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六年级论文合集12篇

时间:2023-03-01 16:22:17

数学六年级论文

数学六年级论文篇1

自8月12日至8月14日,上海市最高气温已连续三天超过39℃,截至今天10时,世博园区温度达37℃。由于天气炎热,这周的人数明显下降。

在世博会参观,纪念品和餐饮是必不可少的,如果参加世博会预计人数7000万人中有60%在会场内用餐一次,如果以平均每人消费30元计,则餐饮收入为7.8亿元人民币;估计参观者90%会在会场内饮用饮料,以平均每人消费10元计算,饮料费收入为3.9亿元人民币。估计30%的参观者会在会场内购买旅游纪念品,以平均每人消费30元计,纪念品销售额达3.9亿元。综合各项,餐饮、旅游纪念品等的直接销售收入将接近15亿元。

啊!真没有想到这次上海世博会能吸引这么多游客!

6年级数学小论文【2】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在我们数学王国里也有许多有趣的事情。

比如,在我现在的第九册的练习册中,有一题思考题是这样说的:“一辆客车从东城开向西城,每小时行45千米,行了2.5小时后停下,这时刚好离东西两城的中点18千米,东西两城相距多少千米?王星与小英在解上面这道题时,计算的方法与结果都不一样。王星算出的千米数比小英算出的千米数少,但是许老师却说两人的结果都对。这是为什么呢?你想出来了没有?你也列式算一下他们两人的计算结果。”

其实,这道题我们可以很快速地做出一种方法,就是:45×2.5=112.5(千米),112.5+18=130.5(千米),130.5×2=261(千米),但仔细推敲看一下,就觉得不对劲。其实,在这里我们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就是“这时刚好离东西城的中点18千米”这个条件中所说的“离”字,没说是还没到中点,还是超过了中点。如果是没到中点离中点18千米的话,列式就是前面的那一种,如果是超过中点18千米的话,列式应该就是45×2.5=112.5(千米),112.5-18=94.5(千米),94.5×2=189(千米)。所以正确答案应该是:45×2.5=112.5(千米),112.5+18=130.5(千米),130.5×2=261(千米)和45×2.5=112.5(千米),112.5-18=94.5(千米),94.5×2=189(千米)。两个答案,也就是说王星的答案加上小英的答案才是全面的。

在日常学习中,往往有许多数学题目的答案是多个的,容易在练习或考试中被忽略,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审题,唤醒生活经验,仔细推敲,全面正确理解题意。否则就容易忽略了另外的答案,犯以偏概全的错误。

今天的内容就介绍到这里了。

6年级数学小论文【3】火柴棒到处可见,用它来做游戏,简便易行,妙趣横生.而游戏时,你必须认真思考,探索规律,因此被人们公认是一项有利于训练思维,增长智慧的益智游戏.

数学六年级论文篇2

为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我们做到了以下两个方面:

1、积极创造条件,鼓励教师参加培训学习。7月初,刘凤芝、邵在军、张俊芳、王敏、张敏五名教师分别参加市、县级教育技术培训,赵雷、张卉、张敏三名教师参加新教师培训,全体班主任及学校领导参加全县组织的领导干部及班主任培训,于淑玲老师参加德州市六年级英语新教材培训。8月份,全体班主任参加县进修学校组织的班主任工作培训。9月份,六年级数学教师参加德州市数学新教材培训,五、六年级语文教师参加语文新教材培训。10月份,全体班主任参加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报告会。于淑玲老师参加全国英语优质课听课学习。11月份,王玉香参加山东省数学优质课听课学习,田秀英参加山东省语文优质课听课学习。

2、抓年轻教师的课堂教学的培养。本学期指导宋佩佩、刘海霞老师参加语文手拉手送教下乡课,指导丁春涛参加全县数学课堂教学大比武,在课堂教学开放周活动中指导魏冬丽、陈晓阳、赵玉双、王玮、张敏五名年轻教师上课,新教师听课活动中指导陈晓阳、徐淑娟、王书香、鲁萌、唐明明五位新教师上课。通过锻练指导,这几位年轻教师的课堂教学有了很大幅度的提高。

二、加大常规检查及教研活动管理

1、在教学常规方面,教导处加大了检查管理力度。本学期分期中、期末两次对教案、听课记录、作业批改、教学随笔、教研组活动记录等进行认真检查,查找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并且及时反馈给本人,督促和提高了教师的教育科研水平。

2、定期招开教研组长、年级组长会,了解教学进度、教师的集体备课情况、学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教师的工作态度等,有的放矢的安排教学工作。

三、组织全体教师听评课活动,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本学期9、10两个月份分别组织了各年级组教师听评课活动。老师们分高年级语文、高年级数学、低年级语文、低年级数学、艺体、常识六个教研组,每位教师都能精心准备上一节自己最高水平的课,无论听哪位老师的课,本教研组的教师都是座无缺席认真听课,吸取别人的长处,改正自己课堂教学中的不足,大大提高了全体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

四、组织多种比赛活动,提高教学成绩

本学期11月底组织了一至六年级的古诗文诵读比赛,比赛中所有学生都能将必背古诗熟练背诵,大大提高了小学生古诗美文的普及率。12月份组织了四、五、六年级数学智力检测,训练了学生思维,为优秀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机会,同时也提高全体同学的成绩。还组织了三、六级习作检测,通过大量阅读拓宽了学生视野,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习作能力。

五、教学教研成绩

本学期全体教师努力工作,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孙艳梅、刘凤芝、刘志广、张丽芳、王敏、祝玉花、张俊芳、李书君8位教师被评为武城县教学能手。

张卉执教的劳动课、王玮执教的数学课、禚艳华执教的英语课、庞明梅执教的品德课、李书君执教的音乐课分别荣市县一二三等奖。王敏、刘志广、王玮、张俊芳、祝玉花、刘海霞、陈雪梅、宋佩佩在送教下乡活动中执教的公开课得到了领导及听课教师的好评。

张俊芳、王玮、张敏、祁玉英撰写的论文获省级二三等奖,刘凤芝、祝玉花、庞桂英、庞明媚撰写的论文分别获市级一二三等奖,魏冬丽、禚艳华、孙艳梅、刘艳华、郝俊霞、刘子瑞撰写的论文分别获县级一二三等奖。孙艳梅、李书君、庞明媚、刘志广制作的课件分别获省、市一二三等奖。张玉春老师的书法作品在迎奥运书画展中获县三等奖。

在德州市十四届“少年文萃”征文大赛中刘艳华、于邦芝、张敏三位老师被授为“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数学六年级论文篇3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是在校大学生所必需经历的,通过因特网了解到,我国的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是从1987年开始的,到2010年已经持续了23年。随着国家高校扩招政策的执行,大学英语四六级报名考试的人数越来越多,官方没有给出准确数字,虽得不到具体的数据,但可以想见,扩招的这些大学生都会参加四六级考试,因为一个最重要的情况是从2005年前全国几乎所有高校的学位获得是与四六级考试通过相挂钩的。虽然在2005年全国范围来看,有些高校开始出现学位与四六级成绩脱钩的政策,但要想彻底分开难度非常大。笔者以5I模型的分析方法来分析我国四六级考试存在的弊端并提出了看法。

一、5l模型的基本内涵

5I模型是关于政策工具方面的问题,我们知道,政治因素的效能或效率对于政府工具的选择有直接和很大程度的影响,很多论点都是一种相当广泛的描述,虽具有启发性,却无法构成一个明确的分析参考架构。而Peters则经比较政治相关文献的整理,筛选出影响政治体制做成政策工具之选择的五项主要因素:观念(ideae)、制度(institutions)、利益(inter-ests)、个人(individuals)与国际环境(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由于这五项因素的英文首字母都是I,所以被简称为“5I”框架,即5I模型。

(一)观念(1deas)

Peters等人认为,观念与意识型态影响了政府工具的选择,Moore也认为观念建构了公共政策辩论与执行的网络,亦即同时设定了公共政策的假定、理由、目的与手段。杜会管制的实行及其效果,与观念因素有着密切的关联。由此,民营化工具很多时候难以成为政府面对公共事业改革时的可能选择。

(二)利益(Interests)

一般都将政治理解为个人或集体对于利益的追求和价值的权威性分配。不论其强调个人的或集体的利益,“以利益为基础”(interest-based)的理论假定,基本逻辑就是政治是由行动者的利益所带动的,这些行动者企图在政治过程中实现其自身的目的。

(三)个人(Individuals)

某些个人对于政府工具的选择,扮演了较具影响力的角色。工具的选择决定了一项政策能否得到支持,而使适当的政府工具被允许用于政府创新,则是“政策企业家”(policy en-trepreneur)的主要功能之一。中国的情境下,个人影响政府工具选择的路径也有很多,但多数都是非制度化的。

(四)制度(institutions)

在特定的制度下可能形成对于政府工具的偏好,这种偏好可能缘于过去的历史背景因素、学习经验、专业训练等因素。政府一般都偏好所熟悉的工具,因为能够预期其运用的结果,相信它能达成所设定的目标。因此,制度因素有助于说明为什么不同的公共管理问题,同一组织却常选择使用类似的工具。

(五)国际环境(International Envi ronment)

由于信息科技的进步,因特网的兴起与普及,政治意识型态传播更加密集,国内政治与国际政治的互动更趋密切,甚至国内政策与国际政策间的界线日愈模糊(比如纺织品生产政策和金融汇率政策)。来自于其它国家、国际组织或国际协议的国际压力已经成为公共管理的一项关键因素,影响了政府对于工具的选择(Woodside,1998:162~168)。国际环境也具体地影响政府对于政府工具的选择。

二、我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的5I模型分析

(一)从利益(Interests)角度来看

四六级考试所涉及到的利益相关者有学生、学校、社会、培训机构、四六级委员会等等,其中学生、学校和四六级委员会发生直接的关系,关系的纽带就是报名费。各个学校要交的报名费不一样,河北省的报名费是30元,有的学校则高达140元,让人匪夷所思,这其中的猫腻是很大的。每年能达到上千万的报名考生,就拿稳定的报名费30元而言,这其中从学生流入到学校和四六级考委会的资金就高达3亿,这么大的资金总量,每年都会延续,要想取消四六级考试,从学校和四六级考委会的角度来看,是不可能的。

(二)从制度(Institutions)角度来看

实行了23年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虽然各个方面都比较完善,如果考试之前的考务安排、出题的保密性等工作都比较到位,每年给四六级考试蒙上阴影的则更多的是考试的作弊。每年见报的四六级考试作弊事件成出不穷,刚过去的2010年6月19日的四六级考试,又爆出黑龙江388名考生集体作弊的事件,四六级考试不完善的制度给作弊者及其帮助作弊者提供了很大的空间和利益。

(三)从观念(1deas)的角度来看

企业在招聘员工时,通过四六级考试是一个必备的门槛,传统的观点认为,一个大学生在大学的四年期间如果没有通过230企业导报2010年12月(下)四级考试,这个大学生的大学就自上了,这种观点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依然占主流,有些观点会认为工作以后凭的是能力,根本不是那几张证书,如果没有那几张证书,你的目标工作单位会拒绝你,就算是一般的企业,也很看重四六级的考试成绩,这就造成了一种现象,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拼命学英语,导致对专业课和自己的兴趣课的学习时间严重缩短。

(四)从个人(1ndividuals)的角度来看

很多大学生希望通过这一考试,达到证明自己的目的,他们不惜一切代价来提高自己的考试成绩,目前比较严重泛滥的“刷分族”的存在使得一些英语成绩不太好的学生是更难通过考试。我们知道自2005年6月考试起,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原始分数在经过加权、等值处理后,参照常模转换为均值500、标准差为70的常模正态分数。常模正态分数的特点是能够反映考生在常模群体中所处的百分位置。这样如果有许多高分刷手再次参加考试,就会影响到报考的低分考生的排名,最终影响到这些低分考生的标准分。那一部分想证明自己英语能力的“刷分族”使的新参加考试的大学生的通过难度增加了,每年如此,更是增加了学校和四六级委员会的利益,报名费始终是一个很大的“蛋糕”。

(五)从国际环境(International Envi ronment)的角度来看

数学六年级论文篇4

1.前言

背诵是传统语文学习中一种常见的学习策略。本文所指的背诵是指有意识地凭记忆逐字逐句将文章全文或部分段落朗读出来的一种学习策略。在西方,对于背诵, 一些学者对此方法不屑一顾, 认为是一种不好的外语学习策略(Olson 1988);而另一部分学者却认为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外语学习方法(Pennycook 1996: 222)。在中国, 李观仪(1989)认为,“学生要把语言学到纯熟的程度,一定要通过大量的背诵记忆。”王大伟(1997)认为背诵是一种复用操练,可增加熟练掌握语言程度,提高语言复用能力。丁言仁(2001)认为背诵有助于学生掌握英语短语,逐渐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并将其运用到口语和写作中,使自己的外语流利和地道。

专家学者对英语学习中有关背诵这一学习策略的评述不一,使英语学习者和教学者无所适从。本文以非英语专业的中国学生为研究对象,以大学四、六级考试为测量工具,进行有关背诵策略的实验研究。根据实验结果,结合背诵的特点、非英语专业的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教学目标和本科生英语学习的特点来回答非英语专业本科生是否需要背诵。

2.实验设计

2.1 实验对象

本实验选择了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商务管理学院企管系企管专业9901班和9902班的学生做受试。为了不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排除人为的干扰因素,这两个班都是自然班,并且不知道自己是实验对象。企管专业9901班是对照组,企管专业9902班是实验组。前者有33人参加了实验前的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和实验后的大学英语六级考试;后者符合实验要求、且参加了这两种考试的学生有25人。

这两个班的学生有着非常相似的英语学习经历。他们都是中学学过六年英语;都是一九九八年高考时以同一标准录取到国际商务管理学院企管系企管专业;在大学一年级时,接受了同一老师、使用同一教材、采用相同的方法教授的每周六节的“综合英语”课程一年,在大学二年级上学期,两个班又同时接受了另一位老师使用同一教材、采用相同的方法教授的每周六节的“综合英语”课程一学期。并且这两位老师对这两个班的英语学习要求也是一样;这两个班所学专业、课程完全相同,学习环境和条件也一样。实验前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成绩是:实验组平均分是76.10,标准差为7.64;对照组平均分是75.41,标准差为6.28。两组的考试成绩无显著性差异(见表1)。

总之,这两组学生在中学阶段,英语学习经历相似,在大学阶段,又接受了几乎一模一样的英语教学,并且实验前的数据显示,他们的英语水平十分接近,具备了一个比较好的实验基础。

2.2 实验过程

本实验从2001.2.19-2001.6.22,历时18周。本实验所使用的教材是浙江大学编著的《新编大学英语》第四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年)。该教材根据《大学英语教学大纲》(1999)编写,符合该大纲的各项规定及量化指标。本教材有大量的阅读材料,语言规范,具有时代性、知识性、趣味性、可思性,可供教师选为背诵材料。参加实验的两个班由同一位老师任教“综合英语”课,每周6学时。除了对实验班的学生有背诵课文的要求外,其他的各个方面,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练习和作业数量等都一样。

对照组(9901班)共有42名学生,全部参加了2000年12月份的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其中有5人不及格,没有资格参加2001年6月份的六级考试,实际参加六级考试的人数有37名,而其中4名学生主动放弃考试,成绩是0分,因此参加了实验前后两次考试的有效统计人数共有33名学生。

实验组(9902班)共有41名学生,全部参加了2000年12月的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全部通过。所以全班学生41人又都参加了2001年6月份的六级考试,其中有2人主动放弃考试,成绩是0分,因此参加了实验前后两次考试的学生的有效统计人数共有39人。

对于实验组的学生,老师对于每个单元,都布置学生背诵In-Class Reading或After-Class Reading中的若干个自然段,约200个单词左右。所选段落尽量做到语言生动,并能相对完整地表达一定的思想观念,以期学生知道如何用准确、恰当、生动的语言表达思想。由于全班学生太多,不便用口头背诵的的方式逐个检查其背诵效果,因而采用了默写的形式进行检查。在18周内,共让学生背诵了十个单元,并用默写的形式进行了检查。根据背诵课文的定义,如果每次正确率都在80%以上,就算有效背诵。在参加前后两次考试的有效人数39人中,共有27人达到了该要求,而这27人中,在参加六级考试时,又有2人主动放弃考试,成绩以0分计算。因此最后实验组有效的统计人数就是25人。

2.3.测试及结果

在实验前,两个组都参加了2000年12月的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实验后,又参加了六级考试。我们用四、六级考试作为测试两个组的英语水平,是因为该考试的目的是推动《大学英语教学大纲》(1999) 的贯彻执行,可以很好地反映大纲的教学要求。另外,大学四、六级考试经过十多年的艰苦努力,其科学性已得到社会公认,并引起海内外专家学者的重视,以及美国、英国等英语国家专业考试机构的密切关注。(杨惠中 2000)同时,大学四、六级考试确保了考试的信度和效度,确保了测量的精度和测量的公正性,使考试的分数不但可以解释而且可以准确地推断出受试的语言能力。(杨惠中 2001)。鉴于此,我们认为大学四、六级考试可以很好地反映大纲的教学要求和学生的语言水平,是实验中较理想的测量工具。

实验后的结果是对照组的有效统计人数的平均成绩为65.02分,标准差为9.15;实验组的有效统计人数的平均成绩为67.96分,标准差为10.25。从以上的实验结果可知,两组的英语水平在实验后差别很小或者说没有出现显著性差异(见表2)。

3.讨论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是为了推动《大学英语教学大纲》(1999) 的贯彻执行。而教学大纲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分为若干个层次,即“较强的的阅读能力,一定的听和译的能力,初步的写和说的能力。”根据教学大纲,阅读能力的培养被放在第一位。大学四、六级考试的分数含义之一就是判断考试是否达到了大纲所规定的四级或六级要求(杨惠中 2001)。大学四、六级考试的目的及分数含义决定了该考试必然将以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为主。

背诵这种学习策略的一大特点是强调记忆,而所记忆的内容不是语法规则,而是句子、段落、篇章等具体的语言材料。但语言毕竟是有一定的语法规则的,语法具有生成力。当语法运用于阅读理解时,不象在语言复用方面,存在不适切的问题。一条语法规则可帮助解码或理解无数的句子。在掌握了一些主要规则后,可迅速提高阅读理解力(王大伟 1997)。 而背诵不能系统地学习语言的语法规则,很难在学习中做到举一反三,难以在短时间内掌握大量句子,提高阅读理解力。

背诵是一种有意识地记忆,属于非自然输入。根据王大伟(1997)的语言学习全输入模式,输入是第一性的,在语言学习中具有更重要的位置,而加大输入量是学习语言的关键所在,特别是提高英语阅读理解能力。背诵作为一种非自然输入法,输入量有限,很难提高英语阅读理解能力。

由于四、六级考试更主要的是反映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而背诵课文对促进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影响不大,因此,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六级考试成绩无显著差异。

背诵强调的是记忆完整地表达一个思想的句子、段落、甚至篇章。每个语块(large chunks of memorized language)(Skehan 1998)的容量就很大,大量熟记的语言材料,帮助语言使用者争取时间,有效地计划安排使用语言,减轻语言加工处理过程的负担,有利于在交际中节约时间,达到顺利交际的目的。根据Bolinger(1975)语言在使用中的重复性特征,那些背诵下来的语言材料留在记忆之中,为以后的语言运用作好了准备。

从以上Skehan(1998)和Bolinger(1975)的语言观念中,我们认为,背诵课文对于提高英语的语言复用能力,并且熟练地运用英语进行口头和笔头交际,会显示出明显的作用。但是,《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对这两方面能力的培养的要求,放在一个相对不重要的位置,六级考试也将这一部分的考查放在一个相对次要的位置,使学生这两方面的能力很难在考试分数中反映出来,这也部分导致了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六级考试成绩差异不明显。

4.结论

本实验中,由于条件限制,抽样数量比较小;此外,还有一些不易控制或无法控制的因素。首先是学习者的动机不同;其次两组学生在课外所花在学习英语的时间差别也很大;另外,我们也无法控制他们用其他方法学习英语。这些因素都会对我们的结论有一定影响。

但是,通过本次实验,可以得出的比较合理的结论是:根据《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大学英语教学重点是培养非英语专业的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而背诵对促进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影响不大。

另外,郑树棠等(1997)的问卷调查显示,大多数非英语专业的本科学生不喜欢背诵这一学习策略,认为背诵是不好的学习策略。在调查中, 郑树棠等发现,非英语专业本科生中, 认为背课文“好”的比例只有35%, 而认为“不好”的是59.6%。而在调查“你最喜欢的课堂活动是什么?”一题中,问及的第五项活动是背诵,只有14.8%的学生作出了肯定的回答。以上数据都清楚地表明,绝大多数学生都不喜欢背诵这个中国教育中沿袭已久的学习方法了。

根据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的英语学习目标和自身的学习特点,可不强求这类学生采取背诵这一学习策略。

参考文献:

[1]Bolinger, D. 1975. Meaning and memory [J].Forum Linguisticum 1:2-14.

[2]Olson, D. R. 1988. Mind and media: The epistemic function of literacy [J].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s, 1988, (38): 27-35.

[3]Pennycook, A. 1996. Borrowing others’ words: Text, ownership, memory, and plagiarism [J]. TESOL Quarterly, 1996, (30):201-230.

[4]Skehan, P. 1998.A Cogni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Learning [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5]《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高等学校本科用)[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6]丁言仁,戚焱.“背诵课文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J].外语界,2001年第5期.

[7]李观仪.“传统教学法与交际教学法相结合可行乎?――高校英语专业基础阶段英语教学法之我见”[J].外语界,1989年第1期.

[8]王大伟.“‘输入’新论”[J].外语界,1997年第4期.

数学六年级论文篇5

时光流逝,我们的小学时光业经过了整整五年。当我再跨入学校大门的时候,毫无疑问,成了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六年级,它的味道是什么?是甜?是苦?

六年级,你是苦的吗?是的,是的。下课了,再也不能去操场里大玩特玩了,而是要坐在教室里,“伊哩哇啦”“伊哩哇啦”地背书。唉,真难受,光是课外积累就有六张卷子,每天都要背14个成语,或者7个成语,外加两个多音字。苦啊!一天要做好多好多卷子,什么“体育”“微机”……都泡汤了,不是被语文,就是被数学取代,又要去背卷子,做卷子,读课文,做练习,一天下来,“腰酸背痛腿抽筋”,如果下课能够给我哦们时间我玩耍,那我一定要趴在课桌上美美地睡上一觉。好不容易放寒假了,作业却堆积如山,压破了头,苦啊!苦啊!如果要上体育课,依旧苦!为什么?一上课,老师就抱来卷子,“今天这节课,我们做体育理论试卷“好不容易做完,数学老师就会说:“把练习册上的试题有错的,抄十道!”根本没有时间让我们玩。六年级,六年级,它是苦的!

六年级,你是甜的吗?是的,是的。我们已经11岁了,是全校最的大的学生了。在新队员入队仪式上,我们骄傲地拿起红领巾,给一年级的小朋友戴上,突然之间有了一种光荣感,做“大”的感觉真不错哟!真开心呀真快乐。体育理论上说,青春期儿童和伙伴,同学之间的关系特别好,彼此产生一种依赖。的确,我和我的朋友总是形影不离,这更加加深了我们的友谊,啊!六年级,真快乐!我快要12岁了,我改掉了很多坏毛病,不贪玩了,不玩泥巴了,有了一个女孩子的样子了……六年级,六年级,它是甜的!

六年级,你是苦的吗?六年级,你是甜的吗?六年级,你带给了我多少的愁与乐啊,六年级,你是我人生的一大转折啊!

数学六年级论文篇6

一、HSK作文的研究现状

关于HSK作文的分析大多是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来进行某一方面的研究,例如:黄丹(2012)[1]《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留学生使用“也”偏误研究》,关然(2012)[2]《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称谓语研究》,张信强(2015)[3]《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韩国学生汉字书写的偏误研究》。另外,也有一些关于HSK作文评分的探讨,例如:任春艳(2004)[4]《HSK作文评分客观化探讨》,李传益(2007)[5]《HSK(高等)作文考试分数调整――评分员残项调整模型的应用》。还有的是将HSK写作与雅思、托福的写作进行对比分析,例如肖若罗(2013)[6]《新HSK语言测试与雅思语言测试的比较研究》。此外,陈秋月(2015)[7]基于二语学习者书面表达能力目标研究了新HSK(高等)作文命题的问题并提出意见。但是关于HSK六级写作形式及其满意度的实证调查却很少。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本文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从HSK六级写作的形式和内容上入手结合相关理论探究HSK六级写作能否测出被试者真实写作水平;并根据HSK六级写作满意度的问卷调查,分析被试者对HSK六级写作的看法,为完善HSK六级写作模式提供建议。

三、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了文献研究法和问卷调查法。问卷的问题是和HSK六级写作的内容和形式相关的(详见附录),调查研究的对象是已通过HSK六级的上海交通大学在读研究生和本科生共16名,以及通过HSK六级的其他学校留学生,调查问卷分为纸质版和电子版两种,两种问卷内容相同。对上海交通大学的在读留学生采用纸质版问卷调查,对于其他留学生则采用电子版问卷通过“问卷星”在网络上开展调查,调查于2016年12月12日开始,截至2016年12月19日共收回32份有效问卷。

四、HSK六级写作存在的问题

(一)HSK六级写作缺乏能力标准的理论指导

《国际汉语能力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中规定的汉语书面表达能力与HSK写作等级不存在对应关系。《标准》中规定了一至五级的能力描述与任务举例,但并未涉及每一等级对应的HSK等级。而且《标准》中对于每一级应该具备的能力描述比较粗略。这就使得HSK六级写作的评定缺乏明确的理论依据。以《标准》中规定的HSK五级书面能力表达标准为例[8]:

能力描述 任务举例

・能撰写一般场合或一定工作范围内的应用文或普通工作文件,格式正确,语言表达清楚、通顺。

・能对听到或读到的材料进行总结,有条理地写出说明、摘要或者简要报告。

・能够撰写一般性文章,就具体或一般抽象性话题进行描述、阐释或说明,用词恰当,表达通顺。能正确反映客观情况,表达自己的观点。 ・写读书感想。

・写说明文。

・写详细工作报告。

・描述一件事。

秋月通过HSK与《欧洲语言学习、教学、评估共同参考框架》(CEFR,简称《欧框》)、《加拿大语言标准》(CLB)、《美国外语教学委员会语言能力标准》(ACTFL)的对比进一步指出,《国际汉语能力标准》存在能力描述过于概括、能力标准设置偏低、测试等级与标准等级不对应、能力描述缺乏文化内容等问题。并且和欧框的能力标准相比,《国际汉语能力标准》只要求能完成某一任务,对于语言要求并未做详尽阐述[7]。《标准》的不完善直接导致了HSK六级写作缺乏标准的理论指导。

(二)HSK六级写作模式单一,对被试能力考查有限

成波(2011)[9]把《国际汉语能力标准》与CEFR、CLB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国际汉语能力标准》与其他两个标准一样,以培养学习者在交际模式下的交际能力为目标。但是HSK六级的缩写限制了被试对特定主题的发挥,并不能检测出被试的交际能力。虽然《标准》中五级的能力描述涵盖了三个方面,但HSK六级写作只体现了能力描述中的“能对听或读到的材料进行总结”。

Danialson(1965)[10]根据外语学习进程,把学生写作能力分为三个阶段,其中第三阶段是高级阶段,即自由表达阶段,以内容表达为主,语言形式的运用要服从内容表达的需要,文章的结构、文体的运用、表达效果等成为衡量写作质量的标准。HSK六级对应的是汉语水平处于高级阶段的学生,但我们认为HSK六级的缩写并不能考察出被试词汇、语法、语用以及布局谋篇的能力,因为对指定文章进行缩写限制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并不能考察出学生针对某一话题运用汉语表达思想的能力。测试者要在10分钟的阅读时间里尽可能多地记住文章中的信息,然后在35分钟内将所记住的内容写出来。这种形式的写作考试更像是在考察被试者的短时强记能力和速写能力。

任春艳(2004)[4]认为HSK的写作能力测试应着重在词汇、语法、语用、篇章结构及汉字上。但是缩写已经限定了文章的词汇、篇章结构等,考试只需记忆,然后机械地加工,不需要调动自己的储备知识来进行布局谋篇,并不能使用更多其他的词汇,也就无法考察出应试者对于词汇的掌握能力。另外,郝晓明(2015)[11]指出学生在缩写过程中会遇到如下问题:历史传说、成语故事不易书写,文章中的人物名字读起来略显晦涩,文化背景不了解;多个事件串联起来的记叙文加大了记忆难度,增加了梳理文章、理清思路的难度;且文章标题也不容易把握。陈秋月(2015)[7]指出新HSK与写作能力标准的相适应比旧HSK弱,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新的HSK形式夹杂了其他与语言能力无关的因素,影响了写作能力的测试,另外由于新HSK作文是阅读材料的复述,作文内容不得不受阅读材料难度的局限。

(三)HSK六级写作分数评定标准有待商榷

李绍山(2005)[12]指出,测试的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或环节:1.所要考察的知识和能力范围,即测试内容;2.知识和能力的抽样,即测试所涉及的具体内容;3.考察这些内容的方式方法,即题型;4.试题编制,即命题的技术手段运用和把握;5.成绩评定,包括权重和具w评分标准的确定等;6.对测试结果的管理和使用。在成绩评定方面,HSK的成绩报告单中给出了阅读、听力、写作的得分和总分,另外还有百分量表,以方便学生参考推算自己的水平在所有参加此次测试的被试者中的位置。但是就HSK六级作文来说,由于缺乏明确的理论标准,因此,具体的评分标准也有待商榷。HSK六级作文的成绩只给出得分,并未指出学生在哪些方面能力比较欠缺,比如得分比较低可能是由于对文章脉络或者中心思想把握不太准确,或者是因为书写方面达不到标准,也有可能是因为考生遗漏的重要信息比较多等。

五、问卷调查结果及分析

问卷调查结果选项中的12345分别对应原问卷选项的ABCDE。

被试对HSK六级写作的形式满意度较低,对缩写内容的满意度50%的人持一般意见。

对于HSK六级缩写文章中的生词数量,大部分被试觉得生词数量一般,处在可接受范围内。

大部分被试对于HSK六级写作的字数多少持一般态度,认为HSK六级写作要写的字数(400字左右)比较少的所占比例偏高,认为HSK六级写作所给的文章字数(1000左右)比较多的所占比例偏高。

希望HSK六级写作内容是围绕某种社会现象或观点进行写作、在缩写之后加入个人观点以及希望HSK写作是议论文写作的呼声较高。

从上述结果可以看出,被试对HSK六级写作形式是缩写的满意度比较低,并且大多数人对HSK六级写作能否测出被试真实写作水平持怀疑态度,生词数量和文意能被大多数被试接受,但是在10分钟内阅读完文章并记忆文章内容仍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就文章主题来说,大多数人希望围绕某种社会现象或观点进行写作并渴望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一点从平均分的情况也可以看出,平均分最低的是第10题“你认为HSK六级写作部分10分钟的阅读时间短吗?”反映了大部分被试觉得10分钟的阅读时间比较短。平均分最高的两题是12和13题,这两道题的平均分越高越反映出被试希望HSK六级写作内容是围绕某种社会现象或观点进行写作以及希望在缩写之后加入个人观点。

关于第15题“对HSK写作部分的建议或意见(时间、内容、形式、分数的评定等)”,被调查者的回答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对HSK六级作文形式和内容不太满意,如“不能考察出被试者的写作能力”“缩写只是很少的词汇,限制了词汇的发挥”“内容对生活没有用,希望把内容和形式变成更现实的、实用性的”。二是对写作时间的建议,不少被调查者表示“阅读的时间要长一点,10分钟不够”“要延长阅读时间,15-20分钟左右”。此道开放性试题的回答与问卷中前13道封闭式问题(除去第1题)的调查结果相一致。

六、相关建议

(一)题型上

HSK六级作文题型应该多样化,例如看图说话作文、续写、材料作文等,以综合题型为主,以给被试者更多的空间来进行自由发挥,充分调动所学知识。

(二)内容上

结合现代社会共同关注的普遍性问题,这一点可以参考雅思的作文题材,围绕某种社会现象或观点进行发散思维的写作也是诸多被试者所希望的。缩写也可以作为写作能力测试项目之一,但可以适当放宽阅读时间,另外机考和纸质版考试的要求也要有相应的区分,毕竟输入法可以帮助被试者在单位时间内打出更多的字,而同等数量的字对于用笔写出来的考生来说可能要花费更长时间来完成。

(三)分数的评定上

笔者建议官方在给出总体分数的情况下,不妨给考生提供更多详细信息,以增强成绩的可解释性。例如:

从中可以看出这位被试在语法、语言流利度以及文章细节处理方面把握不是太好。这种详细的分数解释,可以使被试更加明白自己的优劣势,方便其调整学习策略,也为教师教学提供方向,有利于因材施教。

参考文献:

[1]黄丹.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留学生使用“也”偏误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2]关然.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称谓语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3]张信强.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韩国学生汉字书写的偏误研究[D].烟台:鲁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4]任春艳.HSK作文评分客观化探讨[J].汉语学习,2004,(6).

[5]李传益.HSK(高等)作文考试分数调整――评分员残项调整模型的应用[D].北京:北京语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6]肖若罗.新HSK语言测试与雅思语言测试的比较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7]陈秋月.新HSK(高等)作文命题的问题与改进――基于二语学习者书面表达能力目标研究[D].广州: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8]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国际汉语能力标准[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9]成波.汉语能力标准与欧洲及加拿大语言能力标准比较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10]Danialson,D.Teaching Composition at the Intermediate Level[J].On TESOL.V,1965.

[11]郝晓明.针对短期班留学生HSK六级写作教学案例分析――以韩国学生为例[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

[12]李绍山.语言测试的反拨作用与语言测试设计[J].外语界,2005,(1).

附录:调查问卷

1.你的HSK六级写作得分――――

2.你对HSK六级写作部分是缩写满意吗?

A.非常不满意 B.不满意 C.一般 D.满意 E.非常满意

3.你对HSK六级要缩写的内容满意吗?

A.非常不满意 B.不满意 C.一般 D.满意 E.非常M意

4.你觉得HSK六级的写作能不能考察出学生的真实写作水平?

A.很不能 B.不能 C.不一定 D.能 E.很能

5.你觉得HSK六级要缩写的文章中生词多吗?

A.很多 B.多 C.一般 D.不多 E.很少

6.你觉得HSK六级写作中要缩写的文章意思容易懂吗?

A.非常容易 B.容易 C.一般 D.不容易 D.非常不容易

7.你能很容易就记住要缩写的文章内容吗?

A.非常容易 B.容易 C.一般 D.不容易 D.非常不容易

8.你觉得HSK六级写作要写的字数(400字左右)多吗?

A.非常少 B.少 C.一般 D.多 E.非常多

9.你认为HSK六级写作所给的文章字数(1000左右)多吗?

A.非常少 B.少 C.一般 D.多 E.非常多

10.你认为HSK六级写作部分10分钟的阅读时间短吗?

A.非常短 B.短 C.一般 D.长 E.非常长

11.你认为HSK六级写作部分35分钟的缩写时间短吗?

A.非常短 B.短 C.一般 D.长 E.非常长

12.你希望HSK六级写作内容是围绕某种社会现象或观点进行写作吗?

A.非常不希望 B.不希望 C.一般 D.希望 E.非常希望

13.你希望在缩写文章后,加入个人观点吗?

A.非常不希望 B.不希望 C.一般 D.希望 E.非常希望

数学六年级论文篇7

1.引言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是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主持的全国性教育考试,对衡量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和大学生英语水平具有一定的作用。2013年8月,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公布,从2013年12月起,实行新的英语四六级考试方案。在听力部分的考试中,变为全部考查单词短语,原来的复合式听写是播放3遍短文,要求考生根据听到的内容写出文中空缺的3个句子和7个单词或词组,要求“按自己的话写出句子要点”而非“完全按听到的写”。改革后的考试将复合式听写调整为单词及词组听写,短文长度及难度不变,要求考生在听懂短文的基础上,用所听到的原文填写空缺的单词或词组,共10题,10个答案中,短语约占2~3个。该考试改革方案公布后,得到了各方关注,引起了外语界热议。有人认为,取消句子听写会使得听写难度降低,恰恰相反,这只会使考生的偶然得分率提高,而考生长期忽视听写和拼写的事实必然导致失分率的增加。因为在过去的句子听写中,整句2%的分值可以至少保证考生写出句子中部分较为简单的单词继而得分,而新试卷中,一词(或一个短语)占1%的设计,会让得分和失分出现在转瞬之间。

2.文献综述

反拨效应是语言测试中的重要概念。Hughes(1989)将反拨效应定义为“语言测试对教与学所产生的影响”。其一般分为正面的影响和负面的影响。近二十年来,反拨效应已受到语言测试界的普遍关注,如亓鲁霞(2011,2012);金艳(2006);Green(2007);辜向东(2007);Jin(2010);辜向东,彭莹莹(2010)。由于语言测试和语言教学的复杂性,以及两者之间的不可分性,纵观现有的关于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反拨效应的研究,该类研究数量较少。在此背景下,研究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听力题型改革,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反拨效应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3.研究设计

3.1研究目的

Alderson和Wall(1993)从学生、教师两个角度探讨了反拨效应。基于此模式,笔者欲就大学英语四、六级听力题型的调整对英语听力教与学的反拨效应作进一步探讨。本研究主要回答以下两个问题:第一,大学英语学习者对英语四、六级考试听力题型调整及其反拨效应的认识;第二,四、六级听力题型的调整是否对大学英语教学产生了影响。笔者进行了一学期的英语四、六级新听力题型考试的后效作用研究。

3.2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山东省某高校的非英语专业大二学生和大学英语教师,大二学生共100人,大学英语教师共10人。

3.3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包括课堂观察、调查问卷和访谈,课堂观察属于自然调查法,自然调查法是进行课堂研究常用的研究方法。本研究结合研究目的、反拨效应及课堂研究的相关理论,沿用了辜向东2003年使用的“课堂观察细目表”(2003)。该量表借鉴了Ullmann和Geva(1984)的“目标语课堂观察细目表”,Britten和O’ Dwyer (1995)的“教师课堂教学自我评估表”。通过课堂观察,尽可能地描述大学英语听力课堂,大学英语四、六级听力考试题型调整对课堂教学的影响。调查问卷的目的是测量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听力题型调整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反拨效应。为更深入地了解师生对新四、六级听力考试的真实看法,还进行了深度访谈。访谈的目的是了解新题型引起教学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原因。访谈分为学生访谈和教师访谈,有10名大二学生参加访谈,男女各5人;10名大学英语教师参加了访谈。访谈采取面谈的形式,并对访谈过程进行录音。

3.4数据收集与分析

为了解一个学期的教学情况,本研究观察的课堂为本科二年级第二学期的听力课。在观察过程中,填写课堂观察细目表,分析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课堂教学效果。问卷调查于2014年2月在山东某高校进行,问卷发放100份,回收100份。

3.5结果与讨论

3.5.1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听力新题型影响学生的学习行为。

大多数学生认为四、六级考试听力新题型对大学英语学习行为有正面反拨效应,且正面效应大于负面效应。大多数学生认为听力改革之前,听力学习缺乏自觉性,课上被动学习,课下很少自主学习听力。改革后的听力,分值占总试卷成绩的35%,复合式听写要求单词听懂、会拼,在某种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练习听力的积极性。为通过考试,学生需要提高听力水平,更加重视听力学习,课上积极参与,课下利用各种英语教学资源(如外研社大学英语平台)练习听力。负面效应形成原因在于学生选择了不当的学习策略,导致出现低效的学习行为,为了通过考试,听力训练主要集中在答题技巧上,而非理解真实语境语篇。

3.5.2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听力新题型影响教学行为。

大多数教师认为四、六级考试听力新题型对教学行为有正面反拨效应,且正面效应大于负面效应。大多数教师认为听力改革后,教师应注重选择多样化的听力材料,尝试使用各种听力资源,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和条件,更加强调听力技能,及时评估学生的听力试卷,调整改进教学。如,教师发现学生复合式听写这个题型失分率较高,就要分析失分原因,是学生听力水平问题,还是语法问题,据此采取相应措施,制定教学策略,强化教学效果,从而提高学生听力水平。负面效应形成原因在于教师选择了不当的教学策略,导致出现低效的教学行为,在听力教学中更多地以考试为中心,注重应试技巧,进行应试训练,更多地让学生反复听历年听力真题和预测题,违背了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以培养学生听说交流能力的宗旨。

4.结语

听力是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听力水平的提高是长久练习的结果,此次听力考试改革对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挑战。通过调查发现,总体来说,四、六级考试听力题型的调整对大学英语教学产生了正面的反拨效应。英语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听力学习策略的培训,促使学生正确认识四、六级听力考试,明确语言学习的交际性实质,最大限度地发挥大学英语四、六级听力考试的正面反拨效应,提高学生实际听力水平。

参考文献:

[1]Britten & O’ Dwyer J.Self-evaluation in in-service teacher training[A].In Rea-Dickins P & Lwaitama A (eds.).Evaluation for Development in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C],London: Macmillan,1995:87-106.

[2]Green A.IELTS Washback in Context:Preparation for Academic Writing in Higher Education[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7.

[3]Hughes A.Testing for Language Teachers[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9.

[4]Jin Y.The National College English Testing Committee[A].In Cheng L & Curtis A (eds.).English Language Assessment and the Chinese Learner[C].New York:Routledge,2010.44-59.

[5]Ullmann R & Geva E.Approaches to observation in second language classes[A].In Allen P & Swain M(ed.).Languege Issues and Education Policies ELT Documents [C].Oxford:pergamen,1984.113-128.

[6]辜向东.大学英语教师课堂教学个案分析[J].外国语言文学研究,2003(4):45-51.

[7]辜向东.正面的还是负面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反拨效应实证研究[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

[8]辜向东,彭莹莹.大学英语教师对CET及其反拨效应认识的历时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0(6):37-56.

数学六年级论文篇8

一、马扎诺教育目标新分类学理论介绍

马扎诺教育目标新分类学是由美国教育改革家马扎诺博士提出的。其理论基础是有关人的学习行为模式的认识。该模型是三个思维系统和知识领域四个部分所构成。其中,三个思想系统即自我系统、元认知系统和认知系统。马扎诺在人的学习行为模式基础上,提出了新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的二维模型:一维是认知心理活动的加工处理层次,共有6个层次,分别为信息提取、理解、分析、知识应用、元认知系统和自我系统,其中信息提取、理解、分析和知识应用属于认知系统的四个组成部分;另一维是三种不同类型的知识领域,即信息、心智程序和心理动作程序。

二、对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六年级教科书习题的调查研究

发展心理学的观点认为,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逻辑思维已经开始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推理能力得到发展。思维的发展是由低一级水平向高一级水平逐级过渡,这种发展顺序也是无法更改的。因此,在设置学习任务时,也必须与学生思维发展水平相适应。

(1)“提取”层次的比较与分析。“提取”在各年级习题中所占的比重都比较高。马扎诺认为“提取”主要包括再认、回忆和执行三过程,各年级习题的“提取”层次中,很大一部分是对知识的执行,主要表现为计算、运算方面。小学数学高年级的学习任务是进一步学习分数、小数、百分数的运算,增强学生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加强算法的运算能力。因此,五年级、六年级习题中“提取”层次所占比重较高,符合了小学数学高年级学习目标。

(2)“理解”层次的比较与分析。习题的“理解”层次随着年级的升高,其所占比重也在增加。理解在在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整合和表征的形式生成新的知识,有利于存储到工作记忆中。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思维逐渐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因此,“理解”所占的比重也需要根据学生思维发展特点逐渐增加。由此,五年级、六年级习题中“理解”所占比重逐步增加,符合了学生思维发展特点。

(3)“分析”层次的比较与分析。五年级上册和六年级上册习题的“分析”层次比较低,而五年级下册和六年级下册习题的“分析”却明显比较高。五年级下册习题的“分析”层次高于五年级上册习题的“分析”层次,六年级上册习题的“分析”层次高于六年级下册习题的“分析”层次,这符合了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但是四册习题的“分析”层次并没有逐步提高,而是呈曲线发展,这与思维发展规律有偏差,可能在习题编制上存在一些不足。

(4)“知识运用”层次的比较与分析。五年级上册和六年级上册习题的“知识运用”层次高于五年级下册和六年级下册习题的“知识运用”层次。与“分析”层次相似,在习题的“知识运用”层次上,并没有逐步增加,而是呈曲线发展。这与思维发展规律存在偏差,在习题编制上可能存在着一些问题。

(5)“元认知”层次的比较与分析。“元认知”层次在四册教科书习题中所占比重都比较低。但“元认知”对监控学生自我学习内容、评价学习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有助于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因此,各年级习题中“元认知”所占比重低,需要引起注意。

(6)“自我系统”层次的比较与分析。“自我系统”层次在四册教科书习题中所占比重都很低。马扎诺认为,自我系统决定着学生是否会开始这项任务以及投入多少精力到任务中。在数学习题中,对这一部分的体现会有一定的难度,因此目前教科书中的习题所占比重低。但这一部分需要提高关注度。

三、结论

通过对教科书的分析,思维的元认知系统和自我系统在五年级、六年级四册习题中所占比重都很低,需要在这两方面进行重视。在四册习题涉及的认知系统中,各水平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发生变化,但“提取”和“理解”一直处于较高的比例,需要加大认知系统中的“分析”和“知识运用”水平的比重。

四、建议

(一)适当减少提取水平的题目,增加高认知水平的题目

目前小学教科书习题中涉及高认知水平的比例很低,仅占习题中很少的一部分,涉及“提取”水平的比例远远高于高认知水平。这就会导致学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问题,从而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高认知水平既是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更是目前学生最为缺乏的,需要重点培养的。因此,适当减少提取水平的习题,增加高认知水平的习题显得格外的重要。更加注重对问题的“分析”水平和“知识运用”水平,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好奇心和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二)习题应加强元认知系统所占比例

北师大版的整理与复习内容为学生提供了空白部分,这相对于人教版的整理与复习内容,这部分对学生的成长有很大的帮助的。留足空白,让学生运用自己习惯的方式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并根据所学的知识自主创造习题,然后与同学进行交流解决。这样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给予学生自我消化、自我揣摩知识的空间,能够让学生检查所学知识是否存在问题及查找出问题的所在。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元认知水平。考虑到小学生缺乏一些知识总结方法,需要教师进行一定的指导,但要把握一定的度,不要让“指导”变成“指挥”。

(三)习题应加入学生的情感状态

首先,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分层布置作业。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思维发展要求,也即要根据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设计不同的作业,达到因人而异。

第二,转变传统的学生只能做作业的观念,鼓励学生为自己设计作业。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一个人也可以和同学合作参与习题的设计,自己为自己布置作业。

参考文献:

数学六年级论文篇9

长期以来,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问题一直是困扰广大六年级数学教师的问题。因此,本文开展提升六年级数学教学质量的对策研究是非常有价值的。

一、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小学阶段正是思想不够稳定的时期,这一时期的小学生容易受到外界思想的影响,这是数学教学实施有利的一面,也是数学教学实施不利的一面。有利的一面是指教师根据小学阶段的学生容易塑造数学观念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数学观念的教育,不利的一面是小学阶段的学生极容易受到一些不良思想的影响,认为数学知识只是一些搞专业数学研究的人才会更有用处,生活中数学的应用性不强。这种错误的数学观念对于学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学生数学学习的意志,使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学习的动力。面对这样的数学教学问题,教师要根据学生现实的数学学习态度和数学学习观念,因势利导地引导学生认识数学学习的意义,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懂得数学学习的重要性,要让学生知道数学知识的掌握是一个合格人才必须具备的素质。数学在国家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社会进步不可或缺的学科,也要让学生通过一些生活中应用到的数学知识实例来认识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这样的教育与引导,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为学生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注入强劲的动力。

二、注意加强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六年级是承上启下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一阶段是数学学习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可以这么说,在这一阶段教师重视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可以为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增强学生数学学习的动力。在现实的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的实施中,教师为了完成学生的毕业考试,让学生能够顺利地毕业,往往对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是比较忽略的,在学习习惯的养成方面要求不严,这样的情况会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影响到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因此,要改变这一现状,就要求教师充分地重视六年级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工作,教师要在日常的六年级数学教学中重视学生从细节处着手,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具体来说,首先要针对一些六年级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缺乏规划,对数学学习活动的开展缺乏计划性的现实情况,注重在数学教学的实施中帮助学生养成制订数学学习计划的习惯,要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学习计划的制订是非常必要的。在小学高年级所开的学科数量已经不少,这些众多学习科目的计划性不强,其学习精力的分配也不会很恰当,这对数学学习的实效性实施是非常不利的,因此,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制订数学学习计划并落实计划的良好习惯的养成是极其重要的。其次,在小学六年级的数学教学实施中,教师也要重视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专注习惯。在小学六年级,一些学生还是没有在数学学习中养成比较专注的学习习惯,在上课时,往往表现的好走神,愿意摆弄小动作,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不强,对学习缺乏兴趣等现象,这些都是小学六年级学生在小学数学的学习中不够专注的一些根本原因。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就要采取一些有效的训练措施,培养学生专注的数学学习习惯,专注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是学生数学取得进步的一个重要法宝,专注的数学学习可以有效地提升小学六年级学生数学学习的效率。除此之外,教师在小学六年级的数学教学中,还要重视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长期以来,教师已经习惯于采用灌输式的数学教学方式,教学中对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重视程度不够,这对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的有效实施是影响非常大的,因此,在小学六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加强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势在必行。

三、以课堂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的优化促进教学的高效实施

传统的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相对落后,教学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人,教学中学生是数学学习的被动接受者,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不高,教学的实效性不强。要改变这样的教学现状,就要求教师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以学生的数学基础和数学学习的个性化需要,对现有的不利于数学教学效率提升的教学内容加以优化,并进一步创新数学教学的方式,以小学六年级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促进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的高效实施。

数学六年级论文篇10

中图分类号:B2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3-0751(2017)06-0113-07

清华简《筮法》诸例卦乃至诸卦,学界统称为数字卦,认为《筮法》证明数字卦的用数在战国时期演化出阴阳符号,有的学者甚至由此推论春秋作品《左传》《国语》所录筮例乃后人之伪造。 ① 其源在李学勤先生、廖名春先生之看法。李先生说,《筮法》“‘十七命’各节都列出数字卦作为占例……例如‘死生’一节,有两个数字卦的占例,一个是 。又一个是: 。” ② 图例仅有两个符号。廖先生说:“构成这114个六画卦最常见的数字是‘一’和‘∧’,此外还有‘ (九)’、‘ハ(八)’、‘×(五)’、‘ (四)’。‘ (九)’、‘ハ(八)’、‘×(五)’、‘ (四)’是筮数;‘一’和‘∧’也当是筮数,并非是阳爻和阴爻。” ③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肆)》之《筮法》篇,有整理者“说明”:“十七命”“各附数字卦占例” ④ 。书里介绍的整理者团队是李先生等,不知何故,没包括两位最先公布者之一的廖先生(两位的某些看法有异)。

笔者一贯不赞成数字卦(筮数和例示的数字卦)的用数演化出二元符号论,在殷墟四卦龟甲上发现了京房易那种八宫的祖型,否定《连山》《归藏》伪造论 ⑤ ,读到《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肆)》,得以了解清华简筮书之全貌,有些惊讶,觉得其体系属高级易学之迹。兹作小文,以陈陋思,商榷于李学勤等先生,望对相关讨论有所裨益。

一、泛数字卦论基于误解,又遇反例

李、廖先生的看法部分相同,部分相异。相异的部分也重要,需单独分析。

1.泛数字卦论的唯一隐然理由:数字六(“∧”)是筮数,因此卦里的“∧”符皆数字六

李先生说:“前些年,我曾一度猜想楚简所谓数字卦其实只是卦画,如今见到《筮法》知道想法是错误的。简文中有‘爻象’一节,附十二支与数字爻的对应表……表中‘九’、 ‘八’等都是爻, 写法也同于数字卦(如‘六’作∧、‘五’作×),由此确证数字卦是以数字构成的卦。” ⑥ 对应表就是“子午九”等十二支与数字的对应,在出版的书里乃第二十八节“地支与爻”,先于“爻象”节,不是其“附”表。其实当代学界所谈的数字卦都是指数字构成的卦,何关确证与否?所谓“确证”所涉乃主观认识是否反映客观存在,因此,李先生该处所谓的“数字卦”并非普用概念,当加引号,实指数字卦问题上的一种认识,即张政R等先生所讨论的数字卦,爻画与数字符号同形的卦,因此所谓“确证”乃指“爻画同形于数字符号的卦”即数字卦。李先生的“确证”论还体现在《筮法》整理者的“注释”中:“此表证明简文一般用以表示阳爻的‘一’、阴爻的‘∧’,确是‘一’、‘六’两个数字,而作为阳爻的‘五’、‘九’,作为阴爻的‘四’、‘八’,都是特殊情况,以下即专论这四者。” ⑦ 据“本辑说明”,李先生是《筮法》“注释”的负责人和该辑的定稿者。

李先生和整理者的说法,明白展开是:对应表的数字九、八等都是爻,写法同于数字卦(爻上的筮数),其中数字六(“∧”)也是爻(上的筮数,因此“∧”是数字六)。

廖先生的理由与李先生的实际上相同,但乃互补关系:李明言“对应表”,廖明语“筮数”。廖辞“最常见的数字”乃句子里附带的定性之语,没以句子形态出现,没谈理由。

李、廖明言所解释的,只涉及何以数字六的符号“∧”是筮数。

《筮法》例卦皆数字卦,理由何在?即诸卦里的“一”“∧”何以是数字?李、廖和整理者的f法,皆只有断辞“是”――李明言“确证”、廖隐语“是”、整理者说“确是”,可是看不到“为何”,看不到明确的理由。隐然理由是:数字“∧”(六)、“一”是筮数,因此例卦里的“∧”“一”皆是数字六、一(李认“一”,廖推测是“七”)。

其他学者没提供新理由。梁韦弦先生说“《别卦》六十四卦只用两个数字来记写的事实,已明确无误地告诉我们,用两个抽象的数字或符号记写的易卦和用多个数字记写的易卦是同时存在的” ⑧ ,依据只在“写法”。王新春先生说,“张政R先生所提出的筮数、数字卦之说,遂第一次得到系统确证,从而由‘假说’变成了‘现实’……这是清华简的重要学术史意义之一”,“由此表明,清华简《筮法》笼罩在浓郁的数字迷信氛围之中”。 ⑨ 其“数字迷信”之辞是总结清华简《筮法》的数字爻象说,不是另外的理由。

可见,诸“命”例卦范围或全篇范围的泛数字卦论,目前别说有“确证”,论证的话语都尚缺乏。无明确理由,说明尚未意识到真问题。有过的简单几句论说之语,其实只涉及数字卦之有无。

2.李先生的“确证”论所含的“一”“六”论无据,一般学者并不全部认同

《筮法》第二十八节所谓“地支与爻”,本来是六组地支对应六个数(介绍地支数,不等于说这些数字是爻),释文把对应关系视为:“子午九,丑未八,寅申一,卯酉六,辰戌五,巳亥四。” ⑩ 独特的是“寅申一”而非“寅申七”。

以标准的汉文数字系统解释原文数字的含义,认为原文的“一”符是标准汉文数字系统里的“一”,即阿拉伯数字“1”,反映了李学勤先生的认识,“《筮法》所用的数字与我们在楚简里看到的一样,同样是1、6为主” B11 。

何以是数字一?没谈任何理由,与整理者的大多数做法不同,奇怪。不确知符号含义,若讲究严谨,应在“一”后加括号标上疑问号。

对应表的“一”,廖先生推测是“七”,其他一些学者也认为是“七”,隐然理由是“顺序”,因为那个位置按顺序应是“七”,一般学者都会如此测想,何况,一般学易者知道习称的“太玄甲子数”,而且,中医针灸学里的子午流注、灵龟八法也用之以选时、择穴位,其某种合理性为中医学的长期实践所证明。比较多种理由而言,无疑应定之为数字七。值得注意的是,写作“一”可能也指示七八九可一起变为一二三,此变法及《筮法》地支数皆被《太玄经・玄数》承继。

3.“地支配数”节的数字六(∧形),真是爻上筮数吗

第二十七节内容为地支配卦:子午震,丑未巽,寅申冢坎),卯酉_(离),辰戌艮,巳亥兑。

第二十八节内容为地支配数:子午九,丑未八,寅申“一”,卯酉“∧”,辰戌“×”,巳亥四。整理者将此节标题定名为“地支与爻”,是因为视数字六(“∧”)为爻上筮数。

内容没涉及爻,标题不应该是“地支与爻”。是否“地支与爻”?那是认识,属研究环节。

在第52―57简上,第二十八节内容在第二十七节下面,每枚竹简上一一对应,如“丑未 巽”与“丑未 八”同在第53简。 B12 因此,数字或也是对应六子卦的,并非对应爻。

关键问题是:地支数可以对应筮数么?地支数里的“∧”(六)、“一”是爻上筮数么?整理者说“以下即专论这四者”,地支数是六个数字,“爻象”节专论四个数。两个系统一定相同么?

廖先生所谓“‘ (九)’、‘ハ(八)’、‘×(五)’、‘ (四)’是筮数;‘一’和‘∧’也当是筮数”,只是填空式推测,无其他支持点,无任何确实的依据,故只能作为假设,尚未成立。

关键是,本文后面的分析发现:地支数与筮数即起筮法的用数,其实异质,等同之则违反卦例。

4.退一步说,即便数字六(“∧”)是筮数,也推不出例卦里“∧”符皆数字六:一符可异义

数字“∧”(六)、“一”(七)与《筮法》八卦图的阴阳符号“∧”“一”同形。诸例卦的爻符里“∧”“一”符号的比例出奇的高,其中一些怎么就一定不是二元符号呢?因为数字“∧”“一”是筮数,所以符号“∧”“一”(皆)是筮数、是数字:这种推理有逻辑跳跃,前提上没有排除过二元符号“∧”“一”的存在可能。即便《筮法》有“一”“∧”做数字爻符的例卦,何能证《筮法》诸例卦皆数字卦?

《筮法》里相同的符号形式有时表示不同语义,即一符异义,如“爻象”节之语“凡肴象……”之“肴”字表示“爻”,而“崇”节之语“肴乃父之不死”之“肴”字表示“淆”。另外,编号“五十七”的“七”及“五十八”的“十” B13 ,写法大体一样,唯横线直线的长短结构有异,大体上是一符两义。而数字七在地支配数和编号“五十七”里,则一义两符。那么,符号“一”或表示数字七,或表示二元阳符,符号“∧”或表示数字六,或表示二元阴符,不为奇怪。

5.廖先生的两阶段极速演化论不合理,内含某种程度的自我否定

廖先生说,“‘一’和‘∧’也当是筮数,并非是阳爻和阴爻”,接着说,“按照或然率……六位筮数出现的频率应该大致相等,不应该如此悬殊。可能的解释就是,这些六画卦‘一’和‘∧’已经相当于阳爻和阴爻……这当是其成卦法所致”,其所谓“相当”并非“等于”,否则出悖论了。他接着说:“其《爻象》章讲了‘ハ’的爻象,讲了……就是不讲‘一’和‘∧’的爻象。这是因为‘一’和‘∧’不是简单的‘七’和‘六’,已经上升为阳爻和阴爻了;而 、ハ、×、 则还是筮数,有其具体的特殊的意义。” B14 其重点在数字演化论,把《筮法》分为两大阶段:《爻象》之前“一”“∧”是数字,到《爻象》就变质了,“上升为阳爻和阴爻了”(指二元的阳爻和阴爻)。

廖先生的“相当”论包含某种程度的自我矛盾,“爻象”章突变论也不合理。如果数字符突变为阴阳符,那么应该出现在筮例记录或初步整理阶段,不可能出现于体系化的指南书。《筮法》体系复杂,思维高级,来源很久,据笔者20余年易术探索史,其每个要素都来得辛苦,绝非轻飘可得。

6.有的卦局容纳两种数序,是泛数字卦论的反例,证明诸“命”例卦有元符卦

《筮法》第四节“GFDF1”有两个局,皆“一”“∧”符号,没有所谓的“杂数”,前个卦局谈“数而出”,后个卦局谈“数而内”,是隐含的。整理者说:“前个卦例,兑在右上,乃‘数而出’。后个卦例,兑在左下,乃‘数而内’。” B15 所谓“右上”是传统的阅读次序,即现代阅读次序里的左上,本文按现代阅读次序即从左而右排列卦局。第十一节“雨旱”云:“ 凡雨,当日在下,数而内(入),雨。当日在上,数而出,乃旱。”整理者说:“本卦例兑卦在右上,乃‘数而出’。” B16 第十三节“行”云:“ 凡行,数出,述(遂);数入,汀!闭理者说:“本卦例兑卦在右上,是‘数出’。” B17 并说:“兑在本篇有特殊意义,凡言‘数’似皆与兑卦出现的位置有关。” B18

其说对么?明显错误。第一,“数”是抽象用词,不可能固定于兑卦,事实上,第七节“”否定了“兑卦”说。“”节的第二局为“ 数出,乃亦”。只有乾、艮、离,没有兑卦。此例在艮卦居原文“右上”的情况下,也谈“数出”。整理者虚构兑卦居“右上”,`反事实,那是谈另一个局例了。第二,整理者解释不了第十一节和第十三节的“数而入”,不能涵盖两种情况。

在“雨旱”节和“行”节的同一个卦局里,数出、数入是两种可能情况。如果此卦局是数字卦,情况就是确定的,就只能是要么“数出”,要么“数入”,哪能容纳相反现象?因此,“雨旱”节和“行”节的卦局是泛数字卦论的反例,它证明诸“命”例卦里存在元符卦,正因为是元符卦,可容纳不同数序,才能包含两种可能的对立数序。

“数出”“数入”是什么意思?笔者认为,“数出”相关于从中间看的“八九”现象,应该是数字外走变大;“数入”则是内走变大。总之,“数出”“数入”是数字关系,反映某种数字序列,不是反映某个卦。数字大小表现力量大小,变大变小反映力量的变化方向,影响成败,因此,数字大小及其变化方向很重要。第二十三节“果”云:“外事数而出,乃果;内事数而内(入),亦果。”这是卜筮里一个重要规律,应是卜筮里的爻际数序关系,本质上无关兑卦。可惜,泛数字论导致的结果是看不到真正的数字关系了。

旁证:数字大小及其变化方向,反映双方力量的“众寡”比较,也体现在第十六节“战”的两个局。“战”节还有某种容易混淆的成分,对它的仔细分析,笔者另成单篇,并着重讨论《筮法》的起筮法。《筮法》的起筮法似是用六数,其实应该是用四A数。四A数之外的“一”“∧”符皆二元符号,诸例卦里没有反例。

二、示数卦只占少数,是作爻象分析

元符卦(“卦画卦”)是以二元符号为全部爻画的卦;示数卦或有数卦是以数字表示(部分爻或诸爻)的卦。“示”广于“例示”,其中,以数字表示部分爻画的卦为含数卦,“含”是含有而非全是,以数字表示全部爻画的卦是数字卦,或曰数符卦。因此,基于元符卦的数字卦异于独立型数字卦。出现“ 、ハ、×、 ”之一的卦容易被视为数字卦,学者们从而视这种卦里的“一∧”乃至《筮法》里的全部“一∧”皆数字,产生泛数字卦的观感。因此,本文提出示数卦、含数卦的概念以表达新认识,来分析《筮法》里的复杂现象,力图具体现象具体分析。含数卦及疑是含数卦的现象在《筮法》中很突出,它们是在元符卦基础上示以一个或两个数字,谈数字爻体现的吉凶,或谈数序(数出、数入)。其实,笔者在早年的卜筮实践里也运用过杂含元符和数符的卦形来探索爻象,有自己的视野。

元符卦和以之为基础的示数卦都属于“阴阳卦”,高于没有阴阳观念的“简陋数字卦”――张政R等先生谈的那种数字卦。

1.认清《筮法》的指南性质:诸例卦乃占事的例示,并非“筮数”(“数字卦”)记录

《筮法》是筮事指要,是“死生”“娶妻”“雨旱”等类占事的指南书(“十七命”之外还有占丈夫等,共二十二“命”),有57组例卦,是学术总结,是例示,非“筮数”记录。各组卦(卦局),一般论“四位”(“男女”节特殊),即以三爻的八卦为单位,其体系异于“三易”。(今人霍斐然先生创立的小成图占法也是四经卦占法。)

原文的卦组排列是自右至左,本文用现代行文次序,一律改为自左至右。

2.先了解:阴阳符号画作“一”“∧”,在孔子研易之前已成传统

马王堆帛书《周易》之“易之义”篇云:“子曰。易之义GFDF0(呼)阴与阳。六画而成卦。曲句(勾)焉柔。正直焉刚。” B19 “子曰”是孔子曰。其语涉及卦画符号的形态,直线是“一”,曲勾是“∧”或“”,而“∧”简单,应该是契刻时代的标准形态(画“”是个好)。这说明阴阳符号画作“一”“∧”,在孔子(春秋末期)好易之前已成传统。而《筮法》是战国时期的抄写本。

3.例卦的基础:《筮法》八卦图诸卦和《别卦》诸卦皆元符卦,无论其根源是否数字

清华简筮书体系分基础理论和例卦。基础理论包括《筮法》的八卦图等,也包括《别卦》。《筮法》的八卦图有三种,人体图外圈的圆形八卦图是卦位图,人体八卦图是部位配卦图,横式八卦图是纳干图。《别卦》诸卦是表示马王堆帛易那种六十四卦的序列。

八卦图和《别卦》诸卦,其排列考虑的只是卦际关系,无关于内部的爻际特点,其中的“一”“∧”只是构成卦的两个组合元素,此“两元”换称即二元,它们是符号,故可称之“元符”。无论他人是否承认它们是二元阴阳符号,反正它们只有二元区别的意义。无论其根源是否数字,都不影响其元符性。这些卦是元符卦。数字卦之数字指自然数字,元符与数字是不同层次的关系,元符在逻辑上不能称作自然数字,至少数字论者没谈出过其数字意义。

4.推论:基础理论是例卦言辞的前提,那么例卦里诸“一∧卦”应该有元符卦

“一∧卦”指(纯)由“一”“∧”表示的卦。《筮法》里基础理论其实是例卦分析的前提,如第二十一节(六子卦)“四季吉凶”是第一节几个例卦谈吉凶的基础,八卦图等是一些例卦的言辞之基础;如第二节“得”所谓“三左同右”“三右同左”,左右之分的基础在卦位图,又,第十一节“雨旱”第二局云“水火相见,在下”,下面两卦是“ ”,其中的坎卦为火,居南方。八卦图诸卦皆元符卦,八卦图是例卦的基础理论,那么可以推导出结论:例卦里的“一∧卦”应该有元符卦。当然,这个理由似乎还不足以使人完全相信,还需要其他的理由。

5.局例比较:“一∧卦”在卦象层次示例,是元符卦;含数卦在爻象层次示例

“一∧卦”与含有所谓“杂数”(指 、ハ、×、 )的卦一起出现,容易使人以为二者性质一样。可是,我们若换个视野(需深入隐意),看到的就会是“一∧卦”与“含杂数卦”的层次区别:前者谈卦象层次,主要涉及卦际关系,不论数字;后者谈广义爻象层次,主要涉及爻际关系,数字重要。从层次的区别可以看到卦性的区别。

第五节“至”云:“ 至,四正之卦见,乃至。”只涉及离震坎兑四正卦,无关数字如何。

比较:第一节“死生”有9组卦,第3―6组皆谈吉凶,有的只涉及卦象,有的还涉及爻象:

三吉同凶,待死。 三凶同吉,待死。

三吉同凶,恶爻处之,今焉死。 三凶同吉,恶爻处之,今焉死。

第5组最后是∧五九,第6组最后是九五∧,涉爻象。整理者注:“以上卦例中的吉凶皆同于本篇第二十一节《四季吉凶》内的春季。如第一卦例右方下冢坎)上震,谖小吉,震为大吉,左方上谖小吉,合即三吉;左下为兑,为小凶,故云‘三吉同凶’……第三卦例‘恶爻’当指左下卦中的‘五’、‘九’而言。奇数的五九为阳爻,与‘六’合组为兑,为小凶。” B20 子居先生评说:“所说当是……恶爻即……九、八、五、四这四个数字爻,可参看《筮法》第二十六节‘崇’及第二十九节‘爻象’。” B21

笔者以为,吉凶所据解释有理,依“四季吉凶”节(只谈六子卦):春,震巽大吉,坎小吉,艮离大凶,兑小凶。四个局的吉凶言辞可因之而释。但是,恶爻说法不妥。这四个数本身没有良性恶性,在不同季节良恶不同。第二节“得”有文字配卦象:“春见八,乃亦得……夏见五,乃亦得……秋见九,乃亦得……冬见四,乃亦得。”第3―6组的隐含背景是春季,九、五在此季有恶性效应,应该是一个大凶、一个小凶。“崇”节是谈特殊事项,与这里的事无关。

三吉同凶,恶爻居之,是居下爻和中爻;三凶同吉,恶爻居之,是居上爻和中爻。可见,《筮法》的分类很细致,应该是长期筮占实践经验的总结。

第3、4局只比较卦象,凶期在待;第5、6局才重视爻、重视数字,凶期在即。

“一∧卦”是谈卦象解释,如,第一节“死生”第7―9局为:

筮死妻者,相见在上,乃曰死。 筮疾者,一卦亢之,乃曰将死。 筮死妻者,相见在上,乃曰死。

“相见在上”是说震巽对配在上位,坎离对配在上位,第8局明言“卦”。这些卦不涉及爻,使用的是卦象分析,着眼的是卦。

爻象例解就靠“数”了。如,第二节“得”的第8―11局如下:

春见八,乃亦得。 夏见五,乃亦得。 秋见九,乃亦得。 冬见四,乃亦得。

每局只例示一个四季吉数(在尾卦),其他的爻画不需要数字表示,只能是阴阳符。

第二节“得”,第4、5局为:

叁男同女,乃得。 叁女同男,乃得。

显性层面的文辞皆只涉叁壹男女,即卦的阴阳性。第4局出现“ ”,意义何在?隐含爻象分析,“ ”所在的卦符形态也出现在第二节第10局,辞曰“秋见九,乃亦得”。

四季吉数的例卦,其他爻画只能是阴阳符。而且,前面已说明:“行”节的唯一卦局容纳两种数序,证明例卦领域存在元符卦。

6.局例比较:“一∧”符号在爻“性”层次示例,数字则在爻“数”层次示例

第十七节“成”云:“ 凡成,同乃成。 不同,乃不成。”第十九节“志事、军旅”有语“见同次于四位之中”,则“成”节谈“同不同”的范围应该是“四位之中”,而且前局“之中”有四个五,是同,这种同要求数字层次,而四数有异的情况多,故后局谈不同,不需数字层次,只需爻性层次的异,它涵盖多种异数类型。可见,数字能够深入爻的下级层次。这两个局例里,“四位之中”的“一∧”符号与数字五应该是不同性质的,其中的“一∧”应该是元符。

7.《筮法》有数字卦,能确认的只有一例,其他示数卦皆是含数卦

第二节“得”的第6局曰:“ 见丁数,乃亦得。”其中的“ ”自上而下为四五九,是兑卦的一种数字卦形态。此局的数字卦在爻际层次示例。57组卦,三个爻皆属 、ハ、×、 的,唯有此例。只这一例能确定是数字卦,且非筮数。

第十六节“战”有两个局,感觉上是六个数字依次排列,前局从上而下为四至九,后局从上而下为九至四,也是数字卦示例,但更多的分析显示另有景色,见笔者另篇。

8.卦象分析是爻象分析的基础,元符卦是示数卦的基础,是“体”

例如,第一节“死生”第5、6局云“三吉同凶,恶爻处之,今焉(乃)死”,“三凶同吉,恶爻处之,今焉死”,先谈卦象层次的“三吉同凶”“三凶同吉”,后谈“恶爻处之”,即二元性质为基的卦象关系乃示地载诚笱源堑幕础。第二十六节“崇”的一级分类是八卦分类,每卦下面再分数字以揭示不同的对应者――同一数字在不同卦里象征点一般不同(“四”字特殊),而且,其中的“兑崇:女子大面端死,长女为妾而死”,并不涉及数字而只涉及卦象,“震崇:日出,东方”只涉及卦位的象征。这明确例示了清华简诸“命”体系里元符卦起基础作用。

9.在228个卦里,元符卦占大多数,示数卦约占五分之一

《筮法》的57组例卦,论三爻卦是228个。第二十节“四位表”显示,单位是三爻卦,“战”节等也显示单位是三爻卦。一般论“四位”,只有“男女”节特殊。《筮法》诸局大多谈卦象,例示爻象的很少,一般是卦象基础之上延伸。

子居先生以爻位方式统计过各个爻符的出现次数,其说法是:“四”出现7次,“五”为13次,“六”为323次,“七”为308次,“八”为10次,“九”为23次,其中“六”“七”共为631次,其余四个共为53次 B22 ,这同于廖先生统计的631次和53次 B23 。此用诸贤之可信的辛劳成果,笔者不另做统计了。其所谓“六”“七”指“∧”“一”。九八五四共出现53次,一些在一个三爻卦上。单纯从诸符号之分布概率看,228个三爻卦不可能皆数字卦,因为那样的几率就确定了有极严重倾向的大势,于卜筮而言就失去了意义。清华几位博士所探索的几种可能的筮法演算,前提就有问题,实际是把《筮法》视为“筮数”记录了。

三、《筮法》属高级易学

1.《筮法》不仅有二元阴阳观,而且思维很发达,可谓“仙家思维”

《筮法》的二元分类思维正常,如男女、生死、吉凶、左右等,而且,《筮法》第二节“得”的第7组卦云,“ 作于阳,内(入)于阴,亦得”,显然有阴阳观。第2、3组卦云“三左同右”“三右同左”,是把八卦分为左右(整理者作了图示),内含两仪观,这种两仪就是阴边、阳边,其阴阳不等同于乾坤,乾坤只是阴阳的突出代表。这种思维能力可以超具象地画出二元符号卦,至于选何种符号,就决定于客观因素和个人偏好了。

另外,干支配卦、乾坤运转等,超越了《易经》所体现的思维能力,也超越了古今普通人的思维能力,可谓“仙家思维”(仙非长生不老,陈抟等人皆仙家)。

2.数字化天文学化的爻象分析属高级易学,需区分两种数字卦,区分低高级示数卦

爻的卦象环境分析比单纯的卦象分析深入了一个层次,《周易》是爻辞占,《易林》是特殊的爻辞占,以卦象环境分析爻,比卦辞占的王家台秦简《归藏》高出了一个层次。京房体系有特殊的爻象分析,六亲法等即是;数字化的爻象分析又是“爻析”(对爻的分析)领域的高级层次。

《筮法》有干支配卦、爻位数字论爻象。秦汉以来,至各种易术在当代部分地大公开之前,公开的研易著作数千乃至上万,哪本书的研究达到过那种层次?1997年前后,笔者曾异想天开地以数字化方式探索爻象领域(例如少阳为一阳二阴,包括震坎艮三种“生卦”形态,以标刻数字的卜筮工具或以三枚铜钱的排列形态区别之),做过一些测事实验,收获甚微,深味个中的艰难。

一些学者视数字卦为易学史上的低级形态,视东汉以来由“―”“- -”符号构成的传本《易经》为高级符号形态。可是,《周易》大衍筮法是四象(老少阴阳)筮法,卜出的卦其实就是数字六七八九表示的特殊数字卦,这种基于元符卦(体)的数字卦是“示”数卦,异于独立型数字卦(张政R等先生所谈的那种筮数,没有二元观念)。另外,还需区分低级示数卦(例如《周易》四象式卜卦的筮数形态)与高示数卦,高级者是以数字来分析爻象:这种示数卦(数字卦和含数卦)分析,在思维层次上是对元符卦分析的突破性推进,是深入。笔者早期的实践性探索属爻数研究的极低级形态,清代以来以京房易为基础的《铁版神数》爻数体系是爻数分析的登峰造极形态(包括很多神秘内容如《周易》提及的天地数和策数的秘传用法等等),清华简筮书体系也有爻数研究(清华简奇怪的《算表》可能是与《筮法》《别卦》共构筮书体系)。

3.余论

关于清华简筮书体系的高级性,其他一些内容会在他文专论,此简介之:《筮法》含有“倒天八卦”和“颠倒五行”,易学史上闻所未闻,几年来学者们不知其意,视为低级、不成熟,其实,在李、廖先生同时公开《筮法》小部分内容之前的几年里,“八卦五行颠倒颠”的怪异说法恰好在网络世界破土而出(时机巧合?当代易术大爆炸),有人秘传之,可知的如杨公风水秘传语“识得顺逆颠倒理,不是天仙是地仙……先天后天两种卦,为何阴阳两相差;坎离水火颠颠倒,顺逆挨排分两家” B24 ,对应《筮法》人体八卦图上的坎离两卦颠倒式。

总而言之,《筮法》之名只反映主要内容,全面看,应冠名《易术》,其人体八卦可指导修炼。

附言:2016年4月23日傍晚在怀化市委迎宾馆,笔者拜访过来此出席某会议的廖名春先生,小议过《筮法》诸卦的性质,廖先生说过一句“其实,他们认为是数字卦,我认为是卦画卦”。确实,廖先生论文的两阶段演化论包含一种卦画卦的认识。

注释

①B21B22子居:《清华简〈筮法〉解析(修订稿上)》,《周易研究》2014年第6期。

②⑥李学勤:《清华简〈筮法〉与数字卦问题》,《文物》2013年第8期。

③B14B23廖名春:《清华简〈筮法〉篇与〈说卦传〉》,《文物》2013年第8期。

④⑦⑩B12B13B15B16B17B18B20李学勤主编:《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肆)》,中西书局,2013年,第75、119、119、47、49、86、94、97、83、79页。

⑤刘雨鹰(笔者笔名):《商周数字卦之用六象筮法考》,《怀化师专学报》2000年第1期;刘霖映:《水书〈连山易〉是真的连山易:初级论据及前提问题》,《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5期;雪苗青:《〈连山〉〈归藏〉的汉代官藏本之考定》,《周易研究》2014年第6期;雪苗青:《〈归藏〉书名来源考:“帝―坤”体居首》,《怀化学院学报》2016年第4期。

⑧梁韦弦:《有关清华简〈筮法〉的几个问题》,《周易研究》2014年第4期。

⑨王新春:《清华简〈筮法〉的学术史意义》,《周易研究》2014年第6期。

数学六年级论文篇11

一、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把课堂还给学生

六年级的学生他们的思考能力、思维意识都已经相对完善,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适当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与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如果教师在课堂上一味地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来授课的话,对于学生将来的学习和发展都是不利的,这种模式也会造成学生“高分低能”的现象。因此,对于六年级学生的数学教学,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模式,真正意义上做到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举例而言,在进行“分数混合运算和分数简便运算”教学时,教师不要直接把什么是混合运算、都有哪些技巧来告诉学生,而是要学生自己预习,在预习的过程中对这一系列的问题进行探究,等学生预习结束之后教师再以提问的形式来让学生反馈自己学习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发现学生预习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有哪些知识点还没有探究出来,再重点针对这些知识点对学生进行引导、补充。这种教学的形式是让学生自己对知识进行预习、探究、总结,更注重了学生的发展与能力的培养,而且也可以保证教学的效率。

二、创建教学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无论是小学、初中还是高中阶段的学生,通过吸引学生对知识学习的兴趣来保证课堂效率都是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数学课堂有兴趣了,教学的效率才能提升。创建教学的情境就是吸引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的方法之一,它指的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把理论知识的教学与生活的实际进行有机关联,从而吸引学生对知识学习的兴趣,最常用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教师借助自己的语言来创建教学的情境,这种方法相对来说比较简单,教师只需要用自己的语言去激发学生的兴趣,但是成功的几率并不算太大。举例而言,在进行“倒数”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这样说:“今天我们要学习倒数,大家都知道倒立、倒过来、倒着,但是大家知道什么是倒数吗,是不是把一个数倒过来就是倒数了呢?”,教师利用学生知道的一些现象来开启话题,创建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另一种方式是利用多媒体来创建教学情境,随着近几年来信息技术的不断完善与电脑的普及,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形式也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到了教学的过程中,利用它可以创建教学的情境,使教学更加简单、形象。如,在进行圆、轴对称图形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来播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圆形的应用的图片,在课堂上播放给学生,让学生结合生活中实际的例子来进行这一章节的学习,这样既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又能保证教学的效率,是现阶段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

三、引导学生合作学习

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善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合作意识。所谓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指的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遇到一些有难度的问题优先让学生与其他同学进行讨论,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的能力。如,在进行“鸡兔同笼”问题的教学时,学生往往会被迷惑,不知道应该如何计算。例如,题目“一个笼子内有鸡和兔子共10只,它们一共有30只脚,那么,有多少只兔子有多少只鸡?”学生往往在遇到这一类问题的时候不知道如何下手,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成立合作小组进行论。有的学生会说:“先假设里面都是兔子,那么,应该有40只脚,而少的哪些脚就是鸡少的那两只脚,除以2就是鸡的数量,知道了鸡的数量兔子的数量也就能算出来了。”有的学生则会说我们把鸡的数量假设为x,那么兔子的数量就是10-x,列出方程2x+4(10-x)=30,就可以算出鸡的数量了。不同的学生给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法,让小组内的每一位学生都把自己的解题办法说出来,最后再进行总结,那么,一套完整的鸡兔同笼问题的解题方法就出来了。合作教学的形式很重要,它既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还能综合所有学生的智慧来解决问题,从而提升了教学的效率,同时,这种方式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对学生将来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小学六年级的教学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六年级学生的学习很重要,教师应该如何在教学中提升教学的效率、保证课堂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呢?以上是个人针对六年级数学教学的一点参考建议,希望能够对各位小学数学教师有所帮助,也希望我们的六年级教学效果能够越来越好。

数学六年级论文篇12

近年来,不少学者已经意识到大学英语教材的实用性并就此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卞树荣(2006)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分析了《大学体验英语》的实用性;邓贤贵、张坚(2007)论述了《新视野大学英语》、《新理念大学英语》、《新编大学英语》、《大学体验英语》、《全新大学英语》、《21世纪大学英语》等大学英语教材均在实用性等方面做出了不懈努力;华荣(2008)在内容组织上论述了《大学体验英语》交际内容的实用性;魏琳(2009)通过调查发现,从学生的选择上看,语言的实用性已被摆在了第一位,越来越多的学生已不再把英语学习当成应试的工具,而是希望通过学习能与人交流,无论是口头的还是笔头的,甚至同专业挂钩,达到学以致用;王帅(2009)指出《实用英语》的实用性明显加强了日常生活、工作与经济、科技发展联系密切的实用文体的阅读。

关于大学英语四、六级作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提高英语四六级作文的写作水平,如于海艳(2005)、迟欢玲(2006)、胡学方(2007)、翁义明及陈兰芳(2008)、袁在成(2009)、郑映雪(2009)等在这方面均有阐述。

至于考研英语作文的研究,主要集中体现在:对某一年考研英语作文的点评,如曾微(2006)、许建平(2007,2008,2009);如何提高考研英语作文的应试技巧,如王静(2005)、吴蓓蓓(2005);分析考研英语看图作文及相应的对策,如杨小蛮(2005)易立梅(2008)等也曾有论述。

由以上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很少学者从考试的视角来论述大学英语教材的实用性,尽管滕德明等(2006)从教材编写中的原则、需求分析和实用性角度,在分析了2001至2005年5年间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及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英语作文题和在对学生、教师、社会的需求的分析后,指出了《21世纪大学英语读写教程》实用性的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但此研究仅仅通过2001至2005年5年间的考试英语写作来研究了就某一大学英语教材实用性,这尚不能足以较全面的了解大学英语教材的实用性。为此,本文将结合近20年来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及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英语作文题,来研究大学英语教材的实用性,以期为今后大学英语教材的编写提供一些参考。

二、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及考研作文的情况分析

为了更直观的反映近20年来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作文题。

通过对近20年来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作文题目进行整理、归类,我们可以做出这样的总结,总体而言,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作文题材呈现出多样性,包括解释说明类的议论文、书信类、应用文、描写文、图表类等。在这些题材当中,以解释说明类的议论文居多,图表类则显得过少。

然而,从历年考研英语作文的得分情况来看,多数考生的看图作文得分不高,考生普遍反映此类作文很难。为此,很有必要对此类作文做一些简要分析,看图作文可以分为图画式作文和图表式作文(杨小蛮,2005):(1)图画式作文是用漫画、照片、图片为载体,考查学生对图画蕴涵的寓意或者思想内涵理解表达能力,在逻辑的考查上,更偏重学生的总结能力;(2)图表式作文是以图表为载体,考查学生对图表中的数据所包含的逻辑关系的挖掘与表达能力,在逻辑的考查上,由于图表是数据的形象化表达,更偏重于学生的数据整理与归纳能力。而这正是众多考生所缺乏的知识及能力。图表类作文,在历年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中出现不多,大学英语教材中类似的图表也极少出现。由于题型不对口,考生在审题、立意、表达上都与命题者的要求大相径庭(任荣,2001)。另外,根据最新的201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英语(一)考试大纲,在英语的写作A部分,今年新增根据所给汉语文章写英文摘要的内容,并且在大纲样题中有所体现,这是很重要的变化。有鉴于此,我们很有必要对现行的大学英语教材的体裁进行统计和分析。

三、关于大学英语教材实用性的讨论

由于受到文章篇幅所限,本文选取笔者教学中所使用的《大学英语》(翟象俊、李荫华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年)及《大学体验英语综合教程》(宁春岩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进行分析。

首先,本文对翟象俊及李荫华主编的《大学英语》中的体裁进行统计。

再看由宁春岩主编的《大学体验英语综合教程》课文中的体裁。

为了进一步说明现行大学英语教材的实用性问题,下面就《大学英语》(翟象俊、李荫华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年)及《大学体验英语综合教程》(宁春岩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中专门涉及到写作方面的内容逐一统计如下。

《大学英语》的第一册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上,也兼顾写和说的能力,写作练习主要是培养学生连词成句的能力:使用连词、缩写句成词(组)、从句、简洁写法、从属连词用法、省略法、简洁表达法、同位语;第二册的写作练习主要是培养学生连句成段的能力,包括连贯、并列连词和连接副词、由主题句引出段、 从属连词和关系代词、句子逻辑顺序、词和词组及从句的并列写法、转折等;第三册的写作,从连句成段训练入手,要求逐步做到按提示写成段文章,初步培养学生在语篇水平上的写作能力,其中的第5、6单元有看图作文;第四册的写作,从基础训练入手,要求逐步做到按提示写成段文章,初步培养学生在语篇水平上的写作能力,第7单元有看图作文。

而在《大学体验英语综合教程》,写作练习分为一般写作(General Writing)和实用写作(Practical Writing)两部分。前者侧重培养学生的essay-writing的能力,后者培养学生阅读和模拟套写在交际环境下的常用应用文的能力。第一、二册的一般写作以纠正学生写作中的句子层面的结构错误为主;第三、四册以段落、篇章写作为主,以培养学生在清楚表达意思、整体构思、谋篇布局等方面的能力。

就应用文写法(Practical Writing)而言,涉及如下的内容:第一册有名片、道歉信、海报、 储蓄表、订单、体育比赛安排表、通知、邀请函,第二册包含了入学申请表、个人广告、旅游保险、贺卡、健康表、私人信件、网络布告,第三册则有会议邀请函、获奖证书、广告、论文征集广告、网上课程安排、旅游行程安排、公共预警通告(毒品)、政府通告(反战反暴力游行),第四册安排了工作广告、演出安排表、投诉信、招聘广告、道歉信、问卷调查、保险单填写、提纲写法等应用文写作知识。

四、综合分析

综合上文对四六级及考研英语作文的分析,可以看出,四六级作文的题材主要以写解释说明类的议论文为主,偶尔出现图表类和应用文类的作文;考研英语作文主要是图表类作文和应用文写作,从2010年开始新增根据所给汉语文章写英文摘要的题型。这两个对教学起很大指导作用的考试在写作方面有共同的要求,即都要求考生掌握应用文写作,而双方的不同之处在于四六级作文侧重考察考生能否根据所给的题目用英语清晰流畅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因而题材多为解释说明类的议论文;而考研英语作文侧重考察考生观察分析、总结规律的能力,因而题材多为图表类作文。一套讲究实用性的教材在写作练习部分应该注意两者兼顾。

根据本文第三部分对写作方面内容的统计可见,《大学体验英语综合教程》较之于《大学英语》有了很大的改善,更注重实用性,也就给予应用文写作更多的关注,这对大学生的英语四、六级考试及今后的工作无疑是极为重要得。然而,《大学体验英语综合教程》极少涉及看图写作方面的知识,根据所给汉语文章写英文摘要这方面的练习几乎为零。就考研英语写作而言,是极为不利的。从这个意义上而言,今后编写大学英语教材需要考虑到考研英语写作的实际需要,也就是要增加看图写作及如何提炼文章的摘要等方面的内容,可以满足大学生考研的需要,使得大学英语教材更具实用性。

五、结束语

纵观全文,本文在总结、归纳我国近20年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及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英语作文题目的基础上,对《大学英语》(翟象俊、李荫华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年)及《大学体验英语综合教程》(宁春岩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的中与英语写作密切关系的内容,并就这两套教材的实用性,进行了分析、讨论,指出这两套教材的实用性尚存在的主要问题。这是今后大学英语教材编写时候应该考虑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卞树荣.《大学体验英语》教材编写理念及其对英语教改的指向[J].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12).

[2]邓贤贵、张坚.构建特色英语课程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J].职业时空,2007(23).

[3]华荣.《大学体验英语》教材浅评[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1).

[4]魏琳.从大学生英语学习中的僵化现象谈英语教学改革[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14).

[5]王帅.高职《实用英语》教材特点及应用方法初探[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8).

[6]于海艳.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作文应试策略研究[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5(5).

[7]迟欢玲.如何写好大学英语四、六级作文[J].英语自学,2006(11).

[8]胡学方.从框架结构谈大学英语四、六级写作教学[J].贺州学院学报,2007(3).

[9]翁义明、陈兰芳.主题句在大学英语四六级短文写作中的作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8(2).

[10]袁在成.主题句在CET-4&6写作中之功用[J].科技信息,2009(28).

[11]郑映雪.四六级考场议论文写作应急思路“三步曲”[J].英语自学,2009(11).

[12]曾微.2006年全国考研作文解析[J].大学英语,2006(3).

[13]许建平. 2007年全国考研英语作文讲评[J].大学英语,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