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合集12篇

时间:2023-02-28 15:32:49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篇1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问题逐渐被提上日程,在内部控制方面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改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作为财政拨款的一个事业单位,主要职能就是预防和控制疾病,为公共卫生提供服务,而其职能的发挥需要资金以及资产的支持,这就需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加强内部控制,对各种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但是现阶段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内部控制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提高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内部控制的水平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因此加强对内部控制相关问题的研究势在必行。

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加强内部控制的必要性和重要作用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是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组织,其主要的社会职能为重大疾病的预防、控制突发疾病以及为公共卫生提供必要的服务,由此可见,疾控中心对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内部控制和管理是是十分必要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加强内部控制和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主要可以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做好内部控制工作有利于对各种活动开展的成本进行合理有效的控制,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节约成本,在保证充分履行各项社会职能的前提下,减少对国有资产的消耗。另一方面,对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各种资源进行有效的配置,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资产的闲置率,提高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对突发疾病的能力以及为公共卫生事业服务的能力,保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各项社会职能完全发挥。总之,做好内部控制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加强内部控制和管理势在必行。

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目前,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内部控制的现状并不乐观,在实际内部控制工作当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可以总结为如下方面:1.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领导人员还没有真正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不高,因而内部控制缺乏必要的环境,单位内部制定的一些规章制度流于表面,导致内部控制工作难以真正落实到位,当然也就无法取得预期的控制目标。2.很多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财务管理方面都比较薄弱,虽然有些单位顺应时展的潮流建立了新型的会计制度,但是由于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偏低,导致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财务管理工作质量难以提高。3.很多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资产管理方面缺乏完善的管理和控制规章制度,导致资产管理不够科学和规范,影响了内部控制水平的提高。4.很多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预算管理方面存在不足,不能有效的控制各种费用的支出,资产闲置的情况普遍存在,造成资金浪费。5.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内部控制方面的信息化和网络化建设程度比较低,内部控制的效率和质量难以获得大幅度的提升。

三、探究提高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内部控制水平的措施

(一)进一步提高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要做好内部控制工作就需要进一步提高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首先,国家和政府需要加强对内部控制的宣传力度,加强对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领导人员在内部控制方面的教育,让领导人员认识到加强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并提高内部控制的认识,从而促进领导人员积极组织相关的人员进行内部控制,建立以领导人为组长的管理小组,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加强内部控制营造良好的内部环境。同时,还需要将内部控制水平作为考核领导人员绩效的主要指标,单位领导人对内部控制负有直接责任。其次,还需要加强对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员工的教育,使员工主动参与到单位内部控制当中,形成全员参与内部控制的局面,提高内部控制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最后,需要建立内部审核制度,并注意提高审核部门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一旦发现单位存在资产管理不合理或违法乱纪的问题一定要追究到底,并对相关的责任人做出严厉的惩罚,并责令相关部门改善存在的问题。(二)提高财务管理水平首先,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该提高对财务管理的认识,摒除过去落后的财务管理观念,学习和借鉴先进的财务管理理念,利用科学的财务管理模式加强财务管理,提高财务管理质量。其次,根据新会计准则以及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会计制度,保证会计资料真实有效。最后,单位还需要加强对财务管理人员的教育和培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升财务管理水平。(三)不断完善资产管理制度,加强对资产的管理和控制力度完善的资产管理制度是做好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要保障,因此需要根据国家的要求以及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完善可行的资产管理制度。首先,建立台账制度,有效解决“管物不管账、管账不管物”所造成的问题,保障单位内部各种收支都及时入账,并且需要对往来账目进行核查,避免出现呆账和坏账的情况。在整个过程中涉及到的人员和物资都需要记录清楚,相关的人员需要签字,避免在出现问题时无法确定责任人。其次,定期对单位的资产进行盘点,以清楚掌握单位的“家底”,并且还需要对单位的一些药品和药剂保存是否科学以及是否在保质期内等进行检查,以免造成资产浪费或流失的情况。最后,还需要加强对资产管理和控制的力度,对于单位一些比较贵重的设备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延长使用寿命。(四)提高资金控制的水平,加强对物资支出和采购的控制在内部控制当中,资金控制是一项重要的内容。对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来说,由于资金主要依靠财政拨款,相对医院这样的事业单位经济实力较弱,这就更加凸显了加强内部控制,节约成本的重要性。为了提高对资金的控制水平,需要建立完善的资金业务岗位责任制度,资金的使用需要严格按照审批制度执行,提高资金使用的科学性。同时还需要建立资金使用情况的盘点制度,防止发生违法乱纪的行为。最后,还需要加强对物资支出和采购的控制与管理,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购买清单,尽量减少资产闲置情况的发生,提高资金利用效率。(五)提高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内部控制和管理的信息化程度由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经济实力比较薄弱,因此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存在严重滞后的情况,对于内部控制和管理还没有完全实现信息化和网络化,内部控制工作的质量和效率都比较低,为了解决这种情况,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该提高对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力度,适当增加一些投入开发一套比较完善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避免和减少内部控制工作当中出现的人为差错,提高内部控制工作的质量。

四、结语

总而言之,对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来说,加强内部控制,提高内部控制的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分析了目前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内部控制的意识比较薄弱、财务管理不科学、缺乏完善的控制和管理制度等,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一些解决对策,希望可以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周江莉.关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内部控制的探究[J].中国市场,2015(14).

[2]姚钦.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内部控制问题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3(06).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篇2

所谓疾病预防控制服务成本核算,指汇总、归集、分摊并计算一定时期内所发生的所有费用。目前我国疾病预防控制服务中心的成本核算方式主要有零核算、一级核算、二级核算以及三级核算。零核算指的是与成本相关的资料各机构不进行核算,而是根据财务报表提供的内容来反映。一级核算指成本资料由机构财会部门处理,各科室不参与成本核算。二级核算指不仅财会部门核算成本,而且各科室也参与成本核算。二级核算方式下,疾病预防控制服务中心的各个科室都配备相应的财务人员,专门负责其科室发生的成本资料的收集、核算和汇总工作,最后将汇总资料提供给机构财务部门。三级核算指的是以科室为基础的成本核算。由于我国现行政策对卫生医疗单位的成本核算没有做出明确具体的规定,因此,很多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成本核算还停留在零级和一级阶段。另外,疾病预防控制服务中心的成本核算对象由于专业性强,不像工业企业所耗资源能成批生产定型产品,因此其核算对象有其自身特点,并因项目、因时、因地、因人而异,从而带来了核算不规范、标准不一致、结论不准确等后果。

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成本核算管理现状

(一)成本效益观念不强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属于不以盈利为目的的事业单位,一般采用的是预算会计的核算方法,因而在资金方面没有太大的压力,相比而言其经济责任比较小,这就使得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往往忽视经费资金的使用效益,成本节约控制意识不强。同时,由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社会服务职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加重视社会效益,很多经济业务无法衡量其成本效益,这就导致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工作人员在开展事业活动时很少考虑成本核算,缺乏成本效益观念。部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财务人员专业素质培训相对忽视,财务人员缺乏系统的专业知识,成本核算思路不清晰,在开展成本核算工作方面缺乏主动性和责任感。

(二)成本核算模式缺乏科学性

目前,虽然成本核算已经逐步受到重视,但是许多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成本核算方法仍然是账外测算,仍然从财务报表或者财务账册上间接获取相关数据,导致成本核算不准确。除此之外,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员工平均主义思想严重,认为单位的成本应该按照统一标准和方法进行核算,这显然和实际情况存在很大差异。比如对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检验科和生物制品科来说,其成本开支类型以及业务性质都存在显著差异,如果对其采用统一的成本核算标准,必然会造成成本核算不科学、不合理现象,最终不仅会影响职工工作的积极性,成本节约控制更是无从说起。同时,随着疾病预防控制事业发展,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业务量日益增加,成本核算专业性强,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往往没有与财务核算软件配套的成本核算软件,导致成本核算工作量加大,效率低下,影响成本核算工作质量。

(三)成本核算制度体系不完善

我国事业单位的传统管理模式影响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成本管理理念,在过去,事业单位往往不重视成本核算,因而不存在健全的成本核算会计制度。从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现行核算制度来看,主要执行的是事业单位核算制度,在对事业活动核算方面,侧重于资金核算。然而该制度中,成本核算方面的规定还存在很多漏洞,导致很多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成本核算方案不科学。比如:就成本分配归集与成本核算管理制度而言,很多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就没有这方面的设计,即使有这样的设计,相应的执行也仅仅是一种形式,在具体执行中并没有得到应用。具体体现在单位缺乏成本核算账簿以及相关报表体系,没有统一的成本归集对象,导致难以对具体部门和科室进行准确成本核算。部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成本核算制度体系无法包括所有业务流程,并缺乏相关的成本费用指标定额和消耗定额。

三、进一步做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成本管理的探索

(一)强化成本控制观念,提高经营效率

像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这样的卫生部门,同样受客观经济规律的制约,在现行的市场经济体制下,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稳定发展,必须进行有效的资源配置,加强单位成本管理,树立成本控制节约意识,不断提高单位经营效率。首先,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该严格遵守《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以及《事业单位会计规则》,其次,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该提高全体员工成本控制意识,建立符合自身需要的成本核算机制。必须在单位内部大力宣传成本核算控制观念,不断提高全体员工进行成本控制的积极性,使全体员工树立成本控制意识。日常工作经营方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该将提高其经济效益作为重点,同时,不将提高服务收费标准作为增加效益的唯一来源,应该尽量采取低消耗,控制成本手段来提高收益。

(二)优化成本核算模式,强化项目分析

为了提高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经济效益,应优化成本核算模式。由于成本核算会涉及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各个部门,有必要建立组织领导小组,对其成本费用进行计划、控制和分析,进而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可以根据单位的组织结构,由财务、人事、业务等组成成本管理小组,根据建立的成本核算规章制度来全面执行成本核算管理工作。可以借鉴企业的责任会计核算管理方法,通过责任会计的建立来提高自身的成本管理水平,要求各成本责任中心及时记录和核算日常发生的各项费用,形成一个完整的成本控制网络。另外,应强化疾病预防控制项目总体分析,对比不同科室项目的消耗来进行判断,对各项目增加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情况进行分析,或者通过对项目成本结构的分析,实现业务流程的优化。此外,还应结合疾控中心承担业务的实际情况,结合疾控重点工作与日常应诊分别考虑成本核算与相关分析模式。

(三)完善成本核算制度体系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制定各项成本费用的指标定额和消耗定额,建立严格的成本核算制度体系。比如:必须妥善保管单位成本发生的各种原始凭证,建立医疗物资的入库、出库、验收等制度,力争做到原材料的领用符合预算标准,并按照规定的手续进行审批和审查考核。应建立目标成本考核奖励机制,建立适合自身的费用归集和分配账簿体系,合理科学的对发生的各项成本费用进行归集、分摊与核算。同时,为了提高成本管理的效果,除重视成本管理方面的制度,对于单位的物资管理、业务管理以及岗位责任等方面都必须有完善的制度,制定详细的考核和奖励细则。对于单位内部的物资,要定期或者不定期的进行检查,确保单位账实相符,尤其是对于单位疫苗的采购、验收、发货等环节,必须做到日清月结。同时,对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办公用品、试剂等日常耗用产品,严格按照实耗实销的办法进行核算,并按照相应的规定进行定期盘点,对于发生的一些临时性项目,严格按照方案要求与预算进行,并在经营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采取合理措施控制成本费用。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篇3

当前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专项资金都是来自于国家财政拨款,其具有特定的用途,主要是用于特定的疾病预防控制任务,或是实施某一公共卫生研究项目。因此在专项资金使用过程中要做到专款专用,不能对其特定用途进行改变。但在实际工作中,当前疾疾预防控制中心在专项资金分配、使用和监管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因此需要加强对专项资金的管理,全面提升专项资金的合理分配和使用。

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项资金管理的特征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项资金来其要求单独报账进行核算,在管理工作中要做好统筹安排,专款专用。由于疾控中心是国家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其专项资金主要由国家财政拨款,也有一部分是由社会团体和相关组织提供的项目资金。在实际专项资金管理工作中,不仅数额大小不一,同时专项资金周期长短也存在较大差异,项目实施地也不相同。在这种情况下,更要重视专项资金的有效使用,通过强化对专项资金的使用和分配的监管,更好的发挥出专项资金的重要价值。同时国家针对于专项资金的分配使用情况也相继出台了一些规定和办法,实现对疾控中心专项资金预算、执行和清算等过程的实时追踪,对其分配和使用的合法合规及透明情况进行监控,保证疾控中心专项资金的专款专用。

二、提高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项资金管理的措施

(一)创新专项资金管理模式,提高资金的管理效率

在当前疾控中心专项资金预算编制工作中,可以采用零基预算方式来编制专项资金预算,即针对具体的实际情况来对本期可能发生的各项费用和开支内容的合理性进行逐项审议,并在综合平衡的基础上来编制预算费用额度,确保其合理性,以此来全面提高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避免发生专项资金闲置浪费的问题发生。严格按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重要和紧急程度、实际工作量来制定专项资金分配方案,实现专项资金的合理分配。在具体使用过程中,需要提高专项资金使用的灵活度,一旦开展的公共服务项目发生了新的变化,需要针对具体情况来合理调用其他资金来进行扶持,以此来提高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

(二)完善专项资金监督管理制度,保证专项资金的专款专用

为了能够提高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项资金的管理水平,需要建立健全专项资金监督管理制度。这就需要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努力提高专项资金监督管理水平,严格专项资金审批权限及规范资金支付流程,加强对专项资金的科学管控,有效的避免专项资金被挪用和贪污的现象发生,更好的发挥出专项资金的整体效率。保证做到专款专用,确保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各项指标的顺利完成。

(三)逐级构建独立审计模式,定期追踪资金动向

为了全面提高疾病预防中心专项资金的管理水平,专项资金的出资产方或是国家审计需要成立审计团队,主要对专项资金的动态、下拨情况、疾控中心会计核算的合规合法性等进行排查和审核。同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内部也要成立具体的审计团队,针对本单位的专项财务报告、专款使用情况、项目完成情况等进行认真审计,确保做到账目的清晰。另外,审计部门还要提高自身的独立性,这样才能在具体审计工作中保证公正性和客观性,定期对专项资金的动向进行追踪,实现对疾控中心专项资金执行情况的有效监管。

(四)构建专项资金反馈机制

当前疾病预防机构所花费的经费都来自于财政拨款,但一直以来财政拨款审批流程都十分复杂,各种程序繁多,这极易造成专项资金拨付过程中到账延迟。因此疾病预防中心需要建立健全专项资金反馈机制,及时将资金的使用情况向上级反馈,这样上级能够对专项资金的实际需求情况进行及时了解,这样一旦专项资金出现缺口,则能够及时拨付需要的专项资金额度。另外,对于政府机关来讲,需要加快对相应的财政体制进行完善,并利用便捷的拨付通道,简化审批和转转流程,确保专项资金的及时拨付到位,从而保证疾病预防中心能够在第一时间内对疫情进行有效控制,实现专项资金的高效利用。

(五)加大对财务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财务人员整体素质

对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来讲,需要在日常工作中重视对财务人员的培训工作,通过采取多种形式的培训,努力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同时还要注重财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的培训,全面提高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这样在专项资金管理工作中,财务人员才能够严格按照会计法规的要求来科学设置会计科目和具体的核算环节,在成本可控的范围内,确保财务报告能够对专项的流动过程进行真实、全面的反映。另外,还要做好专项资金的预算工作,留存适量的准备金来应对突发及意外情况。因此要求疾控中心财务人员要具有较高的团队整体素质及过硬的技术水平,这样才能实现对专项资金的合理分配,科学对项目开支水平进行评估,更好的发挥出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

三、结束语

由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承担着人民群众疾病预防和控制的重要任务,为了能够更好的发挥出自身的社会功能,在做好公共卫生服务的基础上,还要通过对专项资金的有效管理,更好的发挥出专项资金的重要作用。因此疾控中心在实际工作中,需要进一步完善专项资金监管制度和反馈机制,提高专项资金的管理效率和使用效益,确保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管理目标的实现,促进疾病预防控制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自红.浅析区(县)级疾控中心项目资金的管理[J].经济师,2013(12).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篇4

中图分类号:G27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1-0254-01

疾病控制档案是指在从事疾病防治卫生监测及其他各项工作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计算机磁盘、光盘等不同载体和形式的历史记录。

一、疾病预防控制档案管理工作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疾病预防控制档案主要是指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疾病控制、卫生监督以及各种文体事物中形成的档案材料。一是有关综合管理方面档案。包括上级下达的指令性、指导性文件,各种传染病、计划免疫工作规划,卫生监督、监测质量的要求,工作规划、总结,各项规章制度以及在工作中形成的各种会议通知纪要等资料。二是疾病预防控制管理方面的档案。包括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形成的各种资料。如:儿童预防接种疫苗的管理材料,卫生监督材料,疫情、感染事故、食物中毒、个别违法案例分析材料,以及各种毒理检验材料、化验材料。各种传染病、地方病、慢性非传染的防治规划方案,控制措施及防治效果评价,流行病学调查分析、个案调查、专题总结及传染病死因报告卡。常规“四苗”接种率的有关表、簿,以及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调查和处理报告。三是卫生监督监测的各种法律文件和各种规范的文书。如:各种发放证照的书面申请、现场监测数据、样品检验、实验结果报告。开展各项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形成的照片、录音、录像等材料。

二、疾控中心档案管理体制及其职责

第一,档案工作实行分级负责制,由一名中心主任负责领导档案管理工作,并列入分管主任岗位职责。本中心设立档案室,负责中心文书档案管理,对各种门类、载体的档案由各科所进行管理。中心档案室的主要任务是:

(1)负责建立健全本中心档案管理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指导和检查各科室文件资料的收集、整理、立卷、归档工作等

(2)负责中心文书档案资料的接收、整理、分类、鉴定、统计、保管。

(3)负责组织本中心各科所档案管理员的业务培训,开展档案信息交流。

第二,各部门的档案工作实行科主任负责制,设1-2名兼职档案员,具体负责本科室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和归纳工作。

第三,将档案工作列入各科室工作人员岗位职责范围,每个工作人员应做好档案材料的形成、积累、整理、归纳工作,将工作中产生的档案材料工作完成顺序,及时整理齐全,交本科室档案员整理后归档,任何个人不得据为己有。

三、档案材料的归档范围主要有

凡是反映本中心工作活动,具有查考利用价值的文字、照片、录音带、光盘等不同载体的文件均应收集归档。

(1)上报、下发的文件及下级单位的有关资料,请示与上级的批复。

(2)本中心的工作计划、总结、报告、条例、规章、制度、组织沿革、大事记等。

(3)本中心召开的党政职工代表大会,业务会议通知、记录、纪要等会议材料。上级颁发的奖状、荣誉证书等。

(4)各种国产和国外进口的仪器设备的全套随机文件材料,主要包括购买申请、批复、大型设备的招标书、合同、图纸、说明书、合格证、装箱单、校准证书、使用、校查、保养、随机软件等。

(5)疾病预防控制的法律、法规、标准及各项规章制度、传染病和慢性病的流行病学调查、防治规划、总结和监测点的记录。

(6)计免、疫情、计划免疫方案,免疫效果观察和接种事故调查,疫情报表和统计分析。

(7)消毒杀虫灭鼠计划,实验数据标本,监督审批材料。

(8)空气、水和公共场所监测记录、报告。预防性卫生评价材料。

(9)农村改水改厕等调查评价材料。

(10)电离辐射防护与安全监测评价材料,防护措施研究材料。

(11)检测使用的各种标准方法、非标准方法及相关资料,检测报告存根。

(12)质量体系文件及质量体系运行产生的相关记录。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篇5

一、狠抓政治教育,提高思想素质。

市疾控中心一向注重思想政治工作,坚持政治学习制度,教育广大干部职工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结合八荣八耻教育和市卫生局党委倡导的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及治理商业贿赂等活动,先后制定了相关的实施方案,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今年六月份被市委、授予“2004~2005年度精神文明先进单位”。“七一”前,疾控中心党支部被市直工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二、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圆满完成人事制度改革。

按照《秦皇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试行方案》文件精神,市疾控中心被列为首批改革试点单位。在市卫生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中心领导班子认真调查研究、精心谋划制定出实施方案和相关的实施细则。统筹规划、统一部署,全面贯彻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坚持党管干部,德才兼备、任人唯贤的原则,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坚持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扬民主的原则,保证广大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严格按照编制和人员结构比例,合理设置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工勤人员岗位。全面实行竞争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使单位人事管理工作走上科学化、法制化的轨道。

三、确定工作目标,制定实施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全年业务工作。

根据省卫生防疫工作会议精神及省疾控中心下发的《市级疾控机构2006年业务工作考核内容及标准》,结合我市卫生防病工作的具体情况,制定出《2006年秦皇岛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要点》,进入暑期前,又制定了《秦皇岛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暑期卫生防病工作预案》,并对《秦皇岛市疾控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进行了进一步完善,重新调整了应急处理组织机构,根据工作的需要,新增设了应急办公室、信息科和质量控制办公室三个科室。将疾控中心的工作重点转移到暑期卫生防病工作中来,力争做到对重大传染病和公共卫生突发事件,能够发现得了,控制得住,处置得好,确保今年暑期卫生防病工作万无一失。

四、突出重点,全面开展重大传染病防治工作。

(一)加强以霍乱为重点的肠道传染病防治工作。进入4月份以来,市疾控中心遵照省疾控中心的要求,制定了《秦皇岛市霍乱及O157:H7防治工作计划》和《霍乱防治应急预案》并以会代训的形式对全市县区疾控机构的主管领导和市疾控中心全体机动队成员进行了霍乱流行病学知识和现场处理培训。并于6月初对全市肠道门诊、县区疾控机构肠道病防治工作情况进行了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了整改意见。6月份,市疾控中心采集了外环境水40份、水底泥19份、腹泻病人便30份,进行了霍乱弧菌、O157:H7大肠杆菌监测。另外,各县区也对水、水产品等172份样品进行监测,均未检出致病菌。

(二)加强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工作。入春以来,我国部分地区出现人感染禽流感病例,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根据上级有关文件要求,市疾控中心进一步完善了我市防控禽流感工作预案。与市、县区农业和畜牧系统建立了信息沟通机制,固定专人和联系电话,摸清了全市接触禽类等高暴露人员底数。对全市疾控机构的应急预案、物资储备和模拟演练进行多次检查,对医疗机构感染科建设、发热门诊建设和使用情况进行了督导检查。

(三)加强流行性出血热的监测工作。流行性出血热是我市重点防治的传染病之一,近年来发病情况有上升趋势。按照《全国流行性出血热防治方案》和《河北省流行性出血热防治规划》要求,市疾控中心于2006年春季开展了流行性出血热监测,选择昌黎县和青龙县为监测点,对鼠密度和带毒情况进行监测。全市共调查4个检测样地,宅区布夹1222夹次,捕鼠21只,平均鼠密度1.7%;野外布夹1215夹次,捕鼠9只,均为纹背仓鼠,平均鼠密度0.74%。对捕获鼠进行解剖,用(IFA)法检测出血热病毒总携带率宅区鼠为10.5%(4/38)。野外鼠为11.1%(1/9)。为有关部门制定控制方案,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

(四)加强结核病防治工作。根据《秦皇岛市结核病防治规划(2003~2010)》及省疾控中心下发的《2006年结核病防治工作计划》,市疾控中心对全市23个乡镇卫生院的结核病痰涂片检查点的工作人员进行了二次培训,统一下发了检验器材,提高了基层医疗机构发现和诊断结核病的能力;各县区结防人员利用下乡督导、登门告知、电话通知等手段,对结防机构未能登记的病人进行追踪;3~4月份顺利通过世行贷款/英国赠款中国结核病控制项目的中期评估;在涂阳病人免费治疗的基础上,从2006年1月1日起,对涂阴活动性肺结核病人实施免费治疗。各项目门诊成立了诊断治疗小组。截止到5月底,全市接诊病人2328人,发现涂阳病人58例,涂阴病人147例,比去年同期有所增加;结合“3.24世界结核病日”,市疾控中心设计印制了5000份彩色折页传单,各县区疾控机构也制作了大量图文并茂的宣传品,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

(五)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从今年起,加强了艾滋病疫情监测覆盖面,开展了公安监管场所羁押人员艾滋病抗体筛查工作,为此项工作能按时完成,市疾控中心制订了专项工作方案下发到有关单位,积极与公安、司法等部门联系,相互沟通,密切配合,截止到4月底,共检测1021人,检出1例HIV感染者(该病例5月17日死亡);6月15日,市疾控中心在市委党校县级干部培训班上对30余名领导干部进行了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讲座,讲解了艾滋病防治知识、《艾滋病防治条例》、防治策略和工作进展,提高与会领导干部对艾滋病防治工作的认识;落实“四免一关怀”政策,对我市现有的2例HIV感染者提供免费抗病毒治疗;全市开展了免费自愿咨询检测,1~5月份检测866例,未发现阳性病例。

(六)加强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工作。为全面贯彻5月19日省卫生厅召开的全省传染病防治工作电视电话会和5月23日省疾控中心召开的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调度会议精神,市疾控中心于5月26日紧急召开了全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主要领导和相关科室负责人参加的调度会。就我市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情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我市今年肠道传染病防治工作、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工作进行了部署;市疾控中心薛主任与各县区疾控机构负责人签订了《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责任状》,强化了疫情报告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同时要求各县区在坚持24小时浏览网页的基础上,主动出击,深入基层,搜索疫情,加大发现力度,加大培训力度,提高业务技能。

(七)其他传染病防治监测工作

1、流脑防治:根据省疾控中心要求,我市于1月、3月、5月分别进行了流脑流行前期带菌调查,每期共采集样本100人,检测结果为:流脑流行前期和后期均未检出,流行高峰期检出2株脑膜炎双球菌。

2、学校传染病防治:入春以来,我市部分中小学相继出现了上感病例,引起有关领导的重视。市疾控中心及时召开了调度会,要求各县区疾控中心开展流调工作,积极与当地教育部门建立沟通机制,各学校确定专(兼)之疫情报告员,实行晨检制度,每日向疾控中心报告疫情动态,截止到5月底,我市共出现学校上感4起,构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起,通过市县两级疾控机构的紧急处理,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五、规范计划免疫工作,确保预防接种安全。

1、巩固消灭脊髓灰质炎成果,加强AFP监测和病例调查工作。积极开展脊髓灰质炎强化免疫接种活动,1~6月份共报告AFP病例6例,各项监测指标全部合格。

2、完成全市计划免疫新监测软件与省疾控联网,经过3个月的数据传输,各项指标达到国家标准,县区疾控机构也将完成入网联接。

3、继续抓好乡级接种门诊的规范化建设,努力提高接种率和接种安全。在市疾控中心的督导、检查下,全市138所乡镇卫生院全部建立规范接种门诊,接种门诊率已达到100%。

4、以“4月25日计划免疫日”为契机,围绕“同样的权利,同样的健康—关注流动儿童预防接种”这一主题,在全市范围内,积极开展计划免疫宣传活动。发放宣传册63890余份,传单10000余份,解答群众咨询100000余人次,制作专家访谈4期,领导电视讲话12期,农村有线广播464次,宣传展牌62块,黑板报85块,张贴标语564条,取得良好地社会效应。

5、强化乙肝疫苗、精致腮腺炎疫苗和乙脑疫苗接种工作。

6、完成麻疹、新生儿破伤风监测工作。全市共报告麻疹疑似病例51例,新生儿破伤风疑似病例1例。

六、加强病媒生物监测工作,为科学有效控制病媒生物提供技术支撑。

年初,市疾控中心制订并下发了《秦皇岛市病媒生物种群密度及消长监测方案》,拟定了“县区消毒与病媒生物控制工作业务内容和考核标准”,明确了今年消杀工作主要任务:消杀业务培训和基层技术指导,病媒生物孳生地监控,病媒生物消长及抗性水平检测,突发疫情的应急消杀处理;完成监测网络建设,全市设立成蚊密度监测点11个,成蝇密度监测点13个,蟑螂密度监测点14个,每旬监测一次;开展了我市城乡接合部越冬蚊场所、蚊蝇孳生地调查工作;与公共卫生科和检验中心配合,对市级医院消毒工作进行了检测和消毒基本情况的调查;做好了应急消毒药品、个人防护用品和消毒器械的准备工作,以应对随时可能发生的疫情;成功举办了我市医疗机构感染消毒监测、检验技术培训班,对规范我市医疗机构消毒工作起到了推动作用,也为今后举办类似培训班创出条新路。

七、加强慢性病、地方病防治工作。

2006年市疾控中心加强了对全市慢性病防治工作的领导,将慢性病防治纳入县区考核范围,各县区均已指定专门科室负责此项工作;大部分县区均按要求建立了慢性病防治示范点,北戴河慢病防治示范区开展了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恶性肿瘤、糖尿病等慢性病发病和死亡检测,按时完成月报表;海港区开展了全国伤害监测工作;市—县区—社区(乡镇)的慢性病防治网络正在逐步形成;举办慢性病培训班,对各县区慢性病防治人员进行了培训,提高了专业水平;对国家疾控中心下达我市的奥运城市控烟调查工作,进行了前期准备、资料收集等,现已进行现场调查阶段;开展慢性病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工作。在“世界无烟日”到来之际开展了宣传咨询活动,各大新闻媒体给与了报道。

开展生产企业、居民住户碘盐监测工作。1~6月份共监测碘盐生产企业37批次,合格36批次,质量合格率

97.3%;监测居民户2016份,合格1954份,合格率96.2%,碘盐覆盖率94.46%,非碘盐率1.8%。5月15日碘缺乏防治宣传与市盐政管理局共同在太阳城举办宣传咨询活动。做好2005年度中央财政补助地方病项目—秦皇岛市饮水型氟病区水氟含量筛查、降氟改水工程检测项目的各项工作。

八、开展公共场所、工作场所卫生监测、检验工作。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篇6

中图分类号:R197.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7-0-02

作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资金管理的一种重要形式,专项资金管理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具有很强的指向性。做好专项资金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是有利于增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资金使用的针对性,通过有效的专项资金管理能够很好地引导资金流向需要的地方,满足相应的资金需求;二是有利于提升专项资金管理的有效性,加强专项资金管理其实就是对资金使用的合理性、时效性、科学性加以核查,确保资金管理高质高效;三是有利于降低财政资金运营成本,优化社会资源,使得有效的社会资本得到最大程度的作用发挥。

一、当前疾控中心专项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专项资金存在“专款不专用”的现象

作为公益性事业单位,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资金来源主要来自于财政拨款,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有指向的专项资金,本来是有很强的针对性,但是却存在较为严重的资金滥用问题。首先,部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就像一个“大染缸”,为了所谓的灵活性、一致性,对所有进入资金库的经费“去标签化”,采取统收统支的方式进行资金管理,在这种情况下所有的资金都不具备“专项”属性了,在使用上更多是以领导意志为转移,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放,看似以需求为导向,实则经不起审计考证,过于随意的操作会导致原本急需区域成为真空地带。其次,在当前中国已经形成比较健全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络,这既有利于统一管理但也存在过于层级化的问题,很多政策(包括资金)经过层层传达(拨付)之后往往会出现“资金流失”的现象,导致最后专项资金的使用无法支撑专项服务,专款专用成了一句口号。

(二)专项资金运转存在效率低下的问题

专项资金设置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为了提高资金在管理使用过程中的质量和效率,原因在于它的“专”与“快”,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存在资金运转效率低下的问题。首先是在资金的拨付流程上缺少时效性,从专项资金调查、立项到审批、拨付可以说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如果在拨付手续上出现问题将会影响资金到位问题,对于有时间限制的专项资金来说这可能是致命的,江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2013年的H7N9预防专项资金拨付过程中就曾因为拨付不及时导致H7N9的预防工作开展受限,这与当前过长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层级化管理弊端是息息相关的,特别是对于基层单位这种问题就越突出。其次是在资金使用过程中出现扎堆、闲置的问题,部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于专项资金的使用不能很好地进行使用,导致资金进入闲置状态,经常出现因为怕资金回收才在最后期限内扎堆使用、突击使用,这不仅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资金运转的效率,也影响专项资金使用的质量,可想而知匆忙的资金使用必然会导致资金使用的效率低下、质量低下。

(三)专项资金缺少有效可行的审计机制

之所以会出现“专款不专用”、“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的现象,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缺少针对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项资金的有效审计。一是审计缺位,目前审计在事业单位中的应用非常不足,这源于事业单位具有公益性、非营利性,所以对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资金使用缺少相应的审计概念,更别说要细化到专门针对专项资金的审计。二是审计简单,目前某些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审计只是停留在简单的财务核算,也就是重点只是针对单位的经费使用情况进行数据核对,这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对“专款不专用”的一种纵容,正是因为审计不注重考核资金使用的合理性、有效性,所以对于专款使用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也就无法衡量,这也就失去了针对专项资金审计的意义。三是审计困难,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审计特别是有效审计的困难程度可想而知,一方面需要有一个健全可行的审计制度,更需要一批具备审计专业知识又能结合单位实际情况开展审计工作的专业队伍,这在当前是相对比较缺少的,当然也缺少审计过程中的经费保障,种种原因导致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内部审计困难。

二、加强疾控中心专项资金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一)规范化:加强专项资金管理建设

对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专项资金被“去标签化”、“专款不专用”的问题,很重要的是要加强专项资金的规范化管理建设,从认知上、操作上进行建立相的使用规范。一方面,要转变思想认知强化专款专用的严肃性,既然采取专项资金的方式拨付资金,必然有其顶层设计的合理性,也证明在实际操作中有相应的需求,至于因应每个地区不同的实际情况,可以在专项性和灵活性之间取得一定的平衡,但是这就要求地方提供科学的更改依据并严格按照审批流程提出申请,确保资金使用的合理性、有效性。值得一提的是,各地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提前做好预算(计划),因地制宜的提出资金使用安排,尽量避免挪用专项资金的情况。另外一方面,在资金拨付方式上要有一个规范化的流程,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当中要杜绝“谁有钱谁说话”的现象,对滥用权力的单位(领导)要严加惩处,对资金拨付的数目要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公示公开,确保专项资金在从上而下流动的过程中保值足额。

(二)标准化:提高专项资金管理效率

提高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项资金使用的效率势在必行,这就要求建立专项资金使用的标准化流程,进而促进资金运转效率的不断提升。一是专项资金的管理流程要标准化,不管是专项资金的调研、立项还是审批、拨付都要建立一套标准化的流程,确保专项资金管理(特别是拨付)只要按照流程化操作就没有问题、就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对于有特别紧急的专项资金拨付要建立“紧急拨付绿色通道”,简化专项资金的拨付流程,采取直接拨付到位的方式缩短拨付时间。二是要建立专项资金使用安排的标准化,为了避免专项资金闲置、使用扎堆,需要针对专项资金的使用有一个标准化的使用规定,包括资金使用的时间跨度以及在各个时间段的资金投入安排要与业务工作的实际开展工作配套,对于闲置资金的界定与回收等方面可以有标准化的设定。之所以要强调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项资金管理、使用的效率,归根到底是为了提高专项资金的运转效率,让专项资金最大程度上发挥作用,这其实也是在推动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也是成本控制的一种重要体现。

(三)制度化:完善专项资金审计制度

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项资金的审计离不开对审计制度的不断完善,只有把审计搬到制度化的层面才能真正推进审计工作的开展。首先,要充分重视审计的重要性,对于事业单位属性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不能因为具备公益性就逃避审计工作,另外要把审计当成完善机构内部控制的重要工具,而不是当成单位运营的一种负担,特别是对于专项资金的审计意义更大。其次,审计要兼顾数据核对与效益审计,一个健全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审计机制不能只是关注数字还要看到效益,这就要求建立区别于企业的审计制度,一方面要有对资金使用的数据核对,对于专项资金的使用要求更加细化,要细化到专项资金的每一项经费支出,确保资金使用在数字上没有出入,这是最基本的;另外一方面要在数据核对的基础上进行“经济性、合理性、目的性、有效性”分析,凸显专项资金使用的效益性。最后,要加强审计保障,一是要有人员保障,要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事业单位)审计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批具有专业知识和效益审计概念的复合型人才;二是要有经费保障,要把关于审计的资金纳入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项资金)的预算当中,确保审计工作能够有限开展。

三、结语

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项资金的管理,是在确保资金安全的基础上,思考如何通过规范化的管理确保专项资金专款专用,保持专项资金的指向性、目的性;思考如何通过标准化的流程加快资金运转的效率,降低资金管理使用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思考如何通过制度化的审计考核资金使用的合理性、目的性、有效性,彰显专项资金管理的效益性。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项资金管理不断朝着专业、高效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篇7

2007年7月,经靖宇县机构编制委员会靖编字[2007]8号文件批准,靖宇县疾控中心和靖宇县卫生局卫生监督所,由靖宇县卫生防疫站分拆后重新组建而成,以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的形式开展工作。目前,疾控中心设检验科、传染病防制科、艾滋病防制科、病媒生物防治科、学校卫生监测科、健康教育科、地方病防治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科、免疫规划科、生活饮用水卫生监测科、职业病卫生监测科、医疗机构监测科、环境卫生监督科、门诊科等17个科室。共有在职职工61人,其中主任医师3人,副主任医师13人,主管医师33人,助理医师24人,工人3人。本科学历11人,专科学历24人,中专及以下学历26人。是靖宇县疾病预防与公共卫生事业的主力军。共同承担着靖宇县14万人口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靖宇县疾控中心强化硬件建设,创造良好工作平台。先后购置快速检测设备和各类仪器设备70余台套。主要有:落射荧光显微镜、生物解剖镜、酸度计、电泳仪、食品理化安全检测箱、多参数水质快检箱、生物显微镜、声级计、二氧化碳培养箱、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纯水处理器、散射式浊度仪、液氮罐、微波消解器、样品粉碎机、紫外光灯、紫外线强度分析仪、生物安全柜、万分之一电子天平、低速离心机、超低温冷冻储存箱、电热恒温水槽、洗板机、酶标仪、美凌冰箱、立式高压蒸气灭菌器、有毒气体测定仪、CO2测定仪、便携式电导率仪、紫外线强度仪、甲醛分析仪、风速测定仪、便携式放射检测仪、数字式温湿度计等,现在已通过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资质认定检验的项目为115项,食品检验认定20项,检验结果变得更加快速、更加准确、更加可靠。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疾病预防与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为社会需求提供技术服务。

目前,靖宇县疾控中心拥有办公电脑26台、笔记本电脑9台、办公打印机10台、复印机2台、路由器1台、交换机1台、HP扫描仪1台、碎纸机1台、速印机1台、录音笔5台、数码相机5台、摄像机5台。拥有固定资产总额为557.89万元。同时还建立了宽带微机网、光纤专线微机网络、视频网络,使靖宇县的卫生防疫与疾病控制工作有了质的飞越。

靖宇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始终坚持科学、创新、务实、奉献的疾控精神;秉承坚持服务健康生活、服务靖宇百姓、服务和谐社会的服务理念,全面履行疾控机构基本职责。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全面提升,重大传染病防控成效显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极大加强,应急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启动全民健身行动,慢性病防控工作更加深入;加强人才培养,实验室科研能力进一步提升。特别是在抗震救灾和重大洪涝灾害面前,充分体现了疾控队伍团结奋进、勇于挑战、不辞辛苦、甘于奉献、坚韧不拔的工作精神,为政府决策提供可靠科学依据,为灾后防病做出重大贡献。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篇8

1 引 言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是由政府财政拨款的一个社会福利组织,其主要工作就是控制突发疾病、为公共卫生提供服务,预防疾病的发生。由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公共卫生的重要性,完善的内部控制就更有必要性。内部控制的作用,一是对突发疾病的反应能力以及对资源的有效配置,二是合理控制相关成本。比如,针对疾病控制的管理制度,应对突发事件的反应机制,已经对医疗器械、疫苗的采购和使用的控制以及对中心各部门行为的规范。这些制度不仅影响了中心的公共服务能力和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还对中心能否有效管理各部门的业务量和成本起着关键作用,还可以监督预算的执行情况。因此,内部控制对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作用至关重要,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

2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内部控制现状分析

2.1 内部控制缺乏必要的环境

良好环境是构成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没有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再好的内部控制制度也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由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特殊性,其承担的职责范围较广,不仅包括对疾病的预防,还包括对公共卫生的监管;此外,中心可以从多个渠道获得经费来源,这就给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带来了一定困难。再加上对内部控制缺乏了解,没有市场竞争带来的效益方面的压力,使得管理层对内部控制不够重视。这些都导致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立合适的内部控制体系难度很大,即使有一部分已经建立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但是也仅仅是一种形式,在整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体系中,没有一个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来保证相关制度的有效运行。

2.2 财务管理薄弱

作为一种公共服务机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很多职责都关系着社会大众的生活和健康水平,比如国家免疫规划、重大疾病控制、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以及食品安全监管等。而在社会和经济持续发展的环境下,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职责范围会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扩大。相对应的,给其财务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困难,现有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财务管理制度还是在传统的职责范围内建立起来的,已经不能适应现有的工作要求。比如,很多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虽然都制订了相对完善的会计制度,但是其财务人员素质较低,无法准确了解疾病预防控制的相关业务的流程,而且缺乏相应的财务管理制度,无法对中心的资金使用情况以及其他的支出实施控制,导致很多业务难以落到实处,阻碍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挥其应有的社会公共职能。

2.3 对资产缺乏相应的管理和控制制度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主要资产就是和医疗相关的物资,如疫苗、试剂等。但是中心对这些资产缺乏必要的管理和控制手段,财务部门在资产的管理过程中,仅仅负责在核算环节和付款环节监控。也就是说,财务部门所做的工作就是把领用或采购情况在账簿上记录,而对于是否想成坏账、呆账等情况,财务部门甚少关注。虽然现在很多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采用政府采购制度后,物质在采购环节得到很好的控制,但是对于使用环节的控制依然很不理想。“管物不管账、管账不管物”的现象比较普遍。比如在收到相关部门调拨的物质后,不能及时入账,没有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使用状况定期盘点,对于疫苗和试剂不能按照规定的条件进行保存,导致疫苗、试剂的变质。

2.4 不能有效控制费用支出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有多种经费来源渠道,处理财政拨款之外,还包括自身业务的相关收入以及社会组织的资金支持,这些都构成了中心的经费来源。正是这种经费来源的多样性,而且中心本身缺乏对资金的管理制度,导致其资金使用情况比较混乱,使用标准不明确、不完善。比如,在费用报销的时候,只需要领导的签字即可,这种制度导致中心内部资金浪费、流失,以及资金被挪用的现象非常普遍。这些都给疾病预防控制心的资金管理带来挑战,进而影响其发展和职能的发挥。

3 提高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内部控制水平的措施

3.1 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对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来说,如果要加强内部控制制度,首先要在中心内部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加强对中心领导层关于内部控制方面的教育,提高其对内部控制的正确认识,使其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从而为内部控制提供良好的内部环境。除了对管理层加强教育之外,对于普通员工,应该采用一系列手段宣传内部控制的相关内容和重要性,使员工在日常工作中主动开展内部控制工作,在中心内部上下形成良好的内部控制意识和观念,以利于内部控制工作的全面实施,并保证制度的实施效果和效率。比如,在对一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审查时,查出在资金管理和使用出现违规现象,资金不合理使用现象严重。对此,该中心对内部管理层、财务人员和普通工作人员进行了相关培训。针对在审查中出现的问题,相互讨论,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并将其执行情况纳入到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中,有效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效果进行评价。而针对内部控制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出现的诸如浪费、损失、非授权使用等问题,进行评价,找出控制效果不佳的原因,并提出改进和补救措施。

3.2 加强对物资支出和采购的控制

针对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物资的采购和支出管理薄弱的现象,必须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加强对这方面的控制。和普通企业以及其他机构不同的是,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拥有的物资主要是疫苗、试剂这类有效期较短而且价格较高的特殊物品。由于公共卫生事件的不可预测性,为了应付突发事件,在采购物资的时候,采购的数额以及采购时间的选择都需要经过认真分析。针对这一特殊情况,为了确保中心采购业务的顺利进行,要求中心在内部建立完善的采购制度,将采购的所有过程都建立相应的审批制度。以疫苗的购买为例,在采购之前,需要建立采购审核制度,根据中心的实际情况分析需要疫苗的数量以及对质量的要求,以此来保证疫苗的采购的数量和质量要求,并在整个采购的过程中,成立由纪检检查、财务部门以及相关部门联合成立的小组,共同参与、分工明确,共同管理。在物资使用的过程中,必须经过授权,根据情况的不同,分为普通决策和特殊决策,在针对特别事件的时候,还应该采用集体决策。

3.3 加大对资产的管理和控制力度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资产的主要特点就是,其来源大多数都是由政府拨款购买或上级拨付,只有很少一部分价值不高的资产由自己采购。比如,像实验设备等高价值资产都是由上级单位拨付,并有财务部门和相关技术部门验收。当验收完成之后,交由资产管理部门并登记在册。在拥有资产期间,还要对资产的维护和运行状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以保证设备正常运行,一旦发现问题,应该及时上报相应单位并及时解决。另外,在加强中心资产管理和控制方面,还需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方面,加强对中心内部专业人员的管理知识培训。比如在实验设备的管理中,要求相关人员在对设备情况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对设备经常性的维护。同时,规范操作人员操作设备的行为,尽量避免由于不规范操作导致的设备损坏现象的发生。另一方面,在验收完固定资产之后,管理人员还应该以账务记录作为一句,编制固定资产明细表,并由财务人员根据账册上数量对实物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盘点,保证账实相符,防止固定资产的浪费和流失。

3.4 加强对资金的控制

由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经费来源的多样性,这给其资金管理带来了一定困难。这对这种情况,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健全资金业务的岗位责任制,以此加强对中心资金使用的监督和控制。首先,在中心内部建立资金使用的审批和授权制度并严格执行,确定资金业务办理人员的业务职责和权限。其次,建立和执行现金盘点制度,并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各部门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盘点,确保没有违规使用资金现象的发生。如果发生违规现象,应该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以解决相应问题,保证资金的高效使用。最后,对于中心大额资金的使用,需要相关部门的集体决策,只要经过集体决策同意之后,方可批准对大额资金使用。

4 结 论

国内大多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内部控制都没有足够的重视,导致其内部控制薄弱的现象很普遍。不仅阻碍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发展,而且还会影响社会福利。因此,作为现代管理的组成部分,必须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内部控制建设,以保证中心能够实现其任务目标,保护国家财产,并降低运行成本,减少财务风险,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目标。

参考文献:

[1]夏会东.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3(8).

[2]范淑芳.浅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固定资产管理策略[J].中国市场,2015(4).

[3]刘福生.关于健全民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思考[J].中国市场,2014(44).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篇9

一、强化组织领导,成立应急队伍

为加强对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的科学管理,我中心建立了甲型h1n1流感防控领导小组,组织开展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与沟通,制定甲型h1n1流感应急预案并组织实施,对乡镇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进行业务指导,根据国内外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发展态势,组织做好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应对准备和应急处置工作。与此同时,我中心还组建了四个甲型h1n1流感防控专业组和三支应急处置队伍。同时应急值守工作,安排24小时专人值班,应急处置队伍24小时待命,做到人员到位、联络通畅、反应迅速,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二、制定应急预案,落实防控措施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卫生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卫生部《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排查和管理方案(试行)》、《卫生部应对流感大流行准备计划与应急预案(试行)》、卫生部《甲型h1n1流感(原称人感染猪流感)预防控制指南(试行)》、《甲型h1n1流感(原称人感染猪流感)诊疗方案(2009版)》、《××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南通市甲型h1n1流感疾病预防控制方案(试行)》。结合当前甲型h1n1流感疫情,我中心及时制定了海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甲型h1n1流感预防控制应急预案,落实各项防范措施,做好人员、技术、物资和设备的应对储备工作,加强疫情的监测、报告、预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和早治疗,对可能发生的甲型h1n1流感加强监测、预警,一旦出现疫情及时启动应急预案,科学有效处置。

三、加强培训演练,提高处置能力

为提高甲型h1n1流感防控队伍的业务素质和实战技能,我中心多次对疾控人员进行了多层次的业务培训,4月29日,我市疾控中心组织全体中层以上干部和防疫、消杀科全体人员共32人进行了甲型h1n1流感防控知识培训。5月9日,我们对疾控中心甲型h1n1流感防控应急组织各专业组及3个应急队伍成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甲型h1n1流感防控应急技术培训,5月12日,又对疾控中心全体职工进行了甲型h1n1流感防治健康教育培训,培训结束后,进行了健康知识测试,合格率100%。5月15日,召开了海门市甲型h1n1流感防控培训会议,全市各级医疗单位的负责人、防保科科长及乡镇卫生所全体工作人员参加了此次培训,培训后进行了相关知识的考试。

与此同时,组织开展了五次实战演练,有效提高了应急处置队伍的实战经验和处置能力。四、做好物资储备,配备应急装备

按上级要求,做好甲型h1n1流感防控物资储备,包括消杀药品、检验检测试剂、个人防护用品等,共投入资金20多万元。

高标准配备了应急处置装备室,制定了工作制度,流调、消杀、采样、健教各类物品存放整齐,一应齐全。

五、开展健康教育,维护社会稳定

通过多种方式,向社会公众宣传甲型h1n1流感的预防知识,让群众广泛了解甲型h1n1流感是可防、可控、可治的,消除社会公众的恐慌心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提高群众自我保护意识和防病能力。

1、制订了海门市防治甲型h1n1流感健康教育工作方案。

2、强化与新闻媒体的链接,4月28日以来,我们与××人民广播电台、××电视台、××日报等大众媒体广泛合作,采用专栏、专访、专题讲座、专题报道、咨询等多种形式,适时开展甲型h1n1流感防治知识的科普宣传,对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及时的报道。

3、编印和发放了甲型h1n1流感防控知识宣传资料。《××健康教育报》第三期为甲型h1n1流感防治专刊,共印28万份;“甲型h1n1流感防治知识”宣传单1万份;甲型h1n1流感预防知识小折页2种各2万份;甲型h1n1流感防控知识宣传展板一套共8块。并及时下发了省和南通疾控中心编印的甲型h1n1流感防控宣传3种5000份。

六、加强疫情监测,掌握疫情动态

确定专人负责每天定时进行疫情监测、信息收集、网络直报和分析工作。

加强发热呼吸道病例的监测,发现病例异常增多时,及时组织流行病学调查以确认是否存在甲型h1n1流感流行。督促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加强对下列病例的监测和发现:两周内来自甲型h1n1流感流行国家及地区的流感样病例或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医护人员中具有典型流感症状或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发现此类病例立即采样送检并对病人进行隔离。

1、流感样病例监测

人民医院是我市流感样病例监测哨点医院,按照统一规定和要求,哨点医院开展流感样病例的登记,每周对典型流感样病例、中青年病例、重症病例采集咽拭子标本5-10例,送疾控中心保存后统一送市疾控中心检验。

2、不明原因肺炎监测

根据《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排查和管理方案》,接到各医院发现符合“不明原因肺炎”定义的病例的报告后,按照方案要求提请卫生局组织专家组进行会诊和排查,并按方案要求组织流行病学调查处置及实验室采样检测工作。人民医院继续搞好“不明原因肺炎”监测,及时发现重症甲型h1n1病例。

严格实行疫情24小时值班和日报告、零报告制度七、落实防控措施,及时处理疫情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篇10

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项资金管理不足的体现

(一)专项资金专款专用不规范

据了解,一些疾控中心的专项资金存在多种形式的挪用、变相占款等情况,比如在专款中列项非项目内支出;部分留存专项款额用于股票、基金投资,套牢专款,降低了其周转率;更有些高位负责人,,私侵、贪污专款;在管理过程中,专款和部门的经常性经费混淆,统一“金库”,报销审核程序不严密,所有的项目都是一个账户支付等现象普遍,这些存在矛盾都阻碍了特定项目的开展和执行所需资金在供应上,迫使项目中断或者延后。

(二)部分疾控中心对专项资金违章使用行为采取忽视、纵容态度

就当前疾控中心的财务管理模式、审计部门监管情况分析,部分疾病预算控制中心对于专项资金违纪使用行为态度过于宽松,得过且过,造成专款流失;另外,由于特定项目牵涉范围广、利益相关者众多,对于一些擅自更改专项计划、用途的行为,监管方更多的是感性处理,予以禁犯警告,并没有采取实质性的惩罚措施,影响监管部门的权威性,对后期的项目工作开展潜藏了很大的危机;此外,疾控主管部门缺乏对财务部门的监控、问责管理,没有严格的对专款定期汇报、跟踪督促,缺乏预警意识,而基本是东窗事发后再追究、清查。

(三)疾控中心内部资源不足以开展相关作业,错用或者搁置专款

在不少人看来,钱越多越好,同样对于一些单位来说也这么认为,所以某些疾控中心为了充实自己的经费来源,获得专项资金而存着欺瞒作假现象。比如,在申请报告中谎报现有团队、实力条件;或者同一项目多种花样,反复申报;也不乏单位夸大项目列支,这些单位可能是出于其他的资金困难、债务等原因,寻求资金补给解燃眉之需,其中有些倒觉得多报多得,而不是在合理的项目预算评估基础上申请支持资金总额;一旦申请获得审批,某些单位就干等着资金到账,而没有对项目进行策划、筹备工作,或者资金到账,就草草了事,为应付财务、审计部门的审查,虚报项目作业开展情况,以及完美化财务数字等。

(四)专项资金拨付拖延,影响计划分配

疾控中心的专项资金申报获得审批之后,但由于财务链条过长、银行转账程序繁多等原因造成拨付到账严重拖延,导致专项资金没能在特殊情况的预防、控制过程发挥动能,而是事态基本平息才起作用,但是这往往会造成资金的滞留,给疾控中心的预算、下年度的专项申报造成不利因素。以江苏省为例,2013年N7H9爆发,第一例发生在该年3月份,之后长达一月之久没有病例,截至5月底,疾控中心申报N7H9禽流感专项资金补助。可是,专款抵账已是6月中旬,资金缺位造成抵抗病毒所需物资不能及时供应,对疫情的控制也非常被动,更有甚者,会引起社会恐慌等。

三、提高专项资金管理效率的几点建议

(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专项资金的管理机制化,推行“法”式作业

法不容情,法可克邪,这正是以法除恶、以法正风的必要条件。所以,疾控中心对于专项资金的管理,首先要建立专项资金实施原则和标准,赋予机制效应,形成内部监管“法”,管理部门要严格按规定执行,对于违约违规行为必严惩不怠;此外,借用问责制管理模式,明确责任,对项目相关主体施加压力,营造一种从上至下的严肃、谨慎工作作风,提高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实施绩效考评制度,鼓励项目开展创新,提高资金的社会价值;规范会计核算,做到透明、公开,专人负责专项自己的会计核算、专款专户,谨防专项资金扩散流失,给居心叵测之人可乘之机,诱发意外事故;此外,要建立风险预警系统,构建风险警报指标,增强项目管理的灵敏性、可控性,这对于提高专款的产出是非常有效的。

(二)逐级构建独立审计模式,定期启用“电子眼”追踪资金动向

审计部门独立于财务部,审计工作者应当遵循客观性原则,公平、不偏不倚地做出审计职业判断。正是基于审计部门的多种性质,借助其功能可以有效监管疾控中心的专项资金执行情况、审核专项资金的会计报告等,揪出弄虚作假、会计核算不合规等不良行为。其一,专项资金的出资方或者国家审计应该成立审计团队,专门负责向其报告资金动态,排查资金的下拨是否存在吞款、扣留款、不良现象,审核疾控中心的会计核算是否符合会计法规等;其二,疾控中心内部应该成立审计团队,切实审核本单位的专项财务报告,使用方是否根据计划使用专款,资金投入和项目的完成是否同步等,做到账帐清、账账明。

(三)严格考核“专人”专业素养,提升团队整体素质

疾控中心在雇佣财会工作者时,务必要严格遵循会计法规,从严对从业人员进行基础考核,严禁无证上岗,一人多岗等现象;另外,要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专业培训,通过公平竞争上位,从考核中择优录用出类拔萃的从业员分管项目模块,各岗位之间相互约束、监督;根据资金的性质选择合适的分类方法,在会计法规的约束下,科学设置会计科目、核算环节,尽量在成本可控范围内使财务报告反映出专款的流动过程;此外,要加强专款预算,留存一定的准备金额,以应对项目意外、自然灾害等,这就要求“专业”有过硬的技术水平,不仅是记账,也包括对专项资金的计划和合理分配,评估项目的开支水平,做到心里有底。

(四)建立项目开展明细和支出配套档案,重视数据信息的科研价值

在很多时候,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项目类型多,涉及范围广,周期长,工程量大,很容易引起项目延滞、中断,开展链条缩水等情况,加大了专项资金丢失、被挪用的风险,影响项目的后期作业。因此,疾控中心要切实跟踪和汇报项目进程和整理此前的专款支出明细,增强项目的延续性和资金的专用通道管理;不仅如此,对于记录的数据、信息,能够给本单位提供必要的项目信息,利于管理部门对该项目进行优化评估,调查支出明细的合规性,同时也为政府部门的相关决策提供参考信息。这方面很多地方做得非常好,比如新疆的石河子市。该市连续6年是该省承担重大公共卫生项目数量的首位,这与该市的成功专项资金管理方法是分不开的。正如前面提到的,该市建立了严谨的项目开展明细和支出配套档案,实施记录项目环节的调查与监测数据分析以及同步支出明细。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篇11

二、积极开展传染病信息预警工作。完善应急队伍建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快速反应和处置能力明显提高,建立健全了全县传染病报告制度,规范了“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艾滋病网络直报系统”、“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系统”等信息系统,认真做好了传染病网络直报工作,保障了全市、全省、全国疫情信息网络畅通、信息资源共享。认真分析疫情信息,按月疫情信息动态,做到发现疫情,及时报告、及时处理,防止疫情暴发流行。全年报告传染病3053例,发病率为646.00/十万,死亡6例,死亡率为1.27/十万。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篇12

一、前言

疾病控制预防中心作为公益性的事业单位,在社会发展稳定中承担当着重要的角色。2012年4月,财政部颁布了《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财政部令第72号)中有十分明确的规定,事业单位只能从事业单位依据其开展的规定的业务活动中,依据相关法律取得的相应的非偿还性资金作为其收入。由此可见,财务预算管理工作对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运营和支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开展的重要性。

二、财务预算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程度不足

疾病控制预防中心属于我国财政支持的公益性事业单位,并不需要承担过多的压力和竞争力。从以往的预算管理工作中发现,疾病控制预防中心的财务收支项目一直是单一的,由此突出的弊端是其成本管理、内部控制、评估等内容的重视程度严重不足,财务部门只是将现金管理简单的放在财务管理工作的重心,认为只将现金流管理好作为评价财务管理工作的完成程度,这是错误的。财务预算的意义不仅在于完成财政部门的任务,或作为通过预算编制向上级部门申请资金的手段,这些都没有将预算的管理作用发挥出来。财务管理人员需要注意财务预算工作的开展对于疾病控制预防中心提高竞争力和运营效率的重要意义。

(二)执行缺乏效率

财务预算制定必须遵从一定的规范程序,预算在经过批准之后,在每一个执行环节都要经过严格的审查,如果需要调整更改,那么就需要进行进行一定的审批,但在现实际工作中随意对预算变更的现象十分普遍。当然疾控中心的工作难点在于,其一,疾控业务的安排是对于突发性事件的处理,很难进行科学预料和估算;其二,对财务预算的执行缺乏监管,往往在前三季度的预算执行的余额较大,年终的最后一个季度进行突击花钱的现象十分普遍。财政资金的社会投入的效益目标没有高效地发挥出来,而对下一年的预算编制起不到参考的作用,种种不规范因素导致了当前财务预算的执行效率十分低下。

(三)体系与方法不完善

很多疾病控制预防中心由于对财务管理工作重要性的正确认识,财务管理体系往往都不健全,尤其是制度和人力资源的配置上的缺陷。由此出现问题的问题就是很多,如在疾控中心进行设备资产的购置,对已有资产的折旧、报废的财务管理方面的处理并不科学;另外,对疾控中心的药品,医用用具等资产的购入,建立合理的库存机制和配套的财务管理机制,以免造成资产的浪费或资金积压;财务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由于财务知识过时,无法适应新形势下的财务管理工作的需要。

三、加强疾控中心的财务预算工作的对策

(一)强化对财务管理预算的重要性的认识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必须深入认识相关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完善相关的预算管理工作的组织体系。普及财务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各个部门认清职责,合作配合、共同参与,将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开展落到实处。此外,各部门对相关的财务管理预算的工作质量建立相应公正、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通过对相关工作机制的缺陷,进行渐进式幅度的调整,营造一个合理健全的机制。可以进行不定期的考核评价机制,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组织培训并且鼓励财务管理人员进行专业技能的学习,完成知识的系统更新,从而为机制的完善奠定基础。必须设立相应机制帮助部门进行沟通与协调,确定财务预算中存在的差异性,并深入了解探究生产财务预算差异产生的原因,促进财务预算工作的部门和个人的工作开展。

(二)加强疾控中心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社会的各类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高效的信息化建设帮助疾控中心提高工作的效率,减少人为的失误造成的损失,所以信息化软硬件设施对疾控中心的工作开展极为重要。面对社会突发的传染病疫情,疾控中心的信息化建设有利于大大提升疾控中心的科学化建设水平和效率。同时,现代信息系统能够帮助疾控中心的工作更为连续、系统、全面地进行开展,为财务预算管理的决策提供重要的依据,而且可以为全面的预算管理工作提供必要的数据。同时,对预算工作的执行需要进行及时有效的监控,一旦发现了异常,信息系统自动预警可以及时提醒相关部门进行处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方便了对疾控中心的业绩指标完成情况的评价,能够大大地提高预算管理工作开展的效率。

四、结束语

提高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对于有效提高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运行和资源使用的效率、防范财务风险有重要作用。我国的疾病控制预防中心的财务预算管理体制还需要不断完善,其中存在的复杂问题还需要建立有效解决方案和系统机制。我们实践的过程中要强化对财务管理预算的重要性的认识,坚持求真务实的精神进行探索,加强疾控中心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借助科学的方式来解决相关问题,从而提高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综合水平和实力,将财务预算管理的作用在实际的工作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樊俊芝,刘辉,张红.构建医院财务管理信息化平台的时间[J].中国卫生经济,2010

[2]肖斌.浅议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财务管理[J].企业导报,2012

[3]李自红.浅析区(县)级疾控中心项目资金的管理[J].经济师 ,2013(12)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