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教学论文合集12篇

时间:2022-03-04 20:04:52

模块教学论文

模块教学论文篇1

二、“模块化教学”的特点与优势

对新知识的渴望、对思想境界的提升、对自我人生的思索是人的本能,每个人都有内在的需求以完成此方面的升华,思想开始成熟的大学生尤其如此。要满足大学生的这种需求,“模块化教学”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这种教学方法具有明显的特点和优势,具体来说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内容的包容性大学语文的基本内容应该是古今中外经典的诗、词、文、赋、小说、戏剧作品,这一点在各种大学语文教材中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但如果仅限于此,大学语文就基本等同于高中语文。我们所说的“模块化教学”包含更丰富的内容,也就是在一个模块主题下不仅包含文学作品,还包括历史、哲学、艺术、政治等各方面内容,因为在古代文史哲等学科本来就属于一体,不同学科可以同时体现相同的思想。对不同学科、不同国家相同主题文章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产生更多的联想和启发,碰撞出更多思想的火花。如,丁帆、朱晓进、徐兴无主编的《新编大学语文》“我的信仰”模块,包含宋代哲学家张载的《西铭》、佛家经典《六祖坛经》,选了穆旦、北岛等现代诗人的诗作,还选了爱因斯坦的《我的信仰》、法国史怀泽的《敬畏生命》,通过不同文化、不同文体作品的学习,使学生从各个角度理解“我的信仰”的含义;“美的历程”模块,既选择了刘义庆《世说新语》中的篇章,又选了林语堂的《中国书法》、杜甫的《丹青引》等经典作品。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主题模块的包容性,这样的教学内容必定会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主题的明确性“模块化教学”不仅内容丰富,而且目标明确、主题突出,能使学生围绕同一主题展开学习和思考。教师选择什么样的主题绝非信手拈来,而是经过精心挑选。在众多有关审美、社会、人生、思想的主题中如何挑选最富代表性、最能引起学生共鸣、最具有现实意义的主题,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败。笔者在指定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结合自己的阅读和心得,选择了“我的信仰”“品格修养”“爱情婚姻”“《易》与中国古代神秘文化”等主题。在单元学习前,笔者结合教材导言和自己的人生体验对学生予以引导,在作品讲解过程中尽量多地运用比较的方法,启发学生思考作品内在的关联;在每一主题讲解后,笔者让学生撰写学习心得,以便将学习的知识内化为学生自身的修养和素质。在学习前就有明确的主题,所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目标明确,充满学习的动力和热情。不同作品之间都存在内在的关联,避免了以往单篇串讲方式带来的边学边忘等问题,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思想的深刻性与高中生相比,大学生的自主意识更强,对知识的学习和接受更具主动性,厌倦老生常谈的枯燥说教,他们具有更强的参与意识,希望教师的讲解具有深刻性,这一点正是“模块化教学”的最大优势。大学人文素质教育是基于我国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几千年积淀的经典思想资源,大学生人文素质提高的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他们对中国传统思想和文化表现出很强的认同和学习欲望。在中国传统思想中,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教思想无疑是三大核心思想,这些思想至今还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思维和行为。对此,一般的大学语文教学方式是选择某些经典篇章(如《论语》《孟子》《老子》《庄子》《周易》中的名篇)逐字逐句讲解,这种方式和中学教学很相似,大学生们基本可以靠自学完成,因此容易产生倦怠情绪。如果采取“模块化”的教学方式,组织有意义、有趣味的文化单元,在一个较为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使学生对传统思想有一个全方位、较为深入的了解,使每一个主题教学对学生来说都是一次想象的旅行和思想的冲浪,那么这样的学习对他们就具有吸引力,也势必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模块化教学”的实施策略

任何好的教学理论都需要借助有效的方法实施。在大学语文教学中成功开展“模块化教学”并非易事,需要精心设计、合理安排,具体来说需要在以下几方面特别注意。

(一)模块的选择以上面所列四种大学语文教材的单元设置为例,徐中玉、齐森华版本,丁帆、朱晓进、徐兴无版本为12个单元,夏中义版本为16个单元,温儒敏版本为25个单元,每个单元一般有4-10篇不等的选文,少数单元选文在10篇以上。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深深感到,以目前大学语文的课时量来说,根本无法完成所有单元的教学。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取舍成为重要问题,选择哪些单元和篇目,放弃哪些单元和篇目,需要大学教师慎重抉择。为了更有效地进行教学,教师在选择单元时必须考虑两方面因素:一是教师的专业特长。高校的大学语文教师主要来自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外国文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等不同专业,不同专业出身的教师会有不同的选择偏好。在单元选择和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鼓励而不是抑制这种选择偏好,因为教师在自己熟悉的领域往往能够游刃有余,获得好的教学效果。二是学生的实际需求。教师在选择单元和篇目时,也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有时教师觉得很重要的单元和篇目学生却不喜欢,这时不妨发扬民主精神,让学生投票决定选择哪些单元,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于一些理工院校的学生,教师还应该针对他们的专业特色,适当增加相应内容,强化大学语文在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方面的教化功能。

模块教学论文篇2

1.2教学内容编排不同传统教学是以书本为中心,教学内容编排强调知识体系本身的逻辑性和结论的唯一性,忽视了学生学习知识的应用价值及创造力的培养,脱离了社会现实需要。模块教学的内容具有很强的灵活性,一个模块可以是一个具体的知识单元,也可以是几个相关知识单元的组合,小的模块组成大的模块。这样更有利于教师的教学设计,也可以紧紧地围绕社会市场的需求安排和调整教学内容,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将学生培养成为应用型人才。

1.3激励机制不同在传统教学中,考试成绩是评价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唯一标准,学习的激励机制就是片面地追求高分,导致学生疲惫地沉浸于书山题海之中,成为接受知识的容器,没有兴趣爱好,压抑个性发展,享受不到学习应有的乐趣。模块教学的激励机制完全来自于学生的内心,是学生在完成一个模块的学习任务之后,体验了从不会做一件事到经过努力之后会做一件事的心路历程,这种心路历程会给学生带来内心的愉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2高职药学专业分析化学教学现状

2.1课程体系不合理,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脱节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生产、技术、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一大批高级技能型、应用型人才正初步成为企业的中坚力量,这与职业教育面向社会需求,适应企业需要,侧重“实用”、“应用”等特点,淡化理论,培养第一线的各层次应用型人才的教学原则密切相关。高职药学专业分析化学包括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两个内容体系,涉及无机化学、有机化学、数学、物理学等内容,是一门具有很强应用性的专业基础课。现行的教育教学模式中,理论教学偏多、偏深,实践教学一直处于教学体系中的弱势地位,没有真正体现出“实用”、“够用”的特点,同时高职院校生源相对较差,且有相当一部分是文科生,很多学生连最简单的分子式都写不出,对理论学习热情不高。课程体系不合理,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脱节,不符合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特点。

2.2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没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大多数职业院校,现行的分析化学教学尽管用多媒体将教学内容以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元素灵活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改变了传统单一、枯燥、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但教学过程仍旧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对着电脑讲解课件内容,学生对着屏幕看课件,师生之间互动较少。实训课教学更是如此,教师通常事先将实训项目的目的、原理、实验步骤及数据处理方法等内容板书在黑板上,教师对照讲解后,学生被动地按照教师的讲授按程序进行机械操作,乏味且缺乏创造性、启发性和激励性。久而久之,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实践技能的培养,所以部分学生学完分析化学后,按照实训指导书都无法独立完成实训项目操作,致使实践教学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3模块教学在高职药学专业分析化学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职业教育强调实际训练,突出技能、技术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第一线应用型人才。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一般规律就是要突出职业教育的“实用”“、实训”“、应用”等特点。模块教学是适应目前职业教育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从注重实践动手能力出发,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建立新的课程体系,在教法上强调知识与能力一体化。为了适应职业院校教学改革的需要,目前开展分析化学模块教学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1实现了分析化学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变革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严格地遵从教学大纲及教材,教学内容灵活性较差,很难满足职业教育对应用型人才的需要,且高等职业院校生源质量相对较差,药学专业存在相当部分的文科生,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水平整体偏低,学习理论的热情不高,缺乏钻研精神。模块教学以“工作流程”为导向,强调理论教学实用、够用为原则,打破专业理论课与专业实践课的明显界限,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变革。

3.2实现了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的有机结合模块教学坚持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以职业技能训练为核心,建立若干教学模块,实现了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的有机结合,使理论教学服务于实训技能训练,真正实现了理论指导实践,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具体实际问题的能力。模块教学将大大提高分析化学课程的教学效率和效果,满足企业和社会对于应用型和技术型人才培养的需要,使分析化学教学达到职业教育的培养目的。

3.3实现了学生地位的转变模块教学以教师为主导,通过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真正实现了学习过程中学生地位的转变。如课堂上学生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或鼓励学生查阅参考文献,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积极思考的能力,让学生体会学习带来的乐趣。如在实训过程中,学生遇到问题时,积极启发学生自己去思考和解决。对实验中出现的一些异常现象,深入钻研,逐一排除,找到问题的症结,培养其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会学”。

模块教学论文篇3

在义务教育化学新课程对于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的基础之上,高中化学新课程进一步将“科学探究”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旨在倡导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此,高中化学教师应积极创设促进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情景,帮助学生构建以探究为核心的学习过程,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探究活动中理解化学知识,并获得对探究活动的亲身体验。由于高中化学课程由必修和选修构成,大部分课程内容设计为螺旋上升的不同阶段,教师必须深刻理解课程标准和教材对内容的深广度要求,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发展水平,有计划、分阶段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探究活动的设计上,要注意适应高中生不同年级的能力基础和学习的特点,整体考虑探究度的把握,安排设计多种形式、不同层次的探究活动,由简单到综合,先扶后放,循序渐进,使学生探究能力逐渐发展。下面以“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的探究学习在苏教版教材不同模块中的活动设计为例加以阐述。

一、化学必修模块的探究

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必修模块具有全面性和基础性的特点。就模块1而言,其在课程内容上的功能定位,简言之,就是“承前启后”。

所谓“承前”,是指必修模块内容与义务教育课程内容是继承发展的关系。对于高中化学课程中的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同义务教育新课程一样,依然强调要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经验,提倡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要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所谓“启后”,是指必修化学模块要为选修模块打下必要的基础,为学生进入高一级的学习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有所准备。但是,这种打基础并不意味着选修模块内容的所有基础都由必修模块承担,有的基础性内容可以在选修模块进一步提升,这是由必修模块的教学时间决定的。

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已经改变了,所以也需要我们改变教学策略。教师在实施新课程必修模块元素化合物教学的时候,不要像以前那样过多地关注全面透彻。在必修1中,“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是安排在离子反应学习之前,是离子反应学习的铺垫知识,所以在这节内容学习时不适宜探究碳酸钠溶液与盐酸互滴反应、碳酸氢钠与碱的反应。教师应该更多关注学生核心观念的建构,尤其是元素观、分类观和转化观;教师要站在一定的高度上分析元素化合物内容的深广度,站在观念的建立和研究方法的指导层面上。

对于必修化学1、2模块,应以指导性的实验探究为主。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通过老师提出问题逐渐过渡到促使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合理猜测与假设,指导学生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让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逐步学会自己思考并与同学、老师思维交流碰撞,感受到探究学习带来的快乐,并且能够形成化学学科的思想。相对原来的化学知识体系的掌握,教师要注意把握教学的难度和知识量,必修不要过多延伸,重在培养学生探究学习兴趣。

因此,关于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性质的探究在必修1模块教学中应该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1.根据碳酸钠所属物质类别探究它能与哪些物质反应?(建立分类观,学会合理假设)

在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探究物质性质的一般程序(观察物质的外观了解物质的部分物理性质根据物质的类别预测物质可能的化学性质设计并实施实验验证预测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和方法。

初中学习碳酸钠没有将它作为钠盐或碳酸盐来研究。《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则强调从物质的类别及通性的角度来学习物质性质。因此,教学过程中可引导学生从钠盐和碳酸盐的性质特点来推测碳酸钠的溶解性和化学性质。组织学生讨论: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的酸碱盐试剂的选择(简单实验设计),实验后汇报实验现象与结论,归纳总结碳酸钠的性质。

2.根据碳酸钠的俗名和用途探究其溶液的酸碱性。(联系生活生产实际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碳酸钠为什么称为纯碱?它的水溶液为什么可以作洗涤剂?)

学生会进一步提出问题:碳酸钠属于盐类,可它的水溶液有碱性,为什么?

教师可以让学生复习碱的概念,引导学生从问题的矛盾性得到解决问题的思路:碳酸钠可能是与水反应生成碱性物质。接着介绍在《化学反应原理》模块会深入学习,激发学生学习选修模块的兴趣。

3.根据教材提供的信息: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水溶性、碱性、热稳定性、与酸反应剧烈程度的性质比较探究如何区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学会查阅资料提取相关信息,交流与讨论,初步学习简单的实验方案设计)

4.探究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相互转化及其在除杂中的实际应用。(以课本上习题学以致用,讨论交流解决实际问题检验学习成果)

二、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的探究

《化学反应原理》揭示了化学反应的本质规律,是基础理论模块之一。由于高中化学课程不再是学科中心课程,而且课程分为若干的模块,原先基础理论在中学化学知识结构中的核心和主干地位有所削弱。但是,化学反应原理在高中化学课程中所起的作用并没有发生本质变化,它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元素化合物知识,能促进学生的化学反应知识系统化、结构化,能帮助学生发展逻辑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因此在本模块应积极开展探究活动和专题研究等丰富的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科学探究获得对化学反应所遵循的一般原理即化学反应本质的认识,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增强探索化学反应原理的兴趣,进一步提高探究能力。根据模块的要求和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水平,在《化学反应原理》模块教学中应重视实验探究与交流研讨、问题分析和推论、解释说明等理性思维方式的培养,在探究活动的设计上,适当增加过程比较完整的、综合性较强、自主开放程度大一些的、有一定难度的探究活动。

对于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在《化学反应》模块中只出现在盐类水解的信息提示中以及多元弱酸的分步电离的资料卡中有涉及,但是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是元素化合物重要内容,跟生产生活联系紧密,它们之间有共性又有不同点,特别容易混淆。探究碳酸钠或碳酸氢钠的各类反应实质,不仅有助于对它们性质的掌握,而且对离子反应、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盐类水解、沉淀平衡理论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的问题分析的思维能力得到培养。

总之,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逐步提高、持续进步的过程。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初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教师要在这一基础上制订高中阶段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的具体方案,并认真加以实施。

参考文献:

模块教学论文篇4

高职数学教学现状分析

高职数学对学生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和综合数学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然而,由于高职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而同时又发展迅猛,在教学方面还未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大多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教师讲学生听做题复习考试,教学内容都是一些老面孔,与专业结合不密切。这与当前高职数学教育的培养目标严重不符,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教育观念落后,难以适应时展传统数学教育观以“知识本位”为中心,重理论轻实践,忽视专业需要。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要求教学内容体现“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体现“服务专业、注重应用、更新计算技术、全面育人”的特点和要求。因此,教育观念应由“知识本位”转变为“能力本位”。

教学内容陈旧,难以满足专业需要随着高职教育改革的推进,各院校都加强了专业教学建设,增加了大量专业实训,压缩了基础课教学时数,这就造成了数学课教学内容多、课时少的矛盾。同时,在课程体系上过多考虑数学学科的完整性,在教学内容上满足于逻辑上的严谨、计算上的精确,面面俱到,脱离高职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服务性功能不足。因此研究各专业对数学的需求,更好地与专业相衔接,进行工科、经管类、信息类等专业模块教学势在必行,创新高职数学教学模式刻不容缓,为此应进行必要的探索研究,以更好地适应高职教学,更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及综合职业能力。

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率不容乐观随着高校扩招,学生质量急剧下降,特别是高职院校学生的数学基础更是薄弱,很大一部分学。觉得学数学就是为了考试,是没得选择的无奈之举,以后根本用不上。基础本身就不好再加上这种消极的态度,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另外,大学的学习毕竟不同于高中,使得很多学生不会学习,学习效率可想而知。

建立合理的教学内容体系

优化教学内容,进行专业模块教学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国民科学文化素质,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第一线技术应用型的高等职业技术人才。所以,高职数学教学内容要体现“服务专业、注重应用、更新计算技术、全面育人”的特点和要求,为学生打下较为扎实的数学基础,为未来发展提供有力的知识支撑。为此,应将高职数学分为公共基础模块、专业基础模块以及应用拓展模块,其中公共基础模块由一元微积分和数学实验组成;专业基础模块包括多元微积分、常微分方程、向量和空间几何、级数、布尔代数以及线性代数和概率;应用拓展模块主要是用数学建模案例来反映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强调应用性。工科、经管类、信息类三大类结合调研进行合理选块。工科教学的专业模块为多元微积分、常微分方程、级数以及线性代数等;经济管理类专业模块为二元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等;信息类的专业模块为布尔代数、矩阵行列式、概率、图论基础等。

加强高职数学与专业课的联系 实施模块式教学对教师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数学教师对高职各专业知识了解有限,与专业教师缺乏沟通,且不同专业又有着不同的问题,为此数学教师必须去面对专业知识问题,认真听取专业教师对数学课程、内容、范围的要求和建议,针对不同专业搜集相关典型案例,为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提供有力依据。例如,经济类专业的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很少接触到曲线的凹凸性及函数图形的描绘、变力作功、液体静压力等问题,完全没有必要花很多时间来学习这些内容,而要把重点放在今后工作中经常接触的单利、复利、税收、最小投入、最大收益、最佳方案等知识点上,这样更实用、更有价值。而线性代数与计算机原理有直接的联系,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应把这方面的知识作为重点。同时,直接选取专业课程的相关内容作为例题、习题讲解和练习,对内容拓宽和深化,强调知识应用可起到积极的作用。通过反复学习,学生得以反复记忆,进而熟练掌握,这更有利于所培养的人才能够胜任其岗位职责,为用人单位创造良好效益。让学生看到学习数学能够应用于实际,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在具体操作时,要做到:

1.由传统的“面向定义”转变为“面向问题”的新型教学模式,进行问题驱动教学。删去那些繁琐的计算与复杂的推理过程,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加强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自觉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和职业能力。例如,函数作为过渡性衔接内容可少讲,只需重点介绍分段函数、复合函数等,空间解析几何是多元函数微分学的预备知识,加之学生在中学已接触过,可略讲;导数与微分中重点介绍导数,微分则利用导数即微商这一关键点略讲。

2.教师应有意识地收集与各专业教学内容相关的案例,尽可能多地将数学与工程学、经济学、生态学、社会学、军事学等领域联系起来,展现高等数学的巨大魅力。例如,在生活实际中建立微分方程模型是比较难的,在介绍微分方程时可以举抵押贷款买车买房问题、人口增长等多个例子。这些不但让学生了解了数学的巨大作用,而且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教师还应介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数学知识和最新前沿动态,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

3.重视思想方法的教学。在高等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对课程中蕴含的一些数学方法加以阐述,例如类比、演绎、递推、构造、换元、化归、建模等方法,这对深化学生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整体素质有着重要作用。就拿建模来说,一切数学概念和知识都是从现实世界的各种模型中抽象出来的,利用建模思想进行教学是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重要手段。传统的高等数学教学也强调从实际问题出发,建立模型,再引入概念和方法。笔者认为,数学教学中贯彻建模思想,应强调量的差异,应举更多有实际意义的例子,贯彻数学建模思想,是将解决问题思想贯彻到每个环节,而不只是用做某些部分的引入手段。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进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可以实现信息资源和设备资源的共享,为学生提供多层次、多方位的学习资源。例如使用讲义课件、网上答疑、题库、数学软件、数学文化、数学论坛等,对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会有很大的促进。而且网络教学可随时进行,每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学习时间、内容和进度,避免选修课与必修课在上课时间上可能出现的冲突,还可以根据学生个人的实际情况提优补弱。网络技术促进了教学的自主化、互动化,使数学教学更现代化,更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

合理运用网络教学多媒体教学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一种崭新的教学元素,这种教学信息量大,形象直观,特别是涉及图形教学,它富有动感。像定积分的概念教学时,用多媒体可以清晰地观察出分割、取近似等每一步过程,使学生一目了然,易于接受。但有了多媒体,我们不能不加选择地应用,像求导、积分等计算用传统的“黑板+粉笔”,学生更能明白解题的思路、过程。总而言之,要合理选择,两者结合,以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

充分利用数学软件 高职现有的教学模式大多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学习。在教师讲解后学生反复练习、训练,对学生而言其实是一种浪费。一是学生就业后用到纯数学的知识很少,用到的只是数学的精神、思维方法等;二是在信息时代,大量的数学计算、画图等用手工操作太费时费力,而用数学软件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要详细介绍教学所使用的软件Mathematica和Matlab,把运用数学软件包求解数学问题能力的培养融入教学中,使学生学会利用数学软件求导数、积分、解微分方程等复杂的运算。通过数学实验教学,可以达到使学生由“学数学”向“用数学”的转变,更新计算技术,减少大量的繁琐计算,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应用能力。

模块教学论文篇5

首先,对原来专业的划分转变为根据社会岗位细分的专业模块。比如机车车辆检修专业,可以根据铁路不同层面的需求,将它分为货车检修模块、客车检修模块、空调检修模块等。其次,根据分好的模块制定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和教学计划,组织教师编写校本教材,根据各模块的特点实施具体教学。多层次教学是指安排课程的关联与衔接,使学生多方向多领域的掌握专业技能。模块化指所有的课程按照模块的方式组织,便于各专业方向的调整和组合。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模块化教学就是把该课程分成若干训练项目,针对上述不同岗位需求有重点的教学。

2.真正实现因材施教,按需施教

因材施教是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别来培养人才,尽量按照学生兴趣爱好、学习基础、学习能力来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方向及学习模块,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按需施教则是按照岗位需要来培养学生。

3.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会受到影响

凡事都有利弊,对于高铁学院的学生,首要目的是培养他们铁路岗位的动手能力,模块化教学正是加强这一点,但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相对来说会较为弱势。针对此种情况,主要采取模块化知识交叉方式来弥补。

二、课程模块设计

1.认识机器

主要学习的内容为机器的组成及机构的功用。该模块课程的学习标准是为了了解该课程的研究对象、内容、任务、特点、学习方法,让学生对该课程有一个宏观的认识。了解设计机构应满足哪些基本要求和基本步骤;对机械零件的主要失效形式和设计准则、常用材料及选用原则,机械设计中的标准化有一个初步认识;掌握机构、构件、零件、部件的概念。

2.传动件

传动件包括带传动、链传动、齿轮传动、蜗杆传动、螺旋传动和齿轮系。该模块学习的标准为:了解各传动的工作原理、类型、特点和应用;识别带和带轮齿轮的结构;能进工作能力分析;列举安装及维护方法;联系实际设计普通V带和齿轮传动。说出渐开线齿轮的齿廓形成过程及变位齿轮的概念,掌握齿轮啮合原理、主要参数及几何尺寸计算,区别直、斜、锥齿轮传动及蜗杆传动的受力及转动方向。熟练掌握定轴齿轮系、行星齿轮系传动比的计算,识别实际机械中的齿轮系。当然,由于车辆专业自身特点和专业群的需求,教师将根据各岗位群的不同有针对性的讲解。

3.轴、轴承、传动的箱体

轴与轴承使用最为广泛,每个专业都普遍使用,故也是学习重点。在本模块中,学习轴的结构(含分类、结构设计、材料)、轴的基本设计方法、滚动轴承尺寸选择的基本方法。该模块学习的标准为:识别轴的功用与类型,能根据工程实际对轴进行设计计算。区别轴承的功用、类型和结构以及选择材料,说出滚动轴承的组成、特点,解释滚动轴承的代号。通过现场观察能说出铁道车辆中轴承的使用。

4.连接件

连接件包括螺纹连接、轴毂连接、联轴器、离合器、制动器。复杂的连接包括运动副及机构运动、简图四杆机构、凸轮机构。该模块的课程学习的标准为了解螺纹和螺纹联接的主要参数、类型、特点及应用;说明提高螺栓联接强度的措施;理解螺纹联接的预紧和防松;了解螺旋传动的特点、类型;掌握螺旋传动相对运动判断及运动量的计算。识别键、销联接的特点和类型,能根据工程实际对平键联接进行设计计算。区别联轴器和离合器的主要类型、结构,说出联轴器和离合器的选用方法。认识制动器的主要类型、结构。认识弹性连接的主要类型、结构。通过现场教学能对铁道车辆的制动装置和弹性连接有一简单认识。辨认机构的组成,说出运动副的概念及分类,能绘制平面机构运动简图,理解自由度的计算方法。说出平面连杆机构的应用,理解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性质,区别急回特性、死点位置、压力角和传动角的特性。

5.课程大作业――综合训练

通过减速器基础设计这个综合的训练项目来提高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培养学生独立或协同完成所布置任务的传动系统的动力参数分配、传动比分配,完成传动零件的设计计算。独立完成减速器装配图及从动轴、从动齿轮的图纸设计,建议采用二维软件完成设计;独立完成设计说明书的撰写等等。值的注意的是由于我院专业毕业学生都从事铁路一线工作的特点,对于该模块教学并不是要求突出学生的设计能力,而是培养学生综合解决事物、培养学生共同协作的能力;通过作图,更加掌握典型零件的结构和领悟铁路工人刻苦严谨、半军事化的工作作风。

三、实验教学不可忽略

实验内容主要有:常用机构、机构运动简图绘制、机械零件现场教学、齿轮减速器拆装等。机械设计基础实验多以验证性的实验为主,学生不仅需按照实验指导书所列步骤进行,而且还要主动参与实验,需要每个学生动手对零件观察和装拆,并且对零件进行描述。通过这样的实验,不仅加深了学生的印象,还为以后该课程和其他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更是有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四、形成标准的课程评价体系

高等职业教学最大的特点是职业性,最终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在整个课程的环节中学到相应技能,所以仅用最后的试卷来评判学生的成绩是不合理的。因此,要采用多样化的评价体系来反映学生各方面的学习情况并做出合理的评判。机械设计课程本身的实践性比较强,考察的是学生的分析和动手能力,所以在评价学习效果的时候,可以采用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并以定量方式呈现评价结果。如由平时表现、实验、作业、理论考试等进行综合评价。

模块教学论文篇6

根据调查了解,几乎所有的各类高等院校和中职学校都使用厂家生产的实验箱进行电子电路实验。虽然使用这种实验箱有其优点,如灵活性较强,理论上讲可以做很多种实验,但实际上大多数学校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通常只做几种至十几种实验,实验箱的灵活性体现并不明显,而其弊端却是十分明显的,最突出的问题是每个元件都要通过连接导线和接插件进行连接,如果电路比较复杂,连线必定很多,要花费很多时间,还很容易接错,造成元件损坏;或者由于实验箱使用日久,接插口氧化接触不良,连接线内部断线,导致电路不工作,无法进行实验,修复实验箱也花费不少时间。老师指导实验也很辛苦,检查学生的实验电路很费事,因为学生往往把线接得很乱,特别是当实验电路比较复杂的时候,更是纷纭繁复,老师有时甚至宁愿重新接线.事实上,根据我们的观察,学生经常是把主要的时间都花在接线和排查上,接完电路,检查接线,排除故障,确认无误,准备开始实验时,时间已所剩无几,只好匆匆进行测试,有些学生测不完就凑数据、抄结论,从根本上来说这是本末倒置的.实验的目的,本应是测试电路的主要性能、指标、参数等,例如,基本放大电路实验,主要要求学生测试基本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增益、输入阻抗、输出阻抗、频率响应等,至于接线实际上基本是无用功,因为在实际工作中都不需要用人工将导线连接,而是通过印刷电路板已经连接好了的,将大量时间花费在接线上,是完全没有必要的。以上弊端的存在,大大影响了实验教学的效果更达不到实验教学的目的,必须进行改革.把实验箱由分散的元器件用导线和接插件连接起来改为模块式电子电路实验板,即把每个实验电路用印刷电路制作成模块式电子电路实验板(制作实验板本身对学生就是一种实践机会),可以做到在设计电路板时尽量与电路图的元件布置和走线相同,让学生直观地看出电路的结构,有助于学生对实验电路的认识和理解,这是原来所用的实验箱不可比拟的。实验时,只须接通模块式电子电路实验板的电源,接入信号源和测试仪器,即可进行实验,将时间和精力主要用于测试电路的性能、指标、参数等,大大提高了实验的效率和实验的可靠性,更使学生有时间用于对实验的分析和研究上,甚至可以做到只给出实验的目标,而实验的方法和步骤由学生设计,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

2模块式电子电路实验板

首先,按照实验要求,设计出合理的电路图,然后设计相应的印刷板图,应尽量与原理图相同,以便学生直观了解。

2.1实验电路与模块电路板

下面以模拟电路中最基本的和最重要的基本放大电路为例,其基本电路如图1所示。R2用于调整静态工作点;设置两个输入点1和2(一个直接输入,一个经电阻R2)目的是测试放大电路的输入电阻;设置J2是用于测试输出阻抗;J1用于观察旁路电容的作用,或者说观察负反馈对放大电路的影响。设计的印刷电路板如图2所示。元件就直接焊在印刷板敷铜线一面上,可见其与电路原理图基本是一模一样的,学生可以一目了然地直观地看出电路的结构。

2.2实验方法与步骤

开始实验,先调整R2,选择合适的工作点,一般选IC=1~2mA,按图中的参数,测得VE=1~2V即可,然后将信号源直接接入1点,调整信号源至幅度20mV左右,频率1000Hz,将J1闭合,J2断开,用示波器测出输出电压VO,将它与输入电压Vi相比,即可求出放大倍数A=VO/Vi。合上J2测出输出电压VO′,根据公式VO/(RO+RL)=VO′/RL即可求得输出阻抗RO=RL(VO-VO′)/VO′,然后将信号源改接2点,用示波器分别测得2点对地电压Vi和1点对地电压Vi′,根据公式Vi/(R1+Ri)=Vi′/Ri即可求得输入阻抗Ri=R1Vi′/(Vi-Vi′),还可测量频率响应,以及通过调整R2观察静态工作点对放大倍数、失真的影响;通过断开J1,按以上方法重新测试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输入阻抗、输出阻抗、频率响应等,观察旁路电容的作用,或者说观察负反馈对放大电路的影响。

模块教学论文篇7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2)008-167-02

毕业设计(论文)是大学本、专科教学中最后一个教学环节,对于服装设计专业而言,毕业设计(论文)是提高学生在专业理论与实践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综合能力,是对学生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全面检验,也是学生对本专业所学知识深入研究、探索得到的感悟与体验。服装设计专业毕业设计(论文)不同于其它专业,它直接反映学生从整体策划、设计构思、服装板型设计、工艺设计及管理设计项目的能力。因此,毕业设计(论文)主要是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在设计内容方面必须围绕设计主题展开,同时根据当前的流行时尚以及市场需求,结合毕业设计(论文)主题方向,以多种表现形式,突出实践性、原创性的特点,从而为过渡成为未来的“准服装设计师”作好铺垫。

1 “服装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模块”的构成

“服装专业毕业设计”是对学生在毕业前进行综合训练阶段,也是服装高等教育中最重要的阶段。在多年的教学中,实施“模块式与过程监控相结合”的毕业设计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了专业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首先是将服装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的整个过程分成不同的教学模块。其次是按各教学模块的特点,确定学生完成的时间、内容和要求,专业教师将按每个模块的特点要求,进行相应的指导和训练。另外,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学校可根据各个模块要求,分别对指导教师和学生完成情况实时监控和考核。实践证明该教学模式是一套管理有序且实效性强的教学方式。如图1。

2 按服装专业教学模块分阶段教学,指导教师将对整个过程进行实时监控

2.1 服装专业毕业调研阶段

毕业调研是学生们收到老师下达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后,针对毕业设计内容进行的前期准备工作,既是学生走向社会之前了解社会与市场的过程,也是为毕业设计(论文)收集资料、素材和寻求论据的过程。一般可以采用采访录音、问卷调查、参观交流等多种形式。毕业调研的地点根据不同选题来确定,例如到沿海城市调研服装市场动态与当前流行趋势,到知名服装企业调研服装设计、生产及企业管理制度,到服装零售市场调研橱窗展示、各类服装饰品的特点与销售及各类销售人员的服装消费观念,到面料市场调研当前的面料、辅料状况为后期制作做好准备等等。此过程中,专业教师一般采用定期集中或通过网络及时和学生进行沟通,指导学生如何现场进行调研,如何将调研的素材进行整归纳,最后形成一份具有充分依据的文字材料。调研结束后由学生上讲台主讲选择调研的过程,收集素材的情况进行总结,并提出下一步拟定选题的想法,此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共同分析、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提出建议和意见,在专业教师的引导与学生相互之间交流与互动中,专业教师的实践知识同样也得到了很好的拓展。

2.2 收集服装主题设计相关资料及选择论文选题阶段

服装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的过程是学生自觉参与专业理论研究与专业实践的过程。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求学生首先明确自己的毕业设计(论文)方向,定位及整体规划。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亲自参与论题选择实践。此教学环节是在毕业调研过程中穿行,在实施选题方向之前,专业教师可提示出几个选题方向。即:(1)与国内外服装设计大赛主题相吻合的设计主题;(2)与企业合作进行成衣产品开发或流行趋势预测的设计主题;(3)研究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课题;(4)研究服装展示、品牌、企业形象及服装市场营销的课题;(5)研究民族、民间服饰文化的主题;(6)研究服装流行趋势、传播媒介信息网络、电子商务的课题;(7)研究服装CAD技术、人体计测与服装造型的课题。要求学生每人至少选一个课题,同时课题研究要求学生需尽可能的结合自己的设计实践进行选题。针对选题范围通过图书馆、网络及服装期刊等方面收集查找相关资料。毕业调研及收集资料阶段结束后,指导教师将组织学生讲解论文选题的思路,和学生共同分析、筛选适宜的选题,对选题进一步考察、论证,同时要求选题应具有典型性(理论研究与创作实践结合),最后确定选题;此过程既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性,又利于深化学科知识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发展。

2.3 确定服装设计方案阶段

模块教学论文篇8

体育中的模块教学就是,将技能教学划分为多个独立的小模块,每个模块又分为若干个单元。教学中以技能教学为主,将相关理论知识融于技能学习之中。技能模块的组合构成了学生的能力,完成所有模块的学习后,学生经由“理论—实践—内化—实践”的过程,能力水平就会形成、提高,这种教学模式,不能简单地被理解为一种教学方法[1]。

1、2模块教学在体育教学中的优势

1、2、1有利于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是推进体育课程改革的前提,体育工作者在课程改革实践中充分提高思想认识,才能推进体育课程改革,使学校体育课程真正发挥健身心、育全人的功能。

1、2、2有利于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自模块教学在篮球教学中开展以来,大力开展因材施教,重视学生的兴趣,实施“小集团化”教学,促进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学生能在技能学习中想方设法改进技术动作。培养了学生乐于探究、自我反思的优良品质。

1、2、3有利于发挥教师专长,提高教学效果

模块教学能根据教师的专长进行教学,做到扬长避短,较好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教师在体育课改的模块教学中,从经历到理解,不断自我学习与研究,并相互学习、交流、探讨,教育教学观念得到更新、创造性教学能力得到增强,教学效果也随之提高。

1、2、4有利于提高了学生的专项知识水平和观赏水平

通过篮球模块教学,学生对篮球的基本理论、技战术会有较为全面的掌握和理解,故可以极大地提高其篮球专项知识水平。从篮球的基本技术到篮球比赛知识及裁判法的学习到传授,为其今后从事锻炼及组织篮球比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由于专项知识水平的提高,在其今后欣赏各级篮球比赛时,其观赏、评价水平,也将得到全面的提高,正所谓“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

2、高中篮球模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模块教学目标与内容相分离,教学内容与实践相脱离

篮球模块教学过程中,大部分体育工作者将模块教学理解为一种单一的教学方法,在制定模块目标时还是照搬五大领域目标,没有与实际的教学内容整合,基本技术的传授占用了大部分的教学时间,理论学习与实战训练时间偏少,致使学生对篮球运动起源、技战术方法及战术配合意识等缺乏必要的解析,学生机械化地掌握了篮球的运球、投篮、传球等技巧,这势必造成教学与实战的脱节,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2、2篮球模块教学的手段单一,教学方法与组织形式相对滞后

传统的体育教学手段、方法及组织形式仍被沿用。在过去的教学中这些方法及手段发挥了重要作用,值得继承与发展,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学生对篮球教学多元化的需求,特别是模块教学的引入,体育教学的有些方面已不再适用于现代篮球教学。

2、3高中篮球模块教学人数众多,场地器材缺乏,不易组织

高中篮球模块教学继续沿用大班化教学模式,上课人数多,场地器材缺乏,不易组织学生练习,也不利于对学生进行逐一指导,这样既调动不了学生练习的积极性,也无法进行比赛。再加上高中学生思维活跃,注意力不够集中,有些教师拖课,影响了正常的体育教学效果。

2、4篮球模块教学缺乏科学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

当今,体育教学后对学生的考核评价方式,基本是总结性评价。这种评价体系突出了对学生的技能、体能的评定,但对一些隐性指标的考核评价不够,例如学生的进步幅度、学习表现、学习态度、合作沟通能力等评价内容体现不足。这种评价体系中易打击学生学习积极性,不利于高中篮球课模块教学的发展。对学生进行评价应依据《纲要》,重视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和学生的自我评价,把一些隐性课程目标纳入到评价体系中,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不断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和对篮球运动的认知能力,培养学生的自评能力与自我锻炼习惯的形成[3]。

3、积极探索可行性的篮球模块教学策略

3、1深入学习新课标精神,转变体育教学观念

篮球模块教学应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不断引导学生把握篮球课程的基本理念,使教师懂得篮球模块教学不仅是向学生传授篮球基本知识和运动技能,更重要的是向学生传授阳光体育的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终身体育意识,使其产生运动参与的欲望,并在篮球运动中获得快乐和成功的体验。3、2因材施教,注意把握篮球模块教学中的“质”、“度”篮球模块教学中的“质”是指模块教材的难度系数。教学实践表明,篮球知识的难度系数应稍高于学生的接受能力,教学才有吸引力。若教材难度系数太小,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注意力容易涣散,可能诱发伤害事故;难度系数过高,脱离学生的实际能力,学生会丧失信心,无法体验到篮球带来的快乐。因此,篮球教师要保证篮球模块教材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层次性。“度”是指练习中学生的心理、生理负荷。在篮球模块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合理安排学生的练习次数、时间、组合、强度等,使之保持在一定的度上,使学生在心理、生理上有质的飞跃。

3、3立足实际,选择合适的篮球模块教材,制定合理的教学进度

模块教学论文篇9

模块化课程结构便于不断更新课程内容,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要求。[2]据此,学校要打破学科型课程体系,建立以职业能力为中心的课程体系,笔者认为,中职电子商务课程结构模块化的设置原则应该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三个一体化”的原则。

1.一个中心

坚持以人才的技能培养为目标,以企业需求的人才为导向。让学生毕业之后实现“零距离”就业,召之即来,来之能干!

2.两个基本点

一是坚持“因地制宜”,可以理解为因校制宜,如前电子商务专业的专业面很宽泛,这既是不利之处也有好处。从大的方面讲,电子商务究竟是学电子还是学商务,本质上权重应该偏后者。但由于时代的局限性,电子商务并没有完全取代传统商务,只是在一个商务活动的某个方面。权重也可以偏于前者,毕竟电子作为技术层面上的知识在企业中还是很有市场的。中等职业学校发展的水平良莠不齐,师资力量、办学特色等都不一样。如笔者所在的学校,计算机专业是拳头专业,师资力量雄厚,软硬件设施齐全,可以考虑偏于“电子”,叫做“大电子+小商务”;有的学校会计、国际贸易专业是强项,就可以考虑偏于“商务”,叫做“小电子+大商务”。实际上很多大学也是这么做的,就专业重心方面:西安交通大学是具有理工特色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以文科见长,而北京邮电大学工科与信息科技突出。因此,三所大学所选择的电子商务培养重心不同,模式不一,依次为以“重点实验室+校企合作平台”、“实验室+实践基地+虚拟平台”、“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依托的立体化实践教学模式。[3]二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根据学生的爱好与兴趣选择职业的重心。

3.三个一体化

首先,“教学一体化”,鉴于电子商务专业教师师资力量紧缺的现状,学校可以安排非专业任课教师带领学生到企业中学习,从实践中学;也可以定期聘请企业中电子商务专业人士走进学校课堂;其次是“内外一体化”,就是校园内的“第一课堂”与校外的“第二课堂”在教学计划、课时安排上实现一体化综合布局、实现认知与技能的无缝连接;第三是“网上网下一体化”,网下学习知识网上进行操作,将知识转化为技能,是学习方法的创新。

(二)基本框架

1.静态模块

根据传统教学方法所设计的模块,包括三个基本模块,即“通用知识模块”、“专业知识模块”、“应用技能模块”。顶层的三个模块是基本模块,每个模块还能派生出一个二级甚至三级的子模块。这个模型简单便于操作,在三个基本模块所占教学重要性的权重分布上,可以根据学校的特色进行安排。不足的是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有限,不利于个性化教学目标的实施,这种模块化设计一般适用教学硬软件设施相对较差的中职学校。

2.动态模块

打破传统教育模式,没有基础课与专业课之分,完全按照商务活动的流程划分为四个模块。各模块之间的关系是平行的,学生在学习期间选择哪个模块,哪个模块的知识与技能就是这个学生的主攻方向,即必修课程,而其余三个模块则是选修课程。这种设计的思路是模块没有权重的分布问题,打破了“偏商”还是“偏电”的界限,把模块重要性的选择权完全交给学生。充分体现了个性化因材施教的教学特点。重要的是这种基于电子商务流程的模块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不同区域的经济特色,每隔一段时间修正一次,体现动态化。参与模块内容设计的人要有通晓电子商务业务的专业人士参与,以保障模块始终不会偏离社会发展趋势。这种模式适合于教学条件比较好的中职学校。

二、中职电子商务课程结构模块化实施保障

课程结构的模块化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除了和“教学手段一体化、组织教学项目化、培养能力综合化、技能考核过程化”的其它四化协同配合以外,学生在选中自己的模块之后,可供选择的学习渠道可以有以下几个部分:

(一)仿真实训

校内仿真实训室在这里学生可以办理网上银行、体验B2B、B2C、C2C的电子商务交易模式,研究模拟综合解决方案。

(二)真实的网络平台实训

网上冲浪,商务生活服务网、搜索引擎、网上开店、自制网站,参与淘宝(C2C)、阿里巴巴中文网站(B2C)的交易活动等。

(三)企业实践实训

基于自身学习的内容,主要学习掌握基于企业平台的综合问题解决方案或基于阿里巴巴诚信通平台的综合解决方案。

(四)社会实践

鼓励学生网上创业,积极参加各类电子商务大赛,拓展知识面,增长见识。

模块教学论文篇10

2模块设计重点

从表1看出,机关各部门、基层各单位共设计教学建设与管理大项355项、次项692项,其中训练机关、教研室、图书馆、信息管理中心共设计大项210项、次项496项,分别占设计大项、设计次项的59.15%和71.67%。之所以如此设计,主要是考虑要在保证建设与管理设项方面尽可能做到全面覆盖、不留死角的同时,应将训练机关、教研室、图书馆和信息管理中心作为设计建设与管理模块的重点环节。教务科(办)和教研室建设与管理项目要素见表2。

3模块设计特色

根据学校以往自主设计开发“课程质量评估系统”、“双向评价系统”、“教学工作评价系统”等教学管理软件的体会和经验,针对“教学建设与管理模块”功能需要,在本模块设计方面主要体现以下特色[1-4]。

3.1建设与管理任务相衔接。院校中心工作就是教学工作,其中教学建设与管理又是教学工作的重点。从院校管理者的角度讲,各部门和基层单位必须向教学建设和管理聚焦,为教学建设与管理出力,做教学建设与管理的主人。基于此,我们在设计该模块时,针对各部门和基层单位的特点和实际,为各部门和基层单位赋予了与其工作职能相对应的建设和管理任务。以训练处教务科(办)为例,1.11设计了教学过程管理表系教研室填报项目,在教研室也相应设计了10.8教学过程管理登记项目。这样设计的真正目的是,把建设与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同时,有些建设项目信息在基层单位无法汇总,从机关管理职能角度讲又需要时,在相应机关的建设与管理项目设置登记项目,又如1.5.12教务科(办)课程标准执行情况登记,包括:年度、专业、培训层次(本科、学兵培训、其他)、课程标准名称、计划学时、执行学时、执行百分比(%)、登记日期,并要求实现电子表格汇总、查询。

模块教学论文篇11

[作者简介]詹燕(1964- ),女,广东湛江人,广东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职语文教学。(广东广州510663)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3年广东省体育局体育软科学课题研究项目“应用文写作模块教学在体育行业技能培训中的开发与应用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YT12009)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4)17-0122-02

一、模块教学研究现状

模块教学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起源于国外,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引进并应用到教学模式中。模块教学最初作为一种职业技术培训模式应用于企业培训上,后逐渐运用到学校教学中。

1.模块教学的起源和内涵。学者们对于模块教学的起源和内涵作了积极探索,并形成了多种研究成果。刘桂芝指出,“模块”来源于英语中的module一词,原意为建筑施工中使用的标准砌块。赵有生认为,模块教学汲取了源于工业生产时代的模块化思想。丁芳林、肖小明、王洪生指出,“模块教学”是指由若干个不同但互相联系的功能部件组成的动态教学过程,是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手段,采用相应的考核方式组织的教学。王洪生、童燕顺、余秀丰认为,模块教学法的基本结构应包括模块教学计划、模块教学教材、模块教学的四字法则、模块教学教案、模块教学流程五部分的内容。刘登高和李海玲指出,模块教学法(MES)是20世纪50年代初由国际劳工组织研究开发出来的以现场教学为主、以技能培训为核心的一种教学模式。罗邑生认为,模块式技能培训是当今国际上普遍使用的一种职业培训模式。詹苏杭指出,模块教学以CBE和MES两种理论为代表,前者以岗位任务为依据确定教学模块,后者以从事某种职业应当具备的能力为依据确定教学模块。

2.模块教学的特点和优势。关于模块教学的特点和优势的研究,大部分研究者基于与传统培训模式的比较上。刘登高、罗邑生、于红、孙光中和瓮学清、梁万年、郭爱民认为,模块教学是以学员为中心、以技能训练为核心、以学员自学为主、以现场教学为主,充分体现能力本位的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无论在学制、专业设置上,还是在教学手段等方面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实用性和灵活性,便于培训的组织与实施;要求教师是既能教授专业理论,又能指导实习操作的“双师型”教师;受过培训的学员动手能力强,具有较高的技术素质,较容易融入业界。职业标准模块化的发展,将有利于岗位培训、技能鉴定、规模培训等社会管理需求。王洪生、童燕顺、余秀丰和安燕则从学校教学的角度出发,在指出模块教学特点优势的基础上,特别强调模块教学和学分制管理能迅速提高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学质量,增加办学效益;改革职业教育陈旧的教学模式、推行模块教学是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实现培养目标的根本出路。

3.模块教学的应用和实施。模块教学应用于职业培训和高职教育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学者关注。罗邑生以农民工“维修电工”培训为例,把培训模块分为理论模块、基本技能模块和行业技能模块,进行了模块化教学展示。于红、孙光中以“安全管理”为例进行了模块式教学培训的展示:把安全管理视为一个大的一级模块,安全管理原理、安全管理方法及安全管理手段作为二级模块,以此划分开来,一级一级模块来讲解分析。刘登高介绍了将MES应用于神东公司的技术工人培训中取得的成效。瓮学清、梁万年、郭爱民等指出,在“中英城市社区卫生与贫困救助项目(UHPP)” 的培训项目中把培训的核心内容分为“一理论四技能”,即按五个模块组织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研究普遍认为,在职业技能培训中,引入模块教学即以模块为教学单元、以技能训练为核心、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培训效果,特别是提高职业技能培训效果。这种模块式培训缩短了培训与就业的距离,突破了传统的以学科为系统的培训模式,建立起以职业岗位需求为体系的培训新模式,使培训更加贴近生产、贴近实际。罗邑生从以下六个方面谈了如何实施模块教学:制订合理的培训模块;规定基本课时;编制适合的教材;教学组织实施;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考核评估要求。郑浩、陶虎、王晓辉以山东经济学院工商管理学院的模块化教学改革为例,阐述了模块化教学模式的设计思路,提出模块化教学模式按教学内容划分为通用性模块(包括公共基础、学科基础和专业基础三个子模块)、个性化模块(包括学科公共选修课程和专业的选修课程两个子模块)和实践性模块(包括基础实践能力、专业实践能力、科研创新能力三个子模块)的设计思路。杨俊峰强调,进行模块化课程设置必须处理好技师的职业能力与课程开发的关系,必须体现技师课程实施模块化设置的依据、关键点、教材开发、技术更新内容等四个要求,必须以实际应用为出发点加强职业能力的培训。卢莹根据大学语文教学模式现状和课程特点,把教学内容整合出主题式、文体式和文史式三大模块;把课堂结构整合出理论讲解、能力培养和文学鉴赏三大模块。

从以上学者的观点可以看出,研究者们对模块教学的起源和内涵认识基本是一致的,并且是由表及里、逐步深入的。另外,从文献梳理中也可以发现,目前国内对模块教学的理论研究较少,较多的研究则是借鉴模块教学运用于职业岗位培训中,特别集中在具体学院教学或学科教学的具体开发与应用中。

二、应用写作模块教学研究现状

现有对应用写作模块教学的研究并不多见,而此方面的研究中,大部分是把应用写作作为大学语文教学体系中的一个模块来谈,又或是从文章结构的四个部分去谈(严格意义上说,这只能是一种作文的方法,并不是一种写作教学的方法)。真正把应用写作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并应用模块教学于其中的研究目前甚至可以说是少之又少。

1.从教学体系的角度谈模块。龙溪虎、金鑫、周行从模块化教学体系的角度谈及语文课程由三大模块构成:普通话模块构建;应用文写作模块构建;审美鉴赏模块构建。

2.从文体的角度谈模块。龙溪虎、金鑫、周行在应用文写作模块构建中,提出了根据学校专业设置,把应用文分为财经应用文、行政公文、日常事务类文体三大块教学。张立莉、张倩从“何为模块教学”“如何实施模块教学”“何以尽善尽美”三个方面介绍了模块教学在应用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情况,更多地考虑到高职教学中不同专业不同学科的培养要求,将整个应用写作教学的内容分成了七大模块,分别为应用写作概述、行政公文、事务文书、社交礼仪文书、司法文书、经济文书、学业文书。

3.从文章结构的角度谈模块。艾美华就应用文发展现状,针对应用文体使用广泛、频率高且趋向标准化的趋势提出了提高写作技能、快速行文的方法,即模块组合作文法。将文章的写作结构分成四个“框”,即标题、开头、主体 、结尾四个模块。

4.从项目导向的角度谈模块。傅云辉认为可以通过引入模块式教学理论来改革应用文写作教学,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注重“模块化”,打破应用文课程固有的知识体系,以项目为导向,重组课程内容,做到“基础知识模块、通用技能模块、具体岗位所需技能模块”三者有机结合。

5.从语文能力培养的角度谈模块。詹苏杭认为高职语文的模块可以从语文的听、说、读、写四大能力衍生出来。而高职语文的任务是培养学生面向职场的语文应用能力,因此这三大模块又可以衍变为沟通能力训练模块、阅读能力训练模块、写作能力训练模块。

现有对应用写作模块教学的研究较分散和零乱,更多的是局限于对教学内容进行模块划分,缺乏系统和深入。

经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我们发现现有对模块教学的研究大多是借鉴其模式用于工业、农业等行业的培训,用于高职应用写作课程的屈指可数,而对应用写作模块教学在职业技能培训中应用的系统研究还未见。其研究具有“几多几少”的特点:介绍国内模块教学的较多,国外的相对较少;模块教学用于技能培训中的较多,用于课程教学中的相对较少;用于工科教学中的较多,用于文科教学中的相对较少,用于应用写作课程中的则更少。综上,国内关于应用写作模块教学的研究仅处于起步阶段,研究成果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待进一步提升。

三、应用写作模块教学研究展望

1.明确研究方向。高等职业教育应该发挥其服务社会的功能,使其课程安排和教授方法都能符合行业、企业的岗位需求,并被学生接受。应用文写作课内容实用但是文种繁多,我们应运用新的分析视角,通过借鉴模块教学方式来进行应用文写作职业技能培训,并进一步寻求与高职课程教学的对接,完成应用文写作教学为社会服务的功能,这是今后的研究方向之一。

2.界定研究内容。针对应用写作教学模块的含义没有具体界定的情况,为更好研究模块教学对高职应用写作教学的作用,首先必须对应用写作教学中的模块进行界定,更加确切地说是就教学内容而言,应如何划分模块。高职应用文教学模块应把教材模块与行业需求结合来设置,最好是以行业、企业各岗位所需的应用写作能力进行界定和划分。

3.开展系统研究。目前关于应用写作模块教学的研究,一般集中在教学模块的界定和划分上,缺少对模块教学中教学设计等其他方面的研究。张立莉从高职学生分析、教学目标的确立、组织教学资源、教学策略的选用及教学评价的设计五个方面对应用写作模块教学的教学设计进行了初步探究。在后续研究中,可在初步探究的基础上,对模块教学的教学设计涉及的五个方面的内容开展系统深入的研究。

4.多样研究方法。实验法是目前关于应用写作模块教学研究的主要方法。在今后的研究中,应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方法,运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和比较法等,一是寻得理论的支撑;二是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了解行业、企业的应用文写作岗位能力需求;三是加强与高职其他学科的模块教学之间的横向比较,从而对应用写作模块教学进行综合研究。

[参考文献]

[1]丁芳林,肖小明.高职院校“模块课研讨式”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5).

[2]李海玲.高职数学课程模块化教学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0(12).

[3]刘登高.模块教学模式在神东公司技术工人培训中的实践[J].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3).

[4]刘桂芝.岗位培训中“模块教学法”的应用[J].成人教育,2001(10).

[5]卢莹.大学语文模块化教学模式探索[J].现代教育科学,2009(3).

[6]罗邑生.模块化教学在农民工技能培训中的应用――以维修电工培训为例[J].广西教育,2011(10).

[7]瓮学清,梁万年,郭爱民等.以需求为导向的全科医师师资培训方法探索――模块教学的应用[J].中国全科医学,2004(12).

[8]杨俊峰.试论技师培训的模块化课程设置[J].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2007(1).

[9]于红,孙光中.模块式教学在煤矿安全培训中的应用[J].职业与培训,2011(3).

模块教学论文篇12

语文是中职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它紧紧围绕“以服务为宗旨,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提高学生人文素质和语文素养,为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目前,中职学校语文教学在教学管理、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中职语文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提高,所以中职语文教学改革已迫在眉睫。把模块教学理论引入语文教学领域,即把语文学科中具有同类功能的知识点或能力项组合成知识模块或能力模块,使其整体功能大于部分之和。有了科学的教育教学思想作指导,我把它运用到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中来,在贯彻这一模式的过程中,我认为,有两点很重要,一是转变观念,二是改变模式。

转变观念,就是要摒弃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固有的思想观念,包括教师“教”的观念及学生“学”的观念的转变。教师要用科学发展的思想来武装头脑,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学生的终身发展,事实证明,高分低能儿是背离教育规律的牺牲品。有人曾经说过,一个人真正在学校里所学的东西,是当他在走出校门多年后,把所有在书本里所学到的知识点忘记之后所剩下的。当然,剩下的便是一个人的能力素养。

改变模式,即模块教学在中职语文中的运用。主要是把中职生应掌握的语文知识设置成四大模块:阅读模块、写作模块、口语交际模块和语文实践模块。然后在每个模块下设置小模块。

一、阅读模块

语文阅读教学资源极其丰富,批判地继承、科学地开发、高效地利用这些资源,构建科学的语文阅读模块教学,可以使现有资源的利用最优化。我校现使用的教材是高教出版社出版的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下册,12个单元,64课。我首先对两册教材内容进行系统分类,将知识归类组合为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诗歌、文言文模块,其中在记叙文模块中再散文、小说、戏剧小模块,小模块下又分若干子模块,如散文可分为写人、记事、写景、状物四类进行比较教学,因材施教,打破章节。阅读模块教学就是目标单一,有利于学生集中学习节省教学时间以便拓展知识视野,能够建立新型的阅读教学结构。

二、口语交际模块

听话时做到耐心专注,能理解对方说话的主要内容、观点和意图;说话时有礼貌,表达清楚、连贯、得体。学会介绍、交谈、复述、演讲、即席发言、应聘等口语交际的方法和技能。能够根据学习、生活和职业工作的目的和情景进行恰当的表达和交流。

模块一:引导学生敢说话。

教师用朗读带动说,教学中要结合语文教材的阅读教学,引导学生“大声”地读好每一个字词句,通过绕口令、听范读、齐读、个人朗读、分角色朗读、吟咏诵读、回答问题、等多种教学手段,纠正学生读错的地方,引导学生掌握朗读的技巧,锻炼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和当众发言的胆量。

模块二:引导学生能说话。

引导学生可以在不同语境下进行流畅、完整的语言表述,是以“交谈与讲演”为主的口语训练。

模块三:引导学生会说话。

即以“讨论与辩论”和就业交际为主的口语训练,培养中职生具备较好的从容应对的口语交际能力。

三、写作模块

面对当前作文教学的盲目、低效,促使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写作教学模式,建立新的写作模块教学。

1.记叙文写作模块。分为以下四个小模块:一是侧重写人的记叙文,以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为主。二是侧重记事的记叙文,以叙述事情的发生、发展、经过和结果为重点。三是侧重绘景的记叙文,以描绘景物、寄托情怀为主。四是侧重状物的记叙文,以状物为主,借象征抒怀。记叙文模块,能恰当地选择材料和组织材料,能在叙述和描写的基础上学习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

2.议论文写作模块。

3.应用文写作模块。分为两个小模块:一是基础模块,包括:应用文写作概述、事务文书、礼仪文书,等等。对于基础模块,教师尽可能联系学校和社会当中发生的一些实际问题,根据教学内容,设置相应的情景,模拟实际写出相应的文种。例如,开学初,要求学生结合实际写学习计划等,让学生感受到应用文写作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调动学生积极性。二是实践教学模块,包括:课堂实践训练、课外实践训练、社会实践训练。

四、语文实践活动模块

1.设定主题。就是根据中职语文教学大纲中的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三个层次,参照职业素养培养要求,结合学生身心发展和现有课程体系,把相同功能的知识点整合,设计出不同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模块主题。如“我爱我的专业”“模拟应聘”等模块。

2.各模块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目标要求具体,可操作性强。

3.各模块中活动内容的选择,它指明每一个实践活动方案的方向。

4.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方案设计。这是实施中最关键的部分,也是最具体的部分。

5.实践教学。

6.反思实践成果。在实践活动中总结且提炼出活动过程、教学方法和反馈方式的理论性成果。

根据校园生活、社会生活和职业生活确定活动内容,设计活动项目,创设活动情境。通过搜集资料、小组合作、交流展示、总结评价等步骤,围绕活动主题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运用有关的语文知识和技能,提高语文应用能力,培养职业理想和职业情感。

阅读模块、写作模块、口语交际模块和语文实践模块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我们力图通过阅读教学模块教学为枢纽来整合中职语文课改背景下其他模块的教学,使阅读、写作、说话和语文实践真正融合成一体。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