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培训总结合集12篇

时间:2023-03-03 15:54:54

艾灸培训总结

艾灸培训总结篇1

[关键词]循经叩击;梅花针;隔姜灸;合谷穴,妊娠剧吐;护理管理

妇科妊娠剧吐中医称妊娠恶阻,在临床上较常见,发病率在1%-2%,多见于初孕妇。中医认为主要是脾胃虚弱,肝脾不和或气阴两虚,妊娠后冲脉之气上逆所致。因此,治疗上除了进行积极地心理护理及对症处理外,补充足够的液体量,运用中西医药物结合治疗,可以收到较好的疗效,但患者不能进食,每闻及食物和中药气味亦可引起呕吐,这给患者带来身体的不适和痛苦。我科室自2010年11月至2012年10月对妊娠剧吐住院患者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梅花针循经叩击额颞部联合隔姜灸合谷穴的方法进行治疗,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同时,科学的护理管理对治疗效果提供了有效保证,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2010年11月至2012年3月在本院妇科住院的妊娠剧吐患者,住院期间均给予补液、中药口服及健康教育基础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梅花针循经叩击额颞部联合隔姜灸合谷穴的方法进行治疗。

2.方法

2.1护士的动员及培训

为了保证治疗按质量顺利地进行,对科室护士进行了动员并请医生对全科护士进行梅花针循经叩击知识以及隔姜灸操作的培训。内容包括梅花针叩击的手法、额部循经的方法、隔姜灸的方法、作用机制及目的、注意事项等。培训后并对每个护士进行理论及操作的考核,做到人人过关并熟练掌握。

2.2物品的准备

将一次性梅花针、皮肤消毒液、棉签、一次性手术帽、弯盘、艾条、艾灸盒、生姜(病人自备)等用物准备充分,定点、定量放置,做好用物交接班,及时补充,方便使用。

2.3护理方法

制定规范的操作流程并严格按照流程进行操作。

2.3.1梅花针循经叩击额部

①流程。应用梅花针扣刺额颞部经络及穴位一次。重点为印堂穴及双侧太阳穴,从印堂穴始直上至发际(及额中线),再沿发际至双侧太阳穴,以患者能忍受为度,每次5-8min,每日1次,以局部皮肤出现潮红为止。②护理操作注意事项。操作前评估患者主要症状、局部皮肤情况、对疼痛的耐受度等,并告知局部有出血倾向及疼痛。梅花针循经叩击皮肤后,皮肤表面出现针刺痕迹,并有结痂或出血点,数日后即可消失。血小板减少或有凝血机制障碍者,应提前说明。叩刺时用力须均匀,针尖要垂直而下、垂直而起。

2.3.2隔姜灸双合谷穴

流程。将艾条撕开,将艾绒搓捏成大小不等的圆锥形小体(称为艾柱,一柱称为一壮)3~5壮。取生姜2片,直径约3em,后约0.3~0.5cm,当中刺数个小孔,置于双合谷穴上,其上置艾柱,点燃艾柱。艾柱燃尽后除弃余灰,更换一柱再灸。一般连灸数壮(3~5壮),或根据患者体质或患者感觉而定,至灸处皮肤红晕、不起泡为度。

护理操作注意点包括以下几方面:①施灸前向患者讲解灸的目的、做法、消除恐惧心理,取得其配合。②施灸过程中,专人观察,询问患者感觉,太烫时用镊子稍微抬高姜片,让患者觉得有温热、舒适感就行,防止艾灰烫伤皮肤。也注意勿灸过量,避免灼伤皮肤。③对体质弱的病人,灸时艾柱不可过大,刺激量不可过强,如果发生晕灸现象,应及时处理。④艾灸时患者应取舒适,灸的过程中不要随意更换,防止艾柱倒伏或艾灰脱落灼伤皮肤及烧坏衣被。⑤灸毕,取下姜片,观察并清洁局部皮肤。

2.4定期总结反馈

每月召开一次护士会,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并进行统一分析,对好的经验共同总结提高。指导并培养护士主动优化操作流程的自觉性,以便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3.结果

艾灸培训总结篇2

关键词 改良银质针艾灸 颈椎病

颈椎病是由于颈椎的椎间关节(椎间盘、钩椎关节、关节突关节)退行性改变,累及(神经根、脊髓、交感神经)、血管(脊前动脉、椎动脉)产生相应的临床表现(症状与体征)。颈椎病的临床表现十分复杂,从头、颈、胸到腿、足,从皮肤到某些内脏,都可有异常表现。颈椎病不仅影响颈部神经、血管、脊髓,而且常常波及心、脑血管、胃肠道等组织。随着我国人均寿命的延长,低头工作方式的人群增加,电脑、空调、汽车的广泛使用,颈部受到风寒湿的机会增多。颈部外伤的可能性也增加。据统计:我国有1亿颈椎病患者,已成为与现代社会相伴随的一种现代病和多发病。该病缠绵难愈、治疗难度大。如何有效治疗颈椎病成为临床工作的重要课题。从2006年4月至2007年5月本文作者收集我院确诊颈椎病患者140例,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2组:改良银质针艾灸组(治疗组)和牵引加手法按摩组(对照组)各70例,两组治疗结果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40例中,男79例,女61例:年龄最大82岁,最小16岁;病程最短4天,最长33年;有颈部不适、疼痛者132例;头痛、晕眩症状者76例;咽痛、耳部疼痛52例;肩部疼痛、胸部及胸部裹束感49例;上肢疼痛、麻木、肿胀者45例;胃部不适、心悸、胸痛者41例,步态不稳、多汗、便溏、便秘者27例。

1.2 分型 诊断为颈型及软组织型颈椎病104例、神经根型颈椎病98例、椎动脉型颈椎病60例、交感型颈椎病42例、脊髓型颈椎病37例、混合型颈椎病76例。

1.3 影像学检查 140例患者均摄DR片、正侧双斜位片,59例摄SCT片、DR片发现135例颈椎生理弧线改变,103例生理弧度变直,37例呈反弓,3例生理弯曲加大,94例有不同程度的骨质增生,79例椎间孔有狭窄,集中在颈4、5。SCT检查发现140例患者中86例有颈椎间盘突出症,集中在颈3、4、5椎间隙,有51例患者椎管狭窄。摄片严重程度与临床症状不成正比。

1.4 将140例患者随机分2组,改良银质针艾灸组70例,用银质针艾灸加小针刀加药物注射治疗后。再做5次颈牵加手法按摩:对照组70例,仅做5次颈牵加手法按摩。他们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方面都具有可比性。

1.5 诊断标准 采用史可任编著《颈腰关节疼痛及注射疗法》第一版颈椎病诊断标准。

2 治疗方法

2.1 改良银质针艾灸治疗组 用上海曙新科技有下。从进针到出针只需1/3秒,这一过程时间很短。要求施术者全神贯注动作熟练敏捷。

火针取穴:病侧头部运动反射区、百会、风池;上肢取肩井,肩隅、曲池、合谷;下肢取环跳、风市、阳陵泉、太冲、足三里。每次选取5~8穴用火针治疗,隔日治疗1次,20次为1个疗程。

2.2 对照组治疗方法 对照组用电针治疗,取穴与治疗组相同。

2.3 功能评定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用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状况用中国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评定;运动功能用简式Fugl-Meger评估量表评定。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20次后分别由专人进行评定并填写表格。

2.4 统计学处理 数据用(X±s)表示,使用spssl5.0版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统计学方法用t检验。

3 结果

二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简式Fugl-Meger运动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良Bar&el指数评分结果、组内及组间比较均采用t检验,P

从表2中可以看出两组患者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简式Fugl Meger评分、改良Bar&el指数评分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三项评分相比均具有显著差异(P

4 讨论

脑梗塞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急性发病患者大多住院抢救治疗,一般来我院诊治的脑梗塞患者早期治疗在本医院神经内科完成,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大多数脑梗塞患者病情稳定后即转到我科病房实施二级康复治疗。常用的治疗方法为:偏瘫肢体综合训练,电刺激治疗、手功能训练、坐位训练、站立行走训练、床到轮椅转移等。有吞咽障碍的患者进行吞咽训练;有言语障碍的进行言语训缘;有心理障碍的进行心理辅导;有高血压病的常规服用降血压药。本研究的三组患者在观察期间均进行必要的内科治疗(如降压药、扩血管药、神经营养药)和常规康复训练,在必要的内科治疗及现代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进行该项研究。

脑梗塞患者存在很多功能障碍,其中偏瘫肢体痉挛是患者康复过程中亟需解决的问题,能否有效地抑制痉挛,进而诱发部分分离运动,是提高康复疗效的关键。用火针治疗中风偏瘫历史悠久,现代医学研究证实,火针具有针和灸的双重作用,以火针速刺病位及反应点,能迅速消除或改善局部组织水肿、充血、粘连、钙化、挛缩、缺血等病理变化,从而加快循环,旺盛代谢,使受损组织和神经重新恢复功能。高天宇用火针治疗脑中风后上肢痉挛并设电针组对比疗效,并得出结论:火针的刺激量远远大于普通针刺,可在普通针刺无效的情况下取得好的效果。云燕用火针为主治疗急性脑梗塞66例,通过观察得出以下结论:①火针通络可朗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与未施火针治疗的对照组相比,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明显恢复;②可明显缩短疗程,使患者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较满意的治疗效果;③在施治时间上,发病时间越短越好。贺氏三通法治疗中风的经验中明确指出温通法是以火针为代表,强通法的典型方法是火针放血或三棱针放血,还特别指出在中风后遗症期的肢体瘫痪,病情顽固,经络闭阻不通,多用温通、强通之法,即用火针疗法。《素问・调经论》曰:“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泣不能流,温则消而去之”。火针可改善血液循环,调整血液流变学,增加局部营养,因其刺激量远远大于普通针刺。王桂芳用火针在脑卒中患者痉挛肌上多针点刺使肌肉痉挛得到缓解,从而促进偏瘫肢体功能恢复。段建刚在《针刺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MBP基因表达影响》一文中指出“本研究从基因转录水平进一步明确了针刺可促进脑缺血区MBP基因的转录,并且早期针刺优于晚期针刺”。限公司生产的长12cm,直径1mm的银质针,用长

2cm,直径2.5cm的艾柱,患者俯卧位,常规消毒铺单,用2%利多卡因5ml作颈部疼痛区局部麻醉,20分钟后在麻醉点进针,直达骨膜下,针尾置艾柱,点燃艾柱直至燃尽,冷却后拔针,选三分之一针眼注射(2%利多卡因5ml+曲安奈德20mg+0.9%氯化钠注射液5ml+维生素B122500ug122mi)混合液,用3号小针刀作痛点松解,消毒后用止血贴敷针眼,休息20分钟后回家。嘱24小时针眼勿湿水,2天后回门诊复查,开始做颈牵和手法治疗,隔日1次,共做5次。7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上述治疗。

2.2 对照组 70例对照组患者坐位牵引20分钟,手法按摩20分钟,用点、按、揉、拨、滚法推拿风池、风府、大椎穴,颈枕部至背部上段,彻底松解颈、肩、背部肌肉,隔天1次,共做5次。70例患者均完成本疗程治疗。

3 疗效分析

3.1 疗效标准 痊愈:临床症状、体征完全消失,功能恢复正常;显效: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消失,仅在劳累或天气变化时偶感不适,功能正常;有效:临床症状有所好转,功能有所改善;无效:经两个疗程后,临床症状体征无好转,功能未改善。

3.2疗效评定(见表1)。

从表1可知,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07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1%,两组有效率经统计学处理P

4 讨论

4.1颈椎病病因病机 颈部活动要完成静力学(如维持头颈姿势)和动力学(完成各种动作)的双重负担,其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明了。颈部肌肉、血管、神经丰富,易受损伤和风寒湿侵袭,造成颈部软组织充血水肿发生无菌性炎症,使之痉挛、粘连致颈椎生理曲线改变、椎间盘、小关节、韧带产生退行性病变、骨质增生,压迫和刺激了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和交感神经,产生一系列复杂的症状。目前颈椎病患者群体年轻化,城乡发病率均高。

4.2 改良银质针艾灸治疗颈椎病机理 银质针艾灸是上海静安区医院软组织外科创始人宣蛰人教授从“九针”中发展而来的,它从85%白银混以少量铜、铬合金熔炼而成,质地柔软,可沿着骨膜弯曲凹面推进而不折断,能准确到达较远距离和狭窄骨间隙的病变部位。银质针针尖钝圆,不易损伤组织。传热快,燃烧时针体温度大于100°,针尖温度为39~41°。密集的银质针(1cm间距)将热能均匀传导到深层病变部位,形成透热网,有增加血液循环、松解肌肉痉挛等功效。一般物理疗法和药物疗法很难达到。小针刀对痉挛和粘连的组织有很好的松解作用,借以解决颈部肌群动态平衡失调。配置的药液(2%利多卡因5ml+曲安奈德20rag+0.9%氯化钠注射液5ml+维生素B12500ug 122ml)能“用最快的速度,送到最需要的地方”,在疼痛部位进行注射,起到强力消除无菌性炎症、营养神经、阻断疼痛弧的持续传导。银质针+小针刀+药物注射的使用,使复杂的颈椎病治疗变得简单、安全、疗效好,值得推广应用。

特色医疗专科技术培训常年招生

河北石家庄卫康特色医疗培训学校(河北省本级再就业培训基地、卫生部卫生行业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站)2010年上半年继续举办以下各班。一、第39届五十种疑难杂病高效新疗法综合班每月18日开课。二、第57届胡氏定向正骨疗法高级专修班每月24开课。三、第40届颈肩腰腿痛综合疗法专修班每月27日开课。四、第32届手诊、二十种专病效法、手法排石三台一综合班

每月2日开课。五、第32届激活针疗法、浮针疗法二合一综合斑每月6日开课。六、第41届黑膏药、无铅膏药、巴布剂、自热贴制作技术培训取证班每月9日开课。七、第35届埋线、注射、电激能三合一综合班每月27日开课。八、第30届肛肠科医师实用技术培训班每月9日开课。九、第33届脑中风偏瘫、IRI.~类风湿专修班每月12日开课。十、第24届口腔科医师速成技术培训班每月12日开课。十一、全国密刺针疗法班每月12日开课。十二、全国中医现代辨证速成班 每月15日开课。十三、网络视频班可随时上网学习。十四、国家职业资格取证班 高级按摩师(技师)、营养师、针灸师、推拿针灸师、康复保健、中药调剂、药剂(员、师)、口腔科医师、美容师等10余种专业,证书全国通用,网上可查。十五、76项特色专科函授班随时可以参加。欢迎电话、手机短信或函索简章。来校学习请提前报名。电话/传真:0311-83657172、82192295手机:13001890308联系人:王

艾灸培训总结篇3

上海聚阳化妆品有限公司专业从事中医艾灸温补事业,凭借艾灸几千年的学术理论和实践积淀,汲取多年美容行业中医养生的经验,将中国传统的医疗技术与现代养生需求相融合,将艾草、艾叶的功效与作用与灸疗完美结合。截至目前,聚阳已分别在上海、北京、南京、浙江等区域开设十余家大型“博艾馆”,全国有26家省级商签约合作,终端已超过3125家加盟店,并拥有几万名忠实顾客。聚阳公司良好的销售渠道,使得聚阳艾灸立足江南,北至黑龙江,吉林、辽宁,南达广东、云南、海南、四川、福建等地。

《财智》:首先非常感谢苏总能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接受采访,先请您简单介绍一下麦莎控股公司及旗下企业上海聚阳化妆品公司可以吗?

苏春鸣:上海聚阳化妆品有限公司隶属于麦莎投资控股(MAISHA INVESTMENT HOLDING)有限公司。麦莎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业务以高端会所品牌开发和经营管理为主,旗下企业有上海聚阳化妆品有限公司、迈思芭(上海)美容有限公司、上海麦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上海菲洛米建筑设计工程有限公司。之前,麦莎公司是聚阳的客户,通过合作认可了聚阳,于是麦莎的董事长找到我们谈合作。经过沟通,我们发现双方在很多方面的观念非常接近,所以,很快就谈妥了并购的事,目前麦莎公司占股51%。

《财智》:您当时基于什么原因看好养生这个项目,并最终选择全心投入艾灸这份事业?

苏春鸣:我之前拜读过《思考中医》这本书,书里说的那些知识让我感到很自豪,于是毫不犹豫的选择了中医行业。当时我经常会头疼,但很多年都找不到治疗的方法,一个偶然的机会下,艾灸让我的头疼消除了。于是我相信这个行业一定可以发展壮大,就拿下了上海的总,开始做这个产品。之后,又花了三年钻研走访中国的无烟艾灸是怎么做的,在充分学习和成长之后,全心投入这个行业。

《财智》:曾听您说过贵公司从创办至今九年间,您带领团队只做一件事,就是“做艾的传播者”。那么,这么多年是什么信念让您能一路坚持从没放弃?

苏春鸣:当看到艾灸不仅为顾客解决了疼痛,还帮他们调理好了身体,同时也感受到传承中医文化的时候,那种感觉是无法形容的。加上我们自己的家人也都从艾得益,身体变得十分健康,所以我决心要把艾灸推销到千家万户。

《财智》:在这九年中您曾遇到的最大挫折是什么?

苏春鸣:挫折是遇到一些合作伙伴的离开,他们不相信聚阳能做大,就把资金撤走。后来幸好有麦莎公司的介入,使我们摆脱了困境。

《财智》:我曾看到过贵公司的团队展示,其间您也亲自上台和员工一起完成,展示了整个团队协作的凝聚力,觉得非常感人。那刻我就在想,是什么让这个团队这么有战斗力?

苏春鸣:那刻上台参与,是因为想到聚阳团队这些年的努力与付出,同时也受到大家的感染,所以情不自禁的想要跟他们一起做这件事。我感觉,聚阳战斗力和凝聚力来自于不会盲目给员工提要求。一直以来,我要求员工做到的事情,我自己一定会做到。

《财智》:从事这个行业的人都清楚“招人难,留人更难”,那么您在团队建设、人才培训,以及日常管理上具体都是怎么做的?

苏春鸣:我们经常讲梦想,每个进入聚阳的人都有一个梦想,让员工和企业梦想合二为一,这是最重要的。还有,就是要做到全体价值观的统一,让大家愿意为了同一个目标去聚在一起,这样的企业发展会越来越辉煌。

《财智》:目前贵公司除了上海的八家艾馆,还在北京和浙江各开设了一家不同规模的艾馆,可以谈一下未来艾馆的发展战略吗?聚阳终极目标是什么?计划用多少年来完成目标?

苏春鸣:我们的目标是在未来八年的时间里发展一千家艾馆,希望能跟我们现有的合作伙伴一起共同发展合作,向这个目标前进。然而连锁机构的发展最难的是人才,所以我们将会以培养人才、完善体系的方式去打开市场,成为艾的传播者。

《财智》:贵公司在艾灸行业算是行业领军企业,部分产品也分别获得了相关专利。继和芝韵和家家艾等国内一线知名品牌后,你们又推出了“宠艾”,这款新品何时可以量产并走入市场?

苏春鸣:家家艾居家温补养生仪是和芝韵温补养生仪的家庭普及版,适合家用,小巧精致。同时家家艾也是集千年艾灸疗法和现代高科技电子技术为一体的国内唯一一款无烟、无明火、无污染、舒适度高的居家温补养生仪器,是艾灸史上的里程碑,这款仪器通过电加热的方式,利用中医经络的原理,让中草药的艾油等有效成分释放出来,之后经过经络穴位作用于人体,达到祛湿散寒、补气养血、温养经络的效果。而本次推出的“宠艾”,是我们已经准备了一年了品牌,它经过各方面的测试,即将量产上市。

《财智》:当下国家相关部门在不断完善美业相关法规,未来这个行业会越来越健康,特别是在医学美容和生活美容渠道交叉的领域。那么,您是怎么看待中医疗法和艾灸养生的?它们未来会成为竞争对手吗?您认为终端渠道会有冲突吗?

苏春鸣:我们的定位很清晰,只做保健这一部分,是无法取代医疗行业的。中医疗法解决治病的问题,我们解决的是养生的问题,我们希望能让每个人都用的起艾灸。让每个人可以通过艾灸来保健,是我们的最终目的。聚阳所有从业人员的最基本要求是考取到国家颁发的熏灸师证,全部持证上岗,是符合国家相关部门要求规范的,相信这样的规范也会让艾灸在美容行业发展的更好。

《财智》:最近几年,行业都在谈股改,也听到您说聚阳是大家的,未来公司会拿许多股份出来分给每一个合作伙伴,请问您是怎么具体规划的?

艾灸培训总结篇4

吴耀持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针推伤科主任,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治特色专科主任,博导。爱尔兰上海针灸学院教务长。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腰突症、中风后遗症及更年期综合征。

殷之放 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主任医师。长期从事中医针灸领域的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擅长治疗高血压病、中风、精神障碍和颈、腰椎病等疑难杂症。

吴焕淦 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所长、教授,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上海市名中医。国家重点(培育)学科针灸推拿学科带头人、医药管理局针灸免疫效应重点研究室主任、上海市针灸学会会长。

施茵 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国针灸学会腧穴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中医手法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上海市针灸学会康复保健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市针灸学会临床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张仁 上海市中医文献馆原馆长,上海中医药情报研究所原所长,主任医师。现任中国针灸学会副会长,上海市科协委员、上海市针灸学会名誉理事长、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评审委员会委员。

潘祥龙 上海中医学院附属曙光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教授,上海市皮肤性病专业学会顾问,上海中医皮肤病学会名誉主任委员,上海中医药学会理事,前曙光医院皮肤科主任。

金义成 上海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推拿科主任医师、教授,上海中医药大学专家委员会专家,上海中医药大学老教授协会副会长、小儿推拿联盟名誉顾问。主攻小儿推拿,我国小儿推拿学带头人,海派儿科推拿流派传承的传人。

绝招一:温针透刺治“老寒腿”

温针透刺一般以内、外膝眼为主穴,相互透刺,并根据辨证论治加减穴位,运用长针进行透刺。一般主穴运针每穴每次1分钟,然后点燃针尾艾绒施行温灸。治疗时间每次约2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一个疗程。两个疗程之间休息7天。一般需1~3个疗程。改良后,部分疗程的透刺可以温盒自灸代替,更加方便。

温针透刺治疗老年膝骨关节炎(“俗称老寒腿”),作为上海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之一,从2008年开始推广,2010年在本刊发表文章,2012年获得“上海市医学科技奖(社区卫生)”。到2014年,项目已推广至上海市254家中医药服务社区示范点单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武汉、奉化、南京、宜昌等47家外省市二、三级医院。患者可就近在相关医疗机构接受治疗。

让“简便验廉”技术走进更多家庭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第六人民医院针推科 吴耀持

“中医药适宜技术”是指以针灸、推拿、外治、内服等特色疗法为主的传统中医项目,它们具有“简、便、验、廉、效”的共同特点,深受社区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欢迎。

近年来,研究、发掘利用和推广中医适宜技术成为重要的中医传承工作。从2006年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陆续制订并执行数批中医临床适宜技术推广计划项目。我所主持的温针透刺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电针治疗腰突症,作为上海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多年来在上海成功推广,并辐射至全国(详见《家庭真验方――小绝招大健康》正文)。

技术在变:温针透刺“搭档”温盒自灸

从项目起步到今天六七年过去了,这六七年中,中医治疗技术和观念都发生了很大转变,我们的项目也随势而变。首先,我们对技术进行了改进,使穴位更精简,比如温针透刺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原来主穴有6个,现在精简到4个;对操作手法也进行了提炼,使治疗周期缩短。这些改进不仅使疗效获得提高,更重要的是使治疗更简捷、使患者就治更便利,而这些正是适宜技术“简、便、验、廉、效”的主旨所在。

2010年我们在《大众医学》上发表文章介绍温针透刺疗法时,读者在文章配图上可看见长长的透刺针,尾端有燃烧着的艾段。那时,患者每次治疗都需要来医院,由医生操作。今天,温针透刺疗法已改进为温针透刺和温盒自灸相结合,患者在首诊时接受温针透刺疗法,然后即可在医生指导下于家庭开展这一疗程的自灸治疗,疗程结束后再来医院随访、续治,并制定下一疗程的计划。

观念在变:让更多人获得医疗服务

《大众医学》的编辑问我:你们让病人都在家里治、不来医院了,不会减少很多诊疗费、药费收入吗?我觉得,为医者不能把目光都聚焦于经济效益,也要看到社会效益。尤其是基层中医,担负着为社区、农村居民健康护航的责任;中医适宜技术,则本就以让群众就近、便利地获得医疗服务为使命。这种医院治疗和家庭治疗相结合的方式,或许就是今后群众卫生保健的发展趋势。

再说,让部分病人在医生指导下开展自治,从而把有限的医疗资源让给有更迫切需要的患者,也让我们有时间和精力培养更多的基层医生,这难道不是在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吗?

剂型在变:新品、老款各领

《大众医学》的编辑还问:近年来各种不用艾的热灸贴、代温灸膏不断上市,温灸治疗更方便了,传统艾灸最终会被这些新方法取代吗?实际上,我们临床上也在鼓励患者利用好这些新型温灸工具。这些以远红外、坎离砂等为热源的熨灸贴,比较传统的燃艾法,确实有更干净、方便的优势;有的还配合复方中药,比单纯艾灸的治疗范围更广。

至于具体疗效如何,应该让临床数据来说话;而接受度如何,则要让患者自己来说话。中医药是一种独特的传统文化,艾烟氤氲、艾香芬芳的环境是任何一种新器具无法实现的,传统艾灸仍然会有它特定的受众。

方式在变:网购时代坚持“医院首诊”

我想强调的一点是,无论传统还是新型,各种温灸器具毕竟是医疗用品,不能仅仅以“方便”来做取舍。即使是自己买药、家庭治疗,也一定要坚持“医院首诊”――让医生为你辨下证,让医生评判下你看中的用品,它适不适合你、怎么用更好,一定要有医生的指导。也许有读者会说:网店卖这些东西时,也让我把症状告诉店主,店主建议我买哪样,不是随便瞎买的。可是,店主是专科医生吗?网店能为你望、闻、问、切吗?离开了正确的辨证论治、四诊合参,中医治疗就是一句空话。

此外,自己购买温灸用具的读者要注意其来源的可靠性。建议读者拿上医保卡,去医保定点药店、医院附属药房选购,如此不仅药品质量有保证,而且一旦使用中发现问题,也可及时反馈、获得正确处理。

“希望在有效、安全的前提下,中医适宜技术越来越方便、经济,走进越来越多的普通家庭。”

绝招二:肚脐贴药治高血压

配方:牛膝、川芎、三棱各50克

制法:上述中药混合后研成细末,置干燥处备用。

取穴:神阙

方法:在贴药时,必须取仰卧位,并定准穴位,用酒精棉球将“神阙”穴擦干净,取药末5~10克放在穴位上,使药物伏贴稳妥,再用香桂活血膏或纱布和胶布固定,保持3~4天,10次为一个疗程。

编辑部的话:此“绝招”最初刊登时文章名是《穴位贴药治疗高血压》,它只需要一个穴位――神阙(肚脐),其“简便”特色可见一斑。作者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对处方进行了改良,更总结出四时用药的经验。验方验法看来“简便”,得之却实在不易。

从穴位贴药到因时用药

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 殷之放

我自1983年到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针灸门诊后,时常有高血压病患者就诊要求治疗,经针刺后,患者血压多有不同程度下降,症状也有较大减轻。

二十余载,处方改良

起初,高血压患者针刺取穴常用的有8~9个,后来精简到4~5个,疗效保持稳定。又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们发现患者经1~3个疗程下来,针刺降压短期疗效可以,但中远期疗效并不理想。

由中药穴位敷贴治疗哮喘受到启发,我们从1989年起采用穴位贴药治疗高血压病,效果不错。1994年8期《大众医学》介绍的,是最初使用的敷贴中药方,经临床反复应用比较,后来膏药方处方改为以附子、川芎和三棱等中药为主,强调益肾养肝强心,活血化瘀通络。治疗时,将神阙穴常规消毒,取药膏敷上,以桑皮纸和橡皮胶固定,每星期敷贴2次,10~15次为一个疗程。20多年来经治患者都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人的血压与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有规律可循,高血压患者的心输出量随病期进展而降低,总血管阻力随病情进展而增高。穴位贴药疗法治疗高血压前后心血流图变化测定显示:患者治疗后心输出量增加、外周血管阻力降低,治疗前后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且动脉顺应性有明显增加趋势,其中远期疗效尤较针刺疗法为优。

阴阳平衡,长久稳压

经过长期的临床观察,我们还发现四季阴阳更替与高血压病患者阴阳变化有密切联系。众所周知,“天人相应”是古代养生与防病的重要原则,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是一年中八个大的节气,是自然界阴阳平衡变化的一些关键时间点,如春分与秋分是阴阳平均,夏至是阳气极盛、阴气始生,冬至是阴气极盛、阳气始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功能的衰退,高血压的患病率逐渐上升。

中医认为高血压与阴阳平衡失调有关,病位在肝、心与肾,肝主疏泄,心主血脉,肾阴肾阳为一身阴阳之根本,阴虚阳亢是其主要发病机制。如果能在阴阳变化的关键点,不同季节采用不同的药物,对机体阴阳的失衡及经气的运行进行调节,将有助于高血压的控制和并发症的预防,收到事半功倍的疗效,这也是“辨证施治,因时用药”的穴位贴药法对高血压病的保健思路。

运用举隅:因时用药

穴位贴药疗法在临床应用时,常需辨证论治,因时用药,而在临诊时灵活加入配药,加药与膏药相应,膏药统治而加药专治。一般建议在高血压病治疗稳定后,即停药或应用维持量后,每年接受穴位贴药治疗2个疗程,即所谓“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每当夏至(2014年是阳历6月21号)起用上述基本膏药方加枸杞根粉0.5~1.0克,有痰湿阻滞者再加茯苓粉0.5~1.0克,每周2~3次,1.5月为一个疗程;冬至(2014年是阳历12月22日)起用上述基本方加杜仲粉0.5~1.0克,有痰湿阻滞者再加茯苓粉0.5~1.0克,每周2次,1.5月为一个疗程。

此外,患者平时要注意四季环境气候变化,保暖防寒。合理饮食也很重要,要戒烟酒、辛辣,低盐(每日3~5克)低脂饮食,少吃动物脂肪及内脏,多吃粗纤维植物(如芹菜有很好的降压效果),新鲜的蔬菜、水果,注意调整生活方式,避免情绪波动,适量的运动,不要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和良好的心态,控制体重,定期监测血压的变化。

绝招三:隔药灸治“溃结炎”

方法:将制附子、肉桂、檀香、红花、丹参、黄连等中药研成粉末,加黄酒调拌成厚糊状,用药饼模具按压成直径为2.3厘米、厚为0.6厘米的药饼。艾炷底径为2.1厘米,高为2厘米,重2克。

取穴:中脘、气海、关元、天枢、足三里等穴,上置药饼与艾炷,每穴各灸2壮(约30分钟),每日一次,15次为一疗程。由于患者病情不同,疗程亦有长短,短则一个疗程即能显效,长则5~6个疗程方能治愈。

溃疡性结肠炎是现代医学的一大难题。本刊在1995年、2005年做了隔药灸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技术的介绍和进展报道。此“绝招”作为“艾灸温养脾胃治疗肠腑病症的技术与临床应用”项目的主要成果之一,先后获得2012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和201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如今,她又有了新的面貌。

从隔药灸到太乙温灸条

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 吴焕淦 施茵 陆

隔药灸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源于30余年来的临床与基础研究,经过大量的临床实践与验证,证实该法对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等主症,以及里急后重、肠鸣、神疲乏力等兼症都有较明显的改善作用。近年来,隔药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在不断探索与实践中又有新进展。

新增“合募配穴”

诸如在取穴方面,在沿用原定的一些穴位(中脘、天枢、气海、关元、脾俞、肾俞)的基础上,增加了“合募配穴”――天枢配上巨虚。“合募配穴”是针灸临床治疗肠腑病症(溃疡性结肠炎为肠腑病症之一)的常用配穴方法。募穴乃脏腑之气血汇聚于胸腹部的腧穴,故与脏腑之气相通。合穴指下合穴,是六腑之气下合于下肢足三阳经的腧穴,“合募配穴”具有通调肠腑、化湿和中、止泻通便作用。目前临床上合募配穴法与原取穴法隔次交替进行,以提高临床疗效。

研制“太乙温灸条”

溃疡性结肠炎有相当部分的难治病例,且比率逐年攀升。这些久病不愈的患者往往表现为对常规治疗反应差甚至无反应,或者在激素治疗减药过程中出现症状反复,或长期依赖激素出现不良反应等。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病机是脾肾阳虚、气血瘀滞肠络所致,我们新近研制的太乙温灸条具有辛香行气、活血化瘀、温阳散寒、通络止痛功效,治疗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常能收到意想不到的疗效。

太乙温灸条即将艾绒与乳香、没药、沉香、冰片、桂枝、透骨草、千年健等多味中药混合,制成直径3厘米的温灸条。这种太乙温灸条直径大于普通艾条,在施灸过程中可产生广泛而持续的火力和渗透效应,对各种寒证、虚证、痛证、瘀证均可产生良好的临床疗效。将其温灸于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可起到温养脾胃,温阳益气,调和阴阳,理气化瘀之效,能有效改善患者久治不愈的腹泻、腹痛、粘液脓血便、乏力等症状。

便利和疗效权衡

近年来,随着网络购物的普及,医疗用品可以很方便地在网上购买。治疗结肠炎有各种灸贴、灸具、隔药灸等等,品种繁多,光个艾灸条就有众多名字,比如太乙灸条、药灸条、清灸条、陈艾条,等等让患者无从下手;再看成分,有的林林总总一大串,有的却秘而不宣。对此,我们建议患者不要盲目购买,因为很多这类商品并非正规医疗用品厂家生产,质量良莠不齐;且灸法治疗涉及很多环节,如穴位的选取、灸多少量、灸多少时间合适等问题,都需要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来制定,需要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我们的“隔药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技术操作规范”早在2005年即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作为全国百项中医诊疗技术推广项目,并已制作教学课件在全国推广。不过隔药灸所用的药粉仍为所内制剂,尚无市售成药,希望患者赴开展这项治疗的正规医疗机构就诊。太乙温灸条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并在临床应用,相信不久也可以推广用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以及其他疑难杂症和日常保健。太乙温灸条携带方便、易于操作,花费远低于目前临床诊疗价格,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普通百姓由此获益。

tips名词解释

太乙温灸条(左)和清灸条

“太乙针”或“太乙灸条” 这是古代文献名称,指将艾绒与某些中药按不同比例混合制成的药艾条。

药灸条 泛指添加了药物的艾条。

清灸条 就是不加任何药物,单纯用艾绒制成的艾条。

陈艾条 这不是规范名称,网上有些商家因百姓喜爱贮藏时间久的艾绒,为迎合大众心理而这样命名。

绝招四:诸病自治“保健灸”

艾条灸降血压

取穴:百会、涌泉、足三里(涌泉、足三里穴双侧均取)

操作:每次选1穴,(涌泉、足三里穴双侧均取),3穴可轮流换用,均用艾条灸。

百会穴和足三里穴为雀啄灸,方法为:艾条点燃后,从远处向穴区接近,当被灸者感觉烫时,将艾条提起,再从远端向穴区接近,如此反复操作10次即可停。每次灸之间应间隔片刻,以免起泡。

涌泉穴为温和灸,可双侧同时进行,方法为:令患者取仰卧位,将点燃之艾条置于距穴位2~3厘米处施灸,以患者感温热而不灼烫为度。每次灸15~20分钟。

2006年刊登的文章

编辑部的话:本刊从2005年起开始连续刊登灸法保健文章,并于2006年起开设“百病自灸”专栏。自己灸治真的能疗百病吗?保健灸从起源到今天发生了哪些变化?民间越来越火爆的自灸疗法,未来会走向何方?让我们听听前辈的回忆和畅想。

从濒临湮没到焕发青春的“保健灸”

上海市中医文献馆 张仁

差不多10年前的一天,《大众医学》的编辑来我处约稿。当时我刚刚出版了《中国民间奇特灸法》一书,便建议向读者介绍一下流传我国千载、在近代却濒临湮没的保健灸法。此后在两年多的时间里,我在《大众医学》发表了数十篇保健灸文章,并开辟了《百病自灸》专栏。最近,听闻这些旧作将和其他各家经验一起整理成册出版发行,作为老一代中医针灸工作者,我是十分欣慰的。

近代衰落,现代兴起

保健灸,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庄子・盗跖》篇,提到:“无病而自灸”。之后,从唐宋的《备急千金要方》、《扁鹊心书》、《针灸资生经》直至明清的《针灸大成》等多部中医针灸名著中都载有应用灸法保健防病、延年益寿的内容,而且还出现了《灸膏肓腧穴法》等保健灸法的专门书籍。积累了从选穴、组方直至操作技术、适用范围等全方位的临床经验, 成为针灸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随着1822年清道光帝的一纸废止令,针灸疗法退出官方机构之后,保健灸也就从此一蹶不振。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与此同时在东瀛,保健灸法却大行其道:无论男女,一生中都需行养生灸4次,成为日本民族推崇的优风良俗,民间还流传“勿与不灸足三里之人行旅”、“风门之穴人人灸”等谚语。

值得安慰的时,随着我国社会安定、物质丰富,人们对提高生命质量的要求越来越迫切。与针剌相比,灸法除了更为安全方便外,还具有独特的养生作用,古老的保健灸法又一次焕发了青春。首先是,它开始走出医院,进入大量的民间养生机构。20世纪以来,这项工作受到了我国有关政府部门的重视,专门制订和出版了有关培训教材。以上海为主,专业应用悬灸保健或开展各种保健灸项目的机构遍布全国。2010年,源于我国的中医针灸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代表作名录,针灸维护人类生命的价值正在引起全球性重视。

灸之所治,远非“百病”

现代保健灸无论在保健内容上还是灸法本身,均较之古代有了很大的发展。就保健内容而言,一种是用灸法“治未病”也就是预防疾病,据文献统计,已经覆盖内、外、妇、儿、五官各科。其中还包括预防癌症化疗时所出现的毒性反应和提高某些癌肿患者的免疫功能。此外,还有灸法防治艾滋病、竞技综合征、考场综合征、航天病的新研究。另一种是灸法保健,所为保健,也就是创造良好的身心条件、提高生命质量,比如灸法减肥、美容及消除疲劳等,都是近年应运而生的。随着老年人口增多,用灸法延年益寿也正在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据最新统计,灸法目前已应用于320多种病症的防治,已经远远超出当年专栏名字的“百病”之数,相信这个数字还将不断翻新。同时,对保健灸的机制也在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如一直为古人所钟情的灸法延年益寿,现代研究证实,艾灸确可提高老年人整个机体的免疫功能和调整体液中的微量元素,促使其健康长寿。

我认为,保健灸还将不断发展壮大,并成为针灸医学的一门新的分支学科。

保健、治病,务必分清

然而,走笔至此,我必须提醒读者注意:务必要搞清楚灸法用于治病和用于保健二者的区别。前者是医生的事,要在医院内进行;后者才是可以在家或在一些养生馆里做的,千万不要混为一谈。

用好保健灸,要做到二条:一是突出“防”,中医称为“治未病”。“治未病”这三个字,最早见于二千年前成书的《黄帝内经》,原话是“上工治未病”。意思是好的医生是在疾病还没有出现的时候就进行预防。譬如我以前文章中提到的灸防中风,就是一例。现在提倡的用冬病夏治敷贴预防冬季呼吸道发病,实际上也是保健灸的一种。另外,用于延缓衰老的保健灸,也有“防”的意思。

二是突出“早”,要紧紧地抓住“灰色地带”这一时机(详见《家庭真验方――小绝招大健康》正文),也就是疾病刚刚露出苗头时。此时即给予保健灸,往往可以事半功倍。如我们通常所说的“三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当临床上发现各项指标刚刚超过临界值时,就应当及时进行保健灸。一旦戴上了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蛋白血症等“帽子”后,就应该找医生了。虽然保健灸也有“亡羊补牢”的作用,因为它具有增进体质、提高免疫力等多种功效,即使是得病之后,同样可作为辅助疗法,但此时保健灸只是医生的得力助手,千万不能依靠它治病。

我深感“酒香也是怕巷子深”的。写前面一段文字,无非就想着保健灸赚一声吆喝,希望这坛酒让更多的读者闻到,饮来更回味香醇。

绝招五:“划十字”治酒渣鼻

方法:以1%普鲁卡因加适量肾上腺素作局部浸润麻醉后,用一特制的手术刀在患者的鼻部皮肤上,作“十”字形方向来回交叉地将皮肤划破。划的程度(深度和力量)需根据皮损的具体情况而定。

1979年刊登的文章

近年病例的手术前后对比

编辑部的话:此“绝招”的大名是“酒渣鼻划痕切割法”,本刊最初于1979年发文介绍。据老编辑回忆,文章刊出后全国各地的酒渣鼻患者蜂拥而至。数十年后,我们想的是:疗法虽然简单,但终究要“吃刀子”,今天激光都普及了,它该光荣隐退了吧?没想到……

功成身不退的划痕切割法

上海中医学院附属曙光医院皮肤科 潘祥龙 徐平

酒渣鼻是发生在鼻面部皮肤附属器的炎症性皮肤病。主要表现为鼻部潮红、粉刺、丘疹、脓疱、囊肿等多种损害,病久后可出现持续性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后期出现鼻赘,严重影响患者的容貌和身心健康。对早期的酒糟鼻,临床均采用内服和外用药对症处理,但对持续性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和鼻赘型酒渣鼻却无特殊有效治疗方法。国外对鼻赘型酒渣鼻常采用手术切除再植皮的方法,但术后常会遗留显著性疤痕,严重的可以毁容。

“绝招”走过50年

曙光医院皮肤科从1956年建科起,经历代医师的不懈努力,形成了一整套规范的中西医治疗酒渣鼻的方法,并传承至今。其中的特色诊疗方法――酒渣鼻划痕切割法是由石光海教授发明的,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时至今日已走过了约50个年头。

该方法可以切断增生扩张的毛细血管,削除肥大增生的皮脂腺和结缔组织,不仅能使持续性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和鼻赘型酒渣鼻得到根治,而且由疮面残留的表皮细胞修复创面,愈合后不留疤痕(详见《家庭真验方――小绝招大健康》正文)。

到目前为止,我科应用酒渣鼻划痕切割法治疗各种酒渣鼻已达2500余例,其中鼻赘型酒渣鼻达200余例。仅2012年一年间,做酒渣鼻划痕切割法治疗的患者就有200多例。

科研推广 持久振新

同时,该疗法的科研和推广工作也在不断进行。酒渣鼻划痕切割法曾于1958年获上海市卫生部门颁发的科技二等奖,1984年获国家卫生部科技进步乙等奖。1985、1986年分别举办两期《酒渣鼻划痕切割法推广学习班》。先后多篇,其中既有临床疗效总结、也有手术后创面修复无疤痕的组织病理和免疫学分析。2008年,该疗法获上海中医药大学临床特色诊疗技术课题项目,完成对酒渣鼻特色诊疗的再次推广。2012年,又获上海市卫生局的皮肤科振新及上海市卫生局酒渣鼻适宜技术推广的二项资助。

多年来,酒渣鼻划痕切割法的刀具得到了改良、制定了手术标准化,使经验性酒渣鼻划痕切割法成为规范化和标准化,得到更大的继承推广和发展。通过传、帮、带,我们将该疗法悉心传授给历届研究生和各地进修医生,目前太仓、北京、都江堰等地的医院已经开展了酒渣鼻划痕切割法治疗工作。

新笋层出 老竹弥坚

今天,医学美容技术日新月异,各种新药物和新技术如激光、光动力、冷冻、磨削等层出不穷。比如,点阵激光,可以缩小酒渣鼻局部皮肤的扩大毛孔;红光,可以减轻鼻部红斑和毛细血管扩张;光动力,可缓解酒渣鼻的脓疱和炎症。但是,酒渣鼻划痕切割法仍然有它独特的价值,不能被取代。

酒渣鼻划痕切割法适应症是鼻部持续性红斑一年以上、毛细血管扩张、增生、肥厚的酒渣鼻,尤其是增生、肥厚者,只有通过划痕切割法治疗。而脓疱、小囊肿则需要药物控制后,才能手术治疗(新药物可短期改善酒渣鼻皮损,但停药即发)。

二氧化碳激光、冷冻技术,不但不能彻底改善皮损,还有出现疤痕的可能;且由于纤维组织不规则增生,触摸鼻部皮肤会有软硬不平整的不适感。因此,用类似新技术治疗酒渣鼻是完全不可取的。有不少已经做过激光、冷冻等治疗后无效的患者,转来我科做划痕切割法,由于其鼻部皮下组织软硬不规则,给治疗带来难度,或降低了有效率、或容易产生疤痕。这将是我们今后研究和解决的重点之一。

该疗法有效率在80%左右,对增生肥厚型酒渣鼻有效率可达95%。手术过程中无明显痛苦,术后1周左右创面即可愈合。具有操作简单、不需植皮、手术后反应小、愈合较快、不留疤痕的优点。部分病例可以一次根治。

此外,酒渣鼻划痕切割法整个治疗过程的费用在1000元左右,与各种激光等新技术治疗的昂贵费用相比较,其优势更是明显。

Tips

手术为什么不留疤

酒渣鼻划痕切割法治疗后为什么不留疤痕呢?原来,手术尽管破坏了表皮及真皮浅层,但手术后真皮网状层及毛囊、皮脂腺导管的残留复层鳞状上皮可修复创面,这就是表皮细胞赖以繁殖、再生的基础,因而能保证创面是表皮愈合,而不是瘢痕愈合。所以,只要手术时划痕程度掌握恰当,创面愈合就不会留有疤痕。一次手术不能取得满意效果者,相隔6个月左右可再次手术。

“目前,国内外应用酒渣鼻划痕切割法治疗酒渣鼻的医院还不多,我们期盼这项历经50年传承、研究和改进的技术,将来能得到更广的推进和发展”

绝招六: “双手”推出大健康

推拿治小儿哮喘(节选)

揉膻中 小儿取仰卧位,用中指指腹放在小儿两联线中点之膻中穴,按揉100次,有宽胸理气、止咳平喘之效。按揉时中指须紧贴穴位处,手指不能移动摩擦,以免擦破皮肤。

1987年刊登的文章

编辑部的话:如果说多数外治“绝招”还需要药物、器具配合,那么,推拿只需要一双手,真正“无本万利”。难怪如今推拿养生大热,各种推拿班、推拿论坛和网站如雨后春笋涌现。山河旧貌焕新颜,万家欢中也有忧。我们邀请从20世纪80年代起就为本刊读者介绍推拿养生疗法的前辈来“指点江山”。

让保健推拿真正造福大众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医院推拿科 金义成

在所有的中医治疗技术中,推拿毋庸置疑是一种最古老的手法。“推拿”古又称“按摩”,保健可以说是按摩除了治病以外的另一主要功能。在《汉书》之前的《史记? 扁鹊仓公列传》记有当时上层社会专门从事按摩的工作者的故事,东汉医圣张仲景将膏摩列为预防保健法之,唐代药圣孙思邈十分重视日常保健按摩,在其著作中还介绍有唐代时期日常保健按摩操“老子按摩法”和“天竺国按摩法”等。综上所述,按摩不仅是好的治病手法,还是重要的养生保健手段。我曾经在《大众医学》上发表过推拿治疗失眠、腹泻、痛经等一系列文章((详见《家庭真验方――小绝招大健康》正文)。

随着现今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对健康的要求更高。社会上,各种养生保健方法随之兴起,国家也将“健康”做为一个产业加以扶持,不仅政府加大投入,同时也鼓励和引进社会资本参与健康产业,推拿产业得到了有目共睹的发展。推拿热、按摩热、经络养生热,古老的推拿技术今天受到了群众和市场前所未有的追捧。

不过我们在高兴的同时,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应如何因势利导,尽可能地避免一些有损于推拿事业发展和不利于大众身心健康的行为。

提醒大众:掌下五分钟,背后十年功

在临床中,我也时见一些患儿家长对小儿推拿兴趣甚浓,不时询问推拿何穴、治疗何病、有何功用、能否照做等,从中可知一些人在参加这样或那样的培训班、学习有关知识。

对于患者的求知热情,我很支持和赞赏,不过我也奉劝他们不要热情过度,要保持冷静。大家不妨想一想,以上海为例,一个推拿专业学生需在大学就读五年,不仅学习中医理论知识,还要学习现代医学有关知识。更重要的是,他们不论寒暑每天都要刻苦练习推拿手法和练功,毕业后尚需到“基地”培训三年,考核合格后方能“执业”。家长们仅凭学个班,或者在论坛上讨论一下,就想解决孩子的大病小灾,可能吗?

希望院校:人才培养符合实际、接轨时代

尽管中医推拿专业人才文化素质和知识结构有了很大提高,但与现在的市场需求相比,缺口仍然很大。我们对推拿专业人才的培养,不应跟风于学制的漫长、学历和学位的把控,而要加强对实际动手能力的要求。即使是推拿教师,也是要重视临床实践,因为他们身负培养后辈的责任。而一名称职的推拿从业人员,应该是学术型和技能型复合人才,要牢记“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至于保健推拿行业,应有专职的人才队伍和恰当的教材。对按摩师的培训固然可以延请推拿专业人士担当,但要求有些“教师”首先应了解推拿养生保健的知识和方法,而不是将《推拿学》改头换面成《按摩师》教材。以至于养生保健在专业方面很难和医疗专业加以区别。

奉劝机构: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艾灸培训总结篇5

刺灸学基础为本文的研究出发点。对针灸推拿专业而言,该课程为主干课程,经络腧穴和临床针灸治疗依靠刺灸学构建联系,形成体系,促进了中医的应用。此学科包含经典刺灸法,结合了现代刺灸理论,是刺灸理论与技能的基础学习内容,可以促进临床技能的培养,其实用性显著。在刺灸教学中,理论实践结合是中医教学的重点,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针灸实操技能。

一、刺灸学概述

(一)定义刺灸学是中医学的关键组成部分,以分析人体生理机制和病理机制为主要内容。该学科针对诊断疾病和防治疾病相关问题开展研究。刺灸学的理论基础为朴素唯物论,以辩证法思想作为核心指导。刺灸学是经过无数医疗实践积累而来,现已基本成熟,并成为独特的实用性、科学性理论体系。刺灸学研究强调整体性,重视机体经络脏腑的关联性,分析机体的生理机制与病理构成,中医辨证手法配合合理施治,实现诊疗目的。刺灸学不仅是传统中医的重要理论分支,而且可作为现代医学理论研究和生物学理论的基础[1]。

(二)特点刺法(即针法)、灸法、拔罐法等是刺灸学的核心部分。中医特色技能是刺灸学教学核心内容,也是中医学的重要构成。刺灸学教学目的是通过刺灸应用学习,了解刺灸理论,掌握刺灸操作方法,应用刺灸技能促进疾病防治。学生通过刺灸学学习,可将经络腧穴学和针灸治疗学等课程联系为整体,逐渐构建完整的中医学理论。刺灸学教学在中医学体系化教学中居于重要地位。刺灸学教学目的在于通过专业刺学、灸学学习,促进学生精准定位取穴,进而体现针灸疗效。刺法与灸法基于同种原理,目的具有一致性,但方法和手段有所区别,应用侧重也存在差异。表、热、实、闭等证候以刺法应用居多,而里、寒、虚、脱等证候以灸法应用居多。在临床应用中,刺法与灸法应经过辨证综合施用,可以相辅相成,提高临床效果。刺法与灸法各有优势,也各有不足。虽然刺法治疗在临床应用中适用性较广,但是对某些特殊病症应避免使用。例如,有出血表现的疾病,不适合采用针刺疗法,而应选用灸法治疗。刺法治疗和灸法治疗皆是以腧穴为干预位置,基于患者病情,施针、施灸于指定腧穴,利用人体经络的传导作用,改善脏腑功能,以此实现疾病防治。刺灸学教学中应重视经络腧穴等理论基础,精准取穴,熟练定位刺灸,促进治疗预期的实现。

二、结合中医特色技能开展刺灸学教学的必要性

中医特色技能,即中医诊疗中应用的独特手段,具有中医特色性、独创性并可发挥相应的中医治疗影响作用,其核心技能为刺法、灸法、拔罐法、中医按摩以及中医炮制和内服外治等。中医特色技能应用优势主要包括四个方面:(1)简。即指简单易行,可操作性较强,此为中医特色技能的优势之一。中医诊疗中对辨证理论和针灸应用等技术要求较高,但就整体而言,中医治疗追求治疗流程化繁为简。(2)便。与西医相比,中医诊疗所必须的设备支持相对简单,无论是针刺疗法、艾灸疗法,还是拔罐法或刮痧治疗等,通常都不需要复杂庞大的设备支持,毫针、敷贴、艾灸、火罐皆是较为小巧的治疗用具。(3)效。中医治疗因为是辨证施治,对经络等进行整体调节和重点干预,故而疗效明显,副作用小,诊疗安全性高,临床效用显著而优越。(4)廉。自古中医重视“德”与“仁”,中医发展起源也是以解除百姓病痛为目的,因而中医治疗的优势在于诊疗成本较低,外治干预和内服用药以常规治疗、常见药物为基础手段,适用性强。在刺灸学教学中应用中医特色技能,可体现中医治疗优越性,强化刺灸学理论与技能训练,提升针灸学教学实践意义,增强学生中医实践技能。应用中医特色技能,符合刺灸学教学目的,适应刺灸学教学要求,对促进刺灸学应用实践意义重大[2]。

三、中医特色技能的教学应用

(一)理论结合实践刺灸学课程脉络清晰但知识点众多,在教学中要求学生结合临床实践,在实践中验证刺灸学理论,加强基础实操,提升实操水平。刺法、灸法是该课程的关键部分。以刺法为例,刺法应用即针灸治疗等,在教学中强调对毫针、电针和灸法的运用,配合拔罐学习;在刺灸理论教学之外,重视应用实践,使学生通过刺灸学学习熟练运用以上技能,同时了解针灸治疗前的消毒要点,治疗宜忌,明确当施治过程中出现意外情况或在施治后患者出现异常表现时的应对处理方式,促进学生掌握预防治疗不良反应的基础手段,培养学生辨别、选择和采用中医手法炮制灸法材料的技能。刺灸技法强调实践性,仅依靠教材理论学习,学生难以对刺灸产生感性、直观的体验,不利于掌握刺灸要点。许多学生缺少实操勇气,为帮助学生克服刺灸实操畏惧感,在理论讲解后,教师应引导学生结合中医特色技能在实践中验证刺灸理论,例如,开展毫针运用实践,利用视频资料,增强学生对技能运用的适应性,基于理性学习,提升感性认知,激发刺灸应用主动性。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结合教学用具,进行针灸疗法实践。在针灸治疗实践中,教师应重点引导学生掌握提插捻转的行针方法,结合补泻适宜理论,辨证虚实。刺灸理论教学在于经验传承,但一对多的教学方式无法让学生实操体验。教师可以通过刺灸实操使学生实际施针、施灸,在实操中掌握进针、行针以及出针的方式,培养学生实操手感。在针刺时,进针应快而精准,轻巧施针,施针动作应流畅连贯,缩短进针时间,减轻患者体验。仅进行旁观,学生对此技能要点感受不强;而结合实操,学生在应用中可体会行针要点,增强临床应用适应性,定位自身技能缺陷。

(二)定位风险要点刺灸临床应用强调手法精准、顺序科学,还应注意刺灸操作中的风险要点。教师在教学中强化刺灸细节教学,可以降低治疗风险。在刺灸操作中,部分实操要点易被忽略但具有风险性。在技能应用时,教师应强调基础操作规范性。例如,灸法治疗中进行麦粒灸治疗时,需要以线香将艾柱点燃,香灰清除不及时易掉落导致烫伤,应及时掸掉香灰,还应在完成艾条灸治疗后立即以水熄灭燃烧的艾灸柱。拔罐法中多使用95%酒精棉球,在点燃棉球前,应先拧干处理棉球,避免棉球中酒精过多而在治疗时滴落于患者皮肤,导致烫伤;拔罐法治疗还应注意定位走罐位置以后,反复推拉罐体,观察罐体吸附力,力度减弱后,需要借助棉球燃烧强化其吸附力,但此种操作反复进行后,罐体温度会随之升高,为避免烫伤,应适时更换火罐。对于此类操作要点,教师在理论教学中会予以强调,但学生体验较弱,易被忽视。而结合技能应用,强化主观体验,可帮助学生在刺灸应用中加强风险定位与风险规避,促进提高治疗安全。

(三)促进自主学习刺灸学要掌握的重点在于通过技能应用强化理论基础、技能熟练度,培养机体记忆。通过理论学习,学生对刺灸应用具有了基本认识。此时,教师应给予灵活学习时间,引导学生进行灵活应用和自主学习。学生初期实操通常存在各种不足,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进行技能应用,锻炼实操能力。通过自主学习,学生发现自身在刺灸应用中的个性化问题,并在教师帮助下分析原因,解决问题。教师对学生自学过程中的问题进行总结归纳,强化普遍性问题训练,分析特殊问题应对思路,促进知识架构,提升学生刺灸应用能力。针灸等中医特色技能与刺灸学密不可分,也是刺灸学的主要应用方式。基于此类技能的自主实践,可以促进学生刺灸应用能力提升,强化临床刺灸实践水平。在自主学习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刺灸基础施针、施灸起步,加强毫针运用练习,强调在自主学习中避免机械式技能应用,在刺法和灸法治疗中结合经络理论,结合辨证理论,强化穴位知识,完善理论体系,发挥刺灸的正向影响。

(四)激发学习兴趣结合技能应用开展的刺灸学教学,在强调技能应用训练之外,兴趣激发也是教学的重点策略。理论教学体验感不足,学生的学习意识往往沦于被动。而结合技能应用,通过施针、施灸、拔罐等由易向难的技能应用,增加刺灸实践,可强化学生的体验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自觉开展训练。教师可以通过中医特色技能的应用,说明其疗效优势,例如,艾灸可防病益寿,促进机体健康,针法治疗可刺激经络通畅、扶正祛邪等,使学生对刺灸学、中医影响产生更真切和更强烈的认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中医学通过内服外治结合,减轻患者病痛,其中刺灸治疗功不可没。因而,在刺灸学教学中应用中医特色技能、促进技能研究至关重要[3]。

四、结论

综上所述,学习针法、灸法理论,掌握应用技能,用于疾病防治,是刺灸学教学根本目的。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促进学生针灸理实结合,熟练进行腧穴针灸操作,是刺灸学的教学意义。临床应用、促进疾病防治是刺灸学教学的最终目标。应用中医特色技能进行刺灸学教学,可提升刺灸学教学的实践效果,促进学生掌握技能,从而达成刺灸学教学预期。

参考文献:

[1]饶晓丹,于海波,吴剑煌等.虚拟针灸教学系统在《针灸学》操作教学课程的实践体会[J].中国针灸,2020,40(08):877-879.

艾灸培训总结篇6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477-02

中医护理技术在中医临床护理工作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是中医医院护理人员为病人提供服务的基本手段,它是以脏腑学说为基础,经络学说为核心,通过刺激特定部位,以通经脉、调气血、调整阴阳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1 ]。但在医院管理年验收和等级医院复审中,发现中医医院普遍存在着中医护理特色体现不足,临床实际开展中医操作项目过少的现象[2], 王俊杰等[3]报告显示,医院护理人员广泛开展中医护理技术的只占9. 2%。以上问题我院同样存在,因此护理部于2011年6月开始对全院护理人员实施系统的中医护理技术培训,在2012年8月三级甲等中医医院评审中取得优异的成绩,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我院为一所综合性三级甲等中医医院,编制开放床位400张,护士总数233人,总床护比10. 58,病区床护比10. 41。护士年龄18~55(32. 16±7. 06)岁;学历:本科18人,大专122人,中专93人;职称: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58人,护师40人,护士134人;中医院校毕业的护士34人(包括基础学历和成人教育学历),护士长17人,毕业于中医院校6人,接受过“西医学中医”培训的护士132人,系统完成学习中医知识100学时的培训率70.3%。

2 中医护理操作培训管理

①成立中医护理技术操作领导及考核小组,由分管副院长为领导组长,护理部副主任为培训考核组长,成员由大科护士长及部分中医院校的护士长组成。②护理部组织修订完毕23项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并印制成册。③向医院申请增加中医护理培训的设备;④将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培训、临床开展中医护理技术操作项目指标、奖惩等纳入护士长日常管理。⑤建立护理部、科护士长巡查制度,与护士长、临床护士和病人深入接触,评估中医护理技术效果和存在问题,及时完善管理和培训方法。

3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考核激励机制

从2011年起把中西医护理技术操作考核纳入同工同酬及职称晋升中,同工同酬考核如下:西医基础护理操作8项+中医护理技术操作8项中各抽签考核一项(90分合格),具体内容如下:(1)西医基础操作(略):(2)中医护理技术操作:①艾条灸法;②拔火罐法 ;③开天门 ;④刮痧法;⑤ 湿敷法;⑥ 敷药法;⑦药烫法 ;⑧熏洗法。理论或技术操作考试不合格,补考1次,同工同酬推迟1个月,以此类推;5次考试不合格,当年不再推荐同工同酬。职称晋升考核如下:(1)初级护士晋升护师考核:专科技术操作4项+中医护理操作4项中各抽签考核1项(90分合格),项目如下:专科技术操作(略):中医护理技术操作:①拔火罐法②艾灸法③刮痧法④药烫法。(2)护师职称晋升主管护师职称考核:急救技术操作2项+中医护理技术2项操作中各抽签考核1项(90分合格),项目如下:急救技术操作:①简易呼吸囊的使用 ②除颤术;中医技术操作:①拔火罐 ②艾灸法。若理论或技术操作考试不合格1次,聘任则推迟1个月,以此类推;超过3次,则推迟一年聘任。

4 具体实施培训方法。

4.1第一阶段全员培训:①时间安排:2011年6-12月;②每月培训2项,共12项,培训顺序先从部级到区级、院级,具体项目是:耳穴埋豆、艾条灸法、头部穴位按摩、拔火罐、刮痧法、湿敷法、涂药法、熏洗法、中药药熨、中药保留灌肠、敷药法、贴药法。③培训要求是:每月初护理部组织示范员及考核小组进行2天的集中培训,训练熟悉后组织各科的护士长及总示范员进行培训,并反复训练,然后由她们集中培训科室的护理人员,月中护理部的考核小组分4组对护士长及总示范员进行考核,月底由各科护士长及总示范员验收考核科室的其他人员,人人考核合格。

4.2第二阶段新入职护士培训方法;

从2011年起,护理部组织当年新入职的护士进行专门的培训,中西医护理技术操作共24项,其中中医12项,西医12项,培训方法是:①时间:2011年开始,每年8 -12月,每周1-2项,周四及周五分2批进行培训。②中医培训的项目是:耳穴埋豆、艾条灸法、拔火罐法、头部穴位按摩、刮痧法、湿敷法、涂药法、熏洗法、中药药熨法、中药保留灌肠法、敷药法、贴药法。③要求:每次培训时先观看操作录像,再由专门的培训老师全天指导训练,对手法不正确或不规范者亲手示范指正,然后反复的训练,1周后由护理部组织的小组考核,人人每项验收过关,通过这样的训练,使她们很快熟练掌握中西医护理技术操作,更利于临床护理工作。2012年新入职护士的中西医护理技术操作也正在培训中.

4.3 第三阶段全员验收考核过关:

2012年7月2日-30日,共分5轮对全院护理人员进行人人验收过关的培训。护理部组织成立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考核组,共12人,分6个小组、2个时间段考核。第一时间段:下午2:30-6:30分,第二时间段是:晚上6:30-10:30分。各科护理人员自备操作物品及模特,并按照事先安排的时间段准时参加考试,每一轮考试顺序是:护士长总示范员主管护师护师护士见习护士。

5 效果

5.1各层次的满意度提高

①病人的满意度提高;②医生的满意度提高;③护理管理者的满意度提高;④护理人员中医护理临床能力提高。

5.2 增加了中医护理技术开展项目。

与2010年比较, 2012年中医护理技术操作项目由13项增至19项,分别为中药药熨、中药熏洗、中药坐浴、中药保留灌肠、中药外敷、刮痧法、辨证施膳、拔火罐、穴位帖敷、艾灸法、小儿太极按摩、阴道坐药、全身药浴、水针法、湿敷法、涂药法、穴位按摩、耳穴埋籽法、捏脊法治疗,其中后7项为 2011年后新开展项目;其中重点推广项目(耳穴埋籽、穴位按摩、水针法、捏脊法)。

5.3 护理人员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能力的增强

从2011年起分别对在职护士及新入职一年内的护士,进行系统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培训后,并把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考核纳入同工同酬及职称晋升考核,各层次护士训练中医护理操作的主动性加强,中医护理操作能力不断增强,护理管理者及患者的满意度提高,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成绩由原来平均91.5分提升到95.8分。

5.4 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科研水平。

与2010年比较, 2011-2012年撰写中医护理论文由5篇增至12篇,中医护理科研课题由0项增至4项。

5.5促进临床科室及重点专科的建设

通过系统培训中医护理技术操作,使临床开展中医护理技术操作项目增多,利于科室的发展,使医院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得到提升!如水针疗法由护士操作应用在膝痹、腰腿痛及尿潴留患者;耳穴埋豆应用在外科、骨伤科术前及内科失眠等患者;中药保留灌肠及艾灸疗法应用在脾胃病专科、妇科、脊柱骨科的患者;全身药浴应用在儿科胎黄及热毒湿疹患儿;中药药熨及敷药法、贴药法应用在骨伤科、针灸科患者;头部穴位按摩应用在床上洗头及项痹患者;中药熏洗应用在肛肠科、蛇伤患者等,效果显著,患者满意。今年针灸科、脾胃病科、中医急诊科获得市级重点专科的建设,促进医院的发展!

6 讨论

6.1护理部在开展中医传统护理技术系统培训具有重要作用,熟练掌握独特的中医护理操作技术是突出中医护理特色的重要手段,是中医院有别于西医院的根本特征[4]。护理部在中医护理建设中发挥着特定的角色优势。首先,它作为护理行政和技术的管理部门,有利于开拓和创造中医护理的内外环境和实施氛围。结果显示,护理部将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培训纳入对护理人员晋升、同工同酬的考核,将中医护理技术培训变为全院护理人员行动,使中医护理技术开展项目显著增加。

6.2把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纳入同工同酬及职称晋升考核是实施中医护理技术培训的有效方法。与西医医院护士相比,中医医院护士需完成中西医双重护理任务,在临床护士配比普遍不足的情况下更显护士人力资源紧缺。因此,护理管理者适宜的领导艺术与管理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我院建立的同工同酬及职称晋升的考核方案,使护士压力和动力并存,利用激励为主、处罚为辅的手段,极大地鼓舞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收到了较好的效果。通过临床实践,激发了护士的科研意识,在一年内,护士撰写中医类护理论文、申报中医护理新技术和护理科研课题的数量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 王彩霞。发挥中医护理特色之我见[J].甘肃中医, 2005, 18(8):35-36.

艾灸培训总结篇7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35-0080-02

痔疮是一种常见多发病,常见病症以湿热下注为多,由于湿聚化热,热盛肉腐,热阻血瘀,热伤血络,临床多见局部感染、发炎、水肿、疼痛、发痒、渗水、渗血、脓肿、伤口不愈等症状[1]。给患病者的身心带来极大的困扰,外科手术无疑是较好的解决方法。但是手术后的并发症,如术后尿潴留却又给患者带来一定的麻烦。术后尿潴留是指术后膀胱内充满尿液但不能自行排出,是混合痔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据文献[2]报道,痔病外剥内扎术后尿潴留的发生率为33%。尿潴留如果不能及时得到解决,往往导致患者紧张、焦虑等负性情绪,还会加剧术后伤口疼痛,甚至导致膀胱过度膨胀,造成永久的逼尿肌损伤。采用留置导尿的方法可以防治尿潴留,但是导尿不仅增加尿路感染的机会,且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患者都有疼痛及不适感。为探讨安全有效、快速、无创伤、无毒副反应的解决方法,笔者所在科室2013年2-7月采用中医传统操作艾灸治疗混合痔术后尿潴留110例取得显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肛肠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关于湿热下注型混合痔的诊断标准;尿潴留诊断参照张东铭[3]主编《痔病》,尿潴留诊断标准:术后数小时未能排尿,膀胱膨隆,急胀感。排除泌尿系炎症、梗阻、畸形;排除艾灸禁忌证。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共有110例,男66例,女44例;年龄16~84岁,平均45.2岁;受教育程度为小学及以下53例,中学40例,大专及以上17例;病程为1个月~5年71例,5~10年34例,10年以上5例。将患者按手术先后顺序的单双号分为观察组56例和对照组5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取气海穴(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下1.5寸)、关元穴(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中级穴(前正中线上,脐下4寸),点燃艾条,与施灸部位保持2~3 cm的距离进行持续熏灸。采用温和灸、雀啄灸和回旋灸的手法每个部位10 min。致所灸部位皮肤稍起红晕为度,但操作时要慎防烫伤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会冲洗、听流水声、小腹按摩、热敷等综合疗法。

1.3 观察指标

主要观察指标包括排尿时间、排尿量、排尿后症状和体征。

1.4 疗效评价标准

显效:处理后30 min内自行排尿,排尿通畅,排尿后症状及体征消失,排尿量>200 ml。有效:处理后30~60 min自行排尿,排尿较通畅,症状及体征改善,排尿量100~200 ml。无效:处理后60 min仍未排尿者[4]。总有效=显效+有效。

1.5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两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 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3 讨论

肛肠病是一种多发病,常见病。民间有“十人九痔”之说。混合痔位于齿状线附近,由齿状线上下静脉丛互相吻合并扩张而成[5],可引起便血、肿物脱出、嵌顿疼痛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与生活质量。混合痔手术是肛肠外科常见的手术之一,手术均为骶管麻醉,膀胱逼尿肌张力恢复较慢,加上术后切口疼痛、个体差异、心理等因素的影响,常导致尿潴留的发生[6]。所以尿潴留是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7],给患者带来一定的困扰。术后尿潴留属中医“癃闭”范畴,《内经》云:“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膀胱气化失司,则水停膀胱而不得出,故生“癃闭”。术中因用药麻醉神经致经络麻痹,气不得行而滞于内,影响膀胱气化功能,膀胱气化失司,水道通调受阻,则水停膀胱之中,形成癃闭[8]。主要病机是由于湿热蕴结,脾气不足、肾元亏虚、肝郁气滞等导致气机失调,脾运化失司,肾与膀胧蒸腾气化不利而致闭。

艾灸是我国最早的治病方法之一,原材料为艾草也叫艾绒,祖国医学认为艾草点燃后在相应穴位熏烤、烧灼或通过药物本身的刺激作用给机体以温热刺激,具有疏通经络、理活气血的作用。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记载“艾叶能灸百病”“蕲艾一灸则直透彻,为异也”,即艾灸治疗时,艾火的持续作用可以激发作用腧穴(或部位)局部气血,并通过疏通经络调整全身脏腑功能,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艾灸的治疗效应包括多个方面,概括起来即是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扶正祛邪, 体现了“温通”的作用和特点。其中,借灸火的热力作用于特定的腧穴或部位,通过经络的传导以起到温通作用是关键。故《内经》有“火气已通,血脉乃行”(《灵枢・刺节真邪》) 的论述。中极是任脉与足三阴经交会穴,是膀胱的募穴,是膀胱经府之气聚集之处,具有疏利三阴之气、扶正培气、通利水道、宣痹开结的作用;关元也是任脉与足三阴经交会穴,灸之能调理三焦,温补不亢,鼓舞膀胱气化,启闭开窍;气海穴是任脉的腧穴,有补气行气之功。艾灸上述诸穴,能温阳固肾、培补元气、通调三焦、行气利水、通利小便,肾气复,气机畅,则膀胱气化功能得以恢复,恢复膀胱压力,促进膀胱逼尿肌功能康复。现代医学研究认为艾灸治疗疾病时产生温热效应是取得疗效的关键。正是这种温热刺激,使局部皮肤充血,毛细血管扩张,增强局部的血液循环与淋巴循环,缓解和消除平滑肌痉挛;使局部的皮肤组织代谢能力加强,促进炎症、瘢痕、浮肿、粘连、渗出物、血肿等病理产物消散吸收。同时又能使汗腺分泌增加,有利于代谢产物的排泄;还可引起大脑皮层抑制的扩散,降低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发挥镇静、镇痛作用。现代研究还表明:艾绒燃烧时产生一种十分有效并适宜于机体的红外线,其辐射能谱在0.8~ 5.6 μm,

这表明燃烧艾绒时的辐射能谱不仅具有热辐射-远红外辐射,而且还具有光辐射-近红外辐射,艾灸的能谱近红外辐射占主要成分,且峰谱在1.5 μm附近[9]。根据物理学原理,一般远红外线能直接作用于人体的较浅部位,靠传导而扩散热量;而近红外线较远红外线波长短,能量强,可直接渗透到深层组织,穿透机体的深度可达10 mm左右,并通过毛细血管网传到更广泛的部位,而为人体所吸收[10],从而达到纠正病理状态下的能量信息代谢的紊乱,调控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从而解决了混合痔术后患者尿潴留的并发症。

针对混合痔手术后的尿潴留问题,该项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采用艾灸气海穴、关元穴、中极穴,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采用该方法临床操作简单价格低廉,绿色环保无毒副作用,值得推广。

尽管本项研究治疗混合痔术后尿潴留具有良好的效果,但更重要的是应该做到“防患于未然”。因此,采取必要的护理措施预防混合痔术后尿潴留的发生在临床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具体措施如下:(1)混合痔术后的患者伴有情绪紧张或焦虑,要安慰患者,助其消除紧张和焦虑,采取各种方法诱导患者放松情绪,解除混合痔术后患者紧张、恐惧的心理,指导患者养成定时排尿的习惯,鼓励患者一旦有尿意及时排尿,切不可盲目担心切口愈合而采用憋尿的方法。(2)尽可能为患者提供一个隐秘、安全的私人空间,避免患者因为环境开放造成排尿不畅。针对入住多人房间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做好其他患者及家属的思想工作,随同医护人员一同离开病房,让最亲密的家属陪伴,大大减轻了患者的思想顾虑。如果多方面条件有限者,可充分利用隔帘、屏风等遮挡物。(3)术前有计划的训练患者床上排便,可有效地避免由于排便姿势和的因素导致患者术后尿潴留。男患者可以用男式尿壶,女患者可以用女式便盆,还有报道用自制的女性接尿器,效果显著。如果落实好上述护理措施,患者仍然不可避免地发生混合痔术后尿潴留,那么在运用艾灸这项传统、健康、绿色的护理操作时应注意:(1)给予患者心理安慰,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患者信任,让其本来焦躁、紧张的情绪尽量平静。用通俗易懂的语句解释艾灸的作用,操作过程及配合方法。(2)艾灸时注意保暖,因为所灸穴位均位于腹部,切不可因为艾灸操作导致患者复感寒邪而另生其他疾患,可用毛毯或毛巾被覆盖以保暖。(3)艾灸操作时不可用明火,需有专人守护床旁,注意随时询问患者感受,以艾灸局部温热红晕为宜,切不可造成患者烫伤。

参考文献

[1]邹波.痔宁汤熏浴治疗痔疮124例[J].中医外科杂志,2007,16(2):35.

[2]姚礼庆.吻合器黏膜环切术治疗重度痔的临床价值[J].中国肛肠病杂志, 2002,22(3):7-9.

[3]张东铭.痔病[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55.

[4]祁原婷,牛进,陈振娟,等.足三里、三阴交穴位注射治疗肛肠术后尿潴留疗效观察[J].云南中医杂志,2002,23(3):29.

[5]曹伟新,李乐之.外科护理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64.

[6]刘婷.护理干预对混合痔术后尿潴留发生率的影响[J].辽宁中医杂志,2009,36(2):287-288.

[7]苏秀宁,黄琳俐,韦金翠.术后尿潴留的护理进展[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14):97.

艾灸培训总结篇8

中图分类号:G642.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27-0130-02

1 针灸学实训课中常见的损害因素

1.1 物理因素

学生最常见的物理性损伤是针刺伤、烫伤、其他机械伤害等。针刺伤主要包括毫针、三棱针、皮肤针、注射器针头、剪刀、小刀等造成皮肤出血、血肿、疼痛、晕针等,其中针刺伤是学生在针灸学实训中最常见的意外事故。针刺时进针的深度、方向、角度错误,还会造成创伤性气胸、周围神经损伤、延髓脊髓的损伤等不良反应。烫伤主要是学生在艾灸、拔罐时造成的皮肤、衣服、头发烫伤等,甚至可能由于未能完全把艾火熄灭造成火灾。其他伤害如火罐留罐时间长会造成皮肤起泡、溃烂。

1.2 化学因素

常见有过敏反应,如针灸过程中会出现过敏,针刺、艾灸、耳穴贴压胶布、穴位注射用的药物等可能引起过敏反应。

1.3 生物因素

感染是医生严重的一种威胁,在接触具有传染性的血液时,若不注意个人防护,不仅会造成自身感染,还会成为传播媒介。其中最具威胁的感染性疾病是乙肝和丙肝。

2 预防与对策

2.1 进行安全技术和方法教育

1)物理因素的防护。

一方面,实训课前对学生讲解自我防护的具体措施,如认真预习实训指导书及有关理论,了解实训内容、目的、要求、方法和注意事项,做好有关准备。

①对于锐器伤的预防措施:使学生熟悉医疗锐器的安全使用和操作原则,保证任何操作都符合规范流程,以防止自己及他人遭受意外锐器伤,如使用过的针具应丢弃在锐器盒内,针刺时不要太匆忙,针头不要对着他人。

②对于出血、血肿的预防:针具要经常检修,消除针尖钩曲;熟悉穴位局解,针刺手法熟练轻巧,避免刺伤小血管(眼区穴更需注意),出针时立即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常出现血肿者,应作血液学检查,属血液病者改用灸法。

③对于晕针的预防措施:实训操作前,带教老师应充分做好学生心理护理,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对存在恐惧感的学生应充分示教,用鼓励、支持及严谨的态度帮助学生完成实训任务。紧张、恐惧、饥饿、疲劳、大汗、大泄、大失血等不适合针刺,针刺时注意力集中,密切观察受试者的表情,针刺的手法要熟练、穴位要少,刺激量不可太大,尽量选择卧位。

④对于周围神经损伤的:在有神经干或主要分支分布的穴位上针刺,手法宜轻柔,刺激时间不宜太长,刺激量宜小,尤其在出现麻电感后不要继续下插、捣针。

⑤对于内脏损伤的:应熟悉解剖位置,尤其是针刺眼、项、胸背部时,注意方向、角度和深度,在针刺时不可大幅度提插捣针。

⑥对于烫伤的预防措施:在艾灸、拔罐时注意用火安全。艾灸时,应随时注意施术部位的感觉、施灸的时间、与施术部位的距离,艾灰要随时清理艾灰,保持火头的红火,施术结束后注意艾火的熄灭要彻底。拔罐时使用镊子或止血钳夹酒精棉球时要夹紧,酒精棉球勿太大,否则棉球脱落会造成衣服燃烧、皮肤烫伤,且使用的酒精棉球的酒精不易太多,施术时距离施术部位远近适宜,燃火的棉球不要来回传递,拔罐时留罐时间以10~15分钟为宜,否则会造成皮肤起泡、化脓。

另一方面,制定实训课的规章制度,尤其是防护制度,规范操作行为,培养熟练的操作技能和及时处理使用过的医疗器械的良好习惯。牢固树立“安全第一意识”,保持高度防火意识,这是预防针刺伤发生、烫伤发生的最基本措施。

2)化学因素的防护:用药前教师应询问学生是否有过敏史,对金属、胶布、药物有过敏史者,禁止做试验;实践操作时药物可用生理盐水或注射用水代替,达到掌握操作技能的目的。同时实验室应准备相应的抢救设施及抢救药品。

3)生物性危害因素的防护:学生在入校时,体检与接种乙肝疫苗是防止疾病传播最有效的预防措施;在接触他人的血液、分泌物等时,应遵守消毒隔离制度,认真洗手并进行消毒;在进行刺络放血时带上手套和口罩,防止皮肤黏膜接触血液、分泌物引起交叉感染。

2.2 加强针灸实训防护管理

教师应严格规范每名学生的基本操作,熟练掌握进针的方向、角度和深度,尤其是在特殊部位针刺时,应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杜绝学生在实训课堂上用针灸针、三棱针、注射针头等锐利器具嬉戏,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如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针灸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拔罐或艾灸使用的火应及时熄灭,勿随处丢弃,应先置于盛水的盘中或者艾条灭火器、玻璃瓶,确保火的熄灭。

2.3 教授学生发生损伤后的处理

1)锐器伤后,应在伤口周围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禁止对伤口进行压迫止血),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然而用碘酒、酒精消毒后包扎伤口。若确定针刺伤是被传染病血清污染的针头刺伤,应立即做好局部的处理,再根据情况使用相应的抗病毒血清或接种相应的疫苗进行预防,并随防观察,避免交叉感染。

2)锐器伤后如有皮下淤血或血肿,针孔出血者,用消毒干棉球压迫止血。若为微量的皮下出血而局部小块青紫时,一般不必处理,可自行消退。出血青紫肿胀明显,先作冷敷止血,再作热敷以消散瘀血。

3)晕针后,应立即拔针,给予平卧,头脚高位,松开衣带,保暖,重者可指掐或针刺急救穴,如人中、素髎、合谷、内关、足三里、涌泉等;或灸强壮穴,如百会、关元、气海、神阙;必要时采用现代急救措施,如输液、输O2、抗休克等。

4)损伤神经后应在24小时内及时处理,针灸、按摩、理疗、中西药物。中药可用当归、川芎、丹参等活血通经之品;西药可用维生素B1、维生素B12、三磷酸腺苷等。

5)对于刺伤内脏等:损伤较轻者,卧床休息,待其自愈,注意密切观察;损伤较重者,或有继续出血倾向者,加用止血药,局部冷敷止血,密切观察病情与血压变化;损伤严重,大量出血,出现休克时,采用输血、抗休克等急救措施,并送外科处理。

6)烫伤及其他伤害的预防措施:烫伤后,应避开热源;采取冷散热的措施,在水龙头下冷水持续冲洗伤部,或将伤置于盛冷水的容器中浸泡,持续30分钟,以脱离冷源后疼痛已显著减轻为准;如有水泡发生,小水泡不用特殊处理,大水泡可在低位用消毒针头刺破,挤出液体;创伤面以消毒敷疗遮盖保护,也可配合涂抹烧伤药物。

2.4 建立针灸意外事故报告及反馈制度

当出现锐器伤、烫伤等损伤后,在迅速处理伤口的同时,马上报告带教老师,再由带教老师上报,并通过校医、医院联合监测学生的受伤情况,以便更好地维护学生的健康权益。

3 讨论

从以上几种因素中可以看出,最具威胁的是锐器伤害。由于学生在实训课中缺乏实践经验及防护知识等,学生会发生锐器损伤及交叉感染等各种危害,其结果可能引起血液性疾病的传播,特别是乙肝病毒(HBV)感染,甚至生命危险。为此,加强实训的教学管理和自我防护的措施,规范操作行为,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和保持良好的习惯,避免或减少学生受到各种伤害。

参考文献

[1]梁繁荣.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12.

[2]戴青梅,王立英,刘素美,等.医护人员职业性损伤的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J].中华护理志,2002(7):532-533.

艾灸培训总结篇9

多裂肌源性腰骶痛属于慢性腰肌劳损范畴, 属中医学“腰痛”范畴, 主要是指腰骶部肌肉、筋膜等软组织的慢性损伤[1]。西医则属于非特异性腰痛范畴, 在临床上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 但经常被忽略或漏诊, 西医药物和理疗对该病治疗有效, 但复发率高, 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对自身健康越来越重视, 所以腰部MRI或CT等影像学检查应用越来越广泛, 为该疾病的临床诊断提供有力的客观依据。以下本篇就对本医院2011年2月~2013年1月收治68例多裂肌源性腰骶痛患者的治疗进行分析, 探讨分析针灸结合核心力量训练治疗多裂肌源性腰骶痛临床疗效, 为以后疾病的治疗提供参考, 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院2011年2月~2013年1月收治68例多裂肌源性腰骶痛患者, 本次研究中患者均符合多裂肌源性腰骶痛的中医诊断标准[1], 根据就诊次序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34例, 男33例, 女35例, 年龄30~55岁, 平均年龄在(44.3±3.0)岁;经MRI/CT提示, 患者均存在轻-重度多裂肌萎缩[2];患者平均病程(19.9±6.3)个月;且患者中均无严重的全身性疾病, 并排除先天性疾病、心肝重要器官疾病, 患者本人以及家属对本次研究签订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质、病种、病程等资料方面相比较, 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诊断标准

1. 2. 1 症状 有长期腰痛史, 反复发作;一侧或两侧腰骶部酸痛不适, 时轻时重, 缠绵不愈, 劳累后加重, 休息后减轻;一侧或两侧骶棘肌轻度压痛, 腰腿活动一般无明显障碍。

1. 2. 2 体征 腰部外形及功能无明显异常, 部分患者可有腰部活动受限;压痛部位因损伤组织不同而异, 压痛点多在骸棘肌处, 髂骨脊后部, 腰椎横突部;少数患者下肢有放射痛;直腿抬高试验个别呈阳性, 但加强试验为阴性。

1. 3 治疗方法

1. 3. 1 针灸治疗 试验组患者俯卧于治疗床上, 全身放松, 暴露针灸部位, 夏天避免空调冷气直吹患者。取患者T12~L5双侧华佗夹脊穴、八穴, 选择40 mm毫针, 采用单手进针法及斜刺法, 治疗以“补虚泻实”为原则, 根据患者的不同病证采用适宜的针刺补泻手法, 要求局部有酸胀感, 然后以腰3棘突下方为中心, 放置一纵向艾灸盒(为三孔艾灸盒)进行灸疗, 将三根艾条点燃, 再分别插入三个灸孔(注意预防烫伤), 留针、艾灸30 min, 每5~10分钟运针1次, 1次/d, 疗程为2周。

1. 3. 2 核心力量训练 试验组多裂肌源性腰骶痛患者针灸结束后, 至运动疗法室(PT)室进行核心力量训练, 采用平衡垫训练方法[3], 平衡垫内有空气, 可以提供不稳定平面, 训练包含以下三个部分:①单腿蹲训练:患者单腿站立, 屈髋向下蹲, 膝盖不超过脚尖, 保证落地脚全脚掌自始至终不要离开地面。②平衡垫蹲举训练:将两个平衡垫放在与髋同宽的位置, 将双脚踩在平衡垫中间位置, 进行蹲举动作, 膝关节不要超过脚尖, 大腿与地面平行或略高于平行的位置, 腰背伸直。③跪姿控制平衡训练:患者双手与肩同宽撑于床面, 一个膝关节跪在平衡垫上, 抬起、伸直另外一条腿, 保持骨盆位于中立位, 控制身体的平衡, 保持10 s, 换另外一边。以上每部分训练均进行3组, 每组做10次, 每次维持5~10 s的时间, 组间休息10 s, 每日训练2次, 并随着患者保持能力的提升, 逐渐延长保持时间, 训练以循序渐进为原则, 疗程为2周。

1. 3. 3 西医药物结合低周波治疗 对照组患者采用药物结合低周波方法治疗, 患者进食后口服塞来昔布(西乐葆, 辉瑞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J20120063号), 200 mg/次, 2次/d, 结合腰骶部低周波治疗, 1次/d, 疗程为2周。最后, 观察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

1. 4 疗效标准 根据文献报道的疗效评定方法, 参考《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4]中关于腰肌劳损的疗效准则进行评定:①痊愈:腰部疼痛及压痛消失, 活动不受限;②显效:腰部疼痛及压痛明显缓解, 活动不受限; ③好转:腰部疼痛及压痛有所缓解, 活动轻度受限;④无效:腰部疼痛、压痛未见好转, 活动受限或加重。有效率=(痊愈+显效+好转)/总例数×100%。

1. 5 效果评定 分析两组多裂肌源性腰骶痛患者的临床疗效, 根据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进行评定[5], 以0~2分为优, 3~5分为良, 6~8分为可, >8分为差, 分析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疼痛治疗效果。分别随访1、2、4、6个月, 试验组复发8例, 均因回归家庭后未能持续、系统进行核心力量训练, 对照组复发15例。

1. 6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2.0对统计的数据进行处理[6],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 行χ2检验, 以P

2 结果

两组患者中, 对试验组多裂肌源性腰骶痛患者进行治疗后, 患者临床症状得到很大改善, 试验组患者中痊愈22例, 显效9例, 好转2例, 无效1例;对照组多裂肌源性腰骶痛患者治疗后, 对照组患者中痊愈11例, 显效6例, 好转3例, 无效14例;两组患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结果在临床治疗多裂肌源性腰骶痛病中, 对患者应用针灸结合核心力量训练的治疗方法, 不仅能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还可以减少该病的复发, 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 值得在实际中推广应用。

3 讨论

多裂肌源性腰骶痛是临床常见病, 对该病的药物结合低周波治疗方法, 疼痛复发率高, 不利于患者身心健康, 其疗效不能达到患者满意水平, 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及工作质量, 要求更有效降低复发率的治疗方法。

3. 1 针灸治疗多裂肌源性腰骶痛的作用 中医认为其属于“腰痛”、“痹证”范畴。《素问・脉要精微论》曰:“腰者, 肾之府, 转摇不能, 肾将惫矣。”《丹溪心法・腰痛》云:“腰痛主湿热、肾虚、癖血、挫闪, 有痰积。” 《诸病源候论・腰背痛诸候》云“肾主腰脚, 而三阴三阳十二经八脉, 有贯肾络于腰脊者, 劳损于肾, 动伤经络, 又为风冷所侵, 血气相搏, 故腰痛也。” 这里指出, “劳损于肾” 为基本, “动伤经络, 又为风冷所侵”是诱发因素, “血气相搏”是病机, 腰痛为病候。 自古以来, 中医对腰痛的发病原因, 认为主要与感受风寒湿邪、跌仆损伤和劳欲太过等有关, 上述因素可导致腰部经络气血阻滞, “不通则痛, 不荣则痛”。

华佗夹脊穴是人体除背腧穴之外与经络脏腑直接相互转输流注的腧穴, 是人体最大的经外奇穴, 它依附于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 借助气街之经气的共同通路, 起到了其他腧穴所不能及的调节枢纽作用[7]。《灵枢・本藏》所说: “ 经脉者, 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 濡筋骨、 利关节者也”。《灵枢・官能》说:“察其所痛, 左右上下, 知其寒温, 何经所在。”由此可见, 根据腰脊为督脉所过, 膀胱经挟脊络肾。八穴最早出自于《黄帝内经》, 分上、次、中、下, 骶椎两侧各4个, 总共8个, 故称八穴, 位于足太阳膀胱经, 具有强腰壮肾、调经理气、行血散瘀功效[8]。艾灸是我国传统的补益良方, 可起到温经通络、行气活血、祛湿散寒的作用。

多裂肌起于腰椎椎板、棘突, 止于骶骨背面, 依据多裂肌的生理解剖及其功能作用, 选用腰部华佗夹脊穴和骶髂部八穴进行针灸治疗, 不仅可以疏通腰背部经气, 使气机调畅, 调和患者气血, 改变患者腰骶部的微循环, 改善腰背肌力量, 使患者身体机能得到很大改善, 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力, 达到祛邪扶正, 调理脏腑[9]的功效, 还可以提高患者机体组织细胞敏感性, 进而改善患者的症状[10]。

3. 2 核心力量训练 多裂肌在腰部比较发达, 为脊柱深层肌肉, 属于核心肌群范围, 因其结构及生物力学特征, 对腰椎椎体间的稳定性起重要作用, 刘邦忠等[11]人研究认为:椎旁肌群中多裂肌在腰椎稳定中发挥重要作用, 慢性腰痛患者多裂肌功能减退, 伴有不同程度的多裂肌萎缩[2]。

核心力量训练是一种新型的现代力量训练方法, 最早应用于健身康复领域。核心力量训练中所突出表现出的一个“不稳定因素”, 即核心稳定性训练(core stability), 核心肌群力量的提高需要通过核心稳定性训练来实现[3], 平衡垫可以为患者提供一个不稳定状态, 在平衡垫上进行上述三种训练方法, 可以明显改善核心稳定性, 具有经济、方便、简单等优势, 患者回归家庭后, 仍可继续进行训练, 可以达到巩固临床疗效, 降低腰骶痛复发率。

针灸发挥疗效的时间较长, 核心力量训练可以增强多裂肌等核心肌群肌力, 改善患者核心稳定性, 综合治疗疗效明确, 可以降低该病的复发率, 是治疗多裂肌源性腰骶痛的有效方法。

综上所述, 临床中对多裂肌源性腰骶痛患者的治疗, 应用针灸结合核心力量训练治疗方案, 较药物结合低周波治疗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 不仅可以有效减少患者的腰骶痛病症, 提高患者日常生活及工作质量, 也可以降低腰骶痛患者复发率, 临床中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参考文献

[1] 黄忠.针刺加推拿治疗慢性腰肌劳损的体会.按摩与导引, 2007, 23(145):27-30.

[2] 符楚迪, 张志敬, 潘兵.应用MRI观察多裂肌萎缩及与下腰痛关系的研究.浙江医学, 2010, 32(9):1366-1368.

[3] 王少华.核心力量训练研究述评.体育研究, 2012, 10(344): 126-127.

[4] 刘长征.推拿配合艾灸治疗慢性腰肌劳损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宜春学院学报, 2010, 32(08):61-63.

[5] 刘健, 刘培法, 谢劲勇, 等.硬膜外穿刺针对组织损伤与术后腰痛的关系.前卫医药杂志, 2011, 14(12):76-77.

[6] 刘业, 杨长琼, 雷音, 等.心理干预在减轻腰穿恐惧及术后头痛和腰痛中的作用.护理学杂志, 2010, 16(24):34-35.

[7] 宗振勇, 尚方明, 赵云雁.华佗夹脊穴的现代研究及临床应用综述.国医论坛, 2012, 27(6):54-56.

[8] 李柏文, 李铁, 胡秀武, 等.八穴的临床应用概况.针灸临床杂志, 2012, 28(12):61-65.

[9] 许立国, 赵琳.术后疼痛与镇痛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实用疼痛学杂志, 2011, 06(34):45-46.

艾灸培训总结篇10

神经源性膀胱是指控制膀胱的中枢或周围神经发生病变后引起的排尿功能障碍,包括尿潴留、尿失禁,可导致患者泌尿系感染、结石、肾积水,严重者可造成肾功能不全甚至死亡,此原因造成截瘫患者死亡位居首位。

SCI患者由于神经环路(脑桥排尿与骶髓排尿中枢间的神经通路.额叶皮质运动区与神经核间的感觉及运动束)遭受损伤,导致其发生逼尿肌反射亢进、逼尿肌无力、逼尿-括约肌不协同等异常,形成神经源性膀胱[1]。

据有关资料表明,我国脊柱损伤发病率为每年25~35/10万人,其中1/7~1/6伴有脊髓损伤,故我国每年将递增5万名以上新的截瘫病例[2]。如此不断增加的脊髓损伤患者给国家及社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和社会问题。因此,重建脊髓损伤后患者的膀胱功能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死亡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神经源性膀胱在急性脊髓损伤后早期,一般表现为完全尿潴留,适合于留置导尿,但当进入脊髓休克恢复期时,应该采用各种康复治疗方案进行积极干预,常用的康复治疗方案包括:膀胱功能训练、电刺激、磁刺激、针灸治疗等。

1 膀胱功能训练,也称为膀胱控制训练,是一个系统的训练康复治疗,包括:建立饮水排尿规律,结合无菌间歇导尿建立膀胱的充盈、排泄规律;寻找触发点建立低级反射,促进患者自主排尿;通过手法增加腹压以及膀胱内压,帮助排尿更加彻底,使患者排尿顺畅、残余尿量减少,从而降低泌尿系统感染复发的频率[3]。

1.1 规律的饮水计划 要求患者晨起至20:00每隔2 h饮水200~250 ml,若饮入流质,如粥、汤、果汁等,需要减去相应分量的饮水。20∶00后不再饮水[4]。患者平均每天总入液量限制在2000 ml左右。

1.2 无菌间歇导尿 间歇性导尿是由Guttmann于1974年提出[5]。一般情况每6 h导尿一次,每次尿量不超过400~500 ml,而且膀胱内压不得超过40 cm H2O,残余尿量

1.3 寻找触发点 利用刺激逼尿肌排尿反射的触发点来促使排尿,如叩击耻骨上区,挤捏,牵拉摩擦,牵拉括约肌,以促使出现自发排尿反射,激发膀胱逼尿肌反射性收缩和外括约肌松弛。

1.4 手法运用 ①Valsalva屏气法:患者取坐位,腹部放松,身体前倾,屏气增加腹压,可同时双手抱住膝部或大腿,防止腹部膨出而使腹压下降。此法慎用于心脏病患者。②Crede手压法:双手拇指置髂嵴部,其余手指在耻骨上用力挤压下腹部,也可凹握拳挤压,将膀胱内尿液压出。此法不可与Valsalva屏气法合用。

学者[6-7]采用间歇导尿观察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膀胱容量、残余尿和实验室检查指标,发现应用间歇导尿可使神经源性膀胱近似于生理状态,减少尿路感染机会。

2 电刺激

电刺激对膀胱功能的调节主要是通过调节支配膀胱尿道的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的兴奋性与抑制性实现的,目前人们所形成的共识是通过电刺激调节骶神经可导致骶反射和协调的恢复,然后改善症状[8-9]。目前有学者采用尿失禁治疗器[10]或电刺激骶神经结合视觉反馈[11]治疗治疗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治疗后患者24 h平均排尿次数、平均漏尿次数及残余尿量均随治疗时间推移呈下降趋势。其中以漏尿次数的减少变化明显,或者能在缩短治疗时间上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3 针灸疗法

中医辨证认为,脊髓损伤后尿潴留属于中医的“癃闭”范畴,跌仆损伤,瘀血阻滞,督脉受损致阳气不足,膀胱气化失利,故排尿障碍[12]。采用针法或灸法能振奋阳气,培肾固元,行瘀化滞,从而达到气化膀胱。常用的有电针疗法、单纯灸法或针灸结合等。

3.1 电针疗法 电针直接刺激骶神经根所传出神经,被动引起逼尿肌及膀胱内括约肌肌肉节律的收缩和舒张运动,有利于排尿反射的形成[13],使排尿中枢发放冲动下行至膀胱,支配逼尿肌及括约肌,促进二者协调运动完成排尿反射[14]。学者采用腰骶部穴位[14]或小腹部穴位[15],如八、会阴、或关元、气海等,术者手下有沉紧感时,通以电针仪,波形为连续波,疗程结束后观察患者的膀胱容积、压力,及膀胱残余尿,治疗后膀胱平均残余尿量,较治疗前显著减少。

3.2 灸法 艾灸具有温阳补气、温经通络、消瘀散结、补中益气的作用。应用艾灸疗法,借艾火的纯阳热力和药力给人体以温热性刺激,使温热之气由肌表透达经络,有效地改善膀胱逼尿肌功能,缓解尿道外括约肌痉挛,使内外括约肌功能协同,从而逐步达到自主排尿。学者[16]采用艾灸小腹部上的穴位如气海、关元穴为主,或者以中极、曲骨穴[17]热敏灸治疗。

3.3 针灸结合 针灸治疗可有效地改善膀胱逼尿肌功能,缓解尿道外括约肌痉挛,使内外括约肌功能协同,从而逐步达到自主排尿。学者[18]采用针灸结合方法治疗脊髓损伤后尿潴留,取穴百会、关元、中极、三阴交(双)、八(双)、足三里(双)针刺,再对关元、中极穴施以雀啄灸,37例患者经针灸治疗后,临床治愈25例,有效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9.19%。

4 小结

脊髓损伤患者的排尿功能障碍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焦点课题[19-20]。一旦脊髓损伤后任何方法都不能使其引起的神经源性膀胱重新变成正常的膀胱,对于神经源性膀胱治疗的目的,只是希望改善其功能状态,变成容易控制或可以控制的反射性膀胱。因此泌尿系统的管理直接影响到患者生命的维持[21]。

SCI后神经源性膀胱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综合治疗效果较好。针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治疗,任何一种治疗方法都应以“低压储尿一控尿一低压排尿”为治疗原则,达到低感染率,较低的早期和晚期并发症,并能维持代谢的平衡和防止肿瘤的发生。

参 考 文 献

[1] 燕铁斌,伍少玲,郭友华,等.盆底肌肉电刺激治疗脊髓损伤患者尿失禁的疗效观察.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5,25:287.

[2] 黎鳌,盛志勇,王正国.现代战伤外科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856.

[3] 李丽,赵盈,冷军,等.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的膀胱功能训练及临床应用.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4] 艾艳.饮水计划在神经源性膀胱功能训练中的作用. 中华护理杂志,2010,7(45):659-660.

[5] GUTTMANN L Spinal cord injurys: disscussion on the treatment and prognosis oftraumatic paraplegia.Proc R See Med,1974,40:219.

[6] 庞日朝,张安仁,王画鸽,等.间歇性导尿术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作用.西南军医,2008,10(2):44-45.

[7] 黄素芳,陈秀英,黄丽葵.间歇性导尿术在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中的应用.现代医院,2009,9(9):68-69.

[8] 沈雅萍,胨秋雁,董力微.突发电刺激结合间歇性导尿治疗脊髓损伤后尿潴留的疗效观察.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19):2961-2962.

[9] 王俊.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研究.南方医科大学2006级硕士学位论文,2009,5(11):1-12.

[10] 杨幸华,燕铁斌,彭树秀,等.盆底肌电刺激用于治疗脊髓损伤患者神经源性膀胱的观察.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9,8(24):715-718.

[11] 贾党培,潘一一,李莉.电刺激骶神经结合视觉反馈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疗效观察.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7):53-55.

[12] 郭思.中医针灸外科治疗学.呼和浩特:内蒙科技出版社,2000.

[13] 刘波.针刺结合间歇导尿术治疗神经源性排尿障碍的临床观察.针灸临床杂志,2008,24(1):18-20.

[14] 周凌云,李杰,李春梅,等.电针八髂、会阳治疗脊髓损伤性尿潴留疗效观察. 中国针灸,2006,26(4):237-239.

[15] 陈治忠,彭慧渊,高海燕.针刺会阴穴为主治疗脊髓损伤致排尿障碍29例疗效观察.新中医,2005,37(12):61-63.

[16] 孔娟,等.艾灸气海穴关元穴治疗脊髓损伤患者尿潴留的疗效观察.护理学报,2009,16(4A):66-68.

[17] 张翠蓉,肖慧华,叶倩,等.热敏灸治疗脊髓损伤术后尿潴留二例.实用临床医学,2009,10(3):36.

[18] 冯跃国.针灸治疗脊髓损伤性尿潴留37例临床观察.上海中医药杂志,2008,42(10):46-47.

艾灸培训总结篇11

运动护肝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五行的说法,很多人将其视为个体的生命运势之源,遵从着这种自然节律。根据中医理论,春属木,而肝属五行之木。四季、身体乃至肌肤都有自己的五行属性,这些会影响到我们的情绪、身材、健康,甚至容貌。

肝脏是人体最重要的排毒器官,如果出现问题,就会导致体内毒素堆积,久而久之肌肤就会暗淡无光、甚至长痘痘、色斑。

在中医理论里,七情中最不利肝的就是怒,因此若想要有好的容颜,保持愉悦心情是关键。不开心的时候,找人倾诉、找个没人的地方大喊几声,或者干脆大哭一场,这些都是身体主动的排毒方式,能促进内分泌正常循环,让肝脏保持健康。

中医认为“肝主筋”,指甲是“筋”的一部分,所以毒素在肝脏蓄积时,指甲上会有明显的信号,比如指甲表面有凸起,或是向下凹陷的棱线。太冲穴是肝脏排毒的养生要穴,它的位置在足背第一、二趾骨的骨缝间向后约3横指宽处的凹陷处。睡前用拇指按揉按压3-5分钟,能够将肝气肝火消散掉。

最后一个护肝秘方是加强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运动不仅可以助肝气生发,还能防脂肪肝,消耗掉体内多余的脂肪。平时适当进行一些慢跑、打太极拳、骑自行车等运动,都能使人体气血通畅,吐故纳新,达到养肝保健的目的。

自行车在我国原来是一种很普通又十分便利的交通工具,人们在上下班和郊游时都经常用它,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开车的逐渐增多,环境污染也越来越厉害,也许这就是必须付出的代价。据近年来研究的结果表明,骑自行车和跑步、游泳一样,是一种最能改善人们身体器官机能的耐力性锻炼。

在国外,骑自行车健身可以说是方兴未艾。单车运动,不只可以减肥,还使你的身段更为匀称迷人。藉运动减肥,或边节食边运动的人,身材比只靠节食减肥的人来得更好,更迷人。

中医理疗

中国传统中医有几千年的历史,在养生方面自成体系。中医理疗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经络理论为指导的外治法。《内经》曰:“经络者,所以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故中医养生,总以人体经络的畅通和气机的条达为前提。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脏腑之间在生理上是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推崇中医养生观念,即天人合一。养生的方法要随着四时的气候变化、寒热温凉,做适当的调整。如今中医理疗项目也越来越多元化,包括拔罐、刮痧、精油按摩、点穴顺气、艾灸、砭石等。中医强调治病要“因证而异”、养生要“因人而异”,切忌“依葫芦画瓢”。每个人的体质不一样,养生保健要注意个体差异。

作为中医养生的代表作,艾灸可以说是历史悠久,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艾灸疗病的记载。神医扁鹊也曾说过:“汤熨之所及也”,这里说的汤熨,就是古老的艾灸疗法。艾灸后两小时之内要保暖,不能喝冷水、洗澡等,否则容易感冒。中医有句古话叫“冬病夏医”,因此夏天是进行中医艾灸治疗的最好季节,适宜的温度让我们不用担心受凉的问题。

编辑体验推荐:和艾堂艾灸养生馆

艾灸疗法在我国有几千年的历史,是用易燃的艾绒在体表经穴或患病部位进行烧灼、熏烤,借艾火的纯阳热力和药力给人体以温热性刺激,通过经络腧穴的传导,温通气血、调节脏腑的阴阳平衡。在古代,艾灸是用艾柱直接放在穴位上燃烧,很容易出现灸疮或者疤痕。而现代人们多用温和灸,就是用艾条或艾灸罐间接施灸。这样更加安全,而且不会留下任何痕迹。

地址:武珞路五巷凯乐花园3栋1-67号门面

电话:027-87825129

SPA养生

SPA最初源于比利时列日市的一个叫做Spau 的小山谷,这是一个矿物质非常丰富的热温区,当地居民通过温泉浴治疗各种疾病与疼痛而远近闻名。SPA多利用纯天然植物精华液的芳香之气以蒸汽或特殊的按摩手法,经由嗅觉器官和皮肤的感觉器官,到达神经系统,以帮助人体身心获得放松,并达到保养皮肤,改善身体健康的功效。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不断赋予SPA新的方式和更丰富的内涵。

20世纪90年代,SPA被引入中国后,虽保持了原有的手法,却也有入乡随俗的趋势,传统中医手法与舒心水疗融会贯通后日益受到人们的追捧,成为现代都市人回归自然、消除身心疲惫,集休闲、美容、解压于一体的时尚健康概念。

在做SPA的过程中,尽量什么也不要想,只需要跟着理疗师的手,用心体会疲惫的身体一处处苏醒的感觉。同时在精神上不断地做减法,放下生活中的包袱,让自己变得坦然。

菲阁尔健康美妍养生SPA岩盘浴

艾灸培训总结篇12

针灸医学作为世界医学的组成部分,在新世纪面临着如何发展的新机遇和挑战。如何思考未来的同时,也应回顾我们曾经经历过的,针灸发展的某些阶段和一些值得纪念的大事,为新世纪针灸的腾飞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一)

20世纪前50年,是中国医学(包括针灸)处于低潮,并存在着能否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时期。当时的国民政府提出歧视、限制中医的种种措施,甚至作出“废止中医”的错误决定。一些热爱中医学的有识之士奋起力争,为保存和发展针灸医学做了大量工作。如1928年承淡安先生在无锡创办了中国针灸研究所,以后改名为无锡中国针灸医学专门学校。据统计在1930年至1950年期间,全国各地出现了10多所针灸学术团体,如北京中国针灸学社、宜昌国医针灸学社、重庆科学针灸研究院、沈阳同善堂针灸社、哈尔滨大成祥针灸研究所等。值得提出的是承淡安主编的《针灸杂志》1933年创刊(双月刊),1935年7月改月刊,1937年8月停刊,共发行了36期。1951年复刊后又发行了6期。又如,北京杨医亚、马继兴主编的《中国针灸学》杂志,于1944年创刊到1947年共发行4期,其中,第3期,詹松波氏“凡医必须兼通针灸说”,很有见地,迄今仍有现实意义。解放后还在1953年发行了《中南针灸》,1954年出版了《现代针灸》,1956年发行了《针灸杂图1部分早期针灸杂志志》(见图1)。自1930年以后,日本和中国的部分学者对针灸还开展了简单的临床实验研究。一些针灸名家除运用针灸治愈了大量病人外,还出版了许多针灸专著。这在当时历史条件下,上述诸种事实,都对针灸医学的延续、普及发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二)

随着社会的变革,针灸医学通过广泛的临床实践,在人民群众中树立了威信,获得多数科学工作者的认可,以及得到国家领导人、政治家与社会工作者的有利支持。由于我党一贯重视祖国医药的医疗保健作用,无论在战斗部队或革命根据地,都广泛运用中医药,包括针灸、按摩等进行治疗,并取得了卓越疗效。在新中国成立之始,1950年,第一届全国卫生会议上,根据主席的亲笔提词“团结新老中西各部分医药卫生工作人员,组成巩固的统一战线,为开展伟大的人民卫生工作而奋斗”,明确规定“团结中西医”,作为四大卫生工作方针之一。因此针灸医学出现了新的机遇,新的起点。1950年12月在中央政府卫生部直接领导下成立“针灸疗法实验所”,由针灸学家朱琏同志任所长,这是我国第一所(最早)由政府成立的中医机构。在此以前,针灸疗法,包括中医中药,全部称为民间疗法和私营机构,不能进入政府承认的正式卫生医疗科研教学单位。当时,针灸疗法实验所的主要任务是,推广新针灸疗法,并开展部分科学实验和教学工作。所谓新针灸疗法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全国的医疗卫生单位全部为西医,包括全国的大部分知识分子、国家工作人员,多数不了解针灸,认为针灸是不科学的土方法。因此,提出了与过去有区别的新针灸疗法,以便更多人能够接受和了解,强调在继承的基础上,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取消隔衣针、口温针,提出针刺部位必须消毒(包括针具的消毒),对病人必须明确诊断,选择适应症等。从穴位的定位,疾病的诊断,治疗取穴,都结合了解剖、生理、病理知识,并提出用现代科学指导治疗。在建所初期的门诊部,为了获得广大患者的支持和西医同道的了解,全部开展免费治疗,并主动出诊到大医院参加会诊协助治疗(如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医院等)。还成立了保健组,专门负责中央领导同志的治疗工作,以便使大家更多的体会针灸,从而获得他们对针灸以及全部中医药工作的支持。如1950年、董必武为朱琏著《新针灸学》的题词,、邓小平为鲁之俊著《新编针灸学》的题词等,都是建国初期对针灸医学的支持,对针灸工作者的肯定与鼓励。(见图2)我在1952年12月的针灸学习班,也曾亲自听到我国老一辈卫生战线上的领导傅连璋副部长提出图2老一辈国家领导人为针灸书籍题词了“科学的针灸为人民服务”的号召。1953年11月在北京还成立了中华医学会中西医学术交流委员会,参加者皆为当代中西医著名专家(见图3)。1955年12月在的亲切关怀下,由针灸疗法实验所、华北中医门诊部、北京中医进修学校合并组建中医研究院,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亲自参加了在现在广安门医院院址的建院大会并题词:“发扬祖国医药遗产,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从1951年到1953年,仅以针灸疗法实验所为主,在北京曾举办5期全国性针灸训练班。其中有大学教授、助教、医院院长、医师、护士等,同时到北京郊区、内蒙、山西、西康进行临床实习,还在当地再办针灸学习班。1953年在中南卫生部的支持下于武汉举办了中南六省二市的“中南针灸师资训练班”,前后为全国培养近400名针灸人才,分布在当时的9个中央直辖市和25个省、自治区,此时在江苏、山东、安徽、浙江、山西、黑龙江、天津、上海、西安等全国很多省市,相继成立了针灸门诊部、针灸进修学校,或举办针灸训练班、中医进修学校等。从图31953年11月18日中华医学会中西医药学术交流委员会成立大会照片1953年开始,还把针灸教学引进了西医院校。如1953年,热河医士学校增设针灸课,本人曾亲自授课。山西医士学校亦于1954年增设针灸课,这一年,北京医学院60名同学利用暑假专门学习针灸疗法。1955年还举办了全国针灸高级师资训练班,卫生部委托中医研究院举办西医学习中医研究班,为以后针灸进入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和成立中医学院打下了基础。1958年,在全国首批成立5所中医学院的前后,同志在杭州的一次宴会上对有关人员说“针灸是祖国医学遗产中精华的精华”,“针灸不是土东西,将来全世界人民要用它来治病的”。这些,都是很有远见的预言和正确评价。这一年在保・定还召开了全国中医中药工作会议,同时举办中医中药展览会,这次会议和展览会后,在全国掀起了学习和运用中医的高潮,这对针灸的普及起了很大推动作用。

友情链接