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所个人工作总结合集12篇

时间:2022-08-17 05:16:30

财政所个人工作总结

财政所个人工作总结篇1

一、坚定信念,站得稳脚跟。我坚定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信念,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做到立场坚定,头脑清醒,是非分明,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中央、市、区保持高度一致,做一个政治上靠得住的共青团员。正确对待名、权、利,始终把个人价值同党和人民的事业联系在一起,牢记自己的身份是共青团员、国家干部、人民的公仆,第一职责是为党和人民努力工作,奉献力量。

二、勤奋学习,担得起重任。财政部门是党委、政府的后勤部,责任大、担子重,常常是群众看高一格,领导厚爱一分。要胜任本职工作,就必须勤奋学习,增强本领。我不断加强学习,端正学习态度,加强理论修养,升华思想境界。同时,努力学习财政业务的知识和技能,学用结合、学以致用,使自己成为“多面手”,成为一个工作上有本事的干部,对领导交办的任务不仅担得起,而且跑的快,做的好。

财政所个人工作总结篇2

一、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平时工作中,我始终把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当作一件重要事情来做,力求通过学习,深刻理解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确保工作生活不迷失方向。积极参加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学习了规定篇章,撰写了心得体会,通过对自身存在问题的剖析,找到了今后工作中努力的方向,真正保持党员的先进性和模范性。

二、勤思考,敢探索,不断提高工作能力。

日常工作中尽量挤时间,多学习,勤思考,始终让自己的观念、意识保持一定的前瞻性,避免工作中疲于应付。针对农村税费改革后镇财政职能转变的问题,及早理顺思路,从旧的收支管理职能中跳出来,以服务经济、培植壮大财源为着眼点,促进了我镇经济的发展,财政收入大幅提高,经济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

三、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始终保持清正廉洁。

在过去的一年里,自己领导财政所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取得一定的成绩,能够严格遵守制度法规,弘扬正气。本人按照孟州市财政局和镇党委的党风廉政建设要求,坚持做好带头人,高标准严要求,平时以身作则,模范遵守所内各项制度,加强内部牵制和审计稽核制度的落实,做到资金使用集体讨论,保证透明公开。坚持按预算办事,对预算之内的支出尽量序时予以安排,对超预算无预算支出,待按正常程序追加指标后,才予以列支。工作中尽量减少自由支配权,避免资金分配中的不公正现象。能管好自己,逢年过节坚决拒收礼品礼金。日常工作生活中,不拉帮结派,不参加任何小团体活动,真正做到勤政廉政。

财政所个人工作总结篇3

2020乡镇财政人员工作总结范文一今年来,本人在镇党委、政府和市财政局的领导、支持下,能发挥好一名财政所所长的工作职责,带领全所同志,较好的完成了各级交付的收支任务,镇财政职能得到

充分履行,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自身也得到充分锻炼。经过本人的努力,财政所的工作得到了组织和群众的好评,财政收入连续几年高幅增长,各项支出序时实现。___测评一直保持在前三名之内,财政所被市政府评为“文明单位”,被市局评为“先进财政所”。现将近年来的工作学习情况小结如下:

一、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平时工作中,我始终把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当作一件重要事情来做,力求通过学习,深刻理解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确保工作生活不迷失方向。积极参加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学习了规定篇章,撰写了心得体会,通过对自身存在问题的剖析,找到了今后工作中努力的方向,真正保持党员的先进性和模范性。

二、勤思考,敢探索,不断提高工作能力。

积极响应市局创建学习型机关的号召,在市局规定的时间内,取得了自学考试本科文凭,通过了会计师资格考试和计算机中级考试,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得到了提高。积极响应镇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参加镇财政集中管理办公室负责人岗位竞争,使自身得到了锻炼。日常工作中尽量挤时间,多学习,勤思考,始终让自己的观念、意识保持一定的前瞻性,避免工作中疲于应付。针对农村税费改革后镇财政职能转变的问题,及早理顺思路,从旧的收支管理职能中跳出来,以服务经济、培植壮大财源为着眼点,通过加大园区投入和做好客商服务,促进了我镇经济的发展,财政收入大幅提高,经济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

三、立足本职,做好工作。

1、带好队伍

平时,注意发挥好群体的作用,合理分工,明确职责,严格考核,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能团结同志,关心职工,始终让财政所这支队伍保持奋发向上的工作热情和良好的工作势头。

2、制定落实好各项制度

为保证财政所高效运转,本人注意抓好所内分工,落实好工作职责,建立健全好各项制度。几名所长既有分工,又相互牵制。本人分工预算管理工作,能亲自参加各项活动。今年来税收收入保持30%左右增幅,各项支出均序时实现,保证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镇财市管、部门预算均扎实推进,并得到市局好评。

3、当好领导参谋,做好服务工作

作为一名财政所所长,本人在组织好财政收支的基础上,更注意立足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谋求发挥好镇财政引导调节作用。积极配合推进好部门预算管理,正确理顺政府与部门的分配关系,强化部门自求平衡的职责,努力克服部门等靠要的思想。实施一年来,不仅正常运转经费能及时保证,还更大的激发部门寻求发展的热情。财政所、土管所、计生办、文化站将相继迁入新址办公,外部形象大大提高。筹化好税收收入征管工作,沟通好国税、地税部门的关系,努力保证税收收入有序增长。定期分析财政税收形势,及时向领导回报,在保正常运转的基础上,尽量挤资金,确保重点项目资金需要。近年累计投入1000多万元,用于工业园区建设,培育了新税源增长点。顺应政府要求,积极筹措资金,及时办理好土地证照。累计为近30家企业办理土地证,资金流动量近5000万元,无一家企业因土地证照延误而受影响,为搬经招商保姆式服务尽了自己一份努力。

四、注重自身形象,始终保持清正廉洁。

平时能以身作则,模范遵守所内各项制度,严格执行财政干部“十不准”,加强内部牵制和审计稽核制度的落实,做到资金使用集体讨论,保证透明公开。坚持按预算办事,对预算之内的支出尽量序时予以安排,对超预算无预算支出,待按正常程序追加指标后,才予以列支。工作中尽量减少自由支配权,避免资金分配中的不公正现象。能管好自己,逢年过节坚决拒收礼品礼金。日常工作生活中,不拉帮结派,不参加任何小团体活动,真正做到勤政廉政。

以上是本人今年来工作学习中的一点做法和体会,对照党员先进性的标准,仍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由于自身知识能力的限制,决策能力尚待提高。往往是思考得多,实施得少,取得的成效少;二是组织协调能力需要进一步锻炼,在个别事关全局的大事上,往往还需要主要领导出面才能协调处理;三是有时还存在抓大放小的现象,收入征管方面还没有做到应收尽收,财政管理涵盖的范围还比较窄。今后工作中我将进一步提高自身定位,进一步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克服工作中的不足,争取取得更大的成绩,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

2020乡镇财政人员工作总结范文二我于年月参加工作,在财政所工作。现将本人近一年来在德、能、勤、绩、廉等方面的情况总结如下:

一、坚定信念,站得稳脚跟。

我坚定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信念,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做到立场坚定,头脑清醒,是非分明,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中央、市、区保持高度一致,做一个政治上靠得住的共青团员。正确对待名、权、利,始终把个人价值同党和人民的事业联系在一起,牢记自己的身份是共青团员、国家干部、人民的公仆,第一职责是为党和人民努力工作,奉献力量。

二、勤奋学习,担得起重任。

财政部门是党委、政府的后勤部,责任大、担子重,常常是群众看高一格,领导厚爱一分,个人总结《财政所个人工作总结》。要胜任本职工作,就必须勤奋学习,增强本领。我不断加强学习,端正学习态度,加强理论修养,升华思想境界。同时,努力学习财政业务的知识和技能,学用结合、学以致用,使自己成为“多面手”,成为一个工作上有本事的干部,对领导交办的任务不仅担得起,而且跑的快,做的好。

三、奋发有为,打得起精神。

干事业要有强烈的宗旨意识,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旺盛的工作热情。我始终牢记所肩负的庄严使命和神圣职责,树立吃苦耐劳的精神,以苦为乐,以忙为责,以累为荣,紧紧围绕本职工作,敬业爱岗,满腔热忱的迎接每一项工作任务,把共青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体现到具体的工作中,尽职尽责,尽心尽力,勤奋工作。

四、踏实进取,做得出成绩。

我始终坚持在不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自参加工作以来,我忠于职守,勤奋务实,力争做到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特别是在财务出纳岗位上一干就是七八年,在钱、物、帐上从来没有出现过一次失误和差错。平时除了认认真真完成业务工作外,还积极参加中心工作和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每年考核都是称职,受到领导和同事们的好评。

五、廉洁奉公,管得住手脚。

作为财政系统的一名工作人员,我摆正自己的位置,遵章守纪,严格要求,规范工作。坚持“两个务必”,做到谦虚谨慎不高傲自大,严谨细致不粗心大意,在成绩面前不自满,在困难面前不退缩。面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酒绿灯红”的侵蚀和影响,时刻用纪律法规约束自己,用警示事例警醒自己,筑牢思想防线,管好手脚,廉洁从政,不该要的绝对不要,不该拿的绝对不拿,努力保持人民公仆的本色。

2020乡镇财政人员工作总结范文三回顾2020年的工作、学习、生活,我主要做到了:

一、坚定信念,站得稳脚跟。我坚定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信念,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始终做到立场坚定、头脑清醒、是非分明,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局党委、所党支部保持高度一致,做一个政治上靠得住、思想上过得硬的中共党员。日常生活中,我能正确对待名、权、利,能摆正自己的位置,始终把个人价值同党和人民的事业联系在一起,牢记自己的身份是中共党员、国家干部、人民的公仆,第一职责是为党和人民努力工作,奉献力量。因而,做任何事情,行得正,站得稳。

二、刻苦学习,担得起重任。财政所是镇党委、镇政府的后勤部,责任大、担子重,经常是群众看高一格,领导厚爱一分。因此,要胜任本职工作,就必须刻苦学习,增强本领。一是端正学习态度,不断加强政治学习,加强理论修养,升华思想境界,武装头脑,为实际工作提供理论支持。二是积极参加局内、所里组织的各种业务培训,努力学习财政业务的知识、技能以及关于财政工作的有关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学用结合、学以致用,提高自身业务素质,争取工作的主动性,使自己成为“多面手”,成为一个工作上有本事的干部,对领导交办的任务不仅担得起,而且跑的快,做的好。

三、奋发有为,打得起精神。干事业要有强烈的宗旨意识,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旺盛的工作热情。我始终牢记所肩负的庄重使命和神圣职责,树立吃苦耐劳的精神,以苦为乐,以忙为责,以累为荣,紧紧围绕本职工作,敬业爱岗,满腔热忱的迎接每一项工作任务,把中共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体现到具体的工作中,尽职尽责,尽心尽力,勤奋工作,积极配合做好各种工作,与同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不计较干得多,干得少,为财政所的发展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四、踏实进取,做得出成绩。我始终坚持在不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自参加工作以来,我忠于职守,勤奋务实,力争做到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在工作中,以制度、纪律规范自己的一切言行,严格遵守所里的各项规章制度,尊重领导,团结同志,谦虚谨慎,主动接受来自各方面的意见,不断改进工作;坚持做到不利于所形象的事不做,不利于所形象的话不说,积极维护所的良好形象。另外,平时除了认认真真完成业务工作外,还积极参加会计中心的工作和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每年考核都在“称职”以上,受到领导和同事们的好评。

财政所个人工作总结篇4

今年来,本人在镇党委、政府和市财政局的领导、支持下,能发挥好一名财政所所长的工作职责,带领全所同志,较好的完成了各级交付的收支任务,镇财政职能得到

充分履行,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自身也得到充分锻炼。经过本人的努力,财政所的工作得到了组织和群众的好评,财政收入连续几年高幅增长,各项支出序时实现。***测评一直保持在前三名之内,财政所被市政府评为文明单位,被市局评为先进财政所。现将近年来的工作学习情况小结如下:

一、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平时工作中,我始终把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当作一件重要事情来做,力求通过学习,深刻理解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确保工作生活不迷失方向。积极参加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学习了规定篇章,撰写了心得体会,通过对自身存在问题的剖析,找到了今后工作中努力的方向,真正保持党员的先进性和模范性。

二、勤思考,敢探索,不断提高工作能力。

积极响应市局创建学习型机关的号召,在市局规定的时间内,取得了自学考试本科文凭,通过了会计师资格考试和计算机中级考试,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得到了提高。积极响应镇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参加镇财政集中管理办公室负责人岗位竞争,使自身得到了锻炼。日常工作中尽量挤时间,多学习,勤思考,始终让自己的观念、意识保持一定的前瞻性,避免工作中疲于应付。针对农村税费改革后镇财政职能转变的问题,及早理顺思路,从旧的收支管理职能中跳出来,以服务经济、培植壮大财源为着眼点,通过加大园区投入和做好客商服务,促进了我镇经济的发展,财政收入大幅提高,经济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

三、立足本职,做好工作。

1、带好队伍

平时,注意发挥好群体的作用,合理分工,明确职责,严格考核,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能团结同志,关心职工,始终让财政所这支队伍保持奋发向上的工作热情和良好的工作势头。

2、制定落实好各项制度

为保证财政所高效运转,本人注意抓好所内分工,落实好工作职责,建立健全好各项制度。几名所长既有分工,又相互牵制。本人分工预算管理工作,能亲自参加各项活动。今年来税收收入保持30%左右增幅,各项支出均序时实现,保证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镇财市管、部门预算均扎实推进,并得到市局好评。

3、当好领导参谋,做好服务工作

作为一名财政所所长,本人在组织好财政收支的基础上,更注意立足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谋求发挥好镇财政引导调节作用。积极配合推进好部门预算管理,正确理顺政府与部门的分配关系,强化部门自求平衡的职责,努力克服部门等靠要的思想。实施一年来,不仅正常运转经费能及时保证,还更大的激发部门寻求发展的热情。财政所、土管所、计生办、文化站将相继迁入新址办公,外部形象大大提高。筹化好税收收入征管工作,沟通好国税、地税部门的关系,努力保证税收收入有序增长。定期分析财政税收形势,及时向领导回报,在保正常运转的基础上,尽量挤资金,确保重点项目资金需要。近年累计投入1000多万元,用于工业园区建设,培育了新税源增长点。顺应政府要求,积极筹措资金,及时办理好土地证照。累计为近30家企业办理土地证,资金流动量近5000万元,无一家企业因土地证照延误而受影响,为搬经招商保姆式服务尽了自己一份努力。

四、注重自身形象,始终保持清正廉洁。

平时能以身作则,模范遵守所内各项制度,严格执行财政干部十不准,加强内部牵制和审计稽核制度的落实,做到资金使用集体讨论,保证透明公开。坚持按预算办事,对预算之内的支出尽量序时予以安排,对超预算无预算支出,待按正常程序追加指标后,才予以列支。工作中尽量减少自由支配权,避免资金分配中的不公正现象。能管好自己,逢年过节坚决拒收礼品礼金。日常工作生活中,不拉帮结派,不参加任何小团体活动,真正做到勤政廉政。

以上是本人今年来工作学习中的一点做法和体会,对照党员先进性的标准,仍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由于自身知识能力的限制,决策能力尚待提高。往往是思考得多,实施得少,取得的成效少;二是组织协调能力需要进一步锻炼,在个别事关全局的大事上,往往还需要主要领导出面才能协调处理;三是有时还存在抓大放小的现象,收入征管方面还没有做到应收尽收,财政管理涵盖的范围还比较窄。今后工作中我将进一步提高自身定位,进一步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克服工作中的不足,争取取得更大的成绩,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

财政所个人工作总结

我于年月参加工作,在财政所工作。现将本人近一年来在德、能、勤、绩、廉等方面的情况总结如下:

一、坚定信念,站得稳脚跟。

我坚定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信念,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做到立场坚定,头脑清醒,是非分明,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中央、市、区保持高度一致,做一个政治上靠得住的共青团员。正确对待名、权、利,始终把个人价值同党和人民的事业联系在一起,牢记自己的身份是共青团员、国家干部、人民的公仆,第一职责是为党和人民努力工作,奉献力量。

二、勤奋学习,担得起重任。

财政部门是党委、政府的后勤部,责任大、担子重,常常是群众看高一格,领导厚爱一分,个人总结《财政所个人工作总结》。要胜任本职工作,就必须勤奋学习,增强本领。我不断加强学习,端正学习态度,加强理论修养,升华思想境界。同时,努力学习财政业务的知识和技能,学用结合、学以致用,使自己成为多面手,成为一个工作上有本事的干部,对领导交办的任务不仅担得起,而且跑的快,做的好。

三、奋发有为,打得起精神。

干事业要有强烈的宗旨意识,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旺盛的工作热情。我始终牢记所肩负的庄严使命和神圣职责,树立吃苦耐劳的精神,以苦为乐,以忙为责,以累为荣,紧紧围绕本职工作,敬业爱岗,满腔热忱的迎接每一项工作任务,把共青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体现到具体的工作中,尽职尽责,尽心尽力,勤奋工作。

四、踏实进取,做得出成绩。

财政所个人工作总结篇5

半年来,我恪守劳动纪律,按时缺勤,出满勤,有效应用工作时间,据守岗位,需求加班完成工作按时加班加点,保证了各项工作能按时完成。另外,经过近两个月的脱产学习,我的职业操守有了质的蜕变,爱岗敬业认识加强了,义务感和事业心变得ji烈了,工作更积极了,总能认真担任地看待每一项工作,并努力去做、尽力去做好。

二、努力搞好村务管理,当好“管账婆”。

我的工作岗位是乡村双代管会计,分管的村账由九个村增加至十三个村。我本着“把工作做的更好”的目的,发扬开辟创新肉体,扎扎实实干好本职工作,圆满地完成了半年来的各项任务:

1、与各个村做好xxxx年度的财务报帐,为迎接省的税改验收把好关。当新年的鞭炮声还没完毕时,我们全部员工就投入到新的工作日/程中,为迎接省税改验收,我们各就各位,加班加点,对所辖各村的财务收支停止催促报账,对每笔收支认真审核,关于各项专项建立资金如通村公路,村部建立等做到专项专用,对不正轨的发票坚决不予授理,认真执行有关财务政策,收支合理标准化。经过一个月的鼎力奋战,我们全面天文顺了各村xxxx年度的财务收支及债权债务状况,经过省级的验收。

2.不遗余力做好三资清算。五月份,依照镇政府的统一部署,我们对全镇各村的资金、资源、资产停止了全面清算,对一切农户的债权债务从发作时间、性质,用处停止全面统计,这项工作繁琐而复杂,工作量大,仍在停止中,固然我被抽去脱产学习,但我仍应用休息时间回所打理填写各种材料,保证所在各村的工作进度。

三、刻苦学习,担得起重担。

财政所是镇党委、镇政府的后勤部,义务大、担子重,经常是大众看高一格,指导厚爱一分。因而,要胜任本职工作,就必需刻苦学习,加强身手。一是端正学习态度,不时增强政治学习,增强理论涵养,升华思想境地,武装头脑,为实践工作提供理/论支持。二是积极参与局内、所里组织的各种业务培训,努力学习财政业务的学问、技艺以及关于财政工作的有关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学用分离、学致使用,进步本身业务素质,争取工作的主动性,使本人成为“多面手”,成为一个工作上有本领的干部,对指导交办的任务不只担得起,而且跑的快,做的好。

财政所个人工作总结篇6

平时工作中,我始终把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当作一件重要事情来做,力求通过学习,深刻理解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确保工作生活不迷失方向。积极参加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学习了规定篇章,撰写了心得体会,通过对自身存在问题的剖析,找到了今后工作中努力的方向,真正保持党员的先进性和模范性。

二、勤思考,敢探索,不断提高工作能力。

积极响应市局创建学习型机关的号召,在市局规定的时间内,取得了自学考试本科文凭,通过了会计师资格考试和计算机中级考试,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得到了提高。积极响应镇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参加镇财政集中管理办公室负责人岗位竞争,使自身得到了锻炼。日常工作中尽量挤时间,多学习,勤思考,始终让自己的观念、意识保持一定的前瞻性,避免工作中疲于应付。针对农村税费改革后镇财政职能转变的问题,及早理顺思路,从旧的收支管理职能中跳出来,以服务经济、培植壮大财源为着眼点,通过加大园区投入和做好客商服务,促进了我镇经济的发展,财政收入大幅提高,经济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

三、立足本职,做好工作。

1、带好队伍

平时,注意发挥好群体的作用,合理分工,明确职责,严格考核,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能团结同志,关心职工,始终让财政所这支队伍保持奋发向上的工作热情和良好的工作势头。

2、制定落实好各项制度

为保证财政所高效运转,本人注意抓好所内分工,落实好工作职责,建立健全好各项制度。几名所长既有分工,又相互牵制。本人分工预算管理工作,能亲自参加各项活动。今年来税收收入保持30%左右增幅,各项支出均序时实现,保证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镇财市管、部门预算均扎实推进,并得到市局好评。

3、当好领导参谋,做好服务工作

作为一名财政所所长,本人在组织好财政收支的基础上,更注意立足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谋求发挥好镇财政引导调节作用。积极配合推进好部门预算管理,正确理顺政府与部门的分配关系,强化部门自求平衡的职责,努力克服部门等靠要的思想。实施一年来,不仅正常运转经费能及时保证,还更大的激发部门寻求发展的热情。财政所、土管所、计生办、文化站将相继迁入新址办公,外部形象大大提高。筹化好税收收入征管工作,沟通好国税、地税部门的关系,努力保证税收收入有序增长。定期分析财政税收形势,及时向领导回报,在保正常运转的基础上,尽量挤资金,确保重点项目资金需要。近年累计投入1000多万元,用于工业园区建设,培育了新税源增长点。顺应政府要求,积极筹措资金,及时办理好土地证照。累计为近30家企业办理土地证,资金流动量近5000万元,无一家企业因土地证照延误而受影响,为搬经招商保姆式服务尽了自己一份努力。

财政所个人工作总结篇7

    2、通过解放思想大讨论,要致力于提高创新能力。创新能力的高低直接体现着思想解放的程度。与过去相比,我们面临的发展环境和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们必须积极探索、勇于变革,创新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思路、创新发展举措,努力开创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要自觉增强科学发展的意识,坚决抛弃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经验主义、惯性思维;要大胆尝试,敢于突破“惯例”,敢于超越自己,只要符合党的大政方针、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就要鼓励大家去试、去闯。

财政所个人工作总结篇8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的地方基层财政问题由于两个方面的原因受到学术界和政策研究界的强烈关注。第一个方面的原因是和中国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改革财政体制、建立公共财政的努力联系在一起的。1994年,中国对中央和省的财政体制进行了重大的改革,在全国实行同一的分税制体制。这个改革一方面将税务和财政分开,明确了中央收入和地方收入,另一方面在事权的划分上也更为具体:中央政府主要承担国防、外交、中央统管的基本建设 投资 等全国性公共事务,地方政府则负责本地 行政 管理 、公共安全、基本建设、城市维护和建设、 文化 、教育、卫生等地方性公共事务。不难看出,在事权的划分上这个体制更加符合公共财政原则。从支出方面来看,中央无疑减少了对地方支出的限制,财政支出更加分权了①。但是,分 税制改革 仅仅是明确了中央和省的财政关系,那么在省以下,尤其是县乡两级基层财政中分税制改革到底产生了多大的影响呢?从现有的研究来看,对比分税制改革的前后,至少县级财政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县级财政的职能开始从办企业、发展 经济 转移到教育、地方安全等公共品的建设方面来,尽管问题还比较多(黄佩华,1999;世界 银行 ,2002)。

但是,乡镇财政作为中国各级财政体制中最为基础的一级,其公共财政建立到了一个什么程度则缺乏实证研究。

就已有的文献来看,东部发达地区的公共财政建设情况较好,但是中西部地区则是发生了和公共财政原则相比较为严重的“偏离”,甚至干脆就是“吃饭财政”,且 债务 缠身,陷入困境,根本谈不上公共财政(周飞舟,2002;谭秋成,2002;汪涣生、彭先发,2001)。

那么,在中西部地区乡镇财政到底是按照什么原则运行的呢?这是本文要探讨的一个问题。

乡镇财政在近年来受到关注的第二个原因和“三农”问题中的农民负担有着密切的关系。现有的研究发现,在中西部地区,造成农民负担屡减不下、越减越重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基层财政体制运行中存在着比较大的缺陷和问题,而这些问题又直接和分税制改革联系在一起(赵阳和周飞舟,1999;张军,2002;陈锡文,2003)。

总结 现有的研究,中西部地区乡镇财政的困难和严重后果已经显得较为突出,但是这其中对于乡镇财政运作机制的实证研究则显得相对缺乏。换句话说,对乡镇财政困境的产生机制的研究还不足够,笼统地将其归因于分税制或者经济转型,都不能切实指中乡镇财政运作中的要害。而只是一般性地讲“中央财政喜气洋样,省市财政勉勉强强,县级财政拆东墙补西墙,乡镇财政哭爹叫娘”之类的流行 语言 就更难以说明问题的实质,对于理解乡镇财政的实际状况并无实际的帮助。

2001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农村 部在全国三个县(湖北xy、河南yl、江西tt)进行了一次全面深入的农村基层财政状况 调查 ,积累了大量这个方面的翔实资料和相关数据。本文就是在这些资料和数据的基础上,对乡镇财政的三个方面:收支结构、运转流程和困境成因进行比较细致的分析和讨论,以求读者在读完本文后,能够对乡镇财政的现状有一个比较清晰而全面的认识。

本文分成这样几个部分:第一部分讨论支出和收入,看看乡镇财政的收支结构有哪些特点;接下来展示一个乡镇财政的流程图,这个流程图将显示乡镇政府如何捉襟见肘、拆拆补补地过日子;最后一部分探讨乡镇财政何以会落到这个地步。在分析的过程中,笔者用一个乡的数据和资料做分析的基础,以图简明清晰,必要的时候结合其他乡的 材料 作对比和辅证。

一、乡镇财政的收入结构

乡镇财政的收入规模在地区间差异极大。在东部沿海地区,一个乡镇的财政收入可达几个亿,而西部地区许多乡镇则只有几十万的水平。笔者调查的几个乡镇财政收入维持在几百万元的水平,代表了中部地区一般的乡镇财政收入水平。在这一部分,通过对乡镇财政收入的分析,我们回答这样的问题:乡镇财政收入以什么部分为主?在过去的10年间这种收入结构有什么变化?

(一)乡镇财政的收入组成

一般说来,乡镇财政总的收入可以分为三个大的部分,即预算内的财政收入、乡镇统筹收入和部门收费。对于后两个部分,有些地方将其统称为预算外收入,而有些地区则只将收费部分划为预算外收入。下面分别对这三个部分做概念上的解释。

(1)预算内的财政收入。这是由乡财政所在县财政局的监督和 指导 下通过正规的 税收 入帐的资金。在一般的情况下,这是乡财政的最主要部分;预算内的财政收入还包括上级返还和补助收入。

(2)乡镇统筹资金。这是由乡农经站入帐管理的资金收入,又被称为“五项统筹”①。

在多数情况下,统筹款是按人头从乡内农民摊派收取的。在许多乡镇,农民的劳务负担(义务工和积累工)也被换算成钱按人头从每个劳动力收取,所以除了统筹资金,乡农经站还有一笔所谓的“民工建勤”收入。

(3)部门收费。这是乡镇的各个行政或事业单位在提供服务时的有偿性收费,如土管所向土地开发商收取的服务费;学校向学生收取的杂费等。值得注意的是,这部分收入有些是乡政府可以支配使用的,有些是乡政府不能支配的,由部门收取而部门直接使用,属于列收列支的范畴,如卫生院和学校的收费。

那么,这三个部分的比例如何?本文以江西tt县ms镇的情况为例来回答这个问题。

2000年ms镇的乡镇收入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预算内的财政收入占了接近3/4(包括预算内和返还补助),这是税的收入,而费的收入(乡镇统筹收入和部门收费,我们可以将其视为非预算收入)超过了1/4.其他几个县的情况也与此接近。由此看来,在不发达地区,乡镇财政的收入主要是以预算内财政收入为主①。

(二)乡镇财政预算内收入的结构

那么预算内财政的收入结构如何?一般而言,乡镇预算内的财政收入主要包括这样三个部分: 农业 税收、 工商 税收和其他收入。农业税收包括农业税、农业特产税、屠宰税和契税,又称“农业四税”。其中,农业税反映粮食产量增长带来的财政收入,而其他三项则反映经济作物、畜牧养殖等产业带来的增长;工商税收又可以分为两部分,一类是与当地非农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地方税收,包括企业增值税、营业税和所得税,这类税收直接反映出一个地区私营企业以及个体工商户的繁荣程度以及对财政收入的贡献;另一类是杂税,包括个人所得税、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印花税、车船使用税和筵席税;最后一大部分是“其他收入”,包括罚没收入、从非预算收入中调入的收入。此处以2000年tt县ms镇为例分析税收结构。

从表2可以看出,农业四税比其他三类税费的总和还要多,所以说与主要依赖工商税收的县级财政不同,乡镇财政主要依靠农业四税。这是不发达地区乡镇财政的又一个特点。

(三)乡镇财政预算内收入结构的变化

这种严重依赖涉农税收的收入结构并非自来如此,而是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下面仍以tt县ms镇的数据为例,来分析乡镇财政预算内收入10年来的变化情况。

图1列出了预算内总财政收入和其四类组成部分在1990~2000年11年间的变化情况。

图1显示出,明显存在三个不同的阶段:第一阶段是1990~1993年。这一阶

段 农业 税收 同企业和个体户税种的总量相当,都是乡镇预算内 财政 收入的主要支柱;这一期间总财政收入的增长主要依靠 工商 税收的增长,而农业税收几乎没有变化;第二阶段是1994~1996年。

这一阶段最为明显的特征是农业税收的高速增长。1993年农业四税共34万元,到1996年迅速增加到106万元,净增72万元,增幅达212%;而在同一时期,总财政收入也由75万元增长到146万元,净增71万元,这期间工商税收总额有所下降,而财政收入的增长完全是靠农业税收的增长取得的。

第三个阶段是1997~2000年。这一阶段的明显特征是农业税收的增长重新出现一个平台,企业和个体户税种有一定的增长,但是总的财政收入仍然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

农业税收在第二阶段的增长主要是两个因素造成的。一个是农产品价格在这个阶段有大幅度增长。自1993年到1995年,粮食类的农产品收购价格指数从373.9上升到707(以1978年为100),上升了89%,而同期这个乡镇的农业税从31.1万元上升到56.3万元,上升幅度81%,几乎与农产品上涨价格幅度相同。另一个原因是农业特产税和屠宰税的增长速度也很快。在1993到1996年几个年度中,这两种税收分别从2万元和0.8万元增加到7.2万元和16.1万元。农业特产税和屠宰税按照税法规定都是应该据实征收,即按照每个农户的实际 经济 作物产量和生猪出栏头数征收,但是根据这次的 调查 ,这些税收在实际中有些是按人头摊派的。实际上这也是个比较普遍的现象①。从当地的文件中可以得到相应的证实:“……二是农业特产税、生猪屠宰税和水费存在平均摊派的现象。检查发现,我县仍然有一些乡、村干部迫于税费任务的压力,图省事走捷径,将农业特产税、生猪屠宰税和水费,按 人口 或面积分摊到农户。“(中共tt县委办、tt县人民政府办公室:《tt县减轻农民负担工作自查情况的汇报》,2000年9月)

这种摊派的现象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加重农民的负担。所以可以由此判断,在1993到1996年间,乡财政收入的迅速增长完全是自农业四税而来,而农业四税的增长除了农产品收购价格因素的影响外,靠摊派增加的农民负担也是一个重要的财政收入增长因素。

如果观察图1的第三阶段,就会发现,在各类税收增长趋缓的情况下,总财政收入还保持高速增长。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笔者将在文章的第三部分分析这个问题。

二、乡镇财政的支出结构

在论证了案例中乡镇财政的收入主要靠农业税收之后,本节考察乡镇财政的支出。应该说,这是考察乡镇作为最基层的一级财政在多大程度上变为 公共 财政的最重要的内容。在本节的分析中,将努力把人员工资支出(“吃饭”)和公共品提供、公共建设支出(“办事”支出)区分开来,以考察乡镇财政“公共财政化”的程度如何。

(一)乡镇财政的支出

乡政府的支出可以分为以下两个部分:(1)预算内的支出部分。预算内支出部分主要是指乡财政所在年初所做的预算内的支出,主要包括乡所辖各部门的工资开支和少量公用经费。

(2)乡政府可直接支配的支出部分。除了预算内的支出,乡政府实际上是将所有可支配的资金汇到一起,放在一个“大盘子”使用的。这个大盘子包括乡统筹资金和可支配的部门收费。按照相应的文件规定,统筹资金以及部门收费都有严格规定的支出用途,如乡统筹必须用于乡村两级办学、计划生育、民兵训练、优抚以及乡村道路修建;部门收费必须用于在本部门中的支出,但是卫生和 教育 部门的收费除外。所有这些资金虽然在名义上各有归属,实际上是放到乡政府这个“大盘子”里统一使用的。这也正是搞清楚乡财政运转的最为关键的部分。

这两个部分的比例在各县各乡都不太一样,仍以tt县ms镇为例,2000年预算内加上非预算支出共341.5万元,其中,预算内财政支出即发工资的部分为257万元(占总支出的75%),而乡政府可直接支配的支出即“大盘子”为96.3万元(占总支出的25%)。如此看来,用于“吃饭”的钱占总支出的75%,乡镇财政还有25%的钱可以用来“办事”,还不能算作完完全全的“吃饭财政”。但这只是从帐面划分上算出来的结果,在实际的运作过程中,乡镇财政吃饭的钱根本不够,还必须把一部分“大盘子”里办事的钱用来“吃饭”。

(二)乡镇财政支出中“大盘子”的使用

现在来看乡政府在实际运作过程中是如何使用这些“大盘子”里的资金的。表3作了一个粗略的分类。

乡政府先将可控制的“大盘子”分成两大块,一块用于填补预算内缺口和维持日常运转(54.9万元),另一块用于教育(41万元)。教育的钱主要用于民办教师工资和校建;在第一块中,因为预算内的开支不够发放工资,所以将12.4万元(占非预算支出的13%)调入预算内(a ),用于“垫付”预算缺口,以维持预算内的收支平衡;另外,编制外的工作人员的工资以及差额补助单位(教育和卫生部门除外,其差额部分靠自己部门列收列支)的差额工资也要从这一块中出,这些工资额共25.6万元(27%)(b ),只剩下16.9万元(18%)(c )去维持日常运转。

换句话说,乡政府在实际运作过程当中,将“大盘子”中共38万元(a +b )的钱用于填补缺口、发放工资,也就是说,“吃饭”的钱将“办事”的钱挤占掉了38万元。如果我们现在再来算“吃饭”和“办事”财政的比重,这个比就变成了86%:14%,用于发工资的“吃饭”钱占掉了接近90%的乡镇财政总支出。

另外值得说明的是,剩下的14%的“办事”的开支只是维持日常运作,并不是兴办公共事业。具体到ms镇来说,维持日常运作的开支包括人头办公费、招待费、报刊订阅费、车子维护费、水电费等。也就是说,这些“办事”的钱其实只是用来维持乡政府日常运作、用来开门上班的费用,称作“开门费用”更为合适,真正办事要花的钱则没有着落。如果从公共财政的角度上讲,本文分析中的案例谈不上有什么公共财政,因为乡镇财政基本没有公共品建设的开支。但是乡镇财政果真一点事情也不做吗?

(三)公共品建设:“办事”的钱从哪里来?

本报告不打算详细探讨乡镇财政的负债问题,但是由于乡镇财政基本全部用于“吃饭”,要办事和进行公共建设,除了从农民手里收钱之外,就要举债。所以本节简要描述一下乡政府的 债务 情况。在此仍以tt县ms镇为例。

ms镇政府自1995年以来开始欠下债务,1997年后更是频频举债,到2000年共欠下债务221.3万元,表4列出了其债务的明细情况。

镇政府借款的债主包括 金融 机构 、上级财政部门、私人老板和专款,可谓五花八门,但是借款用途则明显大部分都是为了经济建设,办厂、建房的欠款共192.2万元,占借款总数的87%.根据访谈 材料 得知,这些建设大都是“跟着风向走”①,经济效益差, 社会 效益也不显著。

其中,只有建设农贸 市场 、学校建房、办公用房和扶助贫困地区借款等几项算得上公共品建设的内容,约占债务总额的43.1%.值得注意的是,2000年的两笔债务是“借款过年”和“垫付税费”用的,这说明了乡镇财政已经开始沦落到“吃饭”也要靠借款的地步,但愿这在全国不是普遍现象。

(四)乡镇财政的运转流程:层层挤占

乡镇财政支出的这种运作结果,就形成了预算内资金对非预算资金、工资支出对公共支出的挤占现象。这里用两个挤占来加以概括:一是预算内的工资支出“挤占”了非预算收入。

在2000年,乡政府用12.4万元填补了预算内支出的缺口;我们可以称之为“跨预算挤占”;二是非预算中的编制外和差额补助工资部分入不敷出,“挤占”了统筹经费。这个挤占达25.6万元。由于是挤占部分和被挤占的部分都是非预算收入,所以我们姑且称之为“非预算挤

占”。

笔者用一个流程图(图2)将ms镇的 财政 运转展示出来,图中清楚地表明乡镇财政在实际运作中“拆东墙补西墙”的做法。

现在可以小结一下乡镇财政的现状:(1)乡镇财政是地地道道的“吃饭”财政,如果要细分一下,政府总支出中有80%~90%的钱是发工资的“吃饭费”和10%~20%的“开门费”。(2)

要维持“吃饭”和开门也并不简单,乡镇政府需要用心良苦地将非预算财政的一部分调入预算内,又必须寻求另外的资金去填补非预算财政支出的缺口,简而言之,就是预算内挤占预算外,工资支出挤占乡镇统筹支出,而统筹和 公共 建设的支出便形成农民负担和 债务 。

(3)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乡镇财政主要依赖 农业 四税,而90年代后期,乡镇财政的缺口就主要靠借债和“空转”来真真假假的填补了。(4)挤占的结果就乡镇财政所能够提供的一点公共品建设都要靠借债来进行。

三、乡镇财政困境的成因

(一)支出方面:财政供养 人口 过多、机构臃肿

虽然中央屡屡强调精简机构,但政策到基层执行起来,往往是减了机构不减人,庙少了和尚照旧多。以河南许昌yl县为例:在1996年,yl县乡镇机关和事业单位机构数总共为487个,乡镇机关和事业单位编制数为6130人;到2001年,机构总数减少到158个,但是编制数却增加到7108人。机构确实精简了,但是“吃饭”的人却增加了。这种县乡机构改革说到底只不过是将人员负担“从扁担的一端挪到了另一端”,工资开支不减反增。

从上一部分的分析可以看出,乡镇政府对于上级施加的财政压力(例如紧缩人员工资预算)实际上有灵活的资金调配手段(以上分析的“挤占”)来缓解。这些手段实际上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了高额的工资支出和臃肿的“财政供养”群体。另外,由于工资支出预算由上级部门制定,乡镇财政也没有任何减低这部分预算的积极性,精减人员实际上意味着放弃这部分预算拨款。下面将 调查 的三个乡镇(江西tt县ms、河南ylmf、dm)工资支出的比重(平均数)用图3列出来以备参考。

从图3可以看出,工资支出的比重在1993年到1994年有一个比较迅速的增长,由1992年的75%增长到1994年的85%以上。可见减不下来的人头费开支确实是乡镇财政面临的一大问题。但是,这些工资开支的增长是否是因为 农村 开展“普九”(普及九年制义务 教育 )而使教师队伍增大、教师开支增加导致的呢?因为在乡镇财政的人头费中,教师工资是最为庞大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现在就来看这些减不下来的人头费是否都是给教师发的工资。

图4列出的是教师工资在总的工资支出中的比重,同样是三个乡镇的平均数。图4和图3作为对比,结论就清清楚楚了。教师工资支出的比重并没有随总工资支出的比重而上升,反而有轻微的下降。这个现象说明,乡镇政府中除教师之外的人员工资开支的确自1994年以来就存在着一定的增长,而且这种增长超过了教师工资的增长速度。经过笔者对这三个乡镇的工资开支增长速度的计算,结果是:预算内财政总支出的年平均增长率是21.6%;工资总支出的年平均增长率是24.6%;其中教师工资支出的年平均增长率是20.9%.由此可见,不断增加的工资支出即人头费开支的确是乡镇财政的一个包袱,而教师的工资开支虽然数量庞大,但是增长速度并不快。那么,是不是就此可以得出结论说,造成乡镇财政困境的主要原因就是人头费的快速增长呢?换句话说,乡镇财政之所以惨淡经营至此,就是因为不停地增长“财政供养人口”所致呢?

现在就得出这样的结论有些草率,因为财政供养人口的主体仍然是乡村教师,他们的工资开支就占了工资总额的60%~70%,而他们的工资增长并不快。除教师之外其他供养人口的工资增长虽然较快,但是其比重较小,对乡镇财政的影响不是决定性的。所以,人员过多、机构臃肿是乡镇财政困难的原因之一,但很难断定这是最主要的和唯一的原因。

(二)收入方面:税源分析

本文在分析乡镇财政的收入构成时,指出了乡镇财政收入在过去的10年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靠 工商 税收 ,第二阶段靠农业税,第三阶段也就是最近5年收入增长来源不明确。没有税收来源而总收入却依然在帐面上保持较快速度的增长,是因为将非预算的收入调入充当正常的财政收入,也就是本文前面分析过的挤占行为。但是挤占总要有东西可“挤”

才行,没有可“挤”的收入来源,那么这个部分最终就是一笔空帐。

笔者在实地调查过程中,发现了层层挤占的最终后果就是乡镇财政的“空转”,并且这种现象普遍存在。所谓“空转”,就是将一笔不属于财政收入的资金(许多情况下是乡镇统筹收入或者干脆就是借款)归入正规的财政收入帐户,然后再设立一些支出项目将这些资金提出;然后再纳入收入帐户,再支出,同一笔资金循环往复,魔术般地将收入和支出总量增大①。一般来说,“空转”的总量就是被“挤占”掉的资金数量。

另外一个弥补“挤占”资金的办法就是征“探头税”。所谓“探头税”,就是向尚未开张的商业机构征收营业税,属于“寅吃卯粮”的做法。笔者在本文中分析的乡镇之一———ms镇也不得不靠这些办法实现财政收入的增长,在2000年度,乡财政所就征了15万元的“探头税”以弥补缺口。这些“虚”的收入自1996年来就开始存在,以后逐年增多。将这些水份“挤掉”之后,重新计算这个乡镇在过去11年的财政收入的增长,得出图5.

可见在过去10年间乡镇财政的增长呈现一个“阶梯形”的状态,在第三个阶段,实际的财政收入增长缓慢。究其原因在于缺乏用于地方财政的稳定税源,农业税收无论从短期还是从长期看都不足以作为地方财政的税源支柱。进入新世纪我国加入wto ,农民增收成为一个迫切的问题。在农民增收困难的情况下,地方财政尤其是乡镇财政要维持正常运转,必然要从其他税收尤其是工商业税收上取得收入。

在中西部地区,工商类税收的增长是缓慢的,至少比总财政收入和支出的速度慢得多。

以ms镇为例,1990年到2000年,工商业税收增长了130%,但同期总财政收入增长了257%,两者的年平均增长率分别是13%和25.7%,后者正好是前者的近两倍。那么工商税收的增长速度为何相对较慢呢?

这主要和国内的宏观 经济 形势的变化有关。进入20世纪90年代之后,中西部地区的城市和城镇经济进入国有经济向股份制和民营经济改制的时期,县乡两级的国有和集体工商企业纷纷改制。地方政府对于改制后的企业的征税 成本 急剧上升,同时有些地区也从长远考虑,不想对新成长的民营经济征收太高的税收以出现“杀鸡取卵”的后果。根据目前的分税体制,国税受影响较小,因为只要企业没有倒闭,国税是基本得到保证的。但县乡两级政府支配的地方税收则大受其苦(详细的分析参见赵阳和周飞舟,1999)。县级政府在税源不足的情况下,往往倾向于将某些财政支出项目“下移”到乡镇财政,这在缓解了本级财政压力的同时,却大大增加了乡镇财政的困难。要考察这类情况,就要考察县乡政府间的财政关系即基层政府的财政体制。

(三)财政体制和县乡关系

与“分税制”改革配套的重要措施是加大不同地区间转移支付的力度,以对不发达地区作出补偿。但是转移支付的措施因为各种原因至今也没有得到完善,到2000年,转移支付的总量只占非常小的份额(张立承,2003)。

由于转移支付制度的滞后,分税制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地区间的财政状况的差距。按照分税制的税收返还标准,发达地区得到了较多的返还收入,而不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则由于返还收入较少而变得比较困难。在这些不发达地区,省级政府通过制定与其所辖市县的财政体制而在一定程度上

将困难下移,这就出现了许多讨论 财政 体制的文献中所说的“收入上收”和“支出下移”的效应。乡镇财政因为位于整个国家财政体制的最底一层,无法再将支出责任“下移”而变成了 税制改革 后果的最终一级承受者。下面仍然以乡镇财政的具体 材料 来看财政体制的连锁效应。

仍以江西为例,随着分税制在中央和省级之间展开,tt县的县级和乡级财政之间也进行了改革,但和全国大部分地区一样,县乡之间并没有实行完全的分税制,而是采用了“划分税种、核定收支”的分税制和以前的“财政包干”制相结合的一种“混合型”的财政体制。

与分税制要求大力度的配套转移支付的特点相比,这种体制对转移支付的要求比较小,但与“财政包干”制相比,对财政收入增长缓慢的乡镇不利。换句话说,在这种财政体制下,增收速度缓慢的乡镇受到了较大的压力。

就ms镇而言,改革以前在“财政包干、分灶吃饭”的体制下,一直是一个财政上解乡镇。

在改革之后,由于其税种结构的原因,被定为体制补助乡镇,这主要是因为 税收 中被划为国税的部分比重较其他乡镇大的缘故。新体制使ms镇在改革之初得到了较多的补助收入,但是在财政收入增长较慢的情况下,ms镇面临的体制压力越来越大。

图6显示,1995年ms镇得到了29万元的体制补助收入,占其当年地方财政收入的28%,但是在新体制下,体制补助收入迅速下降,而财政收入要保持连年增长,到1999年,ms镇要向县财政上解5万元了。毫无疑问,这个图显示出ms镇的“日子”在1996年以后还是变得越来越难过。结合前面讨论的两个原因———“吃饭”财政和税源枯竭,财政体制的这种“收入上移”的效应无疑是严重的。为什么?下面我们将这三个原因结合在一起 总结 一下。

从支出上说,以工资支出为主的“吃饭”财政具有很强的刚性特点,即不能随着收入的变动而变动;从收入上来说,主要依靠 农业 税收以及“挤占”、“借款”的手段取得收入无疑是非常不稳定的,上一年的收入增长不能保证下一个财政年度取得同样的增长。但是收入的增长却往往使得工资支出得到立竿见影的增长。这种收入和支出结构的特点使乡镇财政处于一个极不稳定的状况。借此人们可以理解为何乡镇干部一年中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向农民收取上缴税费,说得极端一些,这是一个乡镇干部靠从农民手里收钱给自己发工资的财政体制。

这种尴尬的状况本来有待于靠县乡间稳定、可靠的财政关系加以缓解和弥补缺口,因为在不发达地区,人们无法期望这些乡镇在短期内有繁荣的 工商 业和由此带来的稳定税收。但是人们在个案中看到,乡镇财政恰恰是在困难的时候得不到财政体制的转移支付,这无疑是乡镇财政处于危险边缘的一个主要原因。

四、结论和政策建议

乡镇财政作为最基层的一级独立财政核算单位,本来应当担负起发展地方 经济 、处理 公共 事务和维护 社会 稳定的责任,但是从以上分析的乡镇财政的运转过程中,可以看到这些目标难以实现。

由于乡镇财政主要依靠作为地方税收主体的农业税收,所以使不发达地区的基层政府发展非农经济尤其是地方工商业的动力有所减弱。实际上,在大部分中西部的传统农区,人们也不能期望地方的非农产业能够支撑一个乡镇政府和 教育 的巨大开支。

在“饭”都吃不饱的情况下,乡镇政府对提供公共品服务、建立地方公共服务体系经常是有心无力。实际上,这些地方的乡镇政府和干部一年中的主要工作实际上就是两项:一项是计划生育,另一项就是收钱给自己发工资。收钱给自己发工资一旦成为乡镇政府的主要工作,就非常容易造成农民负担过重和影响地方的社会稳定。近年来,各种各样的 农村 的不稳定现象都或多或少地与此有关。这个问题的确值得深思:为何本来就是要维持基层社会稳定的地方部门会成为不稳定的因素之一?

所以从乡镇财政的现状来看,乡财政不但没有在基层公共财政建设和财政分权方面取得明显的进展,反而因为“挤占”和加重负担、负债等现象而造成一些经济问题和社会不稳定现象的产生。要改变这种状况,只能从改革财政体制入手,这也是近年来有学者提出弱化乡财政职能甚至取消乡财政的根本原因所在。

但是,从公共财政的理论角度出发,乡财政无疑又是公共财政建设的一个最为重要的基层单位,取消乡财政必然会给以后

》,《

〔11〕张立承:《“九五”时期 财政政策 及其对基层财政的影响》,《县域 经济 观察》2003年总第2期。

〔12〕中共tt县委办、tt县人民政府办公室:《tt县减轻农民负担工作自查情况的汇报》,2000年9月。

〔13〕赵阳和周飞舟:《农民负担和财税体制:从县、乡两级的财税体制看农民负担的制度原因》,《香港 社会 科学学报》2000年秋季,第17期。

〔14〕周飞舟:《 工业 化地区的利益分配和财政关系》,2002年,未刊稿。

财政所个人工作总结篇9

一、狠抓财政收入,确保任务双过半。

我们加强对国、地两税部门的联系,使各征收部门在工作中始终坚持依法组织收入,在征收质量上作文章,注重收入结构的改善,努力提高收入质量。

二、加强支出管理,不断调整优化支出,

1、坚持村帐乡工作,所有现金实行专户专帐专人管理,最大限度的降低了社区资金的风险性。

2、认真贯彻落实《政府采购法》,不断扩大政府采购规模,对镇政府车辆实行定点维修、定点加油,大宗物品统一购买;对产品进行询价,对比质量,以便购买质优价廉的物品,并及时办理政府采购手续,大大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

3、大力压缩各种会议经费、招待费等非生产性开支,缩减行政成本。

三、积极强化“公共财政”理念,加大支农惠农的力度

1、积极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联合镇民政等部门,在申报、公示、审批的基础上,对全镇低保户、五保户、军烈属、伤残军人和特困老人逐人逐户进行了重新核查,确保专款专用。同时资金发放实行实名制,直接发放到有关人员手中,防止了挤占挪用现象的发生,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困难群众身上。使他们真正享受到国家政策的温暖。

2、积极配合各部门做好全镇人员的统计,对于各村的特殊人群,如低保户、五保户、优扶对象、百岁老人等,认真做好统计,确保让每一个人真正享受到国家的惠农政策。配合医疗部门办好各种手续。对收缴的资金及时上缴财政专户, 镇级对特殊群体的照顾:如低保户、五保户、优扶对象、百

; 站内范文搜索 岁老人、双女户、独女户等的资金也全部到位,让所有人员都享受到国家的惠农政策,切实解决农村农民的看病难的问题,努力健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生活殷实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半年来,我所虽然取得了一些工作成绩,但仍存在如下一些问题:

针对我所存在的问题,在明年中将努力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继续加强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理论业务学习

; 站内范文搜索

2、狠抓业务工作,确保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努力组织收入,确保全年收支平衡。

3、进一步强化预算管理,实行综合财政预算。在预算外资金的管理中,镇财政所将从大局出发,敢于碰硬,不留死角,理直气壮地将预算外资金管理起来。督促好预算外会计、单位会计、总会计做好相关业务工作,严格执行财经制度,严格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积极做好预算外资金归集工作,确保资金集中统筹使用,以缓解财政困难,促进乡经济快速发展。

财政所个人工作总结篇10

Abstract:Inordertoadvancethefinancialreform,strengthensthemanagement,inrecentyears,ourprovinceeachregionwasthesamewiththenation,carriedonmultiformaccountanttodelegatethesystempilotreformandtopassthroughoneafteranothersummarizes,theguidanceandthepromotionunceasingly,accountantdelegatesthesystemreformtohavethegoodtendencywhichwasontherise.

keyword:Strengthensthesupervision;Accountant;Cultivationofcleangovernment

一、会计委派制开展情况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会计委派制这一新生事物,顺应改革发展的客观要求,从小到大,不断发展,以强劲的生命力,不仅推动了会计改革,而且在加强宏观、微观经济管理方面也越来越显露出重要作用。同时也正逐渐被人们认识和接受。

我省的会计委派制的改革,从90年代初开始,至今可以说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即1996年以前,是自发式的个别尝试阶段。我省的一些县(市)如巴中市、郎中县、苍溪县等,对县属国有企业进行了直接委派会计负责人为主的会计委派制,中江县还结合厂长经理承包制,推行了会计人员年薪制等办法。这对当时在县以下的多数中小企业实行承包制后出现的国有资产流失、会计信息失真等问题起到了一定的牵制作用。同时,对"一包就灵"提出了质疑。虽然是个别地方和局部的试点,但引起的反响是不容忽视的。

第二阶段从1997年到1998年,这期间主要是总结、认识、引导试点阶段。在这一时期,我省会计委派制在各地的一些国有企业、国有控股企业、集体企业、中小企业等各类企业以及行政事业单位等,逐步推开,形式各异。其间,政府主管部门,特别是各级政府的会计管理部门即财政部门主动地参与了这项改革。全省各级财政部门逐步把会计委派制工作列入了会计管理工作重要的议事日程,并且充分发挥政府管理会计工作的职能,对各地的会计委派制试点进行总结,在充分肯定这一改革的同时,及时地提出了存在的一些问题,而且对进一步深化会计委派制改革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比如省财政厅专门就全省会计委派制试点作为财政科研课题,专门组织力量进行调研,最后形成了《四川省会计委派制改革调查报告》,对全省的会计委派制情况、问题进行了总结,对今后工作提出一些指导性的意见。这一《报告》得到了省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并在省政府主办的《四川政报》上公开发表,省财政厅也将《报告》下发各地,并要求各地认真总结试点情况,因地制宜、稳妥推进。这对全省会计委派制无疑起到了引导和推进作用。这期间,各级党政和纪检监察部门也高度重视和关注这一工作,把推行会计委派制作为反腐倡廉的一项重要工作,督促有关部门落实。全省的会计委派制改革,进展的广度和深度前所未有。

第三阶段为1999年以后,进入了有组织的总结、完善,全面推广阶段。从1999年到现在,随着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全省的会计委派工作在经过多年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最后又回到实践的过程,对会计委派制改革基本上形成了共识,而且不断地从实际出发,总结完善,朝着规范化、科学化方向努力。特别是中纪委三、四次会议和国务院的有关指示发出后,更为会计委派制的进一步推行指明了方向。目前,会计委派制已经列入了包括省政府在内的各级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全省21个市、州,有12个市政府和近90个县政府专门下发文件,要求全面推行会计委派制,还有如遂宁、宜宾、乐山、南充、达州等市政府还制定了有关委派制的办法。各级政府分管经济工作的领导都亲自负责领导会计委派制工作,各级财政部门也责无旁贷地和纪委监察部门积极配合,把会计委派制作为深化财政改革、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狠抓落实:一是抓了全省的会计委派调研,做到心中有数。省纪委、监察厅联合召开了座谈会,派专人调研,了解全省的工作进程和问题,研讨解决问题的办法;二是交流各地情况,找典型代表介绍工作经验,互通情报,取长补短。省财政厅还于1999年专发会计委派工作简报六期至各地和省级各部门,专门收集了全省各地会计委派制办法,编辑成《四川省会计委派制度专辑》(一)、(二)印发各地,对帮助和指导这一工作的开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三是有倾向性地推荐一些行之有效的作法,起到了引导和示范的作用。如省财政厅制定了《四川省省级国有大中型企业财务总监制试行办法》下发各地,引起了各级的重视。又如对长宁县、北川县行政事业单位"零户统管"(会计集中核算)制和简阳市的乡镇"统一集中核算"制等大加推崇,促进了有条件的县、乡实行这些办法;是作为工作任务进行全省安排布置,要求各地予以贯彻落实。2000年1月,省监察厅、省财政厅下发《关于继续试行会计委派工作的通知》文件明确要求,各级财政纪检监察部门根据中央要求,结合各地实际情况把目前适合我省实际的几种会计委派制形式,有组织有计划地积极稳妥地推行。这几种形式和要求是:1、在县及县以上党政机关和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实行会计集中管理,统一核算制。2、所有的乡、镇财政所实行综合财政预算会计集中核算,今年要求达到60%的推广面。3、暂不具备条件的县级党政机关实行重点会计委派制。4、国有企业、国有控股的大中型企业以及骨干企业实行财务总监制。5、企业集团内部实行会计集中委派制等。

由于我省会计委派制试点基本上呈现以两头促中间的情形,即基层起步早,纪委督促严,在一段时间省、市本级动作不太大,效果不明显,但进入1999年以后,省、市两级都开始行动,特别是市一级行动迅速,措施有力,这样,会计委派改革在全省已基本形成了热潮。据初步统计,全省有18个市、地、州,90多个县(区、市)近800个乡(镇),2000多个行政事业单位和企业开展了各种形式的会计委派制度。

二、会计委派制的几种形式

我省会计委派制试点,形式多种多样,试点对象有企业、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委派的人员有会计机构负责人,也有全部会计人员,委派的主体有企业主管部门、政府部门,也有企业本身等。但经过多年实践,认识到会计委派制作为政府管理经济的重要措施之一,要不断适应经济改革深化的要求,绝不能一蹴而就,要不为地总结和完善。比如县以下国有中小企业普遍实行了改、转、租、卖、让等以后,企业所有制性质发生了变化,如再治袭国有企业一套管理,无论在法理上,在具体管理办法上显然已不适宜。原来如溪、阆中、中江县等直接向企业委派会计人员的做法已经行不通了。也有的由于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后,委派的会计负责人形同虚设。所以,会计委派制要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要为政府宏观经济管理服务。因此,我省会计委派制的形式也经历了不断取舍,优胜劣汰的过程,最终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有利于加强监管,规范经济行为,维护经济秩序,促进经济建设的,切合实际的会计委派制形式主义会被人们所接受所推崇。经过几年来的磨合,现在适合我省经济管理实际,并取得一定共识,正在积极推广和试点的几种会计委派制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财务总监制。财务总监的委派对象为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财务总监人选通过考试、面试、结合考核,经组织部门批准,从市级综合经济管理部门中选派或向社会公开招聘。财政部门负责聘用委派以及日常工作。

财务总监的职责是代表政府监督企业执行国家财经法律、法规情况,向政府机关提交有关企业财务报告,如重大问题专题报告。不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财务总监的任职与行政级别不挂钩,工资收入比照所在企业经营班子副职执行,由同级财政预算安排。对财务总监工作业绩的考核由财政部门牵头,组织部、经贸委等部门共同负责。考核结论记入本人档案,作为派驻、罢免和奖励和重要依据。

为配合财务总监的试点,将国有企业财务负责人由原同级财政部门备案制改为审批制。国有企、事业单位财务负责人的任免,由所在单位呈报,财政部门审核,组织部门审批。财务总监制主要在我省乐山、达州等市试行。

(二)财务监督特派员制度。财务监督特派员派驻单位为国有大中型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财务监督特派员由市级机关副县级以上干部担任,财务监督特派员办事处设在财政局或经委,负责日常管理工作。办事处内设若干办事组,每个办事组负责2至4个企业的财务监督工作。财务监督特派员任期三年,可以连任,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并规定了相应的奖惩制度。

财务监督特派员对政府负责,代表政府行使监督权力。主要职责是以财务监督为核心,监督企业贯彻执行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列席经宫管理等有关会议,但不干预企业经营活动,评价企业主要领导成员的业绩,并对其奖惩、任免提出建议。

财务监督特派员的稽查报告,由财务监督特派员办事外送企业主管部门进行审核,审核后报市政府。市政府根据报告,结合企业领导人的考核情况,实施奖惩、任免。如重大问题,可向政府专题报告。财务监督特派员主要在我省自贡、遂宁等市试点。

(三)会计集中核算。会计集中核算对象目前主要是县、乡(镇)两级行政、事业单位。在保证单位预算体制、资金使用权和财务自"三个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取消各单位账户,统一由会计集中核算机构(会计中心)开设账户,会计核算,管理会计人员。单位设置出纳岗位,负责本单位的具体财务收支。同时建立综合财政预算制度,收支审批制度,审核制度等内部控制制度,实行严格的岗位责任制。

会计集中核算办法已在全省60%以上的乡、镇和部分县、市实行。

省委、省政府决定在总结各地改革试点的基础上,从省级机关的实际出发,结合部门预算改革,决定于2001年在省级党政机关和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的一级预算单位,实行国库集中支付、会计集中核算改革,待条件成熟后再推广到各系统所属二级单位。目前,省财政厅已代省政府拟了《四川省省级机关试行会计集中核算支付办法的实施方案》,并正在征求意见。

方案的主要内容是:设立四川省省级机关会计核算支付中心,在保证单位现有预算编制程序、资金使用权、财务自"三个不变"的前提下,取消单位预算内、外银行账户。省财政厅建立国库单一支付体系。取消单位会计核算岗位,保留除会计核算、记账以外的会计职能,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委托记账、分户核算。会计集中核算支付的资金为财政拨款、上级补助收入、预算外资金和其他收入等四部分。

(四)企业内部会计委派人员。企业集团公司按隶属关系、管理权限对所属各级子公司委派会计人员。委派工作由集团公司统一管理。会计人员在本单位或集团公司内部选聘。委派会计人员的主要职责是严格执行国家财经法规及集团公司的财务管理规定,办理单位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向集团公司负责,奖惩考核由集团公司实施。

企业内部会计委派办法主要在我省五液、电信、邮政、石油、川化等大型集团公司实行。

三、会计委派初见成效

我省各地地会计委派制度改革试点,尚处在总结推广阶段,有的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并不断完善和提高。但是经过几年的实践,全省会计委派试点进展总体是好的,对建立健全约束机制、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促进党风廉政建设、维护各利益主体的合法权益等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一)促进了会计工作和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试行会计委制度,将会计人员的人事权、考核权、工资评定权等从各单位中分离出来,使会计人员相对独立,有利于保证会计人员发挥会计核算和监督和基本职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编制虚假会计信息的现象,保证了会计资料、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

(二)有利于加强财政预算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行政事业单位实行集中收付、集中核算后,把"收支两条线"管理落到了实处,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基金、税收等收入可以及时、足额缴入国库或财政预算外资金专户,各单位私设"小金库"情况等到有效控制。单位实行预算内外综合财政计划,使单位预算更加刚性化,支出管理更加严密,有效地提高了资金营运效益。特别是乡镇一级辨会计集中核算后,对农村费改税,减少农民负担,规范基层政府管理行为,促进基层政权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消极腐败现象有所减少和遏制。试行会计委派制度,使财务监督权与生产经营管理权相对分离或相互制衡,强化了会计监督职能,规范了会计行为,把财务会计监督由事后监督变为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使会计监督能贯穿于财务会计活动全过程,对于国有、集体资产保值增值,从源头上遏制和减少消极腐败现象,制止铺张浪费等起到了积极作用。

(四)稳定了会计队伍,提出了会计人员的素质。试行会计委派制度后,会计人员的委派、考核和管理由政府会计管理部门或主管部门实施,单位领导不得随意更换会计人员,相对稳定了会计队伍。会计人员通过竞争择优上岗,本文来自范文中国网。上岗后严格考核、评定优次,以此确定会计人员续聘或解聘,引入了竞争机制,给会计人员增加了压力和危机感,促使会计人员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业务素质以适应需要。

四、值得探讨的几个的问题

推行会计委派制试点是改革会计人员管理体制、强化会计监督的一种有益尝试,虽然在特定的条件下有其积极作用,但也不是"一派就灵"的灵丹妙药,目前在理论上也还有许多问题值得探讨:

(一)财务总监、稽查特派员与会计委派制的关系会计人员"委派制"属于会计人员管理体制范畴。体制是一个上层建筑范畴,体现为行政上级对下级的管理。委派的客体是会计人员,委派的主体是财政部门或其他政府部门。对于财务总监,并不陌生,国外早已有之。我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城市深圳也早已在国有控股公司中试行,目前全国各地的实行范围更为普遍。但将财务总监作为会计人员"委派制"来认识却有不妥。财务总监属于现代企业制度下所有权对经营权的监督约束范畴,派生于资本的权力,而非行政之权力。从国外的情况来看,公司的财务总监往往由董事会任命。1994年深圳市三家委派财务总监的公司都是深圳市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授权的国有资产营动机构,是基层国有全资、控股和参资企业的投资主体(即所有者财务主体,)其向国有全资、控股企业派出财务总监是为了保护大股东的根本利益,加强对经营者的财务监控。但委派财务总监只能由大股东说了算,小股东对此无能为力,这是资本权力使然。国有资本如果只是参资角色,则无权委派财务总监。否则,其他小股东纷纷效仿,委派代表自身利益的财务总监,岂不乱了套?从深圳市和我国其他地区国有资产产权部门委派财务总监的工作性质和内容来看,财务总监不属于会计人员。但不少人仍将财务总监误认为是会计人员,误将财务总监理解为行政权力派生物,这与我国国有资本的产权主体不明晰有关(不少地方财务总监由政府部门派出,而非由国有资本产权部门派出)。由于财务总监是由产权部门派出的,又常住企业,代表所有者对企业经营者进行日常监督,所以监督的威力较大,相应缓解了企业会计人员的工作压力,有利于会计工作质量的提高。

稽查特派员是中央为加强对大型国有企业的财务监督而派出的。地方有的也仿效,对所属大中型企业派出稽查特派员。其工作性质与财务总监基本相同,财务总监也好,稽查特派员也好,都不参与企业的账务处理,不能认为他们是会计人员,其派出源于资本的权力,属于财务机制范畴,而非管理体制范畴。

(二)会计委派制与会计本质问题

会计的本质是什么?会计不是被动地反映企业经营活动情况。会计既有核算职能,又有监督、预测等控制职能。上述两上基本职能,都有助于进行正确的经济决策和财务决策。持"管理活动论"的学者更加强调会计的管理职能,主张"算为管用",会计要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服务。如果不区别情况地向企业委派会计使会计人员游离于管理活动之外,变成"为算而算"的工具。委派制将利益各方矛盾的焦点转移到委派的会计人员身上,会计人员工作的压力加大。委派的会计人员通常三年一换岗(有的仅为一年),对被委派的单位情况不太熟悉,普遍存在"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态,无意得罪人,也没有主动参与管理的积极性;被委派单位对委派的会计人员有抵触情绪和防备心理,视会计人员为"客人",不让其进入决策层。这就意味着会计人员失去了实践主体,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其结果,既不利于加强企业经济核算,提高经济效益,不利于会计已有职能的发挥,又不利于调动会计人员的积极性,不利于会计科学的良性发展。

(三)会计委派制与国际会计惯例问题

所谓会计人的国际惯例是指国际上在会计工作方面的一些通行做法。就会计人员的管理来看,大多数国家企业会计人员由企业自己招聘、使用和管理,鲜有例外。只是法国的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比较特殊,其会计人员分为两大系统,公共会计人员和企业会计人员,前者由财政部实施条条管理,就职于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业。法国会计人员管理体制的形成是由其法律、文化、历史等因素决定的,法国的特殊做法也不是一般规律。而且,法国是欧盟的成员国,其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是否会受到欧盟的影响而改变还很难说。另外,法国的国有企业生存受企业效益和国家财政的影响,经常受到"私有化"的威胁,以后在国有企业中是否仍然推行公共会计人员制度尚不得而知。除法国之外,西方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也有国有企业,但并未采用委派制的做法,说明非委派制对于国有企业也是适用的。企业会计人员应采用国际上通行的办法,由企业自己管理。至于在党政机关,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以及有政府授权收费或罚没职能的事业单位,可以根据情况进行试点。

五、建议与打算

会计人员管理体制的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会计委派制改革只是会计人员管理体制的改革的一部分,牵一发而动全身,必须谨慎从事。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改革建议遵循以下原则:

1、确定性原则。是指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改革要给会计人员的身份一个明确的说法,不宜模棱两可,从而给会计人员的职能发挥创造良好的条件。可以明确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外部人"身份,但企业会计人员还是以"内部人"身份出现更为合适。

2、间接性原则。要求会计人员管理体制的改革必须充分发挥国家对会计工作的间接管理和调控指导作用。

3、适应性原则。是指会计人员管理体制的改革要适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应体现出现代企业对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会计管理的要求,并通过对会计工作和会计人员的管理,最大限度地调动会计人员和会计机构为提高各单位经济效益而出谋划策的积极性。

4、普遍性原则。要求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改革必须考虑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从会计发展的高度衡量改革成效。

5、法制性原则。是指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改革不得与现行和将来可能颁布的法律相抵触。按照上述原则,企业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是:会计人员回归企业,强化外部监督,实现国家间接管理。我省的会计委派制度改革将区别情况,因地制宜,试点求精不求多,在积极、稳妥的基础上,稳步推进会计委派制改革试点工作。

(一)加强会计委派制试点工作的组织领导,要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进行。

(二)与依法建账结合进行。我省实行的建账监管办法是依法建账的重要措施。是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内容,会计委派制试点单位首先要抓好依法建账,实行建账监管,避免多套账、造假账的现象发生,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三)要与稽查特派员制度、总会计师制度和其他现行的会计人员管理制度结合起来,避免委派人员的职责重叠。

(四)积极稳妥、切合实际地推行会计委派制改革。由于会计委派制改革牵涉面广、政策性强,既对社会各行各业,又面对千千万万会计工作者。要充分调查研究,在条件成熟的地区或部门,有选择地进行试点。

财政所个人工作总结篇11

一、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乡镇财政预算管理方式改革现场会情况

(一)工作安排部署情况。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今年4月24日在景洪召开的全省乡镇财政预算管理方式改革工作现场会议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统一模式、深化改革,我县人民政府及时组织相关相关单位学习传达景洪会议精神,并就这项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推进这项改革需要把握的重点,以及明确责任、加强组织领导等方面作了安排,要求各乡镇结合实际精心组织、狠抓落实、有序推进,确保全县乡镇财政预算管理方式改革取得实效。

(二)强化组织领导情况

按照省州要求,为保证我县乡镇财政预算管理方式改革工作的顺利实施,我县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财政局、宣传部、人大、人事局、监察局、审计局等部门组成的领导小组,负责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在财政局下设办公室,积极开展对改革相关政策的研究制定,为改革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组织保障。

(三)具体措施

一抓宣传动员。采取广播、电视、报刊等多种有效形式,对开展乡镇预算管理方式改革的重要性、必要性、改革的总体思路、原则、主要内容等进行广泛宣传,为全面推进乡镇预算管理方式改革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二抓方案制定。按照改革工作在10月底前完成的要求,及时组建专门的工作班子,深入研究,制定乡镇预算管理方式改革实施方案,分阶段、分步骤细化工作措施,明确责任,狠抓落实,确保改革工作扎实有序推进;三抓基础数据的清理。切实抓好乡镇财政收支、财政供养人员的清理、乡镇债权债务的清理,做实基础工作,确保改革取得实效;四抓干部培训。切实加强对相关人员进行财务、计算机、网络等有关知识培训,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让基层财政所的同志吸收新的知识,拓宽视野,增长才干,更好地服务基层和农村;五抓工作纪律。切实加大检查力度,加强对乡镇和村组财务监管,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和纪律规定,及时纠正和处理改革中出现的违规操作行为,杜绝借乡镇财政预算管理方式改革之机私分资产、滥发钱物,严防国有资产流失。

二、推进乡镇财政预算管理方式改革试点工作情况

(一)财政所人员配备管理及工作职能情况

县下辖七乡三镇,10个财政所。在乡镇财政预算管理方式改革工作在我县推开后,乡镇财政所划归财政局管理,通过县财政局与人事局摸底调研,我县财政所编制核定定为每所5名。乡镇财政所负责乡镇预决算的编制,办理各项收支结算和对帐、报帐工作。各乡镇财政所设财政所长、总会计、政府单位会计、出纳、票据管理员岗位。各岗位按照规定交叉任职,财政所长不得兼职政府单位会计、出纳岗位;总会计不得兼任政府单位会计;政府单位会计不得兼职出纳员;政府单位会计不能兼管票据管理员。

财政所长负责财政所日常工作的治理,财政预算编制、执行,按县财政局授权审核、监督乡镇财政收支;财政总会计负责乡镇财政预决算编制和预算执行情况分析,办理与乡镇人民政府各部门及县财政局的结算和对账,负责非税收入执收治理系统收入数据的录入,打印总预算会计拨款凭证,登记会计账薄,编制会计报表,按月编制乡镇财政用款计划,办理乡镇人民政府经费支出的请拨,负责向乡镇有关领导提供乡镇总预算会计报表,负责乡镇财政票据的领取和缴销,监督乡镇财政收入的及时足额入库,办理乡镇财政年终决算;政府单位会计负责乡镇人民政府机关支出专户的会计核算,按规定用途支付乡镇人民政府机关日常经费,按月提出乡镇日常经费支出计划报财政结算会计;出纳负责乡镇人民政府及所属部门的现金收付、缴存及日常报帐工作,按规定保管备用金,及时登记乡镇现金日记帐;票据管理员负责乡 镇所有收费票据的领取、发放和缴销。

三、推进乡镇财政预算管理方式改革情况

1.县对乡镇财政体制改革情况

我县根据《预算法》和《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乡镇财政预算管理方式改革的意见》要求,取消了乡镇一级财政,将全县10个乡镇作为县级预算单位纳入部门预算管理,彻底打破长期以来由乡镇自主核算的分散管理模式所形成的财权分配格局。取消乡镇一级财政后,乡镇财政所作为县财政的派出机构上划县财政局管理,代行县财政局的相关职能。

2.部门预算编制及预算定额标准制定情况。

我县部门预算编制及预算定额标准的制定紧紧围绕全县财济工作会议精神,以“保工资、保运转”为首要目标。自以来,全县财政收入分配体制作了较大的调整,乡镇一级全部纳入了经费包干,定额定编标准化管理,收入任务不再纳入考核范围,其中人员经费按全额预算;社会保障缴费按照国家有关文件精神执行;公务费按照人均元的标准执行;车修费每个乡镇一个车编按10000元的标准执行,其他业务及办公费按区类划分8-12万元不等。近年来我县财政收入虽然得到大幅增长,但由于我县财政基础薄弱,本级财政收入只占财政支出的1左右,“吃饭财政”的状况依旧得不到大的改善,特别是乡镇一级的现有财力难以维持和满足不断发展的工作需要,基本的下乡及其他县级部门执行的补助标准乡镇一级依然难以实现。

3.专项资金项目库建设及资金整合情况。

我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的整合资金领导小组,并与相关整合部门签订了资金整合责任状,层层抓落实,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到位。按照整合资源,部门组织实施,各部门根据各自的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来进行组织实施以带动各部门实施的积极性。项目建设完成以后,县人民政府组织相关部门认真组织项目验收,对项目实施比较好的单位进行表彰。并制定相关续后管理的村规民约。

4.基础信息库建设情况。

为进一步加强预算管理基础工作,有效控制财政供养人员增长,规范部门预算基本支出管理,根据州财政局统一部署,我县于起全面启动了全县行政事业单位财政供养人员基础信息数据库,我县纳入数据库统计范围的财政供养人员,包括各级行政事业单位中财政全额拨款(补助)或差额补助经费的在职和离、退休人员。民政部门优抚对象、村干部、下岗职工、城镇低保对象不在统计之列。统计信息包括单位信息和人员信息两大类。其中,单位信息主要包括单位性质、主管部门、人员编制、实有人数、财政经费供给方式、年度财务收支状况等内容;人员信息主要包括身份证号码、姓名、年龄、性别、职务、技术职称、身份、工资标准等内容,全县供养人数5906人,其中:在职4198人,离休66人,退休1642人。

5.软件应用情况

我县各预算单位(包括乡镇)全部纳入了部门预算管理体制改革范围,按照一个部门一本预算的规范化管理,县级各单位及十个乡镇均使用了财政厅开发的dbcs部门预算管理软件,使用率达100,通过使用dbcs部门预算管理软件,全县基本上消除了“隐性”测算的隐患,进一步规范了预算管理,节约了财政资金。但在软件的使用过程中对该软件只能做年初预算而无调整功能表示遗憾,希望在今后的改进中能够增加这一功能。

三、乡镇财政预算管理方式改革取得的成效

通过开展乡镇财政预算管理方式改革,加快了公共财政均等化进程,进一步规范了乡镇财务收支,强化了乡镇债务管理和乡镇非税收入的征收管理,全县乡镇财政管理水平明显提高。

一是通过改革不断健全公共财政体制,加快了公共财政均等化进程。改革后,乡镇运转支出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通过多种因素分配,兼顾乡镇多方利益,充分体现了公共财政均等化要求。

二是通过改革规范了乡镇财务收支行为。由于乡镇管理层次和财务人员素质不一,乡镇财务难以规范,通过制定统一的支出范围、统一的定额标准、统一的财务核算制度,使用统一的管理软件,进一步加强支出管理,规范支出行为。乡镇支出有据可依,财务核算规范透明,审批制度约束有力,从根本上防范了乡镇财务管理上的混乱现象。

三是通过改革遏制乡镇债务,缓解了乡镇财政困难。通过改革一方面锁定了乡镇债务,取消了乡镇政府的举债权,有效扎住了乡镇“举债”的口子;另一方面,对债务化解实行奖补,达到了控制增量和消化存量的目的,为从根本上解决乡镇财政困难创造了条件。

四是通过改革规范了非税收入征管。通过加强账户、票据的管理,将“票款同行”、“以票管税(费)”、“收支两条线”管理落到实处,有效防止了乡镇截留挪用、坐收坐支和滥收滥支现象。

五是改革后乡镇支出保障水平明显提高,支出进度趋于均衡、合理,有效避免了年初支出紧张,年末突击花钱的情况。

四、目前乡镇财政预算管理方式改革存在的问题

从我县推进“乡财县管”改革情况来看,“乡财县管”改革中出现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落后的乡镇易于产生依赖上级财政的思想。我县乡镇多属财政赤字乡镇,几乎不存在县级财政挤占乡镇财政收入的问题。实行“乡财县管”后,将出现县级财政弥补乡镇资金支出缺口的情况,这样,一些困难乡镇就有了保障,收支缺口由县里兜底,自然产生依赖上级财政的思想,其财政增收的积极性降低

2.乡镇政府化解债务的积极性降低。实行“乡财县管”后,债务对乡镇领导来说有所解脱,但从另一方面看,将会导致乡镇债务高悬。乡镇债务是特殊历史背景下形成的,乡镇负债问题迟早应通过各种途径、办法得到解决,否则,这个矛盾总有一天会激化,最终转移到上级财政。

3.实施“乡财县管”工作需要网络平台支撑。但是,要实现乡财县管网络化管理建设,需要相关软件和硬件的支持,投入网络信息技术软件开发及硬件设备购置也需要大量的资金。

4.乡镇财政所的业务量越来越大,人员紧缺、经费紧张、设备落后已成为突出问题。近年来国家出台的“三农”政策越来越多,管理要求越来越高,绝大多数都要落实到户到人,农户一般要得到多项补贴,这些最终都要靠财政所来落实,乡镇财政所的工作量成倍甚至几倍、十几倍地增加,但近年来乡镇财政所基本没有安排新工作人员,很多还是原财政所人员,很难满足财政改革的要求。另一方面,随着财政所工作量的大幅度增长,需要的办公经费开支也相应增长。

五、下一步工作意见和建议

财政所个人工作总结篇12

一、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乡镇财政预算管理方式改革现场会情况

(一)工作安排部署情况。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今年4月24日在景洪召开的全省乡镇财政预算管理方式改革工作现场会议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统一模式、深化改革,我县人民政府及时组织相关相关单位学习传达景洪会议精神,并就这项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推进这项改革需要把握的重点,以及明确责任、加强组织领导等方面作了安排,要求各乡镇结合实际精心组织、狠抓落实、有序推进,确保全县乡镇财政预算管理方式改革取得实效。

(二)强化组织领导情况

按照省州要求,为保证我县乡镇财政预算管理方式改革工作的顺利实施,我县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财政局、宣传部、人大、人事局、监察局、审计局等部门组成的领导小组,负责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在财政局下设办公室,积极开展对改革相关政策的研究制定,为改革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组织保障。

(三)具体措施

一抓宣传动员。采取广播、电视、报刊等多种有效形式,对开展乡镇预算管理方式改革的重要性、必要性、改革的总体思路、原则、主要内容等进行广泛宣传,为全面推进乡镇预算管理方式改革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二抓方案制定。按照改革工作在10月底前完成的要求,及时组建专门的工作班子,深入研究,制定乡镇预算管理方式改革实施方案,分阶段、分步骤细化工作措施,明确责任,狠抓落实,确保改革工作扎实有序推进;三抓基础数据的清理。切实抓好乡镇财政收支、财政供养人员的清理、乡镇债权债务的清理,做实基础工作,确保改革取得实效;四抓干部培训。切实加强对相关人员进行财务、计算机、网络等有关知识培训,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让基层财政所的同志吸收新的知识,拓宽视野,增长才干,更好地服务基层和农村;五抓工作纪律。切实加大检查力度,加强对乡镇和村组财务监管,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和纪律规定,及时纠正和处理改革中出现的违规操作行为,杜绝借乡镇财政预算管理方式改革之机私分资产、滥发钱物,严防国有资产流失。

二、推进乡镇财政预算管理方式改革试点工作情况

(一)财政所人员配备管理及工作职能情况

县下辖七乡三镇,10个财政所。在乡镇财政预算管理方式改革工作在我县推开后,乡镇财政所划归财政局管理,通过县财政局与人事局摸底调研,我县财政所编制核定定为每所5名。乡镇财政所负责乡镇预决算的编制,办理各项收支结算和对帐、报帐工作。各乡镇财政所设财政所长、总会计、政府单位会计、出纳、票据管理员岗位。各岗位按照规定交叉任职,财政所长不得兼职政府单位会计、出纳岗位;总会计不得兼任政府单位会计;政府单位会计不得兼职出纳员;政府单位会计不能兼管票据管理员。

财政所长负责财政所日常工作的治理,财政预算编制、执行,按县财政局授权审核、监督乡镇财政收支;财政总会计负责乡镇财政预决算编制和预算执行情况分析,办理与乡镇人民政府各部门及县财政局的结算和对账,负责非税收入执收治理系统收入数据的录入,打印总预算会计拨款凭证,登记会计账薄,编制会计报表,按月编制乡镇财政用款计划,办理乡镇人民政府经费支出的请拨,负责向乡镇有关领导提供乡镇总预算会计报表,负责乡镇财政票据的领取和缴销,监督乡镇财政收入的及时足额入库,办理乡镇财政年终决算;政府单位会计负责乡镇人民政府机关支出专户的会计核算,按规定用途支付乡镇人民政府机关日常经费,按月提出乡镇日常经费支出计划报财政结算会计;出纳负责乡镇人民政府及所属部门的现金收付、缴存及日常报帐工作,按规定保管备用金,及时登记乡镇现金日记帐;票据管理员负责乡镇所有收费票据的领取、发放和缴销。

三推进乡镇财政预算管理方式改革情况。

1.县对乡镇财政体制改革情 况

我县根据《预算法》和《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乡镇财政预算管理方式改革的意见》要求,取消了乡镇一级财政,将全县10个乡镇作为县级预算单位纳入部门预算管理,彻底打破长期以来由乡镇自主核算的分散管理模式所形成的财权分配格局。取消乡镇一级财政后,乡镇财政所作为县财政的派出机构上划县财政局管理,代行县财政局的相关职能。

2.部门预算编制及预算定额标准制定情况。

我县部门预算编制及预算定额标准的制定紧紧围绕全县财济工作会议精神,以“保工资、保运转”为首要目标。自以来,全县财政收入分配体制作了较大的调整,乡镇一级全部纳入了经费包干,定额定编标准化管理,收入任务不再纳入考核范围,其中人员经费按全额预算;社会保障缴费按照国家有关文件精神执行;公务费按照人均元的标准执行;车修费每个乡镇一个车编按10000元的标准执行,其他业务及办公费按区类划分8-12万元不等。近年来我县财政收入虽然得到大幅增长,但由于我县财政基础薄弱,本级财政收入只占财政支出的1%左右,“吃饭财政”的状况依旧得不到大的改善,特别是乡镇一级的现有财力难以维持和满足不断发展的工作需要,基本的下乡及其他县级部门执行的补助标准乡镇一级依然难以实现。

3.专项资金项目库建设及资金整合情况。

我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的整合资金领导小组,并与相关整合部门签订了资金整合责任状,层层抓落实,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到位。按照整合资源,部门组织实施,各部门根据各自的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来进行组织实施以带动各部门实施的积极性。项目建设完成以后,县人民政府组织相关部门认真组织项目验收,对项目实施比较好的单位进行表彰。并制定相关续后管理的村规民约。

4.基础信息库建设情况。

为进一步加强预算管理基础工作,有效控制财政供养人员增长,规范部门预算基本支出管理,根据州财政局统一部署,我县于起全面启动了全县行政事业单位财政供养人员基础信息数据库,我县纳入数据库统计范围的财政供养人员,包括各级行政事业单位中财政全额拨款(补助)或差额补助经费的在职和离、退休人员。民政部门优抚对象、村干部、下岗职工、城镇低保对象不在统计之列。统计信息包括单位信息和人员信息两大类。其中,单位信息主要包括单位性质、主管部门、人员编制、实有人数、财政经费供给方式、年度财务收支状况等内容;人员信息主要包括身份证号码、姓名、年龄、性别、职务、技术职称、身份、工资标准等内容,全县供养人数5906人,其中:在职4198人,离休66人,退休1642人。

5.软件应用情况

我县各预算单位(包括乡镇)全部纳入了部门预算管理体制改革范围,按照一个部门一本预算的规范化管理,县级各单位及十个乡镇均使用了财政厅开发的dbcs部门预算管理软件,使用率达100%,通过使用dbcs部门预算管理软件,全县基本上消除了“隐性”测算的隐患,进一步规范了预算管理,节约了财政资金。但在软件的使用过程中对该软件只能做年初预算而无调整功能表示遗憾,希望在今后的改进中能够增加这一功能。

三、乡镇财政预算管理方式改革取得的成效。

通过开展乡镇财政预算管理方式改革,加快了公共财政均等化进程,进一步规范了乡镇财务收支,强化了乡镇债务管理和乡镇非税收入的征收管理,全县乡镇财政管理水平明显提高。

一是通过改革不断健全公共财政体制,加快了公共财政均等化进程。改革后,乡镇运转支出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通过多种因素分配,兼顾乡镇多方利益,充分体现了公共财政均等化要求。

二是通过改革规范了乡镇财务收支行为。由于乡镇管理层次和财务人员素质不一,乡镇财务难以规范,通过制定统一的支出范围、统一的定额标准、统一的财务核算制度,使用统一的管理软件,进一步加强支出管理,规范支出行为。乡镇支出有据可依,财务核算规范透明,审批制度约束有力,从根本上防范了乡镇财务管理上的混乱现象。

三是通过改革遏制乡镇债务,缓解了乡镇财政困难。通过改革一方面锁定了乡镇债务,取消了乡镇政府的举债权,有效扎住了乡镇“举债”的口子;另一方面,对债务化解实行奖补,达到了控制增量和消化存量的目的,为从根本上解决乡镇财政困难创造了条件。

四是通过改革规范了非税收入征管。通过加强账户、票据的管理,将“票款同行”、“以票管税(费)”、“收支两条线”管理落到实处,有效防止了乡镇截留挪用、坐收坐支和滥收滥支现象。

五是改革后乡镇支出保障水平明显提高,支出进度趋于均衡、合理,有效避免了年初支出紧张,年末突击花钱的情况。

四、目前乡镇财政预算管理方式改革存在的问题

从我县推进“乡财县管”改革情况来看,“乡财县管”改革中出现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落后的乡镇易于产生依赖上级财政的思想。我县乡镇多属财政赤字乡镇,几乎不存在县级财政挤占乡镇财政收入的问题。实行“乡财县管”后,将出现县级财政弥补乡镇资金支出缺口的情况,这样,一些困难乡镇就有了保障,收支缺口由县里兜底,自然产生依赖上级财政的思想,其财政增收的积极性降低

2.乡镇政府化解债务的积极性降低。实行“乡财县管”后,债务对乡镇领导来说有所解脱,但从另一方面看,将会导致乡镇债务高悬。乡镇债务是特殊历史背景下形成的,乡镇负债问题迟早应通过各种途径、办法得到解决,否则,这个矛盾总有一天会激化,最终转移到上级财政。

3.实施“乡财县管”工作需要网络平台支撑。但是,要实现乡财县管网络化管理建设,需要相关软件和硬件的支持,投入网络信息技术软件开发及硬件设备购置也需要大量的资金。

4.乡镇财政所的业务量越来越大,人员紧缺、经费紧张、设备落后已成为突出问题。近年来国家出台的“三农”政策越来越多,管理要求越来越高,绝大多数都要落实到户到人,农户一般要得到多项补贴,这些最终都要靠财政所来落实,乡镇财政所的工作量成倍甚至几倍、十几倍地增加,但近年来乡镇财政所基本没有安排新工作人员,很多还是原财政所人员,很难满足财政改革的要求。另一方面,随着财政所工作量的大幅度增长,需要的办公经费开支也相应增长。

五、下一步工作意见和建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