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工程论文合集12篇

时间:2023-02-27 11:09:51

阳光工程论文

阳光工程论文篇1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5C-0015-03

、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于2006年12月月23日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对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作出了指示,提出力争用3年的时间,结合《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在全国亿万学生中掀起群众性体育锻炼热潮,鼓励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本文以广西高职院校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广西高职院校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提出具体的发展策略,以促进我国西部高校阳光体育运动的发展。

一、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以广西12所具有代表性的高职院校(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广西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南宁职业技术学院、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柳州城市职业学院、桂林山水职业技术学院、北海职业技术学院、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现状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研究国家阳光体育运动和学生体质健康的文件精神,运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有针对性地了解本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前沿动态,根据论文研究的需要,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并根据体育科研方法访谈提纲的研制方法设计出《广西高职院校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现状的教师访谈提纲》,对15名学院领导、86名体育教师(其中教授1名、副教授12名、讲师42名)和2236位学生进行访谈,访谈内容涉及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现状和对策。调查问卷回收率与有效率达94%以上,利用重测法检验信度,相关系数r=0.83。问卷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可以用于本研究。

二、广西高职院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理论基础不扎实,具体实施研究多,理论构建研究少,对阳光体育的理解缺乏深度

阳光体育是目前一项面对学校体育实际提出的具有战略性意义的举措,随着阳光体育运动发展,阳光体育的概念、意义的外延在不断地变化。作为这项运动的管理者与实施者,高职院校的领导与教师应当意识到阳光体育理论构建的紧迫性,善于从阳光体育实践中提炼出具有全局性、长远性、战略性的观点,深刻理解阳光体育推广模式、阳光体育发展长效机制。在调查中发现,只有79.3%的学院领导能够理解阳光体育运动的内涵,尚有8.7%的体育教师对阳光体育运动的理解比较模糊,只有7.8%的体育教师对阳光体育运动进行过理论研究。由于目前基础理论研究的比较薄弱,各高职院校对阳光体育的研究大多局限在现状发展与对策研究领域,研究成果雷同现象较为普遍。

(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情况不理想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工作是阳光体育运动的重要内容,测试工作的实施决定高校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成效。2011年对12所广西高职院校调查表明,有89.5%的学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工作,但只有81.3%的院校完成数据录入和上报工作。在测试场地方面。9所学校有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专用场地,同时按要求配备专职测试人员与医务工作者。调查发现,47。6%的高职院校在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工作中存在经费投入不足的现象,12所学院只有6所学院的《国家学生体素健康标准》测试工作量纳入体育教学工作量,在工作计划制定、保障机制等方面做得不到位,导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工作处于一种临时应急状态。

(三)体育教师的素质有待提高,学生体育锻炼意识亟待加强

师资方面,体育教师是高职院校体育运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体育教师对阳光体育运动的理解、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调查发现,由于高职教师年龄层次高低不等,多数教师从中职学校转过高职,在教育和教学理念方面差距大,对阳光体育内涵的理解不一致。因此在实施过程中,不易于统一监督和要求,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

学生方面,高职院校体育文化氛围不够浓厚,学生的体育意识不强。受场地、器材等影响,部分学校体育运动的强度和时间难以保证,学生自我锻炼的积极性不高,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部分学生热量、脂肪等摄入量过多,食物结构不合理,导致营养过剩、体重超常的情况明显增多。要改变这种状况,需要学生提高对体育锻炼价值的认识,增强体育锻炼意识。因此,要全力推进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应加强教师引导作用,营造浓厚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四)高职院校领导对阳光体育运动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舆论氛围营造

阳光体育运动不仅仅是高校一项简单的体育运动,它的成功开展与实施需要通过社会、经济、政治等不同的层面进行人类健康理念的宣传。广西高职院校应发挥自身人才优势与场地优势,多渠道地进行健康理念的正确引导和舆论宣传。调查发现,高职院校普遍认为学校领导的重视是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最关键的因素,这个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高校体育工作的实效。从调查数据中可以看出,仅有6所条件比较好的高职院校能够认识到阳光体育运动实施的重要性,把此项工作作为学校年度体育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并在学院领导的正确决策下制定有关实施的文件,将体育工作列入学校年度、学期工作计划中。可见,阳光体育运动实施还需要学校领导更加关心重视。

阳光工程论文篇2

中图分类号 G64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2)26-0031-04

随着全球性常规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供给的日益紧缺以及环境污染和气候变暖问题的日益严峻,开发新型替代能源已刻不容缓。太阳能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新能源,太阳能光伏发电则是一种零排放且能够规模应用(独立发电及并网发电)的能源技术,其开发与利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据欧盟联合研究中心预测[1],太阳能光伏发电在21世纪将替代常规能源,而且将成为世界未来主要能源供应的主体,到本世纪末太阳能发电量将占全世界发电总量的70%。

近年来,我国光伏产业发展迅猛,自2007年起就一直位列世界光伏制造大国的首位。然而,与之不相适应的是光伏专业人才紧缺,尤其是从事实际光伏产品制造、光伏系统的使用和维护检修等生产应用领域的技能型人才非常匮乏。相关资料显示,2010年我国光伏产业产值超过3000亿元,从业人数超过30万人。预计未来3~5年,我国光伏产业年产能的增速有望超过35%。由此推算,国内光伏企业人才需求量巨大。

一、光伏专业及其人才培养现状

由于太阳能光伏发电是在2000年以后才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太阳能光伏产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在我国也是近几年才得到快速发展。因此,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太阳能光伏专业都是一个全新的专业。目前,国外仅有澳大利亚的新南威尔士大学设立了专门的光伏与可再生能源工程学院,并开设了光伏与太阳能本科专业。国内少数重点大学(如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等)虽然成立了与光伏材料研究相关的研究所,但主要培养博士与硕士层次研究型人才。国内其他大学一般是在原有专业基础上设立太阳能光伏方向,如山东建筑大学在建筑学专业下设立太阳能建筑一体化方向,河北科技大学在应用物理专业下设立太阳能光伏方向,南昌大学在材料物理专业下设立光伏发电技术方向,江西科技学院在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下设立太阳能光伏工程方向,江西新余学院则专门开设了专科层次的光伏材料加工与应用技术专业。

与传统专业相比,目前我国应用型光伏专业开办时间比较短(普遍仅有2~3年时间),人才培养还处于摸索阶段。

二、“两平台+能力模块”人才培养模式概况

“两平台”是指在课程体系中设置通识教育课程和学科基础课程两个平台。“两平台”内设置的课程相对稳定,其作用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教育、基本技能训练和基本应用能力培养。其中,通识教育课程平台由学校层面统一协调管理,注重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为学生奠定素质基础;而学科基础课程平台以专业所属院(系)管理为主,强调与专业交叉、融合,拓宽专业口径,以满足多个专业方向的需要。

“能力模块”是指在课程体系或实践教学环节中设置多个课程组合或实践教学环节组合,形成多个教学模块,其作用主要是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教育、专业技能训练和应用能力的培养。“能力模块”强调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工程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为核心,注意与毕业设计紧密结合,设置系列专业方向课程或实践教学环节,注重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训练,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能力模块”属于专业教育内容,由专业所属院(系)设置并管理,以利于各院(系)根据自身的学科优势与专业特点设置“模块”并组织教学,其课程设置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与针对性,可以随社会需求进行相应调整。

三、基于“两平台+能力模块”的光伏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特色

以江西科技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太阳能光伏工程方向)本科专业建设为例。

(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既不同于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所培养的理论型人才,也不同于职业性院校所培养的实用性技能人才。其不仅要掌握现代社会生产、建设与服务一线从事管理和直接操作的各种高级技能,还应具有将高新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即具有设计和开发能力[2]。基于此,学校将光伏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立足于区域经济的行业发展,培养具备太阳能光伏工程方面知识和设计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线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二)课程体系设计

基于“两平台+能力模块”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对光伏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构建,如图1所示。

光伏专业应用型人才的能力包括社会能力、专业理论能力和专业技术能力三个方面。

社会能力的培养依托文化基础课程,包括英语、数学、计算机基础、物理、人文等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良性竞争能力、职业道德能力、健康心理能力以及人际交往协调能力等。社会能力培养一般安排在第一学年。

专业理论能力的培养依托专业理论课程,包括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机械设计基础、工程力学及工程材料、电工电子基础及实习等课程,主要培养学生数据分析能力、机械加工设计能力以及电子电工基本操作能力,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工程理论素养,为后续光伏专业技术能力的培养打好基础。专业理论能力培养一般安排在第二学年。

专业技术能力的培养依托专业技术课程,包括太阳能电池材料、硅片加工技术、材料物理导论、半导体物理学以及光伏发电系统的设计、施工及应用等课程,主要培养光伏材料制备能力、光伏电池加工能力、光伏电池性能检测能力和光伏系统设计及应用能力,具备这四大能力的光伏专业人才,可以在生产一线从事生产制造、设计、质量控制、产品检测及产品服务等工作。专业技术能力培养一般安排在第三、第四学年。

应用型本科课程教学强调将基础理论与专业理论有机结合,使学生“精专”与“博通”并举。因此,在理论课程知识方面强调“实基础”。所谓“实”,是指实在、实用,即基础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原则[3]。在课程内容上,从光伏产业需要的知识能力出发,对课程进行适当整合、精简处理。例如,可以对《材料物理导论》和《半导体物理学》中内容接近的部分进行整合,对教材中出现的大量不易理解的公式推导过程进行简化。创新教学手段,综合利用各种方法进行引导,以“用”导“学”,以“用”促“学”。如利用多媒体将光伏材料的制备、太阳电池的加工、光伏系统的设计及应用等知识点以图片和视频的案例形式展示给学生,以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太阳能光伏专业作为新兴特色专业,目前缺乏现成的、公开出版的、具有针对性的教材。为避免课程内容与社会需求脱节,光伏专业教材开发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聘请在光伏企业有工作经历的工程师授课,把企业所需要的知识、信息及时反映到课程中来;二是专业教师根据太阳能光伏产业的特点,编写教材。

(三)实践教学资源建设

从江西科技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太阳能光伏工程方向)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的课程构成及学分比例(如表1所示)可以看出,其实践教学课时占总教学课时的比例达33.2%,其中,集中实践环节的学分占总学分的比例达到17.22%。实践教学主要在校内实验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完成。

在光伏专业学科基础实践课程中,主要是电子电工实训和数控加工实训。电子电工实训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常用电子元器件的识别选用、常用电子仪器仪表的使用、常用接线与电工线路布线、印制电路板设计与制作及电子产品的装配与调试等电工电路基本技能。数控加工实训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金工实训、数控工艺及加工程序的编制、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实训、数控加工仿真实训及加工中心实训等机械加工基本技能。电子电工实训和数控加工实训主要是为后续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设计施工及光伏电池加工封装实习打下基础。

在光伏专业技术能力模块实践课程中,校内实验实训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在太阳能电池工艺及性能实验室完成太阳能电池串焊、太阳能电池电特性(如太阳电池的开路电压、短路电流、填充因子、转换效率等)检测等训练;二是在太阳能光伏系统实验室,完成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组装以及各部分(如蓄电池、控制器、逆变器等)的使用、维护训练;三是在光伏发电模拟系统实验室完成LED光伏照明系统、光伏物联网气象站、光伏充电器、光伏屋顶系统、新能源汽车系统等应用实验。条件允许的学校甚至可以组建达到一定发电规模的光伏太阳能发电站,不但为实验室提供能源,还可以作为实训基地来使用,让学生参与一些管理、维护和检修工作。

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对于光伏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十分必要。首先,可以解决学校实验室建设经费不足的问题。因为一条光伏生产线(尤其是偏中上游的晶体硅太阳电池材料生产线)的投入成本巨大(均在亿元以上),学校不可能建设一条完整的生产线供学生实训。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可以满足学生认识实习(如硅材料的提纯、硅棒的拉制等)和生产实习(如硅棒及硅锭的切片、PN结的形成、减反射膜的蒸镀、金属电极的制作、太阳电池片的层压封装等)的需要,从而使学校可以集中精力建设投资相对较小的太阳能电池性能测试实验室及光伏系统应用实验室。其次,学校可以定期派送校内专任教师到合作企业锻炼,促进学校“双师型”队伍的建设。最后,可以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因为光伏专业的就业面窄,毕业生的就业选择相对较少,校企合作可以很好地解决学生就业问题。如江西科技学院在江西赛维LDK太阳能高科技有限公司及江西晶科能源有限公司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双方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学生在订单企业顶岗实习和就业。

参考文献:

[1]Waldau A J.A European Roadmap for PV R&D [C].3nd World Confe- rence on Photovoltaic Energy Con- version,Osaka:2003.

[2]贾慧敏,赵艳芳,李珍.面向市场设专业变中求新建特色[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27):31-32.

[3]汪禄应.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建设[J].大学教育科学,2005(2):42-44.

Analysis on Talents Cultivation Mode of Photovoltaic Specialty of Applied Undergraduate

GUO Lian-gui,ZHANG Hong-tao,ZHOU Qing,ZENG Yu

阳光工程论文篇3

在能源和环境压力日益增加的背景下,推动分布式电源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促进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之一。

1 分布式电源发展背景

分布式电源作为新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有的,与大电源、大电网有机统一、缺一不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电网未来的发展方向。

欧美发达国家以中低层的独立住宅为主发展屋顶光伏。我国光资源富集在西北和华北,其荒漠地区适宜集中式开发,主要包括:建筑屋顶和农牧区户用光伏。我国内陆城市则以高层建筑为主,发展条件不及欧美。

太阳能资源丰富,具有相当的开发和利用价值,本地多年平均太阳能总辐射为4200~5000MJ/m2,平均日照时数为1666.4~2280.9小时,多年日均水平面太阳辐射量3.67kWH/m2。它对改变地区能源结构、缓解地区用电压力、实现地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内陆城市安装分布式光伏电站前景广阔。

2 本地分布式光伏发展现状

作为城区内推广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有一定局限性,因为我国内陆城市则以高层建筑为主,在公用建筑屋顶进行光伏发电项目安装需要取得其他业主的同意,面积要求大,推广具有难度,而在工业园区发展分布式光伏项目有以下几个优点

一是充分利用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无污染且免费的太阳能;

二是充分利用工业园区内企业现有厂房、办公楼等建筑物闲置瓦面或屋顶安装太阳能电池板,建独立太阳能屋顶光伏发电装置,使有限的资源得以再次利用,无需新增土地,既节约了国土资源又节省了征地费用;

三是安装分布式光伏电站实现了自发自用,余电上网销售。对工业园区所属企业,不仅节约了电费,还能享受政府补贴,同时,用不完的电还能卖给电网实现创收,对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具有明显的优势

四是利用当地丰富的太阳能来发电,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地区用电压力,且不消耗燃料,不污染环境,还能够改善供电质量,调节峰电,保证电力供给。

从本地区工业园区已建的8个分布式光伏电站来看,尽管本地区属于太阳能资源相对较差的第四类地区,但设备运行情况良好,发电效率达到80%以上,表明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技术成熟,达到了理论设计要求,与同等发电量的火电厂相比较,8个分布式光伏电站每年可节约标准煤712.66吨;减少碳排放总量1017.55吨;减少氮氧化物排放26.65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53.52吨;减少粉尘排放48.42吨;减少灰渣排放202.89吨等,有效地改善了人类生活的自然环境。

由于8个光伏电站项目都是充分利用工业园区企业现有厂房、办公楼等建筑物闲置瓦面或屋顶安装太阳能电池板,建光伏电站,使有限的资源得以再次利用,无需新增土地,既节约了国土资源又节省了征地费用,而作为关键部件的太阳能电池使用寿命长,寿命一般可达到25年以上。可见工业园区内的光伏电站具有较高的经济性;但是目前太阳能电池、电缆等材料成本相对较高,从一定程度上延长了投资回收期。

3 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投运后管理

光伏电站投运后管理也很重要,虽然工业园区内建设,后期维护可以较为集中。分布式光伏维护主要在光伏组件的定期保养,由于分布式光伏电站暴露在露天环境中,外面没有任何保护,自然环境因素对分布式光伏电站质量会有较大影响。由此,分布式光伏电站的日常保养很必要,这直接关系到光伏电站使用寿命和发电效率。

对于设备性能来说,辐射强度和温度是影响组件效率的显著因素,带载率和工作电压是影响逆变器效率的显著因素;而对于系统效率来说,由于其具备季节性,环境温度、灰尘遮蔽是影响效率的显著因素。例如如果不注意清洁光伏板组件,有泥点污点,就容易产生热斑效应。所谓热斑效应,就是光伏板组件的串联电路上有部分被遮蔽,其发电量下降,会消耗其他部分产生的电能,成为一个负载。热斑效应会导致光伏板电池组件损坏甚至烧毁。定期对光伏电站组件进行清洗和检查,能明显提高光伏发电系统的效率

因此在光伏电站设计运维的整个生命周期中,都要对关键风险进行控制,这样才能降低度电成本,提高投资回报。

根据我国太阳能资源分布图及其太阳能辐射量五类地区划分来看,同类项目在我国适合在与内陆城市工业园区太阳能资源四类以上地区推广除四川、贵州两省外,其它地区均可大范围推广,前景广阔。

参考文献:

[1]李春华,刘维亭,姜文刚.户用独立式光伏发电系统研究[A].2011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

[2]徐亮,翟庆志,王宁.光伏发电系统中MPPT算法的研究与分析[A].纪念中国农业工程学会成立30周年暨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CSAE 2009)论文集[C].2009

[3]黄维学,徐璞.聚光型光伏发电系统(CPV)的发展前景分析[A].通信电源新技术论坛2011通信电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

[4]侯世英,房勇,孙韬,宋星. 混合储能方案平衡独立光伏发电系统功率变化[A].重庆市电机工程学会2010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

[5]王景义.光伏发电系统的计算机辅助设计[A].中国太阳能学会2001年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1.

[6]孟昭渊.独立光伏发电系统储能新方法[A].长三角清洁能源论坛论文专辑[C].2005.

[7] 辛煜,王智灵,何淼,陈宗海. 光伏发电系统中的直流变换器综述[A].第13届中国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

[8]黄护林,陈昊.一种新型的风力-太阳能光伏互补分布式发电[A].长三角清洁能源论坛论文专辑[C].2005.

[9]罗雪莲.中国光伏发电的发展及前景[A]. 贵州省电机工程学会2007年优秀论文集[C].2008

阳光工程论文篇4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9-0222-02

随着能源与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节能减排”已经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在未来社会发展与建设中肩负历史使命,即要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出发,利用能源为人类提供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建筑环境,一方面要尽可能节约不可再生能源,另一方面要积极开发利用可再生的新能源。

一、课程开设的意义

目前建筑节能是公认的最有潜力和最有效的节能途径,建筑节能的本质是指在保证和提高建筑环境舒适性的前提下,通过合理的建筑用能规划和设计,推进科学用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用能成本。而各类建筑是利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良好载体,如太阳能能够为建筑提供供暖、热水、自然采光、强化通风以及空调制冷和部分电力供应等[1]。太阳能作为清洁环保的可再生能源,已经成为我国节能减排目标的主力军,也是建筑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政府部门在太阳能技术应用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同时由于巨大的市场需求,使太阳能行业目前以30%的速度扩张,这也导致相关专业人才需求量剧增[2],而建环专业毕业学生在太阳能利用技术方面知识匮乏,已难以满足太阳能建筑规模利用的社会需求。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必须肩负起历史的重任,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引领本领域的创新。国内有多所高等院校的本科教学开设了太阳能利用技术方面的课程,如南京理工大学开设的公共选修课《太阳能的利用》,上海交通大学在热动专业和建环专业开设的《建筑节能与太阳能利用》课程,北方工业大学在建环专业开设的《太阳能利用》课程,安徽工业大学在热动专业开设的《太阳能基础与应用》课程,江苏大学在热动专业开设的《太阳能应用技术》课程,淮海工学院在新能源专业开设的《太阳能热利用技术》、《太阳能光伏发电》、《太阳能建筑一体化》等课程。上述院校中大多数是在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或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开设的,而在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开设的比较少,并且各个院校开设课程的内容及侧重点有较大差异。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开设《太阳能利用与建筑节能》课程要根据专业特点,明确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内容,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

二、课程目标

该课程教学目标遵循本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原则来确定。首先,要满足社会的需求。太阳能作为近年来快速发展的行业,已经出现人才供应的严重短缺[3]。其次,适应学科发展。太阳能作为实现建筑能源结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已经被多个专业关注,而且各个学科之间交叉、融合发展趋向越来越明显。最后,要具有专业特色。各院校要结合自己的地域特点及研究方向,具备自己的特色,以专业特色争取地位和影响。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开设《太阳能利用与建筑节能》课程,目的是培养学生树立太阳能利用与建筑节能的基本思想,用正确的理论和方法处理气候、资源环境、建筑结构、用能设备以及室内环境需求要素间的关系,最终运用所学知识对特定的建筑太阳能系统进行综合设计和评价,使学生步入社会成为绿色建筑技术方面的倡导者,良好室内环境与健康生活技术的实现者,为国家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太阳能利用与建筑节能》课程针对太阳能及其在建筑中的利用方式,其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太阳能转换利用原理与方法。学生在了解太阳能利用优缺点的基础上,认识我国太阳能资源分布情况,掌握太阳能转换利用基本原理,了解太阳能转换技术途径和方法。掌握太阳辐射能、高度角、方位角等基本概念。学习太阳能光电转换和光化学转换的技术途径和常用设备,理解各类建筑是太阳能利用的良好载体,太阳能结合建筑规模化利用是实现建筑节能的重要手段。第二部分,太阳能光热利用技术。首先,“与建筑结合的太阳能热水系统”要求学生掌握太阳能集热器工作原理和常用集热循环系统方式,学习太阳能热水系统设计计算方法,了解太阳能集热系统性能监测和评估的原则。另外,“太阳能供热与空调系统”要求学生掌握利用太阳能集热器实现供热和空调过程的原理和常用太阳能供热、空调系统方式,包括主动式和被动式。学习太阳能采暖和空调评估以及设计方法,了解太阳能空调、供暖系统的具体应用实例。第三部分,建筑一体化太阳能发电与光伏光热技术。首先,要求学生掌握太阳能光伏发电常用建筑结合应用方式,学习太阳能光伏系统设计计算方法,了解太阳能光伏系统性能监测和评估的原则。另外,建筑一体化光伏光热技术(即BIPV/T)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太阳能综合利用技术与建筑节能方式。这一部分内容要求学生掌握太阳能热电联供系统的常用形式、系统设计方法,了解系统运行控制策略等。当然,太阳能在建筑中的应用还有自然采光、遮阳、通风、储能应用等技术,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学时安排及学生掌握情况灵活处理。

四、教学方法

该课程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教学全程加强节能减排理念的渗透与贯彻。首先,学生通过理论学习,初步掌握太阳能利用建筑系统的基本原理、一般设计方法及设备结构等知识。然后,开展实验及参观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深入学习太阳能建筑供能系统的工作性能及运行操作等知识。另外,开设太阳能复合系统工程设计环节,使学生在实际解决工程问题过程中加强独立思考能力与实践能力。最后,鼓励学生参与国内外太阳能相关竞赛及教师所承担的科研项目,了解太阳能利用方向的科学前沿动态,勇于探索创新太阳能利用的新技术与新方法。通过上述系列教学过程及产学研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掌握太阳能利用与建筑节能的基础知识,增强学生科学用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用能成本的节能环保意识,具备太阳能利用建筑节能系统设计、运行、维护管理的综合能力。

针对建环专业开设《太阳能利用与建筑节能》课程进行了探讨。结合专业发展简述了课程开设的意义与目标,介绍了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探讨了教学方法。该课程将弥补本校建环专业在“太阳能利用与建筑节能”领域理论与实践教学的空白,也是对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一个重要补充。

参考文献:

阳光工程论文篇5

中图分类号:TM6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9-0131-02

面临21世纪能源短缺和环境问题,国家将新能源产业列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北京市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科技发展重点任务之一是新能源利用。2012年,财政部、科技部、国家能源局联合下发“金太阳”政策及“金屋顶”政策,两大政策均支持分布式光伏发电示范项目。太阳能是能源领域的新兴重点发展方向,开设太阳能发电技术课程对提高学生的就业机会,增强学生服务社会的能力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北京信息科技大学2012级培养计划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特色定位于新能源及节能技术应用。新能源特色系列课程主要有《太阳能发电技术》等5门课,其中1门必修课,3门选修课及1门实践课,《太阳能发电技术》是必修课和重要特色课,要发挥特色课程的作用,非常有必要进行课程改革。

一、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课程改革的意义

目前,国家需要大量的光伏发电相关的技术型人才和研究型人才,人才缺口较大。北京市重视“太阳能”学科点建设和人才培养,建议有条件的院校建立太阳能培训试验中心,以培养一大批能胜任太阳能开发需要的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在此形势下,开设《太阳能发电技术》课程,讲述国内外太阳能光伏发电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从实际应用和工程设计角度,分析装置、系统和应用,介绍太阳能光伏发电的最新技术、最新成果,为学生以后从事太阳能电池研究、光伏技术应用、光伏电站建设与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加强《太阳能发电技术》课程改革,对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提高学生学习专业课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就业机会,提高学生服务于社会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共计32学时,其中讲课24学时,实验8学时。该课程属于专业课,必修课。本课程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基本理论和方法。通过对该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太阳能资源的状况,理解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基本原理及系统的构成,掌握光伏电池、蓄电池、充放电控制器、逆变器及相关电力电子变换电路的工作原理及控制方法,熟悉最大功率跟踪的概念及常用算法,最后介绍典型小光伏发电系统的设计。

二、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课程存在的问题

1.教材问题。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的实际应用越来越多,需要大量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和研究型人才,但人才培养需要有针对性的教材和相关的参考书。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门新技术,其知识内容更新速度非常快。目前这方面的书籍很多,但实用教材却很少,有些书针对光伏发电的某一点,过于专业,有些书只是简单的科普,多数不适合作高校教材。

2.实践教学问题。实验教学对工科学生掌握所学课程的内容,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至关重要,太阳能发电技术更是如此。目前太阳能光伏发电实训装置相对匮乏。国内有一两家教学仪器公司开发了太阳能光伏发电实训平台,价格昂贵,能开设的实验很少,且操作性差,对锻炼学生的手动实操能力帮助不大。

3.教学案例太少,教学案例建设薄弱。工程实践部门主要完成工程设计及施工,科研院所专注于技术提升与创新,能用于教学的工程案例资料很难查询,即使能找到少许资料,技术资料也不完备,缺乏演示行和可复制性。

三、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

1.教材建设。本课程没有固定的教材,参考《太阳能光伏发电及其应用》、《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及其逆变控制》等章节内容,有些内容借鉴网上资源、科技文献的资源,经过加工整理,形成自编讲义。

2.教学内容更新。本课程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涉及到光学、电工学、电力电子学、软件工程、单片机等基础知识,涵盖了供配电技术、自动控制原理等基本理论。既包含太阳能电池、蓄电池、逆变器、控制器等组成部分的基本原理,又有包含系统设计、应用、安装、检查与试验等基本技能;既包含电力电子变换电路及控制电路等硬件内容、也包含最大功率跟踪等软件内容。随着新技术新材料的出现,这些内容会不断更新,并将更新的内容添加到课堂上。

3.实验装置研制及实验内容更新。太阳能光伏发电实验平台主要由太阳能电池板、太阳能控制器、逆变器等组成,测试仪器主要用到万用表、电流表、功率仪、温度计、照度计、辐照计等仪表,能够进行太阳能电池板伏安特性实验、太阳能电池板不同入射角影响特性实验、太阳能电池板输出功率与负载特性实验、最大功率跟踪特性实验四个必做实验。该实验平台上还可以进行太阳能电池板开路电压和短路电流随光强变换实验、太阳能电池板暗特性曲线实验、太阳能电池串并联特性实验、太阳能电池板发电原理实验、太阳能控制器性能实验以及独立光伏发电系统实验凳选作实验。

4.教学方法改革。根据本课程的特点,上课时采用案例式教学、讨论式教学以及太阳能发电系统设计等实战教学。上课过程中,讲到一些基本理论后,举一些相关的、具有一定前沿性和趣味性的例子,加深对基础理论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讲到太阳能最大功率跟踪时,可以找些太阳能最大功率跟踪的图片,视频。图片是单轴跟踪还是双轴跟踪?也可以让学生思考,除了这两种跟踪方式,还有没有别的跟踪方式?结合电力电子技术和单片机等课程,启发学生思考如何设计太阳能最大功率跟踪器。另外,在举例讲解时,也可以适当介绍本研究领域的最新动态和最新发展成果。教科书出版周期长,往往不能及时介绍学科最新、最有价值的学术成果。教师把最前沿技术引入课堂,不仅扩展了学生知识面,吸引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关注本学科发展的习惯,同时也了解学生的发展潜力,以便选拔学生。讨论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堂讨论,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知识结构,同时也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将学习过程转变为师生共同学习、共同探索提高的过程。太阳能发电系统设计等实战教学是为某地区设计一套10kw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要求列出当地的太阳能资源状况,光伏板的性能参数、连接方式、倾斜角,控制器的主要功能及实现功能的方案,逆变器工作原理及逆变电路,蓄电池容量等,最后给出系统的经济预算及经济效益评价。

5.学生开放实验。开放实验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性实验,能够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逐渐掌握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其创新实践的能力。每年选拔对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有浓厚兴趣的学生参加。在兴趣驱动下,在导师指导下完成实验过程,参与计划项目的学生要自主设计实验、自主完成实验、自主管理实验。先后完成太阳能节能洒水控制系统设计、太阳能多功能休闲椅控制系统设计、基于太阳能的教室灯光节能控制系统、太阳能智能温湿度控制器等开放实验项目。

6.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有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杯水”,说的是教师要有丰富的知识,练就一身过硬的功夫,才能把课上好。教师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素质和储备知识,特别是科学知识迅速发展的今天,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很多,知识面较宽广,对教师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这就需要老师要不断的扩展自身的业务水平,提高业务素质,才能在讲台上站稳。近年来,电气工程系每年都派老师参加教学能力提高项目、国内访问学者项目,到重点大学进行进修学习、交流,每年参加教学会议。通过与国内高校教师的交流学习,找到了差距,少走了弯路,增强了信心,锻炼了沟通交流能力,更加注重团结协作,主动参与社会活动,勇于承担责任。通过交流与合作能获得心理支持,共同分享成功,分担问题;通过交流与合作获取教学信息和灵感,产生新的想法;教师在合作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用无声的语言告诉学生合作很有益,教师也在身体力行他们所倡导的信念。课程组定期组织教研活动,就教材、实验内容、授课内容、考核方式、教学方法和手段等问题进行探讨。

四、结论

《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门新课程,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本着多学习多探索的原则,本文从教材建设、教学内容选择及更新、实验装置设计及实验内容更新、教学方法改革、开设开放实验、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初探,并将这些改革应用到电气工程教学实践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肖志刚,蒋瑶,尹绍全,何岚.“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及应用”课程改革研究[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3:61-64.

[2]汪义旺.Matlab仿真在光伏发电技术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7):177-179.

阳光工程论文篇6

一、创建“阳光稽查”活动的构想与目标 二00三年里稽查大队在工作中开展了以转变工作作风为重点的“三不”、“三转变”活动,进一步强化执法办案作风和工作态度的转变,增强廉洁办案意识,经过一年的实践大队各项工作都取得了很好的业绩。二00四年年初大队领导提出了要在“三不”、“三转变”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以强化服务意识,提高办案透明度主旨的活动,全面加强和改进燃气稽查工作。 为此我通过互联网等多种途径向有丰富经验的部门或人员多方请教和了解情况,其中发现在全国行政机关开展的“阳光政务”活动与我们的工作性质比较接近,为此我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并结合大队实际情况逐步形成了在稽查大队开展创建“阳光稽查”活动的构想,进而向大队领导提出活动建议,该建议得到大队领导的高度重视,很快得到了班子成员的一致通过,并于3月份开始在稽查大队实施创建“阳光稽查”活动。 随后我们出台了稽查大队创建“阳光稽查”活动实施方案讨论稿,经过科队长会议的讨论修改和征求职工群众意见,进而形成了正式的创建“阳光稽查”活动实施方案,并将方案下发的各科队要求贯彻执行,在方案中我们明确提出了创建“阳光稽查”活动的目标是: (一)由“单纯执法型”向“执法服务型”转变,由过去的推门就进、进门就查、查了就罚、罚了就走的“冷面杀手”的执法行为,改为查辅一步到位、留下一份建议、规范一户行为、反馈一种评价、赢得一份信任、传播一种文明的“阳光使者”。 (二)让执法行为更透明。做到每办一件案子都达到寻“铁证”、做“铁卷”、办“铁案”,努力营造“公平、公证、公开、公允”的办案诚信环境,打造一支“公正执法、文明服务、程序透明、廉洁行政”的执法队伍,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机结合,以优质的服务提升稽查工作的整体水平,逐步实现效能稽查、科学管理、与时俱进,为完成总公司各项工作目标作出积极贡献。 二、创建“阳光稽查”活动的具体措施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在创建“阳光稽查”活动中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设立“阳光大厅”。在对外办公场所设置“阳光大厅”,以公示栏、揭示板等形式,全面公开燃气稽要的管理内容,主要包括:稽查大队人员机构设置、执法程序、工作流程、内部工作制度、稽查员的执法规范和纪律规范、举报的途径和方法等。进一步强化办案程序和处罚标准的透明度,创造良好的监督环境。 二是开展“阳光稽查”教育。为进一步强化稽查队员的“阳光稽查”意识,我们对稽查队员进行四次集中培训。培训内容包括:①燃气稽查工作制度培训;②燃气稽查业务、法律法规、安全常识培训;③燃气执法标准用语;④廉政教育。聘请行政执法经验丰富的外教授课,并采取口试笔试考核、模拟办案竞赛等多种形式,进一步强化整体队伍素质,为创建“阳光稽查”活动奠定基础。 三是制定并完善“阳光稽查” 工作制度。通过反复的讨论和修改,我们制定并完善了“阳光稽查”工作制度近二十余项,主要包括:执法办案规定、“十条*”、限时办结制度、执法服务承诺制度、失职追究制、首问负责制度、重大行政处罚案件集体讨论制度、执法人员文明用语等。规范整体办案行为,提高执法服务水平,为“阳光稽查”活动提供制度保证。 四是明确稽查工作职责,规范稽查工作程序。通过建立制约机制,理顺工作职能,使稽查工作做到四个“统一”,一是统一工作程序,按照专业化管理要求和燃气稽查业务流程,实行受理、稽查、审查、执行的“四步式工作程序”,做到分工负责,相互配合,互相制约;二是

统一执法量罚标准,按照“罪责罚相当”原则,违章案件量罚必须适当,执法人员不得擅自超越权限降低或提高处罚标准,从而达到案件处理的公平、公正;三是统一稽查文书,各业务科室在实施燃气稽查时,必须使用统一的行政执法文书、手续,做到“一口对外”;四是统一档案资料管理,所有的稽查档案资料统一由稽查大队派专人管理,并实行借阅制度,以达到各业务科室之间资料和信息的共享。 五是聘请义务监督员接受社会监督。我们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深入燃气用户和供气管理部门广泛征求意见,制定并下发了“阳光稽查”征求意见调查表,聘请公、检、法、司等社会各界人士为义务监督员,设立意见箱、举报箱和举报电话。便于用户通过多渠道监督稽查工作,确保“阳光稽查”活动的质量和创建活动的顺利开展。 三、创建“阳光稽查”活动以来的成效 开展创建“阳光稽查”活动一年来,稽查大队已初步建立了以专业化管理为标志的新型稽查体系,树立燃气稽查公正、公平、公开的新形象。 (一)办案更加廉洁透明 执行一小时汇报、处罚决定审批和案卷审批等制度后,大队逐步实现了办案过程的程序化、制度化。特别是新领导班子上任后,我们又对各项工作制度进行了修订和完善,建立健全了各项监督体系,并制定了执法办案流程图,使执法办案程序更加周密严谨,更加符合工作实际的需要。 办案程序、处罚标准、执法办案服务承诺等规章制度的公开,全面增强了办案过程中的透明度,用户可以对办案过程直接进行监督。同时监督举报电话、征求意见调查表的公布和下发,进一步增强了执法办案过程中的廉洁意识。二00四年大队共查办各类违章案件百余起,全面实现了所有结办案件无行政复议、无行政诉讼、廉洁办案举报零举报的奋斗目标。 (二)服务意识得到强化 创建“阳光稽查”活动开展一年来,全体稽查人员的服务态度和服务意识发生了更明显的转变,过去那种“冷、横、硬”的办案态度有了明显的转变,取而代之的是处处体现文明执法、优质服务的执法办案新风貌。尤其是新领导班子到任后,在转变服务态度等方面时刻起到了率先垂范的作用,亲自带队到各供气管理部门联系工作,上门征求意见,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重视服务态度和服务作风的转变,体现“执法不忘服务”的工作宗旨,用实际行动服务于基层,从而大大增强了联合打击窃气等违章行为的工作力度,充分发挥出稽查工作“以查促管”的职能作用。 正是由于稽查队员们的服务意识和工作作风的转变,使得服务于基层、服务于用户已经成为一种自觉行动,体现在稽查工作中的每个环节中,成为创建“阳光稽查”活动中的一个个闪光点。如稽查人员在省军区铅印室食堂先后六次拒绝我稽查人员入内检查的情况下,契而不舍多次找该单位领导的协商,最终发现并及时排除了省军区铅印室食堂内一次重大泄漏险情,避免了一起严重的煤气*事故的发生。事后铅印室领导高度赞扬了燃气稽查人员的这种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并赠送了上书“真情所见、排忧解难”八个大字的锦旗表达谢意。二00四年里稽查大队共收到锦旗二面,表扬信六封,对我们服务态度的转变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尽管我们开展创建“阳光稽查”活动的设想是美好的,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应该清醒地看到,创建“阳光稽查”活动毕竟是一项新事物,没有现成的经验和模式可以借鉴,随着改革改制的不断深入并与创建“阳光稽查”活动有效结合,有待于我们开动脑筋,勇于创新,不断完善。在新的一年里,稽查大队将在总公司的正确领导下,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发扬优点,改进不足,提升“阳光稽查”的层次和水平,使之成为具有蓬勃生命

力的精品工程,树立燃气稽查文明执法、优质服务的良好形象。

阳光工程论文篇7

1、研究对象

本文随机选取陕西信息工业技术学院领导、教师、学生为研究对象,共计200名,从而对所选取学校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情况进行研究。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根据本文需要,收集和查阅了近几年来跟其相关的文献资料,为本文提供数据和理论依据。

(2)归纳法和理论研究法。根据查阅的内容,对阳光体育运动在学校的开展进行分析,总结出阳光体育在学校的开展情况。

二、结果与分析

1、陕西信息工业技术学院领导对阳光体育运动的认识

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陕西信息工业技术学院的领导对阳光体育运动表示认可,认为是非常有必要的,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场地设施不足,缺少经费的支持。由此我们可以想到,“阳光体育”活动缺少监督机制的保障。“阳光体育”运动的理念和宗旨就是为了广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但是,阳光体育运动的持久开展缺少一套严格的监督机制的保障,很多学校领导部门在完成上级的检查之后就停止了活动的正常开展。

2、陕西信息工业技术学院体育教师对阳光体育运动的认识

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陕西信息工业技术学院的领导对阳光体育运动表示认可,认为是非常有必要的,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场地设施不足,缺少经费的支持。由此我们可以想到,“阳光体育”活动缺少监督机制的保障。“阳光体育”运动的理念和宗旨就是为了广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但是,阳光体育运动的持久开展缺少一套严格的监督机制的保障,很多学校领导部门在完成上级的检查之后就停止了活动的正常开展。

3、陕西信息工业技术学院学生对阳光体育运动的认识

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87%的学生是喜欢或是比较喜欢参加“阳光体育运动”,大多数同学对参加“阳光体育运动”表示出了浓厚的兴趣,而对“阳光体育运动”不感兴趣的学生只是极少数,这足以说明绝大部分学生对阳光体育运动的认识是正确的。

4、陕西信息工业技术学院中学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形式

据调查,陕西信息工业技术学院学生参加阳光体育活动时,在项目的选择上呈现多元化。他们选择项日的排序依次为:慢跑、篮球、乒乓球、羽毛球、其他。从选择活动项目选择上看,篮球、慢跑是他们的首选项目,这可能与体育经费投入有限、不能充分提供锻炼场所及运动器材有关。从选择内容来看,男生更多地倾向于选择富有激烈对抗的、竞争性强的项目;而女生则更多地倾向于选择强度小,对抗性弱的项目。各个学校根据体育指导教师水平、体质状况、技能程度,因人而异地采取多种策略进行指导,同时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自择空间,在活动中发挥他们的特长,使他们能带动其他同学练习并起到体育骨干作用,达到培养一个,带动一片的锻炼效果。

5、陕西信息工业技术学院在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形式、时间情况、场地的分析

在调查中我们统计约有61.6%的学生每天参加“阳光体育运动”的时间小于1小时,有16.2%的学生每天参加阳光体育运动的时间不到半小时,应该说离我们“每天活动一小时”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另外部分体育教师还认为,家庭体育锻炼是学校体育锻炼的重要补充,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体质和兴趣,让孩子选择最适合的运动项目。家里准备一些小设备小器械,如篮球、足球、羽毛球、跳绳等,有助于孩子进行体育锻炼,这样也是解决学生在校运动时间不足的一种好方法。要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就必须要有运动场地和器材。从学生上课的情况来看学校的体育场地器材能满足“阳光体育运动”的体育教师只占12.1%,基本能满足的占35.4%,不能满足的占52.5%,也就是说有一半的教师认为自己学校的体育场地器材不能满足“阳光体育运动”的需要。只能满足少部分学生有足够运动场地,大部分学生还都因为场地问题而发愁。另外,由于经费不足,要购置体育器材的确有难度,学校的体育场地建设应长期坚持下去,这是开展好“阳光体育运动”的重要基础。

6、陕西信息工业技术学院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中存在的问题

阳光体育运动发展至今虽然时间不长,但是陕西信息工业技术学院在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它毕竟是一个新生事物,在开展的过程中也暴露出来一些问题。调查显示主要问题有:宣传力度不够,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没有形成;内容单调、形式单一;缺少监督机制的保障;资金短缺,场地、器材设施不足等。

三、结论与建议

1、结论

(1)学校领导不能以经费作为借口对学生的身体健康不负责任,甚至只是应付上级的检查,之后也不采取积极措施,对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只是作为形式。学生是祖国的下一代,应该有管理学校开展此活动监督机制的保障,这样“阳光体育运动”才能顺利进行开展。

(2)学校体育工作者应该积极解决学生进行“阳光体育运动”所产生的一系问题。积极建议学校领导对开展此项活动,应刻不容缓,对学生对国家负责任。

2、建议

(1)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是搞好学校体育工作的关键所在,也是顺利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关键所在。要切实按照国家体育课程改革大幅度增加体育课时和“阳光体育运动”所需组织大量体育活动的实际需要,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体育师资队伍的质量。加强体育教师的培训工作、考核制度,努力提高体育教师的学历和专业素质,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适应素质教育的体育教师队伍。

(2)人人运动,全员参与,创设阳光体育运动快乐健康的大舞台。学校的阳光体育活动要以“人人有项目、班班有团队、校校有特色”为基本组织目标,活动以班级(学校)为基础,活动以学生为主体,活动的形式、规则等可结合实际予以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揉团中央.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S].教体艺[2006]6号.

[2]刘海元,袁国英.关于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若干问题的探讨[J].体育学刊,2007.14.

[3]刘海元.深入推进阳光体育运动需要思考的几个问题[J].体育教学,2008.5.

[4]刘德坤.从“学生阳光体育运动”谈学校体育的定位[J].教学与管理,2007.33.

阳光工程论文篇8

关键词 阳光体育运动 理论 实践

一、对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认知

(一)阳光体育运动是学校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阳光体育运动发展的规模不断扩大,其影响程度不断纵深,应从战略高度把握阳光体育运动的发展方向,即阳光体育运动要以不断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为根本目的。

(二)阳光体育运动是巩固体育课程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体育课程是保障学生掌握体育技术技能的重要基础,也是学校体育事业的发展的核心,当前学校体育课程改革不断深化,但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效果的保障还缺乏有效手段,而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有效地巩固了体育课程的教学效果,两者存在先天性的、相辅相成的关系。

(三)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与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相互融合

通过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使学生对自我能够较为全面、客观地角色定位。充分发挥体质测试的激励作用,淡化测试的诊断和评定,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自我锻炼、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状态。

(四)知识性、趣味性的项目融入阳光体育运动的发展过程中

体育知识竞赛、论坛、体育健康讲座、体育主题摄影大赛等体育活动,不仅丰富了阳光体育运动的内容,也有效调动了更大范围内的学生参与,深入人心,健康、活泼的组织方式真正抓住了学生的心理。

二、阳光体育运动的管理体系

阳光体育运动的管理体系是阳光体育运动管理制度,权责划分和运行模式的总和。阳光体育运动的管理制度是开展活动的基础保障,也是阳光体育运动成熟发展的标志。当前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形式主要是以分管学校体育的校领导为核心构成的发展模式。

其运行特点:第一,建立学校有关职能部门、院系与体育部门之间的体育工作机制,统筹协调解决学校体育工作中的重要问题。第二,将体育工作业绩纳入考核序列。要求学工部门把院系学生体育工作纳入年终考核评估的重要内容,对体育工作取得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第三,学校计划安排具体活动。学校每年将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和体质状况,指导学生开展有计划、有目的、有规律的体育活动,努力改善学生身体形态和机能,提高运动能力,达到体质健康标准,丰富学生业余文化生活。第四,各执行部门的协调运作。各院系要负责自己学生的各项管理工作;体育部门要担负学生锻炼的技术指导工作;团委要承担各院系学生实际参与情况的评定工作;体育部门要合理地组织多层次、多形式的体育比赛,在安排上做到月月有赛事,周周有比赛,天天有活动,营造校园锻炼氛围,激发学生锻炼的热情;各项体育协会要合理开展各类体育活动;各院系要因地制宜地经常开展以年级、班级为单位的学生体育活动,做到人人有体育项目,班班有体育活动,丰富学生课余文体生活。

三、阳光体育运动的监督保障体系

阳光体育运动的监督保障体系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构建以学校领导为责任人的监督制度,学生体质状况的变化直接反应学校分管体育工作领导的绩效,而不是仅仅监督体育工作执行部门的工作情况。监督工作的核心是权责划分的明确具体,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涉及多部门的合作和协调。二是,构建保障学生身心健康的安全制度和活动伤害保险机制。通过制度的完善和保险机制的引入真实保障学生的身心安全,特别是当前情况,如何使学生安全地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已经成为阳光体育运动发展的瓶颈。三是,学校专门成立大学生体育活动宣传报道组,围绕体育活动展开情况全面的宣传报道工作,使学校上下人人知晓,共同监督。

四、结论

普通高校阳光体育运动,已经成为颇具规模的运动品牌。无论是从运行模式、发展机制,还是监督保障、评价绩效等都已经形成具有制度化保障的有效体系。阳光体育运动将会向着科学化发展,不断将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引入阳光体育领域,丰富其内容,保障其运行。再者,阳光体育运动还会向着公益化发展,学生范围内的活动不宜商业化、应加强其公益性,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阳光体育运动发展将会呈现联盟化,地域组织突出化,地域文化范围内的竞赛体制也是促进阳光体育运动发展的有效手段。

五、建议

大力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不断增强大学生的体育意识,保证学生每天一定时间的课外体育锻炼,促进和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阳光体育运动的发展不仅需要制度保障,更需要资金支持。建议将学校体育基础设施的建设作为阳光体育发展的基础保障来抓的同时,重点开发现有场地的利用率;加强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全面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办法,以促进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继续加强和完善阳光体育运动发展规划,统筹当前和长远,把握好政策实施的重点、力度、节奏,既要解决当前的突出问题,又要切实推进深层次矛盾的化解,为阳光体育运动的长远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阳光工程论文篇9

一、文化优

学校阳光教育实施有了一定成效,武术特色教育和七彩德育有了一定影响力。完善了学校阳光课程实施方案;学校常规管理工作自发高效,完成了两个卫生室创建工作和取得了两个食堂污水排水许可证;完成了学校阳光读书长廊吧建设和德胜校区操场塑胶工程。一年来,学校先后被评为杭州市教育系统工会先进集体、浙江省心理辅导室规范站、临安市“平安学校”考核优秀单位等。歌唱节目获得艺术节二等奖2个,三等奖1个。《七色德育》获杭州市精品课程并作为临安区唯一送评浙江省德育精品课程。武术特色教育在临安电视台进行四分钟的专题报道,塞尔维亚国际教育访问团在教育局包书记带领下来我校考察学习。武术比赛获得浙江省“中华武术传承贡献奖”和“武术从娃娃抓起贡献奖” 。应该说,学校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二、团队优

学校特别重视教师的培养和团队的建设,积极打造阳光教师团队。开展了一系列的研讨活动:1.开展虹小阳光教师评比活动,为教师成长搭建展示平台,促动全体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地业务成长。2开展虹小教育教学论坛活动,邀请区专家来校指导,提升我校教师教育教学研究水平,促使教师专业化发展。3.制定教研组活动考核机制,通过抓教研组建设有针对性地为教师成长创设条件、有机会展示自己,提升自己。4.依托共同体优势,开展与名师结对活动;加强与教研室交流与合作,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迅速提升。5.进一步加大教师培训经费的投入,为教师专业发展服务。通过努力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一年来,教师积极参加各类教学评比和教育研究,共计临安区级以上获奖70余人次,有1人获评临安区教坛新秀,有1人获得杭州市新锐教师称号,杭州市名师农村工作室成功在我校落地。在“玲珑三坛”教师比武中,我校获得团体一等奖。一年中我校共举行教研活动70余次,共有50篇论文送评,6篇论文获得临安区级以上奖项,11月份论文结果还未公布,有2篇已经推荐杭州市学会论文。“玲珑三坛”教学比武团体一等奖。教师各类评比获奖70余人次。这些都充分说明我校教师教学研究积极性高,业务水平进步明显,学校措施有力有效,教师发展潜能巨大。

三、特色优

武术教育是我校阳光教育的一个有力补充,通过近几年努力,已经在临安形成了一定的口碑,取得了一定的知名度。为了优化学校武术特色,开展了系列富有成效的武术教育活动:1.打磨阳光武术社团。2.推广阳光武术操。3.开展阳光武术评级活动。4.营造阳光武术氛围。每年隆重开展武术文化节活动。通过努力,武术特色教育在临安电视台进行四分钟的专题报道,塞尔维亚国际教育访问团在教育局包书记带领下来我校考察学习。武术比赛获得浙江省“中华武术传承贡献奖”和“武术从娃娃抓起贡献奖” 。

四、德育优

德育工作是我校对外宣传的一张金名片。为做实做细学校德育工作,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1.举行阳光活动。定期举行了“阳光校园”主题系列活动,阳光体育节、阳光科技节、阳光武术文化节、阳光读书节、阳光下的经典诵读等活动,为学生搭建展示才艺的平台;结合我校民工子弟学校的实际,挖深挖细随迁子女陪伴项目周六“第二课堂”,做成了我校特有的活动特色, 2.开展阳光德育。“阳光德育”,充分利用杭州市“少先队活动课程”示范学校的优势,做细做实德育工作。3.实现阳光合作。学校通过家校合作实现合力育人,每学年做到至少开展一次不同形式的家长培训活动,完善了各年级家委会,定期开展校级家委会活动。

一年来,学校德育工作趋于规范,全面完善了学校少先队活动和雏鹰争章活动。少先队工作得到了教研室教研员和教育局领导的公开肯定,学校关爱“新高虹人”第二课堂陪伴项目硕果累累,学校《七彩德育》校本课程获得杭州市精品课程并送评浙江省精品课程。

学生在各级各类比赛中百花齐放。一年来,学生在临安区级以上共有170余人次获奖,获奖数量多,等级高,多位教师获得优秀指导教师奖,这都说明了我校教育效果明显,发展势头良好。

工作亮点

一、武术教育显特色。学校武术教育特色明显,完成了有技能训练向武术内涵发展的华丽转变,学校特色在教育系统内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学生多次受邀参加临安新年晚会的录制和乡镇各类活动的展演。学校武术特色教育在临安电视台进行四分钟的专题报道。塞尔维亚国际教育访问团在教育局包书记带领下慕名来我校考察学习。武术比赛获得浙江省“中华武术传承贡献奖”和“武术从娃娃抓起贡献奖” 。

二、学校七彩德育打响品牌。与团区委、农林大学合作的假期外来务工子女“第二课堂”陪伴项目再上台阶,既人民日报刊登报道后,专题论文获得临安市二等奖。学校《七彩德育》校本教材作为临安区唯一送评浙江省精品课程。多所区外学校慕名前来考察学习。

2019年工作目标

一、抓环境

提升校园整体文化环境底蕴,要认真实施学校环境文化布置的实施方案,重点做好学校空地农耕实践园和科技观察园的建设,做到变废为宝,拓宽学生拓展课程的实践场所。同时要花大力气开展学校廊道文化的布置,要让学校的角角落落凸显文化气息,达到环境育人的目的,彰显学校的良好文化形象。

二、抓队伍

1.加大师培的资金支持力度。奉行“走出去,请进来”的原则,创造机会送教师外出听课,参加培训;开展“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名师”的争创和评选活动。2.建立以校为本教研机制。落实“青蓝工程”,使工作健康、有序、科学的展开。3.搭建各类教师研修平台,完善考核机制。搭建教师交流和展示的平台,让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地成长。

阳光工程论文篇10

一、引言

近年来光伏行业发展迅速,尤其长三角一带很多光伏企业[1]。光伏行业的快速发展促使企业对具有光伏专业知识的人才需求量大增[2-4]。但是随着欧美各国对我国光伏行业采取反倾销、反补贴调查等一系列措施,使得我国光伏行业发展受挫。在这样背景下,光伏企业必须进行产业结构升级才能在光伏行业中争得一席之地。而薄膜光伏技术由于具有材料消耗少、成本低、发电效率较高的优点,成为光伏行业发展的大势所趋[5-6]。因此,具有薄膜太阳能电池技术知识的人才在光伏行业中具有很大发展潜力。基于此,常熟理工学院光伏科技学院开设了《薄膜太阳能技术》课程,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光伏人才奠定基础。

二、对薄膜太阳能技术课程的探讨

(一)薄膜太阳能技术课程的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了解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发展历史、产业现状及发展方向,熟悉常见的薄膜太阳能电池类型,通过与传统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对比掌握各种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发电原理、制备工艺及提高电池性能的关键因素。使学生对薄膜太阳能技术有较全面、系统的认识,为今后从事薄膜太阳能电池相关工作打下重要基础。

(二)薄膜太阳能技术课程的基本内容。

薄膜太阳能电池,简单从字面理解即将传统太阳能电池薄膜化。然而在将太阳能电池薄膜化过程中,会有很多诸如如何在很薄情况下保证吸收层对入射光的充分吸收、如何减少不必要的光生载流子传输损失等物理问题,这些问题将对薄膜太阳能电池的性能产生很大影响。需要本课程与《半导体物理》、《固体物理》等课程紧密结合,内容上要做好相互衔接。同时,根据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还应使学生对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制备工艺、制备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及电池工艺的改进有深入了解。因此,本课程应涉及以下几方面教学内容。

1.薄膜太阳能电池及薄膜材料

介绍与传统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相比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特点及适合做薄膜太阳能电池吸收层、发射极的薄膜材料须具备的光、电性能。

2.晶硅薄膜太阳能技术

介绍外延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异质衬底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及多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特点及制备工艺。

3.微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

介绍微晶硅薄膜制备技术、薄膜的微结构特征、光电性能及电池结构特点。

4.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

介绍非晶硅薄膜的太阳能电池的发展历史、薄膜微结构、非晶硅薄膜单节及叠层太阳能电池结构和设计原则,最后概述目前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产业化生产情况。

5.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

介绍铜铟镓硒薄膜电池的特点、制备工艺、产业化生产概况及发展方向。

6.碲化镉薄膜太阳能电池

介绍碲化镉薄膜的光电特性、电池结构、电池制备及处理工艺。

这几部分内容中,第一部分是与薄膜太阳能电池相关的理论基础,是学生学习后面知识的前提;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中的三种太阳能电池主要根据薄膜的衬底类型、加工工艺进行区分,制备的薄膜均属于广义多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范畴。需要学生对这几种薄膜太阳能电池进行区分并掌握不同种类太阳能电池的制备工艺要求;微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是目前最有发展前景的薄膜太阳能电池技术之一,需要学生重点掌握微晶硅薄膜的能带结构、光电性能及这种电池器件结构的特点及关键制备工艺;非晶硅薄膜是目前产业化生产最成熟的一种薄膜太阳能电池,因此本部分内容与产业化生产最密切,需要学生重点掌握非晶硅薄膜的微结构、光电性能尤其是光致衰减效应、电池结构及制备工艺参数对薄膜性能的影响规律;而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是另一种已成功实现产业化生产的薄膜太阳能电池,目前国内也已经有企业着手发展这种薄膜太阳能电池,需要学生掌握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制备工艺、异质结结构特点等内容;碲化镉薄膜太阳能电池是一种比较有潜力的薄膜太阳能电池,在一些特殊领域有一定的应用前景,需要学生了解其电池结构及制备工艺。

三、薄膜太阳能电池技术教学实施建议

通过对以上教学目的及教学内容的分析可知,薄膜太阳能技术是一门与实际结合紧密、实践性较强的工科课程。本课程的教学和学习效果强弱直接决定培养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因此,实际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利用课堂教学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多方位、多层次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使学生在具备扎实理论基础知识上培养其实验操作技能,提高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成为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对于这门课程的教学,我们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

(一)教学方法上,根据本课程的特点采用案例式、讨论式教学,强化课堂小组讨论。

上课过程中,理论知识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可以在讲解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将理论知识和生活中的具体事例联系起来,促进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讲解具体薄膜太阳能电池制备过程时可以找一些相应视频、图片资料,以直观形式展现具体的制备流程,增进学生对电池制备流程的理解。同时,积极开展讨论式教学,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给每个小组同学布置一个题目,组内同学通过调研完成该题目并以PPT形式讲解给其他同学,最后教师对各小组结果进行总结,这样可以有效激发同学们的求知欲。

(二)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薄膜太阳能技术》是一门与实践结合紧密、着重培养学生对课堂知识进行实际应用能力的课程。在薄膜太阳能技术教学过程中积极开展实践教学有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适当调节验证性实验和研究性实验的比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可以让从事薄膜太阳能电池相关研究的教师参与实验教学,以科研反哺教学,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此外可以设置一些开放性实验,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使学生掌握考虑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改进课程的考核方式。

本课程学生成绩由平时成绩、实验成绩和期末成绩三部分组成。如前所述,《薄膜太阳能技术》是一门与实践结合紧密的课程,在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的基础上,根据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应适当提高实验成绩在总成绩中所占的比重。本课程考核以百分制记,其中平时成绩和实验成绩各占20%,期末成绩占60%。其中,平时成绩按照平时作业、课堂表现和上课出勤等情况综合评定,实验成绩主要考查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和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四、结语

上好《薄膜太阳能技术》这门课需要教师明确该课程的教学目的,根据人才培养目标适当选择教学内容,同时关注薄膜太阳能电池行业的发展动态,使本课程教学与行业的发展很好地对接。教学过程中,应理论与实验并重,并着重培养学生理论结合实践的能力,使学生成为光伏行业具有良好发展潜力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永,张渊,刘浩,等.长三角地区高职光伏专业建设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2,2:31-32.

[2]杜鹏,张军芳,郑永春.依据企业岗位及人才需求转变光伏技术专业教学内容[J].学周刊,2014,6:27.

[3]林涛,段春艳,卢东亮,等.以“项目驱动法”为核心的光伏应用技术专业核心课程体系与教学设计[J].新课程,2013,4:2.

阳光工程论文篇11

正确的教育理念和发展思路是确保幼儿园稳步发展的基本前提。为此,我们率领教职工集思广益、反复研讨论证,制定了发展规划,树立起“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观,提出了“与阳光同行、与自然交融、与时代共进、与未来适应”的“阳光教育”办园理念。为了让幼儿教师对先进的教育理念达成共识,并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我园围绕着阳光教育理念,实行育人责任制度化、学生鼓励系列化、心理辅导立体化,构建起阳光育人工程与阳光幼儿园两大框架。与此同时,优秀的幼师团队也与阳光理念相得益彰,教师们用爱心来关怀、理解、激励学生,使他们成为性格活泼、自立自强、合群合作的孩子。实践证明,阳光教育理念有效地推进了教师幼儿园内涵的充实与发展。

二、拓宽文化课程体系,发挥辐射引领作用

以阳光教育理念为核心,我们规划了幼儿园教育工作的蓝图,而课程的创新和有效实施正是落实阳光教育理念的重要载体。朝阳区教师幼儿园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和要求,结合实际准确定位、特色发展、拓宽路径,构建唯美、向善、求真、关注生命的幼儿园课程,为满足幼儿成长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和课程实施途径。我们在自我提升和发展的基础上,还积极发挥引领作用,每学期幼儿园都利用互动教研的方式带动区内各个幼儿园协同发展。

三、突破传统培训模式,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

高素质专业化教师团队是育人的主导力量,教师幼突破传统培训模式,使教师专业发展走上了良性轨道。

1. 学习在线――让培训无时不在。“学习在线”主要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专家讲座、案例交流、在线讨论、答疑解惑、考核评估等。教师幼儿园采用“学习在线”进行了“有效教学与有效提问、正确的课程观与儿童观、家长工作策略”等六个专题讲座、多次线上案例交流和在线讨论,通过讨论、交流,帮助教师加深了认识,有效提升了教师的理论水平。

2. 教学相长――促进教学能力的提高。针对近年来新教师的增加,我们在2010年启动了“青蓝工程”,提出了一年入门、两年上路、三年成长、四年成为骨干教师的目标。2011年,又针对转岗教师开展了师徒结对、岗位练兵活动,通过老教师的“传、帮、带”,让青年教师迅速成长。并通过技能培训、教学研讨、送教下乡等形式,带动全区校办幼儿园转岗教师能力的提高。

3. 自我提升――打造学习型团队。“学习在线”、“教学相长”促进了教师整体水平的提高。要想打造学习型团队,则要求教师形成主动学习、自我提升的习惯。2010年,教师幼儿园启动了首席、名师工程,激发教师的学习热情,使在岗学习成为教师自我成长的需要。幼儿园还进一步完善了教师培训制度,把教师培训作为对教师工作的奖励,更激发了教师学习的积极性。

阳光工程论文篇12

关键词 阳光体育运动 中小学 运行机制

一、中小学“阳光体育”开展现状分析

选取安徽省合肥、芜湖、蚌埠、宿州、亳州五地市部分中小学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各地中小学开展情况相差较大,较有成效的大多集中在合肥、芜湖等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但大部分地区普遍存在流于形式的现象。

(一)宣传不够深入,没能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

从调查数据看,中小学生对“阳光体育”这一活动名称基本都有所了解,但也有部分青少年对“阳光体育”知之甚少。即使是活动开展具有一定成效的地区,部分中小学不懂得甚至不知道“阳光体育”具体内涵,对于“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我阳光,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等阳光体育口号,“阳光体育奖章”等具有鲜明宣传特征的常识也是知之甚少。

(二)中小学生锻炼时间仍然无法完全保障

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身体锻炼,学生身体素质就无法得到根本的改变,从对安徽部分中小学调查数据来看,中小学生锻炼时间达到一小时以上的比例并不理想,尤其是中学生,只占到了半数。学生锻炼时间得不到保障,阳光体育的开展必然受到很大的影响。学生锻炼时间无法保障的原因,仍然是学生课业负担重,尤其是中学生升学压力大,大部分时间投入到文化课的学习上;学校不重视体育。这也说明了阳光体育在运行机制方面存在一定问题。

(三)体育活动普遍缺乏创新性,学生活动场地仅局限于校园

新颖的具有趣味性的体育活动能够极大的提高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积极性。但从调查数据看,学生进行的活动基本上就是体育课程规定的体育项目,而创编项目几乎不存在。这势必挫伤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热情。学校体育和阳光体育有共同之处,但也存在本质区别。学生体育锻炼的场地仅仅局限在校园内,课外活动开展不乐观,把阳光体育等同于学校体育,一些传统体育和时尚运动项目就不能得到很好的开展。

二、开展阳光体育的长效机制

从机制的功能角度分,在阳光体育的开展过程中我们必须设计并运用好激励机制,制约机制和保障机制。

(一)阳光体育开展过程中激励机制的运用

激励机制,也称激励制度,主要包括精神激励,物质激励,工作激励等。

依据美国学者L.W.Porter提出的综合激励理论,由于每个学生的身体素质,项目技术接受能力有所不同,因此在阳光体育的组织开展的过程中,体育教师要积极的运用激励机制,给学生更多的鼓励,特别是那些身体残疾的学生,在运动过程中要给与更多的指导和勉励,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阳光体育带来的乐趣。

(二)阳光体育开展过程中制约机制的运用

制约机制是一种保证管理活动有序化、规范化的一种机制。阳光体育的有效开展不仅仅是体育教师的任务,学校领导都负有相应的责任。学校应将各班级分配给相应教师和领导进行组织阳光体育的开展。并制定相应的制约制度,即将每学期学生的体质测试成绩与教师的绩效直接挂钩,对于失职的教师或学校领导给与相应的处罚。使阳光体育真正为增强学生体质服务,使其能顺利的开展下去。

(三)阳光体育开展过程中保障机制的运用

保障机制是为有关活动的开展提供物质和精神条件的机制。在阳光体育开展过程中,只有人、财、物、信息等有充足保障,才能使学生真正在阳光体育运动中强健体魄。在城乡中小学中要健全经费、人员、器材保障制度。体育教师的素质和数量都要有所保障,尤其要加大农村偏远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学校体育专项经费要纳入年度预算予以保障,并且做到随着教育经费的增长同步增长。各级各类学校公用经费要按一定比例专项用于学校体育工作。另外要完善学校体育和青少年校外体育活动的安全管理制度,才能确保“阳光体育运动”顺利开展。

三、结论

阳光体育虽然开展了近5年,但是开展情况并不十分乐观。其主要原因是宣传不够深入,没能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学生身体锻炼的场地仅仅局限在校园内,开外活动较少,运动项目乏味,缺乏创新性。我们应该把阳光体育从激励机制,制约机制和保障机制三方面建立起有效的管理,使阳光体育运动长期有效的开展下去。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