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英语期中总结合集12篇

时间:2022-09-11 09:50:09

四年级英语期中总结

四年级英语期中总结篇1

一、引言

就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而言,大学英语教学考核应该是对大学生的英语能力和英语学习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也是对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一种检验。然而,纵观大学英语教学和学英语教学考核情况来看,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一直起着总“指挥棒”作用。多年来我国大多数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一直围绕着如何能提高四、六级考试通过率而教学,大学英语教学考核的方式也以四、六级考试的内容和形式为准,并且多数院校以期末考试作为评价学生整个学期的大学英语成绩。这种考核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压抑了学生的学习英语积极性,因而大学英语教学效果没有达到教学期望值水准。目前,全国大学英语教学和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都在进行重大改革。了解这些年来大学英语教学,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和大学英语教学考核的发展过程和现状,对促进大学英语教学和大学英语教学考核质量的提高具有一定价值。

二、大学英语教学考核的发展过程

自改革开放以来,大学英语教学考核经历了一个观念不断更新、考核内容不断丰富、考核形式不断完善、考试环境不断优化的过程。总体来讲,大学英语教学考核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四个主要阶段:

第一阶段为上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后期。当时我国社会经济环境对英语作为一个交际工具的需求有限,更多的是局限于书面交流。学生的英语基础普遍差,起点都很低,加上教学条件和教学资源非常有限,于是形成了以教师为中心,以词汇、语法、阅读和翻译教学为主线的教学方式。大学英语教学考核采用的是终结性评价,即期末考试的分数决定了学生整个学期的成绩。考试的形式主要以主观题为主,如填词、回答问题、英汉互译等。考试的内容基本以测试词汇语法知识、阅读和翻译能力为主,不考核听力、写作和口语。

第二阶段为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至上世纪90年代末。在1986年,教育部颁布《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在这一时期,全国采用统一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中指出: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一定的听的能力,以及初步的写和说的能力,使学生能以英语为工具,获取专业所需要的信息,并为进一步提高英语水平打下较好的基础”。随之全国统编的大学英语教材也出现。各校把大学英语课程列为重点建设课程,大学英语教学迅速发展。大学英语作为公共必修基础课,开课两年四个学期,小班授课,学生统一参加全国大学英语四级统考。这一时期教育理念中引入交际思想和技能训练。此时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对学生语言能力的要求分三个层次(较强的阅读能力,一定的听和译的能力,以及初步的写和说的能力),大学英语教学考核随之有了很大的变化。1987年,中国开始了首次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英语四级试卷中有了听力和写作项目,但没有翻译项目,而且除了写作是主观题外,其它都是客观题。全国大多数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考核采用的仍然是期末考试的分数决定学生整个学期的成绩的方法。试题大都效仿四级试卷。考试的形式主要以客观题为主,只有写作是主观题,占15%,听力、词汇与结构、阅读、综合填充均为客观题。后期才增加了回答问题、英译汉项目。考试的内容基本以测试词汇语法知识、阅读为主,不考核口语。

第三阶段为上世纪90年代末至2003年。1999年9月,教育部对1986年颁布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进行了修订。《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版)》中指出: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一定的听、说、写、译能力,使他们能用英语交流信息。大学英语教学应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的基础,掌握良好的语言学习方法,提高文化素养,以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很明显,此时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对学生语言能力的要求分二个层次(较强的阅读能力,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大学英语教学考核也有了相应的变化。大学英语四级试卷中听力项目不总是客观题,而有了主观题,即复合式听力,同时写作项目也确立了最低分,并有了四级口语考试。该时期,全国许多院校大学英语教学考核采用的还是期末考试的分数决定学生整个学期的成绩的方法。试题大都效仿四级试卷。客观题的比重在70%以上。

第四阶段为2004年至现在。2004年教育部颁布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课程要求》)。《课程要求》中指出: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课程要求》别强调听说能力的训练。此时的大学英语教学对学生语言能力的要求不再分层次,而是要求全面提高大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和译的能力,即英语综合应用能力。随着《课程要求》的颁布,教育部正式启动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包括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改革。教育部在全国高校中选取180所院校,要求它们以《课程要求》为依据进行大学英语网络多媒体教学改革试点,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也将分别于2007年1月和2007年6月全面实施改革后的四级考试和六级考试,在新的题型中听力占到35%。听力理解部分增加了长对话,阅读理解部分细分为快速阅读理解和仔细阅读理解。仔细阅读理解又进一步分为篇章阅读理解和篇章词汇理解。综合测试部分除了原有的完型填空和篇章问答外,还采用改错或句子翻译(中译英)题型。原有的词汇与结构部分全部取消。同时,《课程要求》也对教学评估作了要求。它把对学生的评估分为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两种。全国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考核也积极跟上,许多院校一改过去单一的终结性考试方法,都在探索着如何实施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的考核模式。

三、讨论

从上述大学英语教学考核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带来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改革,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改革影响了全国许多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考核。事实上,这些年来全国许多高校把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成绩(通过率)作为衡量学校大学英语水平高低的标准,进而学校的教学管理部门又把教师所教授的班级的四级成绩(通过率)作为考核教师教学水平高低的标准。有的学校的教学管理部门还把四级考试的分数作为第四学期的大学英语教学考核的成绩,不合格者需要补考。还有的学校的教学管理部门把四级考试是否合格作为发放毕业证书或学位证书的标准,不合格者不发放毕业证书或学位证书。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影响不仅仅局限在高校之内,社会用人单位也把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合格证书或成绩作为是否录用的重要标准。因此,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不仅仅影响了大学英语的教与学,即教师的授课方式与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与内容,还影响了大学生的就业。

当前,随着这些试点院校的改革不断深入,经验不断积累与推广,全国许多高校都在尝试采用现代教学手段,将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引入大学英语教学,构建个性化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努力提高大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改革也在紧锣密鼓进行。改革包括两部分:考试内容的改革和考试方法的改革。考试的方法就是实施计算机网络考试,考试的内容是以视听为基础而进行的说、读、写、译测试,这与《课程要求》中强调听说是相一致的。

《课程要求》的颁布,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改革使全国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考核发生了巨大变化。对各级学生的期末成绩实行形成性和终结性相结合的考核模式,改变以往单一的笔试和客观题比例偏大的弊端,变读写为主的测试体系为多元化的测试体系已成为高校大学英语教学考核改革的目标。为做好终结性考核,我们应加大主观题比重,注重应用能力的测试,特别是听说能力,并把口试作为期末成绩的组成部分。为做好形成性考核,大学英语教师不但要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成绩、网络学习中的参与度及输出情况,还要在平时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考勤、作业及课堂表现等记录。此外,形成性考核还包括学生自我评估、学生相互间的评估、教务部门对学生的评估等。所有这些都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并付诸实践。

四、结语

我们知道测试是一把双刃剑,它既是一种检验教学效果的工具,又具有巨大的反拨作用。在过去,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以及各高校效仿其考试方式的大学英语教学考核都对大学英语教学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但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教师的应试教学、学生的应试学习“费时低效”、“高分低能”,造成了“聋子英语”、“哑巴英语”。然而,测试体系总是在教学中扮演指挥棒的角色,指挥棒的正确使用可以给教学指明方向,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和动机,提高教学的整体水平。《课程要求》在教学评估一节中对大学英语教学考核作了较为详细的指导,但如何贯彻落实好这一精神,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大学英语教学考核实践中探索。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Z].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2]张尧学.关于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J].外语界,2008,(5).

[3]《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工作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Z].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4]蔡基刚.当前大学英语教学面临的压力[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3).

[5]桂诗春.我国外语教育的根本出路[J].中国外语,2004,(1).

[6]杨惠中.从四、六级考试看我国大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现状[J].中国外语,2004,(1).

四年级英语期中总结篇2

在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时期的背景下,教育部对本科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提出了指导性的意见和要求,其中对大学英语教学特别予以了强调。因此,作为大学英语教师,我们要认真思考:如何使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与时俱进地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形势?如何通过改革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来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笔者以北京石油化工学院(以下简称“我校”)为例,提供了其实施分级教学改革的思路和对实践的总结反思。

一、实施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必要性

北京高等教育2003年底的毛入学率达到52%,在这样的背景下,我校作为一所普通本科院校,在教学中所面临的挑战更为严峻。我校学生中既有毕业时仍未获得大学英语必修学分者,也不乏在各级各类英语比赛中屡获佳绩的优秀学生。面对存在较大差异的教学对象,英语教学必须更新教育观念,立足实际,使教学工作适应新形势和新情况。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根据不同专业的服务面向和特点,结合学校实际和生源状况,大力推进因材施教,探索多样化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长期以来,我校英语教学一直注重探索有效的因材施教、分级培养的新机制和新途径。针对学生英语基础差异较大的实际情况,将实施分级教学模式作为解决问题的方案。从2000级学生开始,我校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模式已坚持实施了七年。

二、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改革的实践

(一)政策及理论依据

在大学英语教学的指导性文件中,无论是过去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还是2007年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都坚持了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目标要求。《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考虑到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以及各高校情况差异较大,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要求分为三个层次,即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这实际上是为实施分级教学提供了指导性的思路。

美国语言学家Stephen D.Krashen的“i+1”理论中提出了“语言输入假说”。公式“i+1”表示“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其中,“i”表示语言学习者目前的水平,“1”表示略高于语言学习者现有水平的语言知识。如果语言输入远远超出学习者的现有水平即“i+2”,或者接近甚至低于学习者的现有水平即“i+0”,学习者就不能获得可理解性输入,这样就难以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Krashen指出,人类习得语言的唯一途径就是通过获得可理解的处于“i+1”水平的语言输入。只有这种略高于学习者现有水平的语言输入才能使学习者收到理想的学习效果。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模式正是主要基于这一语言理论而形成的。

以上述政策和理论为主要依据,我校分级教学改革模式的思路如下:根据《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4年以前根据《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同时依据我校学生入学时的实际英语水平,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级别;分别为每一级别确定不同的培养目标,制订不同的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二)分级方法

新生入学后参加学校统一组织的摸底考试,根据测试结果和历年学生入学时的实际情况,原则上分为三个教学级别:以二级为起点的A级(约占总人数的10%~15%),以一级为起点的B级(约占总人数的70%~80%)和以预备级为起点的C级(约占总人数的10%~15%)。

(三)教学目标

入学时以一级为起点修读的学生修完四个学期后英语水平应达到《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描述的“一般要求”;入学时以二级为起点修读的学生,修完四个学期后英语水平应达到《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描述的“较高要求”;入学时以预备级为起点的学生,经过4~5个学期的英语学习后也应达到“一般要求”。

(四)教学原则

二级起点的A级班学生基础较好且自学能力较强,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讲授引导为辅”为教学原则;一级起点的B级班学生占教学对象的大多数,语言基础和自学能力都属一般,以“教师讲解与学生练习并重”为教学原则;预备级起点的C级班学生基础较差,其中绝大多数对英语缺乏兴趣,自学能力较弱,其学习过程以“课堂教师精讲+课下辅导监控”为原则。

(五)课程设置及学时分配

二级起点的A级班学生应用第一学期至第三学期完成《大学英语(二)》至《大学英语(四)》共三门课程的学习。同时还为这部分学生开设一定课时的网络视听说课程作为加强听说能力的补充。如通过全部课程考核,学生则可在第四学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学习目标选择全校外语类通选课。一级起点的B级班学生应用第一学期至第四学期完成《大学英语(一)》至《大学英语(四)》共四门课程的学习。第五学期开始可以选修全校外语类通选课。预备级起点的C级班学生应用第一学期至第五学期完成基础知识的补习和《大学英语(一)》至《大学英语(四)》的学习。第六学期开始可以选修全校外语类通选课。

(六)动态教学管理模式

1.升、降级管理。每学期每个层次的班级都要根据期末总评的成绩进行人员调整。原则上达到所在级别要求(即期末总评成绩合格)的学生可继续升入下一阶段学习,达不到要求的学生要降入低一级班级学习。

2.跳级管理。学生在参加所在级别考试的同时,每学期均可报名参加高一级考试,即跳级考试。如跳级考试成绩合格,且所在级别考试成绩达到一定要求的学生,可在下一学期跳入高一层次的班级学习。

3.成绩记载。分级教学的出发点是使不同起点的学生都能通过合理的教学过程达到基础阶段的要求,并通过升、降级和跳级的管理机制为各级间学生的流动打开通道,其主要目的之一就在于激励学生不断提高水平向高一级班级流动。但在过去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有些学生宁愿留在低层次班级得高分,而不愿去高层次班级学习。分析学生这种“就低不就高”的现象,主要是由于A级班学生入学时通常直接从二级开始学习,学习难度相对较大,考试中得高分不易,而英语课成绩又直接影响到学生获得奖学金等各类奖励的机会。为此,我们调整了过去的成绩记载方式,以“奖励优秀,鼓励上进”为原则,即在奖学金评定中给予A级班学生一定的成绩加权优惠政策,不但保证了A级班学生的学习动力,而且对其他层次的学生产生了更大的激励作用。

以上是经过不断总结、探索后,初步形成的具有我校特色的分级教学模式和管理机制。尽管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但仍然存在着许多有待于深入研究的问题。同时,社会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英语水平的硬性指标以及听说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如何完善现有的分级教学模式将是我们今后要深入研究的重点问题。

三、基于英语教学因材施教模式实践的反思

(一)分级教学取得的成效

1.因材施教,满足学生学习需求。根据学生不同的基础,为其制订合理的教学计划,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充分合理地利用时间和资源达到既定目标。以2005级学生为例,A级班学生在第三学期完成《大学英语(四)》的学习后参加了该课程的期末考试和国家英语四级考试,其中97%的同学通过了国家四级考试。这说明,我们在入学分级时采取的适当“拔高”原则确实起到了一定作用。B级班学生在过去的三个学期中完成了大学英语一至三级的学习,其中绝大多数学生顺利通过了各级课程考核。

2.分层指导,便于教师组织教学。实施分级教学后,教师不再感到众口难调,可以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集中精力对所教层次的学生特点进行分析,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深入的研究。

3.配套管理,规章制度不断健全。分级教学对配套的教学管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动态管理机制在实践中一步步得到了改进。我校特别制定了《关于大学英语课程分级教学管理的暂行规定》来对教学要求、分级方法、升降级、考核与成绩记载、奖励加权等各种具体情况进行规范和说明。

(二)分级教学中有待进一步研究解决的问题

1.低起点班级学生存在学习积极性问题。从理论上讲,分级教学充分考虑到了学生基础不同、学习过程不同等因素,是科学合理的。但对一部分学生来说,被分入低起点班级使他们产生心理上的自卑感,同时按教学计划将要比其他同学花费更长的时间达到目标也引起了他们的焦虑情绪。另一方面,低起点班级的学生由于基础差,大多数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教师在课堂组织教学和进行课外学习监控时都遇到很大的困难。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低起点班教学所面临的难题和挑战。

2.大学英语师资队伍存在数量和质量的问题。自扩招以来,许多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师队伍在很长时间内都处于缺编状况。尽管我校实施分级教学实践的时间不短,但由于教师队伍流动性较大,因此,不少教师对分级教学的内涵、实施办法、管理规定等都理解不深,这必然会影响教学效果。另一方面,教师队伍的科研能力也有待提高,在分级教学模式下,教师更加需要认真分析每一层次的教学对象,钻研针对性突出的教学方法、内容和手段等。

3.分级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尽管已经形成了一套管理办法,但在实际操作中仍不断遇到新的问题和挑战。如我校由于教学资源的限制及实验实训类课较多等实际情况,还未实现大学英语课程的“通道式”排课,即全校学生在同一时间上英语课。各个专业各水平层次的学生不可能均匀分布,这就造成分级编班时不得不考虑到班级规模问题,因此很难在入学时对每个专业均严格按照统一分级标准编班。这就使得各层次间的区分标准不够严格,容易引起教师和学生的不满。这需要与教学管理部门进一步沟通,寻找出妥善的解决对策。

通过总结和反思,同时紧密结合高等教育和我校发展的新形势,我们要在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改革的基础上,不断深入研究和探索,真正达到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蔡基刚.大学英语教学:回顾,反思和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2]陈晚姑,曾建湘.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模式研究[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2):160-161.

[3]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工作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4]贾芝.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探析[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2):299-301,309.

[5]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四年级英语期中总结篇3

在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英语作为一种世界通用的语言正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就医学生而言,四、六级考试、托福考试、雅思考试、GRE考试、临床职业医师资格考试、卫生类职称考试……林林总总的国内外英语考试让医学人士常常感到无所适从,而目前大多数指南性资料都是针对某一项具体考试进行概括性介绍。如何从医学人士的角度为其提供关于在不同阶段选择考试的建议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大学阶段,主要以四、六级考试为主,但四、六级英语考试并不能很好地反应医学生的英语水平,医学界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来判定医学人士的英语水平。

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们选择了南方医科大学外国语学院肖向阳副教授的课题“国内外医学人士英语考试分析与探索”进行研究。

一、研究思路

本课题采用文献回顾、问卷调查、数据整理分析、资料统一化、分类编写、统一讨论修改等方法。研究过程如下图所示:

前期全体小组成员(李维丽、刘萍萍、魏亚非、林心宇、朱丽莎、李亚琼)共同收集相关资料,设计出两份调查问卷《医学人士英语考试分析和探索调查问卷》、《医学生英语四六级考试题型改革看法之调查问卷》。李维丽、刘萍萍负责组织问卷调查、资料整理;魏亚非等其余四人负责分析资料、撰写论文。

二、研究成果

(一)论文《医学人士英语考试推荐及简介》

针对目前大多数国内外英语考试指南性资料都是针对某一项具体考试进行概括性介绍,而种类繁多的国内外英语考试常让医学人士感到无所适从,本课题在对各类英语考试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对医学生或临床医师的英语考试需求进行调查后,撰写出《医学人士英语考试推荐及简介》。此论文概括性介绍了在本科生期间,医学生们主要需要通过的四六级这两个基本的英语考试,准备考研者需要的考研英语;在职医生需要参加的职称英语考试;以及对于那些想出国深造的医学人士主要需要参加的TOEFL或IELTS,GRE,GMAT,LSAT,MCAT,PET5,CGFNS,USMLE等各种考试。从本科生、研究生、医务工作三个阶段,按毕业、升学、晋级晋职、出国留学、出国工作等需求为线索,总结出医学生及临床医师在不同发展阶段所需英语考试种类,从而为其提供专业的指导,使之能更准确地选择英语考试。

(二)调查报告《“医学人士英语考试分析和探索”调查问卷分析》

通过对南方医科大学非英语专业的医学人士的英语学习动机,对相关考试的看法及建议等进行问卷调查,统计、分析存在的问题,可以看出:1.我校学生的大学英语学习动力严重不足。现况学习英语态度和动机功利性强,而态度和动机被公认为是外语学习中非常重要的内部因素,所以大学教育应该合理引导促进学生的积极性。2.普遍认为,举行CET这种全国性统一的英语考试并不能检测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提高学习积极性。考试内容还需要进一步改革、调整和深化,以使之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并能全面检测学生的真实能力,促进学习动力。3.应让学生走出考试的误区,并激发其学习英语的热情,而不仅仅是“考证”的热情。另一方面,社会还应积极引导社会各界正确对待考试,正视考试的效度、摆正各类考试的位置,不过度夸大其作用。

(三)调查报告《医学生之看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题型改革》

通过对医学生的调查分析,了解他们对于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题型改革的看法,以及对下一步改革的期望,为英语四、六级考试今后的改革方向提供参考。本论文随机选取200名医学本科生作问卷调查。发现医学生对英语

四、六级题型改革基本认同,认为这些变化更能考查学生的英语能力,并且他们期待下一步可以进一步与国际化

英语考试接轨,以及把口语同笔试并作一起考试以督促大学生提高其英语应用能力与口语能力。

(四)论文《医学本科生看四、六级考试对毕业从医的影响》

通过对医学生的调查分析,发现近59.4%的学生认为现阶段四、六级考试不能满足本科毕业后从医的需要;66.7%的学生认为有必要或者很有必要设置一个专门针对医学本科生的英语考试,并在医学本科生的英语考试中加入医学专业英语的内容。本论文重点从四、六级考试的报考对象、考试性质、考查侧重点上来说明现阶段的四、六级考试不能满足本科毕业后从医的原因,并且对解决这一矛盾提出一些建议。

(五)论文《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主要英语考试发展分析及展望》

上世纪90年代至今,伴随“出国热”、“外企热”、“评职热”,各种英语考试在我们身边掀起一阵阵新的“英语考试热”。此论文重点从发展历程、影响因素、改革现状和发展趋势等四个方面分析较为风行的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CET)、全国公共英语等级考试(PETS)、托福考试(TOEFL)、雅思考试(IELTS),以及英语专业四、八级等考试。可以预见,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英语考试热仍将继续,而获得就业竞争优势、出国深造机会和晋升资格依然是推动这股热潮持续走高的主要动力。同时,在英语考试改革方面,考试类型多元化、考试流程人性化、考试题型生活化将成为主流。

三、意义

本课题一方面通过网络、出版物和问卷等对各类英语考试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对医学生或临床医师的英语考试需求进行调查,并经过系统分析,总结出医学生及医务工作人员在不同发展阶段所需英语考试种类,从而为其提供专业的指导,使之能更准确地选择英语考试。另一方面结合国内英语考试现状、社会发展对英语人才的需求及广泛的社会调查结果进行系统分析,对未来医学生英语考试改革提供一定参考和创新性建议,使其能更准确地评价学生的英语水平、更全面地考察学生的英语能力,并引导英语教学更加实用,使英语更好地服务于医学。

参考文献:

[1]王青青.医学英语教学紧密结合临床的实践.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04,1(1).

[2]洪江.二十一世纪医生的素质与医学专业英语教学.医学教育,2003,4(2).

[3]戴炜栋.关于面向21世纪培养复合型高级外语人才发展战略的几个问题[J].外语界,1999,(4):1-3.

四年级英语期中总结篇4

笔者以北京石油化工学院(以下简称“我校”)为例,提供了其实施分级教学改革的思路和对实践的总结反思。

一、实施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必要性

北京高等教育2003年底的毛入学率达到52%,在这样的背景下,我校作为一所普通本科院校,在教学中所面临的挑战更为严峻。我校学生中既有毕业时仍未获得大学英语必修学分者,也不乏在各级各类英语比赛中屡获佳绩的优秀学生。面对存在较大差异的教学对象,英语教学必须更新教育观念,立足实际,使教学工作适应新形势和新情况。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根据不同专业的服务面向和特点,结合学校实际和生源状况,大力推进因材施教,探索多样化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长期以来,我校英语教学一直注重探索有效的因材施教、分级培养的新机制和新途径。针对学生英语基础差异较大的实际情况,将实施分级教学模式作为解决问题的方案。从2000级学生开始,我校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模式已坚持实施了七年。

二、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改革的实践

(一)政策及理论依据

在大学英语教学的指导性文件中,无论是过去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还是2007年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都坚持了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目标要求。《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考虑到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以及各高校情况差异较大,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要求分为三个层次,即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这实际上是为实施分级教学提供了指导性的思路。

美国语言学家Stephen D.Krashen的“i+1”理论中提出了“语言输入假说”。公式“i+1”表示“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其中,“i”表示语言学习者目前的水平,“1”表示略高于语言学习者现有水平的语言知识。如果语言输入远远超出学习者的现有水平即“i+2”,或者接近甚至低于学习者的现有水平即“i+0”,学习者就不能获得可理解性输入,这样就难以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Krashen指出,人类习得语言的唯一途径就是通过获得可理解的处于“i+1”水平的语言输入。只有这种略高于学习者现有水平的语言输入才能使学习者收到理想的学习效果。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模式正是主要基于这一语言理论而形成的。

以上述政策和理论为主要依据,我校分级教学改革模式的思路如下:根据《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4年以前根据《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同时依据我校学生入学时的实际英语水平,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级别;分别为每一级别确定不同的培养目标,制订不同的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二)分级方法

新生入学后参加学校统一组织的摸底考试,根据测试结果和历年学生入学时的实际情况,原则上分为三个教学级别:以二级为起点的A级(约占总人数的10%~15%),以一级为起点的B级(约占总人数的70%~80%)和以预备级为起点的C级(约占总人数的10%~15%)。

(三)教学目标

入学时以一级为起点修读的学生修完四个学期后英语水平应达到《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描述的“一般要求”;入学时以二级为起点修读的学生,修完四个学期后英语水平应达到《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描述的“较高要求”;入学时以预备级为起点的学生,经过4~5个学期的英语学习后也应达到“一般要求”。

(四)教学原则

二级起点的A级班学生基础较好且自学能力较强,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讲授引导为辅”为教学原则;一级起点的B级班学生占教学对象的大多数,语言基础和自学能力都属一般,以“教师讲解与学生练习并重”为教学原则;预备级起点的C级班学生基础较差,其中绝大多数对英语缺乏兴趣,自学能力较弱,其学习过程以“课堂教师精讲+课下辅导监控”为原则。

(五)课程设置及学时分配

二级起点的A级班学生应用第一学期至第三学期完成《大学英语(二)》至《大学英语(四)》共三门课程的学习。同时还为这部分学生开设一定课时的网络视听说课程作为加强听说能力的补充。如通过全部课程考核,学生则可在第四学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学习目标选择全校外语类通选课。一级起点的B级班学生应用第一学期至第四学期完成《大学英语(一)》至《大学英语(四)》共四门课程的学习。第五学期开始可以选修全校外语类通选课。预备级起点的C级班学生应用第一学期至第五学期完成基础知识的补习和《大学英语(一)》至《大学英语(四)》的学习。第六学期开始可以选修全校外语类通选课。

(六)动态教学管理模式

1.升、降级管理。每学期每个层次的班级都要根据期末总评的成绩进行人员调整。原则上达到所在级别要求(即期末总评成绩合格)的学生可继续升入下一阶段学习,达不到要求的学生要降入低一级班级学习。

2.跳级管理。学生在参加所在级别考试的同时,每学期均可报名参加高一级考试,即跳级考试。如跳级考试成绩合格,且所在级别考试成绩达到一定要求的学生,可在下一学期跳入高一层次的班级学习。[3.成绩记载。分级教学的出发点是使不同起点的学生都能通过合理的教学过程达到基础阶段的要求,并通过升、降级和跳级的管理机制为各级间学生的流动打开通道,其主要目的之一就在于激励学生不断提高水平向高一级班级流动。但在过去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有些学生宁愿留在低层次班级得高分,而不愿去高层次班级学习。分析学生这种“就低不就高”的现象,主要是由于A级班学生入学时通常直接从二级开始学习,学习难度相对较大,考试中得高分不易,而英语课成绩又直接影响到学生获得奖学金等各类奖励的机会。为此,我们调整了过去的成绩记载方式,以“奖励优秀,鼓励上进”为原则,即在奖学金评定中给予A级班学生一定的成绩加权优惠政策,不但保证了A级班学生的学习动力,而且对其他层次的学生产生了更大的激励作用。

以上是经过不断总结、探索后,初步形成的具有我校特色的分级教学模式和管理机制。尽管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但仍然存在着许多有待于深入研究的问题。同时,社会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英语水平的硬性指标以及听说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如何完善现有的分级教学模式将是我们今后要深入研究的重点问题。

三、基于英语教学因材施教模式实践的反思

(一)分级教学取得的成效

1.因材施教,满足学生学习需求。根据学生不同的基础,为其制订合理的教学计划,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充分合理地利用时间和资源达到既定目标。以2005级学生为例,A级班学生在第三学期完成《大学英语(四)》的学习后参加了该课程的期末考试和国家英语四级考试,其中97%的同学通过了国家四级考试。这说明,我们在入学分级时采取的适当“拔高”原则确实起到了一定作用。B级班学生在过去的三个学期中完成了大学英语一至三级的学习,其中绝大多数学生顺利通过了各级课程考核。

2.分层指导,便于教师组织教学。实施分级教学后,教师不再感到众口难调,可以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集中精力对所教层次的学生特点进行分析,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深入的研究。

3.配套管理,规章制度不断健全。分级教学对配套的教学管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动态管理机制在实践中一步步得到了改进。我校特别制定了《关于大学英语课程分级教学管理的暂行规定》来对教学要求、分级方法、升降级、考核与成绩记载、奖励加权等各种具体情况进行规范和说明。

(二)分级教学中有待进一步研究解决的问题

1.低起点班级学生存在学习积极性问题。从理论上讲,分级教学充分考虑到了学生基础不同、学习过程不同等因素,是科学合理的。但对一部分学生来说,被分入低起点班级使他们产生心理上的自卑感,同时按教学计划将要比其他同学花费更长的时间达到目标也引起了他们的焦虑情绪。另一方面,低起点班级的学生由于基础差,大多数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教师在课堂组织教学和进行课外学习监控时都遇到很大的困难。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低起点班教学所面临的难题和挑战。

四年级英语期中总结篇5

尊敬的领导、亲爱的同事们: 大家好! 今天能够在这里发言,我倍感荣幸,感谢学校领导给我这个与大家交流心得的机会。 说句实话,本年度是我自上班以来,工作最充实的一年。去年暑假的军训期间,||| 《落实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级本教研总结 一、问题的提出和背景课堂是教学的主要场所,而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要途径,是学生获取知识,能力锻炼和养成一定思想观念的主要渠道。所以如何将这一教学主阵地的作用发挥||| 一、教学要求本学期九年级英语教学应根据《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 一、本期指导思想以“英语课程标准”为宗旨,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正确把握英语学科特点,积极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积极地情感||| 一、本学期的指导思想:坚持“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教育宗旨,关心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围绕课改完善和深化学科教学常规,进行课改研究和专题研究等活动增强课改意识、创新意识和发展意识。为了教材的顺利||| 本学期的指导思想:本学期九年级英语教学应根据《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建立初步的语感,获得初步运用英语的能||| 一.本学期的指导思想:坚持以下理念的应用:1、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培养创新精神;2、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目标设计以学生技能||| 接手新的班级一个多星期,在英语教学中遇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基础好的同学一点拨就会,而基础薄弱的同学一节课下来对着课本还是一筹莫展。要想真正做到高效课堂,必须抓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才能||| 各位老师:今天在这里,我想和大家交流和分享四个方面:一,半期考试,二,校级课题的研究,三,校本课程国际理解的组内教研,四,对下半期工作的设想。首先,我想用一句话来概括半期考试。“以不变应万变&rdqu||| 经过一学期的努力,我们组取得了一些成绩,也收获不少,我想从以下几点进行总结。一,半期考试,二,校级课题的研究,三,校本课程国际理解的组内教研,四,对下期工作的设想。首先,我想用一句话来概括半期考试。&l||| 在本学期,我担任了一年级的英语教学工作,在教学中我严格遵从教学的五个环节,课前认真备课,做到既备教材,又备学生,因材施教,努力实施课堂改革,积极探索小学英语快乐课堂。对于一年级英语教学的目标是:激发学生||| 本学期我教授二年级小朋友的英语课,经过一年级一学年的学习孩子们对英语学习都有了很深厚兴趣。很多的学生英语学习已经有了初步的学习基础,也开始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本学期里我重点是继续保持学生英语学习的兴||| 新春将至,这学期的教学工作也到结束的时候了。在本期,我认真学习,深究教法,虚心向前辈学习。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获取了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本期在教学上,我以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为重点,以阅||| 一、基本情况本学期一至三年级为3节/周,四至六年级为4节/周。教师平均任教3—4个班。本组教师有敬业精神,学历高,专业能力较强,张小瀛、蔡慧莉、陈凤老师对教材的精准把握,田纳老师亲和的教态,王颖老师对校||| 学生刚接触到英语学科,通常都有非常浓厚的兴趣,而兴趣是英语教学中最重要的目的。因此,老师在起始学期初期的英语教学中,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非常细心地呵护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尤其不要过多批评学生在学习中所犯||| 一.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二年级:二年级的小学生通过一年的系统英语学习及习惯培养,绝大多数小学生对英语课的学习都有了很深厚兴趣。进入二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但继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 一、 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共有十一个单元,包括十个教学模块和一个复习模块。每个模块包括了两个单元,第一单元是语言呈现,第二单元是语言扩展和语言联系单元。每个单元的标题是该单元的话题,同一单元的语言材料围绕这||| 一、指导思想本学期我将教三、四年级,我将重点投入到以素质教育为指挥棒的教学宗旨,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建立初步的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培养学生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 一,学生情况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步入小学高段,学生较之之前,理解能力增强,学习自觉性比之前增强,但是由于学习难度的加大,很多学生有畏难情绪,所以我作为教师应该考虑学生的总体情况和个别情况,在注重提高全

四年级英语期中总结篇6

    时光荏苒如白驹过隙,有时感觉它快得让人窒息。不知不觉一个学期即将画上句号,又该提笔写上“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了。 

    步入教英语科目这个岗位,仅仅是短暂的一年多,我没有干过什么轰动的大事,也没有什么令人忽然亮眼的轨迹,而是最深刻地体会到了做一名英语老师的艰辛和快乐.我喜欢孩子,喜欢每一个学生,但不是所有的时候喜欢所有的学生。我热爱工作,但不是所有的时候热爱所有的工作。当一天的老师是容易的,但是每天都当好老师是难的。想起李镇西老师在《做最好的教师》一书中的话语:做最好的老师,首先要做最好的自己,做最好的自我。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以最可敬;你也许不是最聪明,但你可以最勤奋;你也许不是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实;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做这个最好,其实是更好,每一个人都达不到,看你离最好的远近。“做最好的老师”是一种平和的心态,也是一种激情的行动;是平凡的细节,也是辉煌的人生。 

   本学期我担任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9个班级的英语教学工作,不同的班级,不同的班主任,不同的学习氛围,不同的学习效果。三年级两个班级,三(2)班比三(1)班学习英语的氛围更为浓重,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更高涨,家长对英语也更为重视。四年级三个班级,整体上觉得学生都很懒散,不管是家长还是学生对英语的学习都抱着无所谓的心态,五年级就更糟糕,除了五《4》班新来的学生对英语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之外,其他班都是大部分不喜欢学英语,总想利用英语课来玩,英语学习意识不够,觉得小学阶段语数是主科,英语可有可无的。而英语的课时都安排在下午,学生的状态总是不佳,上课总是昏昏欲睡。学生学英语的时间只有课堂上短短的四十分钟,回家根本不会花时间在英语上。有时,我觉得自己的热情和执着似乎慢慢地在被消磨着。有时越多的期待,反而失望越大。 

下面结合本学期教学实践总结一下教学情况: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英语是一门外语,对学生而言,既生疏又困难,尤其是在农村,要教好英语,就要让学生喜爱英语,让他们对英语产生兴趣。因此我尽量创设情景,通过实物、卡片、讲故事、简笔画等进行教学,并结合课文内容,运用表情、动作,尽量使课堂教学声情并茂,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我经常结合所教的内容,讲一些日常生活的事例,或浅而易懂的故事,这样既能扩大学生的视野,又能集中学生精神,使他们觉得课堂气氛不那么单调、枯燥。同时兴趣来自儿童的好奇心,勇敢来自于希望和鼓励。没有赏识,没有成功,也就没有了自信,没有了希望。学习英语时学生需要教师的鼓励和表扬。作为老师,应珍惜儿童心灵深处的渴望,积极创造机会,不断让学生取得“我能行”的成功体验。课堂上我总是用“ok”、“good”you are clever”、“excellent”来表扬学生;本学期我还利用标有good ,great ,excellent 等不同的小卡片作为课堂奖励表现优秀的学生 

四年级英语期中总结篇7

一、因中外合作办学而实行双语教学

山东工商学院与加拿大辛力嘉文理学院合作办学,设立了隶属于山东工商学院的中加高等应用技术学院。全国高考统一招生,采用“2+1”的培养模式。即:学生前两年在我院学习,第三年去辛力嘉学院学习,完成专科学业。由于合作办学的需要,中加学院的学生在前两年的学习中要学习辛力嘉学院的部分专业及专业基础课程,并尽可能地采用加方教材,这就决定了这部分课程必须进行双语授课。

在合作办学的初期,也曾经请加方教师直接进行英语授课,但是由于学生的英语水平不够,英语授课效果不好,后来改为部分课程双语授课。

我们的双语授课课程采用的是国外英语原版教材。开设最早的一门双语课程——《会计学》是在一年级下学期开始的。这时学生的英语水平较低,虽然用的是英语教材,但讲授中大量使用汉语解释。第三、四学期继续开设《会计学》,并增加了双语课《市场营销学》。第五、六学期开设双语课《中级会计学》。随着学生英语水平的逐步提高,逐步加大英语授课的比例。从开始的以汉语为主逐步过渡到英语汉语各半,最后以英语为主。

二、问卷调查结果及分析

为了对双语教学的效果进行评价,2012年6月中旬,对刚刚结束的《会计学》和《市场营销学》课程的2011级国际会计专业及市场营销专业的138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在对学体效果的调查中设计了4个选项: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感到--

A.既学到了专业知识,又提高了英语水平,一举两得

B.双语课虽然对专业学习有影响,但对英语学习促进很大,得大于失

C.虽然对英语学习有帮助,但专业方面所得太少,得不偿失

D.得失相抵

选择各项的人数如下:

A.41

B.25

C.47

D.25

可以看出,感到双语教学一举两得或得大于失的人数占总人数的47.8%;认为得不偿失的占总人数的34.1%;认为得失相抵的占总人数的)8.1%,持肯定态度比持否定态度的高出13.7个百分点。

为了了解英语水平对双语教学的影响,把所有接受调查者按英语水平高低分为两组。A组学生在2012年1月通过了大学英语四级统考;B组学生尚未通过四级统考。A组学生60名,D组学生78名。A组60名学生中选择各项的人数如下:A.28,B.9,C.14,D.9。持肯定态度的(A/B两项)占61.7%,持否定态度的占23.3%,持中间态度的占15%。持肯定态度者远远大于持否定态度者。这说明,英语水平较高的学生愿意接受双语教学,并从中受益很大。

关于教学方法,也设计了一个调查项目:

用原版英语教材开专业课,最好的教学方法是--

A.以翻译教材内容为主

B.以英语讲授为主

C.以汉语讲授为主

D.英语、汉语相结合(包括翻译)

E.其他

对这一问题的选择比较集中,138人中选择D项的共有101人,占73.2%。在已经通过四级统考的60人中选择D项的有19人,即31.7% 的已过四级的学生希望以英语授课为主,选择D项的33人,占55.0%,说明已过四级的学生中仍有超过一半的人希望两种语言并用。这一调查结果可以为教学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说明了“双语教学”符合我院学生的实际能力。在教学中既要善于运用英语,又要注意发挥汉语在理解过程中的辅助作用,而在记忆和表达时可鼓励学生尽可能多地使用英语。随着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提高,逐步加大英语运用的比例。

三、对英语学习与习得的影响

由于种种原因,近年来我院的双语教学未在计算机程序设计与分析专业实行。但是各专业的大学英语课程完全相同,不仅课时一样,而且教师也是跨专业上课。这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机会,可以比较-下实行双语教学对相同层次、相同环境下的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的影响。

我院要求各专业学生都参加全国大学英语四级统考。到2012年6月2011级学生四级累计通过率如下:实行双语教学的国际会计和市场营销专业138名学生中有74人通过,通过率为53.6%。未试行双语教学的计算机程序设计与分析专业96名学生中,有27人通过,通过率为28.1%。二者之间的差别十分明显。

尽管影响英语学习的因素很多,但产生这种差别的主要原因是显而易见的:双语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习得英语的机会和条件。因为这是以英语为媒介获取专业知识,英语成了学生获取专业知识的工具,在学习专业的过程中无意识地习得了英语。首先,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必须阅读英语原版教材和英语参考资料,这大大增加了他们的英语阅读量。其次,虽然授课时采用部分汉语辅助学生理解,但是,要求学生以英语记忆所学知识。而且课堂讨论一律用英语进行,增加了听、说的机会。最后,考试全部用英语命题,全部用英语回答,敦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用英语记忆、思维和表达。

四、结论与建议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

1.英语水平较高的学生从双语教学中受益最大,可收一举双得之效。由于合作办学的需要,两个专业从一年级第二学期开始部分课程的双语教学,当时绝大部分学生的英语尚达不到四级,这也可能是有-部分学生感到“得不偿失”的原因。因此可以相信,如果只在已通过大学英语四级的学生中采取部分课程的双语授课,效果会更加理想。

2.双语授课能否成功,关键在师资。应采取必要措施,加大双语课程教师的培养力度。可以选择英语基础较好,特别是口语能力较强的中青年专业教师,脱产进修半年至一年而后承担一至两门课程的双语教学。对于某些文科类的课程,也可选择有兴趣的英语教师,经过一段时间的专业进修,承担这些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

3.把专业课的双语教学与英语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即通过双语课程的开设,实现大学期间英语学习不断线。特别是本科生的教学中,对选修双语课的同学,允许他们免修专业英语课或专业阅读课,并在学分计算上体现出来。就是说把专业英语的课时和学分加在双语课程上,以保证选修双语课的学生既能学好专业,又能提高英语水平。

参考文献

[1] 巨娟丽, 程冬玲, 向友珍. 高校专业课双语教学探索与实践[J]. 中国电力教育: 上, 2012(1): 49-50.

四年级英语期中总结篇8

一、引言

在语言教学过程中,教学和测试是紧密结合的两个要素,测试作为外语教学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既是评估学习者对所学知识掌握程度的主要手段,又是测量外语教学成果、提升外语教学水平的必要方法。事实上,测试与教学以一种“伙伴”关系共存于外语教学体系[1],两者相辅相成,而语言测试对教师教和学生学所产生的影响则被称为测试对教学的反拨效应。20世纪90年代末期,英国应用语言学家将反拨效应引入应用语言学研究领域,自此,西方学者不断地认识到语言测试对教学产生的巨大影响,并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对语言测试反拨效应这一现象展开了大量且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相比之下,国内语言测试反拨效应的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近年来,国内学者对于语言测试反拨效应的研究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了使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更好地了解国内语言测试反拨效应的研究现状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笔者阅读了国内学者在这一领域内的大量研究文献,综合概括了近20年来学者对语言测试反拨效应的重要研究成果。

二、国内语言测试反拨效应实证研究

金艳针对师生就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口语考试的设计及其实施的观念和态度访问了28名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口语考官及358名口语考试参加者,研究表明,所有考官和绝大多数考生都认为有必要开展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口语考试,对口语考试的设计及其实施持肯定态度。因此,金艳认为:“大学英语四、六级口语考试对我国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有积极的反拨效应。”从研究工具的角度来看,在我国语言测试反拨效应研究初期,问卷调查和访谈是收集数据的主要手段。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国内语言测试反拨效应研究在研究工具的选用上得到了一定的突破。2002年,黄大勇利用问卷调查、访谈及课堂观察等多种手段开展了一项大规模的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反拨效应研究,在此研究中,他分别对120名大学英语教师及l 200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在六所大学对18名教师的课堂进行了33个小时的课堂观察,结果发现:四级考试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各个层面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包括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态度、时间分配,以及学生的学习动机及学习策略。总的来说,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给大学英语教学带来的积极反拨效应远远超过其产生的消极反拨效应。2003年,辜向东对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与大学英语教学之间关系的研究是迄今为止中国大陆开展的最大规模的语言测试反拨效应实证研究,包括管理者、教师、学生在内的4500名考试参加者参与其中。除此之外,此项研究还采用了较为丰富的研究工具收集研究数据,其中包括问卷调查、课堂观察、访谈、文件分析等。研究结果表明:(1)绝大多数参加者对测试持肯定的态度;(2)相对测试对教学方法的影响,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更多影响的是教学内容、教学进度及教学态度;(3)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产生的影响因学校而异,因年级而异,因教师而异;(4)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带来的正面反拨效应远远超过了负面反拨效应。

三、研究对象和方法及结果分析

本项目以淮南师范学院为例,以将要参加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大学生为调研对象,其中男同学有1267名,女同学有2353名,专业涉及文科和理科。此次的调查方法主要以问卷的方式进行,随机访问为辅,在此次问卷中,问题涉及大学英语课程课时的安排,学习英语的目的,学习的态度、内容、方式等,分析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对英语教与学的积极效应和消极影响,结果如下:

我校大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有着极为明显的差异。此次数据表明,只有53.4%的学生真正对英语感兴趣并且愿意主动学习英语,这些同学表示英语是一门普遍且有着重要作用的知识学科,对他们今后的工作学习都会有很大的帮助。有47.6%的同学则反映因为大学英语是学校安排的必修课,并且要参加英语期末考试而不得不学,这些同学表示虽然没有兴趣,但大学英语学习是一项不得不完成的任务。有57.3%的男同学和62.5%的女同学是为了找到一份更好的工作而准备考试,而有46.3%的男同学和57.4%的女同学是为了考研、出国留学等继续深造而准备英语学习。

在准备考试阶段,有55.6%的男生和60.6%的女生;表示自己不会特意为了考试而去准备,会像平时一样按照自己的学习计划和习惯合理地学习;35.9%的学生表示会在考试的前一个月开始着重进行英语复习;11.7%的学生则会在考前的一个学期就着手准备。复习工作一般分为四大块,听、读、写、译,每一大块都是一个必须注意且克服的点,在准备考试的方面因人而异,60.4%的学生会通过找一些原声音频、新闻广播和歌曲之类的材料,循环地进行听力训练,提高自己听的能力。80.5%的学生则会通过反复地做历年真题和模拟试卷进行训练,熟悉题型,掌握听力节奏。15.6%的学生会通过老师在课堂上播放的听力材料锻炼听力能力。阅读的准备方法方面,有大约30%的学生会选择记单词作为备考阅读的重要方法之一;27.3%的男生和24.8%的女生则会熟练地阅读和背诵教材上的课文材料进行提高;24%的男生和21.4%的女生会集中阅读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英语文章、报纸、杂志提高英语阅读能力。在写作方面,有55%的学生选择背诵经典的句型和套用四级写作的标准模板进行写作训练,只有约15%的学生会通过英语周记和总结这一方式提高写作水平。翻译方面,有43%的同学会选择做四级真题及模拟试卷进行翻译训练;24.4%的男同学和23.7%的女同学会系统地学习翻译技巧,在平时的练习中总结规律,系统学习;18.5%的男生和14.3%的女生会在课堂上主动和老师同学一起翻译并讨论长、难句的翻译方法。以上数据表明,男女大学生在英语学习目的、学习内容和方法方面没有明显差异。

四、结语

四级考试作为我国最大型的英语考试之一,影响上百万的大学生。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四级考试的内容形式也在不断进行调整改革,变得更加适应社会地位,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后续正面反拨效应能够更加突出,更加符合社会需求,为我国教育事业和社会进步带来更加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Alderson J.&Wall D.Dose washback exist?[J].Applied Linguistics,1993,14(2):115-129.

[2]Bailey K M.Working for washback:A review of the washback concept in language teaching[J].Language Testing,1996(3).

[3]原萍.成就测试对外语教学的正面反拨效应[J].外语教学2002(04).

四年级英语期中总结篇9

对多媒体应用于教学,存在着两种观点:一种认为多媒体教学是一种所谓“哗众取宠”“劳命伤财”的时尚玩意儿,对教学并没有实质性的帮助。另一种观点认为,多媒体技术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于一体,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利于更好地掌握所呈现的知识,它是教学现代化的体现。

随着高校的扩招,班级人数越来越多,如何面对这100人左右的大课,保证教学质量并努力提高教学效率,是摆在每一位外语公共课教师面前的难题。笔者于2005年试着在自己的教学班中率先应用多媒体教授外语,摸索外语教学中多媒体应用的价值与方法。

一、多媒体教学模式有效性实验研究

1.实验阶段一。

研究假设:从短期授课效果(一个学期)来看,和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多媒体教学模式更能促进公共外语的大班授课。

研究对象:2005年9月,江苏教育学院决定对2005级普本新生的大学英语教学实行了分层次教学,即将学生按文理科及高考英语成绩进行分班教学。共分出6个教学班,A1,B1,B2是文科班,A2,B4,B5是理科班,其中A1(65人),A2(60人)班学生的人学成绩(即高考英语成绩)在120分以上,B1(78人),B4(70人)班学生的人学成绩为110一119分,B2(77人),B5(70人)班学生的人学成绩在110分以下。B2,B4班的大学英语教学使用了多媒体教学模式,为实验班,其他4个班为实验的对照班(按高考英语成绩与实验班同水平的B1,B5为对照班1;而高考英语成绩好于实验班的A1,A2为对照班2),使用的是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即:B2,B4(高考英语成绩120分以下)。多媒体教学模式。实验班(147人);B1,B5(高考英语成绩在120分以下)*传统教学模式一对照班1(148人);A1,A2(高考英语成绩在120分以上)。传统教学模式。对照班2(125人)。

实验材料:实验班及对照班均使用的是大学英语新教材《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一册(外研社)。实验班的每节英语课均使用多媒体进行授课(多媒体教案附后),而非实验班则没有采用。

实验时间:这是个为期一个学期的教学实验,时间为2005一2006学年第一学期。

数据收集与统计:收集了2005级实验班,对照班共6个教学班2005 - 2006学年第一学期的学生学业成绩,包括期中、期末和总评成绩,并将所有数据录入电脑并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数据统计及结果:由于实验班与对照班1学生的高考英语成绩没有显著性差异,且实验班高考英语成绩还略低于对照班1(M实验=107. 46

注:*P

由于实验班与对照班2学生的高考英语成绩有显著性差异(M实验二107. 46 < M对照班2=123. 38 ,**P=0.000

注:*P < 0. 05;**P

从表1我们可以看到实验班和对照班1在期中考试成绩均分分别为77. 95 , 76. 74,虽然实验班均分高出对照班1,但没有达到显著性差异。但期末考试和学期总评两组均分分别为72. 2和68. O1 ,74. 5和71.32,P=0.000实验班

表2的结果则告诉我们在剔除了人学成绩(即高考成绩)对学生英语学业成绩的影响之后,代表两种教学手段教学效果的学生期中英语成绩的调整平均数分别为79.784和81. 774,多媒体教学模式没有显现出它的优势。但到了期末考试和学期总评,我们可以看到两组在调整了人学成绩影响后的平均分分别为75. 266和72. 752 , 77. 073和76. 361,虽然两者没有显著性差异(p > 0. 01),但实验班的班级平均分高于没有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对照班2。

为期一学期的教学实验验证了我们的研究假设,即从短期授课(一学期)效果来看,和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多媒体教学模式更能促进公共外语的大班授课。

2.实验阶段二。

研究假设:(1)从长期授课效果(3个学期)来看,和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多媒体教学模式更能促进公共外语的大班授课;(2)多媒体教学更能帮助学生在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中获得好成绩。

研究对象:由于从2005 - 2006学年第二学期开始有些班陆续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模式,所以我们选了B2班(77人)作为实验班(该班一直采用的是多媒体教学模式),BS班(70人)作为对照班(该班一直采用的是传统教学模式)。两个班学生的人学成绩(即高考英语成绩)均在110分以下,经过统计分析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的高考英语成绩没有显著性差异(M实验=103. 96 , M对照班=102.1 >,可以看作是同质的两组。

实验材料:实验班及对照班均使用的是大学英语新教材《新视野大学英语》一至三册(外研社)。实验班的每节英语课均使用多媒体进行授课(多媒体教案附后),而对照班则没有采用。

实验时间:这是个长期跟踪教学效果的教学实验,为期3个学期,时间跨度为2005一2006学年第一、二学期及2006一2007学年第一学期。

数据收集与统计:收集了实验班、对照班3个学期的学生学业成绩,包括期中、期末和总评成绩,及两个班学生2006年12月参加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成绩。并将所有数据录入电脑并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数据统计及结果:由于实验班有1人,对照班有2人没有参加2006年12月的四级考试,所以在进行教学效果的长期跟踪数据处理时是按实验班人数=77一1 = 76人,对照班人数=70一2 = 68人来录人的。为了检验实验班、对照班真实教学效果,我们所使用的均分是利用协方差分析剔除各班高考英语成绩、性别比例差异影响后的估计均分,即以各学期总评成绩,四级考试分数为因变量、以高考成绩、性别为协变量、以班级为自变量,利用SPSS1l. 0统计软件计算出来的。统计结果如下:

注:(1>实验班、对照班真实教学效果均分是利用协方差分析剔除各班高考英语成绩、性别比例差异影响后的估计均分。

(2)F值和显著性概率P值是以各学期总评成绩为因变量、以高考成绩、性别为协变量、以班级为自变量,利用SPSS1 l . 0统计软件计算出来的。

注:T分数是根据实验班学生的历次成绩参照全年级的478名学生历次成绩的平均分和标准差计算出的Z分数,按照lOZ+ 50转换而来的。

从表3和趋势图1中我们可以看到实验班历次英语考试成绩在年级中的相对位置呈上升趋势且上升幅度快于对照班。表4报告的是对两种教学模式真实教学效果进行协方差分析后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到,从3个学期的学期总评成绩来看,实验班的教学成效均明显好于对照班,P第一翔=0. 012 < 0. OS ,P第二翔=0. 005

为期3个学期的教学实验部分验证了我们的研究假设,即从长期教学效果看,多媒体教学模式更能促进公共外语的大班授课,但对学生的四级英语考试的促进效果不够明显。

二、分析与讨论

两次教学实验的结果都表明,采用多媒体教学的实验班英语成绩比没有采用多媒体教学的对照班上升较快,前者的教学效果要明显好于后者。根据笔者自己亲身的体验,分析出相关原因。

1.多媒体教学能促进教师深度备课。

运用多媒体教学对教师的备课是一种促进。多媒体要求用最精炼的语言突出重点并在每张幻灯片上得以体现,必然要求教师吃透教材,抓住要害。

2.多媒体教学能促进学生掌握材料。

大学英语与中学英语相比,词汇量很大,课文长,练习多,运用多媒体教学可节省大量板书时间,加大授课容量,甚至可以补充许多好的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材料,促进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对知识点的掌握。

四年级英语期中总结篇10

二、培养结果

通过第一个学期的培养,A级学生们的一次性平均四级过级率达到了32.23%,远高于我校的平均水平,教学效果初见成效。具体明细如表1。经过两个学期的学习,学生们的过级率又有了一定幅度的提升,达到了44.92%。具体明细如表2。

三、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1.存在的问题。通过近年来的教学实践发现,我校英语类的选修课的设置问题尤为突出,具体体现在课程的可选性上,即英语选修课的资源过于贫乏,目前为止能够固定每个学期为学生们开放的英语类的选修课只有五门左右,这就导致了拔尖人才,尤其是较早通过英语四级的学生很大一部分没有课可选,间接地导致了很多学生的英语学习出现了至少四个学期甚至更久的空档期,这极大地影响了学生们的英语学习的热情和英语能力的提高。2.解决措施。随着大学英语改革的不断深入,就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了相应的整改措施。(1)通识必修部分改为三个学期,第四学期转为选修课学期,即第四学期的《大学英语阅读教程农林类第一册》大农类课程改为选修课。(2)要求每位教师开设一门学生可能感兴趣的选修课,从2014级学生的第二学期开始为学生开设,内部竞争,择优选择,尽可能增加英语类选修课的门数。

四年级英语期中总结篇11

中图分类号:G75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959(2009)03-0152-05

一、问题的提出

民族学院有着50多年的办学历史,学校从规模很小的公学到现在的万人大学民族学院,从最早的藏语文专修科到现在以本科教育为主兼顾研究生教育的大学,民族学院亲历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在学院的发展过程中,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高校一门重要的公共必修课,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也经历了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前,大学英语作为公共课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授课时间大多都在晚上,而且外语教学力量薄弱,师资流失严重;1990年和1991年,大学英语作为公共选修课程供学生选择学习,至此大学英语教学跌入谷底;1992年,学校明确大学英语作为公共必修课程在全院开设之后,不仅加强了师资力量和教学投入,而且改善了教学硬件及软件设施,使得大学英语教学的地位得到了提高,因而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期间,对大学英语教学的理解,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材的选择等

都遵循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理念,大学英语教学从某种程度上得到了学生的认可。但到了上世纪末,由于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学生数量的急骤增长、学校规模的迅速扩大给大学英语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生源复杂,学生英语水平两极分化极为严重;二是教学目标制定困难;三是教学组织困难。我院学生来自全国各个地区,由汉、藏、门巴、洛巴、回等多个民族组成,学生高考英语成绩两极分化严重,以2005级学生为例,2005年共招收本科学生2069人,高考英语成绩大于或等于110分的人数为138人,仅占学生总人数的7%;90分至109分273人,占13%;50分至89分683人,占33%;49分以下975人,占47%。针对这种情况,为进一步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体现“因材施教,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我院从2004年开始有计划地开展了大学英语课程分层次教学、学分制管理改革,目的在于规范大学英语教学,体现学生个性发展要求,提高学生英语水平,以适应当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改革的结果证明,大学英语分层次教学、学分制管理适合民族学院的实际情况,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试图通过介绍我院大学英语分层次教学、学分制管理的做法,量化改革的成就,总结改革的经验,以期对大学英语教学尤其是民族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二、改革的提出与试点

大学英语分层次教学、学分制管理改革是在高校扩招和国家教育部2004年颁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要求》)的背景下提出的。改革的目的是为了贯彻《要求》,真正体现新的历史时期外语教育朝着个性化和自主性方向健康发展的趋势。民族学院外语系、教务处2004年申报了“英语专业本科和非英语专业本科公共英语学分制试点教学改革”课题立项并获批准,同年制定了《民族学院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教学要求》);外语系公共英语教研室2004年6月提出了《大学英语课程实行分层次教学、学分制管理的思路及目的》,对民族学院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出了初步设想;2004年8月又制定了《民族学院大学英语课程学分制管理办法》(试行)。这些文件的出台,为民族学院实行大学英语分层次教学、学分制管理奠定了制度基础。2004年9月,民族学院在政法学院、财经学院以及信息工程学院的部分2004级本科班级试行了大学英语课程分层次教学、学分制管理。经过一年的试点,民族学院外语系公共英语教研室2005年7月对上述三

个院系实行大学英语分层次教学的学生和没有实行大学英语分层次教学的学生英语成绩进行了比较分析,对大学英语分层次教学、学分制管理进行了客观的评价,并以书面形式得出《大学英语分层次教学、学分制管理试点阶段性总结》,肯定了大学英语分层次教学、学分制管理试点的成绩,也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建议。这些都为2005年在民族学院全面实施大学英语分层次教学、学分制管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改革的全面实施

2004至2005学年在政法学院、财经学院以及信息工程学院的部分2004级本科班级进行的大学英语分层次教学、学分制管理试点及出台的规章制度为民族学院大学英语教学全面实施学分制管理提供了可行性参考和制度性保障。2005年7月外语系又向学院报请《关于改革我院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建议》,对大学英语分层次教学、学分制管理试点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2005年9月又对大学英语分层次教学、学分制管理规定中的教学班级层次的划分及学生人数、各层次教学要求、开课时间及授课内容以及考核办法进行了全面的修订,制定并上报学院《民族学院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及学分制管理办法》(自2005级开始试行),学院教务处下发了《民族学院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及学分制暂行管理办法(院教发[2005]16号)》的文件,至此,从2005级开始,大学英语分层次教学、学分制管理在我院得以全面实施。大学英语分层次教学、学分制管理的试行为我院全面推行这种教学模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学院教务处[2005]16号文件为大学英语分层次教学、学分制管理的全面实施提供了制度保障。

大学英语分层次教学、学分制管理改革涉及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要求等方面,是一项系统工程。我院依据《要求》以及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将非英语专业本科生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要求分为四个层次,即较高要求、一般要求、基本要求和初级要求。始终坚持教学目标分层、教学内容分层、教学方法分层、考核分层的教学原则和教学特色,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手段为一体,努力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提高其文化素养。具体做法如下:

1 教学目标分层:教学目标分层是大学英语分层次教学、学分制管理的前提。其方法就是打破原有的行政班级,按照学生的高考英语成绩重新划分教学班级(班级人数30-40人)。民族学院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分为四个层次,即较高要求、一般要求、基本要求和较低要求。高考英语成绩在110分及以上者编入快班学习,学生在修完规定的英语课程后应达到《教学要求》的较高要求;90-109分编入中班的学生应达到一般要求;50-89分编入慢班的学生应达到基本要求;49分以下编入初级班的学生应达到初级要求。

2 教学内容分层:语言教学是实践性较强的综合性教学活动,它包括听、说、读、写、译等几个方 面。在确定教学内容选用教材时,要求所有学生选用材是不科学的。民族学院在实行大学英语分层次教学、学分制管理中,针对各层次学生的英语水平差异,选用了适合学生英语实际的不同教材。对英语程度较好的快班、中班学生使用了《大学体验英语》或《大学英语》Ⅰ-Ⅳ级教材,同时配备听力和阅读训练材料;对于英语程度较低的慢班学生则选用了《大学体验英语基础教程》和《大学体验英语》或《大学英语》Ⅰ-Ⅱ册教材;对于初级班的学生,则使用了以基础知识为主的伏学体验英语入门教程》和《大学体验英语基础教程》,重点培养他们的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3 教学方法分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施以与其认知层次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充分考虑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个体差异,是分层次教学、学分制管理改革的客观需要和主观需求。教学过程中,对快班学生的教学主要以交际法为主,采用全英授课的方式,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对于英语语言基础略弱于快班的中班学生,教学则采用教师讲解和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法,兼顾交际法。对于英语基础普遍比较薄弱的慢班和初级班的学生,主要采取传统的语法翻译法和任务型教学法,加强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训练和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强英语学习的信心。

4 教学考核分层

考核是衡量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其目的是通过一种科学的测试形式,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客观、准确和公正的评价,检测教学效果,反映教学中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问题。民族学院对大学英语课程进行考核时,依据各层次学生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的差异,把测试难度分为四个层次:对于快班学生,测试难度按照国家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大纲的要求制定;对于中班学生,测试难度按照略低于国家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大纲的要求制定;而对于慢班学生来说,测试按照略低于PETS三级考试大纲的要求制定;对于初级班学生,一般按照初级水平的要求进行测试。

总之,民族学院大学英语分层次教学、学分制管理改革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培养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能力;实现了立体化、个性化英语学习,解决了因使用同样的教学内容、同样的教学方法及同样的教学目标而导致基础好的学生吃不饱、基础较差的学生消化不良、教学难以组织等诸多问题,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改革的成就

民族学院大学英语分层次教学、学分制管理突破了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对大学英语教学是一种新的尝试,具有以下特色及创新:

创新点1:大学英语分层次教学、学分制管理改革针对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因材施教,以生为本,转变观念,变以往单一的“目标管理”为学分制的“过程管理”与“目标管理”并重。

创新点2:大学英语分层次教学、学分制管理将非英语专业本科生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分为四个层次,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积极向较高层次靠拢,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

创新点3:各层次的教学对英语学习者在听力、口语、阅读、写作、翻译等方面都提出了不同的要求,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体现了“因材施教,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创新点4:学生可通过参加学院组织的英语课程相应层次的学习及考试或参加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两种方式获得英语课程的学分,符合学生发展需要和社会需求。

经过四年的实践,民族学院大学英语分层次教学、学分制管理解决了以下几个问题:一是不同生源、不同民族的学生入学时英语水平两极分化给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制定、教学组织等带来的困难;二是多数藏族大学生因英语基础差对英语课缺乏兴趣和动力的学习动机障碍;三是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对学生个性发展和成长的不利影响。

同时,大学英语分层次教学、学分制管理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通过对政法学院、财经学院和信息工程学院2003级(未实行大学英语分层次教学)和2004级(已实行大学英语分层次教学)学生毕业前英语课程补考情况,2005级、2006级和2007级各教学层次期末考试情况以及2005-2006学年、2006-2007学年、2007-2008学年大学英语四级国家考试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证明大学英语分层次教学、学分制管理改革成效显著,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具体数据及分析见下表:

从表1可以看出,未实行分层次教学的2003级政法学院、财经学院和信息工程学院毕业学生补考率占总人数的43%,而实行了大学英语分层次教学的2004级毕业学生补考率占9.9%,补考率降低了33.1%。

未实行大学英语分层次教学之前民族学院每学期都有大面积的学生大学英语考试不及格,比例最高可达到30%到达40%。从表3可以看出,实行了大学英语分层次教学后快班和中班学生期末考试平均及格率均达到94%以上;慢班和初级班也达到了82%以上,与改革前相比学生英语考试及格率大幅度提高。

最初民族学院参加国家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人数不到300人,过级率为0.8%,参加考试的人数少,过级率低。从表2可以看出,民族学院从实行分层次教学、学分制管理以来,参加国家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人数由最初的300多人增加到近3000人,通过率也由最初的0.8%增加到10.1%,虽然成绩与其它高校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但对于我院来说已经是历史性的突破。

四年级英语期中总结篇12

 

1.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改革历程

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CET-4)是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组织的一项大规模标准化考试,其目的是检查和督促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的实施,推动教学改革,进而提高英语教学质量。为适应高等教育新形势的发展,满足新时期国家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教育部从2005年6月开始对四级考试进行了改革,该考试采用了新题型,记分制由原来的100分制改为710分制,而且不设及格线,成绩报告方式也从原来的合格证书变成成绩报告单,其中包括单项分和总分。2006年6月,四六级考委会推出了四级考试的新题型,将原来评价以阅读理解为主转变为主要考查学生的听说能力和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听力从原来的20%提高到35%,阅读部分则从原来整卷40%下降到35%。2008年12月,全国有53所试点高校共5 000名考生参加了首次四级网考(Internet-BasedCET),2009年6月全国68所高校的6 000多名考生进行了四级网络考试,这标志着大学英语教育由应试向综合素质能力考核的转变,网考已经成为四级考试的新的发展趋势。

2.大学英语四级网考的考试结构

 

部分

任务类型

考题形式

分值

听力理解

听主旨大意和细节

选择

25%

听力为基础

的综合任务

听写

听写

10%

听与跟读

句子跟读

10%

总结与评论

短文

15%

阅读理解

仔细阅读

选择

20%

快速阅读

选择/填空

1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