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营销论文范文

时间:2022-07-19 02:34:1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毕业营销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毕业营销论文

篇1

其次,SWOT分析。SWOT分析作为一种概念,理应是营销专业学生掌握的重点内容之一,但是从论文上来看,大多数学生掌握得并不够好。其中最大的问题在于学生不能很好地将优势与机会﹑劣势与威胁进行清晰地划分。其次的问题在于即使学生归类正确,但在分析部分却流于形式,仅以流水账形式对每部分进行简单罗列,并不能以事例或数据来进行进一步的说明。如学生在对某购物商场进行SWOT分析时,将本应属于购物商场本身所具有的优势如“商品繁多,消费者选择余地广”列入外部环境中对其发展有利的机会部分,或将本应属于外部环境中对其发展不利的威胁如“竞争对手较多,价格竞争激烈”列入购物商场本身的劣势部分等。这样的划分,正是由于学生对SWOT分析中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概念模糊所导致的。这里需要让学生注意浅谈营销专业学生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及分析宋思斯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223003的就是所谓的优势或劣势,都是针对分析的客体本身而言的,是其本身具有的优点或缺点;而机会和威胁则是属于外部环境中对分析的客体发展有利或不利的外部因素。此外,学生即使归类正确,却多在分析上存在不足,以流水账形式进行简单罗列的情况较多。如对某房地产项目进行SWOT分析的学生在进行劣势分析的时候这样写到“1﹑区位优势不明显;2﹑楼盘附近景观缺乏;3﹑价格偏高”。这样的劣势分析不过流水账而已,并未以任何事例或数据对自己的论点进行有效支撑,存在着“口说无凭”或“信口开河”的可能。那么,为了丰满文章的内容,进行具体化的说明与分析,可修改为“1﹑区位优势不明显。本项目位于XX县的城南,人口较少且交通线路匮乏,离县城中心较远;2﹑楼盘附近景观缺乏。目前项目周边为自然村庄,没有较有影响力的自然生态景观,同时也缺乏人文﹑历史资源的沉淀。要求项目规划时,必须通过再造工程,来营造相关概念,以增加吸引力;3﹑价格偏高。本项目与同地区楼盘相比价格较高,,均价每平方在14000元左右,而竞争对手XX楼盘均价每平方在12000元左右。”这样一改,文章立体了很多,也更加有说服力。

最后,市场定位。市场定位的章节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目标市场细分(Segmenting)﹑目标市场选择(Targeting)﹑目标市场定位(Positioning),也就是营销中所谓的STP。其中,第一步是市场细分,指营销者通过市场调研,依据消费者的需要和欲望﹑购买行为和购买习惯等方面的差异,把某一产品的市场整体划分为若干消费者群的市场分类过程。第二步目标市场选择,即选择要进入的一个或多个细分市场。第三步定位,指企业根据竞争者现有产品在市场上所处的位置,针对顾客对该类产品某些特征或属性的重视程度,为本企业产品塑造与众不同的,给人印象鲜明的形象,并将这种形象生动地传递给顾客,从而使该产品在市场上确定适当的位置。通过论文可见,学生大致明白STP是什么,但是对具体的三个步骤之间的关系及差异不能很好地掌握,存在着张冠李戴的混淆现象。常见的情况有:小标题明明是市场定位,下文所写的内容却为目标市场选择;或者标题是目标市场选择,下文所写内容却为市场细分等等。此外,学生对市场定位这一概念非常模糊,也并不了解何为市场定位。所谓的市场定位并不是你对一件产品本身做些什么,而是你在潜在消费者的心目中做些什么。市场定位的实质是使本企业与其他企业严格区分开来,使顾客明显感觉和认识到这种差别,从而在顾客心目中占有特殊的位置。换言之,也就是你的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留下的能与其他竞争对手区别开来的独特印象及地位,即当消费者想到你的产品或品牌时,在其头脑中唤起的独特印象及与其他类似品牌或产品对比出来的地位。以一名写作医疗器械营销的学生为例,市场细分部分可以以人口因素中的年龄﹑收入及职业等对消费者进行细分;在目标市场选择部分,可以选择对医疗器械产品需求最旺盛(如中老年人﹑亚健康人群)且具有较强保健意识﹑具有支付能力的人群作为目标人群;在市场定位部分,通过与竞争者的产品做比较,找出能与竞争对手明显区别开来的﹑消费者比较在意或重视的属性或特征,据此为自家的医疗器械产品塑造与众不同﹑形象鲜明的形象并传递给消费者。例如此学生曾提过自家产品是纯物理疗法,无任何毒副作用,且公司和德国某研究院有合作关系,产品科技含量很高,不是市面上那些伪科学产品﹑山寨产品能比拟的。因此和竞争对手的同类产品相比,价格也明显偏高。那么根据这些特征属性,可以将此医疗器械产品定位为安全绿色﹑高科技含量的高端医疗器械产品。而后续工作就是将这个定位有效地传递给消费者,在消费者心目中进一步地扎根占位,以确保自身的优势。

2论文结构混乱,逻辑性较差。

上文已经提到营销专业学生毕业论文多为营销策划书形式,结构较为固定,但即便在给出范文以供参考的前提下,仍存在着毕业论文结构混乱的情况。常见的问题有:关键章节缺失﹑论文内容前后无关联无呼应﹑章节内容重复及章节分类谬误等情况。首先,关键章节缺失。众所周知,营销策划书一般是用于对某营销客体进行营销整体策划的,那么在简介了研究背景及意义(绪论)之后,先要开宗明义地介绍下自己即将进行整体营销策划的客体,即企业(产品)或项目。譬如有同学写医疗器械产品营销策划书,初稿拿来从头看到尾都不知道此学生到底打算营销什么产品。如果连营销客体即被营销的主体是什么都没交代清楚的话,内容写得再好也是让人一头雾水不知所云。除此之外,还有写作营销策划书的学生漏写了SWOT分析,而SWOT分析本身是营销策划书不可或缺的关键章节之一。如果全文没有SWOT分析,那么具体的营销策划内容(4Ps)又有何依据来扬长避短﹑抓住发展机会并迎接威胁挑战呢?这样一来,4Ps就难免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完全沦为纸上谈兵而已。其次,论文内容前后无关联无呼应。根据学生的毕业论文来看,存在着文章整体缺乏连续性﹑因果性﹑关联性的问题,给人的感觉是章节之间各自为政,互不相关,仅仅是为了结构而结构在进行写作。例如之前谈到的SWOT分析及营销策划(4Ps)的关系即是如此。学生即使在文章的前半部分导入了SWOT分析,并进行了合理归类有效说明,但是在文章后半部分的营销策划(4Ps)章节,绝大多数学生都未能结合自己之前所述的SWOT分析来对营销客体进行有针对性的营销策划,而是将营销策划部分当做一个完全独立的新章节在进行空洞的﹑泛泛的写作。除了写作营销策划书类型的学生之外,还有不少学生写的是“浅谈XX企业(品牌)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类型的论文。常见的问题在于学生一般会在文章的前半部分就XX企业(品牌)存在的问题进行一二三四条的阐述,但在文章后半部分的解决对策里却不能就前文所谈的一二三四条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关联式解答,而是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文章结构显得较为混乱且前后不对应。

最后,章节内容重复及章节分类谬误。在答辩的过程中,经常发现有学生出现章节内容重复及分类谬误的问题。在答辩时,有学生就自己实习的旅行社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虽然此学生也将存在的问题列出了一二三四条,看似十分有层次有条理,但是仔细一看却发现这一二三四条问题彼此之间内容多有重复,问题分类不当。例如第一条写的是旅游产品开发成本高﹑被山寨风险大,导致旅行社路线开发积极性下降。因此,比起开发新路线,旅行社更倾向于做熟了的热门线路,但是热门线路的竞争很激烈,旅行社又不得不大打价格战来吸收游客;第二条写的是旅游过程中导游态度差﹑服务意识不到位的问题。学生在此段写到导游对游客耐心差,对景点讲解不认真,反而更热衷于带游客购物等;第三条写的是为了加强竞争力以吸引消费者,很多旅行社都给出超低价路线。为了弥补旅行社自身的损失,在旅游实物产品方面如旅游大巴﹑住宿酒店等都降低了标准,且为了盈利倾向于带顾客少逛景点多逛购物点等等。从以上所述的一二三条可以看出,问题与问题之间存在着彼此重复的现象,学生并没有很好地对旅行社存在的问题进行合理的分类及总结。

3写作口语化,语法不通顺。

这个问题实际上不仅仅是营销专业学生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相信在其他专业的毕业论文中也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之一。很多学生对论文体﹑论文口吻并无太多概念,而是以口语化的形式在进行论文写作。在答辩时,看到有学生对自己实习店铺存在的问题这样写到“我就问店长,为什么大家干活都没有积极性?店长笑了笑,偷偷和我说这里工资水平太低,工作的时间又太久,经常加班还不给加班费,大家意见都很大,当然工作热情不高啦。由于我和其他店员关系比较铁,也有不少人和我反映工作辛苦又没钱拿,干活没意思之类。”从这段口语化的文字可以看出,学生完全是按照自己脑海中的想法在写,并没有对论文语言进行组织提炼,而是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和口述记录的性质差不多,看起来十分不专业。此外,很多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不过关,和现如今网络的普及﹑智能手机及平板电脑的流行是密不可分的,算是网络时代的通病之一。长时间流连于网络,受各种不规范网络文字的影响,使学生的作文能力进一步地退化。因篇幅所限,就不一一举例说明了。个人建议为了加强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写作能力,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就应该多加注意,如开设论文培训指导课或布置小论文﹑课程总结作为平时作业等等。此外,也要尽量让学生在写作毕业论文之前多看多学习上届学生的优秀论文来汲取写作经验,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就是这个意思了。

篇2

高职学生在毕业设计选题方面存在的问题首先是选题过大,过于理论化;或者涵盖面过广,盲目追求大而全,想从高层次、全方位的角度研究问题,而忽视了自身的实际水平,结果无法深入分析与探究。例如,有学生将毕业论文选题定为“我国现有宏观经济条件下的市场营销策略研究”,这样的题目高职学生根本无法完成。其次,部分学生选题过于陈旧、空泛,不能很好地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不是从百度搜索到的,就是参照往届学生曾经选用过的,这样既无实用价值,又容易导致重复抄袭嫌疑,大大降低了毕业设计的质量。例如,有学生将毕业设计选题定为“某某品牌研究”“常用的促销方法研究”等,这样的选题毫无新意,毫无价值,根本无法深入进行分析。

(二)毕业设计时间安排欠妥,学生不能充分准备

当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将毕业设计安排在第六学期,这个学期既是学生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的顶岗实习阶段,又是学生寻找适合的单位准备就业的阶段。在这一阶段里绝大部分学生都会为自己未来的工作岗位奔波,或者忙于实习工作,几乎抽不出时间来精心准备毕业设计。这样的教学安排对毕业设计而言是不妥的,学生难以充分准备,最终会导致毕业设计流于形式,质量也得不到保证。

(三)学生自身基础薄弱,不能很好地完成任务

目前高职院校的许多学生由于进校时的整体基础比较薄弱,虽然在校时期学习了理论知识,但是不少学生还是无法熟练地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专业方法完成毕业设计任务,导致其最终的毕业设计没有设计,仅仅是在网络资源的基础上,剪切、复制加粘贴完成毕业论文,几乎很少有自己的观点与见解。从笔者多年指导学生毕业设计的教学实践来看,有的学生选题盲目,不切合实际,甚至不听从指导老师的意见,最终根本无法完成任务;有的学生对于网上收集的资料自己不加整理,交给老师去删除整合;还有的学生完全抄袭他人成果。这显然与完成毕业设计的初衷相背离。

二、基于校内综合技能实训的营销专业毕业设计创新策略

基于校内综合技能实训的营销专业毕业设计创新就是将毕业设计与学生在校学习过程中的实训、实习等实践环节紧密结合起来。

(一)将毕业设计与校内综合技能实训

“捆绑”市场营销专业的综合技能实训通常包含市场调查、广告设计、促销设计、销售活动、陌生拜访、产品推介、营销策划等多个项目,一般都可以借助于校内的实训场所开展这些项目的实践活动,通常会集中在第四、第五学期进行。将营销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与其所开展的校内综合技能实训“捆绑”,可以结合其未来职业岗位要求,以职业能力、就业与创业能力培养为抓手,打破传统的文科毕业设计所写论文无实质内容、无真实感受的格局,通过分项目分阶段的实训活动,使学生能真正从实训中获得感悟,提升专业能力,从而使毕业设计与专业学习及实践真正融合到一起。

(二)限定毕业设计形式

国家对高职教育的要求是培养应用型人才,这使得高职教育明显不同于本科教育,因此对于高职院校而言,毕业设计更合乎要求。但是毕业设计本身又更加适合理工科专业,这类专业学生可以结合某种工作背景和条件进行产品设计、生产工艺设计或者生产方法设计以及实验设计等,其毕业设计的成果一般就可以直接用于生产,对企业可以带来经济效益。对于文科类专业而言就不能直接把上述毕业设计完全照搬过来。因此,营销专业的毕业设计形式虽然还是写毕业论文,但是对毕业论文的写作有所限定,要求学生结合学习过程中的实训、实习活动项目来写,强调既要有“设计的过程”,又要有对企业直接有效的“内涵”,学生在完成毕业论文的同时,要将曾经完成的“项目成果”作为附件附在论文的后面。这样既体现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又展示了对企业有用的“项目成果”,使毕业设计更加符合高职教育要求。例如,某学生在写《对‘小米’移动电源市场调查实训活动的反思》一文时,将“小米”移动电源的市场调研方案、调查问卷和调查报告,以及开展“小米”移动电源市场调研活动的心得体会等文本材料作为附件附在了论文的后面,对论文起到了佐证作用。

(三)重新安排毕业设计的时间

重新安排毕业设计的时间,是将毕业设计的进程安排提前,也就是把最后一个学期的毕业设计提前到第五学期来进行,这样做就避免了时间安排不合理的弊端。同时这个“提前”还包含将毕业设计与实习、实训相结合的理念提前灌输给学生,通常从第四学期分阶段、分项目进行专业的综合技能实训开始就让学生进入毕业设计的“预备阶段”,通过实训项目导师的宣传教育,让学生带着要为毕业设计积攒经验、积累资料的心态去开展综合技能训练。

(四)规范毕业设计的选题与论文写作

当毕业设计与综合技能实训相结合后,学生的选题就必须围绕实训、实习活动的项目确立,不再是天马行空、随心所欲的。以笔者所在学院为例,其营销专业的学生在第四、第五学期围绕市场营销综合技能实训分别进行了市场调查、广告设计、促销设计、销售活动、陌生拜访与产品推介、营销策划等几个项目,开展实训活动,活动中要求学生记录相应的实践资料、撰写相关报告、提交心得感受等文字资料,并进行汇报交流,接受导师的询问。学生选择毕业设计选题时必须选择上述实训项目的某项实践活动作为自己的毕业设计课题,这样也就自然而然地确立了毕业论文的写作主题。例如,“对‘蒙牛优益C’乳酸菌饮料广告策划方案的思考”“对‘小米’移动电源市场调查实训活动的反思”“对‘雪菲力’盐汽水促销实训活动的探究”“对‘雪菲力’盐汽水产品推介实训活动的思考”“关于‘百事可乐’校园促销方案设计的反思”等都是源自于学生所进行的广告策划方案设计、市场调查实训活动、促销方案设计及促销实训活动和产品推介实训活动。同时在毕业论文写作上,要求学生必须结合前期所开展的综合技能实训活动过程而写作,从某一实际活动出发,就自己在前期实训活动中某一个实训项目展开论述,从实际的操作过程写起,在阐述自己的实践步骤基础上,详细地分析前期活动的收获与不足,最后再升华到对同类产品或企业开展类似活动提出有价值的建议,避免了论文写作落入俗套,使论文真正有内涵和实用价值。

(五)专业指导教师项目化负责

专业指导教师项目化负责是指专业指导教师既要负责学生的实习、实训活动,也要负责学生的毕业设计指导工作。通常,每个专业指导教师负责两到三个实训小组的校内综合技能实训、实习活动,全程参与学生的所有项目活动,并跟踪负责相应学生的毕业设计指导工作。由于专业指导教师参与到学生每一个项目的实践中,对学生所完成的各个项目情况熟悉,对学生的所有活动起着监控与指导的作用,所以对毕业设计的指导工作完全得心应手。

三、基于校内综合技能实训的营销专业毕业设计创新注意点

(一)学校制度配套

学校必须有制度配套,规范毕业设计流程,从学生选题、收集材料、拟定论文提纲、写出开题报告、开题、写出初稿、反复修改、定稿到打印并上交资料再到最后的答辩环节,要求具体、规范明确,环环紧扣,层层落实,使学生和指导教师都明白什么时间应该干什么、怎么干。同时建立严格的指导教师指导检查制度,以系部为单位督查指导教师的指导工作情况,以确保毕业设计的质量。

(二)专业实训配齐

必须重视校内与校外的实训基地建设,配齐校内必要的专业实训设施、设备,从数量和质量上保证专业实习、实训活动能满足学生的毕业设计需要。

(三)指导教师配备

在毕业设计指导教师配备上,应该选取有责任心、有实践教学经验、有论文指导经验和学术素养的专业教师,这样的指导教师既能进行综合技能实训的指导,又可以进行毕业设计的指导。当然,学校也应该有目的、有计划地选派教师到企业兼职、高校进修,以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与职业素质以及指导学生毕业设计的能力。

(四)学生个人配合

篇3

二、国际营销广告中的文化差异

(一)中西方文化心理上的差异

由于地域和历史等原因,每个民族都形成了深植于本民族文化的心理特征。这些心理特征影响着人们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因此,要想让广告译文在译入语社会流传开来,首先就要使广告译文符合译入语受众的文化心理。

国际营销中不乏此类成功的译例。比如美国的Revlon(露华浓),一看译名便会联想起唐代诗人李白描写杨贵妃花容月貌的名诗句“云想衣裳花想容,香风佛榄露华浓”。从而引发读者对该产品的美好联想。该译名引经据典,充满了汉民族文化色彩,译作女用化妆品,非常合适。又如“Carrefour”和“Cocacola”分别为“家乐福”和“可口可乐”,满足了中国人“平安是福”和“求吉求利”的心理。也有些广告商标的翻译由于没有顾及到译入语读者的文化心理,从而引起了译入语消费者的不好联想,使得产品销路不畅。如法国某公司在向中国推销男用香水时,将其香水命名为“鸦片”,本意想用“鸦片”一词突出其产品的魅力,希望中国男生使用这这种香水像吸鸦片一样上瘾。结果可想而知,产品上市后,即遭到中国消费者的猛烈抨击,并因其违反中国商标法而被禁止出售。这是因为该公司不了解中国对“鸦片”的憎恨心理,无意中挫伤了我国民众的民族自尊心。

(二)西方价值观的差异

东西方之价值观念差异最主要表现在西方社会崇尚个人主义,而东方强调集体主义。由于国内消费者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从众心理、对自上而下的绝对权威的迷信,导致国内很多广告出现“×××,用了都说好”,“我们都喝×××,今天你喝了没有”,“部优”、“省优”,“中国消费者协会推荐产品”等等。而英美等国家价值观中人们追求的是独立,是特立独行的个性,是与众不同(我为什么要与大家相同?)。他们的广告不会引导和鼓吹从众,更不会迷信和盲从所谓的权威,其广告词体现在文化方面更多的是“个性(individual/in2dividuality)”、“独立(independent/independence)”、“隐私(private/privacy)”。因此,由于文化的不同,国内的有些广告如果直译成英语等外语,就使英语国家的消费者难以接受。所以,在对外进行广告宣传时,要区分东西方价值观的差异,尽量少用“大家都说好”、“昔日宫廷×,今日×××”等广告词,不要把虚假的东西当事实宣传。

(三)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

思维方式对文本内容的编排有着很大的影响,它影响着人们在说话和行文时的遣词造句、谋篇布局。以一则汉语广告为例:高档装修——中档价值——星级服务——大众消费——4000平方米大店气宇非凡,各系列菜一应俱全,正餐、大餐、小吃任君品尝——豪华包间、雅间、大厅由你选择——品尝陶然风味,俯瞰山峡风情。这则广告的创作意图是宣扬陶然居餐饮店,但广告诗的开头只是介绍具体情况,而未点出主题,只到最后点名广告的要点,充分体现了中国人螺旋式的思维方式。然而,英语广告受西方人直线式思维方式的影响,在内容的编排上往往采用更直截了当、一目了然的方法。如:

“Givehimadiamond,thegifthe’llneverforget.Mendiamondringsandmendiamondweddingbindsinboldandmasculinedesigns.Pricedfrom$500to$2,000Adiamondisforever.Themandiamond.Whenawomenlovesaman.”—“送他一枚戒指,他永不忘。大气而粗犷的男人戒指和婚戒。定价500到2000元。一颗戒指永恒远。女人若爱男人,送他戒指。”因此在广告翻译过程中,可以根据东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采用保留、替代、删减的方法对有关信息进行处理,从而增强广告对不同受众的吸引力和说服力。

(四)东西方社会习俗的差异

语言是约定俗成的,也就是说它是使用这一语言的社会成员的生活经验和风俗习惯的产物。东西民族社会习俗的差异必定会在其各自的语言表达中体现出来。韩国有一手机品牌叫“Dragon”,这种手机在中国销售当然受欢迎,因为龙在中国人心目中是神圣、帝王的象征。但在西方人眼里,Dragon却是罪恶的象征。想必这一手机在西方国家的销售要受阻了。再如,我国的“玉兔”商标并不译成“JadeRab-bit”,而是译作“MoonRabbit”。这是因为玉兔是我国神话中陪伴吴刚生活在月宫桂花树下的兔子,所以它又成为月的代称。“MoonRabbit”这一译名既体现了我国的古老文化,又避免了误解,使人不会误认为是玉做的兔子。

(五)东西方社会政治制度的差异

由于东西方社会制度不同,一些反映中国特色的政治、经济、社会方面的词语,对不熟悉中国国情的西方人也会造成信息传递障碍。比如:我们提倡“五讲、四美、三热爱”,最初曾译为“fivestress,fourbeautiesandthreelovers“曾使以英语为母语的西方人理解为“四个美人和三个情人”。修改后的译文为了“fivestress,fourpointsofbeautyandthreeaspectsoflove.”广告翻译中还应该避免使用政治上有特别含义,易引起误解的商品名称。如:“大鹏”卷笔刀的英译名”ROCsharpeners”大鹏是大汉民族神话传说中的一种最大的鸟,有“鹏程万里”,“鲲鹏展翅”之说,具有志存高远,前途无量的褒义。但ROC三个大写字母也是常用新闻词语中“中华民国”的英语缩写,势必产生误解或不必要的联想,既不利于创立出口商品的良好形象,也不利于维护国家的尊严。

三.国际营销广告语的翻译技巧

(一)直译法

直译是最古老的翻译方法,并在广告翻译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由于广告语大部分是陈述性的,它给我们的印象是简洁、不做作,而这正是直译追求的意境。直译要求译文和原文的形式、结构尽量一致,从而在有效表达原文意义的同时,反映原文的风格。例如:“典雅大方(elegantandgraceful)”,“畅销全球(sellwellovertheworld)”,“汰渍到,污垢逃(Tide’sin,dirt’soff)”;“Doubledelicious,Doubleyourpleasure(双份美味,双份愉悦)”,“Coca-Colaisit(还是可口可乐好)”,“MyParisisinaperfume(

巴黎恰在香水中)”.再如“Kissyourcoughsgoodbye(一种新型感冒药的广告)被译为“一吻去感冒”,简洁形象地概括了药的作用,语言生动形象,使人情不自禁地想多读几遍。

(二)音译法

在商品品名的翻译时,我们经常会遇到不少品名在目的语里找不到对应的词汇来表示。在这种情况下,通常都是采用音译的翻译方法来处理的。如:PierreCardin(皮尔·卡丹),Kodak(柯达彩色胶卷),Philips(飞利浦电器),青岛啤酒Tsingdaobeer等,这些品牌都采用音译。汉语属于表意文字,它不能直接表示音位,所以,我国有不少产品的品名都是采用汉语拼音的方法为汉字注音的,主要用来帮助外国人学习汉语、或音译人名、地名等等。在翻译时也要顾及到广告语言中词汇的情感意义,其交际价值在于能最大限度地扩大一个词的愉悦联想。比如;以中国药科大学教授命名的“丁家宜”精华护肤霜系列产品的品名原来是用汉语拼音“Dingjiayi”来表达的,但不如现在改用“Tjoy”的好。因为”Tjoy”不仅在语音上是“丁家宜”的谐音,而且其含义还可以引发人们产生愉快的联想,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其中的T可以令人想起服装展示中的T型舞台和模特儿的靓丽身影,而且joy本身就是一个令人愉悦的词汇。

(三)音意兼译的翻译法

音意兼译法是指将一个词分成两部分;一部分音译,另一部分则意译。例如:

Applepie苹果派

其中“苹果”为意译,“派”则是音译。此类译法还有,

茅台王子酒MoutaiPrince

金利来Goldlion

香港的曾宪梓先生创业初期的领带品牌为“金狮”牌,故译为Goldlion。但因“狮”与“死”谐音,有“不吉利”之意而影响销售。后由Goldlion而改名“金利来”,其中的“金”者“利”也,“金利”为意义的重叠,“来”则从lion的发音而来。音意兼译法的另一种形式是:在整个词音译之后,再加上一个表示类义的语素。如:pizza比萨饼。“比萨”为音译,再加上一个“饼”字,便使其含义更加明确化了。又如,Hamburg汉堡包,Budweiser百威啤酒。

(四)套译法

套译法就是套用中英的固有模式,在不破坏广告原文效果的基础上对广告进行翻译。由于英汉文化的差异性,翻译广告时如能以最大程度和最巧妙的套用和模仿英汉相对应的句式结构、表达方式,可以使译语符合消费者的心理,尊重接受语的文化传统和语言表达习惯,保持产品的形象。翻译时可套用或模仿英汉成功的广告体例、英汉诗句、谚语等。百闻不如一尝(浙江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广告)。Tastingisbelieving.译语套用英语成语:Seeingisbelieving,换了一个词,语义真切,效果与原文相似。套用此成语的还有碧丽牌健美苗条霜广告:Bilislimmingcream一Usingisbelieving.再如:婴儿爽身粉广告:Likedaughter,likemoth-er.套用英语成语Likeson,likefather。香烟广告语:Tosmokeornottosmoke,thatisaquestion.套用莎士比亚的名句“Tobeornottobe,thatisaquestion”。这种译法也可用于广告的英汉翻译,这些广告运用英汉文化中固有的成语,言简意赅,尽人皆知,使消费者读来倍感亲切,并传递原文的文化内涵,增强广告的感染力。英汉广告中还有不少已形成固定的套语或固定的涵义,且在形式上或内容上相同或大体相同,如四字格等,也可以采用直接套译的方法。

(五)修辞法

广告英语里很多词语是带有修辞效果的,为保持原文的修辞效果,某些不易直译的修辞格可以转换成同一层次和不同层次的其他修辞格,以求艺术效果的一致。修辞格的转换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同一层次的修辞格转换;一是跨层次的修辞格转换。比如“三菱”汽车公司(Mitsubishi)向美国市场倾销产品时,创制了广告:“Notallcarsarecreatedequal”。熟悉美国历史的人一见这则广告,立即会想起《美国独立宣言》中“Allmenarecreatedequal”。日本广告商将原句中的“men”改为“cars”来突出广告诉求的目标,将原来的肯定句式改为否定句式,道出了该车的优越性能,这则广告词套用了美国家喻户晓的名句,使三菱汽车在美国成功地打开销路;而三菱公司向我国进行广告宣传时将其广告词改为“古有千里马,今有三菱车”,巧妙地利用了中国古谚,运用对偶这种中国人喜爱的修辞手法,使中国消费者读起来既亲切熟悉又生动形象。如果在同一层次找不到合适的表达方法,也可以跨层次寻找新的表达方法,以求艺术效果的一致。如,Wetakenoprideinprejudice.(《泰晤士报》的广告语,这句广告语里“prideinprejudice”有两种修辞手法,一种是英语修辞格仿拟(parody),与《傲慢与偏见》(PrideandPrejudice)联系起来。一种是押头韵(alliteration)。原文的意思是说明自己的报道是客观公正的,不以偏见而感到骄傲。可以试译为“对于有失偏颇的报道,我们并不引以为豪。”通过这样的翻译,英语的修辞格仿拟(parody)和押头韵(alliteration)转换成了汉语的修辞格押尾韵(Rhymes),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押韵。这样通过修辞格的转换生动地传达了原作的意韵。

四、结语

总之,跨文化广告的翻译绝非一件易事,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中,其地位日益突出。实践证明,成功的广告翻译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不成功的翻译,不仅会给企业或国家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还会直接影响企业或国家的形象。

参考文献:

篇4

第一阶段(1978年以前):中国内地市场对空调的需求量少,洋品牌占据主要地位,这一时期因为历史原因及社会生产力的制约,国内的空调市场几乎为空白。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洋品牌。

第二阶段(1978年-1997年):春兰空调成为国内的第一品牌,打破了进口空调品牌的历史。1997年春兰在空调市场上的占有率达到%,以円立、三洋等円资品牌大多定位在高端领域市场,占据空调市场份额三分之一。

第三阶段(1997年-xx年):格力、美的等国产品牌不断扩张,春兰的市场份额下滑,円资产品的地位也在逐渐缩小。

第四阶段(xx年至今):格力、海尔、美的奠定了国内空调品牌的强势地位,三品牌所占的空调市场份额为55%。其空调品牌的关注度由图1-1中可见。

格力电器成立于1991年,集研发、生产等于一体的空调企业,国有控股并且实现了专业化。xx年全年总收入超亿元,净利润为亿元,纳税额为亿元,连续多年在美国《财富》杂志榜上有名。xx年上半年营业总收入为亿元,同比增长%;净利润为亿元,比去年增长%。

格力空调,中国空调产品中唯一的世界名牌,产品销往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每年家用空调产量达4000万台,商用空调每年产量达550万台。截止到xx年,其产销量连续8年全球领先。如今,格力空调专卖店遍布全国,星罗棋布,国内渠道销售比重达到公司全部销售的65%以上,呈现燎原之势。连续xx年国内市场销售第一,稳坐销量的第一把交椅。本文在该背景下,对格力电器内销渠道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分析。

研究意义

本文通过对格力电器内销渠道的分析研究,结合营销管理中的渠道管理理论,提出能适合中国国情又符合格力电器内销渠道管理的优化方案,以取得渠道竞争中的优势地位。本文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国内外学者对营销渠道的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格力电器的实际运营情况,建立一套较为完善的营销渠道控制系统,期以指导家电行业的渠道建设和控制。

第二,将营销渠道控制理论应用于实际运营当中,解决存在的部分营销渠道问题,以增强厂家对渠道的控制强度。

第三,将格力电器的内销渠道作为研究对象,提出正确指导公司实践的解决方法,希望对相关企业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

本文以格力电器现行的内销渠道为例,通过对格力电器现有内销渠道管理体系的研究,找出其问题所在,运用营销管理中的渠道建设理论,在对格力电器现有的渠道管理体系基础之上对其进行优化,以此来推进格力电器内销渠道的建设,提高渠道的效率。

格力电器为国内大型的专业空调制造商,地处广东珠海市,主要从事:空调器的研发和生产。格力电器虽然在国内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但是目前格力电器内销渠道上的单一性,严重制约了公司的进一步发展,对公司的销售量提高不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急需要优化管理方案。

研究方法

本文以营销渠道管理、市场学等相关理论为基础对格力电器的内销渠道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同时根据研究的结果对格力电器的未来渠道进行规划设想。在研究过程中重点釆用了以下方法:

1.文献研究法。文献研究法是指基于某种钮究目的,通过文献检阅等方法来研究所需要的材料,以期能够正确、有效和全面的了解正在进行的研究问题。本文对营销渠道的理论和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帮助笔者了解了营销渠道的历史和现状,形成了关于营销渠道的一般印象,为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比较研究方法。比较研究方法作为一种分析方法,是指对比或比较对两个或者多个对象,找出两者或多者之间的相似性以及差异性。这里充分利用比较研究,深度剖析了国内家电行业较为典型的几种营销渠道模式,通过格力电器与志高、美的、海尔等多家电器公司的营销渠道进行比较,对论文提出的优化方案的特殊性和科学性进行了研究,以提高方案的可行性和科学性。

本文总体上通过以上几种研究方法,推导出优化格力电器在现有内销渠道的方案,在此同时又构建了适合格力电器的新型内销渠道。

研究进度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确定论文题目 20xx年xx月19日

第二阶段:撰写毕业论文阶段

撰写论文定稿 20xx年3月25日~20xx年4月22日。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友情链接
发表咨询 加急咨询 范文咨询 杂志订阅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