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季度报表总结合集12篇

时间:2023-01-30 16:44:58

公司季度报表总结

公司季度报表总结篇1

记者连线:中弘股份证券部工作人员表示,目前上半年的数据还没有统计出来,统计出来如果超过去年50%,我们将会公告。总的来说,上半年销售情况还挺好的。

中弘股份(000979)主营业务为房地产开发。开发项目主要分布在北京、海口和宿州等地,主要在售项目是位于北京朝阳区的70万平米大盘北京像素项目和30万平米建面的海口西海岸华府项目。2011年,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影响,公司房产销售收入出现明显的下降。2011年度实现营业收入18.54亿元,同比下降49.36%;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5.59亿元,同比下降39.26%。

为改变不利局面,中弘股份董事会拓宽思路,在项目储备上开始从中小城市和旅游地产项目上寻求突破口,分别与济宁市人民政府、长白山保护开发区管委会、景洪市人民政府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拟与当地政府相关部门合作,利用政府能够给予的政策优势逐步进行旅游地产项目开发及配套建设,力争逐步给公司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

今年以来,管理层思路的转变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一季度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1亿元,同比增长10.21%。一季度销售金额5亿左右,基本上都是北京像素项目贡献的,由于其为现房销售,因此当期销售基本上可以结转利润。分析人士此前曾预计,北京像素年内可售货量大约为36亿,销售目标为30亿,项目6月份地铁将会通车,预计届时销售将会有爆发式增长。另外一个年内可售项目是海口的西岸首府,目前该项目销售均价为13500元,目前项目去化较慢,预计下半年海南销售旺季时该项目去化会加快。

通过与公司工作人员的交流可以推测,公司上半年经营业绩实现增长基本上是大概率事件,但是否一定会增长超过200%还尚待考证。

嘉寓股份:二季度订单大增

传闻:嘉寓股份目前订单较前几月有大幅增长

记者连线:嘉寓股份证券部工作人员表示,公司获得的订单我们都有公告,上半年的经营数据没有出来,也不方便透露。不过总的来看,这个行业一季度和四季度是淡季,二、三季度相对会旺一些。

嘉寓股份(300117)主营节能门窗和幕墙工程,跟国内万科等几大房地产合作,随着房地产投资大幅下滑,公司业绩也受到影响,一季度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仅684万元,同比下滑3.18%。

6月底,嘉寓股份连发几则关于收到中标通知书和签订工程施工合同的公告,其中包括:公司珠海华福商贸发展有限公司与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分别签订了华发新城六期A区(1标段)幕墙工程合同、华发新城六期A区(2标段)幕墙工程合同,合同价款总计1.43亿元。以及收到北京建工博海建设有限公司等六家公司传来的《中标通知书》,中标总金额为1.26亿元,占公司2011年度经审计营业收入的12.64%。仅这两则公告里的中标和合同金额就近3亿元,占比公司营业收入比例不小。不过,这些是否记入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目前还不知道。而这也是上半年唯一一次中标公告,这也印证了二季度公司订单大幅增长的事实。

二级市场上,嘉寓股份股价一直很弱,这与一季度公司业绩不佳有直接原因,虽然目前订单有所增长,但真正转化为净利还需尚时间,因此上半年公司经营业绩想取得较大的增长难度很小,投资者宜慎重。

宁波GQY:总经理引咎辞职

传闻:宁波GQY上半年巨亏,总经理郭启寅为此引咎辞职。

记者连线:宁波GQY证券事务部工作人员称,郭启寅辞去总经理一职是为了优化公司治理结构,并非引咎辞职。公司上半年并未巨亏,7月15日将业绩预告。

宁波GQY(300076)是国内领先的大屏幕显示系统制造商,产品主要应用于公安、军队、交通、政府等众多领域。东方证券曾指出,虽然宁波GQY产品在大屏幕生产环节中处于末端环节,但公司拥有一体化双引擎成像技术,屏幕独立悬浮挂装技术等多项技术,与国内竞争对手形成差异化竞争。

不过近年来,宁波GQY的业绩并不理想,2010-2011年分别同比下滑0.17%、39.58%,今年一季度虽然实现了大幅正增长,但净利润也只有300万元左右,现金流更是濒临枯竭,二季度能否扭转困局尚未可知。而就在宁波GQY即将上半年业绩预告的时候,宁波GQY实际控制人郭启寅突然宣布辞去总经理一职,仅担任董事长。郭启寅给出的辞职理由是为了优化公司治理结构,实现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分离和制衡。

为此,坊间传闻称,郭启寅辞离总经理一职或是因为中报巨亏,优化公司治理结构只是幌子。记者致电宁波GQY证券事务部咨询此事,对方称,公司上半年绝无巨亏,7月15日公司将业绩预告,届时传言将不攻自破,但工作人员以静默期为由拒绝透露中报的盈利预测。该工作人员同时表示,郭启寅辞职与公司业绩无关,对于郭启寅在中报预告即将公布之际提出辞职,对方称纯属偶然。

值得一提的是,宁波GQY今年以来屡有高管辞职,今年2月14日,公司副总经理提出辞职,而后的4月份,公司董事许志红亦请辞。尽管没有证据表明宁波GQY的业绩动荡与高层人事更迭有直接的关联关系,但不可否认的是,宁波GQY在公司治理方面确有不尽如人意之处,此次郭启寅辞去经营层最高职务能否改善现状有待考量。

南京新百:中报预增200%

传闻:南京新百中报预计同比增长200%以上

记者连线:记者致电南京新百证券事务部,但对方挂断电话并转接留言服务。

南京新百(600682)是一家从事零售的商贸企业,公司2009-2010年全年净利润均维持在8000万元左右,但今年一季度却同比大幅增长220.87%,单季净利润即达到1.20亿元。表面上,南京新百今年业绩实现爆发式增长是大概率事件,但光大证券的研究报告则一针见血的指出,南京新百一季度业绩超预期的主要原因是芜湖南京新百有限公司纳入南京新百的合并报表。报表合并后,南京新百一季度新增营业收入1.9亿,净利润8421万元,若剔除报表因素,南京新百净利润实际上仅同比增长2.3%。因此,南京新百一季度主营业务并未实现良性增长,并且业内人士曾分析称,南京新百主业二季度也不会有全面的改善。

不过近期有传言称,合并报表的影响将延续至二季度,换言之,南京新百中报业绩将预增200%以上。记者试图连线南京新百证券事务部,但对方在接通电话后随即挂断并转入留言服务,此后一直未能接通。

公司季度报表总结篇2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子公司是指依法设立的具有独立法人主体资格的全资子公司(总公司持股比例为×××%)、控股子公司(总公司持股比例超过××%)及相对控股子公司(总公司持股比例低于××%但对该子公司拥有实质控制权)。

第三条总公司各职能部门应依照本办法及相关内控制度,及时、有效地对子公司做好管理、指导、监督等工作。总公司委派至子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对本办法的有效执行负责。

第四条各子公司可遵循本办法规定,制定符合自身行业特点及管理要求的财务管理实施细则,报总公司财务融资部备案后实施。子公司控股的其他公司,应参照本办法的要求逐层建立对其控股子公司的财务管理制度,并接受总公司的监督。

第二章财务管理组织机构

第五条本公司实行“统一管理、分级核算、层层负责”的内部财务管理体制。建立以总公司财务融资部为中心,对各下属子公司财务部进行业务管理及指导,各下属子公司财务部在本单位总经理领导下依法对财务管理及会计核算进行有序管理的财务管理体系。

第六条子公司的财务负责人实行由总公司派驻管理,对其实行双重考核,即由总公司财务融资部考核其综合业务工作能力,总公司人力资源部定期向子公司有关领导了解其工作表现,二者相结合得出子公司财务负责人的考核结果。其具体考核办法由总公司人力资源部制订。子公司财务负责人实行轮岗制,由总公司财务融资部根据工作需要提出轮岗意见。

第七条每月财务报表编制完成后,子公司财务负责人需向总公司财务融资部经理述职,述职内容由总公司财务融资部规定。总公司财务融资部定期召开公司财务工作会议,以指导子公司的财务工作。

第三章会计制度

第八条公司统一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会计制度》及其补充规定。

第四章资金管理

第九条库存现金管理

现金出纳必须做到日清日结,随时清点库存现金,不得挪用现金、坐支和以白条抵库。现金支取必须依照合法票据并通过公司审批程序,超过现金结算起点的应通过银行划转。严禁私设小金库。

第十条银行存款管理

(一)子公司银行账户必须按国家相关规定开设和使用,且仅供本公司经营业务收支结算使用,严禁出借账户供外单位或个人使用,严禁为外单位或个人代收代支、转账套现。

(二)公司所有银行账户的开立与撤消必须经总公司批准,本办法执行前已经开立的需报总公司备案。

第十一条资金计划管理

(一)公司实行资金使用计划管理,总公司根据各子公司具体经营特点及管理要求,下达各子公司总经理审批权限。子公司预算内资金的使用由子公司总经理及财务经理签批,预算外开支及超出子公司总经理审批权限的资金使用,须经过总公司审批后方可执行。

(二)子公司月度资金使用计划须结合当月财务预算在年度预算范围内按部门和项目编制,子公司财务部汇总平衡上报总公司审核批准后下达执行。

第十二条应收款项管理

(一)各子公司需根据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的要求,建立健全适合本单位财务特点及管理要求的应收款项及预付款项内部管理制度,并将其报总公司备案。

(二)企业发生因清理追收不力,造成坏账甚至造成损失的,应依情节轻重和损失大小对有关责任人予以经济和行政处罚,情节严重,损失巨大的,要追究法律责任。

第五章筹资管理

第十三条总公司对各子公司筹资实行总量控制,子公司筹资项目是年度资本项目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子公司年末在充分考虑自身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的基础上,确定下年度筹资规模和筹资结构,并编制下年度筹资预算及筹资方案(包括筹资渠道、用途、借款期限、还款来源等)上报总公司。总公司对各子公司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进行总体平衡后,确定各子公司的筹资规模和方式,并下达给各子公司。

第六章对外投资管理

第十四条子公司应严格按照《成都市国有企业投资管理暂行办法》的要求进行各项对外投资管理。

第十五条总公司实行投资项目审批和备案制度,子公司对外投资的相关事项,按照总公司相关制度执行。公司对外投资行为统一由总公司战略投资部负责,对外投资必须事前进行可行性论证,投资申请附可行性研究报告经总公司审核后报市国资委审批。

第七章对外担保行为管理

第十六条公司对外担保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及市国资委的相关规定,经总公司审查并报市国资委批准后方可执行。

第十七条贷款担保是企业的潜在负债,预期可能会给公司带来一定风险,故各子公司不得擅自为任何单位或个人提供贷款担保。

第十八条总公司财务融资部建立对外担保登记、跟踪检查制度,定期对子公司担保事项进行核查,并跟踪其发展变化。各子公司财务部应建立本单位担保项目明细档案,并进行跟踪监督。

第八章财务预算管理

第十九条财务预算管理体系

公司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具体内容见总公司相关文件),总公司预算管理委员会负责审查批准子公司财务预算方案,协调预算的执行、调整、检查、考核工作,总公司财务融资部负责预算管理的日常工作。各子公司财务部为本单位预算管理部门。

第二十条子公司预算内容和编制要求

(一)子公司预算内容

子公司预算分年度、季度、月度,预算体系包括业务预算、筹资预算、资本预算及财务预算(利润预算、资产负债预算、现金流量预算)。

(二)子公司年度预算编报时间要求

×、各子公司在每年××月底之前编报下一年度预算草案;

×、总公司在每年××月××日前,确定各子公司下一年度目标利润、资产负债率、资产回报率、坏账损失率和投资收益率等预算指标,并下达给各子公司;

×、各子公司按照总公司批复的各项预算指标,对预算草案修订后,于××月××日前上报总公司。

(三)子公司月度预算编报时间要求

×、各子公司在预算月份前一月××日前,向总公司编报月份预算草案;

×、总公司预算管理委员会在每月××日召开预算审核会议,确定各子公司预算月份指标,并在每月××日下达。

第二十一条子公司预算执行情况分析与考核

(一)预算执行情况分析。子公司财务部对预算的执行情况按季度进行分析,对当期实际发生数与预算数之间存在的差异,不论是有利还是不利,都要认真分析其成因,而且要写明拟采取的改进措施。

(二)预算执行情况考核。总公司预算管理委员会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的内容包括预算完成情况、预算编制准确性与及时性等指标。具体考核办法总公司另行下发。

第九章资产管理

第二十二条子公司每年应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清查,编制财产清册和债权债务清单。总公司对子公司资产清查工作进行定期和不定期检查。

第二十三条子公司的小额物资及办公用品在核定预算内自行购买,但必须双人经办。对固定资产和低值易耗品的管理必须办理出、入库手续,建立管理台账。

第二十四条子公司按照财政部有关规定,制定具体的存货及固定资产管理办法,报总公司批准后执行。

第二十五条子公司发生的资产损失,包括坏账损失、存货损失、股权投资损失、固定资产及在建工程损失、担保(抵押)等损失,应及时予以核实,查清原因,分清责任,按照现行财务制度做好账务处理工作,并报总公司备案。经政府有关部门及总公司审批的具备资产核销条件的资产,应及时进行账务处理。

第十章中介机构聘用管理

第二十六条公司根据经济活动的需要,聘用中介机构进行审计、评估、提供咨询及法律服务等,统一按照成都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中介机构聘用管理暂行办法》的要求进行。

第十一章重大事项报告制度

第二十七条子公司经营管理中的重大财务事项(包括合并、分立、转让、注册资本变动、重大投融资、对外担保、固定资产处置、工资总量及分配原则、财务预算、利润分配等),报总公司审核确认后,再按公司章程规定的程序批准、执行。

第二十八条由于关联交易行为不存在市场竞争性的自由交易条件,其交易可能带来较大的财务风险,故各子公司在关联交易发生前须专项报告总公司,经审批后方可执行。

第十二章利润分配管理

第二十九条总公司依法审定子公司税后利润分配方案。

第十三章财务报告

第三十条公司按照《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定期编制财务报告,各下属子公司须定期向总公司进行财务汇报,其具体要求如下:

(一)财务报告包括会计报表及其编表说明。会计报表应包括:主表、附表、附注。编表说明应对表列项目显示的重要和重大变动情况以及资产、负债、权益结构比例的主要项目做出明确注释。对于资产抵押、担保、诉讼、票据贴现等或有事项作表外事项随同会计报表一同报送。

(二)子公司会计报表应包括如下几种:

×、资产负债表(年、季、月)

×、利润表(年、季、月)

×、现金流量表(年度)

×、主要销售利润明细表(年、季,商业企业填报)

×、主要业务收支明细表(年度、工业及服务型企业填报)

×、企业资金运用月报表(年、季、月)

×、贷款偿还情况表(年、季、月)

(三)会计报表月报必须在月度终了××日内上报,季度终了后××日内上报,半年报、年报在半年度、年度终了后××日内上报。

(四)各子公司财务部在季度财务报表编制完成后,须编制相应的财务分析报总公司。季度财务分析应随同财务报表同时上报,半年度及年度财务分析在半年度或年度终了后××日内上报。

第十四章罚则

第三十一条总公司对各子公司违反本办法的相关经营管理人员追究责任并进行相应的处罚,具体罚则见总公司相关考评制度文件。涉及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者,追究法律责任。

公司季度报表总结篇3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子公司是指依法设立的具有独立法人主体资格的全资子公司(总公司持股比例为×××%)、控股子公司(总公司持股比例超过××%)及相对控股子公司(总公司持股比例低于××%但对该子公司拥有实质控制权)。

第三条总公司各职能部门应依照本办法及相关内控制度,及时、有效地对子公司做好管理、指导、监督等工作。总公司委派至子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对本办法的有效执行负责。

第四条各子公司可遵循本办法规定,制定符合自身行业特点及管理要求的财务管理实施细则,报总公司财务融资部备案后实施。子公司控股的其他公司,应参照本办法的要求逐层建立对其控股子公司的财务管理制度,并接受总公司的监督。

第二章财务管理组织机构

第五条本公司实行“统一管理、分级核算、层层负责”的内部财务管理体制。建立以总公司财务融资部为中心,对各下属子公司财务部进行业务管理及指导,各下属子公司财务部在本单位总经理领导下依法对财务管理及会计核算进行有序管理的财务管理体系。

第六条子公司的财务负责人实行由总公司派驻管理,对其实行双重考核,即由总公司财务融资部考核其综合业务工作能力,总公司人力资源部定期向子公司有关领导了解其工作表现,二者相结合得出子公司财务负责人的考核结果。其具体考核办法由总公司人力资源部制订。子公司财务负责人实行轮岗制,由总公司财务融资部根据工作需要提出轮岗意见。

第七条每月财务报表编制完成后,子公司财务负责人需向总公司财务融资部经理述职,述职内容由总公司财务融资部规定。总公司财务融资部定期召开公司财务工作会议,以指导子公司的财务工作。

第三章会计制度

第八条公司统一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会计制度》及其补充规定。

第四章资金管理

第九条库存现金管理

现金出纳必须做到日清日结,随时清点库存现金,不得挪用现金、坐支和以白条抵库。现金支取必须依照合法票据并通过公司审批程序,超过现金结算起点的应通过银行划转。严禁私设小金库。

第十条银行存款管理

(一)子公司银行账户必须按国家相关规定开设和使用,且仅供本公司经营业务收支结算使用,严禁出借账户供外单位或个人使用,严禁为外单位或个人代收代支、转账套现。

(二)公司所有银行账户的开立与撤消必须经总公司批准,本办法执行前已经开立的需报总公司备案。

第十一条资金计划管理

(一)公司实行资金使用计划管理,总公司根据各子公司具体经营特点及管理要求,下达各子公司总经理审批权限。子公司预算内资金的使用由子公司总经理及财务经理签批,预算外开支及超出子公司总经理审批权限的资金使用,须经过总公司审批后方可执行。

(二)子公司月度资金使用计划须结合当月财务预算在年度预算范围内按部门和项目编制,子公司财务部汇总平衡上报总公司审核批准后下达执行。

第十二条应收款项管理

(一)各子公司需根据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的要求,建立健全适合本单位财务特点及管理要求的应收款项及预付款项内部管理制度,并将其报总公司备案。

(二)企业发生因清理追收不力,造成坏账甚至造成损失的,应依情节轻重和损失大小对有关责任人予以经济和行政处罚,情节严重,损失巨大的,要追究法律责任。

第五章筹资管理

第十三条总公司对各子公司筹资实行总量控制,子公司筹资项目是年度资本项目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子公司年末在充分考虑自身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的基础上,确定下年度筹资规模和筹资结构,并编制下年度筹资预算及筹资方案(包括筹资渠道、用途、借款期限、还款来源等)上报总公司。总公司对各子公司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进行总体平衡后,确定各子公司的筹资规模和方式,并下达给各子公司。

第六章对外投资管理

第十四条子公司应严格按照《成都市国有企业投资管理暂行办法》的要求进行各项对外投资管理。

第十五条总公司实行投资项目审批和备案制度,子公司对外投资的相关事项,按照总公司相关制度执行。公司对外投资行为统一由总公司战略投资部负责,对外投资必须事前进行可行性论证,投资申请附可行性研究报告经总公司审核后报市国资委审批。

第七章对外担保行为管理

第十六条公司对外担保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及市国资委的相关规定,经总公司审查并报市国资委批准后方可执行。

第十七条贷款担保是企业的潜在负债,预期可能会给公司带来一定风险,故各子公司不得擅自为任何单位或个人提供贷款担保。

第十八条总公司财务融资部建立对外担保登记、跟踪检查制度,定期对子公司担保事项进行核查,并跟踪其发展变化。各子公司财务部应建立本单位担保项目明细档案,并进行跟踪监督。

第八章财务预算管理

第十九条财务预算管理体系

公司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具体内容见总公司相关文件),总公司预算管理委员会负责审查批准子公司财务预算方案,协调预算的执行、调整、检查、考核工作,总公司财务融资部负责预算管理的日常工作。各子公司财务部为本单位预算管理部门。

第二十条子公司预算内容和编制要求

(一)子公司预算内容

子公司预算分年度、季度、月度,预算体系包括业务预算、筹资预算、资本预算及财务预算(利润预算、资产负债预算、现金流量预算)。

(二)子公司年度预算编报时间要求

×、各子公司在每年××月底之前编报下一年度预算草案;

×、总公司在每年××月××日前,确定各子公司下一年度目标利润、资产负债率、资产回报率、坏账损失率和投资收益率等预算指标,并下达给各子公司;

×、各子公司按照总公司批复的各项预算指标,对预算草案修订后,于××月××日前上报总公司。

(三)子公司月度预算编报时间要求

×、各子公司在预算月份前一月××日前,向总公司编报月份预算草案;

×、总公司预算管理委员会在每月××日召开预算审核会议,确定各子公司预算月份指标,并在每月××日下达。

第二十一条子公司预算执行情况分析与考核

(一)预算执行情况分析。子公司财务部对预算的执行情况按季度进行分析,对当期实际发生数与预算数之间存在的差异,不论是有利还是不利,都要认真分析其成因,而且要写明拟采取的改进措施。

(二)预算执行情况考核。总公司预算管理委员会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的内容包括预算完成情况、预算编制准确性与及时性等指标。具体考核办法总公司另行下发。

第九章资产管理

第二十二条子公司每年应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清查,编制财产清册和债权债务清单。总公司对子公司资产清查工作进行定期和不定期检查。

第二十三条子公司的小额物资及办公用品在核定预算内自行购买,但必须双人经办。对固定资产和低值易耗品的管理必须办理出、入库手续,建立管理台账。

第二十四条子公司按照财政部有关规定,制定具体的存货及固定资产管理办法,报总公司批准后执行。

第二十五条子公司发生的资产损失,包括坏账损失、存货损失、股权投资损失、固定资产及在建工程损失、担保(抵押)等损失,应及时予以核实,查清原因,分清责任,按照现行财务制度做好账务处理工作,并报总公司备案。经政府有关部门及总公司审批的具备资产核销条件的资产,应及时进行账务处理。

第十章中介机构聘用管理

第二十六条公司根据经济活动的需要,聘用中介机构进行审计、评估、提供咨询及法律服务等,统一按照成都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中介机构聘用管理暂行办法》的要求进行。

第十一章重大事项报告制度

第二十七条子公司经营管理中的重大财务事项(包括合并、分立、转让、注册资本变动、重大投融资、对外担保、固定资产处置、工资总量及分配原则、财务预算、利润分配等),报总公司审核确认后,再按公司章程规定的程序批准、执行。

第二十八条由于关联交易行为不存在市场竞争性的自由交易条件,其交易可能带来较大的财务风险,故各子公司在关联交易发生前须专项报告总公司,经审批后方可执行。

第十二章利润分配管理

第二十九条总公司依法审定子公司税后利润分配方案。

第十三章财务报告

第三十条公司按照《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定期编制财务报告,各下属子公司须定期向总公司进行财务汇报,其具体要求如下:

(一)财务报告包括会计报表及其编表说明。会计报表应包括:主表、附表、附注。编表说明应对表列项目显示的重要和重大变动情况以及资产、负债、权益结构比例的主要项目做出明确注释。对于资产抵押、担保、诉讼、票据贴现等或有事项作表外事项随同会计报表一同报送。

(二)子公司会计报表应包括如下几种:

×、资产负债表(年、季、月)

×、利润表(年、季、月)

×、现金流量表(年度)

×、主要销售利润明细表(年、季,商业企业填报)

×、主要业务收支明细表(年度、工业及服务型企业填报)

×、企业资金运用月报表(年、季、月)

×、贷款偿还情况表(年、季、月)

(三)会计报表月报必须在月度终了××日内上报,季度终了后××日内上报,半年报、年报在半年度、年度终了后××日内上报。

(四)各子公司财务部在季度财务报表编制完成后,须编制相应的财务分析报总公司。季度财务分析应随同财务报表同时上报,半年度及年度财务分析在半年度或年度终了后××日内上报。

第十四章罚则

第三十一条总公司对各子公司违反本办法的相关经营管理人员追究责任并进行相应的处罚,具体罚则见总公司相关考评制度文件。涉及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者,追究法律责任。

公司季度报表总结篇4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子公司是指依法设立的具有独立法人主体资格的全资子公司(总公司持股比例为×××%)、控股子公司(总公司持股比例超过××%)及相对控股子公司(总公司持股比例低于××%但对该子公司拥有实质控制权)。

第三条总公司各职能部门应依照本办法及相关内控制度,及时、有效地对子公司做好治理、指导、监督等工作。总公司委派至子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级治理人员对本办法的有效执行负责。

第四条各子公司可遵循本办法规定,制定符合自身行业特点及治理要求的财务治理实施细则,报总公司财务融资部备案后实施。子公司控股的其他公司,应参照本办法的要求逐层建立对其控股子公司的财务治理制度,并接受总公司的监督。

第二章财务治理组织机构

第五条本公司实行“统一治理、分级核算、层层负责”的内部财务治理体制。建立以总公司财务融资部为中心,对各下属子公司财务部进行业务治理及指导,各下属子公司财务部在本单位总经理领导下依法对财务治理及会计核算进行有序治理的财务治理体系。

第六条子公司的财务负责人实行由总公司派驻治理,对其实行双重考核,即由总公司财务融资部考核其综合业务工作能力,总公司人力资源部定期向子公司有关领导了解其工作表现,二者相结合得出子公司财务负责人的考核结果。其具体考核办法由总公司人力资源部制订。子公司财务负责人实行轮岗制,由总公司财务融资部根据工作需要提出轮岗意见。

第七条每月财务报表编制完成后,子公司财务负责人需向总公司财务融资部经理述职,述职内容由总公司财务融资部规定。总公司财务融资部定期召开公司财务工作会议,以指导子公司的财务工作。

第三章会计制度

第八条公司统一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会计制度》及其补充规定。

第四章资金治理

第九条库存现金治理

现金出纳必须做到日清日结,随时清点库存现金,不得挪用现金、坐支和以白条抵库。现金支取必须依照合法票据并通过公司审批程序,超过现金结算起点的应通过银行划转。严禁私设小金库。

第十条银行存款治理

(一)子公司银行账户必须按国家相关规定开设和使用,且仅供本公司经营业务收支结算使用,严禁出借账户供外单位或个人使用,严禁为外单位或个人代收代支、转账套现。

(二)公司所有银行账户的开立与撤消必须经总公司批准,本办法执行前已经开立的需报总公司备案。

第十一条资金计划治理

(一)公司实行资金使用计划治理,总公司根据各子公司具体经营特点及治理要求,下达各子公司总经理审批权限。子公司预算内资金的使用由子公司总经理及财务经理签批,预算外开支及超出子公司总经理审批权限的资金使用,须经过总公司审批后方可执行。

(二)子公司月度资金使用计划须结合当月财务预算在年度预算范围内按部门和项目编制,子公司财务部汇总平衡上报总公司审核批准后下达执行。

第十二条应收款项治理

(一)各子公司需根据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的要求,建立健全适合本单位财务特点及治理要求的应收款项及预付款项内部治理制度,并将其报总公司备案。

(二)企业发生因清理追收不力,造成坏账甚至造成损失的,应依情节轻重和损失大小对有关责任人予以经济和行政处罚,情节严重,损失巨大的,要追究法律责任。

第五章筹资治理

第十三条总公司对各子公司筹资实行总量控制,子公司筹资项目是年度资本项目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子公司年末在充分考虑自身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的基础上,确定下年度筹资规模和筹资结构,并编制下年度筹资预算及筹资方案(包括筹资渠道、用途、借款期限、还款来源等)上报总公司。总公司对各子公司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进行总体平衡后,确定各子公司的筹资规模和方式,并下达给各子公司。

第六章对外投资治理

第十四条子公司应严格按照《成都市国有企业投资治理暂行办法》的要求进行各项对外投资治理。

第十五条总公司实行投资项目审批和备案制度,子公司对外投资的相关事项,按照总公司相关制度执行。公司对外投资行为统一由总公司战略投资部负责,对外投资必须事前进行可行性论证,投资申请附可行性研究报告经总公司审核后报市国资委审批。

第七章对外担保行为治理

第十六条公司对外担保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及市国资委的相关规定,经总公司审查并报市国资委批准后方可执行。

第十七条贷款担保是企业的潜在负债,预期可能会给公司带来一定风险,故各子公司不得擅自为任何单位或个人提供贷款担保。

第十八条总公司财务融资部建立对外担保登记、跟踪检查制度,定期对子公司担保事项进行核查,并跟踪其发展变化。各子公司财务部应建立本单位担保项目明细档案,并进行跟踪监督。

第八章财务预算治理

第十九条财务预算治理体系

公司实行全面预算治理(具体内容见总公司相关文件),总公司预算治理委员会负责审查批准子公司财务预算方案,协调预算的执行、调整、检查、考核工作,总公司财务融资部负责预算治理的日常工作。各子公司财务部为本单位预算治理部门。

第二十条子公司预算内容和编制要求

(一)子公司预算内容

子公司预算分年度、季度、月度,预算体系包括业务预算、筹资预算、资本预算及财务预算(利润预算、资产负债预算、现金流量预算)。

(二)子公司年度预算编报时间要求

×、各子公司在每年××月底之前编报下一年度预算草案;

×、总公司在每年××月××日前,确定各子公司下一年度目标利润、资产负债率、资产回报率、坏账损失率和投资收益率等预算指标,并下达给各子公司;

×、各子公司按照总公司批复的各项预算指标,对预算草案修订后,于××月××日前上报总公司。

(三)子公司月度预算编报时间要求

×、各子公司在预算月份前一月××日前,向总公司编报月份预算草案;

×、总公司预算治理委员会在每月××日召开预算审核会议,确定各子公司预算月份指标,并在每月××日下达。

第二十一条子公司预算执行情况分析与考核

(一)预算执行情况分析。子公司财务部对预算的执行情况按季度进行分析,对当期实际发生数与预算数之间存在的差异,不论是有利还是不利,都要认真分析其成因,而且要写明拟采取的改进措施。

(二)预算执行情况考核。总公司预算治理委员会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的内容包括预算完成情况、预算编制准确性与及时性等指标。具体考核办法总公司另行下发。

第九章资产治理

第二十二条子公司每年应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清查,编制财产清册和债权债务清单。总公司对子公司资产清查工作进行定期和不定期检查。

第二十三条子公司的小额物资及办公用品在核定预算内自行购买,但必须双人经办。对固定资产和低值易耗品的治理必须办理出、入库手续,建立治理台账。

第二十四条子公司按照财政部有关规定,制定具体的存货及固定资产治理办法,报总公司批准后执行。

第二十五条子公司发生的资产损失,包括坏账损失、存货损失、股权投资损失、固定资产及在建工程损失、担保(抵押)等损失,应及时予以核实,查清原因,分清责任,按照现行财务制度做好账务处理工作,并报总公司备案。经政府有关部门及总公司审批的具备资产核销条件的资产,应及时进行账务处理。

第十章中介机构聘用治理

第二十六条公司根据经济活动的需要,聘用中介机构进行审计、评估、提供咨询及法律服务等,统一按照成都市国有资产监督治理委员会《中介机构聘用治理暂行办法》的要求进行。

第十一章重大事项报告制度

第二十七条子公司经营治理中的重大财务事项(包括合并、分立、转让、注册资本变动、重大投融资、对外担保、固定资产处置、工资总量及分配原则、财务预算、利润分配等),报总公司审核确认后,再按公司章程规定的程序批准、执行。

第二十八条由于关联交易行为不存在市场竞争性的自由交易条件,其交易可能带来较大的财务风险,故各子公司在关联交易发生前须专项报告总公司,经审批后方可执行。

第十二章利润分配治理

第二十九条总公司依法审定子公司税后利润分配方案。

第十三章财务报告

第三十条公司按照《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定期编制财务报告,各下属子公司须定期向总公司进行财务汇报,其具体要求如下:

(一)财务报告包括会计报表及其编表说明。会计报表应包括:主表、附表、附注。编表说明应对表列项目显示的重要和重大变动情况以及资产、负债、权益结构比例的主要项目做出明确注释。对于资产抵押、担保、诉讼、票据贴现等或有事项作表外事项随同会计报表一同报送。

(二)子公司会计报表应包括如下几种:

×、资产负债表(年、季、月)

×、利润表(年、季、月)

×、现金流量表(年度)

×、主要销售利润明细表(年、季,商业企业填报)

×、主要业务收支明细表(年度、工业及服务型企业填报)

×、企业资金运用月报表(年、季、月)

×、贷款偿还情况表(年、季、月)

(三)会计报表月报必须在月度终了××日内上报,季度终了后××日内上报,半年报、年报在半年度、年度终了后××日内上报。

(四)各子公司财务部在季度财务报表编制完成后,须编制相应的财务分析报总公司。季度财务分析应随同财务报表同时上报,半年度及年度财务分析在半年度或年度终了后××日内上报。

第十四章罚则

第三十一条总公司对各子公司违反本办法的相关经营治理人员追究责任并进行相应的处罚,具体罚则见总公司相关考评制度文件。涉及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者,追究法律责任。

公司季度报表总结篇5

(一)样本选取标准及过程为考察公允价值会计的应用对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的影响,SEC选取了由50家发行人构成的样本。选择标准与过程如下:首先,鉴于公众主体财务数据的获得便利性,取得一份较为完整的上市金融机构(以下简称“发行人”)名单,包括银行、经纪商、保险公司、信用机构以及政府资助企业(GSEs),以标准行业分类(SIC)代码为基础,合计超过900家。第二。按发行人最近财务年度报告的资产总值排序。第三,按以下标准从经排序的列表中选出50家样本:(1)为覆盖美国金融机构最近财务年度至少75%的资产,选取列表中前30家发行人,并界定为“大规模发行人”,其最近财务年度的资产均超过1350亿美元;(2)为获取小型金融机构的代表性样本,从列表中前30家后的最大型公司开始,每隔42家选出一家,由此得到20个样本,并界定为“小规模发行人”;(3)已入选但未能满足以下补充性标准的公司将被剔除,列表上紧接其后的公司则入选:一是外国私人发行人排除在外,因获取其按照美国GAAP提供的年度与季度财务信息存在困难;二是不以11月30日或12月31日为年度结束日的发行人排除在外,以保证数据的可比性;三是如发行人向SEC提交的年度与季度报告不含当期财务报表、报表附注以及管理当局分析与讨论书,则排除在外。由此,SEC的研究对象以大规模金融机构为主(前30家均入选),小规模机构则随机抽取,覆盖面广,分析数据源自发行人向SEC提交的10-K表、10-KSB表、10-Q表、10-QSB表、报表附注以及MD&A等公开报告。

(二)研究期间的拓展对于所有以日历年度作为会计年度的公司,SFAS 157《公允价值计量》和SFAS 159《金融资产与金融负债公允价值的选择权》均从2008年1月1日开始生效。因此,为考察公允价值会计对资产负债表的影响,SEC将研究期间主要限定于两份准则对所有样本均生效后的2008年第一报告季度结束。但两份准则允许公司从2007年1月1日起提前应用,11家样本机构(主要为大型银行与经纪商)便作出了这种选择。于是,在提前应用者与未提前应用者之间,2007年度的会计信息缺乏可比性。为理解这一期间内公允价值使用的进展与变化情况,SEC拓展了研究期间,将2006年末(两份准则均未对任何一家机构生效)与2008年第一季度(所有公司均已采用)的财务信息进行比较。在准则不影响特定财务数据的场合,SEC也对2006、2007与2008年连续期间数据作出分析。此外,视发行人的情况,SEC在某些场合也对2008年第三季报进行分析。

(三)样本总体的划分对于样本总体。SEC按发行人所处行业与发行人规模大小两类标准再作细分(具体见表1、表2),以此检验公允价值(哪些项目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和SFAS 157(如何计量公允价值)对金融机构财务报表的影响。

二、研究发现与述评

(一)资产与负债考察主要考察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与负债的显著性程度。

(1)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与负债比重分析。根据SEC的检验,在总体上,截止2008年第一季度末,样本机构记录的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占资产总额的45%,以公允价值报告的负债占负债总额的15%。SEC强调,此处只考虑持续性公允价值计量的情况(无论是强制要求或应用公允价值选择权的结果)。但在行业之间,这些比重差别较大(见表3),资产类型及其重要性呈现明显不同的特征(见表4),并且样本发行人并非均为分布于45%与15%周围(见表5)。

SEC发现,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比重在不同规模机构间的差异主要受其行业构成影响。比重最高的保险公司仅占大规模发行人资产总额约18%,而占小规模发行人资产总额将近72%。小规模组中,保险公司69%的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仅略低于大规模保险公司报告的71%这一比重。对于非保险公司,大规模组中资产总额的39%以公允价值记录,小规模组中该比例仅为16%。SEC认为两个主要因素导致这一差异:其一,大规模发行人拥有更多被强制要求以公允价值报告的交易性与衍生性资产。对于非保险公司。无论规模大小,以公允价值计量的主要资产类型为投资、交易性资产和衍生工具。这些项目占大规模发行人资产总额的36%,却仅占小规模发行人资产总额的14%。其二,管理层主动对某些资产选择以公允价值报告。在非保险公司样本中,17家大规模发行人选择应用公允价值选择权,小规模发行人则仅一家。

负债方面,几乎所有以公允价值报告的负债均与大规模发行人相关。20家小规模发行人中,14家没有报告任何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负债;而全部30家大规模发行人均报告了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负债,主要类型包括储蓄、交易性负债、衍生品、债务、回购协议以及其他负债。在行业方面,经纪商以公允价值报告的负债比重最高,这与该行业近50%的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并将其变动计人收益表相关。为协调资产与负债的计量基础,经纪商广泛地使用公允价值选择权,以公允价值计量诸如回购协议和结构化票据等负债。

(2)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资产与负债比重分析。SEC发现,总体上,采用持续性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其公允价值变动并不总是影响当期损益,有些变动额在“其他全面收益”(OCI)中确认,或者被相关负债的等额变动所抵消。以公允价值计量并将其变动额计入当期损益的资产占总资产的25%(占全部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56%),而余下20%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但其变动额不影响损益。负债的公允价值变动通常在当期损益中确认。只有现金流量套期关系中衍生性负债的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其他全面收益中,而这在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中所占比重并不显著。

需说明的是。在大规模发行人组中,经纪商与银行业占较大比重(约15%)。这两类金融机构持有较高比例的被强制要求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人当期损益的交易性资产与衍生工具组合(如图l所示,经纪商与银行业持有的以公允价值计量并影响损益的资产比重较高)。小规模发行人则主要由银行业与保险公司构成,持有大量通常被指定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固定收益证券组合(如图2所示,其公允价值变动不影响当期损益)。

(3)公允价值选择权的应用情况。SFAS155,SFAS156和SFAS

159均向公司提供以公允价值计量某些资产与负债的选择权。尽管几份公告生效日期不同,但SEC仍然获取了发行人主动选择以公允价值报告的资产与负债比重。总体上,公允价值选择权并未得到广泛应用,应用比例为总资产的4%与总负债的5%。SEC认为。这可对2006年末至2008年第一季度末期间公允价值使用比例的轻微增加作出解释。从具体项目看,选择权主要应用于为销售而持有的贷款(HFSloans)、抵押服务性权利以及反向回购协议。

(4)应用SFAS 157和SFAS 159前后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与负债比重分析。为确定SFAS 157和SFAS 159对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与负债金额的影响,SEC将其生效前后(2006年底与2008年第一季度末)的公允价值使用情况进行对比。结果显示,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比重由42%上升为45%,以公允价值报告的负债比重则从8%增至15%。如前述,SEC将比重的轻微增加归于公允价值选择权的应用。并且,根据这一比重变化,SEC认为,调到市价会计准则并未显著影响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与负债比重。

二是持续性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与负债性质分析。经验数据表明,在持续地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中,投资性证券占比最大(44%),其次为交易性工具(32%)。而投资性证券的85%为可供出售型证券,即其公允价值变动须计入其他全面收益。由此,SEC认为,交易性工具是影响损益表的最大资产类型,其次分别为衍生工具(9%)、单独账户(9%)、投资性证券(6.6%)及其他项目(6%)。

在所有以公允价值报告的负债中,强制要求以公允价值计量的交易性负债和衍生性负债占53%,余下47%通过应用公允价值选择权实现。应用选择权则主要出于分离嵌入衍生工具的规则以及避免(用于购买资产的)融资性证券与相关资产在计量基础上的不匹配等要求。具体比重分别为衍生品27%、交易性账户负债26%、回购协议18%、长期负债16%及其他负债13%。

三是公允价值层级中资产与负债的归类情况。SEC在报告中指出,SFAS 157的主要目标之一是改进公允价值计量的一致性与可比性。因此,该准则要求所有持续地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项目必须提供列表形式的披露。FASB在该份准则中创造性地提出公允价值层级概念,要求所有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项目必须以输入变量的可观察性为基础进行分类。SEC的分析表明,在所有以公允价值报告的资产中,大部分资产(75%)处于输入变量可观察的第二层次;其次为处于第一层次的存在报价的工具(15%);再次为第三层次的重大市场信息不可观察的工具(9%)。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负债中,84%为输入变量可观察的第二层次工具,11%为存在报价的第一层次工具,余下5%为第三层次工具。

其中,对不同规模发行人的工具构成分析表明,小规模发行人拥有较大比例第一层次的工具。SEC认为,小规模发行人倾向投资复杂性较低且市场报价更易取得的资产,并相应解释了相对于大规模发行人,小规模发行人所持第三层次资产比例较低。

为确定经济条件变化尤其是流动性不断降低的影响,SEC对2008年第一至第三季度末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与负债归类变化情况进行分析。总体上,在三个季度内,除第一层次资产比重降低1%、第三层次资产比重增加l%外,每一层次的分类基本保持一致。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负债在公允价值层级中(三个层次之间)的归类基本保持一致,未受这一期间市场条件变化的影响。

应用SFAS 157的一个难点在于市场交易不活跃工具(第三层次)的估值问题。为考察这部分工具的分布结构,SEC按归入第三层次资产与负债的比重,对发行人的分布情况进行分析。

其中,第三层次资产主要包括:以次级与次优级抵押贷款为基础的非机构担保证券、私人配置公司证券、担保资产、住宅抵押基础证券、资产基础证券、抵押性债务证券以及流动性较弱的公司债券、贷款承诺和一些场外衍生工具。第三层次负债则主要包括:次级资产的衍生合同、资产基础证券、抵押债务合同、涉及不可观察关系的公司和其他非抵押性标的的信用衍生品、远期性质且(或)存在不可观察关系的权益和货币衍生合同、嵌入权益的结构化票据,远期性质且(或)存在不可观察关系的商品衍生品以及由已并入特殊目的实体(SPE)发行的某些无追索权的长期借款。

(二)权益分析从准则变迁影响及累计其他全面收益考量两方面进行分析。

一是准则变迁影响。SEC报告认为,一般情况下,由SFAS 157重新定义公允价值引起的差异须按未来适用法处理,只在三个场合进行有限的追溯应用。因此,总体上,SFAS 157对样本发行人的准则变迁影响有限。即70%的机构报告按SFAS 157对权益调整无影响,28%的机构报告的权益调整介于0%-5%之间,没有一家机构报告对权益的调整超过5%。但上述结论有一局限性,即SFAS 157的未来适用影响在不同行业间存在差异,而准则本身并未强制要求披露此类影响,许多场合主体并不予以披露。因此,可获得信息的差异很大。如在银行业,不存在充分的披露将特定影响分离开来,于是,SEC考量的是未来适用与追溯调整的综合影响。

SFAS 159的过渡条款要求,在准则应用日,选用选择权的项目其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间的任何差异应记录为权益调整。并且,公司须披露选用公允价值选择权的理由。SEC对此类披露的审阅表明,机构选择公允价值为计量属性的理由主要包括:(1)避免对被套期项目适用复杂的套期会计条款;(2)避免引起资产及其相关融资工具的计量不匹配;(3)对那些原本可能不符合套期会计要求的项目提供一个共同的计量基础。

二是累计其他全面收益的考量。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在权益而非当期损益中报告的工具主要为可供出售证券和指定为现金流量套期的衍生工具。对于前者,直到证券发生减值或被出售,在权益中累积的影响才转入收益表。现金流量套期关系中的衍生工具,则在确认被套期现金流量的相同期间将该影响计入收益表。

对于可供出售证券,截止2008年第一季度末,在累计其他全面收益(OcI)中递延的未实现损失总额为390亿美元,未实现利得为250亿美元。截止第三季度末,递延损失金额呈明显增加趋势,即790亿美元,未实现利得仅为169亿美元。鉴于递延损失与利得金额的重大性,SEC对这部分金额占可供出售证券的比重作了分析。结果显示,第一季度末来实现损失净额占可供出售证券比重为0.5%,第三季度末则上升至2%。第一季度末,在累计其他全面收益中递延的利得与损失占可供出售证券账面价值的最高比重分别为17%和69%。至第三季度末,该最高比重则分别为15%和10%。第一季度和第三季度分别有40和38家机构,递延的未实现利得或损失占其可供出售证券总账面价值的比重低于5%。

对于现金流量套期中被指定的衍生品,2008年第一季度末在

累计其他全面收益中记录的未实现损失与利得总额分别为180亿美元和20亿美元。未实现损失集中于4家发行人(合计损失总额150亿美元),未实现利得集中于7家发行人(合计17亿美元)。

(三)收益表分析SEC主要从报表附注及管理当局讨论与分析(MD&A)中获取有关公允价值会计对金融机构收益表(重点关注净收益)影响的信息,但这种分析受现行列报与披露条款的限制。在许多场合,现行列报与披露条款未能提供或有助于对公允价值计量进行单独的清晰辨认。从历史考察,美国GAAP并未提供关于收益表项目列报的详细指南。对于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项目,公司经常不以报表项目形式列报其变动额或不将已实现与未实现变动区分开来,尽管有时会计规则会要求公司在附注中披露其在收益表中记录公允价值变动的具置。SFAS 157明显拓展了针对公允价值计量的项目的强制性披露,但很难确定公允价值变动对收益表的总体影响。因此,SEC承认,这只是对上市金融机构收益表影响的近似而非全面的评估。

在SEE报告中,对收益表的分析分别从持续性公允价值计量与非持续性公允价值计量两方面展开。为考察持续性调到市价对收益表中确认利得与损失的影响,SEC分别审阅了交易性收入、选用公允价值选择权的项目以及第三层次工具的价值变动。总体上,每家样本机构确认的金额(以绝对值计)分别占2008年第一、第三季度权益的11%和10%。当将所有样本机构持续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项目上利得与损失相互抵消而以净额表示时,占第一、第三季度权益的份额分别增加3%和4%。然而,在金融危机扩大与蔓延的2008年,来自交易活动的收益明显低于2007年。在样本机构中,经纪商是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影响收益表比重最大的行业,交易性收益是其收入的重要来源。按年度计,2008年交易性收益比2007年降低65%,这至少部分地导致大量从事交易性活动的经纪商和银行利润率降低。而交易性收益的降低则部分地被那些计入负债公允价值计量的自身信誉变动引起的收益增长所抵消。

SEC对第三层次工具的公允价值变动对收益表的影响也作了分析。结果显示。2008年第一至第三季度,第三层次资产占以公允价值计量的总资产比重从9%增至10%,负债从5%增至6%,且第三层次工具的公允价值变动相较权益是显著重要的。以净额为基础,2008年第一季度和前三季度第三层次工具的利得均占权益的6%。以美元绝对值计算,2008年第一季度和前三季度,第三层次工具的影响分别占权益的10%和7%。

SFAS 157要求公司确定负债公允价值时应考虑自身信誉变动的影响。SFAS 159则要求披露自身信誉变动对公允价值计量影响的程度。SEC在其报告中分析了发行人自身信誉变化引起的公允价值变动,2008年第一季度和前三季度,计入负债公允价值的自身信誉变化对收益和权益的影响分别是68亿美元和170亿美元(利得)。但在行业之间,信誉变动对权益影响的比重明显不同,SEC认为是由于某些行业对负债更多地选用了公允价值选择权。

在考察非持续性公允价值计量对收益表的影响时,SEC主要分析减值总额所占机构权益的比重。即将可供出售证券和持有至到期证券上记录的非暂时性减值损失、为销售而持有的贷款发生的价值调整以及商誉、其他无形资产和长期资产的减值合并考虑。研究显示,2008年第一季度和前三季度,减值费用为110亿美元和910亿美元,分别占权益的3%和8%。对比2006年,减值费用50亿美元占权益的1%。这表明经济状况不断恶化,资产价值不断调低。2008年前三季度,证券非暂时性减值在减值费用总额中占比最大,为620亿美元(占权益的5.1%),其次为商誉减值280亿美元(占权益的2.3%)。在行业间,政府资助企业报告的非暂时性减值影响最大(权益的17%),其次为保险公司(权益的12%)。但以非暂时性减值占可供出售证券价值的比重衡量,保险公司第一季度和前三季度的损失仅为1%和2.1%。即相比资产组合,这些资产价值的降低对任何行业都不属于较大的比重,尽管权益明显受此类价值变动的影响。因此,对权益的重大影响似乎来自于这些发行人的总体杠杆化头寸(1everaged position)。

为研究金融机构净收益降低的原因,考察其他重要因素的影响,由此准确评价公允价值会计作为诸多因素之一的作用,SEC拓展了对收益表的分析。分析发现,银行业、信贷机构和GSEs的净收益明显受所提取的贷款损失费用增长的影响。SEC认为贷款损失准备是一个历史成本概念,因其计提主要基于“已经发生的”损失(ineurred losses),而公允价值在某些贷款估计中只起次要作用。即贷款偿还在多大程度上依赖于抵押品,在确定需要记录的不履约贷款准备金额时,会计规则才会在多大程度上结合考虑使用标的抵押品的公允价值。2008年前三季度,记录的贷款损失准备金额为1210亿美元,使权益降低幅度超过10%。对应2006和2007年分别为270和620亿美元,权益降低的幅度为3%和5%。

通过收益表分析,SEC认为,所有行业均遭受房屋价格下降、经济放慢与抵押贷款违约增加的影响。有些行业的损失表现为大额的(贷款损失)准备费用,有些表现为非暂时性减值损失(OTTI)费用,另有一些则表现为更低的交易性收益。

公司季度报表总结篇6

财务报表中的数据,绝不仅仅是通常意义的运算,更非数字的简单拼凑,每一个财务数据背后都隐含着非常生动的利润增减、费用发生或负债的偿还等。笔者做出某股份公司2013年一季度财务报表分析,以期引领公司及利益相关者立足当前、面向未来,提升对财务数据的敏感度和职业判断力。

一、利润分析

(一)某股份公司利润额增减变动分析

1.利润额增减变动水平分析

(1)一季度净利润分析

公司一季度实现净利润1053.6万元,比去年同期减少551.6万元,减幅达34%。原因在于:其一是实现利润总额比去年同期减少505万元,其二是缴纳所得税同比增加46.5万元。

(2)利润总额和营业利润分析

利润总额1404.8万元,比去年同期1909.8万元减少了505万元,降幅26%。营业利润1231.8万元,较去年同期的1904.2万元,减幅为35%。原因在于:产品销售利润减少465.3万元;其他业务利润同比减少207.1万元。

(3)产品销售利润分析

产品销售利润829.5万元,同比1294.8万元,下降了36%。2013年一季度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都比去年同期有大幅增长,其中销售费用、财务费用同比增速最快,分别增长89%和76%。

(4)产品销售毛利分析

一季度销售毛利7693.6万元,较去年同期增加1621.2万元,增长率为27%;这是收入、成本两项相抵的结果。公司产品销售收入同比增加了26002万元,增幅53%;而产品销售成本同比增加了24380.7万元,增幅57%。

2.一季度利润增减变动结构分析及评价

从2013年一季度各项财务成果的构成来看,公司产品销售利润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11.1%;比去年同期26.6%下降了15.5%;本期营业利润占收入结构比重16.5%,同比去年的39.1%下降了22.6%;利润总额构成18.8%,同比39.2%下降了20.4%;净利润构成为14.1%,比去年的33%下降18.9%。

从2013年一季度利润构成情况来看,公司盈利能力比去年同期有所下降,各项财务成果结构下降的原因如下:

(1)产品的销售利润结构下降,这主要是产品销售成本和特殊费用结构增长所致。目前提高产品销售利润的根本途径在于:一是降低产品销售成本;二是控制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的增长。

(2)营业利润结构的下降,究其原因,除了受产品销售利润影响之外,还有一个不利因素是其他业务利润同比占结构比重下降。

(3)本期利润总额增加的有利因素,是补贴收入为利润总额结构增加2.5%;给利润总额结构增长带来不利影响的因素是:营业外收入结构比重下降;营业外支出的比重增加及所得税率结构的上升。

(二)各生产分部利润分析

1.生产本部一季度利润增减变动分析

(1)本部利润总额1299.1万元,同比减少489.4万元,下降了27.36%。主要原因在于:产品销售利润和其他业务利润同比减少了447.7万元、208.9万元,补贴收入增加以及营业外收入同比减少2.6万元增减相抵所致。

(2)生产本部产品销售利润725.8万元,较去年同期1173.5万元减少了447.7万元,降幅38.15%。原因在于:公司一季度销售收入的同比增加幅度抵消不了销售成本和特殊费用的增加幅度,以至于产品销售毛利空间缩小。其销售收入同比增加23126.8万元,增长了55.97%;而销售成本、特殊费用增加23574.4万元,成本、费用率增幅达58.72%。其中产品销售成本增加了16034.4万元,增幅70.52%;特殊费用增加2144.6万元,增幅47.61%。

2.分公司一季度利润增减变动分析

(1)分公司一季度利润总额105.6万元,同比减少15.6万元,下降12.9%。主要原因在于:产品销售利润减少了17.5万元、其他业务利润同比增加1.9万元两项增减相抵所致。

(2)产品销售利润103.8万元,较去年同期121.3万元减少17.5万元,减幅为14.48%。主要原因在于:主要原材料价格较去年同期上涨,致使产品销售毛利并未因为业务量增大而增加。销售收入同比增加了2875.2万元,增幅38.95%;而销售成本增加了2950.9万元,增幅42.23%;产品销售毛利较去年减少了75.7万元,减幅为19%;特殊费用215.3万元,同比减少58.1万元,费用率下降了21.25%。

二、收入分析

(一)一季度销售收入结构分析

公司一季度完成销售收入74704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有所增长,按销售区域划分如下:

(1)出口贸易创汇收入6028万美元,同比增加2588万美元,增长了42.9%,折合人民币销售收入43400万元,完成了本年度计划的31%。

(2)国内销售收入(包括分公司)21047万元,完成了本年度计划的19.9%,同比增加6497万元,增幅44.6%。

(3)分公司收入10257万元,与去年同期的7382相比,增加2875万元,增幅为38.95%。

(二)销售收入的销售数量与销售价格分析

公司一季度销售收入中,出口销售、国内销售、分公司收入,分别占收入结构的比重是58.2%、28.1%、13.7%。其中以公司本部出口业务量为最大,相应地对销售总额和成本总额的影响也最大。

(1)一季度公司本部因销售业务量增加的影响,销售收入(人民币)较去年同期增加231267万元(含分公司),增幅55.97%;

(2)尽管3月初上调了部分出口产品的售价,但受汇率下降影响,一季度(人民币)销售价格比去年同期价格仍然减少,因此导致同比销售收入减少了3023.8万元;

(3)一季度公司本部由于出口销售业务扩大,由于销售量的变动影响同比增加销售收入18318.3万元。

(三)销售收入的赊销情况分析

2013年一季度应收账款期末余额37687万元,与去年同期的33370万元相比,增加了4317万元,应收账款增加12.9%。在应收账款中,账龄在三年以上的有2537万元,占7.7%,账龄在一年至两年的应收账款30583万元,占赊销总额的92.4%。显然,销售收入中应收账款赊销的比重在加大,特别值得注意的是:

⑴各代表处赊销收入2861.2万元,占发货累计的70.6%;超出可用资金限额6444.4万元;

⑵办事处及商等赊销收入20113.5万元,其不良及风险赊销款为8725.3万元。不良应收款占其赊销收入的28%,风险应收款占16%,两项合计占43%。

三、成本费用分析

(一)一季度产品销售成本分析

1.公司销售成本完成情况分析

公司全部产品销售成本67010.9万元,较去年同期的24380.7万元增长57%。包括:

(1)出口产品销售成本38772.2万元,占成本总额的58%,同比增加16034.4万元,增幅71%,其成本增长率显著高于全部产品销售成本总体增长水平;

(2)公司本部国内产品销售成本18300.5万元,占成本总额的27.2%,同比去年增加5395.4万元,增长了42%。这说明:国内产品销售成本增长率低于全部产品销售成本增长率;

(3)分公司产品销售成本9938.1万元,同比6987.2万元,增加2950.8万元,增幅42.23%,占成本总额的14.9%。其销售成本占收入结构的96.9%,同比去年增长0.22%

2.各销售区域产品销售成本对总成本的影响

(1)出口产品销售成本对总成本的影响为68%。

(2)国内销售产品成本对总成本的影响为21%。

(3)分公司销售产品成本对总成本的影响为11%。

由于一季度成本增长影响,公司出口产品销售毛利率同比下降了2%,成为销售毛利率下降的主因。而国内产品销售收入同比增长了1%,成本并未同比例增加。

(二)各项费用完成情况分析

1.销售费用分析

销售费用2185万元,占到费用总额的32%,与去年同比增加1083万元。主要原因在于:其一是工资、运费和其他项有较大增长,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691万元、215万元、203万元,增长幅度分别为270.6%、110.8%、66.6%。因为公司销售业务量加大,其运输费、包装材料和收入提成等费用相应增加,同时差旅费、交际应酬费、广告会务费等方面的开支也有明显的增加,而办公费相比上年有所下降。

2.管理费用分析

管理费用2393万元,占到费用总额的35%,与去年同比增加83万元,增幅4%。主要原因在于:工资同比增加191万元,增长了34.09%。水电费增加79万元,增长了62.98%,其他项增加87万元,同比增长了48.98%。办公费等同比减少的项目是:无形资产摊销费用比去年同期下降40%,差旅费、修理费两项均下降71%,办公费下降37%。其中无形资产摊销减少126万元,是与去年摊销期限不一致形成的。

3.财务费用分析

公司一季度财务费用支出2286万元,同比增加920万元,增幅67.35%。包括:手续费支出同比增加31万元,增幅40.79%;利息支出1527万元,同比去年增加了551万元,增幅55%;汇兑损失652万元,同比314万元增加了338.2万元,增长了108%。财务费用总额同比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利息支出和汇兑损失支出增加。

四、现金流量表分析

(一)现金流量表增减变动分析

(1)公司一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597.08万元,同比增加11.41万元,增长了102%;

(2)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3041万元,同比取年-1759.2万元,净支出增加了1281万元;

(3)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是-157.38万元,同比去年6216万元现金净支出增加7789.8万元;

(4)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是-4500.8万元,同比上年-8532.4万元净支出减少4031.6万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上升了47%。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只有11.4万元,远远不足以支付经营活动的存货支出,而投资活动得不到回报,筹资活动现金流量是负数,就说明目前正处在偿付贷款的时期。整个现金流量是负数,这说明公司的现金流量不容乐观。

(二)现金流量数据分析

(1)公司一季度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表明,经营的现金收入不能抵补有关支出。

(2)现金购销比率为91%,接近于商品销售的成本率90%。这表明生产销售运转正常,并无积压库存。

(3)销售收入回笼率92%,这表明销售产品的资金赊销比例过高,此比率一般不能低于95%。否则就预示应收账款赊销现金收回风险偏大。

五、有关财务指标分析

(一)获利能力分析

公司长期资产报酬率2.1%,与去年同期比下降了20.3%;总资产报酬率为0.6%,降了55.5%;毛利率为10.3%,降了17.4%;销售净利润率是1.4%,下降57.2%;成本费用利润率1.1%,降了72%。这说明销售收入虽然成倍增长,但是获利能力却呈下降趋势。

(二)短期偿债能力分析

流动比率143.8%,与上年同期比增长29.2%;速动比率104.2%,增长78.9%;表明一季度因贷款额的增加,用于流动的资金同比增长较快,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很强;现金比率42.1%,超出了安全比率的20%。这意味着偿还短期债务的安全性较好,但是同时也说明资金结构不太合理,流动资金没有充分用于生产经营。

(三)长期偿债能力分析

与去年同期相比,公司一季度总资产负债率53%,增长了7.4%,处在安全范围内;产权比率为31.1%,一般应在50%,而该比率过低,则说明财务结构不尽合理,贷款资金未能有效利用;利息保障倍数192%,下降了35.1%;这表明因利润减少利息支出增加,公司长期偿债能力较去年同期在下降。

六、存在问题及分析

(1)产品销售成本的增长率与去年同期相比大于产品销售收入的增长率。具体表现是:收入增长率小于成本增长率;毛利及毛利率都有下降;股份公司一季度出口产品销售收入同比去年增长了34.15%,而其成本增幅37.61%;分公司收入增长了5.9%,而其成本增长12.1%;只有收入增长大于成本增长,国内产品销售呈良好发展态势。

(2)负债增加,获利能力降低,偿债风险加大。

①对外负债的总额一年内增长了26.6%,包括:以其他应收款、应付账款形式占用的外部资金有明显上升。其应收账款严重高于应付账款1.9倍者,如果全部应收款也高于全部应付款的1.4倍,表明其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等对外融资所获得的资金,完全被外部资金(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占用。

②赊销收入占全部收入的比重较大,造成营运资金的紧张,进而严重影响了现金净流量。3月末应收账款余额22974万元,其中各代表处、发展部不良或风险应收账款为8725.3万元,占到赊销收入总额的43%,办事处及商赊销收入占发货总数的70%。销售收回的现金流量较少,不足以支付经营现金的支出,如此便加重了财务利息支出的负担。

③由于外汇比率等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市场供求关系的不确定性,致使公司产品盈利空间在缩小,同时又因为负债增大,偿债风险也同时增加,目前偿债能力确实是日趋下降,极容易产生财务危机。

七、意见和改进措施

(1)成本费用利润率低是目前制约股份公司盈利能力的瓶颈。建议在扩大销售业务的同时,主攻产品成本节能降耗,分析产品原材料利用率增减变化的原因,然后向管理、生产要利润。

(2)应收账款赊销的比重过大,为了有效控制财务风险,理应在加紧应收款项催收力度的同时,适度从紧控制赊销的比例。对于出现不良或风险欠款的销售区域,应特别关注其赊销收入。

(3)谨防因银行放贷政策、汇率的波动等外部不利影响而引发的财务风险。要合理利用资金,时刻高度重视现金流量,努力降低财务风险。

参考文献:

[1]张惠忠,裘素华.财务报表分析[M].科学出版社,2011.

[2]戴小红,黄凌云,刘春泉.利用财务报表分析企业经营业绩的几点认识[J].农业科研经济管理,2004(03).

公司季度报表总结篇7

2012上半年直销上市企业财报解读

雅芳 业绩持续大幅下滑

根据雅芳公布的2012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财报数据,雅芳2012年上半年业绩下降,净利润大幅下滑。雅芳第一季度共收入26亿美元,减少2%,实现净利润2650万美元,下降82%。

第一季度结束时,雅芳的执行副总裁和首席财务官金伯利·罗斯曾说:“虽然我们第一季度的经营状况仍然受到挑战,我们正在积极寻找解决改善经营和削减成本的机会。现在谢琳·麦考伊加入,我们相信她在管理大型、复杂、全球企业中积累的强大领导经验和技能将促进雅芳未来的成功。”

虽然刚刚被《福布斯》评为全球最具权势女性之一,但谢琳·麦考伊的加入并未起到力挽狂澜的作用,一直被行贿丑闻缠身的雅芳仿佛是坐上了下行电梯。

受雅芳旗下产品销售额下降的影响,第二季度收入25.9亿美元,下降了9.3%,实现净利润6160万美元,下滑了70%。

更糟的是,从财报数据中发现,在过去的一年里,雅芳股价的累计下跌幅度已经达到了40%。

雅芳公司在全球各地区的营收都出现了下滑的情况,部分原因在于成本上升及重组费用的增加,其中亚洲业绩下滑是由于中国市场持续疲软——第二季度中国业绩下跌21%。对于雅芳而言,中国直销业务的过渡是比他们预期中还要更加严峻的挑战。

雅芳公司首席执行官谢琳·麦考伊对外表示:“在今年第二财季里,雅芳的业绩表现并不是很好,这反映出当前雅芳面临着一系列难度较大的挑战。我们力争稳定业绩,同时改善成本结构,提升催生现金的能力,并更加规范公司的诚信文化。”

8月1日,雅芳宣布已与美国司法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展开谈判,希望就针对该公司涉嫌贿赂海外官员的调查达成和解。雅芳在文件中称,不能保证和解将会达成;即使达成,也不能保证和解的时机以及和解条款不会对该公司产生重大负面影响。

雅芳急于和解的最直接目的是减少法律支出,在公司业绩大幅下滑的情形下减支成为当务之急。第二季度财报显示,雅芳净利润大幅下滑,但是以法律支出为代表的支出却飙升。早前关于贿赂事件的调查已经令雅芳的声誉受损,而且也给公司带来了近2.8亿美元的法律相关支出。

为扭转业绩下滑局面,雅芳总裁麦考伊还公开表示,将对重要职位人员大“换血”。8月1日,雅芳宣布任命谢莉尔·海诺宁(Cheryl Heinonen)作为集团副总裁、全球企业关系和通讯总监,主要职责将包括代表企业与员工沟通,处理公共关系和负责企业社会责任等。谢莉尔·海诺宁在全球消费品牌中拥有广泛的企业声誉管理经验,曾在全球领先的公共关系和传播公司博雅公关任职。

虽然雅芳一直在为扭转公司局面积极地做着努力,但是据外媒报道,全球领先的国际性金融服务公司摩根斯坦利等机构通过对雅芳公司的运营状况分析,表示雅芳即使调整管理和经营策略,业绩改善前景仍不能确定。

如新 ageLOC再创佳绩

根据如新2012年上半年财报数据显示,如新第一季度销售业绩为4.62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7%。当季营业利润率为15.5%,较上年同期成长6.3%。

如新大中华区第一季度的表现非常出色,收入9260万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了35%。这缘于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如新的事业中来,据财报显示,大中华区的经销商数量提高了31%,活跃的经销商数量增加了26%。

今年5月,如新大中华地区开始接受ageLOC R2和ageLOC Spa的订单;6月,大约20000名大中华区经销商在香港召开了大会;南亚/太平洋地区也推出了新的ageLOC产品。如新集团总裁暨首席执行官贺楚门则表示,“我们成功地执行了产品策略,我们还会在一个更好的位置通过强大和活跃的经销商来驱动世界各地的经济发展。我们会继续创新产品种类和拓宽销售渠道,已完成远期的目标。”

如新第二季度业绩5.932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0%。当季营业利润率为16.5%。此季度的营收增长主要归因于本季度期间相关产品的激励作用。

如新第二季度各个地区的业绩都呈上涨趋势,尤其是南亚和大中华区表现最为突出。南亚的收入增加了66%。大中华区的收入增加了152%,达到1.997亿美元,其中包含了大约1亿美元的新产品销售。大中华区的经销商人数提高了111%,而活跃的经销商数量相比前一年增加了31%。

公司季度报表总结篇8

天相投顾基金分析师向涛认为,“5・30”之后市场逐步出现结构性分化,主流资金开始流向大市值公司,金融、地产、石化等行业受到更多的青睐,商业零售板块走势偏弱;本轮牛市以来商业股涨幅较大,尤其是在2007年上半年涨幅较快,部分公司甚至开始提前透支2008年的业绩,估值过高也是促使基金减仓的原因之一。

三季度报基金的重仓股

数据显示,截至三季度末,一共有177只基金持有招商银行,与二季度末时相比增加了10只基金,持股总数则从二季度末时的23亿股增加到26亿股,占招商银行流通A股的55.27%,基金持股总市值达996亿余元。除招商银行外,基金在中国平安的持股数上也占据了绝对优势,三季度末时基金持股占中国平安流通A股的比例达到53.11%,比二季度末时增持了5.32%。持有中信证券的基金数则从二季度末时的118只大幅增加到155只,基金持股总市值达到770亿元,仅次于招商银行。基金对中国平安和浦发银行的持股总市值则基本相同,约为576亿元左右。

从三季报统计数据来看,基金公司对商业上市公司的股票减持明显。按照天相行业分类,截至2007年3季度末,重仓商业股的基金数与二季度相比大幅下降38%,由二季度的146家下降到三季度的91家。持股总数量比2007年2季度末减少了0.93亿股,降幅达到13%。

与2007年二季度相比,基金重仓的商业股数量有明显下滑,由原来的17家减少到了11家。与二季度相比,不再被基金重仓的商业股有8家,其中包括小商品城、华联综超等基金长期以来配置的公司;重仓基金的商业股新增2家,分别是大红鹰和东百集团,其中大红鹰是今年以来首次被基金公司重仓配置。

从重仓持有商业股的基金数来看,苏宁电器仍然是众多基金首选配置对象,共计60家基金重仓苏宁电器,较二季度减少6家;原来重仓基金数较多的大商股份和王府井则有明显减少,其中大商股份由21家下降到8家,王府井由17家下降到6家,三季度仅有豫园商城和百联股份重仓基金数是增加的。

从基金持股数也可以看出上述变化,三季度基金重仓股中百联股份和豫园商城被基金增持明显,持股数分别较二季度增加了822%和120%,苏宁电器持股数增加了4%,而大商股份、王府井基金重仓持股数分别下降了50%和44%。

从股价上来看,基金增持明显的大红鹰、豫园商城、苏宁电器、百联股份等在三季度都取得了较大涨幅。而被机构减持的大商股份、王府井涨幅明显要落后于其他基金重仓商业股。需要指出的是,10月份以来豫园商城和百联股份股价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回落,因此不排除基金开始对其减仓调整的可能性。

持股数占流通股本比例最大的公司仍然是苏宁电器,占股比例为39.71%,较二季度下降了13个百分点,主要是因为公司8月份有3亿股股权分置限售股份开始上市流通;其次是大商股份和王府井,占股比例分别为24.09%,17.89%,较二季度下降了24、14个百分点。

向涛认为,2007年3季度基金重仓持有商业股主要特点:(1)基金对商业行业公司的关注度明显降低,除苏宁电器等个别公司外,原来的商业龙头公司大商股份、王府井等均遭到较大幅度的减持;(2)部分具备非商业概念的公司被关注,比如豫园商城的黄金、地产概念,大红鹰的典当概念;(3)业绩高成长性仍然是基金决策的依据,如苏宁电器由于其高速增长仍然被众多基金公司看好,而小商品城受到无缘国贸城三期产权等负面因素影响,成长前景模糊,被大幅减持;(4)商业零售行业具备稳定成长,预期明确的特征,在前期商业股股价大幅度调整后,部分公司如友谊股份、新华百货等已经开始凸现出一定的估值优势,可予以关注。

提前为2008年做准备

防御,今年以来领跑的基金已经开始从实际行动上采取防御的姿势,这可能是基金三季报给投资者最大的启示之一。

今年以来净值增长率排名前十的基金中6只不同种类不同风格的股票型基金,华夏大盘精选、中邮核心优选、博时主题行业、光大保德信红利、广发聚丰、巨田资源优选。

其中,光大保德信红利股票仓位最高,为84.32%;而今年以来净值增长率一直领先的华夏大盘精选仓位仅为65.78%。防御已成为“冠军基金”的实际行动。

华夏大盘精选基金经理王亚伟表示,该基金在三季度降低了股票仓位,是为了控制系统性风险。他所指的系统性风险主要是指,扣除投资收益后,上市公司的业绩增长并不足以支撑目前市场整体的高估值水平。

就在各只基金纷纷战略布局受人民币升值影响而相对强势的金融、地产股的时候,一向选股视角独特的华夏大盘精选的10大重仓股中却出现一只相关股票。这只今年以来业绩一直名列第一的基金在近期被中邮核心优选等基金迎头赶超,看看其三季报中的10大重仓股,就不难明白这种现象为何会发生了。

晨恒理财研究总监林瑞华表示,像华夏大盘精选这样名为大盘,确实为投资中小盘股的基金,重仓股中没有工商银行、中国神华、中国远洋这样的大盘蓝筹,而是出现了北大荒、长春经开等并不广为人知的股票并不奇怪。这一方面反映了该基金的投资理念,另一方面恰恰表明了该基金对2008年市场的提早布局。他认为,一些业绩排名靠前的基金可能并不在乎最后一个季度的业绩冲刺,所以他们索性着眼于明年的市场投资布局。

既然不少基金已经为2008年开始做准备,在目前风险过大的市场中采用防守型策略的也就不在少数。在具体的资产类上,具备大规模资产注入潜力的国企板块、受益于经济强势增长与通货膨胀的上游板块、金融板块、行业龙头,受益于人民币升值的地产与航空板块以及基本面优秀并且长期滞涨的消费板块均得到基金的广泛关注。

华夏大盘精选基金经理王亚伟表示,投资策略上将着眼于在控制风险的基础上为明年的投资布局,选择未来成长性有望超出预期而估值合理的长线品种。这或许可以给在“蓝筹泡沫”中挣扎的投资者一个崭新的视野。

公司季度报表总结篇9

国外学者研究上市公司资本市场动因的盈余管理时 ,大多使用季度财务数据。国内尽管已经有完整的上市公司季度财务数据 ,但是没有国内学者采用季度数据研究资本市场动因的盈余管理。研究资本市场动因的盈余管理时 ,采用季度数据相对于年报数据有许多优势。本文试图考察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前后季度的盈余管理的存在性及时间分布特征 ,以期为我国上市公司中期财务报告的监管提供一些参考。

股权再融资过程中的盈余管理很早就引起了国外学者的研究兴趣。研究结果发现上市公司在股权再融资前后会进行盈余管理 ,一些学者认为上市公司权再融资前后高估盈余是出于机会主义目的 ,而一些则认为上市公司高估盈余是适应市场预期理性反应 ,目的不在于误导投资者。采用季度财务数据研究资本市场动机的盈余管理比年度数据更合适。 研究认为 ,年报中存在的盈余管理的动因比较复杂 ,或者说年末盈余信息充满着噪音 ,由于难以将各种盈余管理动因 或者噪音分开 ,作者认为在研究特定事件盈余管理时 ,年末盈余管理测试比起前三季度说服力更低。研究指出第四季度充斥着各种盈余管理动因 ,表现出更高的应计变动性 ,因此作者提醒研究者在利用年度数据研究特定事件的盈余管理时 ,要考虑年度应计利润中内在的高变动性问题 ,否则统计显著性可能被高估了。

从以上文献分析中 ,我们可以看出国内学者关于股权再融资背景的盈余管理的经验证据非常少 ,且说服力不够 ,不能显示盈余管理的时间分布特征。本文试图在这方面进行一些补充研究。

一 、 研究假设

根据有效证券市场理论 ,如果市场是完全有效的 ,借助盈余管理手段来增加报告盈余是徒劳的。但是现实当中 ,投资者最多只能部分看穿上市公司的盈余操控行为 ,这样上市公司就会调高报告盈余以适应市场预期以及获取更多私人利益。一些学者的研究证实了美国上市公司在股权再融资宣告前后约四个季度存在显著盈余管理。我们预期在中国当前制度背景下 ,上市公司在增配股过程中会存在强烈的操纵季度盈余的机会主义动机。原因是 中国上市公司处于大股东超强控制状态 ,这种股权结构导致上市公司偏好采用配股和增发方式筹集资金 ,并在筹资过程中掠夺中小股东的利益 ,会计数字会成为它们达到目的的手段之一。

中国证监会曾要求下半年拟办理增配股的公司必须进行半年报审计 ,但是中国证监会后来又放宽了要求 ,除非最近三年财务会计报告被注册会计师出具过非标准无保留意见 ,否则半年报可以不审计 ,于是大量下半年有增配股行为的上市公司没有审计半年报。季报和半年报无强制审计要求 ,这就使得管理层盈余操纵行为受到更小的制约 ,上市公司可能会在中期财务数据上大做文章。 和就指出当中期盈余报告未接受审计时管理层有更大的机会操纵中期盈余。 季报和半年报编制的过程中需要用到较多的会计估计 ,为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便利条件 ,减少了盈余管理的操作成本。

基于以上分析 ,我们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 中国上市公司进行股权再融资前的若干个季度存在正向盈余管理现象的研究证据表明上市公司在发行完成后会在接下来的几个季度继续进行正向盈余管理。一方面是由于上市公司管理层担心股票发行完成后股价回落可能会引发诉讼 另一方面是由于股票承销商为防止公司的内部人短期内卖出股票一般都与公司签订有锁定协议 。尽管中国证券市场对投资者的保护措施不及美国健全 ,但是上市公司和参与增配股发行的中介机构还是会注意他们在证券市场上的声誉 ,为了不至于因发行之前提早确认的收益转回而使后续季度盈余快速下降 ,上市公司很可能会在发行完成后的一段时间继续进行正向盈余管理。因此 ,本文提出第二个假设

假设 中国上市公司完成股权再融资后 ,不会立即停止正向盈余管理行为 ,而是延续至增配股完成之后的若干个季度。

二、 实证检验

1. 样本数据

我们选取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证证券交易所实施过增发或配股的上市公司75家作为样本 ,剔除已经退市的2家 ,最后我们得到75个测试样本。同时 ,我们为每一测试样本公司选取了控制样本作为对照 ,共计选取控制样本75个 ,控制样本选择的原则是行业相同或相近 资产规模和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相近。

2.盈余管理的计量

应计利润分离法是学术研究中最常用的盈余管理计量方法 ,即将总应计利润分离为非操控应计利润和操控性应计利润 。总应计利润有两种计算方法 ,一种是使用线下项目前营业利润和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差额 另一种是将线下项目也包括在总应计利润中 ,总应计利润等于净利润 减去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本文应用后一种方法.

三、 研究结论和启示

本文考察了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前后季度的盈余管理现象。研究结果显示 ,股权再融资宣告之前至少4个季度操控性应计高于控制样本 ,融资完成之后的第1和第4季度也显著高于控制样本。这种情况说明在我国当前的转型市场中一些上市公司存在利用中期盈余操控的便利性 ,高估季度盈余 ,误导投资者对上市公司价值的判断以获取更多的私人利益。由此我们认为 ,证监会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对中期财务报告质量的监控 ,有必要保留股权再融资状况下中报强制审计制度。

研究资本市场动因的盈余管理问题时 ,采用季度财务数据要优于采用年报数据 ,但是季度盈余管理的准确计量非常重要。本文是首次利用季度财务数据来研究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问题 ,季度盈余管理的计量还显得比较粗糙 ,这是今后研究中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公司季度报表总结篇10

康宝莱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迈克尔・约翰逊表示:“我们相信,这只是个开始,截止至今年6月30日,公司产生的现金流量经营142.7万美元,与2010年同比增长71.5%。公司的销售领导人数量和订货数量连续八个季度呈增长趋势,这为康宝莱成为全球保健品黑马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而在中国,康宝莱第二季度的销售额为4641万美元,比第一季度减少了5%,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了约9%。本刊近期采访康宝莱中国区总裁李延亮时,他表示,公司近期着重推动小额订单的增长,以获得稳定的业绩,销售额下降符合公司的预期。值得欣慰的是,在第二季度销售额下降的情况下,中国各地区销售领导人却平均增加了25%以上。

雅芳:仍对中国市场信心不减

2011年7月28日,雅芳产品公司公布了2011年第二季度的财报。相关数据显示,总收入为29亿美元,比上年同期高出9%。其中,美容产品销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8%。报告显示,香水和个人护理产品各增长11%,彩妆增长8%,护肤品较上年同期增长了3%。

2011年,雅芳第二季度的净收入为2.06亿美元,每股收益0.48美元,而2010年同期净收入为1.67亿美元,每股收益0.39美元。

雅芳在亚洲市场的开拓却并不乐观。据悉,亚太地区第二季度营收下滑5%。其中,在中国市场的营收同比大幅下降28%。亚太地区活跃销售职员数目下降14%,销量下降10%。其原因源自于雅芳在中国市场从混合模式转型为依靠直销模式所带来的一些“后遗症”。雅芳称,直销模式转型近期内仍将严峻影响其在中国市场的业绩,但对长期的营收与运营利润远景保持乐观预期。

8月,雅芳全球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钟彬娴亲临中国,为上海雅芳研发中心揭幕时表示:“2011年上半年的销售结果符合我们的预期,美元的小幅增长和调整后的运营利润率与去年同期持平,中国市场仍然是雅芳长期战略的重点。我们将继续努力,在上半年两位数增长收入的推动下,我们也继续期待在下半年显著的利润率扩张,实现利润与税收平衡。”

如新:业绩再创新高

2011年8月2日,如新公司宣布了创纪录的第二季度业绩。报告显示,如新今年第二季度总收入424.4万美元,比上年同期提高了9%,本季度收益影响外汇积极波动8%。本季度的每股盈利0.65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0%。

在大中华地区,如新本季度的收入较上年同期下降2%。其原因来自2010年第二季度,如新推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产品――ageLOC,并在市场颇受好评,令如新当年第二季度达到了53%的高增长率。本季度,中国内地的销售额提高77%,销售领导人和分销商数目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了14%。

“我们对我们的第二季度业绩非常满意,我们有信心使我们下半年的业绩更上一层楼!”如新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贺楚门表示,“我们将继续这种强劲的发展势头,吸引新的经销商,利用我们的独家ageLOC产品组合,专注于我们的新兴市场的研发,不断提高盈利能力和股东价值。同时,我们也期待着到秋季开发引入新的抗衰老产品,继续满足广大顾客更大的需求,推动业务稳定、快迅地增长。”

2011年9月,如新将再斥巨资在上海兴建区域总部。这个位于中国的全球第二总部,俨然彰显如新未来进一步统筹亚洲业务发展的思路,同时也代表其将肩负起如新在大中华地区10亿美元的营收的重任。

优莎纳:高管离职不影响业绩

2011年7月26日,优莎纳公布了2011年第二季度财报。截止于7月2日,公司的净销售额为1489万美元,比上年同期的1260万美元增加18.2%。受益于亚洲市场带动的销售增长,以及更出色的成本控制,优莎纳在第二季度净盈利1390万美元。每股0.88美元,与上年同期的每股0.69美元相比,增加了28.7%。

不仅如此,优莎纳网络销售平台的完善更使其在亚太地区的销售捷报频频。据报告显示,2011年第二季度优莎纳在亚太地区的净销售额为887万美元,同比增长38.7%。而在北美地区,净销售额为6030万美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3%。在此期间北美地区的积极联营公司的数量也比同期下降了12.6%。

优莎纳总裁华斯先生表示:“我们将继续致力于发展我们的北美地区,我正在做本地区的战略重组,包括产品创新和定制新的举措,以及员工激励的方案。但令我们感到更加欣喜的是我们的亚太市场,团队的表现让业绩有了强劲的增长,也让我们更坚定了在中国以及其他亚洲国家的市场投入。”他还说:“今年上半年的业绩结果符合我们对2011年的销售额的预测,在今年下半年,我们将继续完成对葆婴的整合,调整重点目标和提高营运效率,致力于每一个市场的增长。”

据悉,受益于财报的利好消息,优莎纳股价也在一天内涨了1.09美元,涨幅高达3.6%,31.76美元的价格也达到了近期峰值。

公司季度报表总结篇11

中图分类号:F830

一、引言

关于证券分析师盈利预测研究中的一个基本问题是,相比于一元时间序列模型的盈利预测,证券分析师的盈利预测是否是更为合理的市场预期盈利的替代变量。这类研究既有助于证券估价与投资决策,又可以获得“更准确”的市场预期盈利,以及解释管理当局的会计政策选择,因此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Watts and Zimmerman,1986;Kothari,2001)。目前,国内许多研究仍然采用传统的随机游走模型所获取的年度盈利预测作为市场预期盈利的替代变量。然而,对于证券分析师盈利预测的相关研究,则较少有人问津。有鉴于此,笔者利用Wind数据库提供的我国证券分析师的盈利预测,区分不同的预测区间,首先形成证券分析师盈利预测的均值、中位数和最新值;然后,在随机游走模型的基础上,利用上市公司季度盈利数据形成季度盈利模型;最后,分析相比于一元时间序列模型的盈利预测,我国证券分析师的盈利预测是否可以成为更合理的市场预期盈利的替代变量。

二、研究背景

Brown and Rozeff (1978)和Brown et al. (1987)指出:基于一定的成本条件,在理性预期的前提之下,市场预期盈利可以通过可获得的最准确的盈利预测来度量。换言之,因为证券分析师的盈利预测较之时间序列模型的盈利预测更加准确,所以作为市场预期盈利的替代变量,证券分析师的盈利预测比时间序列模型的盈利预测更为合理。这是因为当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的时候,运用越准确的盈利预测就会取得越准确的企业价值以及相应的证券价值,从而让投资者作出相对低风险或高报酬的投资决策。因此,只要投资者可以通过较低成本或者无成本地获得更为准确的证券分析师的盈利预测,他们没有理由再依赖于时间序列模型的盈利预测。此时,全部投资者的盈利预测即市场预期盈利自然应当由证券分析师的盈利预测加以替代更加合适。

但是,实证研究结果并没有形成一致的结论。例如,Fried and Givoly (1982),Brown et al. (1987),吴东辉和薛祖云(2005)均证实了相比于一元时间序列模型的盈利预测,证券分析师的盈利预测是更合适的市场预期盈利的替代变量。但是,O’Brien (1988)没有得出同样的结论。有鉴于此,本文运用Wind数据库提供的证券分析师盈利预测,进一步分析我国证券分析师的盈利预测与一元时间序列模型的盈利预测孰为较好的市场预期盈利的替代变量。

三、研究设计

本部分从四方面进行分析。

(一)一元时间序列模型的盈利预测

目前,国内很多研究采用随机游走模型,并根据历史年度盈利数据来预测企业未来的年度盈利。然而,预测年度盈利最有效的办法应当是运用季度盈利模型来预测未来年度中各季度的盈利,然后将其加总(Watts and Zimmerman,1986;Kothari,2001)。因此,除了随机游走模型,本文还运用了季度盈利模型鞅模型(Seasonal Martingale model),因为本人经研究分析发现这一模型优于随机游走模型(徐跃,2007)。通过运用这一模型,首先预测季度盈利,然后按照相应的预测区间分别形成年度盈利预测。年度盈利预测是已经公布的实际季度盈利与未来季度预测盈利之和。在本文中,预测区间分别为“提前四个季度”,即2004年年报公布后,2005年第一季度季报公布前;“提前三个季度”,即2005年第一季度季报公布后,2005年中报公布前;“提前二个季度”,即2005年中报公布后,2005年第三季度季报公布前;“提前一个季度”,即2005年第三季度季报公布后,2005年年报公布前。上市公司2003―2005年的年度每股收益和季节每股收益均来自Wind数据库。相应模型如下:

下标t表示时间(年),Xt表示实际盈利,F(Xt)表示预测盈利。

(二)证券分析师的盈利预测

Wind数据库收集了35家证券研究机构提供的A股上市公司2005年每股收益预测数据。由于这些证券公司对同一家上市公司在不同时间陆续了预测值并不断予以修正,所以任何一家上市公司都存在多家证券机构的预测。根据这一特点,笔者取得三种分析师预测值,即均值、中位数和最新值(O’Brien,1988)。具体而言,首先,根据四个预测区间确定四个期间,分别是2005年第三季度季报公布日①与2005 年年报公布日之前十个交易日②之间,对应于“提前一个季度”;2005年中报公布日与2005年第三季度季报公布日之前十个交易日之间,对应于“提前二个季度”;2005年第一季度季报公布日与2005年中报公布日之前十个交易日之间,对应于“提前三个季度”;2004年年报公布日与2005年第一季度季报公布日之前十个交易日之间,对应于“提前四个季度”。然后分别取得各个期间内各个预测机构(或分析师)作出的最新的预测值和相应的预测日期,随后计算出均值和中位数,最后在这些预测值之中取得最新预测日期的预测值作为盈利预测最新值,若此数值不止一个则取它们的均值作为盈利预测最新值。

(三)检验方法

Beaver et al. (1979)证实了市场的未预期盈利即预测误差与股票异常回报之间会呈现出密切的正相关关系。因此,作为市场预期盈利的替代变量所产生的预测误差也必须与股票异常回报之间呈现出正相关关系。据此,Brown et al. (1987)提出,如果存在多个市场预期盈利的替代变量,那么研究人员可以比较由不同市场预期盈利替代变量所产生的预测误差与股票异常回报的相关性,哪个正相关性最强,它就是最优替代变量。

为运用这一检验方法,本文采用以下两种检验模型:

其中i代表公司,j代表预测模型或方法,k代表预测区间,t代表年度。Xit代表i公司t年度实际盈利,|Xit|代表i公司t年度实际盈利的绝对值。Fijkt代表运用j模型或方法对i公司t年度盈利提前K个季度的预测,Eijkt代表j模型或方法下i公司t年度盈利提前K个季度的预测值的预测误差。鉴于这一指标比较容易产生极端值,笔者剔除了预测误差超过三倍标准差(均值)的样本公司。

(四)研究样本

根据上述方法得到股票异常回报率和预测误差之后,本文采用以下规则形成研究样本:(1)在同一预测区间内,每一家公司必须同时存在5种预测方法所形成的预测值;(2)未发生送股、转股和红股等总股本变动的事项④。通过运用以上规则,从“提前四个季度”至“提前一个季度”的四个预测区间内,研究样本分别为113家、588家、302家和430家公司。

四、实证结果

表1反映了分别在四个预测区间内,单变量模型的回归结果。总的来说,所有β1系数都显著大于0。就时间序列模型而言,SM的系数大于或不小于RW的系数;就证券分析师而言,除了“提前一个季度”的预测区间,最新值的系数大于或不小于均值与中位数的系数;证券分析师与时间序列模型相比较而言,在 “提前一个季度”和“提前二个季度”的预测区间内,分析师的预测优于时间序列模型的预测,但在较远的预测期间内,结果则相反。

表2反映了分别在四个预测区间内,双变量模型回归系数之差的T检验结果。总的来说,只有在“提前一个季度”的预测区间内,大部分结果显著异于0。在此预测区间内,就时间序列模型而言,SM的系数与RW的系数无显著差异;就证券分析师与时间序列模型的比较而言,均值、中位数和最新值的系数均显著大于RW和SM的系数。除此之外的其他预测区间内,各方法之间均无显著差异。

综上所述,作为市场预期盈利的替代变量,在接近年报公布日的“提前一个季度”的预测区间内,分析师的预测优于时间序列模型的预测。这一结论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证券分析师的盈利预测可能是比一元时间序列模型的盈利预测更为优越的市场预期盈利替代变量。

五、结论与启示

作为市场预期盈利的替代变量,在接近年报公布日的“提前一个季度”的预测区间内,证券分析师的预测优于时间序列模型的预测。这一结论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分析师盈利预测的潜在优势。值得注意的是,这也表明尽管我国证券分析师的盈利预测比时间序列模型的盈利预测更加准确(徐跃,2007),但是分析师预测的准确性优势并未完全转化为其成为更加优越的市场预期盈利的替代变量。

之所以存在这一现象,主要是因为一些特定因素干扰了证券分析师预测的潜在优势。首先,投资者必须事先就知道并且相信分析师的盈利预测比时间序列模型的盈利预测更为准确;如果不是这样,投资者可能更依赖于时间序列模型的盈利预测,尤其是在分析师的声誉受到普遍置疑的时候(Brown et al.,1987)。由于我国证券分析师的生存环境比较恶劣,特别是他们面临严重的利益冲突且相关的约束机制较为薄弱,所以分析师的声誉较差(徐跃,2007)。因此,即使分析师的预测比时间序列模型的预测更准确,投资者可能也不相信。其次,因为分析师预测的取得成本要高于时间序列模型预测的取得成本,所以分析师预测相比于时间序列模型预测的准确性优势必须大到足以抵消其相对较高的成本才可能给使用它的投资者带来收益。但如果情况并非如此,投资可能更依赖于时间序列模型的预测,尤其是在采用一元时间序列模型的盈利预测更符合成本效益原则的时候。最后,我国证券市场的投机气氛相对浓重,短期行为盛行,投资者常常并不关心分析上市公司内在价值的基本面分析,而是更看重技术面分析;换言之,即使他们事先知道并相信分析师预测比时间序列模型预测更准确,以及采用分析师预测更符合成本效益原则,投资者也可能不采用分析师的盈利预测,因为他们的投资决策并不依赖于高质量的盈利预测。

一言以蔽之,关于证券分析师的盈利预测和一元时间序列模型的盈利预测孰为更优的市场预期盈利的替代变量这一问题目前尚未形成一致的研究结论。本文的研究结果为证券分析师盈利预测的优越性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因而有助于研究人员和资本市场中的投资者获取更加优越的市场预期盈利及其替代变量。

注释:

①这样做可以避免过时的预测值影响分析师预测的准确性(O’Brien,1988)。

②之所以选择截止于财务报告日之前“十个交易日”,是为了避免财务信息提前泄露造成的影响。

③这一天尽可能地接近所有样本公司中报公布日,与此同时,在这一天大部分样本公司已经了中报并且大部分样本公司未第三季度季报。其余三个预测日的确定原则与此类似。

④如果上市公司发生送股、转股和红股等变动总股本的事项,那么这会导致总股本变动前后的分析师对每股收益的预测和历年实际的年度及季度每股收益数据不可比。因此,笔者根据研究惯例,剔除了发生这些事项的公司。

参考文献:

[1]吴东辉,薛祖云. 对中国A股市场上财务分析师盈利预测的实证分析[J]. 中国会计与财务研究,2005(1):1-27.

[2]徐跃. 关于我国证券分析师盈利预测的实证研究―预测准确性与作为市场预期盈利的替代变量[M]. 厦门:厦门大学,2007.

[3]Beaver, W., Clarke, R., Wright, W. 1979.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unsystematic security returns and the magnitude of earnings forecast errors [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17: 316-340.

[4]Brown, L., Hagerman, R., Griffin, P., Zmijewski, M. 1987. An evaluation of alternative proxies for the market’s assessment of unexpected earnings [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9: 159-193.

[5]Brown, L., Richardson, G.., Schwager, S. 1987. An information interpretation of financial analyst superiority in forecasting earnings [J].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25: 49-67.

[6]Brown, L., Rozeff, M. 1978. The superiority of analyst forecasts as measures of expectations: Evidence from earnings [J]. Journal of Finance 33: 1-16.

[7]Fried, D., Givoly, D. 1982. Financial analysts' forecasts of earnings: A better surrogate for market expectations [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4: 85-107.

公司季度报表总结篇12

对于公司而言,它的收益伴随着竞争程度的加剧而缩减是一个普遍的规律。试图通过过去银行负债拉大投资规模以达成规模优势的做法,在现在和未来也许不再行得通了,工业原材料行业企业真正的竞争优势应该来自于差别化产品和技术主导下的低成本和创新性,在后一点上,华峰氨纶做得不错。 净资产收益率下滑

华峰氨纶的净资产收益率(ROE)在2014年6月末和2015年6月末分别为10.78%和5.78%。用杜邦分析法可以看出,造成2015年ROE全面下滑主要来自于总资产周转率(由40.27%下降至26.22%),净利润率(由20.6%下降至17.7%)和杠杆也有一定影响。

总资产周转率下降有两个原因,一是总资产增加。2014年9月末完成定向增发,增加净资产9.16亿元,期间净利润约2亿元,累计总负债从2014年中期10亿元出头增加到2015年中期14亿元出头,合计增加总资产不到16亿元,造成总资产周转率分母的上涨。

二是收入没有得到提升。2015年上半年收入12.19亿元,2014年同期为11.87亿元,其中一季度5.19亿元(同期5.38亿元),二季度7亿元(同期6.5亿元)。根据公司公告和报表,重庆项目一期建成完工,3万吨氨纶产能2014年11月试生产,2015年2月底正式达产;辽宁项目(23万吨苯深加工)截至2015年半年报时,项目进度95%,计划投资5亿元,实际投入3.5亿元,公司在2014年年报中曾经解释过,没能投产原因是“等待配套公用工程具备条件”。公司在2014年半年报中曾预计,辽宁项目2014年底前可以投产,但直至目前并未投产;重庆项目试车时间也比预计要长。曾经预计的两个增长点不仅进度低于预期,且效果并不明显,并没有带来销售收入的大幅增长。而根据公司2015年一季报的说法,“预计上半年净利润变动5%―20%”,原因是“销量明显增加、售价(均价)、原材料价格较上年同期均有所下降”。但半年报并没有达到一季报的预计,说明两个问题:销量增加的作用被价格下降抵消了;一季报截至4月30日,5、6月的销量下滑超出公司的预料,从连续三个季度末存货水平可以看出端倪:3.45亿元、5.07亿元和5.8亿元。

至于杠杆微降的原因,是负债增加幅度没有补充资本的幅度大。

净利润率下降从毛利率角度和费用角度衡量。2015年半年报毛利率30.26%,2014年同期31.11%,这倒不是重要因素。对比同行公司泰和新材(002254.SZ),其氨纶业务2015年半年毛利率20.24%,2014年同期24.65%;说明华峰氨纶的差别化产品对保持毛利率产生了极大的作用。

三项费用当中,财务费用同比变化并不大;销售费用增加绝对额只有不足200万元,也构不成重大影响;增幅最大的是管理费用,2015年一、二季度分别是4671万元和5763万元,同比分别增加了773万元和1653万元,显然二季度激增的管理费用导致了当季净利润从2014年同期1.18亿元下降到0.93亿元,印证了笔者2014年观察到的“不断增加的管理半径和人员促使开销越来越大”的结论。

工业原材料公司习惯于通过努力提高产量作为成长来源,这就必须增加生产设备、土地等重资产而导致固定成本居高不下。然而,当需求下滑时,固定成本变为威胁生存的负担,而应对这种需求的下滑是困难的,增加差异化是一个有效手段,但也只是相对有效。 现金流欠佳

华峰氨纶2014年全年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达到了历史最高的7.13亿元,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更是高达12.1亿元。

粗略的计算,2014年全年压缩供应链得到7.13亿元现金,增发获得9.16亿元现金,共计约16.3亿元。固定资产投了12.1亿元,2015年初注资温州民商银行花费了4亿元,2014年分红0.42亿元。二者大体相等。

因为2014年度大幅压缩供应链体系而获得现金流,应付的钱拖欠到2015年一季度支付,导致当季出现了继2006年以来十年间首次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出的情况,且绝对金额达到1.45亿元;2015年二季度在产能增加3万吨的基础上却成为十年来第四差的季度,单季度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5443万元。

从现金流角度看,在营收基本没有增加的情况下,这一指标表现不佳,反映了氨纶行业的窘境,当然这是与2014年同期相比,2014年处于大建设时期和景气周期,压缩一些现金流支持建设也很正常。

现金流表现不佳和行业周期相关,从华峰氨纶的现金流变化来看,在行业周期可能下滑的情况下,投资它要做好周期性影响的准备。 负债还将提升

总体来看,华峰氨纶的资产结构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重资产化,2014年中期重资产化比例为(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其他非流动资产)/总资产=59.4%,绝对金额18.25亿元;2015年中期为53.7%,绝对金额25.2亿元。二是有息负债比例上升,2014年中期7.92亿元,占总资产25.8%;2015年中期10.89亿元,占总资产23.2%。三是公司看到了单一氨纶行业发展的天花板,开始进行一些投资缓和周期性:环已酮是一项,温州民商银行投资是一项,聚氨酯固化道床是一项。但单从效果来看,环已酮的投产一拖再拖,明显拖累了公司的资产回报;温州民商银行的投资,公司应该主要考虑的是想通过大比例持股拓展直接和间接融资渠道,否则单论财务投资的话,显然购买上市银行的股票收益要高得多;聚氨酯固化道床,从常识来推断,似乎有太长的路要走,而且不一定能到达终点。

从现有资产负债的结构和项目的进展来看,有息负债规模在未来还需要也能够进一步扩大,以应对重庆项目二期和辽宁项目的正式开工,这个规模估计还会增加7亿-8亿元左右。

负债是刚性的和真实性的,利润则存在于未来,不一定可以转化为真实的现金流,所以华峰氨纶也许该多储备一些“生存空气”以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