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化工工程论文合集12篇

时间:2023-02-28 15:34:29

煤化工工程论文

煤化工工程论文篇1

2煤矿综合工程技术中的数字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数字化的煤矿综合工程技术系统虽然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我国煤矿企业的生产效率及安全,但该综合工程技术的各个系统之间并没有相应的联系,这些系统各自进行运行,自成体系,并须配备单独的专业安装维护人员,这样的状况给人力、物力、财力都造成了极大的浪费。虽然目前我国的煤矿综合工程技术数字化管理建设条件已经成熟,但还存在以下几点问题:首先,煤矿综合工程技术数字化管理的总体水平较低,其按矿下作业功能和结构形成了多种控制系统,使得综合系统整合程度有限;其次,煤矿综合工程技术中的数字化管理发展失衡,大中型煤矿企业的数字化管理进程远远超过了小型煤矿企业,并且由于煤矿企业对安全生产的重视超过了其他辅助类决策系统,使其在生产节能、减耗方面的建设极度欠缺;最后,由于煤矿综合工程技术数字化管理平台的信息系统各自运作,互不联系,造成了其系统信息各自孤立的问题,严重制约了煤矿综合工程技术中的数字化管理的建设。

3煤矿综合工程技术中的数字化管理的发展趋势

3.1建立煤矿数字化数据海量存储与挖掘系统

建立煤矿数字化数据海量系统,是以煤矿的相关设计和加工对象为资源,对煤矿的开采环境、开采设备、开采人员、地质信息以及相关的辅助生产和监测等相关数据进行描述,使煤矿信息(如井下温度、瓦斯浓度、井下粉尘等)能够得到全景、实时、动态分层的显示。将以上所提到的各种信息以数据的形式进行存储并管理,并与矿井中数据挖掘技术相结合,可以使煤矿企业快速、准确的了解周围地质岩层的分布情况以及井下作业设备的安全应用情况。通过对煤矿生产过程中系统数据的分析,可以提高煤矿生产整体过程的优化,继而在提高煤矿生产效率的同时降低生产成本。

3.2建立煤矿生产过程中关键设备自动控制系统

煤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大量能源及材料,而利用目前发达的计算机技术和电子设备控制技术在其生产过程中建立起相关设备的自动控制系统,可以有效提高煤矿企业的的自动化生产水平。虽然煤矿井下作业中的人员和设备大多处于移动状态,位置也在不断变化,但并不代表其生产过程是不可控制的,只是其控制的方式与精准度与普通的生产企业有所区别。

煤化工工程论文篇2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24-0211-02

1 煤矿企业政工工作的重要性

对于煤矿企业来说,在安全生产过程中,政工工作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在日常工作中,我们需要做好煤矿企业的政工工作,进而提升煤矿企业的工作效率。另外,做好煤矿政工工作,可以避免发生煤矿安全事故,为煤矿企业安全、稳定、高效运转奠定基础。当前,生产方式的变革,同样要求我们做好煤矿政工工作,只有适应时展要求,我们才能提高煤矿行业的经济效益,进而巩固和强化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同时提升安全保障水平;而且在促进企业文化建设的进程中,做好煤矿企业的政工工作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进一步凝聚企业员工,不断培养员工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避免出现内耗;同时便于改革煤矿企业工作,将企业打造成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企业。

在煤矿企业发展过程中,只有做好煤炭企业的政工工作,才能使煤炭企业取得高额的经济利润。而且,当煤炭企业的政工工作开展得比较及时、到位时,政工人员就会用科学的理论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不断创新自己的监督意识,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全身心地投入到煤矿工作中,对整个煤矿企业的政工人员的思想进行统一。煤矿政工工作对于煤矿企业来说是根本,煤矿企业需要以此为出发点,进一步对煤矿企业进行改革,实现快速发展,同时及时了解煤矿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采取措施消除安全隐患,解决日常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总而言之,我们要深刻地理解煤矿政工工作意义和重要性,用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认真对待政工问题,进而为煤矿企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2 煤矿企业政工工作存在的问题

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煤矿企业的许多员工在思想政治认识方面存在许多不足,主要表现为:有些人不了解政治思想,安全意识比较薄弱;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和制约,部分政工人员抵触新鲜事物。对于当前的科学技术文化知识,如果现在不了解,依然保守残缺,不思进取,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这些人员将会被时代所淘汰。另外,在目前的政工队伍中,一些人员的思想观念不到位,理论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需要端正工作作风,同时提升素质修养等。

3 解决政工工作出现的问题的一些建议

3.1 全面提升政工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在理论方面,对政工员工加大学习的力度 当今,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知识的更新速度逐渐加快,煤炭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开始追求可持续发展。在这种情况下,煤矿企业只有紧跟时展,在政治方面时刻保持高度的警惕性,努力提高自身的科学技术水平,与时俱进,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做大做强,避免被社会所淘汰。因此,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我们要确保理论与实践相互联系与统一,同时使政治思想趋于成熟化,进一步激发政工人员爱岗敬业精神,进而在实际的工作岗位上做出更大的贡献。目前,需要学习相应的法律法规知识,帮助政工人员树立法纪法规意识,完善自身的法律知识。为了做好自身的工作,作为企业政工人员需要通过各种途径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避免与社会脱节,保质保量地完成党和人民交给的任务,进而为人民服务。

3.2 建立和完善长效培训机制,不断巩固和强化政工干部自身的能力,在更大程度上让政工干部接受长期的教育,保持思想上的前瞻性和能力上的健全性 例如对政工干部加大培训力度,增加教育培训的频率。对政工干部在不同层次上进行定期培训,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工作要求,做到理论、实践的相互统一。对培训模式进行创新,针对某项工作和一些理论问题等,可以随时进行讨论,与政工干部进行交流,进一步开阔政工干部的视野。同时我们可以丰富培训的内容,根据岗位实际情况,为政工人员制定相适应的培训内容,不断满足其实际岗位工作的需要。

3.3 对煤矿安全加大宣传教育的力度,为确保煤矿安全生产的顺利进行,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对于政工员工来说,需要将煤矿安全生产教育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在宣传安全生产的过程中,制定煤矿安全宣传教育纲要,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帮助煤矿工作人员树立安全意识,对煤矿安全管理制度更要加大宣传的力度,将煤矿安全基础知识传递给广大煤矿人员,不断巩固和强化矿工的自我保护意识。对于煤矿干部来说,需要建立和完善煤矿安全培训体系,在完善的培训体系下,才能确保煤矿企业持续发展。另外,对于新闻媒体对煤矿安全生产的舆论监督,我们要给予全力支持。通过舆论监督,将煤矿安全生产信息公布于人民大众,煤矿安全信息交流不畅的现象就可以减少,甚至可以避免矿难的发生,可以说,安全是煤矿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础。与员工的生命相比,企业的利润是小之小的,对于煤矿企业来说,在确保员工人身安全的前提下,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作为煤矿企业的政工人员,明白这一点至关重要。

最后,建立绿色、安全的煤矿企业,同时确保企业高效运营,通常情况下仅靠政工部门是难以实现的,需要各个部门相互合作,共同努力。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对于煤矿企业来说,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如果不能充分梳理协调各方之间的关系,那么在工作过程中,相关部门就不能给予有力的支持,彼此之间相互制约,这时,日常生产工作是不可能完成的。所以,我们要建立和完善相应的组织机构,并对其进行管理,同时建立健全保障系统。各部门之间进行分工合作,同时加大自我管理的力度,在煤矿项目生产中互相监督。另外,我们需要不断完善相应的政工工作制度和规章体系。与当前的时展要求相比,我们的政工工作规章制度已经明显滞后,我们要根据形势要求进行修订,进一步满足要求,对于过时的规章制度要尽快废止,同时加快制定新的配套措施。

4 结语

在新的历史形势下,对于煤炭企业来说,其政工工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煤炭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随时都会面临许多机遇和风险,对此,在做好政工工作的基础上,煤炭企业应当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政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紧紧围绕推进煤矿科学发展、安全发展和和谐发展来进行。加强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对实现构建和谐企业目标,实现煤矿企业的长远发展和稳定发展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高峰.现代煤炭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与创新建设刍议[J].经营管理者,2010(13).

[2]易洪元.试论新形势下企业的党建工作[J].群众,1996(11).

煤化工工程论文篇3

一、概述

《煤化工》课程是涵盖煤化学、化工原理、反应工程等内容的综合性学科。此门课程通过对煤化工产品开发的生产原理、生产方法、工艺计算、设计、操作条件及主要设备等的介绍,使学生具备煤化工专业的坚实基础,对煤化学工业的原料选择、工艺路线设计优化、典型单元操作及化工工艺的实现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具备对煤化工工艺流程进行分析、设计、改进及开发新工艺和新产品的能力,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煤炭行业。淮北市是全国五大煤炭生产基地之一,地质储量100亿吨,远景储量350亿吨。2011年原煤产量达3373万吨,居全国第四位。淮北师范大学(以下简称“我校”)坐落在淮北市,发展煤化工专业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为了满足淮北及周边矿业集团对煤化工专业人才的需要,我校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在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开设了《煤化工》专业必修课程。但是,在教学实践中作者发现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疏于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思考、学习兴趣不高。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使我校学生在将来的工作岗位上更有竞争力,作者对《煤化工》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改革。

1.教学内容的相应调整

由于我校仅开设了煤化工课程,学生对煤化学相关的名词概念不了解,对于教学内容备感生疏。因此,我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制定适宜的教学大纲,首先穿插介绍一些煤化学相关内容,包括:煤的生成、煤的结构、煤岩学、煤的物理性质、煤的化学性质等内容。着重强调煤的分子结构理论,探究煤的结构与组成和性质之间的关联性,寻找组成和性质的变化规律。同时在教学中总结煤化学理论与煤化工的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对煤化工的相关知识有了深刻的认识,从而增强了对本课程的兴趣。其次是,对于煤化工课程的重点内容,如:煤焦化、煤的液化和煤的气化,做重点介绍。尤其对工艺原理,流程,以及设备装置的结构特点,结合图片和实例做细致具体讲述,使得学生对煤化工的重点知识有更加深刻的认识。既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提高了其学习的积极性。

2.课堂教学方法多样化

考虑到三年级学生已经完成了对化学基础课程的学习,对于化学理论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因此,在教学方法上,我将传统的以教师讲述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转变为讨论式、启发式的新型教学模式,让学生参与到课程的讨论中来。通过布置专业课题或就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让学生课下查阅相关资料,课上积极参与互动讨论,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教师的导向作用,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技能的全面提高。同时要强调的是,学生为查阅资料,准备材料花费了不少精力,教师须及时跟踪,认真批阅和讲评,从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3.充实并更新教材内容

现今,国际煤化工行业发展迅速,许多新技术、新成果不断被应用于生产之中。老的流程工艺逐渐被自动化程度更高的新工艺、新设备所取代。因此,在介绍教材上成熟老工艺流程的同时,要适当穿插与当今煤化学和煤化工发展前沿相关的内容,增加关于当今世界上的最新工艺、设备的讲述,使学生对当今新的工艺流程有更多的认识。因此对于教师而言,仅仅掌握教材上的内容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时时跟踪当今煤化工发展的前沿理论,更好地充实自身理论水平,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另外,由于《煤化工》具有实践性较强的特点,教学过程中必须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把教学和实际生产过程有效结合起来,使学生既能在实践中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又能提高动脑、动手的能力。为此,根据学校周边厂矿企业生产实际,我们走访焦化厂,了解其生产工艺(备煤工艺,炼焦工艺,化产工艺,甲醇工艺,干熄焦工艺),并将具体生产工艺流程的相关知识增加到教学活动中,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对实际工业生产有了更深刻的认知。既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对企业的生产流程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得到了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4.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煤化工课程内容涉及大量的设备图和工艺流程图,采用常规的板书,在黑板上画流程图耗时耗力,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此外,板书绘制的流程图为二维平面图,学生对设备构件的立体构型、工艺流程中原料和产品流向等没有完整的概念。学生理解起来非常吃力,教师讲授过程同样费力。引入多媒体教学可以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实现教学目的。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开发了煤化工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尤其是工艺原理图、设备示意图,可以借助专业绘图软件直观、形象地向学生展现,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复杂的装置立体结构和工艺流程图,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理解程度。此外,借助于网络上丰富的教学资源来充实课堂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具体需要,及时地向学生介绍国内外最新的煤化工生产工艺流程和技术等,并对国内外知名煤化工企业的最新动态、发展趋势需求等进行信息传递,使学生不仅加强和巩固了理论知识,增加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提高了学生再就业环节中的适应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企业和社会。

总之,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整教学内容、结合煤化工研究的前沿理论、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能提高煤化工教学的质量,满足经济日益发展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教师要想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就要有创新意识和科研进取精神,不断完善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方式更好地为学生服务,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香兰,王启宝.《煤化工工艺学》教学中问题启发式教学方法初探[J].化工时刊,2011,25(10):64.

煤化工工程论文篇4

关键词: 煤矿;安全文化;现状;对策

Key words: coal mining;safety culture;the status;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F2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02-0118-02

0引言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政府职能转变,煤矿企业的发展与生产安全面临考验,国有煤矿重特大事故多发,究其原因同以“煤与瓦斯突出防治”等煤矿安全客观规律的科学认识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揭示有紧密联系外,但根本原因还是人的因素。因此重视人本管理,切实加强煤炭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研究,从人的安全文化意识的培养、人的健康文化以及人的活动有机调整等为内容的现代安全管理文化角度有效的防范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成为了摆在煤炭企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1企业安全文化概述

1.1 安全文化的起源与发展安全文化是人类生存和社会生产过程中的主观与客观存在,因此,安全文化伴随人类的产生而产生、伴随人类社会的进步而发展。但是,人类有意识地发展安全文化,仅仅是近10余年的事。随着工业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的安全认识论进入了系统论阶段,依据安全文化的历史演进过程,笔者简单的把人类安全文化的发展归纳为几个阶段,见表1所示。

1.2 安全文化的定义及范畴安全文化是文化的一个分支,是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安全文化在工业领域应用就成了企业安全文化,与行政或管理工作相结合就成了安全管理文化。把安全文化的内容引入不同的领域,继承和创造保障人的身心安全与健康,并使其能舒适、高效活动的物质存在和精神作用,均可称之为某领域的安全文化。不论是基础安全文化还是专业安全文化都包含两个层次的结构。

第一层次称为表层结构,这旨各种有关安全使用规范及标准等组成的表现层。表层结构有立约与非立约两类:立约类是指用一定的形式明确规定出来的,包括有关安全的法律、条例、制度、规章、技术标准等;非立约类表层安全文化是指虽然没有用法规的形式表现出来,但是却约定俗成在人们心里的内容,如:安全风俗、安全习惯、安全崇尚和安全礼让等。

第二层次为理层结构,这是安全文化的理性部分,包括安全第一的科学思想、安全第一的道德思想、安全第一的经营及生产原则等。这些内容集中体现为安全第一的价值观。笔者把安全文化的构成简要的总结为以下基本要素:

①目标;②宗旨;③精神;④风格;⑤追求;⑥信条;⑦道路;⑧管理哲学;⑨价值;⑩民主;{11}道德;{12}发展战略;{13}环境;{14}誓言。

2目前我国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现状

我国安全文化的真正形成是在建国以后,党和国家确立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制定了“矿山安全法”、“煤炭法”、“煤矿安全监察条例”等到一系列政策、法令,管理部门及企业单位做了大量实际工作,使我国的劳动保护和生产条件都有了很大改善与提高,从而保障了劳动者在生产建设中的安全和健康,形成了安全文化理论,促进了社会主义生产建设的发展,但是,由于我国由于煤炭企业整体对安全文化内涵的理解及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视不够,因此我国煤炭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存在一些普遍性问题,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2.1煤矿企业对安全文化建设重视不够,浮于形式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多数企业都开展了企业文化建设,甚至形成“文化热”。但是,就煤矿安全文化建设开展的情况来看,许多地方普遍重视安全技术改造的投入,忽视了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投入。尽管在各种会议中、红头文件上讲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推行安全文化建设的意义,但现实的情形是仍有不少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工作形式化明显。另外,有些企业的表层安全文化和中层安全文化建设比较到位,但没有内化为全体员工的习惯和行为准则,企业的各种安全规章制度还一定程度地停留在纸面上或口头上,没有完全变成职工头脑里的观念,也就是说煤矿企业对安全文化建设不够重视,深层的企业安全文化相对薄弱。

2.2 安全文化建设研究偏重理论,缺乏整体规划相关学者对煤矿企业安全文化的研究还大多停留在理论层面,许多论著内容相近,有的论述仅限于表面,理性的多,可操作性不强,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和生产实践的需要。煤矿企业安全文化的研究多是煤矿一线工作者,研究基本上是经验式的,不太注重研究过程和结论的可检验性。

其次,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缺乏整体规划,大多数煤矿企业没有设立相关的领导机构和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推行安全文化建设过于简单,甚至等同于一般的安全教育。部分转制矿和大多数乡镇煤矿并没有将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纳入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内容,甚至个别矿井在煤矿安全文化建设方面还是个盲点。

2.3 煤炭企业员工普遍对安全文化建设存在误解,安全理念普遍较淡薄什么是煤矿的安全文化,简单地说就是煤矿,也就是人们自觉形成的,能够长期坚持并自觉遵守的,约定俗成的行为习惯。从一些基层单位的工作情况看,对于安全文化,一些煤炭企业还存在一些误区。其一,有的认为企业安全文化就是搞一些安全活动、文艺演出等。所以一说安全文化,一些单位仅停留在搞活动上,以致于安全文化呈现为表面的,浅层次的,不能深刻挖潜煤矿安全文化的真谛。其二,有的同志认为搞安全文化就是环境刷新,做几块牌子挂在显著位置,写一些安全理念和提示性警句等。其三,认为安全文化就是一般性的安全教育、培训。

其次,由于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煤矿职工的安全理念普遍较为淡薄,基本上处于从属和被动“要我安全”的状态,遵守规章制度大多是因害怕被处罚,安全第一和安全自律的意识还比较模糊。普遍持有的理念还不足以让人们自觉地去接受和弘扬煤矿安全文化,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需要安全理念深入人心。

2.4 未形成科学、合理、有效的评估测量体系由于文化的“软”特点,难以对其进行有效地评估和测量。安全文化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是一项艰巨的、复杂的任务,它需要建立一整套的安全文化评价体系,包括安全文化评价指标集的建立、评价方法的确定、评价结果的测量等。目前国内在这一方面的研究还很不完善,虽然有学者建立了煤矿安全文化初步的综合评价模型,提出了一些对煤矿安全文化的系统分析和综合评价的定量方法,但是其可行性与操作性还有待进一步验证。相比国外,我国还没有形成一套科学、合理、有效的评估测量安全文化的模型和指标体系。

3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对策研究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模式是多种多样的,要结合企业文化,根据各自的经济、文化、科技、管理的背景,采取突出企业特点的办法,建设各具特色企业安全文化。安全文化不同于现代科学管理,也不同于思想政治工作,它是人们对安全工作高品位的升华。通过各种形式的安全文化活动来营造一种安全气氛,使人人重视安全生产,人人关心安全生产。笔者试着从目前煤炭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分析其对策。

3.1 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充分认识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安全文化对我们煤矿企业的干部职工来说并不陌生,长期以来开展的各种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制定的各种安全管理制度等,都是安全文化建设的有效载体和煤矿安全文化的表现形式,其潜移默化和熏陶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这就要求,首先,煤炭企业行业主管领导及内部各级管理干部,要深刻认识煤矿安全文化对煤矿安全管理工作的积极作用,转变以往传统的安全管理方式方法,树立以人为本、精细化、人性化的安全管理新思路。其次,直接参与安全生产工作的工人要通过学习安全生产知识,接受安全宣传教育,充分认识安全事故对煤矿工人生命安全的危害和对社会、家庭的影响。第三,要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纸、黑板报等宣传媒体和宣传阵地的作用,加大安全文化建设理论知识、重要性必要性的宣传力度。

3.2 突出重点,注重实效,不断把对安全文化建设的理论研究转化为企业的实际建设开展的安全宣传教育活动,是安全文化建设的有效载体和表现形式。一要加强安全文化理念的宣传灌输。二要不断创新安全宣传教育活动。三要深入扎实丰富多彩的安全文化活动。通过开展的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宣讲安全文化理念,让职工理解安全文化理念的深刻内涵;把安全文化理论、企业精神、安全警句、安全祝语、安全操作规程等制作成图文并茂的宣传牌板、灯箱悬挂在矿区的各个角落,营造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使职工随时随处接受安全文化的熏陶。通过创建活动把对安全文化建设的理论研究转化为企业的实际建设。

3.3 强化培训,提高素质,夯实安全文化建设基础煤矿企业相对于其它行业,职工的素质相对较低,尤其是井下采掘一线的职工。就煤矿企业而言,职工培训任务非常繁重,加强职工的安全技能培训势在必行。首先,要建立健全职工培训的长效机制,要将职工的培训纳入企业管理范畴。其次,摸清底子,掌握实情,根据职工的知识结构、文化程度和业务技能层次有的放矢的开展安全培训。同时要根据施工场地的变换、施工安全技术的要求,分工种、分岗位、分批分期进行有重点、有针对性的培训学习。第三,创新培训形式,注重培训效果。通过多种手段的结合来激发职工自觉学习安全知识、安全操作技能的热情,最终达到增强职工安全意识,提高职工安全素质的目的。

3.4 研究制定科学有效的煤矿安全文化业绩评价体系针对当前安全文化评价领域存在的评价方法相对简单、主观性较强等问题,基于企业安全文化的人本主体,根据我国目前国有大中型煤矿的实际,笔者提出煤矿的安全文化现状可以通过安全文化建设资金投入、安全承诺、安全环境、安全管理、安全培训学习、安全信息传播、安全行为激励、一线职工安全事务影响力、员工素质9个主要指标来加以评价。

4结束语

煤矿企业安全文化作为一门新兴的管理理念和一项有效的煤矿安全工作模式,需要不断地进行探索和研究,并在实践中不断地加以总结和完善。只有科学地研究和探索企业安全文化的塑造途径,煤矿企业才能形成具有煤矿特色的安全文化,在煤矿安全生产中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怀志.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模式[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6.04.

煤化工工程论文篇5

中图分类号:F406.8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8-0155(2016)08-0007-01

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对煤炭的需求量不断增加,煤矿企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煤矿企业不断引入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逐渐实现了机械化、自动化为一体的生产体系,但煤矿安全问题受到了巨大的考验。根据相关资料显示,煤矿安全事故中,有80%以上的原因都与职工人员缺乏安全意识、安全技能有直接关系,职工安全教育与培训责任重大。

1煤矿职工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性

一方面,煤矿企业生产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企业安全生产的目的在于保护职工的生命和健康,保证企业安全与发展,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加强对职工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有助于煤矿安全生产顺利开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另一方面,作为高危行业,煤矿安全生产责任重大。为了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煤矿企业必须从职工的安全教育与培训工作入手,不断地提升职工的安全技能与安全意识,提高煤矿安全生产与管理的整体水平。这样才能避免煤矿事故的发生,可见,职工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是提升煤矿安全生产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

2现阶段我国煤矿职工安全教育培训中存在的不足

2.1没有建立完善的长效培训计划

尽管煤矿企业相关领导以及安全管理人员,早已意识到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意义重大,也针对煤矿安全问题进行了培训,但是,这些培训往往是短暂性的、阶段性的,注重职业取证的过程,培训的效果不容乐观。另外,很多煤矿企业仅仅针对职工进行岗前培训工作,当职工上岗后,后期几乎没有培训要求,加上煤矿职工每天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很难召开。总之,现阶段我国煤矿企业尚未建立完善的职工安全教育培训计划,影响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

2.2安全培训方式单一,内容陈旧

进行职工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主要目的在于保证安全前提下,提升煤矿安全生产水平,提高生产的质量与效率。这就需要将安全理论用于实践中,而很多煤矿企业安全培训的形式集中在理论培训中,包括专家讲座、安全宣传片等等。尽管职工当时接受了这些内容,但由于其不是主动接受的;尽管其拿到了相关的培训合格证书,但职工在煤矿实际生产中却不能对这些安全理论加以实践,导致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收获甚微。

2.3煤矿企业职工文化素质基础较差

目前,我国煤矿企业职工以农民工数量最多,其文化素质基础较差,在培训教育过程中很难接受有关内容,对教育培训的内容不能理解与掌握,更谈不上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另外,煤矿企业内部管理与控制体系缺失,导致职工从心里不愿意接受安全培训工作,给职工安全培训造成阻碍。

3加强煤矿职工安全教育培训的措施

3.1强化职工安全法律意识

煤矿企业职工安全法律意识相对薄弱,井下安全问题至关重要。国家根据煤矿调查报告等,出台了关于煤矿安全监督条例等法律条文,规定了煤矿职工每年必须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作为煤矿企业,需要认真贯彻国家法律文件,加强对职工人员的安全教育与培训,提升职工安全意识,对于不能够按时进行安全教育培训的个人或领导,都需要严格按照相关的处罚措施进行处罚,提高职工对安全培训工作的重视程度。

3.2制定长效安全培训计划

煤矿企业在完善企业管理工作的同时,需要意识到职工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具有长期性的特点。在此基础上,需要根据企业生产实际情况,制定符合生产目标的长效培训计划,保证企业各项安全制度的落实,提升职工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的实效性、针对性以及系统性。

3.3优化安全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式

职工安全教育培训工作需要建立在煤矿生产实际以及职工实际生活基础上,收集职工身边的事,将其作为教育培训案例的引入话题,这样更加能够触动职工的内容,保证教育培训的效果。职工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并不是简单的讲座,也不是照本宣科,应该立足于职工实际情况,不断的扩展安全培训的内容。另外,在新时期,煤矿安全教育培训的方式也必须加强创新,充分利用现代化多媒体、矿井仿真模拟系统等,不断的扩展职工的安全知识面。除了安全讲座外,还可以开展现场安全培训机制,利用现场的案例剖析,提高培训的直观性、形象性,提升培训的整体效果。

3.4加强职工安全培训过程管理

安全讲师是煤矿企业安全教育培训的中坚力量,不仅需要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也需要具有良好的业绩,只有通过相关的考核后才能给职工进行安全培训。讲师需要根据职工岗位、文化素质基础等差异,合理的调整与掌握理论知识讲授的快慢。培训的内容中不仅需要包括煤矿安全生产知识、安全技能,同时也需要注重对职工的安全素质培养。根据煤矿企业制定的安全培训计划等开展培训,还需要完善培训机制,建立有效的培训效果考核机制,对职工接受教育培训的效果以及讲师培训成果进行评定。培训考核的结果需要和讲师的工资奖金挂钩,与职工的升职、待遇等挂钩。只有这样,才能提升讲师与职工在培训过程中的积极性。对于严格按照培训要求完成的职工,需要全额兑换奖金、工资等;对于完成一半以上,但是还没有修完学分的职工,应该给予一定的处罚,同时兑现各类奖金。针对不同的受训群体,讲师还需要因材施教,制定不同的培训计划。合理的划分各类受训群体的必修课程结构;同时根据职工岗位学历要求等,设立基础理论进修班、安全知识延伸课程等等。

4总结

煤矿职工安全教育培训工作责任重大,不仅关系到煤矿企业人员生命财产安全,同时也和煤矿企业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的联系。现阶段,我国煤矿企业职工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中,还存在培训内容单一、方式枯燥,职工安全意识差等问题,还需要建立长效的安全培训机制,注重对培训过程的管理,加大培训资金投入,切实的提升煤矿职工的安全意识,为煤矿安全生产打下基础,促进我国煤矿事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小荣.煤矿企业现代安全教育与培训方法研究[J].山东科技大学,2014,15(2):114-115.

煤化工工程论文篇6

中图分类号:TD23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6-0061-02

1 引言

近年来,综采放顶煤作为在煤矿中主要采煤技术,得到广泛应用,据资料统计我国煤矿80%以上采用该技术,而坚硬的顶煤能有效充分垮落,是提高回采率的关键。目前对于综放工作面顶煤弱化的问题已经进行了较为深入研究。刘健[1]等人研究了深孔爆破在特厚高瓦斯坚硬煤层中的弱化效果;马文强[2]等通过udec模拟工作面推进过程中顶煤冒落情况,表明顶煤弱化后顶煤冒放性提升;来兴平[3]等人研究了一种用于顶煤弱化的静态破碎剂,大大促进了煤层裂隙的发育。而爆破手段可以更大程度增加煤层裂隙,促进煤层弱化,针对急倾斜坚硬顶煤,采用深孔爆破,在深度与广度上增加裂隙发育程度,促进顶煤冒落,从而解决回采率低、瓦斯超限等问题。

本文以窑街三矿5521-18工作面深孔爆破顶煤为例,采用深孔爆破理论,通过现场试验,提高裂隙区域范围,增加顶煤冒落性,降低瓦斯超限率,为工作面安全回采及提高回采率提供及时保障。

2 概况

窑街三矿5521-18工作面位于五采区东北部,采深410m,煤层厚度40-80m,倾角52-68°,为急倾斜特厚煤层,5521-18工作面走向长830m,倾斜宽85-40m,采用走向长壁综采放顶煤采煤方法,分层平均厚度11.2m,回采2.8m,放煤8.4m,采放比约1:3。由于煤层硬度大,普氏硬度2.5,工作面顶煤坚硬,不易自然垮落,造成大量落煤损失;工作面回采过后,采空区悬顶,在周期来压后采空区瓦斯大量涌出,造成工作面瓦斯超限或发生瓦斯事故;采空区顶煤不能及时垮落,新鲜风流从上下隅角不断涌入采空区,造成采空区浮煤自燃,涌出大量有害气体,致使工作面发火。

3 爆破理论

爆破的破碎区和裂隙区主要由爆破半径决定,破碎区半径由下式计算[4]:

根据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破碎区半径一般为炮孔半径的5-10倍,裂隙区半径一般为炮孔半径的15-25倍。针对急倾斜坚硬煤层,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与试验计算破碎区域。

4 工程实践

4.1 深孔顶煤预裂技术方案

根据爆破理论及索永录[5-8]等对深孔爆破炮孔参数研究,结合现场情况,设计爆破钻孔参数进行试验。

以工作面皮带巷为试验场地,每一个钻场施工3个孔,炮孔直径径60mm,孔深40m。三个钻孔垂直于巷道走向,仰角分别为20°、30°、45°,进风巷顶板钻孔布置如图1所示。每孔装药20.4kg,封泥长度15m,每个爆破孔采用两个电雷管并联引爆,每次起爆1个炮眼。

由于现场无法进行破碎区域和裂隙区域范围的测量,因此我们通过现场的出煤率进行对比反映设计方案的有效性。

4.2 效果检验

1)回采率变化

根据深孔爆破钻孔设计方案应用于工作面回采,分别得出连续五个月前后工作面回采率变化。如图1所示,图中实线表示未使用深孔爆破钻孔设计方案连续五个月的工作面回采率,虚线表示使用深孔爆破钻孔设计方案后连续五个月的工作面回采率。以一个月为一个阶段。

由图1容易看出,使用深孔爆破钻孔设计方案之前,回采率最大为90.2%,有将近10%的煤炭资源的浪费,当使用该设计方案后,回采率得到了大大的提升,最大提升10%左右,回采率平均保持在95%左右,极大地对急倾斜坚硬煤层的煤炭资源进行了回收,给矿企也带来了极大地经济效益。

2)瓦斯涌出量超限次数

由于窑街三矿为急倾斜坚硬煤层,回采过程中瓦斯容易积聚,经常造成瓦斯浓度超标,影响安全生产。经过深孔爆破技术实施以后,明显发现瓦斯浓度下降,超限次数明显下降,对工作面回采和安全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图2表明了使用深孔爆破钻孔设计方案前后连续5个月工作面瓦斯浓度和超限次数变化。

由图2容易看出,深孔爆破钻孔方案实施以后瓦斯浓度明显降低,方案实施前瓦斯浓度经常超标,方案实施以后浓度急剧降低,均处在0.5水平以下。瓦斯超限次数也明显降低,其中3个月都未出现瓦斯浓度超标问题。为工作面的安全生产和员工生命安全提供了极大地保障。

5 结论

(1)针对窑街三矿的急倾斜坚硬煤层,根据深孔爆破理论研究与现场情况结合,确定深孔爆破⑹炮孔直径为60mm,炮孔深度为40m。

(2)根据深孔爆破设计方案的应用,窑街三矿工作面回采率最大提升9.9%,瓦斯浓度超限次数下降80%。此深孔爆破方案的应用,为窑街三矿工作面的回采提供极大地经济效益,有力的保证了工作面的安全回采。

参考文献

[1] 刘健.刘泽功.高魁.等.深孔爆破在综放开采坚硬顶煤预先弱化和瓦斯抽采中的应用[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4,33:3362-3367.

[2] 马文强.王同旭.马凯.高韧性煤层综放开采难冒放机理及弱化效果研究[J].煤炭科学技术,2015,43:56-60.

[3] 来兴平.李林耀.单鹏飞.等.一种用于急倾斜煤层顶煤致裂的静态破碎剂效应试验[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13,33:128-130.

[4] 戴俊.柱状装药爆破的岩石压碎圈与裂隙圈计算[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J].2001,20:145-146.

[5] 索永录.坚硬煤层综采放顶煤开采技术[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86-103.

[6] 索永录.坚硬顶煤弱化爆破的宏观损伤破坏程度研究[J].岩土力学.2005,26:894-895.

[7] 杨相海,张杰,余学义.强制放顶爆破参数研究[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10,30(3):287C290.

煤化工工程论文篇7

一、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内涵及其意义

因为党建包括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及纪律建设等,具有鲜明的党性和实践性,指导党在不同时代、不同情况下的工作与活动。思想政治工作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简称,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内容是以共产主义思想体系为指导,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为核心,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共产主义理想和人生观教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教育、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等。做好新形势下企业的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历史的担当,是时代的需要,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任务紧迫。大力加强和改进企业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提升企业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水平,为早日建成安全高效的企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建设美好国家的需要。企业管理人员要提高认识,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办企方向,周密部署,深入学习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相关内容,将其贯彻到企业的运行和管理之中,贯彻到安全生产过程之中。

二、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意义

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是保障企业正常管理和运转的理论保证。对煤矿企业而言,安全生产是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将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做到位,不仅对企业管理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保障企业安全生产,防患于未然十分必要。

(一)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是煤矿安全生产的意识前提

任何企业的生产活动都是在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进行的,而不是盲目的,纯利益驱动的。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教育对象是企业中的每一个人,通过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使每一个人具备安全生产的意识,提升对安全生产的重视度。企业是由很多个来自不同阶层不同环境的员工共同组成的大家庭,而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可以很好地对人进行管理,促进每个个人的进步和企业的经营发展。只有通过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很多员工才能形成一致的意识概念,形成安全生产的意识,提升企业的向心力,提升煤矿安全生产的顺利度。煤矿安全生产是煤矿企业最重要的目标和生产标准,而安全的环境,是由每个员工共同努力打造的。因此,通过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将安全生产的意识牢牢地灌输到员工心理,提高他们每一个人对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和对安全生产的把握能力,是煤矿企业进行安全生产的意识前提。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煤矿企业才能秉持安全至上的原则,在每一个生产的细小环节做到少出差错、不出差错,将人为可能造成的安全生产问题降到最低,从而使煤矿企业安全生产成为每个人心中的至高标准。

(二)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是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的基本内涵

每一个企业都有自己的企业文化,对煤矿企业而言,安全文化建设无疑是重中之重。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要纳入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之中。安全文化的建设可以有效地控制事故,它是一项长效工程。我们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提出全面的、系统的、切实可行的方案,所以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以促进树立正确的安全发展观、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健全安全生产组织管理,才能够帮助企业不断提高安全生产水平,使得安全文化也成为一种生产力。而这一安全文化建设的基本内涵,就是先进的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内容。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包括安全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是企业开展具体安全文化建设的标杆和基本原则。在企业管理中加强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将煤矿安全文化建设提升到一个较高的层次,使其切实促进煤矿企业安全生产。

(三)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是煤矿安全生产的理论指导

煤矿安全生产是煤炭企业经济效益得以保证的基础,也是其生产经营的主要内容和首要环节,事关煤矿企业的生死存亡和持续发展,事关矿区社会稳定和广大职工的根本利益。要从根本上遏制生产事故的发生。目前,许多煤矿企业不得不面对许多安全生产问题,包括国家的各种安全生产法规、标准和制度的不断发展的要求、国际职业安全健康规则以及企业自身工艺技术、生产方式和管理制度的变革、职工素质的变化,这些都需要企业不断地进步学习才能适应。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由于其理论的先进性和完善性,是对煤矿企业安全生产具有指导效用的完善的理论体系。通过党建思想政治的贯彻和实行,将会将煤矿企业的生活活动纳于理论原则的指导和管理之下,纳于党建思想政治原则的约束之下,使得企业在合法合理的范围内,保障安全生产,减少安全隐患,尽可能按照相应的标准和体系提高生产的安全度。因此,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是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的理论指导,它是贯彻煤矿企业生产活动始终的理论体系。

三、结语

综上所述,大力加强和改进煤矿企业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提升煤矿企业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水平,为早日建成安全高效的企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建设幸福国家的需要。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是是煤矿安全生产的意识前提,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是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的基本内涵,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是煤矿安全生产的理论指导,它是贯彻煤矿企业生产活动始终的理论体系。将党建思想政治工作贯彻到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之中,不仅必要而且还将大大提高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的有效性,防患于未然,切实保障员工人身安全,促进煤矿企业经营和发展。

参考文献:

煤化工工程论文篇8

二、“中国梦”对煤炭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指引

“中国梦”是新时期我国高层提出的一项重要理论,具有丰富的理论意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拓展和延伸,本质上与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是一脉相承的。新时期煤炭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应融入“中国梦”元素,呈现出“中国梦”色彩。“中国梦”对煤炭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能够产生重要的理论指引作用:

首先,“中国梦”体现了企业发展和个人发展的结合。企业的长远发展需要企业职工的努力,企业职工的奉献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中国梦”既为中国企业的发展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也给每一个企业职工描绘了一幅个人发展的美好途径。就煤炭企业来说,我国是煤炭资源大国,煤炭企业必将随着国家经济的振兴而实现跨越式发展;就煤炭企业的职工来说,尽管煤炭行业属于艰苦行业,但是煤炭企业的职工也可以在自己的岗位上作出成绩,并得到应有的回报,实现家庭和个人的幸福。“中国梦”将企业发展和个人发展融合成一个可以实现的美好之梦,能够引导企业和职工共同发展,因此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融入“中国梦”元素。

其次,“中国梦”不仅仅强调企业和个人的发展,还强调社会责任的担当。“中国梦”并不是通俗意义上如“美国梦”那样的个人成功之梦,“中国梦”更强调民族复兴和国家的繁荣富强,具有更高层次的内涵。“中国梦”的实现必然需要企业和职工能够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以社会责任的承担为己任。就煤炭企业来说,煤炭企业作为一类重要的企业承担着纳税、科研、能源安全等诸多领域的重任,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也是国家和政府所积极关注的事项,煤炭企业和煤炭企业的职工必须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为“中国梦”的实现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因此,煤炭企业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中必须强调社会责任的担当。

三、“中国梦”对煤炭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向导

“中国梦”不但能够对煤炭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产生理论指引,还能够对煤炭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产生实践向导的作用。“中国梦”之所以能够产生这样的作用,与“中国梦”本身的实践性是分不开的。“中国梦”是我党在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人民丰富的过程中所总结出来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结晶。煤炭企业在职工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从如下几个角度融入“中国梦”这一元素:

(一)理论廓清,重在理解

煤炭企业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应积极主动地就“中国梦”进行介绍、讲解和阐释,使职工能够对“中国梦”理论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思想政治工作者应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中国梦”的内涵,但是不能停留于纸面上,还应结合本企业的现状、发展方向以及企业职工的具体岗位,就煤炭企业如何实现“中国梦”以及煤炭企业的职工如何实现“中国梦”进行实践层面的探讨,使煤炭企业的职工能够更为深入地理解“中国梦”。

(二)融入文化,引领发展

“中国梦”还应融入煤炭企业的企业文化中,使之成为煤炭企业“软实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中国梦”本身的特点来看,“中国梦”本来就具有中国“软实力”的文化特色,它不同于“美国梦”,不是照搬照抄“美国梦”而产生的一个概念,而是我党对我国社会发展的总结和前瞻;它丰富了中国文化,成为当代中国社会的主流话语,并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精神世界。煤炭企业应通过多元化的手段,在构建企业文化的过程中有意识地结合“中国梦”,以此引领企业的长远发展,使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动力充沛、目标明确。

煤化工工程论文篇9

关键词:

煤矿废弃地;景观设计;设计策略

1绪论

在我国有一些煤炭资源丰富的地区,由于长时间以来进行过度开采,而且采矿管理松懈,不仅会破坏土地资源,而且还会破坏地区生态平衡。过度开采煤炭资源,会形成大量的煤矿废弃地,煤矿废弃地内的植被会退化,进而造成水土流失,会造成泥石流等各种灾害。还有,一旦煤矿废弃地塌陷,这些土地就几乎报废,会浪费大量的土地资源。所以,对煤矿废弃地的再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改善是必须要重视的。随着景观设计学等多个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景观工作者开始参与到煤矿废弃地的生态修复和景观设计中,同时也带来了利用煤矿废弃地的新方法。在国外,煤矿废弃地景观设计工作开始较早,对于不同情况的煤矿废弃地,结合自己的理念和方法,对生态环境进行改善。我国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出现煤矿废弃地改造项目,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还没有形成比较系统的理论体系,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

2煤矿废弃地概述

失去了原有功能的土地称被废弃地,废弃地从功能上讲已经毫无价值,但是景观设计者却能从中获得灵感。废弃地主要有三类,包括矿业废弃地、城市工业废弃地和垃圾处理场地。煤矿废弃地是由煤矿开采而形成的,是矿业废弃地的一种。煤矿主要有露天开采和地下开采两种开采模式,露天开采会在根本上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煤矿开采设备、洗煤场地、煤矸石等都会对地表植被等造成破坏。地下开采形成的煤矿废弃地对地表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比较小,但是很容易出现塌陷和地质灾害。以自然规律为指导,通过人工方法恢复天然的生态系统叫做生态恢复,生态恢复能够重新创造、引导和加速自然演化过程。生态系统的恢复过程就是将群落进行组装,并且试验生态系统的工作方式,也是对自然群落的再造过程。人类不能够将被破坏的天然系统进行恢复,但是可以将基本的动植物放到被破坏的区域,采取基本的改善措施,让其自动实现生态恢复。生态恢复停止人为干扰破碎的生态系统,使其通过自身的调节能力和组织能力向有序的方向发展,也可以加入一些人工辅助手段,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使生态系统得到恢复。

3煤矿废弃地景观设计的理论基础

景观体现了某一地区的人文、经济社会以及自然条件等方面的特征,是自然因素的综合体。景观具有系统性、符号性和时间性。景观设计价值体现在:⑴使废弃地重新具备了功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土地资源紧张的问题;⑵具有美学价值;⑶具有文化教育价值。煤矿废弃地景观设计的理论基础主要有:⑴恢复生态学理论,主要研究生态系统退化的原因以及恢复重建技术的科学,其目标是通过重建生态系统将其恢复到受到干扰前的自然状况;⑵景观生态学理论,通过运用地理学中的景观理论和生物学中的生态理论,对生态系统景观结构、功能和动态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机制进行观察研究,达到保护和合理利用景观的目的;⑶园林美学理论,注意将园林美学理论运用到煤矿废弃地的景观设计中,而且要符合地域文化和历史背景;⑷生态演替理论,遵循自然界的客观规律;(5)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理论,运用园林艺术和工程技术手段进行景观的创造,建成自然环境;(6)旅游发展规划设计理论,主要是考虑到实际的经济价值;(7)可持续发展理论,实现在经济价值、社会文明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

4煤矿废弃地景观设计策略

4.1树立煤矿废弃地景观设计新价值观

(1)树立美学价值观,把握历史文化内涵,树立新的自然美;(2)树立生态价值观,以恢复煤矿废弃地生态环境为主要目标,充分尊重场地的景观特征,减少对场地的干扰,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体系;(3)树立合理的经济社会价值观,煤矿废弃地是具有经济价值的,可以从文化的角度或者是生态循环方面对煤矿废弃地进行改造;(4)树立矿业的历史文化价值观,重视并凝练煤矿废弃地的历史文化信息,保留建筑和构建物。

4.2煤矿废弃地景观设计原则

(1)废弃地景观的生态性原则,尽量使用可再生材料,充分利用遗留的建筑物,结合美学思想涉及景观,顺应场地情况,合理利用资源;(2)煤矿废弃地景观的历史文脉原则,尊重自然和人文特性;(3)煤矿废弃地景观要素整体性原则,注意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和共同协调;(4)煤矿废弃地景观的艺术性原则,传承自然美,注重各要素的尺度感,体现景观设计的特色和人文特性。

4.3煤矿废弃地景观设计元素

在进行煤矿废弃地景观设计时,有以下几个设计元素:(1)地形地貌,主要有塌陷沼泽地、积水塌陷地和矸石山;(2)植物景观,尽量种植当地树种,而且还要注重近期和远期的效果结合和植物群落的营造;(3)景观小品,其具有独立性,用途分明。

4.4煤矿废弃地景观设计要进行改善

煤矿废弃地景观设计要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改善:(1)水环境的改善,利用植被净化处理水源,形成丰富的景观效果;(2)土壤环境改良,恢复煤矿废弃地的土壤结构;(3)场地挡土墙设计,要进行合适的类型选择;(4)植被修复,降解土壤中的污染物;(5)合理利用工程材料。

5总结

虽然煤矿废弃地景观设计已经取得很多成果,但是依然有很多不足之处,今后的煤矿废弃地景观设计可以从园林思想、结合城镇发展、搭建公众平台等方面进行。本文通过对煤矿废弃地和相关理论进行分析,提出几方面关于煤矿废弃地景观设计的策略,希望能够提供一些参考作用。

【参考书目】

[1]王海燕,霍海鹰,张亚婷,等.煤矿废弃地景观更新设计研究[J].煤炭工程,2013,45(9):20-21,24.

[2]程夕,程澜,胡俊峰,等.煤矿废弃地的生态景观设计研究与应用[J].山西建筑,2014,(29):227-227,228.

[3]王洪海.采矿废弃地的生态恢复与可持续景观设计[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5(34):1369.

[4]李瑞琪,王琴.矿山废弃地生态恢复与景观设计初探--以上海辰山植物园矿坑花园为例[J].现代园艺,2016,(23):139-141.

煤化工工程论文篇10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5-014-02

引言

国家发展改革委在《煤炭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中,提出煤炭工业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即是加快煤炭技术创新。强调围绕煤炭资源高精度快速勘探技术、煤矿高效集约化生产配套技术、煤矿重大安全隐患防治技术、煤炭洁净加工转化与利用技术、矿区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技术等加强科技攻关。

当前,对于煤炭企业而言,科技创新是事关前途和命运的大事。企业必须把该项工作摆在重要的战略地位,着眼于突破制约发展的技术“瓶颈”,运用TRIZ理论,加强煤炭企业科技发展的纵深度,大大加快其创造发明的进程,得到高质量的创新产品,提升企业技术创新效率,优化产品结构,加强关键共性技术公关和技术储备,增强科技对企业经济实力增长的带动力。煤炭企业技术创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囊括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涉及面广,环节多且复杂,需要各个部门的密切配合,因此,要保证技术创新活动的顺利进行,必须健全技术创新组织,以保证其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因而,对煤炭企业技术创新配套组织模式的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TRIZ是解决工程领域技术难题的一套系统化的方法和理论。但不能直接用于企业组织创新,其主要原因是结构失效。企业组织创新主要基于事实和实例,因而TRIZ的应用受到局限。根据系统科学的基本原理以及本体论思想,企业组织的复杂问题可以转化为结构化问题。因此,在哲学与科学方法论层而上,工程领域创新与企业组织创新具有较好的相似性,并均以哲学思想、科学方法论为基础,认知发展与创造性思维是实现发明创造与创新的主要手段。目前企业组织创新多局限于理论层而的研究探讨,缺乏可操作性。通过解析TRIZ的过程与框架,来构建企业组织创基本框架与思想,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是可行的。

一、TRIZ理论简介及评价

TRIZ是俄文“创新问题解决理论”的词头缩写,是指导人们进行创新活动的科学。它起源于前苏联,流行并发展于欧美,被西方国家誉为“神奇的点金术”;它使得创新走上了方法学的道路,克服了传统创新方法随机性、无序性等缺点,使创新走出了盲目的、高成本的试错和灵光一现式的偶然;它可以帮助设计人员在方案设计阶段快速地产生具有创造性的概念方案,大大加快创造发明的进程,并且能得到高质量的创新产品。其两大革命性的成果包括:(1)总结出了技术系统的进化趋势。技术系统的进化和发展并不是随机的,而是遵循着一定的客观规律。(2)提供了一系列分析、解决问题的具体流程、方法和原理。

具体而言,TRIZ理论主要包含以下创新设计问题解决工具:技术系统进化法则,物一场分析法,发明问题标准解法,发明问题解决算法ARIZ,技术矛盾解决矩阵,40个创新原理,39个工程技术特性,物理学、化学、几何学等工程学原理知识库等。这些工具为创新理论软件化提供了基础。从而为TRIZ的实际应用提供了条件。实践证明,应用TRIZ理论与方法,可以增加80%―100%的专利数量并提高专利质量,提高60%―70%的新产品开发效率,缩短50%的产品上市时间,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技术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美国的创造学大师乔治・普林斯曾经评价过TRIZ理论,他说没有见过任何另外的发明理论和方法能像TPdZ这样给人们提供这么丰富多彩的既实用又充满想象力的思考工具,TRIZ不愧是一件瑰宝。TRIZ理论推广专家、美国南加州大学教授卢志扬教授认为,研究推广创新方法的最终目标是改善人们的思维方式,现有TRIZ工具的传播和应用都是为了进一步改善人们的创新思维。TRIZ理论指导人们进行发明创新,是协助人们解决发明问题的最有效的方法体系,这种理论大大强化了人类自身的能力,直接将人的思路引向问题的核心部分。

二、煤炭企业内部组织创新动力

2000年以来,原中央属煤炭企业按照国家发展大公司、大集团的要求,制定了发展规划,进行快速发展壮大,实现了产业结构多元化。同时,国家对煤炭企业提出了分离企业办社会和辅业改制等。原有的组织结构已经影响到煤炭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组织结构的调整势在必行。

1、环境因素分析。权变理论认为,组织是对外部环境连续的适应过程。一个组织结构受到环境的影响原因就在于环境的不确定性。一些组织面临相对稳定和简单的环境,另一些组织面临动态和复杂的环境。因为不确定性威胁着组织的生存,组织结构的调适就是减少环境不确定的一种措施。

从国际环境来看,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发展,使我国煤炭企业面临着在组织结构上的新一轮调整。从国内环境看,煤炭行业“十二五”规划将煤炭兼并重组作为重要内容。“十二五”期间,国家计划用三年时间,通过兼并重组将煤炭企业由当前的11000家减少到4000家,锐减7000家。这预示着国内煤炭行业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煤炭行业由极度分散正在走向集中。至2020年,国内煤炭行业亦将形成大集团竞争格局,从而以强大的实力赢得在全球煤炭市场的优势地位。

2、发展战略分析。企业创新行为最原始的动力是企业自身的生存与发展需要,企业自身生存与成长的动力是企业组织创新的根本动力。企业一个复杂的人造系统,维持自身生存和实现自身成长是企业的本能,来自企业生存与成长的动力是企业组织创新的根本动力。在企业成长过程中,随着素质的提高和规模的扩大,必然突破原有的组织形态,在组织结构、组织文化、组织行为规则和组织流程方面有所创新,为下一步的成长奠定基础。

根据煤炭工业发展战略要求,现行煤炭企业组织模式很难适应当前发展。中国大型煤炭企业和企业集团发展迅速,中国煤炭工业的集团化布局正在市场和政府的双重推动下快速形成。一方面全国各大煤炭企业正在进行结构调整,实行以煤为主、多业并举的发展战略,呈现出多元化发展,难以实施综合经营战略;另一方面现行煤炭企业组织模式造成的分散投入,使企业难以形成自主开发能力。因此,同绕企业发展战略进行组织创新,才能在组织上保证煤炭企业发展战略的实施。

3、规模分析。近年来,我国煤炭企业发展迅速,特别是2001年以来,煤炭主业的规模增长速度之快、幅度之大是前所未有的,中国神华集团、大同煤矿集团、山东兖矿集团、河南平煤集团、河南永城煤电集团、山西焦煤集团、山西阳煤集团、山西潞安集团等企业年煤炭产量都达到了

300万吨以上,神华达到了2亿吨以上、大同集团达到了1亿吨以上。同时,其非煤产业,如电力、焦化、建材、机电修造、服务贸易等多种产业也快速发展,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有的已达到了企业的半壁江山。由于规模的扩大,也使得企业原有的人员和管理体制无法对各个单位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生产技术指导,许多带有行业特点的重大事项,集团也无法进行有效的决策。

4、技术分析。我国煤炭企业近年来大力推进生产自动化、大功率化和信息化,许多新技术的应用,使国有煤炭企业的井下煤炭生产工人的劳动强度大幅度降低。同时,对煤炭工人技能的要求也进一步提高,使得传统的靠人工到现场操作的方法获得了革命性的变革。在其他非煤产业,技术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方面是自动化程度提高、集约化程度提高,对员工技术的要求更新换代,很难由一个单一的以煤炭管理为主的技术部门对企业进行管理,这使得原有组织结构难以适应新的要求;另一方面,由于行业技术的特殊性和竞争的加剧,各产业的相关技术不断变化,也要求企业进行组织创新。

三、TRIZ促进煤炭企业组织创新的一般原理

应用TRIZ理论解决企业组织创新实际问题时,完全挪用工程领域的理论框架并不可取,解题工具仅仅利用40个创新原理和冲突矩阵使用面太窄。其一是TRIZ的很多原理不适用于企业组织,其二是企业组织的问题要比工程领域的创新求解复杂得多。

TRIZ给出了实现创新遵从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结论:创新始于识别有害冲突;在创新解决方案中,解决所识别的冲突并不破坏冲突结构;源于理想和功能之间矛盾的工程技术领域的冲突是有限的;由技术发展历史来获取冲突问题的解决方案有其局限性且只适用少数几类。

根据工程领域TRIZ与企业组织创新问题求解原理在科学方法层面上的一致性和煤炭企业组织问题的特点,通过下列步骤来完成企业组织系统化创新问题的求解方法的构建,见图1:

1、分析并充分理解TRIZ思维方法、工作原理和相关技术。根据TRIZ的思想和基本哲理,从理论和实际两个方面深入分析TRIZ研究的原理、流程和方法,结合煤炭企业生产管理领域创新的特点,构建面向煤炭组织创新领域的TRIZ理论体系。针对煤炭生产经营管理的特点,在39个通用工程参数的基础上进行增减,确定生产经营管理参数,进而构建一个新的生产经营管理冲突矩阵,并且修改40个创新原理,作为改善的策略。充分运用物质一场模型功能描述的特点和76个标准解。拓宽解题工具。

2、从本体论的角度识别TRIZ理论的构成要素。本体论是对概念化的精确描述,用于描述事物的本质。一般情况下,创新基于两个条件:一是某一特定领域或目标的信息与知识;二是创新的技术、方法与过程。从本体论的角度,创新问题求解可以看作是系统矛盾冲突问题的解决,并表现为系统内部各组成要素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样对应地确定企业组织的结构与功能的矛盾及其与信息和知识的结构对应关系。

3、根据对偶原理提供组织创新新视角。基于科学方法论,并根据对偶原理,参照TRIZ理论框架和实现技术,建立企业组织创新问题求解的原理。根据戈登提出的对偶法:有两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一是创新过程。二是学习过程。创新过程产生于变熟悉为新奇的过程,即以一种新的视角来看待问题。创新是将信息针对创新问题冲突重新安排。在抽象的哲学和方法论层次,非工程技术领域创新原理与TRIZ原理具有相似性。

4、为组织问题寻找等价的方法体系。大量的理论和实践表明,很多TRIZ工具并不适应于非工程领域创新,需要在本体变换的基础上针对非工程领域创新进行修正。通过采用本体论和系统理论来描述和表征组织创新理论框架,构建组织创新理论与实现技术框架。具体实现方法是根据对偶原理寻找企业组织创新方法体系。

5、用组织领域实例进行确证。根据非工程领域创新理论框架和基本思想,需要用组织创新领域的具体资料进行修改和验证,并且具体化地深入分析,这就需要根据事实进行确证,通过相关领域专家的工作对其有效性进行论证。由于组织创新问题的复杂性,问题的求解大多是依赖于已有经验的相似性对比。已有经验、实际案例、相关领域的问题求解的启发机制等都在非工程领域问题求解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6、计算机辅助创新(CAI)。现代的CAI技术是“创新理论+创新技术+IT技术”的结晶,使TRIZ理论不再只是专家们才能使用的创新工具,降低TRIZ理论门槛的同时,也加速了TRIZ理论的传播应用。基于上述创新原理可以实现企业组织辅助创新系统。该系统是一个适应于企业组织创新的软件系统,可通过本体转换完成创新问题的表述、创新求解、创新知识管理和知识本体间的映射和转化。系统涉及到的企业组织创新原理,来自对于非工程领域创新原理的研究成果以及企业理论和企业组织创新理论,其中大量的管理案例和管理实践来自于主流的企业组织管理学著作。效应知识取自与企业组织密切相关的制度、结构、战略等相关理论研究成果,尤其是非线性科学和复杂系统理论在管理科学中的最新研究成果。

四、结语

根据工程领域创新原理可以看出,实现创新需要遵从创新思维规律以及大量的知识和结构化的创新方法的支撑。也正是如此,才使得工程领域创新问题求解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因此将工程领域创新理论TRIZ引入企业组织创新是可行的并且是可操作的,是解决企业组织创新基本技术框架和基本思想的重要工具和方法。因此,基于工程领域创新理论应用于组织创新问题的基本技术框架和思想,针对煤炭企业组织创新一般原理进行研究,对煤炭企业技术创新配套组织创新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运用TRIZ理论提升大型煤炭企业技术创新效能及相关组织模式研究》(编号11542216)]

参考文献:

1.Altshuller G.Creativity as an Exact Science.Gordon and Breach,NY.1982.

2.何川,张鹏,陈利琼.TRIZ在概念设计中的应用.[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03,35(5):19―23.

3.根里奇・阿奇舒勒.哇,发明家诞生了[M].范怡红、黄玉霖译.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书评.

4.亿维讯.美国南加州大学卢志扬教授来访,谈TRIZ理论发展[EB/OL].2008-09-11,省略.cn/TRIZ Show.

煤化工工程论文篇11

一、煤炭企业文化建设的特点分析

1.煤炭企业文化建设的豪放性特点。在分析煤炭企业文化建设之前,首先要对煤炭企业的基本特点进行分析,煤炭企业本身就是一个粗放型产业,在特定的生产环境和社会条件下建立起来,带有浓重的行业特征,因此,在针对这种行业建立文化建设时,一定要贴合于产业需求,也就导致煤炭企业文化建设呈现出了豪放性特征。主要特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正是基于煤矿产业的发展结构和产业特征,煤矿职工通常都具有较为外放的性格特征,主要就是工作环境对其心理建构造成的长期影响,在艰苦的生产环境中,煤矿职工需要建立一种团队合作机制,相互之间的关怀和照顾是支撑其工作的基本动力,这就要形成比较透明化的人际交往关系,在交流过程中更加强调信用度。第二,矿井工作十分艰苦,且具有非常大的危险性,这就导致多数煤矿职工都具有较为顽强的意志品质,个人英雄主义职工的数量要远高于精细化技术人才。第三,煤矿职工的思维和行事作风非常的淳朴,特别是在煤矿工艺刚刚起步的时候,煤矿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多数煤矿职工的文化程度并不高,相对于技术思维,经验思维占据上风。2.煤炭企业文化建设的城乡融合性特点。我国煤炭工业本身是工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一环,而在发展进程中主要采取的是机械化生产结构,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学校的技术性人才逐渐走向工作岗位,呈现出了城乡融合的发展特点,特别要注意的是,由于多数煤矿企业要临近煤矿资源,会建设在距离市区较远的位置,信息传递并不十分便利。因此,也就导致整个煤炭企业文化意识形态呈现出城乡融合特征。3.煤炭企业文化建设的兼容性特点。正如前文分析的,煤炭企业由于存在城乡融合特征,因此,人员组成结构较为复杂,要建立管控机制,就要针对不同情况和运行框架建立相应的管理部门,这就导致煤炭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呈现出兼容性特征,不仅部门较多,且人员组成结构方面也十分复杂,需要文化建设管理人员提高认知,从而建立健全具有针对性的管控措施。

二、煤炭企业文化建设的建立过程分析

在煤炭企业文化建设项目开展的过程中,企业要从企业文化凝聚力入手,建立共同的工作标准和文化准则。在文化建设之前,文化建设管理人员要建立有效的人员管控机制和动员活动,从根本上保证煤矿职工能对文化建设建立统一的认知。企业文化建设管理人员要清晰的认识到,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最重要的参数就是煤矿职工。因此,要对各级干部以及员工进行企业文化内涵的教育,提高其认知度后,建立健全管控框架。对于企业发展来说,企业文化建设要贯穿经营活动和职工日常生活,在保证企业员工了解企业文化和价值观的同时,积极规范自身行为,从而激发煤矿职工在文化建设项目推进时的积极性。

三、煤炭企业文化建设的评价结构分析

1.煤炭企业文化建设的评价原则分析。在煤炭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企业要秉持基本的评价原则,提升管理项目的实际价值。首先,要积极落实效果评价原则中的动态化评价原则。管理人员要践行动态评价机制,以动态化的观点对煤矿文化建设进行综合分析,从而提升文化建设的实际效果,切实维护企业发展进程和文化主体。其次,要积极落实效果评价原则中的系统化评价原则。从全局的角度出发,系统化的了解和分析企业文化发展机制,从而建立健全完整的文化研究措施,保证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合理化运行,确保企业文化评价体系之间的相互依存。最后,要积极落实效果评价原则中的实用性评价原则。对于企业文化建设项目来说,只有保证企业文化的使用性,才能一定程度上将企业文化和企业实际经营活动联系企业,确保煤矿企业文化建设具有实际价值和意义。2.煤炭企业文化建设的评价模型分析。在对煤炭企业文化建设的评价模式进行综合分析管控的过程中,主要从以下四方面进行分析。第一,要对人气指数部分进行综合评定,主要是职工对领导的信任度和满意度、职工需求满意度以及职工信仰和价值取向等参数。第二,要对素质指数部分进行综合评定,其中主要包括煤炭企业领导人员的评价、职工队伍的基础素质以及职工的基本执行力等,并着重对煤炭企业内部党员队伍的素质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第三,要对环境指数部分进行分析,主要是对企业形象建设项目和企业内外环境建设参数的评价,并集中关注现场管理效果和企业的基本治安情况,实现全方位立体化的评价管理。第四,要对发展指数部分进行综合分析,主要是对产品的生产周期、技术周期以及用户满意度进行综合评价,保证对经营业绩以及职工收入增长度等参数进行评定,满足整体评价模型的完整性。

四、煤炭企业文化建设中应关注的转变措施分析

1.强化煤炭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价值。在建立煤炭企业文化的过程中,要将以人为本的理念作为基本准则,借助职工代表大会保障煤炭员工自身的权益,提升其主人翁的工作积极性,真正实现员工参与企业经营管理的发展模式,确保企业文化贴近运功的真实需求。另外,煤矿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也要积极拓展思路,建构多元化的企业文化活动。在调动员工积极性的同时,形成动态化的管理标准,实现员工获得岗位认同的发展目标,保证企业文化建设决策的高效性和科学性,真正调动企业员工在文化建设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建立健全符合煤矿企业发展目标的群众基础项目。2.积极推进煤炭企业文化建设的学习型组织结构。企业文化建设管理人员也要积极借鉴有效的管理经验,实现学习型组织结构的建立。不仅要保证煤矿企业领导班子能在企业运营过程中强化学习,也要提高对员工培训项目的关注度,确保能在培训中提升管理层人员的管理能力和文化认知能力,且对员工素质进行集中关注,提升煤矿企业员工的综合能力,为企业建立学习型组织结构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另外,要在煤矿企业文化建设项目开展过程中,创设文化学习的环境和氛围,提升员工之间的学习互助,从而保证煤矿企业文化建设项目中学习型组织结构的学习效果。

五、结语

总而言之,煤矿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无论是企业管理人员还是煤矿职工,都要从思想意识层面进行积极的转变,在践行以人为本原则的同时,提高内部管控结构的实际效果,确保学习型组织结构的建立符合企业发展诉求。企业文化建设管理人员要提升文化建设的整合功能,真正从实际出发提升企业文化的精神价值,从而确保煤矿企业员工能在企业文化的引导下建立更加优化的发展规划,实现企业和员工个人的同步发展,也为我国煤矿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

参考文献:

[1]吴智明.浅析中外合资煤炭企业文化建设的特色优势[J].中国煤炭,2013,36(01):50-51.

[2]廖柏年,刘桂平.新时期加强煤炭企业文化建设的探索与思考[J].中国煤炭,2014,33(11):27-28.

[3]付合生.试论中外合资煤炭企业文化建设对生产经营的促进作用[J].中国煤炭,2015,33(07):31-32.

[4].浅析煤炭企业工会组织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企业文化(下旬刊),2013,18(10):21-21.

煤化工工程论文篇12

1、边角煤柱回收利用背景分析

随着我们国家乃至整个世界经济技术的不断发展,能源问题逐渐成为了现今环境下最亟待解决的问题,在这样一种现实的状况之下,如何良好的开发利用以及保护有限的资源就成为了我们国家的重要课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突出的社会效益。正是因为这样,各个煤炭在进行生产和经营的过程当中才将珍惜资源和提高资源回收利用率作为了企业的一项生产经营方针。这样一项生产经营方针的确立,不仅仅使得煤炭企业在管理上更加的从严从细,也使得资源的回收利用和开发利用水平不断增高,因此,在现实环境下是值得我们进一步的探索和开拓的。但是到目前为止,资源回收率提高的技术依然是相当有限的,在应用的过程中尚缺乏大科技以及大生产的投入,除此之外,企业本身在还缺乏一个健全而完善的体系。本文正是结合这样一种实际的状况,针对于煤矿井下边角煤柱的回收利用技术展开分析和探讨,以此来保障煤炭资源的有效回收。

2、矿井边角煤柱的回收技术

矿井在进行开采的过程当中往往会造成较为严重的边角煤柱浪费状况,针对于我们国家现今的实际情况来说,这样一种浪费是非常不应该的。在这里所说的矿井边角煤柱的回收技术实际上就是指在施工环境下针对于煤柱以及边角煤本身的特点来选择合适的开采方法。下文中将根据这样一些方法的具体分类进行详细的说明和分析。

2.1中厚及厚煤层边角煤柱的回收技术理论分析

2.1.1短壁综采、综放采煤方法:这样一种方法与长臂综采的主要区别实际上是表现在采煤机的应用状况上。随着电牵引短壁采煤机的出现,短壁综采、综放的采煤方法就逐渐应用到边角煤柱的回收利用技术当中来。其应用过程中的显著优势就是能够有效提高短壁综采的效率并实现机械化装备,正是因为这样,短壁综采、综放的采煤方法已经在实际的工程实践中有了较为深入和广泛的应用,且也取得了相当良好的经济效果。

2.1.2连采、连掘工艺短壁采煤法:这样一种采煤法主要是由于其工作面布置上的显著特点,使得其在应用的过程当中能够适用以下两种采煤方法:一是能够适用于低压瓦斯矿井的连续采煤法,并在此过程当中实现局部通风;二是能够适用于改进的连续采煤法,在这一应用的过程当中还能够进一步的实现全负压通风。

2.1.3巷柱式放顶采煤方法:这样一种采煤方法主要还是应用在较厚的急倾斜煤层中,这一点我们可以通过巷柱式采煤法的本质来加以理解和认识。巷柱式采煤法实际上就是把整个煤层沿着倾斜的方向进行划分,使其成为多个小的阶段,在此基础上沿着底部的走向进行巷道的掘进,这样一种状况下就既能够用采煤机进行挖掘,也可以采用炮掘。

2.2薄煤层边角煤柱的回收技术理论分析

在这样一种技术当中采用的主要还是螺旋钻采煤法,事实上,这样一种采煤方法对于整个煤层的开采工艺来说都是一个历史性的革新,是一种无人工作面的采煤方法。这这样一种方法的应用过程当中,不仅仅有先进的机械设备和回采工艺,还有相应的回采巷道布置。也正是因为这样,国内外对于这样一种方法技术的研究都始终没有停止过。而螺旋钻技术则是一种在无人工作面采煤方法中发展和应用的非常成熟的方法,其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在进行开采的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工艺过程以及应用设备都比较少,除此之外,还较大程度的优化和改善了工人们的劳动条件和强度,更重要的一点,就是这样一种采煤方法在实际的工程环境下对于地质构造的适应性同样是非常强的。

2.3边角煤柱回收利用的应用条件理论分析

在一些煤层的边角煤柱回收技术当中,上文中所描述的短壁综采、连续采煤法实际上都是应用比较广泛和深入的,在这其中尤其是连续采煤法,更是因其自身工作面布置上的灵活性而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不会涉及到工作面接替的问题。但是连续采煤法在应用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方面的具体问题,主要就是其适应性相对而言比较差,一般情况下都只能够在一些埋深较浅或者是顶部板比较稳定的煤层中予以应用。短壁综采在应用过程中同样存在着一些方面的限制和不足,具体来说,就是其布置通常会受到推进长度的影响和限制,在这样一种状况下,如果工作面的推进长度比较小的话,就会使得整个工作面需要频繁的变动,这就会导致整体工作的效率低下。巷柱式放顶煤在实际的工程环境下主要应用于一些煤层自身的顶板稳定且对于产量要求不高的煤矿井,这主要是因为巷柱式放顶煤在回采空间内是不采用支护的。通过这样一系列的说明和分析我们就不难看到,上文中所述的方法在实际的工程环境下都有一定程度的应用,但是在应用的过程中也都还存在着较多方面的问题,这样一些问题在实际施工环境下的解决就还需要相关方面设备的选型和配套,并在这样一种基础之上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和分析,合理的选择巷道的支护方式以及其他方面的参数,只有这样才能够在实际的施工环境下给出最合理的采煤方式和回收方法。

3、矿井边角煤柱回收利用技术应用理论分析

在本文的分析和探讨中,我们最为关注的就是在煤炭开采的过程中如何最大程度的进行煤炭的开采,这在整个煤炭企业内部也是非常重要和关键的问题。经过相关方面的理论研究以及实践证明,煤炭资源回收率从最为原始的柱式人工采煤到现行的机械长臂开采等现代采煤方法都还是很难做到绝对的完美的,在这样一种状况之下,就意味着必然会有边角煤柱的存在,使得不少的煤炭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回收利用而被浪费掉。这样一种状况尤其是在煤矿开采规模扩大或者是开采深度加深的时候尤其如此,在进行开采的过程中,地质条件复杂程度的增加也将导致边角煤柱量的增多,其浪费掉的资源是不容小觑的。正是因为这样,我们才切实的需要在矿井开采过程中应用边角煤柱的回收利用技术,以此来节约资源并延长矿井的开采和使用寿命。这对于煤炭企业的经济效益以及生产效益都是有着不小的作用的。

4、结语

本文主要是对矿井开采中边角煤柱的回收利用技术进行了理论上的说明和分析。在资源频于枯竭,为提高矿井服务年限,煤矿依靠科技进步和精细化管理,利用先进的壁式采煤工艺替代落后的巷柱式、房柱式、条带式采煤法,每年可以采掘大量的边角煤,对企业和国家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