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端午节的诗词合集12篇

时间:2022-05-30 11:52:01

关于端午节的诗词

关于端午节的诗词篇1

唐 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和端午

北宋 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已酉端午

明 贝琼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端午感兴

宋 文天祥

流棹西来恨未销,鱼龙寂寞暗风潮。

楚人犹自贪儿戏,江上年年夺锦标。

谢张仲谋端午送巧作

宋 黄庭坚

君家玉女从小见,闻道如今画不成。

翦裁似借天女手,萱草石榴偏眼明。

同州端午

唐 殷尧藩

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

儿童见说深惊讶,却问何方是故乡。

端午感兴

宋 文天祥

当年忠血堕谗波,千古荆人祭汨罗。

风雨天涯芳草梦,江山如此故都何。

午日处州禁竞渡

明 汤显祖

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

情知不向瓯江死,舟楫何劳吊屈来。

关于端午节的古诗 端午古诗五月五日北宋 梅尧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端午古诗乙卯重五诗宋 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端午古诗浣溪沙宋 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

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端午古诗端午日唐 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头白,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端午古诗和中甫端午韵不依次宋 文天祥

黄茅古道外,羸马发南州。

有客嗤齐鲁,何人念楚囚。

岁年付流水,风雨满沧洲。

手把菖莆看,黑头非所求。

端午古诗五日(选一)唐 陈子龙

吴天五月水悠悠,极目烟云静不收。

拾翠有人卢女艳,弄潮几部阿童游。

珠帘枕簟芙蓉浦,画桨琴筝笮艋舟。

拟向龙楼窥殿脚,可怜江北海西头。

端午古诗竞渡诗唐 卢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喊,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端午古诗岳州端午日送人游郴连唐 徐夤

五月巴陵值积阴,送君千里客于郴。

北风吹雨黄梅落,西日过湖青草深。

竞渡岸傍人挂锦,采芳城上女遗簪。

九嶷云阔苍梧暗,与说重华旧德音。

端午古诗五丝 唐褚朝阳

越人传楚俗,截竹竞萦丝。水底深休也,日中还贺之。

章施文胜质,列匹美于姬。锦绣侔新段,羔羊寝旧诗。

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把酒时伸奠,汨罗空远而。

端午古诗端午日赐衣唐 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端午古诗端午唐 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关于描写端午节的古诗词 端午诗词午日观竞渡明 边贡

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

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

同样是竞渡,在不同人的眼里,却有着不同的热闹与郁愤。

端午诗词竞渡曲唐 刘禹锡

沅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将浮彩舟。灵均何年歌已矣,哀谣振楫从此起。

杨桴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蛟龙得雨鬐鬣动,螮蝀饮河形影联。

刺史临流褰翠帏,揭竿命爵分雄雌。先鸣馀勇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

百胜本自有前期,一飞由来无定所。风俗如狂重此时,纵观云委江之湄。

彩旗夹岸照蛟室,罗袜凌波呈水嬉。曲终人散空愁暮,招屈亭前水东注。

端午诗词惜别行,送向卿进奉端午御衣之上都唐 杜甫

肃宗昔在灵武城,指挥猛将收咸京。

向公泣血洒行殿,佐佑卿相乾坤平。

逆胡冥寞随烟烬,卿家兄弟功名震。

麒麟图画鸿雁行,紫极出入黄金印。

尚书勋业超千古,雄镇荆州继吾祖。

裁缝云雾成御衣,拜跪题封向端午。

向卿将命寸心赤,青山落日江潮白。

卿到朝廷说老翁,漂零已是沧浪客。

端午诗词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宋 苏轼

肩舆任所适,遇胜辄留连。

焚香引幽步,酌茗开静筵。

微雨止还作,小窗幽更妍。

盆山不见日,草木自苍然。

忽登最高塔,眼界穷大千。

卞峰照城郭,震泽浮云天。

深沉既可喜,旷荡亦所便。

幽寻未云毕,墟落生晚烟。

归来记所历,耿耿清不眠。

道人亦未寝,孤灯同夜禅。

端午诗词端午游真如迟适远従子由在酒局宋 苏轼

一与子由别,却数七端午。身随彩丝系,心与昌歜苦。

今年匹马来,佳节日夜数。儿童喜我至,典衣具鸡黍。

水饼既怀乡,饭筒仍愍楚。谓言必一醉,快作西川语。

宁知是官身,糟曲困熏者。独携三子出,古刹访禅祖。

高谈付梁罗,诗律到阿虎。归来一调笑,慰此长龃龉。

端午诗词到官病倦未尝会客毛正仲惠茶乃以端午小集石宋 苏轼

我生亦何须,一饱万想灭。胡为设方丈,养此肤寸舌。

尔来又衰病,过午食辄噎。缪为淮海帅,每愧厨传缺。

爨无欲清人,奉使免内热。空烦赤泥印,远致紫玉玦。

为君伐羔豚,歌舞菰黍节。禅窗丽午景,蜀井出冰雪。

坐客皆可人,鼎器手自洁。金钗候汤眼,鱼蟹亦应诀。

遂令色香味,一日备三绝。报君不虚授,知我非轻啜。

端午诗词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唐 李隆基

五月符天数,五音调夏钧。

旧来传五日,无事不称神。

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

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关于端午节的诗词篇2

[中图分类号] G633.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16002102

农历五月五日是端午节,它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中国民间四大传统节日。农历五月初五为什么称为“端午”呢?端,古汉语有开头、初始的意思,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古人习惯把五月的前几天分别以端来称呼,元代陈元靓《岁时广记》说:“京师市尘人,以五月初一为端一,初二为端二,数以至五谓之端五。”

关于端午节的起源,众说纷纭,最为普遍的说法有四种。一是历史人物纪念说,牵涉几个被纪念的对象,主要有屈原、勾践、伍子胥、曹娥、介子推等。二是龙图腾崇拜说,据闻一多先生在《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中列举的百余条古籍记载及专家考古考证,端午是源自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三是恶日说,认为端午节起源于恶日(见张心勤《端午节非因屈原考》)。四是夏至说,认为端午节源于夏至(详见刘德谦《“端午”始源又一说》)。关于端午节的别称也很多,有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天中节、龙舟节、浴兰节、女儿节、地腊节、诗人节等。这一天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叶,喝雄黄酒等节俗活动。历代的文人雅士、诗人墨客,为端午节谱写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古诗词,并被广为传诵,为端午节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审美意蕴。本文拟从关于端午节的古诗词中蕴含的悼念屈原的精神意蕴美、避邪驱瘟的食俗佩饰美和龙舟竞渡的观赏、娱乐美三方面进行初步探讨。

一、悼念屈原的精神意蕴美

一般来说,年节习俗要具备三个基本要素:一是日期,二是仪式活动,三是叙述这一习俗由来的富有某种文化意义的传说。其中“文化意义的魉怠笔谴统节日精神的体现,节日也依靠文化得以更广泛流传。在历史人物纪念说中,主要涉及五位悲剧性人物,他们或孝顺,或忠诚,或坚韧,或不贪功好利,或忧国忧民,但结局都很悲惨,但他们的精神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人们把端午节与这些人物联系起来,暗示着民众的集体无意识对美好品质的选择。而关于纪念屈原的说法在民间得到广泛流传,一是为适应节日纪念归一化趋势,人们必然会在传说人物中进行淘汰、选择;二是因为屈原最突出的精神品格是爱国忧民,行廉志洁,他在楚国国将不国时,写下了以《离骚》为代表的流传千古的佳作,表达了民众内心深处对自己所属国家的依恋与热爱,他爱国忧民的精神因而具有广泛而坚实的民族性。伟大历史学家司马迁对屈原的崇敬与赞扬成了深入人心的千古定论,使屈原成为民族的精神典范。以帝王将相为代表的统治阶层,出于维护自身统治的需要,自然地接受了忠臣屈原这一形象并加以褒扬,在文化与政治权力的双重作用下,大约在隋唐时期,屈原成为端午节文化的核心。两千多年来,许多仁人志士以写诗填词的形式来纪念屈原,赋予端午节浓浓的诗情。

如唐代诗人文秀的《端午》: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这首诗由端午节纪念屈原说提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尽管后人百般歌颂、祭祀,像屈原沉江这样的悲剧毕竟发生了,如此冤屈是不能简单地洗刷干净的。诗言近意远,言简意深,很有力量。

单纯悼念屈原的比较少,更多的是怀才不遇的诗人借屈原来暗喻自身。北宋诗人梅尧臣的《五月五日》借吊屈原抒发“不遇情怀”: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诗的意思是:屈原已沉江自杀,楚人为他的不被容纳而悲哀。人们江上竞舟,哪里能制止谗言,只不过试图驱赶蛟龙罢了。没有消除屈原生前的憾恨,只能追寻他死后的遗踪。只留下碧绿的沅湘水,倒映着山峰的影子。

诗人怀着无限的悲愤、苦闷、渴望和痛苦的心情,借屈原沉江自杀来抒发自己壮志未酬、怀才不遇的情感。

南宋词人陈与义在国家遭受兵乱,自己流寓湖南、湖北一带时,在端午节感慨万千,作了首《临江仙》来凭吊屈原,怀古伤时,抒发自己的爱国情怀。

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榴花不似舞裙红。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

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凝笑墙东。酒杯深浅去年同。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

这些对端午有感而发的诗词,大多是借屈原之酒杯浇自己之块垒,或者抒发自己郁郁不得志的失落情怀,或者借赞扬屈原的精神来表明自己的忠义之心,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对屈原的高尚人格和爱国精神都给予了最高的敬意,这个主旨赋予端午节古诗词浓厚的精神意蕴美。

二、避邪驱瘟的食俗佩饰美

端午食俗有吃粽子,饮蒲酒(雄黄酒、朱砂酒)等,还有挂艾草与菖蒲、沐兰汤、栓五色丝线、戴香包等习俗。因为仲夏五月正值植物葱茏,生机盎然,天气渐热,蚊虫孳生,容易传染疾病。对疾病和死亡的恐惧,加上科学知识的缺失,使古人对五月有了“毒月”“恶月”的印象。阴阳五行说认为夏历五月在午位,初五再逢午,就是重午。午在八卦中居离位,离属火,丙亦属阳火,所以遇到五(午)月初五(午)逢丙午,那就是太阳热到了极点,这天也就是“毒日”,古人甚至认为“五毒”(蝎子、蛇、壁虎、蜈蚣、蟾蜍)都是从五月五日午时开始出现的。在端午节这一天,人们用各种办法来除去瘟疫,因而出现了颇有节日特色的饮食和佩饰。在避邪驱瘟的传统习俗中,我们可以感悟到祖先遵从自然令律应对灾疫的生活智慧,体现一种别样的节日风情,古诗词中也有生动的描绘。

关于食粽风俗,唐代诗人郑谷“渚闹渔歌响,风和角粽香”的诗句,宋代诗人韩元吉 “角黍堆冰碗,兵符点翠钗”的诗句,表达的都是对粽子的喜爱之情。

北宋文学家欧阳修的《渔家傲》: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

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鹂时一弄。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

这首词把端午时节粽子飘香,人们共饮菖蒲美酒的美妙场景描写得栩栩如生,意境高雅,浪漫香艳,让人情不自禁地向往。

北宋大诗人苏轼的《浣溪沙》: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词中描写妇女欢度端午佳节的情景。上片描述她们节日前进行的各种准备,将开展浴兰活动,节俗淳朴纯真,气氛浓郁;下片刻画她们按照民间风俗,彩线缠玉臂,小符挂云鬟,互致节日的祝贺,端午风俗宛在目前。

对于南宋爱国诗人陆游来说,端午也是难得的闲适愉快。他的《乙卯重五诗》: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具体描写了在端午节这天的生活习惯。诗人吃了两角的粽子,高冠上插着艾枝,依旧俗,又忙着储药、配药方,为的是这一年能平安无病。到了晚上,他身心愉快地喝起酒来。

节日习俗本身就是一种美育的载体,人们在过节时参与这些习俗礼仪,不知不觉中就会得到美的熏陶。古代诗人将这些习俗用艺术化的手法表现出来,让人从中获得美的享受。

三、龙舟竞渡的观赏、娱乐美

龙舟竞渡是我国历史上流传久远而广泛的民俗文化活动。据学者闻一多先生在《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考证,端午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的图腾祭祀节日。但是到了汉末魏晋时期,端午节被赋予了纪念伟大诗人屈原的内容,龙舟竞渡也成了祭祀屈原的习俗。晋・周处《风土记》:“端午烹鹜角黍……竞渡。”可能是对“竞渡”的最早的记载。随着时间的推移,龙舟竞渡从一种祭祀仪式演变成了端午节的民众娱乐习俗,龙舟文化的观赏性、竞技性、娱乐性和协作性特征决定了龙舟文化的大众化属性。哪里有龙舟赛,哪里就有激动的人群。赛龙舟也成为很多文人捕捉灵感、展示才华的大好机会。千百年来,关于端午赛龙舟的诗词佳句不计其数,从不同的侧面描写了赛龙舟的热闹场面,为后人留下了一幅幅竞渡美景。

唐朝时,被封为燕国公的诗人张说在岳州观看龙舟竞渡时,写下了一首为后人传诵的诗作《岳州观竞渡》,“画作飞凫艇,双双竞拂流”短短几句,就生动地再现了龙舟竞渡的热闹场面。中唐诗人张建封的《竞渡歌》,扬扬百字,活灵活现地记述了一场龙舟竞渡,将自然景象的美好、竞渡魅力的无穷、争先气氛的热烈融为一体。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莺。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两岸罗衣破晕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坡上人呼霹Z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疮眉血首争不定,输岸一朋心似烧。

只将输赢分罚赏,两岸十舟五来往。须臾戏罢各东西,竞脱文身请书上。

……

宋朝黄裳的《减字木兰花・竞渡》:

红旗高举,飞出深深杨柳渚。鼓击春雷,直破烟波远远回。

欢声震地,惊退万人争战气。金碧楼西,衔得锦标第一归。

关于端午节的诗词篇3

活动目的:

为了进一步开发并挖掘传统节日中所蕴涵的文化教育资源和道德教育资源,并赋予其时代性主题教育内涵,同时为推进我校《节日文化活动队本课程的设计与实践研究》的少先队课题研究,以中队辅导员为指导,少先队员为活动主体,开设以“品传统文化 过五彩端午”为主题的少先队活动课。本活动旨在:通过形式不一的传统节日文化追寻活动,加强全体队员对端午文化有多角度的、多层次的深切体验,增进队员们对端午节文化和端午节人文的自我理解;通过辅导员对端午节队活动课程的多元化设计,初步形成我校以节日文化体验活动为载体的少先队活动课范本,为队本课程的设计与实践研究迈好重要一步。

活动安排:

一、活动形式:

以班级为单位,以中队辅导员为具体指导,少先队员为活动参与主体,开展分层的多形式的端午节日文化追寻体验活动。

二、活动内容

1.“寻端午由来 知端午知识”——(参与对象:一二年级队员)

动员队员通过询问、读书报,或在家长的帮助下查阅网络资料等方式,主动了解与端午有关的信息,与同学老师交流分享;辅导员老师以《节日大观园2》为阅读材料,配以图片、视频、实物等不同感官资源的展示,向队员介绍端午知识;适当穿插创意的端午节习俗活动,和队员一起轻触端午文化。

2.“话端午由来 品端午美食”——(参与对象:三年级队员)

“话”乃话说之意。动员队员通过询问、读报、读专题书籍,浏览专题网页等方式,主动地、比较全面地了解与端午有关的知识,并在辅导员老师的精心组织下,开展交流讨论活动,并融入有趣的“品端午美食”活动,营造浓郁的端午活动氛围,助力活动的层层推进。(重在“话”,趣在“品”。)

3.“炼端午主题 制端午信卡”——(参与对象:四年级队员)

动员队员通过询问、读报、读专题书籍,浏览专题网页等方式,主动地、比较全面地了解与端午有关的知识,并在辅导员老师的指导下提炼端午文化主题,凝练关键词若干(至少2~3个),根据端午节主题及关键词,搜集主题资料自制端午主题信息卡。(主题信息卡制作要求:纸张材料、规格大小不限,制成各款式、各形状、各颜色的端午主题信息卡,具有浓厚的端午特色。)

(关键词例词:健康、爱国、诗韵、舌尖上的端午等。)

4.“悟端午内涵 赏端午诗词”——(参与对象:五年级队员)

动员队员通过询问、读报、读专题书籍,浏览专题网页等方式,主动地、比较全面地了解与端午有关的知识,同时搜集与端午相关的诗词歌赋,辅导员老师精心挑选,引导队员从节日文化的角度来了解诗词的背景、故事,以各种形式诵读、鉴赏精选诗词,感悟端午内涵;在诵读色彩鲜明的古诗词基础上,集全体队员的智慧,创作一首端午新诗词。

三、活动要求

1.辅导员老师要发挥个人智慧,以自己独特的思维来设计活动,包括形式和具体内容的选择,同时要积极动员全体少先队员一起参与,注重队员间的分工与合作,具体要求要明确,保证活动时素材的丰富。

2.辅导员老师要将活动设计与活动实践加以整合,形成一份少先队活动课的具体方案,主题自拟,具体包括:活动目的、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后记、活动点评、活动资料链接等,同时注意过程性资料的搜集,如照片、文字信息、图片、视频等等。

(注:辅导员老师全员参与,所设计的方案及相关素材资料请于6月24前以打包文件夹的形式交至德艺处。)

关于端午节的诗词篇4

餐菊饮朝露,平生不啜。

与龙争角黍,无乃谤湘累。

关于端午节的四句诗:端午作者: 江南靖士

浴兰包粽念忠臣,千古不亡湘水身。

当日楚王憎逆耳,随将一国殉灵均。

关于端午节的四句诗:和端午作者: 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关于端午节的四句诗:端午三首其二宋赵蕃

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

我欲于谁论许事,舍南舍北鹁鸠喧。

关于端午节的四句诗:端午作者: 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浩浩,不能洗得直臣冤。

写端午节的的诗: 端午日作者: 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写端午节的的诗: 临江仙作者: 陈与义

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

关于端午节的诗词篇5

1、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苏轼《浣溪沙·端午》

2、便当裹米粣,烂醉作端午。——陆游《春晚叹》

3、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赵蕃《端午三首》

4、好酒沈醉酬佳节,十分酒,一分歌。——苏轼《少年游》

5、粽团桃柳,盈门共饮,把菖蒲、旋刻个人人。——秦观《端午》

6、旧俗传荆楚。正江城、梅炎藻夏,做成重午。——许及之《贺新郎》

7、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鬣。佳人相见一千年。——苏轼《浣溪沙》

8、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9、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10、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陈与义《临江仙·高咏楚词酬午日》

11、入袂轻风不破尘,玉簪犀壁醉佳辰。——苏轼《浣溪沙·端午》

12、小雨湿黄昏。重午佳辰独掩门。——李之仪《南乡子·端午》

13、谁家儿共女,庆端阳。——舒頔《小重山·端午》

14、儿女纷纷夸结束,新样钗符艾虎。——刘克庄《贺新郎·端午》

15、空惆怅,谁复吊沅湘。——舒頔《小重山·端午》

16、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卢肇《竞渡诗/及第后江宁观竞渡寄袁州剌史成应元》

17、玉台金盏对炎光,全似去年香。——朱翌《朝中措》

18、入袂轻风不破尘,玉簪犀壁醉佳辰。——苏轼《浣溪沙端午》

19、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褚朝阳《五丝》

20、莫唱江南古调,怨抑难招,楚江沉魄。——吴文英《澡兰香·林钟羽淮安重午》

21、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李隆基《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22、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殷尧藩《端午日》

23、端午临中夏,时清人复长。——李隆基《端午武成殿宴群官》

24、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边贡《午日观竞渡》

25、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贝琼《已酉端午》

26、入袂轻风不破尘,玉簪犀壁醉佳辰。——苏轼《浣溪沙》

27、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舒頔《小重山·端午》

28、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汤显祖《午日处州禁竞渡》

29、五日长蛟虚问祭,九关雕虎枉招魂。——宋祁《屈原祠》

30、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张可久《卖花声·怀古》

31、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李隆基《端午》

32、仙宫长命缕,端午降殊私。——窦叔向《端午日恩赐百索》

33、文字间金钗,消尽晚天微暑。无雨。无雨。不比寻常端午。——陈三聘《如梦令》

34、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殷尧藩《同州端午》

35、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陆游《乙卯重五诗》

36、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苏轼《浣溪沙·端午》

37、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张耒《和端午》

38、榴花三日迎端午,蕉叶千春纪诞辰。——范成大《鹧鸪天》

39、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杜甫《端午日赐衣》

40、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卢肇《竞渡诗/及第后江宁观竞渡寄袁州剌史成应元》

41、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张可久《卖花声·怀古》

42、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卢肇《竞渡诗/及第后江宁观竞渡寄袁州剌史成应元》

关于端午节的诗词篇6

一、活动主题:粽叶飘香话端午

二、活动背景:目前,洋节日在中国倍受青睐和热捧,而民族传统节日因缺乏必要的认知和深入的了解,造成了不少人对中华悠久的传统节日逐步淡漠,或是把节日简单的与食品画上等号。端午节就是吃粽子,中秋节就是吃月饼此次活动从挖掘中华传统节日深刻的内涵入手,进一步引导师生、家长了解和感受中华传统节日文化,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提高全体师生的爱国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活动目的:

1.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在多种活动形式中多角度多侧面地了解端午节的由来、习俗和相关的故事传说,加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与喜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与民族感情。

2.指导学生围绕端午节开展实践性活动,学习运用各种手段去收集、选择、组合信息。培养学生有计划地做事,能与他人互相协调合作的能力。

3.在亲自参与端午民俗活动中学会包粽子、做香囊等方面的技巧,学会生活生存的本领,体验劳动的乐趣。

四、活动时间:

20xx年5月27日6月6日。

五、活动内容:

1.节日环境的创设:各班级以端午情怀为主题出好一期黑板报,6月6日前完成。大队部利用周一升国旗时间开展以端午节为主题的国旗下讲话。

2.端午知识大搜集: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不同民族、不同地区有不同的风俗习惯,也产生了许多有关端午节的民谣、诗词。端午假期时间,13年级学生回家搜集有关端午的童谣、诗词。45年级同学做好社会调查活动,调查了解端午这一节气的相关知识、端午节的由来、屈原的故事、屈原的诗词、端午节的习俗等,并制作一份以端午节为主题的手抄报,6月4号前每班择优上交20份于政教处。

3.端午民俗体验活动:

(1)全体同学以我向奶奶学一技为主题,学习包粽子的方法,在学习的过程中,尝试用各种豆物作为佐料包粽子,并品偿不同地方、不同的风格、不同特色的粽子。开学后利用班会时间组织同学交流了解的有关粽子的知识,谈谈包粽子的感受。

(2)全体同学参与挂艾蒿活动。我们当地有端午节挂艾蒿的习俗,全体同学在端午节早晨与家长一起采集艾蒿,并了解挂艾蒿传说的由来。35年级同学将艾叶晒干后亲手缝制一串香囊。

四、活动要求

端午节主题活动是我校引导学生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的又一次实践体验。各班级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班级端午节活动方案,将方案上传到班级博客中。同时各班及要积极落实活动方案,组织学生做好各项活动。活动结束后按时上交各种活动资料。

端午节小学生活动方案二

夏历五月初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过端午节是我国两千多年来的习惯。端午节同时是一个可以和亲友团聚一起度过的节日,端午节也可以举行许多活动,时至今日,端午节仍是一个十分盛行的节日。今天我们就来过一个特别的有意义的端午节。

活动日期: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

活动地点:教室

活动目的: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通过端午节来进一步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用心去体验我国的传统节日中蕴涵的意义。端午节的来源之一是纪念屈原,我们也要通过端午节来怀念屈原这位可歌可敬的爱国诗人。

活动内容:

1.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同学们在家通过看书,上网查阅等途径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具体内容如下:

(1)农历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端午节)

(2)那么,你们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吗?

(3)学生讲述端午节的起源故事。

(4)一起收看端午节各地的风俗习惯视频

2.与妈妈一起包粽子

(主持人):同学们,在端午节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习俗之一,粽子的味道不用说了,是十分美味的。但并不是每个人都会包粽子的。今天我们就自己动手和妈妈一起来包粽子,看谁的手儿最巧,包的粽子最漂亮。

材料:糯米、去皮绿豆、肉粹、粽叶、粽绳。

方法:

1.将粽叶折成漏斗形

2.在漏斗形的粽叶里放入适量的糯米、去皮绿豆以及肉粹。

3.用大拇指和食指按住粽叶的两边把那个比较长的粽叶向糯米这边压成一个三角形。

4.将粽叶包好后用准备好的绳子把它绑紧。

5.蒸煮。学生和家长动手包。

三)诗歌朗诵

(主持人):同学们,你们有谁知道端午节也是什么节?不知道吧,告诉大家端午节也是诗人节,诗人写了很多赞颂端午的诗歌,下面请看诗朗诵表演。

第一:xx同学朗诵。

第二:小组朗诵。

第三:女生齐诵。

第四:男女朗诵。

第五:家长和学生齐诵

四)观看赛龙舟录像。

(主持人):同学们,你们到过汨罗江吗?看过龙舟竞赛吗?端午节赛龙舟不单是传统庆祝活动,也是一项国际体坛盛事!端午节起源于诗人屈原因不满朝廷腐败而投汨罗江自尽,敬重他的村民便以喧天的锣鼓声把江中鱼虾吓走,而同时又把粽子抛进江中喂饲鱼虾,以免它们啄食屈原的躯体。

赛龙舟可以说是端午节的高潮。龙舟长10米多,以龙头和龙尾作装饰,船身还特意雕上麟状花纹,唯妙唯肖;每只龙舟可容纳20至22人,二人并肩而坐,在船首的鼓手和船尾的舵手引领下,以及围观人群的呐喊声中划向终点。现在,我让我们一起加入这一行列。

(播放赛龙船庆端午的视频。)

(主持人):看了刚才的录像,我们来谈谈自己的想法吧!

同学们踊跃发表自己的观点。

七.吃粽子

关于端午节的诗词篇7

端午演出主持词精彩范文1(一)开场

女: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合:大家上午好!

女:中华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

男:华夏源远流长的经典诗文,是文化艺苑中经久不衰的瑰宝。

女:本届经典诵读活动有来自初一到初三师生的6个节目在这里集中展演。

男:是啊,我们营造书香校园,诵读经典美文,以传承华夏文明。中华经典诵读展演活动。

合:现在开始!

(二)串词

女:端午浴芳兰,流香满晴川,岁岁端午,今又端午,就在这一天,历史赋予了你特殊的内涵,在炎黄子孙的血脉里流淌了千年,一个伟大的名字——屈原。下面请欣赏初三年级组教师带来的朗诵《颂屈原》

男:感谢各位老师的精彩朗诵,《颂屈原》表达了对祖国江河的热爱,是啊,长江黄河像东方巨龙奔腾向海,他们的步伐始终如一,尽管有时激越,有时铿锵;有时徘徊,有时忧伤。但他们一直没有改变前进的方向。接下来请您欣赏初一年级学生朗诵《长江之歌》《黄河颂》。

女:在长江黄河的哺育下,中国知识分子历来就有忧国忧民的赤子之心,正所谓“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下面我们有请初一年级组教师为大家朗诵著名诗人闻一多先生的《红烛》。

男:经典的文化培养了我们民族的精英,你是否还记得那些带给我们启蒙的国学经典呢?

女:“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让我们知道该如何认真学习。

“香九龄,能温席,融四岁,能让梨。”让我们懂得许多做人的道理。

接下来请您欣赏初二年级学生朗诵《三字经》《弟子规》

男:《三字经》《弟子规》让我们再次回味了国学启蒙经典的魅力,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古代诗词也是不朽的篇章,诵读古诗词,如同与古代先贤对话,体味其中的至纯至美。在这里既有气吞万里如虎的阳刚之气,也有浅笑低回的阴柔之美,请欣赏初二年级组教师经典诗词连诵。

男:我们是传统文化的后来人,文化香火的传递者。弘扬美德,传承文明,我们重任在肩。

女:在座的各位都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让我们用炽情与信念铸就不朽的民族长城,接下来请欣赏初三年级朗诵《少年中国说》。

(三)结束语

男:中华经典的铿锵音韵还在我们耳边回响。

女:中华经典的千古风韵还在我们心头荡漾。

男:诵读中华经典,让优秀的民族精神在我们血脉中流淌。

女:诵读中华经典,让民族文化智慧支撑我们人格的脊梁。

男:愿五千年文化瑰宝大放异彩,

女:愿中华儿女豪情满怀,再谱新的乐章。

男:今天,诵读的师生展示了自己的非凡风采。从中可以看出师生对祖国文化的热爱。

女:同学们,让经典伴随我们的中学时光,伴随我们成长,让我们在经典的海洋中直挂云帆,乘风破浪。

合:“中华经典诵读”汇演到此结束。

端午演出主持词精彩范文2一、活动序幕

女:今天真高兴,爸爸妈妈来到学校和我们一起活动。

男: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爸爸妈妈!(鼓掌)

女:(面对着男主持问)陈隽旸,你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吗?

男:这可难不倒我!我国的传统节日有(边说边扳手指头)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立夏节、中秋节、重阳节等。这些传统节日都有一些习俗,要吃一些特殊的食品,举行一些特殊的活动。比如中秋节吃月饼赏月,立夏节吃鸡蛋,清明节全家踏青扫墓,元宵节闹花灯

女:看来你知道的还不少嘛。

男:先别夸我。我也来考考你:你知道哪个传统节日要吃粽子吗?

女:这个问题太简单了,让小朋友回答你吧!大家说什么节吃粽子?

(全班同学齐回答:端午节)

男:那么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在端午节里还有些什么习俗和活动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近端午节去了解一下吧。

女、男(齐说):话说“端午”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女: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就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也叫“端阳”、“龙日”、“夏节”、“五月节”、“诗人节”“女儿节”、“小儿节”等等。

男:虽然名称不同,但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还是大多相同的。

二、端午故事

女:端午节是中国古老的传统节日,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下面就请大家听听故事大王陈皓烨讲讲端午节的故事。

1、《屈原与端午节》

男:谢谢陈皓烨给我们讲的精彩故事!(鼓掌)原来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不过我还听说一个与端午节有关的故事——《孝女曹娥舍身救父》,请沈超给大家讲讲这个故事。大家欢迎!(鼓掌)

端午演出主持词精彩范文3一、开场

女: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合:大家上午好!

女:中华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

男:华夏源远流长的经典诗文,是文化艺苑中经久不衰的瑰宝。

女:本届经典诵读活动有来自初一到初三师生的6个节目在这里集中展演。

男:是啊,我们营造书香校园,诵读经典美文,以传承华夏文明。中华经典诵读展演活动。

合:现在开始!

二、串词

女:端午浴芳兰,流香满晴川,岁岁端午,今又端午,就在这一天,历史赋予了你特殊的内涵,在炎黄子孙的血脉里流淌了千年,一个伟大的名字——屈原。下面请欣赏初三年级组教师带来的朗诵《颂屈原》

男:感谢各位老师的精彩朗诵,《颂屈原》表达了对祖国江河的热爱,是啊,长江黄河像东方巨龙奔腾向海,他们的步伐始终如一,尽管有时激越,有时铿锵;有时徘徊,有时忧伤。但他们一直没有改变前进的方向。接下来请您欣赏初一年级学生朗诵《长江之歌》《黄河颂》。

女:在长江黄河的哺育下,中国知识分子历来就有忧国忧民的赤子之心,正所谓“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下面我们有请初一年级组教师为大家朗诵著名诗人闻一多先生的《红烛》。

男:经典的文化培养了我们民族的精英,你是否还记得那些带给我们启蒙的国学经典呢?

女:“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让我们知道该如何认真学习。“香九龄,能温席,融四岁,能让梨。”让我们懂得许多做人的道理。接下来请您欣赏初二年级学生朗诵《三字经》《弟子规》

男:《三字经》《弟子规》让我们再次回味了国学启蒙经典的魅力,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古代诗词也是不朽的篇章,诵读古诗词,如同与古代先贤对话,体味其中的至纯至美。

女:在这里既有气吞万里如虎的阳刚之气,也有浅笑低回的阴柔之美,请欣赏初二年级组教师经典诗词连诵。

男:我们是传统文化的后来人,文化香火的传递者。弘扬美德,传承文明,我们重任在肩。

女:在座的各位都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让我们用炽情与信念铸就不朽的民族长城,接下来请欣赏初三年级朗诵《少年中国说》。

三、结束语

男:中华经典的铿锵音韵还在我们耳边回响。

女:中华经典的千古风韵还在我们心头荡漾。

男:诵读中华经典,让优秀的民族精神在我们血脉中流淌。

女:诵读中华经典,让民族文化智慧支撑我们人格的脊梁。

男:愿五千年文化瑰宝大放异彩。

女:愿中华儿女豪情满怀,再谱新的乐章。

男:今天,诵读的师生展示了自己的非凡风采。从中可以看出师生对祖国文化的热爱。

女:同学们,让经典伴随我们的中学时光,伴随我们成长,让我们在经典的海洋中直挂云帆,乘风破浪。

合:“中华经典诵读”汇演到此结束。

端午演出主持词精彩范文4A:尊敬的老师。

B:亲爱的朋友们。

合:大家上午好!

B:这里是共同开展的传承民族文化精神“我们的.节日——端午节”主题文化活动现场。

A:两千多年来,飘香的端午和不朽的诗人屈原一路相伴。

B:他那种爱国情怀,深深的刻在我们每一个人心中。

A:经过岁月的洗礼,端午有了新的意义,那就是亲戚来相聚,情深意更浓。今天,让我们一起过一个温馨欢乐的端午节。

B:在端午节来临之际,每个人心中都想表达自己对亲人的祝福,但是我们传统的中国人总是羞涩于表达,其实爱很简单,只需要常回家看看,下面请欣赏带来的独唱《常回家看看》

A:一曲《常回家看看》不仅带给了我们温馨,也带给了我们温暖。

B:说话办事要通气,自己的梦想不放弃。接下来有请我们曲艺队为大家表演金钱板——《莲花闹》。

B: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感谢---带来的精彩表演。

A:万水千山“粽”是情,千秋犹怜屈子心,诗人仰天出门去,世间难觅离骚人!

B: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诗人节、浴兰节等。

A:既然是五月五端午节,吃粽子是端午节必不可少的习俗,粽子的味道不用说了,是十分美味的。但并不是每个人都会包粽子的,下面我们将进行一个包粽子比赛。

B:接下来我们将简短介绍本次比赛规则,本次比赛一共16人,分为两组。时间为5分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最多和最好者为优胜者,下面请第一组选手上场。

A:吃粽子大家都是行家,那包粽子可就不一定了。接下来我们将为大家介绍怎样包粽子?首先是准备工作,如辅料用到的肉类需提前腌制,将糯米提前浸泡3-4个小时,将粽叶提前浸泡12个小时或用沸水煮软泡发。

B:紧接着是包粽子。

第一步将两张粽叶叠加,折叠成漏斗状,

第二步放入少量的糯米,

第三步放入辅料如豆类、肉类等,

第四步在辅料上加盖一层糯米,

第五步将粽叶裹紧,呈三角形,

第六步用绳将粽子绑紧。

A:最后是煮粽子,把包好的粽子放在锅里,放清水,水要没过粽子。旺火煮1小时后,改小火煮30分钟即好,如果用高压锅煮25分钟,关火焖5分钟即好。

B:比赛进入倒计时环节,大家一起倒计时。

(评委统计评分,穿插知识问答)

A:下面请第二组选手上场。

(内容待定)

比赛结束宣布结果,颁奖、领奖。

A:接下来是抬粽仪式,奏乐,诗朗诵。

B:开粽仪式,有请---开粽。

A:请大家品尝工作人员分发的粽子。

B: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由于中国地域辽阔,各地过节的风俗各有不同,而我们本地主要是挂艾叶菖蒲,佩香囊。

A:大家知道为什么要挂艾叶菖蒲、佩香囊吗?因为菖蒲天中五瑞之首,象征却除不祥的宝剑,因为生长的季节和外形被视为感“百阴之气”,叶片呈剑型,插在门口可以避邪。而端午节佩香囊是因为古人认为人是吃五谷杂粮生百病的,而病从口入,多为邪杂之气,经口鼻吸入。

B:香囊内有雄黄、艾叶、熏草等,不但有驱邪避瘟之意,而且有点缀的作用。在这佳节之际,我们将为大家送上我们的节日祝福,请工作人员向大家分发艾叶和香囊。

A:五月初五是我们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今天我们欢聚一堂,共度佳节,在这里向大家表示节日的祝福,并通过你们向你们的家人致以节日的问候和美好的祝愿。

B:感谢各位居民为建设和谐社区做出的努力与贡献,祝愿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合:祝大家度过一个欢乐祥和的端午佳节!

端午演出主持词精彩范文5(甲)又是一年端午至,心中犹念屈原子。今天的--小学,每个班门口都插了菖蒲和艾叶。

(乙)我看见很多同学都佩戴了香袋,这边还有端午节手抄报展呢。

(甲)漫步校园,处处都能感受到浓浓的端午氛围。

(乙)正所谓: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

(甲)今天,我们大家欢聚一堂,用欢乐的歌舞,悠扬的古筝,有趣的民俗活动,

(乙)来纪念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弘扬我们的民族文化。

(甲)首先,请允许我介绍到场的嘉宾。他们是:

(乙)再过两天就是五月初五,值此佳节来临之际,先请我们的少先队员们向各位尊贵的客人送上最诚挚的端午节祝福。

(音乐起:礼仪队员赠送香袋)(主持人退场)

(甲)下面有请-校长致欢迎词,大家欢迎。(退一边)

(乙)谢谢-校长。接下来用热烈的掌声有请--宣布活动开始。

(领导)下面我宣布,“红领巾相约中国梦,粽叶飘香话端午”主题活动现在开始。

1.古筝《洞庭新歌》

(丙)琴声悠扬,铮铮作响。古筝被誉为是群声之祖,万乐之师。

(丁)轻柔而典雅的旋律,华丽而委婉的音符,常常动人心魄。

(丙)下面有请--为大家带来一曲《洞庭新歌》。

(丁)掌声有请!

2.舞蹈《春的变奏曲》

(丙)鞋——多普通的字眼儿。却是山里孩子不可得的奢望。

(丁)冬——光着脚丫多冷啊!有一双温暖的棉鞋多好啊

(丙)来啦,来啦,志愿者们满载着暖暖的爱心来啦!

(丁)瞧,孩子们穿上红红的棉鞋多神气!瞧,他们穿着棉鞋多调皮!

(丙)有爱的童年,如春!

(丁)下面请欣赏舞蹈《春的变奏曲》。

3.歌舞剧《你是我的眼睛》

(丙)军军和毛毛在日常生活中建立了深厚的友情,他们见证着彼此的喜怒哀乐,他们亲如兄弟。

(丁)“你是我最明亮的眼睛,你是我最信赖的朋友,我们永远不分开。”

(丙)一位盲童,一条导盲犬,演绎了一段人与动物相亲相爱、生死与共的感人场景。

(丁)接下来让我们静静地欣赏歌舞剧《你是我的眼睛》。

4.拉丁舞《拉丁小精灵》

(丙)拉丁舞起源于拉丁美洲,其音乐强烈洋溢,节奏快捷强烈,动作流畅舒展,舞姿动感迷人。

(丁)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有请《拉丁小精灵》。

5.粽子达人赛

(甲)我想请你猜个谜语,好吗?

(乙)你说。

(甲)一个白胖子,裹个绿毯子,腰里扎根细绳子。打一什么食物呢?

(乙)这个谜底我想请大家说,是什么呀?(粽子)

(甲)糯米饭外面裹上翠绿的粽叶,看着,绿莹莹的;闻着,香喷喷的;吃着,甜滋滋的。

(乙)接下来,我们的“粽子达人赛”马上就要开始,请3到6年级的参赛队员准备。

(甲)一片粽叶一片情,一个粽子一思念。

(乙)今天,我们相聚在一起,共同欢度传统节日——端午节。

(合)感谢各位的光临!“红领巾相约中国梦,粽叶飘香话端午”主题活动到此结束。

关于端午节的诗词篇8

唐 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二、端午感兴

宋 文天祥

流棹西来恨未销,鱼龙寂寞暗风潮。

楚人犹自贪儿戏,江上年年夺锦标。

三、和端午

北宋 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四、已酉端午

明 贝琼

风雨端阳生晦冥, 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 无酒渊明亦独醒。

五、午日观竞渡

明 边贡

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

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

同样是竞渡,在不同人的眼里,却有着不同的热闹与郁愤。

六、五月五日

北宋 梅尧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七、竞渡诗

唐 卢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喊,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八、竞渡曲

唐 刘禹锡

沅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将浮彩舟。灵均何年歌已矣,哀谣振楫从此起。

杨桴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蛟龙得雨鬐鬣动,螮蝀饮河形影联。

刺史临流褰翠帏,揭竿命爵分雄雌。先鸣馀勇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

百胜本自有前期,一飞由来无定所。风俗如狂重此时,纵观云委江之湄。

彩旗夹岸照蛟室,罗袜凌波呈水嬉。曲终人散空愁暮,招屈亭前水东注。

九、乙卯重五诗

宋 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谢张仲谋端午送巧作 宋 黄庭坚

君家玉女从小见,闻道如今画不成。

翦裁似借天女手,萱草石榴偏眼明。

岳州端午日送人游郴连 唐 徐夤

五月巴陵值积阴,送君千里客于郴。

北风吹雨黄梅落,西日过湖青草深。

竞渡岸傍人挂锦,采芳城上女遗簪。

九嶷云阔苍梧暗,与说重华旧德音。

十、同州端午

唐 殷尧藩

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

儿童见说深惊讶,却问何方是故乡。

关于端午的诗句精选1、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宋·欧阳修《鱼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2、醉看葵柳怀旧事,馋思樱笋梦吾庐。向时痴绝今愁绝,自读《离骚》些老夫。——宋·高箸《重午怀旧》

3、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在,只留《离骚》在世间。——宋·张耒《和端午》

4、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精魂飘何在,父老空哽咽。至今仓江上,投饭救饥渴。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宋·苏轼《屈原塔》

5、灵均死波后,是节常浴兰。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逝者良自苦,今人反为欢。——唐·元稹《表夏十首》之十

6、高咏楚辞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榴花不似舞裙红。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凝笑墙东。酒杯深浅去年同。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宋·陈与义《临江仙》

7、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宋·欧阳修《鱼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8、梅夏暗丝雨,春秋扇浪风。香芦结黍趁天中。五日凄凉千古、与谁同?——宋·万俟咏《南歌子端午》

关于端午的诗句1、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唐·李隆基《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2、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唐·殷尧潘《端午日》

3、好酒沈醉酬佳节,十分酒,一分歌。——宋·苏轼《少年游端午赠黄守徐君猷》

4、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唐·文秀《端午》

5、浣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将浮彩舟。灵均何年歌已矣,哀谣振楫从此起。扬枹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蛟龙得雨鬐鬣动,螮蝀饮河形影联。刺史临流搴翠帏,揭竿命爵分雌雄。先鸣余勇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唐·刘禹锡《竞渡曲》

6、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鬣。佳人相见一千年。——宋·苏轼《浣溪沙端午》下阕

7、条脱闲揎系五丝。——宋·李清照失调名《端午》词断句

8、官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唐·杜甫《端午日赐衣》

9、亦有鱼龙戏舞,艳晴川,绮罗歌鼓。乡情节意;尊前同是,天涯羁旅。涨绿池塘,翠阴庭院,归期无据。问明年此夜,一眉新月,照人何处?——宋·卢祖皋《小龙吟淮西重午》下阕

10、入袂轻风不破尘,玉簪犀壁醉佳辰。——宋·苏轼《浣溪沙端午》

11、红藕丝,白藕丝,艾虎衫裁金缕衣。钗头双荔枝。鬓符儿,背符儿,“鬼”在心头符怎知?相思十二时。——宋·李石《长相思重午》

12、端午临中夏,时清人复长。——唐·李隆基《端午武成殿宴群官》

13、朱颜老去,清风好在,未减佳辰欢聚。趣腊酒深斟,菖蒲细糁,围坐从儿女。还同子美,江村长夏,闲对燕飞鸥舞。——宋·晁补之《永遇乐端午》

14、粽团桃柳,盈门共饮,把菖蒲、旋刻个人人。——宋·秦观失调名《端午》词断句

15、五日长蛟虚问祭,九关雕虎枉招魂。——宋·宋祁《屈原祠》

16、小团冰浸砂糖裹,有透明角黍松儿和。——宋·张耒失调名《端午》词断句

17、舣彩舫,看龙舟两两,波心齐发。奇绝。难画处,激起浪花,飞着湖间雪。画鼓喧雷,红旗闪电,夺罢锦标方彻。——宋·黄裳《喜迁莺端午泛湖》

关于端午节的诗词篇9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值此端午节来临之际,让我们一起向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致敬!

流光溢彩的五月,承载了为明人的梦想,孕育了为明人的智慧,成就了为明人的精彩——

国际文化节拓宽学子视野。国际文化大讲堂,家校同携手,全球来旅游;年级风采秀,班班有特色,个个都精彩;英语戏剧表演,中外教联手执教,着力培养学生综合素养。

广场文化节展示学子风采。走进社区,筑梦为明,快乐成长。“三团两队”齐亮相,以文化的视角,载歌载舞,唱响美好的明天,共筑伟大的中国梦,充分展示了为明学子的风采。

家校共育搭建成长平台。“最美为明,与爱同行”期中家长会成功举行,展学生特色作业,观学生特长表演,听学校工作汇报,研学生成长个案,商家校共育大计,家校合力,帮助孩子全面发展。

教学开放日赢得社会口碑。相约520,告诉自己——我能行!5月20日,小一大型面试活动如期举行,优质学位现场预订,牛津班、业主班学位当天预订完毕,培生班还有少量优质学位正在陆续报名中。

遵照相关文件要求,端午节放假三天(5月28日—5月30日),我们期待每一个学生都能合理规划自己的假期,每一个家庭都能留下一段美好的回忆!

一、重视安全,共享平安假期。

假期中,请家长配合学校做好学生安全教育工作,注重交通安全,食堂安全,不允许学生进入网吧等场所,防溺水,防电,防火,防止学生与不正当人员来往。

二、按时作息,共享健康假期。

假期中,请家长配合学生做好教育工作,每个学生都应该拟订假期活动安排表,具体落实到每天的作息时间,保障健康饮食,保障睡眠,为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三、认真学习,共享成长假期。

1、拟订学习计划表,要求每一位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制订学习计划,根据计划完成作业。

2、每天坚持半小时阅读,每天至少背诵一首古诗词。

四、积极实践,共享文化假期。

学校制订了《小学部端午节活动方案》,从知“端午”,明特色内涵;品“端午”,懂节日文化;过“端午”,展实践精彩三个维度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端午节活动。在假期中,学校要求低年级学生(一二年级)学习关于端午的诗词,家长参与进行亲子诵读,制作诗词清单,抄写诗词;三四年级学生学习包棕子,了解端午习俗;五年级学生学做香囊,在过节时送给自己的父母,送去祝福表达感恩之情!

关于端午节的诗词篇10

一次是端午节的“姓氏之争”。与前一次“端午之争”不同的是,端午节的“姓氏之争”则是在国内不同地域间展开。2006年5月底,苏州宣布,将在端午节正式举行“伍子胥大型祭祀活动”,以宣传端午节的“伍子胥起源说”。苏州要用其建城鼻祖伍子胥为端午节起源说正名的做法引发一场关于端午节姓“屈”还是姓“伍”的争论。

中韩端午之争的是是非非自有博学之士去讨论。我所关注的是,韩国“江陵端午祭”申遗的成功及由此引发的论争,暴露出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保护、挖掘与弘扬的软肋。坐着谈,自然有醒世之功,但与事所补不大;起来行,才能有所建树,也才是最重要的。

端午节姓“屈”还是姓“伍”之争则传递区域利益与民族利益的不和谐之声。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自古便有很多说法,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曹娥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等等。纪念伍子胥说,不过是众多关于端午节由来的说法之一。有关专家指出,伍子胥的一生,除了帮助吴王建立了苏州城之外,其人生使命可归结为两个字:复仇――为自己的家族向楚国复仇。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唐?文秀)端午节纪念谁,历史早做出了选择。虽然端午起源说有好几个版本,但几千年来,在端午节纪念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习俗早已深入华夏炎黄子孙的心中。

端午节的“姓氏之争”事关民族大义!应放弃无益的争议,让端午节回归文化本位,传承发扬端午文化,让端午节重新成为凝聚中国人的强大精神支柱,而不再是政治经济等的“附属物”。

在国内除端午节的“姓氏之争”外,还有有关端午节庆的地域之争,诸如湖北省秭归县“屈原故里端午习俗”、湖南省汨罗市的“汨罗江畔端午习俗”等。屈原一生曾在很多地方留下了足迹,各地举办不同内容的纪念活动,本无可非议。而且,这些活动在一定意义上讲,有助于传播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但我以为,在涉及民族大义时,必须搁置局部利益之争。无论何时何地,都不可将传统节庆当做“唐僧肉”而忽略了其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第一要义。

屈原一生写下《离骚》、《九章》、《九歌》等二十余篇诗歌。屈原诗歌表现出强烈爱国精神,具有巨大艺术魅力,是高度思想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统一,是中国古典文学遗产中的瑰宝。一代伟人这样评价屈原和他的诗:“我国是一个诗歌创作极为繁荣的国家,从古至今,诗词曲赋作家如繁星丽天,而以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为其冠冕。”

屈原不仅在历史的天空中留下一个永不泯灭的诗魂,更以其热爱祖国、关怀人民、忠诚正直、信守芳洁、追求光明、舍生取义的精神堪为万世表率。在屈原身后,受其诗作及其高贵品质的影响,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独特的端午文化河流,也成就了一个震古烁今的不朽的文化传奇。

西汉司马迁被处宫刑后,以“屈原放逐,乃赋《离骚》”来激励自己,发奋写作《史记》。北宋诗人张耒在诗中写道“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元朝贝琼的诗中有“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之名。明朝的边贡在诗中用“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来追溯了楚乡端午遗韵。在访苏旅途中对苏联翻译、汉学家费德林谈到屈原时说,“我们就生活在他流放过的那片土地上,我们是这位天才诗人的后代,我们对他的感情特别深切。”古往今来,端午节纪念屈原,弘扬民族精神,抒发爱国情怀,已成中华海内外华夏儿女的共识,这就赋予端午节爱国主义情结,既“端午情结”。

屈原一生及其诗中所体现出的“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爱国主义情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追求真理的执着精神;“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我艰”的深切关注民生的态度;“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故将悉苦而终穷”的对社会邪恶势力的果决斗争精神,已经烙印在了我们民族文化的灵魂深处。

关于端午节的诗词篇11

一、设计背景: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传统节日正是培育优秀民族文化的沃土,也是培养民族精神的有效途径。因此围绕“迎端午,缅故人,扬传统”这个话题,设计了“端午说由来、端午话习俗、端午讲故事、端午赛诗会、学生谈感受”等板块,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端午节的来历、习俗等,感受端午节的文化内涵,亲身体验我国传统佳节的独特魅力,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二、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和风俗习惯,同时锻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书籍、报刊、网络、他人经验等)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学习端午节文化,让学生了解传统节日, 向屈原学习,热爱祖国,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三、活动地点:

高二(3)教室

四、活动时间:

20xx年6月

五、活动前准备:

上网查阅资料、收集故事、多媒体课件等。

六、活动过程

【活动导入】

1.我国有很多传统节日,你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吗?

2.端午节的由来、习俗你们知道吗?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端午节去了解一下。

3.引出主题:“迎端午,缅故人,扬传统”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活动一】端午说由来

(一)端午节别称

1.端午节有哪些别称?

2.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很多,谁能告诉大家?(学生交流)

(二)端午讲故事

1.端午节是中国古老的传统节日,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关于

2.端午节故事传说很多,你们知道哪些与端午节有关的故事吗? 学生讲述端午节故事:《曹娥救父的故事》、《屈原投江》。

3.主持人小结。

【活动二】端午话习俗

(一)赛龙舟

1.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我国地广人多,加上许

多故事传说,于是各地有着不同的习俗。你们知道端午节有哪些习俗吗?(学生自由交流)

2.你知道端午节最热闹的习俗是什么吗?(多媒体课件:赛龙舟)

3.端午节为什么要进行赛龙舟比赛?(学生交流)

(二)话粽子

1.除了赛龙舟,端午节的主要习俗就是品尝粽子。(学生介绍粽子的由来。)

2.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琳琅满目。(多媒体课件:粽子)

3.我国各地方的粽子还各有特色,请几个外地学生介绍他们家乡的粽子。 (由三名来自浙江、江西、山东学生介绍。)

4.主持人小结。

【活动三】端午赛诗会

1.屈原是一位爱国诗人,为了纪念他,所以有人把端午节还被称作“诗人节”。

2.请几位学生朗诵端午节的诗篇。

(1)《端午》唐 文秀

(2)《五月五日》梅尧臣

(3)《端午节的怀念》

3.主持人小结: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篇,已广泛深入人心,因此,在我国有关端午节民俗文化领域中,大家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活动四】谈感受,激发情感

1.今年端午节与往年有什么不同?你是怎么过的?

(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

2.快板:《民族精神代代传》

3.主持人总结:两千多年的岁月,这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能算短短的一瞬了,可是尽管大江东去,暮往朝来,诗人屈原的形象却依然留在人们心间。让我们世世传递端午节,代代都记住他,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爱国诗人——屈原。

【教师总结】

看了你们自己策划的主题班会,不仅是同学们,包括老师自己都对端午节加深了了解。我就以屈原《离骚》中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段话来结束今天的主题班会,也希望同学们用这段话来勉励自己,在高二阶段最后一段时间里努力学习,以良好的状态进入高三。

2019年关于端午节班会方案二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及风俗习惯,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在了解端午节由来和风俗习惯时,锻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获取信息的能力。

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动手能力。 活动过程:

一、活动开始

主持人:又到一年粽飘香,你们是否对华夏传统节日——端午节有所期待呢?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又称端阳节。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早在周朝,就有“五月五日,蓄兰而沐”的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等,今天,我们在这里共度佳节。

二、了解民族文化

1、端午话习俗。 ①、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端午节) ②、那么,你们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吗? ③、学生生动地讲述端午节的起源故事。 ④、在我们这儿过端午节有哪些有趣的风俗习惯呢?

2、外来学生说说自己家乡过端午的习俗。

三、游戏活动

撮五彩线 ①、准备好各自的五彩线。 ②、同桌两人合作,把各自准备好的五彩线拿出来,待班主任喊 “开始”,自己动手开始撮,同桌合作把各自的成果戴到手上,举手示意成功。限时2 分钟。

四、与诗共舞

1、各小队表演诗朗诵。

2、诗歌内容 ①祭屈原 ②端午节诗词 七律.端午 老舍 ③节令门.端阳 (清)李静山 ④ 端午日赐衣 (唐)杜甫

五、观看赛龙船庆端午的录像。

1、观看录像

关于端午节的诗词篇12

中华民族有着许多传统的节日习俗:元宵灯会、清明祭祖、端午赛龙舟、包粽子、中秋吃月饼、春节贴春联……这些传统节日、习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从古至今的诗词中,也有鲜明的体现。教学中,我们可以借助这些节日,引导学生诵读有关经典诗词,让学生深刻体验民族习俗。

一、诵读节日诗词,领略民族文化

传统节日前后,笔者注意引导学生收集相关的古诗词,并带领学生用各种方式来吟诵,让学生深刻领略民族文化的内涵。

比如,元宵节前后,吟诵宋代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让学生感受“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的美好景象;感受“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火树银花合,星桥铁索开”的热闹场面;清明节前后,带领学生吟诵《清明》,让学生了解“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祭祀场景;吟诵唐代韩翃《寒食》,了解“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武侯家”的古代习俗;端午节前后,带领学生高声吟诵清代李静山的《节令门·端阳》)“樱桃桑葚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唐·张建封《竞渡歌》),让学生感受到民间习俗的悠久历史和赛龙舟时紧张、刺激、热闹的场面;七夕节的“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汉乐府《迢迢牵牛星》)和“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宋·秦观《鹊桥仙》),让学生感受到了真诚纯洁的爱情的美好;中秋节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宋·苏轼《水调歌头·中秋》)则把学生带入了浩瀚神秘的宇宙星空……唐代张九龄《望月还远》中的千古名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让学生感受到真挚友谊的珍贵;春节时,吟诵北宋诗人王安石的《元日》“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让学生感受人们对吉祥美满生活的深深祝福……

经典诗词,让学生在欢度节日之际,更加领略到民族文化的无穷魅力。

二、欣赏荧屏诗会,培养高雅情趣

从2008年起,中央电视台在元宵、清明、中秋、春节等传统节日前夕,推出了以传统节日命名的精美诗会。诗会以经典古诗词与现当代优秀诗歌为载体,通过名家、著名主持人、优秀演员的朗诵、解说与访谈,幷配以别具匠心的场景画面、音乐背景等来挖掘出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内涵和意境。

为了配合这些荧屏诗会,每到这些节日前,笔者发动学生搜集相关的经典诗词,先把它们摘抄下来,在班级中举行节日诗会。在展示交流过程中,学生相互借鉴、相互补充,逐渐完善。在欣赏央视晚会时,再做进一步完善。学生兴致极高。诗歌滋润着学生的心灵,经典陶冶着学生的情操,让他们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充满诗意的节日。

三、制作节日小报,通晓节日内涵

如果说“节日诗词诵读”和“荧屏诗会欣赏”只是浅显的“诵”与“赏”的话,那么,“制作节日小报”则让学生对传统节日的知识有了更直接、更深入的了解。同学们利用阅览室、图书室、网络等途径查找资料,筛选内容,编辑美工,制作小报,欣赏报展。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学生了解了相关节日的来历、节日习俗、传说故事等知识,进一步通晓节日内涵,对民族习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四、精心组织活动,体验中华魅力

(一)元宵灯笼展

按照惯例,我们这儿每学年的第二学期在元宵节前开学。为了让新学期有个新气象,笔者组织学生开展“花灯迎元宵”活动。首先自己拜师学艺,学习制作灯笼的方法,再买来竹条、细绳、绸布、剪刀等相关材料,指导学生制作灯笼作品。学生兴高采烈地动起手来,做出了大大小小、红火喜庆的灯笼。元宵节前在班级走廊悬挂起来,真是别有一番喜庆景象,为新学期营造出新气象。

(二)端午包粽子

端午节包粽子是我们当地的习俗。包粽子的原材料苇叶、大米、红枣等,对于身处农村的学生来说,得来极为容易。端午前的周末,布置学生准备这些材料,回校时带来。学生返校后,笔者开始教他们包粽子。学生个个兴奋不已,摩拳擦掌,都想亲手包出一个高质量的粽子。当学生吃到自己亲手包的粽子时,一定会觉得别有一番滋味。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