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标准化管理交流合集12篇

时间:2023-02-27 11:11:44

质量标准化管理交流

质量标准化管理交流篇1

1号),加快流通业标准化工作,促进我省流通业的改革和发展,现就我

省建立现代流通业标准体系、推行ISO9000质量管理和质量监督,*如

下意见。

一、我省流通业标准化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我省流通业标准化工作存在着设施和设备的标准化程度低、农产品批

发市场产品质量标准不完善、物流标识不统一等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交通运输和仓储的设施、设备、器具缺乏统一标准规范。各种运输方

式的集装箱、托盘无法通用互换,卡车的大小、仓库货架的尺寸等无法配套使用,

卡车的集装箱化程度低,严重影响了物流配送系统的运作效率。

(二)物流标识混乱,多数仅为本系统内部通用,急需统一的标准加以规范。

(三)流通业电子数据缺乏统一标准。大多数企业信息系统属封闭系统,各

物流系统间信息交流不畅,造成重复劳动与资源浪费较严重。

(四)商品条码未能全面普及应用。进入大型商场、超级市场的定量包装商

品中有相当比例不使用商品条码而使用店内码;大型农贸、食杂、日化等批发市

场及储运单元中使用条码及物流码还处于初级阶段。对商品条码的印制和商品条

码应用市场的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无法杜绝假冒伪劣条码流入市场。

(五)相当部分农产品缺乏标准。进入农产品批发市场交易的大部分农产品

缺乏等级标准、质量标准,农产品的包装标识缺乏统一规范,网上交易、拍卖等

现代交易方式推进缓慢,严重影响农产品的销售和出口。

上述问题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省流通业的改革和发展。对此,应予

以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解决。

二、具体措施

为适应现代流通业的专业化、规模化、信息化、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建设高

起点、全面、系统的现代流通业标准化体系,进一步推进我省流通业标准化工作,

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一)完善流通业标准体系建设。“*”期间,主要围绕运输、仓储装备、

器具、包装,物流活动中采购、运输、装卸、仓储、包装、配送、加工及物流信

息交换等技术标准和农产品的质量标准、等级标准等,完成一批物流地方标准的

制定工作。在国家标准没有覆盖的领域,积极引进、采用或推荐国际通用的物流

标准,将国际先进标准转化为适合我省实际的地方标准,并积极争取将地方标准

转化为国家标准,初步建立以国家标准为主,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相结合的*

省流通业标准体系。

(二)加强流通业信息标准化工作。以物流为核心,吸收交通运输、仓储、

货运、报关、通信等现行的国家信息分类标准,制定有关配套标准,使物流标准

化能够体现物流与信息流的协调。积极参与国家有关部门正在建立的公共物流信

息服务系统,使物流企业共享一个信息交换平台,实现物流信息交换协议标准化、

条码化、物流信息采集自动化,企业间物流信息共享、互动。

(三)加快商品条码的广泛应用。实行企业商品条码应用申请注册备案管理,

加快推广商品条码在连锁企业、批发市场、第三方物流企业中的广泛应用。加强

对商品条码的管理和技术研究,实现商品条码数据库和企业应用物流标识数据库

的有机统一;加强条码等物流标识的检测服务;做好宣传工作,推动零售企业、

制造企业、物流企业、软硬件提供商、集成商等相关行业协会、企业和个人共同

促进物流的规范运作,提高对物流标准化的认同、接受和使用。对原省技术监督

局、原省贸易委《关于加快普及商品条码的通知》(粤技监[*]237

号)的有关内容作必要的修改,加大条形码的普及力度。

(四)加大对物流标准化工作的资金投入和支持力度。流通业标准化工作涉

及面广,有必要加大资金投入。物流标准化建设资金,按照项目预算管理的要求,

结合其他标准化建设资金,由省财政统筹安排。对实施标准化管理和取得质量管

理体系认证的连锁企业、批发市场和第三方物流企业,工商、科技、银行等部门

在登记管理、贷款、科技项目立项等方面给予支持。

(五)推进省重点扶持的连锁经营企业、中高级批发市场、第三方物流企业

的标准化工作。一是加强对大型连锁企业的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工作的指导,

引导企业加强标准化工作;促进商品条码在大型连锁企业的普及应用,由省标准

与编码研究所和连锁企业发起“全面普及商品条码,推进商业现代化建议”的活

动,禁止无条码商品进入超市;二是加强对大型农贸、食杂、日化等批发市场推

进标准化的服务。鼓励批发市场积极推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加

强对进入批发市场的企业执行标准、定量包装、包装标识等监督管理,禁止无标

准生产、标识不合格企业进入批发市场,从源头上把好质量关;针对农产品批发

市场标准、包装标识、分等定级等比较混乱的情况,积极引导农产品批发市场加

强标准化管理,建立和完善农产品包装标识要求标准、农产品质量等级标准、农

产品批发拍卖交易标准,建立市场与产地间协调一致的农产品标准体系,加强对

进入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农产品检验检测工作,建立准入制度,把好农产品安全质

量关;三是加强对物流配送和第三方物流企业标准化工作的引导。重点建立物流

配送企业的工作标准、管理标准、质量标准和售后服务标准体系。由省质监局牵

头,会同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做好现代流通企业行业管理规范、工作规范和售后

服务规范制定、标准信息收集、咨询和认证工作。

(六)成立省流通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省标准化协会下设流通业标准化

技术委员会,由省质监局牵头,省各有关部门、行业协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

大型流通和工业企业专家组成,主要负责宣传流通业国家标准,开展流通业标准

质量标准化管理交流篇2

0引言

床旁交接班是每班护士对分管患者健康状况进行充分了解的重要途径,也是保证护理工作连续性、安全性的重要环节,将直接影响医疗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1]-[2]。各省市医政处已将护士床边交接班质量纳入护士临床工作能力考核内容,说明了床旁交接班是护士应掌握的一项专业技能,是护理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骨科患者急诊、多发伤、慢性骨病、疾病高龄化等病情复杂特点,致使患者长期卧床,安全隐患较多,容易出现并发症,功能康复时间长,对护理要求高,使护理难度加大;所以骨科护理床旁交接班环节尤显重要。精细化管理是源于发达国家的一种管理理念(日本20世纪50年代)[3],是通过各种管理方法和手段将管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做到精确化、数据化,提高组织的执行力和效率[4],已广泛应用于企事业单位的生产、服务各行业出精品服务的管理中。因此我科于2015年7-9月份,运用精细化管理方法进行骨科床旁交接班流程、规范、标准的细化改造,为患者提供了人性化、亲情化、温馨化、专业化、安全的床旁交接班护理服务,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实践方法和体会介绍如下:

1实践方法

运用精细化管理理论精髓,设计骨科护理床边交接班五精原则、五细改造、五化服务实践方案。1.1五精原则精华设计、精通掌握、精密执行、精致管理、精品成果。1.2五细改造细化标准、细化规范、细化流程、细化服务、细化管理。1.2.1细化标准1.2.1.1细化骨科床旁交接班标准依据骨科疾病特点、手术类型、急危程度、年龄因素、精神有无异常、护理级别、是否特殊患者制定交班频次和交班内容。1.2.1.2细化骨科床旁交接班质量评价标准根据省护士能力考核目标要求和交接班流程设计标准的评价表。包括以下7各方面能力的考核:综合素质、沟通能力和人为关怀、病情评估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应变能力、专业知识掌握方面、交接班制度方面。1.2.2细化规范根据优质护理服务沟通礼仪和查阅相关文献、书籍制定标准的交接班礼仪规范。1.2.2.1规范床旁交接班前准备标准。1.2.2.2规范床旁交接班中、后礼仪站立规范、沟通礼仪、查体礼仪。例如:床边站位规范:责任护士:患者管路放置较多或需交接项目较多侧头部第一位。护士长:病人同侧第二位。同组下一级或其他级别护士:患者同侧第三位,拿手消。夜班护士:患者另一侧头部第一位。护理组长:病人另一侧躯干部第二位。其他责任护士:床尾,必要时准备摇床协助翻身或其他操作协助。1.2.3细化流程优化床旁交接班流程图:遵照护理程序原则,将细化的流程、沟通标准、操作标准、注意事项设计于一张流程图上,流程路线距中轴位置,沟通语言标准居于表右侧,操作标准、注意点居于图左侧。达到了简洁、清晰、形象的目的,利于护士记忆应用。1.2.4细化服务护士将细化的标准、规范、流程精密地、精准地为患者提供五化优质床旁交接班护理服务的过程。1.2.5细化管理1.2.5.1骨科床旁交接班质量评价标准纳入科室质控中常规考核。1.2.5.2护士长每天参与护士床旁交接班,及时发现问题,现场指导解决存在问题。1.2.5.3细化培训方案,不断提高护士护理知识储备能力,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1.2.5.4护士长每日晨会点评;每周六晨会分析总结、强调1周存在问题,讨论改进措施;每月召开床边交接班质量分析会,减少缺陷的发生。1.3五化服务(服务目标)服务标准规范化、服务流程人性化、服务环境温馨化、服务过程亲情化、服务结果满意化。

2结果

与今年前一季度患者比较,并发症发生率由5%下降到1%、护士交接班内容遗漏项目由5项减少到无、患者满意度由94%提高到99.6%、护理质量和护士临床工作能力考核均提升。

3结论

3.1交接班精细化管理方案,明确了科学严谨人性化交班流程,制定了规范的交版标准,融入现代化的服务理念,指引护士为患者提供了人性化、亲情化、温馨化、专业化、安全的床旁交接班服务,实现了五化目标,取得了精品成果。3.2交接班精细化管理方案使患者病情信息得到了护士各班次完整、准确、清晰的传递,没有出现漏交班的现象;保证了护理人员及时掌握患者病情,准确实施各项护理措施,使患者得到了连续、有效的整体护理服务;减少了护理并发症的发生,保证了护理安全。3.3细化的交班流程,融入了沟通标准、规定了手消毒时间,增强了护患沟通意识和手消毒习惯,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相关依从性,拉近护患距离,构建和谐护患关系,预防了由护理人员操作不当引起的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

4体会

4.1经过查阅文献显示以往骨科床旁交接班存在危重、手术、特殊病人交接内容遗漏[5]。护士个人素质和工作经验致具体执行交接班时千差万别,没有明确的流程和清晰的工作指引[6]。护士交班前没能与患者及时沟通,交接班时问候患者、称呼不恰当,保护患者隐私措施不到位,导致患者不配合。我们实施的交接班精细化管理方案,明确了交接班标准、流程、人性化的沟通语言,减少了护理人员专业上的差异可能给患者带来的不良影响,清晰地指引护士实施了精准的人性化的床旁护理交接班。4.2以往护理交班尚未建立有效的质量控制标准和管理体系[7]。建立标准的质量评价系统并纳入护士的日常工作考核管理,是保持精准的交接班常态化的重要管理手段。不仅起到了强化护士行为的作用,促进了护士群体良好交接班习惯的养成,而且确保了护士临床工作能力的不断提高。4.3护理服务满意度的大幅度提高,是患者和家属对护士工作的肯定,不仅融洽了护患关系,而且使骨科护士的人生价值得到体现,进而提高了护士工作积极性和学习热情,促进了护士专业素质的提升,利于骨科护理专科化的发展。

综上所述,精细化管理方案是护士实施精准的交接班服务的一盏明灯,增强了护士工作责任感,确保了护理工作的连续性、安全性,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满意度,提升了护士临床工作能力;丰富了“以人文本”的责任制整体护理内涵,使整体护理改革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不断完善,同时也加快了骨科护理专业的发展进程,实现了我院骨科护理品牌效应。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丁娓 单位:徐州矿务集团总医院

参考文献

[1]芦志英.护理床头交接班流程再造提升护患满意度[J].中国现代医药应用,2013,7(16):247-248.

[2]古城潘,刘学琴.护士分层次管理模式下护理交接班改革与探索[J].中国护理管理,2009,9(2):31-32.

[3]王丽,亚丽.护理精细化管理的实践.护理研究,2010,24(5):1196-1197.

[4]戚俊军.推行医院精细化管理的实践与体会.现代医院管理,2010.37(4):33-35.

质量标准化管理交流篇3

一、外输交接计量现状

胜利油田有限公司共有6个外销原油交接点,滨二首站是滨南采油厂唯一一个外销至管道储运公司的一级交油单位。1998年8月5日滨二首站正式外销原油至管道局储运公司。2009年外销原油85万吨,平均含水0.8%。

目前我站原油外输采用流量计进行动态体积计量,人工取样,人工按照标准进行水分、密度的化验分析,同时核对交接的净油量。对于贸易结算的计量精度,根据国家标准GB9109.1—88《原油动态计量·一般原则》要求,原油贸易交接的综合装置计量误差应不大于±0.35%,即计量器具引起的综合计量误差允许在±0.35%之内。流量计基本误差应不大于±0.2%,原油密度测定极限误差应不大于±1Kg/m3,原油含水测定极限误差应不大于±0.1%。2009年平均综合计量误差率为0.305%。随着市场经济发展,油价日益上涨,交接计量误差直接影响经济效益,2010年我们运用科学计量管理方法,降低交接计量误差率0.02百分点。

表一:原油外输综合计量误差率调查表

二、交接计量误差分析

我站作为原油贸易交接一级站点,实验室的计量管理工作也显得尤为重要,而计量管理工作则主要减小原油交接计量中的误差。分析原油交接中可能造成误差的各种原因,归类不外乎三种误差,即体积测定的误差、原油取样不当产生的误差、化验室测定过程的误差。

1、体积测定的误差

(1)原油携带气体成份较多,流经流量计时转速加快,使计量数值大于实际输油量;(2)原油携带泥沙固体颗粒,流经流量计时,使表卡堵不走字;(3)流量计使用时间较长,没有按时检测,本身产生的误差超值。

2、原油取样不当产生的误差。原油交计量接取样时,取样口不放掉死油,或者死油放不净,导致样品含水值出现误差。

3、化验室测定过程的误差

⑴标准密度测定产生的误差

①温度误差,主要表现在实际温度和化验温度上,由于使用不保温的取样桶,人为因素造成温度测定误差;②修正值误差,为视密度折算时没有加减视密度修正值;③查表误差,计量人员在查表求标准密度时,不用内插法求取,而用靠近法。

⑵天平称重产生的误差

①现场操作人员称重时,不等天平稳,即结束称重(或明明看称重不够准确,而不用移液管完成增减工作),导致样品量或多或少、不够准确;②含水值或高或低时,产生误差。当含水比较高时,由于测定样品的试样量较少,做出含水值需要进行线性放大计算,导致测定误差被线性放大。例如含水在50%左右时,可能取样10克,称重时少了或多了0.02克时,这时线性放大到100克样品中是,误差这有0.2克了。③天平没有按时进行校验,本身可能会出现误差。

⑶蒸馏法测定含水产生的误差

①蒸馏过程中冷却水循环速度过快或过慢,造成的含水测定误差;②蒸馏时间不够;使冷凝管壁还有水珠,或接收器内水分没有完全分层,导致化验含水值低于实际含水值。

三、运用科学计量管理方法,降低交接计量误差率

根据以上的误差分析,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降低了我站原油交接中的误差率。

1、加强流量计运行和检定过程的管理,减小环境误差。

流量计安装在室内,以减少环境温度的剧烈变化带来的影响。检定时,应尽量保持流量计检定时的环境温度、原油物理性质与平时流量计运行时基本一致。我站将腰轮流量计更换为刮板流量计,刮板流量计的误差曲线平稳,泄漏量比腰轮流量计小,数字显示部分有校检装置,数据归零,克服体积量连续累积出现的问题,综合性能更好。

图二:现场鉴定

2、加强化验室计量器具管理,减小测量装置误差。采用准确度等级较高、稳定性较好的计量器具,并定期进行标定。保养维护好计量器具,经常清洗过滤器,防止原油中的杂质对流量计的损坏。滨二首站用自动取样器代替手工取样,确保取样的准确性,大大提高原油计量的准确度。

3、加强操作计量人员的培训和管理,确保准确无误使用计量器具,并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操作,提倡标准化操作,减少人为因素生产的误差。

四、形成长效科学的计量管理制度手段,提高计量管理水平

计量管理形成一套有效的管理机制后,可以极大提高计量管理水平。总结我站十来年的原油交接计量管理工作,归纳出我站原油交接计量管理方法:

1、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根据实际需要,计量交接管理实行三级单位、基层队站和班组三级管理体系。基层班组具体实施计量交接工作,基层队站负责监督计量交接的数据,三级单位专人负责计量交接工作的检查、指导和协调,实行统一管理。

2、完善计量管理制度。制度的完善,是确保科学管理的基础。为确保计量交接工作的顺利进行,及时对新执行的国家标准进行宣贯培训,并配齐各类国家标准。

3、计量器具管理维护。完备而准确的计量器具是确保计量交接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为此根据国家标准对各种计量器具精度等级的要求配备了齐全的计量器具,并按检定周期制定了详细的计量器具周期送检计划,按期进行检验。同时全力做好计量器具设施的日常维护,以确保在计量交接过程中计量器具测量真实、准确以及计量器具的完好。

4、计量交接人员管理。人员素质直接制约着计量交接的水平,是计量器具能否发挥功能作用的关键。纪律严明,技术过硬是做好油品计量交接,确保利益不受损失的关键。为此在员工队伍中开展了“两个层面”的教育:一是以提高员工的思想素质为目的,开展法制观念和职业道德教育,自觉抵御不正之风侵蚀,把好油品交接关口。二是以提高员工的技术素质为目的,开展业务技术培训和鼓励职工参加各类技术大比武,使员工熟练掌握各种标准、参数,熟练操作各种分析仪器。通过职工的努力,化验室上岗员工持证率达到了100%,在各类技术竞赛中,我站职工在综合计量工种中数次取得优秀成绩。这些都提高了计量交接人员的业务素质水平。

四、效果分析

滨二首站2010年通过实施以上管理措施,2010年平均综合计量误差率为0.286%。2010年我站外输原油纯油量为104.9207万吨,按照降低的计量误差计算0.305%-0.286%=0.019%挽回原油产量为199吨。按照目前国际原油价格142美元/桶,换算成人民币为7077元/吨,即挽回经济损失为199×7077=140万元。

质量标准化管理交流篇4

Abstract: The circulation process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involves a series of links from planting to marketing. Unqualified problems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are common in each link of the process of circulation, which seriously harm public health and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market. Therefore, the relevant government departments have paid high attention to quality safety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and issued many policies. This article sorted out the policies of quality safety control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in circulation, analysed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roposed the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with a purpose to provide valuable references for government departments to further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Key words: Chinese materia medica; circulation; quality safety; management

中药材是中医药事业传承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性资源。保护和发展中药材,对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高国民健康水平,以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农民收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国务院《关于转发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20年)的通知》(国办发〔2015〕27号)明确提出要加强中药材保护、促进中药产业科学发展。目前,中药材流通方式包括传统和电子商务流通方式,这两种方式都包含了中药材种植及采收、中药材初加工及饮片加工、中药材物流和中药材交易等关键流通环节。其中,中药材电子商务流通不同于传统中药材流通的是前者在电子商务平台上完成中药材交易,并结合线下物流实现中药材交货。中药材的品质直接影响国民健康及中药材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因此中药材的质量安全备受重视。政府相关部门也颁布了一系列质量安全控制政策,以期保障中药材品质、减少中药材质量安全问题。但是,中药材品质不合格问题仍频频发生,中药材品质仍面临严峻挑战[1-6]。为此,本文从政策角度出发,对2001年以来政府出台的中药材质量安全控制政策进行梳理,分析政策的制定及其实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为政府部门制定更加全面的中药材质量安全控制政策及提高政策的执行效果提供参考,以进一步改善中药材品质。

1 中药材流通关键环节存在的质量安全问题

1.1 种植及采收

我国中药材种植主体主要有大型中药制药企业、农户和专业合作社。2013年,由中国仓储协会与中国医药协会共同完成的《中药材现代物流体系建设研究报告》显示,以上3类主体中药材种植面积占比分别为10%以下、30%左右和60%以上,表明专业合作社是当前我国中药材的主要种植主体。就整体而言,我国中药材种植缺乏规范性,种植方式粗放,种植主体分散且规模较小;部分种植户为赶上最佳销售市场而不按时采收,导致中药材品质下降。因此,中药材种植及采收环节是出现品质问题的源头。

1.2 初加工及饮片加工

中药材初加工是指对采收的中药材进行清洗、挑选、去皮、去杂,蒸、煮、烫、浸漂、发汗,以及干燥、分级、包装等过程。饮片加工是指将已初加工的中药材炮制及包装。目前,由于中药材种类繁多,初加工标准不统一;另外,由于干燥设备及干燥方式落后及中药饮片加工炮制不规范等,导致中药材及饮片存在水分含量高、硫含量超标等一系列质量安全问题。

1.3 物流

中?材在流通过程中的物流包括中药材包装、运输、仓储及仓储养护、流通加工和信息处理等活动。由于现行的包装方式、规格缺乏标准,包装标识信息缺乏,缺乏运输标准,仓储及仓储养护水平落后等,出现掺杂、掺假等二次污染,导致中药材品质受损、品质丧失和质量追溯体系水平低下问题。

1.4 市场交易

近年来,我国中药材市场规模呈迅速增长趋势,年成交额从2008年的244.63亿元迅速增长至2014年的1507.11亿元。另外,2014年康美药业旗下的“康美中药网”电商平台的中药材营业收入达71.61亿元。2014年“中药材诚实通”电商平台线上交易额过亿元。但中药材交易市场快速发展的同时,由于一些经销商户或经销企业违法操作、中药材交易市场监管不规范、产品质量追溯体系落后(特别是中药材电商交易)等原因,导致以次充好、掺假售假现象屡禁不止。

2 中药材质量安全控制政策梳理

2.1 “十五”期间(2001-2005年)

“十五”期间发布的政策主要关注中药材生产过程的品质保证,另外也涉及中药材包装、中药材监督管理、中药材交易市场监管政策。

2001年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2013年第一次修正、2015年第二次修正)提出要加强药品(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监督管理,保证药品质量,保障人体用药安全,维护人民身体健康和用药的合法权益。其中第十条规定“中药饮片必须按照国家药品标准炮制”,第五十三条规定“发运中药材必须有包装,在每件包装上必须注明品名、产地、日期、调出单位,并附有质量合格的标志”。

2002年4月,原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下发《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令第32号),针对中药材生产企业提出需对中药材种植或养殖、采收、初加工、包装、运输和贮藏等全过程控制,以保证中药材质量。

2003年6月,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市场监督司发布《关于对安徽省亳州中药材专业市场制售假劣中药材进行查处的通知》(食药监市函〔2003〕52号)对亳州中药材专业市场进行整顿,严厉打击制售的假劣中药材。2003年12月,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下发《关于加强中药饮片包装监督管理的通知》(国食药监办〔2003〕358号)规定了中药饮片的包装要求。

2004年10月,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关于推进中药饮片等类别药品监督实施GMP工作的通知》(国食药监安〔2004〕514号),提出中药饮片生产企业必须在符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条件下生产中药饮片。

2.2 “十一五”期间(2006-2010年)

“十一五”期间发布的政策主要强调通过政府监管以保证中药材品质,包括中药材专业市场监管、中药材监管、中药饮片生产监督管理和中药生产监督,另外还涉及中药材储存政策。

2007年1月,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国食药监令第26号),目的是加强药品监督管理,规范药品流通秩序,保证药品质量,并特别强调中药材应分别储存、分类存放。

2007年4月,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下发《关于加强中药材专业市场监督检查的通知》(国食药监市〔2007〕212号)提出进一步规范中药材专业市场经营秩序,加强中药材专业市场监管。

2007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国家食品药品安全“十一五”规划的通知》(国办发〔2007〕24号),进一步强调要加强对食品、药品、餐饮卫生等监管工作。

2008年2月,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下发《关于加强中药饮片生产监督管理的通知》加强中药饮片生产质量管理。

2010年11月,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下发《关于贯彻落实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方案的通知》(国食药监办〔2010〕443号)提出加大对制售假冒伪劣药品和扰乱药品生产经营秩序行为的打击力度。同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中药生产监督检查的通知》(国食药监安〔2010〕457号),提出加强中药生产的监督。

2.3 “十二五”期间(2011-2015年)

“十二五”期间发布的政策首次提出了中药材追溯体系建设,通过建设中药材追溯体系改善中药材品质;另外,还涉及中药材初加工、中药饮片监督管理、中药材经营管理。

2011年1月,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下发《关于加强中药饮片监督管理的通知》(国食药监安〔2011〕25号)再次提出对中药饮片的监督管理。

2013年10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等部门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中药材管理的通知》(食药监〔2013〕208号),明确提出“加强中药材产地初加工管理;严禁滥用硫磺熏蒸等方法,二氧化硫等物?|残留必须符合国家规定”。同年,商务部下发《开展2013年中药材流通追溯体系建设工作的通知》(商办秩函〔2013〕848号),要求各省市开展中药材流通追溯体系建设工作。

2015年5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3号)第一章总则第二条指出本规范是药品经营管理和质量控制的基本准则,企业应当在药品采购、储存、销售、运输等环节采取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确保药品质量。

2015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加快推进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设的意见》(国办发〔2015〕95号)提到中药材追溯体系的建设。与此同时,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关于全面监督实施新修订《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有关事项的通知(食药监办药化监〔2015〕176号)指出各省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切实落实监管责任,对药品经营组织进行质量检查。

2.4 “十三五”期间(2016年以来)

此期间发布的政策第一次提到要发展中药材电子商务。2016年2月,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的通知》(国发〔2016〕15号)强调“推进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养殖,制定中药材流通体系建设规划,建设一批道地药材标准化、集约化、规模化和可追溯的初加工与仓储物流中心,与生产企业供应商管理和质量追溯体系紧密相连,发展中药材电子商务”。

3 存在的问题

2001年以来,政府相关部门从种植及采收、初加工及饮片加工、物流、交易市场监管等方面对中药材质量安全控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使中药材品质得到很大改善。但中药材在流通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仍存在质量安全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3.1 缺乏具体的中药材物流标准政策

物流是流通过程中确保中药材品质的重要一环,目前缺乏具体可操作的中药材物流标准政策,给实际操作带来困难。上述出台的相关政策大多属于要求性表述,在实际中药材包装、运输、仓储及仓储养护等物流活动中缺乏标准政策作为指导,使物流操作难以规范。

3.2 中药材电子商务质量安全控制政策制定严重滞后

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迅速发展,中药材交易已步入电商时代。1999年就有人研究了四川中药市场电子化,提倡用网络交易中药,并提出了四川中药市场电子化的设计方案[7]。2009年,互联网上已出现很多中药材相关网站,淘宝、慧聪等网上商城中也有少数中药材店铺[8]。现在已有许多盛产中药材的地区和医药企业纷纷构建了中药材电商平台,如“中药材诚实通”“药通网”“九州通”等,这表明中药材交易已进入电子商务时代。但迄今尚无控制电商中药材质量安全的政策出台,政策制定严重滞后。

3.3 政策执行效果不佳

尽管相关政府部门对中药材流通过程中各环节的主体都提出了政策要求,但因其对相关政策理解不深、重视不够,未能有效履行相关质量控制义务,甚至违反政策规定,导致政策的执行效果差,使中药材不合格事件频频发生。

3.4 对中药材行业缺乏有效监督管理

各个时期的政府部门都特别重视中药材生产、中药材流通、中药材专业市场的监管。由于现行中药材的监管主体涉及农业部、国家林业局、科技部、国家工商总局、国家食药监总局等多个部门,存在多头监管、分散监管的问题,未能形成一个大的部门进行综合性监管和协调,导致中药材监管状况不佳。

4 对策与建议

4.1 制定可操作性的中药材物流标准政策

为了规范中药材物流操作,保障中药材的品质,建议由相关政府主管部门牵头,制定具体的中药材物流标准。建议通过制定并贯彻实施《中药材包装标准》《中药材运输标准》《中药材仓库技术标准》《中药材仓库管理标准》等,督促企业在中药材包装操作时参照《中药材包装标准》统一包装,避免流通过程中出现掺杂、掺假等二次污染现象;各企业能参照《中药材运输标准》《中药材仓库技术标准》《中药材仓库管理标准》规范中药材运输和仓储操作,有效减少中药材数量损耗和品质损失或丧失,以达到改善中药材品质的目的。

4.2 制定中药材电子商务质量安全控制政策

为保证电子商务平台交易的中药材品质,政府相关部门应制定中药材电子商务质量安全控制政策。2015年8月立项的《中药材商品规格电子交易标准》是我国首个中药材电商标准,目前为中国中药协会的协会团体标准,有望上升为行业标准。该标准对202个常用中药材品种细分了1184个产品规格,确定了电商的中药材产品规格。笔者建议,除了将完善后的《中?材商品规格电子交易标准》上升为国家标准外,相关政府部门还应出台中药材电子商务经营者管理规范、电商中药材质量标准、中药材电子商务市场监管办法等政策,实现电商交易透明公平,杜绝以次充好、掺杂使假等违法行为,以保证中药材质量,使中药材电子交易规范化,并突破中药材电子交易瓶颈,推动中药材电子商务进一步发展。

4.3 提升政策执行效果

质量标准化管理交流篇5

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国有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如何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成为当前国有企业面临的新的课题,而大型国有企业受过去体制的制约,管理效率低下,管理方式落后,各级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有限,运用标准化的管理可以让企业在制定好的标准制度之下有序高效的运营,将企业运营管理的各项事宜规范化、标准化,能有效降低企业的管理成本,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目前我国的大型国有企业在标准化管理的进程中还处于初步应用阶段,标准化的管理已经给企业带来了一定的效益,但是在标准化管理过程中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与新的信息时代不相适应。只有建立起适应新技术、新环境的企业标准化管理体系,才能真正将标准化管理落到实处,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和竞争能力。

一、标准化管理的作用

通过标准化的管理即可以有效增加企业内部的交流与沟通的效率,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同时还可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对外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我国的部分国有企业已经通过标准化管理给企业带来了良好的效益。

1、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

与中小型民营企业相比,目前我国的大型国有企业组织结构比较复杂,职权关系比较混乱,企业的管理效率低下,运营成本很高。通过标准化的管理,可以明确组织结构以及职权范围,让各个部门在标准化的管理系统下分工合作,增加企业内各部门之间的沟通效率,让各个职位的员工明确职权以及责任,充分调动各岗位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也为员工的绩效考核提供了依据,让企业的各项奖励措施能够真正地激励员工为企业作出贡献。

2、保证企业产品的质量

严格而统一的标准是保证质量的前提,目前我国的大型国有企业在生产标准化方面还是比较欠缺,从原材料的采购到生产加工到产成品的质量检测,在很大程度上依靠的是各部门人员的经验,这就会导致各部门对质量的要求不统一,影响产品最终整体的质量保证。制定严格统一的标准,并对企业所采购的原材料进行严格的检查对生产过程标准化管理,利用统一的标准对产品成品进行质量检测,可以在产品整个生产制造流程之中从整体上保证各环节的质量要求符合整体流程对质量保证的要求,最终保证生产出标准化、高质量的产品。

3、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所创造的具有该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主要包括企业精神、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历史传统、企业制度、文化环境、企业产品等,良好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战略发展的前提,通过标准化的管理可以在企业内部形成按规章制度办事的企业文化,将所有员工的行为标准化,有利于员工形成对企业统一的看法,形成作风严谨的企业文化,也为企业对外交流树立良好的形象。

4、形成规模经济效益

目前我国国有企业的办公设备以及生产设备的通用性比较差,利用率比较低,这就大大增加了企业购买固定资产的投入,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通过标准化的管理,可以有效地提高企业的办公用品以及生产设备的通用性,提高设备的利用效率,形成规模经济效应。同时,标准化的生产还可以降低原材料的库存量,为企业节约大量的流动资金,降低企业购买固定资产的成本以及运营成本。

二、我国国有企业标准化管理的现状

与发达国家的大型跨国企业相比较,我国的大型国有企业在标准化管理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这些差距的产生既有思想意识落后的问题,也有过去体制遗留的问题。

1、标准化的思想意识落后

标准化的管理源于工业革命时代,通过标准化的管理可以有效地理清企业的职权关系,让企业在标准的准则范围内有序合理的运转。在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是大型跨国公司,在面对不同地区文化背景的冲突的时候,采取标准化的管理过程,有效提高了海外公司的管理效率,将总公司先进管理方式有效地移植到了海外的分公司。我国企业在借鉴标准化管理的过程之中,过于注重标准化的形式,没有注重标准化背后的企业文化以及组织制度。

2、标准化体系建设落后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运营负担的增加,大型国有企开始意识到标准化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性,并开始了标准化建设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这些标准化体系的建立大多是对原先工作经验的总结,没有根据新的竞争环境以及技术条件,建立起新的标准化管理体系,没有对原先的企业管理模式进行创新。在新的技术条件以及竞争环境之下,企业应该对已经实施的标准化管理进行一定的创新,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建立起新的标准管理体系。

三、国有企业标准化管理体系的构建

在新的竞争条件以及技术发展条件之下,企业应该对原有的标准化管理模式进行一定的创新,借鉴目前先进的管理思想,结合企业管理的实际,总结原有的标准化管理的经验,构建新的标准化管理体系。下面结合供应链管理的思想,为企业设计新的标准化管理体系,达到企业资金流、信息流以及物流的标准化。

1、企业财务管理标准化

财务标准化指的是企业通过制定的财务核算方式、操作流程以及监督管理体系,来约束财务人员的履职行为,让企业的财务管理在制定好的规整制度内运行,有效地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效率。我国的大型国有企业要做到财务管理的标准化,必须实现财务依据标准化、财务流程标准化以及财务的操作标准化。首先,必须依据我国现行的各项财务的法律法规,制定企业标准化的财务规章制度,以此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依据。目前我国有关财务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以及规章制度主要包括国家的财务相关法律、会计准则、会计从业资格、固定资产管理等。企业应该组织专业的财务人员研究上述规章制度,为企业财务管理制定合理合法的制度,为财务标准化的管理提供依据。其次,必须实现财务流程标准化。财务流程的标准化是财务制度标准化的实现过程,企业各部门必须结合本部门业务流程以及公司财务管理规章制度来确立部门内部财务流程,各部门之间的财务流程必须由公司统一规定,并制定相应的专业的财务流程图,对每一个流程和环节的操作出明确规定,特别需要重点关注财务手指手续,明确财务收支责任人、签字审批程序,并设计标准统一的单据及传递程序。最后,财务操作必须标准化。即财务的核算统一、格式统一以及评价统一,这样才能保证整个企业的财务核算的方法统一、会计记录的格式统一以及最后对财务的考核统一,才能避免在财务的具体操作过程之中出现差异,最终实现企业的财务管理的标准化。

2、企业信息管理标准化

标准化信息平台是企业标准化管理的载体,企业只有建立了强大的信息化平台,让企业管理的流程以及信息的交流电子化,才能让管理以及信息交流更加透明化,保证企业管理的标准化。要实现企业信息管理的标准化必须建立强大的信息平台,为不同的部门以及工作岗位设立不同权限,为企业的信息安全设立相应的规章制度。首先,企业需要采用先进的管理信息系统。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不断升级,已经从ERP管理系统升级到先进的SAP系统,SAP系统是现代化的企业信息集成管理系统,可以将企业的采购、生产、以及物流有效的集成管理,可以很好地提高企业部门间以及部门内部管理的规范性和交流的效率。其次,企业需要根据不同部门不同岗位的职权为具体的员工设置合理的权限。信息化系统的权限是将员工的具体的职权信息化,合理设置的权限既可以保证员工具有充足的职权来完成自己的工作又可保证员工不会超过自己职权范围来行使权利。最后,系统的安全性是信息化管理的前提保障。企业在采取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之中随时会遭到外部网络病毒的攻击,一旦企业的信息系统瘫痪,企业的大量信息将外流,同时企业生产运营管理也将陷入瘫痪状态,很可能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危机,这也是企业在实施信息化管理时遇到的最大的困难。在解决系统安全问题时,除了先进的软件保护系统以及杀毒技术,员工的具体操作习惯也至关重要。企业在必要的时候应该尽量减少企业内部网络与外网的连接,减少部分员工连接外网的权限。

3、物流的标准化

财务管理以及信息管理的标准化是企业标准化管理的手段,物流的标准化则是企业标准化管理的目的。通过标准化的物流管理,企业可以有效地降低物流成本,减少库存量,提高交货满意率。要实现企业的物流标准化管理,企业必须将原材料以及产品标准化,还需要将物流设备标准化以及物流操作标准化,这样才能保证物料在生产运营的各环节之中的标准化流通。首先,企业需要将物料标准化。企业物流标准化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企业物资流通更加通畅,物料的标准化是企业物流标准化的前提,企业需要组织专门的生产、物流以及采购部门人员,充分了解企业物料采购、物流以及生产过程中的要求,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将比较具有通用性的物料标准化,这样才能保证企业物流的标准化,提高物流的效率。其次,企业需要将物流设备标准化。标准化的物流设备是企业物流标准化的载体,企业的物流设备包括仓储设备、搬运设备、吊装设备以及运输设备。物料的标准化为设备的标准化提供了前提,企业应该根据标准化的物料将物流设备被标准化,提高设备的利用率,降低设备被的购买成本以及维修费用。最后,企业还需要将物料操作标准化。企业物流操作的标准化是企业物流标准化实现的形式。通过物料的标准化以及设备的标准化,实现了物流过程中客体的标准化,通过对物流操作的标准化实现了物流主体的标准化。企业应该根据物料的特性以及设备的性能,制定规范化的操作程序,减少设备操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的自主性,这样一方面可以有效减少工作程序,降低物流成本,另一方面还可以有效地减少在物流过程中因机械设备操作不当所导致的物料损坏以及人员的伤亡,保证物流的标准化。

四、结语

本文分析了我国大型国有企业标准化管理进程获得的经验以及存在的一些不足,并结合先进的供应链管理以及流程管的思想,给出了相应的建议对策,并构建了新的企业标准化管理体系,但需要指出的是,企业资金流、信息流、物流的标准化不是互相孤立的,而应该是在企业整体战略发展之下有机结合的整体;同时,标准化的管理只是一种管理思想和企业文化,是相对而言的,不是一成不变的,企业的标准化体系也要根据技术以及环境的变化而调整。

【参考文献】

质量标准化管理交流篇6

2000年,在政府有关部门指导帮助下,嘉兴蔬菜批发市场(以下简称市场)率先设立了农药残留检测中心,先后配备了CL-BIII四通道残留农药测定仪、十六通道残留农药测定仪、六合一检测仪等一批农药残留定性检测设施,5名专职检测员工不定期参加业务培训,每天不间断地对进入市场的每一车蔬菜进行抽检,检测结果当天公示。2001-2013年,市场一共检测蔬菜599937批次,其中不合格482批次,及时发出通知,均作退市或没收处理;合格599455批次,平均合格率99.92%,合格率基本呈稳步上升趋势。

2006年1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明确规定“农产品批发市场应当设立或者委托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对进场销售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进行抽查检测”。全国各地蔬菜批发市场陆续建立了农药残留检测体系,大幅提升整体安全水平。2013年全国批发市场蔬菜农药残留抽检合格率达到98%。但目前绝大多数批发市场仍停留在市场方出租门面、交易双方对手交易的层次,还没有配套现代计算机网络系统和可追溯系统,普遍存在交易信息记录不全,信息统计分析效率低下,主体和产品可追溯性差等问题,安全管理措施很难向两头延伸,其效应很难向两头辐射,不利于系统性地提升质量安全管理水平。

一是去向查证难,不利于问题产品召回。单纯依托现场农残检测,即使每车必检,但由于交易主体众多,产品来源复杂,检测毕竟是抽检,无法穷尽,很可能挂万漏一,不排除仍会有少量问题产品因漏检而流出市场。在传统的对手交易环境下,交易信息往往记录不全,即使有记录,海量信息也无法有效统计梳理。一旦问题产品流出市场,去向查证就比较难,会影响召回处置效率和问题控制扩散。

二是责任界定难,不利于事后管理处置追究。由于记录不全,统计分析效率低,一旦发现已流出市场的问题产品,溯源难度也加大,难于精确确定问题产生环节,无法有效地对产生问题的企业或农户进行有针对性的规范化管理和法律追究。由于责任难界定,也会使相关主体产生侥幸心理。不利于引导生产者加强产地管理、经营者加强进货管理。

三是民众知情难,不利于主体信用和品牌信誉的积累。由于溯源难度大,包括产品标识和识别制度不健全等等,蔬菜质量信息既难于准确传递到个体商户、经纪人,更难于传递到消费者,多数情况下民众对蔬菜质量处于茫然状态,无法将问题产品与好产品区别开来。一旦某种产品出现安全问题,很可能引发消费恐慌,导致好产品也难卖,对整个产业造成冲击,引起经济生活的混乱和人们价值观的混乱。例如,某地发生“毒豇豆”事件,可能引发整个市场乃至全国性的豇豆卖难。

四是产业预测难,不利于政府调控和生产者决策。由于记录不全,统计分析效率低,市场很难及时、正确、全面地掌握农产品的交易量、价格和流向等情况,也很难为政府相关部门调控农产品流通提供有效信息,也无法为生产者制订种植计划提供参考。

五是安全监管难,不利于降低执法成本。某一农产品出现问题时,因为可追溯性差,监管部门一般会将该种有可能出现问题的农产品全部纳入问题农产品范围,统一销毁,这其中会包括一些没有问题的农产品,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使执法的成本大为增加。

嘉兴蔬菜批发市场建立蔬菜流通追溯体系的实践探索

从国内外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发展趋势来看,推进可追溯管理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有力手段,追溯体系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2006年底起,嘉兴蔬菜批发市场在严格产品抽检准入基础上陆续建立了进场登记系统、交易一体机和IC卡收费管理系统,以计算机网络、数据库技术、信息系统平台为支撑,率先推进蔬菜流通溯源信息系统建设,成为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化管理的领航者和先进典范,多次得到上级领导和同行们的肯定。

一是结算中心电子结算客户交易。改变多年来“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现金对手交易方式,实现IC卡电子统一结算。所有交易方在交易前必须持本人有效证件(身份证或驾驶证等),在结算中心窗口办理IC卡,将卡号、姓名、证件号码、常住地址、联系方式、客户类型等信息录到系统资料库。买主需将现金充到IC卡,通过IC卡买卖交易。进场交易蔬菜必须通过进门登记系统,准确登记进场交易产品名称、数量、进场时间以及产地等信息,每户建立进货电子台账。若检出不合格蔬菜,均作退市处理,并冻结IC卡,以后连续5次抽检合格后才可解冻刷卡交易。电子统一结算也防止了使用假币现象发生,确保双方资金安全。

二是终端交易一体机采集交易数据。交易一体机将电子秤、交易卡机集成于一个操作平台上,生成交易记录包括商品名称、单价、数量、交易时间、货主和买主姓名等详尽信息,为蔬菜流通建立电子信息档案,这是实现蔬菜溯源的重要保障,有利于维护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交易秩序,更好地维护买卖双方的利益。

三是溯源中心分析处理数据。市场每天利用电子屏公布交易品种、数量和价格,为生产者提供市场交易信息,同时向政府有关部门报送信息行情,为政府提供决策依据。如买主对购买蔬菜有疑问,可凭交易小票或者交易卡查询,从客户资料库可以追溯到卖主的身份证号、家庭住址、联系电话等,实现来源可追踪。卖主根据交易卡号,通过系统可以查询产品去向,实现去向可查询。如出现食品安全问题,买卖双方可及时联系,暂停销售问题产品,缩小影响范围。目前市场共设终端交易一体机279台、办理电子结算IC卡7万多张,每天交易刷卡1万多笔。

通过推进蔬菜流通溯源信息系统建设,实现了产品检测准入、索证索票、电子化交易、电子化结算和信息化管理的融合,初步建立了蔬菜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的溯源机制,也健全了行业自律和消费者监督相结合的长效机制,提升了蔬菜流通安全保障能力,促进了市场提档升级。近年来,嘉兴蔬菜批发市场先后被评为全国蔬菜类批发十强市场、农业部信息采集先进市场、商务部双百工程市场、浙江省四星级文明规范市场、浙江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市场等,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蔬菜流通溯源信息系统的优点主要体现在:有利于问题产品召回。一旦发现问题产品,可按照各个环节所必须记载的信息,追踪流向,快速定位去向,买卖双方可及时联系,暂停销售,尽可能缩小影响范围。有关部门也可及时召回,消除危害,有效控制问题产品扩散,避免事态扩大,将影响减少到最低。有利于相关责任划分和追究。一旦发现质量安全问题,同样可按照各个环节所记载的信息,追溯来源,快速锁定问题产品责任主体,可依法追究责任,给其造成压力,促使提高管理水平,推进标准化生产和管理。有利于增加消费者知情度。质量差的生产者,个体商户和经纪人肯定会避而远之,并传导给消费者。同样,质量好的生产者能获得良好的口碑和信誉,利于主体信用和品牌信誉的积累。同时,有利于消费者理性对待农产品质量问题,减少一损俱损现象。有利于产业预测调控。溯源中心快速处理分析数据,市场每天可向政府有关部门报送每个交易品种的数量、价格、来源、去向等信息行情,为政府调控提供决策依据,同时也可为生产者调整种植计划提供有效的信息。有利于安全监管。可追溯制度建立后,对问题产品的确定更具体更有针对性,可大大缩小调处范围。监管部门执法时,对象更明确,行动更快捷,可进一步降低执法成本,提升应急处理能力。

蔬菜流通溯源信息系统建设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蔬菜流通溯源信息系统建立后,在一定区域内实现了产品的追溯查询管理,促进了市场提档升级,保障了菜篮子安全。但具体推进运作中也碰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利益导向不明显,市场交易主体总体积极性不高。一是买卖双方以千家万户的菜农、个体商贩、经营户为主体,总体上文化程度相对较低。有的是文盲,年龄也偏大,对新生事物接受慢,总觉得溯源系统操作麻烦,习惯依赖近二十年的直观的对手交易。二是有的个体商户为了贪图省力,或推脱责任,抵触情绪较为明显。三是部分个体商贩、经营户担心信息数据透明后会带来税收和费用上的增加。四是当前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追溯的认知度不高,追溯产品和非追溯产品的价格差距没有拉开,优质不优价的现象比较普遍,参加追溯的主体付出了追溯成本,却未能获得较高利润,产业链上的相关主体包括农民总体积极性都不高。目前全国各地绝大部分的蔬菜批发市场仍延续买卖双方对手交易的模式,流通溯源信息系统建设还处于试点阶段,法律上没有强制性要求,这几年来嘉兴蔬菜批发市场单兵突进,碰到的阻力不小,但一直坚定不移推进,先易后难,先地菜后客菜,基本实现了全覆盖。

2.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不够完善,法制保障不强。2002年以来,发达国家逐步通过立法确定了农产品质量追溯制度,建立了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而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虽明确了产品质量追溯和责任追溯,但只有一些相关的原则规定,产销链上的各个主体,从农户、到经纪人、到批发市场、到零售商、集贸市场个体商户必须做什么、应该履行哪些职责,由哪个部门来监督管理都不很明确,追溯体系建设推进缺乏权威性和强制性。

3.源头基础还比较薄弱。保障蔬菜质量安全,市场只是关口,不是源头。推进全程质量追溯客观上要从源头抓起,提高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组织化水平。但整体来说目前蔬菜产业仍以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为主,标准化的制定和推广还有待深入,多数农民参与意愿不高,生产记录不全甚至于无记录,信息也不完整,品牌和标识覆盖率不高,产品仍以大路货为主。产业化、标准化程度较低是制约蔬菜质量追溯体系建设的瓶颈。

4.追溯技术较落后,追溯系统不稳定不兼容。目前我国的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总体上处于低级或中级阶段,追溯技术比较落后,系统运行不够稳定。嘉兴蔬菜批发市场蔬菜流通溯源信息系统有时也存在运行不稳定情况。另外,目前各地各行业都在试点探索农产品质量追溯工作,但追溯对象不明确,追溯标准不统一,追溯标志多样化,处于“碎片化”状态,追溯系统不兼容的问题非常严重。

5.蔬菜流通溯源信息系统运行成本较高,企业负担重。嘉兴蔬菜批发市场除了要负担信息记录、追溯标签、追溯设备、查询设备、人员培训等成本外,还必须加强上下游之间的协调,以防止追溯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发生错漏,工作量大,投入多。据统计,至2013年底,嘉兴蔬菜批发市场信息化建设已累计投入资金近2500万元,目前溯源系统年运作成本在200万元左右,虽然投入当年政府有一定补助,但与其他未建追溯系统市场比较,企业负担明显加重。

对进一步推进蔬菜流通溯源信息系统建设的若干建议

实施蔬菜流通溯源管理,对于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增强监管能力具有重大意义。但具体工作涉及到方方面面,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共同推进。

1.抓紧制订统一的农产品质量追溯法律法规,立法保障,系统推进。发达国家农产品质量追溯实施成功的一个重要保障是有法可依。建议国家层面尽快制定出台农产品质量追溯的专门法律,明确追溯对象和必须提供的追溯信息,统一追溯标准,界定各参与主体的义务和责任等,保障我国农产品质量追溯沿着法制轨道健康发展。在必须提供的追溯信息方面,关键要强制有关利益主体提供消费者真正关心的核心信息,例如,蔬菜产品必须提供生产者姓名、农药残留等核心信息。在法律责任方面,要明确监管部门,加强对追溯信息的审查,要制定对提供虚假信息者的惩罚措施,严厉打击失信行为,以保障追溯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另外,在大流通大市场背景下,每一个地区、部门都无法单独完成整个产品供应链的追踪和追溯,应尽快整合建立一套可兼容的农产品追溯信息采集和交换标准,防止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防止出现新的信息“孤岛”,从而为消费者提供便捷快速的信息查询平台,为政府开展食品安全实时监控创造良好条件。要借鉴发达国家先进追溯技术,积极创新,不断提高我国农产品质量追溯的技术装备水平。

质量标准化管理交流篇7

1概述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对电量的需求越来越大,电力企业为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开始建立生产、技术和管理准则,对工程组织、协调、控制、人员、经费以及设施等进行标准化管理。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的实施是提高工程质量,强化电力企业工程管理能力的有效途径,建立科学、合理的配电网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体系,可有效提高施工效率,推动企业技术进步。

2 电力企业标准化管理问题分析

2.1 标准化管理 标准化管理是工业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不同部门工业之间和企业之间技术交流与合作的标准通道,能有效减少不同技术标准之间互相适应的时间。标准化管理具有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以及监督五项功能,各项功能相互联系,互相制约,构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

2.2 电力企业标准化管理问题 我国电力企业标准化管理的数量和质量已经有了明显提高,标注化管理、质量管理、经济责任制之间已经建立起了密切的联系,有利于产品质量和企业效益的提升,但是,在大力发展电力企业标准化管理过程中,仍发现了一系列问题,具体表现在:

2.2.1 电力企业管理制度落后。电力企业标准化竞争意识不强,影响了企业标准化科研成果的研发和实践,多数企业直接实施“拿来主义”,套用其他企业的标准体系,没有对管理模式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优化,导致实施的标注化体系与企业自身发展状况严重不符,影响了管理效率。

2.2.2 标准体系不健全。电力企业对管理标准的重视力度较大,在制定和贯彻管理标准工作方面较为出色,但与管理标准配套的技术标准以及工作标准没有得到同步发展,导致标准内容不健全,影响标准之间的协调性,降低管理效率。

2.2.3 设备和技术落后。我国电力企业加快了电力系统的改造和升级进度,但部分落后的电气设备和技术在一定时期内还需继续运行,这不利于国家标准制度的实施。多数电力企业缺乏安全生产标准,没有对人身安全、健康、环保等要素进行综合考虑;技术条件和试验方法不对应,也影响了我国电力标准化管理的实施。

2.2.4 标准化管理应用性不强。我国电力企业制定了很多标准,但各项标准制度缺乏应用性,没有对企业生产运行起到实质性的指导作用。企业标准的制定是基础,实施才是整个企业标注化管理的关键环节,只有将各项标准贯彻落实到各项工作当中,才能发现标准中存在的问题,并不断改进和完善,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动力。

综上所述,我国电力企业的标准化管理已经取得一定的效益,但在实际运行中仍有一些问题急需解决。配电网工程是电力系统基础性建设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将以配电网工程为例,对标准化管理的实施进行分析。

3 配电网工程标准化管理的实施

3.1 施工准备阶段的标准化要求 配电网工程施工前,需要对工程项目策划、招标管理、建设协调、原材料进场检测以及设计交底等内容进行安排和规定,根据各工程特点、地理位置、投资额度制定工程管理体系,合理分配各项资源。①项目策划时,要按照基建部的要求,制定项目管理策划范本,结合工程情况,变质项目管理策划;②招标阶段,根据施工、监理招标管理规定,参与招标工作;③建设协调方面,建立定期协调机制,主动提出有实际意义的建议,解决工程项目建设中的征地拆迁、通道手续办理等问题;④施工组织设计包括编制依据、项目概况、质量目标、组织机构、管理组织协调的描述、质量控制中的检验、试验程序等。⑤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是工程质量的关键,设计质量决定工程的使用质量及其寿命,图纸是施工和验收的依据,未经会审的图纸不得用于施工。设计交底时应包括设计意图、设计特点及注意事项;设计变更情况;新技术、新标准、新方法的应用情况;施工条件及可能面临的问题;施工应注意的事项。图纸会审工作则由参见单位各级技术人员组织实施,成果要形成会审纪要,分发各部门执行。⑥原材料进场检验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基础,不合格材料不得进入施工场地。原材料、半成品、构配件均需要进行检验和复检。

3.2 施工过程的标准化管理 首先,施工流程要标准化,制定工程进度、合同管理、现场管理、巡视制度,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达到设计要求。其次,施工进度方面,要按照合同编制工期组织工程施工、控制工程进度。当施工期间受到外界不可控因素影响时,应对生产日期进行调整;若需要进行技术变更,则应通过审批手续后方可执行。《设计变更管理制度》、《旁站、巡视监理制度》、《工序质量交接验收管理制度》、《见证取样送检管理制度》以及《原材料跟踪管理办法》等制度均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进行制定并实施。再次,施工安全方面,应建立质量事故报告制度、工程质量问题处理制度以及质量问题闭环管理制度。工程建设过程中出现事故后,应根据事故性质,分级上报,调查事故原因,追究相关部门及人员的责任;性质特别严重的,应在24h内报告主管部门、监理部、建设单位、工程质量监督机构,于5日内书写质量事故报告。最后,工程质量责任及考核管理制度。完善工程建设参与单位的综合能力评价体系,定期资信评价结果,将结果作为合同管理和招评标的重要依据。明确建设单位及人员岗位的质量责任和分工,将责任落实到个人,避免职能重复或职责不清带来的质量隐患。建立科学的考评标准,对工作质量进行考核,并将其纳入到业绩考核范畴,通过适当的激励措施,调动参与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3.3 工程竣工阶段的标注化管理 建立健全工程质量检验和验收管理制度,按照检验项目、检验批次,分项、分步的完成工程的质量验收。建立工程档案资料管理制度,统一和规范配电网工程档案管理,确保档案资料的原始性、规范性、完整性,为后期工程管理提供参考。

4 结语

标准化管理是企业提高管理效率,提高人力、资源利用率的有效途径,电力企业管理实施标准化管理后,能显著提高工程的施工进度、施工质量,极具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质量标准化管理交流篇8

建筑业一直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房屋建筑工程质量也是广大市民普遍关心的问题,在房屋建筑工程建设和使用过程中显现出来或大或小的质量问题绝不容忽视,我们要认真探究原因,充分认识其危害性,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行之有效地治理,从根本上消除质量问题。

一、 房屋建筑工程存在的质量问题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城市的投资环境逐步得以优化,城市人口的居住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建筑工程质量呈稳步上升趋势,但不可否认,一些在建工程和已投入使用的工程尚存在不少的质量问题,有些甚至严重危害到建筑结构和使用安全功能,如:水泥地面空鼓、开裂、起皮、起砂,厨卫、屋面、外墙渗漏严重,门窗缝隙大,下水道堵塞,厕浴间地面倒坡、积水,滴水线向内斜导等等现象,有的建筑出现严重的不均匀沉降,个别建筑甚至发生整体坍塌事故。

二、 原因分析

我国目前房屋建筑工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是由于诸多因素混生互动、恶性循环、相互影响的结果。参与建设各方责任主体不能正确履行职责,存在违法质量行为。例如:有的建设单位不报建、不按建设程序办事;甚至将整体工程肢解,多头发包;有的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则过度压低工程造价;也有的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选购质量低劣的建筑材料或设备;有的监理单位监管不到位等致使很多房屋建筑工程中质量问题屡禁不止,甚至导致一些建筑工程质量事故的发生。

三、 加强监理的措施

1、加强对建筑工程的技术准备的监理

技术准备可以分为设计交底图纸会审、施工交底图纸会审和施工技术交底等三个阶段。

(1)设计交底图纸会审。设计交底图纸会审主要通过自审专业图纸、各专业之间会审,发现问题及提出解决办法,以便在设计交底时由设计人员解决。具体应从以下方面进行:

①图纸说明是否齐全、清楚、明确;②建筑、结构与设备、管线有无矛盾,设备层尺寸及管井、竖井尺寸、楼板厚度是否满足安装要求;③图纸上尺寸、坐标、标高及管线交叉点是否相符;④器具安装、设备安装基础、空间是否合适;⑤设备层管线进户做法是否合理;⑥墙、板预留洞、套管是否缺少,尺寸标高位置是否正确;⑦是否缺少专业图纸。

(2)施工技术交底图纸会审。施工技术交底图纸会审是在设计交底的基础上,依据施工验收规范、检验评定标准、劳动定额等文件,在投标文件“施工组织设计”的基础上,根据科学性、针对性、可操作性的要求,为编制作业指导书做技术准备。具体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①图纸翻样。在设计交底图纸会审的基础上,将已经变更或修改的内容通过适当的方式在图纸上标注,按照作业班组施工的图纸要求,以“样板”标准进行图纸翻样绘制大样图,真正把图纸弄清、吃透,使大样图实实在在地成为现场施工的依据。

②编制材料明细表。在进行图纸翻样的过程中,参照施工图预算、技术、计划人员准确计算各种材料,分层次编制材料明细表。

③计算人工工日。根据以下方法进行人工工日计算。

根据定额计算定额工日,乘以经验系数,得出换算工日A;参照班组考核指标,根据工程量,得出经验工日B;根据土建进度计划,考虑高层施工三至四天一层的特点,计算保证工日C;根据经验数据,给A、B、C以权重0.2、0.3、0.5;得出:计划工日W=0.2A+0.3B+0.5C;根据本作业班组的技术力量组合,合理安排施工人员,并作好人员机动储备。

(3)施工技术交底。施工技术交底是控制前期质量的重要保证,如何做到三级交底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是现场质量管理的关键,为避免出现技术交底仅仅作为技术管理制度的一项工作,真正发挥生产技术指导和施工技术准备的职能,克服编制工作由公司技术部门少数技术人员全权包揽,以至造成技术交底流于形式的弊端,施工技术交底的编制工作由项目部、班组级分别从各自的角度编制,班组级技术交底依据项目部技术交底细化编制,项目部审核班组级技术交底。这里重点介绍班组级技术交底的具体要求和做法。

①具体性。如排水系统:套管预埋、预留洞,应具体到管道距墙的距离是指轴线距离还是指距内墙距离,并基本统一为距内墙距离。

②全面性。班组级技术交底要以“现场干的,就是交底中写的、画的”为指导思想,不能发生班组施工自由发挥的情况出现,一旦发生丢项情况,班组立即通过一定的程序反馈得到解决。

③实用性。要在大样图的基础上,把设计图纸的控制要点写清楚,把规范的重点条文体现在大样图和控制要点里,同时把达到优良质量目标的具体质量标准写清楚,作为班组自检的依据,使施工人员在开始施工时就是按照验评标准来施工,体现过程管理的思路,使一线班组施工人员变被动为主动。

2、建筑安装的施工程序

为保证项目部的质量管理体系真正发挥作用,工程按流水作业的方式严格施工程序,强化了预留预埋阶段的质量管理,如预制构件加工程序:

(1)各施工专业队在项目部技术交底的基础上,按照图纸、规范和公司有关质量管理文件绘制现场预制构件大样图(或提供标准做法);

(2)项目部审核,经审核人签字同意后方可加工;如不通过,将签署修改意见返回施工队执行程序;

(3)通过自检、互检、班组检、项目部检的四级检查制度对加工件进行检查,以最后检查结果为准;

(4)项目部检查通过,填写相关报表,报监理工程师检查验收,通过一一按贯标要求内部办理手续,不通过一一返回,分析原因、处理,执行程序。

3、严格落实质量目标责任制

质量目标责任的建立,是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的一个重要原则,作为贯标企业,有严格的程序和流程,但如何把总目标细化,克服质量目标责任流于形式的管理通病,真正把总目标分解到各分部分项工程,再落实到具体的施工部位、施工班组,并且具有操作性,做到检查及时、反馈有效。这是我们强化质量管理,实行过程管理必须解决的问题。考虑到安装阶段的质量通病相当一部分是在预留预埋施工阶段造成的,所以在预留预埋阶段,严格实行质量目标责任同经济责任紧密结合,用经济责任制度来保证质量目标的实施,使目标责任制度化、规范化,形成质量目标管理与考核的机制,推进本项目质量管理的深化:

(1)根据质量总目标,依据验收规范或标准,经过目标分解、细化,确定预留预埋阶段质量分目标为优良;

(2)依据优良等级标准编制班组级技术交底书,在交底书中,按照高要求的标准编写具体的技术要求和验收标准;

(3)加强中间过程的巡查,发现问题及时提出,立即解决;出现通病,从技术交底着手,分析影响质量的因素;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

质量标准化管理交流篇9

Abstract: combining th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trading center of the applied characteristics and transport d lT level, with reference to ITSM model, to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trading center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information service system were discussed, and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 of information work in practice fusion ITSM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service and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realize th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trading center of customer satisfaction and the management level of ascent.

Key words: ITSM; Customer service; Service process; ITIL

中图分类号: C93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 引言

武汉市建设工程交易中心承担着全市房屋建筑、市政设施、交通、水务、园林、燃气等10余类工程项目进场招标投标交易、建设工程管理“一条龙”服务区建设和市政府“一费制”收费等工作,为建设工程招投标活动提供各项服务,是武汉市唯一的建设工程交易有形市场。

多年来,武汉市建设工程交易中心始终把交易主体的呼声作为改进工作方法的第一信号,把交易主体的需要作为完善交易程序的第一选择,把交易主体的利益作为提高服务质量的第一考虑,把交易主体的满意作检查工作业绩的第一标准,不断提高工作标准,不断提升服务质量。

随着中心不断的发展,目前大部分业务与IT系统的关联越来越紧密,对信息化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这就要求中心信息化建设能够实现动态管理,不仅要求信息沟通畅通、及时,使市场和周围的信息同决策中心间的反馈更加迅速,能够有助于提高了企业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而且要求能极大地调动组织成员的潜能和积极性,促进相互间知识和经验的交流,形成学习型组织,从而更好地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因此,也要求信息化的建设能跟上企业的发展要求。

随着信息化建设的深入进行,建设工程交易中心信息系统进入了以“五个统一”(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平台、统一组织实施)为原则的时代,为了保证中心内部及外部客户对IT服务的满意度,对信息系统的管理运维和客户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ITSM则是当前业界保证IT服务的有力武器。

二、 ITSM分析研究

1. ITSM描述

ITSM(IT Service Management,IT服务管理),是一套帮助企业对IT系统的规划、研发、实施和运营进行有效管理的高质量方法。“IT服务管理”是一套面向过程、以客户为中心的规范的管理方法,它通过集成IT服务和业务,协助企业提高其IT服务提供和支持能力。

ITSM是IT服务管理的最佳实践指南及标准,企业利用这套框架标准进行IT管理,能够使IT服务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ITSM的关键要素是人员、流程以及技术,其中流程是ITSM的核心。目前ITSM在业界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已成为事实上的行业标准。

2. ITSM的根本目标和核心思想

实施ITSM的根本目标有三个:

以客户为中心提供IT服务;

提供高质量、低成本的服务;

提供的服务是可准确计价的。

ITSM的核心思想是,IT组织,不管它是企业内部的还是外部的,都是IT服务提供者,其主要工作就是提供低成本.高质量的IT服务。

从管理的角度来看,ITSM的本质就是使用流程把IT服务过程标准化的方法,将以往散乱、无序的信息运维工作变得程序化,通过对ITSM各项流程、资源的管理,全面掌控信息运维服务的质量、成本。

3. IT服务的核心流程和职能

在IT服务管理领域有一个事实上的标准,就是英国商务部开发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库”(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frastructure Library,简称ITIL)。ITIL将IT服务分为十个核心流程和一个服务职能。

IT核心流程示意如下图(图1)所示:

图1:IT核心流程示意图

这十个核心流程和一个服务职能功能分别是:

服务级别管理:它的目标是通过定义、协商、订约、检测和评审提供给客户的IT服务,实现特定的、一致的、可测量的服务水平,为客户节省成本,提高生产率。

可用性管理:通过分析用户和业务方的可用性需求,优化和设计IT基础架构的可用性,从而确保以合理的成本满足不断增长的可用性需求。

能力管理:指在成本和业务需求的双重约束下,通过配置合理的服务能力,使组织的IT资源发挥最大的效能。

服务连续性管理:在尽量少中断客户业务情况下提供IT服务,并在IT系统出现问题时以可控的方式恢复。

财务管理:确定IT服务的预算,监督预算执行情况,根据服务收取费用。

事件管理:在出现事件时尽可能快地恢复服务的正常运作。避免它造成业务中断,以确保最佳的服务可用性级别。

问题管理:旨在找到问题的源头,积极地预防问题的再次发生。

变更管理:它确保使用标准方法和规程有效且迅速处理所有变动,旨在提高组织的日常运作水平。

配置管理:识别、控制、维护和检验现有的包括基础设施和服务在内的IT资产。

管理:目的是为了保证的成功,主要应用于大型的或关键硬件、主要软件及打包或批处理一组变更。

服务台:服务台不是服务过程,而是一个服务职能,目的是为用户和IT服务组织的提供一个统一联系点。

正是通过这十个核心流程和一个服务职能,实现了IT服务管理的规范化、流程化。ITSM只是一套方法论,其最终的实施还是要依靠相应的工具和经验。

三、 基于ITSM的建设工程交易中心客户服务体系总体设计

1. 建设工程交易中心信息化服务现状

建设工程交易中心的信息化实质上是将中心的工作过程、事务处理、业务流动、客户交互等业务过程数字化,通过各种信息系统网络加工生成新的信息资源,提供给各层次的人们洞悉、观察各类动态业务中的一切信息,以做出有利于工作要素组合优化的决策,使中心资源合理配置,以使中心能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竞争环境,保障并提供最优化的招投标交易环境,取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信息技术可以帮助中心管理得更好,使在信息经济中达到其潜能的最大发挥,信息被认为是创造附加值和财富的源泉。

中心的信息化规划具有如下的特点:

中心的信息规划要求具有先进性、安全性、稳定性、可管理型和等良好的可移植性特点。

中心远期具有管理办公室、汉阳交易中心、东湖交易中心等三个独立分布的办公场所,信息区域主要有开标区、评标区、综合区等。

能在将来的某个时候提供中心以外的客户、经销商、合作伙伴和中心的信息交互。

远期规划有交互式视频会议,光纤到桌面,私有云,无线移动办公等,都需要本方案提供预留相应接口。

中心的信息化架构如下图(图2)所示:

图2:建设工程交易中心信息化架构

由图2可知,建设工程交易中心的信息化架构具有5个平台(基础架构平台(网络硬件基础平台+操作系统))、应用支撑平台、信息交换/应用整合平台、系统开发平台和运行管理平台)、1个体系(系统安全体系)、2个门户(内网信息门户和外网信息门户)、1套业务应用系统。

2. 引入ITSM的必要性

建设工程交易中心信息服务的特点

中心以“阳光交易、高效服务”为主线,对社会提供的服务,主要有四项:

信息服务:主要是招标通告、中标公示等有关工程交易活动的信息,同时提供有关企业及专业人员状况等数据查询;还提供工程交易相关的商务和档案服务。

场所服务:主要是为市场主体各方提供招标、投标、开标、评标、定标和工程承包合同签署等交易活动的场所;

专家服务:提供专家评委抽取及相关服务;

招投标业务服务:提供开、评标现场服务;

为了优质地给客户提供以上服务,中心还建设了电子交易平台,其主要内容为武汉市建设工程信息网和武汉市招投标管理信息系统,还建设了工程项目信息库、企业信息库和专业人才信息库等重要的数据库。

另外,辅助管理系统还有评标专家语音通知系统、评标专家指纹识别系统、手机通讯控制系统、录音录像监控系统、答辩对讲系统、电子评标辅助系统等。

在对内客户方面,信息中心要提供办公自动化、财务、对内信息门户、经营分析等各层次的管理信息系统,以及数据中心、桌面平台设备的服务。

由以上分析可知,建设工程交易中心的信息服务具有面广(对内、对外)、要求高(阳光交易、高效服务)、安全性强等特点。

对ITSM的迫切需要

目前中心的信息化建设已初具规模,业务系统基本已告一段落,而下一步关注的重点则从技术转向管理,如何能让这些系统更好运行起来,如何提高管理效率,如何将以前的、现在的以及未来的IT投入有效的管理起来,落实有效益的信息化,这是中心信息化目前最关心的问题。因此,以效能为导向推动中心信息化建设,加强对IT基础设施的管理是目前的工作重点,而ITSM正是基于这样一种理念。

中心在信息化建设之初,更多的是关注技术,例如也采用了网络管理、系统管理等管理工具,但技术只保证了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标准流程则负责监控IT服务的运行状况,而人员素质则关系到服务质量的高低。而ITSM最强调的就是流程、人员和技术三大要素的有机结合,ITSM在实施过程中不仅部署相应的管理工具,同时将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制定人员的岗位职责,设计日常工作流程,以及突发事件和问题管理流程等等。

3. 基于ITSM的建设工程交易中心客户服务体系

为了更好地提高信息技术管理部的IT服务水平和IT运营效率,并为中心提供更高质量的运维保障,有必要建立以其业务为主线的IT服务管理系统。

同时,提高企业IT系统的运维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应该同步进行,其关键是建立一系列的管理流程,包括服务请求管理、问题管理、变更管理、配置管理以及服务级别管理等。

下图为基于ITSM的建设工程交易中心客户服务体系示意图(图3):

图3:基于ITSM的建设工程交易中心客户服务体系

4. 影响建设工程交易中心ITSM建设实施的关键因素

思想上的认识和变革是ITSM成功建设的前提

ITSM的建设,是对企业信息化服务的一次革命,涉及到所有信息提供者和信息受用者工作方式的变革,有时候会受到较大的阻力。所以,在ITSM建设之初,就必须进行全员范围内的ITSM宣传和培训,明确ITSM运维流程的权威性,使广大员工理解、支持ITSM的建设,自觉地适应ITSM流程化管理要求;同时,也要加强与信息业务关系密切的部门和用户的联系、沟通,取得企业各级领导对ITSM的支持,避免各种人为干预;另外,实施ITSM对信息化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人员的能力要求不但没有降低,反而更高了。所以,需要信息化人员首先就要做到心中有数,认真负责,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水平。

ITSM的建设实施,对信息化基础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ITSM能够有效提升企业的信息运维管理工作,同时对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了一个规范、扎实的信息管理基础,ITSM的实施就成功了一半。因此,为了适应ITSM的要求,要对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工作进行梳理和加强,规范化管理,从组织、管理和人员上为ITSM的建设实施做好充分的准备。

运维流程的改革和设计是ITSM 落地的根本

在ITSM实施过程中,传统的IT手工式的运维流程需要进行改革和重新设计,但“完美”的流程并不一定是合理的和成本低的流程,所以,关注流程实施的成本,简化环节,形成简单、有效,操作性良好的运维流程,并进行后续的优化调整,是流程设计者所需要把握的基本原则。

5. 实施ITSM的方法论探讨

ITSM是业界所公认的信息系统服务管理最佳实践,拥有成熟的理论体系和大量的成功案例,如何成功的引入ITSM,建设可控、高效的信息服务管理体系,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建设工程交易中心在信息化管理运维方面,有着其自身的特点,一是信息部门除了要做好信息运维服务外,还承担着信息化规划建设、管理和评价考核的任务;二是信息化工作人员少,信息化建设、运维的要求高,压力大。在这样的情形下,照搬业界ITSM建设典设,建设传统意义上的ITSM是行不通的。由图3可知,中心的ITSM体系几乎涵盖了全部信息专业人员和主要工作流程,占用了绝大多数的信息资源,必须充分利用各类信息资源,做到ITSM流程与信息化管理、考核工作相结合,在运维流程执行的同时,完成相关的信息化管理、考核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够使ITSM融入企业的信息化工作中,真正带来效益。

按照信息部门对IT管理目标的通盘考虑,IT管理短期目标应是进行IT基础设施的日常运行维护管理,支撑业务系统稳定、高效的运行;IT管理长期目标应是进行IT管理数据的分析与决策支持,对IT系统进行定量监控及数据分析,支持管理人员制定相应的管理策略,维护一个可以长期安全、可靠、持续运行的IT环境。考虑到中心IT系统的复杂性、业务部门要求的迫切性、建设周期、部门预算和项目风险等诸多因素的综合考虑,ITSM系统可以分成以下三个阶段进行(见图4)。

见图4:ITSM建设阶段图

四、 结语

随着建设工程交易中心信息化建设的加速发展,信息运维压力越来越大,建设具有中心特色的、满足中心信息运维管理需求的ITSM体系,是中心实现战略发展的必由之路,具有很高现实意义。

通过ITSM客户服务体系的建立,中心的IT部门可以实现三大转变:

统一IT部门与相关业务部门的接口,建立IT服务中心。

ITSM运维体系可以整合用户管理接口,从一个用户面对多个服务接口,转向统一服务接口面向多用户。IT服务中心接受并解决问题、总协调职能、问题解决过程中的监测功能、事件升级的决定并向管理层通知的功能。

规范了信息技术管理部运维流程,提高了内部管理的电子化程度。

ITSM运维体系可以改变登记记录不全面、不规范的现状,完全摆脱了手工登记方式,各类服务呼叫通过ITSM的电子化服务平台―ServiceDesk(简称SD)系统,统一登记到服务呼叫表单,运用SD软件统一管理服务呼叫。利于统计、量化科技人员的工作量,充分调动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公平、公正、合理地考核每一名技术人员,提高了信息技术管理部电子化管理水平。同时,知识库管理业可以大大提升中心的技术和管理水平。

项目试运行以来,

缩短故障响应时间,提升IT部门整体形象。

规范信息技术管理部IT运维管理流程,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保证信息技术管理部对业务系统的服务请求进行及时处理,对重大问题提供快速响应机制,并可以对运维处理情况进行灵活统计和分析,为信息技术管理部领导的决策和管理工作提供了真实可靠的信息来源。

所以,ITSM运维体系的建立,不但可以规范运维流程,还可以加强知识管理,提高运维质量,提供高质量、低成本、可计量的IT服务,最终将提高管理水平,提升中心内外部客户对中心的服务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杨先杰.ITSM运维体系在电力企的研究与应用【J】.《电力信息化》2010年02期;

【2】ITIL白皮书【D】;

【3】许宏彬. 面向业务服务管理的供电企业IT运维管理研究【J】 《电力信息化》2010年10期。

质量标准化管理交流篇10

建筑安装工程预留、预埋阶段是建筑工程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其施工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的质量水平,及时、完整、有序地抓好质量管理,是创建优良工程的基础。为防止安装工程出现质量通病,要对预留、预埋阶段的质量管理采取一些有效措施,集中精力抓好前期质量管理,强化过程管理。

1 预留预埋阶段主要技术准备

技术准备可以分为设计交底图纸会审、施工交底图纸会审和施工技术交底等三个阶段。

1.1设计交底图纸会审

设计交底图纸会审主要通过自审专业图纸、各专业之间会审,发现问题及提出解决办法,以便在设计交底时由设计人员解决。具体应从以下方面进行:

(1)图纸说明是否齐全、清楚、明确;

(2)建筑、结构与设备、管线有无矛盾,设备层尺寸及管井、竖井尺寸、楼板厚度是否满足安装要求;

(3)图纸上尺寸、坐标、标高及管线交叉点是否相符;

(4)器具安装、设备安装基础、空间是否合适;

(5)设备层管线进户做法是否合理;

(6)墙、板预留洞、套管是否缺少,尺寸标高位置是否正确;

(7)各专业之间有无错、碰、漏等问题;

(8)采用了哪些新材料,其品种、规格是否满足要求;

(9)是否缺少专业图纸。

1.2施工技术交底图纸会审

施工技术交底图纸会审是在设计交底的基础上,依据施工验收规范、检验评定标准、劳动定额等文件,在投标文件“施工组织设计”的基础上,根据科学性、针对性、可操作性的要求,为编制作业指导书做技术准备。具体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图纸翻样。在设计交底图纸会审的基础上,将已经变更或修改的内容通过适当的方式在图纸上标注;按照作业班组施工的图纸要求,以“样板”标准进行图纸翻样绘制大样图,真正把图纸弄清、吃透,使大样图实实在在地成为现场施工的依据。在图纸翻样阶段,对设计交底图纸会审未发现的有关问题,应及时和监理工程师联系。

(2)编制材料明细表。在进行图纸翻样的过程中,参照施工图预算,技术、计划人员准确计算各种材料,分层次编制材料明细表。

(3)计算人工工日。根据以下方法进行人工工日计算。

(1)根据定额计算定额工日,乘以经验系数,得出换算工日a;

(2)参照队里考核指标,根据工程量,得出经验工日b;

(3)根据土建进度计划,考虑施工三至四天一层的特点,计算保证工日c;

(4)根据经验数据,给a、b、c以权重0.2、0.3、0.5,得出:计划工日w=0.2a+0.3b+0.5c;

(5)根据本作业班组的技术力量组合,合理安排施工人员,并作好人员机动储备。

1.3施工技术交底

施工技术交底是控制前期质量的重要保证,如何做到三级交底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是现场质量管理的关键,为避免出现技术交底仅仅作为技术管理制度的一项工作,真正发挥生产技术指导和施工技术准备的职能,克服编制工作由公司技术部门少数技术人员全权包揽,以至造成技术交底流于形式的弊端,施工技术交底的编制工作由项目部、队级分别从各自的角度编制,队级技术交底依据项目部技术交底细化编制,项目部审核队级(工长)技术交底,班组技术交底在工长技术交底的基础上样板方式为主。这里重点介绍队级技术交底的具体要求和做法。

2 预留预埋阶段的施工程序

为保证项目部的质量管理体系真正发挥作用,本工程按流水作业的方式严格施工程序,强化了预留预埋阶段的质量管理,具体做法如下:

(1)预制构件加工程序

a.各施工专业队在项目部技术交底的基础上,按照图纸、规范和公司有关质量管理文件绘制现场预制构件大样图(或提供标准做法);

b.项目部审核,经审核人签字同意后方可加工;如不通过,将签署修改意见返回施工队执行程序a;

c.通过自检、互检、班组检、队检、项目部检的五级检查制度对加工件进行检查,以最后检查结果为准;

d.项目部检查通过,填写相关报表,报监理工程师检查验收,通过一一按贯标要求内部办理手续,不通过一一返回,分析原因、处理,执行程序c。

(2)预留预埋安装施工程序

a.各施工专业队在项目部技术交底的基础上,按照图纸、规范和公司有关质量管理文件编制队级技术交底文件,绘制施工大样图;

b.上报项目部审核,审核通过一一根据工程进度要求,各施工专业队下发施工任务单和派工单,进行施工;审核不通过一一将签署修改意见返回施工队执行程序a;

c.通过自检、互检、班组检、队检、项目部检的五级检查制度对隐蔽工程验收,以项目部检查结果为准;

d.项目部检查通过,填写相关报表,报监理工程师检查验收,通过一一监理工程师在混凝土浇筑令表格中签署“同意浇筑”意见,不通过一一返回,分析原因、处理,执行程序。

3 质量管理措施

质量目标责任的建立,是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的一个重要原则,作为贯标企业,有严格的程序和流程,但如何把总目标细化,克服质量目标责任流于形式的管理通病,真正把总目标分解到各分部分项工程,再落实到具体的施工部位、施工班组,并且具有操作性,做到检查及时、反馈有效。这是我们强化质量管理,实行过程管理必须解决的问题。根据项目部的管理思路,考虑到安装阶段的质量通病相当一部分是在预留预埋施工阶段造成的,所以在预留预埋阶段,严格实行了质量目标责任同经济责任紧密结合,用经济责任制度来保证质量目标的实施,使目标责任制度化、规范化,形成了质量目标管理与考核的机制,推进了本项目质量管理的深化,具体做法是:

(1)根据质量总目标,依据验收规范或标准,经过目标分解、细化,确定预留预埋阶段质量分目标为优良;转贴于

(2)依据优良等级标准编制队级技术交底书,在交底书中,按照高要求的标准编写具体的技术要求和验收标

准,原则上把验收标准中的误差范围划分为正负各三档共六档,一般情况下取三至五档,实行五级检查制度,检查记录中须签明检查时间一一具体到分钟;

质量标准化管理交流篇11

京杭运河山东段水运工程简介

京杭运河山东段全长529公里,自鲁冀边界的德州第三店入境,鲁苏边界的陶沟河口出境,流经山东德州、聊城、泰安、济宁、枣庄五市,占大运河总长近1/3。由于地处运河中段运河全线制高点,山东段运河素有“运河水脊”之称。运河山东段被黄河一分为二,黄河以北段265公里,黄河以南段264公里,其中济宁以南172公里三级航道,是山东目前唯一承担运输任务的内河航段。

按照全国内河航道港口布局规划,山东省持续加大对京杭运河水运基础设施建设的强度和力度,近年来相继完成了微山二线船闸工程、台儿庄复线船闸工程,微山一线船闸改建工程和长沟、邓楼、八里湾等船闸工程前期工作,完成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南四湖至东平湖段输水与航运结合工程前期工作,万年闸、韩庄复线船闸工程工可报告编制工作。2009年11月微山二线船闸竣工通航,2010年7月台儿庄复线船闸交工试运行,2009年9月微山一线船闸改建工程开工,2010年11月梁济运河、柳长河段输水与航运结合工程开工。“十一五”期间,累计完成投资5亿多元,京杭运河山东段新增通过能力2300万吨。

“交通四化管理”的基本涵义

“交通四化管理”是山东省交通运输厅于2008年在全系统推广的新型管理理念,由标准化、规范化、集约化和人本化四要素组成。交通四化管理各要素间相互联系、互为补充,标准化是管理依据,规范化是管理手段,集约化是管理方式,人本化是管理目标。

标准化管理。标准化管理是指通过制定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规范,以获得最佳管理秩序和管理效益的过程。管理标准主要包括年度工作目标、工作标准和考核标准。

规范化管理。规范化管理是指以信息化平台为手段,按照“团队精干化、职责清晰化、业务程序化、管理数据化、形象统一化”的要求,科学合理地制定外观展示、基本制度以及各类管理事务的作业流程,以形成统一、规范和相对稳定的管理体系。规范化管理又分为静态规范和动态规范。静态规范主要体现为外观形象展示,包括机构设置、标志标识、文化形象、办公环境等内容。动态规范则主要体现为过程控制,主要包括各类决策、财务、学习、公文流转等过程中的规章制度和运转流程。

集约化管理。集约化管理是指以和谐、集中、高效为价值取向,通过科学有效的管理手段,优化要素配置,集聚人力、物力、财力等各类资源,获取最大的管理效益。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优化资源配置,统筹兼顾各个环节,集聚生产要素和管理要素,加快要素的合理流动与优化组合,形成集约效益;二是充分应用信息技术,把各项工作流程中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环节,纳入信息化建设应用范围,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三是优化工作流程,对影响工作绩效和工作质量的流程以及重复、繁琐、落后等不适应工作需要的环节,进行必要的删除、压缩、优化、整合,以提高工作效能;四是加强内部协作配合。

人本化管理。人本化管理是指坚持以人为本理念为前提,以管理的主体和客体为对象,以满足人的正当需求为中心,积极促进管理目标人本化、管理过程和服务方式人性化,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

以“交通四化管理”提升京杭运河水运工程建设管理水平

交通四化管理的提出和其在京杭运河水运工程建设中的实际应用,为内河水运工程建设管理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山东省从工程建设实际出发,遵循内河水运工程建设管理的客观规律,落实内河水运工程管理法律法规,以交通四化管理理论创新内河水运工程建设管理的方式方法,通过建立完善六大管理体系,促进了工程建设基础、专业、现场再上新水平。

建立岗位责任体系。明确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以及省级建设单位、市级建设单位事权划分,按照以事定岗、以岗定责、权责对称的原则,将工作任务责任细化分解,并与各参建单位签订质量责任书、安全责任书、廉政责任书同时,建立健全质量、安全、廉政责任体系,无一项工作空缺,无一环节空缺。

建立工作标准体系。在工程设计、施工、监理招标阶段,明确工程各阶段的质量标准。在工程施工中,基坑开挖、混凝土浇筑、闸门吊装、材料检测以及脚手架架设、电线铺设、材料摆放等都有具体的标准,并予以量化或定性。科室、班组、岗位以及具体事项都有工作标准。

质量标准化管理交流篇12

建筑安装工程预留、预埋阶段是建筑工程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其施工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的质量水平,及时、完整、有序地抓好质量管理,是创建优良工程的基础。为防止安装工程出现质量通病,要对预留、预埋阶段的质量管理采取一些有效措施,集中精力抓好前期质量管理,强化过程管理。

1 预留预埋阶段主要技术准备

技术准备可以分为设计交底图纸会审、施工交底图纸会审和施工技术交底等三个阶段。

1.1设计交底图纸会审

设计交底图纸会审主要通过自审专业图纸、各专业之间会审,发现问题及提出解决办法,以便在设计交底时由设计人员解决。具体应从以下方面进行:

(1)图纸说明是否齐全、清楚、明确;

(2)建筑、结构与设备、管线有无矛盾,设备层尺寸及管井、竖井尺寸、楼板厚度是否满足安装要求;

(3)图纸上尺寸、坐标、标高及管线交叉点是否相符;

(4)器具安装、设备安装基础、空间是否合适;

(5)设备层管线进户做法是否合理;

(6)墙、板预留洞、套管是否缺少,尺寸标高位置是否正确;

(7)各专业之间有无错、碰、漏等问题;

(8)采用了哪些新材料,其品种、规格是否满足要求;

(9)是否缺少专业图纸。

1.2施工技术交底图纸会审

施工技术交底图纸会审是在设计交底的基础上,依据施工验收规范、检验评定标准、劳动定额等文件,在投标文件“施工组织设计”的基础上,根据科学性、针对性、可操作性的要求,为编制作业指导书做技术准备。具体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图纸翻样。在设计交底图纸会审的基础上,将已经变更或修改的内容通过适当的方式在图纸上标注;按照作业班组施工的图纸要求,以“样板”标准进行图纸翻样绘制大样图,真正把图纸弄清、吃透,使大样图实实在在地成为现场施工的依据。在图纸翻样阶段,对设计交底图纸会审未发现的有关问题,应及时和监理工程师联系。

(2)编制材料明细表。在进行图纸翻样的过程中,参照施工图预算,技术、计划人员准确计算各种材料,分层次编制材料明细表。

(3)计算人工工日。根据以下方法进行人工工日计算。

(1)根据定额计算定额工日,乘以经验系数,得出换算工日a;

(2)参照队里考核指标,根据工程量,得出经验工日b;

(3)根据土建进度计划,考虑施工三至四天一层的特点,计算保证工日c;

(4)根据经验数据,给a、b、c以权重0.2、0.3、0.5,得出:计划工日w=0.2a+0.3b+0.5c;

(5)根据本作业班组的技术力量组合,合理安排施工人员,并作好人员机动储备。

1.3施工技术交底

施工技术交底是控制前期质量的重要保证,如何做到三级交底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是现场质量管理的关键,为避免出现技术交底仅仅作为技术管理制度的一项工作,真正发挥生产技术指导和施工技术准备的职能,克服编制工作由公司技术部门少数技术人员全权包揽,以至造成技术交底流于形式的弊端,施工技术交底的编制工作由项目部、队级分别从各自的角度编制,队级技术交底依据项目部技术交底细化编制,项目部审核队级(工长)技术交底,班组技术交底在工长技术交底的基础上样板方式为主。这里重点介绍队级技术交底的具体要求和做法。

2 预留预埋阶段的施工程序

为保证项目部的质量管理体系真正发挥作用,本工程按流水作业的方式严格施工程序,强化了预留预埋阶段的质量管理,具体做法如下:

(1)预制构件加工程序

a.各施工专业队在项目部技术交底的基础上,按照图纸、规范和公司有关质量管理文件绘制现场预制构件大样图(或提供标准做法);

b.项目部审核,经审核人签字同意后方可加工;如不通过,将签署修改意见返回施工队执行程序a;

c.通过自检、互检、班组检、队检、项目部检的五级检查制度对加工件进行检查,以最后检查结果为准;

d.项目部检查通过,填写相关报表,报监理工程师检查验收,通过一一按贯标要求内部办理手续,不通过一一返回,分析原因、处理,执行程序c。

(2)预留预埋安装施工程序

a.各施工专业队在项目部技术交底的基础上,按照图纸、规范和公司有关质量管理文件编制队级技术交底文件,绘制施工大样图;

b.上报项目部审核,审核通过一一根据工程进度要求,各施工专业队下发施工任务单和派工单,进行施工;审核不通过一一将签署修改意见返回施工队执行程序a;

c.通过自检、互检、班组检、队检、项目部检的五级检查制度对隐蔽工程验收,以项目部检查结果为准;

d.项目部检查通过,填写相关报表,报监理工程师检查验收,通过一一监理工程师在混凝土浇筑令表格中签署“同意浇筑”意见,不通过一一返回,分析原因、处理,执行程序。

3 质量管理措施

质量目标责任的建立,是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的一个重要原则,作为贯标企业,有严格的程序和流程,但如何把总目标细化,克服质量目标责任流于形式的管理通病,真正把总目标分解到各分部分项工程,再落实到具体的施工部位、施工班组,并且具有操作性,做到检查及时、反馈有效。这是我们强化质量管理,实行过程管理必须解决的问题。根据项目部的管理思路,考虑到安装阶段的质量通病相当一部分是在预留预埋施工阶段造成的,所以在预留预埋阶段,严格实行了质量目标责任同经济责任紧密结合,用经济责任制度来保证质量目标的实施,使目标责任制度化、规范化,形成了质量目标管理与考核的机制,推进了本项目质量管理的深化,具体做法是:

(1)根据质量总目标,依据验收规范或标准,经过目标分解、细化,确定预留预埋阶段质量分目标为优良;

(2)依据优良等级标准编制队级技术交底书,在交底书中,按照高要求的标准编写具体的技术要求和验收标准,原则上把验收标准中的误差范围划分为正负各三档共六档,一般情况下取三至五档,实行五级检查制度,检查记录中须签明检查时间一一具体到分钟;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