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心得体会合集12篇

时间:2022-04-07 04:48:35

美育心得体会

美育心得体会篇1

因此作为一个家长对自己孩子传统美德的教育负有很大的责任。根据几年来对孩子的教育谈几点体会:

一个孩子上学后学习好坏,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培养一个认真学习的态度。几年来作为家长深有体会。我的体会是只要是老师和学校要求的就一定要求孩子认真去做决不马虎,差不多的思想和做法是会害了孩子的,几年来的体会是深刻的,我的孩子现在学习、办事都比我认真,这点上我觉得是一个成功的经验。记得一个名人说过:“一个学习办事认真的少年长大以后,一定会有所作为的。”

对孩子的教育要坚持原则问题决不妥协。记得孩子刚刚上学一个多月,孩子的妈妈中午来看她,孩子竟然提出下午不上学要陪妈妈玩一下午,不同意就又哭又闹,当时奶奶看到后竟然说给请半天假,我很生气,不头疼、不脑热凭什么这样惯孩子,我是坚决反对毅然拉着孩子上学了。经过这一次严厉的举动孩子得到深刻的教训,从此上学比谁都积极,从不耽误一节课,而且感冒发烧还没完全好也要赶去上下午的两节课。记得一个教授说过:“小孩子小时候找准一个错误认真教育一次能使他一辈子受益。”

现在的孩子都是娇生惯养、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自理能力差,这就需要家长一步步引导他管理自己。这就要平时多注意放手叫他自己去做一些事,小件衣服要自己洗,平时要帮妈妈做一些家务事,成为一个勤快的好孩子。我发现凡是平时勤快的孩子,学习上、办事上都认真,成绩上也不错。凡是好吃懒做的孩子,要想学习好挺难的。好学上进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应着重培养,好的习惯养成了家长就可以放心了。

孟母择邻说明一个道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要给孩子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家长首先要把自己管好,表率作用非常重要,不论学习、做事、说话要给孩子一个好榜样,比如现在孩子吃饭时,把好吃的饭菜拉到自己面前,不管其他人,这时就要从自己做起,要把尊老爱幼,文明礼貌的道理讲给她听,一次两次坚持下去孩子自然就懂了。看电视要看新闻联播以及有利于少年成长的故事,从小关心国家大事,比如四川地震时那些抢险救人的场面,特别是灾区老师在危难时候舍身救学生的报道和画面对孩子的教育是深刻的,老师崇高的形象在孩子心中留下深刻印象。我主张不带孩子去看成年人的电影和不该去的场所,这样对孩子的成长是有利的。

美育心得体会篇2

踏上工作岗位之后,我依然愿读书,工作后读书是个人的事,喜欢也好,憎恶也罢,与他人无关。或许有人提醒,但绝无他人强迫。

漫长的假期终于给了我充足的时间充电,自从学校倡导开展教师读书活动以来,我读了一些象韩忠玉的《信心教育法——赢就赢到底》、《给孩子一生的财富——更新家庭教育观念报告集》、《卡尔维特的教育》等对教师专业成长有帮助的书籍,同时也阅读了自己很感兴趣的一些作品集,在荡气回肠的云荒大陆里体会文字带给我的强大艺术感染力。通过读书,终于让我明白: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这种规范、狭隘、重复、忙碌的生活状态,要改变这种生存状态,使教师对教育永远充满一种吸引力,最好的办法就是读书。读书会让我们教师更加善于思考,更加远离浮躁;读书会让我们教师更加富有教育的智慧,领略教育的真谛;读书会让我们的教育更加美丽。

奋战在教育战线上如我一样的教师群体也确实存在一些寻找借口的可能。在工作上缺少勇于负责的态度,一抓到底的决心,追求完美的精神。搬出一些这样那样的理由,搪塞上级,开脱自己。因此,“没有任何借口”是踏实工作的原则,是完善人生的态度,是奉献社会的精神。多么简单的一句话,却包含了多种深刻的涵义。

首先是责任感,对自我的责任、学生的责任、家长的责任、学校的责任等,责任无处不在,就比如说重视学生的一言一行这一件事来说,这也是每一位教师的责任,也许在看这本书之前,看到学生行为修养上的一个小过失会不以为然。但教师是园丁,是培育下一代责无旁贷的任务。在祖国的明天和希望面前,你能有什么借口吗。

美育心得体会篇3

美育云端课堂直播观后感【1】

5 月 25日美育云端课堂集结中国交响乐团、中国爱乐乐团、中央歌剧院、中央芭蕾舞团、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上海交响乐团、广州交响乐团、深圳交响乐团、杭州爱乐乐团、宁波交响乐团向大家奉献专场音乐会,呈现一次国内优秀演出乐团的集体盛放,高规格的艺术饕餮盛宴等你来!自5 月 23-28 日,连续 6 天为全国人民奉献 40余场精品艺术活动,传统音乐经典和当代精品力作将以各种形式轮番上演。所有参演音乐家、艺术家以高昂的热情积极参与,用艺术之美温暖人心、抚慰人心,传播新时代的正能量!

延安精神,靠的是人民,延安精神,依的是政府,延安精神,讲的是实际!

延安精神,在我们心中,延安精神,在我们身边,延安精神,在我们的点点滴滴中就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延安精神!

如果没有延安精神,那中国还是一条没有醒来的龙,如果没有延安精神,现代化还是一个遥远的梦,如果没有延安精神,我们,还是止步不前,还是人心散乱,还是东方的小矮子!

延安精神,一个令人向前奋斗的令牌,一种令人发奋图强的力量!

美育云端课堂直播观后感【2】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熟悉的旋律荡漾在耳边,我不经跟着轻轻合唱。

为提高青少年审美素养,以美育人、以文化人,5月23-24日,职教中心全体学生线上参加了由中央文明办三局、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中央音乐学院等单位共同举办的“美育云端课堂”活动。

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黄河大合唱》,《黄河大合唱》堪称我们伟大中华民族的千古绝唱。她的深沉、悲壮、激昂、宏伟、雄浑,达到了思想性、艺术性、民族性的完美结合,是中华民族的最强音,是从我们民族的灵魂中迸发出的心声,是一座难以逾越的音乐高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我们永远感谢冼星海,他是我们民族的骄傲。黄河大合唱是我们民族的音乐丰碑,听黄河大合唱,我的心灵受到洗礼,心灵感受到强烈的震撼。

艺术点亮生命,美育丰盈人生。通过本次活动,用红色文化艺术加强全体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文明风尚,不断满足青少年精神文化需求,帮助他们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美育云端课堂直播观后感【3】

昨天美育云端课堂已经进行了开幕式,在接下来的几天会不间断的有直播课堂,大家可以免费上网观看。而下文中为大家分享下美育云端课堂观后感心得体会。

美育云端课堂观后感心得体会

美育是培养学生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美育以直观形象感人,寓情于理,以情动人,陶治人的高尚情操,能提高人的审美能力以至完美人格。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求知的前提。学生的兴趣、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是欣赏、感知美育的必要前提,智育为美育提供了必要的审美知识,知识面越广,越能辨别真伪和美丑,越有利于美育的实施和创新。

美育是诉诸于人的情感活动的,以感情的激发和陶治的方式进行,这也是美育的根本特点。

审美教育不能用抽象的枯稿简单的说教,必须通过感情活动的陶治作用才能达到。只有真正关于心灵的学问、诉诸情感的学问,才会完善人格、美化人生。审美活动有其自身的特殊性。

美育云端课堂直播观后感【4】

此次中央音乐学院·延安5.23艺术节,携手近三百余家艺术院校,十几家著名央地艺术院团,近万名海内外艺术家,八大艺术门类,在六天里通过网络云传播推出四十余场、上百小时的精彩节目,彰显艺术为人民,用艺术致敬延安精神,用美育传承红色经典的主题。

“美育云端课堂”开幕式主要通过对交响合唱《我们》《黄河大合唱》、歌剧《白毛女》三部音乐精品的讲解、欣赏,拉开5.23艺术节美育盛宴的帷幕。

《我们》

首先俞峰院长介绍了合唱艺术的特点,请出了《我们》的词曲作者、中央音乐学院李小兵教授介绍《我们》的创作情况,随后播放了这部当前抗疫音乐力作——云合唱、云合奏《我们》,俞峰院长执棒,集合全国100多所音乐院校共万人师生组成的云合唱团演唱,朗朗、秦立巍、吕思清等著名音乐家,中央音乐学院教师、国内著名演奏家和乐团首席及国外著名校友等二百人组成的云乐团演奏。深情的旋律、激情的演奏、宏大的音响,极具感染力,收获满屏点赞。

《黄河大合唱》

开幕式主体部分是俞峰教授讲解诞生在延安鲁艺的、我国近现代音乐史上非常重要的红色音乐经典《黄河大合唱》的创作、演出情况,著名歌唱家雷佳讲解同样诞生在延安鲁艺的红色经典、我国第一部民族歌剧《白毛女》的创作、表演、复排等情况。

俞峰教授在讲解《黄河大合唱》时播放了新华社制作的国家相册《黄河大合唱》,通过珍贵图片再现《黄河大合唱》创作、演出情况,播放欣赏了著名指挥家严良堃指挥中央乐团的《黄河大合唱》经典版本视频片段——《黄河船夫曲》。

《白毛女》

开幕式下半场俞峰教授请出解放军文工团副团长、著名歌唱家雷佳,由她讲解歌剧《白毛女》的创作、排演、传承。

雷佳通过连线场外专家、访谈场内嘉宾的方式,介绍歌剧《白毛女》与延安鲁艺的深厚渊源,它对中国民族歌剧产生的重要影响。这部作品是在毛泽东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直接指导下创作的,它继承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基础上,适度借鉴西方戏剧特别是歌剧艺术的成功经验,融会贯通的艺术创造,为日后中国民族歌剧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开辟了道路。

美育云端课堂直播观后感【5】

看完2020美育云端课堂之后心中有对当时社会的感慨,印象最深的就是《白毛女》,观看时有对喜儿的同情,也有对黄世仁的愤慨!

我很庆幸我没有生活在哪个地主和雇农矛盾尖锐的时代,我也无法对喜儿这样的命运感同身受,我也无法理解他们对地主的愤恨和无奈,但当我看到杨白劳被生生的按上了卖女儿的手印,当我看到杨白劳因无奈而服毒自杀,当我看到红军来时,群众们手拿棍棒向着黄世仁的时候,我可以想象他们对地主已经恨之入骨。

喜儿,这样一个单纯,漂亮,勤劳,善良的好姑娘,命运却如此曲折。在家时,苦命干活儿,没有好日子,还好父亲很疼爱她,记得杨白劳在掏出送给喜儿的红头绳时的唱词:“人家的闺女有花戴,爹爹钱少不能买,扯下了二尺红头绳,给我喜儿扎起来!哎!扎起来!”;()被黄世仁糟蹋后,怀孕了却被赶了出去,还差点被卖了,经历丧父之痛之后又经历了丧子之痛,在山里一夜青丝变白发,过上了野人的生活,我真的很难想象,这样一个柔弱的姑娘,是如何承受的这么多苦难!还好,八路军来了,打到了地主,报了仇,和大春哥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还让人有点欣慰。

美育心得体会篇4

作为消防部队中的一员,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消防部队是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的一个警种,是公安机关的一个重要职能部门。它担负着公安消防保卫和社会抢险救援的双重职能,是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是一支同火灾作斗争的军事化、专业化队伍,它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严格消防监督管理,防止火灾的发生,减少火灾的损失,积极参加社会抢险救援,保卫国家经济建设,保护公共财产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在我们这个多民族的国家里,各民族有着共同利益,谁也离不开谁,特别在新疆“三个离不开”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处在祖国的边疆、时刻守卫着祖国边疆的每一寸土地;新疆是祖国大家庭里的一个成员,从以前是一穷二白,几乎没有现代工业,几十年的建设发展等于在白纸上画画。如果离开了祖国大家庭和兄弟省区市的支持,就没有今天大发展的新疆。新疆发生的重大变化,取得的重大成绩,无不饱含着国家和兄弟省区市的大力支援和全情投入。

美育心得体会篇5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健康第一”的学校体育教育理念不断得到落实,提升大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被当前高校作为重要的体育教育目标之一。由于体育舞蹈具有健身、美体、娱乐、表演等运动价值,因此深受当代在校大学生的青睐。随着体育舞蹈在高校的不断深入发展,体育舞蹈在促进大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能力等方面的发展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为高校体育文化生活注入了新的活力。体育舞蹈在高校体育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得到不断的提升。

一、体育舞蹈

体育舞蹈是以人的形体动作为主要内容,将音乐、服饰以及运动者的表现内涵融为一体,抒发人的内心情感的身体运动,以达到健身、娱乐的目的。早期,体育舞蹈被称为“舞厅舞”或“舞会舞”,作为人们自娱自乐和交际的一种工具,多出现在西方的大型聚会场合。现在,体育舞蹈又被称为“国际标准舞”或“国际体育舞蹈”,也就是人们通常称的“国标”。这是从最早期的“交谊舞”演变而来的一项新型的体育运动项目。体育舞蹈运动项目具有丰富的文化艺术内涵,它将艺术、体育、音乐、舞蹈、服饰设计等内容融为一体,包含了生理力学、运动训练学、解剖学、舞蹈学、美学、心理学、音乐学、服饰学等。

二、美育

“美育”的理论最早是由德国人席勒提出的,他既是诗人,又是哲学家和美学家。到了20世纪初期,王国维和蔡元培等人将外国的美育理论引入中国,并将“美育”的外文译为“美感教育”“美育”和“审美教育”。我们的许多学者认为,美育是对人在美学方面的教育,让教育对象具有感受美、辨别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传播美的能力,从而能够感美、知美、懂美,促使受教育者追求人生的精神层面的情趣,提高理想境界。随着高校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改革,美育以其他各式各样的教育活动为媒介,在高校中有序、健康地开展,体育舞蹈就是其重要媒介之一。

三、体育舞蹈教育的美育功能

体育舞蹈在高校不断普及和发展,体育舞蹈的美育功能也不在断显现,并被人们所熟知和认可,在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1.体育舞蹈让学生学会欣赏美

欣赏美是学生对美的感知、理解、思考和辨别的一种能力。欣赏美除了与文化素养、教育环境、经济基础、社会条件有关之外,还与自身条件有关。欣赏美是可以通过美育进行培养的,主要是让学生对美具有感知能力。高校的体育舞蹈教学,让学生除了接受身体锻炼以外,还让学生亲身感受艺术、参与艺术的表演和创作,从而逐步欣赏艺术并热爱艺术,懂得什么是美,以及美与美之间存在的不同。长期的体育舞蹈教育会逐步强化学生欣赏美的能力,使学生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受益终身。体育舞蹈各舞种的艺术造型内容丰富、风格各异,人们所获得的欣赏美的效果也不同。体育舞蹈的风格有的典雅、大方,有的热情、欢快,有的舒展、奔放,与优美的音乐相配合,给人以高雅的美感。高雅的气质配以华贵亮丽的服饰是体育舞蹈的另一特点。舞者身着华丽的服饰,显示出不同的风度和气质,更加衬托出舞者优美的身体曲线,让人欣赏到舞者健康向上的精神和美丽的舞姿。学生经常参加体育舞蹈运动,身体得到了锻炼,形体得到矫正,更加具有美感,在舞蹈优美的音乐和高雅动作的影响下,不断地进行着感知、想象、理解等教育活动,可以提高自身欣赏美的能力。

2.体育舞蹈让学生学会创造美

体育舞蹈可以给观赏者带来美的享受,同样参加体育舞蹈练习的学生也会通过体育舞蹈的学习和训练,创造出健康、积极、乐观的各种艺术美。体育舞蹈教学对学生的仪态要求严格,做到一举手、一扬头、一迈步、一起身等都要传递美感。例如,教师在训练中经常要求学生:眼平视、颈要直、肩展开、腰立直、腹微收、膝要活等。学生从头到尾都要保持着优雅的、美丽的身体姿态。这些姿态或动作不仅给欣赏者以美感,让人赏心悦目,而且也让学生本身精神饱满,体会自身美的一个过程。另外,在体育舞蹈教学中,教师编排的戏剧性的舞蹈场节或情节是学生感受体育舞蹈魅力的重要环节。男女学生在舞蹈创作和表演中,运用肢体语言和内心情感的流露,让观众深受感染,从而产生视觉和心灵上美的震撼。学生在给群众带来艺术享受的同时,也体会到创造美的快乐和实现自身价值的愉悦。

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体育舞蹈学习和训练,也会亲身感受到自身从内到外的变化。学生的外表形象更加端庄秀丽,气质变得高雅大方,形体健康优美。在体育舞蹈教学中,学生可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生活中寻找美的素材,发挥想象力,可自身编排舞蹈动作,设计舞蹈表现形式,创造表现美的机会或舞台,从而达到自我发现美、创造美的目标。

3.体育舞蹈让学生学会传播美

在西方,体育舞蹈一直被认为是真正的艺术。它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更新了早期的交谊舞,并融入了时代气息,更加具有时尚性和前瞻性。在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中,体育舞蹈不仅成为学生之间建立友谊和交流的形式,而且成为学生锻炼身体、陶冶情操、提高技艺、参与舞蹈表演的主要形式和途径。学生通过参加体育舞蹈俱乐部、广场表演,参与体育舞蹈义务教学、比赛、舞台表等形式,向人们展示了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风貌和优美的人体动态艺术,给人以美好的艺术享受,引发人们对美的向往和追求。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和参与社会体育运动的热情在不断增加。体育舞蹈有着极高的健美、健身、健心的价值,在参与舞蹈练习和俱乐部活动时,学生互帮互助,相互学习,不仅学会了舞蹈技能,还懂得欣赏他人和尊重他人,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喜欢。体育舞蹈成为高校大学生表现美、传播美的重要介质。因此,高校大学生通过各种形式在传播体育舞蹈独特美的同时,也使体育舞蹈的内涵更具思想感情和韵味,再加上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元素,体育舞蹈更加具有美感和艺术性,这也将鼓励大学生更加积极地去传播这种艺术美、形体美。

高校的体育舞蹈教学与训练发挥着巨大的美育功能,对经常参与体育舞蹈学习和训练的学生而言,无论是对其外在气质、形体,还是内在心理、思想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体育舞蹈是培养学生欣赏美、创造美、传播美的重要介质,在培养学生全面素质发展上,发挥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孙俊生.体育舞蹈的健身及美学价值[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2].体育舞蹈的美学特征[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8.

[3]陈燕.体育舞蹈的美学艺术探讨[J].电影评介,2009.

作者简介:

美育心得体会篇6

中图分类号:G633.96?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0-0172-02

美育是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体育和美育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基本的动作技术,而且还要教会学生在学习中去体会美、鉴赏美和创造美,使学生对“美”得到感受和理解,从而培育学生美好的心灵、美好的行为,激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提高思想觉悟,使学生为实现理想和创造一切美好的事物而奋发向上。

因此,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在明确了教学中美育教育的重要性之后,就应该不断的提高自身的思想情操和审美能力,在教学中通过具体的行为规范,创设环境,语言交流,视频展示,让学生不仅仅是简单的直观操练,而是心灵的感悟,从而把体育看作是一种有益身心锻炼的活动,感到快乐,在快乐中学好知识。那么,体育教学中如何进行美育教育呢?

首先,教师要自身美。卢梭说过:“在敢于担当培养一个人的任务以前,自己就必须造就成一个人,自己就必须是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教师作为美的向导,自身美的修养自然不可忽视。教学过程既是师生的思想交流,知识授受,同时也是情感交流的过程。所以教师自身所释放的美就会象“春雨”一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为一名体育教师要经常参加体育活动,使身体保持和谐健美,利用自身形体美,姿态美的感召力,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同时也要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和文化素养,严格要求自己,注意自己的言行,讲究文明礼仪、仪表端正、富有朝气、教态自然,给学生以美好的感受,尽最大努力以最佳审美姿态出现在学生面前。通过自身展示完美的形象,对学生进行形体、姿态、仪表等美的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达到美育教育的目的。反之,如果教师只要求学生服装整洁,而自己衣着不整,灰迹斑斑;要求学生不怕冷,不怕热,而自己缩脖插兜、在荫处乘凉;这些都会不同程度的影响和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或者实施教学时,组织混乱,语言野蛮,动作笨拙等都会令学生生厌,失去学习的兴趣。如:我在教学生队形队列时,示范动作规范,动作协调、准确、美观。同时也提到了国庆大阅兵的方队,学生就仿佛觉得自己置身于方队的行列中,正在接受检阅,立即会情不自禁地积极的投入到练习中去。另外采取一些相关的游戏来增加学习的兴趣,促使他们掌握正确动作,提高动作技能水平,达到整齐优美,深刻体会到体育活动中美的存在。

其次,教学环境美。怎样的环境,就得到怎样的刺激,获得怎样的印象。合理的组织安排,善于创建、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是体育教学获得成功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教学中,我们应根据所授内容,以及学生的心理,用美学的观点来设计场地,使其布局合理、美观。如8字形场地、椭圆形接力场地、扇形投掷区……用各种几何图形和直、曲、弧线组成的图形场地标志线清晰、图形新颖。器材干净整齐,色彩鲜艳,给学生一种赏心悦目的感受。这样就会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增强了学生对美的情感体验,陶冶了学生情操,使之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美。因此,我们要多学习美学知识,从教材中去思考美、挖掘美,根据教材的特点,利用美学中的颜色、线条、图形等美学知识,精心创设、合理安排,给学生增添美感,使学生的情绪受到感染,引发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唤起学生内在的审美感情,产生积极的效应,实现高效课堂。

第三,教学语言美。教学中使用何种语言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体育教学也需要语言美,有激励性和感染性的语言形式,经科学设计,巧妙应用,对营造活泼、愉悦、和谐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如果不注意自己的语言,随便开口、表达不清晰、讽刺挖苦学生,会让学生反感。相反,如果教师口齿清楚,口令宏亮,专业术语简明扼要,经常带有诱发性、引导性、激励性,充分发挥语言生动形象的直观作用,往往能加强自身的人格魅力,激发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对体育教学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例如,练习实心球时,可以礼貌相邀:“现在,轮到某某同学练习了,请出列。”“大家在练习时,请注意老师讲的动作要领,好不好?”“有没有动作要领不清楚的同学?”在练习过程中发现某位同学的错误动作时,应说“某某同学请你注意,这个动作应该这样……而不是……”“不要着急慢慢来,一定会掌握的”等等,使学生在操场感到老师的关心和体贴,同学之间的鼓励和支持;当同学们进行运动时,不妨对动作优美的同学说:“真不错,继续努力。”“你的动作标准,太棒了!”“你进步得很快,会成功的。”这样会增进教师与学生的感情,使学生更加积极地进行练习,树立学生战胜困难的自信心,更加认真地投入操练,争取更好的成绩。

第四,教学手段美。在室内体育课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探索、观察体育的美,从中享受运动的快乐,使自己美的心灵得到提升。课前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选择准备出一些优美的体育视频资料片,如“NBA集锦”、“花样滑冰”、“体操世锦赛”等等,通过视频引导学生在欣赏过程中自行评判,让学生心中出现一个生动活泼、五彩缤纷的世界。使学生体会到共同的审美情感,从而增加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与情感接触,使他们除学习外有更多的共同话题和共同的情感体验,在探索中增强了群体的凝聚力,提高了审美情趣。

总之,在学校教育发展中,美育与体育将更密切地结合,美育将随着学校体育的发展而发展,越来越成为学校体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因此,加强学校体育中美育的渗透,不仅仅能够增进学生对体育的兴趣,而且能够提高体育的教学效果,促进学校体育运动向更加和谐、优美、健康的方向发展。只有我们大胆创新,勇于实践,具有较高的美学素养和体育审美能力,才能以高尚健康的美育贯穿于体育教学之中,才能使体育学科中的美育渗透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参考文献:

美育心得体会篇7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808(2013)02-0016-04

体育舞蹈是一项体育与艺术融合的运动,是健与美的有机结合,属难美性项目。体育舞蹈集规范性、体育性、娱乐性、表演性以及音乐引导下的身体律动性于一身,不仅成为人们娱乐、健身的极好运动,又具有竞技性,使得许多国家从奥运战略的角度出发,将其纳入竞技范畴,并成立竞技舞蹈协会(体育舞蹈)组织。每年的五月份和十月份在我国各省市都会举办各种级别、不同规模体育舞蹈比赛。专业院校、业余舞蹈俱乐部中各年龄层次的选手积极参加,火热势头足可以看出体育舞蹈的发展空间之大。是什么样的因素使得参与体育舞蹈的人如此之多,体育舞蹈在我国得到良性发展的动力因素是什么?前人对体育舞蹈发展的因素研究大多局限于制约因素、影响因素之类,缺乏更加深入的分析。在社会学中,动力受体是指人们获得需求满足的对象、工具、资源等。动力源是人们的内在需求。由动力源产生的动力是原生性动力,由动力主体之间的动力传导而产生的则是次生性动力。此研究正是从社会学中的原生性动力和次生性动力两个方面人手,对体育舞蹈良性发展的动力因素进行分析,进而促进体育舞蹈在我国的推广和提高。

1 体育舞蹈良性发展的原生性动力因素分析

马克思曾指出:人以其需要的无限性和广泛性区别于其他一切动物。这种需要的“无限性”和“广泛性”不仅是它成为社会运行动力之源的原因和根据,而且保证了它作为社会动力具有不可遏制的向前发展的趋势。新事物得以发展的动力源是人们的内在需求,由动力源产生的动力是原生性动力。因此,人们内在的需求则是一个新事物得以发展最直接和最大的动力源泉,“需要满足”决定需要本身,必然要推动人们参与社会生活中的各种活动。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不仅仅局限于满足温饱,而是越来越重视健康、长寿、重视高层次的精神追求,在健身与精神享受的融合需求上,体育舞蹈这项融健身、健心,审美艺术于一体的新兴体育项目逐渐进入人们的生活,并获得了很大的发展。人们对体育舞蹈健身、健心价值的追求,正是体育舞蹈得以发展的原生性动力。

1.1体育舞蹈的健身价值

1.1.1身体形态的改善与雕塑 体育舞蹈属于技能主导类难美性项群,它是集体育与艺术于一身,是健与美的完美结合,在体育舞蹈锻炼过程中,要求抬头、挺胸、收腹、立腰,始终保持优美的身体姿态,长期锻炼,会使肢体修长、体态优美。

1.1.2身体机能的改善与提高 体育舞蹈的体育性决定了它的健身价值,许多科研人员对体育舞蹈的生理作用做过研究:华尔兹和探戈的能量代谢率为7.57kJ/(m2·h),高于网球7.30kJ/(m2·h),与羽毛球8.0kJ/(m2·h)接近;体育舞蹈的最高心率女子为197次/min,男子210次/min。由于拉丁舞和摩登舞的风格特点不同,运动负荷强度也不同,心率指标可以得知拉丁舞明显高于摩登舞;而相关研究的供能特征为:华尔兹、狐步舞和伦巴以有氧供能为主的有氧和无氧混合供能,心率为160~179bmp。探戈、维也纳华尔兹、快步舞和斗牛舞以混合供能为主,心率为170~180bmp。恰恰恰、桑巴和牛仔舞以无氧供能为主,对选手的体能要求非常高,心率为180hmp以上。因此,经常进行体育舞蹈锻炼,对人体的心血管以及心肺功能都有很好的锻炼功能。

1.2体育舞蹈的健心价值

现代社会的迅速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现代人的心理疾患已经激增。因此,心理健康已经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俗话说“动则不衰,乐则长寿”,合理的运动,能保持良好的心态。乐观的情绪,开朗的心境是延年益寿的重要因素。舞蹈源于人的心理需要,体育舞蹈是在优美音乐的伴奏下,展现人体的健康美、身体美、运动美、结构与造型美、行动美、服饰美、音乐美等,提高锻炼者的气质修养,愉悦身心。当人们投入到体育舞蹈锻炼过程中充分享受舞蹈带来的乐趣时,心理处于一种非常协调的状态和积极的心理和情绪。体育舞蹈中音乐的节律往往与跳舞者的生物节律相互作用,能够调节人体生物节律,使它恢复平衡,以利于增强身心健康。

体育舞蹈大赛中对选手同场竞技,整个比赛气氛对选手的心理影响是巨大的,尤其是面临困境时的坚韧性和积极乐观的态度是比赛成功非常重要的因素。因此,经常参加比赛的选手能够拥有坚韧的心理品质。

2 体育舞蹈良性发展的次生性动力因素分析

体育舞蹈的次生性动力就是在其满足了人们对内在的需求之后,体育舞蹈的开展所带来的社会价值方面,主要包括政治价值、经济价值、教育价值、娱乐价值、美学价值、艺术价值、表演价值,提高人们的审美水平以及艺术欣赏水平,对丰富表演业的内容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因此,这7个方面共同构成体育舞蹈良性发展的次生性核心动力因素。

2.1体育舞蹈的经济价值

“经济价值”是指任何事物对于人和社会在经济上的意义。上世纪80年代,体育舞蹈传入我国,与此同时体育舞蹈产业迅速发展,主体产业与相关产业的发展,为社会提供了更多的工作岗位,从业人员大大增加,使一部分人再就业。进入21世纪,体育舞蹈的开展异常火爆,专业体育舞蹈学校、私人办校以及培训班、俱乐部、健身中心等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我国各省市每年“五一”、“十一”各种规模与形式的大型比赛人数迅速攀升,对举办者来说单就选手的报名费、观众的入场费就是一笔可观的收入;而在比赛中的优胜者,一旦获得优秀的比赛成绩,他们通过在自己的舞蹈班、舞蹈学校的宣传,扩大招生,转化为经济效益;还有比赛表演中的广告费用、冠名权、转播权等,选手的服装费、舞鞋、化妆等产生的费用;音乐光碟、视频光碟、书本教材等产生的利润。各类体育舞蹈器材和一部分特殊的运动装备、出版物、报刊、文物、一部分科学研究等以及在经济上的意义。体育舞蹈选手或者爱好者上大课、小课、编舞课等都会带来极大的经济效益,体育舞蹈场馆设施的有效再利用,也增加了经济的收入。因此,体育舞蹈的开展促进了经济效益的良性攀升。

2.2体育舞蹈的政治价值

体育舞蹈对维护政治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具有积极的作用。体育舞蹈是具有很强的凝聚力,体育舞蹈作为一种社会语言,为不同阶级、阶层,不同职业、信仰的人所接受,政治家们十分重视体育舞蹈在这方面的作用。体育舞蹈还起着振奋民族精神、唤醒民族意识、维护民族情感、增强民族凝聚力的作用。

体育舞蹈同时也作为一种国际政治手段,对改善国际关系、发展国与国之间人民的友谊与合作,进行文化交流、维护世界和平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维护社会稳定方面,体育舞蹈为人们提供了业余活动场所,为人们交流感情、增进友谊提供机会,从而减少或避免了人们把精力用于危害社会方面,对社会的稳定起着积极作用。

2.3体育舞蹈的教育价值

有研究表明:体育舞蹈对大脑两半球的均衡发展和智力的提高有重要作用。体育舞蹈对人的运动能力的教育,是通过模仿、反复练习、创造优秀动作等方式来实现的。模仿可以使作为文化形态的体育舞蹈得以继承;反复练习可以改善人们的行为方式,并形成习惯,提高掌握动作技术的能力;创造优秀动作,是提高人体运动能力,创造人体文化的过程;参与舞蹈比赛,是对人体运动能力的一种检验,对提高参加者的自信心,有重要意义。

体育舞蹈能是对人进行道德素质、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对联系体育舞蹈的群体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体育舞蹈的体育性、艺术性、娱乐性和社交性等功能,不仅能达到强身健体、自娱自乐、陶冶情操、消除疲劳等目的,而且有利于文化建设,形成良好的素质教育环境。

2.4体育舞蹈的娱乐价值

体育舞蹈的本质属性是娱乐性,它使观者赏心悦目、是人们娱乐生活的产物,并在娱乐生活中得到丰富和发展。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和精神文明程度的迅速提高,西方发达国家从20世纪60年代,我国从90年代开始,人们的体育观念和运动行为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人们对体育活动的价值需求上,追求活动的娱乐性已经成为越来越重要的价值趋向。体育运动中娱乐性是人独有的高级情感反应,是人体生命合乎规律性的反应,体育运动形式也都是长期社会实践所积淀而成的,含有丰富的文化意蕴的形式。体育舞蹈经历了长达几个世纪的发展,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如拉丁舞中的恰恰,它是模仿企鹅的姿态创编的舞蹈,其风格花俏、诙谐,加之邦伐斯鼓和沙球的咚咚沙沙声与动作吻合,所以备受欢迎。桑巴舞动作粗犷、起伏强烈、舞步奔放、敏捷,富有感染力,加之它微妙的节奏和强烈的感情倾倒了巴西人。在我国,体育舞蹈各个舞种都倍受青睐,无论年龄层次、无论受教育程度,人们都积极加入到这个锻炼的行列中来,享受体育舞蹈带来的欢愉与满足感。

2.5体育舞蹈的美学价值

“审美”通俗的说,就是人们对现实生活中各种美好对象、现象的感受和欣赏。作为一门动作艺术,体育舞蹈的审美价值存在于瞬间的外显动作中,它使内在的身体语言得以体现,成为新时代审美观的重要表达方式。体育舞蹈起源于民间,孕育于现代生活的土壤,体育舞蹈是体育美与艺术美的有机结合,能把人们的审美体验带入深刻和崇高的层面,使人们从中获得一种体育艺术的力量,体育舞蹈的魅力使人在观赏中产生美感,达到高层次的美的享受。

2.5.1美的形态是美的本质的具体表现 体育舞蹈的健康美、身体美、运动美、结构与造型美、行动美、服饰美、音乐美构成了体育舞蹈的审美形态。体育舞蹈是身体艺术的极致,体育舞蹈锻炼首先改善的是人的身体形态,经常锻炼使人的身体挺拔、均匀、协调、纤巧、秀丽、柔美、优雅。优美的身体姿态能给人以轻松、愉快、心旷神怡的审美感受。

2.5.2美的和谐说 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派认为美即是和谐,一切事物凡是能被看到具有一定的和谐关系的,就是美的。体育舞蹈不仅讲究个人的姿态优美,动作优美,更重要的是与舞伴之间的和谐美。它是以合手、舞步和舞姿为三大支柱的形式出现,两人之间通过肢体语言,呼吸,重心的转换、面部表情表达着深藏在舞蹈中内在的情感,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在和谐,默契中形成一种感应,才会使观赏者体会到其中的和谐美。

2.5.3美的形式说 美的事物的形式特征在于事物外部因素的对称、匀称、和谐和比例,体育舞蹈舞种繁多,风格各异,动作变化多端,音乐节奏快慢不一。因此,体育舞蹈的套路创编就显得尤为重要,舞步选择的合理、衔接部分的顺畅协调、动作比例的协调,对称等都是舞蹈编排需要考虑的重要部分。要从舞蹈编排本身就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再加之舞者融入感情的舞动,会使观赏者感到赏心悦目。

2.5.4美的生活说 美的生活说由思想家车尔尼雪夫斯基提出,他认为,“任何事物,我们在那里看得见依照我们的理解应当如此的生活,那就是美的”。生活即是美的本质,美就是生命、美就是生活,美就是生存的诸种涵义。体育舞蹈中每个舞种都来源于民间,来源于生活,体现了人们即使在艰苦的生活环境中仍然追求美、追求健康的一种本真形态,无需我们创造幻想把美注入。观赏体育舞蹈、练习体育舞蹈,感受一种本真形态的美,也成为现代人喜爱体育舞蹈的一个因素。

2.6体育舞蹈的艺术价值

体育舞蹈是体育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具有体育与舞蹈双重属性。融合了身体动作特性和艺术特性。身体是舞蹈得以充分表现得工具,理解掌握并学会控制身体是为了更好的以舞蹈形式表达身体语言。舞蹈风格、表现力以及舞蹈者有意识的形体表演都源自于自身的感觉。身体动作是符合规范的身体运动,高程式化的技术、力量、速度、耐力等素质都是必须的,只有具备了这些条件才能更好的展示舞蹈性的艺术价值。因此,技术技巧是学习体育舞蹈的关键。

运动总是存在于特定的时空中,舞蹈中的身体姿态在时间中不断变动,是一门动态的空间艺术;舞蹈还具有时间性的特点,时间的交流决定着舞蹈的质量、决定着表达的水平,速度的变化和节奏构成了主观时间,而客观时间是舞蹈者主观去体现的。舞蹈是一种瞬间艺术,是一种“当前信仰的宣言”舞蹈者全心全意的投入表演,通过身体的表现力以及空间性、时间性、从中体验舞蹈的内涵,体验自我。

2.7体育舞蹈的表演价值

美育心得体会篇8

体育舞蹈是以人的形体动作为主要内容,将音乐、服饰以及运动者的表现内涵融为一体,抒发人的内心情感的身体运动,以达到健身、娱乐的目的。早期,体育舞蹈被称为“舞厅舞”或“舞会舞”,作为人们自娱自乐和交际的一种工具,多出现在西方的大型聚会场合。现在,体育舞蹈又被称为“国际标准舞”或“国际体育舞蹈”,也就是人们通常称的“国标”。这是从最早期的“交谊舞”演变而来的一项新型的体育运动项目。体育舞蹈运动项目具有丰富的文化艺术内涵,它将艺术、体育、音乐、舞蹈、服饰设计等内容融为一体,包含了生理力学、运动训练学、解剖学、舞蹈学、美学、心理学、音乐学、服饰学等。

二、美育

“美育”的理论最早是由德国人席勒提出的,他既是诗人,又是哲学家和美学家。到了20世纪初期,王国维和蔡元培等人将外国的美育理论引入中国,并将“美育”的外文译为“美感教育”“美育”和“审美教育”。我们的许多学者认为,美育是对人在美学方面的教育,让教育对象具有感受美、辨别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传播美的能力,从而能够感美、知美、懂美,促使受教育者追求人生的精神层面的情趣,提高理想境界。随着高校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改革,美育以其他各式各样的教育活动为媒介,在高校中有序、健康地开展,体育舞蹈就是其重要媒介之一。

三、体育舞蹈教育的美育功能

体育舞蹈在高校不断普及和发展,体育舞蹈的美育功能也不在断显现,并被人们所熟知和认可,在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1.体育舞蹈让学生学会欣赏美

欣赏美是学生对美的感知、理解、思考和辨别的一种能力。欣赏美除了与文化素养、教育环境、经济基础、社会条件有关之外,还与自身条件有关。欣赏美是可以通过美育进行培养的,主要是让学生对美具有感知能力。高校的体育舞蹈教学,让学生除了接受身体锻炼以外,还让学生亲身感受艺术、参与艺术的表演和创作,从而逐步欣赏艺术并热爱艺术,懂得什么是美,以及美与美之间存在的不同。长期的体育舞蹈教育会逐步强化学生欣赏美的能力,使学生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受益终身。体育舞蹈各舞种的艺术造型内容丰富、风格各异,人们所获得的欣赏美的效果也不同。体育舞蹈的风格有的典雅、大方,有的热情、欢快,有的舒展、奔放,与优美的音乐相配合,给人以高雅的美感。高雅的气质配以华贵亮丽的服饰是体育舞蹈的另一特点。舞者身着华丽的服饰,显示出不同的风度和气质,更加衬托出舞者优美的身体曲线,让人欣赏到舞者健康向上的精神和美丽的舞姿。学生经常参加体育舞蹈运动,身体得到了锻炼,形体得到矫正,更加具有美感,在舞蹈优美的音乐和高雅动作的影响下,不断地进行着感知、想象、理解等教育活动,可以提高自身欣赏美的能力。

2.体育舞蹈让学生学会创造美

体育舞蹈可以给观赏者带来美的享受,同样参加体育舞蹈练习的学生也会通过体育舞蹈的学习和训练,创造出健康、积极、乐观的各种艺术美。体育舞蹈教学对学生的仪态要求严格,做到一举手、一扬头、一迈步、一起身等都要传递美感。例如,教师在训练中经常要求学生:眼平视、颈要直、肩展开、腰立直、腹微收、膝要活等。学生从头到尾都要保持着优雅的、美丽的身体姿态。这些姿态或动作不仅给欣赏者以美感,让人赏心悦目,而且也让学生本身精神饱满,体会自身美的一个过程。另外,在体育舞蹈教学中,教师编排的戏剧性的舞蹈场节或情节是学生感受体育舞蹈魅力的重要环节。男女学生在舞蹈创作和表演中,运用肢体语言和内心情感的流露,让观众深受感染,从而产生视觉和心灵上美的震撼。学生在给群众带来艺术享受的同时,也体会到创造美的快乐和实现自身价值的愉悦。

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体育舞蹈学习和训练,也会亲身感受到自身从内到外的变化。学生的外表形象更加端庄秀丽,气质变得高雅大方,形体健康优美。在体育舞蹈教学中,学生可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生活中寻找美的素材,发挥想象力,可自身编排舞蹈动作,设计舞蹈表现形式,创造表现美的机会或舞台,从而达到自我发现美、创造美的目标。

3.体育舞蹈让学生学会传播美

在西方,体育舞蹈一直被认为是真正 的艺术。它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更新了早期的交谊舞,并融入了时代气息,更加具有时尚性和前瞻性。在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中,体育舞蹈不仅成为学生之间建立友谊和交流的形式,而且成为学生锻炼身体、陶冶情操、提高技艺、参与舞蹈表演的主要形式和途径。学生通过参加体育舞蹈俱乐部、广场表演,参与体育舞蹈义务教学、比赛、舞台表等形式,向人们展示了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风貌和优美的人体动态艺术,给人以美好的艺术享受,引发人们对美的向往和追求。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和参与社会体育运动的热情在不断增加。体育舞蹈有着极高的健美、健身、健心的价值,在参与舞蹈练习和俱乐部活动时,学生互帮互助,相互学习,不仅学会了舞蹈技能,还懂得欣赏他人和尊重他人,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喜欢。体育舞蹈成为高校大学生表现美、传播美的重要介质。因此,高校大学生通过各种形式在传播体育舞蹈独特美的同时,也使体育舞蹈的内涵更具思想感情和韵味,再加上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元素,体育舞蹈更加具有美感和艺术性,这也将鼓励大学生更加积极地去传播这种艺术美、形体美。

高校的体育舞蹈教学与训练发挥着巨大的美育功能,对经常参与体育舞蹈学习和训练的学生而言,无论是对其外在气质、形体,还是内在心理、思想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体育舞蹈是培养学生欣赏美、创造美、传播美的重要介质,在培养学生全面素质发展上,发挥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孙俊生.体育舞蹈的健身及美学价值[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2].体育舞蹈的美学特征[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8.

[3]陈燕.体育舞蹈的美学艺术探讨[J].电影评介,2009.

美育心得体会篇9

队列队形是小学体育教学中最基本的重要内容。在进行队列队形教学时,教师则应努力避免它的单调和枯燥形式,采用灵活多样的美的形式训练学生,如列圆形队列、方形队列、三角形队列等等,通过不断地队形变换,让学生沉浸在美的训练之中,兴趣浓厚地愉快地完成每一项训练,在美的熏陶之中,带着浓厚的兴趣学习队列知识,掌握队列知识,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步伐教学也应多彩多姿。正确的行走姿势可以使人对生活充满信心,获得精神焕发、神采奕奕、风度翩翩的美感。各种行走姿势,可以给人不同的美感。教师在进行步伐教学时,可采取自由步、齐步、急步、竟步、正步多种步姿交替变换的方法进行训练,学生就会厌倦顿消,兴味盎然地乐于训练,认真训练。学生在美的训练中得到美的感受,在美的感受中得到美的体育锻炼和受到美的教育。

每天“三操”是小学体育教学的重中之重。“三操”是指“早操”、“课间操”和“眼保健操”。“三操”对提高学生人体机能和培养身体正确姿态姿势,增强学生体质,调节学生生理和心理,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提高学校教育教学效率等都有着积极的重要作用。“三操”是学校展示精神面貌和学校推进素质教育成果的窗口,做好“三操”是各级各类学校生活制度的一项硬规定,同时也是学校体育教育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小学体育教师组织好、指导好、管理好“三操”是义不容辞的工作责任,必须在具体活动中精心组织好全校学生全员按时参加“三操”,指导全体学生在做操时动作整齐划一,身姿正确,动作规范,仪态优美,使“三操”真正成为美的操,美的活动,让全体学生得到美的感受,受到美的熏陶,使全体学生具有美的心灵,建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全体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

在进行田径运动教学中大小球类教学时,体育教师要注意在体育教学中渗透美育,绝不要单纯地为体育教学而体育教学,而要在教学的具体过程中耐心教给学生正确的运动要领,规范的动作姿势,巧妙地创新方法,引导学生在射箭似的短跑、飞弹式的跳跃、闪电般的传球、飞人样的投篮、惊雷似的扣球……运动中创造美的体育运动,使学生在创造美的体育运动中,感受到美的体育,从美的体育运动中受到美的熏陶,让学生的美好心灵得到美好的培养。

美育心得体会篇10

审美教育亦称“美育”,是指以情感教育为中心内容,以丰富和提升人生境界为价值取向,围绕人的审美活动而展开的教育。美育以审美体验为核心,通过理论(美学知识、艺术理论等)和实践(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欣赏与创造等)两个环节,培养人的审美情怀,丰富人的内心旨趣,提升人的精神境界,鉴照人的“生命地位、生命成就、生命价值”。[1]大学美育是我国目前教育体系中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以往的美育模式一般表现为:通过对美学原理、艺术理论的讲授,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审美感受能力和审美判断能力,并辅之以相应的教学实践环节及艺术欣赏、艺术活动环节等。所以,大学美育主要是“趣味”教育或“艺术欣赏”教育。然而,这样的结果往往表现为:第一,审美对象与审美主体相分离。美育所生成的往往是对象性的“物”,而不是对象性的“人”。殊不知:“美不自美,因人而彰”。[2]“只有当对象对人来说成为人的对象或者说成为对象性的人的时候,人才不致在自己的对象中丧失自身”。[3]第二,知识与生命相分离。美育往往被纳入认识论范畴并在知识层面上进行讲解和传授,而没有真正把美育作为存在本体论在生命层面上进行启迪和滋养。

情感与生命,构成审美教育的核心命题。情感升华为境界,境界外化为生命,从而演绎为审美的人生。情感指情感体验与情感模式。情感不是认识,而是体验,所以,美育的最终目的不是美学知识的传授,而是审美体验与生命情怀的浸养与妙得。它不是给予,而是唤醒;不是“既成”,而是“生成”。何谓“体验”,杜维明在《中国哲学范畴集》中说:“所谓‘体验’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所感受的具体经验,这种经验不仅给我们带来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的内在知识,而且能够发挥长期彻底的转化功能。体验所以不同于一般的经验,正因为它是体之于身的经验而不是一般浮光掠影的印象。依类旁推,体认、体察、体证、体会、体味、体玩、体究及体知和一般的认识、考察、证实、品尝及理解也不大相同。凡能‘体之’的都是‘知行合一’的表现,既能‘知得真切笃实’又能‘行得明觉精察’,因为所体之于身的正是自家受用的分内事”。[4]所以,“体验”不仅仅是鲜活的、具体的、内在的、有血有肉的,而且是“体之于身”和“知行合一”的;它必须是“灵魂在场”和“生命在场”。情感体验包括两方面内容:社会情感和宇宙情感。

社会情感指人与人之间、个体与社会之间、人生与历史之间所存在的情感形式,它更多地被凝结为人生体验,它是“嘉会寄诗以亲,离群托诗以怨”的缠绵;是“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的思念;是“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园不堪回首月明中”的惆怅。宇宙情感指人与天地万物、人的个体生命与宇宙的本体和生命之间所存在的情感模式,它往往被凝结为宇宙情怀,它是“独与天地精神往来”(《庄子·天下》)、“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的胸怀;是“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中庸》二十二章)的襟抱;是“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的“天乐”。

情感体验与生命情怀的元素与特征启迪和影响着审美教育的向度和维度。所以,在大学美育中,应注意以下三个环节的互动:第一,“智与理冥,境与神会”[5]审美教育中存在两种精神传导系统:认识系统与体验系统。认识系统指认识、理解、了解、反思、反省、追问、思考、评价、判断等;体验系统指体悟、了悟、体会、感悟、感觉、直觉、顿悟、灵感、心会、意会、神会、兴会、想象、激情、向往、回忆等等。美育中认知系统的教育是必要的,如美的基本概念、范畴、美学史、艺术史等知识的传授,但这只是手段,不是目的。美育的性质不是记问之学,而是体验之学;它所诞生的不是分数和技能,而是境界和情怀。审美体验就是“生命的沉醉”。这种“沉醉”就是生命在直觉与理智之间、存在与意义之间诗意地“跃动”和“惊喜”,是生命在“光辉的快乐中闪耀”。它既有“应目、会心、畅神”(宗炳《画山水序》)之层递,也有“听之以耳”、“听之以心”、“听之以气” (《庄子·人间世》)之流动与升华。第二,“自心观象,象随心显”[6]“一切美的光是来自心灵的源泉:没有心灵的映射,是无所谓美的”。[7]美,源于一束“心光”,它照射到哪里,哪里就是一片光明,心灵的空明澄澈可以映照出天、地、人之本然真相,可以成为“天地之鉴”、“万物之镜”(《庄子·天道》),所以庄子说“葆光”(《庄子·齐物论》)、老子曰“用其光,复归其明”(《老子》五十二章)。尼采曾说:“没有什么是美的,只有人才是美的;在这一简单的真理上建立了全部美学,它是美学的第一原理”。[8]这正是柳宗元所说的“夫美不自美,因人而彰”。心光照射万物,此乃“自心观象”;万物映照心光,此乃“象随心显”。心光就是“虚室”之后的“生白”、“尘尽”之后的“生光”。基于此,美育的一个重要的切入点就是使学生在对“意象”世界的欣赏与沉醉之中充分和真切地体验主体生命自身的可爱与生动。美不是对象的特质,而是人的“作品”,是“心光”在“精选的场合”中所照澈到的境域。第三,“所照者境,能照所到”[9]审美教育所诞生的是心灵的境界和生命的情怀,其最终的落脚点和归宿就是“人生境界”的提升。心灵的映射生成心灵的境界,此乃“所照者境”;心灵的境界外化为生命的“样式”和“人生之境界”,此乃“能照所到”,它所成就的就是朱光潜先生所说的“宇宙的情趣化”和“人生的艺术化”。一个人有什么样的精神境界,那么他就会有一种什么样的生活,形成其独特的“生活样式”,各种不同的“生活样式”就构成种种不同的“人生境界”。境界是生命在特定的“情境”中所生成和到达的境域和境地。它是“存在”与“意义”在时空中的交会点。“存在”在“境界”中被赋予“意义”;“意义”在“境界”中得以“存在”和“诞生”。美育就是使“存在的意义”和“意义的存在”在“境界”中得以觉解与映照、升华与敞亮。“体验”与“践验”构成人生境界在“知与行”层面上交融互动。心灵的“感悟”被诗意地升华为生命的“参与”,“灵魂在场”被演绎为“生命在场”。用孟子的话说就是“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孟子·尽心上》)。这是一个生命不断超越和提升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从“必然”走向“自由”、从“遮蔽”走向“澄明”的过程。老子曰:“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老子》十五章)。谁能走出混浊躁动而达到内心的朗静澄澈;谁能在鄙陋粗俗中“民胞物与”;谁能在羁旅危行中“诗意地栖居” !

总之,“心灵的超越”与“生命的自由”构成审美教育在“人生境界”层面上的生成与建构;“情感体验”与“生命情怀”则尽显审美教育在“人文关怀”层面上的根由与宗趣。

参考文献:

[1]东方美先生演讲集.台湾黎明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79:22.

[2]柳宗元.邕州柳中丞作马退山茅亭记.

[3]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马克思恩格斯全集(2版),第三卷,第304页.

[4] [美]杜维明.中国哲学范畴集[M].人民出版社,1985:213.

[5]古尊宿语录卷三十二.

[6] [9] 唐君毅.人生之体验[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80、179.

美育心得体会篇11

“1994年开罗国际人口与发展大会通过的《行动纲领》提出,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中心是人。这里的‘人’应该既指个体的人,也是指群体的人口;既涵盖了人口的数量、质量和结构,也涵盖了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①

人口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是全球共同关注的战略问题。而人口发展的质量,即人口素质如何是人口能否科学发展、社会能否和谐发展的最根本所在。据调查表明②:在我国的现代教育中,我们更多地重视人的知识与技能教育和培训,而人的发展既包括提高人在现实社会的生存与生活技能,又包括实现人的权利和为人的权利实现创造条件,还包括培育和重塑现代人所必备的精神状态、价值观和社会态度。笔者以为,教育应对时代的变化做出积极有效的反应,无论是教育观念、教育手段,还是教学内容都应顺应时代而变革,教育最终的目的是培养有良好心理素质、快速应变能力,以积极心态学习并对待风云变幻的外在环境、适应环境且能创造环境的高素质人才。

一、个体审美心理素质的培养是摆在教育面前的重要任务

考察中外教育史可以发现,过去的教育概念,主要是指成人一辈对儿童、少年、青年的生活生产经验传递、科学技术文化知识传授和道德情操熏陶这种社会现象。现在的教育概念是人的任何一个阶段都应接受教育,即终身教育观。wWw.133229.cOm一方面,教育使人获取生存技能;另一方面,教育为人的生活质量的进一步提高提供可能性。人们对客体的认识,譬如我们如何看待一个物体、一件事情、一种体验以及如何看待生活中的各种关系,直接影响到我们对待客体的情感,而我们的快乐或痛苦的情感体验又直接影响到我们的生活质量。生活中充满着各种矛盾,以什么方式来对待和缓解矛盾或者从根本上解决矛盾,或者说当客观矛盾无法解决时,人应该怎样从精神层面正确认识矛盾的存在,怎样调整心态以达到内心冲突的平衡,都成为我国现代教育为人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时无法回避的问题。而审美“具有超越陈旧平庸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潜在力量”“审美特殊的表意实践可以颠覆日常性的压力和刻板,舒张人的情感需求,满足想象力的自由伸展。”③所以,人的心理素质,尤其是审美心理素质总是与人的适应行为和创新行为紧密相关的。如果说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现代教育理论的基本价值取向的话,那么个体审美心理素质的培养则是摆在教育面前的重要任务。一个人的知识获取量可以有多有少,但一个人不能没有对待生活的审美态度。

二、民族审美心理素质是个体审美心理素质培养的教育参照

不是所有的主体在面对客观对象或改造对象时都是以审美活动的形式来完成的。“审美活动是人类的高级活动方式,需要特定的素质和能力以及相应的对象,它们都是长期劳动、实践造就的”,④所以,个体审美心理素质是可以通过训练而得以产生或提高的。每一个个体都在相对的群体里(如民族)生存发展,受到特定群体生存理念、精神意识以及价值观的影响。只有这样才能融入群体并找到适合自己全面发展的空间。特定群体的生存理念、精神意识以及价值观中最核心的并得以传承的那部分理念、意识、价值观往往是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某个特定群体审美心理的典型特征,是社会进步、民族进步进程中的诗意化特征,是促使社会发展、民族发展的精神动力。以情感为中介来认识客体的思维方式在整个人类世界起着重要的作用。这种认识客体的思维方式使每个民族、国家和地区的人在面对未知的时候,在人的认识能力还没有达到将未知变为已知的时候,以共同情感为中介将人的力量凝聚起来,形成民族的力量、国家的力量、地区的力量,使人们产生不畏惧未知、不惧怕未来的信心和对集体力量、自我力量的体验欣赏感,从而产生自我认同、民族认同的快感,这种认同感一旦形成,具有相对稳定性,并形成乐观的对待生活的态度,这种思维方式就是认识世界的审美方式。只有具备了审美认识现实的心理,人的精神才能超越现实,才能拥有迎接挑战、改变现实的激情。只有这样,人的心灵才能在一种积极状态下舒展地运用自己的智力和体力投入到现实生活,实现“个人全面发展”的现实性。

三、个体审美心理素质培养的实施途径

1.个体审美心理素质培养与个体自我确证

“现代化”是一个持续发展着的概念,但任何一个“现代”的概念都包含了与时俱进、积极进取、自主、凝聚、创新等含义,“现代化的人”也应该是具备与时俱进、积极进取、自主、凝聚、创新精神的人。现代化的人必须体现人的观念和品格的现代化,必须体现现代人应具有的审美素质。

马克思的劳动起源说及人类学家对人的起源和发展的研究告诉我们:从人的出现到人对自己的确证,人走上了一条对自身反省和思考的必由之路,当人通过某一中介(本质力量对象化后的物体)看到了人对人自身反省的过程,看到了人在自身的活动及其活动的延续过程中所有的情绪和情感体验的全过程。于是活动及其活动的延续连同共时的情绪及其持久的情感全部成了人审视的对象。这对象被称为“美”,作为审美主体的人与审视对象情感融合的过程就是美的体验过程,即审美的过程。在当今社会,只有培养具备审美心理素质的人,特别是培养具备与时俱进的现代的审美心理素质的人,才能真正实现人口发展的目标。“审美现代性具有自身的逻辑,这个逻辑就是它内在的反思性”,这种反思“不断地反衬出现存世界的黑暗和不公正,激励人们对美好的新世界的追求。”⑤所以培养人的现代的审美心理素质,首要的是培养人在反思中确证自己的能力,培养人实践中积极体验的心态。

2.个体审美心理素质培养与移情教育

个体受教育的过程是个体接受信息的过程,但并不是所有的信息都能成为受教育者头脑中的有用信息。审美是个体从接受信息到输出有用信息的过程的中介。因为“审美活动得以展开的心理机制是移情,所谓移情即审美过程中的主体将自身的情感投射到审美对象之上,主体的情感灌注于客体之中,使得原本死气沉沉的对象获得生命活力,此时意境便产生了。审美主体的情感又通过新生成的审美意境得以升华”。

审美心理素质教育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必须通过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三者有机结合才能实现。审美心理素质教育定位于受教育者人格的发展:其本质核心是感性的独立;其基本特征是情感的通融;其特殊功能是创造力的释放;其价值定向是生命的体验。可以通过具体教育内容引发学生的预期心理活动,养成相应的审美心理素质:(转第123页)(接第135页)在智育中展开认知活动,获得感性领悟;在德育中激发动机,内化情感体验;在体(劳)育中实践意志品质,感受生命潜能;在美育中获得审美策略,独立创造意象,这些审美心理素质的综合可实现完整人格的塑成。⑥

笔者以为,人的感性独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感性特征。从人的社会化来看,任何人所能理解与获得的世界,只是与他们经验有关的有限的部分。虽然人的知识和经验有主要基于事物的传统性的,也有主要基于事物的现代性的,但现代人对事物的审美关注与其所认识的事物是不能割裂看待的。这就需要人的自身发展必须随着社会化进程而发展,随着现代社会发展的正向轨迹,不断调整、充实和完善自我发展的轨迹。由于人们真正理解和消化的认识是和自己经验有关的,因而社会存在既对人的观念、意识产生影响,但又因为社会存在未能转化为人的经验时,人的认识又可能具有滞后性,即在文化变迁中出现“文化堕距”现象。正如在中国改革的初始阶段,有些人曾一度抱着观望的态度一样。因此,对每一个人来讲,人的全面发展并不能随着社会的进步自然而然地实现,教育教学过程中在智育中展开认知活动,并不一定就能让受教育者获得感性领悟,移情教育是学生感性领悟的前提,需要强调的是移情教育不是哪一门或几门学科的事,而是各门学科教育、各类教育都应把握的原则。移情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丰富个体的情感,提高个体的感性理性认识水平,感性理性认识水平越高,个体的审美心理素质越好。

3.个体审美心理素质培养与爱的教育

爱是人类的永恒话题,是人类最基本的情感。爱的教育,是个体审美心理培养的关键,也是教育的基本要求。现代社会是高度分化的社会,分化体现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社会分化有正向效应和负效应。在中国社会转型期,计划体制的消解,改变了社会个体许多传统的心理定式(依赖、服从);而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利益的市场化调整,又使某些人面对竞争和市场伤害而无所适从。我们看到,一些社会成员能够积极地调整自己以适应社会的发展,而一些成员却无法跟上社会发展的节拍。面对这种情况,整个社会应当表现出关爱,尤其是我们各级基层政府,应当积极地给予他们支持(物质的、精神的)。“执政为民”是一种理念、一种价值观,更是一种实际要求。正如我们帮助社会弱势群体,不是仅仅给予物质的帮助,更重要的是重塑他们的人格与自尊,重塑他们对社会发展的信心与信念,重塑他们健康的心理、人生观、价值观和百折不挠的精神。爱的教育应该是让个体体验到自尊的教育,是让人自强的教育,是给个体留有独立思考、自主发展空间的教育,也就是审美的教育。

结语

审美教育不是教育的某个环节,审美教育贯穿在教育的整个过程中。只有在审美化的教育过程中,个体才能将学习内化为自己的需要,将学习视为自我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根本途径;只有在审美化的教育过程中,个体才会在自我发展进程中遭遇挫折时充满希望和信念;只有在审美化的教育过程中,个体才能真正融入世界并理解世界。个体审美心理素质的培养能促使个体顺应时代,充满想象,学会创造,学会合理实现个体与环境的互动,为个体参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创造良好的心理空间。总而言之,就是促进人口质量的提高。所以,个体审美心理素质的培养是教育的起点,也是摆在艺术教育面前十分重要的任务。

注释:

①杨绪斌.人口发展的内涵与评价.中国人口网,2005.3.15.

②陈友华.中国人口现代化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光明观察刊发时间:2006.1.5 http://guancha.gmw.cn

美育心得体会篇12

1、审美感知功能

音乐具有感性特征的艺术形式,通过作用于感官来使接受个体获得认识,感情,领悟,形象。音乐使声音变得协调完美,能够适应接受个体自身的爱好喜爱,对于新颖形态的追求,接受个体产生美学体验,能够极为深刻地触动接受个体的内心深处。接受个体通过感觉对音乐产生认识,获得更高质量的审美体验,提升自身审美情趣。

2、音乐形象功能

音乐作品包括多种音乐元素,音乐审美教育与接受主体的心理产生交流,唤发接受主体的思维活动,在审美主体感情上产生感情与音乐作品进行响应,被音乐感动。教师要自身进行演奏音乐,歌唱乐曲来使接受教育个体对于音乐作品产生关注,调动接受教育个体的积极学习兴趣,接受教育个体会因此对于音乐作品获得自身的解释,音乐会使接受教育个体体会到感动和情绪,并且根据审美主体的实际生活经历,产生自身独特想象。

3、心理调式功能

接受个体在感知到音乐作品的旋律以后,对于音乐将来会产生只属于自身的回忆。接受个体感知到各种音乐旋律,在感知活动中会获得记忆,在精神世界里持续的积存过滤,接受主体会产生独有的心理图式来进行审美活动。音乐作品旋律具有多种形式,会改善接受艺术作品个体心理图式素质。音乐作品的旋律高雅美丽,能够被审美主体认同,将其心理图式改变,今后在接触到丑陋恶俗的音乐旋律会做出厌恶和拒绝的精神反应。

二、音乐审美教育对大学生素质培养的作用

高等院校主动开展音乐类型艺术审美教育,接受教育个体可体会领悟音乐作品美学价值,在提高人才的创意才能工作中,音乐也具有独特价值。它能够增强审美主体的创造能力,全方位提升审美主体的整体素质,它能够拓展个体智能,提升道德素养,增强坚强意志。在高等职业院校中进行音乐类型审美教育,主要目标是使接受教育个体获得艺术审美价值观培养,增强鉴赏音乐类型艺术作品审美能力素质。

1、有助于学生优良品德的培养

音乐可使演奏主体的各种情感都向外传达,另外它可以激发接受主体在精神深处的各种感情。音乐作品旋律优雅,节奏明快,和声部分感染力强,音乐审美教育运用音乐的自身优势,选取格调高雅的经典作品,培育学生使其形成高雅的审美情趣,增加审美体验,在心理上产生同感。审美主体感受高雅音乐作品比如民族音乐的经典作品,能够深入体会民族文化,增加对于民族文化的认知。在接受音乐作品以外,学生还需要对于实际世界生态环境进行全面认知,从中可体会到音乐作品的审美价值,感受到审美乐趣,在教师的培育下,养成良好的审美观念,建立健全完善的人格。这样的培育不是通过讲演演说方式,进行道德教育,这样的教育难免枯燥,它不是强迫学生接受理论学习,它是使用音乐作品的高雅美丽打动内心的特点,接受教育个体能够因此在精神理念和道德水准上得到改变,提升学生的品德和精神品质。

2、有助于学生智慧和创造力的培养

经过研究发现,学生在音乐审美教育中,头脑活力能够增强,各种智力能够全面提升,包括个体的记忆,创造能力等。人体大脑左半部分是主管语言中枢,个体能过它来进行学习,分析,研究等各种活动,它产生的意识能够被个体感知。人体大脑右半部分是主管图像中枢,它是处理视觉信号并且产生出新增的信号,又称音乐脑。个体把大脑左半部分的分析能力与大脑右半部分的记忆能力共同运用,能够使用图像进行思维活动,实现思维的前语言化,提高创意质量。另外音乐作品的优美旋律,在个体接受以后,人体脑部产生的脑肤质数量会增加,它能够改良人体情绪,增强记忆和想象能力。音乐审美教育的形式具有多种样式,学生能够增加音乐知识,还能够使用多种感觉包括视觉,听觉,触觉等进行练习,这样能够增强学生的综合感知能力,另外学生也可开展艺术创作,在艺术自由中获得更强的艺术创作能力。

3、有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音乐可以使个体获得审美享受,音乐作品的高雅优美能够促进人体的生理心理的健康成长。根据研究,在人体感情消沉时,人体内部制造出的,损害神经系统,心脏血液循环系统的物质数量会增加,个体获得疾病的机率会增加。在个体感觉幸福时,人体内部制造出的,促进血液正常循环的物质数量会增加。曾经有过实验,使个体感受各种类型的音乐,使用仪器做出测量发现,音乐风格欢喜快乐,个体的精神会奋发向上,人体身体力量会得到增强。音乐风格优雅美丽,个体的头脑会进入暂时休息,生理心理都会感到松驰,会促进紧张劳累感的消除。现在有很多医生在治疗病患时,也会利用音乐来作为协助。学生在欣赏优秀的音乐作品时,在生理心理都会感到快乐幸福,精神深处的感情会被唤醒,会加深对于音乐审美价值的认识,能够增强对于生活的信心。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接受教育个体在与他人的交流中,不再和外界进行隔绝,减少心理缺陷,与外部世界进行交流,表述内心体验,实现生理心理的健康成长,获得完善品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