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期中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03 15:54:4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小学语文期中总结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小学语文期中总结

篇1

一,以人为本,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教师专业发展

学校的一切工作,从形式到内容,都体现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学校管理,最根本的是对人的管理,就是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制度只能管人的行为,并不能管人的思想。因此学校管理中我们坚持以人为本,以人的需要,人的发展作为管理的重点,从而使每个人参与学校管理,真正实现每个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

二,以教科研为先导,深化学校的教育改革

实施素质教育以来,我校把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作为教育科研的工作重点,加大教研力度,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核心,充分利用每周周三组织教师进行理论学习,做到每次教研有主题,有理论,有发言,有讨论,有记录,教研后由中心发言人汇总大家的意见总结成文。通过教研,使教师明确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加强教育科研的重要意义,理清实施素质教育的思路,不断更新观念,统一认识,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发展观和人才观,有力地促进教师教学思想观念的转变。当教学观念转变了,我们还因势利导,要求全体教师把新的教育教学思想观念落实到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之中。标考评奖励的依据。

三,优化课堂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篇2

一、试卷评价

1、题型多样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教研室提供的这份试题,注意题型的多样性,力求对学生的素质进行全面评价,一是尽可能多地涉及到课本的各个知识点表;二是体现习惯、情感、知识、能力等各个方面。试题中涵盖了多方面的内容,从大方面讲,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维目标的整合,小方面讲,拼音、汉字、词语、成语、古诗、句子、段落、篇章等等方面的有机溶合。阅读和作文题除了考查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水平及想象能力外,还注重考查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贴近生活

试题的背景取向注意靠近教材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较为平和、熟悉的环境中,增强答题信心。如阅读和写作就在很大程度上接近学生生活实际,学生会觉得自然、熟悉,有利于表达。

3、注重积累

心理学家指出:人在6~13岁是记忆发展的最佳时期。在这一阶段让孩子多读书,多积累一点,利于他们的终身发展。基于这一点,《语文课程标准》将“丰富语言的积累”分别列入教学目的和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本次试题注意了对学生语言积累的考查。但瑕不掩瑜,此张试题是对学生全面检测的一张好试题,给老师指引了一盏明灯!

二、试题分析

从整个卷面来看,基础知识和积累运用部分学生掌握还可,阅读、习作部分失分较多。

一、积累与运用

1、看拼音,写词语。

此题考查了8个生词掌握情况。8个新词全为本册的重点词,学生的掌握情况较好,但暂时一词写上来的同学只占60%。

2、读句子,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的理解。

此题考查了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我校是传统文化示范校,学生对这一段论语都很熟悉,所以答的比较好。

二、阅读与感悟

阅读课外短文,完成文后练习。

此题也考查了学生的课外短文的阅读情况,比上题能力有所加强,学生表现还可以,但感悟不深,理解不够透彻,到位,语文阅读重在过程,学生独立阅读能力是在过程中培养起来的,这些都是教师应在今后教学中注意的事项。

三、作文

篇3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和文化的文明古国,博大精深的文化是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应该传扬的。而对于21世纪这样一个飞速发展的社会,精神文明的建设变得越来越重要。我们要重视语文教育在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只有让学生在小学语文中学习到最优良的文化内涵,才能充分发挥教育的意义。人文素养是一种精神方面的素质与内涵,只有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培养和提高人文素养,才能真正从小抓起,全民提高文化内涵,也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语文功底,从而形成教育的良性循环。

二、提高和培养小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具体方法

1.教师提高自身素养,做好示范

要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人文素养,首先就应该从老师做起,从古至今一直有为人师表的说法,所以,要想从实际上提高和培养人文素养就必须让教师提高自身素养,做好示范。例如,在讲授《大自然的警示》时,教师可以在分析课文后,升华主题,呼吁学生热爱自然,珍惜爱护动物,尽自己的力量去维护身边的环境,然而,这种单纯的讲述总会掺杂着无力,如果教师平时注意自己的言行,无论走到哪里都爱护环境,对身边的垃圾随手拾起,不浪费水资源等,就会形成上行下效的好效果,从而达到培养人文素质的目的。

2.活跃课堂气氛,渗透人文关怀

人文素养,不仅仅在语文教学中有所体现和提高,这其中还包括一种氛围下的人文关怀。小学阶段的学生一般处于7~13周岁,这个阶段的孩子活泼好动,很难全神贯注融入整节语文课堂中,为了让这种情况下学生人文素质有所培养和提高,教师可以适当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感觉到自己的主体地位。例如,在讲关于亲情的文章时,为了更好地培养人文情怀,教师可以通过比赛的方式让学生抢答自己为父母做过的事,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会进一步渗透人文情怀,达到更加完美的教学效果。

3.创设情境,陶冶人文情操

除了教师提高自身素质和活跃课堂气氛,渗透人文关怀的方式外,还要学会创设情境,陶冶人文情操。众所周知,小学语文的内容一般都是记叙文或者说明文,如果只是单纯的简述,相信并不能达到培养人文素质的目的,所以,创设情境是非常好的选择。例如,在学兔赛跑时,如果教师让学生分角色表演,然后再让参加表演的学生总结心得体会,那么,就会让文章寓意更加深入人心,从而达到提高人文素养的目的。

篇4

语文是一门结合语言与文字的一门科目,是从听、读、练、写四个方面进行不停地训练而学习的科目。语文教学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与语文基础而开展的教学行动,但在我国应试教育风气愈演愈烈,小学语文教学的困境也开始显现。本文就针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困境和出路进行了探讨。

一、小学语文教学的困境

1.注意力低下,学习效率不高

小学的孩子大部分都是处于6-12岁,这一部分孩子都将自己玩的天性释放到了极致。我想很多老师都会遇到上课时学生没有认真听讲,而是在不知不觉中开起小差,这便是学生自控能力差,注意力低而导致的。而注意力的不集中也直接影响了小学语文教学,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困境之一。

2.课程紧张,时间不充足

很多老师都知道我们在教导一个班一个学期的语文是会有一个进度要求的,而面对现在如此繁重复杂的教材,有时为了赶进度而忽略了不少学生的学习情况,这便直接影响学生最后的成绩与我们的教学效率。赶进度的行为只会加重应试教育的风气,而给语文教学造成更大的困境。

3.教学氛围生硬死板

课堂氛围的掌握是考验一个老师是否合格的标准,而死板的教学氛围也足足影响了小学语文教学。许多老师在讲解知识时,完全是照搬照抄地把书上的知识给学生讲出来,不知道掌握好讲解的节奏以及帮助学生总结吸取所学的知识,导致课堂氛围恶劣,学习效率缓慢。这样就给小学语文教学的困境增加了压力。

二、小学语文教学困境的应对策略

1.抓住学生的兴趣教学

6~12岁的学生是对新鲜事物感兴趣的年龄段,这时候学生的好奇心也是十分大的。教师在教导时经常感到无力,只是因为没有正确把握好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在讲解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寓言两则”时,可以试着用讲故事的方式给学生讲解。学生对故事都是感兴趣的,这样会让学生的注意力得到集中,也会让语文教学更加容易入手。

2.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每学期的期中、期末两次考试,学生的考试成绩我想都时刻牵绊着每一位任课老师的心。随着应试教育的风气愈演愈烈,想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改变自己的教学目的。教师要学会不在只是单单追求成绩,而是要学会着手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从而达到语文教学的真正目的。

3.营造和谐高效的课堂氛围

如何营造一个和谐高效的课堂氛围,最重要的还是教师要学会与学生交朋友,要让学生不断配合教师的工作,只有双方都不断努力才会使课堂氛围变得生动,而不再死气沉沉。例如,教师讲“大作家的小老师”一课时,完全可以把这节课运用到师生关系当中,学着和学生学习,会使课堂氛围得到大大提升。

上文是我对如何应对现如今小学语文教学的困境提出的一些看法,并对如何改变当前状况做了简要分析。改变教学困境,需要的是老师日复一日的努力,我相信在老师的不懈努力下一定会改变当前语文教学的问题,让语文教育更上一层楼。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友情链接
发表咨询 加急咨询 范文咨询 杂志订阅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