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教育心得体会合集12篇

时间:2023-03-02 15:00:50

生本教育心得体会

生本教育心得体会篇1

一、学生们得到了释放

生本教育的理想就是: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生本教育”就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老师仅仅是学生自主发展的指导者和引领者。以前在我们的课堂上,往往是老师们在口若悬河、喋喋不休的讲个不停,学生们干巴巴的坐在那里听,只是在听老师讲,而他本身并没有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即便是老师在课堂上设计了“小组合作”环节,但也只是“蜻蜓点水”,几分钟而已,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想而知,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主体性并没有真正体现出来。“生本教育”要求教师放弃讲解,而是抛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你一句,我一句的讨论,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给学生充足的空间,让孩子们自主交流、展示成果、互相质疑,在合作、交流、质疑中主动学习,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自己的实践获得的知识,他们特别有成就感,自信心增强,在这种氛围中学习,孩子们很放松,他们得到了释放,在课堂上很放的开,对学习更加有兴趣了。其中,我们班的韩子健、韩世纪同学的变化就很明显,原来的时候他们俩在课堂上属于不主动积极回答问题的那类学生,对学习的参与积极性不高,但自从我们开始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探究并走向讲台当小老师为大家讲题之后,他们俩像换了一个人似的,积极性特别高,课下还动不动就问我问题,看到他们的变化,我特别高兴、特别激动,甚至都不敢相信。通过看他们两个的变化使我更加坚信“生本教育”能拯救每个孩子解放每个老师。

二、老师的角色得到翻天覆地的变化

关于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以前的时候在课堂上总是像一个老大妈一样,唠唠叨叨,生怕孩子们听不懂,总是反反复复的讲个不停,自从接触了“生本教育”理念后,我才意识到,我这样的老师太强势,而且我发现在教学中我们太自作多情了,很多时候我们一厢情愿承担了许多工作,渴望孩子按照我们设计的方向去发展,但到最后却往往是自己失败。

郭教授指出:“教育的本质--是(在教师帮助下的)儿童发展”。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郭教授对于教师这一角色的重新定位。教师的职责就是帮助,帮助的意义仅仅是激发和引导。郭教授引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生本教育”思想,不是要求教师有超出专业要求多么高的知识水平,而是有指导学生、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学会学习的方法的能力,教师的这种对学生学情的驾驭能力,是与老师在平时教学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进行反思离不开的。上了一段时间的“生本课”,我最大的困惑就是不知道在课堂上该说些什么不该说些什么了,一开始总感觉本节课的知识点应该由学生来生成,自己尽量不敢多说话,但是后来才知道,老师应该学会恰当的去引导孩子、做小结,并不是什么都不说,要把握好一个度,这一点还需要在今后的课堂上继续努力学习。

三、生本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我们通过看教学视频,发现生本课上的孩子们都是自信的、快乐的,现在我有时候体会到这一点,当学生从自己研究和探索中发现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时候,我感到非常的意外和喜悦。但是,更多的时候是憋着一股气,每次都在想:孩子们怎么这么不会合作?语言表达能力怎么这么欠缺?每次做总结时怎么总是说不在点子上,还那么啰嗦?实际上,他们的现状其实很正常,因为在前期,我们并没有在课堂上有意识的去培养孩子的这些方面的好习惯,现在,我们刚刚开始接触生本教育,作为老师都是新手,很多地方做的都不够,又何况是孩子们呢?但是,通过看他们的变化,发现他们在学习上冲劲十足,自主意识很强,慢慢的有了合作意识,更多的是学习上的创新意识,我深切的意识到,孩子们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

通过了解生本教育,我知道了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你教的学生取得了让你满意的成绩,这不是完全的成功,成功的另一方面还要看你有没有让你的学生体验过你的教育给他带来的无穷快乐,你为学生素质的提高做了什么,你为学生今后的和谐发展提供了哪些帮助。

生本教育心得体会篇2

一、学生们得到了释放

生本教育的理想就是: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生本教育”就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老师仅仅是学生自主发展的指导者和引领者。以前在我们的课堂上,往往是老师们在口若悬河、喋喋不休的讲个不停,学生们干巴巴的坐在那里听,只是在听老师讲,而他本身并没有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即便是老师在课堂上设计了“小组合作”环节,但也只是“蜻蜓点水”,几分钟而已,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想而知,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主体性并没有真正体现出来。“生本教育”要求教师放弃讲解,而是抛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你一句,我一句的讨论,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给学生充足的空间,让孩子们自主交流、展示成果、互相质疑,在合作、交流、质疑中主动学习,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自己的实践获得的知识,他们特别有成就感,自信心增强,在这种氛围中学习,孩子们很放松,他们得到了释放,在课堂上很放的开,对学习更加有兴趣了。其中,我们班的韩子健、韩世纪同学的变化就很明显,原来的时候他们俩在课堂上属于不主动积极回答问题的那类学生,对学习的参与积极性不高,但自从我们开始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探究并走向讲台当小老师为大家讲题之后,他们俩像换了一个人似的,积极性特别高,课下还动不动就问我问题,看到他们的变化,我特别高兴、特别激动,甚至都不敢相信。通过看他们两个的变化使我更加坚信“生本教育”能拯救每个孩子解放每个老师。本文由一起去留学编辑整理,转载自一起去留学转载请保留出处。

二、老师的角色得到翻天覆地的变化

关于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以前的时候在课堂上总是像一个老大妈一样,唠唠叨叨,生怕孩子们听不懂,总是反反复复的讲个不停,自从接触了“生本教育”理念后,我才意识到,我这样的老师太强势,而且我发现在教学中我们太自作多情了,很多时候我们一厢情愿承担了许多工作,渴望孩子按照我们设计的方向去发展,但到最后却往往是自己失败。

郭教授指出:“教育的本质--是(在教师帮助下的)儿童发展”。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郭教授对于教师这一角色的重新定位。教师的职责就是帮助,帮助的意义仅仅是激发和引导。郭教授引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生本教育”思想,不是要求教师有超出专业要求多么高的知识水平,而是有指导学生、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学会学习的方法的能力,教师的这种对学生学情的驾驭能力,是与老师在平时教学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进行反思离不开的。上了一段时间的“生本课”,我最大的困惑就是不知道在课堂上该说些什么不该说些什么了,一开始总感觉本节课的知识点应该由学生来生成,自己尽量不敢多说话,但是后来才知道,老师应该学会恰当的去引导孩子、做小结,并不是什么都不说,要把握好一个度,这一点还需要在今后的课堂上继续努力学习。

三、生本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我们通过看教学视频,发现生本课上的孩子们都是自信的、快乐的,现在我有时候体会到这一点,当学生从自己研究和探索中发现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时候,我感到非常的意外和喜悦。但是,更多的时候是憋着一股气,每次都在想:孩子们怎么这么不会合作?语言表达能力怎么这么欠缺?每次做总结时怎么总是说不在点子上,还那么啰嗦?实际上,他们的现状其实很正常,因为在前期,我们并没有在课堂上有意识的去培养孩子的这些方面的好习惯,现在,我们刚刚开始接触生本教育,作为老师都是新手,很多地方做的都不够,又何况是孩子们呢?但是,通过看他们的变化,发现他们在学习上冲劲十足,自主意识很强,慢慢的有了合作意识,更多的是学习上的创新意识,我深切的意识到,孩子们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

通过了解生本教育,我知道了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你教的学生取得了让你满意的成绩,这不是完全的成功,成功的另一方面还要看你有没有让你的学生体验过你的教育给他带来的无穷快乐,你为学生素质的提高做了什么,你为学生今后的和谐发展提供了哪些帮助。

生本教育心得体会篇3

生本教育的理想就是: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生本教育”就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老师仅仅是学生自主发展的指导者和引领者。以前在我们的课堂上,往往是老师们在口若悬河、喋喋不休的讲个不停,学生们干巴巴的坐在那里听,只是在听老师讲,而他本身并没有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即便是老师在课堂上设计了“小组合作”环节,但也只是“蜻蜓点水”,几分钟而已,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想而知,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主体性并没有真正体现出来。“生本教育”要求教师放弃讲解,而是抛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你一句,我一句的讨论,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给学生充足的空间,让孩子们自主交流、展示成果、互相质疑,在合作、交流、质疑中主动学习,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自己的实践获得的知识,他们特别有成就感,自信心增强,在这种氛围中学习,孩子们很放松,他们得到了释放,在课堂上很放的开,对学习更加有兴趣了。其中,我们班的韩子健、韩世纪同学的变化就很明显,原来的时候他们俩在课堂上属于不主动积极回答问题的那类学生,对学习的参与积极性不高,但自从我们开始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探究并走向讲台当小老师为大家讲题之后,他们俩像换了一个人似的,积极性特别高,课下还动不动就问我问题,看到他们的变化,我特别高兴、特别激动,甚至都不敢相信。通过看他们两个的变化使我更加坚信“生本教育”能拯救每个孩子解放每个老师。

生本教育心得体会篇4

一、生本课堂中,学生是课堂的“主角”。生本教育的课堂,精彩的是学生,他们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作为教师,我们要相信,学生完全拥有自学的天赋和潜能,他们能够通过自己的学习掌握很多的知识,并能在自学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与快乐。在生本的课堂上,学生是那样的投入,他们要合作、要交流,要展示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等,他们在课堂上表现的机会很多。总之,在生本的课堂上,所见到的学生,个个都处于一种积极主动学习的状态,在课堂上,他们可以发挥想象,积极思维,对事物都有着执着的探索精神。这种课堂,让学生充满了自信,让课堂呈现出精彩,学生活起来了,快乐起来了,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学到了新知识。

二、生本课堂中,教师是课后的“引领者”生本课堂主张教师不要给学生过多的干预,而是给学生学习尽可能的自主。在课堂上,教师只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引领者,是学生学习的协助者,是课堂的策划者,教师要以同伴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去,教师只是给学生指个方向,剩下的时间都交给学生,而学生在课下的准备工作也有趣而生动了,通过这种方式,大大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量。在生本教学中,教师要做好下面三点:

1、设置好前置性作业,放手让学生预习。

生本教学的原则是“不学不教,先学后教,让学生有备而来”。这“有备”就是指提前做好预习作业,做好上课的准备。可见,前置性作业的布置就尤为重要。通过“前置性作业”的形式,提前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先学。学生通过先做后学,对新知识有了初步感受和浅层理解,从而更有目的性地进行课堂的学习,提升课堂的有效性。因此如何设计布置“前置性作业”就成了生本教育操作的重要环节。

2 、组织好课堂学生的学习方式,放手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生本教育心得体会篇5

生本教育的理想就是: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生本教育”就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老师仅仅是学生自主发展的指导者和引领者。以前在我们的课堂上,往往是老师们在口若悬河、喋喋不休的讲个不停,学生们干巴巴的坐在那里听,只是在听老师讲,而他本身并没有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即便是老师在课堂上设计了“小组合作”环节,但也只是“蜻蜓点水”,几分钟而已,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想而知,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主体性并没有真正体现出来。“生本教育”要求教师放弃讲解,而是抛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你一句,我一句的讨论,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给学生充足的空间,让孩子们自主交流、展示成果、互相质疑,在合作、交流、质疑中主动学习,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自己的实践获得的知识,他们特别有成就感,自信心增强,在这种氛围中学习,孩子们很放松,他们得到了释放,在课堂上很放的开,对学习更加有兴趣了。 其中,我们班的韩子健、韩世纪同学的变化就很明显,原来的时候他们俩在课堂上属于不主动积极回答问题的那类学生,对学习的参与积极性不高,但自从我们开始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探究并走向讲台当小老师为大家讲题之后,他们俩像换了一个人似的,积极性特别高,课下还动不动就问我问题,看到他们的变化,我特别高兴、特别激动,甚至都不敢相信。通过看他们两个的变化使我更加坚信“生本教育”能拯救每个孩子解放每个老师。

二、老师的角色得到翻天覆地的变化

关于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以前的时候在课堂上总是像一个老大妈一样,唠唠叨叨,生怕孩子们听不懂,总是反反复复的讲个不停,自从接触了“生本教育”理念后,我才意识到,我这样的老师太强势,而且我发现在教学中我们太自作多情了,很多时候我们一厢情愿承担了许多工作,渴望孩子按照我们设计的方向去发展,但到最后却往往是自己失败。

郭教授指出:“教育的本质--是(在教师帮助下的)儿童发展”。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郭教授对于教师这一角色的重新定位。教师的职责就是帮助,帮助的意义仅仅是激发和引导。郭教授引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生本教育”思想,不是要求教师有超出专业要求多么高的知识水平,而是有指导学生、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学会学习的方法的能力,教师的这种对学生学情的驾驭能力,是与老师在平时教学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进行反思离不开的。上了一段时间的“生本课”,我最大的困惑就是不知道在课堂上该说些什么不该说些什么了,一开始总感觉本节课的知识点应该由学生来生成,自己尽量不敢多说话,但是后来才知道,老师应该学会恰当的去引导孩子、做小结,并不是什么都不说,要把握好一个度,这一点还需要在今后的课堂上继续努力学习。

三、生本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我们通过看教学视频,发现生本课上的孩子们都是自信的、快乐的,现在我有时候体会到这一点,当学生从自己研究和探索中发现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时候,我感到非常的意外和喜悦。但是,更多的时候是憋着一股气,每次都在想:孩子们怎么这么不会合作?语言表达能力怎么这么欠缺?每次做总结时怎么总是说不在点子上,还那么啰嗦?实际上,他们的现状其实很正常,因为在前期,我们并没有在课堂上有意识的去培养孩子的这些方面的好习惯,现在,我们刚刚开始接触生本教育,作为老师都是新手,很多地方做的都不够,又何况是孩子们呢?但是,通过看他们的变化,发现他们在学习上冲劲十足,自主意识很强,慢慢的有了合作意识,更多的是学习上的创新意识,我深切的意识到,孩子们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

通过了解生本教育,我知道了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你教的学生取得了让你满意的成绩,这不是完全的成功,成功的另一方面还要看你有没有让你的学生体验过你的教育给他带来的无穷快乐,你为学生素质的提高做了什么,你为学生今后的和谐发展提供了哪些帮助。

生本教育心得体会篇6

(一)突出学生

生本教育的课堂教学将传统教育中的老师讲学生听的局面打破,主张学生自主学习,在老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小组形式让学生进行讨论、上台发言、交流体会、自主学习。

(二)突出学习

生本教育的基本过程是:

1.课前的学习准备;

2.课时的小组讨论;上台发言与座位上聆听、质疑、探究、评价;

3.课后的追根究底处处突出学生的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比学到知识重要千万倍。比如他们通过上网查找相关资料、通过文字或图例表达自己的意见;课堂上学会聆听老师、同学的讲话、上讲台用口头表达自己的意见、对别人的观点提出质疑、对别人的质疑回答自己的见解,对别人的做法作出相应的评价

(三)突出合作

生本教育是强调学生小组学习,学生通过小组交流、讨论,评价总结出最佳答案,整个过程中,小组学生全部参与其中,合理分工,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

(四)突出探究

生本教育强调让学生自己主动的进行学习,小认识、大感受、深探究。让每个学生每天都在动笔、动手,阅读、积累是学生的每天必修课,这样让每个学生都有话说、让每个学生都有收获;老师则退居一旁,在认真倾听学生讨论、发言的基础上进行引导,让学生的思维进行碰撞、让智慧之火熊熊燃烧、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发挥与拓展。

新课改的背景下让教育走向了生本,我深切感受到生本教育倡导的高度尊重学生,让学生先学、教师后教、以学定教、小组和班级中的交流、讨论、教师适时的引领带来的巨大改变,无一不在体现着关注人的教育理念,让孩子们学得开心,老师教得舒心。

今后我将继续认真阅读郭教授的教育专著,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并将理论运用于实践,让自己的课堂成为真正的生本课堂。

二、传统教学模式与生本教学的对比

以往传统的课堂教学是教师在台上讲的声嘶力竭,学生在下面似懂非懂,不管教师用怎样的方法,也是还难调动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如果让学生自己来讲解吧,还扭捏放不开,声音小的只有自己才听得到。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学生在课堂上主动举手发言的热情越来越低。这种状况是如何造成的呢?分析一下原因其实简单,就是以前我们的教师在课堂将知识讲解的太多太细,给学生发言的机会太少,久而久之使学生思维懒惰,懒得思考问题,认为学习是被迫的,是为家长学、为老师学,没有了学习的动力,自然课堂效率低。忽略了孩子的真实想法和切身的感受,一旦学习出了差错,就大声的斥责让孩子心惊胆颤!

生本课堂带来的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和成长。教学中封闭的资源和方式必将产生学习结果的单一和学生思维的僵化,于是学习变成没有个性的重复和验证、记忆,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都被禁锢,没有创造性的工作让教师在重复、单调中,滋生了麻木和倦怠,最后形成恶性循环,教师厌教、学生厌学。课堂应该在给予学生充分的前置性学习的经验基础上放手让学生去讨论,思辨,能学会的自己学会,不能学会的创造机会让他学会,真正实现教育是为了帮助学生,而不是限制学生。在课堂上还应该给学生充足的空间,让学生们自主交流、展示成果、互相质疑,在合作、交流、质疑中主动学习,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自己的实践获得的知识,孩子们就有成就感,就有了自信,这样学生对课堂学习就更感兴趣了。

三、观摩升本课心得体会

(一)学生们得到了释放

生本教育的目标理想就是:寻找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而学生可以多学。生本教育就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老师仅仅是学生自主学习与发展的指导者和引领者。以前在我们的课堂上,往往是老师们在口若悬河、喋喋不休的讲个不停,学生们却干巴巴的坐在那里听,只是在听老师讲,而他本身并没有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即便是老师在课堂上设计了小组合作环节,也只是蜻蜓点水,收获甚微,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想而知。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主体性并没有真正体现出来。生本教育要求教师放弃讲解,而是抛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你一句,我一句的讨论,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孩子们自主交流、展示成果、互相质疑,在合作、交流、质疑中主动学习,获取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生本教育心得体会篇7

生本教育的理想就是: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生本教育”就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老师仅仅是学生自主发展的指导者和引领者。以前在我们的课堂上,往往是老师们在口若悬河、喋喋不休的讲个不停,学生们干巴巴的坐在那里听,只是在听老师讲,而他本身并没有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即便是老师在课堂上设计了“小组合作”环节,但也只是“蜻蜓点水”,几分钟而已,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想而知,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主体性并没有真正体现出来。“生本教育”要求教师放弃讲解,而是抛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你一句,我一句的讨论,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给学生充足的空间,让孩子们自主交流、展示成果、互相质疑,在合作、交流、质疑中主动学习,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自己的实践获得的知识,他们特别有成就感,自信心增强,在这种氛围中学习,孩子们很放松,他们得到了释放,在课堂上很放的开,对学习更加有兴趣了。

二、老师的角色得到翻天覆地的变化

关于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以前的时候在课堂上总是像一个老大妈一样,唠唠叨叨,生怕孩子们听不懂,总是反反复复的讲个不停,自从接触了“生本教育”理念后,我才意识到,我这样的老师太强势,而且我发现在教学中我们太自作多情了,很多时候我们一厢情愿承担了许多工作,渴望孩子按照我们设计的方向去发展,但到最后却往往是自己失败。

郭教授指出:“教育的本质--是(在教师帮助下的)儿童发展”。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郭教授对于教师这一角色的重新定位。教师的职责就是帮助,帮助的意义仅仅是激发和引导。郭教授引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生本教育”思想,不是要求教师有超出专业要求多么高的知识水平,而是有指导学生、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学会学习的方法的能力,教师的这种对学生学情的驾驭能力,是与老师在平时教学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进行反思离不开的。上了一段时间的“生本课”,我最大的困惑就是不知道在课堂上该说些什么不该说些什么了,一开始总感觉本节课的知识点应该由学生来生成,自己尽量不敢多说话,但是后来才知道,老师应该学会恰当的去引导孩子、做小结,并不是什么都不说,要把握好一个度,这一点还需要在今后的课堂上继续努力学习。

三、生本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生本教育心得体会篇8

在这篇报道中给我们列举了几个实例,看完后我想,究竟怎样才会出现这样的课堂,老师究竟做了哪些工作,学生又是如何完成的呢?我相信,刚接触生本教育的老师肯定都有这样的困惑,尤其要说的是“生本教育”可是适用于所有年龄段的学生。在我还没接触“生本教育”之前,我对“素质教育”这个词可不陌生,可是如果让我说出“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涵,我还真说不准确,但是读了郭教授的“生本教育”之后,我认为,“生本教育”和“素质教育”是相通的,而我们现在进行的素质教育,无非就是增添了不少活跃的课外活动,也常常将以学生为主挂在嘴边。但究其实际,它到底在多大程度上起了作用,仍值得怀疑。

在现实中,我们经常可以看这样的情景:教师照本宣科“满堂灌”,学生鸦雀无声,临下课,教师小结,问学生:“这节课的内容大家听明白了吗”,假如有学生说“不明白”的话,教师必定勃然大怒:“我都讲得那么详细了,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会,真是蠢得要命”,这就是传统教学课堂的一个缩影。而在生本教学课堂里,我们看到的将是另一番情景:学生之间你问我答,小组成员激烈讨论,小组之间激烈争论,整个课堂生机勃勃。现在我们不妨换位思考一下,假如你是一个学生,你会选择怎样的课堂?

今天我在上一节展示课的时候,着实也发了一顿火,把这个班的学生狠狠的批了一下,只因为他们预习的不充分,展示的效果很差,一节课就在我的火气下中断了,课后我反思了一下,究竟问题出在哪里?谁对谁错?这个班的学生可是很聪明的,那问题应该出在我的教学方式上,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你不可能完全去驾驭他们,而我们做的是如何去引导他们,抛出有意义的问题,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想方设法地尊重学生的个性,迎合他们的需要,而且要体谅学生的感受,考虑他们的想法,才是老师的职责所在!在上一周的示范课中,讨论的是关于血液的知识,我在设计问题的时候,把后面一节的输血和血型补充了上来,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果然表现的很积极,在学生讨论什么年龄段的人能献血时,很多同学都说出了18岁----55岁,这时有位同学说:“不对”,我的脑子里马上出现了一个问号,书上明明写着的,只听这位同学说:“体重要在50千克以上。”另外一位同学说“不对,女的在50千克以上,男的要在60千克以上才能献血。”我欣慰的笑了,我只能说我们的学生是好样的,我们的课堂也能让你听一天课也不觉得累。

我们所有的教育希冀和理想,都可以依托生命而实现。而生本教育就是教育和人的生命自然的和谐结合。它正在改变教育生态,它拒绝冗繁,通过教育的生态保护,让所有的人,享受为生命的神奇所氤氲着的美好的教育。它是一种崇高的理想,虽然举步维艰,但绝不是梦想。郭教授一直在研究“生本教育”的课题,以下是该课题的主要理念,让我们共勉:

价值观:一切为了学生;?

伦理观:高度民主尊重学生;?

生本教育心得体会篇9

以前的课堂,每一节的上课内容不会预先告诉学生,很多的问题都是突发式的,因为我觉得学生都知道了上课的内容与问题,这节课就没有了新鲜感与吸引力了。学生没有思考的时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就很难实现。生本教育其中的理念是全面依靠学生,先学后教。学生学在老师教之前。前置性作业是对学生课前先学的一个引导。如果说课前的阅读是一个输入的过程,回到课堂把故事说出来就是一个输出的过程,学生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不仅把课前阅读到的知识经过思考表达内化成自己的学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辨力,口头表达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都得到了有效的培养,带动了听与说的训练,能说会道是为了以后的写做铺垫的。可以说,充足的先学准备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

生本课堂里,精彩的是学生,不是老师。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他们要合作,要交流,要展示自己搜集回来的资料。学生站起来表现自己的机会很多。我们为学生创设表现自我的机会,而老师是要努力做到“不现自我”。老师上课要做的不是讲解课文,进行知识的传授,而是组织学生交流他们的预学所得。我们这次听课,感觉老师是站到一边,但其实对老师观察课堂,适时点拨,驾驭整个课堂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生本教育心得体会篇10

记得上个学期,学校要为我们班的生本课进行录像。“开头炮”的是我们小组播放我们自行录制的视频《超重与失重现象》。其实视频录制对我来说倒没什么,可是···俗话说得好: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这个任务落在我们小组的肩膀上,我顿时觉得沉甸甸的,就在这是我们小组成员们一起说了一句话,好好录!我们支持你!这句话使是我放松了很多。

说到“生本教育”我太喜欢它了。

以前的课堂,基本上是老实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的机械方式。可是生本教育很不一样,一节课40分钟基本上是我们讲,我们问,我们自己解决问题,而老师只是“导火索”。在我们自己讲的过程中,不紧自己懂了,也让别人懂了。我认为上课这样才对,它真正让学生发挥会自己的水平,让每个同学在自己的水平上提高,也同时挖掘了学生本身的潜能。

讲台不再只是老师自己的舞台,也是我们学生的舞台。

生本教育心得体会篇11

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社会的快速发展对高素质的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基地,其素质教育好坏直接决定了培养出来的人才是否合乎社会的需求。体育教育作为高校教育中重要的一环,其对素质教育的作用不可忽视。体育教育除了教会学生有强健的体格、勇敢、顽强、果断的意志品质以及应变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外,更重要的还可以教会学生做人、求善、养德的美好精神。

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严,标准越来越高,加强高校的体育教育使学生充分学好和利用体育这一学科,使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专业素质和身心素质得到全面提高,进而达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的。

1 素质教育的概念及特征

按照《教育法》中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素质教育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的本质是结合社会和个人的发展需求,一方面注重个人智力和潜能发挥,另一方面强调个人的心理素质的培养的内涵,即素质教育要求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第一,素质教育强调人的主体性,即强调对人的精神进行教育同时要求开发学生的智慧;第二,素质教育强调人发展的全面性,要求学生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同步发展;第三,素质教育要求通识性,即在整个学习成长过程中贯穿,从幼儿园教育到研究生教育都需要开设素质教育;第四,素质教育重视学生的创造性,通过教育刺激学生的想象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使得学生更加具有创新创造力。

2 素质教育与高校体育教学的关系

素质教育是一个包含各种教育在内的相对完整的系统,高校体育教育是素质教育大系统中的一部分。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大学生只有拥有健康的体魄才能为祖国、为人民服务,才能使 不断进步促进中华民族的腾飞。体育教育中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加强体育工作促进学生体格的健壮。高校中的体育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手段,这就要求高校体育教育要坚定不移地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和全新的教学方法开展体育教育,增进学生健康,为学生全面发展打牢基础,为素质教育的成功打下基石。

3 高校体育教育模式

作为现代社会中的一员,只有体魄健壮,智力正常,心理素质过硬,职业精神和团结合作的精神意识强的人才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根据这一系列的要求,我们提出了以下体育教育模式。

3.1 以人为本,切实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体育竞技的目的是通过专业的训练来获取体育比赛的名次,目的的竞技,体育教育和体育竞技的目的不同,其目的是通过教育和训练增进大学生体质健康和提高身体素质。在高校体育教学课堂教学时,传统的体育教学是以教会学生各项运动技术为核心,这种方式需要摒弃,并采用让学生掌握发展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的运动技能与练习方法,从而使得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提高,学生的形态机能得到改善。

3.2 引入终身体育,以健康为理念。 “强身”的体育观曾是高校体育教育的观念,在“健康第一”的思想指导下,体育教育观念以变革成为“健身”,即通过发挥自己特有的教育功能,使每一个学生生长发育正常,同时保持以生理机能为特征的身体健康。体育教育观念的变革使得以往以重竞技、轻生理,重成绩、轻发展的状况变成了全员参与的全社会的“健身” 健康理念。“健身”的体育教育观念是社会同步发展相一致的新型体育观,它强调的是参与主体的全面性和参与主体的终身性,并融生存、享受、发展为一体。在这一观念的指导下,高校体育教育需要相对社会的发展具有最大的持续性,以社会发展的需要带动高校体育教育开发向人的全面发展而和谐转化。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体育观体育教育的本质是对人自身自然的改造,这就决定了学校体育活动的性质是一种直接的实践活动。

3.3 理解快乐体育,注重学生心理品质的培养。 素质教育需求身心全面健康发展,身心健康才能担当起社会建设的大梁。快乐体育强调的是运动快乐,在体育锻炼中身体素质不断提高,心情也不断的升华。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和我国愉快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理解快乐体育更深层次的含义更加重要。快乐体育强调在兴趣的指引下,自主的体育学习,它对认知和技能形成的过程起着重要的作用,当学生有了主动的状态后,会倾向于主动吸收信患和拓展自己;同时快乐体育强调成功的体验,学生经过努力做出了成绩得到了自己和社会的承认,心理上就会更加的自信和轻松愉悦,这种自信愉悦又会反过来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

3.4 努力营建校园体育文化氛围,提高教师素质。 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能激发学生自主的、愉快的进行体育运动。自主的体育锻炼能促进学生的身心的发展,培养学生自主的独立的创造性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通过体育运动,可以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去从事创造进而享受体育带来的快乐,同时拥有获得健康、获得知识、技能得到提高的满足感和喜悦感。同时通过战胜困难有一种超越感,通过和他人共同参加体育运动可以获得集体感以及运动后的愉悦感。总之,良好的校园体育运动氛围能是学生主动的体育运动并获得实现目标后的成就感,同时使得学生的精神得到升华进而提高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塑造美的人格和心灵,使之接受美的陶冶。

生本教育心得体会篇12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26-0175-02

对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探究作为政治教育学的基本问题,对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存在的合法性及其作用的发挥有着重要作用。学术界对于这个问题已争论了很长一段时间,到目前还未取得令人信服的结论。目前重要的是,对于在学术界中争议较大的理论观点的优缺点进行分析,以确定思路并达成共识。并且,本文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也进行了新的总结。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

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就是核心价值观教育。价值观指的是个体对于周边环境中的客观事物的意义在总体上的评价。价值观既体现为价值追求与价值取向,最终统一为价值目标,又体现为价值准则与价值尺度,最终统一为价值规范与判断。而核心价值观指的是价值观中占据主导地位的价值观的整体。核心价值观是一个社会文化的中心内容,并扎根于整个社会的内在。核心价值观作为一种基本标准和规范,引导整体社会成员进行价值选择、认知以及价值判断。它符合社会中最核心的价值追求,体现了整体社会中的主流价值[1]。

价值观教育包含了核心价值观教育,但是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方向性更具体,更具有实践性。对于核心价值观的性质来说,一个社会的主要性质一定会表现在其核心价值观当中。核心价值观还是一个社会中占据统治地位的精神物质关系在理论上最集中的体现,所以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方向性应更加具体,它需要跟社会性质相符,对是非准则有确定的评判体现,以促进接受教育的个体的价值观跟社会核心价值观保持高度的一致。对于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来说,核心价值观中包含了道德价值观、生命价值观、政治价值观与人生价值观等等这些占据主导地位的价值观,其中表现了整体社会对于价值取向与价值追求等领域最根本,最基础的要求。对于核心价值观的目标来说,它不但对于受教育的个体应拥有怎样的价值观,更对于受教育的个体给予指引,告诉他们该如何去做,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培育出主动追求核心价值观并进行实践的个体,以达到使受教育的个体对于其物质、精神世界进一步发展的目的。

思想政治教育有别于其他教育形式与社会活动的本质即是核心价值观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具有为社会服务并保持社会稳定的价值,也可以满足个体对于生存发展的需求,具有帮助个人进行全面发展的价值。这两种价值可以有机结合,有着密切的关系。相较之下,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的是根本性的目的性价值。思政教育以个人为出发点,以个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思政教育为社会进行服务价值是在教育的进程之中体现的。综上所述,思政教育是一种培育人、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的活动。

二是思想。相较于其他形式的教育方式,思政教育在教育工作中所蕴含的一定是社会的主流思想,对于人的“思想”的塑造、构建是其工作的重点。思政教育的工作任务即是把整体社会对于个体需要具有的思想品德转变成为受教育的个体的思维模式,并帮助受教育的个体养成与整体社会对于个人所要求的品德相符的个人道德体系。一个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即是占据统治地位的物质生产关系在理论、观念上的集中体现,而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工作中所蕴含的思想具备历史性,并在其中带着一定的价值取向。思政教育恰恰是以价值引导的方式,更为精确的说法是,以核心价值观的引导、树立以及培养的方式,来促进收教育的对象形成正确的价值追求、价值取向、价值认知以及价值判断,从而达到实现将整体社会对于个体需要具有的思想转变成为受教育的对象的知行合一的目的[2]。

三是政治。在现代社会中,国家与阶级的概念必然存在,这就使得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观中一定包含了“政治”的因素,并且会以特定的思想道德上的要求表现出来。思政教育的目标、方向与国家、社会的整体发展方向是相吻合的,思政教育的工作任务与工作重点与国家、社会的要求也是一致的。“政治”的因素使得思政教育在精神生产的活动中规定了自身的范围,并且跟其他精神生产的活动有所区别。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必须以对应的思想品德与行为模式来体现,思想政治教育把“思想品德”作为出发,通常以对于个体的人生观、道德观、世界观以及政治观等等方面进行引导、树立以及培养的方式,调和个体价值观与社会的核心价值观之间的冲突与矛盾,从而促使个体得到全面的发展。

核心价值观教育即是将以上三点有机地结合统一起来,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范围、归属与自身定位的集中而具体的体现。它不仅可以涵盖人类社会中出现过的所有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从而可以将思想政治教育从其余的精神生产、社会实践等活动中进行区分,又可以将处于不同年代的各个政党以及不同的国家社会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进行分类、区分。这表达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中所蕴含的一般性与特殊性,并且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是其所当是,非其所当非的基础。

二、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核心价值观教育具备有力的阐释力

第一,将核心价值观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毫无疑问这是一种现代话语的表述方式,它用于解释现当代世界各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十分自然合适的。然而,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理念可以指引我们重新理解历史上的思想政治教育,并对于我们如何认识理解未来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有着重要作用。一个理论、观点的提出,继而被广泛地认可都需要一定的时间与过程。虽然在过去的历史当中并没有明确出现类似“核心价值观”“价值观”的概念,但在古代的社会中,却存在着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践活动这一客观事实。具体的分析,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并不会是毫无征兆的突然浮现出来的。核心价值观既然是人们的认识发展带来的结果,那么它的产生与确认必然是需要一定的时间与过程。在人类以往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核心价值观教育已然存在了许久。它并非是社会主义社会独有的,也并非是新中国所特有的,而是在人类历史中的各种阶级社会的一切发展阶段中所普遍存在的,并在不同形态的国家、社会都客观存在。当然,在不同的国家、社会以及历史阶段中,核心价值观不会完全相同,而对于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应用,包括具体内容与方式方法等也均有所不同。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理念有利于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渊源进行阐释。从思想政治教育开始进行实践活动的初始,它承担着传播、教授核心价值观的责任,起源于社会需要对于教育对象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以现代的观点回顾过去,人类历史中早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突显出来的都是其工具性的一面。当时的思想政治教育基本无视了受教育的个体的需求,把整个社会的要求强行置于个体的需求之上,使得社会与个体间的矛盾愈发突显,存在着极大的缺陷。然而,并不可以就此将当时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合理的成分一并忽视。在当时的客观环境下之所以会产生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对于个体实现社会化的需要。单独的人是无法离开社会大环境而独立存在的。在一定的社会中的社会成员为得到用以生存、发展的空间、资源以及各种权利等等,就必须接受相应的核心价值观教育,并遵守一定的价值规范以及价值准则,使得自我的价值观与整体社会的核心价值观相协调。在这个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起到了重要作用,有助于促进个体实现社会化。

三、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核心价值观教育具备有效的现实性

将核心价值观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不仅具备有效的现实性,又具备鲜明的时代性。将核心价值观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有助于进一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活动。将核心价值观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有利于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确定为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点任务,从而得以坚定地朝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标前进,为受教育的对象给予指引,帮助他们构建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目标,并可以做到主动遵循社会价值准则,坚持正确的价值追求,确定高尚的价值取向,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工作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实践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在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的最集中表现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5]。

将核心价值观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有助于加快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转型进度。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维持社会稳定、调和社会与个人的矛盾等工具性的功能。然而若是把关注的重心仅限于工具性的价值,就会忘记它的人文性的价值,并无视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受教育的个体在成长中的重要意义,最终仅仅成为一种严格生硬的工具。在现代社会,思想政治教育需要重视个体的价值观的多元性。其并非需要将一条条规范与准则转变为死板的教案,然后以外在的强制方式进行教化。思想政治教育与每个人的真实生活是密切相关的,以持续不断地发现受教育的对象自身的潜能与需要,从而内化核心价值观。

将核心价值观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并非是毫无缘由。核心价值观教育不仅仅是对于前人已取得的研究成果的传承,还是在现代社会的语境中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的一种表述方式与确认。这种表述方式既与新时代的发展需要相吻合,也满足了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需求。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