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复习计划合集12篇

时间:2023-03-01 16:24:41

信息技术复习计划

信息技术复习计划篇1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工作计划一、教学目标要求

以《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为指导,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学生情况分析

1.学情分析

由于我校是每一学期信息技术课时比较少,每周只有一节课,学生的遗忘性大,大多数学生学后没有注意巩固,学生掌握的情况不是很理想,参差不齐。有条件的学生家中有电脑或父母单位有电脑,上机时间相对多一些,操作较熟练,有大部分学生纯粹是上课时间听课,课后就没有练习巩固的机会,所以,这一部分学生对所学知识遗忘较大,操作生疏。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习积极性还是比较高,因为信息技术课并不像语文、数学那么枯燥、单调。相对来说学生觉得比较新鲜。但是这又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学生感兴趣的并不是学习,而是打游戏、上网聊天。所以,学生对计算机的认识还有待提高。要进一步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

2.准备采取的相关措施

(1)强调基础知识,重视教学方法,教学技能

(2)注重教学生动形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课堂中注重讲练结合,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

(4)以实例为先导,以培养学生的处理信息能力为主线,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所以,在讲课过程中,除了部分理论在教室上课外,其余的时间到机房进行实际操作,同时还可以利用上课时用大屏幕播放最新的高科技信息,拓宽学生的视野和培养他们学习高科技信息的兴趣。

(5)加强学生上机纪律管理,完善机房管理条例,约束学生不良行为,严肃处理学生违法违纪行为,组织优势生辅导后进生上机实践操作,实现分层管理,分层教学。

(6)灵活运用教材。就信息技术来看,教材在内容设置上是没有考虑到地区之间的学生在认知和学习水平上的差异的,有些内容对于我们来说是不切合实际的,不能完全把照教材中的内容搬到课堂上来讲,因此在教学时在内容上要有所删减。

三、教材分析

《信息技术基础(粤教版)》教材突破以计算机技术为主的学科体系,以“认知。技术。社会”三位一体的基本理念来构建教材的体系,以“信息技术与处理”为主线,按照“信息的获取与评价-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信息的发布与交流-信息的存储与管理”的逻辑线索呈现教学内容。“信息技术与社会”的内容分散到各章节中,与具体内容的学习紧密结合。每节都落实了新课改的一些精神,具体包含以下这些环节:任务、观摩、实践、交流、探究、评价、练习等,为方便学生学习,正文旁边设置了一些提示、建议,另外还有一些旁注,这些都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信息技术知识。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工作计划高一学年度系统学习了必修《信息技术基础》和选修《网络技术应用》,掌握程度较好。本学期主要做好复习工作,迎接12月份的江苏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工作。

教学目标:

1、本学期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主要是完成学业水平测试的复习工作,帮助学生巩固以前学习的内容,为201x年12月的学业水平测试准备。

2、继续保持实验优势,为课改实验积累经验,为今后的信息技术课开展做好准备。

重点工作

1、高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训练

2、信息技术特长生培养

教学策略

1、突出上机操作,精讲多练;

2、把信息技术课与其它学科的学习结合起来,与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结合起来,与课改实验结合起来;

3、充分灌输21世纪学习的核心理念:合作与交流,不但要给学生进行大量的信息输入,还让他们把加工好信息以各种形式输出过来;

4、作业布置适量,难易适中,有针对性,及时反馈,做好总结。

5、在上学期基础上,将继续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技术技能训练、规划设计能力培养、技术思想文化理解等方面重点实施,整体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和课堂学习效率。

7、在课堂上要注意培养特长学生,鼓励参加各类信息技术竞赛,通过课外培训等方式吸收特长学生参与活动。

8、精选历年考试内容,做成网页,让学生利用网络学习。

教学安排

1、继续实行间周分组上机、上课的模式;

2、探索小组网上合作学习的新模式;

3、坚持考勤,做好学习情况、作业情况的记录。

教学进度

周次-----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安排-----备注

1-----文本信息加工与表达模块复习(Word专题复习一)

1课时-----2-----文本信息加工与表达模块复习(Word专题复习二)

1课时-----2-----表格信息加工与表达模块复习(Excel专题复习一)

1课时-----3-----表格信息加工与表达模块复习(Excel专题复习二)

1课时-----3-----表格信息加工与表达模块复习(Excel专题复习三)

1课时-----4-----网页制作模块复习一

1课时-----4-----网页制作模块复习二

1课时-----5-----HTML、javascript、CSS样式表等代码设置

1课时-----6-----国庆假期-----

1课时-----7-----网页代码、IIS、IP设置测试

1课时-----7-----网页代码、IIS、IP设置测试二

1课时-----8-----必修理论梳理

1课时-----8-----必修理论梳理二

1课时-----9-----选修理论梳理-

1课时-----9-----模拟练习一、讲评

1课时-----10-----模拟练习二、讲评

1课时-----10-----模拟练习三、讲评

1课时-----11-----模拟练习四、讲评

1课时-----11-----模拟练习五、讲评

1课时-----12-----模拟练习六、讲评

1课时-----12-----模拟练习七、讲评

1课时-----13-----模拟练习八、讲评

1课时-----13-----模拟练习九、讲评

1课时-----14-----模拟练习十、讲评

1课时-----14-----模拟练习十一、讲评

1课时-----15-----模拟练习十二、讲评

1课时-----15-----重点题型、易错题型评析;各班级针对性补差

1课时-----16-----各班级针对性补差练习

1课时-----16-----理论巩固

1课时-----17-----学生学业水平测试

高中的信息技术教学工作计划本学期我担任高二年级的信息技术教学,为了能够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有的放矢,特制定如下计划

随着计算机的出现和普及,出现了另外一种网络,那就是计算机网络——计算机和通信结合的产物。现在,它已成为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在生产、流通、教育、科研、管理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因特网的普及和持续发展使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如虎添翼。因特网已成为一个连接世界各地亿万人的通信系统。而宽带技术、无线网络技术、虚拟现实技术、语音识别技术、网络计算技术等一系列新技术的发展,必将使计算机网络真正无处不在。

一、学生情况分析

现在学生家庭中拥有电脑的数量较多,平时接触电脑的机会也比较多,而且,电脑学习不需要太多的精力和时间,部分学生比较感兴趣。计算机是比较特殊的学科,操作性较强,大部分学生对此相当感兴趣,学习较积极,比较热情,讨论和学习的气氛比较不错。学生对电脑的兴趣局限于游戏娱乐和上网聊天方面,缺乏全面性。对教材要的一系列操作知识不感兴趣,只对娱乐功能感兴趣。

二、指导思想:

以教学大纲,考试说明,教材为依据进行教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课程,不能和其它课程一样上课,而应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目标,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为重点,把计算机作为本门课的工具,让学生学会使用这个工具来处理日问题,可让结合其它学科来学习,并让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加深对信息技术这门课的理解,提高学习兴趣,培养信息素养。在此基础上,完成上级和学校下达的各项任务。

三、教材分析:

由于上学期已经学完高中信息技术必修课程,本学期主要任务是学习完选修课程(网络技术应用),并在学业水平测试中取得好成绩。高中信息技术必修部分的内容主要由网络能为我们做什么、因特网的组织与管理、网络是如何工作的、新建主题网站、动态网页制作这五部分组成,其中每一部分都有学生要重点掌握的知识点,而建立主题网站和动态网页制作是难点,在考试中也是重点,因此,在教学中,必须花大时间,大精力来学习和练习。对于网络能为我们做什么、因特网的组织与管理等内容,只需要做几个专题练习就可以了。根据各班情况,适当给学生分类讲解一些难点。

三、教学措施:

1、让学生系统掌握所学知识,并能灵活运用,采取知识题目化,任务驱动的方式,把各知识点以练习题的方式体现出来,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掌握知识。

2、并在学生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3、重点关注后进生。

4、加强学生上机纪律管理,完善机房管理条例,约束学生不良行为,严肃处理学生违法违纪行为,组织优势生辅导后进生上机实践操作,实现分层管理、分层教学。

四、时间安排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条件的限制,即每周只有一节信息技术课,故在保全基本模块的情况下,适当引导拓展模块,做如下安排

第一课时讲解学好信息技术的方法、本学期课程计划

第二课时了解计算机网络

第三课时了解校园网

第四课时网络中的数据通信

第五课时局域网的构建

第六课时通过校园网访问因特网

第七课时利用因特网获取信息

第八课时网上交流及讨论

第九课时因特网的应用领域

第十课时了解网站的基本结构

第十一课时静态网页与动态网页

第十二课时创建新的网站

第十三课时制作动态网页

第十四课时动态HTML效果的运用

第十五课时网站的发布

信息技术复习计划篇2

高二学生面临着小高考的压力,只有两三个月的时间就进行信息技术的学业水平测试,难度大,时间又紧,任务量很重。作为一名高二的信息技术科任教师,指导和帮助学生搞好复习工作是笔者的责任和义务,使他们取得较好的成绩,以轻松的心态进入高三,接受高考的挑战。在这里,笔者将这几年帮学生复习的经验作了整理,和同仁一起探讨。

1 做好计划,要严格执行

详细的计划有利于目标顺利达成。目标是由系统的计划一步一步累积达成的,明晰而具体的计划是达成目标的第一步,因此做好信息技术课的复习计划很重要。在开学初期,笔者组织所有信息技术教师,通过集体备课讨论,定出本学科的复习计划。先要根据信息技术这门学科的特点和内容,指派每位教师的任务,每个章节内容都落实到人,目的、要求要明确。信息技术这门学科的学习过程,主要经历三个过程:1)知识点的初识;2)把相关知识点联系起来,构成系统的知识链,形成知识结构体系;3)结合应用,提高应用能力,也就是动手能力。而知识点结构的形成和提高学生动手应用能力是信息技术复习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阶段,要从这两个方面对信息技术复习课作详细的分析解剖,使学生喜欢信息技术课程,爱上信息技术课,使信息技术复习课上起来不再那么“困难”。

2 精讲精炼,避免题海战

1)高二复习,做题目避免不了,但很容易使学生陷入题海中,整天做题、讲题,然后再做,学生没有理解深化的过程,很难把知识点掌握到位。针对这个学科特点,课后学生绝对不会分出一丁点儿的时间来整理知识点,那么习题的解答、分析、讲解就要在一堂课上来完成,因此所出的习题不能多,而要精炼。这就要教师认真把握学生的知识了解情况,把握课程的重点与难点,对“症”下药,而不是进行题海战术。

实验物理学家卢瑟福带学生时,曾问一学生:上午干什么?学生回答:实验室。再问学生:下午干什么?学生再答:实验室。随后再问学生:晚上干什么?学生再答:实验室。卢瑟福追问了一句:如果你整天都在实验室做实验,你哪来的时间进行思考问题呢?这个事例表明,无论做事还是学习,都要先动脑想了,再动手做,做了后还得有个反思的过程,这样知识才能深化,水平才能提高。为了达到精讲精练的目的,教师必须要熟悉教材,钻研大纲,掌握知识的重点难点。课前,教师在出试题的时候,可以挑选一些好的试题,但尽可能不要用原题,要在原有的基础上稍加变动,覆盖的知识点要尽量广。一来学生不会感到枯燥无味,同时也提高教师对知识的掌握度以及组题的水平。虽然教师要付出相当大的时间和精力,但是学生在课堂上的宝贵时间会被节省下来,大大地提高复习的效率。这样也就不用去挤占其他学科的时间,当然也就没有拖课占课的现象,学生心理上就很喜欢这样的老师,从而对这门学科也就很感兴趣。

2)对于所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可以进行专题训练,如练速度、练正确率,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使学生具有实际操作的能力。在练习过程中,要巡查学生做题的情况,及时发现问题所在,便于做针对性讲解;对于个别的、简单的错误要及时纠正,以避免讲解时面面俱到,浪费时间。另外,给出统一答案,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自己完成、修改、订证错题。最后留出5~10分钟的时间分小组进行讨论,具体时间可根据题目情况来确定,但决不能形式主义地用一两分钟,那是肯定达不到查漏补缺的效果的。当然也不能时间太长,避免给学生造成一种松散的意识,对以后的教学就不利了。

3)除了以上两点,还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通过做习题后,思考所遇到的知识点,每做完一道题目,思考这道题目及相类似的题目所涉及的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使知识点和题目联系起来,达到把基础知识打扎实的目的,便于知识点的理解、记忆和应用。当然也要反思解题过程中的失误之处,及时纠正。

3 给学生一定量的自由学习空间,让学生自由复习

“自由复习”,并不是说就让学生随便,放任自由,而是需要在复习之前,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和能力,制定出复习计划,一定要保持平衡发展,知识点掌握和操作题动手能力应用方面的全面发展。复习的方法可以多种,但一定要行之有效,不能做无用功。可以把最后两周时间的试卷进行分类整理,把试卷中错误的地方及时订证,弄懂题目;及时查漏补缺;整理知识点,理清思路;等等。学生对知识的整理、理解、消化、提高的过程就是自由复习的重点,绝对不是再进行大量练习题的开始。当然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交流也很重要,交流方法可以有多种,并不是让学生提前打好草稿到台前念念,这样做的效果不明显,重点也不突出。而是定期让学生对学习经验进行简单介绍,张贴在教室内,其他学生有时间就去看看,为自己的复习寻找借鉴。

4 模拟仿真考试一定要有

信息技术复习计划篇3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1672―0008(2010)04-0047-04

一、引言

国家教育技术计划是美国发展教育技术的纲领性文件。1996年,美国教育部制定了第一个国家教育技术计划――使美国学生为进入21世纪做好准备:迎接技术教育的挑战,该计划的关注点是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2000年,美国教育部提出了第二个国家教育技术计划――数字化学习:让所有孩子能够随时随地得到世界一流的教育。该计划关注信息技术设备在教学和学习中的利用率,支持并鼓励学生在教室、学校、社区及家庭中随时随地应用信息技术。2005年,美国教育部正式颁布了第三个国家教育技术计划――迈向美国教育的黄金时代:因特网、法律和当代学生变革展望。该计划总结了美国教育技术的发展与进步,教育工作者和学生的变化,以及示范学校的教学变革,重点提出了发展教育技术的七项行动建议。

自第三个教育技术计划以来,技术的进步、对学习研究的新成果为教育创造了许多机遇。2010年3月5日,美国教育部教育技术办公室(of fice of Education Technology)正式了题为《变革美国教育:技术推动学习》的国家教育技术计划。计划提出了一个技术推动的21世纪学习模式,围绕学习、评价、教学、基础设施、生产力五个方面,提出了主要发展目标和建议。

二、提出的背景及总目标

1 提出的背景

该计划在行动纲要中开宗明义地指出,教育是美国经济发展的关键,也是美国在全球范围内提升其经济竞争力的关键。几十年来,教育改革一直列入美国重要议程,但在世界范围内,美国的大学毕业率并不是最高的,主要归咎于美国严重的辍学问题。除此之外,相当一部分高中毕业生的基础较差,高校还需为新生补习功课。而未来的工作对学历的要求越来越高,到2016年,10个工作中就有4个需要接受过高等教育或培训的人才(Dohm&Shnipe,2007)。目前,只有39%的年轻人获得了两年或四年的大学学位(国家公共政策和教育中心,2D08),不同种族学生的入学率也极不均衡(美国教育统计中心,2007)。

因此,该计划指出,教育系统应该给所有学生提供参与式的学习体验,以帮助他们树立目标、顺利取得高中文凭、接受继续教育与培训,使他们在生活、工作中取得成功。要培养善于利用信息、工具、技术进行有效学习和终身学习的优秀人才,学校必须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教育者必须与学生合作,开展学习、搜索新知识、获得新技能,而不仅仅是信息专家;学生必须从智力、社交和情感上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

教育面临巨大的挑战,而技术为教育的变革带来了机遇。我们可以利用技术为学生提供参与式的学习体验、学习内容、学习资源以及多种形式的学习评价,基于技术的学习和评价系统不但可以改善学生的学业成绩,还能为各层次教育系统的改进提供数据依据,同时,技术还能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支持。在这种背景下,美国提出了《变革美国教育:技术推动学习》的国家教育技术计划。

2 计划的总目标及要求

鉴于美国教育的现状和社会对教育的要求,奥巴马当政期间,变革美国教育成为优先要务。截至2020年,计划将实现两个目标,即持有两年或四年大学学位的比例从现在的39%提高到60%;缩短所有学生之间的成就差距――无论种族、收入或居住区域,使学生在大学和职业生涯中获得成功。

美国政府认为实现这两个目标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各地区及联邦政府财政收入的减少加剧了这一挑战,因此计划特别强调要控制成本,提高生产力。为了变革教育,行动纲要对各级各类教育系统提出了四点要求:必须明确我们所追求的目标;通过合作重新设计教育结构和过程,并持续评价其有效性和灵活性;持续监控、测量绩效以改善学习结果;要为每一次进步和结果负责。

三、技术推动的21世纪学习模式

该计划提出了一个技术推动的21世纪学习模式,包括学习、评价、教学、基础设施、生产力这五个重要方面。

1 学习:21世纪的学习模式

目标:让所有学习者在校内外都有参与式的学习体验,使其成为全球性网络社会中积极的、富有创造力的、有知识、有道德的参与者。

计划指出,21世纪的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的、个性化的。首先,在学习内容上,不管是哪个领域,都要学习批判性思维、复杂问题的解决、合作以及多媒体通讯等21世纪的专业知识与能力;其次,从技术对学习的促进方式上看,可以通过不同技术来支持不同类型的学习,多媒体的呈现形式、网络资源和网络社群可以为学生的学习创造机会;第三,从学习的时间和场所上看,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按需学习,技术为按需学习和全方位学习搭建了关键性的桥梁,使学习资源通过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得以有效利用;第四,从学习主体的广泛性上看,作为学习科学研究成果的UDL(学习的通用设计)以“为所有人提供服务”为目的,提供了灵活的信息呈现方式、学生知识表征方式和活动参与方式,针对因服务不周而未能使用数字化资源的特殊群体(包括低收入学习者、少数民族学习者、残障学习者、学龄前儿童、成年劳动力、老年人)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使所有人都能够学习。

建议:(1)针对既体现技术推动力、又反映21世纪专业知识的内容,需要修订、创建、采用标准和学习目标,从而改善学习;(2)开发并利用那些通过技术来体现学习科学设计原则的学习资源;(3)开发并利用那些通过技术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使学习者随时随地都能学习的学习资源;(4)利用学习科学与技术的进步来加强STEM(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的学习;开发、采用新的方法论(这种方法论必须能够使所有学习者在STEM学习中表现优异),并对其进行评价。

2 评价:应该测量什么

目标:各级各类教育系统将利用技术来测量重要的内容,并使用评价数据,以获得持续改进。

计划分析指出,当前学校过于注重学习结果的评价,而缺乏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我们应该利用技术收集学习过程中的数据,从而为如何改善学习提供依据。首先,在评价内容上,不仅要评价学习结果,更要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解决、批判性思维、团队合作、创造性等复杂能力进行评价。其次,技术支持了复杂能力的评价,改变了教学与测评的方式。例如,通过让学生在技术环境下改变参数、实施检测、录制数据、画图等来评价学生的复杂能力,这种评价数据的多样化有

助于评价学生的多项能力。第三,以改善学习为目的,利用技术收集学习过程中的数据。对于传统课堂教学,利用技术可以获取有关学生思维过程的数据;对于在线学习,利用技术可以收集更多详细数据,如学生选择或输入的信息、尝试次数和反馈次数等多种数据为改善学习提供了依据。第四,技术优化了评价,具体体现为:通过自适应评价系统可以支持个别化学习;遵循UDL设计原则的评价普及性更高,进一步促进了评价的公平性;技术加速了评价量表的开发与测试,大大缩减了开发、测试的时间和成本;技术使更多人参与评价、提供反馈,还能减少考试次数,从而使评价各方面都得到优化。第五,利用评价数据不断提高学习成果和教育生产力,例如,可以通过这些数据为学生、教师、家长、校领导和区行政长官建立一个互联的反馈系统。同时,为了使教育工作者易于使用这些基于技术的评价系统,需要设计相关的技术工具,从而帮助教育工作者对评估过程进行管理、分析数据并采取适当行动。

建议:(1)设计、开发、应用评价,针对学生的学习,为学生、教育工作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提供及时的、可操作的反馈,从而改善教学实践;(2)培养教育工作者和教育机构使用技术改进评价材料和评价过程的能力,以开展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3)进行研究与开发,探索如何将游戏、模拟、协作环境和虚拟世界用于评价,以激发学生的参与性,并对复杂技能进行评价;(4)在实施新的评价模式(即,可以收集、共享学生学习的数据)的同时,要对相关的常规惯例、政策和规章制度进行修订,以确保学生的隐私和信息受到保护。

3 教学:通过联结教学促进学习

目标:利用技术为教师提供支持,使其能够获取数据、内容、资源、专业知识和学习体验,从而激励教师为所有学习者提供更有效的教学。

计划称,当前的教学大多是孤立的,同行之间缺乏外界的交流,这与21世纪的有效教学之间存在巨大差距,原因就在于教育系统未能给教师提供改善教学所必须的不断更新的新技术。首先,要为专业教育工作者提供资源和工具。具体体现为:通过虚拟环境和在线社区来连接教学、教师与学习者,可以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增强其学习动机;通过在线社区,将教师与内容、专业知识和活动相连接,从而有效利用教学的资源来改善学生的学习。第二,做好职前教师的培养工作,促进在职教师专业发展。从事职前教育的教师可以运用联结教学为职前教师提供这种学习经验,帮助他们正确理解如何使用技术来改善教学实践;对于在职教师,可通过技术支持的面对面和在线学习相混合的教师学习模式,使教师间相互学习、交流,这为反思和完善教学提供了持续的支持;此外,职前教师和在职教师教育机构可以利用技术创建个人终身学习网,为学生在校期间以及毕业后的专业发展设计、开发资源,开发同行间共享的平台和工具,从而促进持续的专业学习。第三,联结教学可以使所有学生获得有效教师资源,对于缺乏有效教师的课程,学校允许学生通过在线课程进行学习;联结教学支持了学习型社会,同时,对精于在线教学的教师的需求量也增加了。

建议:(1)设计、开发、应用基于技术的内容、资源和在线学习社区,为教师通过协作以开展更有效的教学创造机会,鼓励并吸引新人加入教师队伍,鼓励优秀教育者继续从事教学工作;(2)为职前教师和在职教师提供技术支持的专业学习经验,消除由技术影响而导致的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代沟,通过技术的应用来改善学习、评价和教学实践;(3)在学校、职前教师培养机构、在职教师教育机构和专业组织中和它们之间,利用技术来创建个人终身学习网,从而变革教育工作者和教育领导者的专业学习;(4)使用技术提供最有效的教学和学习资源,尤其是在那些无法获取优质资源的地方,还要为各类学习者提供更多的选择;(5)发展具有在线教学技能的师资力量。

4 基础设施:人、过程和学习技术

目标:让所有学生和教育工作者随时随地使用综合性的学习基础设施。

通过提供综合性的学习基础设施,可以打破时空限制和接入设备的类型限制,从传统的面对面课堂模式过渡到新的学习模式,即将世界上任何能使用设备及访问网络的人连接起来。同时,可实现终身化学习及全方位学习。学习基础设施是综合性的,不仅包括宽带连接、服务器、软件,也包括人、过程、学习资源、政策和可持续发展模式。

构建学习基础设施的挑战十分巨大,需逐步实现目标。首先,要确保宽带网络的优良性能和获取的便捷性,特别是要保证足够的带宽,以支持同步访问;其次,要为每个学生和教育工作者提供网络接入设备,鉴于此挑战之大,部分学校通过提倡学生使用个人设备、为贫困生购买设备等办法来节约成本,并解决“平等”问题,同时,美国政府也通过E-Rate计划,为中小学提供部分支持;第三,由高校教育开启的开放教育资源运动应该在K-16教育中得以普及,这种开放资源可大大降低教育成本;第四,应该考虑发展下一代计算系统,包括虚拟化和云计算等;最后,需要一群擅长于新兴技术、并能将技术整合到课程开发与评价中的技术人员,以及能通过技术来提升专业实践、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利用技术资源的教育专家,并促进不同职能单位间的密切合作。

建议:(1)确保所有学生和教育工作者在校内外都能通过宽带或无线连接来访问互联网;(2)确保每个学生和教育工作者至少有一台网络访问设备、软件和资源,用于在校内外开展研究、进行交流、创建多媒体内容和协作;(3)利用开放教育资源为所有学习者提供更多的创新机会,并加快基于技术的新型开放学习工具和课程的开发与应用;(4)培养国家和地方教育机构发展学习基础设施的能力;(5)明确“有意义应用”的定义、目标和评价准则,为教育信息技术在国家和地区中的“有意义应用”提供支持。

5 生产力:在控制成本的同时,提升学习结果

目标:在更有效地利用时间、金钱和人员的同时,重新设计教育系统的结构,以充分利用技术来改善学习结果。在许多领域中,提高生产力是重点,但教育却未能沿袭这种惯例。如何提高教育的成本效益,是该计划的重中之重。其中,通过技术来改变教育的基本结构,是提高教育生产力的关键。

持续改进的基本原则:只有对学习成果和教育生产力加以定义、测量,才有可能提升学习结果和生产力。因此。要持续改进,需要做到如下几点:首先,测量和管理成本,即通过成本会计,记录、追踪、汇报特定服务的成本,从而了解实际成本,并做出预算。其次,在做决策时,要以数据为依据,通过设计、开发、使用集成系统,来收集所需的综合数据,并明确政策法规。第三,要切实提高生产力,就要考虑教育系统的复杂性,要采取迭代设计与开发的原则,即对新观点进行定义、测试、再定义,并检验这些新观点如何实施以及实施效果如何。第四,利用技术来重组教学和学习,例如,依据能力而非座位时间(seat-time)来组织教学。第五,延长学习时间,除了

延长在校时间外,还应通过其它方式为学生提供具有吸引力的学习体验,其中,在线学习是延长学习时间的方式之一。

建议:(1)开发、采用一个更为普遍的“教育生产力”定义,并针对学习成果和成本,开发、采用相关度更高的、更有意义的测量办法;(2)完善政策,并使用技术来管理成本;在内容、学生学习数据、财政数据的互操作标准的开发与应用方面,要加大投资,以便收集、共享和分析数据,从而完善教育决策;(3)从反思当前的常规惯例(即,依据座位时间而非能力,来组织学生和教育工作者)开始,继而对“利用技术促进学习”起到阻碍效果的基本假设进行反思;(4)设计、实施并评价技术推进的计划和干预措施,确保学生在K-16教育系统中取得进步,且为未来的工作做好准备。

综上所述,该计划围绕学习、评价、教学、基础设施、生产力五个方面详细、具体地展开,并针对不同的内容引用很多优秀案例,详细阐述了如何应用技术促进变革。计划的内容丰富而具体,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首先,技术的推动作用始终贯穿于学习、评价、教学、基础设施、生产力,这是该计划的核心;其次,提高教育生产力是该计划的归宿点,并通过学习、评价、教学和基础设施来展开教育变革;再次,计划在五个方面均考虑了教育公平性问题,考虑到美国的国情。这是实现该计划总目标所必须的,也体现了美国为实现学习型社会所做的努力;最后,在教学和学习的过程中收集学生的评价数据,注重过程性评价也是该计划的一大特点。

四、该计划对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启示

信息技术复习计划篇4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山西省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已经进入第三个年头,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如何根据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进行导向性复习是保证学生顺利通过测试的关键,这需要我们仔细研读《山西省高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标准》,明确复习目标,制订好复习计划,认真研究近几年的考试真题,编制相应的复习试卷,提高复习效率。根据多年教学实践经验,我就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复习环节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一、领会纲要,明确复习目标

认真领会《山西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标准》中相关模块的内容与目标要求,明确复习目标,从而进行全面系统复习。

1 试卷内容

必修内容50分,选修模块50分。

2 测试目标

考查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理解程度。

3 试卷难易比例

在复习时切实抓好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基本技能的应用,不要盲目加深操作题难度。

4 试卷题型比例

在复习时要坚持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同时兼顾。

二、制订计划及相应策略,分阶段地完成各部分复习

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考查。在复习中应分析各章节的知识重点和要求,力求抓住主要的、基础的东西,即“双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为此,我制订相应的复习计划(以我校选修的“多媒体技术应用”模块为例):

第一阶段:基本知识串讲

因为没有现成的资料,老师整理出资料印发给学生。教师要做好每个章节、每个小节知识点的梳理工作,进行分类归纳。

第二阶段:例题精讲

对教材全面研读的同时,也要注意抓住重点进行复习。考生在复习中要想提高效率,就必须把握重点,如图片格式、音频格式、视频格式的考察是“多媒体技术应用”模块必考内容,应重点把握。所以在第一阶段与学生一同回顾了相关知识点后,应挑选出一些重点试题进行详细讲解,使学生对重要知识点进行巩固。

第三阶段:学生独立完成精选试题(针对基本知识部分练习,主要是选择题与判断题)

选择一些典型的题目针对性地进行训练,不要过多地做同一类型的题目,那样会浪费时间和精力,不利于能力的提高。最后再做几套综合模拟试题,效果会事半功倍。

第四阶段:基本技能强化训练

坚持讲练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讲解时,侧重讲清解题的思路和应注意的问题,对重点操作尽可能进行多次练习,要注意操作题中的共性问题。参考前几年的考试题目,不难发现,操作题并不难,而且考查的内容也很集中,只要多练勤记,做到熟练基础操作,操作题也不是难事。

第五阶段:综合模拟练习

在考试前,学生都可以提前感受真实的考试环境,在学生测试时,老师先要讲一下考试的基本流程、相关题型及相应分值。然后针对考试中容易出错的地方重点讲解,经过模拟测试后,学生在学业水平测试中就不会措手不及了。

三、复习中遇到的问题

1 专业性强的内容不容易理解

例如,在学业水平测试中,图片格式、音频格式、视频格式的考查是重点,但学生虽然死记住了各种格式的后缀名,但并不真正理解。例如,学生知道bmp是位图格式,cdr是矢量图格式,但两者具体区别是什么并不十分清楚。因为这些知识点专业性强,概念抽象,要做到让学生真正理解,教学时就要从学生感兴趣和熟悉的内容人手,先通过动手实践,生成各种类型的图片,然后再进行比较。只有让学生真正理解了,做起题来才会举一反三。

信息技术复习计划篇5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迅速地筛选和获取信息、准确地鉴别信息、创造性地加工和处理信息,将是所有社会成员应具备的能力。本文就优化信息技术课程提出了几点思考。

1更新观念,明确目标任务

1.1区分好计算机教育与信息技术教育之间的关系

计算机是21世纪高度信息化的主要物质承担者和技术支持者,可以说,没有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就没有当今社会的高度信息化。信息的获得、存储、处理、及传输过程中,计算机都是最主要的处理工具之一,因此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介绍都是必不可缺的。计算机、网络教育是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技术教育不能脱离计算机教育,它们之间密切联系,不可分割。

1.2明确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

(1)信息技术课程的位置。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基础学科,它是培养所有社会成员应具备的如同“读、写、算”同样重要的终生有用的基础能力之一的课程。国家新的课程纲要已将它列为政、语、外、数之后的第五位课程。

(2)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归纳为以下四点: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信息能力、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信息道德。

(3)加强对课程整合的理解。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究的能力,积极开展信息技术与各类课程的整合。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整合,可以充分地利用现有资源,发挥设备的最大潜力,在有限的物质基础上,实施高质量和高效率的教育。

(4)加强信息道德的培养。当今的社会各种信息层出不穷,既有大量的、丰富的学科知识、动人事迹等信息,也泛滥着一些不科学、伪科学、不健康的甚至有害的信息垃圾;计算机犯罪、计算机病毒肆虐、个人隐私遭到威胁等都是信息技术发展所带来的消极后果,因此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加强对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人文、伦理、道德和法制的教育,培养学生鉴别信息真伪的能力并能够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就显得非常重要。

2转换教师角色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自觉不自觉地扮演着知识“讲述者”、信息“传授者”、教学活动“领导者”的角色。教师特有的这种权威性,理所当然地把自己置于中心位置,学生围着教师转。但在信息社会,学生获取信息和知识不再以教师为唯一的渠道,教师只有正确认识、摆正自己的位置,才能提高信息技术课的效率。因此,教师应确立“教即学,学即教”的观念,即教师教学的过程就是学习过程,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教别人的过程,教师的角色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导学者、合作者、评价者、学习者、竞争者。

3整体设计,分步实施,反复循环,逐步深化

教学要提高课堂效果,必须优化设计。本人主张“整体设计,分步实施,反复循环,逐步深化”。即在教学中要充分研究大纲、教材,了解自己的学生,针对自己学生的状况,学生的认知规律,对所学内容进行整体设计,在设计中要整个学期的课程一起设计,甚至是整个学年或者是整个高中阶段,要敢于打破教材、大纲,根据学生状况制定出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计划;然后分成小的目标加以实施,将计划落到实处;目标之间相互联系,又有重复,这种重复不是单一的重复教学内容,而是通过新的主题强化学过的知识技能;定期总结提高认识,深化教与学的过程。通过“整体设计,分步实施,反复循环,逐步深化”,课堂得到了优化,教学效果自然得到了提高。

4理论联系实际,学做合一,在应用中提高

(1)教学中“以用带学”“以用促学”。在教学中,许多教师采用的方法是:先理论,后实际;先抽象,后具体;先一般,后个别。致使学生一开始就受到一些抽象的概念的狂轰烂炸,把他们本来高昂的兴趣吓跑了,使他们感到信息技术这门课深不可测,从而产生畏学、厌学。如果教师以用入手,在教学中采用从实际到理论、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从零碎到系统,这是否会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用好现有硬件和软件资源。用好现有的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等硬件资源,将学习信息、目标、内容以及教师和学生的作品等放在网上,打破时间、空间上的限制,给学生提供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在这种环境下,教师的作品对学生起引导、激励作用;学生可以把它作为学习、展示自己才华的场所。

(3)要学以致用。学习的信息技术要加以应用,不但在本学科上用,而且要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有利于所学信息技术知识的内化。

5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评价

教学评价主要采取考查学生实际操作或评价学生作品的方式。评价的方式要灵活多样,如教师评分、同学之间不记名的互评、以及把作品放到网上让学校的其他同学或更多的网上读者来评价,要鼓励学生创新。

信息技术复习计划篇6

信息技术教学工作计划1经过这么多年的教学,我们在本着学校各部门的计划要求及学科组的计划结合,为了把本学期的教学做好必要的准备。我本人做出如下的教学计划工作:

一、教学简析

《网络技术应用》这本书以“解读写思路、探讨教学方法、带给教学案例、拓展教学资源”为主线,从信息技术教学实际出发,引入学习学生陶醉的网络学习。这天,我们是网络知识的学习者,同时也是网络家园的建设者,层层导入网络的相关知识。

二、学生状况分析

好的方面:此刻学生家庭中拥有电脑的数量较多,平时接触电脑的机会也比较多,由于电脑学习不需要太多的精力和时间,且操作性较强,大部分学生对此相当感兴趣,学习较用心,比较热情,讨论和学习的气氛比较不错。

不足之处:学生对电脑的兴趣局限于游戏娱乐和上网聊天方面,缺乏全面性。对教材要求掌握的一系列操作知识不感兴趣,只对娱乐功能感兴趣,这并非我们中学生学习网络的方向,而应当想方设法把网络变成为为我们学习的每一个方向来学习网络。

为了做好以上的工作,所以在教学中我要按以下几点计划措施来要求我自己:

(一)、精心备课,认真上课

1、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1)熟悉大纲,钻研教材,明确重点和难点,认真写好教案。

(2)教师平时要不断学习,拓展自己的知识视野,多读教学理论书籍,研究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理论,打下理论基础。

(二)、关注基础水平和认知特点差异,鼓励个性化发展

(1)面向每一位学生。应对学生水平参差不齐,要在保证基本教学目标达成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发挥个性和创造性,使每位学生都能得到发展。教学中要注意与初中课程资料互相衔接,给学生创造个性化发展的空间。

(2)关注个别差异。教师应对所有的学生,要承认和关注学生基础水平差异和认知特点的差异,真诚对待全体学生。教师要给学生带给多样化的自主探索空间,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和表达创造性思想,鼓励多样化的问题解决方式和方法。存在个体差异就有各种各样层次不同的见解,要将学生的个体差异转变为资源,让学生在参与合作中互相学习,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协同完成学习任务,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个性化的发展。

(三)、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发展的适应潜力

(1)适应知识的更新。由于信息技术发展速度快、知识更新周期短,原先掌握的知识很快就会过时。因此,培养高中学生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信息技术,既是当前教学的需要,也是培养信息时代公民的需要。

(2)促进知识技能的有效迁移。教师教给学生的不仅仅仅是信息技术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学会如何学习新的信息技术技能。教师要在认识信息技术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把握信息技术发展变化的规律。要注意总结和归纳不同工具平台的使用方法、不同问题解决过程的共通之处,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经验,透过合理的探索,完成对新工具和新任务的适应,从而到达利用知识技能有效迁移的发生,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

信息技术教学工作计划2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信息化建设为主线,加强学习,用心探索在新课程理念下的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课堂教学。在具体教学中,着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打造学生终身学习的平台,使学生成为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

在教学中,结合上学期工作中的得与失,全面落实学校的教学工作计划,在培养学生做信息时代合格公民的同时,渗透德育工作。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制定好各年级教学进度表,加强学习,进一步提高自身素养,用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让教育新理念真正渗透在每一堂课中。

二、主要工作

1、加强学校电脑及所负责机器的管理。

学期初集中整理好所有机房、备课室及教室的电脑、打印机、复印机等,随时发现问题尽自己的潜力随时解决。

2、加强自身建设,在确实完成好常规的教学任务的前提下,不断加强学习,努力提高业务水平与工作效率,增强合作意识、奉献意识、创新意识,用心听课,学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并做好听课记录。

3、用心参与20__年阳泉市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

辅导学生电脑绘画,争取获得省市奖项。

4、保质保量完成教学任务。

本学期要对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做进一步的提高,努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获取信息的潜力。另外,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精心安排学习资料。

5、合理利用博客,做好教学反思,在反思中求进步。

另外,引导学生利用博客进行讨论。

6、对于学校的大型活动用心参与,尤其是本学期的庆六一活动,用心完成学校分配的任务,对多媒体的操作用心参与。

三、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1、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

透过网络,倡导学生做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礼貌上网,团结合作,创新求异,使学生加强自身道德修养。

2、加强机房管理,保证设备不被损坏,培养学生爱护公物的意识。

在上、下课纪律中反复强调,使每个学生都能自觉遵守,有秩序的上、下课。

3、尽可能帮忙其他老师掌握操作多媒体的潜力,在完成日常教学任务的同时,帮忙年龄大的教师完成课件制作。

4、合理利用时间,把教学工作和复印打印工作安排好顺利完成各方面的任务。

信息技术教学工作计划3依据教研室工作计划和我校本学期教导处及教科研制定的工作要点及精神,根据信息技术教研组特点特制定本学期信息技术教研组工作计划如下:

一、落实课改理念,组织全组人员深入地学习新教材,掌握新教材的教学方法,推进我校信息技术学科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探索基于现代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认真研究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中的问题,努力为教学服务。

二、认真开展教研活动。严格围绕我校学习、实践、反思、写作的教科研主题,用心参加教研室组织的各项教研活动,个性是联片教研和中心备课组活动,配合区教研室开展网上教研活动,加强信息技术教师个人的博客管理。经常持续与校外的沟通和联络,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升教学研究的水平。组织全组教师参加信息技术学科的新教材培训、区市级优质课、校本课程的展示、综合实践活动课优质课等,在活动中学习借鉴全区各校优秀教师的经验,提高自身教学潜力。并做好相关资料的整理和积累。

三、加强常规管理,严格要求以大纲为依据,结合学生的实际状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信息技术教学计划。规范本组教师的教案书写、反馈、导言、板书设计等环节,使教案充分的为教学服务,提前备课,提前设计,严谨教育教学。

四、加大本组教师的业务理论拓展学习,在本学期之内提高本组人员的多媒体软件应用技能,为学校制作多媒体宣传片和教师的课程设计以及学生第二课堂辅导服务,同时也提高本组教师的业务水平。

五、进一步完善学校校园网建设,加强校园网站的维护与更新,使网站成为我校特色教育的宣传窗口,成为学校管理的平台。继续丰富学校教育教学信息资源库,为广大教师开展信息技术教学带给资源保障。加强全校各室及班机微机设施的维护和管理,满足正常信息技术教学,落实各项电教设备的管理制度,并做好学期工作小结。

六、配合办公室、教务处等相关部门做好材料打印工作。

七、组织高中学生信息技术会考的考试辅导。

信息技术教学工作计划4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信息化建设为主线,加强学习,用心探索在新课程吧理念下的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课堂教学。在具体教学中,着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打造学生终身学习的平台,使学生成为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

在教学中,结合上学期工作中的得与失,全面落实学校的教学工作计划,在培养学生做信息时代合格公民的同时,渗透德育工作。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制定好各年级教学进度表,加强学习,进一步提高自身素养,用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让教育新理念真正渗透在每一堂课中。

二、主要工作

1、加强自身建设,在确实完成好常规的教学任务的前提下,不断加强学习,努力提高业务水平与工作效率,增强合作意识、奉献意识、创新意识,用心听课,学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并做好听课记录。

2、用心参与学习举行的风采课大赛。

为了使自己的教学技能再上一个新台阶,在本学期我要用心的参与学校组织的教学技能大赛活动,争取让自己的授课技能有所提高。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平时注意认真地听、评课,用心地参与本组的教研活动,尤其在评课方面要加强学习。

3、保质保量完成教学任务。

本学期要对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做进一步的提高,努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获取信息的潜力。另外,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精心安排学习资料,导入方式要新颖,选取题例应典型,响应学校加强《弟子规》学习工作,让弟子规渗透到平时的教学工作中。

4、合理利用博客,做好教学反思,在反思中求进步。

另外,引导学生利用博客进行讨论。

5、对于学校的大型活动用心参与,尤其是本学期的庆六一活动,用心完成学校分配的任务,对多媒体的操作用心参与。

三、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1、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

透过网络,倡导学生做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礼貌上网,团结合作,创新求异,使学生加强自身道德修养。

2、加强机房管理,保证设备不被损坏,培养学生爱护公物的意识。

在上、下课纪律中反复强调,使每个学生都能自觉遵守,有秩序的上、下课。

3、尽可能帮忙其他老师掌握操作多媒体的潜力,在完成日常教学任务的同时,帮忙年龄大的教师完成课件制作。

《信息技术》这门课是新兴的课程,在探索与学习中慢慢寻求进步,一名合格的信息技术教师更就应不断地去学习,适应信息的更新,让学生能接触到最新的知识。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又是琐碎的,不仅仅仅有教学工作,还有平时学校安排的工作,更有协助其他老师使用多媒体的工作,在所有的工作中,“认真”永远是前提,本着对学生高度负责,对自我负责的态度,认真履行本学期工作计划,争取迈上一个新台阶。

信息技术教学工作计划5一、指导思想:

1、根据信息学科的特点:技能性、实践性强,知识专业且深奥

2、根据大纲要求:重点培养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一些基本技能,培养兴趣与信息素养

3、根据学校工作要求及信息学科课时规定:一周一节信息课

4、教学过程中既教书育人又要提高自已的综合业务水平

5、我们将继续发扬信息技术学科用心拼搏精神,认真落实好信息技术教学工作,以认真用心负责的态度,用心创新,优化教学结构,在提高效益和教学水平方面多下苦功,努力成为全市信息技术教学学科强校。

二、学生与教师基本状况分析:

学生状况分析:

本学期学生透过上一学期的整体训练,基本走上了轨道,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具备了必须的基础和潜力,但是打字速度各年级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同时模块训练不需要进一步的提升和加强,初一学生这一学期还要按部就班的顺着课本的资料来学习,初二的学生除了学习课本的知识外,还要加强会考模块模拟训练,初三的学生直接进行会考模块的训练和知识的综合巩固。

三、教学工作具体措施:

1、根据信息学科的特点和学校的统一要求备好每一节课,吃透课本的资料,将专业深奥的知识转化为口语化的语言,把知识讲解明白;

2、信息学科实践性很强,在教学的过程中安排好理论讲解与上机实践合理配合,上机时间要稍多一些,这一学期上机资料重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实践操作技能上;

3、在教学过程中要发此刻特殊潜力的学生,组织培养兴趣小组,增加练习的时间,培养兴趣加深对电脑的了解和知识的掌握;

4、在教学过程中既教育学生也要注意提高自己,教学相长。

信息技术复习计划篇7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4-0132-02

复习课往往是令学生和教师都倍感头疼的事情,特别是信息技术操作题的复习,比如:Word操作题和Excel操作题的复习,如果复习的时间短,学生还没掌握如何操作;如果复习的时间过长,学生会觉得浪费时间。那怎样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复习好呢?笔者就这几年的教学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如何进行高中信息技术必修模块操作题的复习。

一 认真分析学业水平测试说明里的操作题题型,明确复习目标

新课改以后,信息技术考试大纲已不再使用,取而代之的是省考试院制定的《云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信息技术)说明》,现在的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的题型和以前信息技术会考的题型就有所不同了。现在的学业水平测试内容会涉及到必修模块+选修模块,在必修模块里要学到三个软件,分别是Word、Excel和Access。在以前的会考操作题中,Word题是每一个学生都必考的题,而现在的学业水平测试必修模块的操作题中,信息的加工和表达的操作题有“Word文本信息的加工”和“Excel表格信息的加工”两类题型,考试时由考试系统从中随机抽取一题作答,抽到哪个题学生就考哪个题,占20分;“Access数据库管理”是必考操作题,占10分,所以必修模块的操作题共占30分。如果要让学生在操作题拿到很好的分数,作为一名信息技术老师,不仅要关注水平测试说明中要求的知识与技能,还要熟悉考试软件要求,要有一套很好的复习方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得分率。

二 制订有效的复习计划

信息技术是一门操作性比较强的学科,特别是操作题。考前在复习Word和Excel操作题的时候,我会专门制订一份有效的复习计划。计划如下:

我校从2011~2012学年开始,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改在高一年级下学期七月初,所以课程时间就比前几年缩短了半年。如果要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取得较好的成绩,那么在课堂上就不能浪费一分一秒。所以Word和Excel操作题的复习就从考试前两个月开始,我把Word和Excel操作题复习分成两轮复习,每一轮各复习两个星期左右。

第一轮复习,Word和Excel操作题各复习一个星期,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各操作步骤,在这轮复习中我会采用边练边讲、精讲多练、耐心辅导、分层辅导的方式。

第二轮复习,让学生熟悉考试系统环境,这轮复习中我会让学生在模拟考试环境中做大量操作题,并从中找到做题的技巧,以提高学生的做题速度。

三 认真总结这几年操作题的考试真题

云南省信息技术会考从2004年至今,已有9年。这9年来,我收集了大量的操作题真题题型,发现这些操作题的操作方法大同小异,只要把真题发给学生去练习,熟练掌握就能事半功倍。

1.Word操作题复习

菜单,比如:“文件”菜单里的“页面设置”,“编辑”菜单里的“查找和替换”,“视图”菜单里的“页眉和页脚”,“插入”菜单里的“页码、图片、文本框”,“格式”菜单里的“字体、段落、项目符号和编号、边框和底纹、对象”,还有让学生们记住常用工具栏和格式工具栏上常用的按钮,比如:字体、字号、字形、段落的对齐方式等。只要记住了这些常用的菜单和按钮,做起题来就得心应手许多。如2012年考过的一道题:

打开考生文件夹下的Word文档“水墨画.doc”,完成以下操作:(1)设置页面。页边距:上、下各2.8厘米,左、右各3.2厘米,应用于整篇文档;(2)设置艺术字。将标题“水墨画”设置为艺术字,艺术字样式:第5行第1列;文字环绕方式:上下型环绕;(3)设置字符格式。文档第5~8段设置字体:楷体,字号:小四;其余各段字体:宋体,字号:小四;(4)设置段落的对齐与缩进。正文所有段落首行缩进2字符;第5~8段右缩进2字符;(5)插入图片。插入考生文件夹下的“雪舟图.jpg”;图片大小:锁定纵横比设高为10cm;环绕方式为:紧密型;将图片放置到文档中适当的位置;(6)做完后原文件名保存。

又如2013年考过的一道题:

从这两道考试题中不难看出,基本上都涉及到了相同的操作,只是考试的素材不一样而已。Word操作题第一轮复习主要就是要学生熟悉操作步骤,学生只要一节课能完成两道题即可,做题速度快的同学可以重复再做一遍来提高做题速度。

2.Excel操作题复习

又如另一题:

信息技术复习计划篇8

NETP由美国联邦教育部教育技术办公室(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Office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颁布,由教育研究者、地区学校、高等教育的领导者、学科教师、企业家以及非营利组织等参与制定。

NETP2016的基本框架由简介、学习、教学、领导力、评估(Assessment)、基础设施、总结和附录8个部分组成,其中学习、教学、领导力、评估和基础设施为主体内容。规划希望所有学习者都有公平(Equity)接受教育的机会,提高教育资源的可获得性(Accessibility);重新设计教师培养方案,为教育工作者提供技术支持和多方面的联通(Connectivity),以实现更有效的教学;建立协作领导的机制;在所有的教育机构中实施通用设计(Universal Design)原则;提升技术使能的评估(Technology-enabled Assessment),使评估能嵌入数字化教学活动和资源中,提供学习者学习过程的实时反馈;建立健全基础设施,以满足当前及未来的联通目标(见图1)。

(一)学习

学习是规划主体内容的第一部分,也是规划的核心所在,其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展开。第一,在人们需要学习什么的问题上,规划提出要培养具有批判性思维、协作以及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的21世纪具有竞争力的学习者,关注非认知能力(non-cognitive competencies)的重要性,要求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更多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并引导学习者负责任、有节制、有意义、安全地使用数字设备;第二,科技可以增加个性化学习的参与度,将科技与实际问题结合(利用基于项目的学习)、运用科技学习课堂外的知识(如图书馆、博物馆等校外设施)可以有效促进学习,科技还可以激发学习者的热情和个人兴趣、缩小数字鸿沟,给所有学习者提供公平的学习机会;第三,规划对学习技术的未来进行了预测,指出未来将会有更多技术被运用到教育中,如游戏、虚拟现实交互、运用增强现实(AR)技术等;第四,在通过技术促进教育公平方面,发起E-rate项目,利用互联网缩小数字鸿沟,确保学习者更好地使用数码设备,转消极使用为积极使用,运用通用设计实现所有学习者无障碍使用学习资源;第五,物理空间和技术使能的学习部分指出,教育者需要重新思考对物理空间(physical space)的规划和使用,确保其无线网络的覆盖、多媒体设备的摆放等能够满足未来的学习。

该项领域的目标是使所有学习者在正式及非正式场合都能参与并投入学习活动,使学习者以积极主动的、富有足够的知识和创造力、行为符合伦理道德的参与者的形象投身到全球化社会中。

针对该领域所提出的建议如下:建立一个公平的、可获得的学习生态系统,使所有学习者随时随地进行学习成为可能;重视学习科学原理的指导作用,开发实施那些使用技术且体现学习科学设计原则的学习资源;建立技术资源清单(inventory),并将其与预期的教育成果相匹配,最大程度上实现资源的利用和整合;制定学习资源设计的标准,帮助教育工作者选择和评估教育资源,以实现学习经历(learning experience)的公平与可获得。

(二)教学

教学(Teaching)是主体的第二部分,是实现核心目标的重要保证。

NETP2016认为技术是实现这一核心目标的方式,也是转变学习方式的有力手段,其主要表现在加强师生联系、再造学习和合作的方式、缓解长期存在的教育不公平状况和缩小资源获取的鸿沟、适应学习者不同的学习经验从而满足所有学习者的需求四个方面。通过对技术及其应用进行缜密设计和考虑,技术能够使有效教学实践效果更加明显、影响力显著扩大。然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必须以教师在教学中有效地使用技术为前提,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技术在教育系统中的积极作用。

该项领域的目标是给教育工作者提供技术支持,将他们与学生、数据、内容、资源、个人专长以及学习经历联通起来,从而促进他们开展更有效的教学。

针对该领域所提出的建议如下:对职前及在职教师进行培训,以增强其信息技术素养,使他们能够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使用技术为所有的学习者提供能够通过在线方式获得他们所在地无法获取的教育资源,并帮助学习者选择更有效的教学和获得更好的学习机会;发展一支善于进行在线和混合教学的教师队伍,并为从业人员提供有关研究的信息,充分理解如何最大程度地利用新兴的在线技术支持在线学习和混合学习;为未来在技术使能的高等教育机构或学校任教的大学教授和教师培训规划参与者,制定一套通用的教师技术胜任力标准(technology competency expectations)。

(三)领导力

报告认为,只有领导者拥有了为所有学习者和教师提供充足和适用的技术来开拓学习的视野,以此制定规划并付诸实践,这些学习和教学中的系统性革新才能够发生,这是学习和教学愿景实现的基础。

该项领域的目标为将技术使能教育(Technology-enabled Education)的理念嵌入到各级教育领导者的角色和职责中,构思国家、区域和地方层面的愿景(visions)。

针对该领域所提出的建议如下:在所有州、区域和学校层面建立明确的战略规划关系(connections),并明确他们如何与技术关联、怎样受到技术的支持从而促进学习;领导人要充分发动包括学生、教育工作者、家庭、专业技术人员、社区团体、文化机构和其他有关方在内的所有利益相关者参与规划制定,从而保证规划能真正反映需求;建立融资机制和规划,确保能够持续购买技术和利用开放许可的资源,领导者要具有识别力,确定哪些部分是可以被现有技术所替代的,也要注意到系统和进程中技术所不能替代的部分,并为开发有效的解决方案而制定目标;为各级教育领导者建立实践社区,围绕其进行规划制定、研究和实践经验分享。

(四)评估

主体第四部分是评估,主要介绍了技术使能的评估,它能够为教师、管理者、家庭,尤其是为学习者自身,提供课堂进程信息、实时反馈,能够嵌入学习、减少学习中断;可以适应学习者的能力和知识,测试更为复杂的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如交流能力、合作能力;内省能力,如坚韧性、自律性等),并且具有更好的可获得性。

从评估时机(timing)、可获得性(accessibility)、路径(pathways)、反馈(feedback)、对象类型(item types)五个方面对比下一代数字评估(next generation digital assessment)与传统纸笔评估(traditional paper and pencil),两者主要区别如下(见表1)。

该项领域的目标为教育系统借助技术的力量来确定值得测量的对象,并使用评估数据促进学习。

针对该领域所提出的建议如下:启用持续收集和分享教与学提升信息的评估模型时,要修改实践、政策、法规,确保隐私和信息安全;设计、开发、实施学习仪表盘(learning dashboards)、应答系统(response systems)和沟通路径(communication pathways),为学习者、教学工作者、家长和其他相关人员提供及时有效的反馈,从而促进学习成就和教学实践;创建并验证一个整合(integrated)系统,用于设计和实施对于21世纪学科专长和能力的复杂方面(complex aspects of 21st century expertise and competencies)有效、可靠、成本效益好的评估;应展开探究嵌入式评估技术如何在评估复杂能力时激励和吸引学习者的研究和开发,这些技术包括仿真模拟(simulation)、合作环境(collaboration environments)、虚拟世界(virtual worlds)、游戏和认知型导师(cognitive tutors)等。

(五)基础设施

技术使能的学习、教学和评估需要健全而具灵活性的基础设施。基础设施的关键要素是为保证师生获得随时可用的、高速联通的网络和设备。除了网络和设备,学习基础设施还包括数字化学习内容、促进教育工作者和领导专业发展等在内的其他资源。

该项领域的目标为使所有学习者和教育者能够获得满足其随时随地学习需要的、全面而健全的基础设施。

针对该领域所提出的建议如下:在促进无所不在的联通方面,规划将目光转向促进学校和家庭学习的无缝化(seamless),普及家庭的宽带接入在强有力的学习设备方面,鼓励学生在学校使用自带的电子设备;在高质量的数字学习内容方面,提出使用开放许可的教育资源(openly licensed educational resources);通过有责任使用协议(Responsible Use Policies,RUP),确保了网络、设备的有责任使用和对学习者隐私的保护,并教导学生成为有责任感的数字公民(digital citizens);在对学生数据和隐私的保护和管理方面,要求学校管理者、教师和软件开发者明确数据隐私、机密性、安全实践是如何影响学生的,认为学校和区域有义务将学校或第三方需要收集学生的哪些数据以及数据的用途告知学习者和家长,政策要规定谁可以获取数据并让学生和家长知晓自身权利和义务;在设备和网络管理方面,指出要继续建立互通性系统(interoperable systems)和数据互用标准。

(六)总结

首先,规划的关注点为通过技术而变革学习经历,从而提高教育的公平性和可获得性。规划对“公平”(equity)和“可获得性”(accessibility)进行了定义,认为教育公平(equity in education)是指为所有学习者提供受教育的机会,重点放在缩小成就差距(achievement gaps),消除学生种族、民族(国籍)、性别、性取向、性别认同(性别特征)、健康状况、英语语言能力、宗教、社会经济地位、地理位置等差异造成的障碍;可获得性是指面向所有学习者的、支持教育内容和活动并使其能够获得的应用程序、设备、材料和环境的设计。除了使残障学生能够使用内容和参加活动之外,这一概念也适用于学生的个体学习需求,如英语学习者、农村地区或经济困难家庭的学生,技术可以通过嵌入式援助(embedded assistance)支持资源的获得,如文本转语音、音频和数字文本格式的教学材料、差异教学(Differentiate Instruction)项目、自适应测试或其他技术援助工具(assistive technology tools)。

其次,规划认为教育的相关方包括政策制定者、管理者、教师、研究人员、高校领导、技术开发人员、教师教育机构、中小学、社区学院、大学、学生及其家人等相关利益者,在教育活动中都需要发挥各自的功能。中小学、社区学院、大学都应该是创新和探索的孵化器;教育者应在学习中扮演合作者的角色,不断学习新知识,与学生共同成长;领导者应树立为所有的学习者提供合适的工具和支持的态度。报告尤其强调,各方应共同努力、协同配合,才能通过技术促进美国教育的发展。

总的来说,规划描述了一个“技术使能的学习模型”(见图2),包含学习、教学、领导力、评估、基础设施及其之间的相互作用。在基础设施提供的健全且无处不在的连接、设备、资源,以及资源可获得性和各方可联通性的支持下,具备技术使能的教育观念的领导者调动各教育相关方了解学习者真实需求,对教育进行规划和设想,而后由符合教师技术胜任力标准、能够应用技术促进有效教学的教师将规划付诸教学实践,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学校、教师、家庭等各方通过技术使能的评估来实时获取学习者的反馈。整个过程的实施都在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的范畴内进行,均是符合伦理道德的实践,所有的教育相关方、技术、资源、基础设施等都参与其中,共同促进所有学习者教育机会公平和教育资源可获得,保证学习活动随时随地发生。

美国联邦教育部前部长阿恩?邓肯(Arne Duncan)在规划开篇指出,“如果技术革命只是服务于那些有良好经济和教育条件的家庭,那它并不能被称为革命。”因此,一言以蔽之,NETP2016的核心目标为号召社会多方参与,通过技术提高教育的公平性、促进所有学习者获取教育资源,实现人人享有的、随时随地可获得的教育。

二、背景分析与评价

(一)NETP的发展历程

1996年,为了应对信息技术的发展,美国联邦教育部首次发布了NETP,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开展信息高速公路规划。随着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普及,NETP2000提出要开展计算机辅助教育。2004年,由于出现了严重的教育不均衡现象,人们开始意识到解决问题的关键是缩小技术与应用间的鸿沟,NETP2004开始着力加强师资培训。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爆发,美国社会经济发展受到重创,教育财政支出大幅缩减,教育信息化发展进入低谷。2009年1月,美国总统奥巴马上台,他期望通过教育投资刺激经济复苏,倡导使用技术解决问题,避免社会危机,积极推进教育改革。因此,NETP2010肩负着改变美国教育体系的责任,出发点由学生转变为学习,关注终身学习体系的建构(见表2)。

现今,美国经济持续复苏,保持相对强劲发展势头,各州和地方政府的财政紧缩状态已经结束,就业情况开始好转,家庭净资产大幅回升[1]。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14年10月数据,美国2014年经济增长率为2.2%,科技成为支持美国经济发展的首要因素[3]。美国联邦政府2015年教育财政预算总额为686亿美元,较2014年增长13亿美元(增幅达1.9%),较2013年增长了30亿美元。教育财政预算的持续增长反映了美国总统奥巴马对教育的坚定信念,从而迎来了美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黄金时期”。

NETP 2016认为技术将会对教育产生革命性的影响,提出通过使用技术重塑教育,实现全民终身学习系统的全员化、标准化、体制化。结合美国NETP发展历程进行分析, NETP 2016符合美国教育信息化建设由准备到普及再到规范应用期,最后走向全面变革和稳健发展的变化规律。

(二)美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现状

美国历来重视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现已成为世界上教育信息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20世纪50年代,美国就开展了一系列有关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研究和应用。2003年,美国公立学校已全部实现联网。NETP 2016充分认可了美国教育信息化的现状,总结了国家在利用技术转变学习方式方面取得的重大进展。

第一,在国家观念方面,教育信息化讨论的关注点已经从技术是否应该应用于学习转变为如何使用技术促进学习;重视学习科学研究,通过学习科学的进步了解了人是如何学习的以及哪些个人和环境因素能够影响人们的成功。

第二,在学习方面,技术被越来越多地用于个性化学习,在学什么、怎么学、以什么速度学方面,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使他们为未来组织和主导自己的学习做好准备。

第三,在评估方面,复杂的软件逐步使评估能够适应个体学习者的需求和能力,并提供近乎实时的结果。

第四,在教学方面,通过研究和实验更加了解了21世纪生活和工作所必备的知识、技能和能力。面对这些必备知识、技能与能力,开展职前教师培养规划和专业学习,提升了教育工作者使用技术来提高学习效果和信心,丰富了经验。

第五,在基础设施方面,确保每一所学校的教室都联通高速网络,这将成为学习创新的基础;数字设备计算能力增强的同时成本大幅降低,同时提供了高质量的互动教育工具和应用程序;技术促使人们重新考虑物理学习空间(physical learning spaces)的设计,以承担学习者、教师、同伴和导师间新型的、扩展的关系。

规划中指出,“这是使用技术促进超越阶段、地域、身份背景的学习的最好的时代。”这是美国对其国情的充分、正确的认识,也是规划提出的依据。

(三)NETP2016肯定技术的革命性作用

美国通过回顾和总结近年来信息化发展的经验,发展对技术在教育中的地位进行了重新思考,认为技术在促进教育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对于技术的规划必须放在整个教育体系的层面进行,要通过技术使得对教育体系的系统性变革成为可能。

规划提出了“技术使能”的学习模型,号召社会多方参与,通过技术为所有学习者提供受教育的机会、促进所有学习者获取教育资源,实现人人享有的、随时随地可获得的教育。将技术在学习中的应用转变为教育系统的基础成分,开始进行教师教育体制的系统性变革,解决学习者家庭的上网问题,并关注教育工作者管理学生数据的意识和能力。

规划不仅充分认识到了时代带来的机遇,也深刻意识到技术的发展必将带来巨大挑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

三、启示与借鉴

我国的教育信息化仍然存在着投入高额资金但收效不明显、教育不均衡、资源质量不高、评价方式落后等问题[4]。为进一步推动我国教育信息化进程,实现“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培养大批创新人才”的发展目标[5],NETP 2016为我们提供了一些思路。

(一)促进教育公平,更加关注资源质量

当前,我国教育发展面临着促进教育机会均等与提升教育质量的双重重任。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是制约当前教育发展的主要问题[6]。在数字教育资源建设方面,第一,数字教育资源平台的建设应遵循开放性和公共性原则,使学生(尤其是不通过网络就无法享有优质师资资源的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获得优质的教育;第二,关注通用设计的应用,学习的通用设计(Universal Design for Learning,UDL)提出的关注与学习动机、过程、内容、结果密切相关的呈现方式、表达方式、参与方式的三原则[7],使特殊群体也可以利用数字化资源进行学习,保障所有人都能够学习;第三,要制定通用的学习资源标准,增强跨平台使用的可操作性,扩大资源共享,同时,企业可以通过制作符合标准的优质产品获取公立体系的订单,使教育资源建设更加市场化,提升教育资源质量。

(二)树立整体观念,号召各方参与

教育信息化作为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要素相互协调,号召各方协同配合才能通过技术促进教育的发展。基础设施是教育信息化的保障,学生和教师是信息技术应用的关键。第一,要关注学生出现的新数字鸿沟,提升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第二,注重在职教师的再教育和职前教师培训,为教育者树立新的教学理念;第三,领导者(特别是学校校长)要具有技术使能的教育观念和顶层设计能力,树立为所有的学习者提供合适的工具和支持的态度;第四,学校、教师、家庭等通过技术使能的评估来实时获取学习者学习过程的反馈,以促进学习者学习;第五,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不仅需要政府自上而下的参与,还需要社会各方都能参与其中并发挥各自作用。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信息技术素养

信息技术复习计划篇9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2.139

信息技术是我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高考方案中具有重要的地位。高二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作为俗称“小高考”的第一门考试,老师、学生都非常重视,希望能一次性通过,为后面的四门必修学科考试有一个好的开端。笔者作为一名高中信息技术教师,所在学校的学生近几年的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的通过率均达到百分百。优异成绩的取得是老师和学生共同努力的结果,本文就如何开展高二信息技术学测复习课浅谈几点看法:

1 端正思想,正确认识复习课

对于复习课,老师和学生都普遍不够重视。在上新授课时,老师在备课、授课、总结、反思这一系列过程中都是费尽心思,务必使学生在每一节课中能主动地融入课程中,积极去探索新知,顺利地掌握课程内容,高效地完成教学目标。而对于复习课,教师在课程的内容安排、环节设计时却没有足够的重视,或者很多时候会有这样的误区,复习课就是老师笼统地将已学的知识概括梳理一遍,再通过练习测试去强化巩固的课程。作为学生,由于复习课的内容已经学习过,没有了学习新课时的新鲜感,自然对复习课就没有太多的兴趣;或者有的学生觉得自己学得比较好,听不听也无所谓。基于这些问题,笔者认为,教师要深刻认识到复习课的重要性,它对强化学生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复习课,要认真制定可行的复习计划,精心设计教案,从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出发,挖掘学生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提高复习效率。另外,要对学生强调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在高考中的地位和影响,让学生对本学科复习工作不能掉以轻心。

2 紧抓测试范围要求,明确复习目标

根据江苏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说明,测试的内容包括必修部分《信息技术基础》和选修部分,选修课程有《多媒体技术应用》、《网络技术基础》、《算法与程序设计》,笔者所在的学校一直选修的是《网络技术应用》。不同于其它学业水平测试学科,信息技术采用的是上机考试形式,每个学生的试卷是由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的题库自动生成。试卷主要由两部分组成:选择题和操作题,主要是对学生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的考察。

我省的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的时间是12月份的下旬,高二年级的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前有3个多月的时间进行复习。笔者所在学校高二年级课时安排是每周2节课,因此可用的高二复习课时大概是30节课,要在此时间内将必修和选修的内容都复习一遍,时间非常的有限。因此,这就要求老师在制定复习计划、设计每一节课的复习教案时,要紧抓测试范围要求,要针对不同内容在测试中对学生的不同层次要求,抓住重点、难点,不偏离要求,不盲目加深复习难度。

3 以学生为主体,复习课生动有趣

现代教学策略非常重视学生在学习中自主性原则,但是我们在复习课中却很容易忽视了这点,陷入老师不停地大容量灌输,学生被动地跟着老师的节奏向前赶的状态。复习课同样要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在课程内容设计时可以让学生先回忆已学知识,设计一些跟本节课复习知识点相关的问题任务,让学生通过回忆旧知完成相关任务。例如在复习表格数据信息加工这一内容时,笔者在导学案中就先设计了一些任务,诸如选择题:Excel单元格中出现“#”号的原因、绝对地址的使用、Max函数的运用等;操作题:对一个Excel数据表中的数据进行公式或函数的计算,排序筛选分类汇总等操作。通过这些任务,最大程度地挖掘学生对这一部分知识记忆,同时能让学生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从而有目的性地强化、巩固知识。而老师则能够发现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在接下来的复习活动中有的放矢,提高复习效率。

很多老师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复习课难上,把复习课上的生动有趣更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提高学生复习课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地融入课程中来,积极探索,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这是我们老师不管是新授课还是复习课都应该认真关注的问题。复习课中,老师可以根据测试要求和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设计一些有吸引力的任务活动,比如操作技能的复习,不能就操作讲操作,类似软件功能介绍一般。例如在复习FrontPage网页制作内容时,对于操作部分的复习,笔者就设计了一个半成品网站,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去完善整个网站,最终每个学生都能做出一个有自己特色的网站。而完成网站需要的相关素材,如文字、图片等,学生可以到网上搜索下载,而这部分操作技能又正好是学业水平测试中要求掌握搜索引擎的使用以及文字、图片、文件等的下载部分的内容。学生在完成作品的同时,不仅能熟练掌握相关操作技能,而且培养了运用已有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让学生的成就感得到满足。当然在整个过程中,老师要适时对其中的难点进行详细地讲解和规范地演示,对容易出错失分的点要反复强调,并通过学生练习操作去巩固。在复习时不能呆板的一个知识点一个知识点地复习,而要将知识点整合起来形成一个知识网,将知识网融合进我们复习课程内容各个环节的设计中,从而让复习课生动有趣,让学生能温故知新。

4 注重差异,分层指导

信息技术复习计划篇10

2初中信息技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策略

根据当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实际,初中信息技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可以划分为信息传递、课堂互动和反馈评价三个环节。

2.1信息传递环节

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信息传递环节,是构建翻转课堂的重要基础,所以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对信息传递环节的教学设计要格外重视。而信息传递主要依赖于教师的教学视频,所以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在制作教学视频时,要增强针对性多样性和层次性。一方面,教学视频的制作要做到短小精悍,尽量给学生更多的选择,实现教学视频形式的多样化,例如,在“编排文稿”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微型教学视频这一有利载体,将该教学单位的教学重点、难度、主题、任务、目标等设计成一种情境化的学习课程资源,视频的制作长度应在5min左右,并且积极融入动画、游戏等内容,创造出“寓教于乐”的教学氛围,这样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同时,在信息传递环节,可以将教学视频的设计与新型社交媒体的应用有机结合起来,如微信、QQ群等社交媒体可以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提供更多的渠道,便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需求进行有效的把握。

2.2课堂互动环节

课堂互动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与实施的核心环节,但是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相对有限,所以在课堂互动环节的教学设计,要重视与信息传递教学环节的衔接,初中信息技术教师要积极总结学生在信息传递环节学习中反馈出来的学习难点,选择有代表性的教学项目,作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课堂互动的内容,组织开展小组讨论、学习成果展示、学习辩论等互动教学活动,只有保障了互动教学设计的生活化、专业化和趣味化,才能调动学生的互动热情,充分激发学生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上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例如,在“制作电子表格”的教学中,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以“电子课程表”的制作为互动教学任务,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学生在互动过程中也能够更好地发现自身在知识应用环节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在互动合作中实现共同的进步与提高。

2.3评价反馈环节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及其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可以说是一个系统工作,需要做到有始有终,评价反馈环节的教学设计旨在对翻转课堂构建及其教学过程中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并将其作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优化和调整的参考依据。因此,初中信息技术教师需要树立终结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的评价理念,密切关注学生在翻转课堂上的整个学习过程,从而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成果以及进步情况等进行考核、评价与反馈,借助多维度的评价实现教学评价的公平性和科学性。如在“规划设计网站”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对学生网站规划的成功进行评价,更要关注学生网站规划与设计的过程,这样才能全面评价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成果,制定更加科学的教学与复习方案

信息技术复习计划篇11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5-000-01

随着互联网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生活、学习方式的信息技术化、便捷化的日益显著,人们学习方式不再局限于书本、计算机浏览互联网,移动数字技术更加的方便快捷。随着《新媒体联盟地平线报告:2014基础教育版》[1]的广泛关注,让我们越来越感到学校教育将从“以教为中心”转变到“以学为中心”的重大转变趋势。将“微课程”带入信息技术课堂已有一年多,其实用、高效、可拓展的特性成就了一堂堂更加精彩的信息技术课。

一、对于“微课”的理解

在规范化的角度来说,从百度知道上描述的定义是胡铁生老师讲的:“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2]

根据教学论的系统观,黎家厚教授等给“微课”(或者称为“微课程”)的定义是所说“微课程”是指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

“微课”可以看做是一段教学视频,但不仅仅是视频,它包含教学目的,具有一个有鲜明的主题,可以根据教学要求选择多样的类型,结构紧凑不繁冗的,易于学生接受的教学资源合集。

二、“微课”应用于教学中的特点

1、“微课”使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更加高效

现状:由于当今信息通讯科技等领域的飞速发展,直接影响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变化,信息技术教材版本多样,地方教材教学内容也颇有不同,如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小学信息技术教科书,五年级才学习powerpoint幻灯片软件的知识,而现在所用的清华一条龙小学信息技术教科书在四年级就有涉及,同时在拟定的基础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2版)所定的课时量为每学期36学时,算下来每周1―2课时。就此更加强调了一堂微机课老师到底要教会学生哪些知识,怎么教才更有效。

“微课”的带入课堂,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制作出简洁明了且满足教学目标的教学资源,会使一堂课的课堂节奏更加紧凑。我认为在不同教学阶段,设计的“微课”要求及时常也应不同,这样可以让我们更加合理的把控课堂时间。如:在导入时使用的“微课”,我认为最好在1―2分钟,主题鲜明,内容在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同时又能简洁,目的是让学生在上课后能很快的进入本课教学氛围。而在解决难点问题时,我认为分片段详尽展示解决步骤,一般在3―5分钟,详尽的解决方法会使学生更加明确解决难点问题的步骤,同时也可以在应用中,不同梯度的学生可以重复查阅“微课”,知识得以巩固。在拓展练习时使用“微课”,应为2―3分钟,讲解拓展需求,其中可以加以问题提示。老师带动课堂环节,“微课”详尽解决学生问题,把课堂留给学生参与,使其”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把握课堂每一分钟的时间,使整个课堂高效起来。

2、“微课”使课堂教学兼顾每一位学生

以往在每周1―2节的信息课堂中,学生经常会遗忘以往的知识点,有些时候本课一些知识点在学习时,为了兼顾每一位学生,教师经常会采用重复教学,尤其是演示操作步骤的时候。增加了课堂有效学时的同时,也使一些力所能及的同学产生厌烦情绪。

教师根据教学需要,针对知识点,制作短精炼的教学”微课”资源,学生按需选择教学资源,形成碎片化学习。根据”微课“重复性使用特征,后进生学生在操作中遇到问题课重复学习,直到把知识掌握。而同时优等生又可以得出更多的时间进一步拓展练习有针对性的教学资源。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微课“的引入,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是适用的。而学生在操作的同时,就是一个碎片化学习的整合过程,这样的兼顾,使课堂的交流变多了,学生学习知识更快捷、更详尽了。

3、“微课“的不断积累,可以形成按学所需的教学资源库

“微课”的声形并茂的特点让孩子们更易接受,更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游戏和游戏化与学习分析走进教学。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素材的单一、匮乏的情况下,开发如声音、动画、视频等“微课”,满足小学生认知特点且符合实际教学需求的教学资源,可以能给学生的视觉带来更为强大的冲击,能更直观、更具体反映事物本身,从而也促进教学模式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我们需要积累此类教学资源,进行筛选,形成符合自己教学的教学资源库,不仅使自己今后的教学更便捷,同时可以在共享、交流中,达到长足的进步。

三、我对“微课”应用的一些见解

我们上的每一堂课是有限的时间内,进行有计划的教学过程,而“微课”是对一个知识点完整的诠释、拓展、巩固,达到局部教学的目的,老师在课堂上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设置问题环境、合作学习环境、自主探究环境等教学方法,使学生参与到课堂之中,在讨论、实践、解决问题中完成“微课”碎片化知识的整合。同时“微课”简洁短小不消耗过大的时间,又是个可重复学习的教学资源,不局限与空间和学习时间,就算在课下、课外、何时、何地只要有可播放资源的工具(手机、ipad、电脑等),就可以用少量的时间,重复的使用学习,且让大家都能共享,在较短的时间内进行新知的学习或者对已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和补漏,从而实现个性化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在信息及通讯领域飞速发展的今日,我们的教育正步入与时俱进不断改革创新的过程,将“微课”辅助应用在各科教学中,已为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整合的发展趋势。但是在应用“微课”教学时,也要注意审视适度:1、正确对待“微课”对象,你教学对象是学生,这个教学点是否适用“微课”才能有效教学,过于简单的没有必要用“微课”而浪费更多的时间。2、“微课”是为了解决一个知识点而生成的,要简洁明了易于学生接受,制作“微课”要从有针对性和重复学习的特点出发。3、“微课”不能完全替代老师,老师要对学生利用“微课”学习后进行知识审核、解疑,进一步形成知识的整合。

“微课”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我们要坚持去运用,在实践中方能发现不足,从李玉平老师团队的“蝴蝶计划”[3]中,我们看到了“微课”进一步发展的影子。我们只有留心学习其他领域的设计经验,注意借鉴、模仿与创造,才能使其更加适应当今的教学变革。

参考文献

信息技术复习计划篇12

信息技术教学工作计划

依据教研室工作计划和我校本学期教导处及教科研制定的工作要点及精神,根据信息技术教研组特点特制定本学期信息技术教研组工作计划如下:

一、落实课改理念,组织全组人员深入地学习新教材,掌握新教材的教学方法,推进我校信息技术学科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探索基于现代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认真研究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中的问题,努力为教学服务。

二、认真开展教研活动。严格围绕我校学习、实践、反思、写作的教科研主题,用心参加教研室组织的各项教研活动,个性是联片教研和中心备课组活动,配合区教研室开展网上教研活动,加强信息技术教师个人的博客管理。经常持续与校外的沟通和联络,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升教学研究的水平。组织全组教师参加信息技术学科的新教材培训、区市级优质课、校本课程的展示、综合实践活动课优质课等,在活动中学习借鉴全区各校优秀教师的经验,提高自身教学潜力。并做好相关资料的整理和积累。

三、加强常规管理,严格要求以大纲为依据,结合学生的实际状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信息技术教学计划。规范本组教师的教案书写、反馈、导言、板书设计等环节,使教案充分的为教学服务,提前备课,提前设计,严谨教育教学。

四、加大本组教师的业务理论拓展学习,在本学期之内提高本组人员的多媒体软件应用技能,为学校制作多媒体宣传片和教师的课程设计以及学生第二课堂辅导服务,同时也提高本组教师的业务水平。

五、进一步完善学校校园网建设,加强校园网站的维护与更新,使网站成为我校特色教育的宣传窗口,成为学校管理的平台。继续丰富学校教育教学信息资源库,为广大教师开展信息技术教学带给资源保障。加强全校各室及班机微机设施的维护和管理,满足正常信息技术教学,落实各项电教设备的管理制度,并做好学期工作小结。

六、配合办公室、教务处等相关部门做好材料打印工作。

七、组织高中学生信息技术会考的考试辅导。

信息技术教学工作计划

经过这么多年的教学,我们在本着学校各部门的计划要求及学科组的计划结合,为了把本学期的教学做好必要的准备。我本人做出如下的教学计划工作:

一、教学简析

《网络技术应用》这本书以“解读写思路、探讨教学方法、带给教学案例、拓展教学资源”为主线,从信息技术教学实际出发,引入学习学生陶醉的网络学习。这天,我们是网络知识的学习者,同时也是网络家园的建设者,层层导入网络的相关知识。

二、学生状况分析

好的方面:此刻学生家庭中拥有电脑的数量较多,平时接触电脑的机会也比较多,由于电脑学习不需要太多的精力和时间,且操作性较强,大部分学生对此相当感兴趣,学习较用心,比较热情,讨论和学习的气氛比较不错。

不足之处:学生对电脑的兴趣局限于游戏娱乐和上网聊天方面,缺乏全面性。对教材要求掌握的一系列操作知识不感兴趣,只对娱乐功能感兴趣,这并非我们中学生学习网络的方向,而应当想方设法把网络变成为为我们学习的每一个方向来学习网络。

为了做好以上的工作,所以在教学中我要按以下几点计划措施来要求我自己:

(一)、精心备课,认真上课

1、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1)熟悉大纲,钻研教材,明确重点和难点,认真写好教案。

(2)教师平时要不断学习,拓展自己的知识视野,多读教学理论书籍,研究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理论,打下理论基础。

(二)、关注基础水平和认知特点差异,鼓励个性化发展

(1)面向每一位学生。应对学生水平参差不齐,要在保证基本教学目标达成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发挥个性和创造性,使每位学生都能得到发展。教学中要注意与初中课程资料互相衔接,给学生创造个性化发展的空间。

(2)关注个别差异。教师应对所有的学生,要承认和关注学生基础水平差异和认知特点的差异,真诚对待全体学生。教师要给学生带给多样化的自主探索空间,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和表达创造性思想,鼓励多样化的问题解决方式和方法。存在个体差异就有各种各样层次不同的见解,要将学生的个体差异转变为资源,让学生在参与合作中互相学习,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协同完成学习任务,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个性化的发展。

(三)、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发展的适应潜力

(1)适应知识的更新。由于信息技术发展速度快、知识更新周期短,原先掌握的知识很快就会过时。因此,培养高中学生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信息技术,既是当前教学的需要,也是培养信息时代公民的需要。

(2)促进知识技能的有效迁移。教师教给学生的不仅仅仅是信息技术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学会如何学习新的信息技术技能。教师要在认识信息技术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把握信息技术发展变化的规律。要注意总结和归纳不同工具平台的使用方法、不同问题解决过程的共通之处,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经验,透过合理的探索,完成对新工具和新任务的适应,从而到达利用知识技能有效迁移的发生,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

信息技术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信息化建设为主线,加强学习,用心探索在新课程理念下的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课堂教学。在具体教学中,着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打造学生终身学习的平台,使学生成为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

在教学中,结合上学期工作中的得与失,全面落实学校的教学工作计划,在培养学生做信息时代合格公民的同时,渗透德育工作。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制定好各年级教学进度表,加强学习,进一步提高自身素养,用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让教育新理念真正渗透在每一堂课中。

二、主要工作

1、加强学校电脑及所负责机器的管理。学期初集中整理好所有机房、备课室及教室的电脑、打印机、复印机等,随时发现问题尽自己的潜力随时解决。

2、加强自身建设,在确实完成好常规的教学任务的前提下,不断加强学习,努力提高业务水平与工作效率,增强合作意识、奉献意识、创新意识,用心听课,学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并做好听课记录。

3、用心参与20__年阳泉市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辅导学生电脑绘画,争取获得省市奖项。

4、保质保量完成教学任务。本学期要对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做进一步的提高,努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获取信息的潜力。另外,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精心安排学习资料。

5、合理利用博客,做好教学反思,在反思中求进步。另外,引导学生利用博客进行讨论。

6、对于学校的大型活动用心参与,尤其是本学期的庆六一活动,用心完成学校分配的任务,对多媒体的操作用心参与。

三、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1、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透过网络,倡导学生做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礼貌上网,团结合作,创新求异,使学生加强自身道德修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