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政史教研组合集12篇

时间:2022-03-03 09:28:34

初中政史教研组

初中政史教研组篇1

本学期以来,我组成员本着以素质教育为总目标,课改为核心,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学生发展为本,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为本;以教学常规为基础,教学科研为先导。全面推进校本教研制度建设,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在此,我将汇总我们政史教研组这一个学期来的特色,向同仁们展现我们的风采,再次发出——我们一直都以校为荣,校也将以我们为荣——的心声:

成员特色篇

由于我们政治、历史科目的特殊性,所以使得我们有着不同他组的特色,我组较多成员在学校都担任重要角色,个个都勤勤恳恳,为学校的发展都付出了自己的努力,都做出了很大贡献。我组今年共计十六位老师:其中曾国耕老师任我校副书记,蔡拥军老师任办公室主任,蔡良才担任了我校团委工作,蔡起贺老师任初三年段段长之职兼校团委工作并任初中政治备课组长,柯丽华老师任政史教研组组长之职并兼任高三文综的备课组长,王建辉老师任高中政治备课组长,孙建钛老师任初中历史备课组长。其中许钦佩、柯丽华、陈梅霖、黄文彬等老师垮年段教学,其他老师大多都一人担任整个年段的政治或历史教学。由此可见,我组具有人多、力量大、角色重、贡献大的特色!

活动特色篇

本学期内,我组顺利并成功地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

(1)确定校本课题和教学主攻方向。开学之初,我组积极响应学校的号召,确定了我组的校本课题:“学案导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目前还在进行时,在学期末,我将做相关的阶段性总结工作,以促进日后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同时也确定了我组各组员的本学期的教学主攻方向,以更为明确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目标,当然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就会有意识地依据自己所定目标努力。

(2)教研课活动。由于我组成员分别担任政治、历史,又由于大多都是垮年段教学,所以为了更好地开展教研课活动,我们一方面成功组织开展了我组蔡起贺、陈华星两位老师的示范课和苏菊香、陈梅霖、陈美月、姚丽永四位新老师的组内汇报课的活动;另一方面,在平常的教学中,也积极地开展了以备课组为单位的教研课,做好听课、评课活动,从而达到共同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3)高中课改——面对当今高中新课改的发展潮流,我组为了不落后于他人,也积极地学校了相关的课改精神,比如,介绍了相关网站给组内成员学习、在教研组会上也认真深入地讨论了相关课改存在的问题、也很负责任地制定了高中新课改年段的政治历史科目的学分认定方案、特别是高一年段的任课老师(如苏菊香)写了较多的教学反思,这些都非常有利于我组成员紧跟课改的步伐。

(4)艺术节活动。为了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积极开发校本课程资源,充分展示广大师生的才艺,丰富师生精神文化生活,活跃校园文化科技艺术气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在“培养可持续发展的人——十年后看我永中师生”办学目标的激励下,为配合我校开展的第五届校园文化科技艺术节,我组也积极参与其中,根据我组的特色,我们开展了如下五项活动:历史人物小制作、教具展、历史小论文展、辩论赛、模拟法庭等。整体效果不错!其中历史小论文展、辩论赛活动最为成功!

(5)开展普法活动。根据我们政治学科的特色,我组成员积极配合我校政教处开展了“五五”普法活动。

(6)积极出外参加教研活动。如:柯丽华老师参加了XX年届历史高考分析会,课改年段的老师与组长多次共同参加了季延片区的高一课改分析会,初三年段老师参加了政治、历史中考分析会,此外,大多老师有积极地参加赴外校听课活动。

(7)积极参与校内的听课活动。我组成员都完成了学校的听课要求,其中新老师中陈美月、姚丽永表现最为突出。

(8)积极开展日常教研会活动。按照学校的规定,除期中、期末和节假日期间,我组都严格、积极地开展日常教研会活动,组员也积极地配合工作,除个别一两次有公事在身外不能参加,其余都按时到位,每次教研会的气氛都较为热烈,让人感觉舒畅——因为我们追求的是高质量会议!

初中政史教研组篇2

不接受单独考试。A组(01方向-05方向)招生5名;B组(06方向-12方向)招生19名。 02 美国对外关系 03 亚太国际关系 04 当代国际问题研究 05 国际关系理论 06 英国史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英语一 或 202 俄语 或 203 日语 或 264 德语 或 265 法语③647 世界史基础 复试科目:1013 世界史(含专业英语);1014 综合面试

初试参考书和复试参考书相同。复试参考书目:世界史》(6卷本)吴于瑾,齐世荣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或《世界史纲》(上、下)马世力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或《世界通史教程》(3卷本)齐涛主编,山东大学出版社。

不接受单独考试。A组(01方向-05方向)招生5名;B组(06方向-12方向)招生19名。 07 美国史 08 欧洲学 09 现代化比较研究 10 英联邦发展研究 11 欧洲文化史 12 犹太文化史 13 南海周边国家研究 060200中国史  34       01 先秦社会与历史文化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英语一 或 202 俄语 或 203 日语③643 中国古代史基础 复试科目:1005 中国古代史;1006 综合面试

初试参考书和复试参考书相同。复试参考书目:《中国通史教程》,姜义华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新编中国通史》第一、二册,福建人民出版社《中国古代史研究导引》南京大学出版社。

不接受单独考试。A组(01方向-09方向)招生11名;B组(10方向)由中国思想家研究中心负责招生,单独排名,招生3名,联系电话:83592758;C组(11方向-17方向)招生21名。 02 秦汉史 03 魏晋南北朝史 05 宋元史 06 明清史 07 历史地理与地名学 08 中外关系史 09 海洋史与海图史 10 中国思想史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英语一 或 202 俄语 或 203 日语③644 中国思想史基础 复试科目:1007 中国思想史;1008 综合面试 初试参考书和复试参考书相同。复试参考书目:《中国思想史》张岂之主编,西北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不接受单独考试。A组(01方向-09方向)招生11名;B组(10方向)由中国思想家研究中心负责招生,单独排名,招生3名,联系电话:83592758;C组(11方向-17方向)招生21名。 11 中国近现代社会史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英语一 或 202 俄语 或 203 日语③645 中国近现代史基础 复试科目:1009 中国近现代史;1010 综合面试

初试参考书和复试参考书相同。复试参考书目::《中国近代史》(第四版),中华书局;《中国现代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新编中国通史》第四册,福建人民出版社。《中国近现代史研究导引》南京大学出版社。

不接受单独考试。A组(01方向-09方向)招生11名;B组(10方向)由中国思想家研究中心负责招生,单独排名,招生3名,联系电话:83592758;C组(11方向-17方向)招生21名。 12 中华民国史 13 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14 中国近现代文化发展史 15 中国现代化研究 16 当代中国研究 17 台港澳事务 060100考古学  12       01 古文字学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英语一 或 202 俄语 或 203 日语③663 考古学基础 复试科目:1001 考古学与历史文献学;1002 综合面试

初中政史教研组篇3

地方党史大事记是党史部门的一项基础性日常工作,按照大事记的征编要求,我们落实专人,密切关注县情动态,与县“四大家”办公室及《××周讯》、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密切配合,逐条做好记载、整理、核实,积累资料准确、翔实,现已征编××年度党史大事记200余条,3万余字,形成了当年度的大事记初稿,年后送审、定稿。为编写史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完成了《××地方党史(二卷)》初稿的编写工作。

今年是我县《党史二卷》编写议程的第四年,也是最关键的一年,我们按照《五年编研规划》的要求,争取了一定的编研经费,配合聘请的专职编研人员采取走访、函调、座谈等多种形式广泛征集资料,查阅历史档案,在认真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写出了“十年建设成就”、“‘’的发动和全面内乱”、“集团的覆灭和纠正极‘左’思潮的努力”、“在徘徊中前进和真理标准讨论”、“第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转折”、“拨乱反正任务胜利完成”、“专题记述(农业学大寨、兴修水利三十年、工业学大庆)”、“党政群团组织”、“人物简介”九章共10万余字的书稿,力求书稿史实准确、文字精练。并组织人员对整个初稿进行了校对、初审。

三、强化了党史宣传教育。

宣传地方党史,对于让外界了解××、认识××,提升××形象,扩大××知名度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是做好了中央电视台“长征——不朽的魂”、“红军轶事”摄制组接待任务,全程陪同采访,中央七事频道××年10月27日专题播报了××王渡造船厂;二是做好了中国军事科学院川陕苏区行和省委党史研究室重走红军路的接待工作,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史料,向该院《军事历史》编辑部提交了“‘多路突击,重点突破’在强渡嘉陵江战役中的灵活运用”和“反‘六路围攻’中的黄猫垭歼灭战”两篇研究文章;三是向《人民日报》社记者提交了“××红军渡是红四方面军长征出发地”的研究论文,《人民日报》××年9月21日第一版发表了“嘉陵长忆‘红军渡’——访红四方面军长征出发地四川××”的文章,进一步明确了红四方面军长征出发地;四是与县委组织部、县直机关工委共同举办了县城党员、干部参加的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报告会,会同县老促会在《××周讯》上刊发了“××红军渡——红四方面军长征出发地铁史”的长篇报道;五是完善了××党史网页,我们落实专人对党史网页进行维护、更新,丰富了相关内容,增强了可读性,搭建了党史宣传的窗口和平台。

四、完成了市委党史研究室下达的《××红军名录》××部分和党史专题资料的编写工作。

1、编录《红军名录》。我室在县委、县政府的关心,县财政局、民政局、老干局、档案局和各乡镇党委的大力支持下,组织专业人员通过内查外调,共收录红军(含老红军、西路红军、流落红军)××人,中央委员×人、红军时期共和国将军×人,形成××余万字的个人简历(其中健在的××人,解放后至××年×月前去世××人,红军烈士××人,情况不详×××人)。

2、征集党史资料。按照市委党史研究室的统一安排,我们撰写、上报了“建国初期××县增产节约运动的基本情况”、“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在××的开展情况”、“××县运动情况综述”、“××县农业学大寨运动情况及其经验教训”、“××县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情况”、“××县工业学大庆运动情况及其经验教训”、“××县冤假错案及拨乱反正情况综述”、“党的十二大以后至××建市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发展情况综述”等8个专题。

此外,我们还深入陵江镇(原镇水乡)洪梁村、中土乡麻溪村调研核查了“抗日战争时期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情况”,并在规定的时限内做好了报送工作。对每一份上报的资料我们都反复修改、多方印证和核实,确保了资料的真实和准确,得到了上级业务部门的充分肯定。

五、完成了《四川革命老区新编概览》一书的资料编写报送工作。

这项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我们按照县人民政府根据省政府办公厅的统一安排部署,抽调业务骨干认真收集、整理了红四方面军自1933年6月进入××,到1935年5月撤离××开始长征这两年多时间里,建立健全各级党政群团组织,进行等史实;完成了红军在××的战斗、根据地党政群团组织的建立、根据地武装斗争、实行土地革命、建设红色根据地等五个专题的详细材料编写工作,按要求打印存盘、及时上报。

六、服务现实,出色完成阶段性工作。

一是圆满完成了招商引资任务。利用县城区位优势,大力宣传县委、政府“3466”发展方略,通过内引外联,牵线搭桥,招商引资×××余万元,引资办起了“青田茶语”,协助投资方办理手续,搞开业仪式,协调工商、税务方面的关系,使其引得进,留得住。

初中政史教研组篇4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需要解决的一个难点问题是学生的理解角度。历史教材远离学生生活的年代,需要机械记忆的知识点较多,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解难度较大,影响了教学成效。笔者在历史教学中注重结合学生的生活感知,向学生身边人的生活延伸,帮助学生形象记忆和把握历史教学内容,从而提升教学成效。本文主要结合这一方面的探究进行论述。

一、运用形象资料对比方式帮助学生理解

部分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中习惯于进行口头讲解,这样的教学活动较为枯燥,尤其是对于历史学科而言,更是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加入生动形象的信息,尤其是与学生的生活感知、经历较为接近的图像、影音资料,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强化理解效果等方面,将会产生积极作用。笔者在初中历史教学中,针对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编排特点,对其中部分内容的教学信息进行了补充,通过形象资料对比的方式强化了学生的理解与掌握效果。例如在教学《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一课时,为了帮助学生加深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成就的了解,笔者专门下载了大量教学信息,筛选出了其中有价值和针对性的文本、数据、图像与视频资料,制作成了教学课件辅助课堂教学活动。在课件中,笔者主要通过对比的方式增强学生视觉方面的震撼效果,通过四组数据、图像与文字对比,让学生加深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就的直观了解,重点从群众生活条件、居住条件、社会基础设施和国防科技等方面进行新中国成立前与改革开放以后发展水平的对比,作为对比的当展状况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较为紧密,具有直观感知基础,理解起来较为顺利,与新中国成立前相关资料的对比,能够让学生更深刻地掌握教学内容。这种与学生生活感知相联系的对比教学形式,有助于强化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效果,提升教学成效。

二、课前搜集教学资料,强化学生掌握效果

初中历史中许多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联系程度不高,但是与学生的家人、家庭等具有一定的联系,尤其是与学生的长辈生活经历息息相关,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向自己的家人与长辈了解与教学内容及其背景时代等方面的内容,加深对这一段历史的了解,强化学生的学习理解效果。例如在教学《十年内战》时,学生对于这一段历史时期并不了解,并且青少年读物中对这一时期描写的作品也较少,学生在学习中会因为缺乏了解而难以深入理解。对于这样的状况,笔者要求学生课前全面搜集资料,一方面借助网络和书籍查找与教学内容相关时代背景下的资料信息,加深对这一段特殊时期的了解,另一方面向自己的长辈了解这一段他们亲身经历的历史,主要是向自己的爷爷辈分亲人了解,他们是这个时代的亲身经历者,的印记深深烙在了他们的记忆中,向他们了解这一方面的内容,学生能够获得较为丰富的资料,许多事例就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人身上,采用这种方式获得的学习素材更直观和生动。学生在课前搜集了这样的丰富信息,将教材内容与自己的生活感知有效联系起来,改变了课堂单纯说教的尴尬,对学生加深理解效果的作用显著。

三、开展课内交流讨论活动,巩固教学成效

初中历史教师一定要与时俱进,在教学中关注和整合时政内容,组织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关注全球发展与进步,将学生的生活、教学内容和发展的世界紧密联系起来,培养思想主流、观念正确的新时期青少年。笔者在教学活动中结合学生关注的焦点问题、存在不同观念的问题等方面,组织开展课内交流活动,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感知、思想观点进行分析回顾,帮助学生端正视听、纠正偏颇,同时深化思想教育成效。例如在教学《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时,笔者结合当前香港特别行政区部分别有用心人员叫嚣的“占领中环”和英国等敌对势力分子“要为香港民主进程提供帮助”等热点问题,引导学生分析:“这些活动的目的是什么?背后是什么人在撑腰和煽动?这些跳梁小丑试图达到什么样的政治影响?”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这一现象进行了深刻的分析与讨论,对于这些敌对势力的真实意图有了清楚的认识,对所谓打着西方民主幌子、干预中国内政,试图影响和破坏香港特别行政区繁荣稳定局面的险恶用心一览无遗。学生通过分析与研究,进行交流,抓住了这一问题的本质,提高了思想认识,对各种披着伪装、干涉中国内政的行为提高了警惕。

初中政史教研组篇5

                  常州市武进区礼嘉中学

一、确定新教师的成才目标、给任务、压担子

为使新教师树立教书育人,爱岗敬业的风尚,尽快胜任教育教学工作。学校对每一位新教师给予关怀、寄予希望,给任务、压担子,要求新教师虚心好学、勤奋钻研,迅速成才。目标:一年熟悉教学,二年胜任教学,三年出成果。

二、选派骨干教师担任新教师的培养指导工作

1、教育教学指导:

新教师             指导教师(学校发聘书,聘期三年)

丁晓春(政治)         尹建文  中学高级教师  副校长

李云波(政治)         邱晓波  中学一级教师  初中政治备课组长

徐 静(语文)

 朱 莉  中学二级教师  初一语文备课组长

吴燕玉(语文)

 陆巧娣  中学一级教师  高一语文备课组长

唐儒洁(数学)

 顾德刚  中学一级教师  

邵俊阳(生物)

 陈京疆  中学高级教师  教科室主任

章 杨(历史)

 王建仁  中学高级教师  教务处主任

韩 健(英语)

 恽亚娟  中学一级教师  英语教研组长

朱爱卿(生物)

 陈京疆 中学高级教师  教科室主任

钱雪英(英语)

 周彩丽 中学二级教师  初一英语备课组长

吴 阳(数学)

 黄燕钧  中学一级教师  初一年级组长

吴 芬(数学)

 顾德刚 中学一级教师  

濮小军(语文)

 陈 洁  中学二级教师  初二语文备课组长

鲁 菊(生物)

 章 吉  中学二级教师  高三生物备课组长

张 晔(生物)

 章 吉 中学二级教师  高三生物备课组长

周文伟(物理)

 王欣言  中学一级教师  教务处副主任

杜 宁(历史)

 殷静玉  中学一级教师  历史教研组长

史丽萍(地理)

 时常武  中学高级教师  地理教研组长

史可卫(化学)

 吴柯军  中学二级教师  高一化学备课组长

2、班级管理指导

新教师班主任

指导班主任

丁晓春 高一⑺

张同江

李云波 初一⑷

朱 莉

徐 静 初一⑸

朱 莉

吴燕玉 高一⑶

徐德友

唐儒洁 高一⑸

冯双松

邵俊阳 高二⑺

孙 晔

章 杨 高一⑴

陈利民

韩 健 初三⑴

恽亚娟

朱爱卿 高二⑶

尹庆丰

钱雪英 初一⑶

黄燕钧

吴 阳 初一⑹

黄燕钧

吴 芬 高一⑻

时常武

濮小军 初二⑶

王小峰

鲁 菊 初一⑴

朱 莉

张 晔 初一⑵

黄燕钧

周文伟 初二⑷

沈 敏

杜 宁 高一⑹

吴柯军

史丽萍 初二⑴

陈 洁

史可卫 高一⑷

周 征

三、建立新教师的定期汇报制度和对新教师的定期考核制度

要求新教师每周听指导老师(或同年级老师)的课不得少于2节;每周交备课笔记给指导老师检查;每二个月向指导老师作一次思想、业务方面的书面汇报;每学期上校级汇报课1次。

要求指导老师全面关心新教师的思想、工作和生活,经常指导新教师的备课、上课和作业批改;每周至少听新教师1节课;每学期期终向学校书面汇报新教师的思想、工作情况。

四、经常组织新教师学理论、讲业务、谈管理

定期组织新教师学习新课程理论,让新教师上岗就能以先进的教育理论为指导。讲《常州市中学学科常规》,规范新教师的备课、上课和作业批改。谈班级管理、课堂管理,让新教师学会管理、管好学生。

 

初中政史教研组篇6

在对社会教育行政概念的认识和界定过程中,有必要先明晰社会教育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将进一步考察社会教育行政的概念。

(一)社会教育在近代中国,社会教育这个概念,早在20世纪初伴随着西方及日本各种教育思潮的传播,就已经被教育界所接受,和国民教育、普及教育、义务教育等名词概念一样,成为清末一种新的教育观。尤其是1912年民国教育部设社会教育司,使社会教育成了人们广泛使用的一个概念。概括的说,近代社会教育主要指学制系统以外,以政府推动为主导、私人和民间团体推动为辅助,为了提高失学民众以及全体国民的素质,利用和设置各种文化教育机关与设施,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二)社会教育行政考察社会教育行政的概念,首先要明晰教育行政的概念。教育行政是国家行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通过政府的教育行政部门及与其他行政部门相协调来实现对教育事业进行领导和管理的活动[2]。目前,在我国有关教育学、教育行政学以及教育词典等书籍中,尚未发现社会教育行政的概念。在以往学者的研究中,钟灵秀从社会教育行政的起源对社会教育行政概念作了如下描述:社会教育行政是教育行政的一部分。中国教育制度上的社会教育体系至为庞大,事业内容,亦甚为充实,在世界各国中可谓新创一格之教育制度。因其范围广大,于是教育行政机关不得不于学校行政之外,兼顾及社会教育设施之政策,推行之计划,实施之程序等,而有特设之教育行政机构以主持之,于是乎而有社会教育行政机关,于是乎而有社会教育行政。蒋建白、吕海澜则给近代社会教育行政下了较为明确的定义:“社会教育行政是指整个教育行政的一部分,也就是在整个教育行政机关之中直接负责计划、执行、督察指导社会教育事业的一个特设机构”[3]。通过对社会教育、教育行政概念的界定,参考以往研究者对社会教育行政概念的描述,我们认为,社会教育行政是教育行政的一部分,它是国家或地方政府对其所统辖的行政区域的全部社会教育事业所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监督等一系列管理活动。社会教育行政主要内容应包括(1)实施社会教育法令;(2)制定社会教育规章;(3)编制社会教育计划、社会教育发展和改革规划;(4)审核社会教育经费;(5)任用社会教育行政人员;(6)检查社会教育实施情况;(7)协调社会教育与其他教育部门、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关系。

二、近代社会教育行政的确立及在南京国民政府初期的发展

社会教育的实践和设施在甲午战争以后已经萌芽,朝野上下开始关注社会教育,但社会教育在教育行政上却没有取得地位,因而,这个时期社会教育的发展显得盲目而零乱。民国成立后,北京政府拟订教育部官制,在教育总长蔡元培的坚持下,特设社会教育司与普通教育司、专门教育司并列,这是我国社会教育制度化的开始。在社会教育司的组织和推动下,以通俗教育为中心的社会教育事业逐渐发展起来。随着一系列法令、规程的颁布,社会教育行政机构也在探索中建立和完善。但是由于当时社会教育理论的限制和政府的不稳定,从而在社会教育指导思想上,没有统一、稳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在社会教育行政制度上,管理不力,各种规程很难落实。南京国民政府初期(1927-1937),国民政府十分重视教育,并把教育看作是“立国之本”。社会教育就是南京国民政府这一时期极为重要的事业。这时期的社会教育行政吸取了前期社会教育行政的一些经验和教训,并进一步完善。在教育的方针、政策、法规等方面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备的体系,对这时期社会教育行政起着指导意义;社会教育经费也有了法律上的保证,确定了经费标准和经费最低限度。社会教育行政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的完善和发展,并呈现出不同与北京政府时期社会教育行政的新特点:(1)社会教育行政地位的进一步确立。和民国初期教育部设社会教育司相比,这个时期的社会教育行政,在规模上、组织上显得更加完备、严密。社会教育已经成为教育行政的一种重要工作,从中央到地方社会教育都是一种独立的教育事业,因而在制度这个层面上,社会教育的地位得到了保证和加强。(2)社会教育行政所掌管的事项更加充实。民国初期社会教育的行政推广的事业是以通俗教育为中心的,其事项相对较少。这个时期从中央行政到县行政,社会教育的事项则显得较为丰富。如“平民教育”、“民众教育”、“识字运动”、“艺术教育”、“补习教育”、“改良风俗”等。这些新的事项的出现,扩大了社会教育事业的范围。由于社会教育行政制度化是一个长期的探索过程,它既要学习西方和日本的经验,又要适合我国的国情,所以南京国民政府初期社会教育行政也呈现出曲折探索的轨迹:比如社会教育行政组织变动频繁,社会教育行政缺乏统一性和稳定性,法令和规程贯彻不力等等。惟有客观的分析该时期社会教育行政的成就与不足、经验与教训才能让我们看清历史,反思现实。

三、研究南京国民政府初期社会教育行政的意义

首先,研究南京国民政府初期社会教育行政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了历史经验。当今社会,处于转型期的社会结构调整、社会利益调整及民族心理调适,都需要有社会教育的参与。社会教育在人们思想解放,全民素质提高及调整社会矛盾,解决社会问题等方面,有着行政和法制以及学校教育所不可替代的作用。社会教育事业处于分化和混乱的状态。原来隶属社会教育行政管理的各种文化事业,如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学馆、美术馆、体育场、动植物园等,由于缺乏统一的理论指导和制度保障,也只能是“孤军奋战”,其社会教育功能很难充分发挥。更有甚者,本应具有公益性质的社会教育事业,有的被市场化了,如有些培训教育、补习教育、文化馆、图书馆等;有的被学历花了,如成人教育、继续教育等。这样各种问题纷纷暴露,所以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要统筹兼顾各种教育事业的发展,建立社会教育行政制度。其次,社会教育行政制度有助于学习型社会的形成。新世纪以来,国家提出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方针,而作为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的社会教育,恰恰肩负着实现人人终身全面和谐发展、最终构建一个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重要使命。而社会教育行政的重新确立和革新正可为学习型社会的形成提供有力的制度保证。

四、前人研究成果的回顾和进一步研究空间的展望

(一)前人研究成果的回顾

研究我国近代社会教育的著作很丰富,主要成果有吴学信编著《社会教育史》(商务印书馆,1939年版)、钟灵秀著《社会教育行政》(国立编译局,民国36年版)、马宗荣著《现代社会教育泛论》(上海世界书局,1934年版)、马宗荣著《社会教育纲要》(上海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陈礼江著《社会教育的意义及其事业》(南京正中书局,1937年版)、吴学信著《社会教育论丛》(贵阳交通书局,1938年版)、蒋建白,吕海澜著《中国社会教育行政》(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李建兴编著《中国社会教育发展史》(台北三民书局,1986年版)、王雷著《中国近代社会教育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和《近代中国社会教育事业与管理》(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等。上述有关近代社会教育行政的研究成果大体可分三类:一是以吴学信、李建兴等为代表。吴学信编著的《社会教育史》从清末社会教育到抗战时期的社会教育,内容简明而线索清晰,不足之处是缺乏系统性。李建兴编著《中国社会教育发展史》是当代大陆以外学者编写的第一本较系统的中国社会教育史,从社会教育文化背景,社会教育概说,社会教育思想和社会教育影响四个方面来阐述中国社会教育发生、发展的轨迹。这部著作突出了历史的完整性,但由于缺乏详实的史料挖掘与整理,有关近代社会教育的研究就显得很单薄,只有42页。从吴学信、李建兴的研究来看,他们都清晰地描述了社会教育的发展轨迹,但是对民国时期社会教育的研究缺乏系统性,未深入展开对社会教育行政制度的论述。不过其研究成果有助于理解近代社会教育的内涵和意义,为研究社会教育行政提供了广阔的背景。一是以王雷为代表。王雷所著《中国近代社会教育史》和《近代中国社会教育事业与管理》是有关近代中国社会教育研究的著作,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社会教育是这两部著作的一部分。在探讨南京国民政府初期社会教育行政的时候,主要是对南京国民政府和地方政府颁布的一系列法案,规则分析的基础上描述当时的社会教育行政的,并分析了这个时期社会教育行政的特点。此外,作者还对当时的社会教育经费问题展开了详尽的论述[4]。由于研究社会教育行政不是这部著作的主要任务,所以没有进一步展开对社会教育行政其他事项的分析。另一是以蒋建白,吕海澜和钟灵秀为代表。近代社会教育行政研究的专门著作只有蒋建白,吕海澜的《中国社会教育行政》和钟灵秀著的《社会教育行政》两本。这两部著作都集中对中国近代社会教育行政进行研究,而且对其沿革作了分期,不过在表述上略有差别。南京国民政府初期社会教育行政作为单独一章,作者从中央和地方两个行政级别也展开了较为详尽的论述。相比之下,钟著论述要详细一些。但同时这两本著作也都存在一些不足,首先,在展现南京国民政府初期社会教育行政时,着力于对国民政府、地方政府和教育厅(局)法规、条例、章程的复述,而缺乏应有的分析;社会教育行政的特点不明确,社会教育行政的得失也缺乏客观的呈现。其次,对南京国民政府初期社会教育行化发展的原因分析不够,缺乏多元的视角。

(二)进一步研究空间的展望

初中政史教研组篇7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开展“四史”学习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抓好抓实,了解我们党创立以来、新中国成立以来以及改革开放以来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文件、重要人物,了解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程,了解中国近代以来的斗争史、我们党创立以来的奋斗史、新中国成立以来以及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史,了解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宝贵经验和伟大成就,做到常怀忧党之心、为党之责、强党之志,让初心薪火相传,把使命永担在肩,推动学校系统教育卫生事业高质量创新发展,为建设世界一流中医药大学打下坚实基础,在上海实现教育现代化、打造全球健康城市典范进程中学校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目标任务

 通过学习教育,深刻认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深刻认识我们党先进的政治属性、崇高的政治理想、高尚的政治追求、纯洁的政治品质,以史为镜,进一步检视和校准坐标,做到不忘历史、不忘初心,知史爱党、知史爱国。

(一)永葆坚定信念。要把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作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推动学校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增强认识把握历史规律和历史趋势的能力,知其所来、明其所趋,继往开来、坚定前行,以“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的韧劲,推动学校各项事业高质量创新发展。

(二)永葆奋斗精神。要清醒看到前进的道路上依然充满艰难险阻、依然要进行艰苦卓绝的伟大斗争,以史鉴今、以史为师,充分汲取历史智慧和经验,更加坚定地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紧密围绕国家健康战略和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牵住教育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重大任务,久久为功、绵绵用力,奋力取得新的更大突破,继续书写更加辉煌的历史篇章。

(三)永葆为民情怀。要牢记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把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加自觉地走群众路线,更好地服务人民、造福人民,聚焦提供优质公平的教育和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身体健康,把“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演绎得更加精彩,筑牢我们党长期执政最坚实、最可靠的群众根基。

(四)永葆担当本色。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为上海发展勾画的宏伟蓝图,传承上海作为党的诞生地的初心和使命,突出上海作为改革开放前沿窗口的激情和创造,体现教育卫生领域承担国家重大改革试点任务的能力和担当,攻坚克难、真抓实干,争当善作善成的实干家。

 

 三、重点措施

(一)精心组织“四史”学习教育。坚持以学思践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线,组织引导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四史”,学习《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重要论述选编》,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中有关“四史”的重要论述,学习《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和第二卷、《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1949-2019)》、《新中国70年》等著作,不断深化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认识和理解。

1.把“四史”作为党委中心组学习的重要内容,认真组织开展专题学习讨论,做到“一学一报”,及时总结报告学习情况。

2.把“四史”作为党员、干部日常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和各级党校开展党性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预备党员培训、毕业生党员集中教育、海归班和国情考察班、中层干部理想信念宗旨教育培训班中,提高“四史”教学内容课时比重。

3.把“四史”学习教育作为基层党支部“三会一课”和主题党日等党的组织生活的重要内容,做到抓在经常、融入日常,贯穿党支部组织生活始终。年内党支部至少安排4次围绕“四史”学习教育内容的主题党日活动。

4. 严格执行党员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制度,推动党员领导干部带头学习“四史”,并带动全体党员、干部加强学习。各级党组织书记需安排至少1堂“四史”学习教育内容的专题党课。

(二)把开展“四史”学习教育作为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长效机制的重要内容抓实抓好。巩固拓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做实“四史”学习教育的载体和抓手,坚持领导干部自学与集中学习相结合,坚持集中培训与在线学习相结合,坚持讲专题党课与交流学习体会相结合。持续推进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学思践悟、融会贯通,把学习“四史”同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贯通起来,同新时代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丰富实践联系起来,同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和对教育卫生健康工作的重要论述统一起来,引导全系统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传承红色基因、永葆政治本色、勇于担当作为。

(三)抓住重要节点开展“四史”学习教育。紧密结合上海丰富的红色资源和上海改革开放新实践,在重要节点有重点、有针对性地组织专题学习,持续推动全系统上下掀起学习“四史”的高潮。

1.上半年在庆祝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之际,重点组织学习上海改革发展的奋斗历程,感悟上海勇当排头兵、先行者的责任、勇气和担当。

2.在上海世博会举办10周年纪念活动中,重点组织学习宣传“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城市发展理念,回顾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和发展城市的实践历程。

3.在“七一”党的生日前后,重点组织开展学习党史活动,开展主题党日、重温入党誓词等政治仪式以及红色文化纪念场馆寻访活动等。

4.在“十一”国庆节期间,重点组织开展学习新中国史活动,回顾我们党领导人民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历程和取得的伟大成就。

5.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际,重点组织开展学习改革开放史活动。

6.除此之外,上半年重点围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九月烈士纪念日、十月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等,开展学习教育活动。

(四)利用丰富资源开展“四史”学习教育。积极发挥高校作为“四史”教育、研究、宣传的重要阵地作用,采取形式多样、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方式,把鲜活丰富的“四史”内容融入各种活动,引导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鼓励基层党组织开展红色寻访活动,让党员、干部、师生群众到革命遗址遗迹、纪念场馆实地学习了解相关历史,现场体验感悟背后蕴藏的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用好“歧黄中国”课程资源,充分利用学校思政课师资优势,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宣讲活动。

 基层党组织利用全市层面推荐的兼顾权威性和可读性的高质量学习用书,开展读书活动。马克思主义学院将“四史”融入思政课,马克思主义理论宣讲团为基层党组织提供“四史”党课菜单。校图书馆设立“四史”学习教育专题书区,推荐书目并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举办学生“微党课”评比和宣讲活动。

(五)创新方式方法开展“四史”学习教育。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探索有利于调动党员参与学习教育积极性的做法,倡导有利于提升学习教育效果的措施。

1.在总结“伟大工程”示范党课基础上,探索精品党课建设,打造一批高质量精品课程。

2.利用移动APP、“两微一端”等信息技术手段,用好学习强国、上海干部在线学习城等平台,组织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积极上网学习“四史”。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在线学习“四史”不低于10学时。

3.面向大学生组织“心怀大爱勇担当 同心同行抗疫情”学生主题教育活动。

(六)坚持分类施策开展“四史”学习教育。针对不同对象特点,对开展“四史”学习教育的内容安排、组织方式等提出具体化、精准化、差异化要求。

各级领导干部要发挥领学促学作用,把自己摆进去,带头学习“四史”,成为知史学史、以史明志的表率,学会历史思维、培养历史眼光、增强历史担当。

校本部党组织要针对教师和大学生党员的特点,以党支部为单位,组织党员开展学习教育,严格组织生活,加强组织建设,让党员普遍接受一次深刻的思想教育,并充分依托思政课和课程思政等载体,突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附属医院党组织在开展好学习教育的同时,要认真按照创建党员示范岗的要求,结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推出有效措施,积极引导广大党员立足本职岗位践行初心使命,以实际行动更好地联系服务群众。

 高度重视大学生对“四史”的学习,结合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使之课程化、系统化,让广大学生进一步坚定“四个自信”,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七)努力形成一批有影响力的“四史”学习教育成果。通过加强党建研究工作,围绕“四史”学习教育,形成一批高质量的党建研究成果。推进“四史”学习教育品牌项目培育,支持鼓励基层党组织创建一批“四史”学习教育创新项目、基层党建创新案例。挖掘运用好学校博物馆资源,努力打造成“四史”教育基地。

 

 四、加强组织领导

初中政史教研组篇8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10-0087-02

高等学校党组织是中国共产党在高等学校全部工作的基础。纵观党的发展历史,高等学校党组织的发展壮大与党的命运息息相关。新中国成立之后,高等学校的党组织工作随着国家发展而发展。建国最初十年间,高校党组织工作逐步发展,探索和创办了社会主义新型大学,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立和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一、 建国初期,全国高校党组织的基本状况

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党的工作重心开始由农村转移到城市,并指出城市工作必须以生产建设为中心,包括教育工作都要为生产建设这一方针服务。因此,党所制定的各项高等教育政策,正是为生产建设大局服务的。而1949年底,私立高校占全部高校数量的半壁江山,并且除了部分高校在解放前建立的地下党组织外,高校中还未能普遍建立党组织。为此,我党采取“先接管,后改造”的方法,接管了旧中国的公立学校、私立学校和受到国外津贴的学校,并对接管的学校进行了初步改造。

1950年,教育部在京召开全国高等教育会议,奠定了“高等学校教育界的初步团结基础”。会议决定,在接管的高校中逐步设立党的基层党支部,新建立的党组织协助军管会,在改造旧教育制度和旧知识分子,维护正常教学秩序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到1953年底,高等院校中全部建立了党组织。但是,由于当时高校的师生人数不多,党员较少,大部分院校只成立基层党支部。后来,随着高校的发展,才逐步建立起党总支和党委。

二、党组织在高校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新中国成立之初,党的工作重心在新生政权巩固和经济建设上面,对于当时基层党支部与学校党组织的职能,并没有作出明显的区分。当时高校党组织主要是负责对党员的管理,对党员的教育并不多。组织党员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学习党的经验和政策,提高党员的思想认识和政治觉悟,但没有形成制度化。党的活动方式主要通过群众性政治运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一)高校党组织开展的思想教育活动

为了确立马克思主义高校的指导地位,高校党组织开展了多种思想教育活动,这是在中国历史的伟大变革中,高等教育的重建和发展中所必须的。

1.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

为了彻底实现国家“民主改革和工业化”的伟大目标,旧时代知识分子要通过政治学习和思想改造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由于知识分子主要集中在高等学校,从1950年开始,高校中逐步展开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运动。总的来说,这场运动“由三个阶段组成:一、动员学习;二、批评与自我批评;三、(组织)清理总结。”通过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在当时几乎所有的知名教授都以公开谈话或发表文章的形式表示自己要和过去划清界限。

改革开放之后,对于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运动讨论的很多,褒贬不一。总体来说,在当时开展一场知识分子改造运动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对于新生政权的巩固有着重要的作用,为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和全面建设国家做了必要的思想准备。

2.历史唯物主义教育

在党的领导下,各个高校开始在知识分子中开展历史唯物主义教育,不但使一些教师逐步认识历史唯物主义,并且开始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和方法对自己的主观世界进行改造,推动了世界观的转变。1952年底,在全国高校中普遍成立了政治辅导处,教职工的政治学习制度开始建立起来。

历史唯物主义教育在当时的广大青年学生中,也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学生掀起了学习历史唯物主义的热潮。高等院校在党组织的领导下,纷纷开设政治课,进行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学习,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3.走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道路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由劳动人民执政的新中国成立了,工农作为基层劳动人民,受教育的机会大大增加。高校中的工农比例不断提高。因此,党中央号召广大师生到农村工厂学习,与劳动人民相结合,参加体力劳动。

从1950年开始,高校党组织发动数十万的知识分子参加了运动。他们深入了解农民情况,在一系列工作中,他们都积极参与进来,并提出宝贵意见。回校后,他们经过认真的思想总结,在阶级立场和思想观点上有着非常大的转变。同时,高校党支部组织广大青年学生深入农村和工厂。

(二)学习教育活动中出现的问题与采取的对策

新中国成立的头十年,我党对高等教育的认识也更加深入全面,高等教育已经进入新的发展历史阶段。在学校中确立了党的领导后,师生的政治思想觉悟提高,学校数量发展快,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建设人才和领导干部。但是,党对高等学校的工作也出现了不少问题:一是由于“左”的错误,出现了“反”斗争扩大化的问题,影响了部分师生的积极性;二是高校数量增长过快,学校质量得不到保证;三是学校安排劳动和活动过多,对学校教学管理、教学等方面工作重视不够,教学质量出现下降。

党中央对新中国成立以来高等教育工作经验做了总结。在高等学校的领导制度上,形成了党委领导下的以校长为首的校务委员会负责制。确立了高等学校的党委会,是中国共产党在高校中的管理组织,是学校工作的领导核心。同时,分别在教职工和学生中逐步建立党支部,但党组织的领导力集中在学校党委会一级,明确院系党总支、教职党支部、学生党支部的地位和作用。

三、历史经验与启示

建国初期新中国高等学校党组织的建立和实行的思想教育制度,对新时期高校党建工作有着重要的影响,在高校党组织的建设中,有以下几点经验教训值得借鉴,在新时期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坚持党的领导

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建国初期高等学校变革成功的重要保证。我们应当始终坚持马列主义、思想的指导,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深刻的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这条“生命线”的重要性。这是对旧高等教育改造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思想基础,这也是新时期下,我们继续深化教育制度改革的重要保证。

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我国高等学校从根本上改变了为旧中国旧社会服务的本质,转到为劳动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服务,为我国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始终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从新中国成立到召开之前,高等学校的党总支或党委会领导思想政治工作和群众组织。学校党组织始终重视思想政治工作,针对教师和学生开展不同的教育活动,并逐步形成制度化。在党内外开展积极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校党组织认真贯彻知识分子“团结、教育、改造”的政策,采取各种形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强政治理论课教学和社会实践,建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体系,建立和健全高等学校政治工作机构,改进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发挥党组织在高校中的作用。从而保证了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全面的贯彻执行。

(三)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建国初期,高校党组织积极贯彻党中央的教育决策,在高校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高校支部组织师生深入农村和工厂,向工农群众学习的,大力倡导和组织党内外群众参加体力劳动,鼓励知识分子向劳动人民学习,深入的贯彻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总之,我们在新时期开展高校党建工作和高校教育改革时就应总结经验,从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继承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办学经验,同时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不断总结实践经验,不断开拓前进。

【参考文献】

[1]选集(第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册).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

[3]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4册 1948-1949).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7年版.

[4]教育部马叙伦部长在全国高等教育会议上的开幕词.

人民日报,1950年6月14日.

初中政史教研组篇9

下面就初中历史教学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一、充分认识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对青少年进行历史教育,究竟是为了什么?历史教学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如何?由来已久的观念认为历史是“副科”,在学校教育的大家庭里是小弟弟,无足轻重,历史成绩差一点无关紧要。不止一次的听人说,“历史有什么难教的,划划背过就行”,“是个人都可以教’等等,每每听到这样的议论,就感到很悲哀。

记得曾经看过一段文字:作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一定要认真学习自己国家的历史,把握自己国家的国情特别是中国近现代史和现实国情,是每一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教育工作者,更应该把历史和国情教育当做一项战略任务,放在学校教育的重要位置。由此可以看到,中学历史教学是学校德育重要渠道。历史的作用在于:1 借鉴性。2 基础性。3 教育性。总之,中学历史教学在肩负培养人才,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尤其是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素质、创建和谐社会的任务中占有重要地位,起着其他学科不能取代的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切实抓好初中历史教学

搞好初中历史教学,学校领导的重视和历史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是至关重要的。作为历史教师,还应当深入研究教材,了解学生,不断研究和改进教学方法。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应该从以下五个方面努力:

1、 重视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德国近代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谁要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因此,重视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教师要自尊自强自爱。要把中学历史教学提到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战略高度来认识,不能因为自己是所谓的小科目教师而自暴自弃,自己看不起自己,要充分认识自己所肩负的培养“四有”人才的历史责任。“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其次,要加强业务进修。要倒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得斟满“一桶水”。不具备一定的知识量和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就不能熟练地驾驭教材,将教材涉及的知识面开掘到一定深度和广度,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为此,教师必须有计划地学习与专业有关联乃至其他学科的书籍和报刊上发表的教材研究、教学研究文章。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合理吸取,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艺术水平。

2、 钻研历史课堂教学。

(1)不搞“两无”――无准备、无把握。

(2)克服“两满”――满堂灌输,满堂空话。

(3)力求“两变”――熟课变生课备,生课变熟课讲。

(4)实现“两常”――常教常新。

3、发挥学科特点,渗透德育。

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历史课义不容辞的职责。因此,教师必须把德育置于历史教学的首位。我们的做法是“一条主线,分期目标”。

“一条主线”,就是“一爱四坚持”,“一爱”即爱国主义,当前突出国情教育;“四坚持”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个主线要始终贯穿于整个初中历史教学中,“分期目标”就是围绕主线按目前使用的统编教材的思想内容,确定各个学期的教学目标。第一学期主要进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和理想前途教育;第二学期主要进行近代史教育和爱祖国、爱家乡教育;第三学期主要进行近代现代史教育和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马列主义、思想教育;第四学期主要进行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

在教学实践中,要做到三个结合:第一,与教材内容结合,防止离开教材,空发议论、贴标签、喊口号式的教育;第二,与学生实际结合,引导学生朝着稳定的健康的目标发展;第三,与时事政治结合,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

4、搞活第二课堂。

(1)参观教学。如结合本地区有利条件,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

(2)图片展览。利用教学资料图片,主要是将课外搜集到的历史图片,选择与教材有关联的、知识性和思想性强的部分举办图片展览。如今年是建国60周年,我们就组织学生绘制有关图片32副,举办了专题展览。

(3)演讲活动。如结合有关乡土历史,开展“人人学乡土历史,讲乡土历史”的演讲活动。

(4)知识竞赛。举办历史学科改正错别字比赛;纪念建国60周年知识竞赛;“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知识竞赛;“爱祖国、爱德州,我为德州添光彩”知识竞赛等。

(5)课外写作。指导学生做课外读书札记、知识卡片,撰写历史小论文,开展历史小论文征文比赛。

(6)办历史手抄报。各班建立历史手抄报兴趣小组,在教师指导下自行编辑出版。

(7)历史影评。建立校、班级历史影评小组,开展经常性活动,教师在评前作历史影片背景内容介绍,评后指导学生写作,在此基础上开展影评交流活动。

5、开展教学研究活动

(1)加强集体备课。建立年级备课组,加强集体备课。其内容主要有:制定教学进度计划;讨论教材重点难点;设计最佳教案,捕捉思想教育灵魂,探究课堂教学方法,研究运用历史地图与插图;确定作业分量;统一复习考试要求与标准;分析考试质量,总结教学得失等等,这些活动能有效地促进全年级的平衡,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2)重视听课评课活动。听课评课是教研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教师的课堂教学都有自己特点,都有可取之处。通过互相听课评课,可以交流课堂教学经验,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初中政史教研组篇10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支部班子引领全体党员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中央政治局第十五次集体学习、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的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把握主题教育的根本任务、总要求、目标、方法步骤,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开展主题教育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支部班子坚持以“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的方式,以静心凝神、知行合一的态度,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支部书记带头先学一步,通过每周定期参加公司主题教育专题学习研讨会暨理论中心组学习及研讨,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加强思想认识,夯实理论基础;在教育活动期间还为支部全体党员做了题为《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做合格党员》的主题党课。支部县处级领导干部按照学习计划集中5天时间,原原本本学习了《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重要论述选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等材料,并通过收看收听党课讲座等多种形式,学习党史和新中国史,深刻认识党的先进属性和理想信念,紧密联系自身工作情况进行深入研讨。支部根据部门工作和实际情况,专门安排2天时间进行了党员集中学习,全体党员轮流朗读中国共产党党章、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助读本等学习材料原文,对照主题教育总体要求,结合部门工作实际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因故未参与集体学习的党员群众也相应安排了自学。

支部班子带领全体党员积极参加集团党组、公司党委组织的主题教育各项专题学习与活动。全体党员认真收看集团举办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动员部署视频会、革命传统教育、形势政策教育、党风廉政建设等专题党课;参加公司党委书记、纪委书记所做的主题教育专题党课学习会;参加支部党员专题学习会,与纪检监察室支部联合开展党建共建活动,共同学习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支部班子组织全体党员开展了“七一”主题党日活动,观看了红色电影《红星照耀中国》,把学习党史、新中国史作为主题教育重要内容,不断增强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政治和行动自觉;4名骨干党员赴正定县参加党性教育培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化政治理想信念。

初中政史教研组篇11

一是把握新时代。坚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加强“四个自信”教育,将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现在大中小学各学段的课程目标、课程设置和课程教材内容中,实现全覆盖、贯穿全过程。二是推进一体化。建立纵向各学段层层递进、横向各课程密切配合、必修课选修课相互协调的课程教材体系,实现课程目标、课程设置、课程教材内容的有效贯通。三是突出创新性。完善课程教材建设机制,优化教材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推动思政课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提高。四是增强针对性。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编写适用不同类型高校的教材,进一步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五是注重统筹性。总体推进,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积极稳妥地做好各项工作。

二、课程目标体系

按照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原则,立足于思政课的政治性属性,对大中小学思政课课程目标进行一体化设计,以了解学习、理解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课程主线,在政治认同、家国情怀、道德修养、法治意识、文化修养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小学阶段重在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重点引导学生知晓基本国情,尊敬国旗国徽,会唱国歌;了解革命领袖和民族英雄的生平故事,培养学生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情感认同;知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初步形成规则意识,知道宪法有关常识,初步具有依据法律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讲礼貌、守纪律、知对错;形成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的情感,具有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美好愿望。

(二)初中阶段重在打牢学生的思想基础。重点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感知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力量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成就;增强国家意识和国情观念,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加深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了解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常识,具有初步的宪法意识、法治观念等;明是非、讲规则、辨善恶;把党、祖国、人民装在心中,强化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思想意识。

(三)高中阶段重在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重点引导学生初步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及其理论成果,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认同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观念,进一步增强法治意识;有序参与公共事务,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积极行使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权利,明方向、遵法纪、知荣辱;衷心拥护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形成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政治认同。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学校)课程要体现职业教育特色。

(四)大学阶段重在增强学生的使命担当。重点引导学生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了解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认识世情、国情、党情,深刻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养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尊重和维护宪法法律权威,识大局、尊法治、修美德;矢志不渝听党话跟党走,争做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本科及高等职业学校专科课程重在加强理论教育和学习,高等职业学校课程还要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研究生课程重在探究式教育和学习。

三、课程体系

根据学生成长规律,结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特点,构建大中小学一体化思政课课程体系。在小学及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高中阶段“思想政治”、大学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落实课程目标要求,重点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课程,实现整体设计、循序渐进、逐步深化,切实提高课程设置的针对性实效性。

(一)小学、初中阶段

小学、初中阶段开设“道德与法治”必修课程,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品德、法律常识、中华文化、心理健康等,课时占小学、初中阶段九年总课时的6%~8%。

(二)高中阶段

1.普通高中课程设置

立足学习最新重要讲话精神,普通高中开设“思想政治”必修课程和选择性必修课程。

必修课程教学内容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与社会、政治与法治、哲学与文化,共6学分。

选择性必修课程围绕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法律与生活、逻辑与思维等开展教学,共6学分。

2.中等职业学校课程设置

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学校)开设“思想政治”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必修课程教学内容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哲学与人生、职业道德与法治,共144学时。

围绕时事政策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法律与职业教育,国家安全教育,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就业创业创新教育,公共卫生安全教育等教学内容,开设选修课程,不少于36学时。

(三)大学阶段

大学阶段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必修课程和选择性必修课程。

1.大学阶段必修课程

本科课程设置: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3学分

(2)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5学分

(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3学分

(4)思想道德与法治3学分

(5)形势与政策2学分

在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率先全面开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学分按有关要求执行。

高等职业学校专科课程设置:

(1)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4学分

(2)思想道德与法治3学分

(3)形势与政策1学分

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2学分

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2学分

2.大学阶段选择性必修课程

各高校结合本校实际,统筹校内通识类课程,围绕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宪法法律等,开设本科及高等职业学校专科选择性必修课程,确保学生至少从“四史”中选修1门课程;围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研究、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经典著作选读、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自然辩证法概论等,开设硕士、博士研究生选择性必修课程,硕士研究生至少选择1学分课程。各高校要安排选择性必修课程必要学时,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学院统筹审核把关作用。

各高校要规范实践教学,把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实习实训等活动中,切实提高实践教学实效。

四、课程内容

在各学段现有课程内容基础上,重点强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进教材,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法治教育、劳动教育、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公共卫生安全教育等方面内容的全面融入,实现学段纵向衔接、逐层递进,学科、课程协同联动。

(一)小学课程。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主要讲授学生与自我、家庭、班级、社会、国家、世界、自然等的关系,结合“看到什么”“听到什么”,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由来与发展,懂得当代中国怎样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奋斗历程,初步了解新时代“两步走”战略安排,帮助小学生从情感上认同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二)初中课程。以学生的体验为基础,主要讲授个人和集体、自我和时代、社会规则和社会秩序、社会责任和社会担当、宪法和法律、国家利益和国家目标、中国和世界等内容,通过呈现党和国家事业在各方面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引导学生明确“是什么”,树立“四个自信”。

(三)高中课程。以学生的认知为基础,讲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思想精髓和理论意义,帮助学生理解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内容,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坚定“四个自信”。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学校)课程还要体现职业教育特色,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与职业道德教育。

(四)本科及高等职业学校专科课程

本科及高等职业学校专科要围绕以下课程内容,根据不同类型学校和不同层次人才培养要求,进一步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主要讲授反映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最基本的原理,帮助学生深刻领会、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性质和整体特征,学习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提升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世界的能力,增强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主要讲授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产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帮助学生理解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坚定“四个自信”。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主要讲授中国近代以来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历史,帮助学生了解党史、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社会主义道路、选择改革开放的必然性。

“思想道德与法治”,主要讲授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治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关系,帮助学生筑牢理想信念之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弘扬中国精神,尊重和维护宪法法律权威,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高等职业学校结合自身特点,注重加强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

“形势与政策”,主要讲授党的理论创新最新成果,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马克思主义形势观政策观、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基本国情、国内外形势及其热点难点问题,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深刻领会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面临的历史性机遇和挑战,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

(五)研究生课程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专题讲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重大问题,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化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识,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运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深入分析当代世界重大社会问题和国际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环境等热点问题、全球治理问题、当代科学技术前沿问题、当代重大社会思潮和理论热点等,提高学生正确分析、研判当代世界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五、教材体系建设

(一)完善教材编审制度。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国家教材委员会指导和统筹大中小学思政课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材的统编统审统用。依据小学、初中、高中阶段思政课课程标准,教材实行“一标一本”,由教育部负责组织编写。大学阶段必修课教材实行“一纲一本”。由中央宣传部会同教育部组织编写本科、高等职业学校专科、研究生必修课教材,按程序审核后报中央审定,适时推出。适时组织编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教材,规范“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资料编写使用。由教育部根据教学实际情况组织编写选择性必修课教学大纲或教材。地方或高校开设的思政课选修课教材,由地方或高校负责组织审核选用。

(二)健全一体化教材建设机制。建立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主编和主要编写人员联席沟通制度,定期研究各学段教材编写内容。健全一体化教材建设的编审专家库,加强编写人员与审核专家的沟通交流,发挥审核专家的指导作用。建立一体化教材建设监测反馈机制,跟踪研判评估教材使用情况,为加强教材研究和修订完善提供支撑。

(三)加强教材研究。重视和加强思政课课程教材建设的基础理论、基本概念、基本规律、重大问题研究。持续开展课程教材一体化研究,每门思政课教材内容、不同学段及同一学段各门思政课教材内容的相互关系研究,教材文献资料、学术话语、表述方式、呈现形式研究,以及思政课课程与教材、教学评价之间的互动研究等,促进思政课教材的科学性、权威性与针对性、生动性有机结合。

(四)构建立体化教材体系。加强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配套用书的建设和管理,依规进行编审工作。国家统编的中小学思政课教材的配套用书,按现行要求组织编写。高校思政课必修课教材的配套用书,根据需要由国家统一组织编写审核、推荐使用。支持、鼓励研制优秀教案、课件和案例等,推进数字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库建设,构建大中小学思政课立体化教材体系。

六、组织领导

(一)加强领导。各地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要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的高度,切实加强领导,认真组织实施,作出具体的实施工作安排,确保取得实效。省级教育部门要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课程教材一体化建设,做好组织领导和督促检查,落实大中小学思政课建设专项经费。省级宣传部门要从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的高度推进实施。各学校要加强党组织对学校思政课的统一领导,落实党组织书记、校长带头抓思政课机制。

(二)组织好教学。开齐开足课程,大中小学都要高度重视思政课教学,确保学时学分和教学质量。健全教学机构,小学应配备一定数量的专职思政课教师,中学应配齐专职思政课教师,高校要根据课程设立教研室(部)。鼓励有条件的高校和中小学组建思政课一体化教学改革创新联合体。充分挖掘各学科专业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推进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在教学中注重多样化评价方式,综合考核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初中政史教研组篇12

在抗战后期,胡绳武在大后方继续求学,尤其是在重庆北碚复旦大学史地系的一段学习生活令其难忘。当时复旦史地系的教授有周谷城、顾颉刚、邓广铭、方豪、潘硌基、史念海诸位先生,都是国内史学界知名学者,胡绳武在这些大师的言传身教下,打下了较好的治学基础。

1949年,上海解放后,被学校调到政治课教学委员会担任商学院政治课教员,讲授社会发展史和新民主主义论这两门政治课。1950年秋,回史地系任教学秘书,协助系主任周予同先生处理有关教学事务。1951年秋随史地系师生赴皖北参加。1952年初返校后,和谭其骧先生被借调去编写中国通史教材,供华东地区抽调机关干部进入高等学校补习班使用。

1952年秋回到复旦。正值华东地区院系调整已经结束,复旦史地系改为历史系。教授人数由原来的8人增加为16人。各院系普遍开展学习苏联,制定新的教学计划,中国近代史被确定为历史学专业基础课。当时复旦历史系这16位教授皆有专长,没有人愿意开新设的中国近代史课。究竟谁来上这门课,系里一再讨论,结果决定让年纪最轻、中国史方面唯一的助教胡先生来担任。

195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0年任副教授、系副主任,招收中国近代史研究生,增开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和辛亥革命史两门课程。

1962年,由教育部借调到北京参加黎澍任主编的史学概论教材编写组工作。1964年秋,全国开展社教运动,编写工作中断,返复旦历史系同全系师生去奉贤、宝山两县参加社教运动。1966年春返校时“”开始,工作中断。1970年恢复工作,负责为新进校的工农兵学员讲授中国近代史。1974年《历史研究》恢复出版,被国务院科教组借调到北京新成立的《历史研究》编辑部工作。1975年10月,到国家文物局工作,先后任文物出版社副总编辑、古文献研究室负责人。1980年12月到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工作。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