法指一点,白白的面粉堆变成白土山,白土林;二曰大旱绝收之年,观音菩萨向天庭求来面粉救民饥荒,天神发现有人不知珍惜,甚至发现有个女人用白面烙饼给小孩擦屁股,便将白面粉堆变成了白土林。民间传说诫官勿贪腐,诫人勿浪费,蕴含着古今至宝的道德教育和廉洁操守教育意义。

7.这类景观分布广泛,所在乡村区位交通条件不一,开发难易程度不同。有的远在高山深谷,开发存在困难。但不少高品位景观所在乡村占据区位优势,也有一定的开发基础。如清溪峡、黄联土林、仙人洞、石洞琼钟、公鹅舒翼、乌龟山、撒网山红土林、冕宁白土林、老幼山等都在南方丝绸之路要道上或距大路不远,可进入性强。

三、市场定位与开发思路

本类乡村旅游市场定位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是以景观奇特性及其附着的人文内涵和旅游纪念品为卖点,发掘景观所在乡村的特色饮食、民居、民俗文化内涵,开拓大众游客客源市场,开发景观审美、乡村休闲、康体健身、科普教育为一体的旅游产品。二是以地质地貌的科学考察价值为卖点,以科研工作者和各类学校师生为主要客源市场,开发专业科学考察、修学益智与康体游乐相结合的旅游产品。尤其要抓紧小长假及寒暑假两个高峰期,促销此类产品。

四、根据资源特色分类设计打造本类乡村旅游产品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篇4

一、凉山沉积与构造旅游资源的独特禀赋

(一)凉山沉积与构造景观得天独厚。分布在凉山境内的“攀西古裂谷”和“康滇地轴”地质构造带构造复杂,使州境赋存着《旅游资源分类表》中“AB亚类沉积与构造”所列的全部7种旅游景观基本类型,且单体景观数多量丰。如碧鸡山――木佛山断层、竹核断层、丁央断层、雅砻江流三曲地带等是断裂岩层广泛出露,形成奇形怪状的典型断层景观;水打坪背斜、马颈子向斜、盐源弧形构造是地层在各种内力作用形成的褶曲景观;布拖县沙洛乡螺旋岩村的岩层被扭曲产生螺旋状褶曲;会理黎溪区莲花石村境内岩石因扭曲断裂形成莲花状褶曲;木里麦日乡公母岩、会理的秀气龙盘、盐源左所村八仙坪莲花等皆是奇特的节理景观。昔格达组标志地层、马湖地质公园等更是世所罕见的地层剖面;木里县呷洛村神仙洞内,钙化的石头似、似石塔、石狮、石猫等是奇特的钙华景观;金、银、铜、铁、锡、水晶、盐、滑石、芒销等84种矿藏的矿点矿脉遍布凉山。

(二)凉山的沉积与构造景观自然审美与人文内涵结合良好。单体景观天生形态独特,似物象形,村民根据其形象附会出诸多相关神话、传说,其主题往往蕴含着各族村民的价值理念,寄托着村民的愿望,反映着当地环境特征。如相岭双龟是小相岭两处巨大龟型山石前后相连,人称双龟山。左面有三尊酷似人形的巨大“念经石”。山沟中有迎客松、“诗人天问”、“灵猴望月”、“泥牛喘月”、“商妇望归”等奇岩古树,构成“盆景沟”,又与万亩草甸和形如龙脊的望天坡组合成佳景,是可供附近乡村游客登山休憩、观山赏景、拍照留影、体验彝族风情、品尝山珍野菜的旅游目的地。公母山、公母岩,是象形的自然地貌与中国生殖文化天人合一的奇观,赋藏着地质学、人类文化学多学科知识,反映着中国传统的阴阳观,揭示出阴阳平衡则村寨安康的哲理。宛若仙境自然景区内的分布着彝、藏、汉、傈僳族等十多个民族和摩梭人等人口,各族都有丰富而独特的民族文化积淀,构成多姿多彩的旅游资源。

(三)凉山沉积与构造景观科学技术内涵丰富。沉积与构造景观是地壳受地球内营力作用,不同质点受到强烈挤压、拉伸或扭动,岩层原始产状被改变的结果,所产生的褶皱、断裂或扭曲等,记录着各地的地质构造运动过程,是地球几十亿年演变留下的一部“石头大书”。每个地层代表着它形成的地质年代地壳的成分结构,具有科学研究、科普教育价值和观赏价值。能让游客既得到观赏审美享受,又能认识一些科学事物,学到新的科学知识,受到教育启迪。

(四)凉山诸多沉积与构造景观是高品位的旅游资源。不少单体景观具有高度的奇特性、唯一性、不可替代性。雷波马湖地质公园多达14种成因类型的地质遗迹,深切于近1000m的金沙江大峡谷中,一层又一层的地质剖面清晰可观。有上、中、下三层龙湖溶洞,有时间跨度达6亿多年的完整地质剖面,都是品位极高的旅游资源;又如2013年在昭觉三岔河乡三比罗嘎村新发现的恐龙游泳足迹,一个上万平方米的陡峭岩壁上,有距今1亿至2亿年的近千个恐龙足迹,包含多种类白垩纪恐龙以及蜥脚类、兽脚类、翼龙类脚印化石,发现至少12条恐龙行走足迹,应是中国至今发现的最大面积的恐龙足迹群,且多种类恐龙脚板印在同一岩层上,更为罕见;盐源县的公母山,公石、母石两大节理景观在同一山凹内天然生成,形象逼肖而名扬海内外;昔格达组标志地层、三渡水断崖都是天下无双,不可复制的景点景区,科研价值及观赏价值都非常高。

(五)数不清的矿点矿脉证明凉山矿藏“得天独厚”决非虚言,不少沉积岩是生产旅游纪念品的宝贵原料。凉山是中国的重要黄金产地,肉眼能见金矿脉矿硐密布的金矿就有40多个,鸭嘴金矿、龙达金矿、麻哈渡金矿等是著名采黄金点。盐源瓜别乡洼里金矿被称为西南第一金山,历来以产块金闻名2。20世纪初掘得40两到100两的天然金块就有近20块。特别是清宣统元年(1909)洼里工人叶文焕采获巨大自然金一块,重496两(31斤),1913年将其残存小半拿到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轰动天下3。

白银、南红玛瑙、苴却石、水晶石、大理石、黄蜡石等,兼有观赏、实用、收藏价值。如凉山水晶石有无色、黑、紫、黄等颜色。体积大小不一,长短粗细各有不同,形状却天生一致为棱锥体,每一块水晶石中段是六棱柱体,两端分别是六面棱锥体,三者浑然一体构成一个18面透明体,光线折射,闪烁多彩。往往有几十个六棱柱体聚为一团的“水晶石山”,更是奇特美观。

(六)诸多生物化石点是地球历史的见证,是研究生物起源、进化的科学依据,又是重要的地质遗迹和不可再生自然遗产。如专家们根据雷波县古生物地层发现的六个孢粉组合带各个地层的孢粉类型、数量变化推断:从1.6万年前的晚更新世晚期至今,雷波小海子一带虽然经历了冰后期的转暖期――寒冷――温冷到温暖――温暖微干――温凉――温暖冰期变化,但这里受黄茅埂高山阻隔和金沙江河谷干热气候影响,气候变化波动较小。

总之,凉山各地的沉积与构造景观多样,壮观奇特,是当地自然旅游资源形成的底本,又是深刻影响各族人文旅游资源品位和种类的重要因素,可以长期为乡村旅游业开发利用。

二、凉山乡村沉积与构造旅游资源开发现状

(一)断层景观出露广泛,凡交通方便之处的断层景观都得到实质性利用。断崖绝壁令人赞叹,断出的冷泉、温泉都为所在乡村添景,吸引路人驻足,吸引游人前往。古今皆有影响的是雅砻江流三曲地带锦屏山秀丽河湾,雷波马湖地质公园中的彝、汉新村,具备了较好的旅游接待能力,以竹核断层形成的竹核大小温泉为代表的温泉乡村大多有客自远方来等。

(二)姿态万千节理景观外形奇特,又富人文内涵,最具吸引力,开发利用最好的是盐源公母山,但创造的主要是景点门票收入,所在乡村的餐饮、民俗文化、购物等收益较少。一些独特性很高的节理景观因受交通制约尚待开发,如木里县里多村有自然天成的莲花僧石像。传说莲花僧追捕两个妖魔到了里多村,两妖魔跳进河里一直不出来,莲花僧就把自己的像刻于山顶镇守妖魔。景观形象奇特,又赋神话传说和藏传佛教文化内涵,旅游吸引功能强,但受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影响,尚未创造较多的旅游收益。

(三)众多的矿脉矿点引人关注,但很少有专门的旅游产品,象南红玛瑙近年来市场销售红火,但多处于村民自发的无序开发状态。

(四)大多数生物化石点的化石已异地保存,新发现的昭觉恐龙游泳足迹化石引起中外专家和地方政府的重视,已采取了相应保护措施。

三、市场定位与开发思路

将本类乡村旅游市场定位于面向大众游客,分类开发与综合开发并举的开发思路。小长假及寒暑假游客为主体,调查各乡村沉积与构造景观特色,选定本村本寨乡村旅游主题,设计既能突出景观特色又具有可操作性的乡村旅游产品。重点开发休闲观赏游、科学考察游、科普教育游、纪念品购物、特色餐饮等旅游活动项目。

四、根据资源特色优势,分类设计打造沉积与构造乡村旅游产品,是可行的开发途径。

(一)设计打造休闲观赏类乡村旅游产品。奇形怪状的断层景观、地层剖面景观壮美、伟岸。在秀丽河湾,断头山、断尖岩、横断山等,刀劈斧削般的断崖景观展示着自然力的强大;螺旋岩村、黎溪区莲花石村等地的那些被扭曲成螺旋状、莲花状、羽冠壮的褶曲,莫不有鬼斧神工之妙。让游客到乡村休闲时能观赏到这些景观,体味自然地貌奇特之美,摄影录像,把神奇与壮美带回家。

(二)根据乡村实际,以各乡所藏沉积与构造景观为主景,设计打造旅游审美与科学考察结合、审美与科普教育结合的乡村旅游活动项目。明确研究沉积岩的原生构造,可以确定沉积介质的营力及流动状态,从而有助于分析沉积环境,或确定地层的顶底层序等作用。附近乡村可建成为科技工作者、高校师生的地质考察服务基地,提供食宿、导游和后勤保障、安全服务,帮助他们完成不同主题的调研。

(三)设计实施以沉积与构造为主题的旅游项目,为普通游客提供观赏休闲游,为中小学生组织科普学习实践的夏令营旅游。帮助游客认识矿藏实物和了解相关科普原理。如认识铜矿,了解凉山铜矿分为火山沉积变质型、沉积变质―热液富集型、沉积型、热液型四个类型;认识镍矿并懂得镍是机械制造业、航空工业、国防工业不可或缺的有色金属;明白石灰岩是制造水泥、石灰的原料和炼钢添加剂;芒硝是含有结晶水的硫酸钠,用于制革、玻璃、制碱工业等,也是泻热润燥,清火消肿的中药材,常用药西瓜霜就是芒硝和西瓜配制而成的;懂得重晶石即硫酸钡,是钻井、提炼钡以及医学造影的重要原料。

(四)以沉积与构造景观开展热爱祖国河山教育的旅游活动。以矿石聚集地旅游体现凉山矿产得天独厚;以节理、地层剖面景观让游客深刻体验祖国山河之美,激发爱国爱乡之情;以裂谷理论和攀西大裂谷成因展示凉山地质构造的古老性和奇特性,如盐源盐矿被誉为“埋藏着的一颗巨大无比的白珍珠”,岩盐层厚达6000m,总储量27亿顿。若将这些岩盐砌成一米见方的盐墙,绕地球三周尚且有余;又如凉山历代所产砂金、块金知名于世界。1939年国家银行收购黄金314917两,其中1/3收购自凉山,有力地支持了抗日战争。4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篇5

一、弥补文本不足,开放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随着时代的发展,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课堂教学再不是教师作为知识的权威将预先组织好的知识体系传授给学生的过程,而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开展探究知识的过程,学生学习的知识也不再局限于课本内容,网络正成为学生输送知识的一个重要载体。现行人教实验版小学语文教材内容的选择贴近儿童生活,符合现代科学技术发展,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洋溢着现实的生活气息,不仅能够使学生体会到所学的内容与自己接触的问题息息相关,而且能够大大调动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但有些信息,学生就不能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获取、吸收知识,而利用网络教学就能弥补此中不足。

例如《黄山奇石》一课,主要介绍了我国举世闻名的风景名胜区——黄山的情况。课文以文本的方式给我们展示了黄山的美妙风光,文字非常得优美动人。但是对于大多数的孩子来说,黄山毕竟离他们的现实生活比较远,而我们也不可能真正带他们到实地去欣赏。学生没有亲临现场去欣赏这些奇石,单从文字来理解就显得比较空洞、抽象。那么,对于这些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比较远的事物,我们如何让学生理解呢?有什么办法能让学生领悟到祖国风光的奇特、美妙呢?这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解决的一个难点。怎么办呢?传统课堂无法弥补这个缺陷,但是现在我们利用网络就能够做到。在组织教学《黄山奇石》一课时,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教师利用教学虚拟网,将课堂链接到互联网上,实现了教学资源的共享。上课伊始,教师有意设问:“你对黄山知多少?”这样一问,学生们便通过网络平台,输入关键词“黄山”,通过相关网站的搜索引擎很快便进入,登陆黄山网站,黄山的风景名胜、人情风俗、历史掌故等一一展现在学生面前。这些丰富的资料,更激发了学生们去探索课文内涵的欲望,为课堂教学的顺利有效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开放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积极思考。

爱因斯坦说过:“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的。”《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人们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有了网络环境的支持,我们就可以放手让学生根据要求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在自主探究式的学习中,我们尝试了分层教学的施教模式:A组学生快速搜索,复制网上有典型意义的图片和摘抄描写优美的文字并编辑这些信息资料,完成一份黄山旅游的报告;B组学生搜索黄山“四绝”的另外三绝——奇松、云海、温泉的相关句子,粘贴在word文档中,并可以插入自己喜欢的图画,进行简单的编辑和保存文件;C组学生只需要搜索出黄山的地理位置、网站栏目的介绍等简单信息。

这样的教学收到了“同步教、异步学”的效果,每一个学生在增加表象积累、开宽视野的同时,在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求得最佳发展。

三、网上互动,创建新的交流方式,促进多向协作交流

这个环节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学会协作学习,即要求学生主动地寻求学习伙伴并共同探索问题,在此过程中,学生逐渐学会与他人进行公开、坦诚的沟通,学会面对个体的差异,学会把个人的目标升华为团队的利益,最终促使学生的组织能力、交往沟通协作能力的养成。

教师指导学生在个人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协商、交流、讨论即协作学习,进一步完善和深化对主题的意义建构,并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就是把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尽可能地开放给学生,还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计算机充分自读、自悟,带着自己的学习所得和疑难问题走向同伴,走近老师,相互合作,相互探讨。通过网络的交互、监看、广播、发送、对讲等多种功能,老师和学生、学生与学习之间构成一个多维互动的交往空间,从而形成充满活力、富有个性的课堂学习氛围。

在《黄山奇石》一课的教学中,正是基于上述理解,教师在制作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课件时,除了为学生搜索好一些现成的课件资源,课上还让学生通过因特网的搜索,去寻找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并让学生利用“网上邻居”和“聊天室”进行交流探讨,让学生扮演小导游在网络里畅游,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语言表达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学生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下利用网络各抒己见,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这个环节的自主学习,有利于教学时空的开放,有利于语文实践活动的开展和思维火花的迸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十分高涨,内部语言和外部语言交流都得到了进一步的锻炼。

四、网上冲浪,开放求知领域,促进学生课外阅读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篇6

(一)多媒体再现创设情境

对于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通过形象的录像,课件、图片或者是简笔画,都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为学生进入焦急训练创设愉快和谐的气氛,架起沟通学生心灵的桥梁。课堂上,我常利用课件、图片等直观教具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口语交际兴趣,提高能力。

(二)课堂上以学习者的身份加入

记得在教《黄山奇石》一课时,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利用《黄山奇石》这篇课文对黄山怪石的全景进行介绍,我用充满激情的话语把“我当小导游”的说话训练引进了课堂。说话伊始,我瓮声瓮气地说:“同学们,我是一个多年漂泊在外的老华侨,我很想去神奇秀丽的黄山上看看那里的奇石,可是我老了,爬不动了,听说你们最近学了《黄山奇石》这一课,能给我介绍介绍吗?”孩子们一听这话,一下子就投入了情境中,一个个跃跃欲试地说:“老奶奶,我来给您介绍。”“我来”,接着孩子们便俨然一副小导游的派头给我介绍起了黄山上那一处处神话般的景点。介绍生动形象,令人好像亲眼看到了那一处处的美景,正在黄山畅游呢。

二、开拓思路,让学生能说、会说

(一)引导学生观察,拓宽口语交际路径

生活中的许多小事,当教师引导孩子们去观察、思考时,孩子们就会发现原来生活中有这么多可以说,可以讨论的话题。平时,我常常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事物,让学生到日常熟悉的生活中去寻找、发掘说话的内容。

(二)开展语言活动,学会倾听,提高认知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篇7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人对事物的一种向往、迷恋、积极探索追求的心理倾向。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源动力。教师要想使学生获得成功,就要想办法将学生的兴趣与教学结合起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开头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第一步。合适的导语像磁石,能把学生分散的思维一下子聚拢起来;合适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提高整个智力活动的积极性。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提出:“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给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注意课堂教学导入环节的设计,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以最快的速度进入最佳的学习与思维状态,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那么如何导入新课呢?下面我就针对导入的方法谈一些浅见。

一、激疑设思法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方多思,多思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例如,在教学《鱼游到了纸上》时,教师让学生齐读课题后问:“题目有没有让你好奇的地方?”学生急不可待地提出自己的疑问:“鱼游到了纸上,太不可思议了吧?”“鱼怎么会游到纸上呢?”“鱼为什么会游到纸上去?”“鱼游到纸上不会死吗?”等等。无需教师再导,学生就会迫不及待地学习课文。再如,在教学《蛇与庄稼》一课时,教师在板书课题后提出了一个问题:“你们怕蛇吗?”大部分学生做出了肯定的回答后,教师又提出新的问题:“我们这么怕蛇,不愿意见到它,可却有人特意到外地买蛇养,哪有这样的人呢?课文中就有这样一些我们看起来‘不正常’的人。”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会怀着好奇的心情阅读课文,寻找答案。

二、释题入课法

题目是课文内容的浓缩。从解析题目导入,简洁而实用,既可直入正题,又可同时领起全文。如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题目就揭示了文章的内容。就可以直接“解题”让学生明确诗歌的内容。一个与众不同、别致出彩的题目能够在短时间内引起学生的注意。教师如果能够抓住学生的兴趣,积极引导,便可有事半功倍之效。“解题眼”就是解释题目中关键性的字词并由此而推演、生发,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如在教《黄山奇石》一课时,教师先板书课题,然后提问:“读了题目,可以看出课文向我们介绍了黄山的什么?”学生回答:“黄山的石头。”“是一般的石头吗?”“是奇怪的石头,和一般石头不一样。”“说得好,通过读题目,我们知道了这篇课文就是专门向我们介绍黄山各种各样奇妙有趣的岩石的,那么黄山到底有哪些奇石,奇在哪里呢?”这样抓住课题,通过引导学生审题,明确了学习重点,从而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情境渲染法

有的课文有着丰富的情感,教学时,宜用情境渲染法。教师富有感情的导入语言、辅以精彩的影片剪辑、音乐,可以创设情境氛围,唤起学生的情感认知,学生潜心研习文本,他们会更深刻地领悟到作品的内涵。在学习《雅鲁藏布大峡谷》时,让学生欣赏“珠穆朗玛峰”和“雅鲁藏布大峡谷”图片,然后问学生:“图片美吗?可以用哪些词语形容这种美?”在学生回答后,教师接着说:“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堪称世界第一的壮丽景观――雅鲁藏布大峡谷。看看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观景象有哪些。”运用各种辅助手段可以创设轻松、唯美的课堂氛围。引发学生带着探求知识的欲望学习,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趣味导入法

趣味导入是用诙谐幽默的语言构成的导入语。使用这种导入语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迅速抓住学生的心,吸引学生学习新内容,并能在趣味中引导学生抓住学习重点,真正做到寓教于乐。关于趣味导入语,教师可用谐音或某些词的比喻义来设计,可用歇后语、对联来设计,可用小笑话、小品设计,等等。在上《找骆驼》一课时,教师先出示一则谜语:“四腿长长脖子弯,背上驮着两座山,一次吃饱水和草,几天不饿口不干,驮着重担走沙漠,不怕烈日和风寒。”然后提问:“这则谜语的谜底是什么?”学生积极猜谜语,气氛一下子就活跃了。趣味导入为课堂教学增添了文学趣味,缩短了学生与作品、作者之间的距离,能够快速打开学生的思维之门,让他们通过思考发现知识,获取知识,从而产生一种获取胜利的愉悦,并将这种愉悦贯穿到整节课的学习。

五、诗歌导入法

诗歌是我国悠久文化传统中的一朵美丽的奇葩,其语言精练、优美、含蓄隽永。教师用恰当的诗歌导入新课,语言精练简洁地将学生带入一种如画般的优美境界,陶冶了学生的性情。在学习纳兰性德《长相思》时,教师可吟诵余光中的《乡愁》:“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乡愁》与《长相思》内容、意境相同,一个现代、一个古代,由现代很轻松地引申至古代。在轻轻的吟诵中,学生会自觉地进入意境。

六、温故知新法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注重语言的运用,让学生有扎实的语文基础。孔子云:“温故而知新。”因此,复习知识也是导入新课的常用方法。如讲《饮湖上初晴后雨》时,让学生先背《游园不值》,那是描写春天的景色,现在我们看看夏天在苏轼眼中是怎样的一种景象呢,是酷暑难耐还是大雨滂沱,还是另一番景象?学生投入诗歌的分析中。

七、故事导入法

故事生动形象,对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能唤起他们浓烈的学习欲望和学习兴趣,而且富有启迪性,活跃学生的思维。以历史故事、探险故事、神话故事等为线索将学生思维引入到学习主题,开展教学,是非常有效的一种导入方法。在教学《将相和》时,我先问学生:你们有谁看过或听过“完璧归赵”的故事?哪位学生能给大家讲讲这个故事?接着让一位同学给大家讲故事。然后问:“大家听了这个故事觉得蔺相如怎么样?厉害吗?”教师在学生七嘴八舌讨论后导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蔺相如的另一个故事――《将相和》,看看这篇文章蔺相如又有着怎样的精彩表现。”这样,就调起了学生的学习胃口,从而积极投入新课的学习。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篇8

一、设置教学情境,激发探究热情

网络课件以庞大的信息量和快速的传输技术,集电影、电视、录音、录像等设备于一体,能使自然事物及发展过程等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有效地搭建交互式的教学平台。因此,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创设生动、形象、有趣的教学情境,更有效地吸引学生的兴趣,产生主动探究的动力。

如在教学《黄崎山》一课时,设置这样的教学情境:播放黄山风景区的精美画面,内容包括黄山四绝、黄山四季、黄山晨夕、动物植物、黄山冷暖等。师导入:“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在我国安徽省南部,那里景色秀丽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有趣极了。”那么课文为我们介绍了哪些奇石呢?这时教师让学生带着疑问阅读课文,在阅读中感受黄山奇石的美与奇,并结合电脑课件形象感知“黄山石”的奇,理解课文内容,这样学生个性参与的热情被激发了出来。

二、引导自我发现,提出活动目标

自我发现的过程,就是主动探究的过程。在发现中提出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就容易产生自己个性化的学习目标。

例如在教学《恐龙的灭绝》,学生自己从网络上探究,有的学生发现全球气候变冷是导致恐龙灭绝的原因,所以选择了这部分内容进行探究;有的认为行星撞击地球更容易导致恐龙灭绝,因此选择这部分内容进行探究;有的则不满足于课文中提到的内容,从因特网中再搜索进行探究——之后,学生将自己对问题的回答用表单提交到公告板,同时学生也可浏览其他同学提交的观点,起到网上交流的目的。

这段时间的学习允许学生按自己的进度进行,实现了分层教学和个性化学习。这样,每个同学都可以在自我发现的过程中提出自己的个性化的探究内容,让内在兴趣成为整个活动的动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只有给予学习者以清晰明确的认知导航,通过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才能有效培养学生获取信息,使用信息的能力。在网络环境中,师生双方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师已由文化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学习方法的指导者,信息的组织者,导航者。

三、利于网络增长知识,开拓视野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篇9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学习中对所学知识有兴趣,才能乐学、好学。兴趣是一种复杂的个性品质,它可以推动学生去探索新的知识、挖掘新的潜能。心理学家皮亚杰说:“一切有成效的活动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但是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要靠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去引导、启发的。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可以让复杂、难懂的知识变得简单、有趣,因此,现在的语文课上信息技术的应用就成为每位老师不可缺少的教学手段。为了使教学内容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一些教师在上课时信息技术教育手段贯穿整个课堂,老师个人的魅力没有了,时间长了,学生自然也很厌烦,还增加了教师的备课负担。我觉得要想让信息技术在课堂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必须要结合教学内容,选择学生难理解或是教学重、难点来使用信息技术手段。

比如,在教学《黄山奇石》时,本课的重、难点是让学生了解黄山奇石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可农村孩子很难外出旅游,所以让他们只靠书上的两幅图来感受黄山石的奇特不是一件易事。为此,我在网上收集了关于黄山风景区相关的视频和图片,在深入理解黄山奇石的特点时通过班班通设备播放出来,让学生身临其境,不仅知道了黄山奇石的特点,还对黄山风景区有了一定的了解,使我顺利地突破了教学重难点。

二、现代信息技术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会利用信息技术独立学习

网络的普及让学生有了更广阔的学习视野,通过网络他们一方面可以获得与课文相关的更多知识,另一方面可以在课后没有老师的情况下自行解疑答难。我深深地认识到网络资源的优势,课文学习完了,并不代表这一课的任务完成了,可以适当根据课文内容布置一些延伸的作业,让学生利用网络来补充知识。比如,在教学《渔童》一课时,当课堂教学任务结束后,我给学生布置了一项家庭作业:要求他们课后观看《渔童》的动画片,并说说自己看后的感受。这样一来,使文本变成了生动的动画,特别是对语文理解能力差的学生,通过观看影片,他们把课堂上不理解的内容也消化掉了。

三、利用网络资源,提高教师的备课效率

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由于农村小学教师都是身兼数科,每天把所教学科系统地备完,需要教??在课后花费较长的时间。如何能提高教师的备课效率呢?我觉得网络为我们提供了无穷的教学资源。我的很多语文课都是通过网络找到相关的教学设计,再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修改,最后形成自己的教学方案。网络资源使我的教学有了抓手,不再是只凭自己的冥思苦想,而是百家争鸣,让我的思维变得活跃。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篇10

二、树立为“学生学习服务”的原则

在当前的一些现代化的电教媒体对教学方法的辅助过程中,我们发现电教媒体不再是辅助作用,反而成为教师演示或者装裱课堂的工具。在课堂上,一些教师为了展示自己备课时精心制作的一些“精美”的课件,便将整节课的时间用来展示课件,虚耗掉大量的时间,学生则成了观看软件展示的观众。教学不是汇报演出,我们要做的是提高课堂的效率,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如果只是完全依赖课件去展示,而没有与学生交流学习,则永远不会实现“多媒体为学生学习服务的原则”。我在设计PPT时有一些小技巧,如设计完PPT时向自己发问:还可以删掉哪些部分?哪些部分过于花哨?什么内容能够帮助学生去思考?通过这些反思能够有效地减少不需要的部分,减少一些与课堂无关的内容对学生注意力的干扰。在课堂上,我会控制PPT的切换速度,尽量不让学生有眼花缭乱的感觉,让PPT成为教学的辅助工具。因此,在设计总体的教学设计的时候,教师要正确处理“媒体、教师以及学生”三者之间的关系,在教师的控制下,要充分利用媒体的作用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服务。

三、为达最佳教学效果服务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篇11

S着信息技术的普及,电子白板技术辅助教学已成为当前课堂教学的热点。笔者将电子白板与计算机、投影相结合应用于实际教学中,深感电子白板在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提高课堂效率、改善课堂教与学、优化课堂互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中的作用效果显著。

一、利用电子白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成效事半功倍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学习充满深厚的兴趣,在教学中,老师才会讲得轻松,学生才会学得自如,在教学中遇到的很多困难也就迎刃而解了。白板技术集文字、声音、图片、影像于一体,相对于传统的黑板教学,白板的视觉效果显著,色彩、照相、拉幕、隐藏、动画等功能极大地吸引了以兴趣为先的小学生的注意力,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如在叶圣陶老先生所写的《荷花》这一课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对荷花的热爱赞美之情,让学生感知作者所写的荷花的三种姿态(即半开、全开、含苞),我在电子白板课件中播放了一段视频,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荷花在风中摇曳的姿态。接着让学生读文本,通过练读找出最喜欢的一种姿态,进而说说自己为什么喜欢,感受荷花的美丽。在学生交流感悟的过程中,我利用“探照灯”效果将荷花的姿态一一呈现,学生觉得非常新奇,这样在学生的头脑中一定能留下最生动的印象,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电子白板的运用使重难点迎刃而解

语文教学中,课文重点部分的关键词、句、段,是最能本质、集中地表现全文内容的。因此,重点段的词句往往牵动全篇。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帮助学生把握阅读的重点,可以更好地理解课文。交互式电子白板在综合处理和控制符号、语言、文字、图像等方面具有高超的功能,运用这一特有功能,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从而化难为易。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过程中的障碍就是我们教学的难点,运用交互白板技术这方面的功能,就能帮助学生克服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语言理解表达方面的困难,从而降低难度,更深刻地感受文章的艺术美,启发学生的想象。如教学《槐乡五月》,教学的难点是通过语言文字体会作者为什么说“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在这堂课上,我运用了交互式电子白板,先将12张槐花图片制成精美的PowerPoint,将它在白板上显示出来。在阅读前欣赏图片,感受到槐花的美丽。接着在白板中将描写这些槐花的句子呈现出来,让学生朗读这段话后,各自感悟,针对重要的或有感悟的词、句做批注。为了及时得到学生的反馈信息,我利用白板的勾画和批注功能,请学生走上讲台,拿起电子笔,在白板上直接勾画、批注,谈自己的感悟,再把自己的感悟通过感情朗读呈现。这使得白板不仅仅有利于“教”,更重要的是它也方便于“学”了。这种方式的学习,有效地突破了教学的难点、重点。交互式白板的交互式功能使师生、生生真正地互动起来。

三、电子白板的多功能性,为语文课堂插翅添翼

电子白板,可以把教学所需的各种教学资源保存到电子白板的资源库或放在计算机上灵活地随机调用。使用时,教师只需拖动、批注,课堂教学就恢复了“黑板+粉笔”的灵活。如《黄山奇石》一课,课前我在电子白板的资源库中添加了许多黄山奇石的图片。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感悟黄山奇石“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特点。由于学生对文字的感知能力不同,学生对文中所描绘的黄山的奇形怪状的石头都不尽相同,学生说到黄山奇石姿态或者哪一种变化时,我及时地从资源库中拖出有关图片,让学生有直观的认识,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黄山奇石的特点。可见,电子白板强大的交互性为本课的教学增色不少。手中一支电子笔,随点随拨、即触即停,不需要辗转于黑板和多媒体讲台之间,使音乐和图片的呈现更加便捷,使课堂的流程更加流畅。同时,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随时在白板上批注、勾画,更使教师的预设与课堂的生成巧妙结合。依托现代信息技术优势,使课堂生动、流畅,促进了学生的体验感悟与对话,使课堂教学得到了优化,课堂更多了一份灵动。

总而言之,语文教学中应用电子白板,课堂更显得生动、细腻,图片、信息量的增加,师生的互动,增强了教育效果,有利于创造愉悦的教学环境,增强教学信息的感染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充分开拓学生思路,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交互式电子白板是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助推剂。

参考文献: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篇12

为适应这一发展需要,语文教师必须努力学习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基础理论,学会和掌握最基本的现代信息技术,具备现代信息技术的基本素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深化学科的教学,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在执教语文课时,针对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我进行了一些研究探索,找到一些有效整合方式:

一、使用精美课件,将信息技术作为演示激趣工具

1、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利用计算机网络来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的常用方式是:

(1) 观察体验。如《看星星的孩子》,我播放录相让学生观察北斗七星是怎样绕着北斗星转动的;《风娃娃》,则让学生观看风娃娃调皮时,变成暴风、台风、龙卷风吹毁田地、房屋的悲壮场面,了解风有时给人类带来灾害。一个个枯燥的文字符号,转换成了一幅幅形象而又动感的画面,牢牢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更帮助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使得他们能更为投入地参与学习。

(2)角色扮演。如何让学生正确理解课文中人物的情感,并能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来表达这种情感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题。教《小蝌蚪找妈妈》时,我播放了一段动画片,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细心揣摩、体会“小蝌蚪”的心情,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分角色扮演练读人物对话,为动画配音。在动感画面的刺激下,学生练读兴趣盎然,扮演自然到位,充满了情味、趣味和生活的气息。

(3)模拟实验。一些蕴含科学知识的课文,我在课件里设置了虚拟实验,促使学生获得直接经验,理解某些科学原理。如《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这课中理解沟渠里的雪哪边化得快哪边化得慢是一个难点,我用flash制作了一个动画,学生自然很清楚地看到,因为南面沟渠里的雪被山挡住阳光的缘故,所以,北面的雪化得比南面快。

2、丰富阅读体验,激发学生想象

声像资料可以唤醒学生对一些生活信息的情感,利于学生细致地观察生活中一些稍纵即逝的细节。而这一切,对于学历、阅历有限,以形象思维见长的小学生来说,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如我在教学第四册课文《找春天》时,先呈现大量春景图,有五颜六色的鲜花,林间鸣唱的小鸟,绿茵茵的草地以及缓缓流淌的小溪等等,然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使久居钢筋水泥中的孩子们对大自然的春景有一种特别深刻的感受。再来学习课文,他们就能体会到春天美丽,朗读课文也颇有感情。最后,激发学生的想象,让他们说说自己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发言同时配以相应的声像资料“春天的公园、山林、田野、校园”等等,图像与声音的结合顿时激活学生的想象,他们阅读所体验到的就不单局限与课文里,而延伸到自己的生活中,阅读的体验大大的丰富了。

3、创新看图写话,激发写话热情

在新课标理念指导下,看图写话已经突破了传统的模式。它鼓励学生创新、求异,让学生自主创造有个性的画面,说自己的图,写自己的图。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教师可以将动物、人物、背景等的小图片提供给学生。在电脑上,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选择图片,组合成“图”,编故事,然后写下来;或以自己在电脑课中用金山画王完成的绘画作业为元素,看图写话,学生在自己创设的写话情境中,把自己的想法和想象用文字语言表述出来,激发出写话兴趣及热情。在实践中,还通过给词汇的方法训练写话,如第三册语文园地四中有一幅去公园看猴子的图,虽然学生有过很多类似的游玩经历,但都缺乏细致的观察,描写显得笼统粗糙,难以抓住猴子的个性特征,我展示经过放大的单个猴子的图片,并提供了一些动作的词,学生很快就有了很好的作品。

二、运用网络平台,将信息技术作为学习交流工具

1、促进个性学习,实现知识建构

传统的课堂教学只是单纯地由教师传授知识、训练技能,不能照顾到学生的差异。叶圣陶先生指出:“一个人有了自学能力和习惯,将一辈子读书,将一辈子受用。”可见在语文学习中培养自学能力是多么的重要。授之以鱼,只应一时,授之以渔,终生受用。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它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其出发点是充分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激发他们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基于网络的以学生独立探索为主要形式的个别化学习,恰恰是新课标倡导的学习方式的集中体现。

《黄山奇石》一课介绍了黄山四绝之一的奇石,我设计制作了融合了文字、声音、图像的网络课件。教学时,资源共享,自主学习,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运用课件中提供的各种文字资料,图片,比较分析,了解黄山奇石奇在何处,并通过课件中的画奇石,配乐读,当导游等板块采用不同的学学习方式,选取自己最感兴趣的一块的奇石自主学习,最后,学生可以自由点击黄山的资料库,了解黄山的其他三绝。这种开放的学习环境下,学生通过自己阅读相关资料,建构知识框架,真正实现了学习的意义建构,学生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了充分的释放。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