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导向教学合集12篇

时间:2023-03-02 14:58:37

行动导向教学

行动导向教学篇1

德国职业教育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德国的实施无疑是成功的,但德国规定班级的人数一般不能超过30人,而目前我国职业学校一个班级的人数远远超过这个数字,且我国职业学校的大部分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接受的也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早已习惯于被动接受老师的“满堂灌”,因此行动导向法是否适用于我们的中职学校,学生是否接纳此教学法,笔者进行了大胆地探索与实践。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采用设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以完成任务为目标,以老师的启发和引导为手段,以小组兴趣为载体的方法来完成教学任务。一般先给学生分组,下达教学任务,老师先教会学生基本的知识和技能,然后讲解任务的要点和注意事项,最后让学生自己整合已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来创新性地完成新任务,达到能力的整合应用和迁移提高。如我在简单完成动态网页的基本制作教学内容后,要求学生马上应用所学技术开发一个主题动态网站。任务下达后,学生热情高涨,觉得马上就可以运用所学知识来完成现实工作任务很有趣,他们都跃跃欲试。各小组经过充分讨论,分别开发军事、美食、新闻、十、动漫、娱乐、网上书店等主题网站。为了让开发的动态网站效果更佳,同学们还积极上网去查找一些网站制作的最新技术,学习并成功移植到自己制作的网站上,学到了教材中没有的知识技能,同学们都感到非常自豪和骄傲,积极与全班同学一起分享,互相激励共同进步。行动导向教学法探索与实践一个学期后,班级学生在2012年上半年的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考试中学生首次及格率达98%、优秀率达58%;行动导向教学法探索与实践一年后班级学生在办公软件应用(高级操作员)技能鉴定考证中首次通过率达93%,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了学习自信心。

2.教学过程反馈

教学过程既包含教师的教行为,更包括学生的学行为,那么在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中,教师对行动导向教学法有什么不一样的感受,学生是否认可新的教学法呢?以下是笔者和学生的几点共同感受:

2.1有利于增加师生间互动行动导向教学法通过教师设计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活跃课堂气氛,达到互动的效果。如郭同学说:“在小组里,大家互相帮忙合作,在不知不觉中增加了团队精神、责任心等等传统教育学不到的东西,同时也增加了师生们的互动,让我们关系更加和谐了。”

2.2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出强烈的学习愿望,这种学习愿望,一方面是内在的,好奇、求知欲、兴趣的提高;另一方面是外在的,教师的鼓励、同学协作、取得成果之后的喜悦等等。如陈同学说:“新的教学法让我们更加热爱学习,思维也变得更加活跃了。”

2.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探究能力以学生学习行为为主线,从收集信息、制定计划、选择方案、实现目标、反馈信息到评价成果,整个过程都由学生自主完成,从组建小组到完成评价,都由一个团队具体操作,学生不再是孤立地学习,而是以团队的形式进行研究性学习,这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自学-探究能力,也在团队的合作学习中不断进行思维碰撞,拓展了学生思路,充分体现了自主探究、自主学习、自主协调、自主合作的精神。如郑同学说:“这种教学法让我们的学习态度变被动为主动,让我们学会了自主行动、自主学习,这样的话我们以后才更容易在社会生存。”

2.4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合作、沟通能力学生的学习多采用小组方式进行,小组工作方式要求学生必须具有与他人合作、沟通的能力,既便于每个学生发挥特长,又有助于形成学生的责任感与协作精神,体验实现个人价值所带来的成就感。如周同学说:“这种教学法培养了同学之间的团结精神,大家互补长短、相互学习,大大提高了同学之间的沟通、合作能力,为将来在社会中立足奠下良好的基础。”

2.5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学会学习、学会工作行动导向教学法就是在一种仿真的情境或环境里学习某种职业所需的知识、技能,以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工作为目标,以实现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的根本教学目标。如谢同学说:“新的教学法引导我们一步一步探索、并从中挖掘知识,这使得我们的学习过程不会无趣,反而让我们更加沉迷并进行深入探索,让我们的动手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马同学说:“我们自己当课堂的主人,不再是围绕着老师,我们独立自主的学习,自己解决问题和应对各式各样的困难,这样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我们今后走向职场时能够独立的解决问题。”郑同学说:“行动导向教学法不但提高了同学们动手能力,还提高同学们的学习能力、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大家好像是提前进入社会工作一样,这样才能培养出会工作的人!”

2.6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学生学习行为为主线,从收集信息、制定计划、选择方案、实现目标、反馈信息到评价成果,整个过程都由老师引导、学生自主完成,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卓同学说:“对于传统的教学法来说当学生离开了课堂,离开了老师,那就没了一大半的本事,而行动导向教学法培养了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将来到社会上也能生存。”

2.7有利于实施因材施教教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不同的小组或学生分配不同层次的项目行动,让不同学情的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带来的乐趣,尝到成功的喜悦。如郑同学说:“行动导向教学法中能够让老师对我们因材施教,也锻炼了同学们的信息处理能力,在学习中能吸取不同的知识,从而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2.8有利于实现学习评价多元化不仅用笔试、机试考核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更强调运用完成项目的方式,考核综合运用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之间互评,教师引导评价,注重对学习过程和效果的反思,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班级的学习气氛,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全面提高学生的社会能力和综合素质,教学效果大大提高。如郭同学说:“每个小组分享自己的成果,并让别的小组点评,相互取长补短,是我们喜欢的一种考核评价方式。”

2.9有利于创造和谐的教学气氛教师的角色由传统的教学演讲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或主持人,是学生学习、训练或能力达成、素质提升的组织者、咨询者和伙伴,有利于创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如汤同学说:“新的教学法让学习没那么枯燥了。”

3.教学法改革探索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对策

3.1教学法探索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3.1.1分组。同学们都只愿意和能力强的同学在一组,能力差的同学就没有小组愿意接纳。

3.1.2给学生动手做的时间多了,老师系统讲授的时间就显得不够充分。

3.1.3不想学习的同学容易混日子。

3.2问题对策对于以上问题,我也在不断总结、反思、改进:

3.2.1分组及不学习同学混日子问题的对策:从开始的让学生自己组合小组,到班分组、再到后来的老师按学习态度和能力强、中、弱给学生搭配分组;从一个组八人到六人、再到三人,不断减少学生混日子的现象,让不同学情的学生都能共同学习、共同提高。

3.2.2老师讲授时间不够充分问题的对策:从开始的老师决定课堂教学内容,到后来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先完成力所能及的任务,超出能力范围的内容告知老师再详细讲授,极大的提高了课堂效率和教学效果,让学生变被动学为主动学。

4.行动导向教学法实践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的来说,行动导向教学法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个挑战,需注意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4.1教师一定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不能成为教师不备课、不讲课、一味要求学生自学、教师懈怠教学的借口,故这种教学法要求教师有更强的责任心,更需用心进行教学设计、实施、反思、改进,这样才能保证教学质量。

4.2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行动导向教学法是教学理念、思路、方法的全面改革,要确立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地位,要做到教、学、做有机结合,这对教师来说是极大的挑战,对教师的理论与实践的综合化程度要求极高,教师应成为“双师型”教师,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教育理念,才能使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应用更加系统化、科学化和得心应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做到课前精心策划,教学中注意过程调控,要分层次地给学生下达项目,因为教师下达给学生的项目如果过于容易,学生会认为没有挑战性,从而失去兴趣;教师下达给学生的项目如果太难,学生又会产生自卑心理,从而失去学习的信心。因而教师应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配不同层次的项目,让不同学情的学生都尝到成功的喜悦。

4.3行动导向教学法实施需要一个认同的过程行动导向教学法与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同,教师、学生角色的转变需要教师、学生慢慢适应。职业学校教学内容主要来自企业的生产实践,来源于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教学内容往往跨越学科,常常超出了教师的专业范围,而且中职生基础较薄弱,在短期内不一定会产生明显的学习效果,有时教师、学生、家长产生疑虑,所以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法有一个逐渐的认同过程。

4.4要因材施教需要教师具体分析专业特点、班级因素,紧密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实际能力,循序渐进,切不可好高骛远。

4.5还没有与行动导向教学法相适应的具有科学体系的教材现有教材的编写追求学科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原理、理论多,实训内容少。在行动导向教学法中,教学内容往往是通过对专业领域实际应用的最新技术工作过程分析,把项目的知识与技能分解成若干个小的子项目以学期项目的形式出现在课程教学中,突破了传统的学科界限,因此需要打破现有教材体系,编写适用于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教材。

行动导向教学篇2

一、引言

电子信息类企业对学生的要求是能胜任电子专业技术岗位的一线工作,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动手能力,能进行技术管理,有较强的职业技能。同时又要有较好的职业素养,包括团队合作、吃苦耐劳精神,有一定的沟通表达能力和创新精神。简而言之,就是要求电子专业学生有较好的综合职业能力,包括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和专业能力。

《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是一门能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课程,通过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培养学生电子技术基本技能、职业素养和创新能力,为学生以后的可持续性发展打下基础。笔者在《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课程的教学中引入行动导向教学法,进行了积极的探索,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二、行动导向教学法简述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近年中职学校大力推广的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方法。所谓“行动导向”,是指由师生共同确定的行动产品来引导教学组织过程,学生通过主动和全面的学习,达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统一。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动手为主,学生互相合作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参加全部教学过程。教师的作用发生了变化——从知识的传授者、教学过程的主要承担者变成一个咨询者或指导者。

行动导向教学的具体方法有:项目教学法、大脑风暴法、模拟(仿真)教学法、卡片展示法、思维导图法、角色扮演法等等。笔者在《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教学中主要采用了项目教学法,课程分循环灯、叮咚门铃、可调电源设计与制作等几个大项目来进行教学。项目难易程度也是递进式的,越往后学,难度越大。

行动导向教学法教学过程共有资讯、计划、实施、检查、评价五个步骤,每个步骤都有教学目标要求、能力培养要求、工作方法要求和完成时间要求。

三、行动导向教学法在《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课中的实践

1.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思路。

教学过程遵循从简单到复杂的普遍认知规律,按照电子产品设计制作过程,通过PCB板的设计制作、元器件的选用安装、电路调试和维修典型教学任务来设计教学方案,以小组合作学习为教学组织形式,制定合理的综合职业能力评价体系,通过典型教学任务的实训,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实训任务以工作页的形式按照企业岗位职责、岗位操作内容、要求和业务进行编写。通过实训,学生学会用ProteDXP进行电路PCB板的设计和制作,能对常用元器件进行识别和检测,掌握常用工具、仪器、仪表的操作技能,学会电路的安装、调试和故障排除的方法。同时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独立工作能力、安全意识等,为以后从事电子方面的工作奠定基础。

2.行动导向教学法实施。

叮咚门铃电路是由一块时基电路555集成块和元件组成的。它装调简单容易、成本较低。因为教学对象是电子专业一年级第一学期的学生,在教学中对集成电路和叮咚门铃电路原理只作简单讲解,重点是要学生实施叮咚门铃的设计与制作,以激发学习兴趣,培养综合职业能力。

下表为叮咚门铃设计与制作的行动导向教学过程:

3.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效果。

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课堂变成了动态开放式课堂,符合中职生好动的心理特征,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学习任务的合理设置,使学生电子专业技能得到充分训练,学生的职业技能得到提升。在小组合作的学习中,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增强了学生的表达沟通能力。学生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手段得到了丰富和提高。学生普遍学会了根据学习工作页主动去搜集信息、查阅资料、制定计划、解决问题、反思问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得到了提高。

教师在整个指导过程中能及时收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并加以解决,为以后的教学积累经验,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水平提高。

四、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教学中运用的思考

1.基于“行动导向”的课程体系(学习领域)不完善。

现阶段中职学校电子专业的课程基本沿用以前的教材,这些教材编写的思路基本以传授专业知识为重,不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所以编写基于“行动导向”的课程体系的教材刻不容缓,而且在编写教材时必须有行业企业参与。

2.现有的实训设备和信息设备不能满足行动导向教学的要求。

学习情境是从来自企业的工作过程提炼而来的,现有的教学设备跟不上企业工作的要求,学生难以实现自主探究、自主查询资料,行动导向教学的效果会大打折扣。

3.行动导向教学的师资问题。

行动导向教学不仅要求教师有深厚的专业知识,而且要有丰富的企业实践经验,所以职业学校教师不是考一个职业技能证就能满足教学要求。目前职业教育教师大多来自高等院校,他们本身缺乏企业实践经验,为了适应行动导向教学,职业学校教师必须要到企业深入学习。

只有中职学校的课程体系、硬件设备和师资水平达到行动导向教学的要求,“行动导向”作为一种新教学方法、新教学模式、先进教学理念才能更成功地运用到中职教学中。一线专业教师必须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尝试,总结经验教训,发挥其优势,为职业学校教学改革提供思路和方法。

行动导向教学篇3

1996年德国的一次州文化部长联席会议首次提出“要以学习领域为基本原则组织与职业相关的教学内容”。这个决议在1999年正式颁布,它要求职业学校的教学计划要按企业生产任务的要求组织教学,要用职业行为体系代替专业学科体系,要求职业教育的目标要全面包含“知识、技能和关键能力”,即培养学生的职业行动能力。要达到这种培养目标,传统的授课方式是无法得到促进和开发,因此要寻找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来完成任务,确定了应用行动导向教学法来开发学生的职业行动能力。行动导向教学法是德国近几年推行的主要教育教学方法。在Groß-Gerau职业学校这种教学方法已被不少老师采用,并且德国的有关法律明文规定,从上一个学年起所有老师必须采用这种教学方法。

一、职业行动能力概述

工业和手工业职业及其要求处于不断的变化和继续发展之中,尤其明显的是电子机械和计算机行业。因此对专业技术人员及其资格的要求也发生了改变,劳动力需求的结构越来越多地受到经济产业中服务产业的影响。一方面,服务产业自身在不断状大。另外,属于第一和第二产业的工作也将不断具备服务的性质,使得越来越多的员工从事直接与顾客打交道的工作,所以对从业人员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以前按“需”培养学生以及让培养的学生适应“职业框架”的作法已经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因此开发学生关键能力已摆在首位。即培养的学生不仅会应用职业专业知识,还可以运用跨专业知识和独立面对问题,找到解决的方法。因此,职业行动能力发展成为一个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多维体。(职业行动能力见图1)

二、行动导向教学法简述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德国职业教育的主要教学方式。近几年来,我国部分地区推广行动导向教学法,如江浙两地,取得较大收获,教学成果显著。

1、行动导向教学法定义

行动导向法是指以行动或工作任务为主导方向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其目的是针对许多职业不断提高的复杂度和抽象性,学生可以通过激活和独立掌握专业和跨专业知识,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即培养学生的职业行动能力。其实质就是理论与实践一体教学的一种结构范式。德国双元制的职业教育就是一种以“实践为导向”的教育,它注重实践性教学环节,突出职业实践能力的综合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德国职业教育中一切教学方法选择、使用和评价的基本点。

2、行动导向法的特点

行动导向法特别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表现出强烈的学习愿望。它的基本特点在于学生互相配合工作和讨论问题,通过团队工作培养学生的职业行动能力。结合书面资料或教师提供的虚拟的或实际的信息,在理想的情况下学生积极参与全部教学过程,这样做的学习效益是最高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目标:不是看学生的成绩排名,是真培养学生的职业行动能力让学生作“一个有能力的人”;

(2)教学内容:不是传统的学科体系,是跨学科、以能力为基础的职业活动模式;

(3)教材模式:不是有限的知识陈列,是如何去做的引导;

(4)教学过程:是一个包括信息收集、计划、决策、执行、检查、评估6个环节组成的“完整的行为模式”

(5)教学组织形式:不是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学习。

(6)教师作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即以传统的主角知识灌输、教学组织领导者变为行动的引导或咨询、学习辅导者和主持人

(7)交流方式(教学方法):不是单向地灌输,是双向地传递和互动;

(8)激励手段(效果控制):不是靠分数激励,是不断取得成就的体验,重视学习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评估。

3、完整的行动导向教学法模型

在职业教育中,给学生的授课方式要遵照完全行为模式,该模式要与职业工作中的实际状况相符合。职业教育者要有这样一个出发点,就是当学生按照这样一个教学模式上课之后,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可以独立完成工作的流程。这个模式分6个阶段构成。完整的行动导向教学法模型如图2所示:

在进行行动之前,学生被授予尽可能完整的任务。为了激发全面行动的方式,教师需要设置一个符合综合性的包含多种问题的任务,并且要为此进行精心规划。即教师要设计一份工作任务书。如下例:

工作任务:

通过实验查明并联的两只灯(E11:UN=6V,IN=0.1A;E2:UN=6V,IN=0.4A)所使用的电压和电流,同时通过改变电压(0―――6V)进行实验。

1、设计一个电路图

2、标明所使用的电流和电压

3、通过测量仪器检测你的电路

4、当你改变电压(从0V到6V),得到了什么结果?为什么?记录你的结果。

5、通过实验建立你的电路图,并且每次改变电压(从0V到6V)

6、在下面的表格中记录电流值、电阻值、功率

7、你观察到了什么?记录你的观察结果

8、画出相应的表示U和I的图表

9、记录电阻值和功率值

10、 多大的电流适应多大的功率?

11、 实验的结果和你的预期值相差多远?解解释一下两者背离的原因

12、 写出报告,包括整个实验过程,你事先预期的结果和实验结果

各行动阶段的描述见下表:

三、行动导向教学法实施实例

1、 一次有启发的听课

2、 生活用水综合控制系统

3、 楼道智能照明控制系统

4、 罐装运输传动控制系统

罐装运输传动控制系统教学计划概况表

技能拓展

获得相关信息,并对信息列表

收集信息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提问

小组讨论导致问题可能的原因,拟订步骤制订计划

决定适合的工作方法,合适的测量仪器、特殊的工作工具、材料

正确使用专业术语,正确测量电路能力

转贴于

技能拓展

编程和实际操作技能、解决方案的专业原理

计算机、实验操作台

四、实施行动导向法要具备的条件

由于行动导向法特别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表现出强烈的学习愿望,在理想的情况下学生积极参与全部教学过程,但具体实施起来要求也是非常高的,我认为应具备以下面几个条件。

1、对教师要求非常高

教师的知识水平、实践能力要提高,教师自己要加强学习如自学或参加各种培训。采用这种教学法教师的工作量也增大,首先教师要设置并精心规划工作任务。

教师在任务设置必须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1)此任务怎样调用学生的已有知识?该任务能否让学生感兴趣?能否激励学生收集有关资料,激发学习自觉性?如何让学生们更加了解自己并相互学习?如何让学生们把他们所学的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任务内容是否有助于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2)课前熟悉任务进行深入研究,并准备好任务讨论可能涉及到的有关知识。

(3)介绍任务内容要讲究艺术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讨论的热情。

(4)掌握每组学生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的表现,做好记录工作,使学生的行为掌控在教师的视野之下。最后.在任务内容讨论评估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成果,切记不要在学生面前评论谁对谁错,任务实施成功与否应看整个过程的进行情况。当然在学生交流任务实施的结果的时候,老师也应该耐心地听取,不能因为那个学生讲得不好而有任何不尊重学生的行为,否则学生就会失去信心,任务实施就会失败。

2、对实验实习条件要求高

一个任务所需要的所有实验实习场所和设备一般应该具备,最好是实际可操作的东西,没有实际可操作的东西,教具、模型或仿真软件必须具备,这个要求也是非常高的。

3、学生的生源质量要求高

学生的生源质量问题是实施行动导向教学的一大问题,学生文化基础差,进一步学习有较大难度;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差或不会学习,上课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学习较被动;学生普遍缺乏逻辑思维能力,对于理工科课程,需逻辑推理的课程有很大难度。

4、学生的班额要求高

班额太大也是非常严重的问题,教师指导起来很困难。

5、教学进程难于控制

“行动导向课程”主要以学生工作为主,教学进程往往很慢,教师又不能中途停止学生工作,正常的教学进度难以完成。从德国学校实施几年多的情况看,这个问题还需要解决。

五、对我校开展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启示和思考

行动导向法从理念上是非常先进的,它或许可以解决目前困扰我校职业教育所面临的两大难题。

1、学生学习被动的问题

传统教学模式以灌输为主,学生学习主动性差,学生心辕意马,精力分散,学习效率低下。

2、学生能力差的问题

我们目前的教学还是“结果导向”,教师将大部分工作完成后,学生依样画葫芦,不能对知识进行重新组合,融会贯通(德国人称“发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差。采用行动导向法能够较好地解决这些问题。考虑到我校是一所部级重点职业学校,并且我校的电子机械专业、计算机专业、航空旅游专业、艺术设计专业相关试验设备都比较齐全,加上拥有“双师型”教师,我校可以在电子机械专业、计算机专业、航空旅游专业、艺术设计专业选择试点班,试点班的人数不超过30人,采用行动导向完整教学模式教学,培养学生职业行动能力。当然在采取这个方法后,所需的费用肯定会有所提高,这需要得到学校的支持。

六、教学实施过程中的几点思考

1、改革现有的课程体系和教材体例

打破“三段式”、“学科式“课程体系,根据对工作任务的分解构建起“模块化”的课程体系。从Groß-Gerau职业学校的情况来看,这里的老师没有一本固定的教材,他们让学生学习的知识往往是一页一页的讲义或工作页。

教材改革——教学内容的重新组合-—— “工作页”

2、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双证”教师 、“双师”教师

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已提出多年,但收效甚微,一个突出的原因是专业教师获得技能技师等级证书的过程也是来自课堂,来自课本,缺乏与专业行业的有机结合,因此要研究制定导向机制,支持、鼓励专业教师到专业行业实战,这是提高专业教师动手能力、扩大专业教师行业影响力的有效途径。

3、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

理论教师与实训教师应多沟通,文化基础课与专业课多合作。

行动导向教学篇4

[作者简介]林希(1978- ),女,陕西咸阳人,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工业设计、职业教育。(陕西 咸阳 712000)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29

一、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内涵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向导,以行动导向为驱动方式的教学方法,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思”成于“行”,“行”就是行动、实践,“思”就是理论、方法。为了达到某一教学目标,教师首先引入“工作”,并引导学生完成“工作”,在学生完成“工作”的过程中,将实践上升到理论认识,使学生更易于理解,掌握理论知识,更有利于将理论知识应用于以后的实践工作中。行动导向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先提出工作任务,并分层次下达给学生。若工作任务过于简单,会使学生感到没有挑战性,提不起学习兴趣;若工作任务太过复杂,又会使学生产生自卑心理,失去学习的信心。所以教师应按照不同学生的情况,分配不同内容,不同难度的工作任务,让所有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行动导向教学一般可以分为四步:一是课前准备。课前教师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准备好教学设备、多媒体课件、教学任务书、元器件、仪器仪表、学生组内分工的设计、学生完成任务所必需的材料等。二是下达任务。教师先下发任务书并以简洁的语言陈述任务内容。三是完成任务。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对学生进行分组,在组内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工作,这是行动导向教学法的主体部分。四是展示学生作品。对工作成品进行讨论,归纳,总结,找出规律特点。

二、行动导向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

1.小组讨论法。这种方法是教学中被用得最多的一种方法,其具体实施的过程可以“机械制图”课程为例:教师提供零件图及装配示意图,请每个小组根据这些内容完成装配图。小组成员经过讨论,形成统一的结果后得出结论,随后教师让其组员对讨论结果进行演讲和论述,演讲时教师进行记录,演讲完毕后,教师鼓励小组成员进行补充说明,然后让其他小组提问本小组成员进行解答,最后教师提问并总结点评,表扬任务完成较好的小组。小组讨论法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辩论能力和总结能力。

2.引导文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是用预先准备的引导性文字,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方法。引导文教学法以信息收集、计划、决策、实施、检验、评估为教学流程。引导文教学法需要学生独立完成文件上所提出的问题,而答案就在文件内。在教学中引导文法通常包括引导问题、工作计划、检验表格、引导原则。为了找出独立应对任务的知识和方法,学生应在解决复杂问题时根据引导问题的指示来完成,这样不但可以使学生获取知识而且可以使其有计划地完成工作,为应对未来的实际工作做好准备,这是一种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

3.项目教学法。在该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独立组织教学活动的机会。项目教学法由以下几个阶段构成:一是发现问题并使其与参与者有关;二是定位问题,指出问题的引导性目标,再提供问题的引导性介绍;三是确定解决方案的大致轮廓,根据目标制订方案;四是模拟测试解决方案,检测解决方案的可行性;五是用实际结果的验证完成工作。

4.角色扮演法。此方法能够降低各种行业的培训难度。角色扮演有两个方面:一是掌握和学习自己的角色;二是了解他人的角色。角色扮演法的基本特点是首先要把握自己的行为能力,同时要注意到对方角色的反应。在课堂教学中,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教师可以分配一些实际角色进行表演,学生进行角色分配、设计对白、研究出场顺序等,最后在规定的时间内表演,让学生轻松地学习并享受这种教学方法带来的乐趣。

5.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决策能力,该教学法要求学生首先学习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手段。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流程是:学生在已知条件下自己发现问题;提供背景信息,这些信息与问题有一定联系;提供一些相关案例,为本次案例的解决做准备;分析和解决问题,让学生通过分组学习或独立思考自主完成;学生介绍结果;讨论和评价案例结果;考虑和讨论案例结果在类似问题上应用的可能。

三、对行动导向教学法实施的思考

边用边学是“行动导向”教学的一大特点。利用学生有兴趣的事情激发其学习兴趣,变枯燥为乐趣,化抽象为具体。当某一工作被完成后,学生内心会充满成就感,产生喜悦和冲击力,这种力量可以增强其学习信心,同时提高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兴趣。在行动导向教学法中“任务”贯穿始终,让学生在讨论任务、分析任务、操作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顺利建构起知识结构,突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考能力。通过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实施,笔者对该教学方法产生了一些思考和体会,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1.注重学生的接受能力。现行的教学计划、大纲、人才培养方案都对教学内容做了详细的规定,上课时教师要按计划教学,在规定的时间内讲授规定的内容。因为学生存在个体差异,不可能适用于每个学生。但是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有时不得不忽略一些学生的个体状况。我们现在的教学片面追求教学内容的完整性,而忽略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在现在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就像小水杯,老师就像大茶壶。大茶壶只是不停地向小水杯里倾倒,而无法顾及小水杯是否已满,最终导致大量的水从杯中溢出,造成浪费。在教学中这种浪费很普遍,不但浪费了老师的精力,而且浪费了学生的时间。高水平的教师应该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能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各种状况。以“机械制图”课程为例,过去为了让学生掌握读画组合体的方法而讲解大量例题,适合接受能力强的学生,但接受能力差的学生听得越多反而越迷茫,自然也就没有学习兴趣,为了改善此种情况,可适当减少教师的讲授,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讨论、分组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目前我们的教学内容还是停留在教授知识的层面上,很少有人真正把教学的重点放到能力的培养上来。以专业学习为载体培养学生的能力,教学内容只是能力训练的一种手段,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提高能力。我们应该侧重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所谓基本能力,应该是会说话、会倾听、会自己调节情绪的能力。目前我们对学生的期望值过高,希望学生有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很强的理解能力,甚至要求学生具有一些老师都不具备的能力,对学生能力的定位不准确,导致在教学中总是对学生的表现不满意。在课堂上,有一些训练学生基本能力的方法。例如让学生先自学部分内容,然后分组相互讲解自学的内容,互相指出对方讲解中的疏漏,然后再相互补充,最后每组选一名代表在讲台上向全班同学讲授,这个过程可以培养学生自我情绪控制的能力,克服胆怯心理,这个过程既可以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又能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及倾听能力。

3.引导学生发现学习的乐趣。让学生爱学习的唯一办法是让学生发现学习中的乐趣,这个过程需要老师的引导。在行动导向教学中,注重的不是结果,而是在教学过程中人人参与。在项目实践过程中要求学生理解、把握每个项目的知识和技能,让学生感受到创新的苦与乐,使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提高。以制图测绘教学为例,可以通过一定的项目让学生完成测量、草图绘制、绘制装配图、最后绘制零件图的生产流程,从中学习和掌握测绘方法、机械原理、材料处理、制造工艺以及各种机床的使用与操作,还可以进一步组织不同专业与工种,甚至不同职业领域的学生参加项目教学小组,通过实际操作,训练其在实际工作中与不同专业、不同部门的同事合作的能力。

四、结语

行动导向教学的真正目的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寻找到学习的途径,最终得到结果,并在此过程中进行展示和自我评价,学生学习的重点是过程而非结果,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引导者、指导者和监督者,已经没有教学中的主导地位。这种教学方式构建了开放的学习环节,为学生提供获取知识的多种渠道以及将所学知识加以综合应用的机会。

行动导向教学篇5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6-0165-01

0 引言

在以高科技为基础的知识经济时代,职业教育将成为成果转化的重要保障,推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发展。当前我国的职业教育,从理论到实践,从制度到方法,从规模、质量到教学效果等方方面面都急需创新。行动导向教学法是以以行动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的先进教学方法,其中既有具体的教学方法(如项目教学法、引导文法、案例教学法),也有教学技巧(如职业院校教师课堂教学方法与技巧),较为容易在高职高专普及。且教学效果较为明显,对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等方面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当时在全国各校都在进行这方面的推广或者尝试。

1 关于行动导向教学法引发的几个问题

1.1 一点思考 在体验学习的充实,享受工作的乐趣同时,我们也学会思考:实践和创新从何处入手?怎样寻找突破点、闪光点?如何说,如何写,如何和学生相处?这就要求我们思考所在的区域性和专业性相结合有何特性?只有真正把学生所面向的就业的区域范围和本身所学专业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把“宽基础,重实践,备专能,求创新”的教学理念融入教学内容。很多时候一个小游戏、一种社会现象、或者日常生活习惯都可以成为行动导学法的切入点。而这些切入点更为贴近生活,也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和产生兴趣。

1.2 二点了解

1.2.1 加深对当代学生特点的了解,有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研究我们的学生,当代大学生主要以90后为主,对于这代学生来说,思维方式和教师甚至与他们年纪差不大的80后都有很大的区别,他们思想活跃,追求自己的个性和时尚,注重民主平等,教育消费观念明确等特点,根据这些特点,我们才能制定自己的教学计划,不仅如此,教师更应该注重学生个体的了解,平时多和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个性,兴趣爱好,帮助他们找到自己适合的专业方向,的只有真正了解我们的学生,才能提出相对应的教学方法。只有真正了解学生,才能更深入地了解教学理念,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2.2 加深我们教师对自身的了解,我们如何让学生乐于接受自己,进而更乐于接受我们所传授的知识,教师只有真正了解自身才可扬长避短,汲取和积累更多的经验,向学生展示真实的自己,让学生感触到你的真诚和你的常识,因为喜欢你的人,而喜欢上你的课,良好而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一堂达到理想教学效果的必要条件。因此,老师只有既了解学生,又了解自身是教师能上好课的必要前提。

1.3 三个转变 ①角色转变: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因此就教师而言,应该转变观念,一堂课:学生是主角,教师是配角。教师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适当的时候指导学生解决实践问题,而不是以教师为主,从头到尾告诉学生应该如何做.而就学生而言,学生主动地参与课前准备活动、课堂教学活动、课后延伸教育活动。只有使学生积极投入教学全过程,成为受教育的主体,才能使教育转化为自我教育。只有这样,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说教”模式转变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旁导”模式才能真正实现。

②内容转变:以课本为中心转变为以项目为中心。指针对某个教学内容而设计的能由学生独立完成的、可以收到良好教学效果的小任务。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突出了学生主体。

③场所转变: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实际经验为中心。课堂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实践服务的,因此教学不可局限于课堂,更应该突出实际经验。行动导学法提倡产学结合、校企业合作的办学模式。必须建立相互尊重和信任、风险共担的校企合作机制。让我们的课堂走向企业,使课堂教学真正能转变成以实际经验为中心的社会企业。

1.4 四点浅见

1.4.1 “行动导学法”体现了工学结合、校企深度融合 “行动导学法”即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种办学理念,其核心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以人为本,注重文化建设。以行动导学法突出了教师的引导作用,更突出了“学法”能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等优越性。

1.4.2 心好一切都好 “行动”首先得“有心”,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与心的呼,课堂教学是心与心的交流,教师应有对教学的热心、对学生的用心和对自己的信心。注意用自己的身心去影响,用自己的激情去诱发,用自己的热情去感染。让学生跟着你行动起来。

1.4.3 教师职业 一个职业之所以能成为一个职业,是因为它有特殊的工作过程,即在一个工作过程中,其工作的方式、内容、方法、组织及工具等方面有它的独到之处。它是以工作过程为中心的。职业教育是以工作过程为中心的教育,突出职业能力(功利属性)和关注人的发展(教育属性)。

行动导向教学篇6

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完成的主要任务就是引导文的制作,在实施过程中以观察者的身份关注学生的实施情况,必要时做出一点提示,但不直接告诉答案;学生要做的任务就是以团队的形式按照老师所提供的引导文,一步步完成某个项目的设计和安装,对于不清楚的知识从老师提供的信息页里查看,对于实施步骤则从老师提供的工作页里查找,实在不懂的地方向老师提问。

下面以车库门电动控制为例,详细说明行动导向式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引导文的制作:

车库门电动控制的工艺草图(示意图)

1 控制技术

1.1 任务 ①请您调查以下应用开关、限位开关的作用,并且记录下来:开关SB1,开关SB2,SB3,限位开关SQ1,限位开关SQ2。②获取有关于一个流程图的必要性和结构的信息,您可以在您的资料中找到。

用于电动车库门升降的流程图(如下图)。

1.2 实施 请您将流程图与实际控制过程相比较。如遇障碍,请您与老师交流解决方案。

2 电动机的点动控制

2.1 任务 如果按下按钮开关SB1,电动机得电运行,松开按钮开关SB1,电动机失电停止运行。按下按钮开关SB1,继电器得电,其触点状态改变,受继电器常开主触点控制的电动机得电运行。

①请您画出一个符合要求的电气控制线路电路图,将您工位上低压元器件的名称填入电路图中。

主电路电路图: 控制线路电路图:

②请您在工作板上把控制线路中所必要的元器件固定并且符合标准地标上标记。

2.2 实施 ①请您按照你所画的控制线路电路图进行连线。②请您测试您所连接的控制线路。③请您在安装完控制线路的基础上,按照主电路电路图安装主电路。④请您测试这个总的电路。

2.3 请您测试您获得的知识 ①请您简单的说明该电路的工作原理。②请说明您在电路中安装的继电器的作用,如果控制线路中出现过载或者短路,可以用什么元器件进行保护?

3 电动机的长动控制

3.1 任务 如果按下按钮开关SB1,电动机得电运行,松开按钮开关SB1,电动机不失电继续运行。如果按下按钮开关SB3,电动机失电停止运行。

①请您画出一个符合要求的主电路电路图以及控制线路电路图。②请您将您工位上低压元器件的名称填入电路图中。

3.2 实施 ①请您在工作板上把原有电路里所必须增加的元器件进行添加并且符合标准地标上标记。②请您按照你所画的电路图进行连线。③请您测试您所连接的控制线路。④请您测试这个总的电路。

3.3 请您测试您获得的知识 ①请您简单的说明该电路的工作原理。②请您说明您在电路中安装的热继电器的作用,如果未安装热继电器,有什么后果?同时对控制线路中的KM的常开触点的作用进行说明。

4 车库门的打开

4.1 任务 请您为车库门打开控制选择所有必要的元器件。

4.2 实施 ①从老师那里取来一份用于组合解决方案的电路图,并且在电路图上把用于电动机正转控制的部分画上必要的电气元件。②请您在工作板上以一目了然的方式固定所有选择的元器件并且立即标上标准的名称。③请按照您所绘制的电路图进行安装并检查。④如何使车库门上升到位后停止电动机?

4.3 请您测试您获得的知识 借助于下面的提问,应该督促您再次思考一下关于车库门打开的电路,回答精确的涉及“电动机正转”的控制问题。

①请您说明电流路径中应接入哪些元器件以及它们在电路中所起的作用。②交流接触器KM1的常开触点具有什么作用?

5 车库门的关闭

5.1 任务 ①请您从老师那里取来一份用于组合解决方案的电路图,并且在电路图上把用于电动机反转控制的部分画上必要的电气元件。如何解决车库门下降到位后的电动机停止问题?并把解决方案画在电路图中。②请您为车库门关闭控制选择所有必要的元器件。

5.2 实施 ①请您在工作板上以一目了然的方式固定所有选择的元器件并且立即标上标准的名称。②请按照您所绘制的电路图进行控制线路的安装并检查。

若同时按下按钮开关SB1、SB2,电路的反应与您所期待的结果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请说明现象,并且请您说明造成该现象的原因。

该电路中两个继电器同时得电,则电动机无法正常运行。在一个继电器得电时,如何使另外一个继电器无法得电?

5.3 思考 按照工艺流程图,卷帘门在任何状态下(开启过程中或关闭过程中)都能完成状态的转换。

请您在组合电路中画出你的解决方案,补充完整电路并测试这个电路。

5.4 请您测试您获得的知识 借助于下面的提问,应该督促您再次思考一下关于车库门关闭的电路,回答精确的涉及“电动机反转”的控制问题。

① 如何解决交流接触器KM1、KM2同时得电的问题?并且说明KM1、KM2同时得电造成的后果。②假设限位开关SQ1故障,对车库门的开关有什么影响?③如果车库门在打开或关闭过程中需要停止而无法停止,可能会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

通过项目的布置与分步实施,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到了相应知识点,一边发现问题,一边解决问题。把一个复杂的控制项目,分解成若干细小的问题,学生解决起来目标明确,增强了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动手能力也得到极大提高,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行动导向教学篇7

学生所学课程较多,常对不同的课程表现出不同的兴趣程度。对没什么兴趣的课程,学习状态就较差。我担任的机械课是非机械类专业的课程,就课程本身特点而言,机械的原理比较枯燥,机械的运动及运动中各零件的相互位置关系及受力是随时变化的,不易理解。就教学对象而言,第一,学生是从学校到学校,缺少实践的感性认识;第二,学生所学专业是非机械专业,对机械更陌生和不予重视。因此,这个问题表现得比较严重。在这种状态下,对教学方法进行仔细研究,对教学过程作不同处理,以提高机械课的教学效果。

一、每次新课的导入讲究艺术性,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导入是引导学生进入好的学习状态,学生的学习首先需要主观能动性,需要有求知欲。没有求知欲的学习,大脑神经系统会处于抑制状态,思维不能被激发,所学知识就难以理解和记忆。这样,教学过程就会变得艰难,而教学效率低下。求知欲取决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和重视。如讲曲柄摇杆机构,若按部就班从其组成开始再讲原理、分类等,比较枯燥不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在此从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分析入手,先举例汽车、摩托车燃烧汽油就能跑起来,用脚踏缝纫机的底板机器就能缝纫,是什么原因?又是怎样动起来的?让学生对这些经常看到、用到比较熟悉但没认真思考过的事物进行分析,引起学生兴趣和注意力,从而指出本节的主要内容曲柄连杆机构,进而讲出曲柄连杆机构的组成、原理、不同类型的不同应用场合。引入的课题及问题一一得到答案。

总之,导入应把握学生的心理,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学习目的联系起来,并加以强调,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和重视,进入良好学习状态。

二、运用行动导向,教学过程中采用启发性提问,调动学生的主动思维

教学过程中采用启发性提问,层层设疑,先问不讲,调动学生的主动思维,引起学生的注意。围绕问题,引导学生对相关事物进分析,运用头脑风暴法。通过讨论,找出答案,作出总结,同时完成了教学内容,是教学过程变成为学生主动探索的过程。如讲混凝土搅拌机使用操作与保养时,单纯讲操作规程全是条文,条条框框讲起来枯燥无味,学生学习起来没兴趣也不易记忆。这里可先提出几个假设:假设建筑工地正常施工中突然停电,你该如何处理正在工作中的混凝土搅拌机?没有及时处理将会产生什么结果?混凝土搅拌机会出现什么故障?为什么会这样?你负什么责任?使学生不得不主动地应用过去学过的混凝土搅拌机的构造、传动原理等有关知识去思考眼前的问题。在讨论分析的过程中很自然就涉及到使用操作、保养的诸多要点。遵循“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这一完整的“行动”过程序列,在教学中与学生互动,让学生通过“独立地获取信息、独立地制定计划、独立地实施计划、独立地评估计划”后经教师对问题逐一做出正确解答,并融进操作规程的要求最后总结概括。整个使用、操作与保养的教学内容在学生主动思维的过程中完成。主动思维使大脑神经系统的活动处于兴奋,所引起的注意属有意后注意,使理解更充分,记忆效果更好。

三、“教学做”一体化,利用多种形式,调动多项器官,增强理解,加深记忆

有些机械的结构和运动只靠讲是不易讲清的,还要利用投影片、实物、工地参观及实际操作等多种形式,教学过程不单单要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的集中,还要有动脑和动手的机会。利用投影片,学生听老师讲和观看投影图象,有了初步的思维和想象,但不是很清晰,课程进行到一定程度,进行实地参观。学生通过观看事物和动手实践有了进一步的直观感性认识,观察与想象,感性与理性相互补充。多项器官产生的知觉与感觉的信号都汇入大脑,增强了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加深了记忆。如:齿轮传动中斜齿圆柱齿轮传动;蜗轮蜗杆传动的啮合和传动不易理解,想象起来有一点难度,教学中放投影片分析运动过程,在观看事物一目了然,增强了理解;再如,材料热加工中的焊接加工火焰的性质、分类、用途及操作等技术问题,只靠课堂教学效果不好,学生无法体会火焰的变化,到生产实践中实际看一遍整个调节操作过程,再动手实践一下,理解的内容变得生动,有了形象记忆,使得这种记忆更深刻。人的记忆是通过多渠道的感觉、知觉传递信号的积累。调动了多项器官的参与,使这种信号更加强大,理解和记忆的效果更好。

四、提高教师实践技能,注重专业课的实用性

学生希望自己能成为有知识、有才干、有所成就的人,学生学习的目的就是要实现他们的理想,学有所用。若他们感到教学内容的意义与他们的目的不符,就不会重视更不会有兴趣学习。机械课是一门涉及知识面广的技能应用课,既要注重它的理论知识,也要注重该课程的实用性。因此,不仅要求讲授多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求注重实践操作上的正确示范和指导,更要求对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及丰富的工作经验。从这个角度讲,教师的素质决定教学的质量,学生的能力取决于教师的技能与经验。要克服就书本讲理论与实际脱节的现象,就要增加教师的知识面,增加相关知识间的联系与衔接,加强并保持与生产实践的密切联系。教师应经常深入生产第一线;学生要适当走出校门,随时吸收新知识、新内容,及时了解生产实践的需求与应用的新技术,这样才会更好地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增强课程的实用性,使机械课教得更活、学得更活、效果更佳。

总之,加强实践性教学,是培养社会实用性人才的必然要求,只有不断地探索实践教学的途径和方法,才能产生好的教学效果和质量,使学生走上社会后真正适用、管用、有用。

参考文献:

[1]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2]戚万学.高等教育学.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

[3]袁军等.心理学概论.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

行动导向教学篇8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教学内容、组织形式、教学方式、教师、学生等方面呈现如下特征:教学内容可以是一个章节或者一个复习单元,多为结构较复杂的综合性问题;与职业实践或日常生活有关,具有工作过程系统性;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可促进跨学科学习;学生自行组织学习过程,多以小组进行,把更多的思考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尝试新的行为方式和实践空间;根据教学内容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式交替使用;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咨询者和专业知识的对话伙伴,应促进并习惯让学生采用独立学习的工作方式;照顾学生的兴趣和经验,通过知识迁移应用使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积极调动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等。

二、行动导向教学法在高职课程建设应用中的若干思考

(一)转变教学观念

在教学设计上,教师的主要职能应从“授”转变为“导”,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引导、指导、诱导、辅导的作用,在角色定位上,教师应从知识的传授者成为问题的策划者、方法上的引导者、活动中的组织者、形式上的主持人。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自主探讨,只控制过程,不控制内容,只控制主题,不控制答案。

(二)更新教学内容

在课程建设原有基础上和现有的制度条件下调整课程的内容、形式,构建合理、有效、针对性强的课程内容体系——“一二三”教学内容体系。即“一条主线”:以培养学前教育岗位的职业技能为主线;“两大基础”:使学生掌握两大基础,一是课程设计的基础知识,二是先进的课程理念;“三大关键能力”:按照学前教育岗位的职业需要,本课程重点培养学生的三大关键能力,即课程的设计能力、课程的组织指导能力、课程的评价能力。针对行业发展需要,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引进了多元智能游戏、蒙特梭利教育、奥尔夫音乐教育、亲子教育课程等教学内容,使课堂教学紧密结合实际,让学生在学校的学习中,能够接触到最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为将来更好地开展学前教育工作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

(三)优化教学资源

1.教材建设与选用。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中,教材的编写和选择是很重要、很关键的一环。我们选用学前教育专业优秀教材(部级),并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指定专门的辅导材料及配套的实验教材,以满足教学需要。为学生推荐了《三岁决定一生》、《卡尔威特的教育》等优秀课外读物,以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为学生准备不同版本的幼儿园课程实验教材、幼儿故事,要求学生认真熟悉幼儿园的教学内容,并结合课堂所学内容,练习设计教学活动、游戏活动,并大量组织试讲,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进行实际训练,达到培养从教能力,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

2.实践教学条件。课程的建设与发展必须具备相应的教学环境和条件。实践教学的场所要充分体现其职业性,让学生在真实的职业情境中接受综合职业行为能力的课程训练。我们注重以多媒体教学为主线,建立多媒体课件、立体化教材、网上资源、实训基地融为一体的教学条件体系。充分利用已建立的四十余个教学实训基地,定期组织学生见习、实习,架通学院与幼儿园对接的桥梁,使理论与实践相融,为学生就业打下坚实基础。利用已建的模拟实训室,加大实践教学比例,为课程的建设、学生的岗位练兵提供条件。为适应不断发展的学前教育及相关产业的需要,更好地完善教学条件,力争达到同行业先进水平,我们还制定了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建设规划,加大经费投入,改、扩建了模拟实训室,为课程建设提供了更优越的条件。

3.网络教学环境。现代教育技术为我们提供了全新的教育观念、教育环境和教育手段,行动导向教学法所倡导的各种教学方法在实施过程中,都不能缺少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持。我们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实现资源共享。适时更新网络教学内容,把部分教案、自制课件、参考书目、习题、理论教学大纲及实践教学大纲、课程教学进程表、课程建设规划等挂到网页上,供学生上网点击、查阅,建立课程互动平台,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的在线答疑等提供方便。

(四)改进教学方法

在课程建设的过程中,注意教学理念与思路的探索,更注重扎扎实实地做好每一节课,每一个教学环节,特别是实训环节。在进行行动导向教学时根据专业、课程、课型以及训练目标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以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相互交流学习的过程中,问题最终获得了解决,而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学生学会学习的过程,也是学生获得经验的过程。要求学生整个过程全部参与,使他们对每一具体环节有所了解,通过实践或行动来培养和提高自己的职业能力。我们选择合理的案例或项目作为载体,模拟学前教育实践情景,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知识、技能,积累职业经验.

(五)实行以能力为中心的开放式、全程化考核

针对高职“学前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应注重实践性、创造性和技能培养的要求,本课程实行考试改革,建立与课程体系改革相适应的一套科学而严格的考核制度,实行以能力为中心的开放式、全程化考核。具体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考核基础理论知识;二是考核实际操作能力,即学生根据指定的幼儿园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案、模拟教学;三是实行全程化考核,对学生平时课堂参与状况、作业完成情况、特别是实践教学中的表现等进行全面考核,作为成绩构成的一部分。在考试过程中,学生普遍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提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综合运用所学的课程设计的基础知识来设计课程、编写教案,教学方法运用恰当灵活,教学基本功比较扎实。

三、需进一步研究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组织协调难度加大

行动导向教学法强调工作过程的完整,而不是强调学科知识体系的完整,教学过程打乱了传统的教学秩序,如授课计划、教学大纲、教材选择、教学实践分配等,都要求学校突破常规的管理才能真正地保证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有效进行。

(二)教学成本大大提高

行动导向教学法往往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教学,小组人数过多将难以保证教学效果,这就要求学校要加大教学配套软硬件资源的投入,从而使教学成本大大提高。

(三)缺少保障机制和激励机制

行动导向教学篇9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33-0053-02

20世纪80年代以来,德国职业教育和培训领域教学改革的主流逐渐转向行动导向教学法,其核心理念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近几年,高职教育不断改革,探索合适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等。行动导向教学法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逐渐超越了传统的课程结构模式,也为现代高职教育教学过程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本文对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内涵与本质、关键能力的内涵及适用条件以及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在实施过程中的困难及解决方案进行探索,以助教师在高职院校更有效地应用该教学方法。

一 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内涵与本质

20世纪80年代,行动导向教学法作为一项富有特色的教学模式逐渐被认为是国际职业教育先进化和现代化的标志,行动教学导向法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种以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为根本目标的教育体系。行动导向教学法注重的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提倡以学生为本,由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自行学习并进行自我反馈及评价。

二 关键能力的内涵

关键能力又称为核心竞争力,1974年最早由德国劳动力市场专家梅腾斯提出,他认为关键能力并不是与专业技能直接相关的,它是指对于不同的情景的判断能力和预见能力,对人生的历程如个性发展、职业生涯发展以及社会存在起着关键作用。各国学者对关键能力含义都有不同的表述,但他们普遍认为关键能力具有普遍适用性,当劳动组织或职业发生变化时,关键能力依然存在并能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所以,拥有关键能力的人可以适应实现职业的变动和岗位的转换。对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而言,为使关键能力在高职教育教学中得以体现,将其主要分为学习能力、操作能力、诚信品格、团队协作能力、责任感、创新能力和承受挫折的能力。

1.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是所有能力的基础;学习能力指学生学习课程的方法与技巧。

2.操作能力

岗位操作能力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工作要求的操作活动方式。岗位操作能力是当前高等职业学校各个专业主要的培养目标,也是高职教育的特色之一。

3.诚信品格

诚信是人必备的优良品格,是为人之道,是立身处事之本。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道德规范,更是作为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品质。

4.团队协作能力

团队协作能力指以团队为一个整体,发挥团队互助精神,一起以最高的效率完成工作任务。在社会中,只有团队协作才能保证企业的高效运转。

5.责任感

责任感是指个人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国家和社会所负责任的认识、情感和信念,以及与之相应的遵守规范、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责任感是道德教育的重要基础。

6.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运用知识和理论,在各个活动领域中不断提供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发明的能力。高职教育应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7.承受挫折的能力

承受挫折的能力是指抗打击和压力的能力,对摆脱和排解困境而避免心理与行为失常的一种耐受能力。高职学生在学习、工作中必然会遇到各种挫折,更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承受挫折的能力。

三 行动导向教学法的适用条件

行动导向教学法强调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因此,开展行动导向教学法需要以下几个条件:

第一,对教师而言,行动导向教学法要求教师根据专业及课程的教学目标精心设计相应的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的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方法及教学环节,同时也要根据学生能力的高低安排不同难度的内容。在教学环节中,根据不同的教学需要,组织引导学生开展学习和探索,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挖掘他们的潜能。最后,教师要对教学工作进行及时的评估和检查,通过评估和检查可以使学生参与教师的教学组织。

第二,行动导向教学法关注学生的团队精神及自主能力,所有的问题都需要学生担任不同的角色,共同合作参与及讨论解决。行动导向教学法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有利于高职学校教学目标的实现,有利于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

第三,行动导向教学法需要有相应的教学设备和环境支持。高职院校需要提供适合的实训场地以及实训设备,如在教学和实训活动中所需的多媒体、白板、成果展示板和实训仪器等。

四 行动导向教学实施过程中的困难及解决方案

就教师而言,行动导向教学中的教师除了教学任务外,还需要承担组织管理以及引路人的作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知识和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专业教师不在行业第一线会产生信息滞后,而行动导向教学中要求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融为一体,因此教师作为该教学方法的关键,需要时间更新知识和提升能力。

就学生而言,我国高职类院校的生源较其他类院校质量较低,自主学习能力较弱,自信心不足,行动导向法以这些学生为主体,通过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升他们的关键能力,从而实现知识、能力与素质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目标。就学校而言,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实训场地及设备还不能完全满足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从而给该教学方法的实施带来了一定的阻力。

以上困难可通过以下方面解决: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不断丰富“双师型”教师的知识、提升业务能力,加强学习。高职院校要鼓励专业教师到企业实战,形成与企业实际紧密贴合的知识体系,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课程体系,从真正意义上实施行动导向教学。加强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为行动导向教学提供良好的实训场所,为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创造环境。

参考文献

[1]徐朔.论关键能力和行动导向教学——概念发展、理论基础与教学原则[J].职业技术教育,2006(28)

行动导向教学篇10

德国是世界上最为重视职业教育的国家,也是职业教育比较发达的国家。德国职业教育界于上世纪80年代起,开展了行动导向教学(HandlungsorientierterUnterricht)的讨论,成为德国职业教育改革的方向,确定了应用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学习领域课程方案。从根本上讲,德国双元制的职业教育就是一种以“实践为导向”的教育,它注重实践性教学环节,突出职业实践能力的综合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德国职业教育中一切教学方法选择、使用和评价的基本点。

2.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内涵

我们医学高职院校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分离,课堂教学与实训教学分离,不能较好地完成技能型、实用型人才培养的重任。引入“行动导向”理念,构建“行动导向”实践教学体系是改进我校实践教学环节的一条可行之路。行为导向教学法是通过教学活动基本规律的理性分析,可以基本确定行为导向教学法对教育目标的适应性,其主要内容包括:大脑风暴法、卡片展示法、项目引导法、文本引导法、模拟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等。它是职业教育的主要教学方式方法。世界各国职业教育界评价它是一种新的课程理念,一个先进的教育观念,一种指导思想,一个完整的职业教育模式,一种新的思潮,一个改革的代名词。其教学方法实施的基础=心+手+脑。

3.行动导向教学法实施过程

整个过程以学生动手为主,教师的作用就是一个被咨询者,回答学生遇到的各种问题,学生积极性空前提高。

4“.行动导向教学”在护理专业教学中运用的优越性

“行动导向教学”是以某一特定专业目标职业活动为导向,以特定职业中的真实情景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学习者通过在真实情景中的角色模拟,在项目的完成中通过不断的总结、反思完成自我学习。“行动导向教学”在护理专业教学中运用的优越性:

4.1倡导学生参与“教”与“学”的全过程,具有激励学生学习热情和焕发学生内在学习动机的功能;

4.2以“学习任务”为载体,具有针对性强、效率高的特点;

4.3既可以让学生在护理技能操作中发挥主体的作用,又可以让学生培养团队精神;

4.4给学生创造了一种培养组织能力的环境。

5.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职业教育最大的特征就是把求知、教学、做事和技能结合在一起,所以要求在做中学才是真学,在做中教才是真教。现将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法简单列举一下。

5.1大脑风暴法———让学生观看录象片导入新课

5.1.1起始阶段:教师解释方法,说明要解决的问题,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进入论题。如:运用所学护理专业知识,探讨如何预防医院感染。

5.1.2意见产生阶段:学生即兴表达各自的想法和建议。如:建立医院感染的监督体系、操作过程中注意无菌等。

5.1.3总结评价阶段:师生共同总结,分析实施或采纳每一条意见的可能性,并对其总结。

5.2角色扮演法———让学生当一次老师

5.2.1使小组活跃起来:认定提出问题,使问题明确,解释问题探讨争端。

5.2.2挑选参考者:分析角色,挑选角色的扮演者。

5.2.3布置场景:划定表演者的行动过程,再次说明角色,保持气氛轻松。

5.2.4培训观察:决定要注意哪些方面,指定观察任务,做好分工。

5.2.5表演:开始角色扮演,作好记录。

5.2.6讨论和评价:回顾角色扮演、观察情况反馈、讨论主要焦点。

行动导向教学篇11

二、行动导向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1.行动导向教学观念和能力的形成是曲折而渐进的过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传统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已有几千年历史,行为的反复形成习惯,一代又一代的教师反复接受着传统教学法的教育和培训,传统教学观念在大部分教师头脑里已经根深蒂固,传统教学能力对大部分教师而言已经是烂熟于心、驾轻就熟。每节课里,教师从头至尾讲的很累,但却不觉得难,因为、熟悉了、习惯了。教师对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理念和功效也能理解和认识,但是操作起来觉得有难度,就是因为适应时展和学生身心成长特点的新的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大部分教师那里还是新生事物,因此,行动导向教学观念和能力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的形成必然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

2.行动导向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实践。行动导向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实践应用主要包括角色扮演、头脑风暴、分组讨论、分组辩论、抢答、双向提问。

角色扮演是教师指导学生扮演课文中的人物,以“话剧”的方式演绎文章故事,教师不去指令学生扮演何种角色,而是由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喜好做出选择,选择一旦确定下来,在演绎过程中就不能随意做出改变,学生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角色扮演的学生要在角色演绎和互动中感受角色演绎的成败、体会角色所承载的内涵,从而深刻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题。教师引导观看演绎的学生认真观察角色扮演学生的演绎,思考演绎的优劣,最后,由教师引导演绎学生和观看学生一起表达演绎过程、分析优点和不足,总结文章故事的主题和内容。以莫泊桑《项链》为例,请学生分别扮演玛蒂尔德--小说主人公; 罗瓦赛尔―玛蒂尔德丈夫; 福雷斯蒂埃太太--玛蒂尔德的朋友。请包括角色扮演者在内的全体学生预先阅读《项链》全文,初步理解文章的社会背景、故事情节、人物特征,然后用一课时的时间,请角色扮演者以玛蒂尔德借项链、丢项链、陪项链故事情节展开演绎,请全体学生参与到故事情节的演绎中来,扮演舞会中的人物,演绎舞会中的情节,舞会结束后,请一位学生扮演车夫,和玛蒂尔德夫妇一同演绎丢项链的情节,请一位学生扮演玛蒂尔德家的女仆,一同演绎玛蒂尔德辞退女仆,卖掉所有贵重家当、亲自做家务攒钱陪项链的情节。教师是这场“话剧”的指导者,结合故事情节,使全体学生都能有角色“扮演”,指导学生认真感受故事情节脉络,认真体会人物特征,学生通过整场“话剧”的演绎和体验,从“借项链、丢项链、陪项链”的过程中,能够深刻体会到故事的“酸甜苦辣”。故事演绎后,教师请全体角色扮演的学生说出他们的体会和感受,这里没有标准“答案”,每个学生都可以从自己理解的角度去分析感受到的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教师不要参与主观评判或分析是非好坏,教师只是“话剧”的主持人。学生是“话剧”的表演者,是课堂的主体。

当一群人围绕一个特定的兴趣领域产生新观点的时候,这种情境就叫做头脑风暴。

没有拘束的规则,学生就能够更自由思考,进入思想的新区域,从而产生很多的观点和对问题的解决方法。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结合文章内容指导学生开展头脑风暴教学。以《探索月球奥秘》为例,教师指导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出组长或者每个小组成员轮流做组长主持头脑风暴活动。教师给出文章题目,先在不阅读文章内容的条件下,就月球里的奥秘进行头脑风暴,每个学生都能根据经验和想象进行自由发言,不受任何约束。组长既是小组的主持人,也是头脑风暴的发言人,组长不对小组成员的发言做评判,只负责主持和记录。然后再组织学生在阅读文章内容的情况下进行头脑风暴,结合文章内容里的月球奥秘学说和学生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再进行头脑风暴,允许学生对文章内的学说提出质疑和评判,学生也可以自己的理解和想象、重新构建对月球奥秘的理解和认识。头脑风暴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批判精神,这些思维和能力正是中国学生所缺少的,也是中国传统教育模式的缺失。

辩论也是行动导向教学法在语文教学应用实践中的重要内容,辩论作为语言文字的一种实用样式,有它的永久魅力。教师指导学生设计辩论主题、分成正方反方,正方反方互相转换,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分析问题,有助于丰富学生的思考内容、思考方式,从而强化学生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辩论中,学生必须多方面调动知识积累,深层次地挖掘辩论主题的内涵,不断地从正反两个方面对同一问题进行探讨。在辩论中,学生已经不仅是锻炼运用语言文字能力,更主要的是通过语言文字的运用把哲学、政治、历史、地理、文学、艺术、科学等多方面的知识融会贯通,并准确表述、论证自己的观点。需要指出的是,自由辩论环节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因此,我们可以说,辩论赛不仅对学生的学习进行了一次综合的检验,还促进了学生表达能力、思维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

抢答和双向提问在行动导向教学法指导下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广泛应用。教师鼓励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积极抢答问题、提出问题,这种互动不受时间、方式、内容的限制。学生需要在教师提出的任何问题上抢答,也可以就所有问题提出疑问,教师鼓励学生的这种做法,教师不需要对学生的所有问题都做出“标准解答”,但必须指导学生去积极探索问题的多种可能。

3.语文教学中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应用需要注意的问题。行动导向教学法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一方面教师对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指导思想和理念上基本上都能够有比较充分的认识,但是在具体操作上却经常把握的不好,不自觉地就开始“讲述”、“评判”、把自己作为“表演的主角”,这是教师在长期的传统教学模式下形成的习惯和“能力”,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在实际教学中得到转变,需要长期的渐进的过程,需要教师付出坚持不懈的努力。实际上,行动导向教学法对教师的能力要求是很高的,表面上看,教师只是一个指导者,说得少、做得少,很多内容都是由学生自己去完成和体会。但教师作为一个导演和主持人,需要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特别是临场应变协调能力,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要讲的内容绝大部分都是预设的,是事先准备好并“烂熟于心”的,在课堂上,教师只需要复述一遍就可以了,学生只需要在下面听、背下来就可以了,这也是我们常讲的“灌输教育”、“应试教育”的特点。而行动导向教学法,教师除了预先有个大致的“活动方案”外,比如课题、步骤、场景、道具等,其它方面是教师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去完成,在学生完成的过程中,一定会临时出现很多的不确定问题需要教师去指导,这就需要教师具备更强的能力。

另一方面,学生的素质教育已经喊了很多年,传统的应试教育这只大船也在慢慢地掉头,但还需要一段漫长甚至曲折的过程。所以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根据教育体制、考试制度的实际需要,还要兼顾传统“听讲”导向教学法,在教学实践中,语文学科本身需要大量的背诵、阅读和记忆,对于需要统一的严谨的知识点内容,也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去统一,在实践中,教师根据需要把传统教学法和行动导向教学法结合起来应用可能是更合适的。

参考文献:

[1]陈俊菁.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实践[J].职业.2012(30).

[2]宣胜.浅谈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下).2012(09).

[3]李晓文.行动导向型教学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1.

[4]冯二刚.行为导向教学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实践[J].新课程学习(上).2012.

行动导向教学篇12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2)08-0210-01

一、行动导向思想的起源

德国职业教育领域的行动导向教学方法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当时的职业教育也还是以学科型的教育体系为主。而德国职业教育界认为学科系统性教学和模式培养的学生已经不再适应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的需求。这些职业教育家主张根据完成某一职业工作活动所需要的行动以及行动产生和维持所需要的环境条件与从业者的内在调节机制来设计、实施和评价职业教育的教学活动,而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不再是判断职业教育教学是否有效、是否适当的标准。所以德国职业教育工作者利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完成了行动导向教学的改革。德国培训师顿什女士说,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德国教师也经历了许多的困难和不适应,但最终还是成功了。目前,行动导向教学已经渗透到德国职业教育的每一个领域。

在概念的认识上将“行动导向”视为一种指导思想是大家普遍认可的。所谓行动导向,是指学习是个体的行动,学生是学习的行动者,教师是学习行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咨询者。学生为了“行动”来学习并通过“行动”来学习,从而达到“手脑统一”。在行动导向教学思想的运用上,是指教师不再按传统的学科体系来传授教学内容,而是按照职业工作过程来确定学习领域,设计学习情境,组织教学。

二、行动导向教学思想的培养目标

现今德国职业教育的总目标是将职业行动能力做为学生学习的关键能力,学生通过这种关键能力的获得,能够自主学习和行动,能提高自我能力、满足自己需要与发展能力,有负责的精神并且有自主意识,学生能积极主动地与他人交流合作,有解决冲突的能力。

实际上,行动导向的培养目标简单地理解主要有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学生学会要从事的工作所必须的技能和知识,以便在他进入企业后能胜任其工作;第二个层次是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德国人认为即使工人所在的工种不变化,但新技术、新方法是不断出现的,一个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很快会过时,这就需要人们要有独立获取新知识的方法和能力。

当然,除了这两个关键的目标之外,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社交能力也是行动导向教学要培养的能力。

教师在授课时更多的是陪伴学生完成教师所设计的学习情境,教师不要过多的给学生讲授知识,要尽量让学生自己在工作过程中去获取知识。

三、行动导向教学的典型方法

(一)项目教学法

项目可以是生产出一个有使用价值的产品、模型或者安排一个展会,完成一个订单,找到某项任务的解决方案等。项目教学法有其自身的设计原则,即区分学习小组内个体在能力、要求和需要上的差异;其次,通过具体的实例学习,让学生学会从经济、生态与社会环境等不同方面综合性地思考并解决问题;最后,通过具体行动将实验学习与理论抽象型学习联系在一起,教师在计划和决策的过程中,只是扮演帮助者和引导者的角色。

(二)案例法

案例法是用一种情境或案例来描述问题,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识别、分析并且加工处理的方法。如果教学构想考虑的出发点在于为学生未来职业生活情境做准备,那么使用案例法或案例研究能够发展学生胜任职业实践的生活情境。

(三)角色扮演法

人每天都要经历各种不同的刺激和情境,为了用更好的行动方式来处理各种情境,人们经常要学习扮演各种不同的角色。在生活系统中存在着在企业中能意识到的正式角色(如经理、部门领导人、简单职员等)和在企业中并非能意识到的非正式角色,人都在各种不同的角色中转换。如果某人意识到自己的角色时,相应地也能处理日常工作与生活的各种情境。各种不同角色的意识规则在培训教学中使用被称为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法中,教师给表演的学生设置角色卡片,其他的学生成为观察者。

(四)引导提示法

一般运用在工科的教学中,要求教师先向学生介绍机器的使用方法,然后让学生在掌握方法的前提下自己使用机器完成任务。

(五)头脑风暴法

在课堂上让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向教师和同学很好的展示一下。

(六)壁报或PPT法

让学生把学习到的知识用壁报或PPT的方式做出来,然后在课堂上共同进行讨论。

四、体会与思考

(一)对行动导向教学的思想理解

首先,教师要根据职业工作过程来设计学习领域,设计的过程是复杂和艰难的;其次,在进行行动导向课程的教学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陪伴者和咨询者,要让学生尽量自己通过工作过程来获取知识;最后,在评价学习成果时,也尽量让学生自己进行评价。

(二)渐进式课程改革也许更合适

对于使用行动导向的专业来讲,首先,我国高职院校没有足够的师资;其次,没有足够的实习设备。目前开展的课程改革都是在试点,如果全面铺开,设备和师资可能都会不足。笔者认为课程改革是大方向,应该进行到底,但应该选择实践性强的课程先改,找到合适的方法,然后再进行推广。改革不是全面的照搬,而是借鉴人家的方法,进行渐进式的课程改革,也许这样更适合我们的国情、校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