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教案合集12篇

时间:2022-02-18 00:08:20

蒲公英教案

蒲公英教案篇1

1.巩固汉语拼音,能借助拼音读课文。

2.读懂每句话,理解词语意思。

3.在理解词句的基础上,读懂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蒲公英是靠风力传播种子的。

4.学会5个生字,认识1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5.练习根据课后问题读课文,回答问题。

6.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词句意思,读懂课文内容。

2.练习根据题目读课文,回答问题。

3.识字、写字。

4.朗读、背诵课文。

教具准备

1.蒲公英实物标本(或图片),田字格黑板,小黑板,生字卡片。

2.课前准备,有条件的带学生实地观察蒲公英。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借助汉语拼音读课文。

(二)读懂每句话,理解词义。

(三)在理解词句的基础上,读懂课文内容,知道蒲公英是靠风力传播种子的。

(四)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理解词句意思,读懂课文内容。

(二)练习根据题目读课文,回答问题。

(三)朗读课文。

三、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解题。

1.从题目看这课要讲的是什么?(蒲公英的种子)

2.导入新课。要讲哪些与蒲公英的种子有关的知识呢?我们今天来学一学。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借助汉语拼音自读课文。要读准音,读成句。(读几遍后教师检查指名读)

2.这篇课文有几句话?从哪儿到哪儿是一句?

3.这篇课文要告诉我们什么知识呢?(蒲公英是怎样传播种子的)

(三)细读课文,看插图,理解词句意思,理解课文内容。

1.读第1句话,看标本(或图片)。

(1)这句话里的“我”指的是谁?(蒲公英的种子)这篇课文以蒲公英(我)的口气写的,作者把蒲公英的种子当作人来写。

(2)“我”在这句话里告诉我们什么?(①他是蒲公英的种子;②蒲公英种子的样子)

(3)蒲公英的种子是什么样的?(是一朵毛茸茸的小花)让学生观察实物,(或标本、图片)看这朵小花的样子、颜色。体会“毛茸茸”的意思。问:这朵小花是一粒种子吗?

①这朵小花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什么样子的?(白色的小圆球,毛茸茸的,或毛茸茸的白色的小圆球)通过看图体会蒲公英的样子。

②通过看图体会“毛茸茸”是形容蒲公英的种子细细的绒毛,很密的样子。

板书:毛茸茸的小花。

(4)指导朗读句子。

我是/蒲公英的种子,有一朵毛茸茸的小花。

2.读第2句话,用小黑板出示课后第一题。

学生读题后问:这个问题问了我们几件事?(两件事,①蒲公英的种子是怎么离开它妈妈的;②要飞到哪里去)我们读的第2句话可以回答哪个问题?(第一个,蒲公英的种子是怎么离开它妈妈的)

(2)带着这个问题读第2句话,看插图,回答问题。(学生读句子回答)

(3)句子里的“妈妈”指的是谁?(指的是蒲公英)

(4)蒲公英是怎样传播它的种子的?(是靠风来传播种子的)需要多大的风力?读句子,再回答。(微风轻轻一过,毛茸茸的种子就飞起来了)

①“微风”是什么样的风?(轻微的小风)板书:微风吹

②“轻轻一吹”是怎么吹?(让学生吹一下,体会“轻”的程度)

③为什么“微风轻轻一吹”,蒲公英的种子就能离开亲爱的妈妈呢?(蒲公英的种子成熟以后很轻,很容易脱落)

(5)指导朗读。(自读,指名读)

微风/轻轻一吹,我/离开了/亲爱的妈妈。

3.读第3句话,看黑板上的问题。(蒲公英的种子要飞到哪里去)

(1)蒲公英的种子要飞到哪里去?(飞到哪儿,哪儿就是我的家)板书:哪儿家

(2)句子中为什么用两个“飞呀”?(说明小小的一粒种子随风飘得“很远”)

(3)读第二、三行,(指名读)间:这两个“哪儿”表示的意思有什么不同?(第一个“哪儿”指风吹到的不管什么地方,第二个“哪儿”指的是种子落地的地方)同学们,试想一下种子可能落到什么地方?

(4)讲讲“哪儿就是我的家”是什么意思?(在这里的“家”是指蒲公英种子落到哪儿,就在那里生根、长叶、开花、结籽。也就是说到哪儿就在那里成活)

(5)指导朗读。

“飞呀,飞呀”读得轻慢,“飞到哪儿,哪儿就是我的家”,读出肯定的语气。

(四)朗读全文。说说学了这课书,你懂得了什么知识。(了解了蒲公英的种子是什么样的,蒲公英种子靠风来传播)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认识一个新偏旁:(立字旁),学会5个生字:有、吹、开、亲、家。

(二)比较句子。

(三)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检查复习。

1.读生字卡片:有、吹、开、家、亲。(指名读,变序读)

2.朗读课文。(指名读)

(二)学会生字。

1.有,y%u,拼读音节。

(1)识记字形。自学后说记法。(y%u有,我用笔画加部件的方法记,第一笔横“一”,第一笔长撇“”,下面是“青”字的下半部“有”,共6笔)或(y%u有,我用熟字换部件的方法记,把“右”字下面的“口”字,换成“月”字,把第一笔撇改成竖,一共6笔)让学生开动脑筋想出最容易分辨的最清楚的办法记字形。

(2)学生默记字形,同桌互相检查。

(3)“有”的意思和哪个词相反?(无)

师述:“有”字上面大横和长撇把下面“”的左上半边包住了,这样的字叫半包围结构的字,我们学过的“送”字,走之旁包住了“关”字的左下半边。“同”字的“冂”从三面包住了“一口”,都属于半包围结构,你们想想还有哪几个字是半包围结构的?(右、左、在、风、向、石)

2.吹,chu9,拼读音节,读词语:吹喇叭。

(1)识记字形。在学生自学基础上讨论。(吹chu9,用部件加笔画的方法记字形,左右结构,左边口字旁,右边第一笔小撇“”,第二笔横钩“”,下面加上“人”字,“欠”,一共7笔,吹喇叭的“吹”)

(2)学生默记字形,同桌互相检查。

(3)口头组词语,加深对词义理解。

吹开吹风吹大话吹走

3.开,k1i,拼读音节,读词语,离开。

(1)识记字形。(自学,开)

提示:第三笔是什么?(竖撇)

(2)口头组词语。

开门打开开山开灯开始

(3)找出反义词,与开意思相反的词是什么?(关)

4.亲,q9n,拼读音节,读词语:亲爱。

(1)认识新偏旁:“”立字旁。随老师说两遍。笔顺是:丶亠立,一共5笔。

(2)记字形,自学后讨论。(亲,q9n,用部件组合法记字形:上下结构,上面是立字旁,下面在“一”上加上“小”字,“”,一共9笔,亲爱的“亲”)

(3)学生默记字形,同桌互相检查。

(4)口头组词语。

亲爱亲人亲戚亲自

5.家,ji1,拼读音节。

(1)识记字形,学生自学后讨论(家,ji1用部件加笔画记字形,上下结构,上面宝盖儿,下面第一笔横“一”,二笔斜撇“”,三笔弯钩“”,四笔、五笔撇“”,六笔小撇“”,七笔捺“豕”,一共10笔)。数数左边有几撇,右边有几撇?(左边有三撇,右边有一撇)第3笔是什么?(弯钩)

(2)学生默记字形,同桌互相检查后,教师指名检查。(学生背对黑板书空)

(3)口头组词语。

国家家庭家中家门人家

(三)指导书写。

1.有。

(1)整置:上松下紧。

(2)笔画、部件位置:第一笔大横,在上半格离横中线三分之一的地方,左右各离边线三分之一,平写大横。第二笔从竖中线上起笔,写斜撇,撇向左下格离横中线和边线各三分之一的地方收笔。下面“”、“竖”从横中线和微交叉的地方起笔,直写下来,到离边线三分之一的地方收笔。“横折钩”压横中线起笔,斜写横到横中线上一点儿顿笔写折,过“竖”一点儿写钩。“里边两横”距离相等,右边不靠横折钩。

(2)教师在田字格黑板上示范带写,学生仿写字头。

2.吹。

(1)整置,左窄右宽。

(2)部件,笔画位置,口字旁占左半格中间,斜压横中线,右边第一笔斜撇,从竖中线一多半地方起笔,到横中线与“口”第三笔横对齐收笔。第二笔横钩,在左上格右下角起笔,斜横到右半格中间横中线上一点儿顿笔写钩。“人”字撇从中心点上边压紧中线起笔,撇到左下格中心右下方收笔,要有撇尖。捺从中心点下边一点,压竖中线起笔,到右下格中心点下顿笔写出捺脚。撇、捺对称。

(3)教师带写右半边,学生仿写字头。

3.开。

独立看田字格字帖,练习书写字头,教师检查指导。

4.亲。

(1)整置,上下均等。

(2)部件位置,立字头大横压横中线,下面“小”字竖钩顶横中线。第一笔点,点在上半格离边线三分之一的竖中线上。第二笔“横”与下面的“一”一样长。下面“小”字的侧点和点斜对左、右下格的中心点,两“点”对称。

(3)教师带写,学生仿写字头。

5.家。

(1)整置:上小下大。

(2)部件笔画位置:宝盖占上半格中间,第一笔点在竖中线上。第四笔横,写在第二笔横钩和横中线中间。第五笔小撇,从竖中线起笔,斜撇向左半格中间,过横中线一点儿的地方。第六笔,竖弯钩,从第五笔小撇与横中线的交叉点起笔,弯向竖中线,写弯钩,到离边线三分之一处写钩。第七、八笔撇,距离相同,到与第五笔小撇上下对齐处写撇尖。第九笔小撇,过横中线一点儿起笔,撇到第八笔撇起笔处收笔。第十笔捺从第九笔收笔处起笔,捺到右下格中心点顿笔写捺脚。

(四)练习书后第2题。

出示小黑板(写好两组句子),进行句子比较。

1.第一组:

我是蒲公英的种子。

我是种子。

(1)相同点,都有“我、是、种子”三个词语。

(2)不同点,第1句比第2句多“蒲公英的”这个词语,两句的意思就不同了。①第1句,限定“我”是蒲公英的种子。第2句,“我”可以是任何一种植物的种子。②从表述意思上,第1句比第2句具体,我是什么种子,我是蒲公英的种子。

2.第二组:

我离开了亲爱的妈妈。

我离开了妈妈。

第1句比第2句多了“亲爱的”这个词语,表明了“我”对妈妈的爱。

(五)背诵课文。

1.按问题背诵。

(1)“我”是什么?长得什么样?(背第1句)

(2)“我”怎样离开了亲爱的妈妈?(背第2句)

(3)“我”要飞到哪里去?(背第3句)

2.填空背诵。

蒲公英教案篇2

1.客户下单。帮扶园蒲公英幼儿园向基地园都市港湾园提交订单,要求提供有关游戏区域材料投放与指导的帮扶服务。

2.实地调研。接到订单后,都市港湾园的园长带领本园的教研骨干到蒲公英园举行实地调研,通过现场考察以及和蒲公英园园长、教师的研讨,进一步明确蒲公英园在区域游戏上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主要是:游戏场地小,材料不足,环境创设难;教师队伍缺乏相关的课程理念、知识和技能素养等。

3.订单确定。通过实地考察以及和蒲公英园的商讨,最终为订单确定了三大服务任务。任务一是关于蒲公英园游戏区域的创设。具体包括:从该园场地小的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创设游戏区域;开发生态性(废旧生活用品)游戏材料,用以改善区域材料不足的状况。任务二是指导和帮助蒲公英园教师以主题(该园是主题课程)为背景,开发区域游戏。任务三是指导和帮助蒲公英园将游戏区域的研究(即任务一和任务二的研究内容)申报了市规划办重点课题的区级子课题,借助课题研究促进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

4.订单分配。在帮扶片区的指导下,都市港湾园的园部制定了帮扶服务的方案,方案中将三大服务任务具体化,园内各个部门根据自己的职责范围领取任务。具体见下表。

5.订单履行。这是订单服务最重要、最核心的环节。订单的履行过程是都市港湾园各部门根据服务方案的要求,对蒲公英园的游戏区域开展具体的帮扶工作。具体如下表。

6.订单跟进。在都市港湾园为履行订单服务的同时,帮扶片区进行订单跟进。订单跟进的方式是都市港湾园要为履行订单服务的每一活动填写活动记录,具体描述帮扶工作的进展状况,下一步发展的建议和整改措施,帮扶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等等。然后,通过网络将活动记录提交至片区负责人。

7.验收评价。订单服务的任务完成后,帮扶片区邀请厦门市教科院对蒲公英园的游戏区域进行考察与评价,借以验收、评价都市港湾园订单服务的成效。厦门市教科院的评价是:蒲公英幼儿园地处旧城区,园舍、室内外活动场所等硬件设施较为陈旧、简朴,但幼儿园能因地制宜,合理规划与利用有限的空间,投放开放性、低结构的游戏材料,支持孩子自主性、创造性游戏。走近孩子们的区域游戏,异彩纷呈,让观摩者连连称赞。在获取订单式帮扶服务后,蒲公英园的区域游戏水平提升较快,先后承担了厦门市游戏区域的开放、福建省幼教年会的分享交流等几场大型活动任务,均获得较高评价。

二、订单式服务的帮扶感悟

蒲公英教案篇3

那天回家吃午饭时,我并没有告诉母亲所发生的一切,可是她已经觉察出我的不快。母亲没有提出背台词,而是问我愿不愿意到院子里去散散步。

这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春日,架下的玫瑰花叶正在转绿。我们坐在大榆树下面,可以看见黄色的蒲公英在草地里一串串地散开,好像为我们的院子轻轻地抹上了一层黄色。母亲在一丛蒲公英边蹲下,提议道:“孩子,我想还是把所有的这些草都拔掉。从现在开始,我们的花园就只留下玫瑰花好了。”她边说边连根拔起一棵蒲公英。

“可我喜欢蒲公英,”我反对说,“妈妈,所有的花草都是美的,蒲公英也不例外!”

这时候,母亲脸色严肃地看着我说:“是的,每一种花草都有各自争奇斗艳的方式,对吗?”她若有所思地问我。

我点了点头,为自己能说服她而感到高兴。

“孩子,人何尝不是如此呢?”母亲十分动情地说,“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王子’,所以大可不必为此而感到难为情。”

我眼睛一热,情不自禁地倒在她怀里哭了起来。

“你完全能演好新角色!在戏中,讲述者和王子一样重要。”她鼓励道。||

演出的那天晚上,我在后台有点紧张。

就在戏开演前几分钟,老师走了过来,对我说:“苏珊娜,你妈妈请我把这个转交给你。”

这是一朵蒲公英,那样的金黄漂亮。我把它小心翼翼地放在衣服外面的围裙里,一股暖流涌上心头,顿时信心倍增。演出结束后,我欢快地回到家里。母亲和我热烈拥抱,夸奖我演得好。她随后将已经有点发皱的蒲公英轻轻摆弄好,放进一本大词典的两页纸中间,并压平。||

现在,我已经成家并且有了孩子,但我仍然珍藏着那朵夹在词典中的小蒲公英。||

练一练

1.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紧张() 热烈()

2.用带点的词造句。

①“可我喜欢蒲公英。”我反对说,“妈妈,所有的花草都是美的,蒲公英也不例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把它小心翼翼地放在衣服外面的围裙里,一股暖流涌上心头,顿时信心倍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已用“//”分成4段,请写出第2、3段的段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句子,回答问题。

①老师的话虽然说得很委婉,但是仍然使我难过。——什么事使我难过?从哪里看出老师的话很“委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一股暖流涌上心头,顿时信心倍增。——“倍增”是什么意思?这股“暖流”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我们仍然珍藏着那朵夹在词典中的笑蒲公英。”我为什么至今还珍藏着那朵小蒲公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松弛| 宽松冷淡

2.(1)每一个公民都遵纪守法,任何人不能例外。

(2)往日粗心的小明,今天小心翼翼地帮老师捧来一瓶红墨水。

3.第2段:妈妈借拔花园里的蒲公英等小草教育我,讲述着和王子一样重要。

第3段:紧张的演出前收到妈妈转交给我的蒲公英,我信心倍增。妈妈夸我演得好,并把那朵蒲公英夹进词典里。

蒲公英教案篇4

我校是一所纯粹的新居民九年一贯制学校,全校952名学生全部是来自21个省、市、自治区和12个民族的新居民子女。这些孩子普遍家庭条件较差、学习基础薄弱、成长环境欠佳。如何才能让这些孩子健康成长?践行幸福教育是不二的选择。

“让孩子现在就幸福,让教育充满幸福感”是我校开展新居民幸福教育所追求的教育境界和教育情怀。

一、依托蒲公英文化,

树立以爱育爱的幸福教育理念

蒲公英文化的核心内涵就是一个“爱”字。“让每一朵蒲公英绚丽绽放”“用爱与责任撑起一片人人享受平等、优质的义务教育的蓝天”“打开大门吸纳、挖掘潜力容纳、敞开胸怀接纳”,这些正是我校对蒲公英文化的理念诠释与实践准则。学校在蒲公英文化的引领下,确立了“小学校、大社会,小教师、大教育,小进步、大质量”的办学目标、“面向全体、关注个体、依托团体、追求立体、展示整体”的办学策略和“践行幸福教育,奠基精彩人生”的办学理念;我校构建了较完整的蒲公英文化体系:我们原创了《城南赋》,谱写了校歌《共爱飞翔》,制作了蒲公英校标和学校宣传专题片《在那蒲公英花儿盛开的地方》;我校还策划开展了一系列蒲公英文化的实践教育活动:蒲公英社团、蒲公英心理辅导站、“蒲公英之星”争章活动、蒲公英志愿者团队、蒲公英幸福大舞台等。丰富多彩、扎实有效的蒲公英文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的活动过程中,逐步在幼小的心灵深处培植下阳光、自信、大气、幸福的美丽种子。科学的理念是幸福教育的灵魂,以爱育爱的教育理念,既使育人目标实现从“单”向“双”的转变,更让师生明确了教育幸福和幸福教育的内涵真谛和发展方向。

二、依托校园文化建设,

营造绿色阳光的幸福教育环境

两年多来,我校坚持育人为本,努力建设以幸福教育为核心、充满活力的校园文化体系。学校建成了占地近九亩的“蒲公英爱心广场”、258米的蒲公英文化大道、138米的特色文化墙;以地方特色命名的五幢楼充满了灵性,办学精神、理念、目标、策略、“一训三风”等跃然墙上;琴吧、书报吧是一道亮丽的风景。会说话、能对话、有共话、似童话、成佳话的显性文化与丰满的学校隐性文化相得益彰。我校还编撰了主题为“花开有声,共爱飞翔”的校园文化手册和“城南实验学校十大精彩回眸”;与《湖州晚报》合作,开辟“城南教事”专栏;举办规范的开学、休业、毕业、入队、入团典礼活动和团班队干部民主竞选等。制度文化、仪式文化、活动文化、社团文化、基地文化、家校文化等,都已成为我校实践幸福教育的极佳支撑。

同时,我们实事求是地培育独特的质量管理文化。为了科学衡量教与学的动态质量变化,客观评价监测幸福教育质量,我们提出了“小进步,大质量”的科学质量观。学校基于大数据管理原理,结合中学生综合素质考评细则,在专家的指导下,制订了“五维法”新居民学生质量考核评价体系。其中,“五维”是指行为习惯、心理发展、劳动实践、学科成绩和社会服务。我校设立了“蒲公英奖学金”,每学年按一定比例对在“五维法”评价中取得优秀成绩的学生进行奖励。什么是幸福教育?我们给出了自己富有生命力的回答:让我们的学生,每天清晨怀着希望进校,下午带着收获回家,晚上抱着憧憬入梦。

三、依托丰富的社会资源,

创新滋养浸润的幸福教育载体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必须让少年经常去接触大自然,让他们在大自然中生活。我校充分挖掘和利用各类社会教育资源,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带领学生走进并了解湖州、吴兴、道场的人文、地理、历史文化及优秀人物,了解社会发展的新面貌。例如:每年清明节前,组织全体学生到革命烈士陵园举行纪念活动,缅怀先烈,红色励志;组建培养蒲公英小讲解员队伍,为他们提供面向社会介绍学校、介绍第二故乡的机会。去年春天,我们在乡政府和浙江维农公司的支持下,在东苕溪东侧的钱山下村建立了占地近30亩的蒲公英社会实践基地;我校的定向运动一直是湖州市的品牌,在乡政府和金盖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的支持下,学校在梁希森林公园建立了我省首个定向运动社会实训基地。通过一系列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滋养浸润活动,于无声处培养了孩子们热爱大自然、岚社会、热爱第二故乡的健康情怀和高尚情操。同时,幸福教育也在学生的心灵深处得到了内化。

四、依托前瞻的课程改革,

开展创新实践的幸福教育行动

课程是学校实施教育教学的重要载体,我校充分利用省课程改革试点学校的宝贵资源,通过拓展性课程建设让我们的新居民孩子在课堂上都有发现感、参与感和获得感。在专家顾问的指导下,我校的课程改革思路更加明确,路径更加清晰,行动更加扎实。一是以“三生”理念(即课程改革的基本原则:让学生能够健康生存、幸福生长、优雅生活)为核心的拓展性校本教材研发已初具雏形,包括:以培育学生综合文明素养为目标的《校园札记》、以发展学校体育特色项目为目标的《定向运动与人生定向》等等;二是我校正在启动全覆盖式的“常规+”模式的拓展性课程案例设计与教学实践:“全覆盖式”即不分学科、学段,教师人人参与,每人每学期两节课,“常规+”模式则是在开展常规性教学的前提下,教师有意识地改变教学内容、形式和方法,在备课和组织教学活动时能够充分体现教学的“情景化、活动化、体验化、生活化、实践化”元素;三是鼓励教师在常规教学活动中积极设计以面向全体学生为目的的“弹性化教学方案”,让孩子们收获到学科知识以外的“独立、自由、被关爱、被尊重”的人性关怀和幸福体验。而与课程改革相配套的丰富多彩的师生社团建设及体验式、校本化的课堂,也给幸福教育带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五、依托深厚的教科研水平,

探究普职融通的幸福教育路径

我校的新居民幸福教育立足于平民教育和蓝领培养。七个主题性、菜单式、滚动型、螺旋状的省级课题和数十个相配套的市、区课题研究,使我校新居民幸福教育的实践与研究一直走在全省的前列,学校有多个课题获得了省、市、区一等奖。我校还承担了省委宣传部的课题《对新居民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落细落小落实的策略》的研究,并获得奖励。2017年度的市重点规划课题《新市民公共精神培育的实践与研究》也已进入前期研究阶段。另外,我校以省重点规划课题《蓝天计划:新居民初中普职融通的路径设计与实施》为支撑,积极主动与相关职业学校开展升学通道、职业规划教育、课程开发、课题研究、基地建设等五维立体合作。我们联系教育部“全国初中生涯规划教育”课题组的专家,依托基地优势,组织编写初中阶段共计48课时的职业规划教育课程,向学生渗透蓝领意识、职业规划意识和职业价值观,为学生提供社会实践、劳动锻炼机会和职业技术培训,并要求学生在初中三年内必须修完全部的职业规划教育课程。

六、依托心理健康教育,

润泽积极向上的幸福教育内涵

苏霍姆林斯基强调,尽可能深入地了解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是教师和校长的首条金科玉律。根据对新居民学生的思想现状的调查,我们发现:他们刚进入公办学校时往往存在思想保守、行为拘谨、习惯较差等问题,如:不注重个人卫生,对学习缺乏自信,缺失激情和梦想,心理比较敏感、脆弱,自我封闭意识较强,对外界事物存在较强排斥心理,等等。他们会对外部环境充满恐惧感和不信任感,这使他们会不自觉地封闭自己的情感,容易对周围环境产生消极、抵触的情绪,稍有不顺心,很容易发生矛盾冲突,倘若处理不当,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生活,甚至今后的人生。由于缺失家庭教育,成长环境较差,新居民学生中出现“四困生”(即贫困生、学困生、情困生和网困生)的概率明显高于本籍学生。为此,我校特别重视新居民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创新培育精神家园建设文化。

2009年,我校承担了省级重点规划课题“外籍学生精神家园建设的实践与研究”,课题成果荣获省三等奖;我坚持把心理健康教育落实到“三课”(即有课本、保课时、进课堂),也是目前全市唯一使用省统编心理健康教材《做快乐的小学生》和《做乐观的中学生》的学校;我们在资金和场地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建立了比较规范的心理辅导室,并配备专职、兼职的心理辅导教师进行日常的辅导工作;学校还颇具前瞻性的培养了一支心理健康教育的骨干教师队伍,目前,全校91名在编教师中,有部级心理咨询师4名,取得A证的教师1名,B证教师6名,C证教师58名,持证率高达76%;我们还规范了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的台账建设、个案研究、后续跟踪服务等;我校注重并善于与家长和社区联系、沟通、合作,100%的家访、《家校联系册》、校讯通、微信公众平台等教育载体形成了立体的教育架构,从源头去破解难题,“四困生”的转变和转化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心理健康教育与精神家园建设融为一体,浇灌着我校师生的心灵花园,润泽了我校积极向上的幸福教育内涵。

七、依托多维的家校和合文化,

实现共同成长的幸福教育目标

“教师第一,学生至上”是我校的基本管理原则。一支优秀的、充满职业幸福感的师资队伍是创建新居民幸福教育特色的核心,教师的教育幸福更是我校新居民幸福教育特色创建的基础。几年来,我校致力于制度建设下的教师队伍建设,普惠性育师、层次性强师、定向性优师的“三师”工程建设初获成效;去年暑期,富有历史意义的“双训”工程,实现了九年一贯制学校师资队伍优势互补的良性循环;学校秉承“培训是最大的福利”的理念,组织教师走出校门、融入社会,寻找同类标杆,开展参观学习、挂职挂岗培训等项目。两年多来,学校组织举办了近30期“谈道论场”大讲堂活动,一支教学能力强、综合素质不断提升的教师队伍正在快速成长。学校努力让每一个教师回归教育的本质,充分享受个人成长的获得感和职业发展的幸福感。

蒲公英教案篇5

1. 能说出草地的变化情况及变化的原因。

2. 能自己观察动物,植物或某一场景的变化情况和同学交流。

二、教学重点

体会“我”观察的细致。

三、教学难点

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感受大自然带给我们的快乐。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观察记录单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花的图片。

师提问:

(1)

这些话漂亮吗?认为它漂亮的孩子请举手?

(2)

你认为第几幅最漂亮,说说它哪里漂亮?

(3)那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一下它们吗?

师:老师今天也带来了一些词语形容它们,咱们来一起读一读,好吗?(学生齐读)

小结:我们的生活中,还有一种花,它虽然不起眼,却会变魔术,一会儿变成绿色,一会儿变成金色,你们知道它是谁吗?

就是因为它,让我们的草地穿上了一件神奇的衣服,增添了无限的美,今天就让我们继续学习《金色的草地》。

2.

板书课题《金色的草地》

(二)

讲授新课:

1.齐读词语。

小结:看来同学们已经完全掌握了这些生词,那么就让我们带上他们一起走进这片金色的草地。

2.学习课文内容。

(1)出示自读提示:草地为什么是金色的?

(2)学生个别回答。

(3)出示PPT:草地上长满了蒲公英,当蒲公英盛.......这片.......变成金色的了。

(4)小结:噢!原来这里盛开着蒲公英!蒲公英让这片草地变成金色的了。这就说明了蒲公英很多!

(5)你从这句话的那个词语中看出蒲公英很多?  ——“长满了”(引导学生通过抓重点词语来理解句子的意思,是学习语文很好的方法。)

(6)请同学们再读课文(齐读)。

(7)出示朗读提示:那么这片草地给作者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除了金色的以外,在作者心目中它还是一片怎样的草地?

小结:同学们都读的非常投入,相信答案已经在你们的大脑里了。那么在作者的心目中这是一片怎样的草地呢?

生:“可爱,有趣的”。

师:草地的可爱,有趣是通过哪些场景变现出来的?

生:①兄弟俩草地玩耍的情景。

②蒲公英盛开的金色的草地的场景。

3.学习“第一个场景”——兄弟俩草地上玩耍

(1)谁来给我们读一读?(想一想,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呢?)(用欢快的语气朗读)

(2)全班齐读,这种欢快我们也要感受一下,对吗?

(3)你感受到了什么?(蒲公英带给我们不少快乐,这是一片充满快乐的草地。)

4.学习第二个场景——出示第三段内容

师:可是,有一天,作者发现了一个秘密(草地会变色), 多么神奇啊!会变色!你们想不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学习

第二个场景——蒲公英让草地变成金色的草地。

(1)女生读一读(兴奋地读)

(2)仔细观察这一段,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时间顺序

(3)请大家拿出笔画出表示时间的词语,谁来说一说?

(4)出示问题:不同的时间草地是怎么变色的?(用波浪线画出来)

“很早”的时候草地是什么颜色的?——绿色 “中午”的时候草地是什么颜色的?——金色 “傍晚”的时候草地是什么颜色的?——绿色

(5)师:为什么草地会变金色?很早—绿色,中午—金色,傍晚—绿色的?

(6)出示花开合的图片 。

小结:原来蒲公英的花瓣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花朵张开时,花瓣是金色的,草地是金色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了,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

(7)老师示范:用动作来展示,边做动作边读:合拢张开合拢

(8)让我们一起来带上动作读一读这几句话好吗?(师生共做动作。)

(9)那么这些是作者怎么发现的?(生:仔细观察来的)

师: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我们如何来观察呢?

(10)出示问题:同学们你们喜欢这片草地吗?那作者喜欢吗?你在文中哪句话知道作者也很喜欢呢?

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反复读三遍)

师:通过反复朗读,你读出了什么?

生:读出了作者对金色的草地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师:作者到底有多喜爱呢?

生: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它和我们一起睡觉,一起起床。

师:读完课文受到了什么启示?——多观察,多思考

5.拓展

同学们,你们还知道那些植物也是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着的。

6.作业:

仔细观察一种事物或一处景物,按照“观察记录单”的要求认真填写观察结果。

7.结束语:

同学们,生活中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板书:

金色的草地

蒲公英教案篇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 16―0103―01

关注课堂的现场生成,尊重学生的经验体验,让课堂绽放生命的活力是社会发展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林斯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因此,教师应当从关注生命的角度出发,研究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活动。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就课堂上如何绽放生命活力,谈谈自己的一些心得。

一、处理好预设与课堂生成的关系

教学是一项复杂的活动。每一堂课,教师要预先设定明确的教学目标,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设计教学过程。但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整个教学完全按照预设教学过程进行,而忽略了课堂上动态生成的东西。

案例:一次,听一位教师上《日月潭》一课,文中共有9个生字,教师用多种方法启发孩子们来识字,并把每个生字用课件演示出来,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知每个字的笔画、间架结构。看到大屏幕上展出的几个生字,老师问:“同学们,这些字漂亮吗?”“漂亮。”老师又说:”现在,大家把生字写下来,要写的和老师的一样漂亮。”孩子们开始写起来了。这时一个异样的声音传来:“老师,这是电脑写的字。”好多学生的目光被吸引过来,多么有见解的孩子,我在欣慰的同时又替这位老师担心,她该怎样应对这突如其来的问题。老师走下讲台,指着大屏幕笑着说:“对,就照着这个样子写字。”那个孩子无可奈何地伏在桌上写了起来。我的心猛地一沉。孩子们多么信赖自己的老师,多么希望老师为他们示范一下啊!可惜,我们的教师却错过了这样一个机会。

反思: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教师不能完全依据预设的教学目标和教案进行教学,要善于从学生的神情、举动、质疑问难和独特的体验中去发现学生在知识、情感和心理上不断生成的需求,从而对自己预设的教学作出及时的调整。要少一些任务意识和课堂预设的束缚,多一些对现场生成的关注,真正做到心中有学生。

二、课堂生成应关注学生的独特感悟

有人说,教师的教学语言是用心倾听学生发言,关注学生活动以后自然生成的东西。只有这样,教学才不会受拘束、受限制,才可能精彩。

案例:一次,笔者上《蒲公英的种子》一课的示范课,在感知课文内容后,设计了一个思考题:“大家想想,蒲公英的种子离开妈妈后到哪里安家?”学生思维活跃,各抒已见。一个小女孩说“蒲公英的种子离开妈妈后到教室里来安家了”谁知话音刚落,立刻一个小男孩反驳道:“蒲公英的种子不会来到教室,因为教室是水泥地,她的脚会摔断的。”全班同学哄堂大笑,都连连赞同。而那个小女孩满脸通红,很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看到这个情景,笔者没有轻易否定这个孩子的想法。便笑着问她为什么会这样想。她望着我,轻声说:“因为蒲公英很可爱,我想和她做朋友。”多纯真的孩子。于是笔者顺势引导,“孩子们,我们怎样来迎接蒲公英的种子这位朋友呢? ”同学们兴趣盎然,纷纷出主意,想办法。有的说:“在教室后边,铺上塑料上面铺一层土,让它在那儿安家。”也有的说:“我们从家里拿来小花盆,让它在那儿安家,我们每天给它浇水,让它和我们一起长大”等等,从孩子们的语言中,可以感受到她们美好、纯洁的心灵,感受到她们与大自然的一种和谐与亲近。

反思:课堂是孩子们生命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堂上关注学生的独特感悟,能让孩子们尽情释放自己的率真与天性,放飞想象的翅膀。

蒲公英教案篇7

编者的话:2011年,国家教育部下发了《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文件要求中小学要按照课程标准开展书法教育。经调查,各地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遇到了两大困难:一是无规范教材,二是缺少专业书法教师。自2013年3月起,陈振濂先生率先启动“蒲公英计划”培训书法教师,这无疑是书法教育界的一大福音,教师们如饮甘露,如沐春风。陈振濂先生的这项义举令我们敬仰不已……

一、陈主席您好!欣闻您自2013年3月起开始启动“蒲公英计划”,这项计划的起因是什么?其意义何在?

2012年6月,我在浙江美术馆举办了“社会责任 陈振濂综合书法群展”,开始在书法界提倡书法家的社会责任意识。11月则举办了“陈振濂书法公益拍卖专场”,在最初决定介入艺术拍卖市场时,即与拍卖方美术传媒拍卖公司有过约定:第一是希望有一个学术目标而不仅仅着眼于赚钱,于是就有了一个“学术引领拍卖”的口号;第二是希望做公益拍卖,为书法界的大众作一些力所能及的贡献。于是就有了一个“蒲公英计划”。“蒲公英计划”的本意,是鉴于教育部下令全国中小学都应开设书法课,但实践中却困难重重,非唯缺乏课时保障,更缺乏能胜任教学的师资。于是希望能在这方面有所作为。据我了解,目前国内中小学教师中,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老师比较有地位,因为和升学率直接挂钩。音乐美术老师是陪衬与点缀,只要聊备一格不缺即可。而书法老师许多学校缺岗,且多以语文老师替代。偶有专设,也是学校里最边缘、最没有地位的阶层。别说公费派出去进修,连路费与学费甚至假期都未必批得出来。他们应该是最需要帮助的一个群体。而在教育部明令中小学开设书法课的大环境要求下,我们这样的从专业学习到经济支持进行全力助推与支撑,又应该是最切用与急需的。

在今天网络时代与电脑、手机微博时代,除了我们中年以上的一代,40岁和20岁这两代青年人,写汉字都是打拼音摁键盘,提笔忘字,不注重笔顺,更不关心偏旁部首等构字法则。因此即使从文字书写这一书法基础上说,在中小学开设书法课也越来越有急迫性。因为它关系到中华文明承传的大责任。“蒲公英计划”在此时推出,也是基于今天这个特殊时代的需要。

二、您为什么现在会想到启动“蒲公英计划”?这种想法在您心里一定孕育了很长时间,这是否与您本人曾经做过教师有些情感上的关联呢?

我本人是高校教师。过去办大学办专业,关注的是高端专业地位和教学品质,但其实这是一种阳春白雪式的思路。其实更困难的是中小学尤其是基层、农村中小学的教学状态。从写字教育到书法教育,我们缺少一个中华文明传承的基本土壤的培植,也许在今后,中年一代书法爱好者不少,但青年和少年一代对写字与书法越来越陌生,因为都用拼音打字而不书写了。就像今天喜欢京剧越剧都是老年观众一样,有断代的危险。要针对这一情况对症下药,需要关注的不是艺术家互争高下的立场,而应该是立足于普及的、又具有学科高品质的基础能力培养与审美培养。它正是中小学教学的题中应有之义。但困难的是,在当下中小学教学格局中,它又是实实在在的软肋。于是,就引出了我们的“蒲公英计划”。换言之,在现在启动“蒲公英计划”,是适时的、是有现实针对性和社会需求的。

在“陈振濂书法公益专场拍卖”成功之后,很多亲友都有非常好的热心建议。比如捐一所或几所希望小学;比如捐款给慈善机构,又比如资助贫困学生。但斟酌再三,捐希望小学除了造校舍教室,如果没有师资教材与有效管理,极易虎头蛇尾,不了了之。慈善机构如红十字会太不透明,公信力太差。至于一般助学,又与书法相去太远。但如果是“蒲公英计划”,情况就不一样了。一则我自己就是教师出身,懂得教学过程,可以娴熟掌控教学流程与品质。二则直接投向中小学书法教师,通过他们再去带动几十倍上百倍的学生,意义更见重大。再加上通过连续不断的活动投入,也能训练出一支教学人才梯队。担纲“蒲公英”教学的师资来自四面八方,他们在这里学到的教学经验,回到本省本市仍然可以继续发挥,或者还能因此编出一套适合中小学书法教学的教材教案,有此四项,何乐不为?如果我自己不是多年从事教学工作,也许未必会作此选择。因为它要耗费我大量宝贵时间与精力,还不单单是出钱的问题。但从教师的职业天性出发,这样费时费力费钱费事的选择,就变得很正常了。

三、“蒲公英计划”的主要目的是三年内培训100位书法教师,通过100学时书法课程的培训,您期望这些教师的书法素养能达到何种程度?能够胜任当前中小学书法教学工作吗?

这一培训计划是个三年规划。培训100位教师是目标。我希望在经过培训后,我们的中小学书法老师应该在文化、艺术技能与审美欣赏两个层面上有大幅度提高。能成为各地几十万中小学教师的模范与榜样。目前的中小学书法课,其实遇到的是两个问题。第一是作为文化技能的汉字书写和作为它的高级形态的艺术技能的书法艺术表现。写字与书法,作为两个不同层面的教学把握,都应该在我们的“蒲公英”培训过程中得到充分体现。 第二是对书法艺术的高端经典名作,通过教师要让孩子们有审美感受力的培养,就像让他们听贝多芬肖邦、看达芬奇梵高一样,当孩子们看《大盂鼎》《兰亭序》时,也应该具有同样丰富的感受与想象能力,并以此来认知中国书法艺术的伟大与中华文明的伟大。技能的培训与审美感受力的培养,是“蒲公英计划” 的两个主要目标。它们是相辅相成、互为因果的。

我还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有效地改变目前中小学书法教学散乱无序各自为政的状况,能建立起一个那怕略见粗糙、但开始讲究科学性的教学模型范式。目前的情况是许多人埋头在做,但却大都缺乏学术支撑,并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教、这样学,严重缺乏宏观的学科顶层设计和教学准范。至于起步阶段,肯定会有不周到。但没关系,以后再慢慢完善它、发展它,总要有人迈出第一步嘛!

四、我想,这项计划一旦启动,很多教师会踊跃报名参加,如何才能申请到培训名额呢?对报名者有哪些基本要求?

如果“蒲公英计划”能引起大家关注,那是一件大好事。对于想来报名参加的中小学教师们,要注意做好几个方面的准备。

1.报名与必须的证明材料

准备好自己的身份证、教师证、单位证明(即任书法教学专职岗位的证明,需供职学校人事部门出具)复印件,以供我们作录取之前必须的资格审查。

2.录取

如果已被确定录取,参与培训是全程免学费的。凡教师课酬、教室租赁、事务杂项一应教学开支,都由“蒲公英计划”公益基金承担。会有一个专家组负责录取事宜。

3.关于学员录取与公益培训举措

(1)老少边穷地区、农村山区中小学专职书法教师:

往返火车汽车路费、培训期间食宿费、学习用品费等,均由“蒲公英”公益基金进行全额补贴(因为是全额负担,因此在每期培训中,这部分学员录取有规定限额)。

(2)城市(含乡镇)中小学专职书法教师:

因经济情况相对于农村与老少边穷地区较好,故尔往返路费、食宿、学习用品费自理。但字帖、参考书、集体教学研讨、名作观摩鉴赏所用指定教具,以及教学安排外出参观学习等,由“蒲公英”公益基金支付。

(3)每次培训循环为7天左右(不含往返路途时间),每年约2到3轮。可重复报名,但录取则视个人条件比较而定。老少边穷地区、农村山区中小学教师在录取时有优先权。

4.公益培训的其他需要说明内容

(1)“蒲公英计划”是个人出资、社会支持的纯公益性文化项目。它具有非盈利性质。为长久可持续发展计,我们希望采取“1十X”模式,1是中小学书法教师公益培训本身。X是可能的热心公益事业的任一合作方。包括学校、企业、机构、媒体、艺术团体,凡具有与“蒲公英计划”相同情怀、相近理念的个人或团体机构,我们都热诚欢迎加盟与合作。

蒲公英教案篇8

一、    填空题。

1. .《寄小读者》的作者(  ),原名( )。

2. 《寄小读者》中,作者写道:“‘闲’赋予我写作的自由,想提笔就提笔,想搁笔就搁笔。”这种行云流水的写作态度,只有在( )才能经历。

3. 《寄小读者》(通讯十)主要歌颂了(   ).

4.《寄小读者》中,“我”写到:“当你寻见了世界上有一个人,认识你,知道你,爱你,都千百倍的胜过你自己的时候,你怎能不感激,不流泪,不死心塌地的爱她,而且死心塌地的容她爱你?”句中的这个“她”指的是()。

5.《 寄小读者》中,作者看到“北京的蔚蓝透彻的天”,想起了异国他乡也曾两次看到过这种“云影天光”,是在( )和( )。

6.《寄小读者》中,作者离开家乡离开母亲长达( )年之久。

7.《寄小读者》中,作者将苏子瞻的诗“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送给 (  )。

8. 《寄小读者》中,因为生病,“我”在青山沙穰疗养院度过了( ) 节。

9.《寄小读者》(通讯二十四)中,作者在新汉寿白岭之巅,与几位教授长者,过起了(  ).

10《寄小读者》中,“我”为自己害了(  )而忏悔。

二、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寄小读者》是作者冰心( )

A.赴美留学前夕和旅美期间,以通讯形式写的一组散文。B. 赴美留学前夕和旅美期间,以通讯形式写的一组小说C. 归国后以通讯形式写的一组散文。

D. 归国后以通讯形式写的一组小说。

2.《寄小读者》所采用的文体形式是()

A.日记体B.游记体  C.寓言体D.书信体

3.《寄小读者》中,“我”乘船来到的“神户”是哪个国家的()。

A. 日本 B. 意大利 C. 英国 D. 美国

4.《寄小读者》中,作者多次写到“沙穰”这个地名,“穰”的读音是:()

A. rǎng B. ráng C. xiāng D. xiàng

5.《寄小读者》描写的是()。

A.冰心早年离开家乡、远渡重洋,在异国他乡的生活。B.不同国家的地理、历史与人文的知识。C.在国内的见闻和感受.D.歌颂祖国、人民、新生活。

6. 冰心给儿童写通讯,是因为()

A.她的通讯只有儿童要看。B.她爱小孩子。 C.她为了排解在异国他乡的寂寞。 D.她不会写别的体裁。

7.《寄小读者》中,作者第一次远渡重洋,乘()到日本。

A.约克逊号邮船 B.海轮 C.飞机 D.火车

8.《寄小读者》中,作者多次写到“沙穰”这个地名,这个地方在()。

A.美国 B.日本  C.中国  D.英国

9.《寄小读者》中,冰心为了说明“世上一物有一物的长处,一人有一人的价     值”,她以()为例子。

A.玫瑰  B.菊花 C.桂花D.蒲公英

10.在(通讯七)中,,“我”和海亲近在童年,和湖亲近是现在。这是为何( )

A.海好像我的母亲,湖是我的朋友。B.“我”童年住海边,现在住湖边。

C.海广阔无边,湖红叶绿枝。  D.随年纪兴趣喜好也就改变。

三、判断下列各题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 冰心有四个弟弟,最小的13岁。()

2.《寄小读者》中,作者在“沙穰”疗养院时,当收到家里的来信时,病友爱尔兰女孩很羡慕,是因为她得不到父爱。()

3. 冰季是冰心的弟弟。()

4. 《寄小读者》中,“我”把自己在医院看到的很多同龄人的不幸写在通讯中,是因为“我”认为:自己太寂寞了。()

5. 冰心的《寄小读者》(通讯七)选自其散文集《樱花赞》。()

6. 《寄小读者》中,“我”每逢佳节,就到幽静的地方去。这是因为“我”素来不喜欢热闹 。( )

7. 作者在威尔斯利的圣卜生疗养院有一段时间“心酸肠断”,是因为她不适应那里的生活。()

8.《寄小读者》中,“我”去江南旅行,特意自己定一间房子,为的要自由一些,安静一些,好写些通讯。()

9. 《寄小读者》中,作者忆起左辅的《浪淘沙》词“乡梦不曾休,惹甚闲愁”,是因为她当时在慰冰湖畔,临水起了诗兴. ()

10.《寄小读者》中,作者在信中告诉弟弟,在国外想念家人的时候,感觉自己缺少一种生活,“就是我们每日一两小时傻顽痴笑的生活!”这句话的意思是:怀念和家人说笑、嬉戏的日子。()

附:《寄小读者》阅读测试题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 冰心 谢婉莹 2. 沙穰 3. 伟大的母爱 4. 母亲 5. 白岭和华京

6. 3 7. 冰季8. 圣诞9. 瓜果节10. 一只小鼠

二、选择题。

1. A2. D3. A4. B5. A6. B7 .A8. A9. D10. A

三、判断下列各题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2. √3. √4. ×5. ×6. √7. ×8. √9. ×10. √

一月十九晨,是雪后浓阴的天。我早起游山,忽然在积雪中,看见了七八朵大开的蒲公英。我俯身摘下握在手里,--真不知这平凡的草卉,竟与梅菊一样的耐寒。我回到楼上,用条黄丝带将这几朵缀将起来,编成王冠的形式。人家问我做什么,我说:"我要为我的女王加冕。"说着就随便的给一个女孩子戴上了。

大家欢笑声中,我只无言的卧在床上--我不是为女王加冕,竟是为蒲公英加冕了。蒲公英虽是我最熟识的一种草花,但从来是被人轻忽,从来是不上美人头的,今日因着情不可却,我竟让她在美人头上,照耀了几点钟。

蒲公英是黄色,叠瓣的花,很带着菊花的神意,但我也不曾偏爱她,我对于花卉是普遍的爱怜。虽有时不免喜欢玫瑰的浓郁,和桂花的清远,而在我忧来无方的时候,玫瑰和桂花也一样的成粪土。在我心情恰悦的一刹那顷,高贵清华的菊花,也不能和我手中的蒲公英来占夺位置。

世上的一切事物,只是百千万面大大小小的镜子,重重对照,反射又反射,于是世上有了这许多(璀璨)辉煌,虹影般的光彩。没有蒲公英,显不出维菊;没有平凡,显不出超绝。而且不能因为大家都爱(雏)菊,世上便消灭了蒲公英;不能因为大家都敬礼超人,世上便消灭了庸碌。即使这一切都能因着世人的爱憎而生灭,只恐到了满山满谷都是菊花和超人的时候,菊花的价值,反不如蒲公英,超人的价值,反不及庸碌了。

所以世上一物有一物的长处,一人有一人的价值。我不能偏爱,也不肯偏憎。悟到万物相衬托的理,我只愿我心如水,处处相平。我愿菊花在我眼中,消失了她的富丽堂皇,蒲公英也解除了她的局促羞涩,博爱的极端,翻成淡漠。但这种普遍淡漠的心,除了博爱的小朋友,有谁知道?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加(冕)_____ (璀)璨____ (雏)菊____ 羞(涩)____

2.在文中找出点明中心的两句话。

3.文中主要写了哪两种花?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4."真不知这平凡的草卉,竟与梅菊一样的耐寒"和"今日因着情不可却,我竟让她在美人头上,照耀了几点钟",这两句中的"竟"字含义和作用都相同吗?请分别加以说明。

5."我不能偏爱,也不肯偏僧"一句中的"不能"与"不肯"能互换吗?为什么

6.文章结尾处的"有谁知道?"是什么句式?把它变为陈述句后比较两句在语气上的差异。

《寄小读者》答案

1.miǎn Cuǐ chú sè

2.世上一物有一物的长处,一人有一人的价值。我不能偏爱,也不肯偏增。

3.主要写了两种花。 ①蒲公英:黄色、叠瓣、耐寒,带有菊之神意,但局促羞涩,被人轻忽。 ②菊花:耐寒、高责清华、富丽堂皇。

4.基本义相同,两句的"竟"字都有出乎意料之外之意。但作用就不一样,前句写出我为蒲公英这一平凡草卉具有耐寒特性而钦佩的感情;后句写出了我要为"从来被人轻忽的"蒲公英加冕,要引起人们对蒲公英关注的心情。

5.不能互换。"不能"是指不能够,主客观都不允许。"不肯"只是主观上不乐意、不同意。"不能"比"不肯"语意重得多,用在"偏爱"上,更能突出作者的博爱之心。

6.是反问句。变为陈述句是:没有谁知道。反问句的语气比陈述句强。

寄小读者阅读答案节选【2】

一、    填空题。

1. .《寄小读者》的作者(  ),原名( )。

2. 《寄小读者》中,作者写道:“‘闲’赋予我写作的自由,想提笔就提笔,想搁笔就搁笔。”这种行云流水的写作态度,只有在( )才能经历。

3. 《寄小读者》(通讯十)主要歌颂了(   ).

4.《寄小读者》中,“我”写到:“当你寻见了世界上有一个人,认识你,知道你,爱你,都千百倍的胜过你自己的时候,你怎能不感激,不流泪,不死心塌地的爱她,而且死心塌地的容她爱你?”句中的这个“她”指的是()。

5.《 寄小读者》中,作者看到“北京的蔚蓝透彻的天”,想起了异国他乡也曾两次看到过这种“云影天光”,是在( )和( )。

6.《寄小读者》中,作者离开家乡离开母亲长达( )年之久。

7.《寄小读者》中,作者将苏子瞻的诗“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送给 (  )。

8. 《寄小读者》中,因为生病,“我”在青山沙穰疗养院度过了( ) 节。

9.《寄小读者》(通讯二十四)中,作者在新汉寿白岭之巅,与几位教授长者,过起了(  ).

10《寄小读者》中,“我”为自己害了(  )而忏悔。

二、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寄小读者》是作者冰心( )

A.赴美留学前夕和旅美期间,以通讯形式写的一组散文。B. 赴美留学前夕和旅美期间,以通讯形式写的一组小说C. 归国后以通讯形式写的一组散文。

D. 归国后以通讯形式写的一组小说。

2.《寄小读者》所采用的文体形式是()

A.日记体B.游记体  C.寓言体D.书信体

3.《寄小读者》中,“我”乘船来到的“神户”是哪个国家的()。

A. 日本 B. 意大利 C. 英国 D. 美国

4.《寄小读者》中,作者多次写到“沙穰”这个地名,“穰”的读音是:()

A. rǎng B. ráng C. xiāng D. xiàng

5.《寄小读者》描写的是()。

A.冰心早年离开家乡、远渡重洋,在异国他乡的生活。B.不同国家的地理、历史与人文的知识。C.在国内的见闻和感受.D.歌颂祖国、人民、新生活。

6. 冰心给儿童写通讯,是因为()

A.她的通讯只有儿童要看。B.她爱小孩子。 C.她为了排解在异国他乡的寂寞。 D.她不会写别的体裁。

7.《寄小读者》中,作者第一次远渡重洋,乘()到日本。

A.约克逊号邮船 B.海轮 C.飞机 D.火车

8.《寄小读者》中,作者多次写到“沙穰”这个地名,这个地方在()。

A.美国 B.日本 C.中国 D.英国

9.《寄小读者》中,冰心为了说明“世上一物有一物的长处,一人有一人的价     值”,她以()为例子。

A.玫瑰 B.菊花 C.桂花D.蒲公英

10.在(通讯七)中,,“我”和海亲近在童年,和湖亲近是现在。这是为何( )

A.海好像我的母亲,湖是我的朋友。B.“我”童年住海边,现在住湖边。

C.海广阔无边,湖红叶绿枝。 D.随年纪兴趣喜好也就改变。

三、判断下列各题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 冰心有四个弟弟,最小的13岁。()

2.《寄小读者》中,作者在“沙穰”疗养院时,当收到家里的来信时,病友爱尔兰女孩很羡慕,是因为她得不到父爱。()

3. 冰季是冰心的弟弟。()

4. 《寄小读者》中,“我”把自己在医院看到的很多同龄人的不幸写在通讯中,是因为“我”认为:自己太寂寞了。()

5. 冰心的《寄小读者》(通讯七)选自其散文集《樱花赞》。()

6. 《寄小读者》中,“我”每逢佳节,就到幽静的地方去。这是因为“我”素来不喜欢热闹 。( )

7. 作者在威尔斯利的圣卜生疗养院有一段时间“心酸肠断”,是因为她不适应那里的生活。()

8.《寄小读者》中,“我”去江南旅行,特意自己定一间房子,为的要自由一些,安静一些,好写些通讯。()

9. 《寄小读者》中,作者忆起左辅的《浪淘沙》词“乡梦不曾休,惹甚闲愁”,是因为她当时在慰冰湖畔,临水起了诗兴. ()

10.《寄小读者》中,作者在信中告诉弟弟,在国外想念家人的时候,感觉自己缺少一种生活,“就是我们每日一两小时傻顽痴笑的生活!”这句话的意思是:怀念和家人说笑、嬉戏的日子。()

附:

《寄小读者》阅读测试题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 冰心 谢婉莹 2. 沙穰 3. 伟大的母爱 4. 母亲 5. 白岭和华京

6. 3 7. 冰季8. 圣诞9. 瓜果节10. 一只小鼠

二、选择题。

蒲公英教案篇9

师:孩子们,大自然无奇不有,今天老师带你们到野外去走走,你们一定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然后告诉老师你看到了什么。

此时课件出示:配图,配乐,配朗读的动画录像。

孩子们个个神情专注,当课件停止播放时,他们争先恐后地举起了小手,准备回答老师的问题。

学生A:我刚才看到了蒲公英。

学生B:我刚才看到了苍耳。

学生C:我刚才看到了豌豆。

学生D:我还看见了太阳和小狗。

肯定了他们的答案以后,教师很自然地把学生从野外带进文本,让学生自由朗读2-5小节。整体感知文本内容:介绍了蒲公英、苍耳和豌豆这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案例2:教法新颖,激发兴趣

这篇课文2-4节结构相似,分别介绍了蒲公英、苍耳和豌豆传播种子的方法。在教学中设计了不同的新颖的教学方法,避免了重复、单调的教学手段。

在教学第2节时,教师演示课件,引导学生通过看录像了解蒲公英靠风传播种子。理解:只要微风轻轻一吹,孩子们都纷纷出发。

在教学第3节时,学生通过演一演的形式了解苍耳靠动物传播种子。当学生读第3节后,教师先利用课件演示苍耳传播种子的方法,接着拿出事先准备好的苍耳,问:“苍耳妈妈到底怎样传播种子的,孩子们想不想亲眼看一看?”学生异口同声回答:“想”。此时教师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布娃娃小狗,让一学生上台抱着小狗,路过苍耳身边时教师配上台词:只要挂住动物的皮毛,孩子们就来了山洼。……

在教学第4节时,学生通过比动作的形式了解豌豆靠太阳传播种子。引导学生读第4节后,同样先引导学生观察豌豆传播种子的精美课件,后让孩子们充分发挥想象,通过比动作生动地再现豌豆传播种子的方法:她把豆荚晒在太阳底下,啪的一声,豆荚炸开,孩子们就蹦着,跳着离开了妈妈。

案例3:品词品读, 落实训练

语言文字训练是语言课堂的灵魂。在阅读教学中应注重把字词教学与阅读教学结合起来。在教学第二节中的“纷纷”一词时,教师设计了让学生从学会这个词到能运用这个词的台阶练习。首先通过课件演示,形象地展示“纷纷出发”;然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对“纷纷”的理解,教师作适当点拨,让学生知道“纷纷”就是先先后后,一个跟一个的意思。最后让学生用“纷纷”练习说话。在教学第三节中的“铠甲”时,教者通过课件让学生知道“铠甲”是古代士兵打仗时穿在身上保护自己的衣服。接着教者不失时机地问:那苍耳的“铠甲”指什么呢?当孩子们满脸疑惑时,教者把事先准备好的苍耳分发给学生,让学生用手摸摸苍耳,亲身感受苍耳又硬又有刺的外表,从而让学生从抽象到具体地理解了苍耳的“铠甲”指苍耳外表那层又硬又带刺的壳。

新课标提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多种形式的朗读是一节课的特色。教者设计了自由读、同桌互读、四人小组练习读、比动作读、个人挑战读、男女生读、齐读等不同形式的品读,感悟文本,理解课文。读的形式多样化,还保证了读的分量和质量,注重体现朗读的指导过程和朗读的层次性。

通过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说话、朗读能力,发展了学生的多元智能。

案例4:拓展延伸,发展智能

蒲公英教案篇10

师:这一池香气袭人、姿态各异的荷花如诗如画,美不胜收,作者深深陶醉于美景之中,忘了自己是谁,身在何处。让我们和作者一道再来美美地欣赏、感受一番。请同学们边看插图,边听录音,再根据课文内容展开丰富的想象,说说你有什么感受(出示一张放大的荷花图,在柔美的音乐声中播放第四自然段录音)。

师:谁来说说自己的感受?

生:我看着池塘里的荷花越看越着迷,怎么也看不够。

生:我仿佛来到了童话世界。

生:我看到一朵朵荷花亭亭玉立,风一吹就跳起了优美的舞蹈,把小鱼和蜻蜓都吸引来了。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在这么美妙、神奇的境界中,你最想干什么?

生:我想画一幅画,画出荷花的多姿多彩。

生:我想唱一首歌,歌唱荷花的美丽动人。

生:我想跟荷花仙子一道在微风中翩翩起舞。

生:我想吟诵一首小诗,赞美荷花的美丽、纯洁。

生:我……我真想变作一朵荷花。

师:(惊喜地)想得真好,同学们,你们也想变作一朵荷花吗?

生:想!

师:(播放一段轻柔、富有幻想的音乐,把一个荷花娃娃头像贴在插图荷花丛中)同学们,现在你就是一朵荷花,站在荷花池中,你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你又会怎么想,怎么说呢?请大家分四人小组讨论讨论(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练说)。

生:我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下,一阵微风吹来,一池的荷花都跳起优美的舞蹈,池水叮叮咚咚地流着,像是为他们伴奏,我也情不自禁地跟着他们一道翩翩起舞。

生:温暖的阳光照在我身上,舒服极了。一阵微风吹来,我掀起用荷叶做的筒裙,跳起了欢乐的舞蹈。风停了,我静静地站着,抬头往上看,看到一只只蜻蜓在我头顶上飞来飞去,是那么快活;低头往下看,一条条鱼儿在我脚底下游来游去,好像在捉迷藏。

生:我在微风中和荷花姐妹们一道轻轻慢舞。风过了,我们停止了舞蹈。这时,一只蜻蜓飞过来,自豪地对我说:“荷花姐姐,今天清早,我和兄弟姐妹们消灭了许许多多的害虫,心里真高兴呀。”话音刚落,小鱼儿连忙游过来说:“荷花姐姐,昨天晚上,月亮那样亮,池子里静悄悄的,我甜甜地睡了一觉,还做了一个好梦呢……”

师:(满意地)同学们想象力真丰富,说得又那么有声有色,连老师都被深深感染了。现在请大家有感情地读读这一段,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学生配乐朗诵这一段)

师:小朋友,昨天我们去野外看了野花,野花有许许多多,有各种美的色彩,也有好的品格,你们觉得那一种野花最美?

(学生说出五种野花,由于时间关系,师生商定本课只说蒲公英。)

师:谁先来说说蒲公英的美呢?

生1:蒲公英是一种常见的野花,无论在什么地方,它都能生根发芽,开出美丽的小花。

生2:蒲公英的花像小,又像小小的向日葵,蒲公英给它的孩子们每人一把伞,让风伯伯把它们带到四面八方,在土壤妈妈的怀抱里,生根发芽。

生3:我仿佛变成一粒蒲公英的种子,跟着风伯伯飞过小河,飞过高山,飞到日月潭,给台湾小朋友带去大陆小朋友的问候。

生4:我是一粒蒲公英的种子,妈妈给我一把伞,风伯伯把我带到小河边的一块空地上,我就在那里生根发芽,开出美丽的花。

……

反思这一课例片段,教者通过情境设问,层层追问,拓展提问,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创造意识,促进了语文课堂的有效生成,有效提问让学生走近文本,走进了文本,并走出了文本。

一、问――让学生走近文本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李吉林在《鲜明的个性及理论依据》一文中指出:“情境教学正是通过再现教材的有关形象,引导学生对优美的或丑恶的,崇高的或卑劣的,愉悦的或悲伤的种种不同事物、现象,作出肯定的或否定的评价,体会到自己所表现的爱与憎,满意与讨厌的态度。”课例中,教者首先通过挂图、音响等手段,让学生在感知美的意境后发问:“谁来说说自己的感受?”一幅挂图,一段音乐,一个提问,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使学生对文本产生了兴趣。于是学生们看到了“一朵朵荷花亭亭玉立,风一吹就跳起了优美的舞蹈,把小鱼和蜻蜓都吸引来了”的情景,因而发出了“越看越着迷,怎么也看不够”,“仿佛来到了童话世界”的感受。因此,我们语文教师在设计提问时必须根据文本内容进行精心的梳理、筛选和整合,独具匠心地创设好与教材相吻合的鲜活的情境问题,引导学生走近文本,形成情感体验。这样,才能激起学生对文本的好奇心,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问――让学生走进文本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此案例中,教者没有过多地讲解,而是通过由浅入深的提问,让学生走进文本,感悟文本,理解文本。教者首先让学生说感受,然后问学生“最想干什么。”这时,学生们想“画一幅画”,“唱一首歌”,“吟一首小诗”来赞美荷花的“多姿多彩”、“美丽动人”、美妙“纯洁”,甚至“想跟荷花仙子一道在微风中翩翩起舞”。接着,教者又提问:“同学们,现在你就是一朵荷花,站在荷花池中,你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你又会怎么想,怎么说呢?”此时,学生们完全进入了文本。于是,学生们入神地看,大胆地想,尽情地说。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得到了自由释放,思维活跃,各抒己见。于是课堂上呈现出可喜的生成:“叮叮咚咚”的池水“为我们伴奏”;“我也情不自禁地跟着他们一道翩翩起舞”;“一只只快活的蜻蜓”,“在我头顶上飞来飞去”,“告诉我,他和兄弟姐妹们消灭了许许多多的害虫”;“一条条鱼儿在我脚底下游来游去,好像在捉迷藏”,“告诉我,昨天晚上,月亮那样亮,池子里静悄悄的,他甜甜地睡了一觉,还做了一个好梦呢……”教师一层进一层地追问,巧妙地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与作者对话,与作品中的动植物对话,想象文中角色,引感共鸣,因而学生由“山重水复”到“柳暗花明”,由初步感知到大觉大悟,所以才有了浮想联翩、畅所欲言、妙语连珠的课堂生成。

蒲公英教案篇11

一、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必须有学生的精彩发言。但这对小学生来说,并不是轻而易举就可以实现的。因此,为了让学生有话可说、言之有物,教师在课堂上就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心理,关注他们已有的学习知识和经验,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如,教师在教学《哪吒闹海》时便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读题想象,说说自己对哪吒的认识和了解。

生:哪吒很传奇。当时李靖夫人怀孕了三年零六个月生下一个肉球,李靖以为是妖物,便用剑将肉球劈成了两半,结果从里面跑出了一个娃娃,便是哪吒。

生:哪吒很勇敢,他打败了龙王三太子,为民除害。

……

由于哪吒这一神话人物经常在影视屏幕上出现,早已成了家喻户晓的小英雄了,因此,教学《哪吒闹海》这一课时,教师紧紧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让他们发挥想象,回顾自己之前对哪吒的认识,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旦触及学生自己十分熟悉的知识,他们便会在课堂上畅所欲言。如此一来,就可以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度,为课文的学习做好了准备。在学生发表完看法之后,教师便可以顺着学生的回答,提出问题,以引导学生进一步阅读课文,加深理解。

二、设置学生的认知冲突

解决问题是一种操作能力的提升,而提出问题则是一种创造力的表现。小学生正处于智力发展的重要阶段。因此,语文教学除了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的提升之外,还要格外注意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因此,教师要根据课文内容的独特性为学生设置认知冲突,以此来诱发学生提出有价值、有思考性的问题,实现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如,在教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的《蒲公英》一课时,教师便可设置一些认识冲突来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进行思考,从而促使学生融入课堂的讨论中来,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师:《蒲公英》这篇课文主要借太阳公公之口向我们介绍了两种蒲公英在不听劝告的情况下而最终丧命的故事。那在这两种蒲公英丧命之前,太阳公公给予了他们什么忠告呢?

生1:别落在表面上金光闪闪的地方,那是沙漠。

生2:也不要被银花朵朵所迷惑,那是湖泊。

师:是的,太阳公公告诉了他们沙漠和湖泊不是他们生活的地方,他们应该生活在哪里呀?

生:黑黝黝的泥土。

师:对,课文原话说“只有黑黝黝的泥土,才是你们生根长叶的地方”。既然太阳公公都跟他们说了适合他们生存的地方,那这两种蒲公英为什么还要选择沙漠和湖泊呢?这不是自寻死路吗?同学们有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

……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意识到这两种蒲公英的错误。而这便是教师在提问时为学生设置了认知冲突,让学生思考本不会发生的事为什么最终还是不幸发生了。这样,教师就可以进一步引出课文的主题,让学生始终参与到课文的学习中来。

师:两颗种子不听劝告,选择沙漠和湖泊定是有理由的。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出答案来。

生1:因为一颗种子想到那金光闪闪的地方一定有数不尽的宝贝。到那儿去,他准会变成百万富翁。

生2:另外一颗种子认为波光粼粼的湖面,一定能给他带来欢乐!

师:对的,正是因为两颗种子有这样的想法才违背了太阳公公的忠告,最终不幸干死和淹死了。那通过这两颗种子的所作所为,你们有什么感想呢?

……

这样,教师便可以在学生的讨论下,顺理成章地引出课文主题:做事不要一意孤行,要听从别人的劝告,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要符合实际。这时,文章的主题是教师和学生在共同探讨的基础上得出来的。这不仅实现了学生课堂参与度的提高,还有利于学生知识能力的提升,两全其美。

三、营造课堂教学气氛

课堂教学气氛的配合可以让教学情境更为真实,更好地将学生带入所营造的教学情境中,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的学习中去。情境的配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营造课堂教学气氛,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教学情境立体化。营造课堂教学气氛要求教师从视觉、听觉、触觉等对学生进行刺激。在唤醒学生已有知识和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中,学生的思想经过不断地、反复地斗争,他们的认知能力、表达能力等将得到较快的提高。

蒲公英教案篇12

召开镇扶贫干部教育业务培训会,宣讲扶贫政策的同时,布置本次产业项目自查工作要求。成立了由镇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驻村第一书记为队员自查工作领导小组。全面核查镇、村两级扶贫产业项目进展情况,包括资金使用、项目收益、公示公告等。

二、目前进展及发现问题

(一)镇蒲公英种植项目

育林新村部分。正在进行:已制成品茶3000套,售出788套,收益58094元,剩余产品正在销售。

八宝村、村部分。正在进行:产品已在加工,估计产出成品茶800余斤。

存在问题:育林新村蒲公英收益分配方案中的分红比例与实际发放比例不一致。

整改措施:按实际情况重新调整发放比例。

整改时限:即知即改

(二)镇吊袋黑木耳建设项目

正在进行:目前正在与合作企业洽谈合作事宜,准备采取“企业+村集体+贫困户”的方式进行合作意向。

存在问题:育林新村的收益分配方案无法细分黑木耳项目和蒲公英项目的分红比例

整改措施:按实际情况重新调整发放比例。

整改时限:即知即改

(三)镇吊袋黑木耳种植基地扶贫项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